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合集下载

第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历了复杂而曲折的发展过程。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却也面临了一系列的挑战与困难。

本文将就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历程以及相应的挑战进行探讨。

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大陆取得政权后,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在新中国的成立初期,国家实行了经济发展的重点是对传统农业经济进行改革和调整。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实现了农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

然而,随着国家建设的需要和对经济发展规律的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面临了一系列的曲折与困难。

在1958年至1961年的"大跃进"运动中,由于一些错误的政策决策以及过分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了实际情况,中国经济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这一时期出现了农村大规模的人工灌溉工程,导致农田退化,严重耗费了国家资源,对中国的经济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在“大跃进”之后,中国进行了严肃的思想启蒙和内部整顿,同时也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对经济发展策略的重新定位。

1963年,国家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这一战略为中国经济的曲折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然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并没有就此止步。

在文化大革命的年代,中国再次陷入了苦难与挫折。

这个时期的动荡和制度的混乱导致了经济的大规模破坏,工业生产几乎停滞,农田耕作也遭受了严重的影响。

整个国家的发展都陷入了停滞与混乱之中。

直到1978年邓小平发起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才开始走出困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成功地推动了国家的经济发展。

这些改革包括农村经济的改革、城市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等。

这些举措使中国经济得以重新焕发活力,走上了持续快速增长的道路。

然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还远未结束。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和挑战。

高中历史必修2课件: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高中历史必修2课件: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鼓 足 干 劲 加 油 干
放 开 肚 皮 吃 饱 饭
吃大锅饭
一天等于二十年,共产主义在眼前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主观能动性无限,巧妇能为无米之炊 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 共产主义就是一切生活资料归大队 吃饭不要钱就是共产主义 倾家荡产大搞钢铁 全省七天实现煤气化,三天实现超声波化 贯彻指示不过夜,推广经验不过宿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与火箭争速度,和日月比高低。 群众想移山,山走;群众想移地,地动;只要有 革命了思想,无雨大增产,大旱大丰收。
中国 钢产量 发电量 2.37公斤 2.76千瓦时
美国 538公斤 2949千瓦时
印度 4公斤 10.9千瓦时
毛泽东在建国之初说:现在我 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 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 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 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 不能造。用外国人说的话说,这是 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1、背景: 落后的农业国 2、基本任务一:优先发展重工业 (1)成就:P50页最后一段 (2)意义:P51页第一段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949年 466
810
1952年
1949~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亿元)
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工业项目集中 建设在: A、华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东南地区
“一五”期间,钢铁、汽车、飞机等 重要建设项目的完成,标志着:
A、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建立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取得成 效 C、提前完成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任务 D、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不依靠资本家,它无法管理复杂的社会经济。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②确立党的主要任务: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
的工业国。
(3)意义:
经济建设 的方针:
分析正确、成功探索、未能坚持
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2、失误
(1)总路线: ①提出: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②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 建设社会主义” (2) 大跃进 (3) 人民公社化运动
2、实质: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意义: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6年)
1、正确的探索 →中共八大(1956年)
总路线
2、失误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三面红旗
1、正确的探索
→中共八大(1956年)
(1)、背景:三大改造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建立 ①分析社会主要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 (2)内容
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F g 乌鲁木齐 h
北京 长春一汽 沈阳机床、飞机 鞍山钢铁公司 天津
兰州 武汉 上海
资源,交通,离苏联近 重工业基础好 一五时期的主要 建设成就
返回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改造 (1953——1956年)
1、内容
⑴农业 ⑵手工业 ——参加生产合作社 生产合作社 ——全行业公私合营
⑶资本主义工商业
2、表现
㈡、“一五计划” (1953——1957)
1、背景:重工业基础薄弱,门类残缺不全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 2、目的: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 优先发展重工业 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 3、任务 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 三大改造 机都不能造。用外国人的话说,这是 4、成就: 鞍钢、长春一汽、沈阳等。 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 5、意义: 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 ——毛泽东

高一历史必修二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ppt

高一历史必修二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ppt

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永远 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 个政府能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
永远是天下大乱。
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共产党军事上可以打一百分, 政治上可以打八十分,经济上只能是零分,不依靠资本家, 它无法管理复杂的社会经济。” 毛泽东代表共产党人作出了这样的回答: 我们不仅善于破坏一个旧的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 一个新的世界!
537
415
1957年
1960年
1957年
1960年
思考:图表反映出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产生了何种影响?
③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1959-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广大人民生 活状况不断下降,饥荒严重,食品紧缺。
3.国民经济的调整 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 (1)目的: (2)方针: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3)结果:①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②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③成就:
想一想
A.“一五计划”的经济建设指标侧重于什么方面?建设的 重点放在什么行业上? 重工业 B.“一五计划”的重工业项目在地理分布上有何特点呢? 主要集中在什么地区? 东北地区
C.“一五计划”为什么把东北作为重点建设地区?
东北地理位置优越,与苏联等国为邻;幅员辽阔,资源物 产丰富;重工业比较发达,基础较好。
毛泽东:“中国解放
我是很高兴的,但是总觉
得中国的问题还没有完全 解决,因为中国很落后, 很穷,一穷二白。”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总
结他这样说的原因及其采
取的对策。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

必修二《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必修二《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命题思路】本题命题点是“一五”计划,相关考点有三大改
造。本题以课程标准“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为命题依据,理解
交通十分便利。
3.分析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二者的关系。 提示:(1)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社会主 义改造的基础。 (2)三大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现工 业化的必要条件。 (3)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使中国实现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 义社会过渡,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且
3.归纳指出二十年(1956~1976年)探索中党和政府主要围绕的
两个核心问题。分析探索中的失误给我们留下了什么经验教训? 提示:(1)核心问题: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模、速度与比 例问题,即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方针问题。 ②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也就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 制度建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问题。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中 (3)意义: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 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误区警示】 “一五”计划以工业化为目标,社会主义三大改 造是“一五”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五”计划建设的 主要手段。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 转变,但是一五计划完成并没有实现国家工业化,只是初步改 变了工业落后局面。
2.失误探索 (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八大二次 会议。 ①提出:1958年中共_________ 多快好省 地建设社会主义。 ②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_________ 大跃进 ③影响:全国掀起“_________”的高潮。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①大跃进:大办工业、农业,急于求成和片面追求经济建设 发展的高速度。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建立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 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 违背了________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精品课件4: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精品课件4: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 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封建军阀混战,缺少稳定的政治 发展受挫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 环境
显著发展
1927年到1937年
南京国民政府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开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衰退
1937年到1945年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官僚资本的膨胀
官僚资本的垄断、压制;美货的倾销,通货膨胀、政 摇摇欲坠 抗战胜利至1949年
二、强国之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改革开放的起步(1978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①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 ②内容:拨乱反正,工作重心转移,改革开放。 ③意义: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的起点。 (2)经济体制改革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原因:人民公社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农村稳定是国家局势稳定的基础。 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获得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 形势和社会面貌。
短暂春天
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甲午战争后
1912年到1919年
原因 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诱导;商人、买办、官僚的投 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设立商部,奖励工 商,社会上掀起实业救国的热潮 民国政府推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欧洲列强暂时 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人民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 的推动
成功探索:中共八大;农村纠“左”;“八字方针”
曲折失误:“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6)
1、成功探索
中共八大 (1)背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2)时间:1956年
(3)内容: 分析主要矛盾 提出主要任务 成功的探索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阶级斗争的老路。
◆探究
材料一 主题思想 材料二
1958 年,毛泽东认为共产主 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 义可以提前到来 曲折的认识 联系教材 中国民族工业的艰难发展 结合上述材料并依据有关事实,概括自 1949 年起的 30 年 问题探究 间,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走过了一条怎样的 学习——探索——走老路的曲折进程。 “一五”期间,通过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以 1956 年中共八大为主要标志, 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1958 答案提示 年,党错误地发动了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忽 视了经济规律,超越了国情,导致三年经济困难;20 世纪 60 年代,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的“左”的错误继续发展, 导致了“文革”,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破坏。
【针对练习】 (2011 年广东惠阳中学高一期末)某年 10 月 1 日,中国举行 国庆阅兵。参加国庆游行的群众抬着各种炼钢高炉模型,手捧 公共食堂做的食品,高呼“超英赶美”、“人民公社万岁”等 口号。产生这种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C.“左”倾错误影响 )
B.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 D.三大改造完成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
了100 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 年我国
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
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 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 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2)结果
①从 1962 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②到 1965 年,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高考历史一轮考点复习 第九单元 考点1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含解析)

高考历史一轮考点复习 第九单元 考点1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含解析)

第单元中国特色建设的道路及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考点1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编者选题表考点题号建设的起步1、2、3、4、5、6探索与失误7、8、9、10、11、12综合13、14一、选择题1.(广州调研)宣传画是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的绘画。

右图宣传画应创作于( )A.北伐战争时期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开放时期解析:B 根据图中“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建设我们的祖国”分析,此时处于中苏关系密切的成立初期,选项中最接近成立初期的是1953~1957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2.(聊城模拟)某同学利用下表开展研究性学习。

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1950年1954年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贫农、中农85.5% 45.2% 92.1% 91.4%富农、地主14.5% 54.8% 7.9% 8.6%A.土地——农民在经济上翻了身B.合作化运动——消灭了私有制度C.宪法颁布——建立了D.人民公社化——迈步走向共产主义解析:A 从材料中两类阶层的人口比重及其土地占有比重的变化等信息可以看出,1950~1952年的土地使广大贫农、中农得到了土地,经济上翻了身。

B、C、D三项结论与题干材料含义不符。

3.(浙江文综,19)报载,武汉工人提出“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开快机器,多做一件活,就等于多消灭一个敌人”;鞍山钢铁厂工人“把行李搬到工厂,昼夜守在高炉旁……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先后生产了大批锹、镐、炮弹钢、副油箱等,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质量”。

上述场景出现在( )A.战争时期B.解放战争时期C.抗美援朝时期D.大跃进时期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鞍山钢铁厂”,据此可以排除A、B两项,因为鞍山钢铁厂建立于“一五”计划时期。

从材料中的“多消灭一个敌人”可判断出当时正处于战争时期,据此可排除D项。

抗美援朝战争发生于1950~1953年,符合题干材料的要求,故C项正确。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新课标人教A】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新课标人教A】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整体设计本课概述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从新中国建国到“文化大革命”结束,约30年时间内,我国经济建设的成败得失。

第一目“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阐释了1949~1956年我党在向社会主义过渡过程中对经济建设的成功探索,主要包括国民经济的恢复、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社会主义改造三方面内容;第二目“探索与失误”阐释了1956~196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之后的十年全面建设过程,这期间既有八大的成功探索,也有因“左”倾错误而导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第三目“国民经济的劫难”则主要介绍了“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中的经济情况,这其中既有大幅度的下降也有短时间的恢复和回升。

总体来看,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是在成功和失误中曲折发展。

在教学时,教师应联系实际社会生活分析党的方针政策,充分调动学生观察社会、研究历史的兴趣。

思路设计●教学重点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教学难点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教学方法本课教学内容有极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较强的理论性,跨度长、难度大。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渗透基本理论,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挖掘隐性知识,引导学生深刻全面地分析社会主义建设出现曲折的多方面原因,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看待党在经济建设过程中的失误。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

(2)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解释一般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创设情境,解析史料,学习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

(2)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和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中国共产党有能力领导人民进行经济建设。

(2)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关注国情的意识。

教学设计导入设计诗词导入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38必修2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25讲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38必修2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25讲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单元概览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建立一个富强的现代化国家进行了不断探索,最终形成了以改革开放为基本国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不断攀升。

线索1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1949~1956年)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现代化的起步时期。

可分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阶段(1949~1952年)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阶段(1953~1956年),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一五”计划、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等。

线索2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1956~1976年)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现代化曲折发展的时期。

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全面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十年(1956~1966年),这一探索阶段既有成就也有失误,但党和国家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年),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探索历程中最严重的失误阶段,党和国家的工作以阶级斗争为中心,偏离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轨道,导致国民经济发展严重受损。

这一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有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1971年周恩来调整国民经济、1975年邓小平的全面整顿等。

线索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伟大战略时期(1978年至今)这一时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

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改革开放的探索阶段(1978~1992年),主要是对改革开放建设道路的探索;二是改革开放的深化阶段(1992年至今),主要是对建立和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

这一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992年“南方谈话”的发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等。

第25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1.背景: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全面崩溃,形势严峻。

2.表现:工农业生产下降,交通堵塞,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困苦。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必修二)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必修二)

失误:
“大跃进” 1958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
启示二:社会主 义建设必须实事 求是,尊重客观 规律。
三年经济困难 59-61
启示三:生产关 系的变革必须与 生产力水平相适 应。
1966年-1976年 十年“文革”时 期
66-----------71----------73----------75-------76 爆 发 周 恩 来 复 恢 苏 复 调 整 邓 小 平 回 全 升 面 整 顿 结 束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本单元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1949~1956年) 第二阶段(1956~1966年) 第三阶段(1966~1976年) 第四阶段(1976~1978年) 第五阶段(1978年至今)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本课主要内容
•一五计划 •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 •中共八大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 动 •文革劫难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失误的教训
•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 • 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 国民经济调整必须按比例协调发展, 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 •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启示一:社会主义建设必 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 国内主要矛盾。
正确:
中共八大 1956
国民经济的调整 1960
本课结构
过 渡 时 期
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1840年 1949年 1956年 十年文革 1976年
1966年
“一五”计 划 三大改造
中 共 八 大 八字方针 大跃进运动
人民公 • • • 时间:1958年 内容:工业上大炼钢铁 农业上发展粮食生产 特点:盲目追求高速度、高产量 原因: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夸大人的主 观能动性 影响: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曲折和发展3 课件(人教版必修2)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曲折和发展3 课件(人教版必修2)
——
F 探究:此图表反映出在1956---1966的十年建设 g 大庆 期间我国的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是怎样的? 乌鲁木齐 包头钢铁公司 h 大港油田 兰新铁路 提示:虽有曲折,但总体向上 北京 天津 包头
东营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大庆油田
探究:结合下词分析在调整国民经济之后, 上海 武汉 是否就意味着我国的经济建设会一帆风顺?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化 进程发展原因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 学史实A到B段时间是在1950年——1957年之间。 城镇人口发展趋势是上升,正是由于1953年开展 一五计划,制定了优先发展工业化的目标,促进 了城镇人口的增长。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2)任务之二:三大改造(变革生产关系)
1973年
1975年
1976年 返回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1976)
1、“文革”时期经济形势怎样?
“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国 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 国30年全部基本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部 固定资产的总和。 ──李先念
思考?
1967年、1968年国民经济下 降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此时的主要矛盾怎样才能解决? 主要任务怎样才能完成?
提示:发展生产力 非阶级斗争
探究:为发展生产力八大坚持了怎样的方针? 提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 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强调平衡, 不搞冒进
返回
9000万吨
探究:此图说明大跃进有何特点? 大 跃 提示:强调速度与数量(快、多) 进 时 3000万吨 期 违背八大经济建设方针 的 1070万吨 800万吨 535万吨 炼 钢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2年 指 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ppt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ppt
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同时 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参考的发展模式和思路。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创新发展理念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和技术进步的加速,创新将成为经济发展 的主要驱动力。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技术创新和转化,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创新产业升级
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中国经济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 升级。
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建设生态文明
定进展,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逐渐形成。
基础设施建设
03
改革开放前,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包括铁路、
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大规模的建设。
改革开放的背景与必要性
时代背景
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发展遭遇了严重的困境,经济增长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低 下,国际地位下降。
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为了摆脱经济发展困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 的政策,打开国门,吸引外资和技术,发展经济。
05
中国经济建设的未来展望与创新发展 路径
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与前景
转型升级
中国经济正在从传统的制造业向高技术和服务业 转型,未来将更加注重创新和品质。
内需拉动
随着中国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内需将成为经济 发展的重要动力,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绿色发展
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 的重要方向。
对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启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同时也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 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23206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23206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国民经济恢复 (1)建国初的严峻经济形势 ①表现:经济全面崩溃,交通瘫痪,通货膨胀,人民 生活十分困苦。 ②原因:帝国主义长期掠夺;国民政府的搜刮;连 年的战争。 (2)完成:1952年完成,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好 水平,为国家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3、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中你得出 哪些经验教训?
1、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
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必须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 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3、经济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必须有计划按比例进行, 不能急于求成。 4、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的水平相适应。 5、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 和法制建设。
启示三:生产关系 的变革必须与生产 力水平相适应。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1976)
1、“文革”时期经济形势怎样?
“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国 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 国30年全部基本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部 固定资产的总和。 ──李先念
思考?
1967年、1968年国民经济下 降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2、“文革”时期哪两个时间段经济形较好? 为什么?
材料一:1973年国民经济计划完成情况 工农业总值 国家财政总收入 国民收入 3967亿元 809.7亿元 2318亿元 比上年增加9.2% 比上年增加5.6% 比上年增加8.3%
(1)原因:
(2)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调整、巩固、
充实、提高
(3)成就:
第 一 颗 原 子 弹 爆 炸 成 功
正确: 中共八大

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 4-1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 4-1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第1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考纲要求
考纲解读
考查角度
社会主义曲折探索时期总结经 验教训是考查的重点,将社会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概述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我国探索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总结其经验教训
主义曲折探索时期的知识与改 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相联 系考查,比较两个时期经济政 策上的差异,说明改革开放后 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 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的必然性
(3)教训: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制定,必须结合和反映中国 的具体实际。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量力而行,循序渐 进地进行。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④国民经济 必须按比例发展,搞好综合平衡。⑤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 力的实际水平。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反之,就会造成失误甚至遭 受挫折。因此,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3.(浙江省诸暨中学 2012 届高三期中)1958 年, 《红旗》杂志转 引毛泽东的话说:“我们的方针,应该有秩序的把工、农、学、商、 兵组成为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这反映出当 时党和政府( )
A.要变革生产关系,尽快实现“一五”计划的指标 B.要实现合作化,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C.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D.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 答案:D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 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 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 行社会主义改造。(人民版) 优先发展重工业。
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 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的 起 步 三大 改造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记一记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知识结构填一填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答题术语1.中华人民某某国成立后,仅用三年时间就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

2.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

3.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建设的主要失误有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5.1960年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从1962年起,国民经济开始好转。

6.“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的经济建设发展遭到严重挫折。

辨一辨1.怎样正确认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并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从中华人民某某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指导方针。

根据总路线的要求,中央人民政府从1953年起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其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由此起步。

2.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是什么?(1)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三大改造的基础。

(2)三大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被喻为“一体两翼”。

(3)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质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如何准确区分“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1)“大跃进”涉及生产力方面,人民公社化运动涉及生产关系方面。

高中历史 第4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高中历史 第4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第4单元】之小船创作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1.恢复国民经济(1949—1952年)(1)背景: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2)表现: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3)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实施“一五”计划(1953—1957年)(1)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4)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3.完成三大改造(1953—1956年)(1)过程①农业:组织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②手工业: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2)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一五”计划知识点二探索与失误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1)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2)提出了当前的主要任务,即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严重失误项目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表现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工业制定高指标,农业出现主观臆断的口号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危害(1)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2)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1)措施: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2)结果: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1956—1966年正确的探索、探索的失误及其启示知识点三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1976年)1.原因: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对于资产阶级用赎买和 国家资本主义的方法,有偿 地而不是无偿地,逐步地而 不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的 所有制。 第二,要在改造他们的同时, 给予他们必要的工作安排。 第三,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 权,并且对于他们中间积极 拥护社会主义改造而在这个 改造事业中有所贡献的代表 人物给予恰当的政治安排。
自然地理 社会历史 国际关系
原计划 实际完成

三大改造

(1953-1956)
三大改造的内容
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三大改造的完成
农业合作化运动
广大农民组织起来 参加生产合作社 走集体化道路
建国前后,土地改革,地主→农民所有制;
农业合作化后,生产资料私有制→公有制。
后果:三年灾害 (1959-1961年)
“八字”方针
1962年国民经济状况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4000 3000 2000 1000 0






亿










原计划 实际完成
大庆“铁人”王进喜深夜奋战

摄于1964年



成功 中共八大
1956
启示一:从国情出发, 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4. 1978年至今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单元课时安排
•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949-1978年) 探索时期
(1978年至今) 改革开放新时期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四单元第十一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人教版必修2)

第四单元第十一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人教版必修2)

出现了“浮夸风”泛滥的现象,是“左”倾错误的表现。
5.( ·承德高一检测)下图:一心一意搞生产,欢欢喜喜吃 饱饭,横批——吃饭不要钱。这种现象出现在( )
A.期
【解析】选C。本题通过对联的形式考查学生对人民公社化 时期“一大二公”特征的识记理解。题干中的“吃饭不要 钱”这一现象反映了人民公社大搞“共产风”的“左”倾 表现。
(2)经验教训 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②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③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 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
1.( ·河南学业水平测试)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申
新纺织公司创办于1915年,该企业的掌门人响应中国共产党
“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 阅读教材P50~P51第1~5自然段、四幅历史图片及下列材 料。 毛泽东对当时国民经济曾有段论述:“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 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 拖拉机都不能造。”
探究分析: (1)新中国成立时,面临的经济形势十分严峻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搜刮; 多年战争的破坏。
我国今年钢的生产量,要比去年翻一番,就是说从去年的 五百三十五万吨钢跃增至一千零七十万吨。这是一个有历 史意义的振奋人心的伟大号召。全力保证钢产量翻一番, 是全党全民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
探究分析: (1)八大的正确决策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意义何在? 提示:八大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确定都是十 分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八大的路线对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深远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在做什么?
大炼钢铁
我们在做什么?
大搞“小(小高炉)”、“土(土法炼钢)”、“群(群众运动)”
“平均主义”、“大锅饭”
放 开 肚 皮 吃 饱 饭
我们在做什么?
“一大二公”。 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生产关系上的大跃进。
我们失去了什么? 材料5:据资料统计,四川 在20世纪50年代森林覆盖率 仍为20%,20世纪60年代初 森林覆盖率只剩9%。
D
A.1960年工业出现峰值是因为“一五”计划的实施 B.自然灾害是导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C.优先发展农业使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 D.“八字方针”实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
我们又做了什么? 材料8:中共“八大”提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 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把中国尽快地从 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材料6:从1957年到1960年, 重工业增长2.3倍,而农业下 降22.8% ……工业内部各部 门,钢铁工业生产挤占大量 的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 使其他部门无法正常生产。 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农 副产品急剧下降。
材料7:
“平均主义”、“大锅饭
人民公社化运动
农业合作化规模越大,公有化程 度越高,越能促进生产发展
D
第二阶段:探索与失误(1956-1966年)
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十年建设中的正确探索和失误
正确: 《论十大 关系》
中共八大 1956
八字的调整方针 1960年
失误: 总路线
“大跃进” 1958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
二 、探索与失误(全面建设十年)1956-1966 (一)成功的探索
1、中共八大(正确决策)1956年 (1)背景:改造完成,社义制度基本确立 (2)内容
我们又失去了什么? 世界在做什么? 材料11:(1969年的)7月 21日,美国宇航员第一次登上了月球。全世 界都通过电视广播关注着这一重大事件的时 候,大多数中国人对此一无所知。60年代末 期,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出现了经济振兴迹 象,后来被称为“亚洲四小龙”的香港、台 湾、新加坡和南朝鲜正是在这时开始起步。 然而,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的 脚步却停滞了整整十年。
工 农 业 生 产 总 值 工 农 业 生 产 总 值
66年
A
73年
75年
年代
工 农 业 生 产 总 值
66年
B
73年
75年 年代
C
66年
73年
75年
年代
工 农 业 生 产 总 值
66年
D
年代
73年 75年
50-70年代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⑴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⑵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不可片面 追求高速度;
文革十年
76 年
主要矛盾 主要任务
先进的社会制度VS落后的社会生产力 从落后 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3)意义
分析正确、成功探索、未能坚持
(二)探索中的失误
——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
1、指导思想:
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左倾错误)
2、概况:
二十年探索的风雨历程 1、“八大”告诉了我们什么?
启示一: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 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国民经济的调整 (八字方针) 1960
正确: 《论十大关 系》1956
中共八大 1956
失误:
总路线
“大跃进” 1958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 启示四:必须 坚持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
启示二:社会主义 建设必须实事求是, 尊重客观规律。
启示三:生产关系 的变革必须与生产 力水平相适应。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949——1976年)
课标: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 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 社会 主义 过渡 时期
社会主义建 设的探索
改革开放新时代
1949年 1956年
1978年
2、概况:
(1)大跃进 根源: 特点: 片面追求高速度. 危害: 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严重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2)人民公社化运动
危害: 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他们建设社会主义 的积极性
违背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这 根源: 一客观规律 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 3、后果“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 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材料4:“人民公社……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 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和逐步向共产主义过 渡的最好组织形式。” —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
我们在做什么?
一亩水稻能产130434斤 一亩花生能产26968斤2两 一亩茶园能产茶1635斤6两
坐在 水稻 上的 小姑 娘
我们在做什么?
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1)内容: “一化三改” 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 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①1953年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2)实施: 农业:
②同时开始 三大改造
手工业: 资本主义 工商业:
合作化的 道路形式 国家资本主义 形式;和平赎 买的手段
私有制
公有制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3)特点: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资本主义 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实质: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初级阶段)
特点:基本上分布于东北地区。 原因:地理: 资源,交通,离苏联近 历史: 重工业基础好
思考:一五的重大企业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集中 在这里?目前我国正实行的什么战略与这地区有关?
国内主要矛盾 发生了变化: 提出了主要任务: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 需要与落后生产之间的矛盾
发展生产力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既反保守又反冒进,既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2、八大后,我们做了什么?
材料3:“北戴河会议……认为1958年农业生产大跃进将使 我国粮食产量比1957年增产一倍以上。……在1958年生 产1070万吨钢,即在1957年的产量535万吨增加一倍而 奋斗。” ——何沁 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 史》
陈晓卿《百年中国》
(国民经济的劫难) 第三阶段: (66-76)
回忆归纳文革的发展过程
66------------71-----------73----------75----------76
爆 发
周 恩 来 进 行
邓 小 平 全 面 整 顿
结 束
全面整顿的实质: 纠正“文革”的“左”倾错
四幅折线图中,最能显示十年“文革”期间我国 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趋势的是哪一幅?为什么?
曲折历程
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起步(1953-1956年)
第二阶段:探索与失误(1956-1966年)
第三阶段: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1976年)
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起步(1953-1956年) 1、背景: 1949年--1952年底新政权巩固,国民经济恢复
2、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及实施
“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曾被作为 社会主义建设的三面红旗。对此你是如何认识 的?(评价与启示)
评价: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 面貌的愿望,但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 展阶段,导致1959-1961出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 济困难。 启示:要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探索与失误(56-66)
①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并举
(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赎买也是创举
4)意义: 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存在问题
后期存在急躁冒进等问题。
改 造 前 个体农民 个体手工 性 私有制 业私有制 质 改 造 后 性 质
社会主义集 社会主义集 体公有制 体公有制
C.强制没收
D.和平赎买
D
3. 造成下图所示的公私经济成分比例状况的主要原因 是( )
A.三大改造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国营企业改革
A
4、.我国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 B.引导个体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 C.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 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1.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我国土地所有制变 化情况是:
A.农民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集 体所有制
B.地主土地私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集 体所有制 C.地主土地私有制--集体所有制--农民土 地私有制 D.地主土地私有制--集体所有制
B
2.“上海工商界代表申 请全行业公私合营” 的历史照片反映了我 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 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中实行的创造性政策 是( ) A.加工订货、统购包 销 B.经销代销
Hale Waihona Puke 材料9:毛泽东……要求全党对资产阶级 斗争问题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 号召“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提出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我们又失去了什么? 材料10:“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 济上,只是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 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投 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部固定资产 的总和。 --李先念
5. 下边是《 1957 ~ 1960 年工业、农业总产值》示意图, 对其解读最为全面的是( ) A.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 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 B.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 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C.“大跃进”使全国工业总
产值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 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