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氏定氮法及部分化验工作交流
凯氏定氮法实验报告
凯氏定氮法实验总结题目:蛋白质浓度测定(微量凯氏定氮法)姓名:穆拉地力·地力夏提学号:074031141一、【实验目的】1. 掌握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和方法2. 学会使用凯氏定氮仪并学会用凯氏定氮仪测出小油馕中的蛋白质含量二、【实验原理】凯氏定氮法首先将含氮有机物与浓硫酸共热,经一系列的分解、碳化和氧化还原反应等复杂过程,最后有机氮转变为无机氮硫酸铵,这一过程称为有机物的消化。
为了加速和完全有机物质的分解,缩短消化时间,在消化时通常加入硫酸钾、硫酸铜、过氧化氢等试剂,加入硫酸钾可以提高消化液的沸点而加快有机物分解,硫酸铜起催化剂的作用。
使用时常加入少量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以加速有机物氧化。
消化完成后,将消化液转入凯氏定氮仪反应室,加入过量的浓氢氧化钠,将NH4+转变成NH3,通过蒸馏把NH3驱入过量的硼酸溶液接受瓶内,硼酸接受氨后,形成四硼酸铵,然后用标准盐酸滴定,直到硼酸溶液恢复原来的氢离子浓度。
滴定消耗的标准盐酸摩尔数即为NH3的摩尔数,通过计算即可得出总氮量。
在滴定过程中,滴定终点采用甲基红-次甲基蓝混合指示剂颜色变化来判定。
测定出的含氮量是样品的总氮量,其中包括有机氮和无机氮。
以甘氨酸为例,其反应式如下:NH2CH2COOH+3H2SO4 =2C02+3SO2+4H2O+NH3(1)2NH3 +H2SO4 = (NH4)2SO4 (2)(NH4)2SO4+2NaOH=2H2O+Na2SO4+2NH3 (3)反应(1),(2)在凯氏烧瓶内完成,反应(3)凯氏蒸馏烧瓶中进行(图1)。
蛋白质是一类复杂的含氮化合物,每种蛋白质都有其恒定的含氮量(约在14%~18%,平均为16%)。
凯氏定氮法测定出的含氮量,再乘以系数6.25,即为蛋白质含量。
三、【试验器材】1. 凯氏定氮仪2. 电炉3. 消化架4. 锥形瓶100ml(×5)5. 量筒10ml(×1)6. 滴定管(5ml,可读至0.02ml)7. 凯氏烧瓶(×2)8. 玻璃珠9. 吸耳球10.移液管(2ml,5ml,10ml×1)四、【实验试剂】1. 浓硫酸(A.R.)2. 硫酸钾-硫酸铜混合物:硫酸钾3份与硫酸铜1份混合研磨成粉末。
凯氏定氮仪原理及方法
凯氏定氮仪原理及方法凯氏定氮仪是一种常用的分析仪器,主要用于测定样品中的氮含量。
它的原理是基于凯氏法,通过化学反应将样品中的氮转化为氨,然后利用氨的比色反应来测定氮含量。
本文将从凯氏定氮仪的原理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凯氏定氮仪的原理。
凯氏定氮仪的原理主要包括两个部分,氮的转化和氨的比色反应。
1. 氮的转化。
在凯氏定氮仪中,样品首先需要经过氮的转化过程。
通常采用硫酸钾和硫酸铁作为氮的转化剂,将样品中的氮转化为氨。
这个过程需要在高温下进行,以保证氮的完全转化。
2. 氨的比色反应。
转化后的氨会与氯化汞形成白色的沉淀,然后用硫化钠将其转化为黄色的硫化汞。
最后通过比色计测定溶液的吸光度,进而计算出样品中的氮含量。
二、凯氏定氮仪的方法。
凯氏定氮仪的方法主要包括样品处理、转化反应、比色测定和计算结果。
1. 样品处理。
首先,需要将待测样品进行预处理,通常是将样品溶解或者研磨成粉末。
然后取适量样品放入凯氏定氮仪的反应瓶中,加入硫酸钾和硫酸铁等转化剂。
2. 转化反应。
将反应瓶放入凯氏定氮仪中进行加热反应,将样品中的氮转化为氨。
反应完成后,需要将溶液冷却至室温。
3. 比色测定。
取适量转化后的溶液,加入氯化汞和硫化钠,使其发生比色反应。
然后使用比色计测定溶液的吸光度。
4. 计算结果。
根据比色测定的结果,结合标准曲线或者计算公式,计算出样品中的氮含量。
总结:凯氏定氮仪是一种常用的分析仪器,通过化学反应将样品中的氮转化为氨,然后利用氨的比色反应来测定氮含量。
在使用凯氏定氮仪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样品处理、转化反应、比色测定和结果计算,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凯氏定氮仪的原理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
凯氏定氮法 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凯氏定氮法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凯氏定氮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用于确定物质中的氮含量。
该方法基于凯氏反应,即将有机或无机物中的氮转化为氨,再通过氨测定确定氮的含量。
凯氏定氮法简单、灵敏度高,并能够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样品。
文章的概述部分旨在介绍凯氏定氮法的基本背景和重要性。
首先,我们将对凯氏定氮法的原理和相关的基本步骤进行阐述。
接着,我们将探讨凯氏定氮法在不同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并特别关注其在环境科学、农业和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应用情况。
凯氏定氮法具有一些独特的优点,如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准确性高等。
然而,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凯氏定氮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某些有机物的测定存在困难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还将展望凯氏定氮法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探讨可能的改进和创新。
总而言之,本文将全面介绍凯氏定氮法的原理、步骤和应用,并对其优点、局限性进行评估。
通过深入了解凯氏定氮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和局限性,并为其未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展开对凯氏定氮法的介绍和分析:第一部分,引言,将对凯氏定氮法进行概述,简要介绍该方法的背景和相关概念。
同时,本部分还将描述文章的目的,即通过对凯氏定氮法的详细介绍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方法。
第二部分,正文,将重点介绍凯氏定氮法的原理、步骤和应用。
2.1小节将详细阐述凯氏定氮法的原理,包括氛围压降法和热导法两种常见的方法。
2.2小节将详细描述凯氏定氮法的步骤,包括样品的预处理、试剂的选择和实验操作等。
2.3小节将探讨凯氏定氮法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例如土壤分析、环境监测等,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和限制。
第三部分,结论,将对凯氏定氮法进行总结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
3.1小节将概述凯氏定氮法的优点,如准确性高、灵敏度好等。
3.2小节将强调凯氏定氮法的局限性,如样品处理过程中的误差、仪器设备的限制等。
凯氏定氮仪工作原理
凯氏定氮仪工作原理凯氏定氮仪是一种用于测定样品中氮含量的仪器,其工作原理主要基于化学分析的方法。
在进行氮含量的测定时,凯氏定氮仪能够精确地分析样品中的氮元素含量,因此在农业、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凯氏定氮仪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凯氏反应的化学原理。
凯氏反应是一种用于测定氮含量的化学反应,通过该反应可以将样品中的氮元素转化为氨,并利用酚类指示剂进行滴定,从而确定氮的含量。
在进行凯氏反应时,首先将样品中的氮元素与硫酸钾一起加热,使其转化为氨。
然后,利用盐酸将生成的氨转化为氨盐,最后使用酚类指示剂进行滴定,根据滴定的消耗量来计算样品中的氮含量。
其次,凯氏定氮仪的工作原理还涉及到仪器的操作流程。
在进行氮含量的测定时,首先需要将样品进行预处理,将其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然后将样品与硫酸钾混合加热,使其发生凯氏反应。
接下来,使用酚类指示剂进行滴定,根据滴定的消耗量来计算氮含量。
整个操作流程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时间和滴定的条件,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凯氏定氮仪的工作原理还涉及到仪器的结构和原理。
凯氏定氮仪通常由加热装置、滴定装置、控制系统和显示系统等部分组成。
加热装置用于加热样品和反应溶液,滴定装置用于进行凯氏反应后的滴定操作,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整个测定过程的参数,显示系统用于显示测定结果。
仪器的结构和原理对于准确测定样品中的氮含量至关重要,只有合理使用和操作才能得到准确的测定结果。
总的来说,凯氏定氮仪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凯氏反应的化学原理,通过精确的操作流程和仪器结构原理,能够准确测定样品中的氮含量。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凯氏定氮仪在农业、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对于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凯氏定氮[精彩]
凯氏定氮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凯氏定氮法的操作技术和凯氏定氮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蛋白质是由碳、氢、氧、氮及少量硫元素组成。
这些元素在蛋白质中含量都有一定比例关系,其中含碳50~55%、氢6~8%、氧20~23%、氮15~17%和硫0.3~2.5%。
此外在某些蛋白质中还含有微量的磷、铁、锌、铜和钼等元素。
由于氮元素是蛋白质区别于糖和脂肪的特征,而且绝大多数蛋白质的氮元素含量相当接近,一般恒定在15~17%,平均值为16%左右,因此在蛋白质的定量分析中,每测得1克氮就相当于6.25g蛋白质。
所以只要测定出生物样品中的含氮量,再乘以6.25,就可以计算出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
这种测定方法就叫做凯氏定氮法,也称克氏定氮。
凯氏(Kjeldahl)定氮法常用于测定天然有机物(如蛋白质,核酸及氮基酸等)的含氮量生物样品中的含氮量可用以下反应来测定:消化:样品与浓硫酸共热时,浓硫酸是有机物脱水,其中的碳、氢二元素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而蛋白质分解出的氨进一步与硫酸作用生成硫酸铵,反应式如下:有机物(C、H、O、N、P、S)+浓H2SO4 (NH4)2SO4 +CO2 + SO2 + H3PO4此消化反应进行得比较缓慢,通常需要加入硫酸钾或硫酸钠以提高反应的沸点,并加入硫酸铜作为催化剂,加速有机物分解,反应式如下:K2SO4 + H2SO4 = 2KHSO42KHSO4 = K2SO4 + H2O + SO32CuSO4Cu2SO4 + SO2 + O2Cu2SO4 + 2H2SO4 2CuSO4 + 2H2O + SO2样品消化后,要使其中硫酸铵中的氨游离出来,浓碱可使消化液中的硫酸铵分解,游离出氨,可借助水蒸汽将产生的氨蒸馏到一定量及一定浓度的硼酸溶液中,硼酸吸收氨后,氨与溶液中的氢离子结合,生成铵离子,使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降低;然后用标准无机酸滴定,直至恢复溶液中原来的氢离子浓度为止,最后根据所用标准酸的当量数(相当于待测物中氨的当量数)即可计算出待测样品中的氮含量。
微量凯氏定氮法实验报告
微量凯氏定氮法实验报告微量凯氏定氮法实验报告引言:微量凯氏定氮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土壤或水体中氮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样品中的氮转化为氨,并使用凯氏试剂与氨反应生成深蓝色络合物,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络合物的吸光度,从而确定样品中的氮含量。
本实验旨在通过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氮含量,探究土壤中氮的含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方法:1. 实验前准备:将凯氏试剂与氨试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备凯氏试剂工作液,根据实验需求调整其浓度。
2. 样品处理:将采集的土壤样品经过筛网过滤,去除杂质,并将筛选后的土壤样品称取一定质量。
3. 氮转化:将称取的土壤样品与适量的硫酸铵混合,加入蒸馏水溶解,然后加入足量的钠氢氧化溶液,使样品中的氮转化为氨。
4. 反应:将转化后的样品与凯氏试剂工作液混合,静置反应一段时间,使其生成深蓝色络合物。
5. 测定: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反应后的样品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确定样品中氮的含量。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定,我们得到了不同土壤样品的氮含量。
结果显示,不同土壤样品中氮的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中,A样品的氮含量最高,为X mg/kg;B样品的氮含量为Y mg/kg;C样品的氮含量为Z mg/kg。
讨论:1. 影响土壤中氮含量的因素:土壤中的氮含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土壤类型、植被类型、气候条件等。
在本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不同土壤样品中氮含量存在差异,这可能是由于土壤类型和植被类型的不同导致的。
2. 氮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氮是植物生长所需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它参与了植物体内的蛋白质合成、叶绿素合成等关键过程。
因此,土壤中的氮含量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本实验结果显示,A样品中氮含量最高,可能说明该土壤适合植物生长。
3. 实验方法的优缺点:微量凯氏定氮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土壤中氮含量的方法,它具有操作简便、准确度高的优点。
然而,该方法也存在一些限制,如需要较长的反应时间、对样品的处理要求较高等。
总氮量的测定凯氏定氮法实验报告
总氮量的测定凯氏定氮法实验报告凯氏定氮法是一种常用于测定水样中总氮量的方法。
本实验旨在通过凯氏定氮法测定给定水样中的总氮量,并分析实验结果。
以下是实验的详细过程和结果分析。
实验材料和仪器:- 凯氏试剂:包括硫酸和亚硝酸钠。
- 烧杯、移液管、试管等常见实验仪器。
- 蒸馏水和去离子水。
实验步骤:1. 取一定量的水样,加入烧杯中。
2. 将烧杯放入加热板上,加热至水样开始沸腾。
3. 继续加热3-5分钟,使水样中的有机物质完全氧化为无机物质。
4. 关闭加热板,待水样冷却至室温。
5. 取一定量的水样溶液,转移到试管中。
6. 加入适量的硫酸,使pH降至酸性条件。
7. 加入适量的亚硝酸钠,与水样中的硫酸反应生成亚硝磺酸。
8. 室温下静置30分钟,使亚硝磺酸充分反应。
9. 将试管中的溶液转移到凯氏消解管中。
10. 将凯氏消解管放入水浴中,加热至溶液呈现蓝色。
11. 继续加热10-15分钟,使溶液中的亚硝磺酸完全反应。
12. 关闭水浴,待溶液冷却至室温。
实验结果分析:在凯氏定氮法中,亚硝磺酸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同时氧化水样中的氨态氮为硝酸盐。
硝酸盐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氮气。
实验中,氮气从溶液中析出,使溶液呈现蓝色。
通过比较实验前后溶液的颜色变化,可以判断水样中的总氮量。
颜色越深,表示水样中的总氮量越高。
通过与标准溶液对比,可以定量测定水样中的总氮含量。
需要注意的是,在凯氏定氮法中,实验操作要严格控制各个步骤的时间和温度,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实验中要避免空气中的氧气进入溶液中,以免影响氮的析出。
总结:凯氏定氮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水样中总氮量的方法。
通过亚硝磺酸与水样中的氨态氮反应,并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氮气,可以通过比较溶液的颜色变化来定量测定水样中的总氮含量。
在实验中要严格控制各个步骤的时间和温度,并避免空气中的氧气进入溶液中。
凯氏定氮法的结果对于水质监测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凯氏定氮仪的维护与保养及技术交流
凯氏定氮仪的维护与保养及技术交流凯氏定氮仪是食品分析试验计算蛋白质含量的常用仪器。
为了让凯氏定氮仪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稳定的工作性能,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需要对仪器适时进行维护保养。
1.检查各组件连接处有无泄漏;废液适时处理;做完试验后做2—3组空白试验清洗管路,清洗防溅瓶;排净蒸汽发生器内蒸馏水;2.每天清洗仪器蒸汽循环系统:在蒸馏仪中放入一消化管,运行加水程序,使水快要充分消化管,运行蒸汽程序,使消化管中水尽量猛烈蒸腾,清洗内部管路,运行5分钟后,停止机器,取下消化管,倒掉内部水。
3.碱液桶、硼酸液桶应定期清理沉淀物,保持干净无沉淀。
4.仪器长期使用,在蒸馏瓶中会有水垢产生,将影响加热效率(建议6个月清理一次)如使用频繁可加添清洗频率。
通过加蒸馏水管路加入除垢剂或确定浓度的弱酸性溶液清洗干净,按蒸馏水排水阀排净,再用蒸馏水多次冲洗后将管路连接好。
5.如仪器存放环境温度低于零度以下应排空仪器内全部液体,以免造成仪器损坏。
6.保证消化炉用试管架表面干净,防止被酸腐蚀。
7.假如仪器上显现溢出物需要适时用湿布或海绵擦净,避开对仪器造成腐蚀。
橡胶接头也同样用沾湿温水的湿布或海绵擦净并擦净防护罩上的溅出物。
8.每周对滴定器进行排空:选择手动模式中的“滴定器排空”使滴定液转移至滴定缸,按回车键直至滴定管活塞到达顶部。
从滴定液桶中取出滴定剂输送管,将其浸入盛有蒸馏水的500ml烧杯中,运行滴定器补液,使水注入滴定器,按回车键直至活塞到达底部。
反复操作三遍,清洗滴定器。
从水中取出滴定剂输送管,使滴定器充分空气,拆除滴定器底部的软管,取下滴定管倒置控干。
注入滴定剂,直至除去滴定器内的残余水。
9.停机时间较长,需开机运行保养。
全自动凯氏定氮仪的简单分析装置流程构成全自动定氮仪到底是什么?这是很多用户纠结的问题,下面讲解一下全自动定氮仪的定义。
全自动凯氏定氮仪的简单分析装置流程由四个基本部分构成:(1)蒸馏装置;(2)滴定装置;(3)检测装置;(4)排废装置;1.首先,检测的样品中的氮/蛋白质转换的方法是接受凯氏法--—消化、蒸馏、滴定三个过程的。
凯氏定氮的操作方法
凯氏定氮的操作方法凯氏定氮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用于测定样品中的可络合氮含量。
它的原理是利用凯氏试剂(铜硫酸钾溶液)与可络合氮反应生成可溶性的天蓝色络合物,通过测定络合物的光吸收值来确定样品中的可络合氮含量。
凯氏定氮的操作步骤如下:1. 样品准备:将待测样品称取适量,加入锥形瓶中。
样品的选择可以是液体样品、悬浮液或固体样品。
如果样品是固体,需要事先将其溶解或研磨成均匀的颗粒。
2. 加入试剂:分别加入凯氏试剂和磷酸盐缓冲剂。
凯氏试剂的添加量应根据样品中可络合氮的含量确定,一般控制在3-5mL之间。
磷酸盐缓冲剂的添加量可根据样品性质适当调整,一般在10-20mL之间。
3. 摇匀混合:将试剂和样品充分摇匀混合,使反应充分进行。
尽量避免液面溢出,确保样品和试剂完全接触。
4. 反应和静置:将摇匀的溶液静置20分钟以上,使样品中的可络合氮与试剂反应生成络合物。
正常情况下,静置后溶液会呈现出深蓝色或天蓝色。
5. 分光光度计测定:使用波长为600-660nm的分光光度计对样品进行测定。
先进行基准校正,将空白试剂瓶置于样品池中测定基准吸光度。
然后将含有反应产物的样品瓶置于样品池中,测定样品吸光度。
6. 计算结果:根据所测得的样品吸光度值,使用标准曲线或计算公式计算出样品中的可络合氮含量。
注意事项:1. 凯氏试剂需保持干燥和光照避免,防止试剂变质影响测定结果。
2. 操作中要保持实验器具的清洁,避免样品外源性污染。
3. 摇匀和静置的时间要控制好,以确保反应充分进行,得到准确的测定结果。
4. 进行测定前要先校准分光光度计,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5. 样品的处理和测定条件要尽量保持一致,以避免误差的产生。
综上所述,凯氏定氮是一种比较简单、快速且准确的测定方法,广泛应用于土壤、水体和植物等样品中的可络合氮含量的测定。
通过掌握凯氏定氮的操作方法,可以更好地进行该项分析工作,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凯氏定氮法实验总结
凯氏定氮法实验总结凯氏定氮法实验总结 1[原理]凯氏定氮法是分析有机物氮含量的常用方法。
测量有机物的含氮量,我们通常会尝试将其转化为无机氮再进行测量。
凯氏定氮法首先用浓硫酸加热含氮有机物,经过分解、碳化、氧化还原反应等一系列复杂过程。
最后,有机氮转化为无机硝酸铵。
这个过程叫做有机物的消化。
为了加速和彻底分解有机物,缩短消化时间,消化时通常加入硫酸钾、硫酸铜、氧化汞、过氧化氢等试剂。
加入硫酸钾可以提高消化液的沸点,加速有机物的分解。
除了硫酸钾,还可以加入硫酸钠、氯化钾等盐类来提高沸点,但效果不如硫酸钾。
硫酸铜起催化剂的作用。
凯氏定氮法中可用的催化剂种类很多,除硫酸铜外,还有氧化汞、汞、硒粉、钼酸钠等,但考虑到效果、价格及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应用最广泛的是硫酸铜。
使用时常加入少量过氧化氢、次氯酸钾等作为氧化剂以加速有机物氧化。
消化完成后,将消化液转入凯氏定氮仪反应室,加入过量的浓氢氧化钠,将NH 4 + 转变成NH 3 ,通过蒸馏把NH 3 驱入过量的硼酸溶液接受瓶内,硼酸接受氨后,形成四硼酸铵,然后用标准盐酸滴定,直到硼酸溶液恢复原来的氢离子浓度。
滴定消耗的标准盐酸摩尔数即为NH 3 的摩尔数,通过计算即可得出总氮量。
在滴定过程中,滴定终点采用甲基红-次甲基蓝混合指示剂颜色变化来判定。
测定出的含氮量是样品的总氮量,其中包括有机氮和无机氮。
以蛋白质为例,反应式如下:消化:蛋白质+ H 2 SO 4 →(NH 4 ) 2 SO 4 + SO 2 ↑+ CO 2 ↑+ H 2 O蒸馏:(NH 4 ) 2 SO 4 + 2NaOH→ Na 2 SO 4 + 2 H 2 O + 2NH 3 ↑2NH 3 + 4H 3 BO 3 →(NH 4 ) 2 B 4 O 7 + 5H 2 O滴定:(NH 4 ) 2 B 4 O 7 + 2HCl + 5H 2 O→2NH 4 Cl + 4 H 3 BO 3蛋白质是一类复杂的含氮化合物,每种蛋白质都有其恒定的含氮量[约在14%~18%,平均为16%(质量分数)]。
总氮量的测定凯氏定氮法实验报告
总氮量的测定凯氏定氮法实验报告《凯氏定氮法测定总氮量实验报告》一、引言总氮是指在样品中以无机氮和有机氮的形式存在的氮元素总量。
凯氏定氮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总氮量的方法,其原理是将样品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氨,并以氨的形式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氨铁配合物,再用硫酸亚铁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从而计算出样品中的总氮含量。
本实验旨在通过凯氏定氮法测定样品中的总氮量,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二、实验方法1. 样品准备:将待测样品称取适量,经过研磨和筛分后得到均匀的样品粉末。
2. 样品消解:将样品粉末放入消化瓶中,加入适量的硫酸和过氧化钾,进行样品的消解反应。
3. 凯氏反应:将消解后的样品转移至凯氏管中,加入蒸馏水稀释,然后依次加入碱性硼酸和硫酸亚铁溶液进行凯氏反应。
4. 滴定终点:用硫酸亚铁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转变为淡绿色,记录所需的滴定体积。
5. 对照实验:进行空白对照实验,重复以上步骤,但不加入样品,用以校正滴定体积。
三、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操作,得到了样品的滴定体积V和对照实验的滴定体积V0,计算出样品中总氮含量的浓度公式如下:总氮浓度(mg/L)= (V-V0)×C/样品体积其中,C为硫酸亚铁标准溶液的浓度,单位为mol/L。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样品的总氮浓度为X mg/L。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样品的不同性质和不同来源,其总氮浓度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异。
因此,在结果分析中应对样品的来源和性质进行综合考虑,避免结果的片面性。
四、误差分析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误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滴定终点的判断误差:滴定终点的判断需要较高的观察力和经验,不同实验人员的判断可能会有差异,从而导致滴定体积的误差。
2. 样品的不完全消解:样品的消解过程中,可能会存在未完全消解的情况,导致样品中总氮的含量被低估。
3. 实验仪器的误差:实验仪器的精确度和灵敏度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实验中应严格控制仪器的使用和操作条件。
凯氏定氮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凯氏定氮法的原理和操作技术;2. 学习使用凯氏定氮仪进行蛋白质含量测定;3. 熟悉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滴定操作。
二、实验原理凯氏定氮法是一种测定有机化合物中氮含量的经典方法。
其原理是将有机化合物中的氮转化为无机铵盐,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将铵盐转化为氨气,通过蒸馏将氨气收集到硼酸溶液中,最后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计算出氮含量。
蛋白质是一种含氮化合物,其氮含量几乎恒定在15%~16%之间。
因此,通过测定样品中的氮含量,可以计算出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凯氏定氮仪、电炉、锥形瓶、滴定管、移液管、分析天平等;2. 试剂:浓硫酸、30%氢氧化钠溶液、克氏催化剂、2%硼酸、指示剂、0.1mol/L 盐酸标准溶液、待测样品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预处理:准确称取待测样品0.5g左右,置于凯氏烧瓶中;2. 消化:向凯氏烧瓶中加入约10ml浓硫酸,加入少量克氏催化剂,加热至沸腾,保持沸腾状态,直至样品完全消化,溶液呈蓝绿色;3. 蒸馏:将消化后的溶液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约20ml 40%氢氧化钠溶液,连接凯氏定氮仪,加热蒸馏,使氨气进入硼酸溶液中;4. 吸收与滴定:待蒸馏完成后,用移液管将硼酸溶液转移至滴定管中,加入少量指示剂,用0.1mol/L盐酸标准溶液滴定,直至溶液颜色由蓝紫色变为红色;5. 计算结果:根据滴定消耗的盐酸标准溶液体积,计算出样品中的氮含量,进而计算出蛋白质含量。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1. 样品A:蛋白质含量为5.2g/100g;2. 样品B:蛋白质含量为8.3g/100g;3. 样品C:蛋白质含量为4.0g/100g。
六、实验讨论1. 凯氏定氮法是一种准确、可靠、操作简便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2. 实验过程中,消化阶段是关键步骤,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以确保样品完全消化;3. 蒸馏阶段要保证氨气完全收集,避免影响测定结果;4. 滴定阶段要准确控制滴定终点,避免误差。
凯氏定氮法检测奶粉中蛋白质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
凯氏定氮法检测奶粉中蛋白质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凯氏定氮法是一种用于检测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常用方法,它基于蛋白质中含有固定比例的氮元素。
本文将介绍凯氏定氮法在奶粉中蛋白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并讨论一些注意事项。
一、凯氏定氮法在奶粉中蛋白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凯氏定氮法是目前常用的测定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将食品样品中的蛋白质加热至高温,使蛋白质与氧化剂反应生成硝酸盐,然后用硝酸盐与硫酸钠反应生成氨,最后测定氨的含量来计算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在奶粉中蛋白质质量控制中,凯氏定氮法被广泛应用,以确保奶粉产品中的蛋白质含量符合标准和法规要求。
1. 样品准备:在进行凯氏定氮法检测奶粉中蛋白质之前,需要首先准备样品。
样品应当充分研磨和混合,以确保样品的均匀性,并从总样品中取出适当的量用于测定。
2. 加热反应:将样品与氧化剂(如硫酸钠和硝酸钾)混合,然后放入燃烧炉中进行加热反应。
加热的目的是将蛋白质氧化为硝酸盐。
3. 氨的测定:将反应产物与硫酸钠和硫酸铁混合,使硝酸盐转化为氨。
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将氨中和,并用盐酸溶液酸化。
使用酚类指示剂进行滴定测定氨的含量。
4. 计算蛋白质含量:通过测定氨的含量,可以计算出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这是通过将测得的氨的含量转化为蛋白质含量的公式来实现的。
1. 样品的选择:选择代表性的样品进行测试是至关重要的。
应该从不同批次和不同生产厂家的奶粉中取样,以确保对整个产品范围的蛋白质含量进行准确测定。
2. 样品的制备:样品在检测前应该被充分研磨和混合,以确保样品中的蛋白质均匀分布。
在凯氏定氮法中,一些非蛋白质物质,如脂肪和糖类,可能会干扰氨的测定。
在样品制备过程中应尽量将这些非蛋白质物质去除或减少到最低限度。
3. 仪器和试剂的选择: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试剂是确保准确测定奶粉中蛋白质含量的关键。
应确保使用的仪器和试剂质量可靠,并遵循使用说明书中的操作步骤。
4. 校准和验证:在凯氏定氮法检测奶粉中蛋白质质量之前,必须进行校准和验证工作。
凯氏定氮法检测奶粉中蛋白质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
凯氏定氮法检测奶粉中蛋白质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
凯氏定氮法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析方法,可用于奶粉中蛋白质的质量控制。
该方法的原理是将样品中的蛋白质完全燃烧转化为氮气,然后通过收集氮气来测定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1. 样品的选取:应确保所取的样品能代表整个批次的产品。
采用均匀混合的方法,将样品中多个位置取样混合,避免取样差异对结果的影响。
2. 样品的准备:为了提高样品中蛋白质的溶解性和稳定性,需要对样品进行适当处理。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加入蛋白酶抑制剂、溶解剂、均质等。
3. 标准品的选择:准确测定蛋白质含量需要使用准确的标准品。
标准品应具有稳定的性质和已知的蛋白质含量,可以选择商用标准品或自制标准品。
4. 仪器的操作:凯氏定氮法需要使用氮气发生器、凯氏燃烧管、气体收集瓶等仪器设备。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仪器的说明书进行操作,保证实验的精确性。
5. 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实验过程中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保持稳定的环境环境。
6. 数据的分析:通过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后,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在分析过程中,应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确保结果的科学性。
凯氏定氮法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析方法,可用于奶粉中蛋白质的质量控制。
在进行实验时,需要注意样品的选取与准备、标准品的选择、仪器的操作、实验条件的控制以及数据的分析等方面的问题,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凯氏定氮法(讲义)
① 样品消化
消化反应方程式如下:
2NH2(CH)2COOH + 13H2SO4 = (NH4)2SO4 + 6CO2 + 12SO2 + 16H2O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使有机物脱水后被炭化为碳、氢、氮。 浓硫酸又具有氧化性 ,将有机物炭化后的碳化为二氧化碳,
硫酸则被还原成二氧化硫 2H2SO4 +C =2SO2+ 2H2O +CO2
消化注意事项
Á 消化开始时一般以文火(低温)加热,待样品泡沫消失后, 转入强火(高温)加热。
Á 消化时应注意不时转动凯氏烧瓶,以便利用冷凝酸液将附 在瓶壁上的固体残渣洗下,并促进其消化完全。
Á 样品中若含脂肪较多时,消化过程中易产生大量泡沫,为 防止泡沫溢出瓶外,在开始消化时应用小火加热,并时时 摇动;或者加入少量辛醇或液体石蜡或硅油消泡剂,并同 时注意控制热源强度。
凯氏定氮法:常量法、微量法
微量凯氏定氮法样品质量及试剂用量较少, 且有一套微量凯氏定氮器。
目前通用以硫酸铜作催化剂的常量、半微量、微 量凯氏定氮法。
凯氏定氮法检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是,氮化 合物中氮的完全氨化、消化时间、操作问题,催 化剂的选择。
样品消化
蒸馏、吸收 滴定
一、样品制备
Á 用于凯氏分析的样品的制备必须十分小心, 以避免引起最终结果的误差。必须把样品 处理的很均匀, 而且颗粒大小粒度要小于 1mm。
Á 蒸馏器的回收率应保证控制在99.5~101% 范围内。
消化系统的校正
Á 甘氨酸的氮含量是18.66%, 色氨酸的 氮含量是13.73%。
Á 称取上述任一种纯净物质约500mg,包括 消化在内的回收率误差应在正负1%以内。
Á 按蛋白质消化的步骤进行测定蛋白质, 计算回收率。
凯氏定氮法 实验报告
凯氏定氮法实验报告凯氏定氮法实验报告引言:氮素是植物生长过程中必需的重要元素之一,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准确测定土壤中的氮含量对于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凯氏定氮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土壤中氮含量的方法,本文将对凯氏定氮法进行实验研究和分析。
实验目的:1. 掌握凯氏定氮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 测定不同土壤样品中的氮含量,并进行数据分析。
实验材料:1. 不同来源的土壤样品;2. 硫酸钾(K2SO4);3. 硫酸亚铁(FeSO4);4. 高锰酸钾(KMnO4);5. 二氧化钠(Na2CO3)。
实验步骤:1. 取适量土壤样品,经过干燥和研磨处理,使其颗粒均匀细小;2. 取约10克土壤样品,加入蒸馏水中搅拌均匀,使其中的可溶性氮转化为铵态氮;3. 用滤纸滤去土壤悬浮物,得到澄清的土壤浸提液;4. 取适量土壤浸提液,加入凯氏试剂(硫酸钾、硫酸亚铁和高锰酸钾的混合溶液)中,反应生成氨气;5. 将生成的氨气经过蒸馏,收集在含硼酸的接收瓶中;6. 加入酚酞指示剂,用盐酸滴定,直至溶液由粉红色变为无色,记录滴定所需的盐酸体积;7. 根据滴定所需的盐酸体积,计算土壤样品中氮的含量。
实验结果:通过凯氏定氮法测定了不同土壤样品中的氮含量,并进行了数据分析。
结果显示,不同土壤样品中的氮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中,A样品的氮含量为X克/千克,B样品的氮含量为Y克/千克,C样品的氮含量为Z克/千克。
通过对比不同样品的氮含量,可以得出结论:不同土壤样品中的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与土壤类型、施肥措施等因素有关。
实验讨论:凯氏定氮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土壤中氮含量的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将土壤中的氮转化为氨气,并用滴定法测定氨气的含量来计算土壤中氮的含量。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结果准确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农业和环境科学领域。
然而,凯氏定氮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该方法只能测定土壤中的铵态氮,不能测定其他形态的氮,如硝态氮等。
凯氏定氮实验报告
凯氏定氮实验报告
《凯氏定氮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凯氏定氮法测定样品中的氮含量,以便分析样品的营养成分及质量。
实验原理:
凯氏定氮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有机物中氮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硫酸将有机物中的氮转化为铵盐,然后用碱液将铵盐转化为氨气,最后用酸溶液将氨气转化为铵盐,通过滴定法测定铵盐的浓度,从而计算出样品中的氮含量。
实验步骤:
1. 取适量样品,将其加入凯氏试剂中。
2. 在加热的条件下,将样品中的有机氮转化为铵盐。
3. 将加热后的样品冷却,并用硫酸将样品中的铵盐转化为氨气。
4. 用氢氧化钠溶液将氨气转化为氢氧化铵,然后用硫酸溶液将氢氧化铵转化为氨气。
5. 最后用硼硼酸溶液滴定氨气,从而计算出样品中的氮含量。
实验结果:
经过凯氏定氮实验测定,得出样品中的氮含量为X%。
实验结论:
通过凯氏定氮实验测定,我们可以准确地得出样品中的氮含量,为进一步分析样品的营养成分和质量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总结:
凯氏定氮法是一种简便、准确的测定有机物中氮含量的方法,对于分析样品的营养成分和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验结果对样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生产提供有力的支持。
总结凯氏定氮法
Johan Kjeldahl (1849-1900), 在嘉士伯实验室发明了测定凯氏定氮法 , 这种方法到目前仍然是我们测定谷物类物质蛋白质含量的主要方法 的主要方法。 凯氏定氮法原理:样品与浓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 解,其中碳和氢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逸出,而样品中的有机氮转化 为氨与硫酸结合成硫酸铵。然后加碱蒸馏,使氨蒸出,用硼酸吸收后 再以标准盐酸或硫酸溶液滴定。 根据标准酸消耗量可计算出蛋白质的 含量。 目前常用的有常量凯氏定氮法和微量凯氏定氮法, 两者消化原理 和步骤基本相同, 不同的是微量凯氏定氮法的样品量和试剂用量都很 少,另外有一套专门适合微量测定的仪器装置。
O
注意事项: 在蛋白质测定过程中应注意与采用氨试剂的检测项目 时间错开,确保环境空气中无氨气的存在,否则将影响蛋白质的测定 结果,使最终结果偏高。 三、结果计算:
X4(干基)= (V1 - V0)×0.014×C×6.25 W(1-水分%)×0.1 ×100……… (4)
式中: X4 W V1 V0 C 0.014 6.25 试样的干基蛋白质含量, (%) ; 试样质量, (g) ; 滴定样品所消耗盐标准溶液体积, (mL) ; 滴定空白所消耗盐酸标准溶液体积, (mL) ; 盐酸标准溶液的浓度, (mol/L) ; 1mL1mol/L 盐酸溶液相当于氮的质量, (g) ; 氮换算为蛋白质的系数。
催化剂和浓硫酸,混均。 2、消化 消化过程的目的:是要打破所有样品中的氮的有机结合, 并使所 有类型的氮都转换成铵离子。 样品中含氮的有机化合物经浓硫酸加热消化,硫酸使有机物脱 水, 然后有机物碳化生成碳; 碳将硫酸还原为 SO2, 本身则变成 CO2; SO2 使氮还原成氨,本身则氧化成 SO3,而消化过程形成的氢又加速 了氨的形成。在反应过程中,生成物水和 SO3 逸去,而 NH3 则与硫 酸结合成硫酸铵,留在溶液中。 当单独使用硫酸时,消化速度很慢。因为消化速度(打破样品的 化学结构) 不仅取决于酸的性能,而且要取决于消化期间消化液的温 度。温度越高,消化越快。若单独使用硫酸 ,消化温度将受硫酸的沸 点(338℃)所限制,而氮的临界分解温度是摄氏 373℃。 因此, 在消化的 过程中我们会加入一些盐类和催化剂 (硫酸钾和硫酸铜)加快反应速 度。 (1)硫酸钾作用:加入硫酸钾可以提高溶液的沸点而加快有机物的 分解,它与硫酸钾作用生成硫酸氢钾可提高反应温度,一般纯硫酸的 沸点在 340 摄氏度左右, 而添加硫酸钾后可使温度提高到 400 摄氏度 以上,原因主要在于随着消化过程中硫酸不断地被分解,水分不断逸 出而使硫酸钾浓度增大,故沸点升高,其反应式如下: K2SO4+H2SO4 =2KHSO4 ; 2KHSO4=K2SO4+H2O↑+SO3 但硫酸钾加入量不能太大,否则消化体系温度过高,又会引起已生成 的铵盐发生热分解而造成损失: (NH4)2SO4=NH3↑+(NH4)HSO4 2(NH4)HSO4=2NH3↑+2SO3↑+2H2O 除硫酸钾外也可加入硫酸钠,氯化钾等盐类来提高沸点,但效果 不如硫酸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仁爱 创值 共赢 和谐
谢谢!
仁爱 创值 共赢 和谐
仁爱 创值 共赢 和谐
• • • • • •
总磷测定 国标标准曲线法 1:显色剂配置一次曲线做一次 2:比色皿校正,移液管校正 3:400nm比色 单点法
仁爱 创值 共赢 和谐
对化验工作的认识
自身要适合化验工作,对化验感兴趣才能够认真对待。 “平凡的事情做好了就不平凡”。
一直认为化验就是一个“细致入微--分析—学习—提高” 的过程 。化验不仅仅是出了数据结果,而是要去分析, 无论是方法还是结果 。同时,对实验分析结果指导饲料 品质和对配方提供参考。
仁爱 创值 共赢 和谐
各种试剂的作用
• 硫酸:(消化) a. 脱水。使有机物炭化,生成C, b. 氧化。 H2SO4将C、 H氧化为CO2和H2O蒸汽逸出,本身还原为SO2,而pro则 分解成氮,则与硫酸结合成硫酸铵,留在酸性溶液中 • 40%氢氧化钠(蒸馏) • 碱性条件下,使硫酸铵释放出氨气。 • 一是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要过量; • 二是要防止样液中氨气逸出。 • 硼酸H3BO3:(吸收滴定) • 半微量或微量定氮通常用硼酸溶液吸收氨的作用。硼酸呈微弱酸性,用酸滴 定不影响指示剂变色反应。
操作交流
二:规范操作(交流) 1:滴定标准溶液不能用刻度吸管,用滴定管 2:水分称量瓶先烘干后放干燥器中冷却再称样,不能直接放空气 中,易吸潮 3: 准确使用量具,不能大约多少 4:灰分最好盖上坩埚,坏的坩埚不能用 5:Ca,P要做空白 6: P最好用420或400nm,显色剂10ml,按国标检测 7:如果水质有问题,所有的检测都要有空白 8:粗蛋白測定校正,硫酸銨直接蒸餾,用前烘幹 9:粗脂肪测定,滤纸称量前烘干,最好放称量瓶中一起称量,无论 烘和抽提后 10:溶液制备相关事项,仪器维护 11:注意保护自己(带手套,利用好通风橱,等)
仁爱 创值 共赢 和谐
蒸馏过程
仁爱 创值 共赢 和谐
将消化好的样品加碱蒸馏,使氨蒸出。用硼酸 吸收后,再用标准酸溶液滴定。根据标准酸溶液 消耗体积,根据公式计算出样品中蛋白质含量。
仁爱 创值 共赢 和谐
滴定
NH3
标准酸
蒸馏
滴定
硼酸吸收液
吸收后溶液
滴定后溶液
仁爱 创值 共赢 和谐
操作与注意事项 一)操作
仁爱 创值 共赢 和谐
8. 一般蒸馏5min完全蒸出氨。约80%以上的氨在最初1~2分 钟内蒸出,初蒸速度不宜太快,以免氨蒸出后未能及时被 吸收而逸出。 9.在蒸馏时还应注意硼酸的吸收温度。硼酸是极弱的酸,只 起吸收氨的作用,但要注意硼酸吸收液温度不应超过40℃, 否则氨的吸收减弱导致结果偏低。
仁爱 创值 共赢 和谐
凯氏定氮法及部分化验工作交流
中慧中心化验室:高爽
仁爱 创值 共赢 和谐
• 1:凯氏定氮原理及注意事项 • 2:部分检测项目注意事项
仁爱 创值 共赢 和谐
• • • • •
目前测定氮、蛋白质的方法 1、凯氏定氮法:消解、蒸馏、滴定 2、杜马斯燃烧法:燃烧、还原、净化、检测 3、蛋白质标签法 不同的方法,原理、步骤和实验试剂都各不相同,但是 一直以来,凯氏定氮法最为经典,使用最为广泛。 凯氏 定氮法是测定氮—蛋白质的经典方法。目前,均普遍采用 凯氏定氮法对土壤,食品,农产品,饲料以及一些物质进 行氮—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用此法测定试样时,需经过消 解、蒸馏、滴定三个过程。
仁爱 创值 共赢 和谐
• 4.硫酸铵标准液:取经过干燥的硫酸铵(优级纯) 6.6065 g用蒸馏水溶解定溶至1000 mL,摇匀备用。溶液中 的氮含量为1.4 mg/mL。 • 5.混合指示剂(1:5):1份溶解于95%乙醇的0.l%甲基 红乙醇溶液(1g/L)与5份溶解于95%乙醇的0.l%溴甲酚 绿乙醇溶液(1g/L)临用时混合。
仁爱 创值 共赢 和谐
• 5. 不要将样品粘在瓶颈上,炭化粘在壁上消化不彻底.消 化过程中要逐渐升温,当低温加温至出现带有硫酸的白色 气体后,才可升温使溶液沸腾,但避免剧烈沸腾。 • 6.当氢氧化钠足量时有黑色氧化铜生成而使溶液呈淡黑色; 当氢氧化钠量不足时就无黑色氧化铜产生而使溶液呈淡蓝 色,加入的氢氧化钠必须过量,并且动作还要迅速,以防 止氨的流失。 • 7. 混合指示剂在碱性溶液中呈绿色,在中性溶液中呈灰色, 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如果没有溴甲酚绿,可单独使用 0.1%甲基红乙醇溶液。
仁爱 创值 共赢 和谐
原理
• 凯氏法测定试样中的含氮量:在催化剂作用下, 用硫酸破坏有机物,使含氮物转化成硫酸铵。加 入强碱进行蒸馏使氨逸出,用硼酸吸收后,再用 酸滴定,测出氮含量,将结果乘以换算系数6.25, 计算出粗蛋白含量。
仁爱 创值 共赢 和谐
• 转化系数:6.25 • 凯氏定氮法通过测定食品中N的含量,再乘以蛋白质系 数,就可以得到蛋白质的含量.而一般来说,食品中蛋白 质的含氮量为16%,即1克蛋白质中的氮相当于6.25克蛋白 质,用凯氏定氮法测出的含氮量乘以6.25,即得样品中蛋白 质的含量。
•
. 再用已知浓度的HCI标准溶液滴定,根据HCI消耗的量计算出氮的含量,然后乘以相 应的换算因子,既得蛋白质的含量。
NH4H2BO3 + HCl =H3BO3 + NH4Cl 仁爱 创值 共赢 和谐
消解过程
消解
1. 加入称量的样品 2. 加入硫酸铜(作用:催化剂,加快反应) 3. 加入硫酸钾(作用:提高硫酸沸点) 4. 加入浓硫酸
• • • • • 1.称取样品 2.消解 3.蒸馏 4.滴定 5.计算
仁爱 创值 共赢 和谐
• 注意事项
1. 取样量:取样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试样的类型及待测元素含量的高低。 为了减小称量时的误差,试样或基准物质的质量必须在0.2g以上。 2. 蒸馏加浓碱NaOH,加的量为H2SO4量的4倍 常量分析:≥80ml NaOH,25ml的2%硼酸, 半微量分析:例如10ml样品,10ml NaOH, 10ml2%硼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 硼酸保持过量。 4.标准酸浓度:一般常量用0.1mol/L 半微量用0.05mol/L 微量用0.01mol/L
仁爱 创值 共赢 和谐
实验过程
二)反应过程
• .有机物中的氮在强热和CuSO4, K2SO4 , 浓H2SO4 作用下,
•
• • • • •
消化生成(NH4)2SO4
NH2 CHCOOH+2 H2SO4= SO2 + H2O + 2CO2 + NH3 2NH3+H2SO4= (NH4)2SO4 2.在凯氏定氮器中与碱作用,通过蒸馏释放出NH3 ,收集于 H3BO3 溶液中 NH4)2SO4 + 2NaOH = Na2SO4 + 2NH4OH NH3+H3BO3=NH4H2BO3
•
N 16% = N×6.25 = 蛋白质含量
仁爱 创值 共赢 和谐
实验过程
(一)化学试剂制备
• 1、硫酸铜
• 2、硫酸钾 • 3、浓硫酸 • 4、氢氧化钠溶液:浓度30%~40%
• 5、硼酸吸收液:浓度2%
• 6、混合指示剂:甲基红—溴甲酚绿 • 7、标准酸滴定液:盐酸或硫酸溶液,需精确标定。 • 8、蒸馏水:无氨蒸馏水
仁爱 创值 共赢 和谐
• 硫酸铜: • a.催化剂 加速反应 硫酸铜,氧化汞或硒粉作为催化剂以及加入少量过氧化氢 作为氧化剂,次氯酸钾防止污染通常使用硫酸铜。 • b.碱性反应指示剂 有机物全部消化后,出现硫酸铜的兰绿色,可以作为指示 剂。 • 标准溶液: • 盐酸: HCl • 硼酸溶液吸收后,再用标准盐酸直接滴定,根据消耗体积 得出氮的含量。
仁爱 创值 共赢 和谐
3.标准滴定溶液 • a) 硫酸标准滴定溶液[c(1/2H2SO4)=0.1000 mol/L],移取 2.73 mL浓硫酸(密度为1.8419g/mL),蒸馏水稀释并定 容至1000 mL容量瓶,摇匀,用无水碳酸钠标定。 • b) 盐酸标准溶液[c(HCl)=0.1000 mol/L],移取8.30 mL 浓盐 酸(盐酸浓度36%~38%)用蒸馏水稀释并定容至1000 mL容量瓶,摇匀,用无水碳酸钠进行标定。
计算公式:
1.401×M
含氮量:N(%)=
W
(V-V0)
粗蛋白含量:P(%)=
N(%) × C
• • • • • •
M=标准酸摩尔浓度; W=样品重量(克); V0=空白样滴定标准酸量消耗量(毫升); V=样品滴定标准酸消耗量(毫升); C=粗蛋白转换系数 1.401为转换系数
仁爱 创值 共赢 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