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教版初中化学6章2节(1)教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教版 上册)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教版  上册)

一、学习化学需要进行化学实验[活动与探究]课本P17实验[引导观察]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铜绿”和盐酸的作用2、“铜绿”变热的变化[归纳与小结]铜绿的性质1、2、二、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方案(查阅资料、收集证据)、进行实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镁条性质探究1、提出问题:镁条有那些性质?与铁、铜和铝等常见金属的性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2、作出假设:镁条的性质(请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补充)3、设计实验(1)镁条的外观,能否弯曲折断(2)打磨之后的情况(3)镁条的导电性(4)镁条能否燃烧(5)放入食醋中有什么现象4、实验现象记录镁的性质状态颜色硬度在空气燃烧的现象在食醋中的变化[实验结论][拓展与应用]烟花和照明弹中的镁粉与它的什么性质有关?三、学习化学要使用化学符号[观察与思考]见书20页(表1-2)(让学生当堂记一些化学符号)例题研讨:某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探究碱式碳铜(俗名“铜绿”)的有关性质。

实验一:取少量的“铜绿”加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如图甲)。

⑴图甲操作是否正确?若不正确,指出错误之处:。

⑵加入稀盐酸后,观察到的现象是;该实验总结出“铜绿”的化学性质为。

实验二:取少量的“铜绿”加热,实验装置(如图乙)。

⑴该实验用到的玻璃仪器有;⑵装置中试管口为什么要向下倾斜?;⑶给试管中药品加热时,要先,后;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填“外焰”、“内焰”、“焰芯”);⑷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绿色粉末变成色,试管口有生成。

该实验总结出“铜绿”的化学性质为。

巩固练习某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对镁带燃烧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共同参与完成其中的步骤: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复习引入: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由学生板演反应文字表达式。

提问:如何在实验条件下得到二氧化碳?学生交流:装置有何不同?集中讨论:1、铁架台的作用是什么?2、反应容器的区别是什么?3、用分液漏斗的好处是什么?4、如果用长颈漏斗代替分液漏斗,行吗?5、如何检验二氧化碳何时收集满?归纳小结:⑴原料:常用稀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⑵原理: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⑶实验装置说明:上述装置中锥形瓶也可用大试管、广口瓶、烧瓶等来代替,长颈漏斗也可用分液漏斗代替,也可不用长颈漏斗。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6.1《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6.1《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6.1《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二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金刚石、石墨和C60》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本节课的内容是该章节的第二课时,主要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异同点,以及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实验操作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金刚石、石墨和C60的详细结构和性质,以及它们的应用领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自主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和性质;2.掌握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用途和应用领域;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4.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和性质;2.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用途和应用领域;3.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和性质;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寻找答案;3.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4.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室器材:显微镜、石墨、金刚石、C60样品等;2.教学课件:PPT或者黑板;3.教学参考资料:相关的实验报告和论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特点。

2.呈现(10分钟)介绍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们的异同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和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初中化学教案第六单元

初中化学教案第六单元

初中化学教案第六单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酸碱盐的性质和相互反应规律,能够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 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了解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以及其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酸碱盐的性质2. 酸碱盐之间的反应3.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4.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酸碱盐的性质,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及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 难点:复分解反应的判断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四、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观察、讨论、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盐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酸碱盐的性质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2. 讲解酸碱盐的性质:讲解酸、碱、盐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酸碱盐之间的反应: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分析反应原理。

4. 复分解反应:讲解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和应用。

5.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正确书写酸碱盐之间的反应方程式。

6.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提出思考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掌握酸碱盐的性质和相互反应规律,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科学素养。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上教版初中化学6章3节(1)教案:

上教版初中化学6章3节(1)教案:

教案【§6.3(1)】【总5课时】附录:一、幻灯片1、幻灯片1(情景设置题)(1)、为什么面粉在水中不易溶解而食盐、蔗糖在水中能溶解?(2)、油、脂在水中不溶解而在汽油中能溶解?2、幻灯片2(“活动与探究”改版)(P166——167)4、幻灯片4(练习题)(关于溶解性的)(1)下列有关物质溶解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溶解性是指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B、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的性质有关;C、溶解性的大小与溶剂的性质有关;D、同一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相同。

(2)下列因素对固体物质的溶解性没有影响的是()A、溶质的类型;B、溶剂的量;C、溶剂的类型;D、温度。

7、幻灯片7(练习题)(关于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的)(1)能证明在20O C时某硝酸钾溶液已经饱和的方法是()A、在20O C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水;B、在20O C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固体质量不变;C、取少量该溶液降温至0O C,有固体析出;D、取少量该溶液升温至60O C,没有固体析出。

(2)现有80O C的硝酸钠饱和溶液500克,下列措施中,能改变该溶液的中硝酸钠的质量分数的是()、A、将该溶液升温至90O C;B、将该溶液降温至20O C;C、温度保持不变,向该溶液中加入10克硝酸钠溶质;D、温度保持不变,把该溶液蒸发10克水。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加溶质后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B、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C、从50克10%的硫酸钠溶液中取出5克溶液,这5克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D、在一定温度下,物质X 和Y具有相同的溶解量,则,在该温度下X、Y的饱和溶液中含有X、Y两种物质的质量相等。

(4)、在一定温度下,将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①降低温度,②加入硝酸钾固体,③增加溶剂,④蒸发溶剂,⑤升高温度。

A、①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⑤(5)、20O C时,盛有饱和硝酸钠溶液的烧杯底部有少量的硝酸钠晶体未溶解。

初中化学六单元教案模板

初中化学六单元教案模板

初中化学六单元教案模板
教学内容: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
教学目标:
1.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元素分类规律;
2. 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3. 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教学重点:
1.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类和周期性规律;
2. 原子结构的基本组成。

教学方法:
1. 讲授教学法,结合实例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元素分类规律;
2. 实验教学法,进行原子结构模型的展示和解释;
3. 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 等教学工具;
2. 元素周期表图表;
3. 实验材料和仪器;
4. 学生练习题和作业。

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元素分类规律,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元素的周期性变化;
3. 进行实验,展示原子结构模型,引导学生探讨原子的基本组成;
4. 小组合作,讨论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总结规律性并进行讲解;
5. 确认学生掌握情况,进行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未来的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初中化学六单元讲解教案

初中化学六单元讲解教案

初中化学六单元讲解教案
主题:物质的变化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物质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
2. 掌握物质变化的基本规律;
3. 知道如何利用化学反应进行实际生产。

二、教学重点:
1. 物质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
2. 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
3. 化学反应在生产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1. 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
2. 如何利用化学反应进行实际生产。

四、教学准备:
1. 教学PPT;
2. 实验器材:试管、试剂等。

五、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化学变化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概念,并让学生明白
两种变化的区别。

2. 讲解:介绍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包括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关系、反应物的质量守恒、物质的量守恒等重要概念。

3. 实验:进行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反应的过程,并观察反应物
和生成物的变化。

4. 拓展:通过实际生产中的化学反应案例,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并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化学反应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5. 总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物质的变化规律和化学反应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通过讲解、实验和拓展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质的变化规律和
化学反应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实际案例的引入,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与生产实践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
的求知欲和学习动力。

初中化学每章节教案

初中化学每章节教案

初中化学每章节教案
章节:第一章化学基础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等基本概念
3. 能够运用化学符号表示物质
4. 了解常见元素及其性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
难点:化学符号的运用和常见元素性质的掌握
教学准备:
1. 教材《初中化学》第一章内容
2. 班级黑板、彩色粉笔
3. 课件或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导学生了解化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学习:讲解化学基础概念,包括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等,重点讲解化学符号在化学中的应用
3. 操作:展示一些实验现象,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
4. 拓展:带领学生了解常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醒学生完成相关习题或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了初步了解,但仍需要进行巩固和拓展。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引入更多的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上教版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上教版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上教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金属在酸中的反应,了解金属与酸反应的特点。

实验器材:试管、橡胶塞、试管夹、烧杯、硫酸、盐酸、铁丝、铜丝、锌丝、铝片、镁片。

实验原理:金属与酸反应时,会产生气体和溶液。

不同金属与不同酸反应的规律也有所不同。

实验步骤:
1. 将试管清洗干净并擦干,标注好试验的金属类型。

2. 分别向不同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盐酸和硫酸。

3. 将铁丝、铜丝、锌丝、铝片、镁片分别放入对应的试管中。

4. 观察每个试管中的变化,特别注意是否有气泡产生和溶液的变化。

5. 记录下每个试管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注意事项:
1. 酸具有腐蚀性,实验时需小心操作,不要将酸溅到皮肤或眼睛上。

2. 操作试管时要轻拿轻放,以防试管破裂。

3. 实验后要将废弃物正确处理,不要随意倒入下水道。

实验结论:
1. 铁、锌、铝、镁在盐酸和硫酸中均会发生反应,产生气体和溶液。

2. 金属与酸反应是放热反应,金属溶解时会释放热量。

3. 不同金属与不同酸反应的规律是有所不同的,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来总结不同金属与
不同酸反应的规律。

拓展实验:可以尝试使用不同浓度的酸溶液进行反应,观察不同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也可以进一步研究金属与酸的反应机理及其应用。

初中化学第六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第六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第六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测量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

3. 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重点:1.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化学反应速率的测量。

3.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难点:1. 如何测量化学反应速率。

2. 如何理解不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反应容器、试剂、温度计、计时器等。

2. 教学课件:包括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验演示等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化学反应现象,引发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什么是化学反应速率?二、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意义(10分钟)1. 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解释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反应过程的重要性。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设计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实验,测量反应速率。

2. 展示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过程。

3.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四、讲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0分钟)1. 介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2. 解释各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原理。

五、讨论和练习(15分钟)1. 分组讨论:如何提高一种特定反应的速率?2. 练习:计算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

六、总结与展望(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展望下节课将继续深入探讨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内容。

七、课堂作业1. 完成相关练习题目。

2. 思考下节课的学习重点,做好预习准备。

教学反思:1. 实验设计是否足够简单清晰?2. 学生在课堂讨论和练习环节的表现如何?3. 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初中化学六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六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六单元教案主题:物质的化学变化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掌握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和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写法;3. 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与生成的基本原理;4. 能够运用化学方程式解决化学计算问题;5.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观察与实验设计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和基本写法;3. 化学反应的平衡与生成的原理;4. 化学计算问题的基本解法;5. 化学实验的观察与实验设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帮助他们建立知识框架;2. 提出本节课的主题,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

二、教学重点1. 讲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过程;2. 演示化学方程式的写法,让学生掌握如何表示化学反应;3. 讲解化学反应的平衡与生成的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平衡;4. 演示化学计算问题的解法,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计算方法;5. 开展化学实验,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设计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述法结合演示法,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点;2. 合作探究法和问题导向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其实践能力;3. 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 设置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2. 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3.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课堂延伸1.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设计比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反思1. 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2.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3. 总结教学经验,为下次教学提供参考。

以上为化学六单元教案范本,希望能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祝教学顺利!。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教案范本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教案范本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教案范本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增长能力经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九年级化学第六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九年级化学第六章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初步了解有关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主要用途。

2.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以及如何加强对空气污染的防治。

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了解空气的组成。

2.介绍空气污染的严重危害,以增加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用品水槽、钟罩、燃烧匙、酒精灯、红磷。

教学过程(提问)①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电灯发光(物理变化)爆炸(举例说明,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②判断下列例子哪个是描述性质?哪个是表述变化的?(讲解)通常镁燃烧,酒精燃烧都是在空气中进行的。

(提问)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板书)第一节空气一、空气的组成和用途(演示)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提问)①实验现象②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钟罩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简介人类对氧气的认识过程。

(板书)二、空气的污染和防治1.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①煤燃烧产生的烟雾②石油化工排放的烟雾③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2.造成污染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

3.防止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①工业三废的回收与处理②提高汽油、柴油质量(讲解)1.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造成“温室效应”对自然界的影响。

2.臭氧“空洞”的形成──对自然界的影响等。

[作业] 略九年级化学第六章教案2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

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重点和难点了解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初中化学六单元课题1教案

初中化学六单元课题1教案

初中化学六单元课题1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物质的热性质,掌握物质的热膨胀、热传导和热容等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物质的热传导和热容的概念、热传导的原理、各种物质的热容系数等。

教学步骤:
一、导入环节(5分钟)
通过一个小实验引入本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物质的热膨胀现象来引起学生兴趣。

二、理论讲解(15分钟)
1.介绍物质的热性质的基本概念;
2.讲解热传导和热容的概念及原理;
3.介绍不同物质的热容系数。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和深入理解热性质的概念,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和观察;
2.总结本节课的学习,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五、课堂练习(10分钟)
布置相关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热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六、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

板书设计:
1. 热性质:热膨胀、热传导、热容
2. 热传导原理
3. 不同物质的热容系数
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了理论讲解、实验操作、讨论与总结等多种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实验操作的指导,提高学生对热性质的认识和理解。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第六单元(2021年整理)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第六单元(2021年整理)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第六单元(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第六单元(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第六单元(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学习目标】1、解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3、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能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教学策略】1、金刚石、石墨、活性炭、木炭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在“水的净化”课题中学生对活性炭和木炭的吸附性已有了解,因此学生已具备用探究的方法认识不同碳单质的一些特性以及用途的能力,建议尝试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2.组织好“活动与探究”。

①玻璃刀刻划玻璃。

分析:比较不同物质硬度的方法。

②不同型号铅笔芯的导电性能强弱。

结论:石墨具有导电性。

②介绍防毒面具、回忆自制净水器中活性炭的吸附性能。

3.讨论。

①金刚石为什么比石墨坚硬?C60呢?②课本讨论题.③比较金刚石、石墨、C60的结构差异,说明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4。

练习。

除了完成课本习题外,可尝试让学生归纳碳的不同单质的特性。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废旧电池中的碳棒、不同型号(2H、 HB、2B等)的铅笔以及铅笔芯、玻璃刀、冰箱用去味剂、碳素墨水、墨块等物质,观察家长的钻石首饰等。

教师:尽可能提供一些碳单质的实物样品;供学生实验用的一些仪器:导电装置、玻璃边角料等;有关如天然金刚石的存在、石墨炸弹、活性炭吸附性的发现和应用等资料。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章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章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内容概述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和实验活动2。

课题1主要介绍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分子等。

课题2是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课题3是在课题2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

实验活动2是讲解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碳和碳的氧化物是重点学习的内容之一,是对非金属元素知识的拓展和深化,在初中化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单元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注意采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

例如,课题2在给出了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以后,引导学生在制取氧气的基础上,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2.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例如,在介绍金刚石和石墨的用途时,注意联系学生生活中用到或见到的物质,如玻璃刀、铅笔芯、无轨电车等。

3.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

例如,教材中介绍了人造金刚石和金刚石薄膜、C60分子及管状碳和温室效应等内容。

4.图文并茂。

教材中许多内容是以图代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单元教材重点:1.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性质。

2.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3.培养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4.培养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

本单元教材难点: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3.知道C60分子的结构特点和潜在应用前景。

4.能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5.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6.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7.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8.学会制取二氧化碳。

9.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10.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11.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倡导“低碳”生活。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本课题包括两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碳单质,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石墨的重要物理性质和C60分子的结构特点。

在介绍石墨的同时又穿插介绍了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及其用途,使学生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结构的观点。

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板书

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板书

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板书教案编写:一、教案内容:第1章:化学科学入门1.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2 化学变化的本质1.3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板书设计: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自然界中的物质、人造物质和生命过程中的物质化学变化的本质化学变化: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转化,产生新的物质本质特征:原子和分子的重新组合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实验操作:称量、溶解、过滤、蒸馏、加热等实验技能:观察、记录、分析、推理等第2章:物质的组成和分类2.1 元素和化合物2.2 物质的分类2.3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板书设计:元素和化合物元素: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物质的分类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构成分子的基本粒子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分子第3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3.1 物质的性质3.2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3.3 化学反应的类型板书设计: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物质的状态或形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化学变化: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改变,有新物质化学反应的类型置换反应:单质与化合物反应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两种新的化合物第4章: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4.1 化学方程式4.2 化学计量法则4.3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板书设计: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符号式包括反应物、物和反应条件化学计量法则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质的质量等于物质的质量化学计量数:反应物和物之间的化学比例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计算反应物和物的物质的量计算反应物和物的质量第5章:有机化学基础5.1 有机物的定义和特点5.2 有机物的分类5.3 有机化学反应板书设计:有机物的定义和特点有机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除碳的氧化物、碳酸和碳酸盐特点:结构复杂,性质多样,参与生命过程有机物的分类烃: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醇:含有羟基的有机物醚:含有氧原子的有机物酸:含有羧基的有机物有机化学反应消除反应:分子中的原子或基团被去除,双键或三键的反应取代反应:分子中的原子或基团被其他原子或基团所取代的反应六、教案内容:第6章:碳和它的化合物6.1 碳的单质6.2 碳的氧化物6.3 碳酸盐和碳酸板书设计:碳的单质金刚石:碳原子通过共价键形成的三维网状结构石墨:碳原子形成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弱范德华力碳的氧化物一氧化碳(CO):无色、无味、有毒的气体,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二氧化碳(CO2):无色、无味的气体,大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导致温室效应碳酸盐和碳酸碳酸盐:含碳酸根离子的盐,如碳酸钙(CaCO3)碳酸:碳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酸性较弱第7章:金属和金属化合物7.1 金属的性质7.2 金属的冶炼7.3 金属化合物板书设计:金属的性质金属光泽:金属表面反射光线的能力导电性:金属内部自由电子的流动延展性:金属在外力作用下能延展成薄片金属的冶炼湿法冶金:利用金属离子在溶液中的还原反应来提取金属火法冶金:通过高温加热矿石使其发生化学反应,提取金属金属化合物氧化物:金属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氧化铁(Fe2O3)硫化物:金属与硫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硫化铜(CuS)第8章:非金属和它们的化合物8.1 非金属的性质8.2 非金属的冶炼8.3 非金属化合物板书设计:非金属的性质非金属光泽:非金属表面反射光线的能力,通常较弱导电性:非金属通常不导电,例外如石墨延展性:非金属通常不易延展,如硅晶体非金属的冶炼碳法冶炼:利用碳还原矿石中的金属氧化物氯化法冶炼:利用氯化物熔融状态下的电解来提取金属非金属化合物氯化物:非金属与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NaCl)硫化物:非金属与硫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硫化氢(H2S)第9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9.1 化学反应速率9.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9.3 化学平衡板书设计:化学反应速率速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物浓度的增加速率方程:v = k[A]^m[B]^n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浓度:反应物浓度增加,速率增加温度:温度升高,速率增加压强: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压强变化影响速率催化剂:加入催化剂,速率增加化学平衡平衡: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物的浓度不再变化平衡常数:Kc = [products] / [reactants]第10章:酸碱盐溶液10.1 酸碱理论10.2 酸碱中和反应10.3 盐的水解板书设计:酸碱理论酸:能够释放氢离子的物质碱:能够释放氢氧根离子的物质中性:酸和碱的浓度相等,pH = 7酸碱中和反应中和:酸和碱反应盐和水的化学反应中和反应的例子:HCl + NaOH →NaCl + H2O盐的水解水解:盐在水中分解成酸和碱的反应盐的水解程度:强酸强碱盐不水解,弱酸弱碱盐部分水解十一、教案内容:第11章:电化学11.1 原电池11.2 电解质11.3 电镀板书设计:原电池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离子:电解质在水中离解成的带电粒子电镀电镀:通过电流在金属表面沉积金属的过程电镀池:包含待镀金属的阴极和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溶液的阳极十二、教案内容:第12章:化学与生活12.1 食物中的化学12.2 日用品中的化学12.3 环境中的化学板书设计:食物中的化学营养成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食品添加剂:改善食品色泽、口感和保质期的物质日用品中的化学清洁剂:去除污渍的化学物质化妆品:改善皮肤外观和状态的化学物质环境中的化学空气污染:有害气体和颗粒物的排放水污染:有害物质进入水体造成的污染十三、教案内容:第13章:实验技能与安全13.1 实验基本技能13.2 实验安全13.3 事故处理与预防板书设计:实验基本技能称量:使用天平精确称量物质溶解:将固体物质溶解于溶剂中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混合物实验安全实验室规则: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定安全装备:佩戴防护眼镜、手套等事故处理与预防事故处理:了解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法事故预防:预防事故的发生,如正确存储化学品十四、教案内容:第14章:科学研究方法14.1 观察与实验14.2 假设与理论14.3 分析与综合板书设计:观察与实验观察:仔细查看并记录现象实验:通过控制条件来验证假设假设与理论假设:对现象提出的可能解释理论:经过实验验证的假设系统分析与综合分析:将整体分解为部分进行研究综合:将各个部分结合起来形成整体的认识十五、教案内容:第15章:化学与技术15.1 化学工艺15.2 材料科学15.3 生物化学技术板书设计:化学工艺化工生产:通过化学反应制取产品的过程反应条件:控制温度、压力、反应物比例等材料科学材料分类: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材料性能:机械性能、热性能、电性能等生物化学技术生物技术:利用生物体或其成分进行的技术生物化学反应:生物体中的化学反应,如发酵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重点: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理解化学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其研究自然界中的物质、人造物质和生命过程中的物质的能力。

初中化学六单元教案模板

初中化学六单元教案模板

课时安排:共5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

(2)认识常见的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3)掌握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方法。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安全意识。

(3)增强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金属活动性顺序。

2.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教学难点:1.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2. 金属腐蚀与防护原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金属的化学性质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金属知识,激发学生对金属化学性质的学习兴趣。

2. 提问:金属有哪些化学性质?如何验证?二、新课讲解1. 金属活动性顺序: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概念、意义,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金属与酸、盐溶液的反应,总结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2. 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介绍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三、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金属与酸、盐溶液反应的可能性。

2. 学生分析常见金属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四、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金属活动性顺序和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金属腐蚀的现象,激发学生对金属腐蚀与防护的学习兴趣。

2. 提问:金属腐蚀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止金属腐蚀?二、新课讲解1. 金属腐蚀:讲解金属腐蚀的类型、原因,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金属腐蚀现象。

2. 金属防护:介绍金属防护的方法,如涂层、阴极保护等。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析金属腐蚀的原因,并提出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

2. 学生设计一种金属防护方案,并说明理由。

四、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金属腐蚀与防护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化学6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6单元教案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科目化学年级九班级107/108 时间2013.12 课题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2) 备注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了解金刚石、石墨、木炭、活性炭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知道C60的分子结构及其部分用途; 了解结构、性质、用途三者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了解金刚石、石墨、活性炭、木炭的性质和用途;了解结构、性质、用途三者的关系。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板书设计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2)一、碳单质的化学性质1、碳的稳定性(常温下)2、碳的可燃性3、还原性:高温下,碳可与氧化物发生反应时序教学操作过程设计引入:碳的几种单质物理性质不一样,但化学性质相似,主要决定于碳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列方式。

讲述:碳的化学性质1、碳的稳定性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受日光照射或根空气、水份接触,都不容易起变化。

例如我国古代用墨汁书写、绘制字画,可保存几百年不退色;我们谈些的档案资料均要求用碳素墨水书写。

课堂练习:(1)“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存”,这句广告词体现了钻石的性质为A、硬度大B、化学性质稳定C、熔点高D、外观美丽(2)只有一种元素的物质是否一定为单质?2、碳的可燃性(碳和氧气反应有两种情况)(1)充分燃烧(氧气充足):C + O2 C O2(2)不充分燃烧(氧气少):2C + O2 2C O3、还原性:高温下,碳可与氧化物发生反应2CuO+C2Cu+CO2↑现象:(1)黑色粉末变红色(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注意:(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 )试管口向下倾斜(3)CuO粉末要和木炭粉均匀混合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投影]图3—5几种分子的模型,引导学生认识分子的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幻灯片
1、幻灯片1(练习题):
(1)、分别指出下列各种溶液里的溶质和溶剂。

A、糖水;B、碘酒;C、酒精的水溶液。

(2)可以作为溶质的()A、只有固体;B、只有液体;C、只有气体;D、气、液、固体都可以。

(3)、将少量的氧化钙放入足量的水中,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什么?为什么?
(4)、将过量的铁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的滤液中的溶质是什么?为什么?
2、幻灯片2(情景题)
(1)、在95克水中,溶解了5克食盐,则在此食盐溶液中,食盐占?%
3、幻灯片3(练习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在100克水水中溶解了20克食盐,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0%,()(2)、现有100克硫酸铜溶液中含有17克硫酸铜,若再向其溶液中放1克硫酸铜固体,使其完全溶解,则此时得到的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8%。

()
(3)、从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100克碳酸钠溶液中取出10克,则取出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
4、幻灯片4(情景题2)
如何配制50克10%的食盐溶液?(仪器?步骤?方法?)二、点击中考
【06市B】18.实验室要配制100 g15%的CuSO
4溶液,需称量CuSO
4
质量 g。

若要使CuSO
4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降到5%,则需加水 g。

【08市B】18、实验室需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氯化钠溶液50克。

(1)若要配制25%的氯化钠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下同)。

A、称量和量取;B、计算;C、溶解。

(2)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A、量筒、烧杯、托盘天平;B、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C、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

(3)若配出的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25%,则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A、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的质量为13克;B、烧杯中原来有水;C、氯化钠固体中含有杂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