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八下《马说》文言文复习(1)

合集下载

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马说》知识点

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马说》知识点

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马说》知识点整理一、要点词语解说( 一)1 、衹:不过。

2、辱,受屈辱或屈辱。

3、骈死,并列而死。

骈(pi án):两马并驾。

4、槽枥:喂牲畜用的槽,指马厩。

5、以:依靠。

6、称:著称。

(二) 1、一食,吃一顿。

2 、或,有时。

3 、食( sì):通“饲”,饲养。

4、是:这,这样(代词)。

5、才美:才能和美好的素质。

6、其:它(代词,指千里马)。

7、见,通“现” , 表现;显现。

8、且:犹,尚且。

9、欲:想要。

10、与:和。

11、常马:平时的马,一般的马。

12、等:等同,同样。

13、安:怎么,怎能。

( 三)1 、策之:鞭打马。

策:用鞭子打。

2 、以其道:依据驱遣千里马的正确方法。

道:正确的方法。

3、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

材:通“才”,才能。

4 、鸣之:听见它叫。

5、通其意:精通它的意思。

通:精通。

6、执策:拿着鞭子。

执:拿着,握着。

7、呜呼:表示惊讶,相当于“唉”。

8、其真不知马邪?其:莫非(表反问);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9、其真不知马也:其:其实(表陈说)。

二、特别字词(一)、通假字①食马者(食,通“饲”,喂。

)②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③食之不可以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④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二)一词多义。

1、而:三种用法,①表转折,译为“却”、“但是”、“但是”,如“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鸣之而不可以通其意”;②表顺接,译为“来”或不译,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执策而临之”;③表并列,译为“和”或不译,如“溪深而鱼肥”“泉香而酒洌”。

2、虽:①表示条件关系,译为“即便”,如“故虽出名马”;②表转折关系,与“但是”连用,如“虽有千里之能”。

3、之:①助词“的”,如“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②代词“他(它)、他们”,如“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可以尽其材,鸣之不可以通其意”;③定语后置的标记,如“马之千里者”;主谓之间,撤消句子独立性,如“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中考文言文《马说》复习要点

中考文言文《马说》复习要点

中考文言文《马说》复习要点中考文言文《马说》复习要点一、文学常识: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有《昌黎先生文集》。

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故虽有名马:所以。

即使。

2、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受屈辱。

3、不以千里称:不把(它)称为千里马。

4、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食:吃一顿;或:有时;石:十斗为一石。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同"饲",喂养。

6、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这样的。

7、才美不外见:通"现",显现。

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犹,尚且;普通,平常;/等同,一样。

9、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哪里;日行千里10、策之不以其道:驱使;方法11、食之不能尽其材:喂;通"才",指才能12、执策而临之:握;鞭子;到(它)跟前。

13、其真无马邪:难道15其真不知马也:恐怕三、理解性默写: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知识点整理】《马说》复习知识点

【知识点整理】《马说》复习知识点

【知识点整理】《马说》复习知识点《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流露出作者愤世嫉俗之意与怀才不遇的感慨。

以下是关于《马说》的复习知识点整理。

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韩愈(768 年-824 年 12 月 25 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2、作品背景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

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

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

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3、文体知识“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2)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4)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2、一词多义(1)之①虽有千里之能结构助词,的②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义③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指千里马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音节助词,无实义(2)食①食不饱,力不足吃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3)能①虽有千里之能才能②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4)策①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②执策而临之马鞭3、古今异义(1)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古义:这样的今义:判断动词(2)安求其能千里也古义:怎么今义:平安,安全(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古义:等同,一样今义:等候4、词类活用(1)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用作动词,用鞭子打(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数量词用作动词,日行千里三、重点句子翻译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译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苏教版八下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资料

苏教版八下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资料

八下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资料《马说》一、翻译句子。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但是)伯乐不常有。

故(即使)虽有名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

所以即使有马,只辱于奴隶人(马夫)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拿)千里称也。

了名马,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把它称作千里马。

马之千里者,一食(吃)或(有时)尽粟一石。

食(喂养)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把它当作普通马是(这样的)马也,虽有千里之(的)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显现),且(尚来喂养。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特长也就显且)欲与常(普通,平常)马等(等同,一样)不可得,安(怎么,哪里)求其能千里也。

现不出来。

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策(驱使)之不以(按照)其道(方法),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懂策(马鞭)而临之(代千里马),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难道)真无马邪?其得它的意愿。

拿着鞭子,走到千里马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恐怕)真不知马也!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二、课文内容1、《马说》的体裁是我国文言文中的一种议论文体“说”,它一般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2、本文主要写作方法是托物寓意。

3、《马说》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

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最后总结全文。

4、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作者认为对“千里马”的摧残、埋没体现在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一句对食马者进行强烈讽刺。

苏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总复习

苏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总复习

苏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总复习课文翻译一、《马说》译文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

所以即使有了名马,也只能在马夫手里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的里面,不把它称作千里马。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把它当作普通马来喂养。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特长也就显现不出来。

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懂得它的意愿。

拿着马鞭,走到千里马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二、《陋室铭》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出名了。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茅,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它们虽然都简陋,但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三、《活板》译文用雕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

五代的时候才(用雕板)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就是雕板印刷的本子。

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

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

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一类东西覆盖好。

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便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药物稍微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

如果只印刷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刷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

八下文言文总复习之一马说

八下文言文总复习之一马说

马说韩愈马说世有伯乐,然后(这以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所以)虽(即使)有名马,①只(只是)辱(受屈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并列而死)于槽枥(马厩)之间,不以(拿,用)千里称(称呼,称作)也。

马之(表定语后置,不译)千里者,一食(吃)或(有时)尽(吃尽)粟一石。

食(同“饲”,喂养)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也。

是(这样的)马也,虽(虽然)有千里之能,食(吃)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见”同“现”,显现),②且(尚且)欲与常马等(等同,一样)不可得(能够),安(怎么)求其能千里也?③策(驱使)之(它)不以(按照)其道(方法),食之不能尽其(它的)材(同“才”,才能),鸣之(音节助词,无实意)而不能通(通晓)其意(意思),执策(握着鞭子)而临(到(它)跟前)之(它),曰:“天下无马!”呜呼,④其(难道,表反问语气)真无马邪(同“耶”,表疑问语气)?其(表推测,“恐怕”)真不知马也。

阅读练习一、解释下面加点字(10分)1.虽.有名马( )2.虽.有千里之能( )3.才美不外见.( )4.安.求其能千里也( )5.其.真无马邪( )6.其.真不知马也( )7.策.之不以其道.( ) ( ) 8 :执策.而临之()9.食.之不能尽其材.( ) ( ) 10 一食或尽粟一石()11之:①虽有千里之能()②马之千里者()③执策而临之 () 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二、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处)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1处)三翻译句子(10分)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二、按原文填空(10分)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2.全文的主旨句是: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6.四、回答下列问题( 20分)1.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

八下文言文《马说》复习资料

八下文言文《马说》复习资料

第23课《马说》复习资料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

韩愈,唐代文学家,字退之,河阳人。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与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说理透彻。

跟现在杂文相近。

二、注解与翻译:2、祗:通“只”,只是。

辱没:受屈辱。

之:的。

奴隶人:仆役。

3、骈:两马并驾。

骈死:并列而死。

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

4、以,凭借,因为。

称,著称。

6、一食(shí):吃一顿。

或,有时。

尽:吃尽。

粟:泛指粮食。

7、食(sì):同“饲”,喂养。

9、是:这样,指示代词。

10、能:才能。

11、见,同“现”,显现。

12、且:犹,尚且。

欲:想要。

等:等同,一样。

不可得:都做不到。

13、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14、策:驱使、动词。

以:按照。

道:方法。

15、尽:竭尽。

材,同“才”,才能。

16、鸣:马叫。

17、执策:拿着马鞭。

执,握。

策,赶马的鞭子,名词。

临:面对。

18、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19、其真无马邪:难道,表反问语气。

下句的“其”表推测语气,可译为“恐怕”。

邪,同“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20、其:可译为“大概”.表推测语气。

21、常:通常,平常。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

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侮辱,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

饲养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就表现不出来。

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三、通假字:(1)“食”通“饲”,喂. (2)“见”通“现”,显现. (3)“材”通“才”,才能.四、古今异义:1、是古义:这样的.例: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今义:判断词.2、安古义:怎么.例:安能求其千里也? 今义:安全;安定;安装.3、等古义:同样.例:且欲常马等不可得. 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4、或古义:有时,有的人.例:一食或尽粟一石今义:或者。

苏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总复习

苏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总复习

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总复习一、《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才美不外见.同“现”显露(2)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3)策之不以其道.方法(4)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受屈辱2.下列加点字词意思一样的是( B )A.故虽.有名马虽.有千里之能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之不能尽其材C.马之.千里者鸣之.而不能通其意D.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3.表示作者观点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文中揭示千里马悲惨命运的句子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的句子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翻译下列句子。

(1)且欲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尚且想普通的马等同也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它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5.课文说的是马,其实论的是人,想一想“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比喻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指人才,识别人才的人,淹没人才的人。

表达作者对朝廷淹没人才的愤慨不满。

6.千里马只有靠伯乐的慧眼才能被发现吗?谈谈你的看法。

一方面要有千里马的才能,还要善于抓住机遇,也离不开伯乐的赏识二、《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将横线上的内容填好。

苏教版八下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资料

苏教版八下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资料

苏教版八下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资料《马说》一、翻译句子。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但是)伯乐不常有。

故(即使)虽有名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

所以即使有马,只辱于奴隶人(马夫)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拿)千里称也。

了名马,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把它称作千里马。

马之千里者,一食(吃)或(有时)尽粟一石。

食(喂养)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把它当作普通马是(这样的)马也,虽有千里之(的)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显现),且(尚来喂养。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特长也就显且)欲与常(普通,平常)马等(等同,一样)不可得,安(怎么,哪里)求其能千里也。

现不出来。

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策(驱使)之不以(按照)其道(方法),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懂策(马鞭)而临之(代千里马),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难道)真无马邪?其得它的意愿。

拿着鞭子,走到千里马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恐怕)真不知马也!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二、课文内容1、《马说》的体裁是我国文言文中的一种议论文体“说”,它一般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2、本文主要写作方法是托物寓意。

3、《马说》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

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最后总结全文。

4、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作者认为对“千里马”的摧残、埋没体现在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一句对食马者进行强烈讽刺。

马说复习知识点

马说复习知识点

马说复习知识点《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流露出作者愤世嫉俗之意与怀才不遇的感慨。

以下是关于《马说》的一些重要复习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韩愈(768 年—824 年 12 月 25 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2、文体知识“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通“只”,只是。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

(3)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2、一词多义(1)之虽有千里之能(的)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指千里马)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音节助词,无实义)(2)食食不饱,力不足(吃)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同“饲”,喂)(3)能虽有千里之能(能力)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4)策策之不以其道(用马鞭驱赶)执策而临之(马鞭)3、词类活用(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辱,形容词作动词,受屈辱。

(2)一食或尽粟一石:尽,形容词作动词,吃尽。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数量词用作动词,日行千里。

(4)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用作动词,用马鞭驱赶。

4、古今异义(1)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古义:这样的今义:判断动词(2)安求其能千里也古义:怎么今义:安全,平安(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古义:同样今义:等候(4)一食或尽粟一石古义:有时今义:或者三、重点句子翻译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译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

一、《马说》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食之不能尽其材(3)才美不外见(4)其真无马邪2、解释下列加点的一词多义(1)能虽有千里之能.(2)食一食.或尽粟一石安求其能.千里也食.之不能尽其材(3)策策.之不以其道(4)其其.真无马邪执策.而临之其.真不知马也安求其.能千里也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而.伯乐不常有(2)故虽.有名马(3)祗辱于.奴隶人之手(4)一食或.尽粟一石(5)是.马也(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7)安.求其能千里也(8)策之不以.其道.(9)鸣之而不能通.其意(10)执策而临.之4、翻译下列句子(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用原文填空(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7)全文的主旨句是:6、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7、本文作者是,代文学家。

文章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采用的写法,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_________________”,将人才比作“_______________”,而以伯乐喻指_________,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二、《陋室铭》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3)惟吾德馨.(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5)之乱.耳,之劳.形(6)何陋之.有?2、翻译下列及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用原文填空(1)本文主旨句(点题句):__________ (2)全文点睛句:_ __________ (3)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4)《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_ ___________ (5)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020初中文言文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马说》

2020初中文言文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注: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

作者韩愈,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此篇需背诵。

课文字词详解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①而伯乐不常有。

②故③虽有名马, ①而:表转折,但是。

②故:所以。

③虽:即使。

①祗②辱③于④奴隶人之手,⑤骈死于⑥槽枥之间,不⑦以千里称也。

①祗:只,仅。

②辱:(受)屈辱。

③于:在。

④奴隶人:奴仆。

⑤骈(pián)死:(和普通马)一同死。

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⑥槽枥:马槽。

⑦以……称:以……著称。

以,凭。

马之千里①者,②一食③或④尽粟一⑤石。

⑥食马者不知⑦其能千里⑧而食也。

①……者:……的马。

②一食:吃一次。

③或:有时。

④尽:吃尽。

⑤石:容量单位。

⑥食(sì):同“饲”,喂。

⑦其:指千里马。

⑧而:表承接。

①是马也,②虽有千里之③能,④食不饱,力不足,⑤才美不⑥外见,⑦且⑧欲与⑨常马⑩等?不可得, ①是:这。

②虽:虽然。

③能:才能。

④食:吃。

⑤才美:才能和美好的素质。

⑥外见:表现在外面。

见,同“现”,显露、表现。

⑦且:犹,尚且。

⑧欲:想要。

⑨常马:普通的马。

⑩等:等同,一样。

?不可得:做不到。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 ①安:哪里,怎么。

①策之不②以其道,食之不能③尽其④材,⑤鸣之而不能⑥通其意, ①策之:用马鞭赶它。

策,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

②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

以,按照。

道,正确的方法。

③尽:竭尽。

④材:同“才”,才能、才干。

《马说》复习知识点

《马说》复习知识点

《马说》复习知识点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韩愈(768 年-824 年 12 月 25 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2、作品简介《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

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流露出作者愤世嫉俗之意与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之情。

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2)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4)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2、一词多义(1)之①虽有千里之能结构助词,的②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义③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指千里马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音节助词,不译(2)食①食不饱,力不足吃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3)能①虽有千里之能能力②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4)策①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②执策而临之马鞭(5)其①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词,指千里马②其真无马邪难道,表反问语气③其真不知马也大概,表推测语气3、词类活用(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辱:形容词作动词,受屈辱(2)一食或尽粟一石尽:形容词作动词,吃尽(3)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作动词,用鞭子打(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数量词用作动词,日行千里4、古今异义(1)然后有千里马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2)是马也古义:这样今义:判断动词(3)安求其能千里也古义:怎么今义:平安,安全(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古义:等同,一样今义:等候三、重点句子翻译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江苏省镇江市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 马说复习专题(无答

江苏省镇江市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 马说复习专题(无答

▪<<马说>>复习专题▪一实词与虚词▪辱:▪骈死:▪不以千里称也:▪或:▪食(sì):▪是马也:▪外见:▪且:▪欲:▪等:▪辱: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骈死:并列而死。

骈,两马并驾,引申为一起。

▪不以千里称也:把。

▪或:有时▪食(sì):通“饲”,喂养。

▪是马也:这样,指示代词。

▪外见:表现在外面见:通“现”,表现;显现。

▪且:犹,尚且。

▪欲:想要。

▪等:等同,一样。

▪不可得:▪安:▪策①:▪策②:▪以其道:▪材:▪鸣之:▪其(1):▪其(2):▪虽⑴:故虽有名马▪虽⑵:虽有千里之能⏹不可得:都做不到。

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策①:鞭打,名词活用作动词。

⏹策②:马鞭;鞭子。

⏹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办法⏹材:通“才”,才能。

⏹鸣之:无意义。

⏹其(1):难道,表反问语气。

⏹其(2):恐怕,表推测⏹虽⑴:故虽有名马(即使)⏹虽⑵:虽有千里之能(虽然)⏹二内容复习⏹1、《马说》的作者是————朝————⏹2、《马说》的体裁是我国文言文中的一种议论文体“———”,它一般用_________________⏹3、本文主要写作方法是____________⏹4、《马说》围绕着“_________”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

开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间揭示————————————————,最后——————————。

⏹5、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6、作者认为对“千里马”的摧残、埋没体现在————————————————————7、对食马者进行强烈讽刺的句子是:————————————————————8、伯乐指:——————————————千里马指:———————————————食马者是指:——————————————8、食马者的愚蠢无知表现是:9、根据文意,正确对待千里马的方法是:10、《马说》一文借古代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为喻,抨击了当时的“食马者”、“不知马”的错误行为。

苏教版八下语文第一单元《马说》复习

苏教版八下语文第一单元《马说》复习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一、基础知识1.本文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家。

其散文尤为著名,有________________的美誉。

后世称其为___________。

为___________ _____之一。

是唐代_______________的领袖。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⑴骈.死于槽枥之间()⑵不以千里称.也()⑶一食或.尽粟一石()⑷食.不饱()⑸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⑹策.之不以其道()⑺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⑻执策.而临之()⑼只辱.于奴隶人之手()4.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⑴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千里马有怎样可悲的遭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人们常用文中两句话概括自己怀于不遇,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表达了才能之士的悲愤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有一个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由此,我们联想到本文中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马说知识点

八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马说知识点

八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马说知识点导读:本文的主要内容是马说知识点,包括原文、走近作者、重点字词、课后练习五个部分,希望对大家学习本课内容有帮助。

一、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zhi)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an)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古音为dan,今音为shi)。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二、走近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

韩愈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三、重点字词而:表转折。

可是,但是故虽有名马:所以即使有名马故:因此。

虽:即使。

名:名贵的。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没)。

祇(zhǐ):只是。

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

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

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

骈,两马并驾。

骈死:并列而死。

于:在。

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引申为马厩。

一食:吃一顿。

食,吃。

或:有时。

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

食马者:食,通“饲”,喂。

虽:虽然(与前面的虽不一样,这里指虽然)能:本领。

美:美好的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说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南阳人,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有《昌黎先生集》。

韩愈幼年早孤,自嫂抚养。

25岁中进士后,长期得不到任用,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之士不受重用,这些都使他痛感明主难遇。

就是在这种心情下,他大约在贞元十一年至贞元十六年间写了《马说》一文。

二、文章思想内容
《马说》是一篇寓言性质的杂文。

文章借伯乐相马的故事提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见解,讽刺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了作者痛感“伯乐不常有”和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

文章从三个不同的侧面揭示了“千里马“的遭遇。

第1段,提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见解,指出正因为“伯乐不常有”,千里马才终被埋没、摧残。

第2段,揭示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原因。

第3段,抨击了那些不能正确对待千里马却大呼“天下无马”的人。

三段文章围绕一个中心:千里马的被埋没,被摧残是“伯乐不常有”造成的,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所造成的,是那些不能正确对待千里马的人造成的。

然而“执策”的庸人却曰:“天下无马!”这一反差,是一个极大的讽刺,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无视人才的不满。

三、中考链接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故虽.有名马:即使。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

/一食
..或尽粟一石:吃一顿。

/食.马者:通“饲”,喂养。

/才美不外见.:通“现”,表现。

/且.欲与常马等:尚且,况且。

/骈.
死于槽枥
..之间:两骈驾;喂牲口用的食器;马棚,马厩。

/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且欲与常马等.:等同,一样。

/策.之不以.其道:鞭打;按照;规律,方法。

/食之不能尽其材.:才华,通“才”。

/执策.而临之:名词,马鞭。

/其.真无马邪!:表推测,反问的语气。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所以即使有好马,只能屈辱于低贱人的手中,如其他马一块死在马厩里,不被人称作千里马。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日行千里的马,有时顿能吃一石谷子。

③食马者不知其所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知道是千里马而去喂它。

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马?
想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能够,又怎么能让它日行千里呢?
⑤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鞭打它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喂饱它而使它的才能施展出来,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⑥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这真是不识好马呀。

3、下列句子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B)。

A、骈.死于槽枥之间piān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sì
C、才美不外见.jiān
D、其真无马邪.yè
4、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5、用原文语句填空。

①第一段描述千里马悲惨处境的语句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第二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③第三段中食马者不识千里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示例:对千里马遭遇的惋惜,对饲马者(当权者)埋没人才的痛恨之情。

7、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

示例:需要自身的实力,也需要展示自己实力的机会,还需要外界对自己实力的欣赏。

8、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示例:①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

②我要努力完善自己,做得更好。

③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