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课件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1课时《9加几》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1课时《9加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9加几》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运算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操作,从而发现9加几的计算规律,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数能力,对加法的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在实际计算9加几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辅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归纳,培养数感和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9加几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计数器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9加几的计算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片内容,引出9加几的问题。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9加几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发现9加几的计算规律。
3.演示:教师利用计数器或实物模型,演示9加几的计算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
4.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及时反馈和指导,确保学生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
5.拓展:引导学生运用9加几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9加几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采用流程图、图示或列表的形式,展示9加几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有几瓶牛奶》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有几瓶牛奶》说课稿篇一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中小学数学第一册《有几瓶牛奶》。
下面我就从教材、学情、学法、教法、以及教学流程规范和板书设计等方面谈谈我的构思。
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中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册第七单元《加减二》第三节第一课时P79页和P80页相关练习。
《二》、教材剖析我对本课教学背景进行深入的剖析:“有几瓶牛奶”的情景活动。
“有几瓶牛奶”是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初步进行加法的计算方法,是本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也是今后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的基础前提,教材提供的主习题图是笑笑有两盒牛奶,一盒是9瓶,另一盒是5瓶的相关信息,主习题图中已经说明了数学问习题:一共有多少瓶牛奶?教材共分三次活动进行,第一次活动是根据生活情境的观察进行思考提出一个数学问习题,列出加法算式,第二次活动,呈现学生解决这一问习题的几种思考方法,例如通过摆小棒探索“9+5”进行加法的多种方法,特别是“凑成十”时,可以拆5凑9,也可以拆9凑5,“凑成十”的方法,第三次活动通过“圈一圈,算一算”两道加法算式,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或你喜爱方式来进行加法的算式计算,使学生练习参与面广,有利于学好这局部的知识。
《三》、确定目的⑴知识目的:通过问习题解决,使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
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简便性。
⑵能力目的:初步领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理解和掌握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9加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仔细学习的好习惯。
⑶情感目的: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与同学合作,取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通过直观教学,让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凑十法”,能够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9加几”。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正确表达“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与思维过程。
部编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有几只小鸟》陈晓梅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北师大
《有几只小鸟》教学设计茂名市桥南小学陈晓梅【教材分析】《有几只小鸟》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中的一课。
本课的内容是学习7、6、5加几的进位加法。
这是学生第三次接触进位加法,前面已学过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
而本课既是本单元的20以内数进退位加减法的加深,又为一年级下册的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做铺垫。
【学情分析】通过前两节课《有几瓶牛奶》、《有几棵树》的学习,学生已经会计算9加几、8加几的进位加法。
本课中学生用学过的算法试着解决7加几的问题。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好动、爱玩、好奇心强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创设猜谜语、找朋友游戏、拍手读儿歌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互相交流算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景,探索7、6、5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过程与方法:在计算过程中培养数感,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能运用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7、6、5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运用“凑十法”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演示法、合作交流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激活思维1、找朋友游戏:师:孩子们,咱们来玩个“谁和我做朋友”的游戏。
游戏规则:两个数加起来要等于10。
请五位同学上来找好朋友。
拿9的生说:谁和我做朋友?(1)拿8的生说:谁和我做朋友?(2)……2、说说9+5、8+3用凑十法是怎样计算的?【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复习,唤起学生的旧知映象,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你们猜猜它是谁:嘴巴小,尾巴翘,不会走,只会跳,飞到树上喳喳叫。
(小鸟)你们真聪明!那你们知道小鸟生活在哪里吗?(森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森林里看看小鸟。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有几瓶牛奶 课件(32张ppt)
9+3=
6+9=
三、巩固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
9+2=
9+9=
16 4+9=
三、巩固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 9+2= 11
9+9= 18
16 4+9= 13
三8 17
4 + 9 13
三、巩固反馈
4.
15
17
三、巩固反馈
5.
9
3
12
9 + 3 12
7
9
16
7 + 9 16
9瓶牛奶
用9根小棒代表
二、学习新课
一共有几瓶牛奶?摆一摆,说一说。
5瓶牛奶
用5根小棒代表
二、学习新课
一共有几瓶牛奶?摆一摆,说一说。 一共有小棒9+5根。
同学们,怎样计算9+5呢?
二、学习新课
一共有几瓶牛奶?摆一摆,说一说。 9+5,就是从9开始往后接着数五 个数,即10,11,12,13,14, 所以9+5=14。
可以用接数法计算。
二、学习新课
一共有几瓶牛奶?摆一摆,说一说。
9根小棒
第 第第 第 第 10 11 12 13 14 根 根根 根 根
二、学习新课
一共有几瓶牛奶?摆一摆,说一说。
左边有9根小棒,再加几 根是10根?这几根从哪里 拿来呢?
二、学习新课
一共有几瓶牛奶?摆一摆,说一说。 拿出1根
左边:9根
9 + 5 = 14 45
二、学习新课
一共有几瓶牛奶?摆一摆,说一说。 9 + 5 = 14
1
4
9 + 5 = 14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多少》PPT课件
比
少。
比
多。
少 多
小猪比小兔少1只, 小兔比小猪多1只。
小兔比金鱼多2只, 金鱼比小兔少2条。
同样多
少 多
多
少
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数
比多少
比 (多)
比
(少)
和 (一样多)
我也会做了
1.在多的后面画 √ 2.在少的后面画 √
√
√
3.在少的后面画
√ √
4.在多的后面画 √ √
2.连一连。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比多少
比多少
小猪和苹果的数量同样多
小猪和苹果比,都没有多余的; 我们就说小猪和苹果的数量同样多。
小兔和胡萝卜的数量同样多
小兔和胡萝卜比,都没有多余的。 我们就说小兔和胡萝卜的数量同样多。
4
: :
: :
: :
: :
4
小猪和砖比,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
兔子和砖的数量同样多。
櫈子和木头比,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 櫈子与木头的数量同样多。
我最高椰
实践与体验
1.以小组为单位,看一看本组的男同学与女
Hale Waihona Puke 同学谁多?比长短1.
比
(长)
2.
比
(短)
我也会做了
1.
比 2.
(短)
比
(长)
实践与体验
1.同桌同学相互比手臂的长短。
2.比一比不同笔的长短。
比高矮
1.
比 (矮)
2.
比
(高)
3.
比
(高)
4.
比
(矮)
实践与体验
1.小组同学从矮到高排队比高矮。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单元课 课件
首学
看懂图意,理解算理
用下面的方法计算8+6=?你能看懂吗?
群学
生:从8开始,每次加1,
生:从8开始,先加2等于
加了6次,结果等于14。
10,再加4,总共加了6,结果
等于14。
看懂图意,理解算理
共学
数数法
凑十法
尝试应用,形成技能
圈一圈,算一算。
注意:圈10个。
把你的故事与你的同伴交流。
笑笑先搭了13个积木,又搭了2 块,那么一共就是13+2等于15 块积木。
领悟学习
问题 工具
数字 算式
共学
领悟学习
首学
互学
群学
你会讲故事吗?阅读数学书,讲一讲。
共学
第一大组 第二大组 第三大组
第四大组
领悟学习 分享你的故事。
群学
笑笑一边放 了9瓶牛奶, 另一边放了 5瓶,一共 有多少瓶牛 奶?可以用 小棒、计数 器进行计算。
A以小棒表示的19为基础,再添入1根小棒。 B以计数器表示的19为基础,在个位上再加1颗珠子。
当较小的计数单位“一”累计到10个时,就用1个较大 的计数单位(“+”)取而代之,
读一读,比一比,多种方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读尺子,想一想: 1.从0读到10与从10继续读到20,你有什么感受或发现? 2.从10读到20,与从20读到10,两者有什么区别?
你有什么收获?
整合课2
20以内进位加法练习
——综合练习
游戏引入,巩固计算
6+6= 8+3= 8+9= 6+9=
7+7= 8+7= 6+8= 7+4=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练习三 课件(16张PPT)
9.想一想,□里可以填几?【选自教材P86练习三第9题】
8+□5 >12
6 7 …
15-□8 <8
9 10 11 12 13 14 15
□13 -5<9
12 11 10 9 8 7 65
7+7= 14
6+7= 13
7+6= 13
6+5= 11
7+8= 15
8+8= 16 8+7= 15 8+9= 17
4.画一画,填一填。【选自教材P85练习三第2题】
12
13
5.【选自教材P86练习三第5题】
10
143 7ຫໍສະໝຸດ 7+4 11
65
13
12
14
13
6 5
8+
7
15
43
12
11
6.一共有几只?【选自教材P86练习三第6题】
20
18 16 14
在第__1_9__级台阶 在第__1_3__级台阶
1920 18 16 1314
站在第9级台
10
阶上的是
67
2.【选自教材P85练习三第2题】
78 9 4 8 6 7 5 + ++++++ 15 17 13 12 14 13 12
3.【选自教材P85练习三第3题】
6+6= 12
凑十法
凑大数, 拆小数。 凑成十, 算得数。
探究新知
1.登台阶.【选自教材P85练习三第1题】
在第__6___级台阶
在第__1_4__级台阶
14
在第__7___级台阶 6 7
宿豫区一小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钟表第1课时认识钟表教案新人教版
第七单元认识钟表本单元教学内容有认识钟表,认识整时(钟表和电子表)。
通过学生初步认识钟面,能区别钟表上时针和分针,结合生活经验,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的时刻,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做好铺垫。
本单元的教学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通过学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
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第1课时认识钟表教材第84页的内容。
1.初步认识钟表,学会正确地读、写整时。
2.建立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用所学的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重点:正确读、写钟表上的整时。
难点:正确、迅速地说出钟面时间。
课件、闹钟。
师:今天上课,先让大家猜个谜语,什么谜语呢?(课件出示谜语: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唱没有嘴。
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请你猜猜看,好朋友是谁?)师:小朋友真聪明,一下就猜着了。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
(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1.观察钟面。
师:这些钟表形状不同,颜色各异,但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我们选择其中的一个钟面,比比谁的小眼睛会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同桌交流,指名反馈。
)教师明确:分针、时针、12个数字,12大格。
2.认识整时。
师:同学们,你们每天早上是什么时间出门上学的?(显示7时的钟面。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师:还有这3个钟面又表示几时呢?并且猜一猜这些时候你们在干什么?(8时、3时、6时)同桌之间先说说看。
师:观察刚才认识的3个钟面,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明确:①都是整时;②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拨整时。
同桌互当小老师,每人拨两次,请同桌回答。
再指名上来当小老师。
4.学习电子表表示法。
师:小老师当得真棒,我也要请你们帮忙了。
今天到办公室看到这样一则通知:“明天下午4:00全体数学老师到会议室开会。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课件ppt
1
二、探究新知
1
2
3
4
5
6
7
8
9
10
只 猴
只 羊
匹 马
只 鸭
1
2
3
4
数一数
三、巩固练习
头 牛
朵 花
只 猫
只 狗
8
5
7
6
条 鱼
只 鸟
9
10
一年级数学上册(RJ) 教学课件
第 2 课时 比 多 少
第 1 单元 准 备 课
比 多 少
一、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 )在( )的( )面
汽车
火车
上
汽车
轮船
上
轮船
火车
下
还可以怎样说?
电风扇、电灯在教室的什么位置?黑板上面有什么?低头往下看,你能看到些什么?
想象:如果你再往上看,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些什么?
观察我们的教室, 你能看到些什么?
6 - =
6
4
4
6
4
2
5 + 2 =
7 - =
2 + =
7 - =
7
5
7
2
5
5
2
7 - 5
7 - 3
4 + 3
6 - 4
6 - 2
6 - 3
6 - 1
2 + 5
1 + 6
5 - 2
连一连
4
5
3
2
7
填上“+” 或 “-”
7 - 1 = 67 - 6 = 1
探究新知
4 + 2 =
一年级数学上册7认识钟表说课稿
《认识钟表》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七单元《认识钟表》2、教材和学情分析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是一门重要而运用广泛的学科。
本课《认识钟表》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具体情景中学习数学。
《认识钟表》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步尝试。
教材以一个孩子一天的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线索,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感知时间这一抽象概念.钟表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计时工具,由于以往的认知都是孩子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作的感性认知,因此,对他们而言,是既熟悉,又陌生,特别是在如何指示时间方面,更是一无所知。
此外,生活中,我们对时间和时刻两个概念不详加区分,致使学生在掌握这两个概念时,更为困难。
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钟表的结构,感知钟表如何指示时间,并在此基础上能正确认读整时,为学习半时、几时几分作准备。
本课学习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内容的学习。
因此,让学生感知钟表如何指示时间是本节课的重中之重。
3、确立教学目标从认知水平来看,一年级学生观察的细致性,顺序性水平较低,注意的分配能力也较差,因此,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忽视细节.(如钟面刻度,指针运动方向等细节的忽略)。
注意到刻度时,又有可能不注意区分指针,顾此失彼。
此外,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起步阶段。
思维和具体实物,具体操作相联结。
脱离了具体实物和具体操作将导致学生不会思考,因此,最根本的途径是遵循学习内容的逻辑性,引导学生把认识建立在一系列的观察操作之上。
《新课标》指出,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三维目标,特别指出要发展学生的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另外,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心理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教材的编排也呈现循环上升的特点。
作为一年级且第一次学习钟表,我们主要认识指针和刻度,初步会看整时,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过渡到认识几时几分。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7课《练习四》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7课《练习四》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7课《练习四》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基本的加减法运算。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需要能够将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知识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引导他们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展示生活情境和数学游戏。
2.学具:为学生准备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学具,如小卡片、计数器等。
3.课堂练习题:准备一些实际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例如,小明买了一支铅笔3元,一块橡皮2元,他一共花费了多少钱?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更多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
如,妈妈买了2个苹果和3个香蕉,一共买了几个水果?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认识钟表∣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认识钟表∣人教新课标单元教学总述本单元要紧是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会认、读、写整时。
教材在学生认识整时的这一情境中,依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适应安排时刻,从而让学生认识钟面。
本单元在编排上提供了丰富的与儿童生活比较相关的素材,关注学生的体会和爱好。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钟表,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刻来进行,教材注意从学生的这些生活体会动身,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以渗透接近整时的内容,用“快到”或“刚过”某个整时来表达一个大致的时刻,通过让学生照模样说一说,深化学生对整时的认识,为今后认识几时几分做铺垫。
1.结合生活体会,使学生会认、读、写整时。
2.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刻观念,从小养成珍爱和遵守时刻的良好适应。
3.培养学生的观看和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会认、读、写整时。
难点: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刻观念。
课时教学设计几点起床的呢?。
1.认识钟面。
(1)教师展现教材第84页情境图,请同学说一说图片中小朋友的房间里都有什么物品?(2)同学们观看得专门认真,同学们的家里都有钟表吗?(教师出示不同形状的钟表课件)同学们观看钟面,上面都有什么?钟面有什么特点?(3)同学们说得专门好,大伙儿提出了问题,钟面上又长又细的针是分针,又粗又短的针是时针。
教师出示图片:(4)教师出示情境图中的电子表图片,让学生认识钟表类型。
电子表的上面有两个“:”,“:”的左边和右边都有数。
2.认识整时。
(1)大伙儿看墙上挂钟的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7,这时钟面表示的时刻是早上7时;图中电子表“:”的右边是“00”,左边是“7”,表示的也是7时。
钟面上的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确观看第一幅钟表图,,,2.看一看,填一填。
(P176)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6),钟面上的时刻是(6时)。
3.下面钟面上的时刻表示的正确吗?3时(×)12时(×)9时(√)4.认一认,连一连。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PPT
探索新知
四四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6 个面大小一样,不易滚动。
探索新知
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上下两 个底面圆圆的、平平的,易滚动。
探索新知
圆圆的,易滚动。
情景导入2
拼一拼,搭一搭, 能搭成什么?
探索新知
长方体
立体图形
拼搭时一定要平面与平面 紧密相接才稳固。
探索新知
把相同的面紧密贴在一起,可 以拼成一个新的长方体。
有(5 )个 有(4 )个
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2 比大小
情景导入
分水果
图中有什么?
数一数各种水果的数量分别是 多少?
探索新知
3 4 32
探索新知
3=3
读作:3 等 于 3
猴子和桃子一一 对应,说明猴子的数 量同桃子的数量一 样多。
探索新知
3 >2
读作:3 大于 2
猴子和香蕉一一 对应,猴子还剩一只, 这说明猴子的数量 比香蕉的数量多。
学以致用
2.看图列式。
20
学以致用
3.算一算,连一连。
学以致用
4.想一想,填一填。
0 2 4
4 2 3
第4单元 认识图形(一)
立体图形的认识
情景导入1
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与下面 这些形状相同。
探索新知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占有一定 的空间,我们把这类图形称为立体图形。
探索新知
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不易滚动。
5.小火车。
2 3
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5 加法
复习导入
1.数一数,填一填。
3
2
4
复习导入
2.填一填。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认识钟表课件PPT
9 9 00
12 12 00
学以致用
2. 画时针。
4时
6时
8时
学以致用
3. 在5:00的下面画√。
√
学以致用
课件PPT
4、写出下面钟表面1小时后的时刻。
9:00 9时
7:00 7时
3:00 3时
课堂小结
你学会了哪 些知识?
时刻有两种 表示方法。
1.钟面上有12个数,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
2. 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探索新知
12 11 10 9
8 76
1 2 3
4 5
课件PPT
12: 00
12时
探索新知
12 11 10 9
8 76
1 2 3
4 5
4 :00 4时
探索新知
1:00 1时
12 11 10 9
8 7 6
1 2 3
4 5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典题精讲
1. 连线。
典题精讲
解题思路:
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 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 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
教学分析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 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 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 复制您的文本后。
请替换文字内容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点击添加内容 点击添加内容
点击添加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与合》说课稿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与合》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分与合》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合与分的概念,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合与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数的认识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合与分的基本概念和运用。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逐步提高,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思考,并愿意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
然而,由于年龄特点,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保持学习动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用语言表达合与分的过程,理解合与分的基本概念,掌握简单的合与分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探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用语言表达合与分的过程,理解合与分的基本概念,掌握简单的合与分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合与分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如“小熊分水果”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探讨合与分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合与分的过程。
3.巩固练习: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合与分的概念,巩固新知。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运用合与分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总结反思:学生交流分享,总结合与分的概念和运用,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