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中的女性崇拜意识解读

合集下载

《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

《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

《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
《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香草意象代表品德和人格的高洁。

在屈原的作品中,香草被赋予了高贵、纯洁的品质,象征着美好的道德和人格。

另一方面,美人意象代表了美好的理想和追求。

美人作为屈原诗歌中的重要意象,不仅代表了屈原所追求的美好理想,也代表了屈原对楚国政治黑暗和腐朽的愤慨。

总的来说,《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是屈原对楚国政治黑暗和腐朽的批判,也是他对自己美好理想的追求。

离骚的两大意象“香草”“美人”解读

离骚的两大意象“香草”“美人”解读

离骚的两大意象“香草”“美人”《离骚》最引人注目的艺术特点是它的两类意象:美人、香草。

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

前者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后者如“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可以说,屈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自拟弃妇而抒情的,所以全诗在情感上哀婉缠绵,如泣如诉。

以夫妇喻君臣不仅形象生动,深契当时的情境,而且也符合中国传统的思维习惯,早在西周春秋时代发展起来的阴阳五行观念里,就把君和夫、臣和妇放在同样的位置,这一观念可能影响了屈原的创作。

《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这些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

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

总之,《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

《离骚》对自己的上下求索有出色的描写。

第一次远逝历经多处神界,最后受阻于帝阍。

第二次远逝,由于目睹故国而不忍离去。

对这两个情节的理解,一般根据“灵氛”所言“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认为象征屈原试图离开楚国另寻可以实现自己理想之处,但由于对宗国的留恋而终于不能成行。

这两次远逝中都有十分壮丽的场景,试看这一段的描写: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

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

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望舒先驱,飞廉奔属、凤凰承旂、蛟龙为梁,在这些神圣形象的支持下,屈原显得如此从容、自由,他伟岸的人格也更加光辉灿烂。

这里显出了对自己信念的执著,表现了对世俗的蔑视。

香草美人琼佩——《离骚》珵美义蕴述论.

香草美人琼佩——《离骚》珵美义蕴述论.

香草•美人•琼佩——《离骚》珵美义蕴述论谈及屈原辞赋的特点,若从比兴取喻的素材着眼,“香草美人”已经成为传统沉淀至今的共识。

香草美人的比兴概念,在清代甚至推衍至诗词领域,于阐释晚唐及南宋曲子作品,婉约派以至花间派作品被赋予这样的特性:作品中香草美人的内容被描绘为禀承屈赋的传统,人为地拔高声价,得与屈赋相提并论。

但事实又是否如此呢?香草美人的义蕴又可否尽屈赋取喻的精神呢?在未有充分参照文本而提出可靠的支持论据之前,只可视为一种意见甚至成见。

若以实在的态度解读屈赋的代表作《离骚》,不存先入为主的观念,以预设组件砌合,将后出的各种概念暂置不论,让作品自身说明,很可能得出与流行说法不一致的结论。

一说香草——惟草木之零落《离骚》屡言以香草为一身佩饰,起笔实叙天赋“内美”,“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徒然虚笔设喻,谓“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江离、辟芷、秋兰三种植物,王逸《章句》均注曰“香草”,并说明取喻含义说:“言己修身清洁,乃取江离、辟芷,以为衣裳;纫索秋兰,以为佩饰;博采众善,以自约束也”。

王逸《章句》把屈原笔下凡香草佩饰归结到“自约束”,是对文句独立解释的传统章句之学的结果,因为可以不必理会上下文以及全篇语境,这种注释只能传达注者的概念,屈原是否欲表达“自约束”的讯息,循览上下文便豁然。

《离骚》运笔至“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王逸注众芳为“谕群贤”。

屈原此下虚笔设喻:“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王逸《章句》说明取义:“蕙茝皆香草,以谕贤者。

言禹、汤、文王,虽有圣德,犹杂用众贤,以致于治,非独索蕙茝,任一人也。

”在此,香草均是比喻贤能的人物,前面说及“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句的香草,亦不会是自喻。

屈原又纵笔写道:“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所及的兰、蕙、留夷、揭车、杜衡、芳芷,王逸注皆谓“香草”,这些植物各有特性,可以入药,比喻各怀才具的诸色人才,用王逸的说法是“众贤志士”。

屈原作品中“女神”意象的解读

屈原作品中“女神”意象的解读

屈原作品中“女神”意象的解读作者:高勇来源:《人文杂志》2010年第02期内容提要本文以屈原《离骚》、《九歌》中涉及到的宓妃、简狄、二姚、湘夫人、山鬼等女神为着眼点,探讨“女神”意象的宗教文化意义,文学审美意蕴,及其作为意象原型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关键词女神宗教文化审美意蕴原型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447-662X(2010)02-0109-03屈原的《离骚》、《九歌》都涉及到了“女神”意象。

《离骚》中的女神分别为神话、历史中的宓妃、简狄、二姚。

《九歌》中的女神是属于自然界神灵的山鬼、湘夫人。

这些“女神”虽然其原始宗教意义已在浩浩流光中褪却铅华,变得遥远、浅淡,但只要谨慎地辨认、复原,依然可以发掘到她们曾野性狂放的文化之根。

这些女神在刚进入神话世界的时候应当都被供奉在高高的神坛上,在世人眼中她们掌握着氏族的繁衍、国家的繁荣、生产的丰收。

宓妃为洛水女神。

“有娥之佚女”,即简狄,据《史记·殷本记》记载为帝喾之妃,殷之始祖。

有虞之二姚,据《左传·哀公元年》的记载,是夏人的先妣兼神灵,身份非常高。

山鬼系山中女神,乃楚人缘于对大山的崇拜、敬畏进而希望获得更多福佑而想象出的神灵。

湘夫人系湘水之神,楚人视湘水为生命之水,湘夫人自然被寄予了浓重的爱与尊崇。

屈原笔下的“女神”在宗教仪式中是模拟人间两性结合的恋爱主角之一,在她们身上不仅寄托着人们对丰产的祈求,还扩充了更多对福佑的欲求。

在楚地存在着以爱情或婚姻来诱降或娱乐神灵的现象,其表演的现场是何种景象我们不得而知,只能从王逸与朱熹“歌乐鼓舞,以乐诸神”,“词既鄙俚”,“阴阳人鬼”,“亵慢淫荒”这样抽象的概括描述中觅得一点当时场景的余温了。

起初人们期望通过祭祀求得作物繁衍,随着欲求的增加人们更妄想进一步和神灵达成稳定的关系,于是将情爱关系引入祭祀并作为一种仪式固定下来,这样我们也就不难理解《离骚》、《山鬼》、《湘夫人》中如此多的人与神肝肠寸断、柔情似水的爱情表白与表演了。

屈原《离骚》中的美名意识和美政意识

屈原《离骚》中的美名意识和美政意识

屈原《离骚》中的美名意识和美政意识2016-06-07 10:37:46 作者:7天论文网【大中小】浏览:8次评论:0条美名意识,是个体源于对自己内在本质的了解和对社会价值追求的一种积健有为的思想意识。

这种意识既根源于深厚的历史文化熏陶,又是主体积极建构自我人生价值的内在意识基础。

同时也是主体一生行为、价值追求、理想意识形成的内在心理基础。

蒋骥谓《离骚》:“通篇以好修为纲领。

”在《离骚》当中,有很多诗句表达了屈原的这种刚健有为的美名追求意识。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索”、“两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苟中情其好修兮,又何必用夫行媒”、“岂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

中国人没有关于彼岸世界的宗教追求,所以他们往往更执着于现实世界的积极用功,把个人的现实追求与终极的社会性的美名追求联系到一起。

所以美名意识的清晰与坚定,始终伴随着屈原的一生,作为屈原一生生命追求的依托。

在诗人完整的意识世界中,美名意识是其追求社会价值的内在依据。

诗人就是在这样的意识追求中去不断地完善着自己,去不断地建构自己的人生价值。

所以屈原的诗作通篇都在讲如何“修名”、“修名”的重要性。

在《离骚》的开篇,诗人非常具体详细地描绘如何修饰自己,“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修饰自己的容态,一方面采摘佩戴江离、辟芷、木兰、宿莽等香草以装饰,另一方面则是抓紧时间及时修饰。

何焯在《义门读书记》中有提到“恐年岁之不吾与,此恐字谓身之修。

浅谈《离骚》中的香草美人

浅谈《离骚》中的香草美人

浅谈《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浅谈《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泥泞的人生屈原的人格气质与环境的矛盾造成了他的人生的悲剧,同时也造就了优秀的文学产品——不朽之作,《楚辞》。

王逸为《离骚》做序云: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

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云、云霓以为小人。

以《离骚》为代表的香草美人系统是屈原的骄人成就。

作为诗歌的象征手法,《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是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表达着追求内性美,对贤臣明君的渴慕等,从香草美人的意象中,我们可以透视出屈原的高尚峻洁的人格魅力,也使得整部辞赋蕴藉而生动。

一、香草美人与南楚文化确切地说香草美人是从楚辞中生长出来的,《诗经》中涉及的香草美人,不过是简单的比喻或者起兴,多用本义,托喻的成分很少,《荀子·议兵》篇有:其民之亲我,观若父母,其好我,芬若椒兰,这里以香草象征美德。

屈原发展了这种手法,以香草比美德,以臭草比恶德,并进而把二者都人格化了。

屈原以美人象征君子,以香草象征贤人,以恶禽臭物象征奸佞,这不仅在他的各个诗歌中是统一的、固定的,就是其后的几百年间这种象征还为文人所尊奉。

南楚之地,人杰地灵,树木花草也赋有灵气,据记载,楚国早先向周王室进贡之物,是祭祀用的灵草。

诗人用它们来表达一种特别的情结。

如用荃荪为喻,象征君王,缘于荃荪这种香草,它保存着楚人远古残留着的意识,留存着楚人对远古先祖的崇拜和怀念的情愫,它作为先王的象征,其实早已积淀在楚人的集体无意识中了,而在屈原的笔下发挥到了极致。

香草美人意象,带有着浓郁的原始巫风文化的色彩。

据《九歌》看,巫觋在祭祀中表演不仅情感真挚,虔诚,还运用大量的香草来刻意修饰自己的服饰、车乘,瑶席兮玉缜,盍将把兮琼芳(《东皇太一》),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湘君》),以显得圣洁高尚。

这些是身为三闾大夫的屈原,被流放到沅湘之间的屈原耳熟能详的,香草是他所欣赏和赞美的,《九歌》祭祀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神交际之艰难以及生离死别,使得屈原从那些圣洁的巫灵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形象,产生了共鸣。

《离骚》中的女性崇拜意识解读

《离骚》中的女性崇拜意识解读

《离骚》中的女性崇拜意识解读作者:王丽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23期摘; 要:《离骚》继承了巫歌的特色,因此体现出女性化风格,表现出南楚文化具有阴柔崇拜意识。

在变幻的意境中,用语言描绘出美人形象。

作者突出了对女性的表达,体现出对女性的欣赏。

在楚风巫文化的影响下,《离骚》的表现形式说明了其存在女性崇拜意识。

关键词:《离骚》;女性;表达特色;女性崇拜[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3-0-01《离骚》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抒情诗,其华美的用词带有独特的风韵,表达出悲怆之情,许多内容突出表达了女性形象,因此作品显示出女性崇拜意识。

女性是孕育生命的代表,具有创世造物的意义。

楚地风景优美,多出绝世佳人,屈原借此表达出理想的人生,体现他的精神寄托。

1.《离骚》表达出女性意象发展到战国,虽然已是父系社会,但是楚国不同于中原,发展还相对滞后,在楚国的部分地区,依然存在母系制度的影响。

当时楚国的妇女拥有较高的宗教权力与社会地位。

发展到楚武王时代,楚国开始强盛,而楚国王后邓曼在当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她对国事加以干预,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邓曼地位高,也表明了楚武王对她的信任,楚国人民也对她存在仰慕之情。

而屈原当时是楚大夫,他对于“美人”也表达出神往之心与依恋之情。

在《离骚》中可以看到“美人迟暮”的描述。

对于“美人”的表述,说明了屈原存在崇拜女性心理,潜意识里借助文字加以表达,他在不得志时,对前途的迷茫,渴望女性理解。

2.《离骚》表达出的“求女”情《离骚》的许多内容表达出屈原的远大理想,也流露出对楚国贵族的不满。

屈原面对理想与现实存在的巨大落差,内心特别苦闷,但是他没有办法排解宣泄。

而他的亲人女嬃对于屈原也感到难以理解,希望他急流勇退,保全家人。

屈原因此倍感孤独,他在陈词中借助先贤的遭遇,呼吁政治改革,但是难以实现。

因此他在《离骚》中借助词语表达出了“求女”情。

《离骚》香草美人意象的审美分析

《离骚》香草美人意象的审美分析

《离骚》香草美人意象的审美分析作者:杨柏松来源:《艺术大观》2019年第04期摘要:香草美人是屈原《离骚》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两类意象。

香草美人内涵丰富,香草是屈原美好品质的象征,美人可以自喻,也可比喻君臣关系。

这两类意象的运用,使《离骚》极富浪漫色彩。

关键词:屈原;离骚;香草;美人《离骚》是屈原的长篇抒情诗,带有自传性质。

该诗以真挚的情感表达、独特的浪漫主义精神流传于世。

从内容上来说,该诗表现了屈原对当时楚国政治腐朽的愤慨之情,对宗族国家的热爱之情,对个人不幸遭遇的哀怨之情。

屈原品质之坚贞、兴楚之迫切、实现美政之追求,都寄托在香草美人之中。

一、香草之于美德《離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据统计达到17种之多。

如下:兰(含秋兰)、芷、椒、蕙、荃、荷、江离、木兰(树)、宿莽、菌桂、留夷、揭车、杜衡、秋菊、薛荔、胡绳、琼茅。

香草的寓意有三:一是美德,二是作为装饰丰富了美人意象,三是与恶草相对。

我们可以诗歌中体悟屈原对香草的挚爱之情。

诗人种植收割香草: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

诗人饮香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穿戴香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屈原种植收割香草,有育才之喻。

屈原待这些人才成熟之时,将他们奉给楚国,为实现楚国复兴而贡献力量。

臣子穿戴香草是一种礼节,表示对君主之敬,与屈原的“内美”相呼应。

饮香草有古贤之风,可与伯夷叔齐采薇而食相比。

《离骚》创作时间是屈原放逐汉北之时,大约是楚怀王三十年。

此时屈原个人命运坎坷、报国望、国家前途暗淡。

在此种境遇下,屈原仍不忘楚国时政,他担心香草会变质变节,沦为恶草。

他在诗中说,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在恶劣环境中,屈原矢志不渝。

但是楚国佞臣当道,那么其他人能坚持多久呢?在中国神话中,有一类神话叫变形神话,例如精卫填海。

女娃是炎帝的小女儿。

香草美人琼佩——《离骚》珵美义蕴述论.

香草美人琼佩——《离骚》珵美义蕴述论.

香草•美人•琼佩——《离骚》珵美义蕴述论谈及屈原辞赋的特点,若从比兴取喻的素材着眼,“香草美人”已经成为传统沉淀至今的共识。

香草美人的比兴概念,在清代甚至推衍至诗词领域,于阐释晚唐及南宋曲子作品,婉约派以至花间派作品被赋予这样的特性:作品中香草美人的内容被描绘为禀承屈赋的传统,人为地拔高声价,得与屈赋相提并论。

但事实又是否如此呢?香草美人的义蕴又可否尽屈赋取喻的精神呢?在未有充分参照文本而提出可靠的支持论据之前,只可视为一种意见甚至成见。

若以实在的态度解读屈赋的代表作《离骚》,不存先入为主的观念,以预设组件砌合,将后出的各种概念暂置不论,让作品自身说明,很可能得出与流行说法不一致的结论。

一说香草——惟草木之零落《离骚》屡言以香草为一身佩饰,起笔实叙天赋“内美”,“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徒然虚笔设喻,谓“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江离、辟芷、秋兰三种植物,王逸《章句》均注曰“香草”,并说明取喻含义说:“言己修身清洁,乃取江离、辟芷,以为衣裳;纫索秋兰,以为佩饰;博采众善,以自约束也”。

王逸《章句》把屈原笔下凡香草佩饰归结到“自约束”,是对文句独立解释的传统章句之学的结果,因为可以不必理会上下文以及全篇语境,这种注释只能传达注者的概念,屈原是否欲表达“自约束”的讯息,循览上下文便豁然。

《离骚》运笔至“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王逸注众芳为“谕群贤”。

屈原此下虚笔设喻:“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王逸《章句》说明取义:“蕙茝皆香草,以谕贤者。

言禹、汤、文王,虽有圣德,犹杂用众贤,以致于治,非独索蕙茝,任一人也。

”在此,香草均是比喻贤能的人物,前面说及“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句的香草,亦不会是自喻。

屈原又纵笔写道:“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所及的兰、蕙、留夷、揭车、杜衡、芳芷,王逸注皆谓“香草”,这些植物各有特性,可以入药,比喻各怀才具的诸色人才,用王逸的说法是“众贤志士”。

论《离骚》中的女性崇拜意识

论《离骚》中的女性崇拜意识
屈原被逐 之 后 出 现 了 一 位 女 性,名 曰 “女 ? ”, “申申其詈予”[4],来安慰和 训 导 屈 原。学 界 考 证 “女?”的身份可能是屈原的妹妹、母亲、妻子,抑或 是一位神女,再或者没有具体所指,仅仅是一个泛化 的女性代名词。可见,屈原在郁郁不得志和迷茫之 时,心里充满了对女性怀抱的渴望。弗洛伊德提出
2018年 3月 第 33卷第 1期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HENANUNIVERSITYOFENGINEERING(SOCIALSCIENCEEDITo.1
论《离骚》中的女性崇拜意识
洪秀娟
(聊城大学 文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二、《离骚》中的“求女”情节
屈原在 《离 骚 》前 半 部 分 热 情 慷 慨 地 叙 述 了 自 己的非凡身世和远大理想,同时也痛斥了楚国贵族 集团的黑暗统治。理想与现实强烈冲突,诗人内心 苦闷矛盾,无 法 排 解。 女 ? 不 忍 屈 原 承 受 煎 熬,便 “申申其詈 ”,认 为 他 的 坚 持 连 亲 人 都 不 能 理 解,希 望他采取委曲求全之法,急流勇退。此刻的屈原陷 入孤独的深渊,他又向重华陈词,悉数古人先贤的历 史遭 遇,呼 吁 清 明 政 治,最 终 情 不 能 已,只 能 “揽 茹 蕙以掩 涕 兮,沾 余 襟 之 浪 浪”[4]。重 华 给 予 诗 人 “中正”之道,昭示他要积极进取,不断追求。由此, 屈原开始他的求索之旅,“吾令帝阁开关兮,倚间阖 而 望 予 ” [4],天 宫 不 得 入,诗 人 只 好 选 择 上 下 “求女”。
《离骚》作为我国第一部抒情长诗,辞藻绮丽华 美又不失风韵,感情悲怆哀婉又饱含深情,其中彩衣 姣服、芳兰竟体的女性形象更是增添了作品的瑰丽 神秘色彩。 正 如 游 国 恩 所 说:“我 国 文 学 首 先 与 女 人发生关系 的 是 《楚 辞 》…… 一 切 寄 托 于 妇 人 女 子 以抒写作者情谊的诗篇都是屈原这种关心并重视妇 人作风的承继。”[1]女性在原始先民心中往往被赋 予孕育生命、创世造物的始祖母神的意义。楚地水 柔山秀,巫祭淫祀之风盛行,这些仪态万方的绝世佳 人不仅仅是屈原理想人格的象征,还是他精神的寄 托。拥有大巫身份的屈原热情高涨地赞美和表白, 似呼告似祈求,展现了最赤诚的信仰和崇拜。

屈原的《离骚》赏析

屈原的《离骚》赏析

屈原的《离骚》赏析屈原的《离骚》赏析《离骚》通过诗人一生不懈的斗争和身殉理想的坚贞行为,表现了诗人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祖国的战斗精神。

下面是屈原的《离骚》赏析,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屈原的《离骚》赏析屈原是诗国的一颗巨星,远在众星之前,它出现在我国诗歌史上,成为无数后继者所仰慕的风范。

他的不朽之作──《离骚》,震古烁今,千百年来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成为我国诗歌史以至世界诗史上,最为激动人心而具有“永久的魅力”的篇章。

伟大、优秀的艺术,自有其永恒的生命力,自是美的无尽藏。

歌德说:“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

”是的,多少年来人们读《离骚》,人们认识它,分析它,开掘它,只要是一个态度严肃者,真正的渴求者,似乎都不曾空手而返过。

它给人以“真”的启迪,“善”的激励,“美”的享受。

它是那样完美而丰富,古老而常新,“逸响伟辞,卓绝一世”,“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离骚者,犹离忧也”,这是司马迁对《离骚》题义的解释。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这是他对诗篇创作动力的说明,也是对长诗《离骚》感情基调的诠释。

屈原为了振兴邦国,实行“美政”,“竭忠尽智,以事其君”,但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遭谗远逝。

他满怀“存君兴国”之志,却唤不醒昏庸之主,眼看楚国兵挫地削,危亡无日,自己却竟被疏失位,救国无门。

这对于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志士来说,能无怨乎?诗中有云:“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又云:“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揽茹蕙以掩涕兮,霑余襟之浪浪”,最后说:“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离骚》正是诗人蕴藏着满腔爱国激情,饱含着血泪写成的一首悲伤怨愤之歌,读之令人摧肝裂胆,撼人心魄。

《离骚》一诗素称难读,这除了南楚的方言、历史、神话、风物带来的某些理解上的障碍之外,主要由于全诗感情回环激荡,反反复复,脉络不易掌握。

诚然,《离骚》是一首规模宏伟的长诗,凡二千四百七十七言,三百七十三句(从洪氏说删去“曰黄昏以为期,恙中道而改路”二句),它既是一首自叙传性的长篇政治抒情诗,而又带有某些神话色彩和事件叙写以及情节因素。

离骚求女指意探微

离骚求女指意探微

第20卷 第3期2006年6月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hihezi University(Philos ophy and S ocial Science)Vol.20 No.3Jun.2006《离骚》“求女”指意探微Ξ韩国良(南阳师范学院,河南南阳473061) [摘 要]关于《离骚》“求女”的蕴意说法甚多,然以王逸的“求贤臣”之说最为确当。

“高丘之女”象征楚国王廷里的近臣;“下女”象征即将成为楚王近臣的楚国地方官员或楚国贵族;他国之女象征其它侯国的臣僚。

屈原“求贤臣”的目的乃是希望通过这些贤臣的帮助,获得楚国或他国国君的信任,以顺利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关键词]屈原;《离骚》;求女;指意[中图分类号]I207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304(2006)03-0056-04On the Implication of Pursuing B eauties in LisaoH AN G uo2liang(NanY ang N ormal University,Nanyang,Henan473061,China)Abstract:There are many ideas about the im plication of pursuing beauties in Lisao by Qu Y uan,but only Wang Y i’s thought is the m ost unquestionable.The beauties on or under K unlun M ountain respectively symbolize the courtiers in Chu palace or the local officers or aristocrats who w ould walk into the royal court in a short time,while the foreign ones indicate the courtiers in other states.The destination which Qu Y uan s ought the able and virtuous courtiers was that he wanted to get the trust of Chu m onarch or a foreign one by their helps s o as to realize his political ambition fav orably. K ey w ords:Qu Y uan;Lisao;pursuing beauties;im plication 《离骚》是中国文学史上光照千古的杰作,但是由于文献材料的缺失,有很多问题引起了后世激烈的争论。

《离骚》与“女须”

《离骚》与“女须”

《离骚》与“女须”《离骚》与“女须”《离骚》的语言华丽和一定程度的对偶是它的语言的一个特点。

下面是《离骚》与“女须”,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屈原的《离骚》中,有这样一句话:“女须其婵媛兮,申申其詈予”,对这个不停地骂他的人,是谁,一般有两种解释,一个是屈原的姐姐,另一个,是想象力比较丰富的郭沫若,说是他的侍女,名字就叫“婵娟”。

说婵媛,就是婵娟的意思。

一个侍女敢骂三闾大夫,比貂蝉的胆子是大些。

甲骨文中,须为一长胡须的老人,意为“老人”是明显的,也指胡鬚。

取其老人之意,加女,女须,即老女人。

古人的字,不定型,可以写成“女须”,也可以写成嬃。

借代时,须等于嬃。

女须这两个字,以大篆的写法,应该也是分布清楚,到底是一个字,还是两个字。

《易经·归妹》这一卦里有“归妹以须,返归以娣”这句话。

归妹就是出嫁。

女人以嫁到夫家为归宿。

这句话,反应了换婚的风俗。

娣,就是女弟,就是比丈夫小的女人,媭,就是女须,是比丈夫大的女人,属于马伊琍和文章那样的婚姻。

因此屈原说的这个女须,就是“归妹以须”的屈原的媳妇,是比他大的女人。

有了这层关系,才能“申申其詈予“,这是姐弟恋中可能出现的大问题。

离骚的艺术成就一、《离骚》发展了抒情诗的艺术,把塑造诗人的自我形象作为诗歌的主要艺术目标换句话说,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就是作者的自我形象。

《诗经》中的多数作品是抒情诗,奠定了我国抒情诗的基础,培养了我国古典诗以抒情为主的艺术传统。

但《诗经》,特别是《诗经》中的民歌,多数是集体创作,它们往往是触景而发,即兴抒情,所塑造的也就是某种特定情形下的人物形象,比较单纯。

《离骚》就不同了,它以巨大的篇幅塑造着诗人的自我形象,因此它就有可能全面完整地反映诗人自己的性格、爱好、理想、追求和斗争。

我们知道,关于屈原的历史资料留存下来的比较少,我们今天所了解的诗人的形象,甚至于他的生平,主要是根据对他的作品一一首先是《离骚》的研究得出来的在具体的方法上:1、诗人善于用周围的环境气氛来烘托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使之更鲜明突出:例如诗中写道: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论《离骚》中的女性崇拜意识

论《离骚》中的女性崇拜意识

论《离骚》中的女性崇拜意识
洪秀娟
【期刊名称】《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8(033)001
【摘要】《离骚》秉承了巫歌传统的女性化风格,彰显了南楚文化灵秀阴柔的特色.在如此激荡交迭、奇幻缥缈的意境中丰富的美人形象呼之欲出.作者极力描绘了女性身体及性情之美,毫不掩饰对她们的欣赏和追求.在楚民族特殊的巫文化背景下,《离骚》中美人的精神气质和样态形式都流露出先人神秘的女性崇拜意识.
【总页数】4页(P71-73,77)
【作者】洪秀娟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文学院,山东聊城25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
【相关文献】
1.解读阎连科的女性崇拜意识——以《日光流年》和《金莲,你好》为例 [J], 艾素芬
2.《红楼梦》的女性崇拜意识及其影响 [J], 胡红梅
3.永远之女性,领导我们走--论郭沫若小说中的女性崇拜意识 [J], 王晓琴
4.老子与中国远古女性崇拜意识及其流变——古典文论阅读札记 [J], 殷国明
5.刍议巴金小说中的女性崇拜意识 [J], 赵彩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寓情草木,托意男女”——浅析《离骚 》的浪漫主义象征体系;

“寓情草木,托意男女”——浅析《离骚 》的浪漫主义象征体系;

“寓情草木,托意男女”——浅析《离骚》的浪漫主义象征体系;展开全文中国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曾指出:“纯象征之成立,起自楚辞。

篇中许多美人香草,就像数学中的符号,别有所指。

”事实上,《离骚》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就是象征手法的运用。

这种‘香草美人’式的象征手法为《离骚》所独创,构成了一个独特的浪漫主义体系!在“楚辞”中,《离骚》是大量运用象征手法的杰作。

诗中的神话形象、人物形象、自然界的草木鸟兽和生活中的器物等等,都被纳入诗人构想的象征世界之中,成为揭示诗人政治理想的代表。

这一个完整的象征体系可以归纳为三大系统:自然物类(植物、动物)象征系统、人物类象征系统、器物符号类象征系统。

这三类系统,贯穿于《离骚》始终,形成《离骚》极强的浪漫主义特色,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寓情草木,托意男女”。

“其中的“草木”为各种植物、动物和器物,而“男女”则为男女之间的恋情。

一、自然物类象征系统(一)植物类象征系统在《离骚》中,前后出现的香草、香花和香木约有二十种,杂草、臭物约有近十种。

这些东西本为自然界的植物,有的香气浓郁,有的其貌不扬,有的臭不可闻。

可是,它们一旦进入作者的审美观,就注入了作者的强烈情感,成为某种精神品格的象征,也为作品增添了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诗人用这些植物类意象来象征忠与奸、美与丑、善与恶之间的斗争,揭示了当时楚国内政的腐败和党人在政治上的堕落。

楚国的前途和命运,由此可见一斑。

这些植物类象征系统统可以分为三个系列:a、用香草香花作为衣裳、食物和佩饰来象征主人公的“好修”精神;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扈江蔼与辟芷兮,切秋兰以为佩。

这两句写“修能(态)”,即外在美,以此象征主人公的志洁高尚、爱美好修的德操。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岁月不等人,必须抓紧辰光做事。

这个“事”就是“朝塞夕揽”,即早晨上山拔取木兰,黄昏时到水洲采宿莽。

木兰(香树)和宿莽(卷施草)的生命力极强:前者去皮不死,后者经冬不枯,都用来象征坚贞不移的品德。

论《离骚》的“五求女”及其喻意

论《离骚》的“五求女”及其喻意

论《离骚》的“五求女”及其喻意魏泽奇【摘要】《离骚》“五求女”,一求帝宫之玉女,喻指追求上古明君如颛顼、尧、舜等;二求高丘之神女,喻指追求像“三后”那样“纯粹”的楚之先君;三求宓妃,喻指追求当世明君;四求有娀氏之佚女,喻指追求贤臣;五求虞氏之二姚,喻指追求美政.【期刊名称】《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00)001【总页数】2页(P1-2)【关键词】屈原;《离骚》;五求女【作者】魏泽奇【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离骚》作为我国历史上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抒情长诗,千百年来不断地被一代代的文人、学者所解读、研究、欣赏,因此人们对《离骚》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精辟。

但这并不意味着对《离骚》的研究已经完美结束,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人们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比如其中著名的“五求女”情节的喻意,虽然许多人对此进行了解析,但都只是笼统地归结为求明君、求贤臣等某一种喻意,研究得不够深入和全面,留下许多遗憾和争议。

笔者不揣浅陋,拟在研究和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离骚》中“五求女”情节的喻意进行一次力求深入完整的再解读。

从汉代以来,对于《离骚》之求女,学者一般都认可“三求女”,即一求宓妃,二求有娀氏之佚女,三求有虞氏之二姚。

“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1]为求宓妃;“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1],为求有娀氏之佚女;“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1]为求有虞氏之二姚。

然闻一多先生在其《离骚解诂》中认为,屈原《离骚》凡五求女:“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一句为叩阊阖而“求帝女”(帝宫之玉女),“哀高丘之无女”为求神女,上天之女既不可求,又转求下界之女,即求宓妃、简狄、二姚。

[2]他在《离骚解诂》“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下注:“王注曰‘言己求贤不得,疾谗恶佞,将上诉天帝,使阍人开关,又依天门而距我,使我不得入也。

《离骚》具体分析

《离骚》具体分析

《离骚》具体分析(2)《离骚》具体分析“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体现着“历史的必然要求”的光辉理想被扼杀了,这是诗人屈原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屈原是在我国文学史上出现的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他用自己生命所谱写的诗篇,如日月经天,光照后世,成为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财富而万世永存。

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伟大的艺术是一个美的无尽藏,长诗《离骚》更确乎如此。

我们读长诗《离骚》是感到那样的惊心动魄,那样的仰之弥高,它有着怎样的美的内含呢?首先,就是它具有由庄严而伟大的思想带来的无比光辉的崇高美。

进步的政治理想,深厚的爱国主义激情,庄严的历史使命感,以及悲壮的献身精神,这就构成了诗人无比崇高的美的人格,光辉耀目的美的形象。

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要是一个人的全部人格,全部生活都奉献给一种道德追求,要是他拥有这样的力量,一切其他的人在这方面和这个人相比起来都显得渺小的时候,那我们在这个人身上就看到崇高的善。

”是的,我们在长诗《离骚》中正是可以看到这种完美而崇高的形象,他的高尚的追求,洁白的人格,坚贞的操守,使围绕在他周围的那些贪婪、偏私、庸俗,以致邪恶的人群,显得是那么渺小而又卑琐,而诗人的人格和形象却是峻洁而高大的:“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惟昭质其犹未亏。

”诗人是孤独的、甚至是寂寞的。

但他是圣洁的、高贵的,也是傲岸的。

长诗《离骚》正为我们创造了这样一个人格美的崇高典型形象。

“余读《离骚》……悲其志”,“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司马迁)“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刘勰)“逸响伟辞,卓绝一世”(鲁迅),对于屈原《离骚》一诗所具有的崇高美这一特色,古今人正有着不二之词,同一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
《离骚》中的女性崇拜意识解读
王丽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离骚》继承了巫歌的特色,因此体现出女性化风格,表现出南楚文化具有阴柔崇拜意识。

在变幻的意境中,用语言描绘出美人形象。

作者突出了对女性的表达,体现出对女性的欣赏。

在楚风巫文化的影响下,《离骚》的表现形式说明了其存在女性崇拜意识。

关键词:《离骚》;女性;表达特色;女性崇拜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3-083-01
《离骚》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抒情诗,其华美的用词带有独特的风韵,表达出悲怆之情,许多内容突出表达了女性形象,因此作品显示出女性崇拜意识。

女性是孕育生命的代表,具有创世造物的意义。

楚地风景优美,多出绝世佳人,屈原借此表达出理想的人生,体现他的精神寄托。

1.《离骚》表达出女性意象
发展到战国,虽然已是父系社会,但是楚国不同于中原,发展还相对滞后,在楚国的部分地区,依然存在母系制度的影响。

当时楚国的妇女拥有较高的宗教权力与社会地位。

发展到楚武王时代,楚国开始强盛,而楚国王后邓曼在当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她对国事加以干预,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邓曼地位高,也表明了楚武王对她的信任,楚国人民也对她存在仰慕之情。

而屈原当时是楚大夫,他对于“美人”也表达出神往之心与依恋之情。

在《离骚》中可以看到“美人迟暮”的描述。

对于“美人”的表述,说明了屈原存在崇拜女性心理,潜意识里借助文字加以表达,他在不得志时,对前途的迷茫,渴望女性理解。

2.《离骚》表达出的“求女”情
《离骚》的许多内容表达出屈原的远大理想,也流露出对楚国贵族的不满。

屈原面对理想与现实存在的巨大落差,内心特别苦闷,但是他没有办法排解宣泄。

而他的亲人女嬃对于屈原也感到难以理解,希望他急流勇退,保全家人。

屈原因此倍感孤独,他在陈词中借助先贤的遭遇,呼吁政治改革,但是难以实现。

因此他在《离骚》中借助词语表达出了“求女”情。

他的求索,暗示出积极进取的心态,不断上下求索。

《离骚》的创作基础是祭歌,而“求女”过程暗含出获得女性的意识,他渴望女性情感以获得安慰。

而女神形象也代表着对回归母体的渴望。

3.《离骚》表达出的“香草”意象
《离骚》全文虽然只有两千多字,但是提到了许多的草木,从《离骚》中大量草木的描绘可以看出,作者借草木来表达女性。

《离骚》中提到的植物许多是气味芳香,并且可以作为药材使用。

自战国以来,民间有用香草来祭祀的习俗,而当前楚国也存在重巫的风气,许多祭祀活动采用焚香草的方式,以表达敬神之意。

先人对于祭祀活动特别敬重,而祭祀用品使用香草暗示出尊重女性。

香草具有性柔的特点,其芳香的气味,具有的药性象征了生命力。

因此香草可以用以
表达女性。

《离骚》借助对这些花草植物的描写,表明了存在女性崇拜意识。

4.《离骚》表达出女性崇拜意识的原因分析
4.1 区域环境的影响
地域文化的产生与地理环境有关。

屈原在创作《离骚》时,用词风格体现出阴柔之美,说明了对女性的关注,对于这一点可以从楚地具有的独特地理环境加以理解。

屈原生活的楚国,属于江汉流域,地表上高山、平原、丘陵都有分布,还伴有许多河流、湖泊,因此风景奇丽壮阔,环境具有神秘诡谲的特点。

独特的地理条件造就了当地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而温湿的气候条件与和水资源的地理环境也对楚人产生了直接影响,审美追求更加倾向于温和阴柔。

中国传统常借“水”暗喻女性。

在多水的楚地,女性崇拜意识得到了强化,文学创作因此受到了影响。

4.2 母系社会的影响
在母系社会的发展中,产生了大量的神话传说,比如女娲造人、简狄生契。

楚地与中原相比发展滞后,因此楚地长久保留着母系社会。

屈原对于《离骚》创造也存在母系社会的影响。

在楚国文化中,女性神灵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因此楚人存在崇拜女性的文化意识,并且这种意识根深蒂固。

这种意识是受母系社会长期影响存在的。

母系社会中对于女性的崇拜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包括文学创造。

《离骚》诞生于楚国,因此受到了当时传统习俗的影响,那个时代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因此《离骚》在创造内容上,借助女性表达作者的诉求,说明了母系社会的影响力还存在。

4.3 楚地文化的影响
在楚国的发展中,巫风长期盛行,因此产生了许多的巫舞、巫歌。

巫风在发展中得到流传。

屈原是楚人,因此他也受到了巫风的影响。

从屈原创作的其它作品中可以看到巫风的影子。

比如《九歌》源于楚国当时盛行的巫歌。

《离骚》中的“求索”神女,说明了在当时女巫祭仪受到了重视,可以体现出存在女性崇拜的影响。

屈原一生生活在楚地,楚地文化对他的创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创作内容表达出女性崇拜的风格。

结束语:
《离骚》独创出悲情文学,在语言表达中体现出女性崇拜意识。

从恋慕美人可以看到存在“求女”的典型心理。

这也从另一角度反映了屈原对于理想难以实现的表达,对于人生困窘感觉到无奈的宣泄。

在作者的坎坷境遇中,语句表达出对女性的回归,因此表达出需要精神慰藉的诉求。

参考文献:
[1]游国恩. 游国恩楚辞论著集( 第一卷)[M]. 北京: 中华书局,2014.
[2]朱熹. 诗经集传[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3]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M]. 北京: 中华书局,2009.
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