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全部)
《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
《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生物的特征包括结构、功能、繁殖和适应环境等方面。
2.理解不同生物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性。
3.能够描述和比较不同生物的特征。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准备:1.PPT课件和投影仪。
2.不同种类的生物标本或图片。
3.实验器材和材料,如显微镜、玻璃片、镊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入生物的特征的概念,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生物特征的理解。
2.展示一些具有明显特征的生物,让学生尝试找出它们的特征。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通过PPT,介绍生物结构的特征,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等。
2.介绍生物功能的特征,包括新陈代谢、运动、感受等。
3.介绍生物繁殖的特征,包括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等。
4.介绍生物适应环境的特征,包括行为适应和结构适应等。
三、实验探究(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一份生物标本或者图片,让他们观察并描述该生物的特征。
2.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展示他们的观察结果和描述,其他小组进行比较和讨论。
3.鼓励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或其他微观特征。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不同生物之间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四、展示和讨论(20分钟)1.展示一些特殊的生物特征的例子,如鸟类的飞行特征、鱼类的游泳特征等。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生物会有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如何适应它们的生活环境。
3.学生讨论并分享他们对生物特征的理解和观点。
五、评价和反思(10分钟)1.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2.让学生思考他们在本堂课中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探究。
拓展延伸:1.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生物,深入研究并做一个关于该生物特征的报告。
2.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不同生物的特征。
3.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其中一特定特征在不同生物中的变化和作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的方式提高他们对生物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生物的特征》生物教案9篇
《生物的特征》生物教案9篇《生物的特征》生物教案1一、教学目标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5.感悟一切生命体的基本特征,乐于观察身边的各种生物,从而在观察的过程中理解实事求是的科学意义。
6.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的分析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有两点:(1)区别生物和非生物(2)生物的共同特征有哪些?本节教材内容的教学,不是从现代生物学发展水平的角度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而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了解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在教学中不能直接讲述,而是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由学生自主获得关于生物特征的基本知识,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2教学重点: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的目标。
3.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4.课时安排:一课时三、教学准备:①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四、教学策略1.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建议本节课的导入可这样设计:可让学生观察有山、水、虫、树、石头的多媒体画面,欣赏与画面协调的音乐,请学生描绘看到的大自然,并回答出画面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关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这一问题,可与学生一起对照教科书上的描述,进行比较归纳。
但是,这些例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在与学生讨论时,应让学生多举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补充,如生物对外界的不同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动物的不同繁殖方式等,以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
本节教学,以观察讨论为主,辅以阅读、讲授等法。
2.设计思路首先让学生回忆在小学自然课里已学过的一些关于生物的知识,举例说明什么是生物,区分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精选3篇)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精选3篇)第一节生物的特征篇1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本节是学校生物第一课,这一课作为学校生物学的开头,首先是明确了生物的概念,使同学清晰地熟悉生物学的讨论对象。
因此,本节的重点学问就是把握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分方法,而区分的过程则需要通过对比待分析事物与生物的一般特征是否吻合。
另外,作为学校生物第一课,老师应通过这节课激发同学对生物学的热忱,因此,宜采纳比较轻松活泼的课堂组织形式。
教学目标:一、学问目标:1.观看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分。
2.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二、力量目标:提高观看力量、发散思维力量、分析问题的力量和表达力量。
三、情感目标:增加喜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喜爱生活,珍爱生命。
重点难点:一、重点:①同学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加喜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二、难点:培育同学的发散思维力量、观看力量和分析问题的力量。
教学媒体:不同生物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多媒体课件课时支配1课时课前预备:老师:①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预备实物、图片。
②老师预备与课程相关的挂图。
同学:①同学观看生活环境,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②同学预备生物标本。
③有条件的地方,同学可去观看珊瑚。
教学过程学习内容同学活动老师活动什么是生物观看有山、水、虫、鸟、树、石头的多媒体画面,观赏与画面协调的音乐,请同学描绘所发现的大自然,并回答所发现的画面中哪些物体是生物,哪些物体是非生物。
实地考察大自然。
(适合班额小的农村学校,班额大,需要分小组进行。
)同学拿出自带的物体。
通过观看常见的物体,如盆栽花卉、西红柿、黄瓜、蝴蝶、课桌、讲台等,来熟悉生物与非生物。
播放多媒体课件“生物的特征(一)或(二)”。
提出问题:“请举出画面中的物体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留意鼓舞中差生参加)老师组织好同学,让其在大自然中仔细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指导同学观看生物,从实际生活中熟悉生物与非生物。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1.1.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案)
《生物的特征》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出生物的概念,能区分生物与非生物;(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比较,对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和概括。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生物的特征,形成热爱生命、保护自然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教学方法】运用讲授法、分组活动相结合等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收集、整理并熟悉本课教学目标知识体系。
学生准备:阅读教材,收集相关信息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他们都在运动,可运动方式不一样。
那么他们是生物吗?生活都有哪些基本特征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去开启寻找答案之旅吧!通过呈现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快速进入本次学习过程。
二、新知导学教师结合图片,提问: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怎样来区分多彩的生物世界呢?1.观察教师提问:你能说出图片中的器材的名字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说明。
进一步明确这些器材就是我们生物学中常用的观察工具。
教师提问:如果生活中特别微小的生物我们要借助什么来观察呢?出示显微镜图片,播放视频,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物学的神奇。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明确观察要点,最后师生共同归纳观察要点。
2.生物的特征采用问题式过渡:请用观察的方法说出教室里的生物,说明你是如何判断的?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师生共同分析,进一步提问:生活中我们是依据是否有生命来说出是否是生物,其实在生物中我们是依据生物的特征来作出判断的,那么生物的特征又是什么呢?师生共同结合图片来分析,明确概念。
教师提问:胎儿的发育、种子的萌发直至长成植株,体现生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分析,得出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即生长的特征。
教师提问:种子萌发到植株生长体现的是生物的什么特征呢?学生分组讨论明确生物繁殖的特征,总结生物的特征:生长和繁殖。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案设计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理解生物的组成和结构。
3.掌握生物的基本分类方法。
二、教学内容1.物质组成:细胞、有机物和无机物。
2.生物结构: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生物分类:按照营养方式、细胞结构和生活习性进行分类。
三、教学重点1.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组成。
2.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了解生物的分类方法。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生物的特征和组成,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的基本结构。
2.案例法: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进行生物分类。
3.讨论法:开展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 (5分钟)引入生物的特征,提问学生关于生物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2. 生物的组成 (15分钟)1.介绍生物的组成:细胞、有机物和无机物。
2.讲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3.帮助学生理解有机物和无机物在生物体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3. 生物的分类 (20分钟)1.介绍生物的分类方法:按照营养方式、细胞结构和生活习性进行分类。
2.以案例方式进行生物分类实例讲解,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3.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生物分类的原则和方法。
4. 总结和达成目标 (10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重点。
2.与学生一起总结归纳生物的基本特征、组成和分类方法。
3.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确认是否达成教学目标。
六、教学评价1.针对课堂讨论和学生的回答,评价学生对生物特征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2.观察学生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3.回顾学生的练习和作业,评价学生对生物分类原则和方法的掌握情况。
七、课后作业1.阅读相关教材,巩固对生物的特征和组成的理解。
2.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对生物分类方法的掌握。
3.总结归纳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做好笔记。
以上是《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案设计》的内容,希望能满足您的需求。
《生物的特征》教案(合集15篇)
《生物的特征》教案(合集15篇)《生物的特征》教案(合集15篇)《生物的特征》教案1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的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我想从以下几个局部来进展我今天的说课,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p新教材的生物学,它是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所以把生物圈放在了第一单元,我们知道生物圈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而这个活力勃勃的生物圈主导者是:生物。
把“认识生物”作为第一章是情理之中的事,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生物,掌握生物的根本特征就显得非常必要,所以“生物的特征”便顺理成章地成了初中生物学的第一单元第一章中的第一节,可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初中生物学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
因为只有理解了什么是生物,并掌握了生物的根本特征,才能为以后生物学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根底。
本课教材内容的按排也独具特色,首先,通过简单明了而又通俗易懂的文字逐一描绘了生物的根本特点,符合初一新生的认识程度,到达了过目不忘的效果。
其次,每一根本特征都配有学生耳熟能详的相关图片,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学生对生物各种根本特征的理解。
〔二〕教学目的根据课程标准,教参分析^p ,以及教材内容分析^p ,学生实际情况,确定以下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1〕通过辩认详细事例,区别生物与非生物。
〔2〕举例说明生物的根本特征。
2、才能目的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语言表达才能,以及分析^p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
3、情感目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同时进步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材编写意图,以及学生的认知才能,确定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可以举例说明生物的各种根本特征。
2、教学难点作为生物之一植物的各种根本特征的理解。
二、说教法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观察法,同桌讨论,小组合作交流等教学法。
在这些教学法的引导下,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历积极考虑,畅所欲言,与同学一起共同理解了什么是生物,也掌握了生物的根本特征。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案设计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长、发育、代谢、适应、繁殖等;2.理解生物特征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3.掌握通过观察生物特征来认识生物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生物的基本特征:–生长:生物体体积、体重的增加;–发育:生物体从胚胎到成体的过程;–代谢:生物体对外界物质的吸收、利用和排泄过程;–适应:生物体对环境变化做出的响应;–繁殖:生物体繁殖后代的过程。
2.生物特征与环境的关系:–生物特征受到环境的影响;–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和策略;–生物特征的多样性与环境的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以下问题,引发学生对生物特征的思考:•你认为生物的特征有哪些?•生物的特征和环境有什么关系?2. 讲解与示范(3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并结合具体的生物例子进行示范。
可以准备一些图片或幻灯片来辅助讲解,但不能展示给学生。
3. 学生实践(40分钟)学生进行以下实践活动:活动一: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1.随机分发给每个学生一颗植物的种子。
2.学生将种子栽种在花盆中,并记录下栽种的日期。
3.学生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每天的观察结果。
活动二:观察昆虫的发育过程1.将一些蚕蛹放在透明容器中。
2.学生每天观察蚕蛹的变化,并记录下每天的观察结果。
4. 学生展示与讨论(20分钟)学生根据实践活动的结果,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5. 小结与评价(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和学生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并通过实践活动观察生物特征与环境的关系。
通过学生的实践和展示,可以了解学生对生物特征的理解和观察能力。
在评价方面,可以结合学生的观察记录和讨论参与情况进行评价,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和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第1单元第1章第1节生物的特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教学目的(一)知识方面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二)能力方面通过观察和比较对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进行概括(三)情感方面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难点植物的营养呼吸和排泄三.教学过程四.板书设计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生物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除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应激性)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除病毒外)。
检测案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D )A.弹钢琴的机器人B.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C.慢慢长大的钟乳石 D.馒头上长出“白毛”2.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叶会合拢,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C )A.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 D )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C.对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4.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B )A.都能运动 B.都能呼吸C.都有细胞结构 D.都生活在水中5.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B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分类法6.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曲中的生物有:老树,昏鸦,瘦马,断肠人.7、请将左右两列中相关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起来。
动物取食应激性鲸喷出水柱营养向日葵朝向太阳繁殖植物开花结果生长人体排汗排泄蘑菇由小长大遗传子女与母亲相似呼吸反思与补充:第四节单细胞生物一.教学目的1.以草履虫为例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2.以草履虫为例说出单细胞生物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应;3.了解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生物的特征教案人教版初中
生物的特征教案人教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由细胞构成等。
2. 能够运用这些特征来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生物的基本特征。
2.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教学难点:1. 生物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2.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生物和非生物的实物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区分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由细胞构成等。
2. 通过实例来解释这些特征。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运用生物的特征来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练习结果。
五、总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生物的特征。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总结。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练习和总结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并能够运用这些特征来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通过实例来解释生物的特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①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②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教师准备:实物(珊瑚)、挂图(美丽的大自然)。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出示挂图:美丽的大自然,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请举出挂图中的物体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2、教室里有哪些生物,哪些非生物?3、你是怎样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要想准确区分这两种不同的物体,我们必须首先学会观察,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见P2。
指导学生观察生物,从实际生活中认识生物与非生物。
学生观察有山、水、虫、鸟、树、石头画面,看到的画面中哪些物体是生物,哪些物体是非生物。
观察常见的`物体,如盆栽花卉、西红柿、黄瓜、蝴蝶、课桌、讲台等,来认识生物与非生物。
三、讲授新课(一)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科学观察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有目的、有计划、有耐心、及时记录;积极思考并与他人交流看法。
(二)什么是生物?自然界中,凡是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有哪些基本特征呢?(三)生物的特征观察书中插图,说出各种生物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以自身为例讨论人是否也具有书中描述的生物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根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为自养;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细菌、真菌分解动物、植物遗体和粪便获取营养,营养方式为异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含羞草对刺激作出的反应是小叶片下垂,这是长期自然选择中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有利于它的生存;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还有其他特征:除病毒外,生物都是有细胞构成的。
《生物的特征》教案
作业二:填空题
根据所学知识,填写生物的各个特征 及其作用。
列举不同生物的特殊特征。
作业三:选择题
选择题一
下列哪些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
选择题二
下列哪些属于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作业四:论述题
论述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论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06 检测与反馈
检测方法
课堂提问
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生物特征 的掌握情况,及时纠正学生的错
04 教学过程
导入
提问导入
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认为什 么是生物?生物有哪些特征?”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情境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物和非生 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生 物和非生物的区别,从而引
03
生物的定义
教师向学生介绍生物的定 义,并解释为什么生物具 有这些特征。
心。
个性化指导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 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
掌握生物特征的知识。
07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教学效果
学生对生物特征的理解情况良好,能 够准确回答相关问题。
不足之处
部分学生在概念理解上仍存在困惑, 需要加强练习和巩固。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通过实物展示和实验操作,学生能够 更加直观地理解生物特征。
生物能够繁殖后代,并传递遗 传信息,使后代具有与亲代相 似的特征。
5. 进化与适应性
生物在长期演化过程中,逐渐 适应环境,形成各种不同的物
种和生态类型。
生物分类
总结词
理解生物分类的原理和方法
详细描述
生物分类是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遗传等方 面的特征,将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类群。它有助于我们 认识和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相互关系,以及生物在自 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生物分类的依据包括物种间的 相似性和差异性、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和演化关系等。 通过分类,我们可以将生物划分为界、门、纲、目、 科、属、种等不同等级的类群,从而更好地研究和利 用生物资源。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优秀7篇)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优秀7篇)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篇一第一章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一、重点难点:1.认识显微镜的部分名称;2.如何在低倍镜下调焦并找到要看的物体;3.细胞各结构的功能;4.临时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二、知识点1.显微镜的结构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
光线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其两面是不同的: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又称粗调):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又称细调)。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2.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
3.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4.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
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5.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
一手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玻片的边缘,另一只手拿纱布将玻片放在两层纱布之间,用食指和拇指夹住轻轻擦拭,用力要均匀。
6.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水要适量,水滴太小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影响观察,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
7.细胞壁只起支持和保护作用,是不具有生命活动的,而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则是生活着的。
8.植物体是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植物体从小到大是体内细胞增多和增大的结果,而不是水和养料堆积增多使植物体长大的。
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一、重点难点:1.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
2.植物体、动物和人体的结构层次。
3.细胞的分化。
4.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知识点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案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案【篇一:初一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材分析本节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起始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在识别身边生物的基础上,描述生物的生命现象,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说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学生对于生物的生命现象已有不少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某些自己熟悉的生物,从而形成一个基本观点:只有具备这些特征的物体,才是生物。
学情分析《生物的特征》是本书的开篇之作,教学的对象是刚刚步人中学的七年级学生,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为进一步学习生物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所以,本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讨论,理解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并能举例说明。
2.理解生物和非生物,学会比较、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3.在观察、讨论和分析的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维、分析综合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周围的物体(或教师提供的物体),了解什么是生物。
2.通过观察教材中展示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尝试说明生物的共同特征包括哪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教材中的图片资料,了解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
养成爱护植物的习惯,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方法讨论、探索实验式与讲解。
重点难点重点1.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请每名学生说出一种自己熟悉的生物。
(不能重复)2.这些生物有什么共同特征?你是怎样区分它们的?3.自然界有生物和非生物,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怎样将不同的生物区分开来?从今天开始,我们来进一步学习《生物学》。
生物的特征教案设计
生物的特征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生物的特征及其分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分类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生物的特征教学包括以下内容:1.生物的特征:–外部特征:形状、颜色、大小、质地等。
–内部特征:器官、组织、细胞等。
2.生物的分类:–植物:根茎叶花果种子等特征。
–动物:羽毛、有无脊椎、哺乳方式等特征。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出生物的特征是指观察生物外部和内部的一些显著特点,通过这些特征可以进行生物的分类和研究。
2.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生物的特征和分类的基本概念,并介绍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的分类内容。
3.分组探究(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生物的特征观察和分类实践活动。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生物,并观察其外部和内部特征,记录下来。
–小组讨论并归纳总结该生物的分类依据和特征描述。
4.呈现和总结(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呈现所选择生物的特征和分类依据,并进行简要的汇报。
–教师带领全班总结各组汇报的结果,讨论生物的特征和分类的重要性。
5.拓展应用(15分钟):–教师提供其他生物样本或图片,要求学生观察并分类,进一步巩固教学内容。
–学生可以借助图书馆或互联网资源,了解更多生物的特征和分类信息。
6.归纳提高(5分钟):–教师归纳生物的特征及其分类要点,让学生进行复习和巩固。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生物,观察并记录其特征,给出分类依据,并写一篇简短的观察报告。
四、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在观察和分类活动中的表现。
2.学生完成的观察报告。
3.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汇报的情况。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全部)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郑州外国语中学李晓燕教材分析对教材的认识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致同学们之后的第二节课,在第一节课中学生们认识了学习生物的重要性,接着学习生物的特征是自然而贴切的,同时它是后面学习调查生物及生物分类的基础。
让同学们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了解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①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②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和难点①重点: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②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思路: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始提问,引导学生分析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生命。
然后利用大量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并对照教科书的描述内容归纳生物的共同特征:①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③生物体对外界刺激都能发生一定的反应;④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⑤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⑥生物都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教师准备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实物、图片。
②教师准备与课程相关的挂图。
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朝气蓬勃,热爱大自然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希望探索其中的奥妙他们学习生物的起点基本上是一致的,通过第一节的学习,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有一些浅显的认识,对生物本质的认识还不够,应该认识到不同的学生认知水平也是不同的,尽最大努力让所有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教学策略通过预习学生从调查身边事物开始,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推理,归纳。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学习背景,将启发引导与学生的观察思考相结合,同时结合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两个物体,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从而获得有关生命的基本知识,再通过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达到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引入特征的例子,让学生根据已有得对生命的特征认识的知识去判断,从众多的生物事例中归纳出生物的共同特征,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郑州外国语中学李晓燕教材分析对教材的认识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致同学们之后的第二节课,在第一节课中学生们认识了学习生物的重要性,接着学习生物的特征是自然而贴切的,同时它是后面学习调查生物及生物分类的基础。
让同学们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了解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①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②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和难点①重点: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②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思路: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始提问,引导学生分析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生命。
然后利用大量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并对照教科书的描述内容归纳生物的共同特征:①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③生物体对外界刺激都能发生一定的反应;④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⑤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⑥生物都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教师准备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实物、图片。
②教师准备与课程相关的挂图。
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朝气蓬勃,热爱大自然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希望探索其中的奥妙他们学习生物的起点基本上是一致的,通过第一节的学习,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有一些浅显的认识,对生物本质的认识还不够,应该认识到不同的学生认知水平也是不同的,尽最大努力让所有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教学策略通过预习学生从调查身边事物开始,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推理,归纳。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学习背景,将启发引导与学生的观察思考相结合,同时结合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两个物体,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从而获得有关生命的基本知识,再通过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达到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引入特征的例子,让学生根据已有得对生命的特征认识的知识去判断,从众多的生物事例中归纳出生物的共同特征,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教学方法:通过观察、探究对生命特征进行探讨,主要是引入一些常见的例子进行集体讨论,师生对话,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探索精神,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地位。
学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讨论、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够从特殊到一般,从普遍到特殊的认识规律。
教学设计:(一)设计预习提纲,以问题的形式在课前发给同学们:1 你家里有哪些生物?2 机器人和钟乳石是生物吗?3 什么是生物?引导学生在家里进行观察,培养对本节课的兴趣,对知识形成已知部分和未知部分,让学生带者问题听课,逐步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真正认识到什么是生物。
(二)上课1 检查预习题通过提问的形式检查预习题的效果,学生回答起来不是很全面,教师应做适时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 观察有山、水、虫、鸟、树、石头的多媒体画面,欣赏与画面协调的音乐,请学生描绘所看到的大自然,并回答所看到的画面中哪些物体是生物,哪些物体是非生物。
使学生对生物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注意鼓励中差生参与)3 因为学生对小动物较感兴趣,通过学生较感兴趣的小动物作切入点,创设情景。
师叙述:我们见过电动玩具小狗,它会动、会叫,它是生物吗?与家里养的小狗相比,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吗?学生回说出许多不同点。
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启发:“如果你打它一下,它会跑吗?”“电动小狗会生小狗吗?以此比较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4 知道小狗的特征后,如何使学生对关于生物的认识达到共识呢?接着指导学生按照课本第二页观察的基本要求,观察课本第三页图1-10,分别让学生说出各种生物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并提出问题:①植物和动物对营养的获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②人类是否也是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③动物和人体排出体内废物的方式有哪几种?④狮子发现猎物后迅速追击,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跑,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这些事例说明了什么?学生分组讨论,选出代表,举例说明。
各组间可针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辩论,使大家认识到生物与非生物的不同。
总结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这一过程的设计使学生对生物概念的认识有更深一层的了解,是知识的拓展,延伸。
5 集思广益,调动思维潜力,学生观察某些生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结合平时了解的生物知识,协作互补,从记忆中搜索信息,说出生物的其他特征。
例如,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有一定的寿命等。
(三)复习出示两道题:1 想想你(也就是人体)具有哪些生物特征?2 当你看到路边的一棵草,一朵花时,是否认识到它们也有生命呢?随着这两道题的解答,本节的重点内容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及时的复习和巩固,并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爱生命地情感教育。
接着让学生回忆刚才地预习题地回答对生物和非生物地判断是否正确,加深学生地理解和记忆。
(四)作业1 机器人是生物吗?2 参照课本第6页的叙述,讨论珊瑚,珊瑚虫,哪个是生物?说明理由。
这两道题的设计是把容易混淆的问题为切入点,起到突破难点,学以致用的作用。
(五)小结先让学生回答,教师进行纠正,解答问题。
并进行板书生物的五个基本特征,并强调这五点就是判断是不是生物的标准。
最后让学生默写生物的五个基本特征,强化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使知识得到升华。
下节预习题设计1 请你调查你们住的小区内有哪些生物?2 设计一个调查表。
教学反思新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在本课怎样才能突破过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重知识概念理论的讲解,而忽视学生的思考与接受,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究结论、自己获取知识?在这节课中我认为把握课文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的问题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关键。
本课的知识点就是生物的五个基本特征,为了使学生带着问题一步步地探究性学习,我首先播放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对生物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接着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两个物体,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从而获得有关生命的基本知识,再通过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达到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引入特征的例子,让学生根据已有得对生命的特征认识的知识去判断,从众多的生物事例中归纳出生物的共同特征,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新课标还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本课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渗透这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爱护生物的情感、珍爱生命的态度。
如上课伊始给学生欣赏各种生物的视频,学生不仅注意力马上被吸引,情感也得到熏陶;在复习环节设计问题:当你看到路边的一棵草,一朵花时,是否认识到它们也有生命呢?提醒同学们别忘了平时要注意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这节课还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要控制好每个环节的时间,才能做到收放自如;在学生讨论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加强引导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三三”制放在自己的心中,讲,练,评相结合,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需求点,困难点。
真正实现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学习习惯)同重,教,学,管三法同步,优化设计过程,把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新。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教学设计大连市第二十二中学白长缨一、教材分析《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属教材新增的内容,旨在通过调查,认识我们身边的生物,进一步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
在学习方法上,从宏观到微观,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学习,而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对身边生物的调查,力求使学生认识并掌握调查的一般方法,使之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便于后续探究活动的进行。
初一学生对生物的了解有一定基础,但对生物种类的识别及科学的调查方法缺少一定的经验,本节内容也是对学生掌握科学调查方法的一次指导与训练。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
2.学生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3.学生通过学习能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增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保护我们身边的生物开始。
三、教学重点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初步培养学生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况。
2.如何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注意保护生物资源。
五、课前准备学生:准备调查表格,确定调查路线,笔(有条件的可带照相机,放大镜等)教师:帮助学生分组,确定调查范围,并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要调查的生物状况。
六、课时分配 2 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节没有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兴趣参与课堂探究活动并愿与小组其它同学合作和交流,体验探究的乐趣。
2、能够对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作出假设,尝试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经历实验的过程并认真观察和记录。
3、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
4、能从自己的生活中举出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的例子。
5、能从自己的生活中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的关系。
6、能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重点和难点重点: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难点: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教材分析《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选自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第二章第二节,内容包含了本书的第一个探究实验。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一节有关周围生物的知识后,以生活中常见的鼠妇为话题,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理解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再介绍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让学生从两个方面理解环境对生物生活的影响,最后再自然的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学生分析省会城市的孩子很少接触过鼠妇,对这种生物了解不多。
由于这是本书安排的第一个探究活动,七年级(初一)的学生对探究性学习又很少经历,因此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对探究的每一个步骤的思考都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具有相当多的不确定因素,需要教师积极加以引导。
教学过程一、学生发言,引出问题师:昨天,同学们捕捉了许多鼠妇放在瓶子里,下面我们首先请几位同学给我们讲讲他是怎样捉到鼠妇的。
生(女):我在草丛里和墙角落发现它们,用草杆引它们爬上去,然后放进瓶子里,不过鼠妇老是从草杆上掉下去,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捉到10只。
(同学们发出善意的笑声,好几位男生同时举起了手)。
生(男):我是掀开石块后找到它们的,然后直接用手把它捉到瓶子里。
生(女):我们小组的同学把我家的花盘全部挪动了一遍,在花盘底下找到了好多,由于不敢直接用手抓它们,我们想了一个办法,用纸卷成漏斗状,然后设法让鼠妇爬进“漏斗”,把它们从瓶口“漏”到瓶子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