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校级公开课1

合集下载

《短歌行》公开课

《短歌行》公开课


一统天下
英雄的慷慨悲歌
全诗着眼点:

全诗落脚点:

功业 低沉
贤才 昂扬
一统天下
探讨写法
诗人是如何曲折地表达出他求 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情?
• 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 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
• 用典的作用: 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 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 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2.诗中曹操是如何抒发这种忧 ?

展示内容 展示组 展示位置 点评组 质疑组
探 究 问 题 6、7组
1:作者 究竟忧什 么?
前黑板
探 究 问 题 8 、 9组 后黑板
2:诗中 曹操是如 何抒发这 种忧?
1 、5 组 自由
2、3、4 自由 组
展示说明:
1、展示者书写工整,答题规范。 2、非展示者继续讨论其他问题。 点评质疑要求:
借代
何以解忧?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唯有杜康。
艺术手法鉴赏
登幽州台①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①注释: 幽州台: 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 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 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前代的贤君既不可复见, 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 及见到, 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 只 见茫茫宇宙, 天长地久, 不禁感到孤单寂寞, 悲 从中来, 怆然流泪了。(时间绵长、空间辽阔)
1组 前黑板 7 组
质疑组
自由
预习案 2、3组 后黑板 8 组
直译诗句2
自由
预习案 直译诗句3
4组 前黑板 抽签决定 自由
预习案 5、6组 后黑板 9 组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曹操的基本情况。

分析《短歌行》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色。

解读《短歌行》中的意象和寓意。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能力。

运用文本细读和对比分析的方法,深入探讨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曹操的豪情壮志和对人生的思考。

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短歌行》的诗意和主题。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2 教学难点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古文用法。

对曹操及其时代背景的了解。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短歌行》的背景、诗意和主题。

3.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

3.3 文本细读法: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意象和修辞手法。

3.4 对比分析法:比较《短歌行》与其他诗歌的异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曹操及其文学成就。

引入《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4.2 文本阅读与分析让学生朗读《短歌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分析诗歌的形式和结构。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寓意。

4.3 讨论与提问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回答学生的问题,解答疑惑。

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评估教学效果。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5.2 教学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评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针对学生的难点和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讲解。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短歌行》及相关注释、译文。

6.2 参考资料:关于曹操和《短歌行》的研究论文、评论等。

6.3 辅助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第七章:教学评价7.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7.2 学生理解程度:通过作业、测试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短歌行》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

《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

《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

《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生命吟唱——《短歌行》与《归园田居》一、对比导入,知人论世一个生活在汉末三国时代,大权在握,号令四方,统一北方;一个生活在东晋末南朝宋时期,曾任小官,弃职而去,归隐田园。

一个是拨乱世的英雄,要建功立业,广纳贤才;一个是田园诗人,要远离官场世俗,躬耕自乐。

人生境遇不同,追求不同,心境不同,诗作风格不同,一个慷慨悲凉,一个平淡自然。

他们多找到舒适安放自己灵魂的生命状态,发出自己独特的生命吟唱。

二、朗诵揣摩,感音乐美引领学生诵读体验,在音准、节奏、流畅、情感方面注重调整。

把握节奏上的轻重、停连、快慢、长短、高低,来展示情感的变化和起伏。

四言诗,二二拍,多为忧思悲凉,亦有慷慨豪迈之声。

五言诗,二三拍,多为归家所见所闻,充满欢欣。

三、品读诗歌,赏艺术美结构严谨:两首诗歌的诗眼是什么?分别围绕主题词如何展开全诗歌?《短歌行》“忧",忧什么?为何忧?《归园田居》“归”,从何归,为何归,归何处,归如何?2赏析手法:(1)比喻:譬如朝露,指出人生短暂“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将贤才比喻为喻为高空的明月,何时摘取?美好而又遥远,可望而不可即。

又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匠,何枝可依”中乌鹊难以停靠比喻贤才尚在徘徊的情景。

(2)引用和化用:“青青子衫,悠悠我心"是引用《诗经》诗句,将女子对情人的深情相思变成了诗人对贤才的思慕。

又如“哟哟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竺”也是引用《诗经》诗句,其意在表达诗人期待贤者的热诚。

比如“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化用《史记·鲁周公世家》中周公事,诗人以周公自比,表达求贤建业的雄心。

(3)远近、动静、视听结合描写景物。

四、玩味诗歌,悟情感美《短歌行》中作者忧愁,正因为人生苦短、贤才难得,对贤才充满期待,竭诚欢迎;贤才遥不可及且又徘徊择主;求贤若渴,在于诗人要向周公那样建功立业。

《短歌行》的公开课教案参考

《短歌行》的公开课教案参考

《短歌行》的公开课优秀教案参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短歌行》。

(2)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作者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3)分析《短歌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修辞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短歌行》。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短歌行》的原文及其翻译。

2. 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3. 《短歌行》的艺术特色分析。

难点:1. 《短歌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对杜甫忧国忧民情怀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2)引导学生回顾《春望》等之前学过的杜甫诗歌,巩固对杜甫的认识。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短歌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杜甫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短歌行》中的意象、修辞等艺术特色。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2)分享自己对本诗的感受和体会。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背诵《短歌行》。

2. 结合课下注释,翻译《短歌行》。

3. 写一篇关于《短歌行》艺术特色分析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展示《短歌行》的文本和注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2.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短歌行》与其他杜甫诗作的不同之处。

3. 创设情景,让学生模拟古代文人,深入体验杜甫的情感世界。

七、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和文学特点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短歌行》运用诗词欣赏的方法,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诗人在创作《短歌行》时的情感世界,理解其对生活的感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短歌行》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抒情诗,描绘了诗人行走江湖时的所见所感诗中以简洁的语言、鲜明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2.2 课文解读分析诗的节奏和韵律,理解其音乐美解读诗中的意象,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大漠孤烟直”等探讨诗人的情感变化和哲理思考,如对人生无常、友谊珍贵的感悟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理解《短歌行》的诗意和文学特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3.2 教学难点解读诗中的深层含义和哲理思考理解诗人在创作中的情感变化和表达技巧运用诗词欣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短歌行》的全文,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诗的,激发对诗意的思考4.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意,感受诗境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难句的问题4.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中意象和情感的理解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4.4 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和提问,进行讲解和解答重点解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4.5 欣赏与创作学生欣赏《短歌行》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抒情诗,锻炼文学表达能力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其学习积极性5.2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性和理解程度的评估,了解其对《短歌行》的知识掌握情况5.3 技能运用能力评价学生在欣赏和创作中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5.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反应和价值观念的体现,评价其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人文素养的提升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材和教具准备《短歌行》的全文文本和注释翻译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和图片素材6.2 教学环境确保教室内的音响设备正常运作,用于播放音乐和诗歌朗诵准备白板或黑板,用于板书和重点标注6.3 教师准备教师提前熟悉《短歌行》的诗意和文学特点准备教学讲解的内容和案例,确保教学过程的流畅性第七章:教学延伸7.1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描写生活抒发情感的古典诗词介绍《短歌行》作者王之涣的其他作品,扩展学生的文学视野7.2 诗歌朗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短歌行》的诗歌朗诵活动鼓励学生通过朗诵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和节奏感7.3 创作与分享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抒情诗,并分享自己的作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培养文学创作能力第八章:教学反思8.1 教学效果评估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程度评估学生对《短歌行》的理解程度和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8.2 教学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评估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针对学生的学习难点,提供更多的辅导和资源第九章:教学计划调整9.1 教学进度的调整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适当调整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能够得到充分讲解和实践9.2 教学活动的安排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安排相关的教学活动和文化体验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对古典诗词的热情10.1 课程回顾回顾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10.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对《短歌行》教学的感受和建议鼓励学生提出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建议和意见10.3 教学展望展望未来相关课程的教学,提出改进计划和目标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学习的兴趣,培养对文学的热爱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详细补充和说明: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短歌行(公开课)

短歌行(公开课)
•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时光易逝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贤才难得 •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功业未成
解“忧”
•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 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 下归心。
•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周 公是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在历史上素 有礼贤下士之令名,曾“一沐三握发,一 饭三吐哺”。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 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 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归顺自 己。
《诗经· 郑风·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 音?”
这原是一首情诗,大 意:情人青色的衣衿, 令我情思悠长.纵然我 没有去你那里,难道你 就不能和我保持联系?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 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 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 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 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 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 地相处并合作的。
短歌行
曹操
pì 譬如
yōu 呦呦
jīn 子衿
sè 鼓瑟
(3分)
mò 越陌
dùqiān 度阡
zā 三匝
tǔ bǔ duō 吐哺 可掇(4分)
当歌 几何 去日苦多 何以 悠悠 对着 多少 苦于 用什么 长久 沉吟 苹 可掇 阡陌 艾蒿 低声叨念 采取 田间小路 契阔 谈讌 三匝 相存 问候 久别重逢 通“宴”欢宴 周
作者简介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 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 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 文学家。罗贯中《三国演义》 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 世之奸雄”,这与历史的真实 面目颇有出入。实际上,曹操 “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 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公开课课件《短歌行》

公开课课件《短歌行》

公开课课件《短歌行》一、导入中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从古至今,优秀的诗人和他们的作品数不胜数。

曹操,作为东汉末年的乱世英雄,不仅在政治、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才能,在文学创作上也有着不俗的成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千古绝唱——《短歌行》。

二、背景介绍曹操在赤壁之战后,先后写下了《短歌行》二首,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这首诗大约作于曹操在赤壁大战之后统一了北方,进而想南下统一全国之时。

三、朗读感知1、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正音正形。

3、指名学生朗读,教师点评。

4、集体朗读,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

四、整体感知1、诗人在诗歌中提到了哪些内容?涉及到哪些人?写了什么事情?2、针对以上问题,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3、小组讨论:诗人通过这首诗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和态度?4、交流讨论结果,教师点评总结。

五、深入探究1、诗中的“酒”意象有什么含义?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句诗有什么含义?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句诗有什么含义?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4、你认为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5、你认为这首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6、你认为这首诗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请说明理由。

7、你认为这首诗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学习有什么启示意义?请说明理由。

《短歌行》课一等奖公开课课件尊敬的评委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课,这节课的主题是《短歌行》。

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通过这节课,我们希望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短歌行》这首诗歌的内涵,掌握其中的文学技巧,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制定了一份详细的教学计划。

我会从诗歌的背景入手,让学生了解曹操创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的经历。

然后,我们会一起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些诗句的内涵。

1《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短歌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短歌行》是汉末政治家、军事家兼文学家的曹操用乐府古题创作的诗篇,位于必修上第三单元第7课。

它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自己对人生苦短和时光易逝的苦闷与感叹,同时也抒发自己求贤若渴、渴望统一的豪情壮志,较为典型地体现了建安风骨“慷慨悲凉"的风格。

学生在学习了《诗经》和《离骚》的基础上再学习汉魏晋诗歌,更容易把握诗歌的内涵,也为以后学习唐诗宋词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对于理解《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应不存在太大的困难。

通过课堂小组合作、师生的共同探讨、教师的点拨和启发,学生应该能够通过反复诵读、鉴赏和联想把握诗歌的情感与思想内容。

【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抓住关键词语与重点语句,品位这首词的语言艺术与刚劲风格,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诵读、思考、想象等方法,体味作者丰富内心情感,提升发展思维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主动积极地感受诗词意境,品味作者娴熟艺术手法,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感悟古英雄人物的魅力,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难点1.语言建构与运用:抓住关键词语与重点语句,品位这首词的语言艺术与刚劲风格,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诵读、思考、想象等方法,体味作者丰富内心情感,提升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得人才者得天下”,古往今来,人才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至关重要。

三国时魏武帝曹操也是非常重视人才的,他广纳贤才,使许多有才能的人如水归海,最终建立魏国,三分天下。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他的《短歌行》,看看他是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

一、了解相关文学常识1.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市)人。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短歌行》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短歌行》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短歌行》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短歌行》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对于《短歌行》内容的研究,引导学生审视社会现实、人性和价值观念的转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2. 掌握《短歌行》的基本内容和结构3. 理解《短歌行》的文学特点和风格4. 分析《短歌行》中所反映的人物形象和社会现象5.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三、教学重点1. 了解《短歌行》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2. 分析《短歌行》的文学特点和风格3. 掌握《短歌行》的基本内容和结构四、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理解诗歌作品的内涵和意义2. 引导学生思考《短歌行》与当代社会的关联和影响五、教学过程与方法1. 教学过程a. 引入介绍《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b. 导入分发《短歌行》的文本材料,让学生先自主阅读,并提出问题c. 分析分析《短歌行》的文学特点和风格,引导学生从诗歌结构、修辞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d. 讨论小组讨论《短歌行》中所反映的人物形象和社会现象,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e. 总结总结《短歌行》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让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打下基础f.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短歌行》与当代社会的关联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g. 实践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诗歌作品,进行分析和撰写文章2. 教学方法a. 导入法:通过介绍《短歌行》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b. 阅读法: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短歌行》的文本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c.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d. 总结法:通过总结《短歌行》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e. 归纳法:通过归纳《短歌行》的文学特点和风格,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f. 实践法:通过撰写文章,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六、教学评价方法1. 学生的书面作业:通过学生的书面作业评价学生对于《短歌行》的理解和文字表达能力2. 学生的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于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和发言质量。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曹操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2、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3、学习诗歌中比兴、用典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和统一天下的壮志。

(2)掌握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如比兴、用典。

2、教学难点(1)体会诗歌中复杂深沉的情感。

(2)对诗歌中历史典故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片段)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经典场景,曹操在赤壁大战前夕,横槊赋诗,豪情满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这首《短歌行》,一起领略这位乱世枭雄的内心世界。

2、作者及创作背景介绍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了北方,为曹魏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这首《短歌行》作于曹操赤壁之战前,当时他求贤若渴,希望有更多的贤才来辅佐他,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

3、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

(3)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4、文本解读(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这几句诗表达了曹操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人生就像早晨的露水,转瞬即逝,过去的日子已经太多,而功业未成,所以他感到时光紧迫。

(2)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诗人心中充满了慷慨激昂的情绪,但忧愁的思绪难以忘怀。

用什么来排解忧愁呢?只有美酒。

这里的“杜康”代指酒,表现了曹操借酒消愁的无奈。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诗表达了恋人之间的思念之情。

曹操在这里借用这两句诗,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和思念。

因为渴望贤才,所以他一直沉吟思考,如何才能得到他们的辅佐。

短歌行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短歌行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教学评价
评委认为课件设计新颖,内容丰富,符合短歌行的教学要求。
评委认为课件的互动性和参与性设计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获奖情况
该课件在短歌行优质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该课件被推荐为优秀教学成果,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展示和推广。
05 教学反思
课程亮点
01
02
03
04
教学目标明确
课件内容紧扣教学目标,确保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明确了
想内涵和人生哲理。
总结
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 强调《短歌行》的重要 性和对学生的启示意义

02 教学内容
短歌行的历史背景
深入解析
短歌行创作的历史时期、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诗歌的内容 和风格。
短歌行与其他历史时期诗歌的对比,凸显其独特之处。
短歌行的文学特点
01
全面解析
02
03
04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短歌行作品进行案例分析,从作品的主 题、意象、语言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艺术特 色和文学价值,并让学生尝试进行短歌行创作。
04 教学成果
学生反馈
学生对课件内容表示满意,认为课件 内容丰富、生动有趣,有助于理解短 歌行的主题和情感。
学生对课件的互动性和参与性给予高 度评价,认为这些设计有助于提高学 习兴趣和积极性。
短歌行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 课程介绍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成果 • 教学反思
01 课程介绍
课程背景
01
《短歌行》是曹操的一首脍炙人 口的诗作,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苦 短的感慨和建功立业的抱负。
02
通过对《短歌行》的解读,引导 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思想内涵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 养。

1《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2

1《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2

1《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短歌行(曹操)【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整体感知诗歌的主要情感风格2、了解典故使用特点,梳理本诗典故内容,理解作者用典用意3、结合时代背景,体味诗人悲凉慷慨背后的深意【教学重点】结合时代背景,体味诗人悲凉慷慨背后的深意【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体味诗人悲凉慷慨背后的深意【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教学过程】正音学习任务:文本细读,品悲凉慷概播放视频鲍国安《三国演义》吟诵《短歌行》片段。

学习任务一:请同学们根据所听吟诵和自我诵读,谈一谈你对该诗风格的感受。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明确:悲凉慷慨一、何处慷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管子·形势解》: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曹操引用诗句,即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表达对人才的渴求。

《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曹操借用这个典故,以周公自比,自己会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接纳人才,使天下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此部分内容主要写出了作者对人才的渴求,请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份情感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短歌行》说课稿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短歌行》说课稿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短歌行》说课稿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短歌行》的作者曹操及其历史背景。

分析并解读《短歌行》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短歌行》。

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短歌行》与其他作品的相似之处和差异。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曹操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

理解并尊重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创作。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作者:曹操时代背景:《短歌行》创作于三国时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英雄事业的追求。

诗歌主题:表达了对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的渴望,以及对英雄事业的赞美和奋斗精神。

2.2 教学重点:解读《短歌行》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分析曹操的文学成就和英雄形象。

2.3 教学难点:理解《短歌行》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运用文学鉴赏技巧,深入解读《短歌行》。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引入话题:介绍曹操的历史地位和文学成就。

激发兴趣:提问学生对曹操的了解和印象。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短歌行》,理解诗歌内容和主题。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合作探讨《短歌行》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分享成果: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和交流。

3.4 教师讲解:解析《短歌行》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分析曹操的文学成就和英雄形象。

3.5 练习与反馈: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解答学生的疑问。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效果。

4.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见解。

4.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选用适合教学的教材,提供《短歌行》的文本和注释。

1 《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2

1 《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2

1 《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中语文《短歌行》教学设计一、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目标1.学习目标与内容(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

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

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

(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

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2.教学提示本任务群为2.5学分,45课时。

写作次数不少于8次(不含读书笔记和提要)。

(1)运用专题阅读、比较阅读等方式,设置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阅读、鉴赏、探究与写作。

(2)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写作,应以学生自主阅读、讨论、写作、交流为主。

应结合作品的学习和写作实践,由学生自主梳理探究,使所学的文学知识结构化。

(3)教师应向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

如做好问题设计,提供阅读策略指导,适时组织经验分享和成果交流活动;在学习过程中相机进行指导点拨,组织并平等参与问题讨论;引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并要求阅读一定数量的经典文学作品,包括反映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历程的作品,关心当代文学生活;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组织、举办诗歌朗诵会、读书报告会、话剧表演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创造更多展示交流学生作品的机会或平台,激发学生文学创作的成就感;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为学生提供观察记录表、等级量表等自评互评的工具,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短歌行》,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短歌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短歌行》,使学生感受到古代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短歌行》的作者曹操及其生平,分析诗歌创作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2.2 诗歌内容分析:逐句解析《短歌行》的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2.3 诗歌艺术特色探讨:分析《短歌行》的韵律、节奏、意象等方面的特点,探讨其艺术价值。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以趣味故事引入曹操及其诗歌创作,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诗歌朗诵:请学生朗诵《短歌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3 诗句解析: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诗歌,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分享讨论成果。

3.5 总结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环节的积极性。

4.2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课后作业、课堂提问等方式检验学生对《短歌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3 学生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或课堂反馈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满意程度。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短歌行》相关教材或诗词选集。

5.2 参考资料:关于曹操及其诗歌创作的学术论文、传记等。

5.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5.4 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曹操的诗作或相关文学作品。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设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诗歌的内涵。

6.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分析诗歌的特点和魅力。

7-1《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7-1《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7-1《短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7-1《短歌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材7-1《短歌行》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授课班级高一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全诗,学习诗歌中所运用的用典比兴的艺术手法。

学生通过朗读诗歌、情境体验、合作交流及教师点拨这一学习过程,学会诗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深层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表现的情感,提高学生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师通过对诗歌的深层解读,学习曹操在诗歌中体现的生命意识,培养学生珍惜时间、树立远大抱负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解读诗歌意象,学习魏晋诗歌的用典比兴表现手法,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感受诗人“忧"的情感基调和理解为何而“忧”。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课堂引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自行说出自己最喜欢三国中的哪个人物,并简单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从而引出对《短歌行》作者曹操的介绍。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一说本姓夏侯,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

东汉末年权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的奠基者。

曹操少年机警,任侠放荡,不治行业。

二十岁时,举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

后任骑都尉,参与镇压黄巾军。

迁济南相,奏免贪吏,禁断淫祀。

征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家。

及董卓擅政,乃散家财起兵,与袁绍等共讨董卓。

初平三年(192年)据兖州,分化诱降黄巾军三十余万,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军,自此兵力大振,先后击败袁术、陶谦、吕布等部。

建安元年(196年),迎汉献帝至许(今河南许昌东),自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总揽朝政。

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主力,又先后削平袁尚、袁谭等势力。

建安十二年(207年),击破乌桓,统一北方。

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丞相。

同年进攻荆州,与孙权、刘备联军展开赤壁之战,败归。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短歌行》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

分析并解读《短歌行》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短歌行》。

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短歌行》与其他诗歌的异同。

运用情感体验法,感受《短歌行》所传达的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人生、爱情和生活的思考,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短歌行》原文。

相关注释和解释。

参考译文。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短歌行》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难点:分析《短歌行》的情感内涵和修辞手法。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简介《短歌行》的作者曹操及其文学地位。

引导学生关注《短歌行》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短歌行》,理解诗意。

学生通过注释和解释,理解生僻词语和句子。

3.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短歌行》的艺术特色。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3.4 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体验《短歌行》的情感。

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行情感交流。

3.5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思考《短歌行》的文学价值和文化意义。

第四章:作业布置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短歌行》。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学习内容。

第五章: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观察学生对《短歌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评估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通过课后作业和练习题,评估学生对《短歌行》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综合评价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包括知识掌握、技能运用和情感态度。

第七章:教学资源7.1 文本资源提供《短歌行》的原文、注释和解释,以及其他相关文学作品。

短歌行公开课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幼儿园

短歌行公开课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幼儿园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幼儿园一、教学目标:1.了解《短歌行》这首古代文学作品,了解其中的内容和意义。

2.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提升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3.通过唱歌和舞蹈的形式,培养幼儿的表现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短歌行》的歌曲、舞蹈视频资料。

2.音响设备和麦克风。

3.幼儿园音乐室或室外空间。

三、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短歌行》的音频,让幼儿静静地听。

随后,教师请幼儿回答以下问题:a.这首歌叫什么名字?b.它的旋律和节奏怎么样?c.你觉得它的主题是什么?2.引入课程主题(10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故事情节和幼儿互动,引入《短歌行》的内容和主题。

可以选择使用图画、手势等方式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

3.学唱歌曲(20分钟)教师向幼儿传授《短歌行》的歌曲,分别教唱主歌和副歌部分。

可以使用分组唱、齐唱等不同的方式,让幼儿逐渐熟悉和掌握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4.舞蹈表演(25分钟)教师使用舞蹈视频资料或自编舞蹈动作,向幼儿展示与《短歌行》相关的舞蹈。

随后,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习舞蹈动作,并进行集体表演。

5.小组活动(2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编排一段与《短歌行》相关的小品或表演,可以包括对话、动作、道具等。

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并在小组内合作完成表演。

6.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整个课程的学习内容,帮助幼儿总结所学。

同时,鼓励幼儿表达对课程的感受和理解。

四、教学延伸:1.幼儿园内组织音乐会,邀请家长参与,让孩子们有机会向家长展示他们所学的《短歌行》的歌曲和舞蹈。

2.提供更多与古代文学相关的音乐和舞蹈,让幼儿有机会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3.鼓励幼儿在家中或幼儿园其他场合演唱《短歌行》的歌曲,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短歌行》的内容和意义,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并通过唱歌和舞蹈的形式提升幼儿的表现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使幼儿的学习更加生动有趣,还能培养他们的艺术细胞和审美能力,为幼儿园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 操 之最
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军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战
失败得最惨的一次是:赤壁之战
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
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
最有争议的是:他的历史功过
最没有争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
相关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 又在著 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 并征服乌桓,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 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 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果大败。当 时曹操已经54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 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 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 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 力于建功立业,并写下了这首诗《短歌行》。
诗 人 忧 为 何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忧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一、本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
人生苦短

求贤不得 功业未就

人生苦短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用朝露比喻光阴易逝,人生苦短 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促的感慨
人生苦短
• 早晨的露珠,太阳一出来就被晒干,流 逝的大好时光苦于太多。诗人心中痛苦不 堪,诗句带有明显的感伤苍凉的情调。在 “人生无常、及时行乐”这样的氛围里, 曹操唱出了“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 解忧?唯有杜康”这四句,用酒来排解心 中的忧思。
字词点拨 几何:多少 去日苦多:过去的时光实在太多 慨当以慷:当以慷慨 何以解忧:以何解忧(宾语前置) 青青子衿: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 忧从中来:内心 乌鹊南飞:向南,(名词活用作状语) 绕树三匝:三,泛指多次;匝,圈、周 山不厌高:满足
课文翻译
• 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 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 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 令我朝夕思慕。 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 唱着《子衿》歌。 •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一 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如此作为:
功业未就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诗人自己要学海纳百川,愿学
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
礼贤下士,并统一天下。

• 自古以来,叹时光易逝,大有人在。或是 因岁月蹉跎,或是因富贵荣华未尽享而叹 惋;或是因贪生畏死而惆怅。 • 那么你如何看待曹操的“忧”情? • 表面是消极的。“以酒解忧”。 • 其实是内心的焦急、内心的渴求。正因为 人生苦短,才更需要人才,为自己所用, 希望实现自己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壮志。
你觉得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物?请你结合《短歌 行》诗人的形象来评价曹操。
•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杜康——酒(借代) • 关于“酒”与“愁”: •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愁 •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求贤不得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但是贤士们,就像天上那可 望而不可及的明月,何时才能来 到我的身边。
曹 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解题


《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长歌”、 “短歌”是指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 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
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
心的忧愁和苦闷。
说说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东汉沛国谯 (qiáo)县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 家、和文学家。建安元年迎汉献帝都许昌, ‚挟天子以令诸侯‛,封为丞相、魏王。曹丕 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世称‚魏武帝‛。 曹操的诗歌继承《诗经》、《辞》、汉乐 府的传统,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其基本 风格是苍凉悲壮。他的作品集是《曹操集》, 代表作是诗歌《蒿里行》、《龟虽寿》、《观 沧海》。
分层解读
• 第一层:从“对酒当歌”到“唯有杜康”。 这一层作者借酒抒情,以悲凉的情调感叹 时光易逝,人生短暂。 • • 第二层:从“青青子衿”到“鼓瑟吹笙”。 这一层作者抒发自己对贤才的渴望,表明 自己对嘉宾的礼遇。
分层解读
• 第三层:从“明明如月”到“心念旧恩”。 这一层继续写思念贤才的渴望,写“忧思” 的原因。
「本文主旨」 求贤若渴,建功立业。
全诗着眼点:
功业

全诗落脚点:
贤才 时间

一统天下
思考
• 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求贤 若渴、贤才难得的心情? 运用了那些艺术手法?
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 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诗经· 郑风· 子衿》) 都是表达诗人“礼遇贤才”的态度。 •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 小雅· 鹿鸣》)
•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公吐哺”—周公自言:“吾文王之 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 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 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作者以周公自比,表达求贤之诚恳,要统一 天下。
运用
的手法
1、“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比喻人才难得 这里写求贤不得。
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借用 《管子.形势解》之语,原文:“海不 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 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 众。”诗意比喻执政者能宽宏大量, 广纳贤才。 这里暗喻曹操自己像山一样不厌 其多容纳土壤,像水一样不厌其大而 容纳众水,表明要宽宏大量,广纳人 才。
• 第四层:从“月明星稀”到“天下归心”。 这一层表明作者虚心纳士,竭尽诚心,不 遗余力的态度。
诗歌鉴赏
• • • • • • • • • • 短歌行(其一)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整体感知
短歌行(其一) 曹操
pì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jīn wèi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yōu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chuò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qì mò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zā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bǔ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当时的社会背景
• 割据一方的军阀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都 在用尽一切办法招揽人才。 • 孙权有周瑜、鲁肃等人; • 刘备有诸葛亮、关羽等人; • 现状是“乌鹊南飞,绕树三匝”
• “人生苦短”之忧,“求贤不得”之忧,都 比不上“功业未就”之忧。 • 为了实现功业,统一天下,曹操想怎么办?
课文翻译
•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你运转着,永不停止;我久 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 明月升起 ,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 向我
• • • • •
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 以生动的乌鹊南飞的形象 比喻当时贤士四处奔走,流露出诗人 惟恐贤者不来归附的焦虑。
课外探究
(1) 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 一个英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 系》) (2)许绍对曹操的评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 奸雄’. (3)杀伯奢一家后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