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分析
徐 建1 王 劲2 王 青3
(1.上海绿地集团西安置业有限公司;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3.陕西建科苑建筑设计院 710082西安)
摘 要:本文在对中国古典园林构成特点、发展历史分析基础上,通过与西方园林美学思想进行对比,分别从人造美与自然美,形式美与意境美,逻辑性与混沌性,必然性与偶然性及入世与出世五方面进行讨论,最后揭示了中国园林在营造过程中所遵循的美学思想内涵。

关键词:中国园林;美学思想
中国的造园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以诗画为主体的社会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中蕴含的美学思想将中国园林引入自然的和人造的融为一体的自然山水园林的境界。

纵观中国园林发展的历史,经历了五个阶段,表现出四种主要类型。

五个阶段分别是:
(1)商周时期,帝王粗辟原始的自然山水丛林,以狩猎为主,兼供游赏,称为苑、囿。

(2)春秋战国至秦汉,帝王和贵戚富豪模拟自然美景和神话仙境,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又大量增加人造景物,建筑数量很多,铺张华丽,讲求气派。

帝王园林与宫殿结合,称为宫苑。

(3)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文人参与造园,以诗画意境作为造园主题,同时渗入了主观的审美理想;构图曲折委婉,讲求趣味。

(4)两宋至明初,以山水写意园林为主,注重发掘自然山水中的精华,加以提炼,园景主题鲜明,富有性格;并将私家园林的艺术手法运用到尺度比较大、公共性比较强的风景区中。

(5)明中叶至清中叶,园林数量骤增,造园成为独立的技艺,园林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私家园林(主要在江南)数量骤增,皇家园林仿效私家园林,成为私家园林的集锦。

四种类型包括:
(1)宫苑。

大多利用自然山水加以改造而成,一般占地很大,少则几百公顷,大的可到几百里的幅员,气派宏伟,包罗万象。

历史上著名的宫苑有秦和汉的上林苑、汉的甘泉苑、隋的洛阳西苑、唐的长安禁苑、宋的艮岳等。

(2)私家园林和庭园。

多是人工造的山水小园,其中的庭园只是对宅院的园林处理。

一般私家园林的规模都在1公顷上下,个别大的也可达4、5公顷。

园内景物主要依靠人工营造,建筑比重大,假山多,空间分隔曲折,特别注重小空间、小建筑和假山水系的处理。

(3)寺观园林。

一般只是寺观的附属部分,手法与私家园林区别不大。

但由于寺观本身就是“出世”的所在,所以其中园林部分的风格更加淡雅。

(4)邑郊风景区和山林名胜。

如苏州虎丘、天平
01陕西建筑 2006年10月总第136期
山,扬州瘦西湖,南京栖霞山,这类风景区尺度大,内容多,把自然的、人造的景物融为一体,既有私家园林的幽静曲折,又是一种集锦式的园林群。

(5)中国园林是中国建筑中综合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一种类型。

首先是对诗画意境的追求,其次是注重审美经验,通过多种手段调动审美主体的能动性。

园林毕竟是人造的景物,不可能将自然美完全逼真地再现出来,其中的诗情画意,多半是人的审美经验的发挥。

东晋简文帝入华林园说:“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见{世说新语》);明计成《园冶》论假山说:“有真为假,做假成真”,都是强调在园林审美活动中主客观的密切关系。

川因此,中国园林特别注重两种手法,一是叠山理水,因为假山曲水比较容易模仿自然,形成绘画效果:二是景物命名,通过匾、联、碑、碣、摩崖石刻,直接点明主题。

两者都能较有力地引起联想,构成内在形象。

第三,表现在空间的塑造,私家园林面积都不大,皇家宫苑又是私家园林的集锦,而诗情画意的美学内涵则是某种连续委婉的曲线流动。

因此必须运用曲折、断续、对比、烘托、遮挡、透漏、疏密、虚实等手法,取得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无穷效果。

东西方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地域文化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

在西方,有以法国古典园林为代表几何形园林;在东方,有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自然山水式园林。

西方园林修葺整齐,均衡对称,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讲求严格的几何构图关系,一切都为表现一种人工的创造,强调人工美;东方园林则以表现自然美为主,将人工痕迹自然化,做到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但总的来讲都是基于东方与西方两种哲学及美学思想支配下的,走着自然美与人工美的两条路子,形成十分鲜明的两种风格。

中国园林从一开始就诗情画意的感情色彩的主要原因,其中绘画对园林的影响最为直接、深刻。

以下具结合具体的美学思想来分析东西方园林的区别与特征。

1、人造美与自然美
中、西园林从形式上看其差异非常明显。

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造美,不仅布局对称、规则、严谨,就连花草都修整的方方正正,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从现象上看西方造园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人与自然处于对峙状态。

中国园林则完全不同,既不求轴线对称,也没有任何规则可循,相反却是山环水抱,曲折蜿蜒,不仅花草树木任自然之原貌,即使人造建筑也尽量顺应形势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所以我们常用“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来形容中国园林的自然意境。

中国园林对自然美的发现和探求所循的是另一种途径。

中国人的自然审美观的确立大约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代。

当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士大夫阶层经常因为淡漠政治而邀游山林并寄情山水之间,于是便借“情”作为中介而体认湖光山色中蕴涵的极其丰富的自然美。

同时我们看到,虽然中国园林从形式和风格上看属于自然山园林,但实际在造园的过程中并非只是简单的再现或模仿自然特征,而是在深切领悟自然美的基础上将自然界的众多元素加以萃取、抽象、概括、典型化,且这种创造却并不违背蔼然的天性,恰恰相反,是顺应自然并更加深刻的表现自然。

2、形式美与意境美
由于对自然美的态度不同,反映在造园手法上便各有侧重。

西方造园虽不乏诗意,但刻意追求的却是形式美,一种对完美构图的追求;中国造园虽然也同样重于形式,但追求的却是一种意境美。

古希腊毕达格拉斯学派提出的黄金分割以外,罗马时期的维特鲁威在他的《建筑十书》中也提到了比例、均衡等问题,提出“比例是美的外貌,是组合细部时适度的关系”。

它不仅支配着建筑、绘画、雕刻等视觉艺术,甚至对音乐、诗歌等听觉艺术也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与建筑有密切关系的园林更是奉之为金科玉律。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这种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创造意境美的做法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但不能因此否
11
2006年10月总第136期 陕西建筑
认以形式美为追求目标的西方园林,我们认为一个成功的园林,无论是中国或是西方的,都应达到陶冶人的情操,赏心悦目的目的,但由于侧重不同,西方园林给我们的感觉是悦目,而中国园林则意在赏心而已。

3、逻辑性与混沌性
西方园林对形式美的追求还影响到了园林的空间主次关系,例如凡尔赛园林主从分明,重点突出,边界和空间范围一目了然。

另外,西方人擅长思维逻辑化,对事物习惯于用分析的方法以揭示其本质,这种社会意识形态大大影响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和认识环境的过程。

我们可以从中国私家园林的道路设置看出其中逻辑与混沌的区别,首先是园路的回环性,,不走回头路;其次是道路疏密适度,游刃有余,充满着大自然的随意性;第三,园路与景相通,曲径通幽,园中道路因景而得,随地形和景物而曲折起伏,若隐若现,丰富层次关系,活跃空间气氛。

4、必然性与偶然性
西方造园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刻意追求几何图案美,必然呈现出一种几何制的关系,诸如轴线对称、均衡以及确定的几何形状,如直线、正方形、圆、三角形等的广泛应用。

有了原则,就会在运用当中遵循这些原则,达到实现形式美的园林意境。

因此,就象解答数学方程式一样,西方园林由于遵循必然的标准规律而显示出形式的必然性特征。

中国造园走的是自然山水园林的路子,所追求的是诗画一样的境界。

在造园过程中也十分重于造景,取材于自然,那么自然之大,变化之丰富就必定使造园无规律可循,所以中国园林只能到大自然中去发掘素材。

因此看来,西方园林以精心设计的图案构成显现出必然的一面,而中国园林中许多幽深曲折的景观往往出乎意料之外,充满了偶然性。

必然造就出的园林人工痕迹很重,偶然造就出的园林非人能所料也。

5、入世与出世
在许多西方园林著作中,经常提及上帝为亚当、夏娃建造的伊甸园。

《圣经》中所描绘的伊甸园和中国古代人所幻想的仙山琼阁异曲同工。

法国的古典园林表现最为明显。

王公贵族的园林中经常宴请宾客、开舞会、演戏剧,从而使园林变成了一个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露天广厦,丝毫见不到天国乐园的超脱尘世的幻觉。

同样,想象中神仙生活的场景对中国古代的园林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早在2000多年前,秦始皇曾数次派人赴传说中的东海三仙山--蓬莱、方丈、赢洲去获取长生不老之药,但都没有成功。

因此,他就在自己的兰池宫中建蓬莱山模仿仙境来表达企望永生的强烈愿望。

汉武帝则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在上林苑建章宫的液池中建有蓬莱、方丈、赢洲三座仙山,自此,开创了“一池三山”的传统。

到了魏晋南北朝,滋生出一种消极的出世思想———隐居于城市山林,啸傲泉石。

因此与西方园林相比,中国园林只适合少数人玩赏晶位,阖家欢聚,进行社交往来。

而不象西方园林可以容纳众多人进行公共活动。

从这意义上讲,中国园林又是儒道互补,追求入世精神的典型展示。

不论东西方园林艺术有多大不同,但人们通过造园实现对美好生活环境的追求是一致的。

今天,我国的城市建设正在向注重环境和生态方向发展,更深入的理解东西方造园的美学思想,对我们在实际设计当中恰当的运用其中的精髓很有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祯主编,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
[2]《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彭一刚,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1986
[3]《中国居住简史———城市、住宅、园林》,刘致平,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中国建筑史》,梁思成,百花文艺出版社。

[5]《园林设计之于城市景观》,孟兆祯,《中国园林》
4/2002
[6]《世界现代建筑史》,王受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1陕西建筑 2006年10月总第136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