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自然地理环境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_初一地理(下)第七章第二节南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七章第二节《南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第 1 课时主备人:
学习目标:1知道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并能在图上填出南亚国家
2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和两大河流,能在图上填绘南亚主要地形区
3了解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特点,能分析西南季风对农业生产影响
重点
1.南亚的地形特点。
2.南亚的气候和影响。
难点
南亚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成因及影响。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看过《西游记》这部电视剧吗?
你知道玄奘到哪里取经吗?
这就是南亚,这里有灿烂的古代文明,宏伟的建筑和佛教塑像雕刻艺术,早已令我们心驰神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南亚。
二、自主学习
(一)位置与国家
1.位置:
学生:自读课本,在“南亚国家和地区分布”图上,对下列问题进行讨论:
①南亚位于什么山脉和什么大洋之间?
②东西分别濒临什么海湾和海?
③南亚大部分地区纬度位置如何?北回归线穿过本区的什么部位?
总结:南亚位于亚州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与印度洋之间,东濒孟加拉湾,西滨阿拉伯海,总面面积430万千米2。大部分位于低纬度地区。
2.国家:
教师:南亚一共有几个国家?哪些国家与我国相邻?哪些国家属于岛国?
学生:在“南亚国家和地区分布”图上,找出南亚所有的国家并请学生代表陈述:南亚共有7各国家,与我国相邻的国家是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印度(新德里)、尼泊尔(加德满都)、不丹(廷布),两个岛国分别是马尔代夫(马累)和斯里兰卡(科伦坡)。
(二)三大地形区
1.地形、地势
学生:
①读图7-12,找出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
②完成p42活动2和活动3。
南亚教学设计
南亚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初中湘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内容。南亚位于亚欧大陆南部,因喜马拉雅山脉等高大山脉将南亚与亚洲其他地区隔开,使南亚在地理上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南亚相对于其他地区来说,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方面呈现出独特的区域特征。本节教材包括“位置与国家”“三大地形区”“一年分三季”“宗教与社会”“人口与经济”等知识。一般为两个课时。考虑到一节课时间安排,本节课重在完成前面三个知识。教材在内容处理上主要对应的课程标准为“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因此教学过程中涉及主要有效的教学方法内容,如问答法、讲授法、地图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来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和探究能力,理解地理环境中各个要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共同构建了区域环境的整体性。
课标要求: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南亚地势和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学情分析:
教学的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学到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完第六章“认识大洲”和第七章第一节“东南亚”,已经熟悉了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大部分学生知道如何运用相关地图和材料去分析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与国家、自然环境(主要包括气候、河流、地形、资源等方面),学生有兴趣去了解世界上各个地区;这个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能力,但还不够强,需要通过自主学习、问答式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本节课知识。
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已经学过初一历史课本中的“玄奘西行”,也已经在菱溪大阅读中读过《西游记》,对两者的联系有利初步的了解。此外,通过问卷星对学生的学情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发现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对南亚的地理位置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对南亚的气候把握较差,反应出对初一上学期《世界的气候》知识点掌握较差,需要在本节课中进行重点强调。教学目标:
初中地理_第七章了解地区《南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七章了解地区《南亚》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六年级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已经开始建立,上地理课时思维活跃,但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培养其良好的思维习惯。从知识储备来看,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地理读图能力,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东南亚,可以利用一般的分析区域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到人地关系,步步深人地研究,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析地区的方法,但归纳、总结、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
第七章了解地区《南亚》-效果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能够充分体现新课改的基本理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整节课也紧紧围绕该目标展开,并且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课题导入过程中,以学生热悉的《西游记》导入新课,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也让学生认识到生活的地理,地理就在我们身边。
在交流展示坏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初步感知基础知识,做到学生充分交流,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必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课堂中还穿了师徒结对、交流展示、合作探究、达标测评等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在听、说、研、读、看各方面的能力。发挥学习的多样性。能够做到为学而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改革。
但是,由于课程内容较多导致前松后紧,使学生的练习环节时间减少,没能让学生充分的练习。
第七章了解地区《南亚》教材分析
从内容上来看,本节课所学知识属于区域地理部分。近年来,区域地理一直是中学考试题命题的重要内容,区域地理具有基础性、常识性和综合性,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即对第六章《认识大洲》充实和提高,又对第八章《认识国家》做基础和铺垫。
第二节《南亚》 教学设计与反思
(1)展示南亚在世界上的位置图,南亚的局部图,让学生了解南亚的位置。
(2)读图了解南亚的国家。教师简单介绍克什米尔地区。
(3)区别南亚和南亚次大陆
(四)南亚的三大地形区
1、展示南亚的地形图,学生看图说明南亚的地形区。
2、教师总结南亚的三大地形区。
北面: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
中部:广阔的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
2、教师教学中,运用丰富详实的材料,切入教学要点,结合相关图像、图片、动画、录象等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采取个人、小组、全班相结合的组织形式,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切实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了新课改教学中所要求的过程与方法的使用和引导。
3、教学中教师运用了教学体验法,引导学生在综合认识南亚的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解决教学中相关的问题,并运用鼓励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教师点评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投入程度、合作态度等,引导学生从本节课的学习中质疑,为激励学生课外探究做好铺垫。让学生在不同程度上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信心。
南部:德干高原
3、教师展示南亚东经78度的地形剖面图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理解42页地形剖面图的含义,从而作好活动题2。
(五)南亚的两大河流
1、学生读图填写表格,对比分析、说明南亚的两条河流。
2、教师点拨有关河流的知识点。
地理教学设计模板南亚
地理教学设计模板南亚
南亚是亚洲大陆的一部分,位于印度洋北岸,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南亚地理辽阔丰富,拥有山脉、平原、河流、湖泊等多种地理要素,也是人口众多、文化多样的地区。为了更好地教授南亚地理知识,以下是一个地理教学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及周边国家。
2. 掌握南亚的地形地势特征。
3. 了解南亚的气候特点。
4. 了解南亚的自然资源及其分布情况。
二、教学内容
1. 地理位置及周边国家
a. 南亚的地理位置
b. 南亚周边国家: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
2. 地形地势特征
a. 南亚地区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
b. 南亚地区的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等。
c. 南亚地区的高原:甘达基拉山脉、德干高原等。
d. 南亚地区的河流:恒河、印度河等。
3. 气候特点
a. 南亚的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高原气候等。
b. 南亚的季风现象:夏季季风、冬季季风等。
4. 自然资源及其分布
a. 南亚的农业资源:稻米、茶叶、香料等。
b. 南亚的矿产资源:煤、铁矿、石油等。
c. 南亚的水资源:恒河、印度河等。
三、教学策略
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南亚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地图、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展示南亚地理的特点,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堂内容。
3.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团队合作能力。
4. 实地考察:利用南亚地理特点,安排一次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南亚地理景观,增强学生对南亚地理的认知和理解。
初中地理_南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道南亚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在地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能分析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重点:南亚的地形与河流
教学难点:地形与河流的关系
学习方法:读图分析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
板书:第二节南亚
一、地理位置、国家
二、地形——三大地形区
三、河流——两大河流
教学过程:
(导入):由多媒体图片(唐僧西天取经图)和图片下的文字导入。
(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做以下活动:①读图7-11,找出赤道、30°纬线,总结纬度位置:低纬度、热带。②读图7-12,找出喜马拉雅山、印度洋、孟加拉湾、阿拉伯海等地理事物,总结海陆位置:北临喜马拉雅山,南临印度洋,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③读图7-11,完成多媒体中的填空,总结南亚的国家。(以上活动给出学生一定的时间,然后回答)
(教师总结):通过以上的活动,我们学习了南亚的地理位置和国家。
(板书):地理位置和国家
(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南亚的地理位置和国家,下面我们再了解南亚的地形。
(板书):地形
(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做以下活动:①读图7-12,找出喜马拉雅山、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德干高原等地理事物,分析它们在南亚的方位(提示:北部?中部?南部?),总结南亚的地形特点:三大地形区
(板书):三大地形区
②读多媒体图,讨论比较南亚次大陆和北美大陆地形的异同点。
(过渡):t同学们知道,地形地势决定了河流的流向。下面我们了解南亚的河流。
(板书):河流
(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做以下活动:①读图7-12,找出印度河、恒河,观察它们的发源地、流经的国家、注入的海洋等,将多媒体中的有关河流内容的表格填完整(可讨论完成)。
初中地理南亚的教案
初中地理南亚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在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和主要城市。
2. 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3. 掌握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学会分析西南季风对降水以及农业的影响。
4. 知道南亚的主要农作物的种类、分布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5. 清楚南亚是世界上人口密集地区之一,印度是南亚最大的国家、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
6. 了解南亚的工业开展概况,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电脑软件业的开展概况。
教学重点: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南亚的主要农作物和工业。
教学难点: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南亚的主要城市,南亚的宗教文化。
教学准备:地图、图片、PPT等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亚洲的地理概况,特别是东南亚和西亚的地理位置。
2. 提问:“谁知道亚洲的南部有一个叫做南亚的地区?南亚包括哪些国家?”
3.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正确答案,并在地图上指出南亚的位置。
二、自主学习(10分钟)
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了解南亚的地形特征。
2. 学生阅读后,教师提问:“南亚的地形主要分为哪三大区?它们分别是什么?”
3.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正确答案,并在地图上指出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
三、合作探究(15分钟)
1.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南亚的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的影响。
2. 各小组讨论后,选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并总结。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南亚的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5分钟)
教学设计-《南亚》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南亚》教学设计
目标:
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
1. 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特点;
2. 了解南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 掌握南亚国家的重要特征和经济发展状况。
教学内容:
1. 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特点:
- 介绍南亚的地理位置,包括国界和与其他地区的关系;
- 探讨南亚的自然特点,如地形、气候、植被等。
2. 南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 简要介绍南亚的历史发展,重点关注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 介绍南亚的文化特点,如宗教、语言、艺术等。
3. 南亚国家的重要特征和经济发展状况:
- 着重介绍南亚一些典型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
- 探讨这些国家的人口、宗教、语言等重要特征;
- 分析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包括主要经济产业和国内外贸易。
教学方法:
1. 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南亚相关的知识点,包括地理、历史、文化和经济方面的内容。
2. 图片展示:运用多媒体工具展示南亚地理环境、历史事件和文化景观的图片,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3.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南亚国家的特点和经济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团队合作能力。
4. 外出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实地考察或深入了解南亚文化的活动,以提供更直观的研究体验。
评估方式: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贡献和思考能力。
3. 个人报告:要求学生写一份关于南亚国家的报告,评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综合能力。
本教学设计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旨在提高学生对南亚的了解和认知,并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初中地理_东南亚、南亚、西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东南亚、南亚、西亚》教学设计
东南亚、南亚、西亚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的复习内容,其教学对象是初二年级学生。学生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初步具备了独立学习地理的思维和能力;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在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识;有一定的自主性,但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够强,需要一定的指导与帮助;处于课堂自控能力培养阶段;有一定的分析与判断能力,能对资料进行初步整理。根据以上的学生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用一些能够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根据学生的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大胆践行创新教育的理念,以教材内容为脚本,进行合理的整合与编排。课堂采用创设情境、读图分析、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视、听、感觉冲击力强,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激发了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热情,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设想和目标。本课在课堂上成功地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求新求异的学习氛围和激励机制,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胆量必将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本节课注重直观教学,更多地用图片和图像展示。多角度给学生以视觉、听觉的统一。本节课的设计,重点突出学习的思路,教会学生一种方法,因为是针对八年级的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较容易的内容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师通过媒体的辅助,重点突出地理位置与示意图的结合,让学生学会图文结合,有理有据的分析问题。从整堂课的效果来看,本节课的当堂效率还是比较高的。
小组学习时,学生主要通过阅读教材,查找地图,组内交流,求助教师等形式开展组内合作学习。为了让小组每位成员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教师应当在其间发挥引导作用,询问各组内部如何分配工作,了解小组学习的进展程度。当有小组遇到困难或出现偏差时,教师则及时给予提示,从而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力。
南亚地理初中教案
南亚地理初中教案
教案标题:南亚地理初中教案
教案目标:
1. 了解南亚地理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环境等基本特征;
2. 了解南亚地区的文化、宗教、经济等方面的特点;
3. 掌握南亚地区的主要国家和重要城市的名称和位置。
教案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地图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南亚地理的位置,与中国相邻的国家有哪些。
2. 引发学生对南亚地理的兴趣,提出问题:你对南亚地理有什么了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介绍南亚地理的地形特征,如喜马拉雅山脉、恒河、恒河三角洲等。
2. 介绍南亚地理的气候特征,如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等。
3. 介绍南亚地理的环境问题,如水资源、森林资源等。
三、活动展开(20分钟)
1.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南亚地区的文化特点和宗教情况,并列举出几个典型的例子。
2. 分组研究:学生分成小组,研究南亚地区的主要国家和重要城市的名称和位置,并制作海报展示。
3. 视频观看:播放有关南亚地区的文化或旅游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南亚地区的风土人情。
四、总结(10分钟)
1. 学生回答问题:请学生回答问题“南亚地理的地理特征有哪些?”、“南亚地区的文化特点有哪些?”等。
2. 教师总结: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并强调南亚地理的重要性和与中国的联系。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作业要求: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南亚地理的短文,包括地理特征、文化特点和重要国家城市等内容。
2. 提示:可以借助图表、图片等辅助材料,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
教案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南亚地理的基本特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环境等方面。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分组研究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研究能力。作业布置的短文写作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南亚地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南亚》自然地理环境教学设计
《南亚》自然地理环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南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
元,与其他地区有许多不同之处。由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屏障作用,该地区热带季风气候典型,水热条件好。古老的德干高原起伏和缓,面积宽广的恒河——印度河冲积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发达地区,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抓住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和教材在阐述自然要素知识时的“三二一”特色,即:三大地形区、两大河流、一种主要的热带季风气候。 【教材处理】南亚自然要素之间的联系很紧密,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学习时把河流与地形放在一起,因为南亚的河流流向受地形的影响特别明显;南亚的纬度位置决定了南亚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地形对气候特点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南亚的农业受益于热带季风气候,特别是西南季风对南亚农业有着重要的影响,放在一起学习。 南亚自然要素联系简图如下:
图 1
【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2、提问导学法:提出问题让学生采取小组讨论方式来解决,增强学生合作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学习方法】运用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南亚的位置、范围、包括的国家及其分布;并能在地图填充册上填绘出南亚的国家、主要的城市。知道其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也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南亚优秀教学设计
第三节一一南亚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地理学的区域性、综合性的特点,要求地理学的学习方式是通过对一个个独具特征的区域
进行综合考察与研究,才能洞察与透视整个地域的空间结构,才能获得地理事物的一般规律,オ能认识整个世界,才能掌握区城地理的学习方法。而一个区域的特征主要是由区域
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组成。其区域的自然特征可从地形、气候、河流特点来认识。因此,
本节在进一步学习区域地理的位置和地形的基础上,着重学习地形、河流与农业、经济发
展的关系,资源与工业发展的关系,并突出南亚独特的民族、宗教与习俗,以及高新技术
产业在印度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的重点是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
的关系。难点是南亚的资源与工业分布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掌握南亚的范围,能在地图上找出主要的国家。
了解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祥地。
②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南亚地形图,能在图上指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等地形的分布。
・通过阅读地形图、气候图、矿产资源分布图等分析得出地形与农业,资源与工业生产的
关系。
③情态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意识。
・培养学生理解与尊重不同地区文化习俗的意识,倡导公正、平等的观念,懂得加强世界
和平共处的重要性。
三、教学设计
主题一:独立的地理单元
过程1:多媒体展示地图:南亚国家和地区图和南亚地形图。
教师要求学生阅读地图,并思考:1.找出南亚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Ⅱ.找出南亚主
要的国家。皿.为什么南亚又称“南亚次大陆”?
过程2:多媒体展示图表:南亚地形图、南亚地形剖面图、亚欧大陆气候类型图和恒河平原共涝图片、德干高原棉花种植图片。
《南亚》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二节《南亚》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的:
1、了解南亚的位置、范围、包括的国家及其分布。
2、了解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也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3、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和两大河流概况。
4、学会分析“安拉阿巴德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分布图”和“南亚干季和湿寄降水量分布图”,了解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西南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重点:
1、掌握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的主要特征
2、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教学难点:热带季风气候特征成因及影响
教学媒体:南亚政区图、南亚地形图、南亚季风示意图、《敢问路在何方》磁带
教学方法:综合法、归纳演绎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播放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片段,这部电视相信同学们都看过吧,唐僧师徒四人从长安出发,一路西行,去西天取经,西天是指哪里呢?(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现在的南亚。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个神奇的地方。
[板书]:南亚
[活动]:你印象中的南亚是怎样的?(七嘴八舌话南亚)
[承转]:南亚是否与我们印象中的一样呢?就让我们走进南亚。
[投影]:南亚的政区图图。
[板书]:一、南亚的位置、范围与国家
[小结]:位置:南亚位于亚洲的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与印度洋之间的广
大地区,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南亚大部分在100N~300N。
[提问]南亚有哪些国家?哪些是内陆国家?哪些是临海国家?哪些是岛国?与我国相临的国家有哪几个?
[读图归纳]:南亚的国家有七个,内陆有两个国家:尼泊尔、不丹;临海有三国: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海上有两国: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与我国相邻的有四个国家: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
初中地理_七年级地理《南亚》教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七年级地理《南亚》教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
课后反思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南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㈠知识目标:
1. 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在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
2. 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3. 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㈢教育目标:了解本区中国主要邻国的知识内容。
教学重难点:
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
教学挂图、板图、班班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可能都看过电视连续剧《西游记》,《西游记》中的唐僧是到哪里去取经呢?为什么要到那里去?” (上课开始,便提出饶有兴趣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同学们回答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回答,然后指出,唐僧是到印度去取经,印度在南亚,由此引入南亚教学。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南亚次大陆
1、自主学习:
自主阅读学习课本P41并读图2-9,思考以下问题:
(1)南亚位于亚洲的南部,大体位于___________山和____洋之间。西临______海、东临_______湾,南被_______包围。
(2)南亚大部分位于_________纬度之间,________正好穿过印度半岛的中部,属于_____带。
高中地理_高二世界地理复习 南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南亚》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依据和思路: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高中区域地理的一部分内容,它充分体现了地理的两大特性—区域性和综合性。通过本节要让学生初步明确学习区域的方法和步骤,了解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自然地理环境会影响人类活动。本区在高考中的常规设题往往以南亚的自然灾害如高温、洪涝、地质灾害、产业活动等为切入点,考察本区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区位条件、主要面对的问提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区域地理是中学地理知识的基石,学习和研究区域地理,目的就是要某个区域的一些地理现象做出解释或对区域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区域地理知识属于初中学习的内容,限于初中生的认知能力,知识体系相对简单,强调感知;而高中区域地理建立在学生已掌握区域地理知识的前提下,对地理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和升华,更强调理性的思维。学生要在并不牢固的初中区域地理知识基础上,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澳大利亚是区域地理里面非常重要的一节,也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区域,因此这一节对高中区域地理来讲非常重要。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南亚的基本知识,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简单的分析问
题的能力,但是初中阶段地理事物与现象的表面认识,即简单的知道“是什么”,但不注重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而且,现在有些学生基础知识已遗忘。高中区域地理是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高中学生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已初步建立,但还有待完善,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并乐于参与探究活动,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_《南亚》名师教案(第2课时)
《南亚》名师教案(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学会分析西南季风对农业的影响。
(2)了解南亚的宗教及影响。
(3)了解南亚主要农作物的种类、分布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4)了解南亚是世界人口密集地区之一,印度是南亚最大的国家,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也是南亚发展最快的国家。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析图将地图上反映的内容表述出来,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和佛教、印度教的发源地,体会到南亚地区对世界的影响。
【教学重点】
(1)了解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学会分析西南季风对农业的影响。
(2)南亚主要农作物的种类、分布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难点】
(1)西南季风对南亚农业的影响。
(2)南亚的宗教和人口经济。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讨论、多媒体辅助
【教学课时】
2课时,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复习提问:南亚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问题)
明确:南亚地形可分为三大地形区:北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南部为高原。地势特征为南北高,中部低。
过渡:今天,我们来学习南亚的气候、宗教社会与人口经济。
二、新课学习
(三)一年分三季
活动:
1.读图说说南亚的气候类型分布有什么特点?(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南亚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北部喜马拉雅山为高山高原气候,巴基斯坦大部分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
讲述: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是一年可分为三季。
6月—10月:为雨季,西南季风带来大量降水,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9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设情境】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历史,和唐僧师徒一起从我国西安出发,经陆路进入南亚,去领略南亚的自然风光吧。
【教学内容】
Ⅰ 位置与国家
【教学内容设计】
多媒体展示“南亚在世界的位置图”、“南亚地形图”和“南亚政区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问题:
2)孟买降水较多的月份和降水较少的月份有分别是哪几月?在降水季节分配上有什么明显的特点?(降水较多的月份6-10月,较少的月份11-次年5月;有明显的旱雨季之分)
3)归纳出孟买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孟买的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从阅读孟买气温曲线、降水图柱状中,可以反映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全年高温,一年有明显的旱雨季之分)
Ⅱ 地形与河流
【教学内容设计】
1、思考:南亚次大陆与南亚所指范围是否一致?
2、多媒体展示南亚地形分层设色图及板画“南亚地形”简化图,引导学生观察、讨论问题。
1)南亚有哪三大地形区?
2)三大地形区有何特点?
3)中部平原主要有那两条河流冲积而成?
4)说出恒河、印度河的流向、发源地、流经的地形区、主要流经国、入海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南亚的位置、范围、包括的国家及其分布;并能在地图填充册上填绘出南亚的国家、主要的城市。知道其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也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2、描述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和两大河流概况;并能在地图填充册上填绘出主要的山脉、高原、河流;
3、知道南亚的重要气候类型,读图了解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学会分析西南季风对降水以及农业的影响。
【拓展延伸】学生判断:东北季风与西南季风那个对南亚农业的影响大?为什么?
【探究问题】小组内交流,代表试着回答。(西南季风对南亚农业影响很大,主要是西南季风来自热带海洋,带来丰沛的降水)
【教师小结】列框架结构图分析
西南季风
图 3
【拓展延伸】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洋流……
【激发学生情趣】歌诀记忆南亚气候与农业:南亚地区大部分,热带季风分三季;热旱两季雨水少,6到10月是雨季;各地降水相差大,乞拉朋齐一万一;塔尔沙漠在西北,气候干旱降水稀;季风正常年份月,风调雨顺庄稼收;异常强弱与迟早,水灾旱灾粮食减;为了保证农业收,水利工程建设要。
五、 教后反思1、通过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归纳回答,教师的点拨小结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新课程精神,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
2、强调学生的“学”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服务学生的“学”,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体现了协做学习、探究交流的互动式学习方法。
附:图 4
【教材处理】南亚自然要素之间的联系很紧密,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学习时把河流与地形放在一起,因为南亚的河流流向受地形的影响特别明显;南亚的纬度位置决定了南亚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地形对气候特点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南亚的农业受益于热带季风气候,特别是西南季风对南亚农业有着重要的影响,放在一起学习。
南亚自然要素联系简图如下:
过程与方法
1、读图分析南亚的地理位置。
2、读南亚地形图分析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及特征。
3、读图说出两大河流的发源地、流经的地形区、注入的海洋。
4、读图分析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
5、以学习小组的形式,阅读地形图、气候图等,讨论分析西南季风对农业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感受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并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4、哪个国家位于恒河三角洲?(孟加拉国)
5、哪个国家位于面积较大的岛上?(斯里兰卡)
【目的】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生学习疲劳;培养学生之间的凝聚力,激发学生斗志。
Ⅲ 气候与农业
【承转】我们与唐僧师傅千辛万苦,爬山涉水,一路走来,了解了南亚的地形与河流;一路上映入我们眼帘的其它景观以及我们要穿的衣服越来越薄,都与出发地不同,那又是为什么呢?(主要是气候不同)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教师小结】南亚各地区的降水量相差很大,特别是东北部和西北部的降水量差异更大,原因是:东北部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形成多雨区,乞拉朋齐最为典型;西北部西南季风携带的水汽较少,降水稀少,加上植被的严重破坏,形成干旱的塔尔沙漠。从以上分析可得,各地降水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是否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其中迎风坡的降水量最为丰富。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回答。
【目的】让学生试着分析、归纳、找出规律;在学生读图能力的基础上,训练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创设情境】展示“南亚政区图”和“南亚地形图”,读图抢答。
1、南亚有哪些国家位于山区?(不丹、尼泊尔)
2、哪个国家占有印度河平原的大部?(巴基斯坦)
3、哪个国家占有德干高原和恒河平原的大部?(印度)
【教学内容设计】
1、展示“南亚地形图”和“南亚纬度范围图”,分组讨论:南亚大部分地区多属热带的原因是什么?(主要是受纬度位置的影响;其次,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是因为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北方冷空气的进入)
【举一】2、读“孟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配图”,小组探究下列问题:
图 2
1) 说出孟买各月气温状况,并说明孟买全年的气温特点。(各月气温都在20℃以上,全年高温)
1、南亚大部分在什么纬度之间?
2、南亚大体在什么山脉和大洋之间?位置有何重要性?(教师可以用板画示意图)
3、南亚有多少国家?哪些是内陆国、临海国、岛屿国?与我国相邻的国家有哪些?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回答。1、大部分位于10ºN~30ºN之间,属于热带。
2、大体在喜马拉雅山脉和印度洋之间。东接东南亚,西北部与西亚相邻,是印度洋东、西航运的必经之地。
3、读图2中的“南亚7月、1月风向图”,解释南亚的降水受季风怎样的影响?
【引导】1) 让学生辨别:南亚7月、1月各是什么风向?风是从哪里吹向哪里?
2) 学生判断:那个风向的季风给南亚带来了降水?为什么?
【探究问题】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回答。
【教师小结】 列表分析南亚的降水受季风影响很大(表1)
月份
风
向
《南亚》自然地理环境教学设计
陕西省延安市第一中学 王东学 陕西.洛川 727400
【教材分析】南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与其他地区有许多不同之处。由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屏障作用,该地区热带季风气候典型,水热条件好。古老的德干高原起伏和缓,面积宽广的恒河——印度河冲积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发达地区,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抓住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和教材在阐述自然要素知识时的“三二一”特色,即:三大地形区、两大河流、一种主要的热带季风气候。
【探究问题】 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反三】 得出南亚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南亚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是一年可以分为三季,3-5月的热季,西南季风尚未来临,高温少雨;6-10月的雨季,西南季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的水汽,给印度带来丰沛的降水,降水量占全年的80%-90%,湿热多雨;从11月到次年的二月为凉季,盛行干燥的东北季风,气候凉爽宜人。
3、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激发学生情趣,歌诀记忆:南亚七国家,海上斯与马;内陆不丹尼,临海印巴孟;相邻有四国,巴尼不印度。
【拓展延伸】请考虑,一般应从哪几个方面了解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
【师生探讨】 一般情况我们可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来分析。
【学生小结南亚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小组合作完成,并展示
【目的】学生充分利用地图来学习地理,让学生学会读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陆地→海洋
海洋→陆地
对降水的影响
7
西南季风
海洋→陆地
带来海洋上湿润的气流,降水丰沛,形成雨季
1
东北季风
陆地→海洋
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气流干燥,形成旱季
4、展示“南亚地形图”并参照“印度年降水量分布图”,学生讨论,思考回答:
南亚哪些地区降水多?那些降水少?为什么?
【探究问题】小组内交流,小组为单位交叉展示;推荐出最好的全班共享。
【教学重点】1、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
2、热带季风气Biblioteka Baidu与农业。
【教学难点】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学会分析西南季风对降水及农业的影响。
【教学用具】板图、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课堂研讨
【导课】利用《西游记》的故事导入
【目的】用学生熟悉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同时点明本章所学的地区。
【教学内容设计】很多同学都知道《西游记》的故事,有谁能说出《西游记》中的唐僧到哪里取经?唐僧取的是什么经?为什么要到此地区取经?现在南亚人民信仰那些宗教?
【目的】让学生试着分析、归纳、找出规律;在学生读图能力的基础上,训练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课堂总结多媒体投影(见图4)
三、 课末提升自然地理环境各因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同学们要多多思考其中的关系,逐步树立起科学的地理思维。
图 5
四、课后延伸作业布置:完成地理填充图册 P.19-20页 一、二、三题
图 1
【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2、提问导学法:提出问题让学生采取小组讨论方式来解决,增强学生合作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学习方法】运用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