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版2019年七年级历史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与文化导学案

合集下载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12课)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复习一遍过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12课)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复习一遍过

背记手册 (三)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12课)--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复习一遍过 【背课标+背线索+背考点+图片解读+易错点+分类速查】1. 通过了解秦朝统一、陈胜和吴广等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2. 通过了解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单元时空】(时空定位把握脉络)时间事件作用/地位/重要史实公元前 221 年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前221年-前207年*区别秦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皇帝制度、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秦始皇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焚书坑儒 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公元前 209 年 陈胜、吴广起义爆发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公元前 207 年 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 秦朝灭亡 公元前 202 年刘邦建立汉朝,史称西汉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汉文帝景帝继续推行,出现“文景之治”,为汉武帝的大一统奠定了物质基础。

(梳理考点夯实基础)考点1、秦灭六国考点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考点3、巩固统一的措施经济措施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长度、容量、重量单位)影响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便利了经济的发展交通措施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度,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

影响形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交通网;促进了水路交通的发展军事措施设郡派兵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设置桂林、南海、象等郡军事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回被匈奴占领的地区筑长城在原有北方诸侯国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影响对边疆地区的开拓和经营,使其管辖的范围大为拓展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考点4、秦的暴政秦始皇评价秦朝建立后,秦始皇推行巩固统一的措施,注重发展生产,加强对社会的管理,对历史发展作出了贡献。

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2)

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2)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掌握汉武帝的大一统等基本史实.通过思考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牵引、自主学习、阅读回答、讨论交流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教学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情境导入生成问题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汉高祖就是因为深得人心,知才善用,才打败项羽建立西汉的。

但是,得天下不易,坐天下更难。

汉高祖建立汉朝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汉朝统治者又是怎样进行统治的?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推恩令”的实施自主阅读课本P57~58内容,完成第1题.1。

简述“推恩令"实施的背景、内容及作用,刺史制度的内容、作用。

(1)背景:①西汉初,诸侯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②地方豪强、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乱;内容:①下诏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子弟作为侯国,封地与势力缩小;②削藩.作用:诸侯王再也无力与中央政府抗衡。

(2)13个州部各派刺史1人,既监视州部地方官,又监视豪强及其子弟,严禁其为非作歹,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知识模块二、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盐铁专卖自主阅读课本P58~59内容,完成第2~3题。

2。

简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施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1)背景:①西汉初、统治者奉行了“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

②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汉武帝好神仙术,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方士栾大由 栾成侯丁义介绍得见武帝,自称“黄金可成,河决可塞, 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武帝信以为真,封他为五利 将军
1.为加强中央集权,主父偃给汉武帝的建议
D 是( )
A.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D.允许诸王将封地分给子弟
经济上: 1.统一铸币 (五铢钱)2.盐铁官营
3、全国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三、作用:巩固了大一统局面,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P55 汉武帝时,西汉王朝国力强盛,版图拓展。 想一想,这与汉武帝强化中央权力有什么关系?
《汉武帝》 宋 .释智圆 酷矣秦皇灭,荒哉汉武还。 将军封五利,神药访三山。 重色为金屋,穷兵过玉关。 岂知尧舜道,千古在人间。
2.汉武帝时,中央设立的监视州部内的地方
B 官吏、豪强地主及其子弟的官吏是( )
A.锦衣卫 B.刺史
C.太尉
D.节度使
3.中国古代统治者非常重视食用盐的管
理。下列哪一位皇帝曾经把地方上的盐
D 的经营权收归中央( )
A.秦始皇 B.汉文帝
C.汉景帝 D. 汉武帝
随堂训练
4、西汉时期我国古代的最高学 府是 ( B ) A.书院 B.太学 C.大学 D.学宫
作用:增强了中央财力
补充说明:
军事上:反击匈奴 ①河套战役,卫青率兵夺回河套, ②河西战役,霍去病夺取河西走廊 ③漠北战役,卫青、霍去病进击漠北,大败匈奴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
一、条件(客观、主观)
政治上: 1、颁布推恩令 2、建立刺史制度
二、
措 施
思想上: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设立太学

精版2019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秦统一中国》基础练习

精版2019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秦统一中国》基础练习

《秦统一中国》基础练习一、选择题1.《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迄今为止最为用力也最为看重的一部著作,该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

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 统一度量衡、货币B. 焚书坑儒C. 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D. 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2.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

这是诗仙李白歌颂秦始皇的诗句,这首诗肯定了秦始皇哪方面的功绩?()A. 统一文字B. 统一中国C. 修筑长城D. 设郡置县3.战国时期,“各国车途异轨,文字异形”,秦兼并六国,实行巩固统一措施后,下列不存在的情况是()A. 车同轨,车辆通行无阻B. 商人使用圆形方孔钱C. 各地官员均使用小篆D. 农民缴税用的“斗”容量不一4.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A. 夏朝B. 秦朝C. 隋朝D. 清朝5.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他创立中央集权制度最重要的原因是 ( )A. 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对全国的统治B. 为了镇压人民C. 为了显示自己的丰功伟业D. 为了掌握军事大权6.秦朝咸阳的一位粮食商人要购进一批粮食。

结账时,他应该使用的货币是A. B. C. D.7.它是中国第一帝都。

两千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一统的泱泱帝国,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趋势。

材料中的“中国第一帝都”是()A. 洛阳B. 咸阳C. 长安D. 北京8.秦统一后,为了有效控制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推行()A. 禅让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世袭制9.司马迁著的《史记》,体例完备,史料翔实,叙事简洁,文笔生动,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

在《史记》中不可能查到的史实有()A.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B. 武王伐纣C. 陈胜吴广起义D. 山顶洞人已经使用火10.如图所示是中国古代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下列关于这位历史人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秦始皇A. 统一了六国B. 任用商鞅实行变法C. 自称“始皇帝”D. 统一度量衡11.民间传说有“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秦修长城的目的是A. 收复河套地区B. 移民河套地区垦田戌边C. 保护中原农业D. 抵御匈奴的进攻12.公元前210年,一位前往南海郡做生意的商人携带的货币是( )A. B.C. D.13.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地方上推行()A. 禅让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行省制二、材料题1、纵观中国历史,历朝历代中央政府都采取措施加强对地方的管理,维护了国家统一。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三、盐铁专卖
汉武帝的烦恼3
那时候,私人铸币 还没有完全禁绝,
盐铁经营权也大都掌握在豪强手里,富
商大贾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汉武帝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的?
经济上:把盐铁铸币权收回中央
,统一铸五铢钱、盐铁官营、专
卖;平抑物价。
“五铢”钱
汉武帝时开始铸造的一种标准铜币,重量为 五铢,故得名。历代继续沿用五铢钱,从汉 武帝直到唐高祖,五铢钱流行了七百多年。
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资料: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 千乘(shèng)万乘,和天子一样 威风。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 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此材料说明了什么?
诸侯国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到中央
汉武帝的烦恼1
假如你是汉武帝身边的大臣, 你会劝汉武帝怎么做?
主 父 想办法削 偃 弱诸侯国
的势力。
猜猜“我”是谁?
汉A景帝经社过会汉比高较祖 安、 定文 ,帝 百和 姓富我裕的起共来同,努出力现,了汉“朝
文景之治”
汉B文帝我,奖和励景农帝桑一,直提坚倡持节汉俭高,祖重休视养“生以息德的化政民策
我”和。我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
汉C高祖亡的教训,减轻农民负担,注重发展农业
生产。
汉D武帝我一统在,政汉治朝、开经始济进、入军鼎事盛和时思期想上实现了大
诸侯国势力强大, 颁布推恩令,削 严重威胁到中央 弱诸侯国的势力
2.请根据以下两幅图说说 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的 不同态度。汉代讲经图中 的“经”主要是什么内容?
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对其 他思想文化进行极其粗暴野 蛮的破坏。汉武帝独尊儒术 ,以儒学为正统。 “经”主要是《诗》《书》 汉代讲经图 《礼》《易》《春秋》(《五经》)

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知识与能力知道秦朝的统一,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

探讨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识读历史地图。

过程与方法识读《秦朝形势图》《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研读文字材料、《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图片材料,获取历史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重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中央集权建立的原因和内容。

创设情境:课前播放韩磊的《秦王扫六合》歌曲,大屏幕出现歌词:“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歌曲结束后,教师提问:这首歌曲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由此导入第9课《秦统一中国》。

一、秦灭六国教师简单介绍秦实现统一的过程。

“秦灭六国”的内容要注意讲清三点:一是秦灭六国的原因,二是秦灭六国的过程,三是秦灭六国的意义。

(1)关于秦朝统一的原因,首先要明确战国以来的连年战争,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人民渴望结束战乱,实现统一.同时,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国力大增,具备了统一全国的条件.秦王嬴政即位之后,为灭亡六国,招募各国人才,策划统一大业,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2)关于秦灭六国的过程,首先要指明秦的统一是经过商鞅变法以后一百多年的兼并战争,不断蚕食东方邻国的土地才完成的。

其次,要讲长平之战以后,秦国统一之势已成,东方六国再也不能抵挡秦的进攻了。

最后,要讲明秦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十年间,发动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灭亡了六国,完成了统一。

让学生分组讨论秦统一的意义。

学生发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性地指出:“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人教部编版习题精选七十八第1题【单选题】在重视教育方面,两汉统治者都有非常举措,其中在洛阳建立多个皇家图书馆并扩大太学规模、在地方兴办郡国学的皇帝是:( )A、刘邦B、刘恒C、刘彻D、刘秀【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贾谊在《治安策》中提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汉武帝采取的下列措施体现了这一主张的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设置“十三州部”C、颁布“推恩令”D、反击匈奴【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侧是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示意图(局部)。

为消除图中反映的威胁君权的因素,汉武帝( )A、实行“削藩”B、推行分封制C、颁布“推恩令”D、宣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汉武帝即位初期,内有王国问题的困扰,外有匈奴的不断侵袭,汉武帝决定招贤纳士,加强皇权。

那么,持以下哪种观点最容易得到汉武帝的赏识?( )A、“天子受命于天,代天以御万民”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D、“窃钩行珠,窃国者为诸侯”【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①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②西汉建立③秦始皇“焚书坑儒” ④汉武帝颁布“推恩令”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C、②③①④D、③①②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主张以“柔术”治天下,统治期间被称作“光武中兴”的皇帝是( )A、刘邦B、刘彻C、刘恒D、刘秀【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汉武帝在位期间,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文化方面的主要措施是( )A、以小篆作为全国统一文字B、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由国家统一铸造“五铢钱”D、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权力【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2019-2020年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

2019-2020年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
从材料一中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建立影响深远的什么政治制度?这一政治制度体现了“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思想主张?
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根据董仲舒的建议,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政策巩固统一?对后世有何影响?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国后来的发展对中央造成了威胁,汉武帝继位后在政治方面采取什么措施消除了这一影响?
①太尉②御史大夫③丞相④刺史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答案】:
【解析】:两汉时期社会经源自能够得到发展,其主要原因包括( )
①国家统一②生产技术得到改进
③商业发展繁荣④社会相对安定
A、①②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③④
【答案】:
【解析】:
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根本着眼点均在于( )
【解析】:
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特别是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材料三: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架,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引自教材
请回答:
从材料一中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材料二反映的事件发生于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其主要领导人物是谁?使该朝灭亡的人又是谁?
发生材料二中的事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1)

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1)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知识与技能1. 了解秦统一六国的基本情况,记住秦统一中国的时间,都城及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过程与方法2. 通过情景模拟——秦统一后征收赋税情景,培养学生于具体历史场景中,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通过对统一的理解,让学生认识统一对人民生活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产生感情共鸣.秦的统一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秦王朝的性质与特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及其内容;度量衡的统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古风》组诗中的诗句,描述了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气势。

秦是如何灭掉六国的?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又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一、导入新课以李白的《古风》导入新课,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古风》中的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那在唐代大诗人李白笔下这位“扫六合"、“决浮云”的是何许人呢?……(生答:秦王)是的,秦王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

秦始皇雄才大略,一生编、导及演出了一幕幕宏伟的、并彪炳千秋的伟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习他的伟绩。

即第9课——《秦朝的统一》。

(课件显示课本标题;第9课、秦朝的统一)二、展示学习目标了解秦统一六国的基本情况,记住秦统一中国的时间,都城及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2。

通过情景模拟——秦统一后征收赋税情景,培养学生于具体历史场景中,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统一的理解,让学生认识统一对人民生活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产生感情共鸣。

三、自主学习我们这节课的标题是“秦朝的统一”,那么我们就要围绕“统一”,了解两个大的问题:秦王如何“完成统一”,同时他又是如何“巩固统一”的。

(显示课件:“完成统一”、“巩固统一"字样)好,首先进入第一幕:秦王是如何“完成统一”的。

一、完成统一—-“秦王扫六合"(课件显示)战国末年,秦国已经具备了扫除六国、统一天下的时机及条件,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回忆下秦国具备哪些统一天下的条件。

2019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 秦统一中国知识点 新人教版

2019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 秦统一中国知识点 新人教版

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秦灭六国1.背景: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2.条件: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嬴政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3.经过: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4.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目的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措施中央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地方废除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下设县。

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

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三、巩固统一的措施1.文化:秦始皇命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经济: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秦始皇规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3.交通: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派人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4.军事: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5.疆域: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常考点】1.制度名称: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2.始创朝代:秦朝(秦始皇)。

3.制度内容: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上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又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这就是君主专制。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单元解读)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单元解读)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
“大一统”不同于“大统一”单纯就地域统一作为理念,更多的是指在国家政治上的整齐划一, 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该思想在中国封建历史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课标解读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课标描述
课题
课标分解(核心素养)
通过了解秦朝统一、陈胜和吴广 等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西汉
通过阅读教材,知道 汉武帝的大一统及汉 匈的关系发展。进一 步认识到到我国自商古鞅变法 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 家,祖国的历史是由 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 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强化家国情怀。
尝试阅读古代的文献 材料、图像材料,观 察实物材料,并加以 分析,概括并提取其 中的历史信息。尝试 运用可靠的、典型的 史料对历史问题进行 论证,有根据地说明 自己对历史问题的看 法。在此基础上形成 学习历史的必备能力。
3.二者之间的联系:①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②专制主义皇权加强时,往往是中央集 权比较有效时,专制主义皇权削弱时,往往也是中央集权不力时。
4.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专制主义是针对皇权和相权而言的,中央集权是针对中央和地方来讲的。
大一统
《春秋公羊传》提出的重要政治思想。大,重视、推崇;一统,统一。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解读
课标解读
中国古代史
秦汉时期
课程内容
课标解读







文景之治

华 佗
丝绸之路
独尊
儒术
秦始皇


大泽乡 起义
汉武帝
佛教
休养 生息
内容要求
了解 与 知道 了解:对所列知识内容有初步的认识,能够厘清事件的 来龙去脉,要“说得清”; 知道:识记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如事件发生的时间、 地点、标志、意义等,要“记得准”

2019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2019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教学分析:1。

教材分析: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在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及影响,即“推恩令”的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

汉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位五十四年,推行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强化中央权力,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西汉王朝也进入到了鼎盛时期.2.学情分析:由于学生认识问题,总结问题能力的缺陷,在理解大一统格局在汉武帝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问题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了解汉武帝时期加强统一的措施的基础上,与秦朝时期进行对比,达到掌握此问题的目的。

3.核心素养:列出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并进一步探讨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正确评价汉武帝,培养一分为二客观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参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角色扮演、课堂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并增强历史想象力。

感知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永恒的任务。

二、教学过程:【教师导语】电视剧《汉武大帝》讲述了汉武帝刘彻的统治历程;前无古人的巨大功业,使汉武帝成为历史发展道路上一座罕见的高峰,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颗耀眼的巨星。

他的雄才大略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成为世界文明无可争议的中心,而汉武帝的时代,也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值得自豪和展示的伟大时代之一。

汉武帝当政时,西汉呈现怎样的局面?汉武帝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形成了大一统的局面?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学习目标】1。

了解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背景;列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营,统一铸币等,并分析其影响。

2.知道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3.通过阅读史料、创设历史情境等活动,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通过画图的形式理解推恩令,学会对比同类事物的方法。

2019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3课东汉的兴衰知识点新人教版

2019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3课东汉的兴衰知识点新人教版

第13课东汉的兴衰
一、光武中兴
1.王莽建新: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2.东汉建立: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刘秀就是光武帝。

3.“光武中兴”: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

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概况: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

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的势力膨胀。

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便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

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2.危害:政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三、黄巾起义
1.背景: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民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

2.经过:184年,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爆发。

起义军头裹黄巾,在全国各地同时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

3.意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陶院落(模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两汉的科技与文化
【学习目标】
1.讲述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的基本史实,了解造纸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

2.知道东汉时期的医学家张仲景和华佗及其各自的医学成就。

3.掌握《史记》的作者、体例、叙史范围及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4.了解道教和佛教的产生与传播,理解宗教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5.通过学习昌盛的秦汉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重点难点】
1、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对中医学的贡献,司马迁和《史记》,佛教和道教。

2、难点:造纸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道教与佛教对当时和当代社会的影响。

【自主学习】
1.造纸术的发明
________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东汉时,宦官________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2.张仲景和华佗
(1)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______________》,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辩证分析病情对症治疗和“________”理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______”。

(2)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发明了“________”,便于实施外科手术;创造出“________”,帮助人们用来强健身体。

3.历史巨著《史记》
作者是西汉伟大的史学家________,是中国古代第一部________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________到________时约3000年的史事。

4.道教和佛教
(1)道教:______末年,________创立了太平道,尊奉老子和黄帝,也吸收了流行在社会上的一些神仙方术。

当时在汉中、巴蜀地区还有________创立的五斗米道,人们只要出五斗米,就可以入道或治病。

(2)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________。

创始人是__________,又称释迦牟尼。

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修行为善,才能得到解脱。

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__________传入中国。

东汉________时,西域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合作探究】
1.司马迁为什么能够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历史巨著?
2.道教为什么尊老子为教主?
3. 封建统治者(例如东汉明帝)为什么那么提倡和扶植佛教?贫苦百姓为什么愿意信仰佛教?
4.秦汉文化昌盛的原因。

【当堂达标】
1.世界上最早的纸出现于(
A.西汉早期
B.西汉后期
C.东汉前期
D.东汉后期
2.“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者谓之为纸。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文中记载的是下列哪一人物改进的( 2.C ) A.杜诗B.华佗
C.蔡伦 D.张仲景
3.我国古代“医圣”是指(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孙思邈
4.下列历史人物中,不可能出现在《史记》中的是()
A.黄帝
B.秦始皇
C.汉武帝
D.班超
5.《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的作者是(
A.司马迁
B.司马光
C.班固
D.班超
6.白马寺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它兴建于(
A.西汉武帝时期
B.
C.南朝时期
D.
7.下列属于华佗医学成就的有()
①编著《伤寒杂病论》②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法③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④编制强身健体的五禽戏
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
8.图片直观地反映历史,书籍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渠道,小小邮票的方寸之地则展现着历史的大舞台。

结合下列图片、书籍和邮票,让我们一起走进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完成相关问题的探究:
第一组:图片
图1 造纸工艺流程图图2 西汉天水放马滩纸地图
(1)汉代发明纸以前,古人书写的材料有哪些?
(2)蔡伦主要从哪方面改进了造纸术?据此分析,造纸术的改进体现了什么先进理念?造纸术的改进对世界文化有何贡献?
第二组:书籍
(3)华佗和张仲景分别取得了哪些医学成就?
(4)《史记》的作者是谁?请你向同学们推荐一下这本书。

第三组:邮票
(5)两张邮票分别反映了哪两种宗教。

分别说出这两种宗教最早在中国存在的时间。

哪一个是外来宗教,哪一个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6)我国封建统治者一直提倡和扶植宗教,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试着说出与宗教有关的成语。

(两例即可)
(7)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秦汉时期科技与文化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我的收获】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1.西汉蔡伦
2.(1)《伤寒杂病论》治未病医圣(2)麻沸散五禽戏
3.司马迁纪传体黄帝汉武帝
4.(1)东汉张角张陵(2)古印度乔达摩·悉达多丝绸之路明帝
【合作探究】
1.汉武帝时国家的安定繁荣为司马迁写作提供了社会条件就司马迁个人来讲:博览群书,完成父愿, 寻访史迹,搜集资料,坚忍不拔,奋笔疾书
2.道教是在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理论的基础上,吸收神仙家的方术、民间鬼神崇拜观念和巫术活动而形成的一种有组织的宗教。

和道家一样,道教也把道视为宇宙的本原和规律,认为万物皆由道而产生,道构成了万物的共同本质。

而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所以道教尊老子为教主。

5. 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才能得到解脱。

统治阶级把它作为一种“愚民”的手段来加强自己的统治。

佛教主张众生平等,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平安的愿望,因此得以传播。

4.(1)国家的统一。

(2)封建经济的繁荣。

(3)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往的加强。

(4)中外交流频繁。

(5)古代科学家吸收、继承、发扬前代成果等。

【当堂达标】
1.B 3.B4. D 5.B6.B 7.B
8..(1)甲骨、简帛、青铜器物等。

(2) 原材料。

废旧物品回收和再生利用。

纸逐渐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3) 华佗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能实施外科手术;发明了“麻沸散”;创造出了强健身体的“五禽戏”。

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4)司马迁。

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多年的史事。

(5)佛教和道教。

佛教在西汉时张骞通西域后传入我国;道教在东汉时期正式创立。

佛教是外来宗教;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6)因为宗教有利于麻痹人民的思想,有利于封建统治者统治人民。

佛教成语:半路出家、大彻大悟、前因后果等。

道教成语: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7)秦汉时期政治稳定,国家统一;封建经济的发展;先秦文化的发展;民族关系的融洽;劳动人民的智慧;对外交往日趋频繁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