让初中思品课教学向生活开放论文
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应用与看法论文
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应用与看法论文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应用与看法论文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离不开生活,它本就是从生活中来并且服务于生活的,所以思想品德教育需要融入生活化理念。
初中课堂的思想品德教育也要紧密结合生活,让学生爱生活,积极生活,并且从生活中提高思想品德修养。
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对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应用与看法。
1 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内涵生活化教学理念,就是将生活渗透到教学中,让其贯穿在每个教学步骤中,将生活与教学相结合。
教育从生活中总结,所以要回归于生活。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自己去挖掘和生活有关的资源并运用到教学中;其次,把学到的知识回归生活,是提高学生生活质量的良方。
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核心是生活,这种理念为我们新课改下的教学模式转变提出了很好的方向。
而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也应该渗透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生活状态,创造出一个良好、生动的生活氛围,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下学习成长。
2 生活化理念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渗透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将生活化理念融入课堂中,让学生们走进生活,亲自去体验知识和技能并且运用在生活中。
所以在教学的许多方面就要求教师能够准确把握,进行改革,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
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叙述生活化理念应如何渗透在思想品德教育中。
2.1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新课改明确指出,思想品德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在学生认知能力范围内。
从学生的生活经历中选择有实践意义的教学内容拿来开展思想品德教育,这要求初中教师要有较高的观察搜寻能力。
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内容更容易理解。
例如,在对关于集体主义和团结的教学内容时,教师不可空泛地讲大道理,而是应该将讲道理变成提问,如:你觉得我们的班集体是怎样的班集体?你有为我们的班集体做过什么?你和同学们在其他同学受到欺负时是怎样做的?是逃避还是帮助?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学生肯定都愿意结合自己的`经历去回答,在平常的同学关心和班级整体中体会到集体意识,在平淡的生活中懂得集体的含义。
农村初中思品教学要有开放性论文
农村初中思品教学要有开放性当前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尽管有了很大进步,但是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旧的教学观念仍然束缚着许多教师的手脚,部分课堂以应试教学为目标,以死记硬背为手段,以课本为中心,空洞说教,不敢联系社会生活,不选取生活素材,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习兴趣丧失,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迟缓,道德实践能力下降,因此,在教学中恰当的增强教学的开放性,就成为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
一、教育观念要开放教育观念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时刻左右着人们的教学行为,一堂好课,必然体现出正确的教育观要树立以“学生的学为本”“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
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必须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观念,树立新型师生观,营造出和谐、轻松、愉快、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克服“以应试为中心”的教学观。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改难以迈开步子,教改处于两难的选择,久而久之就会屈服于应试的压力。
开放性教学认为应该淡化应试情结,改革思品课的考查办法,不要用一张试卷来衡量学生的能力、品行、情感。
二、教学内容贴近时代(1)增加鲜活内容。
思想品德课教材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一定的滞后性,而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万千,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改革不断深化,法规、政策不断调整,热点、焦点事件不断出现,这就需要思想品德教师灵活地选取教学内容,及时链接时政新闻,特别要利用好网络资源,如果把时政新闻带入课堂,那我们的课堂就会鲜活,具有生活气息,充满时代气息。
在教材为蓝本的基础上,整合教学内容,及时地添加、删减社会生活内容,用鲜活的事例感染学生,这样的事例刚刚发生,有较大的影响力,并且与教学目标相互吻合,可以迅速拉近教材与学生的距离,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2)化解繁难内容。
从认知、思维、记忆的角度来说,只有研究对象越具体,人的认识才会越深刻。
教学《党是我们的领路人》这一节教材时,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为了避免空洞说教,可以选用2008年抗击南方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及灾后重建,举办奥运会等重大事件,党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用事实来说明了党的确是带领我们的走向文明、富裕、强盛的领路人。
思想道德与法治论文
思想道德与法治论文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也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论文【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思想道德与法治论文篇1 1.巧用教材,引领学生叩开生活之门教材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使用好教材,“推开那扇门”,走进学生的生活。
如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材中编排的“我们的校园”主题活动。
教材用半个页面呈现了一组校园生活场景,有教师办公室、医务室、门房、厕所、饮水处、大队部、图书室。
一旁的小兔贝贝说着:试着和同学一起找自己学校里的这些地方。
每找到一处给自己奖励一朵小红花。
很显然,教材直接传递给我们这样的信息,通过“找一找”等教学活动,引导刚入学的小学生尽快熟悉学校的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也是这样做的。
小伙伴们也很快地找到了校园里各处地点。
试着想一想,教学真的就这样圆满结束了吗我们都知道,当上这节课的时候,孩子们对厕所等与他们校园生活紧密联系的地方早已知道了。
我们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生活的引导与提升到底体现在哪里呢或者说体现得充分吗其实,仅仅找到这些地方还不是教材所要传递给我们的完整的意思。
对照《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是“内容标准”中“健康安全地生活”的具体要求。
在教材中,图画、照片等是教材主要的“语言”形式,其实教材所要表达的还有很多“言外之意”。
如果说图画、照片等呈现的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场景是教材所要表达的显而易见的意思的话,那么探究“言外之意”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好教材的重要环节。
像教材中所呈现的那紧闭着的写着“男女”的厕所大门一样,刚入学的孩子知道厕所在哪里固然重要,但一年级的新生会上厕所吗有谁推开那扇门指导他们会用、用好厕所里的设施呢这就是一个盲区——学生生活中急需指导与关心的关键所在。
当我们“推开那扇门”,进入孩子们的天地时,会发现那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天地,我们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价值在那里有很好的体现。
思想品德课的开放性教学论文
浅谈思想品德课的开放性教学当前,开展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改革,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提出了新的理念和新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突出思想性、人文性和实践性,要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促进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同时,近年来思想品德的考核多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考试的题目以开放性试题为主,不限制于教学大纲,而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知识纵横贯穿,函盖内容较较广。
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运用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学目标的开放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想品德课的课标及考试的改革,教学目标要求已不局限于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培养。
教学的目的要求从度和量的方面均具有弹性,既有具体也有所象,这就显示出它具有开放性,也只有这种开放性的教学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才能适应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
如教学“坚强意志是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一课时,教师除了根据教材内容的要求,要掌握四个大的目标之外,还要把坚强意志的重要性,细化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坚强意志的重要作用,有更深刻更具体的认识和理解,从量的角度上才能适应开卷考试的新要求。
另外从度的方面来说,教学目标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习题试题的开放性。
开放性题目在思想品德课考查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这也是促使教材内容、教学形式必须具有开放性的原因之一,它一般以某个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在答题要求和答题过程中,增加了多样性和灵活性,以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树立开放性的教学意识,在设置问题方面,要逐步由原来按既定的角度和途径,局限学生唯一的答案,转变为有利于学生积极置疑,大胆想象,勤于思考,勇于思考,善于辩解,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和结果,既关注问题的结论,又能注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过程。
又如家乡的巨大变化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中学生应如何从我做起?之类题目给学生练习,由于题设的多样性,这样学生在练习中必然出现多种答案,教师在评讲时应根据多种答案的思想观点,给予合理的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初探摘要:生活赋予了思想品德教学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把生活引进课堂,就会使思想品德课堂奏响生活的乐章,成为学生所喜欢的课程,这样才能教学相长。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经验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5-125-01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是指那些与学生的生命经历密切相关,以学生的生命需要为依据,能够引起学生生命体验的科技和生活内容。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因此,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既可以是实际感知和经验到的生活本身,也可以是一些需要在时代、生活背景下得到重新检验和论证的假说,它将充分体现生活的多样性、生动性和丰富性,将人类文化的间接经验和学生亲身经历的直接经验结合起来。
那么如何构建生活化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下手:一、捕捉生活化素材,导课精心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新课的导入是一节课学习的序幕,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的兴趣。
在导入的过程中要尽可能性地选取一些富有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熟悉的和感兴趣的、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的材料,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明确思想品德源于生活的本质,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联想,诱导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营造生活氛围,树立学生主体理念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现代教学的主流。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有得到人格的尊重和必要的信任,才能唤起学习的激情,才能主动进入角色,参与知识形成、发展、应用的过程,才能激发求知欲望,张显课堂教学的生命力。
因此,要使思品课回归生活,必须树立学生主体理念,以生为本,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关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课堂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
初中思品课生活化教学之我见论文
初中思品课生活化教学之我见【摘要】新课改明确强调教学必须联系学生生活,注重知识和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思想品德教育只有紧密联系生活才真正符合教育的本质,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
脱离了现实生活去对学生进行空洞的道德说教肯定是徒劳的,无效的。
笔者结合多年的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践,在此探讨一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
【关键词】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策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一定要遵循生活的逻辑,把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学生的生活和思想世界出发,学会用学生的视角看生活,观世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认识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实施生活化教学。
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让教育更具有针对性,才是高效的。
现将我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以期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
一、注重生活化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思想品德教学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高效教学的前提。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犹如一场大戏的开启,只有拉开序幕,才能把学生带进精彩的剧情之中。
导入新课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高效的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对学生来说,接近生活的导入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注重课堂导入生活化。
例如,我在教学《难报三春晖》时,首先播放韩红演唱的歌曲《天亮了》,并给学生讲述这样的一个故事:在一场交通事故中,在汽车即将撞上小男孩的千钧一发时刻,他的父母挺身而出,为了救出孩子自己却倒在了血泊之中。
生活中父母对我们的爱随处可见,只要我们认真体会,生活中很多细节都能够感受到父爱母爱的存在,父爱母爱的伟大。
然后我请学生回忆并讲述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感知父爱与母爱。
这样,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真切的体验进入新课的学习,学生对知识的感悟非常深刻,学生父爱母爱的体悟也非常真切。
二、组织课堂教学突出生活化,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践证明,教师如果能够立足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组织安排,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个性差异以及常见的生活现象,不但让品德教学一改过去的死板僵硬的教学形式,变得耳目一新,充满情趣,而且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对生活回归课堂论文
对生活回归课堂的思考讨论教育,就必须要讨论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大教育家杜威曾提出过“教育即生活”的主张,我国教育家陶行知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
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生活需要教育,有生活便有教育;教育离开了生活,也不成为教育。
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教育也是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中产生、分离出来。
随着生产的发展,教育逐步成为一种专门的行业,教育与生活逐步产生了根本性的脱离。
如今,由于教育体制的不完善,以及教育价值取向的问题。
长期以来,生活必须回归教育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解决,导致课堂教学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更加严重。
一方面,人们期盼社会道德力量的提升,另一方面,培育道德力量的主阵地思想品德课存在着教学内容乏味、空洞、冗长,教学手段单一,教者无趣,学生无味的境况。
怎样才能扭转这样的教学局面呢?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回归生活是思品课必须的一种发展趋势,是未来教育改革必须面临的研究课题。
它不仅有利于拓展了思品课理论的研究视野,而且还将成为推动思品课程类型的变革和发展动力。
让思品课回归生活的重大意义在于更加切近德育的客观规律,思品课本身应该是人的“生活规则”和实践结果的一种生活回归。
其次我们必须要搞清楚的是学生道德形成的源泉在哪里。
我们都知道,道德起源于人们长期的生活风俗习惯。
也就是说回归生活才是学生道德主体性形成的源泉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实现生活回归课题呢?我想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一、课程设计应该贴近生活和学生感情实际,内容的选择坚持“近、小、实、亲”的原则,即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情感实际提出的问题小一点,回答问题实一点,使学生感到亲切一点。
比如说,现在小区生活已经成为许多学生的生活形态,小区生活就是典型的小型社会生活形态。
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够从书本中直接学习到他们生活中面对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了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情感。
相信能很好地激发起他们思想、情感上的共鸣。
这对培养他们道德水平、亲近社会有着积极的意义。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论文摘要: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在学生德育教育中的比重也在逐年扩大。
然而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由于严重脱离实际生活,致使很多学校的思想品德教学形同虚设,不仅难以实现教学目的,同时还会因为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
因此,相关教师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将生活化理念融入教学,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体验中理解和掌握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以此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探索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简单来说就是要将生活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将所需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通过这一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热情,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率。
因此,在平时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加大对生活化这一模式的探索研究力度,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一、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理念,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具体表现如下:第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枯燥乏味的教学过程中,加入生活化元素,可以让整个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积极性也能得到有效调动,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真正地爱上学习,爱上思想品德课程,提高自我修养。
第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
教学生活化是近些年流行的教学模式,它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同时还能在教学过程中缓和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够在一个相对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知识。
第三,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可以让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通过学习来了解目前社会上提倡的优良品质。
让学生下意识地去学习国家的优良传统,从而实现自我品德修养的提高。
由此可见,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连,对整个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现状在生活化理念还没有提出之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会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来进行。
生活化让思想品德教学充满活力论文
生活化让思想品德教学充满活力论文摘要:课堂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学生只有在开放的课堂中,在鲜活的生活中才能真切地感受到自身的活力,生活的快乐,生活化教学给思想品德教学添上了一对强壮的翅膀,让学生能够课堂上生活中翱翔,在真实、生动、思考、平凡、体验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生活更是是一笔宝藏,怎样才能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用上、用好这笔财富,是一个值得我们不懈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我将坚持思考和实践。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注重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已成为思想品德课程改革重要理念。
初中《思想品德》在教材内容编排上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清新、自然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学生,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
一、教学导入生活化,引生入课更轻松初中《思想品德》在教材内容上尽管增添了一些生活中富有情趣的吸引学生的图片、漫画等内容,但导入的重要性是不容忽略的。
精彩的富有生活气息的导入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从而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我在教学导入时尽量把本课的主题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们带着一种亲切、愉快的心情进入课堂学习。
记得在一次课堂上,我让学生们展示自己家里养的或是自己悉心照顾的花花草草等,有的同学带来了各式各样的花草,有的还带来了盛有漂亮金鱼的鱼缸和关在精致笼子里的金丝雀,同学们那纯澈的眼神随着这些生命的展示而大放异彩,感受到了生命的美,进而开始《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的相关内容的学习。
又如,在上《身边的诱惑》这一课时选取的是生活中到银行取钱的例子来进行导入:银行的取款机发生了故障,你取100元钱,它吐出了1000元钱,你要不要?”通过学生们身边的事例导入课堂,用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较自然地揭示出了“要学会分辨并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的主题。
生活论文: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
生活论文: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摘要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过健康向上的生活,因此在思品课的教学中要更多地把生活的素材引入到课堂,通过各种途径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掌握生活化课堂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在课堂中实践生活。
关键词生活思品课堂教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
”陶行知先生也指出:“生活即教育。
”“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教材中的范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会存在一些差异,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我们必须让思品课教学融入学生的生活,围绕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过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
一、思品课生活化教学的意义(一)生活化教学是落实思品“三维”目标的需要思品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整合,即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三者在课堂中要融为一体。
生活化教学以一定的生活情境为载体,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进行探讨对话,自主学习,体验美好的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有效地实现思品课教学三维目标的统一。
如,在上八年级的《天下父母心》一文时,笔者使用了本校的一个事例,九年级学生贾某脑瘫,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她的妈妈多年如一日风雨无阻接送脑瘫的女儿上学,从未间断过。
她每次把女儿送到教室,看到女儿坐下来了,才面带微笑转身离去,让学生在这真实的生活中感受母爱的伟大。
从学生身边的事例人手,彰显了生活在他们身边的一位普通人的优秀品质,从而让学生受到了教育和感染,较好地实现了思品课教学三维目标的统一。
(二)生活化教学是突出学生主体、建设生态课堂的需要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经历、共同成长的过程,也是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相统一的过程,为此,教师应针对不同的生活情境预设系列问题,并根据课堂动态加以调整,让学生在分析讨论中交流相关的观点,真正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伙伴。
初中思品课堂教学理联系实际方法论文
初探初中思品课堂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增强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和迫切需要的素质教育。
”我们传统思品课堂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是“灌”,教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则“生吞活咽”。
这种方法实质上是有着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弊端的。
这样培养出的学生,要么厌学、成绩差,要么就是机械式的学习,只知道书本知识。
总之就是不懂得运用学过的知识理论分析实际问题,动手能力极差,更谈不上创新思维,甚至在遇到开放度较大的试题时都会无从下手。
如何加强素质教育,改变这种现状呢?根本方法就是在课堂中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具体做法如下:一、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要做法是改变“灌输”的教学模式,努力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探究式课堂。
我们在课堂上要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要让学生自主掌握大部分知识点,并引导他们举一反三,还要让他们主动提出难点,并尽量自主讨论解决。
如在学习鲁人版八年级鉴赏自然风景的方法时,要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哪些景物观赏时要注意距离、哪些要注意角度等等。
而在学习是否人们直接加工改造是区分两种美的自然对象的方法时,往往学生会被难住,无法理解。
这时我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举例讨论,广阔的大海与雄伟的宫殿同是美的景观,有何不同?有着人工印记的张家界、泰山等自然景观又属于哪种景观?再者就是作业要有研究性,要鼓励学生”做错”,鼓励他们多问为什么,并尽量让学生们自主讨论解决这样的”为什么”。
这样的开放式教学既使学生能够吃透课本,又能使他们学到许多生活中的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重视并增加活动课程内容。
实践性的活动课程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当前许多学校出于安全等方面的顾虑,校外活动极少,给我们的活动实践课造成不小的困难。
浅议初中思品学科的开放性教学
浅议初中思品学科的开放性教学【摘要】初中思品学科的开放性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主体性和探究性的教学方法。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探讨了开放性教学的定义、意义、特点、实施方式、效果、应用、挑战和思考。
通过深入分析开放性教学在初中思品学科中的作用,强调了其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开放性教学在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指出应注重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和教学资源的整合,以推动开放性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结语部分总结了初中思品学科的开放性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方面的重要性,强调了其对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初中思品学科、开放性教学、特点、实施方式、效果、应用、重要性、挑战、思考、发展方向、意义、结语。
1. 引言1.1 浅议初中思品学科的开放性教学是什么浅议初中思品学科的开放性教学是指在思品学科教学中,教师通过创造宽松自由、开放包容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放性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倡导学生在教学中主动积极地构建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
在开放性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扮演着引导者和辅导者的角色,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者”。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他们发表个性化的看法和观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开放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创新思维,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通过开放性教学,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思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成长和收获。
1.2 为什么需要开放性教学开放性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主体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的教学方式,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那么,为什么我们需要开放性教学呢?开放性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开放性教学的有效实践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开放性教学的有效实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放性教学是培养学生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的重要途径。
通过开放性教学,学生可以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以1000字进行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开放性教学的有效实践。
开放性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传统教学更多强调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开放性教学则不同,它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发展。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来互动和交流。
学生们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与教师和同学们进行思想碰撞,激发出不同的见解和思考。
这样的互动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开放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时,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更要培养他们对信息和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通过开放性教学,学生可以参与到问题的讨论和解决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真实的案例,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价。
这样的讨论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道德和法治的知识。
开放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学生通常需要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来解决问题。
这样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需要彼此协作,共同制定解决方案,并通过沟通和交流来达成共识。
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为他们将来的社会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
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开放性教学的有效实践
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开放性教学的有效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法治意识的重要课程,而开放性教学则是一种注重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和综合发展的教学方式。
面对社会日益复杂多变的挑战,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因此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如何有效地开展开放性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开放性教学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话题。
通过开放性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道德和法治知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开放性教学的有效实践,通过案例研究和理论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地结合教学实践,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做出贡献。
通过对开放性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讨,可以为未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学生在青春期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要内容,对于塑造学生的道德观念、法治意识及行为规范具有重要的作用。
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存在着教学内容单一、教学形式呆板、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有待提高。
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开放性教学的有效实践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开放性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就感。
开放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个性发展。
开放性教学能够促使教师实施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差异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通过开放性教学的实践,不仅能够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改革和创新,还可以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开放性教学的有效实践,深入分析开放性教学对学生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培养效果。
论文:浅议初中思品学科的开放性教学
82524 学科教育论文浅议初中思品学科的开放性教学在初中教学工作中思品学科属于开放性较强的学科之一其教学内容教学范围都具有较强的拓展空间,教师应当在开放性教学体系的建设中深入研究,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教学设计理念应当更加开放,构建立体教学体系初中思品教师应当重视教学方案的设计,科学周密的教学方案是整个思品教学得以有效开展的作战图,教师要从教学设计环节入手构建开放型教学体系。
首先,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能拘泥现行教材,要结合当前社会发展背景、初中生心理特点等方面因素补充大量的教学内容,尤其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联系较为密切的内容,使整个教学方案更加全面,课堂信息更加丰富。
校园的围墙难以隔绝社会各种思潮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上一定要与时俱进,将社会因素融入进去,要以积极向上的内容影响学生,从负面案例中进行警示教育,将思品教学与社会不良思潮抵御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成长保障功能。
其次,教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要更加灵活,不仅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一重点环节,还要对教学活动进行前后突破。
强化课前预习活动,以及在课后拓展环节则是强化各类专题活动,对教学成效进行巩固提升,以此实现教学环节的环环紧扣、逐层深入。
另外,在思品学科教学中,教师还要以开放性的目光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尤其是吸纳信息化手段的加入,为思品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手段与方式支撑。
许多教师成功的教学经验表明,将信息化手段融入到思品教学工作之中,能够充分体现对教学工作的补充与完善功能,让信息技术教学更为生动与丰富。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体现多媒体手段的作用,促进教学内容到形式的全面优化。
二、教学内容选择应当更加开放,紧密结合校园生活思品教学不能空洞地说教理论,要对学生强化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只有实现教学内容与学生校园生活的紧密联系,才能够帮助思品教学走出空洞的境地,使教学活动更具引领效果。
笔者在教学中注重选取与学生校园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内容作为教学素材,让学生觉得思品学习更是在对自己学习与生活的纠正和引领,让学生的思想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从而使开放性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健康成长。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中学思想品德教学论文-让思想政治课走进学生生活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中学思想品德教学论文-让思想政治课走进学生生活中学思想品德教学论文:让思想政治课走进学生的生活海南华侨中学曾良【内容提要】思想政治课走进学生的生活真正体现教育着眼于人的发展的目的,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学科教学的必然,有利于克服传统课堂教学弊端。
而思想政治课要走进学生的生活,教学内容必须回归生活,还生活本来的面目;课堂教学中要树立生活化教学观,引导学生的生活;思想政治课走进学生的生活还要正确处理课堂教学时间上的有限性和社会生活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正确处理理论和生活的关系、正确处理学生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真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学生生活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①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走进学生的生活。
一、思想政治课走进学生生活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1、思想政治课走进学生生活真正体现教育着眼于人的发展的目的。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②“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目的,教育应“以人为本”。
思想政治课走进生活,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中,了解学生的需要,感受学生独特的情感世界,使教学改变过去对人“熟视无物”的弊病,这样的教学肯定是有生命的。
思想政治课走进每一个学生的生活,深入感受每一个学生独特的生活世界,立足于这种独特的生活世界,开展教学活动,有助于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思想政治课走进学生的生活,在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特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引导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有助于改变过去那种只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而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教学方式,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思想政治课走进学生生活是课程改革的要求。
课程改革是我国从时代发展的高度对基础教育进行的一次全方位的改革。
回归生活,体现生活性,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
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开放性教学的有效实践
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开放性教学的有效实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课程,其教学内容和方式一直备受关注。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 passively 接受知识。
而开放性教学则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将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开放性教学的有效实践,分析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挑战与改进之处。
一、开放性教学的理念开放性教学旨在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放性教学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道德和法治的精神,发展他们的价值观和法治意识。
开放性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主体性。
在课堂上,老师不再是“说教者”,而是引导者和促进者,鼓励学生发言和提出问题。
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让他们在实际的思考中得到启发,形成自己的见解。
开放性教学强调学生的体验和互动。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问题解决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道德和法治的内涵,深刻理解其中的道理和规则。
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能够促进思想的碰撞和发展,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开放性教学强调实践和应用。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生通过开放性教学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法律的适用和道德规范的实践,从而形成更加深刻的法治意识和道德素养。
通过实际案例的讨论和解决,学生可以真实地感受到道德和法治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二、有效实践案例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一些学校和教师已经开始尝试开放性教学的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下面以一个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案例为例,来探讨开放性教学的有效实践。
某初中的一堂道德与法治课上,老师选择了《假如我是一名法官》这个话题进行展开。
在开场时,老师通过讲述法官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引入话题,然后提出了一个问题:假如你是一名法官,面对一个涉及盗窃案件的少年罪犯,你会怎么判决?学生们在听完问题后,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初中思品课教学向生活开放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论述初中思品课教学如何向生
活开放,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
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
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关键词:课堂向生活开放兴趣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内容在编排上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
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将学生课堂学习的课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
活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
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即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向生活开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去实施,才能做到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向生活开放呢?本人结合自己近年来新课程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新课导入向生活开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获得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动力。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使新课导入向生活开放。
以苏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让我们快乐起来》一课为例,我在上课前首先让学生欣赏歌曲《快乐颂》、《今
个而真高兴》,让他们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中体会,快乐是什么,听完歌曲之后,我随即又启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讲述自己快乐的故事。
然后进一步设问:你想让这快乐情绪持续下去吗?这样,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带着浓浓的学习兴趣与我一同进入新课教学活动。
二、教学情境设计向生活开放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应让学生从各种活动中、从生活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反
对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
因而,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向生活开放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创设向生活开放的教学情境,教师应注意:创设情境所选用的材料必须是与课堂教学内容有着内在联系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充分挖掘不同类型的教育资源,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典型事例让学生剖析,设置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情境让学生探讨,架起生活与知识、生活与觉悟的桥梁,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学习、发展。
如讲授“珍惜时间”,我让住宿的学生讲述如何统筹下午5:2o一6:3o这一段时间,用最少的时间,处理好吃饭、洗衣、运动、交友等各种日常事务。
学生通过互相点评别人的做法,得出了做得科学的安排。
这样,课堂教学成了活的生活,让学生主动思考,真实、平凡的体验中接受教育,增长能力。
又如在讲授“立身需要自尊”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评论一件在学校里常见的事:放学的时候,看到一些同学的家长开着车
来接孩子,而自己的父母却是骑摩托车来的,或者是骑着电瓶车来的,你会感觉到很没面子、很失自尊吗?学生们经过热烈地讨论,认识到:追求表面的光彩,是虚荣心,不是自尊。
只有尊重他人,自立自强,才能赢得尊严。
通过学生在生活情景中的体验和感悟,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少了许多说教,多了更多真实。
这样,巧用教材内容设置情境,设置出人性化的教育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教学活动向生活开放
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思想品德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活用教材,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在《我们的新集体》教学中,为了帮助新生全面了解学校,我组织了参观校园活动,课前准备好学校简介,课上让课代表做导游,教师当顾问,带领全班同学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学校。
通过参观活动使思想品德课堂变得宽松、愉快,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激发了热爱学校之情。
同时,我组织了学生自制名片活动,让每位同学准备一张稍硬、漂亮的纸张,在规定时间内设计自己的名片,名片设计完后,每位同学当面双手送给自己最想相识的同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些过程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学生通过自己活动获得的感受是有血有肉的,是自己总结出来的认识,特别可信。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向家庭、走向社会。
在课前或课后,教师应该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开展采访、调查、访问等形式的实践活动。
以《筑起防火墙》为例,我在教学之前,首先让学生做了一个社会调查:让学生去调查社会上
或身边经常上网的人,调查他们上网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如何看待
上网,上网的后果等等,然后让学生根据调查采访的资料,写一篇《我们如何正确上网》的调查报告。
学生通过实际调查采访,使他们认识到网络是把“双刃剑”,更清醒地认识了上网的利与弊,从而也明确自己今后该如何去上网,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为自己所用。
这样处理教材,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体验
和感悟,在体验感悟中又发展了新的情感、能力和觉悟。
现实生活是动态,开放的,复杂多变的,往往不能简单套用书上
的事例来解决现实问题。
所以只停留在分析别人的水平上是不够的,教学,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
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自己正确
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
我们的教学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思想品德课上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