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理论思考
对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思考
对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思考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极为突出,成为经济运行的轴心,以致我们不能想象没有中央银行的存在,中央银行制定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影响着国家宏观经济的运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的稳定。
但是要使这种作用更好的发挥和体现,其独立性必不可少,因为这直接影响到中央银行职能的发挥。
因此,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研究,发现我国央行独立性目前存在的问题有重要意义。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及标准。
(1)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是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2)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标准主要有以下四点:1、组织机构和人事的独立性。
主要表现为中央银行的组织机构的设立和主管人员的提名和任免是否由行政机关或政府部门决定。
2、制定和执行政策的独立性。
主要表现在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自主程度。
恰极有可能诱发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
而中央银行的首要目标则是遵循货币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保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
尽管现代中央银行衍生了一系列其他宏观经济管理职能,但稳定币值始终是其最基本的功能,并且越来越多的国家倾向于把稳定币值作为中央银行首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目标。
通过中央银行稳定币值的功能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制约政府过热的经济决策行为,起到经济稳定器、制动器的作用。
而这一切的实现,都以中央银行具有较高的相对于政府的独立性作为前提。
简言之,中央银行的性质、稳定币值与制衡政府过热经济政策的职能,是中央银行需要具备独立性的基本原因三.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现状分析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表现在《人行法》确立了央行的地位、权限和职责,并明确规定央行独立于财政,独立于地方政府,并且不允许对财政透支,不允许直接认购和包销政府债券,不允许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得以专门履行货币政策职能,决定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央行的独立性得到进一步加强。
与此同时,我国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导致了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还很不充分。
关于对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思考
关于对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思考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管理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作为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之一,中国人民银行在金融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但是,中国人民银行在执行职责的过程中,面临着独立性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国人民银行不同于其他的商业银行,它是由国家授权的机构,承担着维护货币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职责。
因此,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政治因素干扰了中国人民银行的政策制定和执行,将会给国家的经济和金融安全带来巨大的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主要包括政策独立性、行政独立性和财政独立性。
政策独立性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在货币政策和金融管理方面的决策不受政治和行政机关的干扰。
行政独立性是指中国人民银行的组织结构和人事管理不受外部势力的影响。
财政独立性是指中国人民银行的财务决策和资金支配不受任何政治或行政因素的影响。
在现实中,中国人民银行面临着政治因素的影响。
在制定货币政策时,政府的经济发展目标和政治考虑常常会成为参考因素。
在执行金融监管时,一些政府部门也会对中国人民银行的政策立场产生影响。
这些现象都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
因此,为了保证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我们需要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
其一,加强中国人民银行的制度建设。
要求政治领导人不直接介入货币政策和金融管理的具体操作,加强对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和约束力度,确保中国人民银行的行政、财务等方面的独立性,保障国家的金融安全和经济发展。
其二,中国人民银行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机制。
要求中国人民银行的领导层及全体员工保持政治中立,严守职业操守,避免私人利益和政治干预等问题的发生,维护中国人民银行政策、行政和财务独立性的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其三,加强对中国人民银行的外部监管。
政府和监管机构应不断完善对中国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的监管制度和规章,加强对中国人民银行与其他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机构等的配合和联动式监管,保证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以及执行的政策能够切实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
11.12 探析中央银行的的独立性问题
三、增强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建议和措施 • 我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由于货币 发行“软着陆”,但经济的大起大落给宏 观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央行 不能自主灵活地运用货币政策,根据经济 发展需要适时、灵活地调节利率和货币供 应量。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不足对经济 产生了一定的危害,客观上存在尽快增强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紧迫要求。
• 最初提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并引起广 泛重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 1920年布鲁塞尔会议上。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独立性思潮再起。20世纪七十年代, 西方国家的“滞胀”再次提出中央银行独 立性问题。
二、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地位
• 在独立性问题上,在现行法律框架内 的我国央行的特点是:既有独立的一面, 同时又缺乏充分的独立性,属于“相对独 立”。
• • • •
1、赋予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决策权。 2、成立统一的监管机构。 3、处理好与财政部的关系。 4、增强政府的财政能力,强化中央银行独 立性的经济基础。 • 5、增强中央银行的政治地位,提高政治独 立性
谢谢观赏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 独立性的表现: • 我国央行在法律和 组织上具有一定的独 立性,并且独立性是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 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不 断加强的。
• 独立性不足的表现: • 由于各种历史、现 实的原因及条件限制, 我国央行的独立性仍 然不足,没有达到独 立行使货币职能所需 的独立性,央行在政 府面前的独立性较小。
探析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起源及其发展
• 所谓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其实是指中央 银行的相对独立性,一国在制定和执行货 币政策时,既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的控制 之外不受政府的约束,同时也不能凌驾于 政府机构之上,而应接受政府的一定监督 和指导,并在国家总体经济政策的指导下, 独立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并且与其他 政府机构相互协作和配合。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法律思考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法律思考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被认为是现代货币政策管理的核心基础之一。
随着经济环境和市场发展的变化,金融领域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为了维护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中央银行需要保持独立性,并制定可持续的政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法律意义和实际应用。
独立与自治首先,我们需要强调中央银行的独立与自治并非同义词。
自治指中央银行拥有自主决策权和管理权,在货币政策方面有较高的自由裁量权。
而独立则意味着中央银行不受政治干预或压力的影响,其决策应该基于专业和经济因素,而非政治因素。
中央银行的自治和独立是为了确保其能够实现货币政策的最佳效果。
现代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主要源于二战后的经验教训。
在20世纪的前几十年里,由于政治因素的干扰,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长期处于政府的控制之下,经常被用于政治手段,导致经济增长放缓、通货膨胀、财政赤字等不利后果。
二战后,各国政府逐渐意识到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必要性。
这一趋势在上世纪70年代进一步加强,随着通货膨胀加剧,许多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倡导独立中央银行的理论和实践。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法律基础在各国中央银行的法律框架中,通常都设有一定的独立性条款。
例如,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独立性是通过《联邦储备法》来保障的。
该法规定,联邦储备主席和其他成员委员的任期为14年,其中仅有一个成员的任期与美国总统任期相同。
此外,该法还规定了联邦储备系统的独立性原则,即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货币政策决策不受政治干预或压力的影响。
法国和德国等欧洲国家也制定了相应的中央银行独立性法律。
在德国,德意志联邦银行的独立性受制宪法保护,该银行的主席由总统任命,任期为8年,而非政府任命。
此外,德国的法律规定,德意志联邦银行除了为维持货币稳定直接和间接提供财政支持外,不得为政府或政治组织提供财政援助。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实际应用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实际应用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并非所有的政治决策者都认同独立中央银行的理念,有时他们会试图通过政治和法律手段来干预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思考
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思考王玮摘要: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国务院组成部门之一。
关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探讨由来已久,而在中国这个大背景之下又该如何看待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它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之间到底有何区别,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定论,本文将对其进行一些研究。
关键词:中央银行独立性法律中央银行是一个由政府组建的机构(在美国是联邦储备体系),负责控制国家货币供给、信贷条件,监管金融体系,特别是商业银行和其他储蓄机构。
作为金融主管当局,代表政府管理金融机构、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特殊金融机构。
它是发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银行的银行。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主要是货币政策的决策和运作)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上,这一关系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二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总是相对的。
1一、中央银行产生发展中央银行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形成于19世纪初叶,其雏型是瑞典银行,1833年英国议会规定英格兰银行发行的银行券为无限法偿币,标志着第一家中央银行的诞生。
19世纪初形成较完善的中央银行制度。
1920年在布鲁塞尔国际金融会议上提出的发行银行应脱离各国政府控制的观点,成为各国建立中央银行最重要的理论根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央银行国有化成为当时改组和设立中央银行的重要原则。
同时,在保持中央银行相对独立的情况下,国家加强了控制。
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召开加强了各国中央银行的合作,在此基础上,1945年12月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推动了各国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中国的中央银行萌芽于20世纪初,清政府光绪年间因整理币制而成立大清银行,经理国库、发行纸币。
而后历经了北京军阀及民国间的不断调整改变。
浅析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浅析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一、中央银行的权力机构和独立性中央银行独立性大的国家多设单一的监管机构,中央银行就是金融业的主管部门。
在实行联邦制的国家,如德国和美国,或在中央银行独立性较小的国家,如意大利、法国、日本、加拿大和瑞士等,对金融业的监管机构是多头的。
1.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表现在制定政策方面。
除美国、德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大、有权制定货币政策外,其他中央银行处于政策参谋咨询地位,帮助政府制定货币政策,提供情报与建议,参与讨论并予以贯彻执行。
在政府与中央银行意见不一致时,政府对中央银行有权干预。
2.从中央银行与财政部资金关系上看,很多国家严格限制中央银行直接向政府提供长期贷款,但又要通过某些方式对政府融资予以支持。
中央银行与财政的资金往来关系,是衡量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大小的一个重要尺度。
3.从中央银行的利润分配与税收管理上看,中央银行有着保持相对独立性的财务基础。
中央银行不是企业,但它有盈利,不但能够维持自己的营业支出和股票分红,还有一部分剩余上交财政。
中央银行不需要财政拨款,因此减少了政府的制约,这是中央银行不同于其它政府部门的地方。
但是中央银行不以盈利为目标,它的收入扣除必要分配外,全部要上交。
这又是它作为政府部门性质的体现。
二、关于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这次金融改革比以往更强调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
例如,《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并指出要组建货币政策委员会。
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也明确指出:深化金融改革,首要的任务是把中国人民银行办成真正的中央银行。
建立在国务院领导下的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
这是因为,各国市场紧急发展的实际表明,中央银行能否有效的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保持货币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一)从法律角度看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几种模式从立法角度规定中央银行在政治体制中的法律地位,是决定中银行独立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世界上主要有四种模式:第一种:中银行在法律地位上独立于政府,直接向最高权力(立法)机构(如果会、议会、人民代表大会)负责。
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地位的思考
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地位的思考[摘要]中央银行保持充分独立性具有重要意义,充分独立性能使央行不受政府的制约,以客观、公正的立场,根据客观经济发展的需要自主决定利率、汇率水平及贷币供应量,发挥稳定货币金融、稳定经济的作用。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不断加强,但是仍然不如人意。
我国中央银行在目标独立性、经济独立性和政治独立性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这会影响到中央银行稳定币值目标的实现和宏观调控职能的正常发挥。
本文分析了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现状并对如何加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中央银行;独立性; 建议和措施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概念及其衡量标准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货币当局,履行国家赋予的职能,是国家权力机构的一部分。
所谓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在行使其职能过程中受到政府、财政或其他机构制约的程度。
若一国中央银行不受政府的制约则认为中央银行独立性强;反之,则认为中央银行独立性弱。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一种相对的独立性,没有绝对独立的中央银行,即使公认的独立性强的美国、德国的中央银行仍然要受到来自政府的影响,处于政府的指导和监督之下。
如何衡量中央银行独立性,存在不同的方法,总体看来,衡量中央银行独立性主要是相对于本国政府的独立性,具体的标准主要包括:职能独立性标准、组织独立性标准、人事独立性标准和经济独立性标准。
其中第一项标准是确权性标准,亦即确定中央银行的法定职权,而后三项标准是保障性标准,是为确保中央银行法定职权自主行使的多方面的制度安排。
二、我国加强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必要性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迫切需要真正独立的中央银行, 特别是我国经济进一步融入国际金融体系,中国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1.从中央银行履行职责的需要来看,中央银行应该保持独立性。
中央银行承担着稳定币值和作为政府宏观调控机构的职责。
只有保持应有的独立性,才能保证其对货币的控制完全盯住经济需要,不至于因政府的短期行为需要而摇摆;才能有效地“过滤”政府的干预冲动,“择其善者而从之”,使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保持在经济需要的合理限度之内。
关于对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思考
关于对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思考【摘要】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国的中央银行,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其独立性不仅在法律上受到保障,而且对于金融系统的稳定、货币政策的有效执行以及经济发展的推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仍面临挑战,需要加强。
强化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是必要的,通过提升其独立性,可以更好地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实施更加有效的货币政策,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为了进一步提升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可以加强监督机制、明确法定地位,并加强人民银行的独立决策权。
未来,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仍然需要不断提升,以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确保国家经济稳健发展。
【关键词】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法定地位、现状、金融系统稳定、货币政策、经济发展、强化、提升、未来发展。
1. 引言1.1 中国人民银行的重要性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核心机构,承担着维护国家金融稳定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
作为负责发行人民币、管理国家外汇储备和参与国内金融市场监管等职能的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在维护国家金融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作为货币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中国人民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来影响货币供应量,从而控制通货膨胀和维护货币稳定;作为金融监管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可以监督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运营,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中国人民银行还承担着跨境支付结算和金融市场发展等重要职责,对于促进国际金融合作和提升中国金融体系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人民银行在中国国家经济和金融领域的地位不可替代,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1.2 独立性的意义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意味着它能够独立地行使货币政策和监管职能,不受政府或其他机构的干扰。
这种独立性对于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可靠至关重要。
独立性可以让中国人民银行更加客观和专业地制定货币政策,而不受政治干预的影响。
关于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思考
2 .1 4 3 .2 9
1 .1 4 1 .9 5 1 .9 8
2 .4 2 .4
0 .9
1 .2 7 1 .7
O .8 O .9 8
2 .1 8 2 .4 8
1 .1 3 2 .5 6 2 .5
枟世界发展报告枠1982年1994年1997年2012年至于中央银行独立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表明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相关性中央银行独立性与经济增长率或失业率之间没有显著的内在联系
关 于 我 国 中 央 银 行 独 立 性 的 思 考
王 莹
表I 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及经济绩效
国家
英 国
G DP增长 率 通货 膨胀 率 G DP增长率 匾货膨 胀率 g D P增长 辛 通 货膨 胀率
平 均通 胀率 美 国
日本 德 国 法 国
3 .2 3 .0
4 .0 2 .2 2 .4
4 .8 4 .1
一
、
要条件。
2 、 中央 银 行 独 立 性 与 宏 观 经 济 增 长
表 2 主 要发 达国家的平均 G D P增长率与平均通货膨胀率对照表 ( 年、 %)
1 9 8 1一l 9 9 0 1 9 91—2 0 0 0 2 0 0l一2 0l 0
但是观点和论述各不相同。国际中央银行研讨论 会指 出: “ 中央银行 的 独立性体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独立的货 币发行权 , 政府 财政透支不 能对 央行产生干扰 ;通货膨胀问题可以独立解决 ,相关工作不用报 告给财政 部 ;中央银行理事会 可作重 要决 策 ;有充 分 的权力 监督 和管 理金融 系 统。 ”据此 ,也可以将央行 的独 立性概 括 为以下 三方 面 :政 治独 立性 、 宏观 经济独立性和融 资独立性 。 2、中央银行 独立性 的必要性 。站 在制度 的层面上 来分析 ,中央银 行的性质从 本质上说 是为了保 障货 币稳定 ,实现政府 的调控职能 ,优化 资源配置 ,维护经 济运行 秩序 以及 提高社会 经济福利 的一种 制度安排 。 保障货币稳定的前提就是 中央银行 的独立性 ,这是至 关重要 的一点 。保 持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基于不同宏 观政策 目 标状态下实 现货币稳定 的需 要 ,也是防止政府 行为短期化条件 下出现通货膨胀 的需 要同时 ,它是政 府经济决策的制衡 力量之一。没有 独立性 ,中央银行是很难 实现让 自身 变成制衡和稳定市场经济运行秩序的 目标的。 二 、 中央 银 行 独 立 性 测 算 要研究央行独立性对经济的作用关 系 ,必须科学地 测算 出独立性 的 具体数据指标 。1 9 9 2年 ,库克 曼提 出了 “ 立法 总指数 ” 的概念 ,进而 提出两种指标 :央行官员换任频率 ( T O R) ,其 数值为 一定 时期央行 官 员平均任期的倒数 ,换任率高 ,央行官员任期小于行政机构,则央行无法 实行长期的政策 ;政治变动指数 ( P O L )是指政治变动即新一届政府上台后 6 个月内央行官员更换的比率,能更好地测度政治对央行的实际影响。 参照 以上的几 个 指标 ,二 十世纪 八 十年 代 的我 国 T O R指 数 为 0 . 3 O ,在世界范围内 5 1 个发展 中国家里 面居于 中间阶段。到 了九十年代 , 这一指标变 为了 O .2 0 。T O R指数计算 简便 ,一定程 度上能够反 映发展 中国家央行独立性状况 ,但无法反映一 国央行独立性在立法 和实际运作 中的变化 。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 的我 国为例 ,《中国人 民银 行法》 的颁布意味着中国人 民银行有了较大的独立性 , 但 这些变 革并不 能通 过 T O R指标值进行完整反馈。 三、中央银行独立性 的实证分析 要实现 中央银行 的独立性 ,仅仅有理论上的支持是不够 的 ,以下 以 实证 分析说 明提高 中央银行独立性 的合理性 。 1 、中央银行独 立性与通货膨 胀。阿莱希 纳和萨 默斯 ( 1 9 9 3)实证 检验 了部分发达 国家 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的相关性 ,见表一。
关于对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思考
关于对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思考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国的中央银行和最高金融管理机构,具有重要的经济调控和监管职责。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独立、稳定的中央银行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保障货币政策独立性、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可以保障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和公正性。
货币政策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如果中国人民银行不能独立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可能会受到政治干预和利益集团的影响,导致货币政策的不稳定,甚至被滥用。
独立的中国人民银行可以根据经济情况和金融市场的需要,制定适当的货币政策,保持决策的连贯性和合理性,有利于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增强经济主体对货币政策的预期,同时也有利于降低政府的财政压力,确保货币政策的长期稳定性。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有助于实施宏观调控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中国人民银行在宏观调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影响市场的流动性和利率水平,引导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从而影响经济的总量和结构。
如果中国人民银行受到政治干预或利益集团的掣肘,宏观调控的效果可能会受到限制,金融市场的波动性会加大,金融机构的风险会增加,对整个经济的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而一个独立的中央银行可以更加客观、全面地分析和评估经济形势,制定合理的宏观调控政策,及时、有力地应对金融市场的风险和挑战,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还可以提高国际金融体系的信誉和合作。
国际金融体系是一个高度依赖信任和合作的系统,一个独立和专业的中央银行可以在国际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可以使其在与其他国家和国际金融组织的合作中展示中国政府的决心,提高中国的国际金融声誉,增加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交流,推动国际金融规则的制定和改革,为中国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对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思考不能忽视其必要性和前提条件。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比较重要,政府和人民银行之间的关系也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关于对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思考
关于对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思考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国的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于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时不受政府或其他机构的干涉,能够独立地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
那么,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究竟有多重要?它的独立性受到了多少保障?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对于宏观经济的稳定和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独立的中央银行能够更加客观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供应的稳定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如果中央银行受到政府或其他利益集团的干涉,很可能会导致货币政策的过度宽松或过度紧缩,最终影响到经济的稳定和金融市场的健康。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对于国家的经济和金融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能够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
只有在独立的情况下,中央银行才能更加主动地与市场沟通,向市场传递明确的政策信号,使市场能够更好地预期未来的货币政策走向。
这样一来,市场主体就能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和资源配置,从而提高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效率。
而当中央银行受到政府或其他机构的干预时,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就会受到影响,市场可能会产生不确定性和波动,最终影响到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受到的保障程度和实际情况却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组织结构和权力分配上,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家机构,受到国务院的领导。
这意味着在某些重大问题上,中国人民银行的决策可能受到国务院的直接干预。
中国人民银行的财政状况也不够独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拨款和国债等财政工具。
这些情况都可能影响到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接下来,我们应该如何加强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呢?可以加强中国人民银行的法定地位和独立性保障机制。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明确规定了国务院领导下的中国人民银行,这一规定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与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要求并不相符。
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思考
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利、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实质上是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问题。
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但这种独立性只能是相对的。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起源和发展所谓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其实是指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一国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既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的控制之外不受政府的约束,同时也不能凌驾于政府机构之上,而应接受政府的一定监督和指导,并在国家总体经济政策的指导下,独立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并且与其他政府机构相互协作和配合。
1.西方国家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情况不同,立法与惯例不同,西方主要国家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的模式比较典型的有:独立性较强的如德国、美国;独立性居中的有英国;独立性较弱的有意大利。
2.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发展历程从1948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到1983年以前这段时间内中央银行是严格地按照财政部门的指示来进行金融活动,因此在这个阶段中央银行几乎是没有独立性的。
但是在这一期间有关中央银行的职能以及独立性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从1948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到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也就是1952年,在这期间中国人民银行在政府的领导下对我国的金融次序进行整顿,接管旧的官僚银行金融机构,逐步建立新中国的银行体系。
这一期间我国中央银行主要侧重于金融体系的完善。
1953年我国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央银行的工作重点也转变到支持经济建设上面来,此时中国人民银行作为财政部门的资金配臵部门将所获得的资金统一分配到各个经济发展项目上去。
央行的这一职能基本上延续到改革开放前期,在此之前我国实行的是大一统的中央银行制度,改革开放以后到1983年我国逐渐成立了专业性的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1983年国务院决定由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央行的职能并确定了中国人民银行的十项职能,中央银行的职能也就逐渐体现出来。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才从法律上确立了我国中央银行的地位,其独立性也得到了很大部分的加强。
浅析中央银行独立性
浅析中央银行独立性只要中央银行缺乏足够的独立性,只要各级政府各种形式的干预依然存在,追求货币币值稳定和宏观经济环境稳定的目标就难以达到。
各国中央银行由于设立的时间不同、背景各异,因此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也不尽相同。
在某些国家(主要是一些发达国家),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大,能够与政府保持一定的距离;而在另一些国家(主要是一些发展中国家),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就相对小些,有的甚至被视为“政府的银行”。
即使在发达国家,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大小也因其历史、文化、政治体制以及中央银行的资本结构、隶属关系、行长任免程序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
但是,无论是从学术研究,还是从各国实践来看,近年来,加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已成为一种共识和历史发展的共同趋势。
首先,从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来看,外国学者在对发达国家战后长期高通胀现象进行计量分析之后发现,一方面,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指数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另一方面,中央银行独立性指数与实际经济增长率之间则不存在相关关系。
因此,为了实现物价和宏观经济的稳定,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至关重要,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尤显突出。
其次,从各国实践来看,就连一些过去中央银行独立性较差的发达国家和最为保守的东亚国家,如英国、日本和韩国等,在经历了大的金融事件或金融危机以后,也都纷纷加快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并且将加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放在了首位。
1997年,英国政府赋予英国的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在利率货币政策方面的独立决定权。
以此为先导,英国开展了一场名为“金融大爆炸”的金融管理体制改革。
如果没有1995年著名的巴林银行倒闭事件等一系列金融丑闻,“金融大爆炸”的推行在政治上是难以想像的。
日本的中央银行独立性过去一直相对较小,实际上是在当时大藏省的严格控制之下。
但由于20世纪80年代末“泡沫经济”的惨痛教训以及目前受大量银行呆坏账的困扰,近年来,日本政府不得不推行大规模的金融改革及行政体制改革。
而改革伊始,率先推出并取得进展的重大举措便是加强中央银行(日本银行)的独立性。
中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刘舒宁11232007经济1102本文对近几年来我国中央银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不同的方面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就央行的独立性,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职能独立性欠缺中国人民银行只享有一般货币政策的决定权,对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及汇率等重大货币政策只有制定和执行权,却无最终决策权。
从法律地位方面看,中国人民银行隶属于国务院,只是国务院的一个职能部门,而从世界范围看,凡是把稳定币值作为中央银行首要的或唯一的目标并取得较佳绩效的国家,其央行的法律地位都比较高,独立性都很强。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直接对政府总理负责,中国人民银行的重大决策必须经总理批准,即在决策上没有完全独立性。
这种状况的负面效应在中央银行的政府的宏观经济目标一致的情况下尚不明显,但在央行和政府的目标不一致甚至存在严重冲突的情况下,就会产生问题。
因为央行的制衡作用无法通过合法的程序发挥,原本已割断的中央银行受制于财政、地方政府、政府各部门的联系都有可能通过中央政府再变相地联结起来,最终造成货币的超量供应。
还有,由于中央银行不能独立决定货币政策取向,因此,货币政策从谋划到出台往往时滞过长,容易错过最佳时机。
(二)组织独立性欠缺《银行管理暂行条例》第5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时,国务院领导和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是国家的中银行”。
由此可见,中央银行是被立法纳入国家行政机关的行列的,是我国中央政府的组成部门。
在《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年12月25日)中提出的金融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在国务院领导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建立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竞争、严格管理的金融市场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实行独立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中国人民银行的预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审核后纳入中央预算接受国务院财政部门的预算执行监督。
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认识-论文
金.2009(01).
240 Ec on om ic Vis ion
201。在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金融 改革 中, 各国都 将加强中央银行的 独立性放在了极为重要 的地位。因 此 , 不断强化中央 银行的独 立性, 对保持稳 定的货币环 境至关重 要。
2、增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决策权的独立性。从世界范围看,把稳 定 币值作为中 央银行首要 的或唯一的 目标并取 得较好经 济效果的中 央银行, 它们的法 律地位 一般都很高, 独立性很强。所以,应该努力让中 国 人民银 行真正实 现独立性 。
二、我国加强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必要性
首先, 缺乏独立 性的中央银行在运 行货币政策时易掺 杂较多的政 治因 素, 使货币 政策偏离原定目标 。为了防止政府为政 治目的牺牲货 币政策, 使其货币 政策有稳定性和连续性, 不受政治 的干扰, 有必要保 持 中央 银行的独立性。其 次, 为了避 免财政赤字货币化 的需要。中央银 行作 为政府的银行, 有义务帮助政 府平 衡财政预算和弥 补赤字。但财 政 活动的客观 结果并不一 定是保持经 济的稳定 增长和物 价稳定。 如 果财 政出 现了赤字,中央银行就要无条件去 弥补, 就谈不上独立的货币 政策 。最 后,稳定经济和金融的需要 。政 府与中央银行的地位不同, 因 而 它们 在 考虑 经济 政策 的侧 重点 上存 在差 异。 政府 较多 地考 虑就 业、 社会保障等社会问 题, 中央银 行较多考虑货币稳 定的经济问题。 因此, 如果中央银行有较大的独立性, 就可以独立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 策 , 就可以不 对政府相关 政策的制约 。
1 、组 织和人事独立 性不足。人 行法第二条规 定: 中国 人民银行 在国 务院领导下制定和 实施货币政策。所 以在很多时期, 央行仍需服 从 国务院的 指导, 不能完全 随经济形 势而履 行其应有 的职能; 政府部 门、 金融机关在央行政 策机构的人事渗透 过多, 使其 产生行政的依赖 性 和缺少 广泛的代 表性。
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认识
探讨央行独立性问题
探讨央行独立性问题一、央行的独立性内涵1、央行独立性的含义所谓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其实是指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一国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既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的控制之外不受政府的约束,同时也不能凌驾于政府机构之上,而应接受政府的一定监督和指导,并在国家总体经济政策的指导下,独立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并且与其他政府机构相互协作和配合。
2、中央银行独立性具体表现几个方面(1)货币发也属货币范畴,从这个意义上讲,商业银行也分享了一部分货币发行权。
因此,确切地说,中央银行在货币发行上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发行和控制基础货币的独立性。
(2)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即中央银行自主决定货币政策目标、自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
(3)人事上的独立性,即中央银行决策者的任免程序、任职期限等不受政府干预。
(4)经济上的独立性,即中央银行不必依赖财政拨款。
二、为什么说央行既要有一定的独立性,其独立性又是相对的1、央行要有一定的独立性①央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其业务必须符合金融规律。
②央行的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的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
③央行相对于政府的地位、目标、利益诉求及制约因素不同。
④央行与政府形成制约和互补关系,有利于减少全局性失误。
⑤保证货币政策的贯彻实施,减少地方政府对其分支机构的行政干预,提高央行的调控效率。
2、央行的独立性是相对的a.金融子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使然b.央行的宏观调控仅为国家对经济调控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与总调控目标相一致c.央行履行职责时除采用经济手段外,也需要一些行政手手段,需要政府其他部门的配合,需要政府来协调与其他部门的关系。
d.在战争和特大灾害等特殊情况下,央行则必须完全服从政府的领导和指挥。
因此政府对中央银行的影响力是现实存在的,中央银行根本不可能彻底摆脱政府的影响。
毕竟是政府赋予了中央银行一定程度的独立性,政府当然也可以剥夺其独立性。
所以说央行既要有一定的独立性,其独立性又是相对的。
关于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思考
该脱离政府的掌控从而独立行使相关 的职权 。在 1 9 2 2年 E l 内瓦召开的国际金融会议 上又再 次重 申。在 战后世界 各 国 对独立性更加看重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 西方 国家 出现了滞 胀, 这需要更高的要求中央银行独立性 。产生滞涨 现象的原 因主要有 : 首先 , 对经 济发展 的趋 势执 政当局 没有作 出的正 确分析 , 干扰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 其次, 政府 为了短期政 治利益 , 实行通货膨胀 , 导致 政府与 中央银行方 向不 同产生 巨大矛盾。中央银行作为 国家的货 币当局 , 需要具有较 强的
6 6
行则专心货 币政策职能的履行。
2 .我 国 中央 银 行 独 立性 的现 状
中国人 民银行并 没有被 赋予充分 的政 策独立性 。在最 新颁 布的《 中国人 民银行 法》 对 中国人 民银 行权利有 一定的 限制 , 中国人民银行是 由国家行政机关和社会管理 者共 同管 理, 履行 政府职责 、 进行金融 管理 、 干预 国民经济 ; 又是金融 机构 , 管理全国金融业 , 履行银行 的职能 。
全独立 , 是 属 于 相 对独 立 的 。
、
中央 银 行 独 立 性
1 .我 国 中 央银 行 独 立 性 表 现
1 .中央 银 行 独 立性 发展 演 变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战后 , 就 开始 有 了争 议 在 中 央银 行 独 立 性 的问题上。第一次世界 大战期 间, 因为 战争 的 原 因 , 需 要 大
者 目标差异来看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是被需要 的, 和政府不 能 是简单的谁 管理 谁 的关 系。有正确 的货 币政 策的关键 就是
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建设的理论思考
范 方 志 、 海 海 、 国 强 ( 0 5) 析 了 转 轨 时 期 我 李 苏 2 0 分 国 政 治 性 经 济 周 期 表 现 , 调 只 有 通 过 提 高 我 国 中 强
a d f a ca s se ,c ud t e f u d t n o 1wh c est en e so u o n r ’ c n my a ds cey d v lp n e b i . n i n il y t m n o l h o n a i fCB ih me t h e d fo rc u t y se o o n o it e eo me tb ul o t
at ra d e h u h o t e r lt n hp b t e BIa d i f t n f e p t o g tt h eai s i e we n C n l i .An eiv d t a e o n ao d i i b l e h t ts e CBI si tr a a ibe d p n i g o fa e n l r l e e d n n il — i n v a n t n b a ,p l ia n c n mi y t m n c n mi d v lp n t g .S ,o l t ri g wi u o n r ’ e e p n n i n n i is oi c l d e o o cs s e a d e o o c e eo i g sa e o n y sa tn t o rc u t y Sd v l ig e v r me t o t a h o o
讨论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
讨论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中央银行独立性(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CBI)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所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利、决策、行动的自主程度。
根据定义不难看出,中央银行独立性可分为法律独立性和实际独立性。
现代中央银行独立性研究始于Barro 和Gordon 在1983年进行的分析,他们的分析建立在Kydland和Prescott在1977年提出的时间不一致性理论之上。
除时间不一致性理论之外,政治的经济周期理论是另一个重要的支持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理论。
通过实证研究,西方学者进一步强调了中央银行独立性的重要性。
基于强大的理论基础,各种测定央行独立性的指数应运而生。
其中,运用较多的有GMT、CWN独立性指数,由于这两种指数是在对西方发达国家研究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对于研究我国央行的意义远没有LS独立性指标的大。
中国人民银行LS独立性指标测定及与东欧转型国家的比较(一)中国人民银行LS独立性指标测定Loungani and Sheets综合了GMT、DF、CWN指标,认为经济转型国家CBI包括三方面:一是目标独立性,即中央银行法是否单独将物价稳定作为央行的主要宏观经济目标;二是经济独立性,这与GMT指标的经济独立性相同,同时与DF指标的工具独立性的狭义解释吻合;三是政治独立性,包括中央银行官员的任命及解释程序,政府参与中央银行理事会的程度及理事会成员的任期。
他们根据提出的14个问题为中央银行打分,然后根据权重的不同测算出CBI-DF指数和CBI-SIB指数。
CBI-DF指数衡量目标独立性和经济独立性,CBI-SIB指数综合三方面,但更侧重于政治独立性。
依表1所示,笔者在此对表中所列每一问题的评分做出简单解释:1.《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条确定中国人民银行(简称人行)的货币政策首要目标是稳定币值,而币值实际相当于物价的倒数,所以人行的确把物价稳定作为主要宏观经济目标,但同时确立了促经济增长为终极目标,法律规定中的目标双重性问题实际上会影响人行独立性,实际操作中客观存在的目标多重性影响更为严重,所以给出一个比较保守的分数2/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中国家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理论思考%卞志村毛泽盛简单地说,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一国中央银行在制定和执行本国货币政策时具有的独立自主权。
虽然央行独立性思想及其实践在西方发达国家由来已久,但发展中国家对这一问题的普遍强调则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金融自由化改革。
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中央银行在一国金融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金融自由化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央银行体制;二是大量的研究都表明,通货膨胀率的高低与中央银行独立性高低呈负相关关系;三是二战后联邦德国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因而具有高度自主权的德意志联邦银行就成为各国中央银行竞相仿效的对象。
20多年的改革实践转眼即过,虽然发展中国家的中央银行或多或少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独立性,但多数国家并没有如期获得独立央行所应带来的各种收益,特别是物价稳定。
原因何在?本文拟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部门发展和政策冲突两大方面对此进行理论探讨。
一、金融部门发展与中央银行独立性Posen(1994)曾经指出,银行(特别是私人银行)是低通胀政策的最坚实选民。
银行的经营是建立在不断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的基础上的,借短贷长使其资产与负债之间往往出现期限不匹配,从而容易受到通货膨胀的冲击。
为避免这种冲击,银行会四处游说以敦促政府出台反通货膨胀政策。
因此可以说,金融部门抵制通货膨胀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着低通胀政策和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出现。
Posen的分析框架可用于解释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金融部门何以不能有效地抵制通货膨胀,从而出现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和较低的央行独立性这一普遍现象。
首先,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部门规模较小(可用与GDP的比值来衡量),银行在反对通货膨胀过程中的能力有限。
相反,一旦通货膨胀出现,它又会带来资金脱媒、货币替代和贷款期限缩短等问题,进而抑制金融部门的发展。
两者相结合,则发展中国家金融部门很容易陷入被不断弱化的恶性循环之中,而其对通货膨胀的抵制能力也会一步步下降。
其次,发展中国家中央银行对银行业务活动和利率的过多管制也降低了金融部门抵制通货膨胀的有效性。
因为过多的管制会使金融部门对作为金融管理者的中央银行采取较为强硬的对抗态度,并将其政治能量集中在抵制或规避各种管制上。
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银行产权的公有化程度非常高,这给发展中国家政府干预本国金融体系提供了极大方便,但这种干预显然会进一步阻碍金融部门的发展及其对通货膨胀的有效抵制。
而且,由于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债券市场不成熟且货币信息不完全,中央银行往往不能直接影响货币政策。
因此,为实现一定的货币控制意图,中央银行常常会违背其本意而被迫直接干预信贷配给过程,有时这种干预甚至会具体到个别银行。
发展中国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这种直接性会使各家银行为获得更大的信贷配额而各自为战,而不是团结起来共同去争取合理的货币政策。
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对通货膨胀的抵制也就无从谈起了。
再次,20世纪80年代发展中国家盛行的是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各国政府在利益上与本国的工人、农民和制造商等利益集团更具有一致性。
显然,这些利益集团是偏好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是通货膨胀政策%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转型期货币政策规则研究》(项目批准号:06JC790023)的研究成果。
的积极支持者(Goodman,1991)。
因此,这些利益集团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金融部门对低通胀政策的政治努力。
更为重要的是,政府对高速经济增长和低水平利率的偏好会导致发展中国家的中央银行扮演开发银行的角色,从而大大增加了中央银行被上述利益集团所利用的可能性(Cukierman,1994)。
另外,就发展中国家而言,私人银行常常是金融集团或大型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后者的主导者又往往是一些工业企业。
在金融管制严格且证券市场不发达的条件下,这些关系银行往往只能简单地发挥在企业间转移资金和获得廉价资源的作用。
相反,在发达国家,关系银行在集团内往往是作为一种全能银行来发挥作用的,它们不仅是中心调控者,还是管理者和信贷配给者。
作用的有限性使发展中国家的银行在企业集团中往往成为工业企业的附庸,因而它们对通货膨胀的抵制能力也就被进一步削弱。
值得注意的是,在某些情况下,金融机构可能支持而不是反对通货膨胀。
例如,对那些在资产负债表上有巨额损失的银行来说,通货膨胀的清偿作用是大受欢迎的。
特别是在发生支付危机时(这种危机在20世纪80年代的拉美国家就曾经发生过),作为净债务者,银行甚至会主动出击去争取通货膨胀的发生。
而且,当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时,银行还会忽视传统的贷款业务而将经营重心放在汇率投机和不动产投机上。
如果银行与政府官员关系密切且能获得私人信息对政策进行准确预期时,银行业务的这种转移将更加剧烈。
显然,无论哪一种情况发生,银行对通货膨胀的抵制活动都会被彻底瓦解。
最后,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决策机构集权程度较高,同时政党(或分歧)林立。
在这种政治环境下,任何院外利益集团,包括银行利益集团都不可能对政府产生长期影响,因为政治分裂和频繁的政府更迭会减少银行为争取出台低通胀政策而四处游说的“投资”激励。
“投资”收益的短期化会降低银行抵制通货膨胀的努力。
当然,情况也有可能相反,因为如果政府能够对政治变动进行正确预期,则坚持对中央银行进行独立性授权就有可能是必要且有利可图的,因为它可以为下一届政府与中央银行进行合作埋下伏笔。
值得注意的是,两种看似矛盾的观点其实可以统一在一起。
这是因为,虽然对即将到来的政治变化的预期可以推动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出现,但也可能阻碍其出现,原因是政治不稳定不仅会降低金融部门对通货膨胀的抵制,也会减少由于政策可逆性的明显存在而与中央银行独立性相联系的收益。
这样一来,政治不稳定与高通货膨胀率以及低中央银行独立性就有可能联系在一起了,且后两者甚至可能直接是由前者引起的。
总之,作为利益集团,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部门在抵制通货膨胀的活动中受到了种种制约,使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力下降并进而阻碍着央行独立性的最终获得。
当然,中央银行独立性不足反过来又会带来高通胀并进一步影响金融部门的发展,两者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复杂关系。
二、政策冲突与中央银行独立性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中央银行之间的关系。
就政策而言,政府和中央银行之间的冲突既可能是消极被动的(如由于责任划分不明而引起冲突),也可能是积极主动的(如由于旨在改变对方行为的策略行为而引起的冲突)。
值得注意的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冲突本身并不必然带来危害。
相反,政策的潜在冲突正是中央银行借以限制政府滥用财政政策的有效手段。
但是,如果政策冲突影响了政府部门的责任,或者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的缺乏导致了政策工具的次优选择,则政策冲突的危害就会出现。
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的政策冲突可表现在多个方面,如国债管理、财政赤字融资、汇率管理和银行业稳定等。
弗里德曼(Friedman,1962)认为,只要中央银行不拥有公债管理权,中央银行独立性就难以决定谁应该为财政赤字的货币化负责,其结果会引起财政纪律的放松。
进一步,弗里德曼甚至认为:“公开市场操作和公债管理只是一种政策工具的不同称呼而已,中央银行使用时称为公开市场操作,财政部使用时则称为公债管理。
”弗里德曼的论述表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不能割裂开来进行单独评价的,只有将中央银行账户和财政部账户合并起来,我们才能对一项政策有一个真正清晰的认识。
我们可以举一个政府背负巨额财政赤字而中央银行具有独立性且不愿意对财政赤字进行货币化的发展中国家的具体例子。
由于国内资本市场不发达而外汇储蓄又极其有限,发展中国家通常只能通过大量发行债券来对赤字进行融资。
但这样一来,发展中国家国内的实际利率就会上升而民间投资被挤出,本国的经济增长减慢。
很显然这些问题的出现实质是由财政政策引起的,但政府可以通过宣称其为货币现象而将政治责任推卸给中央银行。
特别是在政府能够对中央银行施加影响时,政府寻求这种政治责任转移的激励将更大。
不幸的是,这种影响在发展中国家比比皆是,因而政治责任的转移也就十分普遍。
20世纪80年代拉丁美洲的中央银行所拥有的大量准财政赤字就是这一情形的最好写照。
虽然对中央银行明确进行低通胀授权能够增强其实现通货膨胀目标的责任心,但如果附加其他相关经济目标(如实际利率或者对私人部门的信贷等),则中央银行的责任就会模糊化,而其实现一定通货膨胀目标的责任心也会相应降低。
因为如果社会公众是根据实际利率或对私人部门的信贷等数量指标而对中央银行绩效,即其承诺的可信性进行评价时,则中央银行将不得不考虑这些其他经济指标,而降低通货膨胀目标在整个目标函数中的权重。
Bernanke和Mishkin(1992)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的结论是,即使对中央银行进行十分精密的反通胀政策授权,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中央银行仍旧以追求多重目标为己任;在危机时期,中央银行的注意力更是集中在与危机存在紧密联系的经济变量上。
这就为政府和中央银行之间展开所谓“老鹰抓小鸡”博弈提供了极大可能。
在这场博弈中,政府和中央银行的合作程度将内生地决定于由两大机构各自的声誉和前期博弈中可观测到的行为特征。
当然,这种博弈只能带来次优结果。
Sargent和Wallace(1981)则从另一个角度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
在他们看来,与货币政策相比,财政政策在多数情况下居于主导地位。
原因有三:一是相对于货币政策而言,财政政策具有外生性;二是公众对政府债券的持有量具有上限;三是对跨期预算约束的解决意味着财政赤字迟早会被货币化。
除了这些原因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财政政策的主导性还与另一个因素密切相关,这就是国债市场不发达,中央银行无法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以实现对货币和信贷的充分控制,即使其拥有对银行业的监管权时也是如此。
当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主要依赖于财政政策时,独立性中央银行所表现出的对通货膨胀的反对姿态是不足信的。
由此可见,中央银行在制度上的独立性并不能转化为政策上的独立性。
换句话说,在这样的政治经济环境下,中央银行是不能承担起反通胀的重任的,独立性制度结构与政策实效毫不相干。
沿着这一思路,我们还可以得到另外两个推论:一是政府的规模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以及通货膨胀之间也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原因是较小的政府规模是与较小的预算相联系的,后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的经济自由主义指导思想,因而对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可能会更加容忍。
二是政府发行债券的能力是影响中央银行独立性程度的重要因素。
在金融市场不发达的国家,政府将对未来的通货膨胀成本赋以较低的贴现率,国内借贷的通胀成本低,但政府对国内借贷的依赖会带来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下降。
相反,政府如果能够到国外去进行融资,则对国内借贷依赖的下降将有利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