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技工荒”问题与对策研究
从中国珠三角地区近年的民工荒概况,探讨该区劳动市场未来的(精)
•担心过了年工人不再回来上班,成了大部分中小规模的港资企业老板春节前最担心的事情。“现在珠三角已经不再是民工荒了,已经变成了老板慌。”一位港商很无奈的说道。
•东莞智通人才连锁有限公司长安分部营运经理刘云飞是深有感触:“几年前,我们天天都找各个工厂的人事经理介绍人,现在各个工厂的人事经理天天都找我们要人,而且一要就是成百上千,我们上哪找这么多人!”
信息时报“百万安徽民工放弃东莞奔沪杭珠三角现民工荒(3)”(记者:廖卓斌游星宇幸琦昕周芳幸琦昕周涛)(2007年03月20日)
•而号称东莞“规模最大”的基业人才大市场的一名经理则推算出了缺工100万的数字。“东莞有1.4万多家港台外资企业,如果每个厂缺70人,就是100万。”这名经理认为这个数字也偏于保守,“我个人知道的情况,很多企业都缺几百人,有的缺上千。而且还没把数不清的本地企业算进去。”
南方都市报“往日民工潮今日不见珠三角惊呼民工短缺”(王雷 王吉陆)(2004-08-03)
•东莞市属下的32个镇区似乎都传来缺工的信息:以毛纺为主的大朗镇缺4万人以上,虎门、石碣这些工业重镇的缺口更是达10-20万之间。据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刘开明博士估计,东莞缺工可能达70-80万人。面对如此大的用工市场,东莞市智通人才市场已成立了人力资源开发部,派专人到云南、贵州、湖南、等省份寻找工源,并打算设立100多个办事处。
從中國珠三角地區近年的“民工荒”概況,探討該區勞動市場未來的發展。
•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珠三角陆续出现民工荒,特别是号称全球制造业重镇的东莞,此种现象更甚,许多工厂的生产力一直没有达到饱和状态。曾在外来工中广泛传播的“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的神话被打破。尽管在2004年与2006年,广东政府部门为解决这一生产力紧缺的现状,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如取消了“春节后一个月内不得招收民工”的禁令;调整提高了最低的工资标准(从每月510元调整为每月680元),但这些政策并没有从根本上促使民工到广东的升温。
关于缓解珠三角“民工荒”现象的对策研究——奉化“力邦村”对珠三角的启示
V 1 8 No 3 o. .
S p. 0 e 2 08
关 于 缓解 珠 角“ 三 民工 " 象 的对 策 研 究 荒 现
奉 化 “ 邦村 ” 力 对珠 三 角 的启 示
徐 梅 鑫
( 华南理工大学政 治与公共管理学 院 , 广东 广州 , 16 0 5 04 ) 摘 要 :民工短缺 问题 已经波及整个珠三角、 长三角 、 环渤海 湾地 区, 向中西部地 区纵深发展 , 以珠三角地 区形 并 尤 势为甚 , 已经是个 不争的事 实, 这 估计在短 期 内仍将 继续。文章从 该现象 的现状 出发, 对珠 三角“民工荒” 的原因进行 深入分析 , 并结合 浙江奉化“ 力邦村”的实践经验 给予我们 的启示 , 从农 民工权益 、 自身 文化素
劳 动力 市场 对 当地 用 工 问题 进 行 监 测 , 查 结 果 表 明节 后 出 调
( ) 二 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和城市农民工政治上的参与
1 济 发 展 模 式 的 转 变 .经
现严重的“ 用工荒” 仅加工制 造 、 , 酒店 宾馆服务 、 交通 运输 、
建 筑 房 地产 等 4大 行 业 , 后 用 工需 求 约 1 人 , 远 得 不 节 0万 远
质 、 府 等 方 面提 出一 些切 实 可行 的对 策 和 建 议 。 政 关 键 词 : 江 三 角 洲 民工 荒 珠 中 图分 类 号 : 4 F2 1 对策研究 力 邦村 模 式 文 章 编 号 :6 16 3 20 )30 2 -4 17 -2 X(0 8 0 - 80 0 文 献 标 识 码 : A
一
、
珠 三角“ 民工荒 ” 的现 状及 其原 因分 析
出地和输入地有关的各种名 目繁多的收费 , 使其实际 收入 更 大 大 减 少 。4 莞 市 委 政 策 研 究 室 的一 份 调 查 材 料 也 显 示 : l东 全国2 4个城市新 员工 的工资待 遇平 均每 月为 60元 , 三 6 长 角 6城市 比平均数要高 85 , . % 深圳高 5 4 , . % 而东莞却低 了 1 . %。这份材料认为 , 68 多年来 外来工总体工 资水平一直 徘 徊不 前 , 为东 莞陷入 “ 工难 ” 成 招 的一大 主因。 即便如此 , 许多工厂还常常拖欠农 民工 工资 , 这无疑 是对 农 民工廉价 劳 动力 的变相剥夺 。另 外用工 不规范 、 作环境 差 、 工 劳动条 件 恶劣 、 缺乏社会保 障和社会认 同等也是导致 “ 民工荒 ” 的一个
珠三角“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
珠三角 “ 民工 荒 ” 的 原 因及 对策
● 王丽兰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f 摘 要 ] 2 0 年 金 融 危机 背 景 下农 民工 大规 模返 乡,然 而 08 2 0 年6 以来 , 随着 经济 复 苏 ,珠 江三 角洲 地 区 出现 “ 工荒 ” 09 月 民 现 象。本 文分 析珠 三 角 “ 民工荒 ” 的原 因得 出: 济发展使 农 民工 经
、
珠 三角 出现 “ 民( — ) 结果 显 示 ,F 、对外 贸 易对 经济 增 长影 响很 大 , 3 1的 DI
1生活 成本 上涨 ,令 农 民工 的实 际收 入更 低 ,农 民工经 过理 性 衡量后 做 出选择 。 农 民工 劳 动 力市 场 供 过 于 求 ,属 于 买 方市 场 ,且农 民工 普遍
局 数 据显 示 ,2 0 年 以来 东莞 市人 才市 场需 求率 一直 上升 。7 J 09 #份
起 ,珠 海 的订单 增加 导致 用人剧 增 而劳 动力供 给 不足 。 “ 民工荒 ” 现 象成 为人 们 关注 的热点 之一 。 它背后 的原 因是什 么? 对我 们又 有
注 : 、 ”、… 分 别 表 不 在 1 、5 、 1 %水 平 上 通 过 显 著 性 检 验 ,各 方 程 F 计 % % O 统
H C
一 6 6( 0 5 0 6 一 1 3)
1 65( 4 ) 0 91
0 5 3( )1 9) 9 ‘ 3
『 J K
G D 一 G P ¨ r FITD D * R F ) .C I H I
F I删‘ D}
0 2 0 5(0 0 2) 7
0 51 【_ 4 8《】4 6)
量均通过显 著性检验.且拟合优度较好 ,各方程的D. W值表明随机误差项不存在
近年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荒”现象分析
XX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近年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荒”现象分析——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理论为基础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学科专业:所在学院:XX大学二〇一二年五月XX University Master 's ThesisTo analyse the labor shortage phenomenon in labor-intensive industries in Pearl river delta —based on Marx's organic construction of capitaltheoryMaster Degree Candiate:Tutor:Major:College:UniversityMarch,2011摘要自2004年以来,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用工荒”问题。
并迅速波及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其后又向中西部地区纵深蔓延,这标志着我国“用工荒”时代的全面到来。
“用工荒”是指一地的劳动力供应出现短缺现象,大多是由于城市经济发展需要的劳动力数量普遍高于市场能够提供的劳动力数量。
对近几年与用工有关的新闻进行考察我们可以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个别地区和个别行业对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技工的需求显著增多,但同时却出现招不到足够工人的现象。
一方面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另一方面大量企业却面临人手不足的困境,这种现象值得引起我们的警示。
如果对“用工荒”不加重视,甚至放任其影响波及全国,会给其它地区尤其是劳动力资源发达的省份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会直接损害我国的经济发展。
因此我国很多专家已经对“用工荒”现象给予了充分重视,纷纷建言献策,提出了不少解决方法。
而马克思主义对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一些论断对解决今天我国的困境有一定的启示,所以很多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方面的专家和学者转向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寻求解决办法,力图消灭“用工荒”,改善当前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状况。
最新毕业论文——珠三角地区“用工荒”问题研究
珠三角地区“用工荒”问题研究摘要:2010年开春后,珠三角地区出现严重“用工荒”现象,据不完全统计缺工超200万。
这是区别于以往“民工荒”现象的新型劳动力资源匮乏状况,突出表现为“结构性”和“季节性”。
在珠三角地区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条件下,“用工荒”现象的出现具有经济学意义上的必然性。
因此,本文通过运用人口发展观点、劳动力迁移决策等方法,剖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并寻找相应对策,这对于调节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平衡及效用最大化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用工荒;原因分析;解决对策改革开放30年来,一个强大的中国正在崛起,这不仅表现在中国的经济总量在2007年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也不仅表现在中国的经济总量在2009年仅以四个百分点之差接近日本;还不仅表现在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3000美元、达到当年小平同志提出的奔小康的水平;中国崛起的关键在于中国竞争力的核心内涵发生了变化。
30年过去了,中国竞争力的核心内涵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并形成拐点,中国竞争力的核心内涵,将更多地表现在由过去出卖廉价劳动力和廉价资源转变为拥有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以及在世界市场巨大的消费能力;表现在中国由过去低素质人口带来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口素质不断提升所带来的人口红利;还表现在中国过去完全依靠外来技术转变为具有相当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及其所体现的产业发展能力和经济增长水平。
而自去年以来、发展到今年越来越严重的、出现在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用工荒”就发生在上述背景之下,如何解读这种“用工荒”现象呢?一、珠三角地区开春后“用工荒”现状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个别地区、个别行业出现了对技术工人需求增加但是又招不到人的怪现象,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用工荒”。
“用工荒”是指城市经济需求的劳动力普遍高于工人愿意和能够提供的劳动力数量,即劳动力供应出现短缺。
2010年开春以后,珠三角地区出现严重的“用工荒”现象,缺工数量超过200万,创下了历史新纪录,大量企业无法正常接单,甚至出现停工现象。
招工难和用工荒的现状及策略
招工难和用工荒的现状及策略转变2010年由于经济迅速回暖,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出现严重的缺工现象。
其中,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地区城市缺工超过200万人,2011年春节后,由于招工不足,珠三角、长三角一些企业部分生产线已处于停工状态。
“用工荒”问题的突然出现,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虽然企业想方设法加大招聘的力度,但是未能才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样的现象对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持续性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一、企业用工紧缺的原因分析导致企业“用工荒”和“招工难”问题出现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经济回升向好,企业用工量增加金融危机过后,世界经济逐渐好转,加上国内的经济刺激计划,我国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快速的反弹。
内需不断扩大,外贸持续增长,促使企业用工需求的不断增长。
此外,民工大量返乡也增加了招工的难度。
2、沿海地区就业优势减弱,民工就业的选择趋向多样化随着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中西部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用工需求在增加,给当地民工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机会,吸引相当数量的农民工在家乡实现就业。
这就使得东部沿海地区的用工优势逐渐被削减和弱化,农民工也不愿背井离乡,希望在自己的家乡实现就业和发展。
3、自主创业和就业渠道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强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可供给企业的农村劳动力的人数在逐渐减少。
现在的年轻劳工,家里大多有钱了,这些人不太愿出远门,都窝在近一点的家乡打临时工。
所以年轻人越来越少,而年纪大一点的劳动力衰退,又不能适应快节奏的工作方式,总体上造成了劳工荒这种现状。
4、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预期较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城乡间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致使大中城市消费水平持续走高,增加了外来民工的生活成本。
然而,外来民工在社会福利等方面,遭受很多不公正的待遇。
随着民工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新生代农民工对工资等就业的预期不断增加。
珠三角用工荒
珠三角用工荒:他们为什么来,为什么走作者:admin 时间:2010-1-19 阅读:94 次本报联合麻省理工、中山大学1500份问卷调研珠三角农民工现状;民工荒怪圈因何而生,去向何处?想想长长的路,擦擦脚下的鞋珠三角用工荒彻底调查:他们为什么来,为什么走2009年,在金融海啸爆发后,一度急剧减少的外需有所恢复,企业重新出现招工难的局面。
那么,“民工荒”因何而生?民工荒之下,外来工的收入是否有所增长?企业的佣工困境如何解决?为了更深入了解金融危机下农民工的生存状况,本报与麻省理工大学的黄亚生教授以及中山大学政务学院郭巍青教授合作,于2009年7-8月、11-12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的收入与支出状况组织深入调查。
在11月的现场调研中,我们发现东莞最大的人才市场呈现“供求两旺”的局面。
但大部分接受访问的工人指出,工厂给出的条件并没有大幅度提升,仅仅提升了10%到20%。
与此同时,根据对人才市场招聘信息的观察,大部分岗位都要求有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
因此,很可能存在大量要求有劳动技能的工作无人应聘,而同时大量外来工找不到符合薪水预期的工作的情况,也就是存在“民工荒”与“找工难”同时存在的供求结构错位现象。
如何打破用工荒怪圈,正成为困挠珠三角发展的难题。
珠三角的用工荒怪圈本次调查以广州、佛山、深圳、东莞和珠海为抽样点,各城市又分别选择5个区(镇)作为调查点,以偶遇抽样的方式开展,具体访问对象主要通过拦截方法和“滚雪球”的方式获得。
本调查由调查员手持问卷对受访者进行访问,共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问卷1462份,有效回收率是97.46%,其中:广州293份,佛山291份,深圳256份,东莞297份,珠海325份。
用工荒在珠三角的东莞、深圳、广州等市普遍存在“我最近走访了很多家企业,订单最多的已经排到今年的5月份。
超过一半的企业都存在缺工的情况。
”东莞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会长陈耀华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根据东莞市劳动局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对该市长安、厚街、凤岗、常平、塘厦、高埗、石碣等7个镇劳动力市场的监测,2009年下半年以来,随着该市外来订单的逐渐恢复,企业用工需求也随之加大,多数企业出现了“招工难”。
珠三角“用工荒”现状原因及对策探究
珠三角“用工荒”现状\原因及对策探究作者:谢学锋邓春英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0年第08期【摘要】“用工荒”困扰着我国沿海地区,珠三角地区表现尤为突出。
本文作者深入分析了“珠三角”“用工荒”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认为中国劳工群体结构的变化、国家区域经济的发展、员工就业需求的提升、地方政府管理的不完善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上的缺失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提出改进的措施:珠三角地方政府要完善公共服务职能,改进就业环境,加大产业调整支持力度,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企业要准确预测国际国内经济走势,改善用人机制,提高员工就业素质、就业质量和就业稳定性,理性面对“用工荒”。
【关键词】珠三角;用工荒;现状;原因;对策自2004年以来,“用工荒”便成为我国沿海地区政府和企业面对的难题,成为开春媒体的例牌报道内容。
根据过去几年的表现,每年三月中旬以后“用工荒”困扰大多数企业。
2010年夏季将去,虽然“用工荒”有所缓解,但珠三角[1]缺工情势依然严峻。
“本企业大量招收普工……”的横幅随处可见,“用工荒”依旧困扰着珠三角。
一、珠三角“用工荒”现状“用工荒”在东莞、深圳、广州、珠海等地广泛存在。
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企业订单的逐渐恢复,企业用工需求随之加大,多数企业出现了“招工难”。
俯瞰珠三角缺工现状:在缺工数量上,今年年初,达到了200万之众。
截至今日,仍有大量企业不少生产线因为招不到工人而处于停工状态。
从缺工种类看,已经从技工蔓延到了普工。
如号称“世界工厂”的东莞,根据东莞厚街劳务市场的数据估计,仅东莞的1000多家鞋厂,大多数工厂用工缺口在100-200人之间。
从行业角度分析,缺工最严重的主要是电子、家具、制衣、玩具等劳动密集型行业。
“普工是最缺乏的,在人才市场上,普工的工资涨了10-20%左右,但仍然有许多企业招不到足够的工人。
”业内人士如是说。
通过对珠三角“用工荒”现状调查分析,企业现在面对的“用工荒”表现为四大特点:1、“用工荒”的实质是“民工荒”;2、不同规模企业用工缺口不同,小企业用工缺口最大;3、行业用工缺口差异明显;4、区域差异明显。
珠江三角洲“技工荒”问题与对策研究
OCCUPATION2011 616珠江三角洲“技工荒”问题与对策研究文/李永超一、珠江三角洲“技工荒”的现状1.“技工荒”出现的宏观环境广东珠江三角洲技术工人总量严重不足,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奇缺。
据不完全统计,仅靠本地劳动力资源的供给占总供给不到10%,那么90%的劳动力资源需要靠本省或外省劳动力供给。
按广东省职业协会的技能人才需求预测分析,“十一五”期间,广东中级工以上技能人才缺口180万人,其中高级以上技能人才缺100多万人,这个缺口在“十二五”期间将更大。
“订单在增长,生产却受制于技术人才缺乏。
”富士康、美的、格力、TCL移动等聚集在广东珠三角的众多海内外知名企业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技工荒”。
拥有23000名工人的格兰士集团,今年一开工便在厂区门口张贴一张大红纸招200人员,但再也看不见以往几年都有近千人在排队的景象了。
最近广东省人社部门已在八个主要用工业城市展开细致调查,结果是今年进入广东打工的比去年少了约150万人。
过去“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的打工潮几近断流,在珠三角一些大中型企业中,“中国制造”正遭遇技工人才短缺的尴尬。
2.“技工荒”出现的结构性失衡广东劳动力资源结构不合理,出现结构性短缺现象。
早在2003年前,知名企业富士康、TCL移动等就纷纷打出10万年薪招聘高级技师的广告,但企业反映符合条件者极少。
月薪3500元的薪酬,招不到一名理想的中级技术工人,这是一家手机模具公司在深圳面临的问题;2009年深圳市90多万技工中,技师和高级技师只有24000多人,而中级以上的技工只有28万人。
高、中、初级技术工人离发达国家35%、50%、15%的比例相去甚远。
中高级技工紧缺在广东成为普遍现象。
据了解,随着珠江三角洲逐渐成为亚洲制造业的中心,高新技术产业、重化工业和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工人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技工荒”正是产生于这样的背景下。
因此可以看出,“技工荒”现象是由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后对技术工人的要求大增,而相应的技术工人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所致。
【精品】珠江三角洲民工荒成因及对策分析
全文按辅导员老师发给你们的《贵州大学人民武装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指南》及《贵州大学人民武装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参考范文》要求的格式进行认真调整。
珠江三角洲民工荒成因及对策分析摘要:农民工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肩负着建设城市和繁荣农村的双重任务,他们对中国工业化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做出了重大贡献。
2003年出现的“民工荒”打破了中国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神话,“民工荒”问题是中国社会的一个较为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民工荒”削弱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影响了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已经影响到了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课题探讨了“民工荒”产生的原因,并从不同方面提出了解决“民工荒”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农民工,民工荒,企业,政策,社会Abstract:Migrant workers is Chinese industrialization, city is changed and market in the process of formation of a special group, they shoulder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 and rural prosperity in the dual task, they develop to Chinese industrialization and city changed a process to mak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2003appears "laborer barren" broke" infinite supply of labor force in China" myth," laborer barren" problem of China society is a complex and important issue," laborer barren" weakening of the labor intensive enterprises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the Chinese influence on attracting foreign investment, have influence on the economic society all aspects of life. Discussion on the issue of the" laborer barren" the reasons from different aspects, and put forward to solve "laborer barren" the countermeasure of the problem.Key words: migrant workers, migrant workers, business, policy, and social目录1“民工荒”概述......................................................................................................................... I V1.1农民工概念 .................................................................................................................. I V1.2“民工荒”概念............................................................................................................... I V1.3“民工荒”研究背景及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珠三角用工荒原因
2011. 3. 10. (第11-8号)I. 珠三角用工荒原因( 宏观组 李牧群 首席研究员 )Ⅱ. 酷派的持续增长战略( 产业组张沈伟 研究员 )Ⅲ. 主要经济统计Ⅰ. 珠三角用工荒原因珠三角的企业每年遭遇用工荒的程度越来越严重。
究其原因主要是珠三角地区的企业长期对工人实施低福利政策,以及由于珠三角企业用工需求更多呈现季节性,对劳动力的吸引力不大,加之珠三角地区对外来劳动力的依赖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以及缺乏充分发展的服务业来充当缓冲器等。
未来珠三角还将是中国用工荒最严重的地区。
珠三角劳动力短缺现象□珠江三角洲是中国最早经历用工荒的地区,也是缺工状况最为严重的地区 –中国“民工荒”问题最早于2004年在珠三角地区出现y缺工企业主要是制衣、制鞋、玩具、纺织、建筑、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劳动密集型企业y根据调查摸底,2010年初广东省企业缺工约90万人,其中广州缺工约15万,深圳、东莞缺工各约为20万,珠三角地区缺工55万以上y数据显示目前广州地区企业求人倍率约为1.36:1,即每个求职者有1.36个岗位空缺。
岗位多于工人,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情况明显y实际上除去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从2004年开始,每年珠三角的城市都会面临用工荒的现象,而且缺工的程度日趋严重,而2011年整个珠三角的缺工现象将进一步严重–长三角的缺工现象主要集中于中小企业,呈现季节性y直到2009年下半年开始,长三角才出现缺工的现象y以苏州为例,数据显示各类大型企业的用工需求能基本得到满足,而中小型企业,因薪酬、保障、环境、技术等方面不如大型正规企业–其他沿海地区的缺工现象更多是春节前后暂时性质的y而近年来天津出现用工荒的情况较少,而且基本限于春节前后,农民工返乡未归的时期,并未出现大面积的持续缺工–根据山东省就业办公室提供的数字,目前山东全省尚有360万农村劳动力处于待业状态,仍然属于农民工过剩阶段,珠三角劳动力短缺的原因□企业长期对劳动力实施低福利导致珠三角对劳动力吸引力下降–珠三角劳动力工资和福利相对偏低y像长三角地区出台了一系列提高农民工收入,保障农民工权益的政策,尤其是工伤保险、最低工资保障、医疗保险,像在上海的农民工还有养老保险,而广东这方面却没有明显的改变y如上海已有200万外来务工者参加“外来人员综合保险”,江苏分批推行外来务工者参加“五险”–其他制造业基地早于广东出台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的政策y据全国妇联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万,近三成留守儿童家长外出务工年限在5年以上 y留守儿童问题导致大量农民工不愿意再外出,或者是选择在离家更近的地方打工而舍弃东部沿海更高收入的机会y不少地方针对农民工子女上学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像天津出台对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校按生均标准和实际在校生足额拨付教育经费,目前在上海的农民工同住子女接受免费义务教育达90%以上,无锡市也有90%以上的外来务工者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增加了对农民工的吸引力–珠三角政府对于用工企业的监管比长三角和其他沿海地区更为宽松,导致该地区的劳资关系较差,对于劳动力的吸引力低y广东相对于长三角和天津等地区开发时间更早,开放程度更高,同时政府也更加重商,对于用工企业的监管更为松散□珠三角企业类型和劳动力来源等决定了其劳动力供给不稳定–珠三角多为代工类的中小制造企业,其本身的不稳定性导致劳动力供给很难满足其短期需求y珠三角更多是“三来一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如制鞋、玩具制造、电子装配、服装加工、塑料制品加工等行业,对外贸依存度高,生产、运营和对劳动力的需求更多呈现周期性和季节性–代工类小型制造企业对劳动者的吸引力差y代工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呈季节性,对于希望留在城市生活、渴望稳定工作的新一代农民工的吸引力低y长三角和天津等地的制造业引来的大多数是高新技术项目,这些企业的产品附加值比较高,具有较好的工作条件和报酬–珠三角的劳动力来源决定了其相对不稳定y长三角比珠三角的人口多1 倍左右,这样就决定了长三角对外来劳动力的依赖比广东要低得多2009年部分制造业城市人口构成(单位:万人)资料来源:各地区统计年鉴□珠三角制造业基地的服务业发展滞后,不能形成劳动力的良性循环 –从业人员过于集中在制造业,因此劳动力供需受相关影响较大y珠三角各城市的从业人员多数分布在制造业,像深圳,苏州和东莞从事制造业的从业人员占全体从业者的比重都超过50%,其中惠州更是达到了71.4%,而天津制造业的比重仅为31%–相对于其他地区,珠三角生产基地的服务业发展滞后,为制造业劳动力需求的蓄水池作用不明显y一般情况下当外需萎缩引起的制造业不景气时,部分劳动力从制造业转移到同一地区的服务业部门继续工作,而当制造业扩张时,服务业的从业人员也会转向该地区的制造业寻求工作机会2009年部分地区制造业和服务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比重资料来源:各地区统计年鉴未来珠三角劳动力短缺现象将更严重□未来5年到10年内,珠三角的制造类企业的缺工现象仍将不断发生–珠三角地区由于城镇化程度高,农民工数量少,地区内制造业的劳动力需求主要靠外省农民工解决,未来缺工的频率和程度都将最为严重y2000年,2005年和2009年,珠三角地区的城镇化率分别达到71.59%,77.32%和80.19%,远高于全国其他地区–中长期来看,生产基地向内地转移,沿海地区的农民工供需将更加困难–未来广东省有望实现比其他地区更高速的服务业发展,从而产生大量中低端劳动力需求,对于制造企业的劳动力供给的分流作用将更强□企业需要通过增加员工培训,扩大用工来源等渠道来保证用工需求得到满足–位于沿海的企业需要通过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来稳定用工来源y更多企业需要通过与农民工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甚至是较为长期的合同来确保企业的用工需求的连续性y企业可以考虑适当增加相关岗位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新一代农民工对于技能和有发展前景工作倾向的需求–扩大用工来源渠道和增加企业吸引力来吸引新增劳动力y企业可以考虑定期赴河南、四川、湖南、安徽、湖北、江西、陕西、重庆、广西、贵州等劳动力输出大省展开招聘y用工企业可以通过与所在地政府合作,共同应对失业问题和劳动力短缺问题,并在政府的责任下解决各种农民工的生活相关问题Ⅱ. 酷派的持续增长战略通过专注于3G市场,酷派近年来取得了良好的业绩成长。
珠三角“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
珠三角“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民工大规模返乡,然而2009年6月以来,随着经济复苏,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民工荒”现象。
本文分析珠三角“民工荒”的原因得出: 经济发展使农民工就业不仅仅限于珠三角地区,实际收入水平过低使部分珠三角农民工流向其他就业渠道,在珠三角农民工劳动力市场需求上升时导致“民工荒”现象。
要应对“民工荒”,珠三角必须实现从依靠低廉劳动力到依靠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珠三角企业培养合格的技术工人。
[关键词]民工荒原因对策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一场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外向型企业产生重大影响。
出口订单大幅度减少,有的企业减产、停产,部分企业甚至倒闭。
受此影响,在珠江三角洲企业打工的农民工大规模返乡。
据统计,2008年返乡的农民工多达2,000万人。
然而2009年6月份以来,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好转,令人意想不到的“民工荒”现象却在珠三角地区出现。
据报道,深圳市2009年4月用工缺口2.3万人,到6月份用工缺口超过6万人。
东莞市劳动局数据显示,2009年以来东莞市人才市场需求率一直上升。
7月份起,珠海的订单增加导致用人剧增而劳动力供给不足。
“民工荒”现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
它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对我们又有什么启示呢?本文试图解释此番“民工荒”的原因,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珠三角出现“民工荒”的原因1.生活成本上涨,令农民工的实际收入更低,农民工经过理性衡量后做出选择。
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属于买方市场,且农民工普遍素质不高,因此农民工劳动力的价格低廉,农民工工资较低已是不争的事实。
一份来自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2008年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的月平均工资为1156元。
中国人民银行2009年5月27日发布《2008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其中有较大篇幅提到对东莞农民工的调查。
问卷调查显示,受访者月工资收入集中在1000~1500元之间,而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21%。
供求的结构性失衡导致'技工荒'
随着珠三角现代产业体系的建立、广东产业将不断升级,先进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将替代劳动密集型产业,广东开始从“技能时代”向“高技能时代”转变,技工教育必须积极适应这种变化,不断推动技工教育向高端发展,培养出大量高技能人才,才能满足珠三角用工的需求,不然将长时间为“用工荒”所困扰。
供求的结构性失衡导致'技工荒'
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速度加快,劳动力市场需要更多的知识水平高的技工,
而不是单纯的无技术附加值的劳力。
农民工的职业技能素质,日益成为制约其融入城市的障碍
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市农民工自身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大多数人员技能落后甚至没有技能。
由于缺乏技能,一些农民工打工数年,一旦遇到技术革新就会被淘汰出局。
这就导致一边是大批农民工进城打工,一边是用人单位高喊“用工荒”。
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后,经济的高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采用先进技术改造的传统产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量大增,而相应的农民工职业素质不能跟上市场要求,从而照成了结构性的“技工荒”,并非真正意义的“民工荒”。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换代,对技术工人和高技能人才需求量大大增加,技术工人的培养却远远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投产新项目后,技术更新改良也随之升级,这使许多企业对一些懂得新型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需求量大增。
为何珠三角“用工荒”最严重
直 以 来 向珠 三 角 输 出 了 大 量 劳 动 力 的 湖 南 、 四 川I 等
省 ,将 承 接 大量 从 沿 海地 区 转移 而 来 的 加工 制 造业 , 从 而吸 引 大量 农 民工在 当地就 业 , 因此 沿海 ,尤其 是 广东 的劳 动 力总量 将有所 减 少 。 加 之 ,虽 然 珠 三 角 率 先 实 行 了 “ 笼 换 鸟 ” 政 腾 策 ,有 望 促进 地 区内企 业从 劳动 密 集型 向劳 动和 技 术 相 结 合 型 的制 造 业发 展 ,对 中低 端 劳动 力的 需求 增 长 速 度 将 有所 减 慢 ,但 是 广 东本 地 未 来服 务 业将 更 快 速
来劳动 力的依 赖要 比其它地 区更强 ,像 深圳 和东 莞的外
来 人 口已经 占到常住 人 口的23 多 ,而天 津这 一 比例 /还
仅 为 16 /左右 。无 疑 ,区域 内的劳 动 力要较 区域 外 的劳 动 力供 给更加 稳定 ,这样就 决定 了在同等 条件下 ,珠三
角发生 招工难 的可能性和 程度都 要高得 多。
天 津 的 制造 业一 开 始就 跨 越 了单 纯 的 来料 加 工 生产 模 式 ,引 来 的大 多数 是 高新 技 术项 目,企 业大 多是做 自 己 的品牌 ,而 且企 业 的经 营 状况 相 对 稳定 得 多 ,国外 对 于 高 新产 品 的需 求 的 周期 性 不 明显 。 对于 劳 动 力 的
这 类 产 品 的需 求波 动较 其 他 附 加值 高 的产 品要 更不 稳
定 。使得 这 些企 业 的 生产 、运营 和 对 劳 动 力的 需求 更
入 、保 障 农 民工 权 益 的政 策 。相 比之 下 ,在 广 东 的农
民 工 在 这 方 面 的 待 遇 则 要 差 得 多 。 这 样 低 福 利 和 停 滞
南方两大工业基地发展中问题的治理措施
南方两大工业基地发展中问题的治理措施
南方两大工业基地分别指的是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
这两个工业基地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有环境污染、资源消耗、能源效率低下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治理措施:
1. 环境管理强化:加强环境监测和监管,建立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严惩环境违法行为。
同时,推动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排放和污染。
2. 能源节约与可再生能源发展:加强能源管理,推广能源节约技术和设备,减少能源消耗。
同时,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3.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通过政策引导,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
鼓励发展绿色环保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减少对环境影响较大的产业。
4. 政策扶持和财税支持:加大对环保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提供财税扶持政策,鼓励企业投入环保产业。
同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其进行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
5. 加强跨区域协同治理: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属于不同的地域辖区,需要加强区域之间的协调和合作。
建立跨区域的环境治理机制,共同解决问题,推动可持续发展。
6. 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公众对环保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通过各种途径,宣传
环保知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这些治理措施综合运用,可以有效解决南方两大工业基地发展中的问题,推动可持续发展。
原创1:4.2问题与对策
雇,保障外来员工 列问题,“城中村”现
的合法权益
象较普遍
问题与对策
问题 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对策 1.产业结构调整
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 市群
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 3.加强规划与管理 重
阅读:深圳的出路何在?
(1)深圳迅速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B) A.地理位置 B.政治因素 C.交通 D.科技因素 (2)我国加入WTO以后,成为影响深圳发展的新的主 要因素是(D ) A.环境 B.旅游 C.交通 D.科技
2.长三角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主要是靠上海对 外扩散而不断发展的。各城市的发展都离不开上海,
这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的协调发展有何影响?
上海作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经济中心城市, 对周边地区的发展具有辐射、扩散、示范和带动 的核心作用与服务作用,从而形成以上海为技术 龙头,带动周围其他地区的经济共同发展。
珠三角国道省道“市街化” “一字长蛇阵”现象
②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之间缺少分工合作, 城市竞争力下降。
资料:材由料于:缺从乏1宏97观8年规到划1和9指98导年,的城短市短功20能年定,位珠模三糊角,的城城市之 间 龙的 头镇互 之密补 争度性影增较响加差了了。珠至珠三少江角1三整0倍角体以洲竞上各争。城力从市 。超间除特了盲大高目城密的市度土、的地特机、大场项、目港、 口基城础市设、施中建等设城,市各、地小产城业镇结数构量也构日成渐看趋,同珠。三汽角车城本镇是广州 的 ,“ 广等独 州级门 有规暗广模器交结”会构,、级但深别最圳呈近有1深高:圳交6:放会5言、:也 东2要 莞0,搞 有而汽 电长车 博三。 会角会 。是展1业:方面 恶斗3:的4结:果4.,便是整体力量的削弱,区域竞争优势大打折 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珠江三角洲“技工荒”问题与对策研究
一、珠江三角洲“技工荒”的现状
1.“技工荒”出现的宏观环境
广东珠江三角洲技术工人总量严重不足,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奇缺。
据不完全统计,仅靠本地劳动力资源的供给占总供给不到10%,那么90%的劳动力资源需要靠本省或外省劳动力供给。
按广东省职业协会的技能人才需求预测分析,“十一五”期间,广东中级工以上技能人才缺口180万人,其中高级以上技能人才缺100多万人,这个缺口在“十二五”期间将更大。
“订单在增长,生产却受制于技术人才缺乏。
”富士康、美的、格力、TCL移动等聚集在广东珠三角的众多海内外知名企业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技工荒”。
拥有23000名工人的格兰士集团,今年一开工便在厂区门口张贴一张大红纸招200人员,但再也看不见以往几年都有近千人在排队的景象了。
最近广东省人社部门已在八个主要用工业城市展开细致调查,结果是今年进入广东打工的比去年少了约150万人。
过去“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的打工潮几近断流,在珠三角一些大中型企业中,“中国制造”正遭遇技工人才短缺的尴尬。
2.“技工荒”出现的结构性失衡
广东劳动力资源结构不合理,出现结构性短缺现象。
早在2003年前,知名企业富士康、TCL移动等就纷纷打出10万年薪招聘高级技师的广告,但企业反映符合条件者极少。
月薪3500元的薪酬,招不到一名理想的中级技术工人,这是一家手机模具公司在深圳面临的问题;2009年深圳市90多万技工中,技师和高级技师只有24000多人,而中级以上的技工只有28万人。
高、中、初级技术工人离发达国家35%、50%、15%的比例相去甚远。
中高级技工紧缺在广东成为普遍现象。
据了解,随着珠江三角洲逐渐成为亚洲制造业的中心,高新技术产业、重化工业和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工人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技工荒”正是产生于这样的背景下。
因此可以看出,“技工荒”现象是由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后对技术工人的要求大增,而相应的技术工人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所致。
二、珠江三角洲“技工荒”形成的原因
1.体制上造成了“技工荒”的产生
按政府部门职责,教育部门负责承担学历文凭教育,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则负责技工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
但教育部门的高职院校因为观念、体制等原因甚少培养技能人才,其作用得不到最大发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因培养的技能人才深受企业欢迎却得不到足够扶持,比如生源、资金、文凭的互相承
认等,而显得举步维艰。
于是,一方面技能型人才奇缺,另一方面,现有的高职院校却未充分发挥作用。
所以由几年前个别地方、个别行业出现技工短缺,到如今“制造业集中的几大经济区域”的普遍出现“技工荒”。
从表面上看,技工短缺的直接原因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换代,技能人才严重供不应求;但从深层次来说,则是政府对此重视不够,政府职能部门缺位、失位有关。
这一趋势若得不到有效遏制,很可能会给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埋下隐患,一旦等其对经济发展的掣肘作用凸显出来,我们将会付出沉重代价。
2.对人才观念上存在偏见
在观念上,从政府部门到社会,都普遍认为职业教育是一个二流教育,把技能型人才看成低层次人才。
根深蒂固的“做干部比做工人强”的思想,使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就读由国家颁发正式文凭的大专院校。
他们认为读职校技校出来以后只能做工人,工作既辛苦又没有什么前途,不如读个大专院校,拿个国家认证的大专文凭,出来做什么都可以。
于是很多学生挤破头去读大专院校,而职业技术院校则少人问津,学生们只有在考不上其他院校的无奈情况下,才会选择职业技术类学校。
而职校技校受到冷遇,造成学生数量和质量均开始下降,使学生也无心学技能,并加剧了学生的就业难度,这些也反过来阻碍了职校技校的进一步发展。
3.人才评价机制不健全
在我国传统的人才观念中,人们往往只把那些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顶尖人物看成人才,把少数有成就、做大事的精英人物看作人才,有的甚至只把上过大学或者当了官的人看成人才,而把那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把那些刻苦学习、在一线勤奋工作、勇于探索的各行各业的技术工人排除之在外。
与之相对应,企业也好,政府也罢,往往偏重于科技、管理人才的使用和培养,而对技能型人才的使用培养则重视不够。
其社会地位、职务晋升、经济待遇等方面都是向高、精尖人倾斜,表现在政治身份不同,政治待遇不同,有大中专文凭的可以是干部,可以考公务员,而技工学校、职业学校的学生则不能享受这些待遇。
这种观念的偏差造成评价机制上的缺失,导致学历教育过度和职业教育投入不足,间接造成了目前技工的短缺。
4.在经济结构和人力资源结构上存在不足
“技工荒”是广东经济高速发展的产物,广东已基本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
作为依靠低成本劳动力和低廉价格维持竞争优势的行业已经过时,高新技术产业和采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企业从劳动密集型、简单来料加工型产业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换代,对工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提供一支庞大的、技术娴熟、手艺高超的生产、管理、服务的一线技能人才队伍成为当务之急,实际上珠三角正在遭遇的“技工荒”正是广东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对的问题。
佛山一私企引进了先进的数控设备,急需熟手人才,以月薪万元招聘“机电一体化”高级技能人才,几经张榜之后仍无人能胜任。
高级技工严重短缺,人才结构不合理,已严重影响了中国产品质量的提升和
对成熟技术的吸收应用,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5.在培养模式上跟不上经济发展步伐
目前很多职业学校甚至技工学校,在培养模式上跟市场、企业结合不够,办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
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要求衔接不上,形成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之间的脱节。
其一是高校职校对机械、电子、热能、信息自动化等理工类相关专业设置不合理,有志于此的学生求学无门;其二是设置了相关专业的学校在课程的设置上不科学,轻实践而重理论,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作能力脱节;其三是学生的就业观念不正确,很多人不愿意到一线当工人,报考的时候报相关专业的人就不多,学了相关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愿意从事相关行业的更少。
最后就造成了管理类、财会类等文科类专业人才供过于求,机械类、电子类、信息自动化类等技能型的专业人才供不应求,而高级技能人才更加奇缺的尴尬局面。
6.劳动力市场在分流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崛起,西部大开发的启动,加上不少劳动力输出地的经济发展加快,就业机会增多,造成外出务工者向华东和西部地区分流,这是珠江三角洲技术工人短缺的又一背景。
而劳动力市场结构和价格的变化导致了从沿海发达地区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产业转移又将这些地区的部分民工留在了家中,造成技能人才的供给减少。
事实上,珠三角不少企业开出的“包吃包住,月薪1000元”的条件对多数“80后”、“90后”的新民工们已不再有吸引力,同他们的父辈不一样,待遇已经成为新农民工、尤其是熟练工们选择流动的重要理由。
三、解决珠江三角洲“技工荒”问题的对策
1.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
强化政府统筹,加强宏观调控。
在教育规划、政策制定、经费保障、骨干学校建设等方面必须突出政府的调控之力,以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人们常常慨叹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快、后劲足,殊不知,它们的秘诀之一,就是依靠职业技能开发,抓住了培养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第一线劳动者素质这一关键问题,即大规模地培养技工。
他们的学生在上初中时就同时开始学习职业技能,不仅学士,就连硕士、博士就业前都必须拿到符合相应岗位要求的职业资格证书。
须知,高技能人才是技术工人的优秀代表,是现代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骨干力量,也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全社会营造技工也是优秀人才的舆论氛围,从人才战略的高度,建立一系列激励机制,把实用型、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这才是解决“技工荒”的根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