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共31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年级历史必修2《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共

人教版高一年级历史必修2《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共

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二.含义:目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实质: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必要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人民公社体制阻碍农村生产力发展
三. 内
农村
(1979)
内容: 意义:
1.经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 21.、行2政、体3制、:4撤销、建立

城市
原因:计划经济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必要性) 重点:国有企业(下放权力、增强企业活力)
措施:
管理体制:直接--- 间接 所有制: 单一 到多种成分
意义: 分配制度:平均主义— 按劳分配
四、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五、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背景(内、外)、过程: 六、意义:经济快速增长、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等
知识体系—改革历程
• 伟大的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提出改革策略
• 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城市的改革实践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的深入发展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经济体制改革)
一、背景:十高一度届集三中中的全计会划的经召济开严(重背阻景碍、生内产容力、的意发义展)(必要性)

人教版必修二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33张ppt)

人教版必修二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33张ppt)

改革是继续前进,还是向后退? 重心是继续经济建设,还是保卫政权 是继续扩大开放,还是退回原来的路 又一个决定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历史关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 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 “资”姓“社”的问题。判断的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 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多一点 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
1980年放宽对个体经济的政
1983年允许农民购置农机具
1983年允许农民进行长途贩 ……
1984年,农村乡镇企 个1985年,城市个体企 个 新经济力量崛起的同 制下的国企却步履维
常州东风印染厂为增加生产,需要进口染料,没有外汇, 贷款。银行完全同意,但需层层上报到中国银行北京总部 章才办完手续;增加染料进口又需要外贸部批准,又层层 章。办完两项手续花了八个月时间,如果准许该厂直接向 款,直接在香港自己购买染料,只要半天时间就够了。
1982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肯定承包责任制是“社会主义集体经
【拓展延伸】 如何看待改革前三十年和后四十年的
1985年农村产值较1978年增长了近3倍;1984年 量比1978年增长33.6%;1984年农村居民纯收入 85.5%。
——吴敬琏《中 程》70年代兴建的17个大型化肥工厂,在1979年以后陆续投
——萧冬连《探路之役——197
孙冶方抨击僵化的苏式计划经济 度地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 主权。这使他成为60年代开始 清洗的第一位受害者,1968年 秦城监狱,直到1975年才被释
——吴敬琏《
社会主义经济,是在无产阶级专 领导下的计划经济。企业自治就 国民经济的集中统一领导,主张 复资本主义复辟。
肥1000多万吨; 杂交水稻、玉米以及棉花良种的普遍推广; 过去长期的农田水利建设,到1979年,全国共修筑大中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十二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共29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十二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共29张PPT)
September 20,1976
毛以后 (的中国)
January 1,1979
MAN OF THE YEAR
V中is国ion新s o时f a N代ew的C形h象ina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 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 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 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具。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万业里是国与民安经徽济农的村基改础革,》
3、现人实民原公因:社是时实农现村现的代化顺建口设溜的:保头障遍,哨改子革不成买功帐的,前二提遍 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抉择 ——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 ……如村干部坐牢 杀头,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
管理 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改设乡、镇政府; 方式:撤销生产大队,改设村民委员会。
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 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这些装备,全 部都是从国外引进的, 没有它们,贝岭公司 的高技术生产根本无
从“谈计起划。经济不等 于社会主义,资本 主义也有计划;市 场经“它济们不姓等‘于社资’本。 主资义本,主社义国会家主的义设也
有备市、场技“你”术、。们管看理,,这 —拿义‘些还—来社所是设邓为 ’用小姓备我 了,平‘是们 。那南方社姓社 ”就谈会是’‘话主姓?资”’
思考:材料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什么变化?它表明所有 制转变的方向是什么?
变化: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个体 及其他经济占有较大比重。 方向: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 发展的结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ppt课件
历史
人教版 ·必修2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四单元
第十二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1
情 景 导 入
2
目 标 导 航
5
随 堂 练 习
3
自 主 预 习
6
高 考 演 练
4
课 堂 探 究
7
课后强化作业
情 景 导 入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物资匮乏,关系民生的日用品供
需矛盾突出,国家在 1953 年 10 月出台了统购统销政策,从
此,中国老百姓的生活进入了“票证时代”。在那个物资严 重短缺的年代里,吃、穿、用都需要凭票证定量供应,各类 票证五花八门,粮票、肉票、布票、油票、煤票、烟票、棉 花票„„就连买糖果糕点也要凭票。据不完全统计,1953~
1993年中,中的基本框架。
(4)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公有制 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理论,提出以________ 商品市场体系 基本建立。 (5)21世纪初,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____
3.意义 (1)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 快的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 社会生产力 的高速发展,使人民的生活发生翻天 (2)______________ 覆地的变化,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从总体上已达到小 康水平。
规律总结: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第 一次,大革命失败后,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开辟农村革命根 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第二次,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决定将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第三次,中共十一届三
中全会决定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

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 (共45张PPT)

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 (共45张PPT)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决策
思想路线 中心工作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 经济建设为中心,指导方 针为实行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的含义:
改革主要包含政治体制改革和经 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分农村和 城市;开放主要是对外开放。
4.意义: (1)我国改革开放拉开序幕 (2)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3)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前提 目的 实质 目标
坚持 社会 主义 制度
解放 发展 生产 力
社会主义 制度的自 我完善和 发展
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二、经济体制改革
3、农村改革(1978) (1)原因 ①人民公社体制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②农业发展缓慢。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
• 为什么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
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 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3)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经济得到快速发
展。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
过程

经营方 式改变
大集体

管理方 人民
式改变 公社
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
乡、镇、村 居委会
成效 意义
中心
城 国有企业 环节 增强企
市 进行改革
业活力
管理体制

所有制

分配制度
流通渠道的变化
内容
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 1992年初 邓小平“南方谈话” 市场经济
1992年10 月
中共十四大
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四届 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3年
三中全会 体制的基本框架 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理论

历史必修Ⅱ人教新课标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共35张)

历史必修Ⅱ人教新课标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共35张)

北京大学2010年自主招生面试题之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能推动现代化农业生 产,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当前家庭联产承包带来的若干问题
第一,农户家庭经营耕地规模太小,大大限制了 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 第二,现行土地承包制度以家庭为单位,土地流 转没有相应政策与法规,不利于土地向农业技术能手 转移,不利于鼓励农业投资者开发农业。 第三,农村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现代农业生产 要素投入量成倍增长;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水平不断上 涨等等。
20世纪80年代,当全国农村都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的时候,华西村村支书吴仁宝出人意料地没有分 田到户,却依然干着集体经济“副业”。 2004年,华西村人均工资收入12.26万元。华西人的收 入是全国农民的41.76倍、城镇居民的13.01倍。2006 年全村实现销售超300亿,2010年超500亿元,每户村 民的存款最低600万元--2000万元。 个体经营和集体经营究竟谁更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这种华西村模式具不具备在全国推广的可能?会不会使 广大农民“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课程标准: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 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 意义。 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 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 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 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 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 风吹向全国。 这里的“松绑”主要指: 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活力
1990年:计划?市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学课件共28张PPT (共28张PPT).ppt(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学课件共28张PPT (共28张PPT).ppt(1)
经济体制改革开始? • 中国当时经济体制的改革应该首先从农村
开始,还是从城市开始? • 请说出你的理由。
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开始的理由!
1.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 80%,农业不发展,农村就不会稳定,社会也不会 安定。(无农不稳)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实现四个现 代化的根本条件。
(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78)
1、原因
当时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体制,它的主要特征是“一大二
公”。所谓大,就是规模大,一般一乡一社,有四五千户以至 一二万户。所谓公就是公有化程度高,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在 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办食堂, 吃饭不要钱)。公社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 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这些实际上是对农民的剥 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 力极大的破坏。到1978年仍有2亿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2020/1/7
二、经济体制改革
(一)总论
内容
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 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前提 目的 实质 目标
坚持 社会 主义 制度
解放 发展 生产 力
社会主义 制度的自 我完善和 发展
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探究与思考
• 1、假使你是一名20世纪中国的改革者, • 你认为是从政治体制改革开始,还是先从
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 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 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 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 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 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无自主权)。
2、内容(P55)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历史必修Ⅱ人教新课标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共29张)

历史必修Ⅱ人教新课标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共29张)

解析:中共十四大才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因此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A
2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B.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唯一形式 C.实现了农村土地的私有化 D.取代了人民公社的政权组织形式 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但 不是唯一的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种经营形式,而非政权组 织形式,取代人民公社政权组织形式的是乡、镇政府;家庭联产承包 建立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之上,土地承包后,农民只有使用权,没有所 有权。 答案:A
【问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 幕。30 多年来,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中国的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了 重大的变化。试分析当时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及必要性。 提示: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给我国社会带 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正确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 必要性,能够 从更深层次理解教材相关内容。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在粉碎“四人帮”后的两年时间里,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人 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 2.召开 1978 年 12 月在北京召开。 3.决策 (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抛 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 (2)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 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 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2)突出特征:①在所有制结构上,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公 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 要通过公平竞争发挥国有企业在市场 运行中的主导作用。②在分配制度上,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 优先,兼顾公平,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③在宏观调控上, 国家坚持对经济发展实行宏观调控。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学课件共28张PPT (共28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学课件共28张PPT (共28张PPT)

(三)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后)
1、原因
计划经济使企业失去活力
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 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 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 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 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 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 本上变成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大包干,大包干,直 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 家的,留足集体的,剩 下都是自己的。”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1.主要内容: • 实行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取消人民公
社;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 2.过程:先试点,再推广,最后深化; • 3.效果:农民积极性提高,温饱问题解决 • 4.局限:仍然是小农经济,存在许多弊端。
两种经济体制的根本不同 (资源配置方式)
资源配 置方式
计划经济体制 行政手段配置
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配置
材料一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2月经华国锋批准发表的社论 材料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78年5月《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 思考:两则材料反映出在对待毛泽东思想的问题上 有何相同点与不同点?
经济上:作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伟大 决策;
组织上:决定拨乱反正,审查和解决党内 一批冤假错案,以及一些领导人的 功过是非问题。
2020/5/17
3.意义
• 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 • 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开端; • 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也开始形成; •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 • 成为开辟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人教版历史2必修第四单元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课件(共31张PPT)+视频(2份打

人教版历史2必修第四单元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课件(共31张PPT)+视频(2份打

3、意义 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重大大转转折折 ,成为实行改革开放
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问题探究1: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转折? 思想路线的转折:“左”倾 实事求是 工作中心的转折:阶级斗争 经济建设、改革开放 组织路线的转折: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
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二、 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风云变幻,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材料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农村推行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到企业进行租赁、承包、联合、兼并 以及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试点,常常遇到一些思想 障碍,甚至误认为寻找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搞私有化, 走资本主义道路。
——严立贤《中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过渡的历史过程》
【问题】根据材料分析计划经济体制在新中国历史 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问题探究2:为什么改革从农村开始?
材料一:1978年2月,陈云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说: “我们不能到处紧张,要先把农民这一头安稳下来…… 摆稳这一头,就是摆稳了大多数,七亿多人口稳定了, 天下就大定了。” 材料二:1998年,江泽民在安徽农村考察时指出:“改 革从农村开始不是偶然的,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和当时农 村困境决定的……当时有二亿五千万人吃不饱肚子,吃 饭问题成为最紧迫的大问题,不改革已经没有出路了。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过去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失误在农村的危害 大于城市; 3、农村出现改革试验,出现改革势在必行的趋势。
【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社会现象】
农村:
材料一: 当时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体制,一切财 产上交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制度的确立,使 农民失去了支配自己财产、劳动和产品的权利乃至人 身自由。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生产资料由谁供应, 直到每月吃多少斤粮食,甚至可不可以进城访友,都 一概由政府说。

人教版必修2: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课件(32张)

人教版必修2: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课件(32张)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情境导入
农民的自主选择,是中国农村改革 的原动力。“大包干”是在农民自发 状态下产生的。小岗人率先实行的 农业“大包干”,不仅改变了中国农 业长达二十多年徘徊不前的局面, 直接导致了“政社合一,一大二公” 的人民公社体制的彻底解体,而且开启了以城市为重点 的 整 个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闸门.小岗人的这种敢想、敢干、敢 闯的精神成为当代中国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小岗人实行的大包干与“政社合一,一大二公”的人民公 社 体制相比有何突出特点?它在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历程中 的 地位如何?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探究问题] (1)从史料一中图示看出,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1978 年 到1982年呈现上升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析史料二中当时我国的国有企业存在哪些问题。 (3)结合所学知识及以上史料,分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 市 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之处有哪些。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一、全面认识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 1.必要性 (1)原有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经济体制 是 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2)只有改革经济体制才能更好地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要 求 和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 2.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3.目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4.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特点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 经济、 私营 经 济、外资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 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 (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 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 长 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 与 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习效果检测
6、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我国农村开始历史性变革的标志是 A.全国农业生产快速发展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实行 C.人民公社制度被废除 D.建立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
7、下列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B.包括包产到户、到组等各种形式 C.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D.彻底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
生产方式的改变
列队下地生产 集体生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分配方式的改变
安徽凤阳农民陈立章包干一 年后收入一万元
平均主义

按劳分配
管理方式的改变
人民公社
生产大队
→ →
乡、镇政府
பைடு நூலகம்
村民委员会
产业结构的改变
乡镇企业的创办——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使农 业生产逐步向专业化、商品 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经济面貌的改变 凤阳花鼓词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 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学习重点:
安徽、四川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推向全国
抉择 —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 ……如村干部坐
牢杀头,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 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 本上变成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农民生产的东西: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 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 下都是自己的。‛
8、1978年,我过农村率先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省份是 A、湖南、湖北 B、河南、河北 C、安徽、四川 D 、广东、山东
探究交流
英国《卫报》曾发表刊文:如果20世纪止于1989年,那么21世纪 则始于1978年。
探究一:为什么中国的1978年会被视为21世纪开始的标 志? 探究二:改革前后农村和城市发生了什么变化?(试 从经营方式、管理方式、分配方式、所有制等方面分 析) 探究三:随着改革的深入,人们开始对改革有了质疑, 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也有了这样的说法:China Moving Away From Marx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凤阳地多不打粮, 说凤阳,道凤阳, 改革鼓点先敲响, 三年跨了三大步, 如今飞出金凤凰 !
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 不见新娘进凤阳。
(改革前)
(改革后)
1、原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生产关系) 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初步改革: 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改革: 经营方式: 集体生产—分户经营 分配方式: 平均主义—按劳分配 管理方式:人民公社—乡、镇政府 生产大队—村民委员会 意义: 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生 活水平,促进城市改革。
材料一: 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 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 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 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 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政企职责
不明,企业缺乏自主权,严重压抑了企业 材料二: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 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 和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 计划经济使企业失去活力。 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 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 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自主权)。
学习展示
据材料思考改革前农村经济存在什么问题?
材料一:当时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体制,一切财产上交 人民公社体制,农民缺乏 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 自主权,搞平均主义 给制(办食堂,吃饭不要钱)。公社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 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 —《万里与安徽农村改革》 材料二:人民公社时农村的顺口溜:头遍哨子不买帐,二 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 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材料三:万里问一个农民:‚你有什么要求 破坏生产力,农民温饱?”那农民把 破棉袄掀开,拍拍肚子,意思就是希望肚子能够圆起来 ! 问题未解决
(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1)经济: 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国民经济的停滞;
(2)思想基础: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3)指导思想: 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的讲话
2、内容: “左”倾——实事求是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阶级斗争——经济建设、改革开放 组织路线: 拨乱反正 3、意义: 伟大转折 新的起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伟大转折;经济体制改革。
学习难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预习效果检测
1、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的 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 农 村 展开。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增强企业活力 4、1993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是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5、人民公社体制下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B.农民科学文化水平低 C.农民经营没有自主权 D.大炼钢铁运动的影响
分配方式的变化
股票
所有制的变化
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 工商业营业执照。这表明 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 D、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
阻碍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管理体制的变化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 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 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 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