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主义张艺谋

合集下载

论后殖民语境中的张艺谋、李安电影特征

论后殖民语境中的张艺谋、李安电影特征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No.31,2020 Sum No.5112020年第31期总第511期摘要20世纪末期,张艺谋和李安在西方电影市场崭露头角,接连揽获金狮奖、金熊奖等重要国际大奖,使中国电影真正开始走入西方人的世界。

张艺谋、李安的作品在受到国际电影市场认可的同时,也面临着“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尴尬局面。

基于这种背景,该文将从后殖民语境入手,探究张艺谋、李安电影的特征。

关键词张艺谋;李安;后殖民主义The Features of the Films of Zhang Yimou and Ang Lee under the Post-Colonial Context//LIAO Hanxi,TANG Xuan Abstract At the end of the20th century,Zhang Yimou and Ang Lee had cut a figure in Hesperian film market,and won many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awards such as the Golden Lion and the Golden Bear in succession,which made Chinese films really be-gan to enter the Western vision.At the same time when Zhang Yimou's and Ang Lee's films gain recognition of international film market,their films also face an embarrassing situation that"being somebody outside China,while being no body inside China". Under such background,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features of the films of Zhang Yimou and Ang Lee through the Post-Colonial context.Key words Zhang Yimou;Ang Lee;Post-Colonialism二战结束后,虽然西方殖民主义体系已经瓦解,但是“西方中心主义”依托发达的传播媒介,仍以意识形态渗透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些国家的文化价值取向。

重庆大学电影学硕历年考题

重庆大学电影学硕历年考题

专业课一(学硕)2020影视艺术理论一、名词解释1、影戏论2、连续性剪辑3、电影表演4、谈话节目二、简答1、大情节、小情节、反情节2、电视情境喜剧3、女性主义电影理论4、让米特里的理论成就三、论述1、明星制在影视文化及影视产业中的作用及明星研究的集中方法2、结合近几年中国产业现状谈对类型电影的理解以及类型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影响。

2019电影理论一、简答1、简述合成镜头的特点。

2、简述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美学思想。

3、简述格里尔逊的纪录电影的美学思想。

4、简述劳拉穆尔维的《视觉快感与叙事性电影》的美学思想。

5、简述美国先锋电影的美学特征。

二、论述1、论述克拉考尔的电影理论及美学思想。

2、论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美学思想。

3、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论述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美学思想。

2018电影理论一、简答题(五选三)每题20分1、简述意识形态电影理论2、简述20世纪欧洲先锋派电影理论3、举出三个电影作者导演,并举出他们能被称作作者的理由4、简述电影中“类型研究”的意义5、简述拉康的“镜像”理论二、论述题(三选二)每题45分1、女性主义电影理论2、用“后殖民主义”电影理论分析张艺谋《红高粱》和陈凯歌《霸王别姬》3、分析经典好莱坞戏剧电影美学观和叙事机制2017电影理论1、德吕克的上镜头性2、爱森斯坦的理性电影3、电影创作与观众的关系4、丹麦电影宣言“道格码95”5、新好莱坞的代表导演和特征6、电影和电视剧的区别联系7、怎么理解完整电影神话2016电影理论一、简答题(任选三题,每题20分,共60分)1、简述爱因汉姆和克拉考尔对于电影作为艺术在理解上的不同。

2、简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及其风格特征。

3、简述移动摄影机的含义及其基本表现功能。

4、谈谈你对“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的理解。

5、简述你对电影“摄影机自来水笔”观点的了解。

二、论述题(任选两题,每题45分,共90分)1、结合实例谈谈你对爱森斯坦的理性电影和杂耍蒙太奇思想的了解。

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

谄媚的奢华------电影《红高粱》的后殖民主义色彩【摘要】:后殖民主义是90 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国际文化思潮,其影响正在日益扩大。

本文从后殖民主义的视角,从三个方面探究了影片《红高粱》的后殖民特性。

在张艺谋改编自莫言《红高粱》《高粱酒》的电影《红高粱》里,就保存着这种后殖民主义的特性。

并近乎于谄媚的表现出民族的劣根性。

关键词:《红高粱》张艺谋后殖民主义后殖民主义主要研究殖民时期之后宗主国与殖民地的文化话语权力关系,以及有关种族和文化帝国主义的问题。

爱德华·赛义德在《东方主义》一书中认为:在西方学人的视界中,“东方”被憧憬为一个从远古以来就洋溢着异国情调与传奇色彩的浪漫国度,而且这种憧憬是一种文化猎奇。

虽然我们中国并没有真正地沦落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可是在一定的程度上我们却遭受着殖民化的统治。

在莫言的小说中,并没有这些在电影中表现的这些意象元素,在经过张艺谋的改编之后,凸显了我们中华民族在一些问题上的是是非非。

张艺谋作的电影作品《红高粱》首先是在柏林电影节获得金熊奖之后,在国内外引起了一片轰动,特别是猎奇心理支配下的西方观众,可是在国内对于影片却有着各种不同的看法。

影片《红高粱》折射的落后文明是旧中国的真实写照,但是相应地迎合了西方东方主义者的欣赏品味。

可是在这其中也暗含着许多实际中并不存在的东西。

一、“伪民俗”迎合了西方观众的猎奇心理在小说《红高粱》中,作家莫言所描写的是在山东高密的事情,张艺谋导演有意的将这故事背景挪用到了陕北的高原之上。

这是我们可以理解的,在那片广袤的土地上所承载的中华文化,才是最原始的的最富有激情的,也是最能够满足西方人对中华文化的猎奇心理的。

可是《红高粱》这部影片对民俗文化的阐述却带有很强的虚构性,即“伪民俗”性。

首先,在故事的层面上将故事的发生地移植到陕北那是合情合理的,但从史实的角度出发,这未免就太牵强了。

影片将地点改在了边远的宁夏地区而不是原作中的高密东北乡。

后殖民主义解读电影《红高梁》

后殖民主义解读电影《红高梁》

后殖民主义解读电影《红高梁》《红高粱》一大片高粱地为背景,有点神秘气息,很多情节都是在高粱地里牌的。

其中,那女主角的爱情也是在那片高粱地里磨擦出火花的。

红红的高粱,却没有人收,因为那是一片野高粱。

漂亮的新娘,今天就要嫁人了,新郎却不是自己的意中人。

爱情的力量总是了不起的,尤其就是大碗饮酒,小口吃肉的大汉,他们的爆发力就是不可估量的。

他为了她,可以回去杀人,可以为自尊而战,他,活得真男人。

人本人来了,打破了一切的平静,不论是男人女人,都有满腔的热情。

他们不晓得什么就是爱国,什么就是国耻,但是他们明白谁就是恩人,谁就是罪人,他们不愿势单力薄,愿为自己的朋友抛弃自己的小家。

喝了这碗高粱酒,见了皇上都不用低头,更何况日本鬼子。

他们用直观的方法,摧毁了日本人的军车,他们用自己的身体证明:中国人就是不屈不挠的,就是赵顷霖,吓不倒的,就连最为淳朴的农民也就是如此。

如果用一个词来表达看完《红高粱》的心情,那么这个词就是,气愤。

为什么可以就是这个词?之前所推荐给姐姐看看,姐姐说道看看没法,受不了里面的虐心和无知。

在日本人发生之前,体会的就是九儿的聪明才智,观赏的就是余占鳌的兄弟义气。

可是日本人发生之后,只想怒骂“无知”。

在民族大义面前,无知的民国子民想起的只是自己的小家,可是“国家,国家”,有国才存有家,国若遗失,家又何存?花掉脖子,恋儿,钱玉郎……就是这样的目光短浅的人,在外敌侵略的时候,甚至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将其一网打尽。

如果没爱国信念,再不好的装备又存有何用?如果没血性,再多的人又存有何用?感谢我们的国家还有张俊杰这样有血性的爱国志士,感谢我们的国家还有余占鳌这样有血性的子民,更感谢我们的国家还有九儿这样逐渐成长起来的明事理明大体的女人。

与滞后形影相随的不仅仅就是物质的贫乏,更是精神的肥沃。

没文化太可怕,例如我们曾经滞后的中国;存有了文化却偏移了主线更是可怕,例如被迷惑了双眼的军国主义的日本军人。

我们的教育缺乏了太多的爱国主义教育。

后殖民语境下的中国电影

后殖民语境下的中国电影

《全球后殖民语境下的张艺谋》张颐武——后殖民(概念):指在经典殖民主义及其价值全面终结之后,西方运用自身的知识/权利话语对第三世界所发挥的支配作用,也就是依靠这种软性的意识形态策略和温和的对自身评价的无可怀疑性的表述,对在“现代化”基础上构成的第三世界民族国家的影响和控制。

1949年~80年代~1992年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如果说从《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到《秋菊打官司》,张艺谋早期受到西方电影节青睐的电影,带有某种民俗化的色彩,以迎合西方评委的猎奇心理,那么新世纪以来的《英雄》《十面埋伏》《夜宴》则是以极尽影响奇观之能事,营造一种西方观念所不曾见到过的有别于好莱坞的东方大片。

抗衡利器
《英雄》的里程碑意义
自然我们也认识到中国的商业大片催生与好莱坞,并非成于本土国产影片产业的瓜熟蒂落之下,总归有一种揠苗助长的味道。

《东方学》演讲提纲

《东方学》演讲提纲

《东方学》演讲提纲一萨义德与东方学的简介萨义德的《东方学》出版于1978年,是萨义德的代表作。

这部书对于其他学科,譬如文学研究、历史研究、人类研究、社会学、以及宗教研究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东方学的出版业标志着后殖民主义研究的开始。

作为第一部后殖民批评作品,它试图探讨殖民霸权和殖民话语的内在联系。

通过结合葛兰西的马克思主义和福柯的话语理论,萨义德展示了东方学下对东方文化,特别是阿拉伯文化的否定和误读。

因此,《东方学》研究的是西方视野下的东方以及两者之间文化差异的认同和一系列不平等关系形成的过程。

二.什么是东方学1.萨义德对东方学的定义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欧美国家学术机构中的,以教授东方、书写东方或研究东方人为目的的一门包括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和语言学的学科,它带有早期欧洲殖民主义政治色彩,以“东方”(the Orient)与“西方”(the Occident)二者之间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意义上的对立为其基础。

2.东方学的研究对象得出结论:萨义德所关心的真正的“东方”不是他的理论对象,他认为东方并非一种自然的存在。

“东方”和“西方”这样的地方和地理区域都是人为建构起来的,三.萨义德与后殖民主义1简介后殖民主义发展史2. 《东方学》的学术背景和理论指向论述西方真理观的历史,以及萨义德受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影响,其东方主义批评的目的是揭开东方主义话语中的遮蔽。

3萨义德如何运用权力话语理论进行东方学的基础建构四,电影中的后殖民主义之争后殖民主义认为张艺谋等人的电影为迎合西方中心主义,塑造了一个贫困荒蛮的图景,以其满足西方观众的审美期待,认同并为西方观众学者构建了一个“东方他者”的形象。

但是我认为,不能简单的用东方主义理论将这类电影贬低,因为这批电影代表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对自我文化身份和历史的一种反思和自省,而这恰恰是当前中国电影所匮乏的。

后殖民主义解读电影《红高梁》

后殖民主义解读电影《红高梁》
文 艺评 论
后殖 民主义解读 电影 《 红高梁 》
乔成林 李晓飞 ( 山东烟 台大学外 国语 学院 2 40 ) 605
摘 要 :后 殖 民主 叉是 9年 代 兴 起 的一 种 新 的 国 际文 化 思 潮 ,其 影 确定 的 空动 能指 。 ”再 次, 影片 多次 向观 众展 示 了我奶 奶 的金 莲 O
响 正 在 日益 扩 大 。本 文从 后 殖 民主 义的 视 角 ,从 三 个 方 面 探 究 了影 片
《 红高粱》的后殖 民特性。 关键词 : 《 高粱 》张艺谋 ;后 殖民主 义 红
后 殖 民主 义 主 要 研 究 殖 民 时期 之 后 宗 主 国与 殖 民地 的文 化 话语 权 力关 系 , 以及 有关 种 族和 文 化 帝 国主 义 的 问题 。爱 德 华 ・ 赛义 德在 《 方主 义 》一书 中认 为 :在 西方 学人 的视 界 中 , “ 东 东 方 ”被憧 憬 为一个 从远 古 以来 就洋 溢着 异 国情调 与传 奇 色彩 的浪 漫 国度 ,而且 这种 幢憬 是一 种文 化 猎奇 。本 文从 后殖 民主义 的视 角解读 了影 片 《 红高梁 》 的后殖 民特性 。 三 、对情欲 的 大肆捕 捉强 化 了西 方观 众 的后殖 民情结 张艺谋 作 的 电影作 品 《 高粱 》 自上映 后一 直 弓人 关注 ,特 红 i 影 片 《 高粱 》 中 的我奶 奶美 丽 ,坚 韧 ,能够 承受 生 活的 磨 红 别是 猎 奇心 理支 配下 的西方 观众 。影片 《 高粱 》 折射 的落 后文 难 ,与 此 同时却 被 塑造成 一 个总 是处 于性 匮 乏 的状 态 ,需 要一 个 红 明是 旧中 国的真 实写照 ,但 是相 应 地迎 合 了西方 东 方主 义者 的欣 强 大的 男性 来激 活 的角色 。她 不 仅被 塑造 成欲 望 的对象 而 且还 是 个 欲望 挑动 者 。对 我奶 奶 的捕捉 拍摄 的 第二 个主 要场 景 ,就是 从 赏 品味 。 主 观视 角拍 摄 了她 非常 大胆 且 毫无 羞涩 地窥 探着 轿 夫们汗 淋淋 的 “ 民俗 ”迎合 了西 方观 众的猎 奇心理 伪 《 红高 粱》这 部 影片对 民俗 文 化 的阐述 带有 很 强 的虚构 性 , 裸 背 ,表达 了她对 其 中一个 赤膊 轿 夫的 欲望 。在 这样 的视 野 下 , 即 “ 民俗 性。首 先 ,影片将 地 点 改在 了边远 的宁夏 地 区而不 女 主 角 我 奶 奶就 不 单 单是 男 性情 欲 的幻 想 式 人 物 , 而且 被 打 造 伪 【 是 原作 中 的高密 东北 乡 。很显 然 ,这 是一种 错误 。因 为当年 日本 成 了异 国情 调 的取悦 者 ,弓 诱着 西方 男 性观 众本 已倦 怠疲 沓 的欣 侵 略 中国并 没有 深入 到边 远 的宁夏 一 带 。这就给 人 一种 错觉 ,会 赏 趣味 。在 出嫁 的路上 ,新 娘 很快 就被 赶跑 劫 匪的轿 把式 余 占熬 颠轿 ”戏 中 ,她 已经 从轿 夫 的 口中证 实 了 让 东方 主义 者认 为当 年 的中 国非常 弱 小 ,连 偏僻 的内 陆深处 都受 所 吸 引住 了 。因为 在 “ 到 了 日本 的侵略 和蹂躏 。其次 ,影 片 中我奶 奶 要嫁 过去 的十 八里 要 嫁 的丈夫 不仅 比 自己大 三十几 岁 ,而 且是 个麻 风病 。所 以我 奶 坡 是 除了烧 酒作 坊一 家人 外 荒无人 烟 的地 方 。这是 不可 能 的 ,因 奶 ,勇 敢地 正 视着 余 占熬 的 目光 ,毫无 畏惧 之情 , 目光 里流 露 出 为没有 村庄 是如 此荒 凉 、人 丁稀少 的 。再 次 ,去十 八里 坡 的路上 来 的是 浓浓 的欲 望 之火 。影 片 中的 红高 粱望 不 到边 际 ,像 排 山倒 经 过 的那片 高粱 地被 拍摄 成野 生 的高粱 ,这也 是站 不住 脚 的 ,没 海 一样 不停 地 摇晃 着 ,就好 像他 们 的欲 望 、情欲 一样 无法 无天 、 有 野高 粱会 是那 么整 齐壮 观 的 。最 后 ,烧 酒作 坊 的人崇 拜酒 神 。 无 法克 制 ,让 人沉 浸在 情欲 之 中不 能 自拔 ,只剩 下无 尽 的贪恋 。 但 是 ,我爷 爷 的恶作 剧朝 高粱 酒里 撒 了一 炮尿 ,竟 然 酿成 了喷 香 三 天后 新 娘 回门 时,我 奶奶 与 余 占熬在 一望 无尽 的 红高 粱地 里激 的好酒— — 十八 里红 。如 此 多的 “ 民俗 ”客 观上 无形 地迎 合 了 情 相爱 。在 激 情之 后 ,在我 奶 奶重 新坐 上毛 驴往 回走 的 时候 ,余 伪 西 方世 界 的观众 ,为 他们 呈现 了一 个神 奇 的东 方 国度 ,从而 满足 占熬不 停地 在 我奶 奶背 后 的高粱 地 里高 唱着 歌 曲 “ 妹你 大胆 地 妹 了他们 的猎 奇心 理 ,引发 了他 们对 东 方 中国 “ 神秘 ”的幻想 。西 往 前走 啊 往前 走 莫回 呀头 ” 。影片 中张 艺谋借用 一系 列风 吹高 方 评委 和观 众并 不十 分 了解 中国 的历 史风俗 ,他们 本身 对 东方影 粱 的 画面不 仅 让观 众体 会到 了他 们 二人 无法 克 制的情 欲和 性欲 , 片就 有 着一 种好 奇与 期待 ,而 这种 “ 民俗 ”恰 好 满足 了他 们 的 同时也 让观 众 看到 了 “ 伪 歌声 ”的存 在和 意义 :雄 性 的、粗 犷 的声 音撞 击 着高 粱 叶片 也扰 乱 了 “ 奶奶 ”的心 扉 。确 实如此 ,在 此 我 心愿 。 后 的 画面里 ,我奶 奶完 全不 顾众 人 的惊 愕 目光 ,全面 屈服 于我 爷 二 、愚昧和 落后 引发 了西方 观众 的后殖 民情 绪 影 片刻 意在视 觉上 营 构 了流动 的 画面 , 以最 大 的信 息量 来表 爷 的爱 欲之 中。 因为在 冷静 思考 之后 ,她发 现他 们彼 此很 需要 对 现 东方 大陆传 统 文化 的原 始荒 蛮与 愚昧 落后 ,供 西 方读 者猎 奇 。 方 。在 “ 轿 ”一 场戏 中 ,从表 层来 看 ,它 是众 多抬 轿 的粗野 壮 颠 首 先 ,在我 奶奶 上花 轿前 后 ,画外 音里 的那 段 “ 轿不 能哭 ,哭 汉 对 花 轿 中 一位 红装 红 盖 头 新 娘 的戏 谑 式 恶 作 剧 ; 但 从深 层 来 坐 轿 吐 轿 没有 好 报 , 盖 头不 能掀 ,盖 头 一 掀必 生事 端 。 ”这 几句 看 ,它 是几 条 赤膊 壮汉 面对 新 娘九 儿 的魅力 所 萌动 的性 的潜在 欢 台词隐 含 的信息 就是 新娘 必须 在轿 子里 也规 规矩 矩 ,苦 和 吐等任 悦 与渴 望的 白发宣 泄 。 总 之 ,这部 影 片刻 意营 构 了本 土传 统文化 的愚昧 和落 后 以取 何动 作 都是伤 风 败俗 的 ,新娘 没有 一丁 点的 自由 ,花轿 也是 一种 束 缚而 不是 让人 欢喜 的地 方 。其 次, 我奶奶 在 曾祖 父 的眼里 就相 悦 西方 大众 ,使得 西方 观众 对 东方 、东 方具 。 曾祖 父 用她 换取 了李大 头给 的一 条老 好 奇 ,满 足 了西方 观众 的猎 奇心理 。 骡子 。为 了让老 李家 的名气 和气 派 提高 自己的 声望 ,穷 困 的 曾祖 父把 她 嫁给 了李 大头 ,逼 她做 了 买卖婚 姻 的牺牲 品,并 向她 隐 瞒 参 考文 献 了未 来 丈夫 的情况 :对 方 五十 多岁 了而 且还 是个 麻 风病 。对 于这 [ 朱立元 《 1 】 当代 西方文 艺理论 》 ( 第二版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 05 桩婚 姻 , 曾祖 父 自个心 里美 滋滋 的,觉 得 自己的女 儿高攀 了。在 版 社 ,2 0 。 迎接 女儿 回 娘 家 的 路上 ,他 教 训道 : “ 愿 不 愿 意 都得 回李 家 [ 你 2 1罗钢 ,刘象愚 《 后殖 民主义文化理论 》北 京: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 来 ,你看 人家 多大 的气 派 ,张 口就 是一 头大 骡子 ;你真 是掉 到 富 社 。 1 9 9 9。 窝窝 里 了,嫁 了人 死活 都是 李 家 的人 。 ”以此可 见 , 当时妇 女 的 []张 京媛 《后 殖 民理 论 与文 化批 评 》北 京 :北京 大 学 出版 社 , 3 9 悲惨 社会 地位 。她 们深 受三 纲 五常 的束 缚 ,在 “ 嫁从 父 , 以嫁 19 9。 未 从夫 ,夫死 从子 ”等 一切封 建 伦理 的约 束下 丧 失 了 自己的独 立和 [ 莫言 《 高梁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0 4 4 】 红 20 。 自由 ,一直 都处在 父权 和 夫权 社会 的最 底层 。虽 然 我奶 奶大 喊 : [】沈媛媛 解析 电影 《 高粱》的色彩魅力 《电影评界 》 ( 0 8 5 红 2 0 年 6 “ 不 是我 爹 ”并且 跑 出了 自己 的娘家 ,但 她仍 然 处在 父权 制和 第 1 期 )。 你 夫权 制 的夹缝 中 ,她 只好把 自己 屈服给 了余 占熬 。这样 的情 节塑 造使 得 西方猎 奇 者认 为 ,中 国的妇 女丧 失 了主 体地 位而 沦 为工 具 作 者简 介 :

北京电影学院考研_国际电影文化传播_电影史_电影理论_历年试题

北京电影学院考研_国际电影文化传播_电影史_电影理论_历年试题

93年一、填空1、电影第一符号学以结构主义语言学为模式;电影第二符号学以精神分析学为模式。

2、“摄影机自来水笔”是由法国电影家阿斯特里克在1948 年提出。

3、“作者论”产生是50年代法国当时《电影手册》编委特吕弗写一篇论文《法国电影的某种倾向》提出作者标准和条件。

二、选择1、《新拉奥孔:艺术的组成部分和有声电影》作者是爱因汉姆。

2、《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写于1916年,作者是雨果·明斯特贝格。

3、《圣女贞德的受难》的导演是卡尔·德莱叶。

4、《神女》摄于1934年。

5、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是1935年拍摄的《风云儿女》的主题曲。

6、法国印象派作品《车轮》导演是阿蓓尔·冈斯。

7、意大利影片《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摄于1945 年。

8、《广岛之恋》导演是阿仑·雷乃。

9、《电影的本性》作者是克拉考尔。

10、《武训传》导演是孙瑜。

三、名词解释1、能指2、左岸派3、库里肖夫效应4、声画对位原是音乐术语,音乐作品中若干相对独立旋律声部结合为和谐的整体。

这个概念是苏联的爱森斯坦、普多夫金、亚历山大洛夫于1928年在《有声电影的未来》文章中首次提出。

指声音画面形象分别表达不同的内容,各个有其内在的节奏,独立发展。

他们分头并进,从不同方面说出同一涵义,这种声画结构形式叫声画对位。

声画对位是一种声画结合的蒙太奇技巧。

五、简答1、试举40年代后期,中国电影代表作一两部,说出其美学特点。

2、新时期,电影理论有何重要建树?给予概括的说明。

94年一、填空1、电影符号学是以索绪尔的语言体系建立的。

现代电影符号学的创始者是麦茨。

二、名词解释1、画外空间摄影机镜头内未表现的内容,从镜头内表现镜头外,包括声音。

(看不到的部分)三、简答1、论述细节在艺术作品中的功能是什么?举一部影片为例加以说明。

2、电影故事片和电视剧两种视听艺术异同点是什么?3、举一部电影作品为例,说明电影叙事性和造型性之间的关系。

浅析电视剧《红高梁》主题曲《九儿》二度创作风格的对比

浅析电视剧《红高梁》主题曲《九儿》二度创作风格的对比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课题论证1、本选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赵艳艳在2016年6月的怀化学学报发表的《论影视剧红高粱主题曲<九儿>》中以《红高粱》主题曲《九儿》的音乐鉴赏和研究为主线,从对词曲作者音乐演绎两个方面简要概述入手从其前奏、主歌和副歌三部分的曲式特点分别进行深入分析,突出歌曲《九儿》的情绪、情感变化研究影视音乐在影视作品情境中所产生的变化及影响,找出主题曲《九儿》在影视剧《红高粱》中的意义价值所在。

徐佩华在黄河之声2016年第20期发表的《对影视剧红高粱主题曲<九儿>的分析》中通过对《九儿》中所蕴含的情绪以及情感变化进行深入探索,探析歌曲在电视剧中的价值所在,进而了解音乐和电视剧之间的辩证关系,为电视剧的创作和演绎提供更多的参考。

童欣雨在民族音乐2016年04期发表的《浅谈调式色彩选择与对比的功效—以红高粱主题曲<九儿>为例》中,通过韩红和胡莎莎两个版本的《九儿》浅谈调式色彩,阐释不同的音乐动机。

冯培洁,蔡海波,在北方音乐2015年01期发表的《以旋律思维塑造人物形象用调性思维推动情绪发展—长篇电视连续剧红高粱主题曲<九儿>赏析》思维主要以旋律思维塑造人物形象,用调性思维推动情绪发展,深入剖析片尾主题曲《九儿》。

2选题依据和意义(一)选题依据(1)2012年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掀起的“红高粱热”后,高密东北乡的“红高粱”随着电视剧《红高粱》的开播又一次“红”遍了全国。

(2)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在史诗巨制《红高粱家族》中,成功地使用了怪诞手法。

本文依据美国学者菲利普.汤姆森的怪诞理论分析该小说中的一些显著的怪诞特征,如不和谐、滑稽、恐怖和反常等。

(3)颠覆了传统革命英雄主义小说的套路,塑造了九儿这样一倔强、敢爱敢恨,像高粱一样的奇女子,《九儿》将女主九儿坚强隐忍的性格,一生的爱恨情仇与跌宕起伏的情节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二)选题意义(1)这部电视剧及歌曲,歌颂了人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张艺谋电影的作品风格及分析

张艺谋电影的作品风格及分析

张艺谋电影的作品风格及分析首先,张艺谋的作品风格鲜明,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

他喜欢使用鲜明的色彩,以及强烈的情感和动作表达来营造戏剧性的效果。

他以其精心构造的场景和精美的镜头抓住观众的眼球,带领观众进入他创造的独特世界。

例如在《活着》中,他使用了大量的鲜红色和黑白对比的视觉元素,来突出人物的心理和情感状态。

而在《英雄》和《满城尽带黄金甲》中,他则运用了精美的服装和场景构建,体现了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的冲突与融合。

其次,张艺谋的作品经常探讨人性和社会问题。

他倾向于关注弱势群体和边缘人物的命运,揭示社会的不公和压迫。

他将个人的故事与社会、历史的背景融为一体,表达了对人性的深入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在《红高粱》中,他通过对一个家族三代人的描绘,揭示了中国农村的封建习俗和家庭关系的变迁。

而在《鬼子来了》中,他则通过对日本侵华行为的揭露,让观众深刻体会到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苦难和破坏。

此外,张艺谋的作品常常使用象征与隐喻的手法来表达内在的情感和主题。

他借助符号和视觉元素,以及动作和表情,来暗示人物心理的变化和发展。

例如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他使用了大量的红色元素,象征着权力和财富的欲望,以及对红灯笼一族的控制和压迫。

而在《菊豆》中,他则通过大量的视觉符号和对比,来表达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边缘和束缚。

最后,张艺谋的作品还常常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他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研究深入浅出地融入到其作品中,使得观众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智慧。

例如在《英雄》和《满城尽带黄金甲》中,他运用了中国古代传统的武术和戏剧元素,让观众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而在《十面埋伏》中,他则将中国古代战争策略和人性的复杂性相结合,创造了一个独特而令人深思的作品。

综上所述,张艺谋的作品风格鲜明,他善于运用鲜明的色彩和情感表达,以及精心构造的场景和镜头来吸引观众。

他经常通过探讨人性和社会问题,以及使用象征与隐喻的手法来表达自己深入的思考和对社会的批判。

从电影《金陵十三钗》看张艺谋国际化创作策略的得失

从电影《金陵十三钗》看张艺谋国际化创作策略的得失
方面也 暴露 了因刻意迎 合 而带 来 的不足 。这 些 不足 表 现为 : 东 西 方 不 同文 化背 景产 生 的解读
差异 ; 不 同价 值观 之 间 的距 离产 生的误解 ; 商业 电影 元素 与严 肃主题 间 的隔膜 。
关 键词 : 张 艺谋 ; 金 陵 十 三钗 ; 国 际化 ; 创 作策 略
梦 想很大 层 面上就 是 向美 国好 莱 坞文 化靠 拢 , 从 而 获 露 民族 阴 暗” 等指 责 , 我 们看 到《 有 话好 好说 》 《 幸 福 时
得 以好莱 坞为代 表 的西方 世界 的接受 和认 同 , 因而对 光 》 《 一个 都 不 能 少 》 的创 作 张 艺 谋 刻 意 避 开 所 谓 指

作 为 中 国第 五代 电影导 演 的领军人 物 , 张艺谋 的
热 。笔者 就《 金 陵十 三钗 》 的创 作 , 梳理 张艺 谋 电影创 电影创 作一 直备 受 瞩 目。从 上 世 纪 8 0年 代 起 , 张 艺
谋 的 电影 以 民俗 的方 式 、 象 征 性 的造 型 、 美 轮 美 奂 的

电影 《 金陵 十三 钗》 选 择 国际化 创 作路 线的 背景
色 彩 画面形 成 自己独 特的风 格 , 成 为其 电影走 向世 界 的一条 捷径 。那 时他 的 国际化 的倾 向初 见端 倪 , 一方
在美 国全球 化 战略 中 , 好 莱坞 电影 承担 着 向世界 面 , 赞 赏者 将其作 为 中国 电影 创新 突破 走 向世 界 的代

输 出其意 识形 态 、 思 想文 化 、 生活方式 、 价值取 向、 审 表 ; 另 一方 面批 评者 就其创作 迎 合 了西 方对 东方 的猜 美标 准 、 评判标 准 的任务 。由于其 在世 界 政治 经济 文 想和 好奇 , 为西方“ 提供 了‘ 他性 ’ 的消费, 一 个 陌生

以“杂化”僭越“边界”讲解

以“杂化”僭越“边界”讲解

以“杂化”僭越“边界”[摘要]《喜马拉雅王子》以多重杂化的方式试图僭越东西方边界的表述策略为中国电影如何在后殖民语境下发出自己的声音并实现文化的双向交流提供了一种有意义的探索。

从文学叙事的层面上看,它叠加了西方经典叙事结构与东方文化主题;从影像叙事的层面上看,它叠加了西方经典叙事结构和东方影像;从民族认同的层面上看,它叠加了西方“东方主义”的凝视与东方的反凝视。

[关键词]杂化;后殖民语境;表述;中国电影;《喜马拉雅王子》近年来,一些中国电影在以西方话语为中心的国际影展上获得了奖项,更有一些甚至进入了西方电影市场并获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

针对这些情况,电影界和文化评论界都纷纷从各自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和总结经验教训,试图闯出一条中国电影的自强之路。

电影界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更重视自身创作的电影是否能获得国际大奖,是否能打入国际市场获得可观票房;而文化评论界从理论的高度出发,更关注从“中国电影走向国际”这一命题抽象出来的民族身份的认同,东西方对话等关乎民族自立、自尊和自强的问题。

在后殖民主义的语境之下,早期获得国际认可的中国电影,以张艺谋为代表,被看做是以东方奇观,尤其是落后隐秘的东方陋俗来满足西方的猎奇欲和偷窥欲,从而获得认可,这是在西方“东方主义”的逻辑下滋生出的一种自贬式的“自我东方主义”,因此,张艺谋早期的探索并未得到完全的认可,并不被看做是中国电影走向国际的示范之路。

但是,如若没有东方主义的审视眼光,过于单纯的民族性直接走向国际并不是最佳的路径,因为,两个过于陌生的文化是很难交集并产生对话和交流的。

交流存在,在逻辑上就必然区分出自我与他者,文化交流是自我文化与他者文化间的流变,流变的实现,必然要求双方对彼此都有兴趣。

在东方主义的语境下,西方对东方的兴趣点猎奇与窥视欲必先于理解与尊崇。

于是,在实现第一步跨越时,暂时的低姿态或迎合也未尝不是一种有效的策略,但绝不是长久之计。

有评论者认为,张艺谋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努力走出过往的以单纯的民族性获得西方“东方主义”目光的关注这一模式,但又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变成了舍弃民族内涵追求所谓的“世界性”。

论后殖民语境中的张艺谋、李安电影特征

论后殖民语境中的张艺谋、李安电影特征

论后殖民语境中的张艺谋、李安电影特征论后殖民语境中的张艺谋、李安电影特征导言近年来,中国电影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其中张艺谋和李安的作品备受瞩目。

作为两位享誉世界的华人导演,他们的电影作品不断突破艺术边界,同时也与后殖民语境相关。

本文将探讨张艺谋和李安电影中所体现的后殖民语境特征,并分析两位导演对后殖民问题的思考和表达。

通过深入剖析他们的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后殖民主义对华人导演的影响,以及他们在这一背景下的创作特点。

一、后殖民语境的背景后殖民语境是指原先被殖民统治的国家在摆脱殖民统治后,面临的社会、文化和政治问题。

这些国家常常遭受殖民时期的剥削和压迫,社会结构严重不平等,文化被异化,自身发展受到限制。

后殖民语境下的电影艺术往往要面临如何表达被消解的文化身份、如何在国际舞台上获得肯定等问题。

二、张艺谋电影的后殖民特征1. 张艺谋电影中的历史追溯和文化回归张艺谋的电影中经常通过历史追溯和文化回归来反思中国传统文化在后殖民时期的沉寂和遗忘。

例如,《红高粱》中通过描述乡村的岁月变迁,呼应了中国历史中的众多陈年往事;《大红灯笼高高挂》以家庭团聚为主题,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生活带来的力量和温暖。

2. 张艺谋电影中的女性意识解构张艺谋的电影中经常展现女性在后殖民环境下的角色转变和自我解放。

他关注女性的身体和声音,通过对女性的描绘,挖掘并重新定义了女性的意义和力量。

例如,《红高粱》中的蜡烛姑娘和《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女主角如水,都是张艺谋电影中深受观众喜爱的角色。

3. 张艺谋电影中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话语张艺谋的电影也经常围绕着民族认同和国家话语进行探索。

他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国家象征的再现,表达了对中国文化的关注和对民族认同的思考。

例如,《活着》中通过一个农民的命运反映了中国社会变革的巨大冲击,传达了对于中国民族历史和价值观的关切。

三、李安电影的后殖民特征1. 李安电影中的跨文化体验李安的电影常常突破文化边界,展现了跨文化交流和体验。

比较文学研究类型之三——跨文化的文学阐释

比较文学研究类型之三——跨文化的文学阐释

借助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 《水浒传》显 示出了明显的男性作家和中国文学传统 的性别压迫:①好女人少,坏女人多。 ②女英雄令人生畏。③侮辱女性之词甚 多。④视女性为祸水。 众多诋毁拟制侮辱女性的著名言论,影 射着男人对女性极为矛盾的态度。



例2.后殖民主义视野中的张艺谋电影

后殖民:冷战以来新的侵占现象,即看不见的文化入侵——西方 发达国家凭借自己富裕的经济、强大的政治和发达的文化对第三 世界国家实行文化渗透(主要是经济原因,如果非洲经济发达的 话,非洲文化也会变得很迷人)。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个词很形 象,叫“和平演变”,相对于以前的武力殖民,我们把这种文化 殖民称之为“后殖民”。 “后post”不仅是时间上的差异,也 是性质上的差异,“后”与“前”既有断裂的关系,也有继承的 关系。 对这种种后殖民现象进行系统反思和研究的学问我们称之为“后 殖民批评”,后殖民批评的三大代表人物是:萨义德、霍米·巴 巴和斯皮瓦克。他们共同特点是具有双重的身份:出身在第三世 界,但成功在第一世界的美国。第三世界血液注定了他们无法真 正融入第一世界的美国,对第一世界时刻保持着清醒的批判精神, 同时,又保持着与实际存在的第三世界的批判性距离。萨伊德在 《东方学》之后还写了《西方学》,从另一个方面深化了对“东 方主义”和东方的自我定位的认知。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和女性主义运动密不可分,女性主义 文学批评是女性主义运动在文学领域的延伸和扩展。颠 覆文学作品中的男权传统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禀承的宗 旨,包括分析男性创作的文学作品中对女性形象的扭曲; 发掘女性被淹没的女性作家作品,撰写女性文学史;对 著名女性作家写作风格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大量运用结 /解构主义理论及其方法对于女性文本进行重新发明等 等。当代女性主义由于米莱特的政治学启示,与后殖民 话语形成了深度纠葛,女性与被殖民者、边缘群体、弱 势族群的生存困窘的共通性,也使“女性主义批评”迅 速转向更加理论化视野也更加宏阔的“性别研究”和 “身份研究”的疆域。 参考读物:张京媛选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凯 特·米莱特《性的政治》

后殖民主义理论

后殖民主义理论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的文化霸权
• • • •
无处不在的西方优越感 典型的东方形象 典型的东方地域
被神秘化、浪漫化的东方
片段1:贫民窟和印度人的脏乱野蛮(7:00)片段2:美国人的仁慈和人道(41:00)
二、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 什么是话语(discourse) Discourse is what we might call a system that defines the possibilities for knowledge or a framework for understading the world or a field of knowledge.
中共在江西苏区建立话语体系的实践
• • • • •
‚工农无产者,暴动起来,打倒土豪分田地‛ ‚没收一切土地平均分配给无产者,抽肥补瘦,焚烧田契废约‛ ‚打倒包办婚姻,禁止虐待童养媳‛ ‚男女平权,女子要读书识字‛ ‚工农子弟都来到红军‛,‚白军士兵是工农出身,不替军阀杀工 农‛
• ‚话语即权力‛
‚猫‛在英文中被书写为‚cat”完全是任意的。那么我们在现实生活 中之所以能够捕获话语的意义,完全受益于能指与所指在特定的历史 和文化语境下的约定俗成。 游击队和恐怖组织
《疯癫与文明》 话语被谁掌握,谁就有了说话的权利。疯子之所以被理性驱逐在外, 也是因为疯癫权利的不在场和失声。他之所以不遗余力地为疯癫说话, 就是为了使被权利统治排除在外的、处于边缘的东西说话,让他们发 出自己的声音。
二、斯皮瓦克的后殖民批评 1.斯皮瓦克对马克思主义的思考
• 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质疑 • 重读劳动价值理论 • 对马克思主义男性主义的批判
2.斯皮瓦克的后殖民批评
• 殖民话语分析 • 庶民主体建构(subaltern) • 全球化批判

中美电影的后殖民性

中美电影的后殖民性

而, 就当中国电影进入新的世纪以后, 却面临着异常复杂的文化 但王干指出, 关于灯笼的描述是苏童原小说中所没有的, 据考证,
语境。首先, 在西方层面, 西方为了在文化上完成殖 — 1 01 6 5
中国大地上还未曾见过类似“ 点灯” 风俗。 “电影作为艺术作品,
新的殖 民方式, 以一种貌似宽容的姿态让来 自第三世界的知 即“ 识分子以第三世界本土资料提供者的身份发言, 并让他们在其 的东方主义的认知框架内纳入听似真实的自我东方化话语”进 ,
的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文化批判色彩的学术思潮。该理论揭露 话语中心占据一定的位置”并通过这种新的东方主义,在老式 , “ 帝国主义国家对第三世界推行文化霸权的实质, 试图打破以西 方为中心的话语模式, 重塑第三世界边缘文化 , 使非西方世界摆 行西方先进开化、 东方落后愚昧等心理认同的渗透从而完成对 脱西方国家后殖民主义文化侵略和文化霸权的威胁, 并探讨其 东方的“ 收编”。 。 ” 另外, 对中国来说, 中国电影与西方电影相较
了不少“ 后殖民” 特征。张艺谋可谓是向国际影坛冲击的代表, 故
谨以张的部分电影为例:一) ( 夸大的伪“ 民俗” 。作为迎合西方人 口味的重头戏, 展现中国“ 民俗” 风貌的电影可谓首当其冲。如
中国电影中的后殖民性
大红灯笼高高挂》 中精致考究的“ 点灯 ‘ 吹灯” 封灯” 和“ 仪式。 随着民族电影的异军崛起, 中国电影文化开始走向世界。然 《
有效途径o )44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4 -1 C1 6 1 影视已日渐成 而言还处于劣势, 为了打人国际市场, 在国际影坛上争得一席之
为大众文化的主体。在当前全球化的语境下, 由于它所拥有的娱 地, 争取赢得奥斯卡在内的西方电影大奖就成为每一位中国电

论张艺谋电影中的女性情愫

论张艺谋电影中的女性情愫
作 《 红高 粱 ,(97年 ) 1 8 之中 。女 人的进 入 。 不 张艺潆 艺犬思维 中女性情愫 的成匿 仅为第 五 提供 了悬置 以久的 象征性 的成 人式 . 解 张艺 藻 , ~个 中国影坛响当 当的名字 , 瞧羹执 脱 了其 “ 一代 无名 、 其 子 无语 的杖态 , 而且 为他们提 着的 艺术态度 使得 作为第五代导演 标志性人 砌的他 供 了叙事之 复l 的契机 张艺谋电影 无疑是在这 一 J 三 倍受 嘲目。在张艺 谋电影研究 中,我之所以 要提 出 时赣乃至今 后 鹾时齄具有 拙特代表意 义的。18 年 97 “ 女性情愫 ” 问题 ,而不打算 专门去讨论与 之帽对 前后 ,商业 化大潮第一 次冲击了中 国大 陆 .当代 中 的“ 男性情 漂 ”问题 , 那时 蜀为 只要我 们稍 加注 意 国文化 、 电影历史地面 临昔 一种新的 异 己”者 一 悟 就 不难发 现 :张艺 谋 的电影 世 界是 一个倾 斜 的世 如当代 中国女作 家们 从自 己独 特的性别 体验 中 , 界 ,是向女性 郡一面大幅度倾斜 。尽管 中訇女性的 到了后殖 民主义文化 中,种族与性别 命题 的同柯与 地位 在世界上 已属比较前列的 位置 ,但是几 千年男 民族的命运 蝈关 ;中 国太 陆的艺术 电影 制作者Ⅲ在 0 投社 会的影响 在各方面还在起着 相当的作用 ,女性 其生存 困境中翱 略了这第 三世界文 化的 逃脱与 蒋 在杜 会中经常 描 皂地或不 自觉地 仍徽 放置在 第二性 网”之途 。乖同时期女 作家 性 别的叙事 作为 民族 口 的地 位。艺术的 灵魂 是真蔷美 , 是人道和 民主 , 是美 文化的抗 争不同 ,此后张 艺谋的创 作呈现为一种 文 “ 德和 文明 ,丧 失了对这些的追 求 ,就失去 了艺术的 化屈服 铂民族 文化的 、 内在的 自我放 逐 的历程 异 魅 力 。经过 了 民主与科学 的启蒙 的雷雨 的洗 礼 . 子 他必须 将这一 咄咄逼 人的 “ 己者 ” 的 视点 内在 是, 新的文化 观念的变革开始 了 . 并接近 完成 。我们 化 , 时将民族的厉 史、 葡 『 经验与体 验客体化 。 常常 说艺术 来源于生活 ,这 固然不错 ,但是不能忽 张艺谋 电影中女性 倾斜的体现 略 另外一点 ,即艺术指导 八生 。作为第 五代导演的 代表人物 ,张 艺潆有着第 五代很昔滴的 文化观念土 说男性 与女性世界 的倾 斜是出 于西方的 谬斯和 的迷惘和探索 。对于传统 意义上的女性叙 述的鄙弃 维纳斯 的启迪 ,这恐 怕是一种 时髦西化症 .有数典 一赏 的艇式 , 是必须的 ,有 了这样的大甄 境下新型文 化观念为指 忘祖之 忌 中国的爱情 神话与传说 中 , 便是 “ 女神 ” 与 男 人” 美礴姻 缘 。例如 : 的 七仙女 导, 张芝谋 电影中女性观念 的革命开 始了 男人之于 女人的欲望视域 首先呈现在 张艺谋 的 与董永 ,白娘子与 { 年仙 举这 些例子并不 是要为张

对张艺谋电影后殖民批评的反思

对张艺谋电影后殖民批评的反思

对张艺谋电影后殖民批评的反思【摘要】后殖民批评家们习惯于将张艺谋的电影作为其理想的批评范本。

张艺谋电影中对中国民俗的偏爱,张艺谋电影在国际影坛的屡屡获奖,张艺谋追逐着好莱坞商业电影的步伐等均成为后殖民批评家批判的靶子。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的今天,如何正确看待“后殖民语境”中张艺谋的电影乃至中国的民族电影,已成为一个值得深入反思的问题。

【关键词】张艺谋电影后殖民批评反思最近,《满城尽带黄金甲》在国内外热映,传奇导演张艺谋再一次成为公众关注和争议的焦点。

这位被美国《娱乐周刊》评选为当代世界二十位大导演之一的中国人。

一直都是中国电影界的核心人物。

他的电影在国际影坛屡获大奖,《红高粱》获第38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菊豆》获6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得意大利威尼斯第44届国际电影节银狮奖《秋菊打官司》获威尼斯第45届国际电影节金狮奖:《活着》获法国戛纳第47届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获法国戛纳第48届国际电影节最佳技术大奖……对于这位在国际影坛频频获奖的中国导演,国人或者给予其英雄般的嘉奖,或者对之严加批评和指责。

更有学人运用后殖民批评理论。

指出张艺谋为西方“提供了‘他性’的消费,一个陌生的、蛮野的东方,一个梦想中的奇异的社会和民族。

”20世纪后半叶以来,后殖民理论由西方蔓延到全球。

中国学界对于这种跨语境移植而来的后殖民理论,始终存在着一些有意无意的曲解和误读。

论者对中国当前的一些文艺现象动辄以“后殖民心态”嗤之,电影界的张艺谋、陈凯歌等更是首当其冲,成为其矛头所向。

究其实,后殖民批评理论是基于宗主国殖民力量退出之后对原殖民地“现存政治文化环境的探讨,它不是借批判后殖民主义之名来反对西方文化。

后殖民理论不是在一种不变的话语秩序中颠倒权力的平衡,而是试图重新界定文化象征的过程。

使民族、文化或团体成为话语的‘主体’和心理认同的对象。

”后殖民话语批评不是借反对西方文化之机,以建构新的文化霸权来取代老的西方文化霸权,而是重新清理在西方文化霸权下被压抑的种族、阶级、性别、地缘政治等因素,清理对身份认同起决定性作用的历史社会和文化政治语境,从而释放出新的多样可能。

张艺谋中国历史电影有哪些

张艺谋中国历史电影有哪些

张艺谋中国历史电影有哪些张艺谋是中国著名的导演,他在中国电影圈里的地位异常稳固。

他的电影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中历史题材的作品尤为出众。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张艺谋导演的中国历史电影有哪些。

一、《红高粱》《红高粱》是张艺谋导演的第一部大银幕作品,讲述了中国北方一个农村地区的故事。

该片改编自著名作家莫言的小说,讲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大事件和小人物的传说故事。

影片极度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主题深刻动人,让人想起了那段挣扎求生的历史。

该片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张艺谋的代表作之一。

二、《霸王别姬》三大中国历史电影之一,不得不提的就是《霸王别姬》。

这部电影至今在全球范围内都享有巨大的声誉,不仅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在世界电影历史上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该片以京剧为主导,剧情基于《霸王别姬》传统戏剧,讲述了关于剧团中两个男演员之间的含义深刻的故事。

由于该片所获得的奖项太多,此处不再刻意地缅怀。

总而言之,《霸王别姬》是张艺谋的代表之作,是中国电影史上难以超越的经典之作。

三、《满城尽带黄金甲》当提到张艺谋导演过的中国历史电影时,笔者必须提及的视觉壮观之作是《满城尽带黄金甲》。

该片讲述了内战时期,朝鲜传达了一个消息,指明韩弼作为一个独立皇帝,并且推翻了晚清政府,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

这个国家不仅没有将官员从古老的宫殿中分散出去,还制造了一套漂亮的、全身都披上了黄金饰品的甲胄。

张艺谋在该部影片中对古代汉族王朝的文化和文物具有很高的欣赏力,既体现出了文物的珍稀和独特之处,也反映了贵族阶级的偏见和娇惯,使得影片更具视觉冲击力和喜感。

四、《英雄》接下来,我们所介绍的是第四部张艺谋的电影之一——《英雄》。

这部影片讲述了三个刺杀秦王的刺客的故事,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事件。

该片虽然讲述的是一个小故事,但却通过刻画故事中的三个刺客的角色特征来深入展开了古代封建社会中的权力斗争和个人意识形态方面的深刻探索。

从电影《金陵十三钗》看张艺谋国际化创作策略的得失

从电影《金陵十三钗》看张艺谋国际化创作策略的得失

从电影《金陵十三钗》看张艺谋国际化创作策略的得失
王悦
【期刊名称】《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00)003
【摘要】张艺谋怀揣着让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梦想,多年来努力地尝试探索国际
化创作途径,率先将中国电影带到了全世界面前,让西方认识中国以及中国的电影。

在这过程中,电影因含有刻意迎合西方价值观念的“后殖民主义”创作倾向而备受指责,他的确有为电影走向国际化而做出的努力,也有为迎合中外观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审美心理而做出的调和。

其新作《金陵十三钗》,就深刻体现了张艺谋的国际化创作的策略,这些策略一方面给他带来国际声誉,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因刻意迎合而带来的不足。

这些不足表现为: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产生的解读差异;不同价值观之间的距离产生的误解;商业电影元素与严肃主题间的隔膜。

【总页数】4页(P439-442)
【作者】王悦
【作者单位】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与旅游系,辽宁抚顺 113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05
【相关文献】
1.从《金陵十三钗》看张艺谋电影的国际化进程 [J], 陶然
2.《金陵十三钗》的策略与尝试——浅谈张艺谋电影的风格 [J], 吴莎
3.由《金陵十三钗》看张艺谋电影创作模式 [J], 朱江勇;沈宝民
4.从《金陵十三钗》看张艺谋电影的色彩 [J], 刘玄
5.反叛与回归——从张艺谋的电影创作看新时期电影艺术的传统与革新问题 [J], 梁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或许是因为批评界的攻击,或许是张艺谋本身对电影艺术的探索,当张艺谋推出他的巨著《英雄》时,影片中民俗的意象已经悄然淡去,但影片的视觉效果却被大大凸现出来。当然,影片的视觉效果也是张艺谋一贯的艺术追求:《黄土地》中,张艺谋通过柔和外景光线的选择和排除绿色的技术处理,使黄土地的黄色被强化,以至形成强烈的视觉震惊和惊奇效果;《红高梁》中红偏黄的色调通过观众的视觉带给人火热与激情。但是到了《英雄》,视觉效果就成了张艺谋刻意的追求。画面色调上,导演为我们设计了色彩斑斓的画面。给我们印象最深的也许是飞雪与如月大战的场面:蓝蓝的天、满地纷飞的黄叶、红色的随风飘动的衣服和满头的黑发。对色调的精心设计使观众享受了一次视觉的盛宴。声音的效果也未被导演所忽视。无名和残剑相斗时滴水的声音,秦军将士高呼“风”所产生的惊天动地的音响效果或许是存留在我们记忆中的抹不去的回忆。武打动作的设计更是给我们以视觉快感。飞雪如月枫林一战的飘逸和无名残剑一战的洒脱给人以美的享受。《英雄》虽然继承了以往所追求的感官的刺激,但已经失去了以往色调所蕴涵的深意。“意义”在《英雄》中变得零散而杂乱,甚至你或许根本找不到它意义的所在。《英雄》在商业上是成功的,为中国创造了电影票房的奇迹。但不幸的是“张艺谋却丢弃了支撑他走过国际领奖台的我们民族的深厚底蕴,形式取代了内容,他向世人展示了他掌握复杂叙事的能力,在极大的富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下,思想当然无存,精美的服饰、MTV式的画面、绚丽的富有符号化意味的色彩运用,都使该片蒙上了一层令人眼花缭乱的盛大和丰富”。
主义的例证。《英雄》的推出可以看作是张艺谋对民族电影的探索。但在他的探索中却留下了被殖民的痕迹。正象巴巴所论述的外在强迫性的内化,张艺谋追逐着好莱坞商业电影的步伐。好莱坞商业大片追求的是视觉的刺激和声响上的震撼。张艺谋把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外部模式呈递过来,但对本民族的精神底蕴却不加探讨。上文所分析的《英雄》的视觉奇观可资佐证。张艺谋的电影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后继者在探索中国电影的道路上都不可避免地要回望一番,并从中总结经验。但是,他的电影“对中国学界的刺激是难以言说的,因为‘它表明当今中国的最成功的和在最有影响力的文化产生中,是如何臣服于西方的文化霸权之下的’。”
三Hale Waihona Puke 语境中的呈现 单就其文本本身,我们对于张艺谋的电影无法作出恰当的评价,但当把它放在全球化的语境中,我们能让张艺谋电影的意义得到清晰地呈现。随着中国的政治和经济逐步融入一体化的世界,文化也被卷入全球化的旋涡。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的交往并不是平等的。西方由于其经济上的强盛在文化交流中无法抹去西方中心意识的影响。对大多数西方人来说,东方只具有观赏的价值。而另一方面,作为第三世界的中国在全球化的背
一 后殖民理论的视点:
后殖民理论是一种多元文化理论,主要研究殖民时期之后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在文化上的殖民与被殖民的关系。后殖民主义理论并非是上世纪中期突然出现的,而是对殖民主义进行长期的反思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上世纪初的理论家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和法农的“民族文化”理论为后殖民主义理论的产生起了推动的作用。其后福柯的“话语”理论和“权力”理论更成为后殖民主义理论的核心话题。长久的酝酿迎来了理论的爆发。1978年出版的萨义德的《东方学》标志着后殖民主义理论的成熟。斯皮瓦克、霍米·巴巴等一大批理论家对各种理论的整合使后殖民主义理论更加的完善和壮大。萨义德作为巴勒斯坦裔的美国批评家,总是把文本放在社会、历史、政治、阶级、种族的环境中去分析。他从
景中产生了一种普遍的民族情绪:走向世界。“而所谓‘世界’在很大意义上就是支配世界主导经济文化秩序的西方发达国家,而所谓‘走向’则意味着试图受到西方本位的世界经济文化秩序的接受和肯定。”所以,当西方的评委看到张艺谋的电影中所呈现的神秘的东方民俗时,他们本来具有的猎奇欲望就得到了满足。在西方人的眼里,这些民俗类似于希腊神话传奇。虽然,张艺谋展现中国民俗文化或者是为了对封建文化进行批判,或者借着对纯朴的民俗的展示给民族文化寻求新的精神。但,“一种文化总是趋于对另一种文化加以改头换面,而不是实事求是地接受该种文化;是为了接受者的利益而接受其改动后的内容。” 西方评委或许并没有对张艺谋电影的文化性进行关注,而是把目光投向了电影的民族文化特征。这我们可以从《孩子王》和《边走边唱》的落选找到猜测的根据。无论张艺谋是有心还是无意,他的电影在无形中充当了萨义德所论述的东方
葛兰西那里借鉴了“领导权”的概念,又吸收了福柯关于“权力”的论述,从而在世界的话语一权力的结构中看到了宗主国与边缘国的二元对立。“在这种对立的权力话语模式中,边缘国往往是仅仅作为宗主国‘强大神话’的一一个虚弱陪衬,一种面对文化霸权的自我贬损。”[21萨义德又通过对西方自十八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东方学”的批判建立了他的著名理论基石—— “东方主义”。所谓的“东方主义”就是西方人对东方由于无知或者其本身的猎奇心理而虚构出来的“东方神话”。“东方几乎是被欧洲人凭空创造出来的地方,自古以来就代表着罗曼司、异国情调、美丽的风景、难忘的回忆、非凡的经历。现在,它正在一天一天地消失;在某种意义上说,它已经消失,它的时代已经结束。”[31这带有虚幻性质的“东方”对西方话语的寄存性也逐渐的显露出来。萨义德通过对“东方主义”的虚构性的批判呈现了西方在对东方的认同中所存在的文化霸权主义,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理论的批判性不断增加。在1993年出版的《文化和帝国主义》中,萨义德就把矛头指向了美国为代表的文化霸权主义。他在书中指出:在这后殖民时期,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变换了手法,不是凭大规模的武装入侵,而是“通过文化期刊、旅行和研讨会来争取后殖民时代土著。”I41斯皮瓦克是美籍印度裔女学者,她的理论虽无萨义德的系统性,但打破了各专业的界限而呈现出跨学科性。她把女权主义、解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心理分析学理论和后殖民主义结合起来对各种现象进行解读。她通过从葛兰西那里借鉴过来的“臣属”这一概念,对文化帝国主义的种族中心主义进行批判,进而为“臣属”文化重命名。霍米·巴巴,在印度成长的波斯人后裔,运用了拉康的精神分析对外在的强迫如何内化为被殖民者的心理进行了发掘和描述。他发现被殖民者往往在外在的带有强迫性质的氛围中,逐渐由不适应到适应、由被动到主动。“这可以说是被殖民者将外在的强迫性变成了内在的自觉性,从而抹平所谓的文化差异,而追逐宗主国的文化价值标准,使得文化殖民成为可能。”
后殖民视点中的张艺谋
张艺谋,一个神话般的人物,他的电影屡屡在国际上获奖。1987年,《红高粱》获第38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菊豆》获6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得意大利威尼斯第44届国际电影节银狮奖;《秋菊打官司》获威尼斯第45届国际电影节金狮奖;《活着》获法国戛纳第47届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获法国戛纳第48届国际电影节最佳技术大奖??。频频获奖的张艺谋立即成为电影界的焦点人物,或者给予英雄般的嘉奖,或者对之严加批评,指出张艺谋为西方“提供了‘他性’的消费,一个陌生的、蛮野的东方,一个梦想中的奇异的社会和民族。”Ill对张艺谋及其电影进行评价固然重要,但对这一现象本身进行冷静的分析似更意义,或者还可有助于全球化语境中民族电影的发展。本文就运用后殖民理论对张艺谋的电影进行浅薄的分析。
二、电影文本分析
张艺谋的电影总是把人带入遥远的过去,让人领略原始或者边缘的神秘、野蛮、朴素甚至愚昧。十八里坡、青杀口、高粱地以及李大头的酒坊构成了《红高粱》中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景。十八里坡是麻疯病人的所在地,也是“周围没有人烟,荒凉惨淡”仿佛与世隔绝的地方。青杀口是匪徒出没之地,一个现代都市人无法想象的似乎在故事中才会出现的场地。高粱地和酒坊也是普通人所未曾见过的地方,给人与世隔绝的感觉。这一系列的场景塑造了影片的原始而又带点野性的氛围。不仅如此,张艺谋还在影片中加入了中国古老的边远地区风俗——“颠轿”。“‘颠轿’原是山东高密东北乡的民俗。抬轿从街上走,双手撑腰,迈八字,步调一致,轿子颠动的节奏正合上吹鼓手凄美的音乐调门,号称‘踩街’,以显示职业风度,讨得主家赏钱。但一到平川旷野,便撒野‘颠轿’,放荡挑逗,一为早点收活,二为折腾新娘”。同但“颠轿”这一段情节在现代人的眼中或许具有童话般的色彩。《红高粱》的祭酒神仪式更是让人耳目一新。继《红高粱》之后,张艺谋在接下来的几部影片中仍不断地展现中国的民风民俗。《大红灯笼高高挂》中以大红灯笼为中心的点灯、灭灯、点长明灯和封灯等近似于仪式化的描述,《菊豆》中为杨金山拦棺49次的情节,《秋菊打官司》中所展现的处于中国边远地区偏僻、落后、闭塞的陕北农村的叙事背景,这一切都流露出张艺谋对中国民俗的偏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