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必修2第三四章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课件:第三章 章末复习 (共39张PPT) (1)
专题突破
例题3 已知两条直线l1:ax-by+4=0和l2:(a-1)x+y+b=0,分
别求满足下列条件的a,b的值.
(1)直线l1过点(-3,-1),并且直线l1与直线l2垂直;
(2)直线l1与直线l2平行,并且坐标原点到l1,l2的距离相等. [分析] 对于(1),由题意列出关于a,b的方程组求解;
∵|AM|=|A1M|,|AN|=|A2N|,
• ∴|AM|+|MN|+|AN|=|A1M|+|MN|+|A2N|≥|A1A2|,
专题突破
专题突破
专题六 直线系方程
(1)平行直线系:y=kx+b(k为常数,b为常数),表示一组斜率为k的 平行直线. (2)共点直线系:y-y0=k(x-x0)(定点(x0,y0),k为常数),表示一束 过定点(x0,y0)的直线(不包括直线x=x0). (3)过直线l1,l2交点的直线系:设l1:A1x+B1y+C1=0,l2:A2x+ B2y+C2=0,则A1x+B1y+C1+λ(A2x+B2y+C2)=0(λ∈R)表示一束 过l1,l2交点的直线(不包括l2).
距离公式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突破
专题一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是直线方程中最基本的两个概念,它们从“形”与
专题突破
(2)与对称有关的最值问题.
在直线l上找一点P到两定点A,B的距离之和最小,则点P必在线段AB上,
所以要将l同侧的点利用对称转化为异侧的点.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三章复习课件
a=1或-3
求满足下列条件的直线方程: (1)经过点P(2,-1)且与直线2x+3y+12=0平行;
2x+3y-1=0
(2)经过点Q(-1,3)且与直线x+2y-1=0垂直;
.
2x-y+5=0 (3)经过点R(-2,3)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
x+y-1=0或3x+2y=0
直线的交点个数与直线位置的关系
方程组: A1x+B1y+C1=0 A2x+B2y+C2=0的解 两条直线L1,L2的公共点 一个 无数个 零个
一组 无数解
无解
直线L1,L2间的位置关系
相交
重合
平行
5、3种距离
(1).两点距离公式 | AB | ( x1 x2 ) ( y1 y2 )
2 2
(2)点线距离公式 设点(x0,y0),直线Ax+By+C=0,
平行 重合 相交 垂直
K1=K2且b1≠b2 K1=K2且b1=b2 K1≠K2 K1k2=-1
A k B
C b B
求出对应的 k,b即可
(注意B=0的特殊情况)
两条直线2x-4y+7=0与2x+y-5=0的位置关系是
垂直
已知直线ax+(1-a)y-3=0与(a-1)x+(2a+3)y-2=0互 相垂直,求a的值.
A B (3)两平行线距离:l1:Ax+By+C1=0,l2:Ax+By+C2=0
2 2
d
| Ax0 By0 C |
d
| C1 C2 | A B
2 2
高一数学必修2第三章复习精选教学PPT课件
d | Ax0 By0 C | A2 B2
(3)两平行线距离:l1:Ax+By+C1=0,l2:Ax+By+C2=0 d | C1 C2 | A2 B2
点(1,3)到直线3x 4 y 4 0的距离为
中点坐标公式
x0
y0
x1 x2
2 y1 y2
线的斜率公式
k
y2
y1 (其中x1≠x2).
x2 x1
k=tanα,
当0<α< π 时,k>0; 2
当 π<α<π时,k <0; 2
当α=0时,k=0;
牢记特殊角的斜率 (正切)值!
当α= π 时,k不存在. 2
练习
1.直线 3 x-y+1=0的倾斜角等于( B)
A.
2π
3
π
B.
3
C. 5π
K1=K2且b1≠b2
K1=K2且b1=b2
K1≠K2
K1k2=-1
L1:A1X+B1Y+C1=0 L2:A2X+B2Y+C2=0
k A bC
B
B
求出对应的 k,b即可
(注意B=0的特殊情况)
两条直线2x-4y+7=0与2x+y-5=0的位置关系是 垂直
已知直线ax+(1-a)y-3=0与(a-1)x+(2a+3)y-2=0互 相垂直,求a的值.
a=1或-3
求满足下列条件的直线方程: (1)经过点P(2,-1)且与直线2x+3y+12=0平行;
2x+3y-1=0
(2)经过点Q(-1,3)且与直线x+2y-1=0垂直; 2x-y+5=0
(3)两平行线距离:l1:Ax+By+C1=0,l2:Ax+By+C2=0 d | C1 C2 | A2 B2
点(1,3)到直线3x 4 y 4 0的距离为
中点坐标公式
x0
y0
x1 x2
2 y1 y2
线的斜率公式
k
y2
y1 (其中x1≠x2).
x2 x1
k=tanα,
当0<α< π 时,k>0; 2
当 π<α<π时,k <0; 2
当α=0时,k=0;
牢记特殊角的斜率 (正切)值!
当α= π 时,k不存在. 2
练习
1.直线 3 x-y+1=0的倾斜角等于( B)
A.
2π
3
π
B.
3
C. 5π
K1=K2且b1≠b2
K1=K2且b1=b2
K1≠K2
K1k2=-1
L1:A1X+B1Y+C1=0 L2:A2X+B2Y+C2=0
k A bC
B
B
求出对应的 k,b即可
(注意B=0的特殊情况)
两条直线2x-4y+7=0与2x+y-5=0的位置关系是 垂直
已知直线ax+(1-a)y-3=0与(a-1)x+(2a+3)y-2=0互 相垂直,求a的值.
a=1或-3
求满足下列条件的直线方程: (1)经过点P(2,-1)且与直线2x+3y+12=0平行;
2x+3y-1=0
(2)经过点Q(-1,3)且与直线x+2y-1=0垂直; 2x-y+5=0
高一数学人教版A版必修二课件: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返回
解析答案
1 234
3.已知A(2,4)与B(3,3)关于直线l对称,则直线l的方程为_x_-_y_+__1_=__0__. 解析 由题意知,直线l即为AB的垂直平分线, ∴kl·kAB=-1,得kl=1, AB 的中点坐标为(52,72), ∴直线 l 的方程为 y-72=x-25, 即x-y+1=0.
∴xy11++22 xy33==32,,
解得xy11==64--xy33,,
代入l的方程后,得3x3-y3-17=0.
即l3的方程为3x-y-17=0.
反思与感悟
解析答案
跟踪训练4 在直线l:3x-y-1=0上求一点P,使得: (1)P到A(4,1)和B(0,4)的距离之差最大; 解 如图,B关于l的对称点B′(3,3). 直线AB′的方程为2x+y-9=0, 由23xx+-yy--91==00,, 解得xy= =25, , 即P(2,5).
y′2+5=3·x′2+4+3, 即yx′ ′- -54·3=-1,
解得xy′′==7-. 2,
∴P′点的坐标为(-2,7).
解析答案
(2)直线l关于点A(3,2)对称的直线方程.
解 设直线l关于点A(3,2)对称的直线为l3,则直线l上任一点P(x1,y1)
关于点A的对称点P3(x3,y3)一定在直线l3上,反之也成立.
解析答案
(2)P到A(4,1)和C(3,4)的距离之和最小. 解 如图,C 关于 l 的对称点 C′(35,254),
由图象可知:|PA|+|PC|≥|AC′|. 当 P 是 AC′与 l 的交点 P(171,276)时“=”成立, ∴P(171,276).
解析答案
返回
达标检测
1等,且点M(1,-1)到直线l的距离为 2 , 则直线l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
解析答案
1 234
3.已知A(2,4)与B(3,3)关于直线l对称,则直线l的方程为_x_-_y_+__1_=__0__. 解析 由题意知,直线l即为AB的垂直平分线, ∴kl·kAB=-1,得kl=1, AB 的中点坐标为(52,72), ∴直线 l 的方程为 y-72=x-25, 即x-y+1=0.
∴xy11++22 xy33==32,,
解得xy11==64--xy33,,
代入l的方程后,得3x3-y3-17=0.
即l3的方程为3x-y-17=0.
反思与感悟
解析答案
跟踪训练4 在直线l:3x-y-1=0上求一点P,使得: (1)P到A(4,1)和B(0,4)的距离之差最大; 解 如图,B关于l的对称点B′(3,3). 直线AB′的方程为2x+y-9=0, 由23xx+-yy--91==00,, 解得xy= =25, , 即P(2,5).
y′2+5=3·x′2+4+3, 即yx′ ′- -54·3=-1,
解得xy′′==7-. 2,
∴P′点的坐标为(-2,7).
解析答案
(2)直线l关于点A(3,2)对称的直线方程.
解 设直线l关于点A(3,2)对称的直线为l3,则直线l上任一点P(x1,y1)
关于点A的对称点P3(x3,y3)一定在直线l3上,反之也成立.
解析答案
(2)P到A(4,1)和C(3,4)的距离之和最小. 解 如图,C 关于 l 的对称点 C′(35,254),
由图象可知:|PA|+|PC|≥|AC′|. 当 P 是 AC′与 l 的交点 P(171,276)时“=”成立, ∴P(171,276).
解析答案
返回
达标检测
1等,且点M(1,-1)到直线l的距离为 2 , 则直线l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PPT课件 图文
点p在一个半平面上点p在二面角内定义法三垂线定理法44从几何直观到代数表示建立直线的方程坐标倾斜角斜率直线二元一次方程两点式一般式从代数表示到几何直观通过方程研究几何性质和度量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和垂直的判定相交一个交点平行无交点距离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第三章直线与方程45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1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教学目标
我们把一个半径为R的圆分成若干等分,然后如上图重新拼接起来,把一个圆近
似的看成是边长分别是
R和R的矩形 .
那么圆的面积就近似等于R2 .
球的体积
当所分份数不断增加时,精确程度就越来越高;当份数无穷大时,就 得到了圆的面积公式.
分割
求近似和
化为准确和
下面我们就运用上法述导方出球的体积公式
即先把半球分割成n部分,再求出每一部分的近似体积,并将这些近似值 相加,得出半球的近似体积,最后考虑n变为无穷大的情形,由半球的近似体
积推出准确体积.
球的体积 A
O
A
C2
O
B2
r1 R2 R,
r2
R2 (R)2 , n
r3
R2 (2R)2, n
A
球的体积
ri
O
R (i 1)
n
R
O
第i层“小圆片”下底面的半径:
ri
R 2[R(i1)2 ],i1,2 ,n . n
球的体积
ri
R 2[R(i1)2 ],i1,2, ,n n
难点: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计算。
三、主要知识点
1、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
补。
我们把一个半径为R的圆分成若干等分,然后如上图重新拼接起来,把一个圆近
似的看成是边长分别是
R和R的矩形 .
那么圆的面积就近似等于R2 .
球的体积
当所分份数不断增加时,精确程度就越来越高;当份数无穷大时,就 得到了圆的面积公式.
分割
求近似和
化为准确和
下面我们就运用上法述导方出球的体积公式
即先把半球分割成n部分,再求出每一部分的近似体积,并将这些近似值 相加,得出半球的近似体积,最后考虑n变为无穷大的情形,由半球的近似体
积推出准确体积.
球的体积 A
O
A
C2
O
B2
r1 R2 R,
r2
R2 (R)2 , n
r3
R2 (2R)2, n
A
球的体积
ri
O
R (i 1)
n
R
O
第i层“小圆片”下底面的半径:
ri
R 2[R(i1)2 ],i1,2 ,n . n
球的体积
ri
R 2[R(i1)2 ],i1,2, ,n n
难点: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计算。
三、主要知识点
1、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
补。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四章小结与复习课件
例2 过点M(-3,-3)的直线l 被圆x2+y2+4y-21=0所截得的弦 长为 ,求直线l的方程.
y A
C M
o
x
B
例3 求过点P(2,1),圆心在 直线2x+y=0上,且与直线x-y-1=0 相切的圆方程.
2x+y=0
P
作业:
P128练习:2,3,4. P132习题4.2A组:2,3,5.
y
y
y
C
C
C
o
x
o
x
o
x
D=0
E=0
F=0
知识探究二:圆的直径方程
思考1:已知点A(1,3)和B(-5,5),如 何求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方程?
思考2:一般地,已知点A(x1,y1), B程(如x2,何y?2),则y以线P段AB为直径的圆方
B
A
o
x
(x-x1)(x-x2)+(y-y1)(y-y2)=0
x2+y2-6x-4=0
例2 已知一个圆的圆心为M(2,1), 且与圆C:x2+y2-3x=0相交于A、B两 点,若圆心M到直线AB的距离为 ,求 圆M的方程.
A
DC
M
B
x2+y2-4x-2y-1=0
作业:
P132习题4.2A组:4,6,9,10.
4.2.3 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
问题提出
通过直线与圆的方程,可以确定 直线与圆、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对 于生产、生活实践以及平面几何中 与直线和圆有关的问题,我们可以 建立直角坐标系,通过直线与圆的 方程,将其转化为代数问题来解决. 对此,我们必须掌握解决问题的基 本思想和方法.
位于台风中心正北40 km处,如果这艘
轮船不改变航线,那么它是否会受到台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各章章末复习课件
S侧=2πrh,
r为底面半 V=Sh 径,h为 高
1 3
= π r 2h
旋
转
一条直角边
以直角三角形 S侧=πrl, r为底面半
1 3
体 圆锥
所在直线为旋
V=
Sh= 答案
用 圆 _
平行于圆锥底
___________
面
S侧=π(r1 +r2)l,
1 V = 3 (S 上 + S
下
台 面去截圆锥,
旋 转 体 __________
圆 柱
= Sh = πr2h = π×52×10 =
250π(cm3).
∴圆柱体积为250π cm3.
反思与感 解析答案
跟踪训练2 求它的体积.
正四棱柱的对角线长为3 cm,它的表面积为16 cm2,
解 设正四棱柱的底面边长为a cm,高为b cm,
2 2 2 2 a + b = 3 , 则 2 4 ab + 2 a =16,
名
称
定义
互相平行
图形
四边
侧面积 体积
有两个面
形
________,其
S侧=
多
面
余各面都是
棱 _____
互相平行
Ch,
C为底 V= 面的周 Sh 长,h
答案
体
柱 ___,并且每 相邻两个四边
有一个面是 多边形 棱 _______,其余各 有一个公 锥 面都是 共顶点 ________ 多 面 体 棱 台 _______的三角形 用一个 平行于棱锥底面 ______________
类型一 三视图与直观图 例1 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3
2019秋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课件:第四章 章末复习课 (共34张PPT)
点(2,-2)到直线l的距离为d=|2k+21++3kk2+3|=1, 解得k=-34或k=-43.
所以入射光线l的方程为3x+4y-3=0或4x+3y+3 =0.
专题4 数形结合思想 1.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方法,直接根 据图形和题设条件,应用图形的直观位置关系得出要求 的范围,其中可先找出要求最值的量的几何意义,再应 用平面几何知识求解. 2.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是本章中的一个难点,常见 的类型包括以下几种. (1)求圆O上一点到圆外一点P的最大、最小距离: dmax=|OP|+r,dmin=|OP|-r;
所以(a-b)2=4, 又因为b=2a, 所以a=2,b=4或a=-2,b=-4, 故所求圆的方程是(x-2)2+(y-4)2=10或(x+2)2+ (y+4)2=10.
专题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讨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一般可以从代数特征
(方程组解的个数)或几何特征(直线到圆心的距离与半径
的关系)去考虑,其中用几何特征解决与圆有关的问题比与圆O关于直 线x+y-2=0对称,则圆O′的方程是________.
(2)已知动圆C经过点A(1,-2),B(-1,4). ①求周长最小的圆的一般方程; ②求圆心在直线2x-y-4=0上的圆的标准方程. (1)解析:圆心O(0,0)与O′关于x+y-2=0对称, 所以O′(2,2),圆O′的方程为(x-2)2+(y-2)2=1. 答案:(x-2)2+(y-2)2=1
2a-b-4=0,
r2=20,
所以圆的标准方程为(x-3)2+(y-2)2=20.
归纳升华 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选择圆的方程的某一形式. 第二步:由题意,得a,b,r(或D,E,F)的方程(组). 第三步:解出a,b,r(或D,E,F). 第四步:代入圆的方程. 在高考中单独求圆的方程的情况不多,一般在考查直线 与圆的位置关系中间接考查.
所以入射光线l的方程为3x+4y-3=0或4x+3y+3 =0.
专题4 数形结合思想 1.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方法,直接根 据图形和题设条件,应用图形的直观位置关系得出要求 的范围,其中可先找出要求最值的量的几何意义,再应 用平面几何知识求解. 2.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是本章中的一个难点,常见 的类型包括以下几种. (1)求圆O上一点到圆外一点P的最大、最小距离: dmax=|OP|+r,dmin=|OP|-r;
所以(a-b)2=4, 又因为b=2a, 所以a=2,b=4或a=-2,b=-4, 故所求圆的方程是(x-2)2+(y-4)2=10或(x+2)2+ (y+4)2=10.
专题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讨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一般可以从代数特征
(方程组解的个数)或几何特征(直线到圆心的距离与半径
的关系)去考虑,其中用几何特征解决与圆有关的问题比与圆O关于直 线x+y-2=0对称,则圆O′的方程是________.
(2)已知动圆C经过点A(1,-2),B(-1,4). ①求周长最小的圆的一般方程; ②求圆心在直线2x-y-4=0上的圆的标准方程. (1)解析:圆心O(0,0)与O′关于x+y-2=0对称, 所以O′(2,2),圆O′的方程为(x-2)2+(y-2)2=1. 答案:(x-2)2+(y-2)2=1
2a-b-4=0,
r2=20,
所以圆的标准方程为(x-3)2+(y-2)2=20.
归纳升华 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选择圆的方程的某一形式. 第二步:由题意,得a,b,r(或D,E,F)的方程(组). 第三步:解出a,b,r(或D,E,F). 第四步:代入圆的方程. 在高考中单独求圆的方程的情况不多,一般在考查直线 与圆的位置关系中间接考查.
高中数学第四章本章回顾课件新人教A必修2.ppt
例5:设c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a,b是两条直角边边长,求证
证明:由直角三角形,知a2+b2=c2. ab≤ 2c.
取圆C:x2+y2=c2,直线x+y=a+b,
则点(a,b)必为圆C与直线的公共点,
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整理即得到| 00(a b) | 12 12
ab≤ 2c.
共 24 页
共 24 页
9
2.转化与化归思想 例2:若实数x、y满足x2+y2+8x-6y+16=0,求x+y的最小值. 解:将方程化为(x+4)2+(y-3)2=9 设x+y=b,则y=-x+b 可见求x+y的最小值转化为求直线y=-x+b在y轴上的截距最
小,因为(x,y)在圆上,这时只要直线与圆相切.如图由点到直 线的距离公式可得 | 43b| 3
解:设点P为(x0,y0),则
d=(x0+1)2+y +02 (x0-1)2+y
=2 2(x +2 y
0
0
)2+2.
0
欲求d的最大、最小值,只需求u=x +2y 的2 最大、最小值,此即
0
0
求⊙C上点到原点距离之平方的最大、最小值.
共 24 页
13
作直线OC,设其交⊙C于P1(x1,y1)、P2(x2,y2),
|334311|
d
23.
3242
如图,在圆心O1同侧与直线
3x+4y-11=0平行且距离为
1的直线l1与圆有两个交点 ,则这两个交点符合题意.
共 24 页
5
又r-d=3-2=1. ∴与直线3x+4y-11=0平行的圆的切线的两个切点中有一个切
正式--人教版高中数学_必修2第四章复习课件
∴过A、B、C三点的圆的方程是x2+y2-2x+2y-23=0,将D(4,3)代入方程, 适合.故A、B、C、D四点在同一圆上.
谢谢大家!
这三条坐标轴中每两条确定一个坐标平面,分
别称为xoy平面、 yoz平面、和 zox为空间的一个点,过点M构造一个长方体, 依次交x轴,y轴,z轴于点P,Q,和R,设点P,Q,R在x 轴,y轴,z轴上的坐标分别是x,y,z,那么点M
的坐标就是(zx,y,X叫z)横坐标,y叫纵坐标,z叫竖坐标
若k仅有一值,则另一切线斜率不存在,应填上
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3、直线与圆相交所得的弦长问题
弦长=2 r2d2
例 直线l的方程为3x-4y+15=0,求直线与圆 C:x2+y2=25相交的弦长
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变式训练3: 求直线l:3x+y-6=0被圆x2+y2-2y-4=0截得的弦
长.
| AB | 10.
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设两圆半径分别为r1,r2,圆心距离为d,则
两圆位 置关系
图形情况
d与r1、r2的关系
外离
d_>___r_1_+__r_2
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外切
_d_=__r_1_+__r_2_
相交
|r_2_-__r_1_|_<__d_<__r_1_+__r2
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相交
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题型二 两圆相交弦(公共弦)
两圆相交时,将两圆的方程相减所得方程就是两圆的 相交弦所在的直线方程;若求相交弦长则转化为直线 与圆相交求弦长问题
例3:已知圆C1:x2+y2+2x-6y+1=0,
谢谢大家!
这三条坐标轴中每两条确定一个坐标平面,分
别称为xoy平面、 yoz平面、和 zox为空间的一个点,过点M构造一个长方体, 依次交x轴,y轴,z轴于点P,Q,和R,设点P,Q,R在x 轴,y轴,z轴上的坐标分别是x,y,z,那么点M
的坐标就是(zx,y,X叫z)横坐标,y叫纵坐标,z叫竖坐标
若k仅有一值,则另一切线斜率不存在,应填上
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3、直线与圆相交所得的弦长问题
弦长=2 r2d2
例 直线l的方程为3x-4y+15=0,求直线与圆 C:x2+y2=25相交的弦长
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变式训练3: 求直线l:3x+y-6=0被圆x2+y2-2y-4=0截得的弦
长.
| AB | 10.
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设两圆半径分别为r1,r2,圆心距离为d,则
两圆位 置关系
图形情况
d与r1、r2的关系
外离
d_>___r_1_+__r_2
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外切
_d_=__r_1_+__r_2_
相交
|r_2_-__r_1_|_<__d_<__r_1_+__r2
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相交
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题型二 两圆相交弦(公共弦)
两圆相交时,将两圆的方程相减所得方程就是两圆的 相交弦所在的直线方程;若求相交弦长则转化为直线 与圆相交求弦长问题
例3:已知圆C1:x2+y2+2x-6y+1=0,
高中数学必修2 3 4复习课件
时,取x轴作为基准,x轴正向与直线l向上方
向之间所成的角 叫做直线l的倾斜角.
倾斜角不是90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 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常用k来表示.
k=tanα
经过两点P1( x1, y1), P2( x2 , y2 )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k
y2 x2
y1 x1
( x1
x2 )
结论1:对于两条不重合的直线l1、l2,其 斜率分别为k1、k2,则有:
3
由此可知,棱柱与圆柱的体积公式类似,都是底 面面积乘高;棱锥与圆锥的体积公式类似,都是等 于底面面积乘高的 .1
3
P
根据台体的特征,如何求台体的体积?
圆台(棱台)是由圆锥(棱锥)截成的
A
D
S
C
V 1 (S' S'S S )h 3
B
h
D
A
S
C
B
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之间有什么关系?
上底扩大
设点P、Q和R在x 轴、y 轴和z 轴上的坐标分别是 x,y和z,那么点M就对应唯一确定的有序实数组 (x,y,z). z
R
M
O
P
x
Qy
M’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离 .
d (x1 x2 )2 ( y1 y2 )2 (z1 z2 )2
思考:
连接平面上两点P1(x1,y1)、P2(x2,y2)
l1∥l2
k1=k2.
结论2:如果两条直线l1、l2都有斜率,且 分别为k1、k2,则有:
l1⊥l2
k1k2=-1.
1.点斜式方程
y y0 k(x x0 )
当知道斜率和一点坐标时用点斜式 2.斜截式方程
向之间所成的角 叫做直线l的倾斜角.
倾斜角不是90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 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常用k来表示.
k=tanα
经过两点P1( x1, y1), P2( x2 , y2 )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k
y2 x2
y1 x1
( x1
x2 )
结论1:对于两条不重合的直线l1、l2,其 斜率分别为k1、k2,则有:
3
由此可知,棱柱与圆柱的体积公式类似,都是底 面面积乘高;棱锥与圆锥的体积公式类似,都是等 于底面面积乘高的 .1
3
P
根据台体的特征,如何求台体的体积?
圆台(棱台)是由圆锥(棱锥)截成的
A
D
S
C
V 1 (S' S'S S )h 3
B
h
D
A
S
C
B
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之间有什么关系?
上底扩大
设点P、Q和R在x 轴、y 轴和z 轴上的坐标分别是 x,y和z,那么点M就对应唯一确定的有序实数组 (x,y,z). z
R
M
O
P
x
Qy
M’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离 .
d (x1 x2 )2 ( y1 y2 )2 (z1 z2 )2
思考:
连接平面上两点P1(x1,y1)、P2(x2,y2)
l1∥l2
k1=k2.
结论2:如果两条直线l1、l2都有斜率,且 分别为k1、k2,则有:
l1⊥l2
k1k2=-1.
1.点斜式方程
y y0 k(x x0 )
当知道斜率和一点坐标时用点斜式 2.斜截式方程
高中数学复习课件(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3.2.1.pptx
栏 目
即 6|b|2=6,∴b=±1.
开 关
故所求直线方程为 y=16x+1 或 y=16x-1,
即 x-6y+6=0 或 x-6y-6=0.
练一练·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
1.方程 y=k(x-2)表示
( C)
本
A.通过点(-2,0)的所有直线
课 时
B.通过点(2,0)的所有直线
栏 目
C.通过点(2,0)且不垂直于 x 轴的所有直线
开 关
D.通过点(2,0)且除去 x 轴的所有直线
解析 易验证直线通过点(2,0),又直线斜率存在,故直线不
垂直于 x 轴.
练一练·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
2.已知直线 l 过点 P(2,1),且直线 l 的斜率为直线 x-4y+3
=0 的斜率的 2 倍,则直线 l 的方程为_x_-__2_y_=__0.
本 课 时 栏 目
解析 由 x-4y+3=0,得 y=14x+34,其斜率为14, 故所求直线 l 的斜率为12,又直线 l 过点 P(2,1),
开 关
所以直线 l 的方程为 y-1=12(x-2),即 x-2y=0.
练一练·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
3.写出下列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1)经过点 A(2,5),且与直线 y=2x+7 平行;
的.但在求解时仍然需要讨论斜率不存在的情形.
空白演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3.2.1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学习要求]
本 1.了解由斜率公式推导直线方程的点斜式的过程;
课 时
2.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与斜截式方程;
栏 目
3.会利用直线的点斜式与斜截式方程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015年秋高中数学必修二:第3章章末复习ppt课件
本章复习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十点 五十一分。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十点 五十一分。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十点 五十一分。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十点 五十一分。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十点 五十一分。
题组二:提高型题组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十点 五Fra bibliotek一分。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十点 五十一分。
题组三:反馈型题组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十点 五十一分。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十点 五十一分。
问题1:通过本节的学习,你认为本章的问题在求解时要经历一个怎样的过程? 问题2:你认为求直线方程时,需要分析几个条件?有哪些方法?这个过程中体现了哪 些数学思想?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十点 五十一分。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十点 五十一分。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十点 五十一分。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十点 五十一分。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十点 五十一分。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十点 五十一分。
题组二:提高型题组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十点 五Fra bibliotek一分。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十点 五十一分。
题组三:反馈型题组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十点 五十一分。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十点 五十一分。
问题1:通过本节的学习,你认为本章的问题在求解时要经历一个怎样的过程? 问题2:你认为求直线方程时,需要分析几个条件?有哪些方法?这个过程中体现了哪 些数学思想?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十点 五十一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1.圆心为点C(8,-3),且过点A(5,1)的 圆的标准方程为( D ) A.(x+8)2+(y-3)2=5 B.(x-8)2+(y+3)2=5 C.(x+8)2+(y-3)2=25 D.(x-8)2+(y+3)2=25 半径 r CA (8 5)2 ( 3 1)2 5, 所以所求的圆的标准方程为(x-8)2+(y+3)2 =25.选D.
• 重点突破:直线方程的求法 • 例2 (Ⅰ)求经过点A(-5,2)且在x轴上的截距 等于在y轴上的截距的2倍的直线方程; • (Ⅱ)若一直线被直线4x+y+6=0和3x-5y-6=0 截得的线段的中点恰好在坐标原点,求这条 直线方程. • (Ⅰ)讨论截距为零和不为零两种情 况,分别设出直线方程,代入求解.(Ⅱ)设所 求直线与已知一直线的交点坐标A(a,b),与 另一直线的交点B,因为原点为AB的中点, 所以点B(-a,-b)在相应的直线上,联立方程 组求解.
• 重点突破:圆的方程 • 例1 (Ⅰ)求过两点A(1,4),B(3,2),且圆 心在直线y=0上的圆的标准方程,并判断点P (2,4)与圆的位置关系. • (Ⅱ)求过A(4,1),B(6,-3)C(-3,0) 三点的圆的方程,并求这个圆半径长和圆心C 坐标.
• 重点突破: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 • 例2 已知实数x,y满足方程x2+y2-4x+1=0 • (Ⅰ)求y-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 (Ⅱ)求x2+y2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 根据代数式的几何意义,借助于 平面几何知识,数形结合求解.
Ax0 By0 C A2 B 2 ;
•
特别地,点P(x0,y0)到直线x=a的距 离d=x0-a; • 点P(x0,y0)到直线y=b的距离d=y0-b; • 两条平行线l1:Ax+By+C1=0与l2: • Ax+By+C2=0的距离 •
d C 2 C1 .
7.若P(x1,y1),Q(x2A22 B 2 ,y ),则
•
解得a=3或a=-1,当a=-1时,方程 x2+y2+(a2-1)x+2ay-a=0不能表示圆,所 以只能取a=3.填3.
易错点:方程x2+y2+Dx+Ey+F=0仅 在D2+E2-4F>0时才表示圆,因此需检验不 等式是否成立.
•
• 1.圆的定义:平面内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 于定长的点的集合(轨迹)叫做圆,定点 叫做圆心,定长叫做圆的半径. • 2.圆的方程 • (1)标准方程:以(a,b)为圆心,r (r>0)为半径的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 4.已知圆C1:(x+1)2+(y-1)2=1,圆C2与圆 C1关于直线x-y-1=0对称,则圆C2的方程 (x-2)2+(y+2)2=1 . 为 • 设圆C2的圆心为(a,b),则依题 意, a 1 b 1 1 0 a=2 • 2 2 有 ,解得: b1 b=-2. 1 •
• 1.直线 3 x-y+1=0的倾斜角等于( B )
• A.
• C.
•
2π 3 5π 6
B.
D.
π 斜率k= 3,倾斜角 ,选B. 3
π 3 π 6
• 2.若三条直线y=2x,x+y=3,mx+ny+5=0相 交于同一点,则点(m,n)可能是( A ) • A.(1,-3) B.(3,-1) • C.(-3,1) D.(-1,3) x=1 • y=2x ,得 由 y=2. • x+y=3 • 所以m+2n+5=0,所以点(m,n)可能是 (1,-3),选A.
•
(x1 x2 2 y1 y2 2 ) ( ); x1 x2 y1 y2 ( , ) . 2 2
线段PQ的中点是
PQ
• 重点突破: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 例1 已知点A(-3,4),B(3,2),过点P (2,-1)的直线l与线段AB有公共点,求直 线l的斜率k的取值范围. • 从直线l的极端位置PA,PB入手,分 别求出其斜率,再考虑变化过程斜率的变化 情况.
a1
• 对称圆的半径不变,为1,故填(x-2)2+( y+2)2=1.
• •
5.若圆x2+y2+(a2-1)x+2ay-a=0关于 直线x-y+1=0对称,则实数a= 3 . 依题意直线x-y+1=0,过已知圆
的
2 a2 1 a 1 ( ), a 1 0, • 圆心 2 , a 所以 2
• 1.直线的倾斜角:理解直线的倾斜角 的概念要注意三点: • (1)直线向上的方向; • (2)0,π).
• 2.直线的斜率: • (1)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 倾斜角α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 常用k表示,即k=tanα.α=90°的直线斜率 不存在; • (2)经过两点P(x1,y1),Q(x2,y2)的直
• 4.对称问题 • 圆(x-a)2+(y-b)2=r2关于直线x=0的对称 圆的方程为(x+a)2+(y-b)2=r2;关于直线 y=0的对称圆的方程为(x-a)2+(y+b) 2=r2;关于直线y=x的对称圆的方程为(x-b) 2+(y-a)2=r2;关于直线y=-x的对称圆的方 程为(x+b)2+(y+a)2=r2. • 5.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 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段弧.若AB为圆O的 弦,圆心O到弦AB的距离为d,圆半径为r, 则 AB 2 r 2 d 2 .
• 3.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 圆的标准方程为(x-a)2+(y-b)2=r2,圆 心C(a,b),半径r, • 若点M(x0,y0)在圆C上,则(x0-a)2+ (y0-b)2=r2; • 若点M(x0,y0)在圆C外,则(x0-a)2+ (y0-b)2>r2; • 若点M(x0,y0)在圆C内,则(x0-a)2+ (y0-b)2<r2.
• 重点突破: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 • 例3 图中是某圆拱桥的一孔圆拱的示意图, 该圆拱跨度AB=20 m,拱高OP=4 m,在建 造时每隔4 m需用一个支柱支撑,求支柱 A2P2的高度(精确到0.01). 先建立直角 坐标系,只需求出P2的纵 坐标,就可得支柱A2P2的 高度.
• 3.直线ax+y-1=0与直线y=-2x+1互相垂直
1 ,则a= . 2
• •
由题知(-a)×(-2)=-1,所以
1 a=- , 2
易错点:两直线互相垂直,若斜率都 存在,可得到斜率之积为-1.
• 4.若直线ax+2y-6=0与x+(a-1)y-(a2-1) =0平行,则点P(-1,0)到直线ax+2y5 6=0的距离等于 . • 因为两直线平行,所以有a(a-1) =2,即a2-a-2=0, • 解得a=2或a=-1,但当a=2时,两直线重 合,不合题意,故只有a=-1,所以点P到 直线ax+2y-6=0的距离等于 . • 易错点:判断两直线平行时要检验是 否重合.
(x1,y1),(x2,y2),且x1≠x2,y1≠y2;
a b
• (4)截距式: x y 1, 直线在x轴上的
截距为a,在y轴上的截距为b; • (5)一般式Ax+By+C=0(A,B不全为 零).
•
4.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已知直 线l1:y=k1x+b1;l2:y=k2x+b2,则直线 l1∥l2k1=k2且b1≠b2;直线l1⊥l2 k1·2=-1. k • 5.求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一 般通过联立方程组求解. • 6.点到直线的距离: • 点P(x0,y0)到直线l: Ax+By+C=0的 • 距离 d
y2 y1 • 线的斜率公式 k x x (其中x1≠x2). 2 1
• 3.直线的方程:由直线的几何要素确定 • (1)点斜式:y-y0=k(x-x0),直线的斜率 为k且过点(x0,y0); • (2)斜截式:y=kx+b,直线的斜率为k,在y 轴上的截距为b;
y y1 x x1 • (3)两点式: , 直线过两点 y2 y1 x2 x1
• (2)一般方程:x2+y2+Dx+Ey+F=0.
• 当D2+E2-4F>0时,表示圆的一般方程,其
1 D E 圆心的坐标为 ( , ), 半径 r 2 2 2 D 2 E 2 4F ;
• 当D2+E2-4F=0时,只表示一个点(-D2,E2); • 当D2+E2-4F<0时,不表示任何图形.
• 2.方程y= 4 x 2 对应的曲线是( A ) •
•
原曲线方程可化为x2+y2=4(y≤0), 表示下半圆,选A.
• 3.半径为5且圆心在y轴上的圆与x轴相切 ,则圆的方程为( B ) • A.x2+y2+10y=0 • B.x2+y2+10y=0或x2+y2-10y=0 • C.x2+y2-10y=0 • D.x2+y2+10x=0或x2+y2-10x=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