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后达标检测
高中政治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以模拟题为例,含答案解析)同步每课知能一测 新人教版必修4
【三维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政治必修四同步每课知能一测: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以2013年模拟题为例,含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①农民种地②科学家进行航空探测实验③工人做工④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选A 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不是实践活动,可排除④,①②③均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A正确。
2.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 )①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②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过程④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②④解析:选C ①正确但材料没体现,根据题意,农村改革经历了一个综合过程,反映当时的生活历史现实,具有社会历史性,②正确;材料中“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综合改革过程”体现了③;④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但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除了参加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外,还可以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
3.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极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各种重大挑战,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科学决策,坚持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及措施,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使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这说明( )①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③认识决定实践的发展方向④认识反作用于实践,认识推动实践取得成功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解析:选A 材料说的是面对严峻的挑战和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出台、坚持实施一揽子计划及相关政策措施,并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体现了①②;③说法错误,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推动实践取得成功,④表述错误。
高二政治求索真理的历程检测题
高二政治求索真理的历程检测题高二政治求索真理的历程检测题班级姓名考号成绩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1.奥地利科学家魏格纳因病住院.一天,他从墙上的世界地图上发现了大西洋的凸凹恰恰相反,愈看愈觉得欧洲.非洲.南北美洲四块大陆可拼凑在一起,特别是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简直象一张可以撕成两半的报纸.他经过继续观察和思考,提出了〝大陆漂移说〞.这一认识过程是A.由直接经验到间接经验的飞跃过程B.由观察现象到主观臆断的过程C.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D.由具体直观到抽象思维的飞跃2.〝有温良为盗者,有貌恭而心慢者,有外廉而内无至诚者〞.这句话告诉人们A.现象与本质是对立的,是无法达到统一的B.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必要性C.真相是对本质的认识,假象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D.事物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现象是多变的100年前的10月24日,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种包装袋既轻便又结实,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可马克斯.舒施尼做梦也没有想到,到塑料袋百岁〝诞辰〞纪念日时,它竟然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3.由于塑料袋产生的垃圾对地球的污染日益严重,各国都在积极采取对策.一方面呼吁人们〝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另一方面是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探索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去解决.这反映了A.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课题,促使人们去解决B.认识是在变革社会的实践中发生的C.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D.实践的发展不断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4.为了控制这些〝白色污染〞,美国近半数的州实施了塑料袋〝禁用法〞,印度马哈拉施实行对乱扔.乱用.乱发塑料袋者,最高可判5年监禁,并处10万卢比的罚款,意大利实行〝塑料袋课税法〞.这说明了A.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B.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C.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D.实践活动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而发展5.我国要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我国农村实行上述双层经营体制,改变了以前的生产方式,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这一事实蕴涵的哲理是A.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B.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C.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D.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作用两年前,中国水稻(籼稻)基因组〝精细图〞已由我国科学家正式完成.据此回答6.(籼稻)基因组〝精细图〞的完成,是我国科学家主动请缨的结果.这也说明,由科学家提出方向和目标,科技主管部门给予支持,应该成为基础研究的重要组织形式.这充分表明了A.实践的主体.手段.对象都是客观的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的特点C.科学实验决定着社会关系的发展D.实践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7.基因测序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比较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研究,全面阐述水稻的生产.发育.抗病.抗逆和高产规律,推动遗传育种研究.由此可见A.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B.科学实验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探索事物规律性的活动C.经过科学实验建立科学理论,能有效指导实践发展D.科学实验能提高改造社会活动的水平,使社会获得全面进步在克隆技术刚刚产生时,人们认为克隆动物与它的供体从形态上一模一样,而最近,美国华裔科学家杨向中教授通过利用成年牛体细胞克隆小牛实验证明,克隆牛在斑纹等一些细节上与它的供体,以及用同一供体的体细胞培育的克隆动物,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据此回答8.在克隆技术刚刚产生时,人们认为克隆动物与它的供体从形态上一模一样,而最近实验证明,克隆牛在一些细节上有所差别,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这说明A.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B.认识是具有无限性的,人们的认识总是在不断扩展.深化和向前推移C.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D.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能更好指导实践9.上题材料还表明A.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科学实验B.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C.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标准10.马克思说:〝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事实践出发解释观念的东西.〞这是说A.思想观念不能说明实践,实践可说明观念B.思想观念不来自实践,但实践推动认识C.实践是为了验证认识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主观必须符合客观11.人的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以行而求知〞,〝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包含的哲理是A.认识在实践中产生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实践的主体.手段.对象都是客观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12.天空中的虹是人人皆知的现象.你对虹观察得再仔细,顶多不过是多些描述而已,绝不等于发现了虹的本质.虹的本质是阳光射入水滴而形成的光波分解.这说明A. 现象是可以被人们直接感觉到的东西,现象总是表现为本质B. 现象只是表面的东西,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现象的根据才是本质C. 现象是表面的东西,本质是深藏于事物内部的东西,是不能被人们认识的D. 虹的本质本来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但如果观察得太仔细,就会陷入迷惑13.培根曾说过:经验主义哲学家好比蚂蚁,只会盲目搜集材料而不会加工;理性认识者好比蜘蛛,只会从自己肚子里吐丝织网,而不知联系实际,真正的哲学家应当像蜜蜂一样,采集百花然后酿成香甜的蜜.这一观点认为① 经验主义者只停留在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②理性认识者是唯心主义者③ 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一要具备丰富而可靠的感性材料④只有理性认识可靠,而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⑤ 肯定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①③④⑤D.③⑤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做到真信. 真懂.真用.真信,就是真正坚定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信仰;真懂,就是完整准确地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正确把握其立场.观点和方法;真用,就是真正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工作.指导实践.据此回答14.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做到真信,这是因为A.一切理论都来源于现实B.科学理论和信仰能够成为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精神动力和支柱C.在一定条件下理论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出发点15.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做到真懂,这是因为A.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C.只有理性认识对实践才有指导作用D.获得正确的理性认识是我们学习的目的16.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做到真用,这主要是因为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二.不定项选择(每小题3分,少选且正确得1分,共27分)17.鲁迅先生说:〝第一次吃螃蟹的人很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后人就不吃了.象这种人我们当极端感谢.〞鲁迅先生的这段话表明了以下的道理A. 认识在实践中产生,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B.实践出真知C.认识不但在实践中产生,也要由实践来检验D.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提倡有献身精神18.〝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下列观点A.实践第一B.实践高于认识C.实际行动与纲领无关D.实际行动是重要的,纲领是无关紧要的19.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占世界人均的l/4,而我国每年污水排放总量为365亿立方米,大部分江河湖泊严重污染.这一状况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的危机.而我国膜技术产业化推进水处理已成功地在海水.苦咸水淡化,纯水.超纯水制备以及工业废水处理方面得到规模化应用.这说明A.实践的需要推动了认识的发展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C.科学实验是最基本的实践活D.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创立,应立足于对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并上升为理论,揭示现代中国经济发展和运行规律,确立基本经济范畴,形成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较为完整的经济学说.材料表明的哲学道理有A.科学理论来源于实践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D.科学理论能正确揭示事物内在的本质和规律2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际上是〝双化〞,是理论和实践的互动,既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为立场.观点.方法来化解中国问题的过程,又是把中国问题的实践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这种〝双化〞的过程体现的哲理是A.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相统一B.真理是具体的C.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D.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过程22.有一则寓言说古时有一个叫朱萍漫的人跟人学习屠龙的技术,学成后,无法施展其才能.这个人错在A.不懂得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B.他的知识还停留在对事物现象的认识上,没有揭示事物本质C.他不明不白不以实践为目的认识是毫无意义的D.他不懂得实践的对象是客观的23.实践与创新都是没有止境的.实践是理论创新的动力,也是理论创新的源泉,偏离了社会实践的需要,理论创新就失去了意义.这表明了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B.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D.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24.面对转基因产品的问世,有人庆幸科学给人带来福音,也有人担心它给人类带来不良影响.日本甚至宣布禁止进口美国的转基因大豆产品.这说明了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人的认识是受主观条件的制约的C.人不可能认识世界D.认识有待于实践的检验《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检测题班级姓名考号成绩三.简答题(每小题9分,共计18分)25.河边上既无船,又无桥,看来只有涉水过河了.甲对乙说:〝不知深浅怎么过,千万不要凭感觉,快快跟我往回走,看看书本再定夺.〞乙对甲说:〝不过怎么知深浅,凭着感觉也保险,书本知识不顶用,拄根竹竿快过河.〞请根据有关哲学知识对甲乙两人的做法做简要的说明.26.材料一:从1878年发现禽流感以来,经过100多年的研究,到1995年人们终于得知它是A型流感,并研制出疫苗,其实验室的保护层率达到100%,随着疫苗的产生,人们防治经验的增加,包括H5N1在内的高致病性禽流感都是可防可治的.材料二:_年,传播迅速的禽流感在包括我国在内的10个亚洲国家和地区接连发生,上千万只鸡病死或被宰杀,有的国家还出现人因感染禽流感而死亡的病例,针对这种疫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并采取了坚决果断的措施加以防治.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对禽流感的认识和控制过程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四.辨析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27.〝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的行动指南,是衡量我们一切思想和工作的准绳.《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检测题参考答案26.答:(1)实践决定认识,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2)涉水过河是一种实践活动.人们对河边状况.水流状况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只能在过河的实践中产生,并随着这一实践活动的不断进行而完善和发展.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所以,乙认为〝不过河怎知深浅,拄根竹竿快过河〞是正确的,甲认为〝不知深浅怎么过河〞是不正确的.(1) 认识特别是正确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正确认识和错误认识.理性认识特别是抓住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真理性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作用.因为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高级.更可靠.更深刻.因此,乙认为〝凭着感觉也保险〞是错误的,甲认为〝千万不要凭着感觉(过河)〞是正确.(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是基础,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还得受实践决定作用的制约.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同时也要重视书本的作用.因此,甲认为〝看看书本再定夺〞是错误的,他实际是把书本知识作为行动的依据或出发点,否认了实践的决定作用,陷入了本本主义.而乙认为〝书本知识不顶用〞,则是否认了学习书本也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27.答:(1)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与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认识具有反复性与无限性.经过100多年的研究,人们终于揭示出禽流感的真相,并研制出新的疫苗,增加了防治的经验.这就表明了实践出真知,实践推动了认识的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人们对真理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②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随着对禽流感研究的推进,认识的深入,在实践中包括H5N1在内的高致病性禽流感都变得可防可治了.28.答:(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新成果,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它对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科学理论,是我们的行动指南,这是正确的.(2)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他标准.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能沟通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并加以比较,通过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所以认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衡量我们一切思想工作的准绳是错误的.。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作业整理
课时达标检测(三十四)求索真理的历程一、选择题1.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
这表明()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A人类造船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海洋认识的提高,体现了①②;材料没有强调人类改造世界、揭开深海世界神秘面纱的目的等内容,排除③④。
2.在一次重复前人的实验中,德国物理学家伦琴用黑色硬纸板和锡箔把阴极射线管严密地套封起来,接上高压电源后,他意外地发现前方的荧光屏上出现了微弱的闪光。
经过反复试验,他确信这是一种还未被认识的新射线,取名为“X射线”。
今天,X射线广泛应用于常规透视检查。
X射线的发现过程进一步印证了()①新的认识是在主体和客体不断相互作用中产生的②获得新的认识是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目的③在反复实践中改变客观条件总会使人们发现新的认识④实践中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从而促进认识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选C X射线的发现过程进一步印证了新的认识是在主体和客体不断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实践中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从而促进了认识发展,①④正确;②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③中“总会”说法错误。
3.民谚有云:“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龙抬头”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民谚是主观的人为联系②客观规律支配农事活动③实践是民谚的基础和来源④顺从自然是农业的必然选择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选C①错误,民谚中讲述的联系不是主观臆断的联系。
④错误,否认了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时精练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4(1)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的讲座后,一些听众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差别。
”这句话表明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A.直接现实性B.客观规律性C.主观能动性D.普遍有效性解析:实践不具有客观规律性和普遍有效性,B、D两项不选;实践高于理论认识,主要是因为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即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故选A项;C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A2.(2013·汕头模拟)针对近期国内房地产市场显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进一步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从2012年7月下旬开始,国务院对16个省(市)贯彻落实调控政策措施情况开展专项督查。
专项督查体现了()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C.人们能在意识指导下自发地改造世界D.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解析:专项督查是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这说明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B项符合题意;A、D两项均与题意无关;人能够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C项表述错误。
答案:B3.(2013·山东卷)“梦想是海市蜃楼,还是绿洲,关键取决于你是否停止跋涉的脚步。
”与这句话内涵相一致的是()A.“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C.“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D.“人类的心灵需要理想甚于需要物质”解析:解答该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中名言警句蕴含的哲学寓意:“想”要靠“做”来实现,要在实践中实现理想;其次,分析每一个选项中名言警句蕴含的哲理;最后,对号入座,找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A项强调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的促进作用;B项强调了学习和思考相互促进,相辅相成;D项强调了理想的重要性,均与题意不符合;C项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符合题意。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测试题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测试题一、选择题(每空2 分,共70分)1、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突破的特权。
从根本上讲,这是因为()①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②社会实践是变化发展的③客观世界是变化发展的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A.②③B.①③C.①②D.②④2、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下列选项中体现这一观点的有()①近水知鱼性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④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在一定条件下,真理会转化为谬误。
这主要是因为()A.真理是客观的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C.真理中包含着谬误D.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4、实践之所以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主要是因为()A.实践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征 B.认识受主观因素的制约C.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D.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5、唯一两获老舍文学奖的作家宁肯为了写《蒙面之城》,在西藏生活了2年。
他原以为到了西藏肯定能写出不同凡响的作品,但事实却相反。
后经过15年的生活磨砺,才完成了这种超越。
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是()A.认识具有反复性与上升性B.真理都有条件和范围C.人的认识水平是无限的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6、十六世纪末,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
这一事例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7、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的黄旭华,亲自在南海作深潜试验,获得了核潜艇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这说明()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8、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A.一概而论 B.三人成虎 C.百感交集 D.千虑一得9、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主要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10、右图漫画《望而生畏》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客观对象依赖于我们的主观感知B.意识是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意识在特定条件下决定和控制客观事物D.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11、在平面内,若直线a⊥c,直线b⊥c,则a∥b;在空间中,若直线a⊥c,直线b⊥c,则直线a与直线b不一定平行。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配套课后检测:第2单元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2份,含解析)课时作业11
一、选择题1.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B.主观符合客观的活动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D.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活动【解析】实践是人们在一定的思想认识指导下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故选C项。
A项说法错误。
主观符合客观的活动是指在正确思想意识指导下的实践,B项与题意无关。
满足人的需要是客观事物的一种自然属性,不是实践,故D项错误。
【答案】 C2.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
工业革命以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
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
由此可见()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动力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从题中的“依赖河流”“开发利用河流”等信息可知,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从题中“早期人类”“工业革命以后”“今天”的不同背景,以及这些背景下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对人与河流关系的不同认识及认识的变化可知,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受实践的制约,同时也说明人类实践对人与河流关系的认识的变化发展起了决定作用。
故①③正确。
材料体现实践的目的性,但认识的最终目的在于指导实践而不在于认识本身,②错误。
认识有正误之分,④认识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动力的说法错误。
【答案】 B3.我国通过制定“十二五”规划来指导今后五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体现了实践是()A.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B.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活动C.客观物质性的活动D.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解析】制定“十二五”规划来指导今后五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突出了实践是在认识的指导下进行的,体现了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因此,应选D。
高二政治求索真理的历程检测题.doc
高二政治求索真理的历程检测题班级姓名考号成绩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1、奥地利科学家魏格纳因病住院。
一天,他从墙上的世界地图上发现了大西洋的凸凹恰恰相反,愈看愈觉得欧洲、非洲、南北美洲四块大陆可拼凑在一起,特别是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简直象一张可以撕成两半的报纸。
他经过继续观察和思考,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这一认识过程是A、由直接经验到间接经验的飞跃过程 B、由观察现象到主观臆断的过程C、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D、由具体直观到抽象思维的飞跃2、“有温良为盗者,有貌恭而心慢者,有外廉而内无至诚者”。
这句话告诉人们A、现象与本质是对立的,是无法达到统一的B、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必要性C、真相是对本质的认识,假象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D、事物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现象是多变的100年前的10月24日,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种包装袋既轻便又结实,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
可马克斯.舒施尼做梦也没有想到,到塑料袋百岁“诞辰”纪念日时,它竟然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3、由于塑料袋产生的垃圾对地球的污染日益严重,各国都在积极采取对策。
一方面呼吁人们“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另一方面是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探索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去解决。
这反映了A、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课题,促使人们去解决B、认识是在变革社会的实践中发生的C、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D、实践的发展不断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4、为了控制这些“白色污染”,美国近半数的州实施了塑料袋“禁用法”,印度马哈拉施实行对乱扔、乱用、乱发塑料袋者,最高可判5年监禁,并处10万卢比的罚款,意大利实行“塑料袋课税法”。
这说明了A、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B、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C、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D、实践活动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而发展5、我国要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必修4
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测试题海南华侨中学吴少君检测对象:高二学生检测内容:《生活与哲学》第六课知识检测目标:检测学生对《生活与哲学》第六课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点评:本套试题难易适中,适合高二年级课堂检测使用。
该试卷命题紧扣《课程标准》,试题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侧重考查识记、理解的能力,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
(翁文珠)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下列对真理的认识正确地是()A.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B.真理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反映C.真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认识D.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但是,在凹凸面上三角形内角和却小于或大于180°。
这表明真理具有()①客观性②条件性③物质性④具体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认识具有反复性是因为()①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②认识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条件的限制③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④认识是无限发展的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4.下列关于实践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实践是一种客观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一种主观能动性活动③实践是一种社会历史性活动④实践是一种适应环境的本能性活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5."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这一观点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实践是认识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6.毛泽东说:"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这句话主要说明()A.认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产生的B.实践的需要推动了认识发展C.认识正确与否只有通过实践来检验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7.下列符合实践是认识基础的观点有( )①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②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④不入虎穴,焉得虎子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8."学而不用,等于不学。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 探索真理的历程测试题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探索真理的历程测试题一.选择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A.张某对果树进行整枝修剪 B.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C.文艺工作者到革命老区演出 D.某同学认真思考数学题2.一千年前,李白作有“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的诗句,表达了不能登月的惆怅。
今天,我们通过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传回的图片清晰地感受到了月亮的倩影,千年梦想变为现实。
这说明: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D.实践具有革命性和科学性3.上述材料体现了下列哲学道理①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③人的认识能力在一定历史时期是无限的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
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
在这个意义上,天气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
据此回答4-5题4.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①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②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5.“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成分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6.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重“武装”,忌“包装”。
如果只讲“包装”,不讲“武装”,就失去了意义。
这是因为()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科学发展观是真理性的认识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7.唐代画家戴篙曾作《斗牛图》,因其形象生动逼真,技法炉火纯青,一直被视为珍品。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过关测试:必修四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对实践活动的理解,正确的是()A.实践是人们的一切活动B.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C.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活动D.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活动解析:从实践的含义可知,选B项。
答案:B2.我国通过制定“十二五”计划来指导今后五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体现了实践是()A.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B.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活动C.客观物质性的活动D.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解析:本题考查实践的含义及其特点。
答案:D3.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寓公真蠢,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不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A.实践的社会历史性B.实践的能动性C.实践的客观性D.实践的主观性解析:实践的社会历史性主要体现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它们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愚公移山之所以没用炸药,不用车运,是因为受当时历史条件的制约。
答案:A4.毛泽东同志指出:“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
”这段话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丰富认识、发展认识C.人们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真理D.人类不是为了实践而认识,而是为认识去实践解析: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B、C、D三项说法错误。
答案:A5.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质的降落速度与物体重量成正比的说法。
这一事例说明()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B.真理与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解析:伽利略通过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说法,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课时作业18:2.6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选择题1.“五四运动”是一场由青年学生发起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是中国青年学生探求人生道路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也助力着今天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梦的实现。
材料说明()①青年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规律的制约去追求理想的个人生活②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五四精神能指引中国青年学生实现人生的梦想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五四精神的弘扬对中国梦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作用④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五四运动是爱国人士有目的、有意识的爱国行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其安全问题引发关注。
2018年8月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极棒2018国际安全极客大赛有两大“重头戏”:一个是聚焦人工智能算法安全的CAAD对抗样本攻防赛,另一个是聚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安全的数据追踪挑战赛。
大赛围绕人工智能安全展开,有利于()①积极回应和解决人工智能使用中的新问题②借助比赛将参赛者的间接经验上升为直接经验③通过比赛检验参赛者的理论设想是否正确④提高人工智能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3.2018年2月2日,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发射升空。
空间电磁扰动与地震发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该卫星成功发射能获取全球地磁场和电离层环境及其变化信息,填补了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支撑构建全球地磁场和电离层模型,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地震孕育发展规律。
由此可见()①人们的实践活动受到事物属性和客观规律的制约②人们在把握规律的前提下能对地震做出准确预测③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推动着人们对地震认识的深化发展④探索规律的过程就是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2018年7月22日,青岛传来喜讯,袁隆平院士“海水稻”团队试种的包括“海水稻”在内的80多个水稻品种分批成熟。
经测产,这些品种都超出了全世界水稻4.539吨/公顷的平均产量。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检测题附答案详析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检测题附答案详析一、选择题1.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A.张某对果树进行整枝修剪B.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C.文艺工作者到革命老区演出D.某同学认真思考数学题2.“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下面对这一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A.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重要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感性认识真实可靠D.一切从实际出发3.我国古代思想家十分重视实践和认识之间的关系。
汉代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说过:“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这句话表明(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认识对象不会“自言其明”③实践就是每件事都亲力亲为④实践水平越高,人的认识能力就越强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4.由于塑料袋产生的垃圾对地球的污染日益严重,各国都在积极采取对策。
一方面呼吁人们“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另一方面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探索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解决。
这反映了( ) A.实践的发展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B.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课题,促使人们去解决D.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的5.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有这样一段论述:“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
”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真理具有客观性D.真理具有反复性6.“多一次经历,就多一件本领。
”这说明( )A.只要实践就能获得知识和本领B.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出真知C.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D.直接经验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7.鲁迅先生说:“假如我们设立一个‘肚子饿了怎么办’的题目,拖出古人来质问罢,倘说‘肚子饿了应该争食吃’,则即使这人是秦桧,我赞成他,倘说‘应该打嘴巴’,那就是岳飞,也必须反对。
如果诸葛亮出来说明,道是‘吃食不过是要发生温热,现在打起嘴巴来,因为摩擦,也有温热发生,所以等于吃饭’,则我们必须撕掉他假科学的面子,先前的品行如何,是不必计算的。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求索真理的历程一、基础题(共45分,选择题每小题4分)1.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A.张某对果树进行整枝修剪B.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C.文艺工作者到革命老区演出D.某同学认真思考数学题【解析】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A、B、C都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排除;D属于认识活动,不是实践活动。
【答案】 D2.(2014·衡阳模拟) 在农村,人们发现鸡被吃了,总以为是黄鼠狼干的。
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否定了黄鼠狼专门吃鸡的恶名,它是个灭鼠“能手”。
据估计,一只黄鼠狼一年能消灭三四百只老鼠。
由此可知(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④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A.① 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根据材料,我们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证明了黄鼠狼是个“灭鼠能手”,说明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①②入选;③说法与材料无关;④说法错误,1获得知识的途径不是唯一的,读书也可以获得知识。
【答案】 B3.(2014·西安交大附中三诊)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对人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生活方式”、“低碳城市”等新概念应运而生。
这说明(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②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③哲学与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①③④B.①④C.①②④D.②③【解析】材料主要说明随着世界的变化发展,相应出现一些新的概念,这体现了意识是存在的反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③材料没有体现。
【答案】 B4.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
”这说明( )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B.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C.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解析】题干说的是真理和谬误的关系,泰戈尔的这句话包含有矛盾同一性的意思,而选项中有这个意思的就只有C。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时跟踪检测新人教版必修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四)求索真理的历程一、单项选择题1. (2015 •西城二模)长尾鸟天性胆小,见到树蛇后会躲在远处的树洞里。
它警告飞向树蛇的其他鸟,甚至有时还有追上去阻止的冲动,可往往是刚钻出洞来,就又缩了回去。
而多多鸟发现树蛇后,会整天在这棵树的上空盘旋,一旦有哪只鸟想在此栖息,它就会冲上去撵走那只鸟。
故事启示我们:一个善举可能比十个善念还要宝贵,因为( )A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实践能改变现实C .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 D.观念可以变为现实2.(2015 •东城期末)时过境迁,如今再回头看徐悲鸿的画作,人们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因为()①旧作中藏有社会意识的印记②当代人更具有创新精神③人们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④人们的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 (2015 •海南预测金卷)2013年12月20日,在成功完成月面软着陆后,“嫦娥三号” 开始进入科学探测阶段。
科研人员利用着陆器上地形地貌相机传回的图像,制作完成了首张着陆区全景照片。
可见()①人类借助于科学仪器可以穷尽对客观世界的认识②科学仪器有助于延展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③实践的发展能够为人们提供更为先进的认识工具④科学仪器可以替代人类对客观事物作出精确反映A. 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4. (2015 •盐城三模)贴近群众生活的科普节目《原来如此》,创新科学实验的“实证” 表现手段,针对生活中人们熟视无睹或似是而非的科学疑点和困惑,以问题提出、答案求证为线索,结合志愿者的参与体验,最终给出科学、正确的解答。
这个节目用实例、事实告诉我们()A.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 人的认识都与客观对象相符合C.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5. (2015 •唐山三模)长期以来,GDP都是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甚至是唯一指标。
这常常使发展陷入竭泽而渔、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困境。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四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检测
山东省华侨中学2019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效果检测《求索真理的历程》检测题1。
(18新课标III卷)党的Shijiu大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差不多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从认识论看,提出上述创新性重大论断表明( )①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化②改革发展的实践的自觉性、创造性不断增强③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能够超越具体条件的限制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用新认识否定、代替已有认识的过程A、①②B。
①③C。
②④D、③④2。
(18北京)山脊上,代表中华悠久文化的长城蜿蜒曲折;山腰间,詹天佑创造性设计的“人”字形铁路折回而上;地表下,运用当代中国先进技术建造的京张高铁穿行向前。
为幸免破坏沿线文物和环境,京张高铁建设者采纳“精准微爆破”等新技术,在地下100多米建造隧道,做到施工地表零沉降,实现了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京张高铁与“人"字形铁路是新旧事物的关系B、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说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C、建设者的创新意识是高铁成功建设的首要前提D、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体现了矛盾同一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3。
(18江苏卷)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各类新型地图产品层出不穷,从事地图服务的单位也由传统的地图出版社向一般出版社、导航电子地图服务提供商、互联网企业等延伸,迫切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加以修订。
材料告诉我们()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
实践能够变观念为现实D、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4、(18江苏)著名作家萧伯纳说:“许多伟大的真理开始的时候都被认为是亵渎行为。
”由此可见( )A。
真理都是具体的B、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C、真理是有条件的D。
价值判断必须遵循客观规律5、(18江苏)2019年11月,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了两只猕猴。
浙江鸭高中政治总复习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精练含解析必修
求索真理的历程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写T,错误的写F)1.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 F )2.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 F )3.着眼于全局的认识就是真理性认识。
( F )4.(2019·温州中学检测)要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须做到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F )5.(2019·金华十校联考)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 F )二、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6.一个成功者与一个空谈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成功人士能通过实践把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这表明,实践具有( )A.直接现实性B.客观物质性C.自觉选择性D.社会历史性答案:A7.(2019·金华调研)科学家利用“单倍体干细胞”技术,通过神奇的细胞“变性手术”,仅利用卵子就实现了哺乳动物的繁衍,打破了人们对自然界固有“必然性”的认知。
这表明( )①通过实践能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②通过实践能超越规律的限制③真理会在实践中不断被推翻④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B。
材料强调科学家通过实践,改变、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故①④正确。
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超越其限制,②不选。
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而不是被推翻,③错误。
8.神舟十一号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总飞行时间长达33天。
它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中从第二步到第三步的一个过渡,将为我国建造载人空间站做准备。
这说明(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③指导实践是认识的根本任务④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选B。
神舟十一号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中从第二步到第三步的一个过渡,将为我国建造载人空间站做准备,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①④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后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马克思说过:“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
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
”这是因为实践具有( )
A.直接现实性 B.客观物质性 C.能动性D.自觉选择性
2.2013年11月8日,嫦娥三号探测器加注暨转场前评审会在西昌召开。
会议要求各单位一定要精心组织、精心实施,确保各项工作稳妥可靠,严格指挥操作,确保万无一失。
这是因为( ) ①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具有能动性的活动
③实践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④主观能动性制约着客观规律性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3.2013年11月12日,美国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在对比气候模型和美国1979至2012年间的观测结果后,研究人员发现,气候自然波动(如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虽然可导致降水极端化或者降水向地球两极移动,但在自然情况下两者极少会同时发生。
这体现了(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D.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4.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
该观点蕴含的哲理是( )
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B.真理具有客观性和绝对性
C.实践具有能动性 D.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5.2013年12月3日,美国航天局宣布,天文学家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在太阳系外发现5颗行星,它们的大气层中都有水存在的迹象。
这一重大发现印证了( )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实践手段对人类认识器官有延伸性
③人的认识活动有反复性④实践手段对实践的主体具有替代性
A.①③B.②④ C.①② D.③④
6.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这是因为( )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①②B.①④ C.②④D.③④
7.近年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绿色GDP已经深入人心,其目的就是要减少资源消耗,加强资源有效回收利用,发展再生资源。
核算GDP时,要考虑环境成本和生态成本。
这是人们在总结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后作出的选择。
为此,必须强化全民族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
这表明( )
①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②意识的能动作用
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④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东汉思想家王充对当时散布虚妄迷信谶纬之学、虚论惑众的经学之风,给予了严厉的批判。
他提出“疾虚妄”、“重效验”,主张认识必须以事实为对象,同时以效验来证明,做到“订其真伪,辩其虚实”。
王充的观点蕴含的哲理有( )
①主观体验需符合客观事实②事实虚实由经验来判断
③认识起点基于经学事理④检验真伪需要实践做标准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9.毛泽东说过:“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
”这句话表明( )
A.对同一事物,人们的认识都是相同的 B.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C.真理就是科学理论 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真理
10.高速路首次免费带来实惠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拥堵。
有人认为应该取消免费,更有
专家指出,高速路应该利用价格杠杆调控车流量,平时降低费用或者实行免费,假期反倒可以收费。
这样既可让利于民,又能缓解重大节假日的拥堵局面。
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②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
③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④事物的发展是辩证的否定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11.科学史上有许多重大的天文学和物理学发现是利用日全食的机会做出的。
最著名的例子是1919年的一次日全食,证实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
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的观测结果与爱因斯坦事先计算的结果十分吻合,从此相对论得到世人的承认。
材料体现了(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2.在我们身边,“三股势力”经常披着宗教的外衣,以宗教信徒的名义,伪装成宗教的捍卫者,鼓吹宗教极端主义思想,煽动宗教狂热,从事恐怖、分裂犯罪活动。
而一些穆斯林群众因为对宗教极端势力的本质认识不清,做了一些糊涂的事。
这佐证了( )
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要受各种条件的限制②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多变的
③错误意识会导致人们作出错误行为④人们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3.改革开放一开始,中央就不断强调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性,从对国民经济有益的补充到必要的补充;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六大报告提出包括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内的新的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十七大报告提出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明确表示要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14.关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党的十四大第一次明确地提出我国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结合材料,请从认识发展角度说明关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深化过程。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后达标检测参考答案
1—5 ACCAC 6—10 BDBBB 11—12 CA
13、解析:本题以我们党对非公有制经济认识的历程为话题,创设情境,综合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答题时首先应明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考点所包含的具体知识,然后结合材料调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等知识组织答案。
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对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认识,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不断推进中发生的。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推动了我们党对非公有制经济地位认识不断发展。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不断检验并完善了我们党对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认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每一次我们党对非公有制经济认识的不断深化,都极大地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14、解析:本题考查认识发展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目的知识限定,据此审读材料可知,党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有两层有效信息,一是党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的认识,经历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的过程;二是说明认识需要不断发展和深化。
据此回顾教材,不难对接相关原理。
答案:(1)认识具有反复性。
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党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的认识,经过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2)认识具有无限性。
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断变化,党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和深化的。
(3)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的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党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的认识,会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地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