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第二章 小学生学习指导2
2020下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学霸笔记05 第二章 学生指导2
第二章学生指导第二节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教育一、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表现和教育启示,选择题经常考*关键期:是指身体和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奥地利生物学家洛伦兹提出)新生儿和青春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两个高速发展期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一)小学神身体发展的特点1.骨骼:养成好习惯,防止驼背2.肌肉:避免用力和动作幅度较大的动作3.神经系统4.心脏和呼吸系统(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1.感知觉、注意、记忆、想象力、思维(认识发展)2.丰富性、稳定性、深刻性不断增强(情绪情感发展特点)3.个性与社会性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三个阶段①生理自我:3岁左右②社会自我:小学阶段③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三、心理发展的理论(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认知发展的机制图式(认知结构)、同化和顺应、平衡2.认知发展的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小学生处于这一阶段(4)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3.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小学生阶段:六七岁至十二岁,勤奋感对自卑感4.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最近发展区:教学时要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二是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可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叫“最近发展区”。
(较高的水平——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第三节小学生学习指导一、学习概述概念:是个体在特别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能力或倾向上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及其过程。
二、学习理论*重点(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区分基本观点1.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经典实验——饿猫打开迷笼)试误说:他认为学习的实质就在于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这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次较为完整的理论)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2.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1)最早用精确的实验对条件反射做了研究(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2)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基本规律:强化(正强化、负强化)、惩罚、消退掌握概念* 普雷马克原则(祖母法则):用喜欢的行为(高频)作为不喜欢行为的有效强化物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学习主要是观察学习(注意、保持、再现、动机四个子过程)强化的三种形式: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二)认知学习理论1.苛勒的完形——顿悟学习理论(格式塔学习理论)2.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学习是有目的的,是期望的获得,是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3.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论(发现学习的创始者,学习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观(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教学观4.奥苏贝尔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学校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应以接受学习为主)接受学习:教师把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被称为心理学“第三势力”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学生中心的教学观主张废除教师角色,代之以“学习的促进者”(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心理学被视为“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创始人:皮亚杰教学启示:①探究学习;②支架式学习;③情景教学;④合作学习三、学习策略1.分类2.影响学习策略的因素(1)学生:年龄特征、原有的知识背景、学习动机、学习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2)教师:运用学习策略的水平、策略教学经验、教学策略方法四、学习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五、学习兴趣1.学习兴趣的影响因素(1)事物本身的特征(2)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3)人们对事物产生的愉快情感体验2.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1)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2)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创设问题情境(4)改进教学方法(5)依据学习结果的反馈,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3.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1)直接兴趣到间接兴趣(2)兴趣广度逐渐扩大,但缺乏中心兴趣(3)不稳定到稳定六、学习习惯小学生学习习惯的主要特点*简答题(1)学习习惯的广泛性(2)学习习惯的实践性(3)学习习惯的阶段性(4)学习习惯的模仿性第四节小学德育*必考章节一、德育的含义广义德育: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狭义德育:学校德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二、小学德育过程(本质上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1.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变化的过程3.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三、品德的形成与发展1.品德的心理结构选择题2.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依从——认同——内化3.品德形成的影响因素(1)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2)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识四、品德发展的基本理论*重点1.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2.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五、小学德育原则*重要知识点六、小学德育的途径与方法(一)途径1.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基本途径)2.课外、校外活动3.劳动4.少先队活动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6.班主任工作(二)方法*(小学德育的方法)七、小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简答题1.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2.品德发展具有协调性3.品德发展具有过渡性4.明显地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小学阶段,是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大概出现在三年级下学期前后)第五节小学美育一、概述、内容1.美育又称审美教育。
小学教资科二-小学生学习指导思维导图
概述定义:凭经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变化。
受教育者在教育者指导下,有计划组织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才智的过程实质:结果&过程、外在&内潜、后天、持久、好坏分类:加涅8层次5结果、奥苏伯尔、布卢姆、中国加涅8:信号、刺激反应、连锁、言语链接、辨别、概念、规则远离、解决问题加涅5: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运动技能、态度学习奥苏:接收&发现、机械&意义布卢姆:认知、情感、动作技能我国:知识、技能、社会规范特点5:简介经验、计划目的组织性、被动、超前适应、德智体过程、方法重要理论行为主义巴甫洛夫:条件反射、获得消退、泛化分化、信息系统(直接刺激、语言文字刺激)桑代克完整:学习实质为刺激与反应的链接、过程是渐进试错的、最终错误减少正确增加、刺激与结果之间形成牢固连接。
准备率、练习律、效果律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应答和操作行为、强化、小腿、惩罚(﹢-)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参与性和替代性学习、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认知学习格式塔学派:顿悟、学习实质是主体内部构造完型符号学习(托):目的性、形成认知地图发现学习(布鲁纳):1.学习观{主动认知结构、获得评价转化}2.教学观{理解结构、提倡发现学习、掌握教学原则-动机结构程序}有意义接受学习(奥苏伯尔):有意义材料、接受信息加工学习(加涅):动机/了解/获得/保持/回忆/概括/操作/反馈人本主义马斯洛罗杰斯:知情统一教学观、有意义的自由学习、学生中心教学观{真诚一致、无条件尊重关注和接小学生学习指导纳、共情}建构主义皮亚杰、维果斯基、奥苏波尔、布鲁纳知识观: 知识客观性、确定性?知识非准确表征、是解释假设非答案、不能精准概括、理解基于个体经验 学生观:学生经验丰富、潜能巨大、差异性{独特个性化经验、兴趣认知风格}学习观:主动的信息建构者、社会互动性{参与社会文化内化知识技能过程、合作学习}、情境性{学习练习情景化社会实践活动}教学观:不仅传递知识更要激发经验、促进知识经验重新组织转换改造、创设理想学习情境激发高级思维活动、提供丰富信息资源和处理工具、帮助和知识促进建构和解决问题。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二章 学生指导
泛化是对事物的相似性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的差 异的反应。
二、学生学习发展 3.学习基本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 反应概率的手段。 (1)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强化 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消退 惩罚 (2)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 在程序教学中,教材被分成若干小步子,学生可自定 学习步调,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积极反应,并给予 即使强化和反馈,使错误率最低。
第一节 学生发展指导
二、学生学习发展 4.学习基本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式学习,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 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1)学习观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2)教学观 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教学原则: 动机原则 结构原则 程序原则 强化原则
第一节 学生发展指导
二、学生学习发展 4.学习基本理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2)接受学习的实质与技术 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 习。接受学习也是概念同化的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 要形式。
第一节 学生发展指导
二、学生学习发展 4.学习基本理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3)学习者接受知识的心理过程: 首先在认知结构中找到能同化新知识的有关观念; 然后找到新知识与起固定点作用的观念的相同点; 最后找到新旧知识的不同点,使新概念与原有概念 之间有清晰的区别,并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融会贯通 ,使知识不断系统化。
第二章 学生指导
一、学生发展指导 二、学生健康指导 三、学生学习指导
考纲要求:
《小教》学生指导 2-4
小教模块二学生指导第二章小学生学习心理与指导四、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教育。
(目的和任务、具体的方法、学生自主性方面去写)(一)小学生感觉与知觉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1、感觉发展的特性与教育。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人体感受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1)视觉的颜色感觉能力发展很快。
(一年级儿童一般能辨别三种红色,两种黄色。
)(2)听觉能力的发展较完善。
(小学生对言语的辨别能力很强,但还需继续训练和提高。
)2、知觉发展的特性与教育。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人体感受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1)知觉的选择性还比较差,学习时容易受到无关因素的干扰。
(2)知觉的理解性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3)知觉的分析与综合水平有提高。
(4)空间知觉与时间知觉的能力有了较好发展。
3、小学生观察力发展的指导。
(是知觉的高级形式)(1)帮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2)启发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观察。
(3)指导学生观察的步骤与方法。
(4)要做好观察的记录与总结。
(二)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依据识记的目的性与意识的强弱,识记分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
依据识记是否理解,分意义识记和机械记忆。
依据记忆材料在脑中保留时间的长短,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依据记忆材料的内容,分形象记忆和语词逻辑记忆。
1、小学生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1)从以无意识记为主向有意识记为主发展。
(2)从以机械识记为主向意义识记为主过渡。
(3)从以形象记忆为主向语词逻辑记忆为主过渡。
(4)小学生的记忆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
2、小学生记忆能力发展的指导。
(1)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
(2)要给学生提出适当的长期识记的任务。
(3)充分利用无意识记的特点。
(4)把记忆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5)合理组织复习,与遗忘作斗争。
(遗忘是“先快后慢”的过程。
及时、合理的复习是巩固识记的方法。
)(三)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个人整理-笔试已过)2
第二章学生指导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一般规律1.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
1)内发论;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孟子、佛洛依德、威尔逊、格赛尔、霍尔、高尔顿。
2)外铄论;主要依靠外在力量。
荀子、洛克、华生、斯金纳。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内在因素外部环境相互作用。
2.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身心发展的前提,为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环境:可能性变成现实。
3)个体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应和能动作用,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4)学校教育;3.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原因是什么?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主要表现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5.教育在儿童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必要条件有哪些?1)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这种主导作用不是自发出现的,而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努力完成的。
2)教育目标的设计和教育活动的开展应与社会发展的方向一致;3)学校教育活动必须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能满足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4)学校教育应与家庭、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协调一致,共同开展对儿童的教育作用;5)学校教育必须适应或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注意的发展特点(1)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无意注意仍起作用(2)注意的范围依然有限。
(3)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4)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特点(1)观察的目的较差,在观察活动中,易受外来刺激的干扰,常常在受新刺激影响时,注意力就会离开观察的对象;同时观察易受自身的生理状况和个人兴趣等因素的制约。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第二章 小学生学习指导2
一、单项选择题1.学习是人类和动物普遍存在的现象,这说明学习是()。
A.形成思想的必要条件B.掌握技能的必要条件C.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D.有机体适应阶段的必要条件2.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最终是要让学生()。
A.学会生存B.学会思考C.学会学习D.学会分析3.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唾液是()。
A.中性刺激B.无条件刺激C.条件反应D.无条件反应4.下列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的是()。
A.望而生畏B.谈梅生津C.见风流泪D.尝梅生津5.小狗听到主人叫它的名字就能跑过来,这是()的反应。
A.第一信号系统B.非条件反射C.第二信号系统D.第三信号系统6.“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是指()。
A.消退B.刺激比较C.刺激泛化D.刺激分化7.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属于刺激()。
A.获得B.消退C.分化D.泛化8.桑代克认为学习过程是()。
A.顿悟的过程B.同化顺应的过程C.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D.尝试一错误的过程9.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是有机体在刺激情境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该过程实现的途径是()。
A.尝试过程B.试误过程C.联结过程D.反馈过程10.桑代克的学习三律指的是()。
A.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B.准备律、练习律、类化律C.练习律、思考律、迁移律D.练习律、因果律、近因律11.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桑代克认为,学习者只有提前具有某种需要,才能积极接受知识,这体现的学习规律是()。
A.准备律B.效果律C.练习律D.条件反射12.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B.限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问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13.下列事例中属于负强化的是()。
A.老师对迟到的学生罚款B.老师不再批评按时完成作业的小明C.感觉屋内人声嘈杂时暂时离屋D.上课扮怪相而不再有老师和同学理睬14.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二章小学生学习指导2
一、单项选择题1.学习是人类和动物广泛存在的现象,这说明学习是()。
A.形成思想的必需条件B.掌握技术的必需条件C.获取悉识的必需条件D.有机体适应阶段的必需条件2.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最后是要让学生()。
A.学会生计B.学会思虑C.学会学习D.学会剖析3.依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品能够引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响,则唾液是()。
A.中性刺激B.无条件刺激C.条件反响D.无条件反响4.以下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的是()。
A.望而却步B.谈梅生津C.见风哭泣D.尝梅生津5.小狗听到主人叫它的名字就能跑过来,这是()的反响。
A.第一信号系统B.非条件反射C.第二信号系统D.第三信号系统6.“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是指()。
A.减退B.刺激比较C.刺激泛化D.刺激分化7.指引学生疏辨英勇和莽撞、礼让和退却属于刺激()。
A.获取B.减退C.分化D.泛化8.桑代克以为学习过程是()。
A.顿悟的过程B.同化适应的过程C.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D.试试一错误的过程9.桑代克以为,学习的本质是有机体在刺激情境与反响之间成立联络的过程,该过程实现的门路是()。
A.试试过程B.试误过程C.联络过程D.反应过程10.桑代克的学习三律指的是()。
A.准备律、练习律、成效律B.准备律、练习律、类化律C.练习律、思虑律、迁徙律D.练习律、因果律、近因律11.教育心理学的首创人桑代克以为,学习者只有提早拥有某种需要,才能踊跃接受知识,这表现的学习规律是()。
A.准备律B.成效律C.练习律D.条件反射12.假如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增强物奖赏小孩仔细准时达成作业的行为,最适合的安排应当是()。
A.让小孩看完电视此后立刻敦促他达成作业B.限制每周看电视的适合时问C.处罚孩子过分喜爱看的行为D.只有准时达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13.以下案例中属于负增强的是()。
A.老师对迟到的学生罚款B.老师不再责备准时达成作业的小明C.感觉屋内人声喧闹时临时离屋D.上课扮怪相而不再有老师和同学搭理14.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2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版第二章
.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 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7)适当过度学习。
(五)思维 1、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2、思维的种类 :
(1)根据发展水平不同划分 根据发展水平不同,可将思维划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划分,分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3)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划分 ①聚合思维 ②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最能代表创造性的特征 ) (4)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划分 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可将思维划分为: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5)根据思维过程的依据划分 根据思维过程的依据来划分,可以把思维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第二章:学生指导
第一节 心理学基础知识P50-P64
心理学概念: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 一、认知过程 (一)感觉 1、感觉的概念 2、感觉的种类 (1)外部感觉 (2)内部感觉 3、感觉的特性 (1)感觉适应 (2)感觉对比 (3)感觉后象 (4)感觉的相互补偿 (5)联觉
★(补充)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
(1)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
(2)学习动机是赞扬 (3)对学习过程形式感兴趣而非结果 (4)对学习结果的关注随年龄而增长
3、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倒U型曲线
(2)学习动机的培养
A、学习动机培养是学校思政教育的组成部分 B、设置目标 C、设置榜样
(1)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2)沉思型与冲动型 (3)辐合型与发散型 (4)具体性与抽象型
场独立型:自主判断,不受外界因素影响 场依存型:察言观色,易受外界因素干扰 沉思型:深思熟虑,减少错误
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无意注意仍起作用 注意的范围依然有限
第二章 学生指导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第一节 心理学基础知识
思维
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况的反映。
间接性 概况性
特征
基本 包括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具体化与系统化等。 过程 其中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也是思维的基本环节。
概念—思维的最基本形式,是构成人类知识的最基本成分。 基本 判断 形式 推理:归纳推理,演绎推理
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回忆或再认。
遗忘
第一节 心理学基础知识
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心理 情感过程---情感、情绪 过程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个性 心理
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小学生表现) 特征—能力、性格、气质
第一节
心理学基础知识
认知过程---感觉
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一种简单的心理现象, 是认知的起点,是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基础,是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是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觉能力,也就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通常,感受性是通过感觉 阈限来测量,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感觉阈限越大,感受能力越差。 绝对感受性 是指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又称最小可觉差。
特征
整体性 功能性 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当面对挫 折与失败时,坚强者能发奋拼搏,懦弱者会一蹶不振,这就是人格功能的表现
第二章学生指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新P 87 旧P100
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创造性的培养方法:
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第一节
心理学基础知识
认知过程---知觉的特性
指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 知觉的理解性 验去认识知觉对象的特征。 根据自己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 知觉的整体性 多种属性整合为一个整体的过程。 知觉的恒常性 是指人的直觉映像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 变而保持相对稳定特性的过程。
情感过程---情感、情绪
意志过程 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
特征—能力、性格、气质
第一节
注意
心理学基础知识
认知过程---注意
新80,旧89
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无意注意 没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自主地 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 有意注意
分类
指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的注 有意后注意 意。 注意的范围(广度) 品质及 注意的稳定性(分散) 影响因 注意的转移 素 注意的分配
第一节 心理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心理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心理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心理学基础知识新P77
认知过程---感觉
旧P91
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 的反映。感觉是一种简单的心理现象,是认知的起点, 是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基础,是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第二章 小学生学习指导
二、简答题1.简述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2.(2012年真题)简述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3.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主要观点。
4.(2014年真题)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5.如何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6.促进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方法有哪些7.简述针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方法。
三、材料分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强强无论参加什么活动,都十分积极主动,精力旺盛。
他平时做事很急,想干什么就立即行动,想要的东西也必须马上得到,否则会坐立不安。
强强做事有闯劲,但时常马马虎虎。
强强待人大方,热情直率,爱打抱不平。
他喜欢别人听从他的支配,否则便大发脾气,甚至动手打人。
事后虽也后悔,但到时总是难以克制。
问题:(1)根据强强的上述行为表现,你认为他基本上属于什么气质类型为什么(2)谈谈应如何根据幼儿四种不同的气质类型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王老师今年刚当上班主任,干劲十足,一心想将班级的整体成绩提高到全年级第一名,为此他对学生的学习要求非常严格。
学生的作业中每出现一次错误,都要改正十遍,严重的要写检查保证自己不再犯错。
王老师还总会搞“突袭”,在本应讲授新知识时突然考试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问题:请根据桑代克的学习观点,分析一下王老师的做法。
一、单项选择题1.D【解析】学习是个体在特别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能力或倾向上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及其过程。
它是有机体为适应环境而产生的行为。
2.C【解析】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
3.D【解析】条件反射中涉及四个基本的事项:(1)无条件刺激,指能引起某种固定反应的刺激;(2)无条件反应,指无条件刺激原本就可以引起的固定反应;(3)条件刺激,指原来的中性刺激;(4)条件反应,指条件反射形成后由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
4.B【解析】本题考查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第一信号系统: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
小-2学习指导2020kdb
是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觉能力,也就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通常,感受性是通过 感觉阈限来测量,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感觉阈限越大,感受能力越差。
绝对感受性
是指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感受性 绝对感觉阈限 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又称最小可觉差。
瞬时记忆:也叫感觉记忆,是极为短暂的记忆。 特点:时间极短,一般0.25-1秒,最长不超过4-5秒。容量较大:9-20个比特 形象鲜明,信息原始,记忆痕迹容易衰退
教师资格证 小学《教育教育知识与能力》
2020
讲师介绍
孔老师 Q76812608
1、教育硕士 2、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3、国家二级企业培训师 4、思维导图培训师及践行者 5、多本教师资格证 6、敏捷课程设计与开发的认证讲师和践行者,“正面管教” 家长认证讲师; 7、教师资格证资深讲师,15年以上培训经验,擅长思维导图 考证培训法; 8、曾任省重点中学中教一级教师。近20年工作经历,从事教 育十余年,具有丰富的从教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补偿。如盲人的听觉灵敏。
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叫联觉。
同时对比 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马赫带现象 明暗相邻的边界上,看起来亮处更亮,暗处更暗。绿叶陪衬下红花更红
继时对比 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差别感受性
在感觉上,能察觉出两个同类别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的能力
一. 小学生身心发展(1.心理学基础)
感觉适应
感觉补偿 联觉
感觉对比
认知过程---感觉的特性
小学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必背资料
第一章教育基础1.简述教育的基本要素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教育者为主导,受教育者为主体,教育影响是贯通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桥梁。
2.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是由承担教育责任的教师与接受学校教育的学生共同参与和进行的特定的社会实践活动,目的在于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学校教育以文化教材影响学生,其影响具有价值性、发展性和简性(2)学校教育是有目的的影响学生,其影响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和深性(3)学校是有组织的制度化的教育形式,其影响具有集中性、统一性和规范性。
3.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
(2)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
(3)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4.简述学校成立的基本条件(1)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2)脑力脑动和体力劳动相分离为小学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创造知识的积累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手段与充分的教育内容(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来为统治阶级服务。
5.简述确立小学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小学教育目的的确立有四大依据:(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1)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个性等方面全面发展;(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7.简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①双轨制②单轨制③Y型学制(或分支型学制)8.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基础地位(简答)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基础地位是: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9.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答:加德纳认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八个范畴,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重点整理-学生指导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专题二学生指导第一节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本节主要知识点:一、儿童身心发展概述考点65★★:(二)影响人身心发展的理论考点66★★★:(三)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1.遗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环境作用:把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3.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4.学校教育(1)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原因如下: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老师,相对而言效果要好;③学校教育能有效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补充知识点: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必要条件: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这种作用并不是自发、自然而然出现的,而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努力完成的。
1.教育目标的设计和教育活动的开展应与社会发展的方向一致;2.学校教育活动必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能满足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3.学校教育应与家庭、社会环境等方面影响协调一致,共同开展对儿童的教育工作;4.学校教育必须适应或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考点67★★★:三、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第二节小学儿童的学习本节主要知识点:一、小学生学习的特点与规律(一)学习的概念学习是个体在特别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能力或倾向上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及其过程。
二、学习理论考点68★★:(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桑代克的基本观点:桑代克通过经典实验-饿猫开笼取食,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而形成的。
因此,他的观点称为试误说。
这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
尝试-错误学习的规律:(1)准备律(2)练习律(3)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2)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①获得与消退②刺激泛化与分化刺激的泛化: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1.学习是人类和动物普遍存在的现象,这说明学习是()。
A.形成思想的必要条件B.掌握技能的必要条件C.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D.有机体适应阶段的必要条件2.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最终是要让学生()。
A.学会生存B.学会思考C.学会学习D.学会分析3.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唾液是()。
A.中性刺激B.无条件刺激C.条件反应D.无条件反应4.下列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的是()。
A.望而生畏B.谈梅生津C.见风流泪D.尝梅生津5.小狗听到主人叫它的名字就能跑过来,这是()的反应。
A.第一信号系统B.非条件反射C.第二信号系统D.第三信号系统6.“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是指()。
A.消退B.刺激比较C.刺激泛化D.刺激分化7.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属于刺激()。
A.获得B.消退C.分化D.泛化8.桑代克认为学习过程是()。
A.顿悟的过程B.同化顺应的过程C.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D.尝试一错误的过程9.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是有机体在刺激情境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该过程实现的途径是()。
A.尝试过程B.试误过程C.联结过程D.反馈过程10.桑代克的学习三律指的是()。
A.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B.准备律、练习律、类化律C.练习律、思考律、迁移律D.练习律、因果律、近因律11.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桑代克认为,学习者只有提前具有某种需要,才能积极接受知识,这体现的学习规律是()。
A.准备律B.效果律C.练习律D.条件反射12.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B.限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问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13.下列事例中属于负强化的是()。
A.老师对迟到的学生罚款B.老师不再批评按时完成作业的小明C.感觉屋内人声嘈杂时暂时离屋D.上课扮怪相而不再有老师和同学理睬14.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A.强化B.惩罚C.逃避条件作用D.消退15.孩子哭闹要买玩具,母亲提出限制孩子看电视的禁令,这属于()。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16.如果学生上课扮鬼脸是为了得到老师或同学的关注,老师与同学可以不予理睬,不给予其希望得到的强化,那么此类行为就会逐渐减少。
这种减少不良行为的方法是()。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17.提出观察学习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A.班杜拉B.斯金纳C.华生D.皮亚杰18.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学习行为是()。
A.直接强化B.问接强化C.自我强化D.替代性强化19.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本人并没有受到直接的外在强化,但通过观察他人某种行为受到强化,从而在自己身上也产生了类似的强化效果,心理学家班杜拉将这种现象称为()。
A.内在强化B.自我强化C.替代强化D.无意强化20。
“警示”教育所产生的强化作用是()。
A.外部强化B.自我强化C.替代强化D.积极强化21.()提出了完型一顿悟说,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型。
A.苛勒B.托尔曼C.桑代克D.布鲁纳22.提出学习是期待的获得而不是习惯的形成的观点的是()。
A.布鲁纳B.托尔曼C.皮亚杰D.马斯洛23.提出认知发现理论,提倡发现学习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是()。
A.布鲁纳B.苛勒C.奥苏贝尔D.班杜拉24.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是()。
A.对环境条件的认知B.主动形成认知结构C.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D.构造一种“完形”25.布鲁纳提出的学习过程包括获得、转化和()。
A.评价B.练习C.强化D.消退26.布鲁纳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
A.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考得高分数B.促进学生获得与理解新知识C.促进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D.促进教师能够设计出优秀的课程27.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A.有意义接受学习B.有意义发现学习C.发现学习D.探究学习28.(2012年真题)提出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的是()。
A.加涅B.布鲁纳C.奥苏贝尔D.桑代克29.“先行组织者”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A.斯金纳B.布鲁纳C.奥苏贝尔D.桑代克30.在所要学习的新材料呈现前提供一种引导性材料,它在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观念之间起认知桥梁的作用,这种教学策略是()。
A.先行组织者策略B.认知结构策略C.比较性组织者策略D.固定点策略31.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的理论流派是()。
A.行为主义心理学B.人本主义心理学C.精神分析心理学D.认知心理学32.建构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皮亚杰B.维果斯基C.奥苏贝尔D.布鲁纳33.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的心理学流派是()。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认知主义学习理论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34.小学科学课上,教师指导学生做实验来理解和掌握书本知识。
这说明小学生的学习()。
A.以间接经验为主B.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并重C.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无关D.以直接经验为主35.学习策略主要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三大类。
A.记忆策略B.资源管理策略C.思维策略D.学习方法36.下列不属于认知策略的是()。
A.复述策略B.组织策略C.调节策略D.精加工策略37.为了便于理解知识,小华利用表格掌握知识,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组织策略38.(2013年真题)小学教师引导学生按偏旁部首归类识字,他所运用的教育策略是()。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组织策略39.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对重点内容圈点批注的方法帮助记忆。
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B.组织策略C.精细加工策略D.元认知策略40.(2014年真题)丽丽花10分钟背会了《山行》这首诗,接着又继续读了5分钟,这种知识保持方法属于()。
A.及时复习B.使用记忆术C.分散集中结合D.适当过度学习41.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
A.组织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元认知策略D.复述策略42.有的人从小就表现出了超常的智力,被称为早慧的儿童、小天才;而有的人却大器晚成。
这表现了()。
A.智力发展水平差异B.智力类型差异C.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D.智力的性别差异43.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冲动型B.沉思型C.场依存型D.场独立型44.独立性差、易受暗示,经常不加批判地接受别人的意见,照别人的意见办事,在紧急、困难的情况下表现得惊慌失措,这种性格类型是()。
A.外倾型B.内倾型C.独立型D.顺从型45.一种高度自觉的、自动的、主动化了的、持久的学习行动方式是指()。
A.学习兴趣B.学习习惯C.学习技巧D.学习策略二、简答题1.简述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2.(2012年真题)简述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3.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主要观点。
4.(2014年真题)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5.如何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6.促进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方法有哪些?7.简述针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方法。
三、材料分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强强无论参加什么活动,都十分积极主动,精力旺盛。
他平时做事很急,想干什么就立即行动,想要的东西也必须马上得到,否则会坐立不安。
强强做事有闯劲,但时常马马虎虎。
强强待人大方,热情直率,爱打抱不平。
他喜欢别人听从他的支配,否则便大发脾气,甚至动手打人。
事后虽也后悔,但到时总是难以克制。
问题:(1)根据强强的上述行为表现,你认为他基本上属于什么气质类型?为什么?(2)谈谈应如何根据幼儿四种不同的气质类型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王老师今年刚当上班主任,干劲十足,一心想将班级的整体成绩提高到全年级第一名,为此他对学生的学习要求非常严格。
学生的作业中每出现一次错误,都要改正十遍,严重的要写检查保证自己不再犯错。
王老师还总会搞“突袭”,在本应讲授新知识时突然考试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问题:请根据桑代克的学习观点,分析一下王老师的做法。
一、单项选择题1.D【解析】学习是个体在特别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能力或倾向上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及其过程。
它是有机体为适应环境而产生的行为。
2.C【解析】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
3.D【解析】条件反射中涉及四个基本的事项:(1)无条件刺激,指能引起某种固定反应的刺激;(2)无条件反应,指无条件刺激原本就可以引起的固定反应;(3)条件刺激,指原来的中性刺激;(4)条件反应,指条件反射形成后由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
4.B【解析】本题考查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第一信号系统: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
第二信号系统: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以语言为中介的条件刺激。
谈梅生津属于第二信号系统。
5.A【解析】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叫作第一信号系统。
虽然主人叫狗名字是以语言为中介,但对于小狗来说,它并不是因为理解语言的意义而产生反应,而是将这种语言作为一种物理性条件刺激。
6.C【解析】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种现象称为“刺激泛化”。
7.C【解析】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8.D【解析】桑代克认为联结是通过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而建立的。
学习的进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随着错误反应的逐渐减少和正确反应的逐渐增加,从而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结。
9.B【解析】本题考查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说。
它的理论核心是说学习是通过有机体不断地尝试错误而形成的。
学习的实质是有机体在刺激情境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
10.A【解析】桑代克认为学习要遵循三条重要的原则: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11.A【解析】准备律是指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
学习者提前具有某种需要,这属于心理的预备性反应。
12.D【解析】为了塑造良好的行为,可以采用正强化的方式鼓励个体行为,即在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13.B【解析】负强化主要是让孩子摆脱厌恶刺激(撤销惩罚),从而增强其良好行为出现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