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脾疾病

合集下载

肝胆胰脾疾病教学设计

肝胆胰脾疾病教学设计

胰腺癌
发病原因 治疗方案
临床表现
遗传因素、吸烟、饮酒等 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等
疼痛、黄疸、体重减轻等
胰腺囊肿
手术指征
囊肿较大、感染等
随访策略
定期复查、注意饮食等
胰腺功能失调
01 糖尿病
高血糖、多饮多尿等症状
02 营养不良
体重下降、贫血等表现
03 治疗措施
控制血糖、补充营养等
多列列表示例
急性胰腺炎
脾脏疾病预防
预防脾脏疾病的关键在于加强自 身免疫力,避免过度疲劳、生活 不规律、饮食不当等不良习惯。 定期体检和保持心情愉快也对预 防脾脏疾病有益。
● 05
第5章 肝胆胰脾疾病的预防 与保健
Unified fonts make reading more fluent.
Theme color makes PPT more convenient to change.
03
放化疗
靶向治疗
胆囊癌的治疗
胆囊癌的治疗需综合考虑患者年 龄、病情严重程度及肿瘤分期等 因素。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 但晚期患者辅助放化疗效果更显 著。针对HER2阳性患者,靶向 治疗也逐渐成为治疗的重要手段。
● 03
第三章 胰腺疾病
Unified fonts make reading more fluent.
脾梗死
原因 治疗方式
脾梗死主要由血栓形成引起 抗凝治疗、手术治疗等
症状
剧烈腹痛、发热、呕吐等
脾功能亢进
01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患者可表现为瘀斑、出血、贫血等
02 治疗方法
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脾切除等
03
脾脏炎症
病因 治疗方法

肝胆胰脾疾病知识点

肝胆胰脾疾病知识点

肝胆胰脾疾病知识点1. 了解肝胆胰脾的基本功能肝胆胰脾是人体消化系统中非常重要的器官,它们各自承担着特定的功能。

1.1 肝脏功能: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器官,具有许多重要功能,包括代谢物质、合成胆汁、储存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1.2 胆囊功能:胆囊是肝脏的附属器官,主要储存和浓缩胆汁。

在消化过程中,胆囊会释放胆汁进入小肠,帮助消化脂肪。

1.3 胰腺功能:胰腺是一个具有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的器官。

它产生的外分泌液富含消化酶,有助于消化食物。

内分泌功能包括胰岛素的分泌,调节血糖水平。

1.4 脾脏功能:脾脏是一个重要的免疫器官,参与调节免疫功能和细胞吞噬功能。

此外,脾脏还负责储存和释放红血球。

2. 常见的肝胆胰脾疾病2.1 肝病:肝炎、脂肪肝和肝硬化是常见的肝病。

2.1.1 肝炎:肝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包括甲型、乙型、丙型等不同类型的肝炎。

肝炎的症状包括乏力、食欲不振、腹痛、黄疸等。

2.1.2 脂肪肝:脂肪肝是因肝脏内脂肪的异常堆积导致肝细胞受损。

主要原因是饮食不健康、酗酒以及肥胖等。

2.1.3 肝硬化:肝硬化是肝脏慢性损伤导致肝脏组织纤维增生,最终使正常肝脏组织被疤痕组织取代。

2.2 胆囊疾病:胆结石和胆囊炎是常见的胆囊疾病。

2.2.1 胆结石:胆结石是胆固醇和胆色素在胆囊内沉积形成的固体物质。

它可以导致胆囊炎、胆管梗阻等症状。

2.2.2 胆囊炎:胆囊炎是由感染或胆汁淤积导致的胆囊发炎。

疼痛、发烧、恶心和呕吐是常见的症状。

2.3 胰腺疾病:胰腺炎和胰腺癌是常见的胰腺疾病。

2.3.1 胰腺炎:胰腺炎是胰腺组织的炎症,严重时可能导致组织坏死和脓肿形成。

其常见症状包括剧烈腹痛、恶心、呕吐等。

2.3.2 胰腺癌:胰腺癌是胰腺组织恶性肿瘤,常常在晚期被发现。

胰腺癌的症状包括腹痛、黄疸、消瘦等。

2.4 脾脏疾病:脾梗死和脾功能亢进是常见的脾脏疾病。

2.4.1 脾梗死:脾梗死是由于脾脏血供不足导致组织坏死。

脾梗死的常见症状包括左上腹剧烈疼痛、发热和脾肿大。

门诊医生常见肝胆胰脾疾病诊断与治疗

门诊医生常见肝胆胰脾疾病诊断与治疗

门诊医生常见肝胆胰脾疾病诊断与治疗门诊医生常见肝胆胰脾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肝胆胰脾是人体重要的消化系统器官,其正常功能对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环境的污染以及遗传等多种因素,导致肝胆胰脾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本文将重点介绍门诊医生在常见肝胆胰脾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的注意事项。

一、肝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 肝炎的诊断与治疗肝炎是指肝脏发生炎症的疾病,常见的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

在门诊诊治乙型肝炎时,医生必须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疫苗接种情况、乙肝病毒感染史以及可能的高危行为等。

除此之外,还需进行肝功能检查、病毒学检测等,以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因。

治疗方面,可根据病情给予抗病毒治疗、护肝保肝等综合措施。

2. 脂肪肝的诊断与治疗脂肪肝是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主要由于脂肪在肝脏中的沉积引起。

门诊医生在诊断脂肪肝时,通常通过听诊、触诊等体格检查,结合肝功能检查、超声检查等辅助检查手段来明确诊断。

治疗方面,主要包括生活方式改变、控制体重、药物治疗等。

二、胆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 胆囊炎的诊断与治疗胆囊炎是胆囊发生炎症的疾病,常见的类型有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

门诊医生在诊断急性胆囊炎时,常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结果初步判断,辅以常规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手段进行确诊。

治疗方面,早期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如休息、液体饮食、抗生素治疗等。

慢性胆囊炎则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胆囊切除手术等治疗手段。

2. 胆结石的诊断与治疗胆结石是指胆囊中形成结石或胆管中有结石堵塞等情况。

门诊医生在诊断胆结石时,常需进行胆囊B超、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等检查。

针对无症状的胆结石,可以选择观察治疗;而对于症状明显或复发性胆管结石患者,常需要手术治疗。

三、胰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 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胰腺炎是指胰腺发生炎症的疾病,常见的有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

门诊医生在诊断急性胰腺炎时,常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血清淀粉酶、脂肪酶等检查来辅助诊断。

慢性胰腺炎患者脾切除对预后影响分析

慢性胰腺炎患者脾切除对预后影响分析

慢性胰腺炎患者脾切除对预后影响分析慢性胰腺炎是一种慢性胰腺疾病,其特征是胰腺组织的长时间炎症反应,导致组织损害和功能障碍。

在一些严重的病例中,慢性胰腺炎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需要考虑脾切除手术来改善患者的预后。

然而,脾切除手术对慢性胰腺炎患者的预后影响仍有争议。

本文将对脾切除对慢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

首先,脾切除手术可以缓解慢性胰腺炎患者的疼痛症状。

慢性胰腺炎患者常常伴有胰腺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脾切除手术可以减轻疼痛的发作频率和强度,从而减少患者对镇痛药的依赖。

一项研究发现,脾切除术后的胰腺疼痛缓解率达到了80%左右,手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下降。

因此,脾切除手术是改善患者疼痛症状的有效方法。

其次,脾切除对慢性胰腺炎患者的胰腺功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脾脏是免疫系统的重要器官,参与体内的抗菌和抗病毒反应。

脾切除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增加感染的风险。

因此,在进行脾切除手术前需评估患者的免疫功能,以免术后出现严重的感染并发症。

此外,脾切除还会对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产生影响,容易导致血小板减少性血小板功能障碍,可能出现出血并发症。

因此,术前需要评估患者的血小板功能,术后要注意监测患者的出血情况。

此外,脾切除手术可能会增加慢性胰腺炎患者发生其他疾病的风险。

一项研究发现,脾切除术后的患者更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

这可能与脾切除后机体的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有关。

因此,在慢性胰腺炎患者进行脾切除手术后应密切监测他们的心血管和代谢指标,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最后,脾切除手术对慢性胰腺炎患者的长期预后仍有争议。

一些研究认为,脾切除手术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疼痛症状,但对胰腺功能恢复和预防并发症的效果不明确。

另一些研究则认为,脾切除手术对长期预后有着负面影响,可能使患者更容易患上其他疾病,并增加了死亡风险。

因此,对于是否进行脾切除手术,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决策。

综上所述,脾切除手术对慢性胰腺炎患者的预后有着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肝胆胰脾外科学知识点

肝胆胰脾外科学知识点

肝胆胰脾外科学知识点一、引言肝胆胰脾外科学是外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专注于研究和治疗与肝胆胰脾有关的疾病。

掌握肝胆胰脾外科学的基本知识对于外科医生而言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肝胆胰脾外科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二、肝脏1. 解剖结构与功能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器官,位于腹腔右上部,主要分为左右两叶。

肝脏有多种生理功能,包括解毒、代谢、合成、贮备等。

2. 常见疾病肝脏常见疾病包括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其中,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是引起肝炎的常见病因。

3. 手术技术与治疗肝脏手术常见技术包括肝切除术、肝移植术等。

手术前应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和准备工作,手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

三、胆囊与胆道1. 解剖结构与功能胆囊位于肝脏下表面,具有贮存和浓缩胆汁的功能。

胆道包括肝内胆管、肝总管、胆囊管和胰胆管等。

2. 常见疾病胆囊常见疾病包括胆囊结石、胆囊炎等。

胆道常见疾病包括胆总管结石、胆管炎等。

3. 手术技术与治疗常见的胆囊手术包括胆囊切除术,可采用腹腔镜手术或经皮肝胆管介入治疗等。

胆道手术可采用胆总管探查术、胆管重建等技术。

四、胰腺1. 解剖结构与功能胰腺位于腹腔中部,具有分泌消化酶和调节血糖的功能。

分为头、体和尾三个部分。

2. 常见疾病胰腺常见疾病包括胰腺炎、胰腺癌等。

慢性胰腺炎是胰腺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3. 手术技术与治疗常见的胰腺手术包括胰腺切除术、胰腺造口术等。

手术前需充分评估患者的手术适应症和手术可行性。

五、脾脏1. 解剖结构与功能脾脏位于腹腔左上部,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体内免疫反应和造血功能。

2. 常见疾病脾脏常见疾病包括脾囊肿、脾梗死等。

脾功能亢进是一种罕见但比较严重的脾脏疾病。

3. 手术技术与治疗脾脏手术主要包括脾切除术。

手术适应症包括脾脏破裂、脾功能亢进等情况。

六、结论本文简要介绍了肝胆胰脾外科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包括肝脏、胆囊与胆道、胰腺以及脾脏的解剖结构与功能、常见疾病以及手术技术与治疗。

脾心痛(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方案

脾心痛(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方案

脾心痛(急性胰腺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①:《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颁发,1993年;第四版,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颁发,2002);②《急性胰腺炎》(张肇达),等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1)、主要症状:起病突然,常有饮酒和进油腻食物等诱因,以急性起病的上腹疼痛为主要症状。

(2)、次要症状:常伴有腹胀、恶心、呕吐,可伴有轻度发热、黄疸、便闭等表现。

(3)、体征:上腹部压痛、伴或不伴腹肌紧张和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正常。

(4)、舌脉:舌淡红或红,苔薄白、或薄黄、或黄厚、或黄腻、或燥,脉细或紧或弦数或弦滑数。

(5)、现代影响技术(超声、CT、MRI):表现出胰腺炎的特征,可见胰腺非特异性增厚或肿大,胰周边缘不规则或有一个间隙的少量积液。

具备主症,结合查体及现代影像技术可确诊。

2、西医诊断:参照①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组,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2007);②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2007)》。

(1)、以急性起病的上腹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轻且局限腹膜炎体征;(2)、血淀粉酶升高(超过正常值高限3倍);(3)、入院24小时内的APACHEⅡ评分<8分,入院48h内的Ranson 评分<3分,入院72h内的Balthazar CT分级Ⅱ级以下。

以上1,3必备,参照2、4即可诊断。

(二)症候诊断1、肝郁气滞证:腹中阵痛或窜痛,恶心、呕吐,无腹胀,上腹仅有压痛,无明显腹肌紧张;舌质淡红,苔薄白或黄白,脉细或紧。

2、肝胆湿热证:持续的腹部及两胁疼痛、阵发性加剧,胸闷、恶心、呕吐、发热或寒热往来,口苦、目黄、身黄、尿黄。

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滑数。

3、腑实热结证:上腹疼痛。

拒按,痛如刀割,腹胀难忍,时有恶心呕吐,发热口渴、烦躁,大便短黄。

舌质红或红暗,苔黄厚或燥,脉弦数或红数。

胰腺脾疾病影像表现

胰腺脾疾病影像表现
囊肿内容物:可含有液体、 血液、脓液等,不同内容物
在影像表现上有差异。
影像表现:CT和MRI可显 示胰腺囊肿的形态、大小
和位置。
并发症:胰腺囊肿可引起 周围组织压迫、感染、出 血等并发症,需及时治疗。
2 脾脏疾病影像表现
脾肿大
01
病因:感染、肿瘤、血液
病等
02
影像表现:脾脏体积增大, 轮廓清晰,密度均匀
胰腺脾疾病影像表现
演讲人
目录
01. 胰腺疾病影像表现 02. 脾脏疾病影像表现 03. 胰腺脾疾病鉴别诊断
1 胰腺疾病影像表现
胰腺炎
影像表现:胰 腺肿大,边缘 模糊,密度不
均匀
病变部位:胰 腺头部、体部、 尾部均可发生
病变程度:轻 度、中度、重 度胰腺炎影像
表现不同
并发症:胰腺 脓肿、胰腺假 性囊肿、胰腺
影像表现:脾脏轮 廓模糊,密度不均 匀,可见液性暗区
并发症:出血、感 染、休克等
治疗:手术治疗, 包括脾切除、脾修 补等
1
2
3
4
3 胰腺脾疾病鉴别诊断
影像学检查方法
01
超声检查:无创、 便捷,可初步判断 胰腺脾疾病
04
核医学检查:可检 测胰腺脾病变的血 供情况,对肿瘤诊 断有较高价值
02
CT检查:可清晰显 示胰腺脾病变,对 肿瘤诊断有较高价 值
03
伴随症状:腹痛、腹胀、 食欲不振等
04
诊断和治疗:影像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检查等, 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脾脓肿
01
影像表现:脾脏肿 大,边缘模糊,内
部可见低密度区
04
预后:及时治疗, 预后良好
02
病因:感染、外伤、 肿瘤等

脾脏异位胰腺癌1例

脾脏异位胰腺癌1例
维普资讯
】床 与 奕验病 理 学杂 志 J
脚 f f 20 ( 2 ( ^ 06 】 2 5 n;
脾 脏 异 位胰 腺癌 1例
奉 孝荣 . 熊 焰

关 键词 脾 肿瘤 : 胰腺 异 似 ; 胰腺 l 蝌 ;病删 搬道 I h 【
筛孔 状 ( 3 + 图 ) 个别 腔 内含 有 黏 液 . 部分 排 列 呈巢 状 、 H状
异 性 明硅 + 核深 染 . 升裂 象 少见 ( 3 1 P / 局部 见 核 2— / 0H F
坏死 ; 瘤 织与 脾组 纵界 幔 不清 脾 门结节 内 她正 常魄 腺 肿
组织 . 瘤} 织与 正常 胰腺 组织 有移 行 ( 4) 肿 圈 病理 诊断 : 异位 胰腺 导管 腺痛 脾
中图 分类号 : 3 ; 3 R7 59 R7 32
文献 标识 码 : B
文 章编 号 1 0 — 3 9 2 0 ) 5 0 3 0 0 1 7 9 ( 0 6 0 — 6 3— 2
患昔男性 6 5岁 + 敞 r降 . 油 上 腹饱 胀 不 适 3个 食 厌


体皿 叫 下降 选 1 0
二指 肠( 7 7 ) 胃( 5 5 ) 2 % 、 2 % 同肠 ( % ) , 数控 生 75 少
目 3 肿辔细胞太部分
管状 筛孔状排列
目 4 肿瘤蛆织 与 常胰腺组织社行
结 肠 系膜 、 后腹 膜 、 脾脏
异 位胰 腺
般没 有 症状 只
有 当其 长大 成 阻塞 、 压迫 时 才出 现 应的 症状 l常胰 腺 卜 的 所有 疾病 都 可在 异位 胰腺 发 生。 异 位胰 腺 比正 常 胰腺 易 恶 变 . 异位 胰腺 癌 是 比较 少见 迄今 为止 . 但 国内有 6倒

中医药在肝胆胰脾疾病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肝胆胰脾疾病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肝胆胰脾疾病中的应用肝胆胰脾是人体消化系统中极为重要的脏器,它们的正常功能对于维持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不良饮食习惯等原因,肝胆胰脾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在肝胆胰脾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肝病中的中医药应用肝病是指肝脏功能异常或受损,常见的有肝炎、肝硬化等。

中医药在肝病的治疗中注重调整肝脏的功能,提高肝脏的自愈能力。

常用的中药包括柴胡、黄芩、丹参等,它们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作用,可有效减轻肝病引起的不适症状。

二、胆病中的中医药应用胆病包括胆石症、胆囊炎等,常常伴随着胆囊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中医药在胆病的治疗中强调调理胆脏功能,促进胆汁的分泌与排泄。

常用的中药有茵陈、黄连等,它们具有清热解毒、疏肝理气等作用,可改善胆病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三、胰腺病中的中医药应用胰腺病是指由于胰腺功能障碍引起的疾病,如胰腺炎、胰腺癌等。

中医药在胰腺病的治疗中重视调整胰腺的内分泌和消化功能,促进胰酶的分泌和吸收。

常用的中药有黄柏、山楂等,它们具有清热解毒、消食导滞等作用,可帮助胰腺病患者恢复胰腺的正常功能。

四、脾病中的中医药应用脾病是指脾脏功能减退或损伤,如脾虚、消化不良等。

中医药在脾病的治疗中重视调理脾胃功能,增强脾脏的运化能力。

常用的中药有党参、白术等,它们具有补气养血、健脾和胃等作用,可以显著改善脾病患者的症状和体质。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肝胆胰脾疾病的应用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

中医药通过调理脏腑功能、平衡阴阳,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愈能力,改善症状,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应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肝胆胰脾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推动中西医结合的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肝胆脾胰腺影像诊断学

肝胆脾胰腺影像诊断学

MRI
比较容易显示胆管扩张 MRCP显示扩张胆管、充盈缺损
Biliary ductal system
▪SSFSE & 3D FRFSE
3D FRSFSE
3D FRSFSE
2D SSFSE
2D SSFSE
2D SSFSE
胆道梗阻
Obstruction of biliary tract, 由于胆管狭窄 或阻塞,胆汁通过障碍。
增强扫:肿块轻度或明显强化。
Hepatic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胆总管中段充盈缺损,乳头型ECC
左肝管与肝总管上段胆管癌 ,延 迟强化结节
胆总管下段胆管癌。肝内胆管扩张和迂曲;2图示胆囊扩张,在胰 头钩突水平胆总管中断,呈等密度改变;3图为动态增强的门脉期,
胆总管梗阻端有一侧性管壁增厚,4图示梗阻端小结节状强化。
浆膜有纤维素渗出 坏疽性--囊内充满脓液囊壁充血坏死穿孔 3、临床多见于45岁以下女性、右上腹痛向 右肩部放射、高热、黄疸
急性胆囊炎
❖ CT表现
1、胆囊明显增大 2、胆囊壁弥漫性增厚、壁内可见低密度带 3、胆囊床积液 4、胆囊结石 5、少数有胆囊积气 ❖ MRI检查(一般不用) ❖ 超声(首选)
胆囊炎-造影
肝、胆、胰、脾疾病 影像诊断学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吴元魁
胆系疾病
先天性异常 胆系结石 胆囊炎和胆管炎 胆系肿瘤 胆道梗阻
Caroli病
又称肝内胆管囊状扩张症。累及的肝内 胆管可以是一个局部、一段、一叶或双 侧肝内胆管,是一种染色体隐性遗传的 先天性疾病。
临床表现
首发症状多为无明显诱因出现的胆管炎 症状,发热最为典型,常伴发疼痛和黄 疸。

胰腺脾脏疾病

胰腺脾脏疾病

慢性胰腺炎声象图特点: 1. 胰腺外形不规则,轮 廓比较模糊。 2. 胰腺内部回声增多、 增强,不均匀,可有 钙化及胰管内结石。 3. 假性囊肿形成。 4. 胰管扩张,有时呈囊 状或串珠状改变,可 出现扭曲现象。 5. 慢性胰腺炎如有急性 发作,可出现片状低 回声区,胰周出现液 性暗区。
胰腺癌
胰腺癌是一种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胰腺任 何部位,多见于头部。腺癌最常见的类型,约占 90%,浸润性强。 临床表现为: 腹部不适、腹痛、黄疸、胃肠道症状、消瘦与乏力 、发热。 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是以胰头上组及胰十二指 肠后组的淋巴结转移多见,胰体上组和胰头下组的 淋巴结转移率次之。
慢性胰腺炎声象图特点: 慢性胰腺炎声象图特点: 1. 胰腺外形不规则,轮 胰腺外形不规则, 廓比较模糊。 廓比较模糊。 2. 胰腺内部回声增多、 胰腺内部回声增多、 增强,不均匀, 增强,不均匀,可有 钙化及胰管内结石。 钙化及胰管内结石。 3. 假性囊肿形成。 假性囊肿形成。 4. 胰管扩张,有时呈囊 胰管扩张, 状或串珠状改变, 状或串珠状改变,可 出现扭曲现象。 出现扭曲现象。 5. 慢性胰腺炎如有急性 发作, 发作,可出现片状低 回声区, 回声区,胰周出现液 性暗区。 性暗区。
慢性胰腺炎声象图特点: 慢性胰腺炎声象图特点: 1. 胰腺外形不规则,轮 胰腺外形不规则, 廓比较模糊。 廓比较模糊。 2. 胰腺内部回声增多、 胰腺内部回声增多、 增强,不均匀, 增强,不均匀,可有 钙化及胰管内结石。 钙化及胰管内结石。 3. 假性囊肿形成。 假性囊肿形成。 4. 胰管扩张,有时呈囊 胰管扩张, 状或串珠状改变, 状或串珠状改变,可 出现扭曲现象。 出现扭曲现象。 5. 慢性胰腺炎如有急性 发作, 发作,可出现片状低 回声区, 回声区,胰周出现液 性暗区。 性暗区。

医生在肝胆胰脾疾病中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医生在肝胆胰脾疾病中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医生在肝胆胰脾疾病中的诊断与治疗方法肝胆胰脾疾病是一类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对于这类疾病的准确诊断和科学治疗,医生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医生在肝胆胰脾疾病中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一、肝胆胰脾疾病的诊断1. 详细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医生应该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病程、症状、饮食习惯、个人生活方式等,以了解疾病的发展情况。

体格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发现体征,如黄疸、肝脾肿大等。

2. 实验室检查:医生可以通过血液、尿液等实验室检查来评估肝胆胰脾功能的异常程度。

这些检查包括肝功能检查、胆固醇、胰腺酶和癌胚抗原测定等。

3. 影像学检查:医生可以使用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各种影像学技术对肝胆胰脾进行检查。

这些检查能提供疾病的具体信息,如肿瘤、结石、炎症等。

4. 肝穿刺活检:在一些可疑的肝病病例中,医生可能需要进行肝穿刺活检,以获得病理确诊。

二、肝胆胰脾疾病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1)肝疾病治疗:根据不同类型的肝病,医生可能会采用抗病毒药物、抗代谢药物、激素等进行治疗。

例如,在乙型肝炎患者中,抗病毒药物可以有效降低病毒载量,改善肝功能。

(2)胆疾病治疗:医生可以根据疾病类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例如,在胆结石患者中,药物溶石治疗或胆道镜下取石术可以安全有效地去除结石。

(3)胰腺疾病治疗:对于胰腺炎或胰腺癌患者,医生可能会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施行手术治疗,如胰腺切除术。

2. 手术治疗:(1)肝脏手术:肝脏手术包括肝癌切除术、肝移植等。

对于一些恶性肿瘤或肝硬化等疾病,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2)胆道手术:胆囊切除术和胆管探查术是最常见的胆道手术。

这些手术可用于胆结石、胆囊炎等疾病的治疗。

(3)胰腺手术:胰腺手术通常用于胰腺癌、胰腺囊肿等疾病的治疗。

手术方式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腺尾部切除术等。

3. 射频消融术和介入治疗:(1)肝癌射频消融术:医生可以使用射频消融术来治疗早期肝癌。

傅延龄 防治胰腺病应注重护脾

傅延龄 防治胰腺病应注重护脾

2011年10月5日,56岁的美国苹果公司创办人史蒂夫·乔布斯因患胰腺癌与世长辞。

胰腺癌这个病名,也伴随着他的离世而被全世界民众所熟知。

北京中药大学教授傅延龄出生于中医世家,是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不仅有融会贯通的中西医理论知识,还有三十多年的丰富临床经验,在中医治防胰腺病方面,有着独到的心得。

傅延龄教授认为,中医药治防胰腺病,应从正名开始。

胰腺就是中医学认识的脾在人们所熟知的中医五脏六腑(心、肝、脾、肺、肾、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中,并没有胰腺,说中医治疗胰腺病是不是有些牵强?傅延龄说:中医学的五脏六腑中没提到胰腺,并不是中医没有认识到胰腺,五脏六腑中的脾指的就是胰腺。

中医认为,脾的主要功能是运化,即对食物进行消化、转化,供人体利用。

这实际上也是胰腺的功能,包括胰腺的外分泌功能和内分泌功能,所以胰腺就是中医学认识的脾。

在学术界,很多人都说中医学脏腑全都指的是功能系统,而不是实实在在的脏器,这是不对的。

宋代有“欧希范脏腑图”,那是画师照着死刑犯尸体的一个个真实脏器画出来的解剖图谱;清代医家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的五脏六腑也是人体内脏器官,为了弄清楚人体内脏准确的形态和结构,王清任进行了三十多年的研究。

以上两个例子都有力说明了古代的中医也研究脏腑的形态,如果说中医研究脏腑不是器官,而只是功能系统,这种观念只会使现代中医人进行学术研究时,陷入非此非彼、亦此亦彼的泥潭。

只有肯定中医脏腑的形态属性,将功能与结构对应,才能在学术上踏到实处,并在临床上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

诊病与辨证联合有助于临床诊疗中医临床常见的胰腺病可以分为胰腺分泌物阻塞和分泌功能低下两大类。

中医临床遇到的急性胰腺炎病人不多,慢性胰腺炎、胰腺肿瘤较多见。

有一种并不被称为胰腺病的胰腺病,这就是人们熟知的糖尿病。

糖尿病人非常多,大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十,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I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

II型糖尿病也与胰腺分泌功能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胰腺粘液性乳头状囊腺癌(高-中分化),侵及胆总管全层;各切缘净。 2.十二指肠乳头慢性炎症。 3.部分胃壁,十二指肠,网膜组织显充血。 4.慢性胆囊炎。 5.胰腺旁淋巴结可见转移癌(2/4),胆总管旁淋巴结反应性增生(0/1),胃大弯 侧淋巴结反应性增生(0/1),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反应性增生(0/5)。
肿瘤肝转移
早期肿瘤直径小于3cm时,胰腺的外型可 仍正常。此时不能依靠外型的改变作诊断, 应作动态增强扫描,才能显示肿块。胰腺 CT检查应常规包括平扫及增强扫描
鉴别诊断
1.慢性胰腺炎 有反复发作上腹部疼痛, 血、尿淀粉酶升高的病史。CT检查多数病 人胰腺大小正常或胰腺萎缩,可见胰腺钙 化,胰管不规则扩张但不伴有胆总管梗阻。 慢性胰腺炎超声检查表现为回声增强。
胰腺外伤性囊肿
【诊断与鉴别诊断】
胰腺囊肿要与粘液性胰腺囊腺瘤鉴别。前 者囊内呈水样密度,增强后无变化。后者 囊壁较厚且不规则,增强扫描可见囊内有 富血管的分隔。
胰腺炎症
(一)急性胰腺炎
【临床与病理】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为最常见的 胰腺疾病,也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临床上起病急 骤,主要症状有:①上腹部疼痛,通常为持续性, 程度较剧,常放射到胸背部;②发热;③恶心、 呕吐等胃肠道症状;④重者有低血压和休克;⑤ 腹膜炎体征,如上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 ⑥其他如黄疸、及各种并发症症状。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计数升高,血和尿淀粉酶升高。
【临床与病理】
临床表现主要为腹部胀痛不适、胃纳减退、体重 减轻。胰头癌可以早期出现梗阻性黄疸。
胰腺癌绝大多数起源于胰管上皮细胞,呈富有纤 维组织质地坚硬灰白色肿块。胰腺癌为少血管肿 瘤。仅极少部分胰腺癌起源于腺泡上皮。胰腺癌 发生于胰头部最多,占60%~70%。胰体癌其次, 胰尾癌更次之。胰头癌因常常早期侵犯胆总管下 端、引起梗阻性黄疸而发现较早;胰体、尾癌早 期症状常不明显,多因肿块就诊,发现时常已是 晚期。
胰腺癌侵犯血管CT表现为胰腺与血管之 间的脂肪间隙消失,肿块包绕血管,血 管形态不规则、变细,血管内有癌栓形 成甚至完全阻塞。肿瘤有无侵犯重要血 管是术前CT判断肿瘤能否切除的重要依 据。
胰腺癌侵肝门部并胰管、胆管扩 张,腹膜后、肝门区淋巴结转移
淋巴转移:胰腺癌淋巴转移最常见于腹 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根部周围的淋巴 结;其次为下腔静脉、腹主动脉旁、肝 门区及胃周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呈圆 形、软组织密度结节,增强扫描时血管 强化而淋巴结密度不增加,可以清楚区 分。
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 常以发现肿块才 就医,CT表现为胰腺较大肿块,直径可 为3cm~24cm,平均10cm,多发生在 胰体、尾部。密度可均一,等于或低于 正常胰腺密度,也可表现为等密度肿块 内含有低密度区。1/5病变内有结节状 钙化。增强CT检查,表现均一强化,密 度可低于、等于或高于正常胰腺,也可 为不均一强化。如果发现肝转移,局部 淋巴结肿大,则为恶性。
囊腺瘤
快速:(腹腔)良性囊肿,普切多取材进一步确诊。
普切:(胰、脾及肿物)1、胰浆液性囊腺瘤,与脾门组织相粘连。2、胰、脾组织充血。免疫组化 及特殊染色:
CK19(+)、AACT(+)、P53(-)、Ki67(-)、PAS(+)、D2-40(-)、CD3
快切+普切: (胰腺)小囊性囊腺瘤。 特殊染色:PAS(+)。
规则、管腔狭窄或栓塞,其特异性接近100% 3、继发储溜囊性肿:破坏胰管导致胰液外溢,可形成储
溜囊肿,位于远侧胰腺组织内,少数位于胰周间隙 4、淋巴结转移 5、脏器转移 6、腹膜种植转移
肿块的密度在平扫时与正常胰腺等密度, 如肿瘤较大、其内发生液化坏死时则在 肿瘤内可见部分不规则的低密度区。
【诊断与鉴别诊断】
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一般都较小,但有明 显内分泌症状。如发现胰腺内肿瘤结合 临床表现则不难作出诊断。无功能性胰 岛细胞瘤发现时都已较大,有时需与邻 近肠道来源的平滑肌瘤相鉴别,后者常 有消化道出血等症状
胰腺淋巴瘤
原发性胰腺淋巴瘤多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常侵犯 淋巴结以外的部位,I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早期 症状不明显,多为腹部不适、腹痛、体重减轻来 院就诊。体检腹部轻压痛,偶可抠及肿块,实验 室检查无特异性改变,B超、CT、MRI检查可见 胰腺占位性改变。
胰腺癌为少血管肿瘤、增强扫描时密度 增加不明显,而正常胰腺组织强化明显 且密度均匀,所以增强扫描可以使肿瘤 显示得更清楚。
如果肿瘤小于3cm胰腺外形改变不明显 时,增强扫描对显示肿瘤就尤为重要。
胰头癌常可见到胰头部增大而胰体尾部 萎缩的表现,对于诊断很有价值。
胰头钩突部癌表现为正常胰头钩突部的 三角型形态消失,其前、后缘分别向前、 后突起而变成球形;肿大的胰头钩突部 将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向内上 方推移;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抬起而在 横断面上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从腹主动 脉起始段变直、伸长

病理所见:在炎症早期,胰腺轻度肿胀, 间质充血水肿,少数中性粒细胞浸润。 随病情进展,出现胰腺局灶性或弥漫性 的出血、坏死;胰腺腺泡及小叶结构模 糊不清;胰腺内、胰腺周围、甚至肠系 膜、网膜以及后腹膜脂肪不同程度坏死 及液体积聚。随着炎症被控制,胰腺内、 外积液可被纤维包绕而形成假性囊肿
假性囊肿作为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症大约 在病程的4周~6周内形成,为积液未能 及时吸收,被纤维组织粘连包裹而成, 发生率约为10%。囊肿可位于胰腺内或 胰腺外,后者更多见,可单发或多发。 胰腺内囊肿可位于胰腺头、体、尾的任 何部位,以体、尾部较多见。胰腺外囊 肿的分布以胰周、小网膜囊、左前肾旁 间隙的后腹膜区域最为常见。
胰头癌
胰头癌,胰管扩张
胰腺体、尾部癌往往肿瘤较大才来就诊, 肿块内常可见低密度坏死区。
胰尾癌侵及脾动脉
胰管阻塞
胰管阻塞 由于胰腺癌都发生于导管上 皮,胰管阻塞扩张是很重要的表现。胰 头癌可见其后整个主胰管都扩张,
CT表现为条状低密度、沿胰腺走行。要 注意不要将胰腺与脾动脉间的正常脂肪 间隙误认为扩张的胰管。
胰脾疾病的CT/MRI诊断
胰腺解剖
腹部CTA血管成像
胰腺疾病
外分泌性肿瘤
1、胰腺肿瘤
内分泌肿瘤
2、胰腺炎
3、先天变异
胰腺肿瘤
一)外分泌性肿瘤 1.胰腺癌 最常见的胰腺恶性肿瘤。绝大多数起源
于胰管上皮,仅很少部分起源于腺泡细胞。胰头部 最好发,其次为胰体,再次为胰尾。
2.胰腺囊腺瘤 病理上又分为浆液性囊腺瘤和粘液 性囊性肿瘤。前者又称小囊性腺瘤,系良性肿瘤。 后者为大囊性腺瘤,有明显恶性变倾向,所以将粘 液性囊腺瘤和粘液性囊腺癌通称为表现为均匀、水样 密度的囊性病变。CT难以区分真、假性囊 肿。
真性囊肿的囊壁菲薄;假性囊肿的囊壁可 厚可薄,早期壁较薄、慢性囊肿则较厚, 伴感染时囊壁也增厚,但厚度都均匀。
囊肿呈圆形或卵圆形。绝大多数为单房, 偶而为多房。
单纯性囊肿与水的密度接近,感染性和出 血性囊肿密度升高。注射对比剂后囊壁有 不同程度的强化,囊内液体部分则无任何 强化
临床表现以其分泌激素而定,例如胰岛素 瘤可表现为低血糖昏迷;胃泌素瘤则表现 为顽固性消化性溃疡。内分泌素检查可确 定诊断
CT:
1.功能性胰岛细胞瘤 CT平扫检查,多 数肿瘤较小,不造成胰腺形态和轮廓改变, 且密度类似正常胰腺。仅少数肿瘤较大, 出现局限性肿块。约20%病例可出现钙化
增强CT检查,由于几乎所有功能性胰岛 细胞瘤都是多血管性,因而出现肿瘤强 化,较正常胰腺增强CT值高 10HU~30HU,且持续时间较长。但是 高密度强化只在增强早期(动脉期)才 表现明显,故动态CT检查有利于发现这 种强化特征
肿瘤标记指标:胰腺癌胚抗原(POA)和胰腺癌相关抗原 (PCAA)升高,CA-199,CA-50指标升高。
我国所谓早期胰腺癌:是指肿瘤直径≤2 cm,且局限于 胰实质内.无胰腺外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早期胰腺癌相当 于TNM分期T1期。由于胰腺癌诊断时多处于中晚期.因 此确诊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5%,中位生存期平均3-6个 月。
慢性胰腺炎所致胰腺增大多为弥漫性。局 限性增大发生于胰头部时,影像学表现可 类似胰头癌,难以肯定时应作CT导向细针 穿刺活检
2.腹腔淋巴结结核 可表现为胰周淋巴 结广泛肿大并与胰腺粘连而类似胰腺癌。 但本病在增强CT扫描时肿大淋巴结包膜 可呈环状增强、其中央因干酪坏死呈低 密度。多个淋巴结堆积成团,增强后则 表现为蜂窝状肿块影。这一表现有特征 性。据此可与胰腺癌鉴别。
胰岛细胞瘤
【临床与病理】
胰岛细胞瘤(pancreatic islet cell tumor)多发生在胰岛组织较多的体、尾 部,通常是单发结节状,直径不超过2cm, 但大的可达500g。肿瘤质地坚硬,包膜多 不完整。一般为良性,对周围组织压迫不 明显,但有10%~20%的胰岛细胞瘤可向 周围扩散,且向远处转移。胰岛细胞瘤分 为功能性胰岛细胞肿瘤和无功能性胰岛细 胞瘤两类。
少数胰头钩突部癌发生在导管开口以下, 可能不发生主胰管扩张
胆总管阻塞
胆总管阻塞 胰头癌常常早期侵犯胆总管 下端引起胆总管阻塞,梗阻性黄疸。梗阻 近端胆总管、胆囊、及肝胆管均见扩张。 胰管、胆总管都受累的所谓“双管征”是 诊断胰头癌较可靠的征象
肿瘤侵犯胰腺周围血管
肿瘤侵犯胰腺周围血管 与胰腺毗邻关 系密切的大血管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 膜上静脉、脾动脉、脾静脉、腔静脉、 门静脉、腹腔动脉及腹主动脉。
胰腺囊腺癌
胰腺囊腺癌系较少见的胰腺低度恶性肿瘤, 约占胰腺原发性恶性肿瘤的1%。它起源于 胰腺外周的导管上皮。近年多认为胰腺囊 腺瘤与胰腺囊腺癌只是发展的不同过程。 粘液性囊腺瘤常有恶变可能,实际上是潜 在的恶性肿瘤,因而很难将两者区分开。 患者以女性多见,病变发震缓慢。多吸上 腹部不适、疼痛多或无意发现中上腹部包 块而就诊。胰体、尾为其好发部位。
胰腺囊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