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和淋巴细胞亚群的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VP方案治疗难治性ITP20例

VP方案治疗难治性ITP20例

VP方案治疗难治性ITP20例【摘要】目的研究VP方案治疗难治性ITP的治疗效果。

方法用长春新碱、强的松组成VP方案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0例。

结果其中显效8例,良效5例,进步6例,无效1例,有效率65%。

结论VP方案治疗难治性ITP疗效确切,无严重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ITP;难治性;长春新碱;强的松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常见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其发病与免疫因素、感染等密切相关,临床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慢性难治性ITP的治疗是非常棘手的难题,至今尚无理想的治疗手段。

我们采取VP方案(长春新碱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1998~2009年我院收治ITP患者20例,患者均符合ITP诊断标准[1],排除继发性ITP;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19~65岁,平均46.0岁;病程10~52个月。

所有患者经糖皮质激素及各种内科治疗无效;或治疗虽有效,但停药或减量后复发,呈激素依赖状态;脾切除术后血小板仍无明显上升,为难治性ITP。

2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黏膜出血,表现为牙龈出血10例,月经过多5例,鼻出血3例,血尿1例,咯血1例。

1.2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治疗前血小板为(5~18)×109/L,平均15.4×109/L。

骨髓细胞学检查:巨核细胞增多18例(65~98个/全片),正常6例(15~34个/全片),减少2例(5~6个/全片),经骨髓活检排除再生障碍性贫血。

所有骨髓涂片中,巨核细胞功能均较差。

1.3 VP治疗方案长春新碱2 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500 ml中缓慢静脉滴注6~8 h,每周1次,连用4周,此后每两周1次;共2次;同时联合应用强的松口服,1 mg/(kg·d),有效后强的松逐渐减量,每周减5~10 mg至停用,总剂量较正规单用强的松有所减少。

1.4 疗效评价[2]显效:血小板恢复正常,或无出血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良效:血小板升至50×1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8例临床分析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8例临床分析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8例临床分析作者:刘文辉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17期【摘要】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对68例IT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表现、病因、治疗、疗效。

结果 68例患者中急性型占82%,慢性型占14.8%,经过随访急性转为慢性ITP7例(10.3%)。

应用激素和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显著,总有效率达95.6%。

结论 ITP患者绝大多数为急性型,预后良好。

本病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

激素与静脉丙种球蛋白为治疗首选。

【关键词】血小板;紫癜;特发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血液系统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多呈良性经过。

特点为外周血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抗体增高及骨髓中巨核细胞代偿性增多并伴有成熟障碍。

少数患者的预后较差。

本文将河南省正阳县人民医院2007年以来收治的68例IT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07年以来住院ITP患者资料68例。

诊断均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的ITP诊断标准[1],其中男40例,女28例,年龄3~32岁,1. 2 诱发因素起病前1~3周有明显呼吸道感染史35例(51.5%),其中上呼吸道感染27例,下呼吸道感染8例。

消化道感染6例,尿路感染1例。

1. 3 临床特点 68例患者首发症状中,皮肤自发性出血55例(80.9%),鼻衄13例。

伴牙龈出血3例,消化道出血6例,泌尿道出血1例,淋巴结肿大3例,肝肿大5例,脾肿大1例。

1. 4 实验室检查(1)常规检查:根据血小板下降程度分为4度[2]:1.轻度PLT(50~100)×109/L 6例,2.中度 PLT(25~50) ×109/L 19例,3.重度 PLT(10~25)×109/L 32例,4.极重度 PLT(2)骨髓检查:骨髓液按常规涂片染色做细胞形态学检查。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诊疗指南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诊疗指南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诊疗指南【概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获得性出血性疾病。

目前普遍认为它是由于体内产生的抗血小板自身抗体与血小板抗原结合,导致血小板迅速从循环中清除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根据临床特征可将本病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儿童ITP多表现为急性型,且大多数患儿可完全恢复,仅10%左右的患儿发展为慢性ITP。

成人ITP中约80%为慢性型。

【临床表现】1.出血症状以四肢及躯干皮肤淤点和淤斑为主,常有牙龈出血、鼻出血、月经过多。

严重者可并发消化道、泌尿道等内脏出血,甚至中枢神经系统出血,危及生命。

2.体检一般无脾脏肿大。

3.临床类型(1)急性型:常见于儿童,以往可无出血史,常于感染、服药、接种疫苗后突然发病,可有畏寒、发热,继之出现出血表现。

血小板计数大多低于20×109/L。

骨髓中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分类以未成熟者居多,体积小,无颗粒,血小板形成显著减少或无血小板形成。

(2)慢性型:以女性居多,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3倍。

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多见于20〜40岁成人。

起病一般较隐袭,很少有前驱感染等病史,病程一般在半年以上,缓解和发作交替出现。

血小板计数大多在(20〜80)×109/L 之间。

典型者骨髓中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以无血小板形成的颗粒型巨核细胞为主,血小板形成明显减少。

【诊断要点】ITP的诊断是除外性的,其诊断要点如下:1.多次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

2.脾脏不肿大或仅轻度肿大。

3.骨髓检査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但个别患者骨髓表现为低巨核细胞性。

骨髓检查的目的是排除再生障碍与造血异常。

4.以下5项中应具有其中1项:(1)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2)脾切除治疗有效;(3)抗血小板膜特异性抗体阳性;(4)血小板寿命缩短。

5.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及其他免疫性疾病(如SLE与抗磷脂综合征)。

6.重型ITP的标准:(1)有3个以上出血部位;(2)血小板计数<10×109/L。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分析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分析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以血小板计数减少及皮肤和(或)黏膜紫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本文将就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进行详细分析。

一、临床表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主要临床症状为皮肤和(或)黏膜紫癜。

紫癜是由于血小板减少导致血管壁的破裂出血所致。

紫癜多表现为皮肤、口腔黏膜、鼻腔、胃肠黏膜等处的紫点、紫斑或紫癜,可根据病情轻重而异,严重者甚至出现弥散性出血。

其他常见症状包括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等。

二、诊断方法1. 详细病史询问:包括疾病的起病、持续时间和性质、既往有无自身免疫病史等。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确诊需要排除其他可以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疾病因素。

2. 体格检查:皮肤和(或)黏膜紫癜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主要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应包括全身皮肤和黏膜的观察。

注意观察出血情况,如皮肤紫癜、鼻衄、口腔出血、牙龈出血等。

3. 血常规检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特点之一是血小板减少。

进行血常规检查可观察到血小板计数减少,但需排除其他血液病因素引起的继发性血小板减少。

4. 骨髓穿刺检查:骨髓穿刺检查对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骨髓穿刺可观察到骨髓中巨核细胞的数量和形态,以及排除其他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的病因。

5. 自身抗体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有关,自身抗体检测可以协助诊断。

反应皿或胶乳凝集试验可以检测血清中抗血小板抗体水平的变化。

6. 免疫学检测:包括淋巴细胞亚群、T细胞亚群的测定等,可以协助确定免疫功能的异常情况,进一步指导治疗。

7. 影像学检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可能出现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因此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可以评估颅内出血情况。

8. 治疗经验: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药物包括激素类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等。

流式细胞术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陛紫癜患者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

流式细胞术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陛紫癜患者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

( < .1 。结论 :r P O0 ) IP患者 P I r A g水平显著增高 , 且存在 T淋 巴细胞亚群分布漂移。此方法简便易行 , 有助于 IP r r
的诊 断 。


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流式细胞术 ; 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 白: 巴细胞亚群 T淋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o l 0 2 (0 8 0 — 0 0 0 lo 一 05 2 0 )2 09 — 3
维普资讯
中 日友 好 医 院 学 报 2 0 0 8年 第 2 2卷 第 2 期 JunlfC iaJp n崩 e 出矗 Hopt ,0 8A r o.2N . o ra o hn-a a n s il 0 p, 1 ,o2 a2 V 2
流式细胞术检 测特发性 血小板减 少 陛紫癜 患者 血小板相 关免疫球蛋 白及 T淋 巴细胞 亚群
t ( = 0 n el y p ol a ot l( = 0 .eut:g icn nrae w sosre o ee o } IP n 3 )a d h a h epe s cnr n 3 ) sl S n a tices a bevd frlvl f lr t o R si f i men f oecn eitni f AIG,A g n Ag n pt nswt IP ( < .1 . d io ,cmpr— a u rse c nesy o g P IM ad P IA i ai t i T P 00 ) n adt n o aa l t P e h I i
P g AI M a d l mp o y e mmu o h n t p w r r s e t ey e e i e i p r h rl l o fo n T y h c t i n p e oy e e e e p ci l d t r n d n e p e a b o d rm p t n s v m i ai t e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2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2例临床观察
效满 意 , 报告 如下 。 现
1 临床 资料
32 统 计 学方 法 .
采 用 S S 1 P S 1 . 行 统 计 学 处 0进
理, 计量 资 料用 t 验 , 检 计数 资 料用 x 检验 , 级 资 等 8 2例 均 为 我 院 门诊 或 住 院 患 者 , 料用 R dt ii分析 。 全 部 符 合 第 二届 全 国血 液 病 学 术 会 议 制 定 的诊 断 33 治 疗结果 2组治 疗后 疗 效 比较见 表 1 - 。血 小 11 一般 资料 . 标 准【 随机 分为 治 疗组 4 ” , 2例 , 照组 4 对 O例 。治 疗 板 治疗前 后 变化 比较 见表 2 。治疗 组 与对 照组 病 例 组男 1 7例 , 2 女 5例 ; 龄 8 7 年 — 2岁 , 均 年 龄 3 . 分 别 有 6例 和 9例 出现 胃部 不 适 、 度 腹 泻 . 调 平 80 轻 经 岁 ; 程 2d 1 病 0 ~ 5年 ; 血小 板 计数 2 l ̄ 一 8 1 ̄ 整药 物剂 量及 对症处 理后 症状 消失 。观察周 期 内未 x 0 L 4 x 0 L, 平 均计 数 2 .x 0/ 。对 照组 男 1 02 l9 L 7例 , 2 女 3例 ; 年 发 现肝 肾功能 损害病 例 。 龄 1~9岁 , 均年 龄 4 . ; 程 1 月 ~3年 ; 06 平 02岁 病 个 1 表 1 治疗 组 与 对 照 组 治 疗后 疗 效 比较
较 , < .5 P 00 。
4 讨 论
21 对 照 组 采 用 泼 尼 松 每 日 1 2 g g 1次 口 . —m/ , k
特发 性 血 小板 减 少性 紫 癜 ( P 是 一 种 由于 体 I ) T
服, 并视病情逐渐减量。 严重出血( 如消化道出血、 尿 内产 生 血小 板 相关 抗体 , 血 小板 破 坏 过 多而 致 的 使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近况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近况

环境稳定的一个中心环节 , 它们之 间 的细微平衡 决定免 疫反 应
的发生 、 发展。
12 巨细胞病毒 (M ) 先天性 及获得性 巨细胞病 毒感染 均 . CV
可伴发血小板减 少性 紫癜。受巨细胞病 毒感染 的新生儿一半 以
2 2 红 细胞 C b受体及红 细胞 免疫复合 物 . 3
陆 羡 等 检测 2 0
2 发病的体 由相关因素 2 1 T淋 巴细胞亚群分 布异 常 . 一些学 者对 rP患者外周 血 T r
板 计数均 明显下降 。H V 阳性组 的成熟 有血小板形成 的巨 P B1 9 核细胞效 较 I B 9阴性 组 减少 更 明 显 但 两组 无 显 著 差异 。  ̄V I H V 9 1P的机制 尚不清楚 。Y t 等口认 为 H V 9的非 P B1 致 T oo P B1
1 病 因
相关抗体升高 。认 为其抗 原决定簇 位 于血小 板 膜糖 蛋 白 ( P G)
Ⅱb 。 上
15 肝炎病毒 .
肝炎病毒 也可引起 rP 主要是 甲型 肝炎病 毒 r,
和丙型肝炎病毒。也有报 道注射重组乙肝病毒疫苗偶发 的 rP r, 患者体 内也 发现抗血 小板 自身抗 体 I 、 i提 示这 种类 型 的 M, ,
淋 巴细胞亚群进行 了研究 , 果 : 助 T C , 细 胞碱少 , 结 辅 (D ) 抑制 T ( ) 皿 细胞增 高 , O , 比值降 低 。rP与机 体 免疫 内环 境 C ,c r 乎衡紊乱有关 , 而免疫调节 细胞 中 T辅助 细胞 (H) T抑制 细 1 和
胞 (s 之间相互诱导 , r) I 相互制 约所形 成胸 T细胞 嗣 络 及 效应 淋 巴细胞 问通过分 淋巴 因子 ( -) I 2 相互 调节则是 决定 免 疫 内 L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临床意义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临床意义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临床意义[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测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

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我院2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观察组),对照组(正常健康者)25例,对两组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比较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仪器与试剂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鼠抗人cd3-pecy5/cd4-fitc/cd8-pe三色标记和同型对照鼠抗人igg1-pecy5/igg1-fitc/igg-pe均购自法国immunotech公司。

beckman coulter epics xl型流式细胞仪购自美国beckman-coulter公司。

1.2.3 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检测采取患者新鲜的100 μl抗凝血标本于样品测定管内,标出处理采用cd41-pe进行荧光标记处理,然后分别以鼠抗人igg(γ)-fitc、igm(μ)-fitc及iga(α)-fitc单克隆抗体标记血小板,并且用同型对照单克隆抗体同法标记并处理对照组样本,洗涤后待上机检测。

将流式细胞仪调整最佳工作状态后,以血小板设门,每份样品收集检测1000个细胞,分别读取cd3+、cd3+cd4+和cd3+cd8+亚群的百分比。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样本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采用()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p综上,通过应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测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的分析,it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存在异常情况,提示t细胞亚群水平及分布异常在发病过程起重要作用,患者体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紊乱,因此动态观察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对于了解itp患者病情,判断疗效及预后均有一定意义[7-1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清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临床研究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清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临床研究
2 10 0 2 3)
[ 要 ] 目的 探 讨 T 摘 h亚 群 细胞 因子 在 特 发 性 血 小板 减 少 性 紫癜 (T ) 病 中的 作 IP 发
用 。 方法 用酶 联 免 疫 吸 附 试验 ( LS 检 测 5 E IA) 0例 IP 患 者 I 一2 sL一2 I T I 、l R、L一3、L一4、 I
患 者 血 小板 的 破 坏 增 加 。
[ 键 词 ] 特 发性 血 小板 减 少性 紫 癜 ; 关 细胞 因子 ; 献标识码] A 文 [ 文章 编 号 ] 10 84 (00 3 — 36—0 0 8— 89 2 1 ) 3 4 4 3
Me iie,S a g a Unv ri f rdt n lC iee Me iie,S a ga 0 2 3,Chn ) dcn h n h i iest o a io a hn s dcn y T i hnh i 10 2 ia Ab ta t sr c :0b e t e I i t ivsiaetee pe s n o yo ie n p t nsw t do ahctrmb ctp ncp r ua jci ts o n et t h x rsi fc tkn si ai t i iip ti ho o yo e i up r v g o e h (T ) I P .M eh d h e eso yo iea L一2,sL一2 t o sT elv l f tkn sI c l R,I L一3,I L一4,I L一6 I N 一 a dTN F n F—d w r aue n eeme srda d
S udy on c o i n pa int t di pa hi hr t yt k ne i te s wih i o t c t om bo y op ni c t e c pur r pu a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调节性T细胞检测对评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调节性T细胞检测对评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调节性T细胞检测对评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过程相关研究发表时间:2016-02-24T14:18:05.833Z 来源:《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9月供稿作者:杨庆文[导读] 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检验科) 广东深圳51813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也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机体产生的抗血小板自身抗体所致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杨庆文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检验科) 广东深圳518133【摘要】目的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不同时段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调节性T 细胞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ITP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00例IT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调节性T 细胞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ITP组的CD3+、CD4+ T 淋巴细胞及CD16+/56+ NK 细胞水平、CD4+/CD8+比值及CD4+CD25+Foxp3+T细胞占CD4+Foxp3+T的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均明显恢复(P<0.05),且与治疗时间呈正相关. 治疗前ITP组的CD8+T、CD 19+B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25+T细胞占CD4+T 细胞的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且与治疗时间呈负相关. 结论ITP患者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发生异常,可能与ITP的发生发展有关.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 细胞水平检测对评估ITP 的发病、疗效及预后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 调节性T细胞;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114-0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也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机体产生的抗血小板自身抗体所致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其发病原因及机制尚不完全清楚[1].研究表明,ITP患者既存在体液免疫异常,也存在细胞免疫异常,这间接反映出其发病可能与机体的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表达及调节性T细胞功能的改变有关[2].本研究旨在检测IT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调节性T 细胞的变化,评估其在ITP 发病机制中的作用[3]. 1资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美国BDBiosciences公司:MultiTESTIMK四色、免洗淋巴细胞亚群分析试剂盒;上海碧云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红细胞裂解液;美国BDBiosciences公司:人调节性T 细胞检测试剂盒;美国Beckman-Coulter公司:BeckmanCoulterEPICSXL型流式细胞仪. 1.2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入院治疗的10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作为ITP组,其中男女分别为48例和52例,年龄为18-58岁, 平均年龄为38.9±6.2岁.另选同期10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外周血细胞计数正常,肝肾和免疫功能正常,男女分别为45例和55例,年龄为18-59岁,平均年龄为39.1±5.9岁.研究组和对照组受试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的差异无明显差异(P>0.05),能进行比较. 1.3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与?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中关于ITP的诊断标准相符, 且无其他免疫性疾病;(2)首次发病,未使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者;(3)无心脑血管疾病史、糖尿病史者;(4)未参加其他研究者;(5)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排除患有其他免疫性疾病者;(2)排除既往使用过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等治疗者;(3)排除特殊人群如孕妇、未成年人、癌症晚期等者;(5)排除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史、肝肾功能异常者.1.4治疗方法所有ITP患者均接受剂量为1mg/(kg/d)口服泼尼松治疗,维持治疗1个月以上,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0天和治疗后30天的早晨空腹取外周血2ml, 加入EDTA 抗凝后用于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和调节性T细胞水平.1.4.1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将所取的外周血平均分装于2支专用试管,各加入50μL溶血素裂解红细胞分离单个核细胞,并用20% FBS细胞培养液将细胞浓度调整为1×109/L.一支试管中加入20μLCD3/CD8/CD45/CD4抗体,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0μLCD3/CD16+56/CD45/CD19抗体,充分混匀,室温下,避光静置15-20min.其后2支试管分别加入450μL溶血素,混匀器中充分混匀,室温避光静置15min.在24h之内,放入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水平.1.4.2CD4+CD25+调节性T 细胞检测使用调节性T 细胞检测试剂盒检测CD4+CD 25+调节性T细胞水平,严格遵守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流式细胞仪的检测分析软件为CellQuest软件,检测CD25和Foxp3的表达,检测结果以CD4+CD25+/CD4+ T、CD4+ CD25+high/CD4+ T 及CD4+ CD25+ Foxp3+ T/CD4+T表示[4]. 1.5观察指标与诊断标准观察2组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CD4+CD25+调节性T 细胞水平的变化. 1.6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以X±s表示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的F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表1受试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结果(X±s,n=100)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与治疗前相比较,#P<0.05. 3讨论CD4被视作为T辅助/诱导细胞(Th/Ti)的表面标志,CD4T 能够辅助T 细胞和B细胞转化成效应细胞[5],并参与机体免疫调节.CD8为抑制/细胞毒性细胞(Ts/Tc)的表面标志,能对T 细胞和B细胞的活化、抗体生成产生抑制作用,从而抑制细胞和体液免疫.CD16+/56+是NK 细胞的特异性标志,而NK细胞能抑制B细胞的分化,对细胞的吞噬和抗体的生成具有调节作用.研究表明,Th是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平衡调节的中心细胞,Th/Ts比值的升高或降低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机体免疫功能情况,也势必会引起B细胞的改变.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健康者相比较,ITP患者的CD3+ T 细胞、CD4+ T 细胞及NK细胞水平和CD 4+/CD8+比值均显著降低,治疗后这些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则明显恢复,且与治疗的时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研究认为,CD4+CD25+T细胞数量减少会降低有效免疫抑制作用的细胞数,导致分泌的细胞因子含量也降低,进而减弱细胞免疫的抑制功能,打破机体免疫耐受的平衡,最终导致机体将大量的自身反应性T 细胞激活,参与血小板的损伤.转录因子Foxp3被认为是调节CD4+CD25+T细胞的主要基因,目前临床上普遍认为其为CD4+ CD25+ T 细胞的特异性标志,能够精确地反映ITP患者Treg细胞数量的变化.本研究结果显示,ITP 患者外周血CD4+CD25+T/CD4+T明显比健康者增多,治疗后则明显下降,且与治疗时间呈负相关;而ITP患者的CD4+CD25+Foxp3+T/CD4+Foxp3+T 明显降低,治疗后明显恢复,且与治疗时间呈正相关,这些结果与前人的结果基本一致,共同说明了ITP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比例明显降低,促使机体细胞免疫抑制功能发生障碍,从而活化自身反应性T 细胞并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从而参与ITP的发生发展. 综上所述,在ITP发病的过程中,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普遍发生异常,对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Treg细胞的联合检测能评估ITP 发病、治疗具有较好的指导价值.参考文献[1] 马静瑶,陈振萍,吴润晖.血小板特异性抗体与ITP发病、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效果的关系[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4,22(06):1771-1774. [2] 陈叶龙,寿黎红.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变化[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5):77-78. [3] 肖惠煊,周建中,莫焕桐,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科学,2013,3(09):124-125. [4] 黄枝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广西医学,2013,35(08):1021-1022. [5] 李彦格,毛彦娜,李慧霞,等.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NK 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意义[J].医药论坛杂志,2011(19):24-25.。

ITP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ITP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ITP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林静华;蔡应木;陈彦融;焦晓阳;方琳丽【期刊名称】《中国热带医学》【年(卷),期】2008(8)12【摘要】目的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及其亚群(CD3+CD4+,CD3+CD8+)和比值(CD3+CD4+/CD3+CD8+)水平的变化,探讨机体免疫功能和ITP发病的关系。

方法检测55例ITP患者(ITP组)和30例正常对照组(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及其亚群(CD3+CD4+,CD3+CD8+)的水平,并比较结果。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4+/CD3+CD8+T细胞比值显著降低(P<0.01);而CD3+CD8+T细胞水平则显著升高(P<0.01)。

结论ITP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异常,可能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T淋巴细胞亚群在ITP 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总页数】2页(P2146-2146)【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淋巴细胞亚群;流式细胞术【作者】林静华;蔡应木;陈彦融;焦晓阳;方琳丽【作者单位】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4.6【相关文献】1.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亚群分析及临床意义[J], 纪爱芳;苏丽萍;郭晓军;朱镭2.ITP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J], 肖仕珊;袁钟3.原发性ITP患儿外周血血小板相关抗体和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J], 常涛涛;郝国平4.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J], 黄铭娜; 任丽; 吴锡骅; 冯季灵; 苏施雅5.晚期肺癌患者靶向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 [J], 周进;罗宏;林征;陈志刚;黄开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免疫功能的研究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免疫功能的研究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免疫功能的研究张春梅,朱宁喜,滕清良(泰山医学院附属泰安医院,山东泰安 271000)摘要:目的 了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 opathic thrombocyt openic purura,I TP)患者的免疫功能并探讨ITP的发病机制。

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1例ITP患者及18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同时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1)IT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中,C D19+的表达率明显增加(P< 0.01);CD3+、C D3+CD4+、CD3+CD4+/C D3+C D8+的比值、CD32CD16+C D56+(NK细胞)的表达率明显降低(P< 0105)。

(2)患者外周血C D19+的表达率与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呈正相关(r=0.50,P=0.02),与患者骨髓巨核细胞数值均呈正相关(r=0.62,P=0.002);患者CD3+CD4+的表达率与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呈负相关(r=20.49,P=0102);患者CD32CD16+C D56+的表达率与患者巨核细胞数值呈负相关(r=20.43,P=0.04)。

结论 I TP患者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的紊乱可能与IT P的发病有关;ITP患者NK细胞的异常表达可能是ITP的致病机制之一。

关键词: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特发性;免疫功能中图分类号:R5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7115(2008)0320186203I nve st i ga t ion i n to the lmm un e func t i on i n pa t i en ts w ith i d i opa th i c throm bocytopen ic pur uraZHANG Chun2mei,ZHU N ing2xi,TENG Q ing2lia ng(Tai an C it y Central Hos p ital,Taian271000,C hina)Ab stra ct:Objectiv e:T o i nvestigate the i mm une func ti on of pa tients with ITP and research the pa th ogene sis of ITP. M ethod s:Ly mphocyte s ubs e ts on the peri phera l ly mph ocytes we re m easured by flo w cyto me try in41ITP patients and18 nor m al subjects.Re sults:T he expre ssi on of CD19+wa s highe r i n I TP pa tients than tha t in the nor m al controls(P<0.01),but the ex p re ssi on of CD3+,C D3+CD4+CD3+CD4+/CD3+C D8+,C D32CD16+CD56+was l ower in IT P pa tients than thatin the nor ma l controls(P<0.05).T he ex p ressi on of CD19+had positi ve correla ti on with the ons e t ti me(r=0.50,P= 0102)and the nu m ber of m egakaryocyt e(r=0.62,P=0.002),while the expre ssi on of CD3+C D4+had nega tive correla2 ti on with the onse t ti me(r=20.49,P=0.02).itwas observed that t here wa s negati ve corre lati on bet ween the ex pressi on of CD32CD16+CD56+and the nu mber of megakaryocyte(r=20.43,P=0.04).Conc lusi on:The dis orde r of the ce llular i m2 munity and humoral i m munity func ti on is possibl y inv olved in pa thogene sis of IT P.The abnor m al ex p ressi on of NK ce lls in ITP pa tients m ay be rela ted t o the pathogene sis of ITP.Key wor d s:purura;thr ombocyt openic;idi opathic;i mmune func ti on I TP的发病目前多认为是由于患者体内产生了针对自身血小板抗原的自身抗体。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介绍、检查及病例分析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介绍、检查及病例分析

概念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血小板减少性疾病。

主要由于自身抗体与血小板结合,引起血小板生存期缩短。

临床上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慢性型多见于成人。

临床表现1.起病情况:急性型ITP多见于儿童,起病突然,大多在出血症状发作前1-3周有感染病史,可有畏寒,发热等前驱症状。

慢性型起病隐匿,以中青年女性多见。

2.出血症状:常为紫癜性出血,表现为皮肤粘膜瘀点、瘀斑。

(多位于血液瘀滞部位,负重区域,如腰带,袜子受压部位,负重的踝关节等处)粘膜出血有鼻出血,牙龈出血,口腔粘膜出血等。

严重者可导致颅内出血。

急性型一般4-6周可自行缓解。

慢性型多呈反复发作,很少自发缓解。

3.其他:无脾大,一般不伴贫血。

实验室检查1.血象:外周血血小板数目明显减少,急性型发作期血小板计数常低于20×109/L,慢性型常为30~80×109/L。

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与分类一般正常。

2.止血及血液凝固试验:出血时间延长,血块退缩不良,束臂试验阳性;凝血机制及纤溶机制检查正常。

3.骨髓:巨核细胞数目增多或正常,伴成熟障碍。

4.抗血小板抗体:阳性。

诊断要点临床主要根据出血表现、血小板降低、脾脏无肿大、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及存在抗血小板抗体来诊断ITP。

鉴别诊断一、血小板生成减少1.骨髓损伤,如AA,细胞毒药物化疗,恶性肿瘤,放射疗法等。

但上述疾病常导致全血细胞的减少,容易合并红细胞,白细胞减少,易有贫血,出血,感染倾向,且多有明确基础病史,用药史等。

结合病史,骨髓检查可明确。

2.营养性因素,如维生素B12/叶酸缺乏,常表现为大叶细胞性贫血,结合血象,VitB12,叶酸检查可明确。

二、血小板破坏增加如脾功能亢进,SLE,药物性血小板减少,DIC,TTP等,有相关疾病的其他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点,结合病史一般不难鉴别。

进一步检查1.血常规。

2.出凝血检查:PT、APTT正常,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聚集及黏附功能降低。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临床意义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临床意义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w e r e u s e d l f o w c y t o m e t r y , i n 2 5 c a s e s o f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h e a l t h y p e o p l e ) , c o mp a r e d t h e p l a t e l e t i n
1 . 2 . 2 外周血 中血 小板相关 免疫球蛋 白水平检测
将 观察
组患者 E D T A抗凝 全血 各 1 mL , 经低速 离心富集 、 洗涤血小
1 2 4申 田 墨 药 对 警C H I N A M E D I C I N E A N D P H A R M A C Y
p e r i p h e r a l b l o o d p u r p u r a b y F l o w c y t o me t r y . Me t hod s 2 5 c a s e s wi t h i d i o p d t h i c t h r 0 mb o c y t 0 p e n i c p u r p u r a o f t h e
[ Ke y wo r d s ] I d i o p a t h i c t h r o mb o c y t o p e n i c p u r p u r a ; P l a t e l e t a s s o c i a t e d i m m u n o g l o b u l i n ; T l y m p h o c y t e s u b s e t s ; F l o w c y t o m e t r y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尸< 0 . 0 5 ) , C D 3 C D 4  ̄ / C D 3 C D 8 s u b s e t s o f 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d e c r e a s e d t h a n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P< 0 . 0 5 ) , a n d t h e C D 3 C D8 s u b s e t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i n c r e a s e d t h a n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尸< 0 . 0 5 ) , t h e s p e c i f i c

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临床意义

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临床意义

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临床意义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亚群与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儿童ITP患者和对照者外周血Th和Tc细胞亚群、B细胞、NK细胞及Treg细胞变化。

结果:持续性ITP组和慢性ITP组与对照组比较,CD8+T淋巴细胞、CD19+B细胞升高,CD3+、CD4+T细胞,CD4+/CD8+T细胞降低,CD4+CD25+/CD4+T细胞和CD4+CD25+Foxp3+细胞/CD4+T细胞降低,新诊断ITP组CD4+CD25+Foxp3+/CD4+T细胞低于与对照组;与持续性ITP组和慢性ITP组比,CD19+B细胞降低,CD3+、CD4+T细胞,CD4+/CD8+T细胞,CD4+CD25+/CD4+T细胞和CD4+CD25+Foxp3+/CD4+T细胞均升高,对照组CD16+56+NK细胞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和NK细胞比例失衡与儿童持续性和慢性ITP的发病有关,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对儿童ITP的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

标签: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NK细胞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目前认为可能与机体免疫功能失调、血小板相关抗体产生、免疫细胞介导的血小板凋亡等有关[1-2],但确切机制仍未完全明确。

本文就淋巴细胞亚群与ITP发生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0年3月~2011年2月在本院血液科住院的ITP患者60例,男25例,女35例;年龄1~14岁,平均(6.1±2.3)岁,诊断均符合文献标准[3]。

将其分为:新诊断ITP组(诊断后3个月以内血小板减少)35例,持续性组(诊断后3~12个月血小板持续减少)15例,慢性ITP组(血小板减少持续超过12个月)10例,所有患儿在采集标本1周内均未接受糖皮质激素等任何免疫相关治疗。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血小板相关抗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血小板相关抗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血小板相关抗体测定的临床意义詹竹英;黄建英
【期刊名称】《数理医药学杂志》
【年(卷),期】1998(011)004
【摘要】采用特异性因清的ELIgA直接法,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6例及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STP)20例。

正常对照组10例。

各型ITP相对显著增高,与正常比较差异显著(P〈0.001),而STP组中仅多发性骨髓瘤PAIgM增高,与正常比较P〈0.05。

急性型和慢性型三项PAIg同时升高阳性率为66.3%和60%,并对14例患者治疗过程中的PLT及PAIgG进行动脉观察,PAIg测定值对血小板减少
【总页数】2页(P315-316)
【作者】詹竹英;黄建英
【作者单位】湖北医科大学附二院肾内科;湖北医科大学附二院肾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54.6
【相关文献】
1.血小板相关抗体测定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J], 朱雄鹏;张奕加;姚曙阳;刘德斌;许文前;孙力;骆云龙
2.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相关抗体、T细胞亚群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 佟琳如
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血小板相关抗体变化及临床
意义 [J], 吴文仪;俞康;张君丽;沈志坚;胡晓霞
4.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IL-4 IL-10及血小板相关抗体IgG IgM的检测和临床意义 [J], 郑绍同;孙海平;杨晓春;唐朝贵
5.评价血小板相关抗体定量测定法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价值 [J], 王小钦;林果为;吴蓓倩;姬美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
血小板存活时间明显缩短,甚至只有 数小时(正常为8~10天)。
6.其他
慢性患者的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功能可 以异常。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即可作出诊断。 1. 广泛的出血累及皮肤、黏膜及内脏 2. 多次化验血小板计数减少 3. 脾脏不增大或仅轻度增大 4. 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
病因与发病机制
1.血小板相关抗体产生-PAIgG 抗体通过Fab片段与血小板膜糖蛋白结合。
结合了自身抗体的血小板通过与单核-巨噬细胞 表面FC受体结合,而易被吞噬破坏。
血小板膜抗原 血小板自身抗体 血小板 单核/巨噬细胞 Fc受体
抗体不但使血小板破坏增多,还造成巨核细胞增 殖和成熟障碍。
血小板与巨核细胞有共同抗原性,抗血小板抗体 同样作用于骨髓中巨核细胞,导致巨核细胞成熟障 碍,巨核细胞生成和释放均受到严重影响,使血小 板进一步减少。
7.部分性脾栓塞术
• 用介入的方法,阻断脾脏外周皮质的供血动 脉,保留脾脏中心的部的髓质供血动脉,使 脾脏皮质缺血、坏死、液化并逐渐吸收,达 到部分切除脾脏的目的。
• 部分性脾栓塞术尤适用于儿童期激素治疗无 效的ITP。
2.免疫功能异常 T淋巴细胞功能异常 CD8+细胞增加, CD4+细胞减少
3. 雌激素的作用 证据:女性多;青春期、绝经前后、妊娠 发生或加重。 机制:不详。
临床表现
1.发病年龄 多见于1~5岁小儿 2.季节 春季发病率较高 3.感染史 急性患儿于发病前1~3周常有病 毒感 染史
4.出血
以自发性皮肤和黏膜出血为突出表现。 皮肤:瘀点、瘀斑,分布不均,四肢多 黏膜: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血
5. 以下五点中应具备任何一点 (1) 泼尼松治疗有效 (2)切脾治疗有效 (3) PAIgG增多 (4) PAC3增多 (5) 血小板寿命测定缩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相关抗体 T淋巴细胞亚群
Dee t n o ltl tci fpaee o t—as cae n io y a d lmp o y e s b es i a e  ̄ w t d o ah c t r mb y o e i p r u a N N u , s itd a t d n y h c t u st n p f n o b i i iip ti h o o t p n c u p r . I G J n h c
和 淋 巴细 胞 亚 群 的临 床 观 察
宁军 龚浩 刘冰 北京市海淀 医院 1血液肿瘤科 ; ( 2检验科 北京 10 8 ) 000
【 摘要】 目的 检测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Ag 和淋 巴细胞亚群, P I) 探讨其在特发性血小
板减少性紫癜(1 ) 疫 发 病机 制 中的作 用覆 临床 意 义。方 法 分别 采 用酶联 免 疫 吸 附 法 ( L A 和 流式 细胞 术 IP 免 r EI ) S ( C 检测 2 例 I F M) 0 T P患者及 2 例健 康人 外周血 中 P 和 T淋 巴细胞表型。结果 O A
I e od Ioa i t m oy pn upr; le t a oie nbd ; m hctsb t yw rs d ptc h bcoeipru Pa l — s c t atoy Tl poy s K l i h m t c a te s ad i y eu e
n弃 加入 lI 磷酸 盐缓 冲液 l l l 成 人特 发性 血小 板 减少 性紫 癜 (doahctrmbctpnc 8m n l 0 / i ii ti ho oyoe i p i, 2 0rm n离心 5mi, 上清 。 pruaIP 是一种免疫 介导 的血小板 减 少综 合征 。 目前认 为 , ( B )混匀后 l 0 mn up r, ) T PS , 0r i离心 5mn弃上清 , 2 / i, 加入 30 P S 0 B
iipti trmb yoei prua(T ). e o s P g adTlm h ct sbesw r eetdb ny el kdi n sretasy do a c ho o t n up r IP M t d AI n y p oye u st eedtc yezm i e h c p c h G e n mmuoob n sa ( LS adf wetmey( C . eut P I PgopW]hge a a i nr l gop P< . 1:.T epret eo D , E IA) n o y U F M) R sl l o s A gi I ru / i rt nt tn oma ru ( O 0 nT 1 h h h 8 h ecna f 3 g C
G N a , I i ,Dp r n o H m t oy n no g , ei a i o i l B i g10 8 。 h a O GH s LUBn g e t t f eao g dO c oy Bi gH i a s t , ei 0 0 0 C i , am e l a l j n d nH p a j n n
维普资讯

2 ・ 8
JunlfCii l n xe m na Mein o. ora l c dE pr etl dc eV 1 o naa i i 6

舳 . Fe . 0 7 2 b 相关抗体
自身免疫机能异常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是其发病的主要机制, 血 缓冲液混匀上机检测。 . PSl 测 小板抗 体的产生及淋巴细胞 亚群 的变化能较 好地 反映这 一疾病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S 15进行数 据处理 。 定结 果 以
b t e n I P go pa d n ml ru ( < . 1 . o cu in P I n ec a gso m h c t b e a f c ep t oe ei o 甲. ew e T ru n o  ̄go p P O 0 ) C n lso A ga dt h e f l p o yes s t n r e th ah g n s n h n Ty u C e l t sf
O) 1 。结论
IP患者组 P I 明显 高于健 康人 T Ag
组( < . 1 ; P患者组 C 3 C 4 C 4 / D 显著低 于健康人组 (P < . 1 , O 显著 高于健 康人组 (P < . P 00 )I T D 、 O 、 D C 8 0O )C 8 0
血 小板相 关抗体和 T淋 巴细胞亚群的 变化能较好 的反 映 IP发病的病理机 制。 T
I bt c O j te oe let icli i ac a l — s c t nbd (Ag adTl poys ussnptn i s at A r 】 b c v T x o e li g f ne f le t as ie atoy P I)n m h t be aetwt ei p r h cn a sni c op te o ad i y c e s ti i s h
CI M a dte vleo n h au f CD4 / CD8 Wa w ri t ns h e e tg f Sl e n I pai t.T ep r naeo a dCDI wa ih r o TP e c CD8 n 9 shg e .Th r a inf a tdfe n e e w ssg icn i r c e i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