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斜面、 小车、
刻度尺、停表。
【步骤】
1.使斜面保持一定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挡板放在斜面的底 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1
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挡板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和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 v1。
4.将挡板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 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训练
单位换算:(要求写过程)
1) 54km/h = 54 ÷
=
m/s
2)5m/s = 5×
=
km/h
【巩固练习】
一、目标检测 1.(2018内江)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定斜面上运
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图,小车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
由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两处时,电子钟所显示的两个
【设计表格】
路程(m)
S1= S2=
运动时间(s)
t1= t2=
平均速度(m/s)
V1= V2=
3.在实验中经计算后发现v1 大于 v2,你认为可能的原因 是: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 。
【合作交流】
1. 一个物体在4s内通过24m的路程,则它的平均速度是多 少?
2. 甲物体在15s内通过45m的路程,乙物体在25s内通过90m的路 程,则哪一物体运动较快?
(3)根据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v =___s_____,算出小明的步行速度 t
为___0_.8_2_5___m/s。
2.(2013省卷)一轿车上午11:30驶入皇城高速入口,下午1:30到达 青州出口,总共行驶了240km。该高速公路限速120km/h,期间经过隧 道和桥梁限速80km/h。求: (1)该轿车全程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2)轿车在行驶中有超速吗?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第一部分:知识点一、基本概念: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2、实验原理:s vt =3、实验过程:(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低端,测量小车要通过的路程S;(3)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4)根据公式:svt=算出平均速度。
(5)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再次测量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撞到金属片的时间。
然后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时的平均速度。
4、表格: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二、重、难点重点:学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难点:准确计时,对平均速度的理解三、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技巧1、如果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距离s和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的计算:s vt =3、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要点诠释一:1、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斜度,这样小车加速下滑的速度较慢方便计时。
2、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
要点诠释二:1、生活中变速运动比较常见,我们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指的是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路程内)的快慢程度。
四、知识拓展超声波测速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我们通常用刻度尺、卷尺等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还会用到其他一些技术来测量距离,如超声波测距等。
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超声波的指向性强,因而经常用于距离的测量、汽车倒车防撞、智能机器人等领域。
超声波测距原理如右图所示。
发射器向某一方向发射超声波,在发射的同时开始计时。
超声波传播时碰撞到障碍物会被反射,接收器收到反射波就停止计时。
根据计时器记录的时间t,仪器自动计算出发射点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例题)(解析版)含答案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 《机械运动》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架解一、测量平均速度实验(间接法):1.实验原理:tS v;2.实验器材: 刻度尺、停表、小车、斜面、挡板; 3.实验步骤:(1)使斜面保持一定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挡板放在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 1;(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挡板的时间t 1;(3)根据测得的S 1和t 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1;(4)将挡板移至S 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 2所用的时间t 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
4.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具体测量过程和记录表格:得出的结论: 小车从斜面滑下是越滑越快;【例题1】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装置如图所示,将小车从斜面上端A 点由静止释放到达B 点,用电子表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的原理是 ;(2)小车在下落的过程中,受 (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作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km/h ;(3)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4)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 (选填“大”或“小”),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 。
(5)如果在实验中,先释放了小车,才开始计时,那么测得的平均速度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1)v=st;(2)非平衡力;0.72;(3)小于;(4)小;时间;(5)偏大。
【解析】解:(1)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及对应的时间,该实验的原理是v=st;(2)由题意可知,小车是由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而且运动过程中没有维持匀速直线运动。
所以小车不是处于平衡状态,故小车不是受平衡力的作用;由图示知,小车通过的全部路程为0.5m+0.5m=1.0m,所用的时间为5秒,所以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st =1m5s=0.2m/s=0.72km/h;(3)由图示知,上半程和下半程的路程都是0.5m,但通过上半程所用的时间为3s,下半程所用时间为2s,所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4)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并减小测量时间造成的误差,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较长,测出的时间误差较小。
人教版初中物理讲义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学生版+教师版)
人教版初中物理讲义第一章《机械运动》(学生版)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一、要点梳理1.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目的: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v=s t测量器材:________、________2.实验步骤:(1)使斜面保持____________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挡板放在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1。
(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__________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和t1,利用公式v=st,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将挡板移至斜面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3.常见机械运动的图象: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速直线运动二、重点解读一、测量平均速度实验【例题1】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1)小球在做______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3)小球在____________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二、匀速直线运动图象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有两种,路程—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
【例题2】如图是某汽车通过一平直公路时记录的v–t图象,甲、乙、丙、丁四个过程中,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甲B.乙C.丙D.丁【例题3】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 sB.4 s~8 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0 s~8 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D.8 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三、同步练习一、基础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9分)1.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A.甲与乙B.甲与丙C.丙与丁D.乙与丙2.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路程s与运动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汽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的是()A.ab段B.bc段C.cd段D.de段3.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分析可知()A.v甲=0.6 m/s,v乙=0.4 m/sB.经过6 s两小车一定相距6.0 mC.经过6 s两小车一定相距4.8 mD.经过6 s两小车可能相距2.4 m二、实验题(每空1分,共10分)4.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________。
八上物理人教第一章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刻度尺、停表、木块、金属片。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 保持较小的坡度,在斜面的底部或中部固定金属片。
金
s1
属
片
s2
实验步骤
1.使倾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 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 间tl,把小车通过的路程s1和所用的时间t1填入表中。
车速表:一般叫车速里程表,是实时 显 示 汽 车 时 速 的 仪 表 , 单 位 是 km/h , 一般在驾驶位置正前方。
车轮在转动过程中会形成脉冲信号,根据 这个信号和车轮半径就可以测算出汽车当 下的运动速度。
用刻度尺 测出运动
路程
用停表测 出运动时
间
测量 小车 计算 运动 时的 平均 速度
平均速度在不 体会 同时间内或不
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1.能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地测量物体运动的距离和所
用的时间,并根据公式
v=
s t
,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
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2.能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
要测量路程可以用刻度尺直接测量,要测量时间可以用
秒表直接测量,那么有没有直接可以测量速度的工具?
没有,只能间接测量。
v=
s t
实验结论: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直线运动,在不同的路 程上小车平均速度的大小不同,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 斜面底端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 思考讨论:
1.你的数据和其他同学相同吗?为什么? 不相同。因为斜面的坡度、选取路程等不同。
2.为什么说到物体的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哪 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不同路段上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
第一章第4节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学习目标】1、掌握速度公式的使用。
(重点)2、理解平均速度和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关系。
3、运用速度公式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难点)【学法指导】通过对速度公式的进一步理解,灵活应用于日常生活。
【自主探究】1: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步骤:课本P23页1:求出S1、S2的平均速度(写出解题步骤)2:求出S3的平均速度(写出解题步骤)【合作探究】 路程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1=90cmt1=3s V1= S2=50cm t2=2s V2=1、今年,江苏省要推行“区间测速”.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在两监测点安装监控和测速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该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车速,如果这个平均车速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30km,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的速度为100km/h,通过监测点B的速度为110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该路段最高限速120km/h.⑴原来检测的方法是监控探头判断通过监测点时的车速.如果按原来的方法,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会不会判为超速?⑵通过计算说明,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会不会被判为超速?【当堂训练】1、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1)小球在做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2)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球从A 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3)小球在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4)下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多选)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作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C. 前2s内,小华跑得较快; 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2、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匀速行驶,甲在1h内行驶15km;乙在3min内行驶750m;丙行驶100m需24s;则三人骑车速度的快慢为:()A.甲最快,丙最慢;B.甲最慢,丙最快;C.乙最快,甲最慢;D.三人一样快.3、一列队伍行进速度是2.5m/s,经过一座全长100m 的桥,从队伍第一人踏上桥到最后一人离开桥共需1min,则这列队伍长:()A.150m;B.100m ;C.250m ;D.50m. 二:实验探究题1、全国铁路大提速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10.某同学参加百米赛跑,跑前24m
用了4s,跑完100m用了12s,该同学百米
跑的平均速度约是
(B )
A. 6m/s;
B. 8. 3m/s;
C. 7. 15m/s; D. 7.75m/s.
11.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
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
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
5. 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闪频照 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 况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
D点用时0._3___s,平均速度为1_.0_0___m/s,小
球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______。
6.小军同学用下列四种方法测定小
球沿桌面滚动时的平均速度,其中你认为
最好的是
均速度分别是
( D)
A. 6m/s、7.5m/s B.5m/s、7.5m/s
C.5m/s、6m/s D.7.5m/s、5m/s
14. 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开始5s钟内
通过5m的路程,接着静止5s,再在5s钟内
通过10m的路程,物体在这15s内的平均速
度是
(A)
A. 1m/s B. 15m/s C. 2m/s D. 1.5m/s
图1-4-2
A.图中AB段的路程sAB=50.0 cm B.如果测得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tAC=2.5 s,则AC段的平均 速度vAC=32 cm/s C.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
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大 D.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可以将小车从B点由
度可能是
(C )
A.1.5m/s B.2m/s C.1m/s D.2.5m/s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
测量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的测量:在生活、生产实际中,我们经常需要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的测量也是物理学中常见的测量。
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是速度公式tS v ,常用工具有刻度尺、停表(或计时器)。
例:表(1)是测量人行走和跑步的平均速度得出的数据,请完善表格中内容。
被测量运动方式路程(m )时间(s ) 速度(m/s ) 步行1500 1200 跑步 100 161.平均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平均快慢的物理量,在机械运动单元中属于重要内容和知识点,在中考中也占据较高地位。
有关平均速度的测量问题是实验探究类问题,在中考题中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知识点精析 考点概览题型出现,出现更多的是选择题和填空题;所占分值一般在3-5分之间。
虽然测量平均速度类的实验探究题出现的频率不高,但涉及测量平均速度的选择题或填空题属于常考热点。
测量平均速度考题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平均速度概念的理解,如何设计并选择实验方法,实验中对各物理量的测量等知识。
2.中考题型分析有关平均速度的测量问题是实验探究类问题,在中考题中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型出现,出现更多的是选择题和填空题;所占分值一般在3-5分之间。
虽然测量平均速度类的实验探究题出现的频率不高,但涉及测量平均速度的选择题或填空题属于常考热点。
3.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考点分类考点内容考点分析与常见题型常考热点平均速度实验分析通过题干对平均速度计算或分析,常见题型是选择题、填空题一般考点平均速度实验探究出现概率不高,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冷门考点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设计 常出现在估测题中,和其他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在一起★考点一:平均速度测量有关问题◆典例一:(2017·深圳)(1)如图是某实验小组“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情形,如图所示,小车从位置A 开始沿直线运动到位置B ,所用的时间为2s ,则小车从A 到B 通过的总路程为 cm ,这段时间内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m/s 。
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
端到金属片的距离。
5
实验步骤:
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 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S1,把S1填入表格。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 的时间t1并记入表格。
t1=
V1=
S2=
t2=
V2=
思考:
1、怎样测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2.根据表格中测得数据,你能否计算出
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7
根据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可 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结论】
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小车沿斜面下滑做变速运动
V下>V全>V上
8
知识反馈:
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试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 的、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 图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 表的显示时刻: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
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
____大_____(选填“大”或“小”);小车由静
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
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_____大____(选填“大”或
“小”)。
13
目
上一
下一
末
(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 开始运动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 s, 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0._2_5___m/s。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V__=_S_/_t__
进行测量的 .
(较2_)__实_小_验__中_(为选了填方“便大计”时或,“应小使”斜)面坡度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共11张PPT)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分析与论证】
v2<v3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
9
第9页,共。
➢巩固练习
1、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起在10s内加速
到20m/s,共运动了80m,该物体在10s内平均速度是
[]
C
A.20m/s C.8m/s
B.10m/s
D.都不对
2、某汽车沿直线运动时,前半段路程用20m/s 速度行驶,后半段路程用30m/s速度行驶,在 整个路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通过下半段路程s3的平均速度v3呢?
s3= s1-s2
t3= t1-t2
金属片
s2
s3 t3
s1
t1
t2
7
第7页,共11页。
【设计表格】
路 程(m) s1= s2= s3=s1-s2=
运动时间(s) t1= t2= t3= t1- t2=
平均速度(m/s) v1= v2= v3=
8
第8页,共11页。
B.10m/s
t3= t1- t2=
S2
t2
金属片的作用:便于测量时间
3
第3页,共11页。
【器材】
斜面、小车、刻度尺、
停表、金属片。
4
第4页,共11页。
【步骤】
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
在斜面的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
将要通过的路程s1。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
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1
第1页,共11页。
预习:
很小
停表
刻度尺
v
S t
第2页,共11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解:由图可知:
全程路程 s=90cm=0.9m,时间 t=5s
上半段路程 s前=45cm=0.45m,上半段时间 t前=3s
则:全程平均速度 v s 0.9m 0.18m / s t 5s
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前
s前 t前
0.45m 3s
0.15m
的时间t1并记入表格。
3.根据测得的s1 、t1 ,利用公式v1
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
s1 t1
算出小车通
路程 s1= 0.8m s2=
运动时间 t1= 4s t2=
平均速度 v1= 0.2m/s v2=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
离s2。
5.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
v3
l t3
用已知量和测量量把最后结果表示出来
依样画瓢
5、P25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4题 有一个量程为2m的卷尺,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
方法估测你家到学校的路程,写出具体的步骤。 解:① 用卷尺测出自己正常步行1步的长度为l 。
②数出自己从家正常步行到学校的步数为n。 ③ 计算:家到学校的路程 s = nl 。
(2)要保证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来沿直线运动。
(3)要保证每次测量都从相同高度处释放。
实验中斜面的作用是 让小车做变速运动
;
金属片的作用是 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测量
时间 。
实验步骤:
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 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s1,把s1填入表格。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
解:① 用手表测出自己沿跑道正常步行1圈所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新授课 1课时东方国际学校使用日期:2019年9月26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测量路程和时间,并求出平均速度。
2.会分析实验数据,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纪录数据、分析实验数据的全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数据的作风。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学生经历探究各个环节;在实验中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组织调控学生有序地进行实验。
【实验准备】教师用:多媒体课件。
学生每组需要:直尺1把、停表一块、斜面一个、木块一块、小球1个、位置标志旗4个、滴水小车一辆(见附件1)【教学过程】是小些好(如图)?均分好?先短后长好?还【板书设计】§1.4 测量平均速度一、提出问题二、猜想与假设:三、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四、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五、分析与论证六、评估【教学反思】一、案例的“亮点”1.采取了开放式实验的形式。
由于课前对器材进行了改进,在路程的分段上,可以不再像课本那样只能分2段,而是也可以分成3段,并且既可以3段均分,还可以按先长后短的方法分,这样就有3种方法;在学生共同探讨出多种可行方案后,教师并不指定学生按哪一种去执行,而是将选择权交由学生,让他们取舍。
这样做既可以巩固学生的探究兴趣,还可以增强他们的成就感。
2.让小球一次滚下就测量出它在各段路程上的运动时间。
这一点通过教师设计的“让小球撞击标志小旗”的方法就可以轻易实现(见附件1的说明)。
以往的测量方法是让小球两次滚下,进行测量,就实质上说,是先后测量的两个运动的不同路段的时间。
我认为这样做是值得商榷的。
3.让学生用尝试实验法验证自己的设计方法是否可行。
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尝试测量来取舍自己的某一点设想。
培养了学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世界观。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1.知道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和方法。
2.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数据。
3.会将物体运动所经历的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4.会依据测量数据计算平均速度。
1.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1)实验原理:v =s t 。
(2)实验器材:斜面、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等。
(3)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
(4)实验步骤: ①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将小车放在斜面顶端在斜面底端放一块金属片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 1把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表格中。
②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1。
③根据测得的s 1、t 1利用公式v 1=s 1t 1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v 1。
④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 2。
⑤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 2所用的时间t 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
(5)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s 1= t 1= v 1=s 2= t 2= v 2= (1)小车通过的路程不等于斜面的长度如果测量的是斜面的长度小车通过的路程等于斜面的长度减去小车的长度。
(2)斜面坡度应该小一些。
斜坡坡度越大小球的速度越快小球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越短越不易计时其时间误差就会越大所以为了尽量减小时间误差应该减小斜面坡度。
(3)计算平均速度时要注意平均速度与路程和时间的对应性如计算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应该用全部路程除以整个运动过程所用的时间。
【例1】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斜面应保持__________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_____如图所示若秒表每格为 1 s 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m/s 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解析:由题图可以看出若斜面的坡度过大则小车下滑的时间太短不便于时间的测量故本实验中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利用公式__v =s t
__计算. 实验器材:斜面、木块、小车、__刻度尺__、__停表__、金属片等.
实验方法:利用刻度尺测出物体通过的__路程__,利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__时间__,则可利用
公式__v =s t
__计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注 意:斜面的坡度应该小一些.斜坡坡度越大,小车的速度越快,小车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越短,越不易计时,测量时间时的误差就越大,所以为了减小误差,应该减小斜面的坡度.
1.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小车在AB 、BC 和AC 段的平均速度分别是v AB 、v BC 和v AC ,由图可知( )
A .v A
B 最大 B .v B
C 最大 C .v AC 最大
D .v AB 、v BC 和v AC 一样大
2.高速公路上为避免发生汽车追尾事故,有关部门在路边竖立了距离确认牌.从确认牌开始,沿路分别竖有50 m 、100 m 、200 m 标志牌.小明为了估测所乘汽车的速度,他用手表测出汽车从确认牌开始到200 m 标志牌的时间为8 s ,则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
A .6.25 m/s
B .12.5 m/s
C .25 m/s
D .25 km/h
3.(深圳中考)如图是某实验小组“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情形,如图所示,小车从位置A 开始沿直线运动到位置B ,所用的时间为2 s ,则小车从A 到B 通过的总路程为____cm ,这段时间内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_m/s.
4.如图,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进行测量的.
(2)斜面的作用是使小车获得动力下滑;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填“大”或“小”),原因是____.
(3)若图中停表的每格为1 s ,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 =____m/s ;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5.有一个量程为2 m 的卷尺,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估测你家到学校的路程.
(1)测出自己正常步行时,至少3步的长度,求出平均值,作为自己正常步行时每一步的长度L ,这是为了____.
(2)数出从家庭出发正常步行到学校所走的步数n ,则家庭到学校的总路程为s =__nL __.
(3)如果再给你一只钟表,你还能想到的方法是(简要写出需测的物理量名称和符号):
①测出正常步行的速度v ;
②____;
③总路程为s =____.
6.(南通中考)一辆普通家用轿车的长约为教室长度的一半.如图是某家用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过程中,用相机每隔0.5 s 曝光一次得到的照片.拍照过程中,轿车的平均速度最接近于( )
A .30 km/h
B .60 km/h
C .90 km/h
D .120 km/h
7.(钦州中考)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让小车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关于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s 1、后半段路程s 2和全程s 的平均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小车通过s 1的平均速度最大
B .小车通过s 2的平均速度最大
C .小车通过s 1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 的平均速度
D .小车通过s 2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 的平均速度
8.(河池中考)如图是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从斜面顶端到金属片的距离为1.2 m .以金属片为参照物,下滑过程中的小车是____的.为了测出小车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需将____移至斜面的中部,若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是1.2 s ,则小车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是____m/s.
9.(柳州中考)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的实验中,小龙和小柳测量小明跑40 m 的速度.
(1)小龙和小柳用____(填一种测量工具)在室外测出40 m 的路程.
(2)小柳担任计时员,他用____(填一种测量工具)测量小明跑步的时间,他应站在______(填“起点”或“40 m”)处.
(3)小龙担任发令员,发令后,小明跑完40 m 的路程,小柳计时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小明跑40 m 所用的时间为____s.
(4)小明跑40 m 的平均速度是____m/s.
10.(毕节中考)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的斜面、小车和秒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他们测量过程中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请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甲至乙 乙至丙 甲至丙 路程
s 1=__26__cm s 2=64 cm s 3=90 cm 时间 t 1=2 s t 2=__4__s t 3=6 s
(2)某同学计算甲至丙这个过程的平均速度,采用了下列两种方法计算:
方法1:v 3=s 3t 3;方法2:v 3=(s 1t 1+s 2t 2
)÷2. 以上两种方法正确的是:____(填“方法1”或“方法2”).甲至丙的平均速度是____m/s.
(3)分析表中数据,小车全程__不是__(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4)要使小车的平均速度增大,可采取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