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二轮复习:10 苏联建设全球趋势-三年真题含2018年分类汇编附答案精品随心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练习:10-21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9·安徽“江淮十校”第一次联考)1923年5月,苏维埃政府规定,将农民担负的各种税赋改为“统一的农业税”,并将其中一半左右由实物税改征货币税。
此规定() A.促进了苏联农产品商品化B.体现了苏联农业税制度的成熟C.体现了苏联政策的长期性D.有利于工农联盟和苏联的建立解析:根据材料“将农民担负的各种税赋改为‘统一的农业税’,并将其中一半左右由实物税改征货币税”可知,苏维埃政府的这些规定,有利于促进苏联农产品的商品化,A 项正确。
答案:A2.(2019·百校联盟高三8月摸底考试)据历史记载,1921—1923年,苏俄(联)多数电影院恢复放映,单是莫斯科一地,电影院的数量就从10家增加到50家,看电影成为市民的重要娱乐活动之一。
这表明当时苏俄()A.计划经济取代了新经济政策B.经济和社会重新焕发了活力C.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D.社会主义改革取得一定成效解析:计划经济取代了新经济政策是在斯大林执政时期,A项错误;电影院数量的增加表明经济得到了恢复,社会重新焕发了活力,B项正确;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20世纪30年代,C项错误;社会主义改革是从赫鲁晓夫开始,D项错误。
答案:B3.(2018·河南濮阳二模)下图为苏联经济阶段年平均增长率示意图。
图片说明苏联()A.新经济政策推动了工业化实现B.农业集体化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C.经济发展与政策调整密切相关D.经济体制改革减缓了经济增长速度解析:根据题目中柱形图的变化得出:从20年代到30年代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上升,从30年代到50年代年平均增长率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30年代经济增长是因为新经济政策,30—50年代经济下降是因为“斯大林模式”,C项正确;A、B、D三项表述不全面,错误。
答案:C4.(2019·广东百校联考)下面是1937年苏联国民经济的情况统计图。
高考历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题专题及答案
高考历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题专题及答案(本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目的在于A.摆脱帝国主义战争 B.向社会主义过渡C.确立无产阶级统治地位 D.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2、列宁说:“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
”这“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主要指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C.全面实行工业化措施 D.在农村进行集体农庄化经营3.新经济政策的重大理论意义在于A.认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局限性B.明确了巩固工农联盟的重要性C.找到了小农占优势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D.承认商品货币市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4.对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纳税后农产品由农民自己支配 B.允许外国资本进入本国市场C.利用商品、市场发展生产 D.实行余粮收集制5.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本质是A.用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 B.强调农业的基础地位C.重视重工业的发展D.否定价值规律、商品和市场关系6.苏联的现代化的完成与西欧国家相比具有的特点是①优先发展重工业②现代化道路所用时间短③有着明确的现代化目标④农、轻、重比例失调发展A.①② B.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7.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的最主要原因是A.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B.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C.国家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D.轻工业品种单调和布局不合理8.斯大林模式最主要的特征是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片面发展重工业C.农业集体化 D.强调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忽略经济发展的质量9.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长期片面地优先发展重工业,影响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C.阻碍了苏联经济向社会主义过渡D.是造成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10.以下关于20世纪30年代苏联经济建设和农业发展的评价,正确的是A.小农经济的残余阻碍了农业发展B.工业化使农业迅速摆脱了落后局面C.大规模集体经济是农业发展的保障D.农业集体化为苏联工业化建设积累了大量资金11.赫鲁晓夫改革的政治前提是A.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 B.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C.“八一九”事件 D.中苏关系恶化12.下列有关赫鲁晓夫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以农业改革为重点B.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开始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C.未能从根本上冲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D.改革使苏联成为能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13.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主要成果是A.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B.计划经济体制得到恢复C.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大为增强 D.开始了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14.就其实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不能成功的相同原因是A.没有突破个人崇拜的禁区B.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C.片面发展重工业 D.扩大地方权力,导致地方分散主义膨胀15.导致勃列日涅夫后期失败的直接因素是A.与美国展开疯狂军备竞赛 B.政治上官僚腐化C.民族矛盾突出 D.农业长期停滞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20分,第18题15分,共55分)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收割队和征粮队征集的一切粮食,应按下列基础进行分配:首先,自然分配必需数量的粮食,以满足当地居民最贫苦层对粮食的需求……其余的粮食则无条件地送往粮食收集中心,这批粮食的分配,应由省粮食委员会根据粮食人民委员部的指令进行。
专题10苏联建设全球趋势-2014年高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
2014年学科网高考试题精编版之分项(历史)10苏联建设全球趋势(解析版)本解析为学科网名师解析团队原创,授权学科网独家使用,如有盗用,依法追责!考点一:俄国十月革命01.(2014年四川文综12)表2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1990—2006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
这表明俄罗斯人表2咨询答案1990(%)1997(%)2004(%)2006(%)在俄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上开辟了新时期23 23 30 30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6 26 27 30阻碍了社会的发展18 19 16 16是一场灾祸12 16 14 10难以回答21 16 13 13①仍在反思十月革命②对十月革命的看法长期一致③依然怀有大国情结④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③④02.(2014年上海单科21)“一个被流放的人秘密回到彼得堡,经过多年流放和卓有成效的斗争,他即将领导一场改变世界面貌的革命运动。
”“他”是A.列宁B.拿破仑C.彼得一世D.斯大林【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符合题目要求回到彼得堡、多年流放、领导革命的的只有列宁,列宁回到圣彼得堡领导了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全国性苏维埃政权,A项正确,BCD排除。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03.(2014年海南单科19)1917年3月,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彼得格勒苏维埃宣布了一号法令,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
这反映出彼得格勒苏维埃A.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B.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C.与临时政府全面对抗D.已经掌握全部军队指挥权考点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02.(2014年江苏单科15)下表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
阅读该表,造成苏俄(联) 农民年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余粮收集制的推行B.固定粮食税的实施C.实物配给制的废除D.农业集体化的实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学科网依据表格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2019-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世界现代史 0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2019-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世界现代史 0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xx·北京海淀二模·21)20世纪前期,西方殖民体系由盛转衰。
导致西方殖民体系走向衰落的原因包括()①被殖民地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②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③亚、非、拉国家民族意识的觉醒④不结盟运动反对国际霸权主义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考点】20世纪前期西方殖民体系的衰落【解析】被殖民地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殖民体系的瓦解提供了经济基础,故①正确;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送去了马克思主义,促使了殖民体系到的瓦解,故②正确;亚非拉国家民族意识的觉醒使他们加大了对西方殖民国家的反抗,从而促进了殖民体系的瓦解,故③正确;不结盟运动开始于1961年,与此题时间不符,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1.(xx·北京西城一模·22)“在一个经济遭到空前破坏的国家里,在一个破产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里,如果没有资本的帮助,要保持无产阶级政权是不可能的。
”该认识导致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重工业的优先发展D.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2.(xx·北京顺义一模·22)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和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的相似之处是()①面临着极为困难的经济形势②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恢复农业③国家颁布政策法令干预经济④都彻底摆脱了本国的经济危机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考点】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解析】经过分析、比较可知:“面临着极为困难的经济形势”和“国家颁布政策法令干预经济”是两者的相似之处,故①③正确;“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恢复农业”是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内容,而美国是采取各种措施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故②错误;“都彻底摆脱了本国的经济危机”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2019年高考历史专题练习卷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苏俄苏联全球趋势1.(2018年全国Ⅲ卷文综历史12)12. 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
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A. 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B. 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C. 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D.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答案】A2.(2018年江苏单科历史18)18. 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
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A. 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B. 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C. 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D. 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答案】C3.(内蒙古赤峰二中2018届高三最后一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学者钱乘旦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
下列不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是A. 苏俄新经济政策B. 苏联斯大林模式C. 美国罗斯福新政D. 中国的改革开放【答案】B4.(宁夏银川一中2018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苏联国民生产总值(GNP)在1928年至1952年间增加了3.5倍,这一发展速度超过了同一时期其它任何国家。
苏联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1921年的1.5%增长到了1939年的10%。
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新经济政策活跃了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B. 斯大林体制利于集中人力物力发展生产C. 集体农庄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 工业化方针提出使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答案】B5.(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私人土地只占耕地总面积的3%-5%,却生产了25%-30%的苏联农产品。
这反映出当时的苏联A. 鼓励私人农场发展B. 集体农庄生产效率较低C. 忽视农业重视工业D. 受到全球经济危机影响【答案】B6.(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苏联作家爱伦堡在《解冻》(1954年发行)里中写到:“窗外是一片激动人心的情景。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高考真题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高考真题2013—2018全国卷考情统计与分析考情分析从考情统计来看,全国卷的命题主要集中在斯大林模式和新经济政策两大知识点上,尤其是斯大林模式这一考点,全国卷每年都变化角度,反复命题。
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创新,属于长效热点,价值观的引领以及热点的渗透两种考查方式在备考时更应加以重视。
立足时空观念——主干知识迁移考1.(2018·全国Ⅲ卷文综历史)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
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答案】 A【解析】由材料“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可知,该计划重视重工业的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模式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这说明了苏联依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A符合题意;苏联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是建立经互会,B不正确;新经济政策强调的是用商品和货币关系促进经济发展,与材料不符合,C不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重视发展重工业,未体现国家加强对经济的控制,D不正确。
2.(2013·全国卷Ⅱ)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
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
”这一思想()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B.推动了计划经济模式的形成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答案】 B【解析】注意时间信息:1931年。
当时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之中,苏联必须尽快实现国家工业化,斯大林的话体现了他希望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的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推动下,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故选B项。
立足历史解释——方法能力创新考3.(2014·全国卷Ⅰ)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
专题10 苏俄 苏联全球趋势-2020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2018年高考历史真题与模拟题类编:专题10-苏俄苏联全球趋势(含答案)
考点一:俄国十月革命01.(2018年海南卷单科历史20)20.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布尔什维克党最初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一切土地国有化,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又调整为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
这一调整( )A.促成了苏维埃的成立B.争取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C.推动了民主革命的深入 D.瓦解了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答案】B【解析】俄国二月革命期间,起义群众建立的政权被称为“苏维埃”,而不是十月革命期间才建立,故A项错误;据材料“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通过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争取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故B项正确;俄国十月革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C项错误;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是资产阶级,与布尔什维克党争取农民阶级支持无关,故D项错误。
02.(陕西省2018届高三年级第十二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全球通史》载:“1917年3月至11月是临时政府和苏维埃之间为权力而斗争的时期。
在这场斗争中,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
”“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的主要原因是A. 罗曼诺夫王朝的被推翻B. 其反对“全部政权归苏维埃”C. 经济危机导致工人罢工D. 其拒绝停战也拒不分配土地【答案】D点睛:注意题目中的“1917年3月至11月”这个时间。
03.(江苏省盐城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二月革命后,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人提出了“和平、土地、面包”的口号,这最简单的口号直击人心。
三月份,布尔什维克党只有2万多名党员,到了十月革命前,成为35万人的大党。
由此说明当时A. 退出一战的俄国急需土地和面包B. 民意成为革命发展的助推力C. 布尔什维克政党获得了执政地位D. 实现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答案】B点睛:排除法是做选择题的一个重要技巧。
有些题目不是很容易直接得出正确选项,就比较适合用排除法,一般是排除:不符合史实的选项(比如时间、空间等);不符合逻辑的选项(比如,让选择“原因”,那就需要排除掉属于结果的选项);明显和题目所给的信息不一致或者相反的选项;说法过于绝对的选项需要慎重对待,很多时候也是该排除掉的选项。
2020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试卷-专题十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十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4.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
第Ⅰ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美国胡佛政府后期,人民群众特别是失业工人斗争十分激烈。
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
有些人以羡慕眼光看着莫斯科,有些人看着柏林和罗马。
人们的“希望”“羡慕”所折射出的共同信息是指() A.借鉴苏联管理经济模式B.建立国民经济军事化体制C.渴望扩大政府职能D.改变资本主义代议制度2.(2016·济南一模)据统计,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
这表明()A.经济危机并没对世界工业造成很大破坏B.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C.凯恩斯主义的盛行推动了世界工业的发展D.国际关系持续恶化影响了世界贸易发展3.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
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
到1929年,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2%的人拥有。
对此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社会公平问题没有受到足够重视②经济危机是主要原因③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④终会导致消费市场出现问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下表为《美国农产品产量和价格指数表》。
对该表的解读,最为合理的是()年份玉米产量(百万蒲式耳)麦产量(百万蒲式耳)农产品价格指数(1913=100)1929 2 622.2806.61381930 2 081.1851.01171931 2 567.3900.2801932 2 908.1726.957——据福克纳《美国经济史》整理A.经济大危机对美国农业冲击不大B.“新政”对农业的调整初显成效C.政府向农民提供补贴以保持低价D.美国农产品出现严重“生产过剩”5.(2016·宜宾三模B卷)下图是1927~1930年美国社会离婚率的统计情况,据图和史实分析,“大萧条”()A.导致美国人家庭观念淡化B.推动了美国人口迅速增长C.使美国的离婚率先增后减D.减缓了美国人的婚姻危机6.(2016·蚌埠三模)下面是一部专著的部分章节标题:由此可以看出作者认为()A.垄断组织产生不利于经济发展B.胡佛的经济政策加剧经济危机C.罗斯福新政并未挽救美国经济D.福利国家制度带来了负面影响7.罗斯福在某次《就职演说》中曾说:“我们要前进,我们就必须像一支训练有素而又忠诚的军队那样,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因为没有这样的纪律就不可能前进,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领导。
三年高考()高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0苏联建设全球趋势(含解析)
专题10 苏联建设全球趋势考点一:俄国十月革命01.(2018年海南卷单科历史20)20.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布尔什维克党最初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一切土地国有化,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又调整为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
这一调整( ) A.促成了苏维埃的成立B.争取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C.推动了民主革命的深入 D.瓦解了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答案】B02.(陕西省2018届高三年级第十二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全球通史》载:“1917年3月至11月是临时政府和苏维埃之间为权力而斗争的时期。
在这场斗争中,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
”“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的主要原因是A. 罗曼诺夫王朝的被推翻B. 其反对“全部政权归苏维埃”C. 经济危机导致工人罢工D. 其拒绝停战也拒不分配土地【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广大人民要求停止战争,农民要求获得土地,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拒绝停战也拒不分配土地,导致其与群众的矛盾尖锐,故D项正确;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故A项错误;反对“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工兵代表苏维埃的矛盾的表现,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经济危机导致工人罢工”不符合当时俄国史实,故C 项错误;点睛:注意题目中的“1917年3月至11月”这个时间。
03.(江苏省盐城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二月革命后,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人提出了“和平、土地、面包”的口号,这最简单的口号直击人心。
三月份,布尔什维克党只有2万多名党员,到了十月革命前,成为35万人的大党。
由此说明当时A. 退出一战的俄国急需土地和面包B. 民意成为革命发展的助推力C. 布尔什维克政党获得了执政地位D. 实现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答案】B【解析】由题干来看,“和平、土地、面包”的口号是得民心的,正是因为这些口号,布尔什维克党发展壮大的速度很快,这为十月革命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和领导力量,故选B;当时俄国并没有退出一战,故A 不符合史实,布尔什维克党取得执政地位和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都是在十月革命胜利之后,故排除CD。
高考历史复习题含答案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十)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90分钟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某一时期,列宁多次接见农民代表团,与各地农民交流,他发现“广大农民群众不是自觉地而是本能地在情绪上反对我们(苏维埃)”。
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A.1914年7月—1917年3月B.1917年3月—1917年11月C.1919年2月—1920年11月D.1922年1月—1923年6月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这一时期应该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的列宁主政时期,故排除A、B两项。
而由农民“本能地在情绪上反对我们(苏维埃)”可知,这一时期布尔什维克党的探索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发了广大农民对苏维埃政权的不满。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这一时期应该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期间(1918—1921年),故C项符合题意。
D项处于新经济政策实行后,此时农民与苏维埃政权间的矛盾已得到缓和。
答案:C2.瞿秋白在1921年的旅俄日记中写道:“一友人告诉我,俄国现在无物不集中,消费者都是以团体为单位,个人名义很难领到需要的物品。
……消费者凭劳动券领取,劳动券以工作高下为标准分为几等,每等可得若干,十日以前在消费公报登载。
”这段材料显示出A.苏俄已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B.苏俄探索实践按劳分配原则C.苏俄已逐步消灭财产私有制D.农业集体制已经在苏联建成解析:把握时间“1921年”,根据材料中的“消费者凭劳动券领取”可知,此时苏俄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答案为B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社会主义尚未在苏联建立,谈不上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排除A、C两项;D项表述与题干时间不符。
答案:B3.列宁曾说:“为了做好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准备,需要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些过渡阶段。
……否则你们就不能到达共产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把千百万人引导到共产主义。
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十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B卷
一轮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B)第十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斯大林逝世后,从赫鲁晓夫直到叶利钦对斯大林的评价,都极力贬低斯大林,甚至恶毒谩骂斯大林。
相反,英国首相丘吉尔却称赞斯大林“是个卓越的人物,令我们残酷的时代敬仰,他在其中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这提示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A.以历史亲历者的标准来衡量B.以社会需要标准来考察C.重视当事人所处的历史条件D.注重评判者的阶级立场2.布哈林说:“因为没有西方的普遍革命,我们目前进入这样一个时期,在这里直接通向共产主义制度的道路是不存在的,我们的俄国革命将经历大量的曲折、迂回和转折。
”在“这样一个时期”,俄国采取的政策是A.取消自由贸易 B.允许利用外资C.建立集体农庄 D.实施五年计划3.1921年俄共(布)十大召开,规定用少数民族母语发展国家建设,逐渐实现了列宁提出的民族平等政策。
1935-1937年几乎所有的民族语言都从拉丁字母转用了俄文字母,1938年根据联共(布)中央和人民委员会的决议,俄语是苏联所有学校从一年级起必修的课程。
这种变化反映了A.少数民族语言阻碍社会主义建设B.高度集权的斯大林模式已经形成C.民族语言的社会功能已基本丧失D.列宁的民族平等政策被彻底破坏4.苏联国民生产总值(GNP)在1928年至1952年间增加了3.5倍,这一发展速度超过了同一时期其它任何国家。
2019年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十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A卷 含答案
一轮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A)第十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
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A.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B.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C.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D.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2.下表为1927年前后,苏联集体农庄与个体小农的数据对比,由此可知A.苏联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B.当时俄国已经实现了农业机械化C.农业集体化运动效果显著D.集体农庄经济中在农业中占优势3.有学者指出:“俄文本身并无‘余粮’的意思,而是指征收(摊派)粮食。
所谓余粮实际上由国家和军队的需要确定,国家先确定所需要粮食数量,然后分配给各省、县和村。
”据此可知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翻译有误B.“余粮”征集制伤害了农民的积极性C.国家的做法受到人民的拥护D.政府“征收”措施在苏俄一直延续4.1921年俄共(布)十大召开,规定用少数民族母语发展国家建设,逐渐实现了列宁提出的民族平等政策。
1935-1937年几乎所有的民族语言都从拉丁字母转用了俄文字母,1938年根据联共(布)中央和人民委员会的决议,俄语是苏联所有学校从一年级起必修的课程。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题 第10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十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26年斯大林在某报告中称:现在我们已进入新经济政策的第二个时期……如果当时,在新经济政策的第一个时期,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事业是依靠农业的,那么现在它却要依靠而且已经依靠工业的直接扩展了。
对“新经济政策的第二时期”理解最准确的是(B)A.延续新经济政策在农业领域的做法B.为斯大林体制的建立奠定基础C.苏联开始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D.以工促农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2.1931年时,苏联全国粮食产量相比去年减少了16.8%,而粮食出口相比去年增加了7.2%。
这表明苏联(B)A.“一五”计划期间放开售粮限制B.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奉献C.计划经济提高了农业开放度D.工业发展减少对粮食进口的依赖3.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和美国的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图。
70年代后半期苏联工业产值的增速急剧下滑的主要原因是(A)A.苏联的体制弊端日益严重B.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是农业C.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D.“冷战”对峙消耗了苏联国力4.二战后苏联实际上并没有加入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
苏联经济主要还是在苏联和东欧那个小范围里循环,经济慢慢停滞下来。
苏联在全球化浪潮中并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相反被边缘化了。
苏联被边缘化(D)A.根源于两极对峙格局B.西方“和平演变”的结果C.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瓦解D.由苏联改革的失误所导致5.面对1929~1933年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的胡佛和罗斯福总统都采取了反危机的措施,但是切入点不一样,导致结果大相径庭。
胡佛总统反危机措施的切入点是(C)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B.改善社会福利待遇C.挽救大公司大企业D.提高关税,限制进口6.1933年5月7日,罗斯福在著名的“炉边谈话”中说:“黄金,在一定程度上还有白银,都是通货的完美无缺的基础。
这也就是我决定现在不允许美国持有的任何黄金外流的原因。
三年高考(2014-2016)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0 苏联建设全球趋势(原卷版).doc
2014-2016年五年高考历史解析分类汇编(精编版)专题10 苏联建设全球趋势考点一:俄国十月革命01.(2016届江西赣中南五校高三下期第二次段考文综历史试卷)“我认为自己的良心和责任是团结人民的全部力量以加快取得胜利。
我同意国家杜马的请求,由我的兄弟米哈伊尔大公继位,并祝福他登上俄罗斯国家皇位。
希望他遵守立法机构确立的原则,就此宣誓绝不违背。
”1917年,这段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诏书说明A.二月革命成功完成了俄国社会转型B.俄国革命类似于英国的“光荣革命”C.沙皇专制体制未发生丝毫本质变化D.沙皇试图通过妥协方式维护君主制02.(2016届四川绵阳南山中学高三“绵阳三诊”热身考文综历史试卷)列宁的《四月提纲》最初被彼得堡委员会以13票反对、2票赞成、1票弃权否决。
但是,列宁顽强地坚持自己的思想主张,频繁地向中央委员会的同志们宣传和解释,并在不同的组织层面上进行辩论,终于赢得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上多数票通过。
列宁的思想主张()A.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B.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因缺乏群众基础而没有获得党内多数支持D.直接导致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03.(2016届河南郸城县一中高三下期第十次规范练文综历史卷)列宁的《四月提纲》最初被彼得堡委员会以13票反对、2票赞成、1票弃权否决。
但是,列宁顽强地坚持自己的思想主张,频繁地向中央委员会的同志们宣传和解释,并在不同的组织层面上进行辩论,终于赢得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上多数票通过。
这表明A.俄国不具备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条件B.列宁的革命主张在党内并没有获得支持C.俄国从此后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D.列宁的执着精神有利于十月革命的爆发04.(2016届陕西高考全真模拟(三)文综历史试卷)布尔什维克的政敌,立宪民主党领导人帕·米留可夫指出:十月革命是“俄国革命长期复杂进程中的一个阶段,它不是对二月革命的否定.而是二月革命所开创的进程的继续”。
【新】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单元B卷新人教版
小中高 精品 教案 试卷制作不易 推荐下载 第十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斯大林逝世后,从赫鲁晓夫直到叶利钦对斯大林的评价,都极力贬低斯大林,甚至恶毒谩骂斯大林。
相反,英国首相丘吉尔却称赞斯大林“是个卓越的人物,令我们残酷的时代敬仰,他在其中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这提示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A .以历史亲历者的标准来衡量B .以社会需要标准来考察C .重视当事人所处的历史条件D .注重评判者的阶级立场2.布哈林说:“因为没有西方的普遍革命,我们目前进入这样一个时期,在这里直接通向共产主义制度的道路是不存在的,我们的俄国革命将经历大量的曲折、迂回和转折。
”在“这样一个时期”,俄国采取的政策是A .取消自由贸易B .允许利用外资C .建立集体农庄D .实施五年计划3.1921年俄共(布)十大召开,规定用少数民族母语发展国家建设,逐渐实现了列宁提出的民族平等政策。
1935-1937年几乎所有的民族语言都从拉丁字母转用了俄文字母,1938年根据联共(布)中央和人民委员会的决议,俄语是苏联所有学校从一年级起必修的课程。
这种变化反映了A .少数民族语言阻碍社会主义建设B .高度集权的斯大林模式已经形成C .民族语言的社会功能已基本丧失D .列宁的民族平等政策被彻底破坏 4.苏联国民生产总值(GNP )在1928年至1952年间增加了3.5倍,这一发展速度超过了同一时期其它任何国家。
专题10+苏俄苏联全球趋势-2018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Word版含解析
考点一:俄国十月革命01.(2018年海南卷单科历史20)20.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布尔什维克党最初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一切土地国有化,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又调整为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
这一调整( )A.促成了苏维埃的成立B.争取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C.推动了民主革命的深入 D.瓦解了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答案】B【解析】俄国二月革命期间,起义群众建立的政权被称为“苏维埃”,而不是十月革命期间才建立,故A项错误;据材料“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通过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争取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故B项正确;俄国十月革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C项错误;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是资产阶级,与布尔什维克党争取农民阶级支持无关,故D项错误。
02.(陕西省2018届高三年级第十二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全球通史》载:“1917年3月至11月是临时政府和苏维埃之间为权力而斗争的时期。
在这场斗争中,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
”“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的主要原因是A. 罗曼诺夫王朝的被推翻B. 其反对“全部政权归苏维埃”C. 经济危机导致工人罢工D. 其拒绝停战也拒不分配土地【答案】D点睛:注意题目中的“1917年3月至11月”这个时间。
03.(江苏省盐城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二月革命后,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人提出了“和平、土地、面包”的口号,这最简单的口号直击人心。
三月份,布尔什维克党只有2万多名党员,到了十月革命前,成为35万人的大党。
由此说明当时A. 退出一战的俄国急需土地和面包B. 民意成为革命发展的助推力C. 布尔什维克政党获得了执政地位D. 实现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答案】B点睛:排除法是做选择题的一个重要技巧。
有些题目不是很容易直接得出正确选项,就比较适合用排除法,一般是排除:不符合史实的选项(比如时间、空间等);不符合逻辑的选项(比如,让选择“原因”,那就需要排除掉属于结果的选项);明显和题目所给的信息不一致或者相反的选项;说法过于绝对的选项需要慎重对待,很多时候也是该排除掉的选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见微知著,闻弦歌而知雅意
2019-2020届备考
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还!
2019-2020年备考
考点一:俄国十月革命
2018年高考
01.(2018年海南卷单科历史20)20.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布尔什维克党最初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一切土地国有化,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又调整为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
这一调整( )
A.促成了苏维埃的成立B.争取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
C.推动了民主革命的深入 D.瓦解了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
【答案】B
02.(陕西省2018届高三年级第十二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全球通史》载:“1917年3月至11月是临时政府和苏维埃之间为权力而斗争的时期。
在这场斗争中,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
”“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A. 罗曼诺夫王朝的被推翻
B. 其反对“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C. 经济危机导致工人罢工
D. 其拒绝停战也拒不分配土地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广大人民要求停止战争,农民要求获得土地,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拒绝停战也拒不分配土地,导致其与群众的矛盾尖锐,故D项正确;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故A项错误;反对“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工兵代表苏维埃的矛盾的表现,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经济危机导致工人罢工”不符合当时俄国史实,故C项错误;
点睛:注意题目中的“1917年3月至11月”这个时间。
03.(江苏省盐城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二月革命后,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人提出了“和平、土地、面包”的口号,这最简单的口号直击人心。
三月份,布尔什维克党只有2万多名党员,到了十月革命前,成为35万人的大党。
由此说明当时
A. 退出一战的俄国急需土地和面包
B. 民意成为革命发展的助推力
C. 布尔什维克政党获得了执政地位
D. 实现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
【答案】B
【解析】由题干来看,“和平、土地、面包”的口号是得民心的,正是因为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