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三季度多重耐药菌监测总结

合集下载

2015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_

2015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_

三、粪肠球菌万古霉素耐药率 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较低,全国为 0.8%, 各地区粪肠球菌万古霉素耐药率为 0.0% ~ 2.4% , 均处于很低水平,其中甘肃省最高,为 2.4%,青海 省最低,为 0.0%(图 3)。 四、屎肠球菌万古霉素耐药率 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处于较低水平, 全国为 2.9%,各地区屎肠球菌万古霉素耐药率为 0.0% ~ 11.2%,其 中 北 京 市 最 高 ,为 11.2%,青 海
全 国 为 91.5% , 各 地 区 肺 炎 链 球 菌 红 霉 素 耐 药 率 为 72.8% ~ 98.8% , 其 中 江 苏 省 最 高 , 为 98.8% , 甘 肃 省 最 低 ,为 72.8%(图 6)。
七、大肠埃希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 在本报告中,大肠埃希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 耐药是指对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任一药物耐药。 大肠埃希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全国为 59.0% , 各 地 区 大 肠 埃 希 菌 对 第 三 代 头 孢 菌 素 耐
图 14-1 重 要 与 特 殊 耐 药 菌 检 出 率 分 析
图 14-2 重 要 与 特 殊 耐 药 菌 检 出 率 分 析 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有所增加,
一 、 甲 氧 西 林 耐 药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MRSA ) 检出率
MRSA 全国检出率为 35.8%,各地区 MRSA 检 出率为 20.3% ~47.0%,其中上海市最高,为 47.0%, 山 西 省 最 低 ,为 20.3%(图 1)。
二、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 检出率
十二、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 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是指对亚胺 培南或美罗培南任一药物耐药。 铜绿假单胞菌对 碳 青 霉 烯 类 的 耐 药 率 全 国 为 22.4% , 各 地 区 铜 绿 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为 12.6% ~ 32.7% , 其 中 北 京 市 最 高 , 为 32.7% , 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最 低 ,为 12.6%(图 12)。 十三、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 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是指对亚胺

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分析总结报告

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分析总结报告

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分析总结报告1. 引言多重耐药菌是指在不同类抗生素的使用过程中产生耐药性的细菌,其耐药性对临床治疗构成了严重挑战。

为了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和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本报告旨在总结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分析的结果,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目标性监测方案2.1 监测对象本次目标性监测主要以与医院感染相关的细菌为研究对象,包括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等。

2.2 数据收集通过收集不同医疗机构的临床样本,如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等,并采用规范化的方法进行菌种鉴定,并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

同时,统计不同细菌菌株的耐药情况和流行趋势。

3. 目标性监测结果3.1 菌株分布通过对收集到的样本进行分析,发现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是临床常见的多重耐药菌株。

3.2 耐药性分析针对不同菌株,我们进行了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显示多重耐药菌株对多种抗生素表现出明显的耐药性。

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呈多重耐药,大肠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和第三代头孢菌素呈多重耐药。

3.3 流行趋势分析通过对多个时间段的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多重耐药菌的流行趋势呈逐年上升的态势。

这意味着多重耐药菌在医疗环境中的传播和感染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

4. 目标性监测分析4.1 主要问题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和传播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滥用和误用抗生素、不合理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医疗机构感染控制不严格等。

4.2 风险评估通过对目标性监测分析的数据进行评估,我们发现多重耐药菌对临床治疗的影响和挑战越来越大。

这不仅会导致治疗方案受限,还可能增加临床感染的风险和死亡率。

4.3 建议和措施为了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和感染,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4.3.1 加强抗生素合理使用医疗机构应加强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内涵培训,明确医生对抗生素使用的指导原则,减少滥用和误用抗生素的现象。

医院多重耐药菌监测总结分析

医院多重耐药菌监测总结分析

医院多重耐药菌监测分析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医院内出现多重耐药菌(MDR)的概率逐渐增加,这
些菌株对于普通抗生素已经产生了抗性。

因此,对于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和控制非常重要。

监测方法
医院内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实现。

主要的方法包括细菌培养、PCR扩增以及基因测序等。

在实践中,常常采用细菌培养方法来进行多重耐药菌
的监测。

监测结果
近期,我们对医院内多重耐药菌的监测结果进行了和分析。

结果表明,医院内
多重耐药菌的种类非常多,包括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根据不同菌株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分析,我们发现针对特定的多重耐药菌,选择正确的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控制其生长。

分析
多重耐药菌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使用不当或者滥用抗生素。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
以下几个方面来控制和预防多重耐药菌的出现:
1.合理使用和配合抗生素,减少抗生素的滥用;
2.加强手部卫生措施,避免细菌的交叉感染;
3.建立完善的多重耐药菌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隔离患者。

多重耐药菌对于患者的健康非常危险,因此医院要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和
控制。

同时,医务人员也需要引导患者正确地使用和配合抗生素,避免滥用。

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分析总结报告

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分析总结报告

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分析总结报告一、引言多重耐药菌(MDR)在临床医学中越来越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为了加强对MDR的监测和控制,本次报告对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二、目的本次目标性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多重耐药菌在不同地区的流行情况、分析其耐药机制以及寻找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通过监测分析,可以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为临床治疗和公共卫生决策提供参考。

三、监测方法本次目标性监测采用以下方法:1. 临床标本收集:选择不同类型的标本,包括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等,从不同医院的患者中进行采集,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2. 菌株分离和鉴定:将采集到的标本进行菌落分离和纯化,使用传统方法或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菌株的鉴定,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3. 药敏试验:采用标准的药敏试验方法,测试不同菌株对多种抗生素的敏感性,记录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抗生素的抑菌环直径,为后续的耐药机制分析提供参考。

四、监测结果根据本次目标性监测的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多重耐药菌的流行情况:在不同地区的医院,MDR感染范围广泛,涉及多个临床科室和不同类型的标本。

耐药菌株的分布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但普遍存在。

2. 耐药机制分析:通过对不同MDR菌株的耐药机制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耐药基因的传播是导致MDR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中,耐药基因的水平传播和可移动性基因元件的介导共同促进了MDR菌株的形成。

3. 治疗方法:根据对多重耐药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我们发现MDR菌株对大部分传统抗生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

因此,应该优先选择其他治疗手段,如联合用药、靶向治疗和药物修饰等。

五、建议针对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的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监测:不同地区的医院应建立多重耐药菌的监测网络,及时、准确地报告MDR的感染情况,以便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

2. 提高临床规范:医疗机构应加强规范化操作,严格执行手卫生、消毒灭菌和患者隔离等措施,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2015年第三季度多重耐药菌监测总结

2015年第三季度多重耐药菌监测总结

2015年第三季度多重耐药菌监测总结一、多重耐药菌分布情况2015年第三季度全院共检出多重耐药细菌61株,较第二季度42株相比减少19株。

具体分布情况见图1:图1 2015年第三季度多重耐药菌分布情况表1 2015年第一、二、三季度主要多重耐药菌对比情况多重耐药菌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株数构成比株数构成比株数构成比大肠埃希菌15 25.86% 8 19.05% 21 34.43% 铜绿假单胞菌11 18.97% 11 26.19% 17 27.87% 肺炎克雷伯菌8 13.79% 11 26.19% 12 19.67% 鲍曼不动杆菌17 29.31% 3 7.14% 5 8.19% MRSA 0 0.00% 1 2.38% 5 8.19% 2015年第三季度共分离出致病细菌297株,其中多重耐药菌61株,构成比为20.54%;与第二季度对此情况见表2。

第三季度主要致病细菌与多重耐药菌分析见图2:表2 第三季度多重耐药菌构成比与第二季度对比情况时间细菌构成比致病菌株多重耐药菌株第二季度217 42 19.35% 第三季度297 61 20.54%图2 第三季度主要致病细菌与多重耐药菌对比分析二、主要多重耐药菌药敏结果分析:1.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其中20株产ESBLs)药敏结果:药物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敏感敏感敏感亚胺培南93.3% 100% 100%厄他培南80% 100% 100%呋喃妥因40% 37.5% 71.5%阿米卡星73.3% 50% 71.4%头孢替坦60% 75% 61.9%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53.3% 62.5% 47.6% 复方新诺明13.3% 37.5% 9.5%妥布霉素33.3% 12.5% 0%氨苄西林0% 0% 0%环丙沙星0% 0% 0%头孢曲松0% 0% 0%氨曲南0% 0% 0%头孢唑林0% 0% 0%头孢吡肟0% 0% 0%庆大霉素26.7% 25% 0%左氧氟沙星0% 0% 0%头孢他啶0% 0% 0% 氨苄西林舒巴坦0% 0% 0% 头孢噻肟0% 0% 0%本季度分离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全部敏感,与第一、二季度相比,对部分抗菌药物的敏感率相对升高。

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总结

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总结

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总结
细菌耐药性是当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了及时监测和控制细菌耐药性的情况,各国纷纷开展了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一下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的一些重要成果和经验。

首先,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

这个体系应该包括从样本采集到实验室检测再到数据分析和报告的全过程,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监测工作还需要与临床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部门进行密切合作,及时共享监测数据和信息,以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其次,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需要关注多种细菌和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

除了常见的耐药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外,还需要关注一些罕见的细菌和新型的耐药机制,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同时,监测工作还需要关注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的耐药情况,以便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

最后,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需要及时发布监测结果和预警信息。

一旦发现某种细菌或某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出现变化,就需要及时向社会公众和医疗机构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大家加强防控措施,避免细菌耐药性的进一步传播和扩散。

总之,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工作,需要各国政府和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

只有及时监测和有效控制细菌耐药性,才能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多重耐药管理年度总结(3篇)

多重耐药管理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细菌耐药性的不断产生,多重耐药菌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

为加强多重耐药菌的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我院在2023年全面开展了多重耐药菌管理相关工作。

二、工作内容1. 组织培训:我院组织了多次多重耐药菌管理培训,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授课,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的认识和防控能力。

2. 制定制度: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医院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包括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隔离、消毒、预防等。

3. 加强监测:建立健全多重耐药菌监测体系,对全院所有科室进行多重耐药菌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

4. 强化隔离:严格执行多重耐药菌患者的隔离措施,确保患者与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及环境的安全。

5. 加强消毒:对病房、手术室等易感区域进行严格的消毒,降低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风险。

6. 规范用药: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确保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7. 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管理等方面的效率。

三、工作成效1. 提高了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的认识和防控能力,降低了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

2. 规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减少了不合理用药现象。

3. 优化了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管理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4. 加强了医院感染防控,保障了医疗安全。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部分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的认识不足,防控意识有待提高。

改进措施:继续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的认识和防控能力。

2. 部分科室多重耐药菌监测力度不够,监测结果不够全面。

改进措施:加强对科室多重耐药菌监测工作的督导,提高监测质量。

3.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仍需加强。

改进措施:继续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五、展望2024年,我院将继续加强多重耐药菌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具体措施如下:1. 深入推进多重耐药菌管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防控能力。

2015年某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结果分析

2015年某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结果分析

案例分析·106·2015年某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结果分析单明真 黄云芝 赵 倩 孙雅慧河南省柘城县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 河南 柘城 476200【摘要】目的:探索某医院多重耐药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等,为有效预防与控制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方法:收集2015年某医院多重耐药菌科室分布、耐药性等资料。

结果:共分离非重复病原菌24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91株,占77.02%,主要为大肠埃希菌115株(60.21%)、肺炎克雷伯菌28株(14.66%);革兰氏阳性菌57株,占22.98%,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2株(38.60%)、屎肠球菌9株(15.79%)。

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数最多。

结论:根据MDRO分布的特点及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降低细菌耐药率。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抗菌药物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临床病原菌的耐药性日趋严重,关注医院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准确地了解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现状及流行病学特点,为有效预防与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

为此,对医院2015年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的MDRO分布及其耐药性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 菌株来源所有病原学标本均来源于医院2015年全年住院患者各类送检标本中分离的多重耐药菌248株,同一患者剔除相同部位的重复菌株。

1.2 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病原学标本均由各临床科室负责采集,及时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由病原微生物室技师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及仪器说明书进行。

1.3 诊断标准多重耐药(MDR)[2]指对通常敏感的常用的3类或3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2.结果2.1 MDRO分布共分离多重耐药菌24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91株占77.02%,革兰氏阳性菌57株,占22.98%,见表1。

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总结

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总结

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总结
细菌耐药性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对公共卫生和临床治疗都造成了
极大的挑战。

为了及时掌握细菌耐药性的情况,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开展了大量的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现在我来对这些工作进行总结。

首先,我们建立了完善的细菌耐药性监测体系,包括了样本采集、实验室检测、数据分析等多个环节。

通过这一体系,我们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各类细菌的耐药性情况,为后续的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其次,我们对不同类型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监测,包括了革兰氏阳性菌、革兰
氏阴性菌等。

通过监测,我们发现了一些细菌对某些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这为我们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此外,我们还对不同地区、不同医疗机构的细菌耐药性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

通过这些比较,我们发现了一些地区或机构的细菌耐药性较高,这提示我们应该加强对这些地区或机构的监测和防控工作。

最后,我们将监测结果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医疗机构通报,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
措施,希望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的防控工作。

综上所述,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工作,它能够帮助我们
及时了解细菌耐药性的情况,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

我们将继续加强这项工作,为保障公众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总结

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总结

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总结
细菌耐药性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它给医疗保健系统和患者带来了
巨大的挑战。

为了有效应对细菌耐药性的问题,医学界开展了大量的监测工作,以便及时发现和控制耐药细菌的传播。

在本文中,我们将总结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和成果。

首先,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监测不同地区和医疗机构
的细菌耐药性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耐药细菌的传播。

这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保护患者免受耐药细菌的侵害。

此外,监测工作还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用药建议,避免因耐药细菌导致的治疗失败。

其次,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通过监测工作,我们发现
了一些新型的耐药细菌,及时采取了相应的控制措施,避免了细菌的进一步传播。

此外,监测工作还揭示了一些细菌对特定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为研发新型抗生素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然而,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监测工作需要大量的
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这对于一些资源匮乏的地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其次,由于细菌耐药性的变异性和复杂性,监测工作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应对新型耐药细菌的挑战。

综上所述,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它为预防和控制细菌
耐药性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支持。

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监测工作,不断完善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控制耐药细菌的传播,为人类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多重耐药年度科室总结(3篇)

多重耐药年度科室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医院感染问题日益凸显,多重耐药菌感染成为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难题。

为加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安全,本年度科室在医院感染管理部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现将年度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目标1. 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认识和防控意识;2. 加强多重耐药菌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3. 优化抗菌药物使用,降低多重耐药菌的产生;4. 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二、工作措施1.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1)组织开展了多次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的认识和防控意识;(2)邀请感染管理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讲解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途径、防控措施及临床诊疗要点;(3)加强临床科室之间的沟通与协作,确保防控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2. 多重耐药菌监测和报告(1)完善多重耐药菌监测体系,定期对住院患者进行多重耐药菌筛查;(2)加强实验室监测,对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进行及时送检;(3)严格执行多重耐药菌感染报告制度,确保信息及时传递。

3.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1)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2)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分析不合理用药情况,并进行整改;(3)推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水平。

4.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提升(1)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建设,明确科室感染管理职责;(2)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规范医院感染防控流程;(3)开展医院感染防控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问题;(4)加强医院感染监测,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三、工作成效1. 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认识和防控意识明显提高;2. 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得到及时发现和控制,降低了感染风险;3. 抗菌药物使用得到有效管理,不合理用药现象得到改善;4.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得到提升,患者安全得到保障。

四、存在问题1. 部分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掌握不足,需进一步加强培训;2. 多重耐药菌监测和报告制度需进一步完善,提高监测效率;3.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需持续加强,降低多重耐药菌的产生;4.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需进一步提高,确保患者安全。

多重耐药菌年度总结分析(3篇)

多重耐药菌年度总结分析(3篇)

第1篇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多重耐药菌(MDRO)的感染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

本年度,我国某三甲医院对多重耐药菌感染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下是对本年度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的总结与分析。

一、多重耐药菌感染现状根据本年度收集的198份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病例,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占革兰氏阴性杆菌总数的25.10%。

其中,MDRO院内获得性感染占30.66%,院外获得性感染占69.33%。

呼吸科MDRO革兰氏阴性菌以院外菌株为主,ICU和神经外科MDRO革兰氏阴性菌则以院内菌株为主。

痰标本培养出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比例最高,其次是尿液、血液等。

二、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本年度分析发现,老年人合并多系统疾病、有抗菌药物使用史的患者,以及有医院感染史的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风险较高。

此外,MDRO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接触传播、空气传播和消化道传播。

三、多重耐药菌耐药机制本年度分析发现,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靶位改变:细菌通过改变抗生素靶位,降低抗生素的抗菌活性。

2. 酶抑制:细菌产生酶,如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钝化酶等,使抗生素失去活性。

3. 药物外排:细菌通过外排泵将抗生素排出细胞外,降低抗生素的浓度。

4. 细胞壁保护:细菌通过改变细胞壁结构,增加抗生素的穿透性。

四、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措施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本年度采取了一系列控制措施:1. 加强监测:定期对医院感染科、呼吸科、ICU等科室进行多重耐药菌监测,及时掌握细菌耐药率和耐药谱。

2.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

3. 严格执行手卫生和隔离措施: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培训,严格执行隔离措施,防止MDRO的传播。

4.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消毒,降低MDRO的传播风险。

五、总结本年度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表明,MDRO感染已成为我国医院感染的重要问题。

科室多重耐药菌年度总结

科室多重耐药菌年度总结

科室多重耐药菌年度总结引言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s,MDROs)是指对多种不同类型的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微生物。

近年来,科室多重耐药菌的发展成为医疗领域的一个严重问题。

为了总结科室多重耐药菌的现状和应对策略,本文对年度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背景科室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数量呈上升趋势,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困难。

在分析数据的基础上,我们认为以下几个原因导致了多重耐药菌的增加: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不合格、患者的面门制度不够严格、抗菌药物的滥用以及科室内通风不良等。

数据分析根据我们搜集的数据,科室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率从去年的10%上升到今年的15%。

感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和伤口感染。

多重耐药菌中较多的是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

同时,我们还发现耐药性明显增强的革兰氏阴性菌有所增加。

风险评估科室的多重耐药菌感染对于患者和医护人员都存在巨大的风险。

一方面,患者的治疗难度增加,治愈率降低;另一方面,医护人员容易感染,对工作效率和患者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科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改进措施为了降低科室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和感染风险,我们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1. 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医护人员需要定期接受手卫生培训,掌握正确的洗手和消毒方法。

科室应当配备充足的洗手液和消毒剂,并建立有效的监测机制以确保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合格。

2. 强化患者面门制度科室应对患者面门制度进行全面规范,并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递送物品和随身物品的卫生意识。

3.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科室需要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督和管理,严禁滥用抗菌药物,并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认识。

4. 改善科室内环境科室应加强通风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室内空气清新,并保持环境的卫生。

结论科室在过去一年面临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严峻挑战。

年度多重耐药菌总结分析(3篇)

年度多重耐药菌总结分析(3篇)

第1篇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多重耐药菌(MDRO)的感染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挑战。

本年度,我国医疗机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防控和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以下是对本年度多重耐药菌情况的总结分析。

一、多重耐药菌的分布与流行趋势1. 病原菌种类多样化:本年度,我国医疗机构监测到的多重耐药菌种类不断增加,主要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A)、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E)等。

2. 感染部位广泛:多重耐药菌感染可累及人体各个部位,如呼吸道、泌尿道、皮肤等,其中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较为常见。

3. 流行趋势持续:本年度,多重耐药菌感染在医疗机构中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尤其是MRSA和CRABA的检出率逐年上升。

二、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措施1. 加强监测与报告: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MDRO监测系统,对疑似病例进行及时报告和调查,以掌握MDRO的分布和流行趋势。

2. 实施消毒隔离措施:对MDRO感染患者进行隔离治疗,严格执行手卫生、环境消毒等感染控制措施,以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3.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遵循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

4. 开展科研攻关:加大MDRO防控科研力度,探索新型抗菌药物和防控策略,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三、多重耐药菌的研究进展1. 耐药机制研究:通过对MDRO耐药基因的鉴定和解析,揭示其耐药机制,为研发新型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2. 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利用比较基因组学技术,分析MDRO的遗传背景和进化关系,为防控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3. 疫苗研发:针对MDRO疫苗的研发取得一定进展,有望为预防MDRO感染提供新的手段。

四、总结与展望本年度,我国在多重耐药菌防控和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未来,应继续加强MDRO监测、防控和科研工作,提高公众对MDRO的认识,共同应对这一全球公共卫生挑战。

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分析总结报告

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分析总结报告

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总结分析报告2015年38539住院患者例中共收到3998个细菌标本,阳性率占总标的29.23%,共1169个。

从其中筛选出多重耐药菌感染191例,其中男性126例,女性65例,年龄15-85岁,平均年龄50岁,60岁以上患者占64.6%。

与去年相比,检出的耐药菌株呈下降趋势。

一、2015年全院分离病原菌的标本类型构成比(图1)2015年多重耐药菌分布(图2)二、按照标本类型(或感染部位)进行的病原菌构成比1、呼吸道标本病原菌构成2748株呼吸道标本分离的病原菌构成比(饼状图)2、泌尿道标本病原菌构成273株呼吸道标本分离的病原菌构成比(饼状图)3、脓液标本病原菌构成223株呼吸道标本分离的病原菌构成比(饼状图)三、按照两种目标细菌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的折线图1、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折线图2、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折线图七、总结1、2015年全院共分离病原菌3998株。

2、3998株菌中革兰阳性菌占23.6%,革兰阴性菌占69%,真菌占7.4%。

标本分布前三位为痰、尿液和分泌物。

3、革兰阴性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革兰阳性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真菌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但是曲霉素感染的病人数在增加,主要分布在重症医学科,呼吸科等。

在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菌株比例仍然很高,特别是大肠埃希菌仍占60%左右。

4、全年共发生多重耐药菌株191人次,发生院内感染的有80次,根据调查其中社区感染占58.1%;医院内发生的感染是41.9%。

五、整改措施1、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严格实施隔离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

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多重耐药菌实施监管与改进总结

多重耐药菌实施监管与改进总结

2015年多重耐药菌实施监管与改进总结院感科通过实施多重耐药菌监测方案,及时了解了多重耐药菌在我院的流行分布情况,加强了医院多重耐药菌及其感染或定植患者的管理,将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率控制在较低的水平。

通过监测数据分析,查找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高危影响因素,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传播,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一、多耐药监测报告2014年12月1日至2015年11月30日多重耐药菌个案登记共140例,其中院外带入109例,占77.86%(2014年占58.82%),院内发生31例,占22.14%;脓液培养47例,痰培养27例,尿培养18例,血培养15例,阴道分泌物培养17例,大便培养15,胸腹水培养2例。

感染科室分布如下:外一科27株(院外带入25株),其中大肠埃希氏菌2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

外二科27株(院外带入10株),其中大肠埃希氏菌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肺炎克雷伯氏菌4株,铜绿假单胞菌5株,表皮葡萄球菌1株,嗜麦芽单胞菌2株,溶血葡萄球菌菌3株,普通变形杆菌1株。

内一科19株(院外带入16株),其中大肠埃希氏菌1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人葡萄球菌人亚种1株,嗜麦芽单胞菌1株,芳香黄杆菌1株。

内二科16株,(院外带入13株),其中大肠埃希氏菌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表皮葡萄球菌1株,肺炎克雷伯氏菌3株,铜绿假单胞菌1株,奇异变形杆菌1株,嗜麦芽单胞菌1株。

内三科16株(院外带入13株),其中大肠埃希氏菌9株,表皮葡萄球菌1株,肺炎克雷伯氏菌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奇异变形杆菌1株。

内四科3株(院外带入3株),其中大肠埃希氏菌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肺炎克雷伯氏菌1株妇产科17株(院外带入15株),其中大肠埃希氏菌10株,表皮葡萄球菌5株,粪肠球菌2株。

肛肠科7株(院外带入7株),均为大肠埃希氏菌。

儿科7株(院外带入7株),其中大肠埃希氏菌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溶血葡萄球菌1株,沙门氏菌某些种1株。

2015年10月多重耐药菌检测分析

2015年10月多重耐药菌检测分析

2015年10月份多重耐药菌监测分析
一、细菌耐药性监测资料分析
2015年10月全院住院各临床科室感染性疾病患者共32人,病原微生物送检数为29株,病原微生物送检率为90.6%。

送检标本分离出的阳性病原菌总数2株,阳性检出率为%,其中多重耐药菌1株。

其中内一病房病原微生物送检数为12株,内二病房病原微生物送检数为14株,外科病房病原微生物送检数6株。

血透门诊病原微生物送检标本1株,分离出的阳性病原菌1株,为多重耐药菌,内科门诊病原微生物送检标本1株,分离出的阳性病原菌0株。

二、多重耐药菌监测
共31份标本中痰液21份(%)、尿液4份(%)、脓液6份(%)。

2.泛耐药检出情况
10月份检出泛耐药0。

三、定植菌筛查情况
10月份共检出目标菌株,为缓慢葡萄球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其中多重耐药菌2株。

四、整改措施
1. 临床科室应提高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的送检率。

2. 增加了对患者接触物品的消毒频率,对感染患者血液、体液污染能立即消毒。

3.能够及时向院感科上报多重耐药菌感染工作。

五、效果评价
1.临床科室应提高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的送检率。

2.医护人员对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消毒隔离意识增强,能够按照消毒隔离技术操作及《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佩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

3.增加了对患者接触物品的消毒频率,对感染患者血液、体液污染能立即消毒。

多重耐药菌总结2015下半年 文档

多重耐药菌总结2015下半年 文档

多重耐药菌实施监管与改进总结2015年5-11月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降低发生我院医院感染的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落实执行我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的各项措施,重点加强接触防护,手卫生规范,强调医务人员要认真做好多重耐药菌的隔离防护措施,从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今年5-11月多重耐药菌个案登记共38例,其中呼吸道感染19例,泌尿系感染16例,血行感染1例。

伤口感染2例.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12例,铜绿假单胞菌9例,鲍氏不动杆菌8例,肺炎克雷伯菌2例。

大肠埃希氏菌8例。

其中感染例数前2名的科室分别为重症医学科,骨5科。

今年5-11月,根据多重耐药菌个案登记个案,医院感染管理科分别5次到临床科室进行了监管督查,总结如下:一. 存在问题1. 由于部分科室床位紧张,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无法实施单间隔离,只能采取床边接触隔离措施。

2. 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未能严格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诊疗。

3. 对于非急诊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在每次使用后未能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4. 个别病区工作人员不熟悉隔离控制措施。

5. 个别感染患者床边未配置快速消毒液。

二. 整改措施1. 为了减少多重耐药菌的发生,建立了健全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权限,严格掌握适应症。

2. 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值患者的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

3. 对全院医护人员定期进行消毒隔离、无菌技术及《医务人员手卫生基本原则》的相关知识培训。

4. 对全院全体医生进行多重耐药感染的预防措施相关知识,掌握多重耐药菌感染和定制病例的监测与报告。

三. 效果评价1. 临床科室提高了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的送检率。

2. 医护人员对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消毒隔离意识有所增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第三季度多重耐药菌监测总结一、多重耐药菌分布情况2015年第三季度全院共检出多重耐药细菌61株,较第二季度42株相比减少19株。

具体分布情况见图1:图1 2015年第三季度多重耐药菌分布情况表1 2015年第一、二、三季度主要多重耐药菌对比情况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多重耐药菌株数构成比株数构成比株数构成比大肠埃希菌15 25.86% 8 19.05% 21 34.43% 铜绿假单胞菌11 18.97% 11 26.19% 17 27.87% 肺炎克雷伯菌8 13.79% 11 26.19% 12 19.67% 鲍曼不动杆菌17 29.31% 3 7.14% 5 8.19% MRSA 0 0.00% 1 2.38% 5 8.19%2015年第三季度共分离出致病细菌297株,其中多重耐药菌61株,构成比为20.54%;与第二季度对此情况见表2。

第三季度主要致病细菌与多重耐药菌分析见图2:表2 第三季度多重耐药菌构成比与第二季度对比情况时间细菌构成比致病菌株多重耐药菌株第二季度217 42 19.35% 第三季度297 61 20.54%图2 第三季度主要致病细菌与多重耐药菌对比分析二、主要多重耐药菌药敏结果分析:1.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其中20株产ESBLs)药敏结果:2015年第1-3季度大肠埃希菌药敏谱变动情况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药物敏感敏感敏感亚胺培南93.3% 100% 100% 厄他培南80% 100% 100% 呋喃妥因40% 37.5% 71.5% 阿米卡星73.3% 50% 71.4% 头孢替坦60% 75% 61.9%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53.3% 62.5% 47.6%复方新诺明13.3% 37.5% 9.5%妥布霉素33.3% 12.5% 0%氨苄西林0% 0% 0%环丙沙星0% 0% 0%头孢曲松0% 0% 0%氨曲南0% 0% 0%头孢唑林0% 0% 0%头孢吡肟0% 0% 0%庆大霉素26.7% 25% 0%左氧氟沙星0% 0% 0%头孢他啶0% 0% 0% 氨苄西林舒巴坦0% 0% 0% 头孢噻肟0% 0% 0% 本季度分离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全部敏感,与第一、二季度相比,对部分抗菌药物的敏感率相对升高。

2.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2015年第1-3季度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谱变动情况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药物敏感敏感敏感阿米卡星18.2% 45.5% 64.7% 庆大霉素0% 0% 17.6% 环丙沙星0% 0% 11.8% 妥布霉素0% 0% 11.8% 左氧氟沙星0% 0% 11.8% 头孢他啶9.1% 18.2% 11.8%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8.2% 27.3% 11.8% 亚胺培南0% 0% 5.9% 氨苄西林0% 0% 0%头孢曲松0% 0% 0%呋喃妥因0% 0% 0%复方新诺明0% 0% 0%头孢替坦0% 0% 0%头孢唑林0% 0% 0%头孢吡肟45.5% 36.4% 0% 氨苄西林舒巴坦0% 0% 0%本季度分离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敏感率最高,为64.7%。

对其它抗菌药物敏感率较第一、二季度有明显不同。

3.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其中10株产ESBLs)药敏结果:2015年第1-3季度肺炎克雷伯菌药敏谱变动情况药物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敏感敏感敏感阿米卡星62.5% 27.3% 75%厄他培南50% 27.3% 75%亚胺培南50% 27.3% 75%头孢替坦50% 27.3% 66.7%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7.5% 18.2% 66.7% 庆大霉素12.5% 0% 25%妥布霉素25% 0% 8.3%左氧氟沙星0% 0% 0%呋喃妥因0% 0% 0%头孢他啶0% 0% 0%氨苄西林0% 0% 0%复方新诺明0% 0% 0%氨曲南0% 0% 0%头孢唑林0% 0% 0%头孢吡肟0% 0% 0%环丙沙星0% 0% 0%头孢曲松0% 0% 0% 氨苄西林舒巴坦0% 0% 0% 头孢噻肟0% 0% 0% 从第三季度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亚种药敏结果分析,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有耐药趋势,但是与第一、二季度相比,抗生素敏感率有所上升。

4.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药敏结果:2015年第1-3季度鲍曼不动杆菌药敏谱变动情况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药物敏感敏感敏感复方新诺明0% 33.3% 80% 妥布霉素0% 0% 60% 庆大霉素0% 0% 60% 左氧氟沙星0% 0% 0%氨苄西林0% 0% 0%环丙沙星0% 0% 0%头孢曲松0% 0% 0%呋喃妥因0% 0% 0%亚胺培南0% 0% 0%氨曲南0% 0% 0%头孢替坦0% 0% 0%头孢唑林0% 0% 0%头孢吡肟0% 0% 0%头孢他啶0% 0% 0%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0% 0% 0%氨苄西林舒巴坦0% 0% 0%本季度检出鲍曼不动杆菌对少数抗菌药物敏感,与第一、二季度相比,有明显不同。

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药敏结果:从以上主要多重耐药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可以看出:产ESBLs大肠埃希菌虽对包括β-内酰胺酶抑制剂在内的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但是碳青霉烯类药物仍为治疗此类细菌感染的有效药物;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三代头孢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亚种出现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万古霉素为治疗MRSA感染的有效药物。

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呈复杂性、难治性,这就要求医务人员要根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

三、多重耐药菌检出标本分布情况:本季度多重耐药菌标本共61份,其中痰标本31份,构成比为50.82%;2015年第1-3季度多重耐药菌标本对比情况见表3;2015年第1-3季度血标本送检情况对比情况见表4。

表3 2015年第1-3季度多重耐药菌标本对比情况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标本数目构成比数目构成比数目构成比痰44 75.86% 28 66.67% 31 50.82%尿9 15.52% 4 9.52% 12 19.67% 分泌物 3 5.17% 2 4.76% 8 13.11% 全血0 0% 5 11.91% 5 8.2%脓 2 3.45% 3 7.14% 5 8.2%表4 2015年第1-3季度血标本送检情况对比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送检标本245 266 375阳性标本15 25 47阳性率 6.12% 9.4% 12.53%四、多重耐药菌科室分布情况:本季度多重耐药菌分布于16个临床科室,多重耐药菌检出较多的科室为神经外科及ICU,分别为17株、10株,具体情况见图3,第1-3季度多重耐药菌科室分布情况见表5图3 2015年第三季度多重耐药菌科室分布情况表5 2015年第1-3季度临床科室多重耐药菌分布情况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科室数值构成比数值构成比数值构成比神经外科13 22.41% 20 47.62% 17 27.87%ICU 20 34.48% 3 7.14% 10 16.39%外二科 1 1.72% 2 4.76% 5 8.19%呼吸内科7 12.07% 3 7.14% 5 8.19%内分泌科 1 1.72% 1 2.38% 4 6.56% 康复科 5 8.62% 5 11.9% 4 6.56%骨手外科 3 5.17% 1 2.38% 4 6.56%消化内科0 0% 2 4.76% 3 4.92% 外三科0 0% 0 0% 2 3.28%肿瘤内科0 0% 1 2.38% 1 1.64% 新生儿0 0% 1 2.38% 1 1.64% 心内科0 0% 0 0% 1 1.64%神经内一3 5.17% 1 2.38% 1 1.64%科神经内二2 3.45% 0 0% 1 1.64%科泌尿科 3 5.17% 0 0% 1 1.64% 产一科0 0% 0 0% 1 1.64%急诊内科0 0% 2 4.76% 0 0%合计58 100% 42 100% 61 100%五、多重耐药菌检出主要科室细菌分布情况:1.神经外科多重耐药菌分布:本季度神经外科检出多重耐药菌17株,与第二季度相比减少3两株。

2015年第1-3季度多重耐药菌变化情况见表6表6 神经外科第1-3季度多重耐药菌变化情况细菌种类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铜绿假单胞菌 6 8 8肺炎克雷伯菌亚种 5 8 5 大肠埃希菌0 2 4鲍曼不动杆菌 2 0 0粘质沙雷氏菌0 1 0阴沟肠杆菌0 1 0合计13 20 17 2.ICU多重耐药菌分布:本季度ICU共检出多重耐药菌10株,与第二季度3株相比增加7株。

这10位病人多因脑出血、颅内占位及外科手术后转入ICU,病情较重。

ICU多重耐药菌株分布情况见图4图4 ICU多重耐药菌株分布情况六、存在问题:1.抗生素使用不合理,多是经验性用药;未及时送检相应标本,根据药敏结果指导用药。

2.接触隔离医嘱未及时开出,耐药病程记录太过简单,甚至有个别科室在接收到多重耐药菌病人药敏结果后,仍未变更抗生素使用。

3.交接告知制度落实不到位,晨会交接班无记录;特别是病人转科、外出检查、手术时未履行告知制度,不能有效阻断传播途径。

4.个别科室观念淡漠,对多重耐药菌认识不到位,对多重耐药菌定义模糊。

5.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低,致使耐药菌随着医务人员的手传播。

6.病人使用的低中度危险性物品(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未专人专用,且病人使用后,消毒不彻底。

7.护工、保洁对多重耐药菌病人周围环境消毒执行不到位。

8.对患者、家属及陪伴人员宣教不到位。

七、整改措施:多重耐药菌防控如何“标本兼治”(一)治本: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耐药菌产生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或放射、超声等影像学结果,诊断为细菌、真菌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临床或实验室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应用抗菌药物指征。

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即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而定。

对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患者应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及时留取相应合格标本(尤其是血液等无菌部位标本)送病原学检测,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并据此调整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二)治标:落实接触隔离,阻断传播途径1.加强手卫生管理:手是阻断传播途径的有效措施,有效的手卫生行为,能阻止耐药细菌通过手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