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外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严重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及急诊处理效果分析
严重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及急诊处理效果分析近年来,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数量逐渐增加,对其院前急救与急诊处理的效果进行分析对于提高救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院前急救效果分析院前急救是伤患从事故现场到达医院急诊室之间的环节,对伤患的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快速定位和现场救治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必须快速准确地定位和现场救治,为后续的医疗救助争取时间。
通过车辆定位系统和现场急救人员的快速反应,可以大大缩短救援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
2. 高效协调与资源调配院前急救需要实现各方资源的快速调配和协调,包括救护车、急救人员、医疗设备等。
通过建立高效的调配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提高抢救效果。
3. 迅速转运和及时报告对于需进一步救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需要通过救护车将其迅速转运到合适的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救治。
及时向接收医院报告伤情,提前做好准备,减少等待时间,提高救治效果。
1. 快速诊断和分级处理急诊部门需要具备快速准确的诊断能力,对伤情进行准确判断,并根据伤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处理,优先处理重症患者,提高救治效果。
接受伤患家属的指导和安抚,缓解家属的紧张情绪,保证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
2. 多学科协作与专家会诊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往往需要多学科协作,借助不同专科的医生和设备,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通过专家会诊,及时讨论伤情和治疗方案,确保医疗工作的精准性和高效性。
3. 及时手术干预和有效救治对于需要手术干预的伤患者,急诊部门需要迅速安排手术室,并组织专家团队进行手术。
对于其他伤患者,可以采取有效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措施,提供最佳的救治效果。
严重多发伤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急诊处理对于提高救治质量至关重要。
通过快速定位和现场救治、高效协调与资源调配、迅速转运和及时报告,可以缩短救助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
而在急诊处理环节,通过快速诊断和分级处理、多学科协作与专家会诊、及时手术干预和有效救治,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伤患的健康。
严重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及急诊处理效果分析
严重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及急诊处理效果分析本文旨在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及急诊处理的效果分析,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类患者的认识和应对能力,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
一、严重多发伤的定义严重多发伤指患者同时受到多个身体部位的损伤,这些损伤对于患者的生命有潜在威胁,例如创伤性休克、颅脑损伤、胸部挫伤等。
这种损伤的致命因素在于其有可能引起多个器官功能失调、代谢紊乱,从而导致患者生命危险。
因此,严重多发伤患者需要进行尽早有效的急救及治疗。
二、院前急救院前急救中,距离时间、急救措施和患者本身的生理状况是影响抢救效果的三大因素。
严重多发伤患者需要尽早进行急救,步骤如下:1、保证呼吸道通畅:尤其在胸部受伤的情况下,需迅速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暴露呼吸道以维持通畅。
2、血氧饱和度检测:尽早检测血氧饱和度,保证氧气的供应。
3、止血处理:停止全身出血是急救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若无其他合适的止血方法,可采用压迫、包扎等方法。
4、升级转运:应根据具体病情和救援团队的实力进行决策,可以选择升级转运或是先送往邻近医院进行初步处理。
三、急诊处理严重多发伤患者到达医院后,需要做完整的急诊操作,包括评估患者状况、确定伤势,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救治效果。
1、头颈部伤势:a、颅脑损伤:检查瞳孔、意识状态以及脑部CT等。
b、颈椎损伤:进行X线检查,特别是在怀疑断裂的情况下。
c、口腔颅底伤:应特别注意颅神经的损伤及颈内动脉的断裂。
2、胸部伤势:胸部受伤会导致患者呼吸困难,在急诊处理中应密切关注患者呼吸情况,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例如,气管切开进行气道维护、胸腔积液引流等。
a、急诊腹腔镜:可排查腹腔脏器损伤的位置及类别,包括肝、脾、胰腺以及肠道等。
b、尿道及肛门损伤:需进行CT检查,排查盆骨骨折,排除尿道及肛门炎症。
4、四肢损伤:四肢受伤在严重多发伤中属于较轻抢救项目,一般只需在伤口处进行暴露清创和止血处理即可。
四、结语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具有非常高的风险和挑战。
严重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及急诊处理效果分析
严重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及急诊处理效果分析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交通工具的普及,交通事故所致的伤害逐渐增多,严重多发伤患者也越来越多见。
在临床上,急救处理和急诊医疗为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提供了重要保障。
因此,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及急诊处理效果进行分析对于完善急救与急诊医疗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院前急救是指在患者运送至医院之前,到达现场进行的一系列急救措施。
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来说,院前急救的正确处理和及时实施,能够避免许多并发症和死亡风险。
1. 必要的止血措施在多发伤患者的现场,外表出血是常见的伤害类型。
对于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可以通过及时的止血措施避免进一步的大出血。
在急救中,及时的施行止血带、生物糊剂等措施,能够有效保持患者的平稳状态,防止患者因大出血而晕厥、休克等状况的发生。
2. 快速建立通气道由于多发伤患者的复杂性,呼吸道受到的损伤也比较常见。
在接受急救的过程中,为患者建立通气道是至关重要的。
一方面,保持氧气的供应可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另一方面,在担心患者有颈椎损伤的情况下,及时建立通气道还能保护颈椎。
3. 及时转运到医院在多发伤患者的急救现场,尽快地将患者运送到医院是保障患者生命的最高优先级。
在急救场合下,特别是在交通拥堵的情况下,必须快速地进行车辆调度,并且在谨慎合理的情况下,缩短救援和转运时间,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急诊处理是指在患者到达医院之后,由急诊医生进行的一系列紧急处理和配合。
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来说,急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情,在短时间内确定治疗方案,并尽可能地避免患者病情的继续恶化。
1. 快速开展全面评估对于多发伤患者的急诊处理,首要的任务是快速地进行全面的评估。
该评估将涉及到患者所有身体系统,包括呼吸、循环、神经、骨骼等方面。
通过快速评估,医生可以确定最紧急的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稳定。
对于因意外事故而出现的严重多发伤患者,稳定患者生命体征是急诊中的重点任务。
严重外伤的院前急救与护理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表1 2组 基 本 情 况 比 较 例
液体的选 择上 , 乳酸林 格液被认 为是低血 流量休克早期最理 想 最安全 的 液 体 , 严重休克者在 l 5—3 0 m i n内 输 入 1 0 0 0~
心静 脉置 管, 根据损伤的部位选择上肢 ( 贵要静脉 、 头静脉 ) , 颈 部( 颈 内静脉、 颈外静脉 ) , 胸部 ( 锁 骨下静脉 ) , 下 肢( 股静脉 ) 。
1 . 2 . 1 将迅速建立静脉通 道组为 A组 ( =6 4 ) , 将未迅 速建
立静脉通道组为 B组 (n =3 6 ) 。2组 患者 的基本情 况 比较 差
1 . 2 方法
员, 先期到达现场 , 现场人员随时与急救中心电话联 系, 汇报现 场情况 , 急救中心指导抢救措施 。
3 . 2 快 速建 立 静 脉 通 路 , 确 保 液 体 顺 利 输 入 多 发 性 创 伤 患
者, 必须早期 发现休克并迅速补液 。熟练 的医护应 首选现场 中
3 0 mi n为 D组 。 比较 2组 的 抢 救 效 果 。
传统的的甘露醇在 降压 的同时大量利尿 , 可导致合并休 克的颅
脑外伤患者的循 环稳 定难 以维 持 , 而 用 林 格 氏 液 快 速 扩 容 休
1 . 3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 意义 。
2 结 果
应用 S P S S 1 5 . 0统计软件 , 计量资料 以 ±s
・
护理 园地
・
严 重 外 伤 的院前 急 救 与 护 理对 患者 预 后 的影 响
陈瑞 雪 竹艳 刚 杨树 东 贾馨 慧 马 海燕
严重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及急诊处理效果分析
严重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及急诊处理效果分析随着现代社会交通事故和意外事件的增多,严重多发伤患者的处理成为了急诊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院前急救对于多发伤患者的生存率和恢复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救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环节。
本文将对严重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和急诊处理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严重多发伤患者的定义和特点严重多发伤患者通常是指在意外事故或灾难中遭受多处外伤的患者,包括有可能危及生命的伤及各种系统的严重损伤。
这类患者的特点是损伤严重、伤情复杂、生理功能障碍明显、病情变化快,需要紧急处理、救治,较易导致死亡。
二、院前急救的重要性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来说,院前急救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抢救多发伤患者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院前急救的及时、有效和科学。
在院前急救中,应尽可能减轻伤者痛苦、保护、维持和改善生命体征,增强伤者的抗击能力,防止病情加重和并发症的发生。
院前急救的效果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存率和功能康复情况。
三、院前急救的具体措施1. 快速准确的伤情评估院前急救的第一步是快速准确地评估伤情,确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判断伤情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这是院前急救的基础,也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步骤。
2. 及时有效的止血和伤口处理多发伤患者伴有外伤性休克的发生概率较高,及时有效地止血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患者伤口的处理也要科学规范,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3. 快速、稳妥的固定和转运对于多发伤患者的骨折和脱位等伤情,需要快速而又稳妥地进行固定,以避免伤情恶化。
在转运的过程中,要采取合理的方式,尽量减少对患者的二次伤害。
四、急诊处理的重要性在多发伤患者到达医院后,急诊处理是保障其生命安全和减少伤情后遗症的重要环节。
急诊处理要求医护人员充分了解患者的伤情和生命体征变化,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在短时间内对患者进行初步的救治和处置,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五、急诊处理的具体措施1. 快速、有效的复苏和生命支持对于多发伤患者,复苏和生命支持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严重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及急诊处理效果分析
严重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及急诊处理效果分析近年来,世界各地的交通事故和工伤事故日益增多,导致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对于这些伤患者的迅速救治,特别是院前急救和急诊处理的效果分析,对于提高救治效率和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院前急救是伤患者在到达医院之前接受的急救措施。
通常,急救人员在接到报警后,会迅速前往现场进行急救。
然后,在将伤患者转运到医院之前,急救人员会为伤患者做出预处理,例如止血、包扎等。
院前急救的效果对于伤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至关重要。
在急救过程中,及时救治是院前急救的核心要求。
急救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急救知识和经验,能够准确判断伤势的严重程度,并进行相应的急救处理。
对于失血过多的伤患者,急救人员需要迅速进行止血处理,以避免伤势加重。
急救人员还需要保持冷静和高效的工作状态,以确保急救行动的顺利进行。
急救装备也是院前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
急救人员必须配备各种急救设备和药品,以应对不同伤势的处理需求。
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等设备可以在心脏骤停的情况下迅速进行心肺复苏,提高伤患者的生存率。
急救人员还需要进行定期的急救培训和演练,以提高急救工作的专业水平和应对能力。
进入急诊科之后,伤患者会接受相应的急诊处理。
急诊处理包括快速评估伤势的严重程度、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以及决定是否转入其他科室进行进一步处理。
在急诊科,医护人员需要迅速制定救治方案,并进行适当的处理。
急诊科还需要与其他科室进行有效的协作,以提高伤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急诊科的效果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早期救治和迅速流程。
早期救治是指在急诊科对伤患者进行快速评估和处理,以降低死亡率和残疾率。
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来说,早期救治非常重要,因为伤势的加重可能会导致无法逆转的后果。
迅速流程是指急诊科内各个环节的流程设计和优化,以提高伤患者的就诊效率和满意度。
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的院前急救和急诊处理效果分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通过专业的急救人员和设备的支持,以及高效的急诊流程和协作机制,才能提高伤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减少不可逆的伤害。
严重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及急诊处理效果分析
严重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及急诊处理效果分析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工伤、自然灾害等意外伤害的增多,严重多发伤患者的院前急救及急诊处理成为了医疗领域的热点问题。
对于这类患者,及时的急救和合理的急诊处理,关乎患者生命的存亡和后续功能的恢复。
对严重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及急诊处理的效果进行分析,对于提高抢救和治疗水平,提高患者获救和存活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严重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院前急救是指在患者到达医院之前,由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的紧急处理。
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的及时性和专业性尤为重要。
针对不同类型的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措施也各不相同。
1. 交通事故伤患者交通事故是导致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于交通事故伤患者,院前急救主要包括稳定伤者生命体征、控制出血、固定骨折、保护脊柱等。
对于多伤患者,还需要及时评估和处理全身性的休克,并且进行各项辅助检查,以便为后续的急诊处理提供更为准确和完整的信息。
2. 工伤伤患者工伤伤患者多为高空坠落、机械伤害等意外所致,多为多发性骨折、软组织损伤等。
对于这类伤患者,院前急救需要快速固定骨折,并及时止血,以防止失血过多。
还需要观察并处理复杂性皮肤开放性损伤,并预防感染的发生。
3. 自然灾害伤患者自然灾害伤患者多为地震、山体滑坡等情况下的多发伤患者。
面对这类伤患者,院前急救需要尽快将伤患者移出受困区域,并对其进行紧急救护,以减少进一步的伤害和感染。
无论何种类型的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的目标都是尽可能地减少伤患者在院前阶段的死亡和并发症率,为患者的后续急诊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和条件。
严重多发伤患者到达医院后,需要进行更为专业和系统的急诊处理。
这其中包括了整体评估、伤情诊断和救治方案的制定等环节。
1. 整体评估严重多发伤患者急诊处理的第一步是整体评估。
通过对患者身体状况的全面检查,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快速体表评估、常见并发症及体表外伤点数的判断等,以确定伤患者的伤情严重程度,从而为后续救治方案的制定提供基础。
严重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及急诊处理效果分析
严重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及急诊处理效果分析严重多发伤患者是指在一次事故或意外中受到严重多处伤害的患者,其病情通常严重且危及生命。
在这种情况下,院前急救和急诊处理的效果对于患者的生存和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严重多发伤患者的院前急救及急诊处理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其目前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一、院前急救效果分析1. 现状院前急救是指急救人员在将患者送往医院治疗之前采取的急救措施。
在严重多发伤患者的院前急救中,通常需要采取快速有效的措施,包括止血、稳定呼吸和循环等。
由于伤情严重,院前急救难度大,往往需要特别的专业技能和设备支持。
2. 问题目前,严重多发伤患者的院前急救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急救技能不足:部分急救人员对于多发伤的处理方法不熟悉,无法有效地进行急救;(2)缺乏专业设备支持:一些地方的急救设备不足,无法提供必要的急救支持;(3)急救链路不畅:院前急救的各个环节缺乏衔接,影响院前急救的及时性和效果;(4)急救决策不准确:急救人员对于伤情的判断和决策不准确,导致院前急救效果不佳。
二、急诊处理效果分析1. 现状急诊处理是指患者到达医院后的急诊抢救和治疗过程。
在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诊处理中,需要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紧急手术和介入治疗等,以稳定患者的病情和挽救生命。
2. 问题目前,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诊处理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急诊人员工作压力大:面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急诊人员的工作压力大,难以保持高效工作状态;(2)急诊设备和资源不足:部分医院急诊设备和物资匮乏,无法满足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需求;(3)急诊处理流程不畅:急诊处理的各个环节存在薄弱环节,影响处理效果;(4)急诊护理不到位: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综合护理不够全面,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
三、综合分析及展望通过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院前急救及急诊处理效果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在现代医疗技术和急救救治理念不断更新的情况下,关于严重多发伤患者的院前急救及急诊处理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严重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及急诊处理效果分析
严重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及急诊处理效果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交通工具的普及,交通事故和意外伤害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常见现象。
在这些意外中,严重多发伤是一种常见的伤害形式,其特点是伤害严重,伤情多发,容易危及生命。
院前急救和急诊处理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严重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及急诊处理的效果进行分析。
一、严重多发伤的特点严重多发伤患者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 伤情严重:包括颅脑外伤、全身性骨折、内脏脏器损伤等;2. 伤情多发:同时出现多处受伤,如头部、胸部、腹部等;3. 伤情急需处理:由于伤情严重,患者的生命常常处于危险之中。
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的处理需要具备急危重症救治的能力和经验,以及迅速有效的院前急救和急诊处理手段。
二、严重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院前急救是指急救人员在伤患发生事故后到达医院之前对伤患进行的急救措施。
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伤患的生命安全和康复情况。
常见的院前急救措施包括:1. 采取稳定措施:包括固定颈椎、止血、安抚患者情绪等;2. 快速转运:将患者迅速送往医院,并通知医院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目前,院前急救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急救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急救设备的完备程度。
在我国,由于医疗资源不足,院前急救的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地区的急救措施和转运方式存在不足之处。
提高院前急救的效果,需要加强急救人员的培训,提高急救措施的标准化水平,增加急救设备的投入和更新。
严重多发伤患者到达医院后,急诊处理的效果对于伤患的康复和生命安全同样至关重要。
急诊处理包括:1. 快速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定伤情严重程度和处理优先级;2. 及时出台:对患者进行迅速有效的急救措施,包括手术治疗、止血、负压引流等;3. 综合护理:包括心理护理、营养支持、疼痛管理等。
在我国,由于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一些地区的医院在急诊处理方面存在不足。
一些严重多发伤患者在急诊处理中存在延误和漏诊的情况,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模式对皮肤严重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模式对皮肤严重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发表时间:2016-06-17T10:15:06.603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6期作者:郭智勇曾庆通讯作者宋先权陈怀祥[导读] 对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模式在皮肤损伤较为严重的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研究。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公共急救分院急诊科重庆万州 404000【摘要】目的对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模式在皮肤损伤较为严重的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研究。
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了我院收治的160例皮肤损伤严重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第一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模式,为对照组;第二组患者采用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治疗模式,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治疗预后效果数据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得知,采用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模式的患者预后有效率高达95%,同对照组患者的常规治疗模式相比高出很多,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也要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结论对于皮肤损伤较为严重的患者,采用院前急救以及院内急救,能够对患者的治疗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保证患者能够得到更好的预后效果,因此,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院前急救;院内急救;皮肤严重损伤;预后近些年以来,随着医疗的不断发展,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在重症患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皮肤损伤较为严重的患者,采用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护理模式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治愈几率。
为了对皮肤损伤严重患者的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模式对于患者预后影响有一个更好的了解,本文对我院收治的80例皮肤损伤严重患者进行了有效的研究,具体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在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了我院收治的160例皮肤损伤严重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第一组患者人数为80例,其中男性患者人数为44例,女性患者人数为36例,其年龄主要集中在20到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8岁,为观察组;第二组患者为对照组,人数同样是80例,其中男性患者人数为40例,女性患者人数为40例,其年龄集中在22岁到67岁之间,平均年龄达到了47.5岁。
急诊急救护理对严重创伤患者的作用和影响分析
急诊急救护理对严重创伤患者的作用和影响分析摘要:目的:讨论急诊急救护理对严重创伤患者的作用和影响。
方法:选择120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对象进行分组研究,研究对象在我院2021年1月-12月期间接受诊治。
随机将120例对象分成两组。
对照组60例患者,观察组60例患者。
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急诊急救护理。
医护人员比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几率、护理满意度。
结果:和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几率、护理满意度均存在显著的优势,P<0.05。
结论:严重创伤患者应用急诊急救护理模式能够提高自身护理满意度,减少住院时间和创伤控制时间。
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对病情预后影响积极,安全性较高,应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严重创伤;急诊急救护理;护理效果在急诊科室中,严重创伤发生几率较高。
严重创伤指的是受外力作用的影响,人体组织的骨骼、皮肤、脏器等受到伤害[1]。
临床上,严重创伤护理抢救工作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患者治疗不及时将会对其生命安全产生威胁。
正因如此,探究严重创伤患者的护理模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
近些年来,有关医学报道提出,急诊急救护理模式对严重创伤患者作用非常显著[3]。
为了对此进行探究,并对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障,本文选择12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120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对象进行分组研究,研究对象在我院2021年1月-12月期间接受诊治。
随机将120例对象分成两组。
对照组60例患者,观察组60例患者。
对照组男女比例为34:16,年龄均值为(42.14±9.12)岁,最小年龄16岁,最大年龄70岁。
观察组男女比例为35:15,年龄均值为(60.14±8.22)岁,最小年龄15岁,最大年龄70岁。
两组患者基础数据差异不具备统计意义,P>0.05。
患者及家属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工作,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
此次研究工作的开展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严重创伤骨折120院前急救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观察
严重创伤骨折120院前急救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观察严重创伤骨折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急诊情况,需要迅速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来救治。
下面是对120院前急救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观察进行的详细介绍。
一、院前急救的护理措施:1. 应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向医护人员提供准确的患者信息、病情描述和当前位置等。
2. 正确固定伤者,避免进一步损伤。
将伤者放置在安全的位置,尽量不移动其身体,特别是受伤的部位。
可以使用夹板或其他固定物将骨折部位固定住,以减轻疼痛和避免骨折移位。
3. 尽快止血。
如果伤者同时有外伤出血,应及时用干净的纱布进行包扎,可以采用直接压迫法或提升伤肢高度来促进止血。
如果伤者伴有明显失血性休克,应及时进行输液补充。
4. 给予镇痛药物。
合理使用镇痛药物能够减轻伤者的疼痛,缓解其不适感,并有助于保持其平静。
但是需要遵循医生的嘱咐,正确推测伤者的体内药物代谢情况,不要盲目用药。
5. 维持伤者的体温稳定。
严重创伤骨折伤者由于运动受限和外界环境因素,易出现低体温。
为了避免寒冷对伤者的不良影响,可以给伤者盖上保暖物品,如棉被,同时确保其周围环境温度适宜。
二、护理措施的效果观察:1. 固定疗效观察:固定伤者的目的是避免骨折移位,固定措施的效果可以通过X光检查来评估。
如果骨折部位能够保持稳定且未发生移位,则固定措施有效。
2. 减轻伤者疼痛:镇痛药物的使用可以减轻伤者疼痛和不适感,观察伤者是否有疼痛缓解或消失的情况。
同时可以通过观察伤者表情、呼吸和体位等,来判断镇痛效果。
3. 止血疗效观察:对于外伤出血的伤者,观察是否能够及时止血。
出血停止或减少明显,伤者的面色逐渐恢复正常,血压和脉搏也相应稳定,说明止血措施有效。
4. 体温稳定观察:通过观察伤者的体温是否逐渐稳定在正常范围内,皮肤是否温暖,可以判断体温措施是否有效。
若伤者体温升高或持续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提示有其他问题需要进一步护理。
严重创伤骨折120院前急救的护理措施包括固定伤者、止血、给予镇痛药物和维持体温稳定等。
严重创伤骨折120院前急救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观察
严重创伤骨折120院前急救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观察严重创伤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外伤情况,常常需要紧急的抢救和治疗。
以下为院前急救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观察,以便提供给医务人员参考:1. 心理安抚:在院前急救中,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抚。
严重创伤骨折可能造成剧痛和心理恐惧,护士需要通过语言暗示和轻柔抚摸等方式安抚患者的情绪,减轻其紧张和焦虑,帮助他们保持冷静和配合抢救。
2. 减轻疼痛:严重创伤骨折常伴随剧烈疼痛,护士可以通过给予止痛药以减轻疼痛感。
必要时,可以采用冷敷的方式缓解肿胀和疼痛。
可以提供患者舒适的体位,如侧卧位等,减轻疼痛对患者的影响。
3. 控制出血:严重创伤骨折可能导致骨折部位的出血,护士需要及时控制出血,避免大量失血引起的低血压和休克。
可以通过直接压迫、包扎止血带等方式来控制出血,并将相应情况记录并及时汇报给医务人员。
4. 固定骨折部位:严重创伤骨折需要进行紧急固定以减少骨折部位的移动,以减少神经、血管的损伤,并减轻疼痛。
护士可以使用夹板或者紧急固定器等工具,将骨折部位进行合理固定,以保护骨折并减少进一步的损伤。
5. 检查伤势:在院前急救中,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初步伤势检查。
可以通过观察患者情况、询问患者病史和了解伤情的方式,对患者的伤势进行初步判断。
在检查时需注意保护患者隐私,避免过度揭示患者伤情。
6. 病情观察:在院前急救中,护士需要每隔一定时间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记录。
观察项目包括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皮肤颜色等,以及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其他身体不适症状,以帮助医务人员做出恰当的抢救措施。
7. 沟通协调:在院前急救中,护士需要与医务人员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协调,及时反馈患者情况和护理措施的实施效果,并根据医务人员的要求予以配合和协助。
护士还需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提供必要的安抚和说明,使患者和家属了解抢救措施的进行。
根据以上护理措施,进行效果观察的主要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减轻疼痛的效果观察:观察患者在接受止痛处理后疼痛程度的变化,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
急救护理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影响观察
急救护理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影响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急救护理对中毒颅脑外伤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88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其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院前急救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其相应的院前急救护理,对于提高其治疗成功率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着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救护理;重度颅脑外伤;预后;效果观察重度颅脑外伤作为神经外科科室较为常见的一种外科手术,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并且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致死率都相对较高,严重影响的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生存质量[1]。
研究发现,在颅脑外伤治疗过程中,给予其相应的急救护理,对于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
基于此,本文对急救护理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预后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相关的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88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其中男性46例,女性42例,年龄22-59岁,平均(42.3±2.9)岁;发病原因:交通事故引起的颅脑损伤患者45例,打击伤18例,坠落伤14例,其他伤11例;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上的昏迷,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为3-7分。
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其主要护理方法为:当接到急救电话时,及时告知主治医师,并准备相应的急救设备,待接到患者后,对其进行常规的护理操作,例如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止血,建立静脉通道、提供吸氧以及转运患者准备手术等等。
严重多发性创伤的急救护理对预后的影响
严重多发性创伤的急救护理对预后的影响贵州省骨科医院贵州贵阳 550002【摘要】目的:探究严重多发性创伤的急救护理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对我院86例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2018年10月~2019年9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护理方式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紧急护理)各43例,观察并评价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结果:经急救,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实行机急救护理效果显著,有效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关键词】严重多发性创伤;急救护理;预后前言严重多发性创伤是临床急诊科室的一种常见病症,具体指在同一种致伤因素作用下,人体会同时或相继出现两个或者是两个以上的组织器官遭受严重创伤,而其中的一种即使是单独存在也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严重甚至是出现休克或死亡[1]。
为此,本文通过采取急救护理干预,重点探讨该措施对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内容报道叙述如下:正文1 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筛选自2018年10月~2019年9月期间共86例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照组(43例)男:女=29:14例,年龄在16~75岁,平均年龄(45.5±1.37)岁。
其中,创伤类型:交通事故20例,爆发伤12例、坠伤8例,刀刺伤3例。
观察组(43例)男:女=27:16例,年龄在18~75岁,平均年龄(46.5±1.40)岁。
其中,创伤类型:交通事故18例,爆发伤11例、坠伤9例,刀刺伤5例。
所有患者符合严重多发性创伤判定,即ISS≥16,研究排除合并严重心脏、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数据(年龄、创伤类型等),差异不明显,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取紧急救护措施,具体如下:第一、迅速评估伤情。
面对多发性创伤应及时做出判断,正确评估并果断处理,妥善安排各创伤部位的处理,将患者生命威胁最大的创伤优先处理。
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模式对皮肤严重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模式对皮肤严重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模式在皮肤严重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9月我院诊治的80例皮肤严重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方法急救,实验组实施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预后。
结果:实验组急救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急救满意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65%)(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积分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临床症状积分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皮肤严重损伤患者实施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模式效果理想,能够提高患者治疗预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院前急救;院内急救模式;皮肤严重损伤;预后皮肤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且损伤类型也比较多,常见的包括:烧伤、碰伤、咬伤以及日晒伤等,对于皮肤严重损伤患者由于病情变化较快,且患者发生皮肤损伤后容易引起明显的疼痛感觉,如果早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诱发其他疾病,严重者将威胁其生命。
传统急救模式虽然能够帮助患者救治,但是长期效果欠佳,预后较差。
近年来,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模式在皮肤严重损伤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1]。
为了探讨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模式在皮肤严重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9月我院诊治的80例皮肤严重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5年9月我院诊治的80例皮肤严重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有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为(20.1~67.1)岁,平均(46.7±2.0)岁;对照组有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为(21.2~68.2)岁,平均(47.4±2.1)岁。
创伤急救护理对严重创伤患者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创伤急救护理对严重创伤患者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摘要】目的:探究创伤急救护理对严重创伤患者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94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创伤急救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抢救时间(38.42±0.74)短于对照组(67.19±1.42),抢救成功率93.62%,高于对照组63.8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严重创伤患者应用创伤急救护理可以显著缩短有效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可临床推广。
【关键词】创伤急救护理;严重创伤患者;有效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严重创伤患者不同于轻微创伤患者,需要进行急救治疗,否则就会危及患者生命[1]。
急救护理是开始急救的前提,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有效的急救护理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在提高救治成功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多数创伤的特点属于突发性,并且发生创伤的患者也逐渐增加,这就给急救人员的工作增加了压力。
通过创伤急救护理,明确患者的伤势,帮助急救人员快速做出急救方案,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重大意义[2]。
因此,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94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创伤急救护理对抢救时间和成功率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于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94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24例,女23例,年龄15~76岁,平均年龄(46.12±5.49)岁,其中车祸20例,坠落7例,跌摔8例,其他12例。
对照组患者男25例,女22例,年龄16~77岁,平均年龄(46.89±5.74)岁,其中车祸21例,坠落7例,跌摔7例,其他12例。
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创伤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创伤急救护理对严重创伤患者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分析
创伤急救护理对严重创伤患者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严重创伤患者接受创伤急救护理干预后,对抢救时间和成功率的影响。
方法回顾分析78例于2020年4月至10月来我院治疗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计算机摇号法随机均匀分成参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创伤急救护理,记录患者有效抢救时间,统计抢救成功率。
结果同参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急救总时间、分诊时间、转运时间以及等待时间更短(P<0.05);参照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79.48%,而观察组高达94.87%(P<0.05)。
结论在严重创伤患者治疗期间应用创伤急救护理,有助于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效率,抢救成功率显著提高,值得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创伤急诊护理;严重创伤患者;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分析国民经济水平提高使得生活节奏加快、交通出行更加便捷,但意外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发生严重创伤患者不在少数。
发生严重创伤的患者容易出现全身性反应,可能出现肿胀、出血、呼吸困难以及组织结构受损等临床症状,加上发病突然,许多患者失去意识且无家属陪伴,无法全面了解既往病史、过敏史等一般临床资料,早期诊断相对困难,死亡率较高【1】。
为提高该类患者救治率,许多医疗单位尝试将创伤急诊护理应用到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上,本文将观察创伤急救护理对抢救时间与成功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分析78例于2020年4月至10月来我院治疗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计算机摇号法随机均匀分成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参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9:20,平均年龄(28.92±4.58)岁;观察组患者包括男性患者25例和女性患者14例,平均年龄(29.02±5.01)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比较。
患者已明确研究目的,并签署同意书;研究已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给予参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包括体征监测、病情评估以及吸氧等治疗。
严重创伤骨折120院前急救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观察
严重创伤骨折120院前急救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观察严重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伤害,它不仅会给受伤者带来剧痛,还可能导致长期的后遗症。
对于这种情况,及时进行院前急救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严重创伤骨折120院前急救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观察。
一、院前急救护理措施1. 现场安全评估:在发现严重骨折的现场,第一步是对现场进行安全评估,确保受伤者不再受到外部伤害。
2. 停止出血:对于出血比较严重的骨折,要及时进行止血处理,可以使用压迫止血法或者使用止血带进行止血处理。
3. 固定受伤部位:对于严重骨折的受伤者,要及时进行固定处理,以避免进一步加重骨折,同时减轻受伤部位的疼痛。
4. 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受伤者伴有呼吸困难,要及时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受伤者能够正常呼吸。
二、效果观察1. 疼痛减轻:在进行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后,受伤者通常会感到局部疼痛有所减轻,这是因为固定受伤部位和止血处理的效果。
2. 出血停止:经过院前急救处理后,出血现象通常可以得到有效控制,避免了大量失血带来的危险。
3. 呼吸道通畅:如果受伤者伴有呼吸困难,经过急救护理措施后,呼吸道通畅可以得到有效保障。
4. 避免感染:通过进行急救包裹处理,可以有效避免受伤部位感染的风险。
严重骨折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减轻受伤者的疼痛,避免进一步加重受伤部位的情况,同时也能够减少感染的风险,为后续的治疗和康复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具备相关专业知识,能够熟练地进行院前急救处理,确保受伤者得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应该定期进行效果观察,及时调整和改进护理措施,确保院前急救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2000字】。
院前急救治疗用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效果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院前急救治疗用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效果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分析201100摘要:院前急救治疗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越来越重要,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常常伴有颅脑损伤,同时还可出现吞咽反射消失,使呼吸道被痰液堵塞,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重型颅脑外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在治疗过程中,也可出现细菌感染等并发症,故此在院前和转运途中做好急救措施十分重要,以保证后续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院前急救治疗;重型颅脑外伤;并发症发生率;影响分析引言近年来,交通与基础建设发展越来越完善,高楼的兴起及交通工具的频繁使用,使一系列暴力事件频发,造成了颅脑外伤患者发生率增高。
重症颅脑外伤多为外部高能量冲击所致,患者会因颅脑损伤出现强烈的疼痛感,并伴有昏迷、呼吸受阻等症状,加之患者吞咽反射可能会消失,也就会引发痰液对呼吸道的堵塞,威胁生命安全。
患者病情危重或是后续的细菌感染等,均可直接造成死亡,致残率和病死率高,迅速采取抢救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研究证实,及时、有效的院前抢救是确保患者获得良好预后的重要前提条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北京市红十字会救援服务中心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重型颅脑外伤的诊断标准,并经临床确诊;②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②存在恶性病变,如恶性肿瘤等。
1.2干预方法对照组患者未行院前急救,采用常规监护,包括送院途中的生命体征检测,如呼吸、血氧饱和度、脉搏、血压及尿量变化,对患者意识状态、瞳孔变化进行检查,并针对患者各项情况进行对症处理。
观察组患者采用院前急救治疗。
①在接到患者后,及时采取标准的急救措施,对患者的外伤创口进行清理,并进行包扎止血操作;②吸氧,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若患者存在颅内压升高情况,则给予静脉滴注甘露醇,从而达到降低患者颅内压的目的;③在转运途中,应保证轻柔搬动患者,积极处理患者存在的其他损伤情况,并进行外固定、制动和包扎等处理,以免出现二次损伤情况;在转运途中,需要抬高患者的头部以免由于行车因素再次增加患者颅内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2・
护理探讨
《人人健康》Health For Everyone 2016年14期近年来,我国各行各业飞速发展,外伤发病率不断上升,如脑外伤、骨折、腹外伤等,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导致患者死亡。
严重外伤患者伤情复杂、病情进展快,如何降低其死亡率、改善预后是临床研究的热点。
院前急救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本文收集了84例严重外伤患者资料,探讨院前急救护理的应用效果,情况如下。
1 资料、方法1.1 一般资料
将84例严重外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男性47例,女性37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54.8±2.3)岁;受伤原因:车祸伤41例,高空坠落伤30例,重物压伤10例,其他3例。
纳入标准[1]:明显外伤,受伤后到院时间0.5~24h ,GCS 评分3~10分;既往无神经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84例患者遵循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2例,基线资料均衡性较高(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根据常规急救流程进行处理。
观察组患者给予院前急救护理,具体措施为:
(1)迅速达到现场。
严重外伤患者在创伤后数秒至数分钟死亡率较高,接到急诊电话后,迅速记录事发地点、患者情况,立即出车。
根据司机经验和GPS ,最快达到现场。
在途中指导现场人员采取简单急救措施,避免加重病情。
(2)建立有效循环及呼吸。
严重外伤患者伴有呼吸道梗阻,护理人员应及时清除分泌物和呕吐物,头偏向一侧,避免倒流引起窒息。
针对舌后坠患者,取侧卧位,拉出舌头暂时固定,给予吸氧,准备气管插管用物。
若患者出现出血休克、颅脑损伤情况,需立即建立≥2条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补液,及时纠正休克情况。
妥善固定穿刺针头部位,避免患者烦躁不安、搬运过程中针头脱出,并消毒针头、穿刺部位,减少感染风险。
(3)妥善处理伤口。
密切注意出血情况,处理活动性出血,对出血口、伤肢近端血管进行压迫,并加压包扎。
创面广泛者,采用无菌纱布覆盖,加压包扎止血,合并骨折者,采用简易夹板固定肢体,减少损伤[2]。
(4)密切病情变化。
严重外伤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变化比较快,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如瞳孔、体温、血压、心率、脉搏、神态等,及时发现问题,立即处理,避免发生严重后果。
(5)转运途中护理。
待患者呼吸困难缓解,休克控制后,立即转送医院抢救。
搬运时应注意是否合并脊柱、四肢骨折,采用夹板妥善固定。
搬运时尽量不要扭曲躯体,避免损伤脊髓神经。
转运途中,司机应平稳驾驶,减少颠簸,避免加重出血;同时与院内医师取得联系,做好抢救准备。
1.3 评价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抢救时间,统计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病例及
死亡病例。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专业的统计学软件(SPSS19.0
)、(n%)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并经t 、x²检验,数据比较显示P<0.05,则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抢救时间为(75.12±23.13)min ,明显长于观察组抢救时间(50.34±15.23)min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065,P=0.0087)。
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40例(95.24%),死亡2例(4.76%),对照组抢救成功32例(76.19%),死亡10例(23.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²=14.8191,P=0.0001)。
3 讨论
近年来,交通事故、高空作业、跌落伤发生率不断上升,创伤成为了危害人类生命安全的关键因素。
严重创伤后,可导致高分解代谢、免疫功能紊乱,引起机体营养不良,免疫抑制,大大降低机体免疫能力,严重者危及生命[3]。
对严重外伤患者实施科学及时的治疗,可有效降低死亡率,挽救患者生命。
院前急救是医疗体系重要内容,院前急救护理十分重要,在创伤早期是否能得到及时的护理,与患者治愈率、抢救成功与否密切相关。
我院针对严重外伤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包括迅速达到现场、建立有效循环及呼吸、妥善处理伤口、密切病情变化、转运途中护理等内容,接到求救电话后,迅速出车,并与现场人员联系做好简单措施,达到现场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给予止血、补液、输血、抗休克等处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
建立有效呼吸及循环,妥善固定骨折部位,做好抢救、术前准备,从而减少死亡风险,提高抢救成功率[4]。
本组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达95.24%,较对照组76.19%显著提高,说明对严重创伤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有利于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死亡风险,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采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严重外伤患者,可最大程度提高抢救质量,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冯夏冰.严重外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21):5016-5017
[2]李春燕.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的效果[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12(7):128-129
[3]陈瑞雪,竹艳刚,杨树东等.严重外伤的院前急救与护理对患者预后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3,35(13):2056-2057[4]赵丽英.严重外伤的院前急救与护理对患者预后的影响[J].世界临床医学,2015,9(4):181-181
【摘 要】目的:观察分析严重外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4例严重外伤患者,通过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院前处理,观察组实施院前急救护理。
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对严重外伤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有利于缩短抢救时间,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关键词】严重外伤;院前急救护理;预后【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597X (2016)14-0132-01严重外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曾伟明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输液中心 广东 广州 51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