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院所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思考

合集下载

科研院所薪酬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科研院所薪酬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科研院所薪酬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科研院所薪酬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薪酬水平不合理。

由于科研院所经费来源有限,薪酬水平无法与其他行业相媲美,导致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一些高级科研人员因为薪酬问题选择离开科研院所,造成了人才断层和技术流失的现象。

二、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科研院所在激励机制上过于单一,只注重学术成果和专利产出,并未将绩效考核等其他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导致科研人员在工作动力和积极性上存在不足。

三、待遇差距过大。

在一些科研院所中,存在着高层管理人员薪酬过高,而基层科研人员薪酬偏低的现象,导致了内部矛盾和不满情绪。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合理制定薪酬水平。

科研院所应该根据人才的实际贡献程度和市场情况,合理制定薪酬水平,吸引和留住人才。

可以通过加大经费投入,优化薪酬结构等方式解决薪酬不合理的问题。

二、完善激励机制。

科研院所应该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将绩效考核等因素纳入激励体系中,激发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可以开展一些创新创业的项目,给予一定的激励和支持,提升科研人员的工作动力。

三、缩小待遇差距。

科研院所应该缩小高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科研人员之间的薪酬待遇差距,建立公平公正的薪酬制度。

可以通过合理设置薪酬上限和下限、提高基层科研人员的薪酬水平等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

科研院所也可以通过建立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完善教育培训体系等方式来提升人才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从而增加人才的就业选择和科研院所的吸引力。

科研院所薪酬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合理制定薪酬水平、完善激励机制、缩小待遇差距等对策,才能够有效解决科研院所人才流失和绩效不足等问题,提升科研院所的整体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高校 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

高校 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

高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近年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薪酬制度改革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面对人才流失、薪酬不公等问题,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探索改革,并逐渐形成了一些新的薪酬制度。

本文将从薪酬制度改革的背景、目标和具体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薪酬制度改革背后反映了人才流失和薪酬不公的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的体制制约和资源分配不均等原因,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薪酬体系往往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无法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导致人才流失,严重影响了科研和教学的质量。

高校和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的目标是提高人才的积极性和激励创新。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和科研院所在薪酬制度改革中加强了绩效考核的力度,引入了科研成果、教学质量和师德表现等指标,来评估人才的工作业绩。

通过绩效考核,优秀的人才可以获得更高的薪酬奖励,进而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科研和教学的发展。

除了绩效考核,高校和科研院所还通过调整薪酬结构、提高薪酬水平等具体措施来促进薪酬制度改革。

一方面,他们逐渐建立了科研、教学、管理等不同岗位的薪酬分类制度,将薪酬与工作岗位紧密相连,体现了工作的质量和贡献。

另一方面,高校和科研院所也加大了薪酬的投入,提高了基本薪酬水平,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薪酬待遇。

这种做法旨在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推动实现科研和教学的突破。

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薪酬制度改革还需要完善相应的监督机制和政策保障。

一方面,要对薪酬制度改革进行定期评估,确保其能够真正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另一方面,要制定相关政策,保证薪酬改革的可持续发展,防止薪酬体系出现新的问题。

总的来说,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薪酬制度改革是一项必要的举措。

通过改革,可以提高人才的积极性和激励创新,从而推动科研和教学的发展。

在实施改革过程中,需要注意绩效考核、薪酬结构调整和政策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并做好相应的监督和评估工作,确保薪酬制度改革的有效实施。

高校和科研院所要积极推动薪酬制度改革,为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提供更加公平、公正、激励和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

科研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实践

科研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实践

V 1 1 N .5 o.3 o
农 业 与 技 术
21年 1 0 1 O月 ・ 0・ 2
的总 体要 求 ,在 加 强工 资 管 理 和 收人 分 配 调控 的 前 提 下 ,进一 步 扩 大 单 位 内部 分 配 自主权 ,以公 平 、效 率 为基 础 ,积极 探 索 多 样化 、多元 化 的分 配方 式 ,逐步 建立 起有 利 于吸引人 才 、稳定人 才 , 重 实绩 、重贡 献 的 岗位绩 效 工 资 机 制 ,形成 机 制 健全 、关 系合 理 、调 控 有 力 、秩 序 规 范 的管 理 运 行 体 系 ,充 分 调 动 工作 人 员 的积极 性 、主动 性 与 创 造性 ,促 进科 研事 业健 康稳定 、和谐发 展 。
人。2 1 年来热科院根据海南省事业单位实施绩 01 效工资改革方案、科研体制改 革的形势和实 际情
况 ,出 台了热科 院工 作 人 员 收 人 分配制度 的第 四次大变革 ,
也是 情况 最 复杂 、难 度 最 大 的一 次 改 革 。此 次 改
分配制度改革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关 键环节和核心动力…。在科技人才竞争越来越激 烈的今天 ,如何制定合理有效 的工作人员收入分
配制 度 ,既要 满 足 组织 功 能 的实 现 ,又 要 在 国家
在 全 国率先实 施 除 已按 国家 规 定 实 施绩 效 工 资 的 义务教 育 学校 、高 中 ( 中职 ) 学校 、公 共 卫 生 与
・ 9・ 1
第 3卷 第 5 1 期 21 年 1 01 O月
农 业 与 技 术
Agiu  ̄ ' rc lae &Te h oo y c n lg
V0 . 1 No 5 13 . Oc . 0l t2 1

关于高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

关于高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

关于高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篇一:高校科研院所是科研和管理的中心,是推动国家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

然而,传统的薪酬制度往往存在着不公平、不合理的问题,影响了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积极性和工作动力。

因此,为推动高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制定以下的指导意见是必要的。

一、改革定位与职责高校科研院所要准确定位,强化科研和管理职责,成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

同时,要优化机构设置和资源配置,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和福利,使其感受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二、实行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薪酬制度要体现科研水平和贡献,实行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

对于高水平的科研人员,应给予更高的薪酬待遇,以激励他们更好地开展科研工作。

同时,应重视科研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培训机会。

三、探索实行绩效奖励高校科研院所应积极探索实行绩效奖励制度,以激励科研人员更好地完成科研任务和实现工作目标。

绩效奖励应根据科研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贡献来确定,体现其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四、加强信息公开与监督高校科研院所应加强信息公开,将科研人员的薪酬、奖金、津贴等信息纳入公开渠道,让科研人员和社会了解其薪酬待遇的状况。

同时,应建立监督机制,加强对薪酬制度的的监督和管理,防止出现不公和腐败现象。

五、推动薪酬制度与科研机构发展相匹配高校科研院所应根据其发展情况和定位,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使其薪酬待遇与科研机构的发展相匹配。

应重视科研机构的人才培养和引进,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空间。

高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试点是一项重要的改革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推动改革进程。

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和福利,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篇二:高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一、改革背景随着高校科研院所改革的不断深化,其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但同时也面临着薪酬制度不合理、科研人员收入偏低等问题。

科研院所薪酬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科研院所薪酬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科研院所薪酬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目前,科研院所薪酬激励机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点:
1. 薪酬水平低:相较于企业和金融机构等同等岗位的薪酬水平,科研院所的薪酬水
平普遍偏低,无法很好地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

2. 薪酬分配不公:目前,科研院所的薪酬分配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表现为按级别、按称号、按资历等因素影响较大,而与绩效和贡献度关系较小;同时,比较低的基础薪酬
也无法很好地激励员工积极性。

3. 激励措施单一:科研院所的激励措施比较单一,主要以加薪、晋升和表彰为主。

缺乏多样化的激励手段,无法充分调动员工的热情和激情。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下面提出一些对策:
1. 根据市场情况和岗位要求,适当提高薪酬水平,为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打下基础。

2. 优化薪酬分配机制,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逐渐将员工的薪酬与绩效挂钩,并考
虑加强对员工的个性化职业发展规划和培训,提高员工绩效和职业发展能力。

3. 扩大激励措施范围,采取多种激励方式,如制定个性化的奖励机制、帮助员工实
现事业成就和向其他领域转型发展、提供更加灵活和多变的福利待遇和工作环境等,提高
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综上所述,科研院所需要从薪酬水平、薪酬分配和激励手段三方面入手,建立完备的
薪酬激励机制,适应市场需求和人才激励的需要,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进一步
增强科研机构的国际竞争力。

科研院所薪酬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科研院所薪酬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科研院所薪酬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科研院所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研人员的需求不断提高,科研院所薪酬激励机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对科研院所薪酬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薪酬水平偏低科研院所薪酬水平相对较低,无法满足科研人员的实际需求。

在当今社会,物价不断上涨,生活成本不断增加,低薪酬无法吸引和留住优秀的科研人员。

这也导致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下降,对科研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2. 薪酬分配不公平在一些科研院所,薪酬分配存在着不公平现象。

一些科研人员因为个人关系或者其他原因,薪酬待遇较高;而另一些科研人员虽然工作表现优秀,但却因为各种原因得不到相应的薪酬激励。

这种不公平的薪酬分配严重伤害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3. 缺乏激励机制目前的科研院所薪酬激励机制存在着缺乏激励的问题。

科研人员的工资主要由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组成,绩效工资又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激励效果并不明显。

科研人员在工作中得不到有效的激励,导致其工作积极性不高,难以发挥出个人的潜能和创造性。

二、对策分析1. 提高薪酬水平科研院所应该提高薪酬水平,以满足科研人员的实际需求。

可以通过提高基本工资、调整绩效工资标准等方式来提高薪酬水平,从而吸引和留住优秀的科研人员。

还可以加大科研项目和成果的奖励力度,激励科研人员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2. 建立公平的薪酬分配机制科研院所应建立公平的薪酬分配机制,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保障每位科研人员的劳动成果得到应有的回报。

可以通过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确定薪酬分配的标准和比例,防止薪酬分配的不公平现象发生。

加强对薪酬分配的监督和检查,确保薪酬分配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3. 完善激励机制科研院所应完善激励机制,激励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可以针对不同的科研人员制定不同的激励政策,根据个人的工作表现和贡献程度给予相应的激励。

科研院所的薪酬制度设计研究

科研院所的薪酬制度设计研究

院所 以发表论文 ( 负责或参加课题 及争 辩证关 系, 著) 坚持绩效优先 、 兼顾公平的原 则 ,
利、 成果获奖 、 科研成果应用推广 应用 、 国际
国 内学 术 交 流 等 作 为 主 要考 评 要 素 ; 其次 是
列 岗位之间的配 比关系 如 目前 中科 院规定 取经 费 、 人才培养 、 上交研究所经费 、 获得专 参 照本地 区或本行业相 同或相 似职业 的平 均收益水平 、 兼顾职工对科研院所收 益分配 的期望 ,制定出公平台理的分配体系 ,并尽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想 , 在分配上应 向核心人才倾斜 。
32 薪酬 状 况 调 查 和 数 据 分析 .
计算提取绩效奖 比较 法。目前应用相 对广 泛的评价方法是标 乘 管理与支撑 系列人数 ,
再根据考评 等凑和岗位职务等级 确 尺评分法 。使用该方 分值 确定后 . 再根据单位经济 监督,确保薪酬分雨公平合理,从而有效发挥 ( 职级或技术等 级) 工资 标准津贴和其他规 效益 、 可用于岗位津贴分配的收益状况和分 薪酬对职工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3 8 薪酬 箭度的蕾理与控捌 . 定的津补贴组成 ; 岗位 津贴是按照职工 岗位 配原则 , 确定岗位分值 与岗位津贴之间 的对 的相对 价值大小设定的薪酬组成 ; 绩效奖励 应 关系。如将岗位 分值 2 0—3 O分对应于 岗
尤其是“ 三资” 企业实行秘密支付 。这两种 ( 中专 ) 大学 研 究生等 , 、 并分别赋以 5分 、 位, 不同的支付方式各有优缺点。就科研院所而 I 5分 、O分等 ; 3 ④计算每一个岗位总分值 =
权重和相应级别 的分值 , 计算每个岗位的总
科 研 院所 一般 实行 的是 三元 结 构薪酬 根据 岗位职 务规范 中包 含 的忖 酬要素 及其 言,从文化背景 、人员素质和有效澈瞒等方面 考虑, 笔者认为应采取公开支付 的方式.接受

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的几点思考

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的几点思考

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的几点思考科研院所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重要场所,而科研人员作为科研院所中的重要力量,其绩效考核是评价科研院所科研工作成果的重要工具。

针对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的问题,我们有几点思考。

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应该注重科研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

科研院所是以科研成果为导向的机构,因此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应该以科研成果为核心内容。

这包括科研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专利申请和成果转化,以及科研项目的成果和影响力等方面。

科研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是衡量科研人员绩效的重要标准,应该成为绩效考核的重点。

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应该注重科研团队的合作和创新能力。

科研工作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科研人员的能力不仅体现在个人科研成果上,还体现在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上。

在绩效考核中应该注重科研团队的合作情况和创新能力,包括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情况、团队贡献和团队创新成果等方面。

只有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才能取得更加突出的科研成果。

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应该注重科研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

科研人员的绩效不仅仅是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还应该考虑其在科研工作中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

综合素质包括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科研管理能力等方面,而职业道德包括科研人员的学术诚信、学术规范、学术自律等方面。

这些都是评价科研人员绩效的重要内容,应该纳入绩效考核的范畴。

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应该注重激励和激励机制的建立。

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不仅仅是评价其科研工作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对其进行激励和激励,促进科研人员持续进行高水平的科研工作。

科研院所应该建立科研人员的激励机制,包括奖励制度、晋升制度、荣誉表彰等方面,激励科研人员进行更加积极和有效的科研工作。

绩效工资改革探索心得体会

绩效工资改革探索心得体会

绩效工资改革探索心得体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管理也需要与时俱进。

为了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推动企业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绩效工资改革。

在我们公司,我有机会在绩效工资改革中担任了一定的工作,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1. 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绩效工资的核心在于对员工工作表现的评价,评价标准的制定至关重要。

在我们公司,我们采用了考核目标的方式,即根据公司年度工作计划确定员工的考核目标,每个目标的达成情况会对应一定的评分。

这样不仅能体现员工的工作量和质量,也能保证员工的考核公正性。

2. 建立信息公开机制在评价标准制定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沟通,让员工清楚地了解评价标准和考核方法。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信息公开机制,公布了每个员工的考核得分和评价细节。

这样可以让员工更加了解自己的表现,并且提升了评价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3. 加强考核结果的应用绩效工资改革最核心的也是最为复杂的一步,就是将考核结果转化为绩效报酬。

在我们公司,我们采用了分级付费的方式,即根据员工考核得分的等级划分,给予不同的绩效报酬。

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励高绩效员工,并且避免了报酬不公的情况发生。

4. 建立持续优化机制绩效工资的改革工作是持续性的,我们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优化、调整。

在我们公司,我们建立了反馈机制,定期听取员工对该制度的评价和建议,并及时调整和改进。

这样能够让绩效工资制度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绩效工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在实践探索的同时,认真总结经验,不断优化制度。

通过该制度的实施,我们的公司员工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企业发展也得到了很好的推动。

我相信在不断的努力下,绩效工资制度能够更加完善,为企业发展带来更大的价值。

科研院所薪酬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科研院所薪酬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科研院所薪酬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科研院所薪酬激励机制是为了推动科研工作的实施而设计的,通过提供薪酬激励,鼓励科研人员创新,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数量。

目前科研院所的薪酬激励机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和改进。

问题一:薪酬水平相对低下目前,科研院所的薪酬水平普遍相对较低,不能吸引和留住高水平的科研人员。

这导致一些优秀的科研人员离开科研院所,选择到企业或其他高薪职位工作。

解决办法一:提高薪酬水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研院所应该提高薪酬水平,增加科研人员的收入。

可以通过增加基本工资、提供奖金或绩效工资、发放股权等方式,提高科研人员的薪酬水平,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动力。

问题二:薪酬与科研绩效挂钩不紧密目前科研院所的薪酬激励机制与科研绩效挂钩不够紧密,不能有效激励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

一些科研人员可能为了薪酬的稳定性而选择进行相对稳定但不够有创造性的科研工作。

解决办法二:建立科研绩效评估与薪酬挂钩的机制科研院所应该建立科研绩效评估与薪酬挂钩的机制,根据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论文发表数量和质量、专利申请和授权情况、项目完成情况等指标,对科研人员的绩效进行评估和激励。

只有在科研成果和创新水平达到一定质量和数量要求的科研人员才能获得相应的薪酬激励,从而激励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科研工作。

问题三:团队合作与个人成果不平衡科研院所薪酬激励机制普遍重视个人成果,但对团队合作成果的激励不足。

这导致一些科研人员在团队中缺乏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团队创新的能力。

解决办法三:注重团队建设与合作科研院所应该注重团队建设与合作,将团队合作的成果纳入绩效评估和薪酬激励范围。

可以通过评估团队的整体成果、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等指标,对团队进行激励。

科研院所也应该加强团队培训和沟通,提高团队凝聚力和合作效果。

问题四:薪酬分配不公平科研院所的薪酬激励机制存在着薪酬分配不公平的问题。

一些重要科研项目或领域的科研人员获得的薪酬比其他科研人员高很多,而其他科研人员的薪酬水平却相对较低。

科研院所薪酬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科研院所薪酬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科研院所薪酬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一、存在的问题1. 薪酬水平偏低当前,许多科研院所的薪酬水平相对偏低,与行业内其他企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这使得一些优秀的科研人员往往难以得到相应的薪酬回报,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动力。

2. 职称评定不公平在科研院所,职称评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核指标,直接关系到科研人员的薪酬水平和职业发展。

一些科研院所存在职称评定不公平的现象,导致一些优秀的科研人员难以获得应有的职称,从而影响了他们的激励和积极性。

3. 激励机制单一目前,大部分科研院所的激励机制主要以薪酬为主,缺乏其他形式的激励方式。

这使得科研人员在工作中缺乏多样化的激励,难以充分调动其工作动力和创新能力。

4. 缺乏长期激励机制科研工作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现有的激励机制往往偏重于短期目标,缺乏对科研人员长期努力的激励机制。

这使得科研人员缺乏长期目标和动力,影响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的稳定性。

二、对策分析1. 提高薪酬水平科研院所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薪酬水平,包括逐步提高基本工资、加大绩效奖金的比重、提高科研项目的奖励额度等。

可以采取差异化薪酬激励政策,给予优秀科研人员更高的薪酬回报,以激励他们的创新和发展。

2. 完善职称评定制度科研院所可以建立更为公平、科学的职称评定机制,公正评价科研人员的工作业绩和成就,确保科研人员的职称评定更加公平和公正。

可以加强对科研人员的职称评定培训,提高科研人员对职称评定标准的认知和理解。

3. 多样化激励机制科研院所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奖金、股权激励、科研成果转化收益、学术交流等,建立多样化的激励机制,让科研人员在工作中得到不同形式的激励和回报,从而更好地激发其创新能力和工作动力。

4. 建立长期激励机制科研院所可以建立更为长期的激励机制,如长期绩效考核、长期科研项目奖励、长期职业发展规划等,让科研人员能够在长期目标的激励下,更好地发挥其科研创新能力,提高科研成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绩效工资改革意见与建议

绩效工资改革意见与建议

绩效工资改革意见与建议一、设定绩效标准为了确保绩效工资改革的成功,首先需要设定明确、具体的绩效标准。

以量化考核为重点,明确每位员工的工作任务和要求,避免评估过程中出现笼统、模糊的情况。

同时,制定具有可行性的考核指标,使员工了解并可努力达成,从而激励员工更好地发挥潜力。

二、设立多样化的奖励机制为了激励员工更好地发挥潜力,企业需要设立多样化的奖励机制。

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贡献,给予不同层次的奖励。

这不仅可以对员工的工作成果给予肯定,还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同时,多样化的奖励机制还能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满意度。

三、建立公正、公开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公正、公开的绩效考核制度是确保绩效工资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

企业需要确保考核过程透明、公正,避免出现不公平的现象。

通过公正的考核制度,使员工了解自己的工作表现和企业的期望,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四、重视员工反馈在绩效工资改革过程中,企业需要重视员工的反馈意见。

及时收集员工对绩效工资改革的看法和建议,不断完善改革方案。

通过员工的反馈,企业可以了解到员工对改革的接受程度和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调整和优化。

五、建立稳定的工资增长机制为了使员工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果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企业需要建立稳定的工资增长机制。

根据员工的绩效表现和企业的经济状况,对员工的工资进行合理调整。

通过稳定的工资增长机制,使员工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将得到应有的回报。

六、注重团队绩效与个人绩效的结合在绩效工资改革中,企业需要注重团队绩效与个人绩效的结合。

通过团队合作和共同发展,提升整体工作效果。

同时,将团队绩效和个人绩效相结合,可以促进员工之间的协作和交流,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七、定期进行绩效评估为了确保工资改革方案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需要定期进行绩效评估。

通过评估,了解改革方案的实际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评估结果,对工资改革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使其更加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

浅谈科研单位转制后的薪酬分配制度改革

浅谈科研单位转制后的薪酬分配制度改革
工作成就感 .激励 与约束相统一
在 传统 薪酬分 配体 系下 .员工 的薪酬 增长 往
往与 “ 官本 位”挂 钩而 不是与 能力挂 钩 .因为 即 使 能力 达到 了较高 的水平 .但是 在企 业 中没有 出
现 “ 官位 ”的空缺 ,员工 仍然无 法获 得较 高 的薪
酬 。在 多维 的薪酬体 系设计 下 .员工 只要 注意 发 展 企业 所需要 的那 些专业 技术 和能力 就 可 以获 得
现 阶段 .科 研事 业单 位薪 酬管 理观 念相 对落 后 ,薪酬 分 配体 系 比较 陈 旧 ,还 是遵 循 “ 平 均付
酬 ”的理念 .广大职工 的收入不是按照实际工作量 和贡献来 分配 ,而是依照 职称 、职务 、学历 、工作 年 限等指标 .难 以适应新形势 的要求 .存在不少 弊
单 位 转 制 后 的 薪 酬 分 配 制 度 改 革
■ 王 秦娟 刘 闯 顾 媛
摘 要 :科 研 院所 企业化 改制 是 当前科 技体 制
改革的 需要 .在新 的管理模式 下怎样 完善知识 员工 的 管理将 决定改制 工作 能否顺利推进 。建立科 学合 理的薪酬分 配制度是其 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 。本 文 分析 了现有 薪酬分 配制度 的不足 .提 出了科研 单 位 转制后 薪酬分 配制度 改革的对策 .从 而达 到吸 引
体现公平原则 .造成团队 内部 的割裂 .也不利于调
动员工 的积极性 .造成企 业内部 身份 的多轨制 4 . 薪酬分配缺 乏合理 的调配机制 .没有建立工
资正 常增长机制
以按劳动 、资本 、技术 和管理等生产要素 的贡献参
与分配 的原则 .建立适应知识力密集 型企业 的薪酬 分配体系是科研 院所企业化改制过程 中必须深入思

研发人员绩效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研发人员绩效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研发人员绩效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一、问题分析1. 研发人员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研发人员绩效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而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会出现以下问题:(1)绩效评估不公平:由于评价标准不明确、评价方法不科学、评价对象不同,导致绩效评估的不公平性,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2)绩效考核缺乏科学性:部分企业在绩效考核中仍然采用传统的定量评价方法,而忽略了研发人员的专业特长和实际贡献,导致评价结果与实际表现不符。

(3)奖惩机制不健全:部分企业奖惩机制不健全,导致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不够明显,难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4)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研发人员对于自己的工作成果缺乏准确的认识,而企业也未能及时给予有效的反馈和指导,导致绩效管理的效果不佳。

2. 研发人员绩效管理问题的影响研发人员绩效管理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企业的运营效率与研发成果,还可能对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团队合作氛围,从而阻碍了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对策建议1. 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要解决研发人员绩效管理问题,首先需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明确工作目标,量化工作任务,制定合理的绩效评价标准。

通过明确的指标体系,能够提高绩效评估的公平性和科学性,使员工对绩效评价结果更加认可。

2. 采用多元化的绩效评价方法针对研发人员的特殊性,可以采用多元化的绩效评价方法,不仅包括基于工作成果的定量评价,还应该充分考虑研发人员的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等软实力,并通过考察工作过程中的表现、同行评价等方式,全面评估员工的绩效。

3. 建立健全的奖惩机制建立健全的奖惩机制,可以有效地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对于绩效优秀的员工,应当给予合理的经济奖励和其他形式的表彰;对于绩效不佳的员工,应当及时予以追责和辅导,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惩处。

4. 加强绩效管理的交流与沟通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及时向员工反馈其工作绩效情况,指出存在的不足和改进建议,同时也要倾听员工对绩效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员工的意见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绩效管理工作。

水利科研院所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思考

水利科研院所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思考

收稿日期=6=8 J68 J=5 作者简介孙爱芳"59:>$# %女%本科%高级工程师%从事人事管理'劳资社保'人才开发'教育培训等工作& CJ*/+L!5K5K>6556MNN&1O*
=@5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人民珠江A=6=8 年增刊 5
资中体现得不够充分%分配不合理和收入分配差距 远远不能满足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科研事业发展的 需要&
!$水利科研院所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制的背景
建国以来%中国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经 历了 @ 次大的改革&
59>: 年国家第一次工资制度改革%完成了由供 给制向职务等级工资制过渡&
59I> 年国家第二次工资制度改革%建立了以职 务'工龄为基础的结构工资制&
5998 年国家第三次工资制度改革%实行以职务 和级别为主的职级工资制%事业单位区别于国家机 关的工资制度%符合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特点的工资 制度建立起来& 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仍实行岗位工资 制%并相应建立了各自的工资增长机制& 工资与考 核结果挂钩% 打 破 原 有 的 平 均 主 义' 大 锅 饭 分 配 机 制%将工资分为固定工资 " 约占 K6R# 和活的部分 " 约占 86R# & 固定工资部分是按照职务或技术职 称确定的%年度考核称职的每两年普调一次级别工 资& 这种分配方式对业务技术骨干在一定程度上有 所侧重%象征性地体现科研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部 分贡献和实绩%但由于活的部分占工资总额的比例 较小%仍带有*大锅饭+ 色彩%个人的业绩'贡献在工

高校 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

高校 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

高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引言高校科研院所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存在的薪酬制度问题严重制约了高校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为了更好地激发人才活力,提高科研院所的综合实力,必须进行薪酬制度改革。

现状分析1. 薪酬待遇不公平目前,高校科研院所普遍存在薪酬待遇不公平的问题。

一方面,相同岗位、相同工作量的人员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另一方面,与其他行业相比,高校科研人员整体薪酬水平偏低。

2. 缺乏激励机制传统的薪酬制度往往以工龄和职称为主要依据,忽视了个体贡献和绩效评价。

这导致一些优秀的年轻科研人员无法得到应有的回报,进而影响他们的科研动力和创新能力。

3. 缺乏竞争机制现行薪酬制度往往缺乏竞争机制,科研人员之间缺乏积极的竞争意识。

这导致一些科研院所内部存在“铁饭碗”现象,影响了科研团队的整体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

改革方向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革方向:1. 建立绩效导向的薪酬制度应该将个人绩效作为薪酬待遇的主要依据,建立起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制度。

通过明确的目标设定、绩效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 引入市场化机制在薪酬制度中引入市场化机制,根据市场供求情况和个人能力水平确定相应的薪酬水平。

通过与其他行业进行比较,合理调整高校科研人员的薪酬待遇,提高其相对竞争力。

3. 加强激励措施除了薪酬待遇外,还应加强对科研人员的其他激励措施。

例如,设立科研项目经费奖励机制、科研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机制等,提高科研人员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推动团队合作与竞争在薪酬制度中推动团队合作与竞争相结合。

通过设置团队绩效评价指标和奖励机制,促进科研院所内部团队之间的积极竞争和合作,提高整体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

实施路径1. 设立改革小组成立由高校领导、专家学者和相关部门代表组成的改革小组,负责制定改革方案、具体措施和时间表,并监督改革过程中的执行情况。

军工科研院所生产岗位薪酬设计分析

军工科研院所生产岗位薪酬设计分析

军工科研院所生产岗位薪酬设计分析作者:李翔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3年第08期“十二五”期间,研究所将按照“331815”的发展战略,开展第三次创业,实现“三个转变”。

在此过程中,部分事业部已开始从以科研为主的专业研究室向科研生产一体的事业部和公司融合体转变,向产业链下游进行延伸,将研究所具有传统优势的产品研发,通过组织人员生产装配形成产品供给市场。

新的生产线和生产人员到位有力地促进了研究所科技产业化步伐加快,同时,也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这一问题亟待引起所有事业部的重视。

一、生产岗位薪酬问题的原因分析部分事业部在组织生产的同时已探索和设计了本部门岗位薪酬分配的方式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从总体上看激励效果亟待提高,与外部先进企业生产部门岗位薪酬设计还存在差距。

(一)对科研和生产环节的统筹考虑不足事业部由传统的以科研为主的研究室向科研生产一体的公司转变,存在管理的思维定式,容易延续惯性偏重科研、忽视生产的管理。

科研和生产在产业链上处于上下游的关系,偏重其一则会造成“短板”,使整个产业的发展受到制约。

处于生产岗位上的员工会感受到一种被忽视的感觉,继而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长此以往,这部分员工得不到激励,还会对个人的职业生涯感到灰心,甚至发生集体离职等现象。

(二)生产岗位绩效考核与薪酬设计的技巧不足建立生产岗位绩效考核与薪酬设计是一门学问和艺术,它不同于科研岗位的特点,且对于事业部而言是从无到有的突破。

这就需要事业部投入时间和精力把部门目标、岗位特点、员工行为通过一套科学合理的方法组织起来,把对具体工作岗位的要求、相应价值回报与行为考核结合起来,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

(三)专业人员的研究探索不足事业部生产管理的负责人多是从事技术研发出身的设计师,对刚建立的生产线和生产团队侧重生产方法、生产流程、生产工序的探索;原有的助理员岗位主要从事事务性工作的办理,对规律的总结和办法的起草难以提供支撑。

关于高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

关于高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

关于高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篇一:高校科研院所是科研事业的重要力量,其薪酬制度对于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推进高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试点,提出以下的指导意见:1. 改革定位和角色。

高校科研院所应进一步理清自身定位和角色,明确科研任务和职责,以科技创新为第一动力,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利用。

2. 探索灵活的薪酬制度。

高校科研院所应根据其自身特点,探索灵活的薪酬制度,包括实行弹性薪酬制度、实行绩效考核奖励、实行项目奖励等多种奖励方式,以激励科研人员积极参与科研活动。

3. 加强经费管理。

高校科研院所应加强经费管理,完善经费使用制度,优化经费支出结构,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好的科研环境和条件。

4. 推动薪酬与成果挂钩。

高校科研院所应推动薪酬与成果挂钩,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机制,将科研成果、学术水平、贡献度等作为薪酬分配的重要因素,提高科研人员的薪酬水平,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5. 加强教育培训。

高校科研院所应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科研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科研人才,增强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实力和影响力。

高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试点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制定科学的改革方案,推动薪酬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的可持续发展。

篇二:高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一、改革背景随着高校科研院所改革的不断深化,薪酬制度成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当前高校科研院所的薪酬制度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问题,如收入差距较大、科研经费使用不规范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工作和积极性,也不利于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因此,为推进高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提高教职工的收入水平,加强科研经费管理,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的指导意见是必要的。

二、改革目标本次薪酬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科学合理、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缩小收入差距,提高教职工收入水平,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的健康发展。

学习贯彻《关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试点的意见》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关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试点的意见》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关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试点的意见》心得体会近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试点的意见》。

该意见指出,开展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坚持薪酬分配要同绩效紧密挂钩,向扎根教学科研一线、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向从事基础学科教学和基础前沿研究、承担国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的人员倾斜。

薪酬制度是绩效观和人才观的集中折射。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与科研机构的薪酬,基本上都采取“基本工资+绩效+津贴”的制度。

其中,绩效主要考核教师、科研人员发表论文的数量与期刊档次,以及申请课题的层次、经费数量;津贴则主要依据教师、科研人员的学术称号、头衔。

这样的薪酬制度,曾在一段时间起到了激励教师、科研人员争相发表论文、申请课题的作用,但在长期施行的过程中,也形成了教师、科研人员管理与评价中的“唯论文''”唯奖项”“唯帽子”等倾向。

这导致部分高校出现不同程度的“重学术研究,轻人才培养”等问题,助长了部分青年教师、科研人员的急功近利之风。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推进高校与科研机构“破五唯”人才评价改革,其中的关键之举正是薪酬制度改革。

该项改革意在通过构建更科学、更符合教育与科研规律的薪酬制度,引导教师和科研人员潜心教育与科研工作。

逐步建立激发创新活力、知识价值导向、管理规范有效、保障激励兼顾的薪酬制度,作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激发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创新创造活力。

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宜建立专业共同体,进行专业同行评价。

如何评价教师与科研人员的实际教育贡献与科研贡献,是建立基于实际贡献的薪酬制度的重点与难点。

要破除“唯论文”“唯奖项”“唯帽子”等问题,有必要淡化行政评价、强化专业评价。

推进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建设,由其以教育与学术标准,对教师、科研人员的教育与学术能力及贡献作出专业评价。

科研机构薪酬制度改革调研汇报材料

科研机构薪酬制度改革调研汇报材料

科研机构薪酬制度改革调研汇报材料背景介绍科研机构作为推动科技创新和发展的重要组织,其薪酬制度对于吸引人才、提高工作效率和激发研究潜力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现有的薪酬制度可能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革调研来优化其效果。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科研机构薪酬制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的可能方向,为制定科研机构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提供依据。

调研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大量调查问卷和个案分析,我们对多家科研机构的薪酬制度进行了深入调研。

我们依托于可靠的数据和研究成果,以保证调研结果的客观性和可信度。

调研结果根据我们的调研,科研机构薪酬制度存在以下问题:1. 薪酬激励不足:部分科研机构的薪酬制度对科研人员的工作表现没有明确的奖励机制,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

2. 薪酬分配不公平:一些科研机构的薪酬制度存在不公平现象,高绩效科研人员和一般科研人员的薪酬差距较大。

3. 缺乏灵活性:现有的薪酬制度对于科研人员的个人能力和贡献没有考虑,缺乏灵活性和差异化。

改革建议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革建议:1. 设立薪酬激励机制:科研机构应该根据科研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贡献,建立完善的薪酬激励机制,激发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

2. 提高薪酬公平性:科研机构应该优化薪酬分配机制,确保高绩效科研人员和一般科研人员的薪酬差距合理,减少不公平现象。

3. 引入灵活薪酬制度:科研机构可以考虑根据科研人员的个人能力和贡献,制定灵活的薪酬制度,以更好地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潜力。

结论科研机构薪酬制度的改革是提高科研人员积极性和工作效率的关键举措。

通过设立薪酬激励机制、提高薪酬公平性和引入灵活薪酬制度,科研机构可以有效优化薪酬制度,激发科研人员的研究热情和创新能力,进而推动科研机构的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研院所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思考□乔碧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苏 无锡 214081)摘 要:作者从阐述岗位绩效工资制的内涵和特征入手,在分析了岗位绩效工资制管理应遵循的原则的基础上,提出推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应注意的几方面问题。

关键词:科研院所;岗位绩效工资;改革;建议2006年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四次大的改革,包括科研院所在内的广大事业单位建立了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补贴四部分组成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为基本工资,由国家制定的统一标准和套改方法核定,主要体现公平原则。

津补贴也由各省市统一制定标准发放。

绩效工资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中活的部分,绩效工资由各单位在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按照规范的分配程序和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由各科研院所自主分配。

1.岗位绩效工资制的内涵及特征1.1 岗位绩效工资制的内涵岗位绩效工资制是以职工被聘上岗的工作岗位为对象,根据岗位技术含量、责任大小、劳动强度、效率高低及环境优劣确定岗位级别,以单位经济效益和劳动力价位确定工资总量,以职工的工作业绩为依据支付劳动报酬,并在合理定员定编的基础上,实行以岗定级,一岗一薪、一岗多级;岗动薪动、易岗易薪的工资分配体系,是劳动制度、人事制度与工资制度密切结合的新的工资管理制度。

1.2 岗位绩效工资制的特点第一,是与深化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相适应的。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整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事业单位分类、人事制度、财务制度、养老保险制度等改革密切相关。

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在内容和方法步骤上都考虑了相关配套改革的要求和进程,既有利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也有利于推动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其他各项改革。

第二,在更大程度上与机关公务员工资制度脱钩。

由于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在功能性质、资源配置、管理方式、用人机制等方面都不同于国家机关,必须建立体现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特点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工资正常调整机制,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实现了与机关公务员工资制度更完全脱钩。

第三,双重功能的设计,既要实现和谐,又要强化岗位的激励作用,即兼顾了工作人员的岗位和工作年限以及任职年限等因素。

在不同岗位岗位工资差距拉大的同时,又有意控制了薪级工资差距值,而且确立了一年一次的薪级工资调整机制。

第四,目标是要实现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的用人制度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建立起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

第五,岗位绩效工资制的各个岗位都有明确的任职条件、职责范围、技术要求,职工只有通过考试(考核)达到岗位要求时,才能竞争上岗。

它对岗不对人,依据单位经济效益和职工竞争上岗的岗位及工作业绩支付工资,兼顾效益与公平的原则,突出了岗位劳动和技术要素在工资分配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工资“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职能。

第六,岗位绩效工资制的改革是建立在规范岗位设置和全面实行岗位聘任制度的基础上的,因此,如何规范岗位设置、设定岗位总量、确定岗位结构比例和等级就成了科研院所绩效工资改革的关键。

2.岗位绩效工资制管理应遵循的原则第一,按劳分配、优劳优酬。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所以科研院所职工的收入应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贡献直接挂钩,真正实现按劳分配、优劳优酬。

第二,绩效优先、兼顾公平。

坚持劳动用工成本与劳动力人才市场工资价位逐步接轨的原则,结合全员聘用制,强化岗位职责,使薪酬分配与绩效考核、教育培训、岗位竞聘密切联系起来,坚持考核上岗,建立以岗定薪的收入分配制度,不同的岗位对应不同的岗位薪酬,薪酬分配同单位经济效益和员工的劳动差别挂钩,真正建立体现科研院所特点的,收入能高能低具有有效激励功能的收入分配机制。

第三,突出岗位,岗动薪变。

坚持因事设岗,因岗配人,以岗定薪,薪随岗变,真正体现靠竞争上岗位,凭业绩拿薪酬的原则。

根据按岗位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的精神,建立起重岗位、重业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

第四,科学设计,分步实施。

岗位绩效工资制的设计要坚持以现代薪酬理论为指导,岗位绩效工资制改革要与管理体制、用人、社会保障等制度的改革相配套,并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科研院所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逐步推进。

3.推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3.1 建立健全岗位劳动评价体系岗位分析和评价是岗位绩效工资体系的核心。

科学分配工资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首先要获得员工所从事工作岗位的内容、责任、权利、任职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而确定该岗位在单位中的价值。

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定编、定岗、设置岗位,把岗位在单位内部的相对价值与市场劳动力价位结合起来,这样突出了岗位劳动和技术要素在工资分配中的地位。

在这个过程中,岗位分析要向重要岗位和关键岗位倾斜,从岗级划分上拉开差距,从而发挥工资的“经济杠杆”作用,促进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激励职工提高自身素质。

3.2 推行岗位职务聘任制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定编、定岗、设置岗位,并通过岗位规范明确每一个岗位的岗位职责、上岗条件和上岗后的相应待遇。

通过加强岗位工资的动态管理,实行定期考核,竞争上岗,职称、学历、资历只能作为聘任的前提条件。

坚持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易岗易薪,岗位工资随职工岗位的变动而调整,在岗执行岗位工资,试岗执行试岗工资,下岗执行下岗生活费。

建立规范的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相结合的机制,以促使职工钻研业务技术,提高业务技能水平。

3.3 建立和健全公正的绩效评价机制岗位评估解决的是岗位的相对价值,对岗不对人,而绩效评价解决的是员工的业绩,对人不对岗。

如何以合理的方式评价岗位职工的绩效,直接影响到岗位绩效工资制度落实的效果。

在科研院所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中,必须建立系统、公平、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考评科研一线人员和行政管理观察・2008.08管理人员,坚持业绩为主、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考评工作的监督机制,做到考评工作有章可循、考评结论客观公正。

通过严格的绩效评价机制,将绩效评价与职工的年终考核结合起来,做到按劳取酬、多劳多得、奖勤罚懒,充分调动科技人员主动争取重大科研项目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吸收和稳定高素质优秀人才。

因此,推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时,必须建立完善的每个岗位的绩效评价制度,这是落实好岗位绩效工资制的关键所在。

3.4 要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强化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任何一项改革都会带来正反两面作用,尤其是涉及职工的切身利益,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让每一个职工都清楚自己所从事岗位的内容、责任、权利、任职要求,从而确定该岗位在单位中的地位与价值,要深入细致地宣传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意义,破除平均主义思想,树立争先创优的竞争意识,要让职工明白推行岗位绩效工资制不仅仅是提高工资收入,更重要的是优化分配结构,体现岗位价值,建立正向激励机制,从而消除对改革的恐惧和抵触情绪。

3.5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科研院所的人事用人政策实行的是聘任制,而聘任制是在“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的原则下进行的一种用人制度,这就要求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单位应及时足额地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等,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劳动、培训、休假等相关福利制度,真正解决落聘人员的出路问题,以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1]肖韶峰、钟熠《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评析及展望》,《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第8期;[2]谢玉梅《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探讨》,《当代教育论坛》2007年第8期;[3]闫生武《关于岗位绩效工资的探索与思考》,《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浅谈动机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王 庆(福州大学阳光学院,福建 福州 350015)摘 要:本文从耗散结构 (dissipative structure) 理论的角度论证了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是企业利润的最终来源,如何管理人,是关系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最重要的问题。

并且提出企业的管理者应认真学习动机理论,利用动机理论来加强对企业人才的管理。

提出了可把人的动机从生理,心理和智理三个层次来考察,论证了生理,心理和智理三个层次对人才的不同的驱动力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耗散结构体;动机;熵值;生理层次;心理层次;智理层次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如何管理人,是关系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最重要的问题。

根据比利时科学家伊里亚·普里戈津(I.Prigogine)提出耗散结构 (dissipative structure) 理论,企业是一个系统,而且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因此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来说企业应是一个“耗散结构体”。

企业是个“耗散结构体”的性质决定了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与环境交换能量,必须使企业这个系统处在“耗散结构体”的“远离平衡态”——企业从环境中获得的能量大于自身消耗以及向环境输出能量之和的能量。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使自身系统的熵值减小,从而保持活力,在不断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但企业如何才能使自己处于“耗散结构体”的“远离平衡态”呢?我们知道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企业系统与环境的交换应是等价交换的,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企业系统与环境的能量交换应是相等的,也就是说企业要想从环境中获得能量就必须支出给环境同等的能量,假如是这样的话,企业系统会因为自身能量的消耗使系统熵的值不断增大,最终企业系统就会死亡,这当然是企业不能接受的。

那么企业多余的能量又从何而来?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企业中的所有资源均是能量的转换器,均携带数量不等的能量,企业的经营其实就是能量转换、能量交换和能量消耗的过程。

企业的资源无论人、财、物、信息等等从环境中获得时,均须要等能量交换,因此该过程不会增加能量。

增加的能量来自人所拥有的劳动与知识,无论劳动或者知识他们均是能量的转化器,人在劳动中要消耗能量,自然劳动是能量的转换器。

对于知识来说,一方面知识的获得需要消耗能量,另一方面知识本身是人们在同大自然斗争中能量的沉淀,因此知识也是能量的转化器。

人的劳动和知识均会创造多余自身交换能量的能量。

特别是知识,假如人拥有的知识在合适的环境下的能量得到释放,企业将得到倍增的能量,得到倍增的利润。

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加强对人的管理,使其所拥有的知识释放出更多的能量是关系企业生存的最重要的问题。

但如何加强对人的管理呢?笔者认为企业的管理者应认真学习动机理论,应用动机理论的知识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使企业系统长期处于“耗散结构体”的“远离平衡态”,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