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 第五章 5.2 5.2.1
【高中数学】第5章 5.2.1 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
5.2 导数的运算 5.2.1 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素养目标学科素养1.能根据导数的定义推导常用函数的导数. 2.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重点) 3.利用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解决有关问题.(难点)1.数学抽象; 2.逻辑推理; 3.数学运算情境导学高铁是目前非常受欢迎的交通工具,既低碳又快捷.设一高铁走过的路程s 关于时间t 的函数为s =f (t ),求它的瞬时速度,即f (t )的导数.根据导数的定义,运算比较复杂,是否有更好的求导方法呢?1.几个常用函数的导数 函数 用定义法求导数y =f (x )=cy ′=lim Δx →0ΔyΔx =lim Δx →0f (x +Δx )-f (x )Δx =lim Δx →0c -c Δx=0 y =f (x )=xy ′=lim Δx →0ΔyΔx =lim Δx →0f (x +Δx )-f (x )Δx =lim Δx →0(x +Δx )-x Δx=1 y =f (x )=x 2y ′=lim Δx →0ΔyΔx =lim Δx →0f (x +Δx )-f (x )Δx =lim Δx →0(x +Δx )2-x 2Δx=lim Δx →0(2x +Δx )=2xy =f (x )=x 3y ′=lim Δx →0ΔyΔx =lim Δx →0f (x +Δx )-f (x )Δx =lim Δx →0(x +Δx )3-x 3Δx=lim Δx →0[3x 2+3x ·Δx +(Δx )2]=3x 2y =f (x )=1xy ′=lim Δx →0Δy Δx =lim Δx →0f (x +Δx )-f (x )Δx =lim Δx →01x +Δx -1x Δx =lim Δx →0⎝⎛⎭⎫-1x 2+x ·Δx =-1x 2 y =f (x )=xy ′=lim Δx →0Δy Δx =lim Δx →0f (x +Δx )-f (x )Δx =lim Δx →0x +Δx -x Δx =lim Δx →01x +Δx +x =12x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若f (x )=2,则f ′(x )=2.( ) × 提示:f ′(x )=0.(2)若f (x )=x 2,则f ′(x )=2x 2.( ) × 提示:f ′(x )=2x .(3)若f (x )=x -1,则f ′(x )=-1x 2.(√)2.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1)若f (x )=c (c 是常数),则f ′(x )=0;(2)若f (x )=x α(α∈Q ,且α≠0),则f ′(x )=αx α-1; (3)若f (x )=sin x ,则f ′(x )=cos x ; (4)若f (x )=cos x ,则f ′(x )=-sin x ;(5)若f (x )=a x (a >0,且a ≠1),则f ′(x )=a x ln_a ; 特别地,f (x )=e x ,则f ′(x )=e x ;(6)若f (x )=log a x (a >0,且a ≠1),则f ′(x )=1x ln a ;特别地,f (x )=ln x ,则f ′(x )=1x.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sin π3′=cos π3.( ) × 提示:∵sin π3=32(常数),∴⎝⎛⎭⎫sin π3′=0. (2)(2x )′=x 2x -1.( ) × 提示:(2x )′=2x ln2. (3)(ln x )′=1x.(√)1.函数f (x )=0的导数是(A) A .0 B .1 C .不存在D .不确定2.若函数f (x )=x ,则f ′(2)=( ) A .0B .1C .2D .不存在B 解析:f ′(x )=1,∴f ′(2)=1.3.若函数f (x )=x 2,则曲线y =f (x )在x =12处的切线斜率为( )A .0B .1C .12D .不存在B 解析:∵f ′(x )=2x ,∴k =f ′⎝⎛⎭⎫12=2×12=1. 4.若函数y =10x ,则y ′|x =1等于( ) A .110B .10C .10ln 10D .110ln 10C 解析:∵y ′=10x ln 10,∴y ′|x =1=10ln 10. 5.给出下列命题: ①若y =ln 2,则y ′=12;②若y =1x 2,则y ′|x =3=-227;③若y =2x ,则y ′=2x ln 2; ④若y =log 2x ,则y ′=1x ln 2.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A .1 B .2 C .3D .4C 解析:对于①,y ′=0,故①错;对于②,∵y ′=-2x 3,∴y ′|x =3=-227,故②正确;显然③④正确,故选C .【例1】求下列函数的导数:(1)y =x 12;(2)y =1x 4;(3)y =5x 3;(4)y =7x ;(5)y =log 5x .解:(1)y ′=(x 12)′=12x 11.(2)y ′=⎝⎛⎭⎫1x 4′=(x -4)′=-4x -5=-4x 5. (3)y ′=(5x 3)′=(x 35)′=35x -25.(4)y ′=(7x )′=7x ln 7. (5)y ′=(log 5x )′=1x ln 5.1.若所求函数符合导数公式,则直接利用公式求解,公式法最简捷.2.对于不能直接利用公式的类型,一般遵循“先化简,再求导”的基本原则,避免不必要的运算失误.比如对带根号的函数,一般先将其转化为分数指数幂,再利用公式(x α)′=αx α-1进行求导.3.要特别注意“1x与ln x ”,“a x 与log a x ”,“sin x 与cos x ”的导数区别.若g (x )=log 3x, 则g ′(x )=1x ln 3.【例2】已知质点的运动方程是s =sin t . (1)求质点在t =π3时的速度;(2)求质点运动的加速度.解:(1)∵v (t )=s ′(t )=cos t , ∴v ⎝⎛⎭⎫π3=cos π3=12, 即质点在t =π3时的速度为12.(2)∵v (t )=cos t ,∴加速度a (t )=v ′(t )=(cos t )′=-sin t .1.速度是路程对时间的导数,加速度是速度对时间的导数.2.求函数在某定点(点在函数曲线上)的导数的步骤:(1)先求函数的导函数;(2)把对应点的横坐标代入导函数求相应的导数值.1.求函数f (x )=13x在(1,1)处的导数.解:∵f ′(x )=⎝ ⎛⎭⎪⎫13x ′=(x -13)′=-13x -43=-133x 4,∴f ′(1)=-1331=-13.2.求函数f (x )=cos x 在⎝⎛⎭⎫π4,22处的导数.解:∵f ′(x )=-sin x , ∴f ′⎝⎛⎭⎫π4=-sin π4=-22.探究题1 求过曲线f (x )=cos x 上一点P ⎝⎛⎭⎫π3,12且与曲线在这点的切线垂直的直线方程.解:因为f (x )=cos x , 所以f ′(x )=-sin x .则曲线f (x )=cos x 在点P ⎝⎛⎭⎫π3,12的切线斜率为 f ′⎝⎛⎭⎫π3=-sin π3=-32, 所以所求直线的斜率为233,所求直线方程为y -12=233⎝⎛⎭⎫x -π3, 即y =233x -239π+12.探究题2 分别求双曲线y =1x 与抛物线y =x 2的交点处的切线方程.解:易求得双曲线y =1x与抛物线y =x 2的交点为(1,1).双曲线y =1x 在交点处的切线的斜率为y ′|x =1=-1,故切线方程为y -1=-(x -1),即x +y-2=0.抛物线y =x 2在交点处的切线的斜率为y ′|x =1=2,故切线方程为y -1=2(x -1),即2x -y -1=0.求曲线方程或切线方程时,应注意:(1)切点是曲线与切线的公共点,切点坐标既满足曲线方程也满足切线方程; (2)曲线在切点处的切线的斜率,即对应函数在该点处的导数. (3)必须明确已知点是不是切点,如果不是,应先设出切点.已知函数y =kx 是曲线y =ln x 的一条切线,则k =________. 1e解析:设切点为(x 0,y 0), ∵y ′=1x ,∴k =1x 0,∴y =1x 0·x .又点(x 0,y 0)在曲线y =ln x 上,∴y 0=ln x 0,∴ln x 0=x 0x 0,∴x 0=e ,∴k =1e.1.函数y =x 2在x =1处的导数是( ) A .0 B .1 C .2D .3C 解析:易得y ′=2x ,故函数y =x 2在x =1处的导数是2×1=2.故选C . 2.已知f (x )=ln x ,则f ′⎝⎛⎭⎫1e 的值为( ) A .1 B .-1 C .eD .1eC 解析:由f (x )=ln x ,则f ′(x )=1x.所以f ′⎝⎛⎭⎫1e =11e =e.故选C . 3.函数f (x )=x 3,f ′(x 0)=6,则x 0=( ) A . 2 B .- 2 C .±1D .±2D 解析:∵f ′(x )=3x 2,∴3x 20=6,∴x 0=±2.故选D . 4.(多选)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若f (x )=0,则f ′(x )=0 B .若f (x )=cos x ,则f ′(x )=sin x C .若f (x )=1x ,则f ′(x )=-1x 2D .若f (x )=ln x ,则f ′(x )=1xACD 解析:对A ,f (x )为常数,显然成立;对B ,f ′(x )=-sin x ,故B 错误;对C ,D ,显然都成立.故选ACD . 5.求下列函数的导数: (1)y =x 3; (2)y =cos ⎝⎛⎭⎫π2-x ; (3)y =(3)x .解:(1)y ′=(x 32)′=32x .(2)∵y =cos ⎝⎛⎭⎫π2-x =sin x , ∴y ′=(sin x )′=cos x .(3)y ′=[(3)x ]′=(3)x ln 3=12(3)x ln 3.1.由定义求出的常用函数的导数可作为公式直接使用. 2.熟记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3.注意区别f (x )=a x (a >0,且a ≠1)及f (x )=log a x (a >0,且a ≠1)的导数:(a x )′=a x ln a ,(log a x )′=1x ln a.课时分层作业(十四) 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 (60分钟 100分) 基础对点练基础考点 分组训练知识点1 几个常用函数的导数公式的应用1.(5分)已知f (x )=x α(α∈Q *),若f ′(1)=14,则α等于( )A .13B .12C .18D .14D 解析:∵f (x )=x α, ∴f ′(x )=αx α-1, ∴f ′(1)=α=14.2.(5分)给出下列结论: ①若f (x )=1x 3,则f ′(x )=-3x 4;②若f (x )=3x ,则f ′(x )=133x ;③若f (x )=3,则f ′(1)=0.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D .03.(5分)(多选)在曲线f (x )=1x 上切线的倾斜角为34π的点的坐标为( )A .(1,1)B .(-1,-1)C .⎝⎛⎭⎫-2,-12 D .⎝⎛⎭⎫-12,-2 AB 解析:切线的斜率k =tan 34π=-1,设切点为(x 0,y 0),则f ′(x 0)=-1,又f ′(x )=-1x 2,∴-1x 20=-1,∴x 0=1或-1,∴切点坐标为(1,1)或(-1,-1).故选AB .4.(5分)已知抛物线C :y =x 2,过第一象限的点(a ,a 2)作抛物线C 的切线l ,则直线l 与y 轴的交点的坐标为________.(0,-a 2) 解析:显然点(a ,a 2)为抛物线C :y =x 2上的点,∵y ′=2x ,∴直线l 的方程为y -a 2=2a (x -a ).令x =0,得y =-a 2,∴直线l 与y 轴的交点的坐标为(0,-a 2). 知识点2 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5.(5分)若函数f (x )=cos x ,则f ′⎝⎛⎭⎫π2=( ) A .0 B .1 C .-1D .π2C 解析:∵f ′(x )=-sin x , ∴f ′⎝⎛⎭⎫π2=-sin π2=-1. 6.(5分)已知函数f (x )=2-x ,则f ′(x )=( ) A .-⎝⎛⎭⎫12x ln 2 B .⎝⎛⎭⎫12x ln 2 C .⎝⎛⎭⎫12x log 2e D .⎝⎛⎭⎫12x 1ln 2A 解析:∵f (x )=2-x =⎝⎛⎭⎫12x , ∴f ′(x )=⎝⎛⎭⎫12x ln 12=-⎝⎛⎭⎫12x ln 2. 7.(5分)给出下列结论:①(cos x )′=sin x ;②⎝⎛⎭⎫sin π3′=cos π3; ③若y =1x 2,则y ′=-1x; ④⎝⎛⎭⎫-1x ′=12x x.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0B .1C .2D .3B 解析:因为(cos x )′=-sin x ,所以①错误.sin π3=32,而⎝⎛⎭⎫32′=0,所以②错误.⎝⎛⎭⎫1x 2′=(x -2)′=-2x 3,所以③错误.⎝ ⎛⎭⎪⎫-1x ′==12x x,所以④正确. 8.(5分)已知直线y =kx 是曲线y =3x 的切线,则k 的值为________.eln 3 解析:设切点为(x 0,y 0).因为y ′=3x ln 3,①所以k =3x 0ln 3,所以y =3x 0ln 3·x .又因为(x 0,y 0)在曲线y =3x 上,所以3x 0ln 3·x 0=3x 0,②所以x 0=1ln 3=log 3e. 所以k =eln 3.9.(5分)已知f (x )=x 2,g (x )=ln x ,若f ′(x )-g ′(x )=1,则x =________.1 解析:因为f (x )=x 2,g (x )=ln x ,所以f ′(x )=2x ,g ′(x )=1x且x >0, f ′(x )-g ′(x )=2x -1x=1,即2x 2-x -1=0,解得x =1或x =-12(舍去).故x =1. 10.(5分)直线y =12x +b 是曲线y =ln x (x >0)的一条切线,则实数b =________. ln 2-1 解析:设切点坐标为(x 0,y 0),则y 0=ln x 0.∵y ′=(ln x )′=1x, ∴1x 0=12, ∴x 0=2,y 0=ln 2.由ln 2=12×2+b ,得b =ln 2-1. 能力提升练能力考点 适度提升11.(5分)设f 0(x )=sin x ,f 1(x )=f ′0(x ),f 2(x )=f ′1(x ),…,f n +1(x )=f ′n (x ),n ∈N ,则f 2 020(x )=( )A .sin xB .-sin xC .cos xD .-cos xC 解析:f 0(x )=sin x ,f 1(x )=f ′0(x )=(sin x )′=cos x ,f 2(x )=f ′1(x )=(cos x )′=-sin x ,f 3(x )=f ′2(x )=(-sin x )′=-cos x ,f 4(x )=f ′3(x )=(-cos x )′=sin x ,所以4为最小正周期,故f 2 020(x )=f 4(x )=cos x .A .64B .32C .16D .813.(5分)点P 是f (x )=x 2上任意一点,则点P 到直线y =x -1的最短距离是________. 328 解析:与直线y =x -1平行的f (x )=x 2的切线的切点到直线y =x -1的距离最小.设切点为(x 0,y 0),则f ′(x 0)=2x 0=1,∴x 0=12,y 0=14.即P ⎝⎛⎭⎫12,14到直线y =x -1的距离最短. ∴d =⎪⎪⎪⎪12-14-112+12=328.14.(5分)下列结论正确的有________.①若f (x )=x 4,则f ′(2)=32;②若f (x )=1x,则f ′(2)=-22; ③若f (x )=1x 2·x,则f ′(1)=-52; ④若f (x )=x -5,则f ′(-1)=-5.①③④ 解析:对于①,f ′(x )=4x 3,f ′(2)=4×23=32,正确;15.(5分)曲线f (x )=ln x 在点M (e ,1)处的切线的斜率是______,切线方程为________.1e x -e y =0 解析:∵f ′(x )=(ln x )′=1x, ∴f ′(e)=1e.∴切线方程为y -1=1e (x -e),即x -e y =0. 16.(5分)已知f (x )=a 2(a 为常数),g (x )=ln x ,若2x [f ′(x )+1]-g ′(x )=1,则x =________.1 解析:因为f ′(x )=0,g ′(x )=1x(x >0), 所以2x [f ′(x )+1]-g ′(x )=2x -1x=1, 解得x =1或x =-12. 因为x >0,所以x =1.17.(10分)求下列函数的导数.(1)y =1x4; (2)y =x x ;(3)y =2sin x 2cos x 2. 解:(1)∵y =1x 4=x -4,∴y ′=-4x -5=-4x5.(3)∵y =2sin x 2cos x 2=sin x , ∴y ′=cos x .18.(10分)已知P (-1,1),Q (2,4)是曲线y =x 2上的两点.(1)求过点P ,Q 的曲线y =x 2的切线方程;(2)求与直线PQ 平行的曲线y =x 2的切线方程.解:(1)因为y ′=2x ,P (-1,1),Q (2,4)都是曲线y =x 2上的点.过P 点的切线的斜率k 1=-2,过Q 点的切线的斜率k 2=4,过P 点的切线方程为y -1=-2(x +1),即2x +y +1=0,过Q 点的切线方程为y -4=4(x -2),即4x -y -4=0.(2)因为y ′=2x ,直线PQ 的斜率k =4-12+1=1, 设切点坐标为M (x 0,y 0),则切线的斜率k =2x 0=1,所以x 0=12,所以切点M ⎝⎛⎭⎫12,14, 与PQ 平行的切线方程为y -14=x -12, 即4x -4y -1=0.。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 第五章 复习知识点
A.(1,2)
B.(1,+∞)
C.[2,+∞)
D.[1,+∞)
【解析】 由题意M=(1,+∞),N=(0,2), 则M∩N=(1,2),故选A. 【答案】 A
3.设集合A={5,log2(a+3) },集合B={a,b}. 若A∩B={2},则A∪B=________. 【解析】 ∵A∩B={2},∴ log2(a+3) =2. ∴a=1.∴b=2. ∴A={5,2},B={1,2}. ∴A∪B={1,2,5}.
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故a≠1,
∴a=-1,此时集合为{-1,0,1},符合题意, ∴a2012+b2012=(-1)2012+02012=1.
【答案】 1
【发散思维】 在利用集合相等或其他相关概念求字母的 值时,特别需注意利用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来检验所得 结果是否正确.
1.集合A={0,2,a},B={1,a2 },
2.(2011·海淀模拟)已知集合S= P={x|a+1<x<2a+15}.
xxx+ -25<0
,
(1)求集合S;
(2)若S⊆P,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析】
(1)由
x+2 x-5
<0得-2<x<5,∴S={x|-2<x<5}
(2)由S⊆P得
a+1≤-2 2a+15≥5
解之得-5≤a≤-3.
(7,1),(5,3),(8,1). 【答案】 C
则A∩( NB )为( )
A.{1,5,7}
B.{3,5,7}
C.{1,3,9}
D.{1,2,3}
【解析】 显然A∩( NB )= A(A∩B), 且A∩B={3,9},所以结果为{1,5,7}.
【答案】 A
2.(2011·东北四校模拟)已知集合M={y|y=2x ,
【2019版新教材】高中数学A版必修第一册第五章全章节教案教学设计+课后练习及答案(名师推荐精编版)
【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数学A版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教案教学设计+课后练习及答案5.1.1《任意角和弧度制---任意角》教案教材分析:学生在初中学习了o 0~o 360,但是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超出o 0~o 360范围的角.例如体操中有“前空翻转体o 540”,且主动轮和被动轮的旋转方向不一致.因此为了准确描述这些现象,本节课主要就旋转度数和旋转方向对角的概念进行推广.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课程目标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2.理解象限角的概念及终边相同的角的含义.3.掌握判断象限角及表示终边相同的角的方法.数学学科素养1.数学抽象:理解任意角的概念,能区分各类角;2.逻辑推理:求区域角;3.数学运算:会判断象限角及终边相同的角.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象限角的概念及终边相同的角的含义;难点:掌握判断象限角及表示终边相同的角的方法.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诱思探究式教学,精讲多练。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中对角的定义是:射线OA 绕端点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回到起始位置,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得到o 0~o 360范围内的角.但是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超出o 0~o 360范围的角.例如体操中有“前空翻转体o 540”,且主动轮和被动轮的旋转方向不一致.请学生思考,如何定义角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要求: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做判断。
而是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研探.二、预习课本,引入新课阅读课本168-170页,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1.角的概念推广后,分类的标准是什么?2.如何判断角所在的象限?3.终边相同的角一定相等吗?如何表示终边相同的角?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可商量,最终选出代表回答问题。
三、新知探究1.任意角(1)角的概念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2)角的表示如图,OA是角α的始边,OB是角α的终边,O是角的顶点.角α可记为“角α”或“∠α”或简记为“α”.(3)角的分类按旋转方向,角可以分为三类:名称定义图示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零角一条射线没有作任何旋转形成的角2.象限角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 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角的终边在第几象限,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如果角的终边在坐标轴上,就认为这个角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3.终边相同的角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α在内,可构成一个集合S={β|β=α+k·360°,k∈Z},即任一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角α与整数个周角的和.四、典例分析、举一反三题型一任意角和象限角的概念例1(1)给出下列说法:①锐角都是第一象限角;②第一象限角一定不是负角;③小于180°的角是钝角、直角或锐角;④始边和终边重合的角是零角.其中正确说法的序号为________(把正确说法的序号都写上).(2)已知角的顶点与坐标原点重合,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作出下列各角,并指出它们是第几象限角.①420°,②855°,③-510°.【答案】(1)①(2)图略,①420°是第一象限角.②855°是第二象限角.③-510°是第三象限角.【解析】(1)①锐角是大于0°且小于90°的角,终边落在第一象限,是第一象限角,所以①正确;②-350°角是第一象限角,但它是负角,所以②错误;③0°角是小于180°的角,但它既不是钝角,也不是直角或锐角,所以③错误;④360°角的始边与终边重合,但它不是零角,所以④错误.(2) 作出各角的终边,如图所示:由图可知:①420°是第一象限角.②855°是第二象限角.③-510°是第三象限角.解题技巧:(任意角和象限角的表示)1.判断角的概念问题的关键与技巧.(1)关键:正确的理解角的有关概念,如锐角、平角等;(2)技巧:注意“旋转方向决定角的正负,旋转幅度决定角的绝对值大小.2.象限角的判定方法.(1)图示法:在坐标系中画出相应的角,观察终边的位置,确定象限.(2)利用终边相同的角:第一步,将α写成α=k·360°+β(k∈Z,0°≤β<360°)的形式;第二步,判断β的终边所在的象限;第三步,根据β的终边所在的象限,即可确定α的终边所在的象限.跟踪训练一1.已知集合A={第一象限角},B={锐角},C={小于90°的角},则下面关系正确的是( )A.A=B=C B.A⊆CC.A∩C=B D.B∪C⊆C【答案】D【解析】由已知得B C,所以B∪C⊆C,故D正确.2.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75°是第四象限角;②225°是第三象限角;③475°是第二象限角;④-315°是第一象限角.其中正确的命题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答案】D【解析】-90°<-75°<0°,180°<225°<270°,360°+90°<475°<360°+180°,-315°=-360°+45°且0°<45°<90°.所以这四个命题都是正确的.题型二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及应用例2(1)将-885°化为k·360°+α(0°≤α<360°,k∈Z)的形式是________.(2)写出与α=-910°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并把集合中适合不等式-720°<β<360°的元素β写出来.【答案】(1)(-3)×360°+195°,(2)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为{β|β=k·360°-910°,k∈Z},适合不等式-720°<β<360°的元素-550°、-190°、170°.【解析】(1)-885°=-1 080°+195°=(-3)×360°+195°.(2)与α=-910°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为{β|β=k·360°-910°,k∈Z},∵-720°<β<360°,即-720°<k·360°-910°<360°,k∈Z,∴k取1,2,3.当k=1时,β=360°-910°=-550°;当k=2时,β=2×360°-910°=-190°;当k=3时,β=3×360°-910°=170°.解题技巧:(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1.在0°到360°范围内找与给定角终边相同的角的方法(1)一般地,可以将所给的角α化成k·360°+β的形式(其中0°≤β<360°,k∈Z),其中β就是所求的角.(2)如果所给的角的绝对值不是很大,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完成:当所给角是负角时,采用连续加360°的方式;当所给角是正角时,采用连续减360°的方式,直到所得结果达到所求为止.2.运用终边相同的角的注意点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α在内可以用式子k·360°+α,k∈Z表示,在运用时需注意以下四点:(1)k是整数,这个条件不能漏掉.(2)α是任意角.(3)k·360°与α之间用“+”连接,如k·360°-30°应看成k·360°+(-30°),k∈Z.(4)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但相等的角终边一定相同,终边相同的角有无数个,它们相差周角的整数倍.跟踪训练二1.下面与-850°12′终边相同的角是( )A .230°12′B .229°48′C .129°48′D .130°12′【答案】B【解析】与-850°12′终边相同的角可表示为α=-850°12′+k ·360°(k ∈Z),当k =3时,α=-850°12′+1 080°=229°48′.2.写出角α的终边落在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角的集合为________.【答案】{α|α=k ·180°+135°,k ∈Z}.【解析】落在第二象限时,表示为k ·360°+135°.落在第四象限时,表示为k ·360°+180°+135°,故可合并为{α|α=k ·180°+135°,k ∈Z}. 题型三 任意角终边位置的确定和表示例3 (1)若α是第一象限角,则α2是( )A .第一象限角B .第一、三象限角C .第二象限角D .第二、四象限角(2)已知,如图所示.①分别写出终边落在OA ,OB 位置上的角的集合;②写出终边落在阴影部分(包括边界)的角的集合.【答案】(1)B (2) ①终边落在OA 位置上的角的集合为{α|α=135°+k ·360°,k ∈Z};终边落在OB 位置上的角的集合为{β|β=-30°+k ·360°,k ∈Z}.②故该区域可表示为{γ|-30°+k ·360°≤γ≤135°+k ·360°,k ∈Z}.【解析】(1) 因为α是第一象限角,所以k ·360°<α<k ·360°+90°,k ∈Z ,所以k ·180°<α2<k ·180°+45°,k ∈Z ,当k 为偶数时,α2为第一象限角;当k 为奇数时,α2为第三象限角.所以α2是第一、三象限角.(2) ①终边落在OA位置上的角的集合为{α|α=90°+45°+k·360°,k∈Z}={α|α=135°+k·360°,k∈Z};终边落在OB位置上的角的集合为{β|β=-30°+k·360°,k∈Z}.②由题干图可知,阴影部分(包括边界)的角的集合是由所有介于[-30°,135°]之间的与之终边相同的角组成的集合,故该区域可表示为{γ|-30°+k·360°≤γ≤135°+k·360°,k∈Z}.解题技巧:(任意角终边位置的确定和表示)1.表示区间角的三个步骤:第一步:先按逆时针的方向找到区域的起始和终止边界;第二步:按由小到大分别标出起始和终止边界对应的-360°~360°范围内的角α和β,写出最简区间{x|α<x<β},其中β-α<360°;第三步:起始、终止边界对应角α,β再加上360°的整数倍,即得区间角集合.提醒:表示区间角时要注意实线边界与虚线边界的差异.2.nα或所在象限的判断方法:的范围;(1)用不等式表示出角nα或αn所在象限.(2)用旋转的观点确定角nα或αn跟踪训练三1.如图所示的图形,那么终边落在阴影部分的角的集合如何表示?【答案】角β的取值集合为{β|n·180°+60°≤β<n·180°+105°,n∈Z}.【解析】在0°~360°范围内,终边落在阴影部分(包括边界)的角为60°≤β<105°与240°≤β<285°,所以所有满足题意的角β为{β|k·360°+60°≤β<k·360°+105°,k∈Z}∪{β|k·360°+240°≤β<k·360°+285°,k∈Z}={β|2k·180°+60°≤β<2k·180°+105°,k∈Z}∪{β|(2k+1)·180°+60°≤β<(2k+1)·180°+105°,k∈Z}={β|n·180°+60°≤β<n·180°+105°,n∈Z}.故角β的取值集合为{β|n·180°+60°≤β<n·180°+105°,n∈Z}.五、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主要知识及解题技巧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课本171页练习及175页习题5.1 1、2、7题.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采用讲练结合与分组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旋转方向和旋转度数熟悉角的概念,象限角,终边相同的角等,并且掌握其应用.5.1.2《任意角和弧度制---弧度制》教案教材分析:前一节已经学习了任意角的概念,而本节课主要依托圆心角这个情境学习一种用长度度量角的方法—弧度制,从而将角与实数建立一一对应关系,为学习本章的核心内容—三角函数扫平障碍,打下基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课程目标1.了解弧度制,明确1弧度的含义.2.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3.掌握用弧度制表示扇形的弧长公式和面积公式.数学学科素养1.数学抽象:理解弧度制的概念;2.逻辑推理:用弧度制表示角的集合;3.直观想象:区域角的表示;4.数学运算:运用已知条件处理扇形有关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弧度制的概念与弧度制与角度制的转化;难点:弧度制概念的理解.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诱思探究式教学,精讲多练。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5章三角函数5.2.1 三角函数的概念
=sin 45°cos 30°+cos 60°sin 30°
= ×
+× =
+=
+
.
(2)原式=sin - + +cos +
=sin +cos
·tan 0= .
·tan(4π+0)
提示:与点P的纵坐标和横坐标的符号有关.
?
(2)如何判断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值在各象限
的符号?
提示: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可知sin α=y,cos α=x,tan α= (x≠0).
当α为第一象限角时,y>0,x>0,故sin α>0,cos α>0,tan α>0;同理
可得当α在其他象限时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如图所示.
?
5.2.1
三角函数的概念
?
课标定位
素养阐释
1.借助单位圆理解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
的定义.
2.掌握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
3.掌握诱导公式一,并会应用.
4.体会数学抽象的过程,提高逻辑推理和直观想
象素养.
自主预习·新知导学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易 错 辨 析
随 堂 练 习
?
自主预习·新知导学
所以sin θ<0,cos θ<0.所以sin θcos θ>0.
?
反思感悟
判断三角函数值正负的两个步骤
人教版高中数学新教材详细目录
2019年最新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必修(第一册)(共计72课时)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0课时)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8课时)第三章函数概念与性质(12课时)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16课时)第五章三角函数(23课时)必修(第二册)(共计69课时)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18课时)第七章复数(8课时)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19课时)第九章统计(13课时)第十章概率(9课时)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共计43课时)第一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15课时)第二章直线和圆的方程(16课时)第三章圆锥曲线的方程(12课时)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共计30课时)第四章数列(14课时)第五章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16课时)选择性必修(第三册)(共计35课时)第六章计数原理(11课时)第七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10课时)第八章成对数据的统计分析(9课时)详细章节内容高中数学新教材目录高中第一册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4集合的概念 (5)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0)集合的基本运算 (13)阅读与思考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18)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20)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27)阅读与思考几何命题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34)第二章一员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39)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 (40)基本不等式 (47)二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 (53)第三章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62)函数的概及其表示 (63)阅读与思考函数概念的发展历程 (78)函数的基本性质 (79)信息技术应用用计算机绘制函数图像 (90)幕函数 (92)探索与发现探索函数y=x+1/x的图象与性质 (95)函数的应用(一) (96)文献阅读与数学写作函数的形成与发展 (100)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106)指数 (107)指数函数 (114)阅读与思考放射性物质的衰减 (118)信息技术应用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 (123)对数 (125)阅读与思考对数的发明 (131)对数函数 (133)探究与发现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图象间的关系 (138)函数的应用(二) (145)阅读与思考中外历史上的方程求解 (150)文献阅读与数学写作对数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160)数学建模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165)第五章三角函数 (170)任意角和弧度制 (171)三角函数的概念 (180)阅读与思考三角学与天文学 (189)诱导公式 (191)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99)探究与发现函数y=Asin(3x+@)及函数y=Acos9x+@) (206)211 探究与发现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研究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三角恒等变换 (218)信息技术应用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三角函数表 (227)函数 y=Asin(3x+@) (234)三角函数的应用 (245)阅读与思考振幅、周期、频率、相位 . 253 高中第二册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4)平面向量的概念 (5)平面向量的运算 (10)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28)平面向量的应用 (41)复习参考题6 (62)数学探究用向量法研究三角形的性质 (66)第七章复数 (70)复数的概念 (71)复数的四则运算 (78)*复数的三角表示 (86)复习参考题7 (97)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 (99)基本立体图形 (100)立体图形的直观图 (110)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17)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27)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 (136)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 (149)复习参考题8 (172)第九章统计 (175)随机抽样 (176)用样本估计总体 (195)阅读与思考大数据 (220)统计案例公司员工的肥胖情况调查分析 (221)复习参考题9 (225)第十章概率 (228)随机事件与概率 (229)事件的相互独立性 (249)频率与概率 (254)复习参考题10 (266)新旧教材的异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实验版的基础上作了修订,总体是继承,删减了一些内容,调整了内容的顺序,注重了数学知识内部的逻辑性,使得整体内容更趋合理。
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必修第二册、选择性必修教材目录
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必修第二册、选择性必修教材目录高中数学材必修第一册、必修第二册、选修目录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1 集合的概念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3 集合的基本运算1.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5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2.1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2.2 基本不等式2.3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第三章函数概念与性质3.1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3.2 函数的基本性质3.3 幂函数3.4 函数的应用(一)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4.1 指数4.2 指数函数4.3 对数4.4 对数函数4.5 函数的应用(二)第五章三角函数5.1 任意角和弧度制5.2 三角函数的概念5.3 诱导公式5.4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5.5 三角恒等变换5.6 函数y=Asin(wx+∅)的图像与性质5.7 三角函数的应用必修第二册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6.1 平面向量的概念6.2 平面向量的运算6.3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6.4 平面向量的应用第七章复数7.1 复数的概念7.2 复数的四则运算7.3 复数的三角表示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8.1 简单的立体图形8.2 立体图形的直观图8.3 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8.4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8.5 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第九章统计9.1 随机抽样9.2 用样本估计总体9.3 统计分析案例:公司员工的肥胖情况调查分析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1.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1.2 空间向量基本定理1.3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的坐标表示1.4 空间向量的应用第二章直线和圆的方程2.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2.2 直线的方程2.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2.4 圆的方程2.5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第三章圆锥直线的方程3.1 椭圆3.2 抛物线3.3 双曲线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四章数列4.1 数列的概念4.2 等差数列4.3 等比数列4.4 数学归纳法第五章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5.1 导数的概念及其意义5.2 导数的运算5.3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六章计数原理6.1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6.2 排列与组合6.3 二项式定理数学探究___三角的性质与应用第七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7.1 条件概率与全概率公式7.2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离散型随机变量是一种只能取有限个或可数个数值的随机变量。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5.2三角函数的概念 课时5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课件】
三角函数
5.2 三角函数的概念
课时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教学目标
1. 经历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的探索、发现过程,能
运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加以证明.
2. 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的结构特征,体会同一
个角的三个不同三角函数间的内在联系.
3. 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在求解三角函数式的化
进行转换。
【解】
【方法规律】
(1) 利用sin2α+cos2α=1可实现正弦、余弦的互化,开方时要
根据角α所在象限确定符号;利用=tanα可以实现角α的弦切互化.
(2) 应用公式时注意方程思想的应用:对于sinα+cosα,sinαcosα,
sinα-cosα这三个式子,利用(sinα±cosα)2=1±2sinαcosα,
β求得cos β,是我们继续
求解本题的关键.为此,我们需要研究sin β与cos β之间的关系.
图2
初探新知
【活动1】利用单位圆,结合三角函数的定义探究同三
角函数基本关系
【问题1】你能从点的坐标、角的三个三角函数值的代数结构
上发现同角的三个三角函数值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问题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还有哪些变形形式?
=
=
=1.
+
+
+
【方法规律】
已知tanα,求关于sin α和cos α齐次式的值的基本方法:
(1) 形如
+
的分式,可将分子、分母同时除以cos
+
α;形如
+ +
什么?
典例精析
人教版高中数学新教材详细目录 (1)
2019 年最新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必修(第一册)(共计72 课时)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0 课时)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8 课时)第三章函数概念与性质(12 课时)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16 课时)第五章三角函数(23 课时)必修(第二册)(共计69 课时)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18 课时)第七章复数(8 课时)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19 课时)第九章统计(13 课时)第十章概率(9 课时)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共计43 课时)第一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15 课时)第二章直线和圆的方程(16 课时)第三章圆锥曲线的方程(12 课时)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共计30 课时)第四章数列(14 课时)第五章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16 课时)选择性必修(第三册)(共计35 课时)第六章计数原理(11 课时)第七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10 课时)第八章成对数据的统计分析(9 课时)详细章节内容高中数学新教材目录高中第一册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4)1.1 集合的概念 (5)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0)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13)阅读与思考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18)1.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20)1.5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27)阅读与思考几何命题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34)第二章一员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39)2.1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 (40)2.2 基本不等式 (47)2.3 二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 (53)第三章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62)3.1 函数的概及其表示 (63)阅读与思考函数概念的发展历程 (78)3.2 函数的基本性质 (79)信息技术应用用计算机绘制函数图像 (90)3.3 幂函数 (92)探索与发现探索函数y=x+1/x 的图象与性质 (95)3.4 函数的应用(一) (96)文献阅读与数学写作函数的形成与发展 (100)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106)4.1 指数 (107)4.2 指数函数 (114)阅读与思考放射性物质的衰减 (118)信息技术应用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 (123)4.3 对数 (125)阅读与思考对数的发明 (131)4.4 对数函数 (133)探究与发现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图象间的关系 (138)4.5 函数的应用(二) (145)阅读与思考中外历史上的方程求解 (150)文献阅读与数学写作对数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160)数学建模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165)第五章三角函数 (170)5.1 任意角和弧度制 (171)5.2 三角函数的概念 (180)阅读与思考三角学与天文学 (189)5.3 诱导公式 (191)5.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99)探究与发现函数y=Asin(ωx+φ)及函数y=Acos(ωx+φ) (206)探究与发现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研究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 (211)5.5 三角恒等变换 (218)信息技术应用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三角函数表 (227)5.6 函数y=Asin(ωx+φ) (234)5.7 三角函数的应用 (245)阅读与思考振幅、周期、频率、相位 (253)高中第二册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4)6.1 平面向量的概念 (5)6.2 平面向量的运算 (10)6.3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28)6.4 平面向量的应用 (41)复习参考题 6 (62)数学探究用向量法研究三角形的性质 (66)第七章复数 (70)7.1 复数的概念 (71)7.2 复数的四则运算 (78)7.3 *复数的三角表示 (86)复习参考题7 (97)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 (99)8.1 基本立体图形 (100)8.2 立体图形的直观图 (110)8.3 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17)8.4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27)8.5 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 (136)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 (149)复习参考题8 (172)第九章统计 (175)9.1 随机抽样 (176)9.2 用样本估计总体 (195)阅读与思考大数据 (220)9.3 统计案例公司员工的肥胖情况调查分析 (221)复习参考题9 (225)第十章概率 (228)10.1 随机事件与概率 (229)10.2 事件的相互独立性 (249)10.3 频率与概率 (254)复习参考题10 (266)新旧教材的异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在实验版的基础上作了修订,总体是继承,删减了一些内容,调整了内容的顺序,注重了数学知识内部的逻辑性,使得整体内容更趋合理。
最新版本高中数学目录(2023年人教版)
最新版本高中数学目录(2023年人教版)
本文档为最新版本的高中数学目录,适用于2023年人教版教材。
目录内容如下:
1. 第一单元:数的性质与运算
- 1.1 自然数与整数
- 1.2 有理数的性质与运算
- 1.3 无理数的性质与运算
- 1.4 实数的性质与运算
- 1.5 数轴与数线段
2. 第二单元:函数与方程
- 2.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 2.2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
- 2.3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 2.4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 2.5 幂函数与根函数
- 2.6 三角函数与三角方程
- 2.7 分式函数与分式方程
3. 第三单元:几何与图形- 3.1 几何平面与几何体- 3.2 直线与角
- 3.3 三角形与四边形
- 3.4 圆与圆周角
- 3.5 平行线与比例
- 3.6 合同与相似
- 3.7 垂直与平行投影
4. 第四单元:概率与统计- 4.1 随机事件与概率
- 4.2 事件的复合与分解- 4.3 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 4.4 抽样与统计
- 4.5 参数与估计
- 4.6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5. 第五单元:数学建模- 5.1 建模的基本流程
- 5.2 建立数学模型
- 5.3 模型求解与应用
- 5.4 模型评价与调整
以上为高中数学目录的概要内容,具体章节涵盖了数的性质与
运算、函数与方程、几何与图形、概率与统计以及数学建模等主题。
每个章节包含了相关的概念、理论和解题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全面
掌握高中数学知识。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数学第五章三角函数5.2.1三角函数的概念
[思路导引] 利用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判断.
[解] (1)因为 105°,230°分别为第二、三象限角,所以 sin105°>0,cos230°<0.
于是 sin105°·cos230°<0.
π
2π
(2)因为 2 <3<π,所以 3 是第二象限角,所以 cos3<0,又因为- 3 是第三象限角,
( ) ( ) 2π
2π
-
-
所以 tan 3 >0,所以 cos3·tan 3 <0.
判断三角函数值正负的 2 个步骤 (1)定象限:确定角 α 所在的象限. (2)定符号:利用三角函数值的符号规律,即“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来 判断. 注意:若 sinα>0,则 α 的终边不一定落在第一象限或第二象限内,有可能终边落在 y 轴的非负半轴上.
[答案] D
( )π
- 5.给出下列函数值:①sin(-1000°);②cos 4 ;③tan2,其中符号为负的个数
为( )
A.0
B.1
C.2
D.3
[解析] ①sin(-1000°)=sin(-1080°+80°)
=sin80°>0
( )π
- ②cos 4 >0
π ③∵ 2 <2<π,∴tan2<0,只有③符合,∴选 B.
一、选择题
( ) 3 4
-, 1.已知角 α 的顶点在原点,始边与 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过点 5 5 ,则
tanα 的值为( )
4 A.-3
3 B.-4
4 C.-5
3 D.-5
4 5 34 - [解析] 由正切函数的定义可得,tanα= 5=-3.
(新教材)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5章 5.2.1三角函数的概念
=sin 45°cos 30°+cos 60°sin 30°
= 22× 23+12×12= 46+14=1+4
6 .
(2)sin-116π+cos 125πtan 4π. 解 原式=sin-2π+π6+cos2π+25πtan(4π+0) =sin π6+cos 25π×0=12.
1 知识梳理
PART ONE
知识点一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设α是一个任意角,α∈R,它的终边OP与单位圆相交于点P(x,y),
点P的纵坐标 y叫做α的正弦函数,记作sin α,即sin α= y ;点P的横坐标 x 叫做α的余
弦函数,记作cos
α,即cos
α=
x
;把点P的纵坐标与横坐标的比值
y x
叫做α的正切,
记作tan
α,即tan
α= y x
(x≠0).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统称为三角函数,分别记为:
正弦函数y=sin x,x∈R;
余弦函数y=cos x,x∈R;
正切函数y=tan
x,x≠
π 2
+kπ(k∈Z).
思考 三角函数值的大小与点P在角α终边上位置是否有关? 答案 三角函数值是比值,是一个实数,它的大小与点P在终边上的位置无关,只 与角α的终边位置有关,即三角函数值的大小只与角有关.
其中符号为负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解析 -100°在第三象限,故sin(-100°)<0; -220°在第二象限,故cos(-220°)<0; -10∈-72π,-3π,在第二象限,故 tan(-10)<0,cos π=-1<0.
反思
感悟 判断三角函数值正负的两个步骤
新教材高中数学第五章三角函数的概念: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pptx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
[典例 1] (1)若 sin α=-45,且 α 是第三象限角,求 cos α,tan α 的值; (2)若 tan α=-185,求 sin α 的值. [解] (1)∵sin α=-45,α 是第三象限角, ∴cos α=- 1-sin2α=-35, ∴tan α=csions αα=-45×-53=43.
2.已知 α∈0,π2,sin α=35,则 cos α=
A.45
B.-45
C.-17
D.35
解析:因为 α∈0,π2,所以 cos α>0,所以 cos α= 1-sin2α=
答案:A
() 1-352=45.
3.化简 1-sin235π的结果是
A.cos35π
B.sin35π
C.-cos35π
= cos
cos 2x-sin 2x-sin 2xcos
2x2 2x+sin
2x
=cos cos
2x-sin 2x+sin
22xx=11- +ttaann
2x=右边, 2x
∴原等式成立.
[方法技巧] 1.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技巧 (1)化切为弦,即把正切函数都化为正、余弦函数,从而减少函数名称,达到 化繁为简的目的. (2)对于含有根号的,常把根号里面的部分化成完全平方式,然后去根号达到 化简的目的. (3) 对 于 化 简 含 高 次 的 三 角 函 数 式 , 往 往 借 助 于 因 式 分 解 , 或 构 造 sin2α + cos2α=1,以降低函数次数,达到化简的目的. 2.证明三角恒等式常用的技巧及遵循的原则 (1)常用技巧:弦切互化、整体代换、1的代换等. (2)原则:由繁到简、变异为同.
()
α
(2)对任意角 α,csions2α2=tan α2都成立.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数学第一册(必修1)精品课件1:5.2.1 三角函数的概念(一)
答案
(1)34或-34
(2) -1123
5 13
-152
[方法总结] 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的两种方法 方法一:根据定义,寻求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 P 的坐标,然后利用定义得出 该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 方法二:第一步,取点:在角 α 的终边上任取一点 P(x,y),(点 P 与原点不重合); 第二步,计算 r:r=|OP|= x2+y2; 第三步,求值:由 sin α=yr,cos α=xr,tan α=xy(x≠0)求值. 在运用上述方法解题时,要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
第五章 三角函数
5.2 三角函数的概念
5.2.1 三角函数的概念(一)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通过对三角函数概念的学
借助单位圆理解三角函数(正 习,提升“直观想象”、
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逻辑推理”、“数学运
算”的核心素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目索引
课前自主预习 课堂互动探究 随堂本课小结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 三角函数的定义
3 3
课堂互动探究
探究一 已知角的终边上一点求三角函数值
例 1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角 α 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 A,点 A 的纵坐标为35,则 tan α=________. (2)若角 α 的终边经过点 P(5,-12),则 sin α=________,cos α= ________,tan α=________.
[跟踪训练 1] 如果 α 的终边过点 P(2sin 30°,-2cos 30°),那么
sin α 的值等于( )
A.12
B.-12
C.-
3 2
D.-
3 3
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五章5.2.1三角函数的概念(第二课时)教案
《5.2.1 三角函数的概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掌握三角函数值的符号;2.掌握诱导公式一,初步体会三角函数的周期性.教学重点:函数值的符号、诱导公式一.教学难点:对诱导公式的发现与认识.PPT课件.资源引用:【知识点解析】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知识点解析】对三角函数值符号的理解(一)创设情境引导语:前面学习了三角函数的定义,根据已有的学习函数的经验,你认为接下来应研究三角函数的哪些问题?预设的师生活动:先由学生发言.一般而言,学生会直接把问题指向“图象与性质”.教师可以在肯定学生想法的基础上,指出三角函数的特殊性:预设答案:因为单位圆上点的坐标或坐标比值就是三角函数,而单位圆具有对称性,这种对称性反映到三角函数的取值规律上,就会呈现出比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等更丰富的性质.例如,我们可以从定义出发,结合单位圆的性质直接得到一些三角函数的性质.设计意图:明确研究的问题和思考方向.一般地,学生不习惯于借助单位圆的性质研究三角函数的性质,所以需要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二)新知探究1.三角函数值的符号问题1:由三角函数的定义以及任意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交点所在的象限,你能发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值的符号有什么规律吗?如何用集合语言表示这种规律?预设的师生活动:由学生独立完成.预设答案:用集合语言表示的结果是:当α∈{β|2k π<β<2k π+π,k ∈Z }时,sin α>0;当α∈{β|2k π+π<β<2k π+2π,k ∈Z }时,sin α<0;当α∈{β|β=k π,k ∈Z }时,sin α=0.其他两个函数也有类似结果.设计意图:在直角坐标系中标出三角函数值的符号规律不难,可由学生独立完成.用集合语言表示,可以复习象限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表示等.例1 求证:角θ为第三象限角的充要条件是⎩⎪⎨⎪⎧sin θ<0,①tan θ>0.② 预设的师生活动:先引导学生明确问题的条件和结论,再由学生独立完成证明.预设答案:先证充分性.因为①式sin θ<0成立,所以θ角的终边可能位于第三或第四象限,也可能与y 轴的负半轴重合;又因为②式tan θ>0成立,所以θ角的终边可能位于第一或第三象限.因为①②式都成立,所以θ角的终边只能位于第三象限.于是角θ为第三象限角.再证必要性.因为角θ为第三象限角,由定义①②式都成立.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2.诱导公式一问题2:联系三角函数的定义、象限角以及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你有发现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在问题引导下自主探究,发现诱导公式一.追问:(1)观察诱导公式一,对三角函数的取值规律你有什么进一步的发现?它反映了圆的什么特性?(2)你认为诱导公式一有什么作用?预设答案:(1)诱导公式一体现了三角函数周期性取值的规律,这是“单位圆上的点绕圆周旋转整数周仍然回到原来位置”的特征的反映.(2)利用公式一可以把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转化为求0~2π角的三角函数值.同时,由公式一可以发现,只要讨论清楚三角函数在区间[0,2π]上的性质,那么三角函数在整个定义域上的性质就清楚了.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建立相关知识的联系发现诱导公式一及其体现的三角函数周期性取值的规律,这是“单位圆上的点绕圆周旋转整数周仍然回到原来位置”的特征的反映.在此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发展直观想象等素养.例2 确定下列三角函数值的符号,然后用计算器验证:(1)cos 250°; (2)sin ⎪⎭⎫ ⎝⎛-4π; (3)tan (-672°); (4)tan 3π.解:(1)因为250°是第三象限角,所以cos 250°<0;(2)因为4π-是第四象限角,所以sin ⎪⎭⎫ ⎝⎛-4π<0;(3)因为tan (-672°)=tan (48°-2×360°)=tan 48°,而48°是第一象限角, 所以tan (-672°)>0;(4)因为tan 3π=tan (π+2π)=tan π,而π的终边在x 轴上,所以tan π=0.例3 求下列三角函数值:(1)sin 1 480°10′(精确到0.001);(2)cos4π9; (3)tan ⎪⎭⎫ ⎝⎛-6π11. 解:(1)sin 1480°10′=sin (40°10′+4×360°)=sin 40°10′≈0.645;(2)9πππcos cos(2π)cos 444=+==(3)11πππtan()tan(2π)tan 6663-=-==. 师生活动:以上都是教科书中的例题,难度不大,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并作课堂展示.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变形方法得出答案.在用计算器验证时,提醒学生注意角度制的设置.(三)课堂练习教科书第182页练习第1,2,3,4,5题.(四)布置作业教科书习题5.2第1,3,4,5,7,8,9,10题.(五)目标检测设计1.求下列三角函数的值:(1)cos (-23π6); (2)tan 25π6.设计意图:考查诱导公式一,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2.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是Q,点Q的纵坐标是12,说出几个满足条件的角α.设计意图:考查正弦函数的定义,诱导公式一.3.对于①sin θ>0,②sin θ<0,③cos θ>0,④cos θ<0,⑤tan θ>0与⑥tan θ<0,选择恰当的关系式序号填空:(1)角θ为第二象限角的充要条件是________;(2)角θ为第三象限角的充要条件是________.设计意图:考查三角函数值的符号规律.。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 5.2.1 三角函数的概念(1) 教学课件
1
r
即
|
y0
|
|
y r
|
第十一页,共二十二页。
因为 y0与 y 同号,所以
y0
y r
即 sin y
r
同理可得 cos y
r
tan y
x
只要知道角 终边上任意一点P的坐标,就可以求得角 的各个三角函数
值,并且这些函数值不会随点P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第十二页,共二十二页。
1.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确定它们的定义域
横坐标等于0, tan y 无意义,此时 k (k z).
x
2
(3)由于角的集合与实数集之间可以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三角函数可以看成是自变量为实数的函数.
第八页,共二十二页。
探究:在初中我们学了锐角三角函数,知道它们都是以锐角为自变量。以比
x 值为函数值的函数,设 x (0, ),把按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求得的锐角 的 2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 5.2.1 三角函数的概念(1) 教学课件
科 目:数学 适用版本:新教材人教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第五章 三角函数
5.2.1 三角函数的概念
第一页,共二十二页。
复习
1.1弧度的角: 等于半径长的圆弧所对的圆心角
2.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 180 弧度
1弧度 (180
证明:如图,设角 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 P0 (x0, y0 ),
分别过点 P, P0
作 x 轴的垂线
PM
,
P0
M
,垂足分别
0
为
M , M 0 ,则 | P0M0 || y0 |,| PM || y |,| OM0 || x0 |,| OM || x |,
高中数学人教版(A版)必修-第一册(2019)-5
三角函数的概念
【例4】确定下列三角函数值的符号: (1) cos250;(2) sin( );(3) tan(672 );(4) tan 3. 4
三角函数的概念
【例5】求下列三角函数值:
(1) sin1140;(2) cos9;(3) tan( 11).
正弦函数:y=sinx, x∈R; 余弦函数:y=cosx, x∈R; 正切函数:y=tanx, x π kπ,k Z .
2
三角函数的概念
【探究】在初中我们学了锐角三角函数,知道它们都是以锐角为自变量,
以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设 α (0, π ),把按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得的锐 2
角x的正弦值记为z1,并把按本节三角函数定义求得的x的正弦值记为y1,那
x
的,所以它们之间也是函数关系,称为正切函数.
三角函数的概念
角确定→角的终边唯一确定→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确定→角的三角函数值
(正弦值、余弦值、正切值)确定,所以角的三角函数值是关于角的函数,通常我们 把自变量角记为x,对应的函数值记为y.
我们把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统称为三角函数,通常把它们 记为:
三角函数的概念
锐角α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叫做角α的锐角三角函数,分别记作sinα, cosα,tanα.
sin
对边 BC
斜边 AB
B
cos
邻边 斜边
=
AC AB
α
tan
对边 BC 邻边 AC
A
C
02
新知探索
New Knowledge explore
三角函数的概念
角的概念推广后,在弧度制下,角的集合与实数集R之间建立了一一 对应的关系,下面借助这些知识研究上一节开头提出的问题,即研究单位 圆上点的运动.
第五章 5.2.2高中数学新教材 必修 第一册
5.2.2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的推导及应用.2.会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进行化简、求值与恒等式证明.知识点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1.平方关系:同一个角α的正弦、余弦的平方和等于1,即sin 2α+cos 2α=1.2.商数关系:同一个角α的正弦、余弦的商等于这个角的正切,即sin αcos α=tan α其中α≠k π+π2(k ∈Z ). 思考 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中,角α是否是任意角?答案 平方关系中的角α是任意角,商数关系中的角α并非任意角,α≠k π+π2,k ∈Z .预习小测 自我检验1.已知α是第四象限角,cos α=1213,则sin α= .答案 -513解析 由条件知sin α=-1-cos 2α =-1-⎝⎛⎭⎫12132=-513. 2.sin 2θ2+cos 2θ2= .答案 13.已知3sin α+cos α=0,则tan α= . 答案 -13解析 由题意得3sin α=-cos α≠0, ∴tan α=-13.4.若cos α=35,且α为第四象限角,则tan α= .答案 -43解析 因为α为第四象限角,且cos α=35,所以sin α=-1-cos 2α=-1-⎝⎛⎭⎫352=-45, 所以tan α=sin αcos α=-43.一、已知一个三角函数值求另两个三角函数值例1 (1)已知α∈⎝⎛⎭⎫π,3π2,tan α=2,则cos α= . 答案 -55解析 由已知得⎩⎪⎨⎪⎧sin αcos α=2,①sin 2α+cos 2α=1,②由①得sin α=2cos α代入②得4cos 2α+cos 2α=1, 所以cos 2α=15,又α∈⎝⎛⎭⎫π,3π2,所以cos α<0, 所以cos α=-55. (2)已知cos α=-817,求sin α,tan α的值.解 ∵cos α=-817<0,∴α是第二或第三象限的角. 如果α是第二象限角,那么 sin α=1-cos 2α=1-⎝⎛⎭⎫-8172=1517, tan α=sin αcos α=1517-817=-158.如果α是第三象限角,同理可得 sin α=-1-cos 2α=-1517,tan α=158.反思感悟 已知一个三角函数值求其他三角函数值的方法(1)若已知sin α=m ,可以先应用公式cos α=±1-sin 2α,求得cos α的值,再由公式tan α=sin αcos α求得tan α的值. (2)若已知cos α=m ,可以先应用公式sin α=±1-cos 2α,求得sin α的值,再由公式tan α=sin αcos α求得tan α的值. (3)若已知tan α=m ,可以应用公式tan α=sin αcos α=m ⇒sin α=m cos α及sin 2α+cos 2α=1,求得cos α=±11+m 2,sin α=±m1+m 2的值. 跟踪训练1 已知sin α+3cos α=0,求sin α,cos α的值. 解 ∵sin α+3cos α=0, ∴sin α=-3cos α. 又sin 2α+cos 2α=1,∴(-3cos α)2+cos 2α=1,即10cos 2α=1, ∴cos α=±1010. 又由sin α=-3cos α,可知sin α与cos α异号, ∴角α的终边在第二或第四象限. 当角α的终边在第二象限时, cos α=-1010,sin α=31010; 当角α的终边在第四象限时, cos α=1010,sin α=-31010. 二、化简求值与恒等式的证明 例2 (1)化简:tan α1sin 2α-1,其中α是第二象限角; (2)化简:sin α1-cos α·tan α-sin αtan α+sin α.解 (1)因为α是第二象限角,所以sin α>0,cos α<0. 故tan α1sin 2α-1=tan α1-sin 2αsin 2α=tan αcos 2αsin 2α=sin αcos α·⎪⎪⎪⎪cos αsin α=sin αcos α·-cos αsin α=-1. (2)原式=sin α1-cos α·sin αcos α-sin αsin αcos α+sin α=sin α1-cos α·1-cos α1+cos α反思感悟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化简常用方法 (1)化切为弦,减少函数名称;(2)对含根号的,应先把被开方式化为完全平方,再去掉根号;(3)对含有高次的三角函数式,可借助于因式分解,或构造平方关系,以降幂化简. 跟踪训练2 求证:sin α1-cos α·cos α·tan α1+cos α=1.证明 sin α1-cos α·cos αtan α1+cos α=sin α1-cos α·cos α·sin αcos α1+cos α=sin α1-cos α·sin α1+cos α=sin 2α1-cos 2α=sin 2αsin 2α=1.三、sin θ±cos θ型求值问题例3 已知sin θ+cos θ=15,θ∈(0,π),求:(1)tan θ;(2)sin θ-cos θ. 解 (1)由sin θ+cos θ=15,得cos θ=15-sin θ.又sin 2θ+cos 2θ=1,代入得sin 2θ+⎝⎛⎭⎫15-sin θ2=1, 整理得sin 2θ-15sin θ-1225=0,即⎝⎛⎭⎫sin θ+35⎝⎛⎭⎫sin θ-45=0, 解得sin θ=-35或sin θ=45.又θ∈(0,π),所以sin θ>0,故sin θ=45.所以cos θ=15-sin θ=15-45=-35,故tan θ=sin θcos θ=-43.(2)方法一 由(1)可知,sin θ-cos θ=45-⎝⎛⎭⎫-35=75. 方法二 因为θ∈(0,π),所以sin θ>0, 又sin θ+cos θ=15,两边平方,整理得sin θcos θ=-1225<0,所以cos θ<0.又(sin θ-cos θ)2=1-2sin θcos θ=1+2425=4925,∴sin θ-cos θ=75.反思感悟 (1)sin θ+cos θ,sin θcos θ,sin θ-cos θ三个式子中,已知其中一个,可以求其他两个,即“知一求二”.(2)求sin θ+cos θ或sin θ-cos θ的值,要注意判断它们的符号. 跟踪训练3 若sin θ-cos θ=2,则tan θ+1tan θ= .答案 -2解析 由已知得(sin θ-cos θ)2=2, ∴sin θcos θ=-12.∴tan θ+1tan θ=sin θcos θ+cos θsin θ=1sin θcos θ=-2.化切求值的方法技巧典例 已知tan α=3,求下列各式的值: (1)4sin α-cos α3sin α+5cos α; (2)sin 2α-2sin α·cos α-cos 2α4cos 2α-3sin 2α;(3)34sin 2α+12cos 2α. 解 (1)原式=4tan α-13tan α+5=4×3-13×3+5=1114.(2)原式=tan 2α-2tan α-14-3tan 2α=32-2×3-14-3×32=-223. (3)原式=34sin 2α+12cos 2αsin 2α+cos 2α=34tan 2α+12tan 2α+1=34×32+1232+1=2940.[素养提升] (1)已知tan α=m ,可以求a sin α+b cos αc sin α+d cos α或a sin 2α+b sin αcos α+c cos 2αd sin 2α+e sin αcos α+f cos 2α的值,将分子分母同除以cos α或cos 2α,化成关于tan α的式子,从而达到求值的目的.(2)对于a sin 2α+b sin αcos α+c cos 2α的求值,可看成分母是1,利用1=sin 2α+cos 2α进行代替后分子分母同时除以cos 2α,得到关于tan α的式子,从而可以求值. (3)齐次式的化切求值问题,体现了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1.如果α是第二象限的角,下列各式中成立的是( ) A .tan α=-sin αcos αB .cos α=-1-sin 2αC .sin α=-1-cos 2αD .tan α=cos αsin α答案 B解析 由商数关系可知A ,D 均不正确.当α为第二象限角时,cos α<0,sin α>0,故B 正确. 2.若cos α=-45,且α是第二象限角,则tan α的值等于( )A.34 B .-34 C.43 D .-43 答案 B解析 由题意可得sin α=1-cos 2α=35,∴tan α=sin αcos α=-34.3.已知sin α=13,tan α=-24,则cos α等于( )A .-223 B.223 C .-13 D.24答案 A解析 由sin α=13>0,tan α=-24<0,可知α是第二象限角,∴cos α=-1-sin 2α=-223.4.已知cos α-sin α=-12,则sin αcos α的值为 .答案 385.已知tan α=-12,则2sin αcos αsin 2α-cos 2α= .答案 43解析 因为tan α=-12,所以2sin αcos αsin 2α-cos 2α=2tan αtan 2α-1=2×⎝⎛⎭⎫-12⎝⎛⎭⎫-122-1=43.1.知识清单:(1)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 (2)三角恒等式的化简与证明; (3)sin α±cos α型求值问题; (4)齐次式的化切求值.2.方法归纳:sin α±cos α型求值问题中的整体代换法.3.常见误区:求值时注意α的范围,如果无法确定一定要对α所在的象限进行分类讨论.1.已知α∈⎝⎛⎭⎫π2,π,且sin α=35,则tan α等于( ) A.34 B .-34 C.43 D .-43 答案 B解析 由sin α=35,α∈⎝⎛⎭⎫π2,π得cos α=-1-sin 2α=-45,所以tan α=sin αcos α=-34, 故选B.2.化简sin 2α+cos 4α+sin 2αcos 2α的结果是( ) A.14 B.12 C .1 D.32 答案 C解析 原式=sin 2α+cos 2α(cos 2α+sin 2α) =sin 2α+cos 2α=1.3.若α是三角形的内角,且sin α+cos α=23,则此三角形是( )A .钝角三角形B .锐角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等边三角形答案 A解析 将sin α+cos α=23两边平方,得1+2sin αcos α=49,即2sin α·cos α=-59.又α是三角形的内角,所以sin α>0,cos α<0, 所以α为钝角.4.化简cos θ1+cos θ-cos θ1-cos θ得( )A .-2tan 2θ B.2tan 2θ C .-2tan θ D.2tan θ答案 A解析 cos θ1+cos θ-cos θ1-cos θ=cos θ(1-cos θ)-cos θ(1+cos θ)1-cos 2θ=-2cos 2θsin 2θ=-2tan 2θ. 5.已知sin θ+cos θ=43⎝⎛⎭⎫0<θ<π4,则sin θ-cos θ等于( ) A.23 B .-23 C.13 D .-13答案 B解析 由(sin θ+cos θ)2=1+2sin θcos θ=169,得2sin θcos θ=79,则(sin θ-cos θ)2=1-2sin θcos θ=29,由0<θ<π4,知sin θ-cos θ<0,所以sin θ-cos θ=-23. 6.已知sin α=1213,且α为第二象限角,则tan α的值为 .答案 -125解析 ∵α是第二象限角,sin α=1213,∴cos α=-513.于是tan α=-125.7.已知cos α=-35,且tan α>0,则sin αcos 2α1-sin α= .答案 -425解析 由cos α<0,tan α>0知α是第三象限角,且sin α=-45,故原式=sin αcos 2α1-sin α=sin α(1-sin 2α)1-sin α=sin α(1+sin α)=⎝⎛⎭⎫-45×⎝⎛⎭⎫1-45=-425.8.已知tan α=2,则4sin 2α-3sin αcos α-5cos 2α= . 答案 1解析 4sin 2α-3sin αcos α-5cos 2α=4sin 2α-3sin αcos α-5cos 2αsin 2α+cos 2α=4tan 2α-3tan α-5tan 2α+1=4×4-3×2-54+1=55=1.9.已知tan α=23,求下列各式的值:(1)cos α-sin αcos α+sin α+cos α+sin αcos α-sin α; (2)1sin αcos α. 解 (1)cos α-sin αcos α+sin α+cos α+sin αcos α-sin α=1-tan α1+tan α+1+tan α1-tan α=1-231+23+1+231-23=265.(2)1sin αcos α=sin 2α+cos 2αsin αcos α=tan 2α+1tan α=136. 10.化简:(1)cos 36°-1-cos 236°1-2sin 36°cos 36°;(2)sin θ-cos θtan θ-1.解 (1)原式=cos 36°-sin 236°sin 236°+cos 236°-2sin 36°cos 36°=cos 36°-sin 36°(cos 36°-sin 36°)2=cos 36°-sin 36°|cos 36°-sin 36°|=cos 36°-sin 36°cos 36°-sin 36°=1.(2)原式=sin θ-cos θsin θcos θ-1=cos θ(sin θ-cos θ)sin θ-cos θ=cos θ.11.若θ是△ABC 的一个内角,且sin θcos θ=-18,则sin θ-cos θ的值为( )A .-32 B.32 C .-52 D.52答案 D解析 由题意知θ∈⎝⎛⎭⎫π2,π,所以sin θ-cos θ>0, sin θ-cos θ=(sin θ-cos θ)2 =1-2sin θcos θ=52,故选D. 12.1-2sin 10°cos 10°sin 10°-1-sin 210°的值为( ) A .1 B .-1 C .sin 10° D .cos 10°答案 B 解析1-2sin 10°cos 10°sin 10°-1-sin 210°=(cos 10°-sin 10°)2sin 10°-cos 210°=|cos 10°-sin 10°|sin 10°-cos 10°=cos 10°-sin 10°sin 10°-cos 10°=-1.13.化简:⎝⎛⎭⎫1sin α+1tan α(1-cos α)= . 答案 sin α解析 原式=⎝⎛⎭⎫1sin α+cos αsin α(1-cos α) =1+cos αsin α(1-cos α) =1-cos 2αsin α=sin 2αsin α=sin α.14.若α是第三象限角且cos α=-33,则sin α= ,tan α= . 答案 -632解析 ∵α是第三象限角且cos α=-33, ∴sin α=-1-cos 2α=-63; ∴tan α=sin αcos α= 2.15.在△ABC 中,2sin A =3cos A ,则角A 等于( )本资料分享自千人教师QQ 群483122854,期待你的加入与分享A.π6B.π4C.π3D.π2答案 C解析 由题意知cos A >0,即A 为锐角. 将2sin A =3cos A 两边平方得2sin 2A =3cos A , ∴2cos 2A +3cos A -2=0,解得cos A =12或cos A =-2(舍去). ∴A =π3. 16.证明:sin α(1+tan α)+cos α⎝⎛⎭⎫1+1tan α=1sin α+1cos α.证明 左边=sin α⎝⎛⎭⎫1+sin αcos α+cos α⎝⎛⎭⎫1+cos αsin α =sin α+sin 2αcos α+cos α+cos 2αsin α=sin 2α+cos 2αsin α+sin 2α+cos 2αcos α=1sin α+1cos α=右边. 即原等式成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独具内容) 课程标准:1.借助单位圆理解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2.掌 握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在各象限内的符号.3.理解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 函数值相等. 教学重点: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在各象限内的符号. 教学难点: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的建构过程.
答案
解析
4.若750°角的终边上有一点(4,a),则a=________.
答案
43 3
解析
tan750°=tan(360°×2+30°)=tan30°=
33=a4,解得a=4
3
3 .
答案
解析
5.计算sin810°+tan765°+tan1125°+cos360°.
解 原式=sin(2×360°+90°)+tan(2×360°+45°)+tan(3×360°+45°) +cos(360°+0°)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5,-12),则sinα=________,cosα=
________,tanα=________.
(3)tan405°-sin450°+cos750°=________.
(4)sin2·cos3·tan4的值的符号为________.
答案
(1)D
(2)将原三角函数值化为角α的同名三角函数值. (3)借助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或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达到化简求值的 目的.
[跟踪训练4] 求下列各式的值: (1)cos253π+tan(-145π)); (2)sin810°+tan1125°+cos420°.
解 (1)原式=cos8π+π3+tan-4π+π4 =cosπ3+tanπ4=21+1=23.
答案
解析 (1)∵点P在单位圆上,则|OP|=1. 即 -3a2+4a2=1,解得a=±15. ∵a<0,∴a=-51, ∴P点的坐标为35,-54, ∴sinα=-45,cosα=35, ∴sinα+2cosα=-54+2×53=52.
答案
(2)∵P(4,3m),∴r= 16+9m2,
∴sinα=yr= 163+m9m2= 22m, 两边平方,得169+m92m2=21m2.
cosα=2aa=12,tanα= a3a= 3.
若a<0,则α为第三象限角,r=-2a,sinα=
3a -2a
=-
3 2
,cosα=
a -2a
=-21,tanα= a3a= 3.
答案
金版点睛 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值的策略
(1)已知角α的终边在直线上求α的三角函数值时,常用的解题方法有以 下两种:
答案
(2)原式=sin(3×360°+60°)cos(-2×360°+30°)+tan(5×360°+45°) =sin60°cos30°+tan45° = 23× 23+1=47.
答案
金版点睛 利用诱导公式化简的步骤
(1)将已知角化为k·360°+α(k为整数,0°≤α<360°)或2kπ+β(k为整数, 0≤β<2π)的形式.
(3)若终边在直线上时,因为角的终边是射线,应分两种情况处理.
[跟踪训练1] (1)设a<0,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P(-3a,4a),那
么sinα+2cosα的值等于( )
2 A.5
B.-25
1 C.5
D.-51
(2)已知角α终边上的点P(4,3m),且sinα= 22m,求m的值.
答案 (1)A (2)见解析
C.-
3 2
D.-
3 3
答案 C
解析 由题意得P(1,- 3),它与原点的距离r= 12+- 32=2,所
以sinα=-
3 2.
答案
解析
2.当α为第二象限角时,|ssiinnαα|-|ccoossαα|的值是( )
A.1
B.0
C.2
D.-2
答案 C
解析
∵α为第二象限角,∴sinα>0,cosα<0,∴
答案
[条件探究] 在本例中,若将题设条件改为:已知角α的终边在直线y= 3x上,问题不变,怎样求解?
解 因为角α的终边在直线y= 3x上,
所以可设P(a, 3a)(a≠0)为角α终边上任意一点.
则r= a2+ 3a2=2|a|(a≠0).
若a>0,则α为第一象限角,r=2a,sinα= 23aa= 23,
∴x≠kπ+π2,且x≠kπ,k∈Z.
∴x≠k2π,k∈Z.
于是函数的定义域是xx∈R,x≠k2π,k∈Z
.
答案
(2)要使函数有意义,需s-incxo≥sx0≥,0,
即2kπ+π2≤x≤2kπ+32πk∈Z, 2kπ≤x≤2kπ+πk∈Z,
解得2kπ+π2≤x≤2kπ+π(k∈Z),
∴函数的定义域是x2kπ+π2≤x≤2kπ+π,k∈Z
|sinα| sinα
-
cosα |cosα|
=
sinα sinα
-
-cocsoαsα=2.
答案
解析
3.在△ABC中,若sinAcosBtanC<0,则△ABC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锐角或钝角三角形
答案 C
解析 因为sinA>0,所以cosB,tanC中一定有一个小于0,即B,C中有 一个钝角.
(2)-1123
5 13
-152
3 (3) 2
(4)负
答案
核心素养形成
题型一 三角函数的定义 例1 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4a,3a)(a≠0),求sinα,cosα,tanα的 值.
[解] r= -4a2+3a2=5|a|, 若a>0,则r=5a,角α在第二象限, sinα=yr=35aa=53,cosα=xr=-54aa=-45, tanα=yx=-3a4a=-34; 若a<0,则r=-5a,角α在第四象限, sinα=-35,cosα=54,tanα=-34.
(2)因为点P(tanα,cosα)在第三象限,所以tanα<0,cosα<0,则角α的终 边在第二象限.
解析
题型三 与三角函数有关的定义域问题 例3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y=sinxt+anxcosx; (2)y= -cosx+ sinx.
[解] (1)要使函数有意义,需tanx≠0,
1.判一判(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若α=β+720°,则cosα=cosβ.( √ ) (2)若sinα=sinβ,则α=β.( × ) (3)已知α是三角形的内角,则必有sinα>0.( √ )
2.做一做
(1)若sinα<0,且tanα<0,则α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解析
②∵π<4<32π,∴4弧度是第三象限角,∴cos4<0. ∵-234π=-6π+π4, ∴-234π是第一象限角,∴tan-243π>0. ∴cos4·tan-243π<0. [答案] (1)C (2)见解析
解析 答案
金版点睛 判断给定角的三角函数值正负的步骤
(1)确定α的终边所在的象限; (2)利用三角函数值的符号规律,即“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 弦”来判断.
[解析] (1)由sinαtanα<0可知sinα,tanα异号, 从而α为第二、三象限角. 由ctaonsαα<0可知cosα,tanα异号,从而α为第三、四象限角. 综上可知,α为第三象限角. (2)①∵120°是第二象限角,∴tan120°<0. ∵269°是第三象限角,∴sin269°<0, ∴tan120°·sin269°>0.
∴m2(9m2-2)=0,∴m=0或m=±
2 3.
答案
题型二 三角函数值的符号 例2 (1)若sinαtanα<0,且ctaonsαα<0,则角α是( ) A.第一象限角 B.第二象限角 C.第三象限角 D.第四象限角 (2)判断下列各式的符号: ①tan120°·sin269°;②cos4·tan-234π.
答案
(2)原式=sin(2×360°+90°)+tan(3×360°+45°)+cos(360°+60°)= sin90°+tan45°+cos60°=1+1+12=52.
答案
随堂水平达标
1.如果角α的终边过点P(2sin30°,-2cos30°),则sinα的值等于( )
1 A.2
B.-12
[跟踪训练2] (1)若三角形的两内角A,B满足sinA·cosB<0,则此三角形 必为( )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2)点P(tanα,cosα)在第三象限,则α是第________象限角. 答案 (1)B (2)二
答案
解析 (1)三角形内角的取值范围是(0,π),故sinA>0.因为sinAcosB<0, 所以cosB<0,所以B是钝角,故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方法一:先利用直线与单位圆相交,求出交点坐标,然后再利用正、余 弦函数的定义求出相应三角函数值.
方法二:在α的终边上任选一点P(x,y),P到原点的距离为r(r>0).则 sinα=yr,cosα=xr.已知α的终边求α的三角函数值时,用这几个公式更方便.
(2)当角α的终边上点的坐标以参数形式给出时,要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 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
(k∈Z).
∴函数的定义域为{ x| 2kπ≤x<2kπ+π2或2kπ+π2<x≤2kπ+π,k∈Z}.
答案
题型四 诱导公式(一)的应用 例4 计算:(1)sin-116π+cos125πtan4π; (2)sin1140°cos(-690°)+tan1845°. [解] (1)原式=sin-2π+π6+cos152πtan0 =sinπ6+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