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森

合集下载

埃里克森ppt模课件

埃里克森ppt模课件
埃里克森ppt模课件
目录
• 介绍 • 埃里克森生命周期理论 • 埃里克森人格理论 • 埃里克森的应对策略理论 • 埃里克森的教育理念 • 总结和应用
01
介绍
埃里克森理论背景
埃里克森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 提出了人的一生发展阶段理论,认为 人的发展是连续的、分阶段的,每个 阶段都有特定的任务和挑战。
埃里克森理论的基本概念
• 埃里克森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信任与不信任、自主与怀疑、 主动与内疚、勤奋与自卑、亲密与孤独、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 乱、友爱亲密与孤立疏远以及自我实现与失望。这些概念描述 了人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如何 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02
埃里克森生命周期理论
06
总结和应用
总结埃里克森的理论体系
生命周期理论
埃里克森将人的生命周期分为八 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心 理社会任务需要完成,这些任务
决定了人的性格和行为特点。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的发展是心理社会发 展过程的体现,这个过程包括一系 列连续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 的任务和危机。
自我同一性理论
成年期
总结词
亲密对孤独
VS
详细描述
成年期是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大约从 20岁到死亡。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建 立家庭和职业,并追求亲密关系和情感满 足。他们可能会寻求支持和亲密关系,以 实现情感上的满足和稳定。然而,如果他 们无法建立亲密关系或感到孤独,他们可 能会面临情感上的挑战和困扰。
03
埃里克森人格理论

勤奋感
总结词
在成年阶段,埃里克森认为人们需要解决勤 奋感危机,以便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持续追 求自己的目标并取得成功。

爱利克·埃里克森

爱利克·埃里克森

• 第五阶段:青年期(13-18岁)——获得同一 第五阶段:青年期 岁 获得同一 感而克服同一性 同一性混乱 感而克服同一性混乱
青少年对周围世界有了新的观察与新的思考方法, 他们经常考虑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们从别 人对他的态度中,从自己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中, 逐渐认清了自己。所以,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 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 以及他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 埃里克森认为,这种同一感可以帮助青少年了 解自己以及了解自己与各种人、事、物的关系, 否则就会造成同一性混乱,在两性问题上也会发 生同一性的混乱,认识不到两性之间的同一与差 异等。
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
• 第一阶段:婴儿期(0-1岁)——获得基本信 第一阶段:婴儿期 岁 获得基本信 任感克服基本不信任感 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哭 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 重要问题。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 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具有 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 强烈的未来定向。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 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精力充沛←→颓废迟滞 颓废迟滞 精力充沛 热爱家庭, 热爱家庭,栽培 (generativity vs. stagnation) 后进 完美无憾←→悲观绝望 悲观绝望 完美无憾 (integrity vs. despair) 随心所欲, 随心所欲,安享 天年
意义与启发
•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 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任何年龄段的教育 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它也告 诉每个人你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理 品质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多在哪个年龄 段形成的,给你以反思的依据。该理论尤其对中小 学教育有着深远意义。 • 埃里克森将人格发展视为毕生的发展,十分重视社 会历史文化和家庭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其理论揭示 了个体人格发展与家庭之间特殊的动态关系以及 由此形成的个体人格与家庭的互动发展模式,给家 庭实施人格教育带来重要启示。

埃里克森自我理论

埃里克森自我理论

三.人格发展渐成论原则
• 2.阶段性原则: •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的每个阶 段都存在一种冲突或两极对立,构 成一种危机。 • 人格的健康发展必须综合前一阶段 危机解决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 这两个方面。 • 所有的发展阶段都是依次相互联系 的,最后一个阶段和第一个阶段也 相互联系。因此人的发展的八个阶 段构成一个环环相扣的圆圈。
《同一性:青春期与危机》《儿童与社会》
(1950)
《同一性与生命周期》 《新的同一性维度》
(1980)
(1973)
(1968)
《青年路德:一个精神分析和历史的研究》
(1958)
《甘地的真理:论好战的非暴力根源》
(1969)
二.自我概念
埃里克森则相信,自我执行许多重要的建构功 能。他认为,自我是人格中的一个相当有力的, 独立的部分;自我是一种有意识的心理过程,是 过去和现在经验的综合体,并能综合进化过程中 的两种力量。 他把诸如信任、希望、意志、同一性、创造、 关心、智慧等品质都赋予自我,主张具有这些品 质的自我能够创造性地解决人生发展的每个阶段 的问题,决定个人的命运。
埃里克森及其自我心理学
课程简要
• • • • • • 一.埃里克森的生平简介 二.自我及其同一性理论 三.人格发展渐成论 四.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大阶段理论 五.埃里克森与弗洛伊德的比较 六.对埃里克森的评价
一. 埃里克森
Erik H Erikson (1902—1994)

埃里克森1903年出生于德国法兰克 福,父母都是丹麦人。生父在埃里克 森诞生之前就弃家出走了。他三岁时, 母亲嫁给了一个儿科医生。埃里克森 在童年时期总是出现这种感觉:无论 如何,他不属于父母亲,并幻想能成 为“更好的父母”的儿子。 埃里克 森那种不属于他的家庭的感觉不断加 剧。 这对“同一性危机”的概念能 成为后来埃里克森理论上最为问题关 注的问题之一产生了重要影响。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阶段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阶段
应对孤独感
成年早期人群可以通过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培养兴趣爱好、寻求心理咨询等方式来缓解 孤独感,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对成年早期人群影响
01
人格发展
02
社会适应
成年早期是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亲 密关系的建立有助于个体形成健康的 人格特质,如信任、责任感、同理心 等。
亲密关系的建立有助于成年早期人群 更好地适应社会,提高他们的社会适 应能力和生活质量。
探索与尝试
通过社交互动、参与活动等方式,青少年尝试不同 的角色和身份,探索自我同一性。
整合与确认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尝试后,青少年逐渐整合自 我认知,确认自我同一性。
角色混乱表现
角色定位模糊
青少年可能无法清晰地定位自己的社会角色 和身份,导致行为举止不符合社会期望。
价值观冲突
青少年在形成自我同一性的过程中,可能面临不同 价值观的冲突,导致内心矛盾。
家庭关系
婚姻关系的确立使得成年早期人群开始组 建家庭,承担起家庭责任和角色,建立亲
密的家庭关系。
孤独感体验
孤独感的产生
在成年早期,人们可能会因为亲密关系的缺失或不稳定而感到孤独,尤其是在面对生活 压力和挑战时。
孤独感的影响
孤独感可能会导致成年早期人群出现情感上的困扰和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影响 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未来发展
同一性的形成对青少年的未来发展 具有重要影响,如职业选择、人生 规划等。
07
亲密与孤独阶段(成年早 期)
亲密关系建立
恋爱关系
成年早期是建立恋爱关系的重要时期,人 们开始寻找和建立与异性的亲密关系,体
验爱情的情感和责任感。
婚姻关系
随着恋爱关系的深入发展,成年早期人群 开始考虑婚姻,通过婚姻建立更为稳定和 长期的亲密关系。

埃里克森关于儿童发展的主要观点

埃里克森关于儿童发展的主要观点

埃里克森是20世纪最杰出的心理学家之一,他对儿童发展理论的贡献至今被广泛地研究和引用。

埃里克森的儿童发展理论包含了许多重要观点,这些观点对于理解和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介绍埃里克森关于儿童发展的主要观点,并探讨这些观点对于教育、家庭和社会的启示。

一、埃里克森的八个发展阶段埃里克森的儿童发展理论提出了八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对应着不同的生活阶段和心理特征。

这八个阶段分别是:1. 婴儿期(出生至18个月)2. 幼儿期(18个月至3岁)3. 学龄前期(3岁至6岁)4. 儿童期(6岁至12岁)5. 青少年期(12岁至18岁)6. 青年期(18岁至40岁)7. 中年期(40岁至65岁)8. 老年期(65岁至逝去)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发展任务和危机,埃里克森认为,成功地完成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健康成长和心理成熟的关键。

二、核心观点:身份建立和发展埃里克森的主要观点之一是身份建立和发展。

他认为,在青少年期(12岁至18岁)这个阶段,个体需要面对身份危机,探索自我、找到自己的角色和定位。

如果这个阶段成功完成,个体将发展出一种积极的自我认同和自尊心,成为一个自信、独立的成年人。

如果失败,个体可能会陷入身份困惑,缺乏自我认同,容易受到外部压力和影响。

三、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埃里克森强调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他认为,父母对儿童的关怀和支持对于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帮助儿童建立信任、塑造积极的人际关系模式,并培养健康的人格。

社会环境也对儿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包括学校、同龄人、媒体等因素都会影响儿童的成长和价值观。

四、儿童发展的整体性和动态性埃里克森的观点强调儿童发展的整体性和动态性。

他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同阶段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儿童的发展还受到个体性、文化、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不能简单地简单地归纳为某个固定的模式。

儿童的发展是动态变化的,受到外界和内部因素的不断影响和调整。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是新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美国精神病医师埃里克森 (E.H.Erikson) 提出的一种理论,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将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因此该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

每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每个阶段都有一个危机或冲突,解决危机或冲突会形成积极的品德或消极的品德。

一、婴儿期 (0~1.5 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冲突这一阶段的危机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冲突,对应的品德是希望。

婴儿需要父母的关爱和照顾,特别是母亲的关爱,形成基本信任感,否则孩子会对世界产生害怕心理。

父母要注意对婴儿多一些爱抚、搂抱、肌肤接触、眼神交流、说话等来表达对婴儿的爱。

如果母亲能以慈爱和惯常的方式来满足孩子的需要,就会形成基本信任感,如果母亲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或以非惯常的方式来对待,孩子就会形成不信任感,进而影响以后对世界的态度。

二、儿童期 (1.5~3 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这一阶段的危机是自主性与羞怯和疑虑的冲突,对应的品德是意志。

儿童开始尝试自己做一些决定,但是又会担心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因此会出现羞怯和疑虑的情绪。

父母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主性,鼓励其做出决定,同时还需要给孩子提供安全的环境,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决定是安全的。

如果父母能做到这一点,儿童就会形成自主性和意志品质。

三、青少年期 (12~18 岁):自主感对内疚感的冲突这一阶段的危机是自主感对内疚感的冲突,对应的品德是自我决定。

青少年需要做出许多人生决策,如选择专业、选择朋友、决定未来的方向等,他们需要依靠自己的判断力和决策力来完成这些决策。

同时,青少年还面临着来自社会和学校的压力,他们需要应对这些压力并找到自己的定位。

如果青少年能够形成自主感和自我决定的品质,那么他们就会感到自己有了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帮助他们战胜内疚感。

埃里克森理论

埃里克森理论

埃里克森理论埃里克森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乔治埃里克森在1951年提出的,主要关注人类的动机、电脑的行为和社会组织的变化。

它突破了传统的心理学只关注内在因素的局限,开始讨论人类行为的外在环境因素,并把这些因素作为人的行为的有效决定因素。

埃里克森理论将心理学的内容与社会科学相结合,是现代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

埃里克森理论的根本思想是:人的内在因素以及外在环境都影响着人的行为,但在当前环境条件下,外在环境对人的行为影响更大。

因此,理论以环境条件为基础,认为人和电脑的行为都受环境因素的支配,而不是人的个人决定。

埃里克森理论的主要内容有:一是环境决定论,指的是环境因素会影响人的行为和情绪,因此环境因素成为重要的心理发展要素;二是动机决定论,指的是动机对人的行为有深刻影响,动机是行为的驱动力;三是行为决定论,指的是行为产生的结果也会影响人的动机。

也就是说,人的行为结果会影响他的动机,从而进一步影响其行为。

埃里克森理论认为,人类行为可以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来理解。

外在因素包括社会文化环境对人的决策、判断和行为的影响,以及个体的社会生活、经济状况的影响;内在因素包括个体的特点特性、潜在动机、倾向、个体的实际思维和感受。

埃里克森理论同时也受到了一些批评,认为它只是一种把社会因素看得太重,忽略了个人内在因素的解释。

此外,一些学者认为,埃里克森理论偏重对外部刺激的反应,而忽视了内在机制及潜在动机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埃里克森理论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它把人类行为归因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同时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埃里克森理论的研究为心理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对解释和探索人类行为有重要的意义,也为心理学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埃里克森

埃里克森

主要著作(续1)
主要著作(续2)
主要思想
生物基础 与 人格的关系
自我 心理学
人格结构与命运
两性差异——与弗洛伊德理论最接近的观点
通过对十、十一、十二岁男女儿童所作研究证实——人 体结构即命运。
但他从来不认为生物基础是决定个人如何观察和如 何作用于客观世界的唯一因素,社会因素也是重要 的。 “对一个人来说,除了具有一个躯体之外,还是某 个人,即指不可分割的人格和确定于某个群体的成 员· · · · · · 换言之,人体结构、历史和人格的结合就是 命运。”
消极解决
在教育孩子中充满了厌烦,对生活感到不满
发展结果
繁殖感 VS 停滞感
成年晚期
心理特点
走向死亡的必然性
积极解决
以满足的心情回忆往事
消极解决
通过对他人的厌恶和轻蔑来表达他们的失望
发展结果
自我整合 VS 失望
弗洛伊德与埃里克森观点的比较
发展是内在本能与外部文化和社会要求相互作 用的结果,而非性本能的产物; 儿童是主动探索者,能够适应并控制环境,而 非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 人格的发展并非止于青春期,而是终其一生。
人生经历(5)
1951年到1960年,埃里克森居住于麻省的斯 克林桥,担任奥斯汀-里格斯中心(情绪紊 乱青少年治疗中心)的高级会诊医生和匹茨 堡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系教授。 1960年回到哈佛医学院,在那里担任人类发 展学教授,讲授“人类生命周期”。
主要著作
《儿童期与社会》1950 ,1963 《少年路德:心理分析和历史的研究》1958 《同一性:少年和危机》 1968 《新的同一性的维度》 1973 《杰弗逊演讲集》1974 《游戏与理由》1977 《生命周期的完成》1982

简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

简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

简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学理论,它描述了人类心理社会发展的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的社会心理任务。

该理论由美国著名的精神病学家、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提出,它对人类自我发展和理解自我心理世界有着重要的启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八个阶段分别是:
1. 婴儿期 (0~1.5 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该阶段的任务是建立信任感。

2. 儿童期 (1.5~3 岁):自主与害羞 (或怀疑) 的冲突,该阶段的任务是建立自主感。

3. 学龄初期 (3~5 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4. 学龄期 (6~12 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避免自卑感阶段。

5. 青春期 (12~18 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

6. 成年早期 (18~25 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主要是培养亲密感。

7. 成年期 (25~65 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该阶段主要任务是成家立业。

8. 成熟期 (65 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该阶段是获得完美感,
避免失望感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矛盾,矛盾的顺利解决是人格健康发展的前提。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自我和他人的心理世界的方法,为我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和面对人生中的挑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法学埃里克森教授介绍

法学埃里克森教授介绍

法学埃里克森教授介绍
法学埃里克森教授,美国当代最杰出的财产和城市法学者之一,享有国际声誉的法学教育家和研究者。

他在法学领域的贡献卓越,尤其是在产权、城市规划和法律与社会规范这三个核心领域的研究,堪称法学界的瑰宝。

埃里克森教授的研究深度和广度令人赞叹。

他对产权的独到见解,为法律实践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对城市规划的深入研究,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对法律与社会规范的探讨,为我们理解法律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为政府决策和司法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埃里克森教授在耶鲁大学法学院任教多年,他的授课风格严谨而生动,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他不仅在课堂上传授法律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成为法学界的精英和领袖。

埃里克森教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也令人敬佩。

他积极参与法学界的各类活动,为法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他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和建议,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法律支持。

总之,法学埃里克森教授是一位在法学领域具有杰出贡献的学者和教育家。

他的学术成就和社会贡献为法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推动,也为法学界树立了一个典范。

他的研究成果和教育理念将继续影响着法学界和社会的发展,为构建更加公正、和谐的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埃里克森ppt课件

埃里克森ppt课件

信任,就是婴儿的需要与外界对他需要的满足保持一 致。这一阶段婴儿对母亲或其他代理人(养育者)表
示信任,婴儿感到所处的环境是个安全的地方,周围 人们是可以的需要与外界对他需要的满足没有保 持一致。外界没有及时满足婴儿的需要或者以非惯常
的方式进行养育。婴儿会觉得环境不安全,对周围的 人产生怀疑和恐惧。
如果不能成功解决,儿童的人格中便形成了恐惧的特 质,成年后性格倾向于悲观、多疑、抑郁、烦躁、不 信任人、缺乏安全感,非常害怕被抛弃,胆小懦弱等。 有些人一生中对他人都是疏远的和退缩的,不相信他 人,对外界不信任。
精品ppt
9
第一阶段:0-1岁
2、家庭教育的重点 这个阶段的儿童最为孤弱,完全需要成人的照料,对
精品ppt
5
年龄 阶段
0-1岁
1-3岁
3-6岁
6-12岁
12-20 岁
20-40 岁
40-65 岁
65岁之 后
心理 危机
主要发展 任务
对待危机的不同品质
积极解决
消极解决
信任-怀疑
满足生理需求,发展信任感,
克服不信任感,体验希望的实 现
安全感
恐惧
自主-羞怯 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疑惑, 自我控制 体验意志的实现
爱利克·埃里克森 (Erik H Erikson,1902—1994) 徳裔美国神经病学家、发展 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
1、1902年 2、1927年 3、1939年 4、1950年
精品ppt
3
一、埃里克森简介
◎埃里克森是一位没有高等学位的 理论家。事实上,埃里克森没有接 受过高中以上的正规教育。
立行走,支配自己身体,能够控制大小便,是婴儿发 展的一个里程碑,不满足停留在狭窄空间里。

毕生发展心理学代表人物:埃里克森人物简介

毕生发展心理学代表人物:埃里克森人物简介

• 有些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发展阶段理论无法解释所有个体
差异
谢谢观看
T H A N K Y O U F O R W AT C H I N G
Docs

• 提出了五个道德发展阶段

• 提出了八个心理发展阶段
• 为道德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 提出了四个社会心理发展阶段
• 为心理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 为社会心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埃里克森的主要贡献
对心理发展理论的贡献
• 提出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 为心理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 对后世心理学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 根据孩子的社会心理发展阶段进行适当的家庭教育
⌛️
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 教师们需要了解学生的社会心理发展阶段
• 根据学生的社会心理发展阶段进行适当的教育教学
社会心理理论的评价与争议
评价
• 为社会心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 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
争议
• 有些心理学家认为社会心理发展阶段理论过于简化
• 根据孩子的道德发展阶段进行适当的家庭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 教师们需要了解学生的道德发展阶段
• 根据学生的道德发展阶段进行适当的教育教学

⌛️
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评价与争议
评价
• 为道德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 对道德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
争议
• 有些心理学家认为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过于简化
• 有些心理学家认为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无法解释所有个体差异
• 分为八个心理发展阶段
• 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心理任务
• 提出了八个心理发展阶段
• 婴儿期(0-1岁)

埃里克森8个发展阶段

埃里克森8个发展阶段

埃里克森8个发展阶段
1、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2、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或怀疑)的冲突;
3、学龄初期(3~6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4、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5、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
冲突。

6、成年早期(18~40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7、成年期(40~65岁):生育对自我著眼的冲突。

8、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埃里克森指出,人必须经历八个阶段的心理社会演进,这种演进沦为心理社会发展(psycho-social development)。

这些阶段包含四个童年阶段、一个青春期阶段和三个
成年阶段。

每一个阶段存有这些阶段应当顺利完成的任务,并且每个阶段都创建在前一阶
段之上,这八个阶段密切相连。

请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请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请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是一种关于人类个体在生命周期内经历的发展阶段的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个体在不同的阶段中,会面临不同的心理和社会发展任务,通过解决这些任务,个体可以发展出健康和成熟的人格。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包括了八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与特定的人际互动和心理成长任务有关。

1. 婴儿期(出生至1岁):核心任务是建立信任感。

在这个阶段,婴儿通过与主要照顾者的互动来学会信任和依赖。

2. 幼儿期(1至3岁):核心任务是建立自主性。

幼儿在这个阶段开始发展自我意识和控制能力,并通过探索环境来形成自主性。

3. 幼儿园期(3至6岁):核心任务是培养创造力和自我表达。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发展想象力和社交能力,并探索不同的角色和身份。

4. 小学年龄期(6至12岁):核心任务是培养勤奋和自信心。

在这个阶段,儿童通过学习和社交活动来建立学业成就感和社交能力。

5. 青春期(12至18岁):核心任务是建立身份和独立性。

青春期是个体探索和发展自己独特的身份和价值观的时期。

6. 早期成年期(18至40岁):核心任务是建立亲密关系和爱的能力。

在这个阶段,个体需要发展出健康的个人关系和家庭生活。

7. 中年期(40至65岁):核心任务是为下一代提供帮助并建立生产性的工作。

个体在这个阶段需要关注家庭和职业的发展,并为下一代提供支持和指导。

8. 老年期(65岁以上):核心任务是回顾生活并接受死亡。

在这个阶段,个体需要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并接受生命的结束。

总的来说,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强调了个体在不同阶段面临的心理和社会任务,并强调了每个阶段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性。

这个理论为我们理解人类个体发展的过程提供了有益的框架,并对教育、心理咨询和人际关系等领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埃里克森ppt课件

埃里克森ppt课件
02
他在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任教, 并提出了著名的心理社会发展理 论。
埃里克森心理学理论的形成
埃里克森的理论是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认为人的心 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任务和挑战。
他强调社会和文化因素在人的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人的心理发展受到社会环 境的影响和制约。
成年中期
个体通过繁衍与停滞的心理冲突来传承社会经验 ,强化自我同一性。
成年晚期
个体通过自我整合与绝望期的心理冲突来整合一生的经 验,最终实现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在青少年发展中的作用
01
02
03
04
促进个体认同
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有助于青少 年明确自己的身份和角色,从
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拥有良好的自我同一性能增强 青少年的自尊和自信心,减少
心理问题的发生。
促进人际关系
自我同一性能帮助青少年更好 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需求,建
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激发内在动力
自我同一性能使青少年明确自 己的目标和价值观,从而激发 其内在的学习和成长动力。
03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 阶段理论
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概念
划和人生发展方向。
04
埃里克森的道德发展阶段 理论
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概念
道德发展
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对道德价 值和行为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不断 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阶段理论
指道德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每个 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特征和发展任 务。
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五个阶段
习俗水平
社会文化背景
埃里克森的理论强调社会和文化因素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者应考虑学生的文化背景,以提供适应其文化需求 的教育。

埃里克森

埃里克森

埃里克森| Erik H Erikson【简介及主要著作】爱利克•埃里克森(Erik Erikson)1902年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父母都是丹麦人。

生父在埃里克森诞生之前就弃家出走了。

他三岁时,母亲嫁给了一个名叫西塞多•洪柏格的儿科医生。

埃里克森在童年时期并不知道洪柏格不是他的亲生父亲。

但他总是出现这种感觉:无论如何,他不属于父母亲,并幻想能成为“更好的父母”的儿子。

埃里克森多年来一直沿用继父的姓,甚至在第一次写论文时还使用爱利克•洪柏格的名字。

直到1939年他加入美国公民时,才改姓爱里克森。

爱里克森那种不属于他的家庭的感觉为这样一种事实而不断加剧:母亲和继父都是犹太人,而他却由于斯堪狄那维尔血统长的身材高大,碧眼金发。

在学校,人们说他是犹太人,而在继父的祖庙里,却叫他为异教徒。

由此想来,为什麽“同一性危机”的概念能成为后来爱里克森理论上最为问题关注的问题之一就不足为怪了。

大学预科毕业后,他违背继父要他成为一名医生的愿望,从事艺术专业,并周游整个欧洲大陆。

总的说来,爱里克森在校时不是一位杰出的学生,但他却有艺术天赋。

1927年是爱里克森一生的转折点。

那年,他受一位名叫彼德•波罗斯的老同学的邀请到维也纳一所规模较小的学校中工作,该校生源都是弗洛依德的病人与朋友的子女。

开始,他是以艺术身份受聘的,后来担任了指导教师,最后,安娜•弗洛依德征求他是否愿意接受培训当儿童精神分析者。

爱里克森接受了安娜的提议,以每月支付七美元培训费的条件接受安娜的精神分析训练。

安娜•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与他父亲的理论不同,在诸多方面都具有独特的创建,这对爱里克森产生深刻的影响。

1964年,爱里克森把自己的《洞察力与责任感》一书呈现给安娜,以表对她的感激之情。

形势对爱里克森十分有利。

他被邀加入一个当时被医疗机构拒之门外的团体。

通过参加这个“遗弃者”的组织,使他能作为一名“局外人”保持自己的同一性。

另一方面,由于这个团体的职能是帮助烦恼不安的人们,所以他起码能够间接地满足继父希望他当一名医生的愿望。

埃里克森简介及主要著作

埃里克森简介及主要著作

埃里克森简‎介及主要著‎作爱利克•埃里克森(Erik Eriks‎o n)1902年‎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父母都是丹‎麦人。

生父在埃里‎克森诞生之‎前就弃家出‎走了。

他三岁时,母亲嫁给了‎一个名叫西‎塞多•洪柏格的儿‎科医生。

埃里克森在‎童年时期并‎不知道洪柏‎格不是他的‎亲生父亲。

但他总是出‎现这种感觉‎:无论如何,他不属于父‎母亲,并幻想能成‎为“更好的父母‎”的儿子。

埃里克森多‎年来一直沿‎用继父的姓‎,甚至在第一‎次写论文时‎还使用爱利‎克•洪柏格的名‎字。

直到193‎9年他加入‎美国公民时‎,才改姓爱里‎克森。

爱里克森那‎种不属于他‎的家庭的感‎觉为这样一‎种事实而不‎断加剧:母亲和继父‎都是犹太人‎,而他却由于‎斯堪狄那维‎尔血统长的‎身材高大,碧眼金发。

在学校,人们说他是‎犹太人,而在继父的‎祖庙里,却叫他为异‎教徒。

由此想来,为什麽“同一性危机‎”的概念能成‎为后来爱里‎克森理论上‎最为问题关‎注的问题之‎一就不足为‎怪了。

大学预科毕‎业后,他违背继父‎要他成为一‎名医生的愿‎望,从事艺术专‎业,并周游整个‎欧洲大陆。

总的说来,爱里克森在‎校时不是一‎位杰出的学‎生,但他却有艺‎术天赋。

1927年‎是爱里克森‎一生的转折‎点。

那年,他受一位名‎叫彼德•波罗斯的老‎同学的邀请‎到维也纳一‎所规模较小‎的学校中工‎作,该校生源都‎是弗洛依德‎的病人与朋‎友的子女。

开始,他是以艺术‎身份受聘的‎,后来担任了‎指导教师,最后,安娜•弗洛依德征‎求他是否愿‎意接受培训‎当儿童精神分析者。

爱里克森接‎受了安娜的‎提议,以每月支付‎七美元培训‎费的条件接‎受安娜的精‎神分析训练‎。

安娜•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与他父亲‎的理论不同‎,在诸多方面‎都具有独特‎的创建,这对爱里克‎森产生深刻‎的影响。

1964年‎,爱里克森把‎自己的《洞察力与责‎任感》一书呈现给‎安娜,以表对她的‎感激之情。

形势对爱里‎克森十分有‎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艾里克森人格发展8个阶段表格
时期 年龄 心理危机 重要他人
婴儿期 童年早期 学龄初期 学龄期 青春期 成年早期 成人期
0——1岁 2——3岁 4——5岁 6——11岁 12——18岁 18——25岁 25——65岁
信任——不信任 自主——羞愧、怀疑 主动性——内疚 勤奋——自卑 自我同一性——角色 混乱 亲密、团结——孤独 繁殖、生育——停滞
繁殖的对立面是停滞。停滞始于枯燥无味的生活和无所事事,其人格贫乏和 停滞,是一个自我关注的人,典型的表现是:他们只考虑自己的需要和利益,不 关心他人(包括儿童)的需要和利益,不能担负哺育下一代的责任;缺乏创造性 和人际关系的贫乏;没有生活的追求;工作马马虎虎、得过且过,缺乏责任意识。
(八)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integrity)与绝望期(despair) 的冲突——形成“智慧”的积极品质



(三)、学龄初期(4~5岁):主动(initiative)对内疚(guilt)的冲 突——形成“目的”积极品质
若前两个阶段的危机得到顺利的解决,此时儿童会感觉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 体。他开始探索自己能成为哪一种人,对父母、同伴和周围的环境产生好奇心; 他的交往范围开始超出家庭,与同伴游戏、玩耍、交朋友;他们的语言能力进一 步发展,会对成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想象力也更加丰富,常常与同伴在游戏 中扮演大人的角色;对异性父母产生依恋感,并伴随对同性父母的排斥感。艾里 克森认为: (1)若父母能鼓励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理解儿童, 耐心地回答儿童的问题,儿童会形成主动性,能以积极主动且又自信的方式对待 面临的一切事物,并形成一种称之为“目的”的积极品质,目的在艾里克森的理 论中指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的目标和勇气。
(六)、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intimacy)对孤独(isolation) 的冲突——形成“爱”的积极品质


只有具有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才敢于冒与他人发生亲密关系的风险。 亲密指的是一种关心他人,准备而且渴望把自己的同一性与他人的同一性 融合在一起,与他人共享的能力。亲密关系的确立不能与性关系上的密切混为 一谈。因为亲密关系不仅仅指性关系上的密切,还包括彼此的心理融洽和责任 意识,以及相互的信任。亲密关系也不限于配偶之间,同事、朋友之间也可建 立亲密关系。同甘共苦的同事和朋友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彼此分享对方的信 任,具有浓厚的亲密感。 若一个人不具备与朋友、配偶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就会走向孤独。这种人 回避与他人的亲密交往,不能与他人分享彼此的信任,自恋、自爱,与他人的 交往仅仅维持在表面水平上。

(七)、成年期(25~65岁):繁殖(生育)(generativity)对停滞 (self-absorption)的冲突——形成“关怀”积极品质

在这段时间里,健康的成人不仅具有了牢固的自我同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而且同他人建立
了成熟的关系。此时人的主要责任是生育和指导下一代。但是艾里克森指出,繁 殖并不仅仅指生育和指导孩子,它还包括文学艺术、思想观念和物质产品的创造。 通过创造来丰富和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也是繁殖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一阶段,大多数儿童要在小学里度过,交往的范围扩大,由原来的家庭和 家庭周围的环境扩展到学校,交往的对象由父母、同伴扩大到教师和同学。在 学校里,儿童学习各种新知识和新技能,为将来走向社会做准备。因此在教师 和父母的引导下,儿童形成认真刻苦地完成任务的勤奋感。在这段时间里,教 师成为影响儿童发展的最重要人物,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指导学生克服各种 不良习惯,以适应文化学习的要求。 (1)若儿童在学校里经常能获得成功,并获得家长和教师的承认与奖励,则 勤奋感就会进一步发展。若儿童的勤奋感胜过自卑感,则形成“能力”的积极 品质 (2)若儿童得不到正确的指导,经常体验到学业失败的苦涩,儿童就会产生 自卑感,感觉自己不如他人,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成员。自卑感也可能由以 往发展阶段中的不足所导致。艾里克森相信,上述发展中的不足可通过教师的 努力而得到克服。教师积极地鼓励和引导,相互信任师生关系的建立将帮助学 生解决各种矛盾与冲突,走向正常的发展道路。




(二)、儿童期(2~3岁):自主(autonomy)与害羞和怀疑 (shameanddoubt)的冲突——形成“意志”积极品质。
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 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这 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不”来反抗外界控制: 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一方面父母 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训练 儿童大小便,使他们对肮脏的随地大小便感到羞耻,训练他们按时吃饭,节约粮 食等;另一方面儿童开始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所以训练 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若父母能以理智和忍耐的精神,坚定和负责的态度,且以循序渐进的方式 引导儿童的行为,使儿童遵循父母的要求而又不伤害他自己的自信与自尊,让他 感觉自己能够控制自己,儿童就会形成一种自主感。 (2)若父母要么放任自流、过分溺爱,要么严厉苛刻、专制独裁,那么儿童就 会产生挫折感,导致羞怯和疑虑。这样的儿童缺乏自信心,怀疑自己控制生活的 能力,觉得自己像个傀儡受别人驱使。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可能患强迫性神经症,



(五)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SelfIdentity)和角色混乱 (RoleConfusion)冲突——形成“忠诚”积极品质




这个阶段是儿童由童年向成人过渡的阶段,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性或自 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解决自我同一性主 要内容:(1)对个人未来方向和个人独特性的意识;(2)对个人以往各种身份, 各种自我形象的综合感;(3)一种对异性伴侣和爱的对象能做出明智选择的意 识;(4)一种对未来理想职业的向往和作为社会负责任成员的意识。换句话说, 就是“我已经是什么”,“我想成为什么”和“我应该成为什么”。 艾里克森认为青年人若不能形成自我同一性,则产生角色混乱或同一性危机。这 样的青年人不能正确地选择生活的角色,或在选择生活的角色上缺乏一致性和连 贯性,对未来没有正确的信念。这样的青年人不能明确地意识到自己是谁,有哪 些区别于他人的特点,属于哪个阶层、哪个群体,过去怎样、今后向哪个方向发 展。为此,他们体验到比以往更多的痛苦、焦虑、空虚和孤独。 同一性危机的几个症状:(1)回避选择、麻木不仁;(2)对人距离失调,不能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3)空虚、孤独,迫切感、充实的时间意识消失;(4) 勤勉性的扩散,不能专注于工作或学习;(5)对他人的评价特别敏感,以病态 的防御抵抗他人的批评;(6)自我否定的同一性选择,破坏、攻击或自毁、自 灭。 由于父母、老师等因文化价值变迁原因,不能给青少年一个有效的指导,造成青 少年往往很看重“同伴”的观点。
2、父母和教师,应: A:对婴儿,应提供平衡、安全的物质与社会环境,不间断地 关切与爱护以培养信赖人格。 B:对幼儿,应给予充分地自我操作与试探能力,以发展自动 人格。 C:对学龄前儿童,应鼓励其想象和创造,欣赏儿童建议与解 答其问题,以发展其主动人格。 D:对小学生,应提供其从工作于课业中获得成功经验,以发 展其勤奋人格。 E:对青年,应协助其建立统一的自我观作为其行为指导。 F:对青壮年,社会教育及文化机构应协助其组织建立美满的 家庭,发展其亲切人格。 G:对壮年,应协助其创业与教育后代,期使他们能于老年时 享受完整而快慰的人生。
艾里克森(Erik Erikson)是美国当代著名的精神分析 医师,作为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曾跟随安 娜•弗洛伊德(弗洛伊德之女)接受过系统的精神分析训练。 他继承了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结构理论以 及人格发展阶段论。但对弗洛伊德过份强调本我强调性本 能论的观点却并不赞同,他与安娜弗洛伊德一样,更重视 文化和社会以及自我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但他从生理、 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考察自我对人格形成的影响,提出了 自己具有独到见解的人格发展渐成说和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论。
此时,人生的主要活动已基本结束,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在家中安度晚年。 健康的老人能适应生活的这一新阶段,当回忆往事时,能安然地面对过去的胜利 与失望。可能怀着充实的感情与世告别,他们认为自己的生活是圆满的、有意义 的,因而不惧怕死亡,这样的老人具有自我整合感,形成“智慧”的积极品质。 依照艾里克森的观点,智慧是面临死亡时对生命的一种超然态度。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那些不能坦然地对待以往的一切,无人照顾,不愿面对 死亡的老人陷入绝望之中。可能怀着绝望走向死亡。因为他们意识到生活将是短 暂的,他们过去没有获得满足感,今后也不会再有这种机会,时间已不允许他们 开始一种新的生活。

三、艾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期理论的应用
1、艾里克森将人格发展视为“个人与社会相互作用以解决危 机的整个人生历程”,所以: A:信任、自动、主动、勤奋等理想人格都是依秩助长。反之, 不信任、羞耻、内疚等不良人格缺是先后牵连。 B:所以,“良好的开始时成功的一半”,早期培养信赖等健 全人格非常重要。在儿童早期教育中就要防微杜渐,积极培 养健全人格。不能报有“亡羊补牢”的思想。
此阶段婴儿愉快的感觉集中在口腔部位,最主要的活动是吮乳。母亲是满足婴儿需要的最 重要人物,婴儿的快乐、健康和满足均来自母亲,其生存和幸福均依赖母亲。但是,母亲的 育儿态度是受社会影响的,如果社会贬低育儿者的地位,则母亲可能抱怨自己承担的角色, 对孩子采取消极的态度。如果社会赞赏母亲的地位,其结果则恰好相反,导致对孩子积极的 态度。因此,在发展的第一阶段里,同母亲的互动产生的经验,实际上就是社会经验。 A:母亲对婴儿采取慈爱的态度,这种慈爱是经常的、一贯的和可靠的,则婴儿会产生一 种基本信任感。这种信任感的表现是,当母亲从婴儿的视线中消失时,婴儿并没有过度的焦 虑,即显得平静,没有明显的烦躁不安。因为婴儿相信母亲会返回来照顾和哺育他。艾里克 森认为这种内部信念的获得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成就,是婴儿自我同一性的基础,它培养了 婴儿对他人的信任感,使婴儿感受他人是可靠的。这种人际关系的经验给婴儿社会交往能力 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B:若母亲对婴儿的态度是消极的、拒绝的,则婴儿可能产生基本不信任感,使婴儿体验 到烦恼、恐惧和怀疑。每当母亲离开时,他就会烦躁不安,深怕被剥夺受哺育的权力,这种 恐惧和怀疑将持续存在,影响到以后的发展过程。 在这个阶段,假如婴儿具有的信任感超过不信任感,则形成“希望”的积极品质。一个具 有希望品质的人敢于冒险、不怕挫折和失败,对未来怀有热切的期待。只有信任感超过不信 任感的儿童对未来才会怀有希望,因为缺乏必要信任感的儿童为眼前的需要而忧虑,无暇顾 及未来,因而不可能对未来怀有希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