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鉴赏
咏物诗汇总
咏物诗汇总《赋得临池柳》原文岸曲丝阴聚,波移带影疏。
还将眉里翠,来就镜中舒。
《赋得临池柳》译文岸边柳丝相聚成阴,疏影随波移动。
还似美人画眉时候,来将翠色镜中相映。
《咏蝉》原文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咏蝉》译文蝉伏下头,饮着清洁的露水,鸣声不停地从树叶疏落的梧桐上传出。
身居高处,鸣声自然传得很远,并不是凭借秋风啊。
《咏萤火示情人》原文窗里怜灯暗,阶前畏月明。
不辞逢露湿,只为重宵行。
《咏萤火示情人》译文喜欢窗户内暗淡的烛火,害怕台阶前明亮的月光。
不怕露水沾湿自己,只为在夜间飞舞那么有意义。
《沉醉东风赠妓朱帘秀》原文锦织江边翠竹,绒穿海上明珠。
月淡时,风清处,都隔断落红尘土。
一片闲情任卷舒,挂尽朝云暮雨。
《沉醉东风赠妓朱帘秀》鉴赏切合姓名咏物志感,是曲赠人之作的常法。
《雪梅》原文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梅》翻译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蚕》原文春蚕运巧起经纶,底事周防反杀身。
鼎镬如归缘报主,羞他肥禄避危人。
《蚕》作者简介卢梅坡,(生卒事迹均不详),宋朝文人,《全宋词》录其《鹊桥仙》(三月廿一)等4首。
《芙蓉》原文云袂飘摇翠佩环,仙姿绰约紫霞冠。
虽然谪在西风里,合作人间小牡丹。
《芙蓉》作者简介卢梅坡,(生卒事迹均不详),宋朝文人,《全宋词》录其《鹊桥仙》(三月廿一)等4首。
《落梅》原文自负孤高伴岁寒,玉堂茆舍一般看。
顽风摧剥君知否,铁笛一声人倚栏。
《落梅》作者简介卢梅坡,(生卒事迹均不详),宋朝文人,《全宋词》录其《鹊桥仙》(三月廿一)等4首。
《梅花疏枝横玉瘦》原文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梅花疏枝横玉瘦》注释①三弄:指笛曲名梅花三弄。
古有笛曲谢梅花之说。
②东君:司春之神。
《梅花数萼初含雪》原文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咏物诗经典诗词鉴赏
咏物诗经典诗词鉴赏一、子规顾况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鉴赏总:此诗借咏子规,抒发诗人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冤屈而死之人的深深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分:1、前二句“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说古蜀国国君杜宇冤死已经很久了,但他的魂魄所化的杜鹃鸟却长年啼叫,以致口中流血,令人闻而悲凄。
“积”,指时间已过了很久。
“啼血”,杜鹃的嘴是红色的,人多以其啼血所致。
2、后二句“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对此一传说提出质疑:历代的冤魂多得很,如果这些冤魂都能如同杜宇那样化鸟鸣冤,那么这些冤魂所化之鸟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的山和树来栖身呢“著”,附着,栖息。
此二句翻出新意,以反诘语气,由鸟及人,由自然到社会的巧妙联想:历代冤魂何止亿万,而能得以显灵于人世的又有几多呢如此看来,杜宇倒是其中之幸者。
写历代冤魂之多,正是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
总:这首诗主题鲜明,托物言情,借写子规表达自己的愤世之情。
俗中见奇,翻出新意。
开篇写杜宇化鸟,不过是相当俗见的题材。
但后二句以反诘语气发问,由鸟及人,暗示之意深刻。
二、葡萄韩愈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
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鉴赏总:这首诗通过描绘葡萄生长之态,表达自己仕途困顿、渴望有人援引的心情。
(主旨)分:1前二句“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写旅舍中的葡萄树经过人们的照顾后正待逢时生长之状。
春夏之交,葡萄树上新的枝叶开始生长,但仍未完全复苏,尚有一半的茎条是干枯的。
有人为其搭起了高高的架子,又将垂下的枝条扶上去。
“支离”,指葡萄枝条杂乱的攀络状。
2、后二句“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诗人希望种葡萄之人能对这株葡萄多加培育、让它结出丰硕的果实。
“添竹”,指在架子上多加竹条,扩大修缮,将葡萄的枝蔓引好。
“龙须”,比喻葡萄卷曲的藤蔓。
总:此诗咏物与言志融为一体。
托物言志。
表面写葡萄,实际是表达自己谪后的希冀。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8咏物抒怀诗含解析
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8 咏物抒怀诗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古人很喜欢咏物,据统计,仅《全唐诗》已存咏物诗626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
咏物诗最多的在盛唐时期。
一、主要特点1、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屠隆在《论诗文》中认为:咏物诗“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沾不脱,不即不离”。
如:古诗中虞世南的《咏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和李商隐的《蝉》等咏物诗。
又如左河水的《咏棉花》:“不恋虚名列夏花,洁身碧野布云霞。
寒来舍子图宏志,飞雪冰冬暖万家。
”短短四句托物言志特征明显。
2、充分运用形象思维无论是虞世南想表达高洁也好,骆宾王想表达怨情也好,李商隐想表达孤清也好,都不是直说,都是通过对蝉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出来的,这就不生硬,不直白,能够让人有生动的想象。
写诗,必须注重形象思维,必须写得鲜活生动,只有这样,才是文学作品而不是报告也不是论文。
在这个意义上,所有的诗歌都或多或少具有此类特点。
3、形象思维都是经过理性思维烛照过想通过一首诗表现什么样的思想内涵,作者是应当明白的。
在形式上怎么才能表达好这样的思想内涵,用什么样的构思和章法安排,这也离不开理性思想。
当然,这样的思维,有些是在潜意识中完成的。
写诗,不仅要有对诗的感觉,而且要掌握写作的要领,对所写内容本身的规律及诗的文本要求,要有熟悉的掌握。
只有从理性上理解了,认识了,才能从形象上更好地感觉和表现。
4、诗都是物情交融的产物上述三首诗都写到蝉,也都表达了情。
虽然有的是直接表达,有的是曲折表达。
咏物诗,必须有物,没有物就称不起咏物诗。
但只简单写物不行,还要有人的思想情感作其灵魂。
咏物诗鉴赏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1)你觉得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 么? (2)诗人早年曾热心于功名,颇有抱负,然 而科举失利,时有怀才不遇之感。尾联语意 双关,\'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 义。诗人这样写,含蓄地表达了什么样的意 愿?
【答案】2作者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怀(1 分)借黄莺表达了虽处在金衣翠幕之中, 虽长有一样的翅膀,纵然在同样的季节, 却受到雕笼的束缚不能一样展翅高飞(1 分),寄托追求自由而不得的不满,怀 才不遇(或“白白浪费青春年华”)的 怨恨。(1分) 【解析】这首诗的主题是借小鸟表达对 限制自由、怀才不遇的不满情绪,回答 时只需结合具体内容来谈。
在林间啼叫比在笼中自由自在得多, 不是一种对自己的向往对官场的厌倦吗? 而白云泉何必奔冲山下去呢?山上才没 有风浪险恶,自由自在。两首诗主旨虽 有有一定差别,但又有相似之处。 然而,从古到今,流传下来的咏物诗浩 如烟海,其中所寄托的感情不是这三种 情感可以囊括的,很多还是得结合诗句 做具体分析。
吟笼莺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 (喻指社会上的某种人),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表 达方式、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2分)
答案:李诗重在抒情,以春日之柳的繁盛, 反衬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表现对秋柳也是 对自己的悲叹之情;曾诗重在议论,表达了 对倚势猖狂、得志一时的小人的憎恶之情。
第三,厌恶官场,追求自由、隐逸、淡泊闲 适等的生活。在官场呆久了,上有皇上压着, 下有臣子们钩心斗角,尽职些的还得为百姓 劳碌奔波,时间久了,难免有身心俱疲之感, 于是渴望摆脱官场,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便 成了咏物诗中常常寄托的一种情感。 画眉鸟(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白云泉(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咏物诗大全_咏物诗鉴赏_古诗大全
咏物诗大全_咏物诗鉴赏_古诗大全咏物诗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在咏物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
《严郑公宅同咏竹》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
其全文如下: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翻译】嫩绿的新竹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出的竹梢才高出墙头。
嫩绿的颜色映侵著书套,久久不退;当竹影移过,酒也顿是变的清凉。
新雨过后,竹子更加美好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
只要不被摧残,新竹一定可以长到高矗云霄。
《咏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骆宾王。
其全文古诗如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翻译】“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着清波,就像船浆一样。
《咏柳》作者是唐代文学家贺知章。
其全文古诗如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翻译】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竹石》作者是清代文学家郑板桥。
其古诗全文如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翻译】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
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咏柳》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曾巩。
其古诗全文如下: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翻译】当春天刚到来的时候,零乱的柳条还没来得及转变为浅淡的青黄色,它就倚仗着东风吹拂而飘忽摇摆/a/24392htm,气势更加猖狂。
那些柳条只会使柳絮飞上半天,企图遮蔽日月的光辉,却不知秋季来临,天地间还将有一场又一场的严寒霜冻,到那时它就要枯萎凋零了。
古诗词鉴赏(咏物诗)
答:许多事故往往出于人人自 以为安全而失去警惕的时候。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柳 (曾巩 )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 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 反复无常的小人
• 找出特点:抓住所咏物的形态、色泽、特征、
生长环境,分析物的外在特点。
• 联系背景:把物的特征和作者的生平、遭遇
或者时代背景联系起来。
• 物志契合: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揣摩
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比兴、象征、反衬、拟
人、对比
鉴赏思路 写了什么物
有什么特点
(表现手法) 寄托的情感
答:对比。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
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 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思路总结
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 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表现手法的高妙。
三点注意:
1、不能对象外之意牵强附会,胡乱 猜测,一定要结合事物的特征以及 作者的具体身世处境来分析。 2、同一事物在不同诗人的笔下 会有不同的寓意,应细加区别。 3、一些咏物诗表达上存在多义性。
答题技巧总结:
• 一般提问方式:说出诗中所咏之物的形 象特点(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答题思路:结合诗句分析所咏之物的特 点,尤其要分析出内在神韵性格;结合 诗人自身经历思想等剖析所托之情。 • 模式: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 么感情。
诗歌鉴赏咏物诗课件
比喻与象征
比喻
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 以突出其相似之处或差异,使读者更 深刻地理解该事物的特点。
象征
通过使用具体的事物或形象来代表某 种抽象的概念或情感,引发读者的联 想和共鸣。
拟人化描写
• 将非人类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情感,使其形象更加生动、 立体,增强读者的感知和共鸣。
细节刻画
06 咏物诗的实践应用
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
01
02
03
塑造人物形象
咏物诗通过描绘物品的特 点,可以用来塑造人物形 象,表现人物性格和内心 世界。
表达情感
咏物诗通过描绘物品的形 态、色彩、质地等特点, 可以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 心境。
深化主题
在文学作品中,咏物诗可 以作为主题的延伸和深化, 通过描绘物品来表达更深 刻的思想和意义。
现代咏物诗
现代咏物诗在继承古代咏物诗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和表达手法,使诗 歌更加丰富多样。
现代咏物诗在描绘物象时更加注重表现其内在的精神和意义,通过象征、隐喻等手 法表达诗人对现代社会的思考和感悟。
现代咏物诗在形式上更加自由,不拘泥于传统的格律和韵脚,语言更加贴近现代人 的表达习惯。
当代咏物 诗
THANKS
在日常生活中引用
表达情感和心境
在日常交流中,人们可以通过引 用咏物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 境,增强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和深度。
装饰和美化环境
在家庭、办公室等环境中,人们可 以将咏物诗作为装饰和美化的元素, 提升环境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感。
启发思考和感悟
咏物诗所表达的思想和意义可以启 发人们的思考和感悟,引导人们深 入思考人生、自然、社会等方面的 问题。
当代咏物诗在继承现代咏物诗的基础 上,更加注重诗歌的创新和实验,呈 现出更加多样化的风格和特点。
咏物诗鉴赏要点
咏物诗鉴赏要点一、概念解说1、概念咏物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如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2、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物与景: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志与情: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二、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构思上——从局部分析常用比喻、拟人、对比、象征等手法。
三、咏物诗分类⑴描摹情态类这类咏物诗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
如:海棠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头两句,描绘海棠所生长的富丽环境,表明海棠的珍贵,后两句写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点蜡烛去欣赏花。
将海棠比拟为美人,写出了海棠的娇艳妩媚,深切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爱花惜花之情。
⑵托物言志类作者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
如:竹石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立根破岩,咬定青山,千磨万击,屹立挺然。
这副铮铮傲骨也正是诗人所追求和向往的,他那种坚定的意志、顽强的精神和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气节通过这首诗表现得淋漓尽致。
⑶咏物抒怀类这类诗与托物言志类的诗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它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
如: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此诗作于患难之中,作者歌咏蝉的高洁品行,以蝉比兴,寓情于物,蝉人浑然一体,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咏物诗鉴赏》---(共64张)PPT课件
.
4
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 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
形式标志
以物象为题,如《小松》、《子规》
咏(题、赠、赞)+物象,如《咏 梅》、《赏牡丹》
.
5
猜猜下面诗歌的所咏何物。
(一)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鹦鹉
(二)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注解等。
.
19
画 菊 郑思肖(南宋) 不第后赋菊 黄巢(唐)
花开不并百花丛,
待到秋来九月八,
独立疏篱趣未穷。
我花开后百花杀。
宁可枝头抱香死,
冲天香阵透长安,
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元兵南下,郑思肖 上疏直谏,痛陈抗敌 之策,被拒不纳。
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黄巢长于骑射,爱扶危救 急; 爱读书,参加进士考试, 不中。
【注】① 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 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
1、形象特点: 栖高饮露、生性高洁、声音远播。
2、所言之志:
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
3、手法: 托物言志 象征
借蝉声远传无需借秋风的特点,道出了立身品格高洁的 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 出对高洁自守品格的热情赞颂和对才华的高度自信。
.
17
物的 由小到大,不被人注意,但 特点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1、2句)
《小松》
以小松喻人,出 情与 身低微的士人不甘埋没,
自小刺头深草里,志 坚强不屈的精神,同时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古典诗歌鉴赏之咏物诗
古代诗歌分类鉴赏复习 咏 物 诗
概念
所谓咏物诗, 所谓咏物诗,就是那些以大自然中 的景物、器物、 的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 歌咏对象,抒发作者思想感情, 歌咏对象,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 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类型
一、描摹情态类 二、托物言志类
言志: 言志: 通过描绘葡萄生 长状态和需要人 多加呵护培育, 多加呵护培育, 表达自己仕途困 顿,渴望有人援 引的心情。 引的心情。
杨 花 吴融 不斗秾华不占红,自飞晴野雪蒙蒙。 不斗秾华不占红,自飞晴野雪蒙蒙。 百花长恨风吹落,惟有杨花独爱风。 百花长恨风吹落,惟有杨花独爱风。 本诗中的杨花是怎样的一种形象? ⑴本诗中的杨花是怎样的一种形象? ⑵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本诗艺术手法运用上的特色。
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 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 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背景: 背景:这首诗是诗人写
给好朋友张署的。 给好朋友张署的。诗人 于贞元十九年十二月被 贬阳山县, 贬阳山县,当时张署也 被贬。 被贬。元和五年二人遇 赦同赴江陵待命。 赦同赴江陵待命。诗人 在旅途中写下此诗与朋 友共勉。 友共勉。
杂乱攀附,需要照顾。 杂乱攀附,需要照顾。
若欲满盘堆马乳, 若欲满盘堆马乳, 堆马乳 莫辞添竹引龙须。 莫辞添竹引龙须。 添竹
多加竹条, 多加竹条, 多扶持 扩大修缮
要想结出丰 硕的果实。 硕的果实。 小结: 小结:希望种葡萄 之人能对这株葡萄 多加培育, 多加培育,让它结 出丰硕果实。 出丰硕果实。
画眉鸟 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⑴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 ⑵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
诗歌鉴赏之咏物诗
昭君怨〃咏荷上雨 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 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 泛清波。 这首词的动词使用得生动别致,请以“跳”字 为例分析说明。(3分) 1、“跳”字写出了雨之急、雨之大(1分); 2、“跳”这个动词绘声绘色地把雨打荷叶的动 态美极为传神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2分)。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形象特点 — 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 不须借秋风声音自然远扬 所言之志 — 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 无须任何外在凭借 手法分析 — 托物言志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所处环境 — 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 自身特点 — 不与群芳争春,粉身碎骨仍矢志不渝 作者处境 — 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
蒙日月”的描摹,讽刺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
人;并用“天地清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
难逃灭亡的命运。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2、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
前两句描绘了画眉在林间自由自在的美好 形象:山花绚丽,树阴浓密,画眉鸟在其间宛 转地鸣叫,自由地飞翔; 后两句用了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 画眉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 以及对个性束缚的憎恶与否定。
整首词中,诗人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作简 要分析。(4分)
1、上阙诗人梦中泛舟西湖花底,看到的是满 湖烟水,闻到的是阵阵幽香,因而沉醉其中; 2、忽然一阵急雨袭来,敲打船篷,致命名诗 人午梦初惊,对急雨惊梦不无遗憾抱怨之情; 3、然而醒来一看,眼前出现的却是更加美妙 的境界,感情由急雨惊梦之遗憾变为咏荷上雨 之欣喜,变化自然,水到渠成。(每种感情1 分)
咏物诗高中语文
题竹石画 郑板桥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咏物诗
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 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 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 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诗。
1、意象分析
诗人笔下的子规有何特点?
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冤亡、积怨、啼血
2、情感分析
诗人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规寄寓了什么感情?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 —— 蒙冤屈死之人多,诗人对他们的 同情、对社会黑暗的抨击。
总结主旨
此诗借咏子规,抒发诗人对历代遭 受苦难、蒙受冤屈而死的人的深深同情 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此诗咏物与言志融为一体。表面写葡萄, 实际是表达自己谪后的希冀。
诗中还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再见
主旨
这首诗写小松幼时人们对其忽视和长 大后人们对其称赞的不同态度,反映出作 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 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3、手法分析
此诗托物讽喻,借松写人,说理精当, 寓意深长。
练一练
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问题:为了塑造梅花的形象,作者主要运用 了哪些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情”,来反衬牡丹的高贵富丽,令人喜 爱。
3、手法分析
②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 “唯有牡丹真国色”这句话用比喻的手法,
从正面描写牡丹。“国色”,诗人把牡丹比喻 为国中最美丽的女子,写出了牡丹的姿色远在 其他诸花之上。突出牡丹的高贵富丽。
中国古代百首咏物诗鉴赏
中国古代百首咏物诗鉴赏中国古代咏物诗是一种以某一物为描绘对象,抓住其某些特色着意描摹,借以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行和理想的诗歌形式。
这种诗歌形式在唐代尤为盛行,据统计,仅《全唐诗》已存咏物诗6262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7首。
咏物诗的特色在于托物言志,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例如,王安石的《梅》:“墙角数枝梅,凌寒单独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清香来。
”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绝不自卑,远远地发散着清香。
诗人经过对梅花不畏寒冷的高洁品性的欣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清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毅高洁的人品所拥有的伟大的魅力。
咏物诗作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形式,往往是古代诗人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方式,是诗人以咏之"物"自况,总是把“物”与“人”融为一体。
学习和鉴赏咏物诗,可以提升我们的艺术鉴赏水平,接受古代诗词美的熏陶。
中国古代咏物诗丰富多样,以下选取部分经典的咏物诗进行鉴赏:1.《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鉴赏:此诗以月光为引,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通过描绘月光的明亮和寒冷,引发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无尽怀念。
2.《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鉴赏:这首诗以草原上的草为对象,展现了生命的顽强与坚韧。
草的一岁一枯荣,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不息,野火和春风则象征着生命中的困难和希望。
3.《鸟鸣涧》- 王之涣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鉴赏:这首诗以鸟鸣和月色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春夜景色。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4.《江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鉴赏:这首诗以雪景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孤独而坚韧的渔翁形象。
咏物诗集锦
咏物诗集锦导读:本文是关于咏物诗集锦,希望能帮助到您!咏物诗——《踏莎行》《踏莎行》原文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似和不似都奇绝。
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
老来旧事无人说。
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踏莎行》赏析词的上片以似与不似写梅与雪交相辉映的奇绝之景。
咏物诗——《春寒》《春寒》原文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春寒》译文二月的巴陵,几乎天天都刮风下雨,从不间断。
料峭的春寒,给园林的花木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看,在风雨的侵袭之下,已经开花的花朵凋零了。
咏物诗——《题画兰》《题画兰》原文阴崖百草枯,兰惠多生意。
君子居险夷,乃与恒人异。
《题画兰》作者简介陈献章(14281500)明代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广东唯一一位从祀孔庙的明代硕儒,主张学贵知疑、独立思考,提倡较为自由开放的学风,逐渐形成一咏物诗——《雪望》《雪望》原文寒色孤村幕,悲风四野闻。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鸥鹭飞难辨,沙汀望莫分。
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
《雪望》赏析这首冬雪诗,前四句首先交代时间:冬日的黄昏,地点:孤村;接着,从听觉方面写处处风声急;继而,采用虚实结咏物诗——《观放白鹰·其一》《观放白鹰其一》原文八月边风高,胡鹰白锦毛。
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
《观放白鹰其一》翻译八月的北疆,风高气爽,北疆的老鹰全身是洁白如锦的羽毛。
单独飞行的时候就像一片巨大的雪花飘,可是它却可以明察百里以外的毫毛。
咏物诗——《观放白鹰·其二》《观放白鹰其二》原文寒冬十二月。
苍鹰八九毛。
寄言燕雀莫相啄。
自有云霄万里高。
《观放白鹰其二》翻译在寒冷的十二月份,刚刚被捕的老鹰被猎人剪掉了强劲的羽毛。
咏物诗——《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鉴赏】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是黄巢当年在长安科举考试落榜之后写的《不第后赋菊》。
咏物诗
(3)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
自伤迟暮,自叹身世。 (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 的悲凉心境。)
课后练兵 5
咏柳
曾巩
唐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还 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 便飞快地变绿了。不要只看到柳絮飞 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临降、 柳叶飘零的时候啊!
课堂训练 1
元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王 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 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 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①风流——风度、标格。 ②一家制作——意指雪和梅都是大自然的 产物。 ③着(zhāo)——等次。 ④散彩——放射出光彩。 ⑤帘——窗帷。 2009浙江卷
课后练兵 4
柳
李商隐
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 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 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柳条飞舞,追逐着东风,在酒筵之上, 跟随着舞女翩翩起舞。旖旎的春光使人如 痴如醉,乐而忘返。如何肯到了凄清的秋 日,在斜阳之下,在阵阵蝉鸣声中,垂柳 又该多么伤感呢?
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 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答: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 狂”“飞花蒙日月”的描摹,写出 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并用 “天地清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 难逃灭亡的命运。
课后练兵 6
唐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关于咏物的古诗词鉴赏
关于咏物的古诗词鉴赏古代诗词中有许多关于咏物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包括咏花、咏鸟、咏鱼、咏虫等。
这些作品以细致入微、形象生动、富有感情为特点,通过描写物品的外在形态和内在品质,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以下是几首经典的咏物古诗词。
1. 《白菊花》 - 晏殊白菊花,花中的珍品。
晏殊在这首诗中写道:“白菊花,笑靥娟娟”。
他通过将花的美丽和一个女子的笑容相比,表达了对白菊花的赞美之情,揭示出花的美丽和人的美丽之间的共通之处。
2. 《夜泊牛渚怀古》 - 杨万里杨万里通过描写夜晚在牛渚江畔停船的情景,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怀旧之情。
他写道:“泊船瓜洲水,水上初阳森”。
通过描写江水的细腻和初阳的明朗,抒发了对江南美景的赞美之情。
3. 《静夜思》 - 李白李白以深沉的思索和平静的夜晚为背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通过描写寂静夜晚下的月光和霜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之情。
4.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陆游陆游以竹子为对象,写下了这首富有哲理的诗句:“近来篱下虽微茫,意气相磨终未妨”。
通过描写竹子的坚韧和柔韧,表达了对生活困境的坚韧和对人生的希望。
5. 《青蛇词》 - 白居易白居易写了这首诗,表达了对青蛇的赞美之情。
他写道:"出峡逢秋风,一泛渡江津。
小星月光彩,长烟岛树春。
阴云何缭缈,山涧鸟徐徐。
君行不须住,各为争空花。
"白居易以青蛇为引子,描绘了江南的秋景,以及山水之间的和谐与美丽。
这些咏物的古诗词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和物品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对社会、对人情世故的思考和感慨。
这些作品既揭示了自然界的美妙与神奇,又通过对咏物的描写,反映出了人类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与共生关系。
咏物诗的鉴赏
咏物诗的鉴赏第一讲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
②寄托什么志。
鉴赏示例 2004年北京卷12-13题12、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②题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融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与众不同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的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啊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②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13,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
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
此乃写物之功。
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是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答案:第一问的要点是,写红梅、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而《红梅》诗仅作了外形描写。
第二问的要点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其精神品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这两首诗运用了哪些相同的艺术 手法?试作简要分析。(4分)
2、 都用了托物言志(1分)和对比(1分)的艺术 手法。白诗托“西角荒园”的春柳发人才不得用之 慨,李诗托清秋之柳发迟暮之叹(1分);白诗以 柳树之美与环境之差作对比,李诗以春日之柳与秋 日之柳作对比(1分)。
拓展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1、 树木类: 黄叶:凋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 竹:气节 积极向上 柳: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 折柳: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往事如烟,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 梧桐: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2、 花草类:
花开:希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 兰: 高洁 牡丹:富贵 美好 草: 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 红豆:男女爱情的信物,喻男女爱 情或朋友情谊。 菊:隐逸 高洁 脱俗 梅:傲雪 坚强 不屈不挠 逆境 莲:表达爱情 纯洁清高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盛昔今衰) 岁寒三友(松、竹、梅):象征人 高洁的品格
3、动物类
猿猴:哀伤 凄厉 鸿鹄::理想 追求 鱼:自由 惬意 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 (瘦)马: 奔腾 追求 漂泊 乌鸦:小人 俗客 庸夫 哀伤
沙鸥:飘零 伤感 鸟:象征自由 双鲤:代指书信。 (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 消息 鸿雁:书信 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 伤感。 鹧鸪鸟: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 离愁别绪。 寒蝉:悲凉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
托物言志
1、物:托物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
“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2、 “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 好、愿望、要求等。 3、鉴赏时注意:要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把握事 物的特点。
答题技巧总结:
一般提问方式:说出诗中所咏之物的形
象特点(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思路:结合诗句分析所咏之物的特 点,尤其要分析出内在神韵性格;结合 诗人自身经历思想等剖析所托之情。 模式: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 么感情。
感受咏物诗
竹
—— 郑板桥(郑燮)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咏竹
——白居易 不用裁为呜凤管,
不须截作钓鱼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 留向纷纷雪里看。
菊花
——唐·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刘熙载《艺概》 “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沾不脱,不即不离”
特点:作者借描写(咏)物来表达自己的精 神品质、志向、理想或抒怀,讲求写物的 形似与神似相结合。
咏物诗: 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 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 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 ——这就产生了咏物诗。
兰花开时,在远处仍能闻到它的幽幽清香;如果人们不去采摘兰花却好 像它仍然佩戴在身上,对兰花本身有什么损伤呢?正是因为美好的东西具有感 染力啊!今日的变故,并非我的过错。我常年行走四方,看到隆冬严寒时,荠麦 却正开始茂盛地生长,一派生机盎然,既然荠麦能无畏寒冬,那么不利的环境 对我又有什么影响呢?荠麦在寒冬生长茂盛的特性,是它所特有的;君子在世间 所遇到的困难,也是他所可以克服的。一个君子是能处于不利的环境而保持他 的志向和德行操守的啊。
鉴赏咏物诗的方法:
1、整体把握 ; (读清全诗,咏的什么物)
2、把握特征; (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 色泽、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知人论世;(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 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为何要咏此物)
4、把握表现手法;(整体:托物言志;具体常用: 比兴、象征、反衬、拟人、比喻)
柳 杨柳枝词 李商隐 白居易 曾逐东风拂舞筵, 一树春风千万枝, 乐游春苑断肠天。 嫩于金色软于丝。 如何肯到清秋日, 永丰西角荒园里, 已带斜阳又带蝉! 尽日无人属阿谁? 1、诗中的“柳”的形象有何不同?各自寄寓了诗人怎 样的感情?(4分) 2、这两首诗运用了哪些相同的艺术手法?试作简要分 析。(4分) 1、 白诗中的柳是春日之柳(1分),李诗中的柳是秋日 之柳(1分)。白诗中的“柳”表现了诗人对当时政治腐 败、人才埋没的感慨(1分)李诗中的“柳”则表现了诗 人自伤迟暮的感情。(1分)
特点:
一首好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 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 而且有意无意的、有深有浅的透 过所咏之物,或流露出作者的人 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 隐含生活的道理。
如何鉴赏咏物诗?
1、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
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 2、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 3、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 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5、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蜂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幽兰操
——唐· 韩愈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子如不伤,我不尔觏(gòu)。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咏 蝉 骆宾王① 西陆②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①骆宾王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 以贪赃罪下狱。 ②西陆,秋天。
南 冠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赵嘏《长安晚秋》 南冠,借指囚犯。
鉴赏要点:
一、抓住所咏物的形态、色泽、特征、生长 环境,分析物的象征意味。 二、抓住在描摹事物中寄托的感情,物的品 质透视出作者的人生追求、态度,寄托 了作者的理想,或说明一定道理。 三、把物的特征和作者的生平、遭遇联系起 来(物即作者自己的形象,目的侧重抒怀)。 四、咏物诗艺术上主要采用象征,另外用比喻、 拟人、对比。或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1.这是一首咏物诗,从 等 三个方面写出了蝉的特点。 2.这首诗表面上是写蝉,其实是用了 的写法,表达含蓄,寓意 深刻。 3.这首诗给我们以什么启示?请简要 谈谈你的认识。 答:
1.形状、习性、声音 2.托物言志 3.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那些外在的凭藉,像地位、 权势、吹捧等,他本身自然会有很强的昭示力,能够 声名远扬。
须识庐山真面目
——托物言志类诗歌
古人云:“一枝一叶总关情”“诗 言志词言情”。以客观事物为描写对象, 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抒发出来或 的目的不在“物”,而在“情”。“物” 只是一个载体。要提高赏析咏物诗的能 力,关键是要找准“物”的特点,然后 与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使物品与感情 相统一。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咏 蝉 骆宾王① 西陆②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物
清露
志(人)
品格高洁
物
志(人)
流响、声远 名声远播 非藉秋风 不恃外物
露重风多 环境的压力 飞难进 政治上不得意 响易沉 言论受压制 无人信高洁 诬陷入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