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案例培训讲学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从殷商到战国时期,我国散文由萌芽而至成熟。
我国古代史官文化十分发达,记载历史事件的叙事散文在散文史上首先成立。
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尚书》和《春秋》提供了记言记事文的不同体例。
《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叙事文的成熟,开启了我国叙事文学的传统。
第一节从甲骨卜辞到《春秋》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记言叙事文之祖:《尚书》《春秋》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
殷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占卜后把占卜日期、占卜人,所占之事,有的还包括日后吉凶应验情况,刻在甲骨之卜兆旁,此即甲骨卜辞。
甲骨文清末发现于河南安阳,是商王盘庚迁殷后至殷亡时的遗物,距今已三千多年。
这些卜辞所记的内容相当丰富,包括祭祀、农业生产、田猎、风雨、战争、疾病等许多方面,真实朴素地反映了殷商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状况。
甲骨卜辞记事比较简单,不成系统,但未经后人加工,保持了商代记事文字的原貌。
这些占卜之辞,短的只有几字,长的有百余字,比较完整的如:癸已卜,壳殳贞,旬亡田(咎)?王■曰,■(有)■(祟),其■(有)来■(艰)。
气(迄)至五日丁酉,允■(有)来■(艰)自西。
沚■告曰:“土方正于我东鄙,■(灾)二邑。
{工口}方亦牜帚我西鄙田。
”(郭沫若《卜辞通纂》第五一二片)。
这条卜辞,时、地、人、事齐全,叙述较为详细,略具叙事要素。
这些卜辞,可看作是先秦叙事散文的萌芽。
同样未经后人加工的商周铜器铭文,反映了我国早期记事记言文字由简至繁的发展。
商周时君王、公侯、臣子都可作铜器铭文,君王所作铜器被视为国之重宝。
铜器铭文有长有短,广泛记述了社会生活。
商代铭文记事简单,形式一律。
如:“丁巳,王省夔京,王易小臣俞夔贝,惟王来征夷方,唯王十祀有五,肜日。
”(《殷文存》上二六·后)开头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然后叙事,内容大多是殷王的赏赐,最后还有告于先祖的祭日,周代铭文字数增加了,内容复杂了。
第三章-先秦叙事散文
二、记言叙事文之祖:《尚书》《春秋》
•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 《汉书·艺文志》: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
,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 • 荀悦《申鉴》:古者天子诸侯,有事必告于庙。朝 有二史:左史记言,右史记动。动为《春秋》,言 为《尚书》。君举必记,臧否成败,无不存焉。
第三阶段
战国中后期
采用国别体,使历史散文发展到新 的高峰
《战国策》
第一节从甲骨卜辞到《春秋》
• 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 事文字,是我国古代散文的起点。
• 一、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 1、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
。 • 甲骨卜辞中叙事要记言 文由简至繁的发展。 • “丁巳,王省夔京,王易小臣俞夔贝,惟 王来征夷方,唯王十祀有五,肜日。”( 《殷文存》上二六·后) • 《毛公鼎》铭文长达四百九十七字,被誉 为“抵得一篇尚书”,
3、颂扬爱国精神 僖公三十三年,弦高犒秦师救郑
4、揭露残暴统治
左传·文公六年: 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针虎 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
四、 《左传》的文学成就
第三章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从甲骨卜辞到《春秋》 第二节《左传》 第三节《国语》 第四节《战国策》
先秦历史散文发展的阶段
时代
特点
代表著作
第一阶段
夏至春秋
史官分司,言事不混,文字古朴简 洁
《尚书》、 《春秋》
第二阶段
春秋末到战 国初
言事相融,篇幅加长,情节曲折, 写人生动
《左传》、 《国语》
《左传》相传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唐以后,许多人怀疑此说,现代有人提出是战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案例
《左传》把《春秋》中的简短记事,发展成为 完整的叙事散文;
《左传》发展了春秋笔法,不以个别字的褒贬 体现思想倾向,擅长以生动的叙述和描写体现 道德评价;
《左传》创立了在叙事中或叙事后直接引入议 论。
(四) 左传的叙事艺术
长于叙事,精于剪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擅长描写战争,同中见异,各具面目;
描写战争,同中见异;
善于描写战争起因、性质、双方力量对比, 战略战术的运用,写重大战役同中见异,各 具面目。
《左传》详细记述的十三次重大战役:儒葛 之战、邲之战、长勺之战、鞍之战、韩之战、 鄢陵之战、崤之战、平阴之战、河曲之战、 柏举之战、艾陵之战。
《左传》记述的十三次重大战役
儒葛之战 长勺之战 韩之战 崤之战 河曲之战 艾陵之战
搜狩、土田等
第二节《左传》的叙事和记言
(一)《左传》的名称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 史,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 《左氏春秋》。先秦时期早有解经体文字产生, 称为“解”或“传”,“传”是阐释经义的意 思。相传《左传》为解释《春秋》而作,是 “春秋三传”之一。司马迁、班固等人都认为 其作者为与孔子同时代的左丘明,后人对此颇 多疑义。今人一般认为此书大约成书于战国早 期,最后编定者是一位儒家学者。
《尚书》是中国记言文之祖。 大部 《尚书》由虞书、
分是君主和大臣的讲话、誓词、政 夏书、商书、周书
令的记录, 也有少量记事。 唐孔颖 四书组成。
达将其分为十体:典、谟、诰、誓、 训、命、贡、歌、征、范。 “诰”-平时的号令 “誓”-有关军事的话 “命”-君告臣的话 “谟”-臣告君的话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 允若时,弗啻弗敢含怒。此厥弗听,人乃 或诪张为幻,曰小人怨女詈女,则信之。 • 则若时,弗永念厥辟,弗宽绰厥心,乱罚 无罪,杀无辜,怨有同,是丛于厥身。 • 周公曰:呜呼!嗣王其监于兹。
3、 《尚书· 秦誓》
• 公曰:‚嗟!我士,听无哗!予誓告汝群 言之首。 • ‚古人有言曰:‘民讫自若,是多盘。’ 责人斯无难,惟受责俾如流,是惟艰哉! 我心之忧,日月逾迈,若弗云来。"! • “惟古之谋人,则曰‘未就予忌’;惟今之 谋人,姑将以为亲。虽则云然,尚猷询兹 黄发,则罔所愆。‛
• 《左传》是瞽史左丘明在忠于史实的 前提下经过艺术加工所作而成的。 • 它实质上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讲史作品 • 《左氏春秋》展示了先秦叙事文学的 先进水平,同时也坚持了史书的纪实 性。
四、《左传· 晋楚城濮之战》讲析
• 楚子将围宋,使子文治兵于睽,终朝而 毕……宋人使门尹般如晋师告急。公曰: “宋人告急,舍之则绝;告楚不许;我欲 战矣,齐、秦未可,若之何?”先轸曰: “使宋舍我而赂齐、秦,籍之告楚。我执 曹君而分曹、卫之田以赐宋人。楚爱曹、 卫,必不许也,喜赂、怒顽,能无战乎?” 公说,执曹伯,分曹、卫之田以畀宋 人。——《左传· 晋楚城濮之战》
• “卫武公年九十有五矣……临事有瞽史之导, 宴居有师工之诵。史不失书,矒不失 诵。”——《国语· 楚语》、
《国语》这部书的思想
• 第一,表现出来一定的‚民为邦本‛这样 的一个思想。 • 第二点,表现出了一定的爱国思想。 • 第三点,是表现出来,对廉洁奉公、克勤 克俭、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修养这一 点是比较地重视的。
•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 :“寡君句践乏无所
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天王,私 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 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请句践女女于 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 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 师徒,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 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 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 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 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 乎?”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10
例如: 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 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屯》六二 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屯》六四 表现了当时的婚姻习俗。
11
又如:
枯杨生稊,老夫得女妻。无不利。
—《大过》九二
枯杨生华,老妇得士夫。无咎无誉。
—《大过》九五
13
二、记言记事文之祖 我国史官的建置很早。班固说: 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 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 同之。
—《汉书·艺文志》 《尚书》和《春秋》是我国记言记事文 之祖。
14
(一)《尚书》 《尚书》即上古之书,是一部记言的古 史,我国现存最早的以记言为主的历史散文 集。书中记载的主要是一些官方文诰、誓词 一类的文字。
如“癸巳卜,献贞……”一条,时、地、 人、事齐全,初具叙事要素。
3
又如: 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 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卜辞通释》第三七五片 后四句整齐的铺排式问句,很有诗的 味道。
4
(二) 《易》卦、爻辞 1、《周易》的组成 《周易》由“经”和“传”两部分组成。 《易经》成书于殷末周初。 《易传》又称十翼,是春秋至秦汉时期陆
《左传》的编年体例依照《春秋》,按 鲁国国君的君次编排记事。
21
二、《左传》的思想倾向和进步的历史观 (一) 《左传》的儒家立场 《左传》主要记载春秋各国的政治、外交、 军事等方面的活动和言论,以及天道、鬼神、 卜筮、占梦等事情。
《左传》的思想倾向是儒家立场。其书 维护周礼,崇礼尚德,以礼之规范总结历史 经验教训,评判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第三章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概论:1、从殷商到战国时期,我国散文由萌芽而至成熟。
2、我国古代史官文化十分发达,记载历史事件的叙事散文在散文史上首先成立。
3、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尚书》和《春秋》提供了记言记事文的不同体例。
4、《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叙事文的成熟,开启了我国叙事文学的传统。
第一节从甲骨卜辞到《春秋》一、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1、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
(1)殷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占卜后把占卜日期、占卜人,所占之事,有的还包括日后吉凶应验情况,刻在甲骨之卜兆旁,此即甲骨卜辞。
(2)甲骨文清末发现于河南安阳,是商王盘庚迁殷后至殷亡时的遗物,距今已三千多年。
(3)内容:这些卜辞所记的内容相当丰富,包括祭祀、农业生产、田猎、风雨、战争、疾病等许多方面,真实朴素地反映了殷商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状况。
(4)艺术特点:A、甲骨卜辞记事比较简单,不成系统,但未经后人加工,保持了商代记事文字的原貌。
B、这些占卜之辞,短的只有几字,长的有百余字,比较完整的。
C、卜辞,时、地、人、事齐全,叙述较为详细,略具叙事要素。
这些卜辞,可看作是先秦叙事散文的萌芽。
2、同样未经后人加工的商周铜器铭文,反映了我国早期记事记言文字由简至繁的发展。
(1)周时君王、公侯、臣子都可作铜器铭文,君王所作铜器被视为国之重宝。
(2)铜器铭文有长有短,广泛记述了社会生活。
(3)商代铭文记事简单,形式一律。
(4)周代铭文字数增加了,内容复杂了。
不仅有记事文字,还出现了与《尚书》诰命类似的记言文字。
(5)而像《毛公鼎》等侧重记言的铭文,其中的训诰,已和《尚书》没有什么区别。
二、记言叙事文之祖:《尚书》、《春秋》1、《尚书》(1)概念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
《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2)《虞书·尧典》等记载了尧、舜、禹等人的传说,是后人的追述,不是当时人的记录。
最新三章节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思想内容
《国语》的文学成就与《左传》相比,有三点不 同。
第四节 《战国策》
体例
名称与作者
思想内容 文学成就: 1.描写人物极其形象生动。 首先,善于以波澜起伏的情节和个性化 的语言刻画人物,兼有传神的形态和细节 描写。
其次,发展了《国语》相对集中编排同 一人物事迹的做法,在一篇文章中集中刻画 一个人物,为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出现 开了先例。
2.语言风格“辩丽横肆”。
首先,叙事状物,夸张铺陈,极尽形容, 多用对偶排比。
其次,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战国策》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发展都有 重要影响。
第五节 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 文学的影响
1.对后世史传文学的影响 2.对后世散文的影响 3.对我国古代小说的影响
——郭沫若《卜辞通篡》
这些卜辞记事虽比较简单,不成系统,但未经后 人加工,保持了商代记事文字的原貌,是先秦叙 事散文的萌芽。
第三节了周王朝、鲁、齐、晋、郑、 楚、吴、越八国的历史片断。所记年代起自周穆王, 终于鲁悼公(约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440年) 。
三章节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第一节 从甲骨卜辞到《春秋》
一、中国散文的开端
甲骨卜辞 甲骨卜辞,是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
内容很丰富,包括战争、田猎、祭祀、疾病等, 真实地记录了殷代的生产状况、社会制度等,对 研究古代文化有很重大的意义。
戊辰卜,及今夕雨?弗及今夕雨?
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 来雨?其自南来雨?
第三章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第二节 《左传》的叙事和记言
一、《左传》的成书
1.成书于战国早期。春秋三传:《左传》、《谷 梁传》、《公羊传》。
2.维护周礼,尊礼尚德,以民为本。
二、《左传》的叙事特征
1.完整的叙事散文,叙事富于故事性、戏剧性, 有紧张动人的情节。2.通过对事件过程的生动叙 述,人物言行举止的展开描写,来体现道德评价。
第三节 《国语》的文学成就
一、《国语》的成书与体制 1.国别史,又称“春秋外传”。2.反映儒家 崇礼重民等观念。 3.以记言为主,文字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上都很缜密,通俗化、口语化。 4.塑造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第四节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战国策》的成书过程和纵横家的思想
1.内容:记载了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 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
二、散文创作的楷模
1.《左传》、《国语》、《战国策》等成为后世 散文写作的楷模。
三、奠定了小说的叙事传统
1.先秦叙事散文叙述历史事件中表现出的褒贬分 明的倾向性,对我国古代小说注重教化作用有直 接的影响。2.先秦叙事散文奠定了我国古代小说 基本的叙事结构。3.我国古代小说写人的基本手 法在先秦叙事散文中已初具规模。4.我国古代小 说和戏曲作品对历史题材的重视,也是受到先秦 叙事散文的启示。
3.《春秋》:鲁国编年史,按时间顺序编排历史事 件,对史事作简洁的大纲式的叙述,具有明确的时 间观念和自觉的记事意识。
《春秋》以一字寓褒贬,在谨严的措辞中表现作者 的爱憎。
春秋笔法: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不直接表 明自己的态度。
在历史上有一个相对专名词,叫做“曲笔”。“曲 笔”就是该直着说的话,要把它委婉曲折了来说。 “直笔”,就是直抒的笔。3Leabharlann 在叙事中和叙事结束后直接引入议论。
先秦文学史讲稿(《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部分课件稿)
先秦文学史讲稿(《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散文是文字出现之后才出现的文体。
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是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
《尚书》和《春秋》提供了记言和记事的不同体例。
《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开启了我国叙事散文的传统。
第一节从甲骨卜辞到《春秋》早在文字使用之前,诗歌已在原始人的口头产生、流传。
散文的产生,是文字大量问世之后的事。
关于文字产生,古代有仓颉造字的传说。
《淮南子》有“仓颉作书,而天雨栗,鬼夜哭”的记载。
我国的文字属于象形文字,起源于图画,经历了一个书写符号化、确定一定读音的过程,才形成文字。
这个过程,不是一人一时所能完成的,它需要漫长的时期和集体的力量。
因此,文字是上古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集体创造的。
我国文字产生于什么时代还不清楚,今天所能看到材料,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
一、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辞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卜辞为书写工具所限,其内容简单,字数也不多(短的只有几字,最长的也不过一百多字)。
它只初步具有朴素的文学形式,有的只是说明和记录,而没有抒情和描写的成分,更谈不到辞藻的修饰。
尽管如此,其中还是有一些完整可读的句子。
例如:“帝令雨足年?帝令雨弗其足年?”( 郭沫若《卜辞通纂》,363)又如:“今日雨。
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同上,363) 文字完整,意思明白,语法句式也初具规模。
甲骨卜辞是我国书面文学的萌芽。
二、商周铜器铭文商周铜器铭文则反映了我国早期记事记言文字由简至繁的发展。
以记事为主的如《曶(hū)鼎》,以记言为主的如《毛公鼎》。
《毛公鼎》中的训诰,与《尚书》已经没有什么区别。
三、《易经》《易经》包括“经”、“传”两个部分,是一本筮书。
《易经》产生于西周初年,它的作者,司马迁认为是周文王。
现在一般认为,它的作者是当时的巫觋之流,具体的姓名已不可考。
《易经》有八卦。
6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易
分阳爻和阴爻,二者配合就成了卦.
卦
爻
辞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 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尚书》之名:又名《书》。是中 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尚” 即上古,“书”是指书写于竹帛上 的历史,“尚书”即“上古的史 书”。
指《春秋》的作者以一字“寓褒贬,别善恶”表 明其尊王攘夷,正名定分的思想倾向的写作方法。 春秋笔法言简意赅,委婉含蓄,用词准确,浅显 平实,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人们把文笔含 蓄蕴籍,带有所谓“微言大义”并暗寓褒贬的文 字,也称作春秋笔法 。
“春秋笔法”
《春秋》记载了上自公元 前722年(鲁隐公元年), 下至前481年(鲁哀公十 四年),包括12个国君, 合计242年的历史。内容 记载春秋时期统治阶级的 政治活动,包括诸侯国之 间的征伐、会盟、朝聘等; 也记载一些自然现象,如 日蚀、月蚀、地震、山崩、 星变、水灾、虫灾等;经 济文化方面,记载一些祭 祀、婚丧、城筑、宫室、
搜狩、土田等
(一)《左传》的名称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史,
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
氏春秋》。先秦时期早有解经体文字产生,称为 “解”或“传”,“传”是阐释经义的意思。相传 《左传》为解释《春秋》而作,是“春秋三传”之 一。司马迁、班固等人都认为其作者为与孔子同时 代的左丘明,后人对此颇多疑义。今人一般认为此 书大约成书于战国早期,最后编定者是一位儒家学 者。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
岂不谷是为? 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 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 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 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 以德绥诸候,准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 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圣才出品】
第3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3.1 复习笔记一、从甲骨卜辞到《春秋》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尚书》和《春秋》提供了记言记事文的不同体例。
《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叙事文的成熟,开启了我国叙事文学的传统。
1.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1)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
殷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占卜后把占卜日期、占卜人、所占之事,有的还包括日后吉凶应验情况,刻在甲骨之卜兆旁,此即甲骨卜辞。
(2)商周铜器铭文,反映了我国早期记事记言文字由简至繁的发展。
同时还出现了与《尚书》诰命类似的记言文字,如著名的《毛公鼎》。
2.记言叙事文之祖:《尚书》《春秋》(1)《尚书》《尚书》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其文字古奥典雅,语言技巧超过了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而且这些文诰都是单独成篇,有完整的结构,对先秦历史叙事散文的成熟有直接的影响。
(2)《春秋》《春秋》本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历史的通称,后特指经过孔子修订的鲁国的编年史。
它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前722~前481)的历史,对这一时期的史事作了简洁的大纲式的叙述,具有自觉的记事意识和写作义例。
《春秋》按时间顺序编排历史事件,记事方式是“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具备了明确的时间观念和自觉的记事意识。
但其记事都很简略,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叙事散文。
《春秋》的主要思想倾向是“礼义之大宗”,维护周礼,反对僭越违礼行为,贬斥邪说暴行;还以一字寓褒贬,在谨严的措辞中表现出作者的爱憎,为后代史传文学所继承,称为“春秋笔法”。
二、《左传》的叙事和记言1.《左传》的成书《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
相传《左传》为传述《春秋》而作,作者是左丘明。
《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基本与《春秋》重合,还有个别战国初年的史料。
古代文学 第三章先秦叙事散文
第三章先秦叙事散文先秦散文指先秦时代而流传至今的散文著作,可分为历史散文与诸子散文两大类。
第一节先秦散文的兴起从殷商到战国时期,我国散文由萌芽而至成熟。
我国自古就有重史的传统。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尚书·多士》)。
大概至迟在商代,就已经设立了专司史职之官。
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
帝王靡不同之。
——《汉书·艺文志》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
——《礼记·玉藻》有了记言记事的史官,就使得古代史官文化十分发达,因此记载历史事件的叙事散文在散文史上首先产生。
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尚书》和《春秋》提供了记言、记事文的不同体例。
《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叙事文的成熟,开启了我国叙事文学的传统。
一、记言叙事文之祖:《尚书》和《春秋》1、《尚书》(1)简介:《尚书》是我国第一部散文集,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2篇、《夏书》2篇、《商书》5篇、《周书》19篇四部分。
《尚书》先秦时称为《书》,汉人始称之为《尚书》,“尚”通“上”,意即“上古帝王之书”(《论衡·正说篇》)。
汉代以后被列入儒家主要经典“五经”之一,故又称《书经》。
《虞书》与《夏书》记载了尧、舜、禹等人的传说,可能为后人追述,不是当时人记录。
《商书》、《周书》保存了部分商代、周代史官的记录。
《商书·盘庚》是可靠的殷代作品,也是我国记言文之祖。
西周末《尚书》已成书,汉人传说先秦时《书》有100篇,其中《虞书》、《夏书》20篇,《商书》、《周书》各40篇,每篇有序,题孔子所编。
《史记·孔子世家》也说到孔子修《书》。
但近代学者多以为《尚书》编定于战国时期。
秦始皇焚书之后,《书》多残缺。
今存《书序》,为《史记》所引,约出于战国儒生之手。
汉初,《尚书》存28篇,为秦博士伏生所传,用汉时隶书抄写,被称为《今文尚书》。
4先秦叙事散文专题
章节名称:第三章先秦叙事散文授课时数4教学目的和任务:1、掌握《左传》的叙事特点和记言特征2、了解《国语》的文学成就3、掌握《战国策》的艺术成就教学重点和难点:熟读指定的作品篇目,并掌握每篇作品的内容和特点。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步骤):第三章先秦叙事散文概说:一、散文概念的引入1、散文的问世与北方汉文化的进步,特别是文字的出现有直接的关联。
文字出现的九种浪漫传说:伏羲龙书、神农穗书、黄帝云书、苍颉古文、少昊鸾凤书、高阳蝌蚪文、高辛仙人书、尧帝龟书、大禹锺鼎文,虽浪漫但无稽。
2、散文概念的沿革变化散文和诗是最早出现的文体,而且差不多是孪生姊妹。
甲骨文记录的卜辞,有的既像诗,又像散文,或者说是诗和散文处于胚胎期的浑沌未分状态,如:“癸卯卜,今日雨。
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说它像诗,因为六句当中就有五句用“雨”字收束,加上句子长短大体一致,读来音韵复叠,节奏分明。
后来的《江南可采莲》诗,就是对它的承袭和发展。
但它从头到尾都是占卜的言辞,极为朴实,明白地记述了占卜的时间和内容,可视作札记式的散文之祖。
我国古代往往诗文并提,既表示两者联系紧密,也说明彼此处于对等地位,各立门户,不相混淆。
“散文”的名称出现较晚,最早称“文”或“文章”,它不像诗那样古今一贯,显得确定而鲜明。
其实“文”也不单指散文,还有“文饰”、“文采”的意思,有时也兼指诗赋。
刘师培说:古者“文”训为“饰”,乃英华发外,秩然有章之谓也。
夫诗为有韵之文,且多偶语,以诗为文,似未尽非,若以笔为文,则与古代文字之训相背矣,而流俗每习焉不察,岂不谬哉!“文章”与“文”的意思相近,指“文采”或“文辞”。
姚鼐的《古文辞类纂》韵散兼收,可见不论是韵文还是散文,都可称作“文章”或“文辞”。
南北朝时期有文、笔之分,“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从此有了朦朦胧胧的散文意识,其中也潜伏着矛盾,刘勰就指出颜延年“笔之为体,言之文也,经典则言而非笔,传记则笔而非言”的话自相祗牾。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第一节从甲骨卜辞到《春秋》一、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甲骨卜辞:后人把殷人刻在甲骨上,用来记录占卜情况的文字称为甲骨卜辞。
铜器铭文:铭铸在钟鼎等器物上的文字。
二、记言叙事文之祖:《尚书》《春秋》(一)、《尚书》 1、《尚书》的名称《尚书》原本称《书》,汉代以后被列入儒家主要经典“五经”之一,故又称《书经》。
一般认为,“尚”与“上”通,所谓《尚书》即“上古之书”。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孟子·尽心下》)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史记·孔子世家》)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颜师古注曰:“六经”谓《易》、《诗》、《书》、《春秋》、《礼》、《乐》也)。
(《汉书·武帝纪》)《尚书》者,以为上古帝王之书,或以为上所为下所书。
(王充《论衡·正说篇》)或说《尚书》曰:“尚者,上也。
上所为,下所书也。
”(王充《论衡·须颂篇》)汉室龙兴,开设学校,旁求儒雅,以阐大猷yóu。
济南伏生,年过九十,失其本经,口以传授,裁二十余篇。
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
百篇之义,世莫得闻。
(《尚书正义》卷一《尚书序》)尚者,上也。
言此上代以来之书,故曰《尚书》。
(《尚书正义》卷一《尚书序》孔颖达疏)《尚书》家者,其先出于太古。
??孔安国曰:“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
”《尚书璇玑钤》曰:“尚者,上也。
上天垂文象,布节度,如天行也。
”王肃曰:“上所言,下为史所书,故曰《尚书》也。
”(刘知几《史通·六家》)2、《尚书》的性质《尚书》是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其所载典、谟、训、诰、誓、命之文,乃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藏的政府重要文件和政治论文。
其主要内容不外乎政府的文告、主上的誓言、君王的命令和贵族的诫词。
第三讲先秦叙事散文
其次是富于故事性、戏剧性。作者在叙述基本故事 事件的同时,恰当的穿插了一些细节描写,如五鹿 乞食、桑下之谋、薄观裸浴、馈飧置璧、沃盥挥匜、 降服谢罪等等。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形象,读之趣味 盎然,又不失历史的真实性。 第三,描绘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如子犯的机智,赵 衰的稳重,曹共公的委琐,寺人披的阴险狡诈,竖 头须的随机应变,介之推的高风亮节等;文中的七 个女性也都各具特色。
“人”是少数人,“国”是国人 。 “春秋笔法”:就是《春秋》中所经常使用 的通过谨严的措辞来表现作者爱憎的具有鲜 明的倾向性的叙事方法。
《春秋》之后,以散文形式写史,相继出现
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著作, 这些著作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的历史散文已经 相当成熟了。
《左传》
教学目标:
3.《左传》叙事详密完整,具有戏剧性,故
事性强;
(二)栩栩如生的人物塑造艺术。
《左传》通过人物的行动、对话和一些细节
描写,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
《晋公子重耳之亡》
叙事艺术与人物塑造艺术举例:《晋公子重
耳之亡》 重耳出亡的原因:晋献公宠幸骊姬,王室发 生内乱,申生遇害,重耳受牵连,不得不出 亡。
《尚书》
《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在时间
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原名 《书》,后称《尚书》或《书经》,包括 《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四部分。 《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主要内容 是记录帝王或执政大臣的誓词、讲话、文告 等,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尚书· 盘庚》是可靠地殷代作品,也是我国
语言上,《春秋》多用的是比较规范的书面
语言,比《尚书》更加明白易晓,文字表达 力也有了很大进步,标志着散文发展的重大 变化。 体系上,《尚书》不是一部有完整体系的著 作,而《春秋》则是一部自成体系的书。
第三章 先秦叙事散文
第三章先秦叙事散文主要内容与重点提示◆从殷商到战国时期,我国散文有萌芽而至成熟。
我国古代史官文化十分发达,记载历史事件的叙事散文在散文史上首先成立。
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尚书》和《春秋》提供了记事记言的不同体例。
《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叙事散文的成熟,开启了我国叙事文学的传统。
◆《左传》与《战国策》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为重点。
《周易》、《尚书》参考书《周易正义》(十三经注疏本),魏王弼注,唐孔颖达正义《周易古经今注》高亨中华书局《尚书正义》(十三经注疏本)孔安国伪传,孔颖达正义《尚书今古文注疏》(见皇极经解)(汇集今古文,供研究用)清孙星衍《左传》参考书:《春秋左传集解》(十三经注疏本)(晋杜预参考汉魏间贾逵、许淑、郑众、王肃等家今文观点,作集解三十卷,为现存最早最权威之古注,在全部十三经注疏中也是较好的旧注本)孔颖达正义。
▪《春秋左传旧注疏证》清刘文淇及其子刘毓,孙刘寿,次孙贵(刘师培之父)三代四人陆续编撰,1959年科学出版社出版,先列旧注,次及本人疏证,博采众书,材料极富,为深入研究左传之重要参考书。
▪《春秋左传读本》王伯祥选注,选文较多,注释稳妥详细,多用旧注,为了解左传全貌之初读本.▪《左传选注》朱东润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选材体例以国别事件为主,侧重文学角度,每段后有评述性说明。
▪《国语》三国吴韦昭注上海古籍出版社《战国策》参考书:▪《战国策》东汉高诱注上海古籍出版社(由于过去文学观念不同,魏晋隋唐没有整理战国策的记载,北宋时,战国策已缺11篇,高注20卷缺12卷,曾巩细心搜求民间藏本,编成33篇,即今本。
)《战国策选注》原北京师范学院牛洪恩、邱少华、孙悦春选注,天津古籍出版社,为较好之普及本。
先秦散文兴盛的主要原因第一节从甲骨卜辞到《春秋》甲骨卜辞——叙事散文的萌芽。
铜器铭文——铸之鼎器重宝之文字。
《易》卦爻辞——卜筮文字,亦事亦理,亦韵亦散。
第三章 先秦叙事散文
欣赏
1商人祭祀的对象包括祖先与自 然神祇(帝、日、风、雨、社、 山、川),尤以祖先的祭祀最 为频繁。祭祀时多用牛、羊、 猪、犬为牺牲。 本版为长卵形,乃由龟背甲 切割而成。中间穿洞以示可以 用绳索串联成册。上面刻有二 段卜辞,卜问祭祀祖先要用五 牛或是三牛。 田游 2 殷王经常出外巡行、田猎, 不仅有政治、军事的用意,同 时也是一种娱乐。本片甲骨由 商王亲自占卜,卜问田游往来 是否平安,地点是「 」、「 」。
5、“春秋笔法” 所谓“春秋笔法”,就是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是孔子首 创的一种文章写法。 《史记· 孔子世家》:“孔子在位听 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 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经学家认为它每 用一字,必寓褒贬,后因以称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 “春秋笔法”。历史上,左丘明发微探幽,最先对这种笔 法作了精当的概括:“《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 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
欣赏
1宗教(宇宙观) 古代国家有 二件极重要的大事:祭祀与军 事。从祭祀卜辞中可以了解殷 人对鬼神的想法和宇宙观。本 龟版占卜上帝会不会给这个都 邑带来困穷。 卜辞记载战争的史实相当多, 卜问内容包括战事的时间、地 点、将领、吉凶祸福等。 2 本版甲骨记载有二类不同的 内容。殷王将征伐,卜问哪位 将领合适。另外一段纪录殷王 牙齿有病,卜问是否来自祖先 作祟,能否痊愈。
•
• 3、《尚书》作为我国最早的政事史料汇编,记载了虞、
•
•
夏商、周的许多重要史实,真实的 反映了 这一历史时期 的天文、地理、哲学思想、教育、刑法和典章制度等,对 后世产生过重要影响,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珍贵史料。 4、《尚书》用散文写成,按朝代编排,分成《虞书》、 《夏书》、《商书》和《周 书》。它大致有四种体式: 一是“典”,主要记载当时的典章制度;二是“训诰”, 包括君臣之间、大臣之间的谈话和祭神的祷告辞;三是 “誓”,记录了君王和诸 侯的誓众辞;四是“命”,记 载了帝王任命官员、赏赐诸侯的册命。《尚书》使用的语 言、词汇比较古老,因而较难读懂。 5、流传至今的《尚书》包括《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 两部分。《今文尚书》共二十八篇,《古文尚书》共二十 五篇。汉代孔安国传下来的二十五篇《古文尚书》,秦、 汉之际的博士伏生用当时的文字写成的叫做《今文尚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于叙事,精于剪裁
《左传》叙述了218年间各诸侯国之间的朝会 聘问,征战狩猎,篡轼出王等历史事件,有主 有次,详略得当。
善于描绘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历史事件, 遵循严格的时空观念,每一件事的记录必定以 极简明的文字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参 与的任务,叙述 按照自然的顺序进行;重视时 事件发展的全过程,记叙每一件事必详其发生 (起因)、发展(冲突)和结局,尤其注重前 因后果。
描写战争,同中见异;
善于描写战争起因、性质、双方力量对比, 战略战术的运用,写重大战役同中见异,各 具面目。
《左传》详细记述的十三次重大战役:儒葛 之战、邲之战、长勺之战、鞍之战、韩之战、 鄢陵之战、崤之战、平阴之战、河曲之战、 柏举之战、艾陵之战。
《左传》记述的十三次重大战役
儒葛之战 长勺之战 韩之战 崤之战 河曲之战 艾陵之战
(五)《左传》人物形象的类型
《左传》的人物形象
“累积型”人物形象
由分年记事逐渐展 示某一人物的性格, 从而构成完整的形象
“闪现型”人物形象
仅记写一件事就勾勒 出人物的形象或 表现其性格特征
(六)《左传》刻画人物的方 法
《左传》善于选取富有个性特征的语言和行 为来刻划人物,显现历史人物的生动形象;
搜狩、土田等
第二节《左传》的叙事和记言
(一)《左传》的名称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 史,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 《左氏春秋》。先秦时期早有解经体文字产生, 称为“解”或“传”,“传”是阐释经义的意 思。相传《左传》为解释《春秋》而作,是 “春秋三传”之一。司马迁、班固等人都认为 其作者为与孔子同时代的左丘明,后人对此颇 多疑义。今人一般认为此书大约成书于战国早 期,最后编定者是一位儒家学者。
《春秋》记载了上自公元 前722年(鲁隐公元年), 下至前481年(鲁哀公十 四年),包括12个国君, 合计242年的历史。内容 记载春秋时期统治阶级的 政治活动,包括诸侯国之 间的征伐、会盟、朝聘等; 也记载一些自然现象,如 日蚀、月蚀、地震、山崩、 星变、水灾、虫灾等;经 济文化方面,记载一些祭 祀、婚丧、城筑、宫室、
邲之战 鞍之战 鄢陵之战 平阴之战 柏举之战
善于运用多种多样的叙事手法
“盖其为法则有以顺叙者,以递叙者,以类叙者,以次 叙者,以牵连而叙者,断续叙者,错综叙者,假议论而叙 者,夹议论而叙者,先叙的断,先断的叙,且叙且断,以 叙作断。预提于前,补缀于后,两事合一,一事分两,对 叙插叙,明叙暗叙,颠倒叙、四环叙。离合变化,奇正相 生,如孙吴用兵,扁仓用药,神妙不测。几于化工,其法 莫备于左氏。” ——章学诚《文史通义》
《尚书》是中国记言文之祖。 大部 《尚书》由虞书、
分是君主和大臣的讲话、誓词、政 夏书、商书、周书
令的记录, 也有少量记事。 唐孔颖 四书组成。
达将其分为十体:典、谟、诰、誓、 训、命、贡、歌、征、范。 “诰”-平时的号令 “誓”-有关军事的话 “命”-君告臣的话 “谟”-臣告君的话
《尚书》之文,都 是单独成篇,有完 整的结构,已具备 记叙、描写、议论、 抒情等多种表达方 式。
—
特点:以记言、记行为主
易卦爻辞—韵散结合的卜筮之书
《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传是对经的解释。六
十四卦之卦画、卦名、卦辞和爻辞被称为《易经》。
《易经》是卜筮之书。卦是《周易》中象征自然现
象和人事变化的一套符号。爻是组成卦的基本符号,
分阳爻和阴爻,二者配合就成了卦。由三个爻组成
的“八卦”《周礼》谓之经卦。朱熹《周易本义》: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增加了大量 的历史事实与传说;
《左传》把《春秋》中的简短记事,发展成为 完整的叙事散文;
《左传》发展了春秋笔法,不以个别字的褒贬 体现思想倾向,擅长以生动的叙述和描写体现 道评价;
《左传》创立了在叙事中或叙事后直接引入议 论。
(四) 左传的叙事艺术
长于叙事,精于剪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擅长描写战争,同中见异,各具面目;
《春秋》—记事文之祖
指《春秋》的作者以一字“寓褒贬,别善恶”表 明其尊王攘夷,正名定分的思想倾向的写作方法。 春秋笔法言简意赅,委婉含蓄,用词准确,浅显 平蓄字实蕴,春秋春,籍也对,称后带作世有春产所秋生谓笔了法“重微。要言的大影义响”。并人暗们寓把褒文贬笔的含文
秋
春秋十二公
“春秋笔法”
隐桓庄闵 僖文宣成 襄昭定哀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盌。离中虚,坎
易
中满。兑上缺,巽下断。”由经卦两两相合为六十 四卦(各有六爻构成),《周礼》谓之别卦。
卦
爻
特点:记事完整,善用比兴、象征手法,
辞
语言古朴凝练,具有实用记要性质。
《尚书》—记言文之祖
《尚书》之名:又名《书》。是中 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尚” 即上古,“书”是指书写于竹帛上 的历史,“尚书”即“上古的史 书”。
在诸多的矛盾冲突中揭示人物心理活动与性 格特征;
通过故事情节的补叙丰富人物形象; 运用典型的细节描写来深化人物的本质特征。
(七)《左传》的语言特色
《左传》的语言简练而丰润,含蕴而畅 达,曲折而尽情,极富表现力。
《左传》所记之“言”,主要为人物对 话、外交辞令和谏说、议论之辞。
《左传》中的外交辞令,具有“其文典 而美,其语博而奥” (刘知己《史通》) 的特征。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案例
古代叙事散文从萌芽到成熟的发展轨迹
叙事散文的萌芽
记言文之祖
叙事之最
甲
易
《
《
《
骨
卦
尚
春
左
卜
爻
书
秋
传
辞
辞
》
》
》
韵散结合的卜筮文字
记事文之祖
甲骨卜辞—叙事散文的萌芽
是殷商时代为了占卜吉凶刻在龟甲 或兽骨上的记事文字。内容主要是 关于祭祀、畋猎、畜牧、农业与战
争的占卜记录。
(二)“春秋三传”
“春秋三传”: 解释和补注《春秋》 的三部历史著作。
齐人公羊高著 鲁人榖梁赤著
鲁人左丘明著
《春秋公羊传》 《春秋谷梁传》 《春秋左氏传》
今文经学著作,重在解释,阐发 古文经学著作,以《春秋》记事为 《春秋》经义,以议论为主。 纲,增加大量历史事实与传说,文 学成就最高。
(三)《左传》与《春秋》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