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性公共服务中国地方政府间关系发展的新策略
协作性公共管理:地方政府新战略——读书笔记
读《协作性公共管理:地方政府新战略》地方政府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除了梵蒂冈等几个袖珍国家外,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有着众多的地方政府。
要了解一个国家的政治与行政,就必须弄清楚它地方政府的情况,因为在一个国家内,相对于中央政府来说,地方政府和人民的生活更息息相关,一些具体的政治与行政事务更多地发生在地方政府的职能范围里。
地方政府对一个国家的民主政治、有效行政及经济社会发展史至关重要的,然而,在我们通常的理论研究和公共管理的实践中,却经常忽视地方政府的因素,很容易地把地方政府的管理等同于中央政府的管理,试图用一般性的原则去解释地方公共管理的事务,尤其在我国这一问题更为明显,当然,这样一种倾向也造成了诸多不良后果,迫切等待我们的是对地方管理乃至地方治理的独立研究,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地方或区域公共管理的发展,从而有利于全国社会治理的向前推进。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上掀起了一阵对传统公共管理范式进行改革的浪潮,这些改革立足于对传统范式中官僚制度的猛烈批判,认为等级制和官僚制严重的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以及治理理论都是这些改革理论中的代表,它们认识到政府规模过于庞大、政府行为过于僵化、没有效率等等,现在看来,这些对传统组织及管理范式的批判有其合理的一面,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理论也仅仅是立足于政府及组织的职能范围内部的批判,都忽视了当代复杂社会背景中管理已超越了组织内部这一事实。
在今天复杂的网络时代中,如何处理政府于政府之间,政府于非政府组织之间关系,如何利用政府于其他组织之间的协作或合作①共同进行公共管理,实现地方治理目标的达成,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时代课题。
现在笔者手中的这本《协作性公共管理:地方政府的新战略》便是对这一时代课题的最新贡献,本书的两位作者通过对美国237个城市及其官员的调查研究基础上,详细地论证了地方政府尤其是城市政府中大量存在着协作性的公共管理活动,这些活动对政府治理辖区的作用与影响大大超过了等级制组织内的管理活动。
政府工作的合作与协调
政府工作的合作与协调政府工作的合作与协调是确保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府的各部门需相互配合,形成整体合力,以有效履行职责,推动政策和决策的有效实施。
一、合作是政府工作的基础在现代社会,政府工作涉及到广泛的领域和复杂的问题,需要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
政府各部门应遵循合作原则,主动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合作共识。
合作可以促进信息的分享与交流,避免决策的隔阂与失误,确保政策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二、协调是政府工作的关键政府各部门拥有不同的职责和权力,因此在政策和决策的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利益冲突和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协调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设立专门的协调机构,负责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和资源分配,并确保政策的公正和有效。
三、跨部门合作的重要性政府工作往往涉及跨多个部门的协同合作。
例如,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需要涉及到城市规划部门、土地管理部门、建设部门等多个部门的配合。
跨部门合作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协调机构,明确责任分工和权力边界,以确保各部门间的有效配合,提高工作效率。
四、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与协调政府不同层级之间的合作与协调也是政府工作的重要方面。
例如,在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各地方政府需要相互合作与协调。
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可以通过建立联席会议、签订合作协议等方式来实现,共同制定发展战略,促进资源的互补和协同发展。
五、政府与公众的合作与协调政府工作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与公众的合作与协调。
政府决策的合法性和公正性需要公众的监督和参与。
政府应建立有效的信息公开渠道和民意征集机制,增加群众参与政府工作的机会,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与公众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六、政府间的合作与协调政府间的合作与协调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因素。
在处理国际事务、跨区域问题时,各国政府需要加强合作与协调,形成共识与一致行动。
政府间的合作可以通过签订双边合作协议、参与国际组织等方式实现,增强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加强国内合作交流的措施和建议
加强国内合作交流的措施和建议加强国内合作交流是实现国家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手段,通过合作交流可以促进各领域的协同发展,加快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
下面列举了十个加强国内合作交流的措施和建议。
一、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各领域的合作交流。
例如,提供财政补贴、减免税收、提供优惠贷款等措施,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
二、建立合作平台政府可以建立统一的合作平台,例如成立合作交流机构或网站,提供信息发布、项目对接、资源共享等服务,方便各方合作交流的需求。
三、加强人才培养加强人才培养是促进合作交流的重要保障。
政府可以加大对高校、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四、加强科技创新合作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是加强国内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
政府可以推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研究项目,鼓励技术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结合。
五、促进产业协同发展产业协同发展可以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效益和竞争力。
政府可以制定产业政策,鼓励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
六、加强地方合作交流地方间的合作交流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政府可以鼓励各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交流,推动经济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发展。
七、加强文化交流文化交流是加强国内合作交流的重要方面。
政府可以鼓励各地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加强文化产业的合作发展,增进各地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八、加强教育合作交流教育合作交流可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人才的能力。
政府可以鼓励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推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教育体系的协同发展。
九、加强金融合作金融合作可以促进资金的流动和企业的发展。
政府可以推动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务,促进企业的融资和投资。
十、加强农业合作交流农业合作交流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政府可以鼓励农业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推动农产品的标准化和品牌化,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加强地方政府协调与合作的措施
加强地方政府协调与合作的措施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地方政府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然而,由于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和协调不够紧密,造成了一些问题的出现,如资源浪费、政策冲突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加强地方政府协调与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地方政府之间可以通过建立联络机制来加强协调与合作。
这种机制可以通过定期召开会议、建立沟通渠道等方式来实现。
例如,各地政府可以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研讨和协商。
同时,建立一个专门的联络机构,负责协调各地政府之间的合作事宜,可以更加高效地推动合作的进行。
其次,地方政府可以加强信息共享,以提高合作效率。
信息共享是加强协调与合作的基础,只有各地政府之间了解彼此的情况,才能更好地协调行动。
因此,地方政府可以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将各地政府的政策、计划、经验等进行汇总和分享。
这样一来,各地政府就可以及时了解其他地方的政策动态,从而更好地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
此外,地方政府还可以通过合作项目来增强协调与合作的实质性内容。
合作项目可以涵盖各个领域,如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等。
通过共同投资、共同规划和共同管理,地方政府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整体效益。
例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各地政府可以联合投资修建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以提高区域间的互联互通。
在环境保护方面,各地政府可以共同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共同开展环境治理工作,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最后,地方政府可以加强人才交流,以促进协调与合作的深入发展。
人才是推动地方发展的核心资源,只有通过人才的交流和合作,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互利共赢。
因此,地方政府可以建立人才交流机制,鼓励各地政府之间的人才流动和合作。
例如,可以设立专门的人才交流项目,支持各地政府之间的人才互派和培训,以提高地方政府的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
综上所述,加强地方政府协调与合作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
通过建立联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开展合作项目和加强人才交流等措施,可以提高地方政府的协调能力和合作效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互利共赢。
协作性公共服务:中国地方政府间关系发展的新策略
市场 经济发展 和经 济全球 化 的浪潮 中 , 方政府 地 的 经 济 力 量 和 主 体 性 在 不 断 增 强 , 何 既 能 维 护 中 央 如
政 府 的 政 治 权 威 , 能促 进 政 府 间 通 力 合 作 来 共 同处 又 理 公 共 管 理 事 务 , 为 各 国 政 府 都 在 关 切 的一 个 紧要 成
中图分类 号 : 6 5 D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3 10 (0 0 0 — 0 0 0 10 — 5 2 2 1 ) 5 0 3 — 5
一
、
问 题 的 提 出
国政府 间关系创 新方 案 中重要 的共 同趋势 之一 , 是 就 政 府间 “ 作性 公共服 务” 制 的广泛发展 。 协 机 协 作 性 公 共 服 务 ( olb rt e u l evc ) 机 c l oai bi s rie 的 a vp c 制 为 各 国 政 府 间 关 系 的发 展 提 供 了 适 宜 的 生 长 点 , 日
中 , 是 为 了适 应 市 场 经 济 的 纵 深发 展 、 既 回应 城 市化 进 程 中 的 问 题 外 溢 、 , 地 区 间差 距 的 客 观 需 要 , 缩 J 、 同 时还 可 产 生 资 源 聚 集 、 势 互 补 、 验 共 享 、 任 共 担 等 主 观 效 应 。 实现 协 作 性 公 共 服 务 的 基 本 路 径 , 优 经 责 而 则
2 1 年第 5期 00
N0. 2 0 5. 01
理
论
与 现
代
化
2 1 -9 0 0 0 S p, 01 e 2 0
TH Eo RY A ND M o DER NI ZATI N o
政务协作如何加强政务部门之间的协作与配合
政务协作如何加强政务部门之间的协作与配合政务协作,作为政府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促进政务部门之间的协作与配合,提高政府治理效能,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公共服务的需求。
为了加强政务部门之间的协作与配合,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建立协作机制为了促进政务部门之间的协作与配合,建立协作机制是关键所在。
首先,应建立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和沟通渠道,便于政务部门之间及时分享信息、协商解决问题,提高政策协同性。
其次,建立定期召开协作会议的机制,确保相关部门的代表能够集中讨论和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提升协作效果。
同时,可以设置专门的协作项目组,由各政务部门的代表组成,以推进共同关注的重要项目,加强协作与配合。
二、加强沟通与协商政务部门之间的协作与配合离不开沟通与协商。
在沟通方面,政务部门应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确保信息在部门之间流通畅通,避免信息壁垒导致协作困难。
此外,政务部门之间应加强交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促进问题的及时解决和意见的合理沟通。
在协商方面,政务部门应建立起完善的协商机制。
政府在制定政策和决策时,应充分听取各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共识。
同时,政务部门之间可通过定期举办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共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加强政策的协调与配合。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提高政务部门协作配合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推进各政务部门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提高数据的共享和利用效率。
同时,政务部门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电子文件共享平台和办公协同工具,方便各部门之间进行实时交流和数据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四、加强人员培训与交流政务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还需要人员具备相应的能力和素质。
政府应加大对政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开展跨部门合作与沟通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协作意识和能力。
同时,可建立跨部门岗位轮岗机制,让政务人员有机会到其他部门进行交流学习,增加部门之间的了解和合作。
五、强化目标导向加强政务协作与配合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导向。
研究区域间政府协作的新视角——读《协作性公共管理:地方政府新战略》
在2 0世纪 3 0年代 出现的政府间关 系与管 链条 。考察横 向的协作性管 理的是多维度 理 ,在联邦矩 阵内运行 ,可能是最持久 的
协作性问题解决模型 。 2 协 作 性 管 理 的模 型 .
的 ,需要测算合伙人参与和统合 的密度 和 集中度量度 。密度测量所有 的组织彼此 相
展问题的理论探索从更深层次角度来看综合法默尔福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中国政府在理斯和米勒等西方学者的后现代公共行政观性思考均衡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基登哈特教授夫妇认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础上提出的它是全面协调可持是新公共服务的理论源泉因为新公共服续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使中务体系就是一种典型的能量场公共能国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口曾
辉
研 究区域 问政 府协作 的新 视 角 读 《 作性 公共 管理 : 方政 府新 战略 》 协 地
— —
口 览 目前国内大 部分研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的博 士论文或专著 , 主要 采用的是
行 为和 觏 度 视 角。 口 笔者 认 为把 行 为 和 栽 度 视 角 结 合 . 协 作 性 公 共 理 论 可 作 为 把
效 的影 响 ,然 后 分 解 出 网 络 特 有 的 因 素 。
1 .协 作 性 管 理 论 演 变
合 协作 (oaoao )既 存 在 于 强 调 美 第 三 ,美 国 “ 作 的联邦 主 义 ” 及 随后 cl br i l tn
16 l 中 图 评 。, 1 国 书 论2。2 11
活动与战略 的变量 列成表格 ,假设许 多不 多城市与合伙人战略性地接触 。在协作链
同类型或者风格 的协作 性管理 的存 在 ,从 条的构成上存在显著 的差异 。第一 ,城 市
而形 成 六种 管 理 类 型 : ( ) Ct ie ( 于 1 ivl 基 yl 与州 和 联 邦 官 员 例 行 地 、非 正 式 地 运 作 。
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
政治学作业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合作显著增加,作为公共行政改革的一个方向,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是一个热点。
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把这种全球范围内的地方政府合作, 归结为如下原因: 第一, 由于环境保护和经济持续发展等政策问题, 亟须区域内各地方政府间协力处理; 第二, 区域经济发展失衡, 地方政府间必须通力合作解决失业和贫穷等社会问题; 第三, 在全球化的冲击下, 区域内各地方政府间必须藉由资源和行动的整合, 以发挥综合作用, 提升地方竞争力; 第四, 尽管地方政府为提升其效能, 已经与许多私部门或非政府组织建立伙伴关系, 但地方政府间所建立的伙伴关系, 仍是其他合作关系所无法取代的机制。
我国作为一个超大型国家,国内自然地理条件差异很大,资源和地理优势各不相同,环境、工业、金融发展政策面对不同问题,因此,我国地方政府之间需要不断加强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
为了提高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我国中央政府曾多次通过政治和经济手段,促进地区之间的合作。
1999年开始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都是国家为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地方政府之间合作而进行的发展战略。
现实情况表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在中央政府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政策之外,还需要加强地方政府之间的积极合作。
作为政府间一种重要关系, 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往往受政治制度、经济关系、社会文化等因素影响, 在关于地方政府合作困难原因的分析中,主要有两种观点。
其一,王小卫、蔡新会认为,区域之间的市场发育程度是影响区域合作的重要原因,不同的市场发育程度下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不同,市场主体活动的主动性不同,从而影响区域之间的政府合作。
其二,北京大学的周黎安教授从地方政府官员政治晋升博弈的角度进行了剖析。
他认为,在我国,除了在经济上竞争外还要在在“官场”上为晋升而竞争。
但是,以上两种观点不能从根本上解释地方政府之间的不合作现象。
加强政府部门间协作提供协同高效的服务
加强政府部门间协作提供协同高效的服务在现代社会中,政府承担着为公民提供各种服务的重要职责。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政府部门之间合作不充分、协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了提高政府部门间的协作,以提供更加协同高效的服务,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协作。
首先,建立跨部门工作机制是提高政府部门协作效率的重要举措。
政府部门间的协作应该建立在合理的分工和有效的沟通基础上。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跨部门的工作组织机构来实现这一目标。
这些组织机构可以由各个政府部门派出代表组成,这些代表负责处理跨部门事务并加强协调。
例如,对于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的协作,可以设立由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等部门组成的跨部门工作组,负责制定和协调相关政策和项目。
其次,共享信息是提高政府部门协作效率的关键。
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的不足,是导致协作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这个平台可以包括政府内部的信息系统,以及与民众互动的公共服务平台。
政府各个部门可以将自己的信息及时上传到平台上,同时可以通过平台获取其他部门的信息。
这样,政府部门之间可以更加及时地了解彼此的工作,有效地协同合作。
例如,在城市治理方面,政府可以建立综合信息平台,包括社会治安、环境保护、交通管理等各个方面的信息。
不同部门可以通过平台共享信息,实现工作的协同。
此外,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培训和交流也是提高协作效率的重要措施。
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不仅需要有效的工作机制和信息共享,还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
政府可以组织定期的培训和交流活动,让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相互学习和交流。
这样可以增进对其他部门工作的理解和认识,促进各个部门的协作。
例如,政府可以组织部门间的座谈会或研讨会,让各部门的代表就自己的工作经验和问题进行交流和分享。
最后,政府应该加强对协作效果的评估和监督。
只有通过监督和评估,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政府可以建立一个独立的机构或委员会,负责对政府部门间的协作效果进行评估。
地方政府的协同发展战略研究
地方政府的协同发展战略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地方政府间的协调与合作逐渐成为一个重要话题。
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优势互补、风险分担等多重效益。
针对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的协同发展情况,本文将对地方政府协同发展战略进行探讨。
一、地方政府协同发展的背景与意义地方政府协同发展是指各级政府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中,积极合作、共同发展、互相支持、实现共赢。
在我国,地方政府作为政治力量、行政力量、经济力量,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起着重要作用。
在这一背景下,地方政府的合作、共同发展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有利于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强公共服务建设、优化区域发展和产业布局等多个方面。
地方政府协同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更好地发挥地方政府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力量,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
2. 优化地方政府的资源整合和利用效率,提高管理效能、加速决策实施。
3. 为地方政府提供更广泛的发展途径和手段,促进地区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的互利合作。
二、地方政府协同发展的现状与瓶颈当前我国地方政府间的合作与协同发展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瓶颈和问题:1. 合作层次与领域过于单一。
地方政府间大多是在经济领域进行协同发展,普遍缺少政治互信、文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合作。
2. 效果不够明显。
虽然地方政府间已经推出了很多协同政策和项目,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解决不了的问题和不到位的工作,难以达成合作目标。
3. 担忧信息交流不畅、通信缺乏、协作难以展开。
地方政府之间的信息交换与协作就产生了一定的问题,导致协同发展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效果缺乏显著提升。
三、地方政府协同发展战略要想实现地方政府间的协同发展目标,就要构建合理的战略框架,建立一些可持续的协同机制。
1. 优化地方政府的体制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针对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模式,必须建立更加灵活、高效的协同机制,并不断优化培养工作机制且保证制度执行。
怎样推动地方政府和部门的协调联动
怎样推动地方政府和部门的协调联动引言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和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变得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有效的协作和合作,才能实现更高效的公共服务,推动经济发展,解决社会问题。
然而,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存在,地方政府和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并不总是顺利。
本文将探讨如何推动地方政府和部门的协调联动,以提高政府决策的效率和有效性。
1. 设置明确的责任和权力边界在推动地方政府和部门的协调联动时,首先需要明确各方的责任和权力边界。
地方政府应该明确界定各个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并建立起相应的协调机制。
只有通过明确的划定职责和权限,才能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效率。
1.1 制定法规和政策文件地方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政策文件,明确分工和责任,规范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
这些法规和政策文件应该注重鼓励合作和沟通,促进信息共享和资源互补。
1.2 设立协调机构地方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协调机构,负责监督并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
这些协调机构可以集合各部门的代表,通过定期会议和工作安排,推动协调联动的落实。
2. 加强沟通和信息共享沟通和信息共享是推动地方政府和部门协调联动的关键。
只有通过有效的沟通和信息共享,才能消除误解和摩擦,建立互信和合作的基础。
2.1 定期会议和报告地方政府应该定期组织会议,邀请各部门的代表参加,交流工作情况和问题。
同时,各部门应该定期向地方政府汇报工作进展和需要支持的事项。
2.2 建立信息平台地方政府可以建立信息平台,用于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
这样可以实现信息的互通互联,减少信息壁垒,提高协调联动的效率。
3. 建立共同目标和利益在推动地方政府和部门的协调联动时,必须建立共同的目标和利益,激发合作的动力。
3.1 确定共同发展目标地方政府应该与各部门共同制定发展目标,明确各部门在实现该目标中的任务和责任。
只有通过共同的目标,才能激发各部门的积极性和合作意愿。
3.2 激励机制地方政府可以建立激励机制,对协调联动取得成果的部门进行奖励和荣誉。
如何推动地方政府和部门的协调联动
如何推动地方政府和部门的协调联动Introduction在现代社会中,地方政府和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至关重要。
一个高效的协调联动系统可以提高政府决策的质量和执行的效率,实现政府的整体发展目标。
然而,由于地方政府和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推动协调联动并不容易。
本文将介绍如何有效地推动地方政府和部门的协调联动,包括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培养协调联动的文化等。
目录1.建立协调机制• 1.1 设置协调部门• 1.2 制定协调联动规章制度• 1.3 定期召开协调会议2.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 2.1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2.2 促进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和协作• 2.3 加强政府与企业、社会组织之间的信息共享3.培养协调联动的文化• 3.1 增强部门间的团队合作意识• 3.2 建立激励机制• 3.3 加强培训和学习机会1. 建立协调机制为了推动地方政府和各部门的协调联动,首先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协调机制。
1.1 设置协调部门地方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协调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各部门间的工作。
这个部门应该有足够的权威和资源,能够协调解决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协作问题。
1.2 制定协调联动规章制度政府应该制定清晰的协调联动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在决策和执行过程中的协调职责和权限。
这样可以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有章可循,减少决策和执行过程中的混乱和摩擦。
1.3 定期召开协调会议政府和各部门可以定期召开协调会议,讨论和解决工作中的协调难题。
这些会议可以提供一个平台,让各部门共同交流和协商,促进共识的形成和问题的解决。
2. 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信息共享和沟通是推动地方政府和各部门协调联动的重要环节。
2.1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政府可以建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集中整合各部门的数据和信息资源,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通过这个平台,政府和各部门可以及时了解彼此的工作进展和需求,从而更好地协调联动。
2.2 促进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和协作政府可以通过会议、研讨会和工作坊等形式,促进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和协作。
行政合作与协调的机制与策略
行政合作与协调的机制与策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行政机构之间需要更多的合作与协调,以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行政合作与协调的机制和策略因此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行政合作与协调的机制与策略,并对其重要性进行分析。
行政合作与协调的机制通常由国际组织、政府机构和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协商和合作形成。
这些机制的目标是加强成员之间的沟通,并为解决共同问题提供平台。
例如,联合国作为一个国际组织,通过各种专门机构和会议,促进各国的行政合作与协调,以应对气候变化、贸易和安全等全球性挑战。
除了国际组织之外,政府机构之间也可以建立行政合作与协调的机制。
这可以通过签署双边或多边合作协议、建立政府间合作委员会等形式来实现。
例如,欧盟成员国通过欧洲委员会和理事会等机构,就共同政策和议程进行协商和合作。
这种机制的优点是可以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以解决成员国之间的分歧和冲突,并找到共同利益的点。
行政合作与协调的机制需要采取一些策略来确保其有效性。
信息共享是行政合作与协调的关键。
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行政机构应该及时分享信息和数据,以便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情况和需求。
这种信息共享可以通过建立数据库、开展培训和研讨会等方式实现。
建立定期的沟通渠道和会议也是行政合作与协调的重要策略。
通过定期的沟通,各个行政机构可以共享最新的政策和经验,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难题。
这种沟通渠道可以是线上或线下的,例如通过电子邮件、视频会议和工作坊等方式进行。
建立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也是行政合作与协调的有效策略之一。
各个行政机构应该共同确定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和措施。
这样可以确保各个成员在行动上保持一致,并共同努力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
共同的价值观也可以增强成员之间的信任和合作意愿。
行政合作与协调的机制和策略需要建立在透明和公正的基础上。
各个行政机构应该公开透明地向公众和利益相关方展示他们的合作和协调进展。
同时,机制和策略的制定应该以公正和平等为原则,避免偏袒某一方的利益。
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与地方政府合作争取政府的支持和优惠政策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与地方政府合作争取政府的支持和优惠政策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与地方政府合作争取政府的支持和优惠政策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要想保持竞争力和持续发展,与地方政府的合作成为了至关重要的因素。
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企业可以争取到政府的支持和优惠政策,进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本文将重点探讨如何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以及如何利用这种合作来促进企业的发展。
一、加强沟通与互动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首先要建立起良好的沟通与互动机制。
企业可以通过定期的会议、座谈交流等形式与地方政府代表进行沟通,了解政府的政策方向和发展重点。
同时,企业也可以向政府传达自身的诉求和需求,使双方能够更好地理解对方的立场和利益。
二、积极参与地方公共事务企业还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地方的公共事务,与政府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
例如,企业可以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赞助地方的文化体育项目等,以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企业还可以关注地方政府的公共工程项目,积极参与投标,为地方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拓宽合作领域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合作领域可以多样化,不限于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
例如,企业可以与政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此外,企业还可以与政府共同推动人才培养和技术交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与地方政府的合作要建立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基础上。
企业可以与地方政府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确保合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建立政府与企业的对接机制,设立专门的招商引资窗口,加强信息共享和问题沟通,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五、及时反馈和建议在与地方政府合作的过程中,企业要及时反馈合作的情况和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这样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困难,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同时,积极主动地与政府合作,给予政府帮助和支持,也有助于企业赢得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完善国家与地方的协同联动机制建议
完善国家与地方的协同联动机制建议在现代社会中,国家与地方之间的协同联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依靠地方的支持和执行,而地方需要国家的指导和资源,通过良好的协同联动机制,能够实现国家战略的有序推进,加强社会治理能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针对当前协同联动机制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完善的方面,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权责边界。
国家与地方的协同联动机制需要在顶层设计上予以规划和明确。
首先,要加强对协同联动机制的政策指导,明确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在不同领域的权责划分,避免权力过分集中或分散造成的问题。
同时,要建立健全国家与地方间的协商机制,形成政策协商、合作研究、信息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协同联动机制,确保国家与地方能够在决策和执行过程中形成合力。
二、健全财政分权与分担机制。
财政是国家与地方协同联动的重要方面之一。
为了实现合理的财政分权与分担,需要改进现有的财政体制。
首先,要完善地方财政收入和支出的透明度,加强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估,确保地方政府能够合理运用财政资源,提高财政使用效益。
其次,要建立地方政府与国家财政部门的预算决策协商机制,让地方政府在财政分配过程中有更大的话语权和决策权。
最后,要建立国家与地方财政协同联动的长效机制,确保财政资源能够合理分配和使用,从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三、加强信息共享与互动。
信息共享与互动是协同联动的重要环节。
国家和地方应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信息互通和数据共享,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同时,要加强信息的开放与透明,增加公众参与和监督的空间,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此外,还需要建立国家和地方之间的沟通渠道,定期举行协商会议或听证会,及时了解地方的需求和问题,形成科学决策和正确执行的合力。
四、加强人才培养和交流。
人才是国家与地方协同联动的重要力量。
为了推动人才的流动和培养,需要建立国家和地方之间的人才交流机制。
首先,要加强地方政府干部的培养和选拔,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从而推动地方政府的发展和改革。
强化协同合作推动区域发展
强化协同合作推动区域发展协同合作是指多个个体或组织之间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共同努力以达成共同目标的一种合作方式。
在推动区域发展中,强化协同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政府、企业和社会三个层面,探讨如何通过强化协同合作来推动区域发展。
一、政府层面的协同合作政府在推动区域发展中发挥着核心的作用,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是关键。
首先,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沟通与协调,形成统一决策和执行力。
其次,政府应积极引导和推动不同地区之间的合作,搭建平台,促进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最后,政府还要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合作机制,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发展。
二、企业层面的协同合作企业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不同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企业应加强信息共享,建立联盟机制或行业协会,通过共同研发和技术合作,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其次,企业还可以共同开展市场拓展和资源整合,形成优势互补,实现规模经济效应。
最后,企业还应积极参与社会责任和公益事业,与政府和社会组织合作,共同推动社会进步和区域发展。
三、社会层面的协同合作社会层面的协同合作是区域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首先,社会组织要加强交流与合作,形成团结合力,共同推动社会事业的发展。
其次,社会层面的协同合作要注重弘扬社会公德和公益精神,通过志愿者服务、慈善捐助等形式,回馈社会,促进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社会层面的协同合作还要加强与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格局,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同发展。
结语强化协同合作是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政府、企业和社会三个层面,通过加强沟通与合作,促进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形成各方共同参与的合作机制,可以推动区域发展。
为了实现全面协同发展,还需要形成良好的协同合作文化和价值观,弘扬团结、互助和奉献的精神。
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区域发展的目标,实现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双赢局面。
地方政府合作计划
Part Six
合作项目的实施效果和影响
地方政府合作计划的目标达 成情况
参与合作的地方政府机构的 执行力和协同能力
合作计划的可持续发展和长 期效益
评估指标:明 确评估标准, 确保评估的客 观性和公正性
评估方法:采 用定量和定性 评估相结合的 方法,全面了 解地方政府合 作计划的实施
情况
监控手段:建 立完善的监控 机制,定期对 地方政府合作 计划的进展情 况进行跟踪和
评估
信息反馈:及 时收集各方意 见和建议,为 评估和监控提
供有力支撑
监控机制:定期评估地方政府合作计划的进展情况 监控措施: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监控主体: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负责监督和评估地方政府合作计划的执行情况 监控范围:覆盖地方政府合作计划的所有领域和环节,确保计划的全面落实
合作项目能够促进地方政府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区域内的经济联系和协同发展。
合作项目的紧迫性在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需要地方政府间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区域经济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Part Two
促进地区间经济合作,共同发展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区域整体竞争 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加强地方政府间的沟通与交流
建立合作机制: 地方政府间建 立稳定的合作 机制,定期交
流与协商
资源共享:共 享各自的资源, 如人才、技术、
资金等
共同开发:共 同开发区域内 的项目,促进 地区经济发展
政策协调:协 调各自的政策, 避免政策冲突
和矛盾
短期合作:1-3年
中期合作:4-6年
长期合作:7-10年
永久合作:无期限
合作项目:地方政 府合作计划
添加标题
如何推动地方政府和部门的协调联动
如何推动地方政府和部门的协调联动摘要在中国的治理体系中,地方政府和各部门的协调联动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权责不清等问题,地方政府和部门之间往往存在着协调不畅、信息孤岛等情况。
本文将探讨如何推动地方政府和部门的协调联动,以实现政府的高效运转,为民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引言地方政府和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是政府治理的关键环节。
只有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相互协作、信息共享、资源整合,才能够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满足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需求。
然而,在实践中,地方政府和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如何加以解决。
1. 建立协调机制协调机制是推动地方政府和部门协调联动的基础。
地方政府可以建立协调小组或专门的协调机构,负责统筹协调各部门的工作。
协调机制可以通过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制定协调计划等方式来实现,确保各部门之间及时沟通、协调共进。
2. 加强信息共享信息共享是推动地方政府和部门协调联动的重要手段。
地方政府可以建立信息平台,将各部门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共享。
通过信息共享,可以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信息孤岛的问题。
3. 明确权责边界权责边界的不清晰是导致地方政府和部门协调不畅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方政府应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范围,避免权责交叉和责任推诿的问题。
同时,政府应该建立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确保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履行工作。
4. 加强培训和人才引进地方政府和部门的协调联动需要有一支专业的团队来支撑。
政府可以通过培训和人才引进的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协调能力。
只有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才能更好地推动地方政府和部门的协调联动。
5. 激励机制的建立激励机制可以推动地方政府和部门的协调联动。
政府可以建立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通过对绩效优秀的地方政府和部门给予奖励,对绩效不佳的地方政府和部门进行问责,从而激励各方积极参与协调联动的工作。
结论地方政府和部门的协调联动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协同高效的行政合作
协同高效的行政合作:构建高效公共治理的关键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科技的进步,协同高效的行政合作已成为现代社会公共治理的重要基石。
本文将探讨协同高效的行政合作的重要性,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实现协同高效的行政合作的策略。
一、协同高效的行政合作的重要性1.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通过跨部门、跨领域的协同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2.增强政府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在面临日益复杂和多变的公共问题时,行政合作有助于政府各部门之间形成合力,共同应对挑战。
3.提升公众满意度:协同高效的行政合作能够提高公众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增强政府的公信力。
二、行政合作面临的挑战1.部门间沟通不畅:由于部门间的沟通机制不畅,导致信息传递不畅,影响行政合作的效率。
2.资源分配不均:各部门间资源分配不均,导致某些领域缺乏足够的资源支持,影响行政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3.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导致各部门在合作过程中出现推诿、扯皮现象,影响行政合作的进程。
三、实现协同高效的行政合作的策略1.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同时,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和协作,提高行政合作的效率。
2.优化资源配置: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各部门在资源分配上公平、合理。
鼓励各部门共享资源,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3.建立健全的协调机制:建立健全的协调机制,确保各部门在行政合作过程中能够及时沟通、协调。
加强政策制定、执行和评估之间的互动,确保行政合作的持续性。
4.培养协同文化:培养协同文化,强调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尊重、协作和共同成长。
加强团队建设,培养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和合作精神。
5.利用科技手段提升行政合作效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高行政合作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互通,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6.加强政策引导和激励:政府应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激励各部门积极参与行政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协作性公共服务:中国地方政府间关系发展的新策略作者:周望来源:《理论与现代化》2010年第05期摘要:将“协作性公共服务”作为一种创新型策略和政策工具引入中国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发展实践中,既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回应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外溢、缩小地区间差距的客观需要,同时还可产生资源聚集、优势互补、经验共享、责任共担等主观效应。
而实现协作性公共服务的基本路径,则包括以项目导向型的协作模式作为政策工具选择、构建政府间横向转移支付机制、完善政府间协作的法律框架、构建政府间公共信息互通网络等四个维度的路径设计。
关键词:协作性公共服务;政府间关系;公共服务中图分类号:D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02(2010)05-0030-05一、问题的提出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地方政府的经济力量和主体性在不断增强,如何既能维护中央政府的政治权威,又能促进政府间通力合作来共同处理公共管理事务,成为各国政府都在关切的一个紧要议题。
虽然各国政府间关系的发展模式与过程有很大的差别,联邦制与单一制国家亦有其不同的演化歷程,在复杂情境中寻找各自的模式,但大体而言,均朝分权与合作的方向演进。
通览世界典型国家政府间关系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各政府主体之间正在从科层关系(Bureaucratic relations)或双元分立(Dual system)的辅助与分工关系,向着伙伴关系(Partnerships)嬗变,强调合作、协力与对等的互助模式,不约而同地兴起“府际合作”(intergovemmental cooperation)或“跨域治理”(int erregionalgovernance)之风潮,在政府间形成纵横交错的公共事务协作网络。
通过发展更为积极的互相依存与分享关系,各政府主体在公共政策与管理上的合作已是共同的趋势,政府间关系正在走向更加多元化、动态型的伙伴协作与共治的形态。
这其中各国政府间关系创新方案中重要的共同趋势之一,就是政府间“协作性公共服务”机制的广泛发展。
协作性公共服务(collaborative public service)的机制为各国政府间关系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点,日益成为政府间关系演变的一项新策略。
以有效协作为基础的政府间相互依存的公共服务结构框架,是启动政府间公共服务中的协作行动,乃至整合政府间关系发展的核心所在。
协作性公共服务模式注重通过政策协调实现服务的整合,即在各政府主体保持分离性状态的前提下,为着共同的公共服务事业目标一起进取,共享收益。
这种新型的协作性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是服务型政府建设中新的政策执行模式和主导性政策工具,是政府间协作履行公共服务职责的最佳实践模型,并已经成为世界典型国家中跨区靖陛公共服务传递的普遍机制。
二、发展协作性公共服务的客观理由从目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政策诉求来看,在地方政府间发展协作性公共服务是基于以下几点客观理由:(一)市场经济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地方政府在这一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新型社会事务与公共管理问题。
它既不限于纯粹的地方政府辖制范围内,亦不完全属于中央政府的辖制范围内,即是说并非往常的单一政府管理范围内的公共事务,其解决之道涉及到两个以上的地方政府间组织的行为交往与关系协调,需要多主体间的多边联合行动与协作,以及建立在各主体协调基础上的多边政策协商。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地缘关系对社会成员的束缚作用逐渐降低,社会成员的集中和迁徙已成为社会的常态。
同时由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超越了原有行政区单元政府的功能范围,各种跨行政区域或经济区域的区域性公共服务问题交叠丛生。
于是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实现,更多地需要各政府主体通力合作才能完成。
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通过调适政府间关系,尤其是在政府间某一特定公共服务领域中建立起合作关系,以推动政府间关系模式发生质的变化,并使之成为推进政府间关系良性发展,最终形成互利双赢的实现机制。
政府间公共服务协作关系的确立,有助于在政府间进行合理的分工,打破阻隔政府间在多个领域合作的藩篱,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
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越来越多的协同行动已成为政府间关系的高度黏合剂,是提高政府间相互依赖程度的客观基础。
(二)对城市化进程中“问题外溢”的有效回应城市化推动人类生活方式从“田园时代”进入“都市时代”,使得社会生态环境愈加复杂。
随着三十余年间经历了快速的工业化与市场化,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得到极大推动,政府面对的是一种全新的行政生态环境。
在一个开放、信息传输发达和高度流动性的社会里,不同地域之间的交互渗透愈发加深,以往“单位”行政区域或公共部门的所谓“内部”公共问题和公共事务,变得越来越“外溢化”和“无界化”,跨行政区域的“跨界公共问题”日益凸显,它们都明显地跨越了单位行政区划,具有“不可分割性”。
传统的基于行政区划刚性约束的治理模式,囿于其“封闭性”和“内向型”,愈发显得捉襟见肘和不合时宜。
因此政府间必须摒弃农业社会和工业化早期的传统关系模式,以一种新的发展模式适应以城市化为引擎推动而形成的复杂的行政生态环境。
主要由城市化所引发的社会公共问题“外溢”,为政府间关系的转型和调整提供了方向指南,同时也给政府间关系提供了新的发展与活动空间,其显著标志就是以政府间协作为重心的现代公共服务生产与供给体系的逐步建立、完善和更为严格、规范的政府间协作性管理。
面对城市发展带来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原来行之有效的政府间关系模式需要进一步提升其层次。
城市化对中国地方政府间合作供给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与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协作性公共服务就是城市化背景下中国地方政府间关系模式在不断进化过程中的最新动向与路径选择。
(三)缩小地区间差距的重要路径就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言,由于受不同的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特别是市场机制所引发的“累积因果效应”的影响,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常态现象。
地区间差距作为一种综合差距,不仅表现为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同时还表现为地区间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非均衡上。
长期以来,无论理论研究还是政策层面更多关注的是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问题,中央和地方政府为缩小地区间差距而做出的政策努力也更多地集中于经济层面。
可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预是受严格限制的,政府调控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的空间相对狭小,效果也并不明显。
缩小地区间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不应只是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更不是地区间经济的等量齐一,而是需要统筹达到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总体均衡。
因此缩小地区间差距的更深一层次的内涵在于:并非只是着力于缩小地区间在经济总量上的差距,而是要更注重缩小各地区间在基本公共服務和生活水平方面的差距,将“以均衡公共服务水平来缩小差距、增进公平”作为公共政策的主要操作路向。
政府间通过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合作与互助,使区域之间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明显小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实现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发展。
三、协作性公共服务的主观效应协商、协调、合作、共赢是协作关系的基本要义,成长于这一载体之上的协作性公共服务也是基于这一逻辑,致力于实现各政府主体的共同利益。
在公共服务供给的组织间协作网络里,各个主体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通过彼此间的合作,能够产生一系列有益效应,从而为实现与增进公共利益而共同提供可持续的整合型公共服务。
尤其是在中国正致力于构建服务型政府的主导战略背景下,政府间通过协作以提供公共服务将成为配合这一目标实现的最佳切入点。
(一)资源聚集的规模效应政府间通过协作以提供公共服务的首要优势,当在于能通过对多主体公共服务资源的有效整合,取得聚集公共物品和服务资源的规模效应。
各政府主体通过协作供给公共服务,对区域性公共服务问题谋求共同解决之道,能够使政策实施的最终结果充分发挥政府间协作的整体优势,使各个参与方均衡受益;同时还可以消减区域内公共服务的外部性,获取区域性公共服务供给的最佳效益。
由于地方政府具有强烈的属地观念,在地际竞争中,往往视行政边界和户籍边界为“服务边界”,有意识地限制公共物品和服务要素的跨行政区自由流动,并通过排他性的制度设置,人为地阻隔非本地户籍人口进入公共服务覆盖领域,致使区域性的有序统一的公共服务生产与供给体系难以形成。
为摆脱因刚性行政环境所造成的公共服务生产和供给的“零散化”困境,地方政府间有必要通过系统地协调地区间公共服务发展规划,并通过有效的协作以实现区域内公共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达到政府间公共服务资源的有机整合。
政府间公共服务协作供给的整体效益要从区域内整体范围来考察,使政府间资源得到更为有效的配置以及获得更高的效率。
当下中国政府间交流合作频繁的一些活跃区域,都已意识到公共服务协作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多地将公共服务的协调与合作视为彼此间各项合作领域中的核心议题与理性选择;不但合作服务的意识开始形成,同时还产生一批具有相当政策价值的协作实践,并已达到制度层面的整合,用以探求和确立能取得最佳社会效益和福祉的适度公共服务协作规模。
(二)优势互补的协同效应按照麦金托什的定义,政府间合作所产生的协同效应是指两个或更多的合作者为了共同(或宣称是共同的)目标而一起行动时所获得的增值效益。
咯政府主体可以在合作中充分利用各自优势资源,互通有无;双方或多方在独立的基础上,发挥各自的特长,经济和高效地完成公共服务的生产与供给。
资源交换的相互依赖特征意味着介入其中的所有参与者在某种程度上都会获益,多数情况下会达到一个双赢抑或多赢的效应。
通过协作以获得协同性效应、达到“双赢”或“多赢”,在目前已经成为政府间公共服务合作领域的主导政策话语,亦是政府间协同治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发展趋势。
各政府主体在公共服务领域中的相互协作,就是要通过运用合理的流通机制实现资源互换,配置给有需求的合作方,使他们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提供某项公共服务,以联合或协作的方式采取集体行动来满足多元的社会公共需求。
换言之,就是多元层级或不同政府主体之间通过协调各自的政策系统,扩展优势资源的受益面和及时补充缺失资源。
各政府主体通过这一路径超越了以往各自为政的单向度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以相互间达成“双赢”、“多赢”为首选目标,可以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丰富、更具品质的协作性公共服务。
(三)经验共享的标杆效应各政府主体在公共服务领域中的协作活动,其指向不仅限于短期内快速提升绩效层面上的硬性量化指标和数据,更重要的还在于通过这一网络平台上的经验共享活动,彼此间学习交流先进、高效的做法和理念,加快创新性政策的设计,打造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优质“软环境”。
正如黑斯廷斯所言:“结合不同的视角不光是为了实现额外的利益或增值,还为了创造革新性的政策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