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宁夏西部扶贫攻坚报告——宁夏生态移民绩效研究

合集下载

扶贫攻坚背景下试析宁夏生态移民社会治理特征及问题

扶贫攻坚背景下试析宁夏生态移民社会治理特征及问题

扶贫攻坚背景下试析宁夏生态移民社会治理特征及问题1. 引言1.1 背景扶贫攻坚是中国长期以来的重要工作之一,旨在帮助贫困地区的群众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

宁夏作为我国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长期以来也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和贫困现象。

为了改善宁夏的生态环境和减轻贫困压力,政府实施了生态移民政策,将一部分贫困人口迁入生态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帮助他们发展产业、改善生活。

在扶贫攻坚的背景下,宁夏的生态移民社会治理也成为一个重要议题。

如何有效管理生态移民社区,协调好移民群体与原居民的关系,解决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都是当前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通过深入分析宁夏生态移民社会治理的特征和问题,可以为政府决策和社会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推动宁夏的生态移民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1.2 研究意义宁夏是我国扶贫攻坚的重点地区之一,生态移民是宁夏脱贫攻坚的重要措施之一。

对于宁夏生态移民社会治理特征及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宁夏生态移民社会治理特征的探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宁夏生态移民政策的实施情况,为今后政策的调整和优化提供参考。

分析宁夏生态移民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帮助相关部门找出问题所在,及时解决,使生态移民政策更加有效地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可以促进宁夏生态移民政策的落实和完善,推动宁夏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深入研究宁夏生态移民社会治理特征及问题,对于加快宁夏脱贫攻坚进程,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2. 正文2.1 宁夏生态移民的概念和特点宁夏生态移民是指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根据国家政策和规划,将居住在生态环境脆弱区的居民搬迁至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人居环境改善的行动。

宁夏生态移民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政策驱动。

宁夏生态移民是在国家扶贫攻坚政策的推动下进行的,政府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减轻生态环境负担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采取了积极的政策措施,推动生态移民工作的开展。

宁夏生态移民扶贫的经济效益研究

宁夏生态移民扶贫的经济效益研究

宁夏生态移民扶贫的经济效益研究作者:马晓旭来源:《大经贸·创业圈》2019年第04期【摘要】宁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易地搬迁的方式进行生态移民,在近40年的时间内共搬迁了30多万的人口。

易地搬迁是有效的扶贫方式,对宁夏经济收入、产业结构、人力资源水平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提升了地区的经济效益。

生态移民扶不是使宁夏经济发展的唯一因素,但却十分重要。

在接下来的扶贫中,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可以尽快实现2020年全面脱贫攻坚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关键词】宁夏生态移民易地搬迁经济效益“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

2015年10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首次提出“五个一批”的脱贫措施,为打通脱贫“最后一公里”开出破题药方。

五个一批是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随后,“五个一批”的脱贫措施被写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经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

其中,移民搬迁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脱贫方式,可以将居住在恶劣环境中的贫困居民转移到交通和生活条件都较好的地区,使其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

1.宁夏实施生态移民的背景“生态移民”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科学家考尔斯提出,是指原生活在自然保护区、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破坏地区以及自然环境条件恶劣、难为人类提供基本生存及生产条件的地区的人口,选择离开以前的住地,迁移到别的地方重新建立起新家园的人口迁移活动。

中国的生态移民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成因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的不协调性。

宁夏的扶贫搬迁工程始于20世纪80年代。

改革开放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通过实施“三西”农业建设、“双百”扶贫攻坚、千村扶貧开发工程、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略等。

30多年来已累计搬迁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人口100多万人。

易地搬迁是一条以川济山、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扶贫开发成功之路。

宁夏生态移民减贫效益评价研究

宁夏生态移民减贫效益评价研究

宁夏生态移民减贫效益评价研究宁夏生态移民减贫效益评价研究摘要:生态移民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减贫策略,在宁夏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实施和推广。

本研究通过对宁夏生态移民减贫项目的调研和案例分析,评估了该项目的减贫效益,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关键词:生态移民;减贫效益;评价研究;宁夏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逐渐凸显。

在这种情况下,寻找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减贫策略变得尤为重要。

生态移民是一种将贫困地区的居民迁移到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通过发展生态产业来帮助他们脱贫的策略。

宁夏地区以其独特的生态资源条件而成为生态移民减贫的试点地区。

二、宁夏生态移民减贫项目的概况宁夏生态移民减贫项目是国家扶贫办在宁夏地区推出的一个重要扶贫举措。

该项目的目标是通过将富有生态资源优势的地区与贫困地区对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

项目的具体操作包括对贫困地区的居民进行选址、安置和培训,同时引入一些生态产业项目,提供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

三、宁夏生态移民减贫项目的减贫效益分析根据对多个生态移民项目的考察和调研,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宁夏生态移民减贫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贫困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引入生态产业项目,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并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其次,项目对贫困地区的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和社会保障。

通过政府提供的住房、医疗和教育等各项保障措施,使生态移民的居民在新的居住地能够享受到更好的福利。

第三,项目有助于提高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通过引入生态产业和改善土地利用方式,有效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

四、宁夏生态移民减贫项目的问题与改进措施在实施宁夏生态移民减贫项目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选址和安置工作没有得到充分的考虑。

由于选址和安置不当,导致一些居民的生活条件出现下降。

其次,项目的生态产业建设力度不够。

为了更好地推动贫困地区的产业升级,项目需要加大对生态产业的投资和培训力度。

宁夏脱贫攻坚研究报告

宁夏脱贫攻坚研究报告

3新西部 NEW WEST 2019年2-3月上旬刊宁夏既是少数民族地区,也是全国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重点省区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宁夏扶贫开发实现了从输血式、救济式扶贫向造血式、开发式扶贫转变,从分散帮扶、普惠扶持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转变,形成了党政主导、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新机制,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不断巩固提升。

但是,宁夏也存在脱贫攻坚与稳定发展的双重挑战,脱贫攻坚已到了爬坡过坎、攻坚拔寨的关键时期,必须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和富民工程,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文丨李文庆宁夏脱贫攻坚研究报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要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为庆祝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题词“建设美丽新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是激励宁夏干部群众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的动员令,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题词精神,大力实施脱贫富民战略,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

宁夏脱贫攻坚历程及现状宁夏中部干旱区和南部山区合称为中南部地区,是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于一体的特殊困难地区,被国家确定为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包括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海原县、同心县、盐池县、红寺堡区等9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区),既是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也是宁夏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一)宁夏扶贫攻坚历程宁夏扶贫开发始于1983年,经过三十多年的扶贫开发,见证了我国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扶贫开发的生动实闽宁镇原隆村,东西协作圆了生态移民的脱贫梦。

践。

扶贫攻坚背景下试析宁夏生态移民社会治理特征及问题

扶贫攻坚背景下试析宁夏生态移民社会治理特征及问题

扶贫攻坚背景下试析宁夏生态移民社会治理特征及问题随着扶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宁夏生态移民成为一种重要的脱贫措施。

宁夏作为我国贫困地区之一,长期以来受到干旱缺水、荒漠化、资源匮乏等多重因素的困扰,地理环境恶劣,生态环境严重退化,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为了改善宁夏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宁夏政府积极推动生态移民工作,将贫困地区的居民迁移到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以实现贫困地区生态环境的修复和贫困户的脱贫增收。

宁夏生态移民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态移民是一种综合治理策略。

宁夏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仅是土地荒漠化,还涉及到水资源不足、植被退化、气候干旱等多方面因素。

生态移民需要采取综合治理策略,包括搞好水资源配置和利用、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开展植被恢复等措施,以实现贫困地区的整体脱贫。

生态移民是一种集中安置方式。

为了提高生态移民的效果和效率,宁夏政府采取了集中安置的方式,将贫困地区的居民集中迁移到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

这样可以集中资源,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更好地保障贫困户的生活和发展需求,加快实现生态环境修复和脱贫增收的目标。

在宁夏生态移民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生态移民涉及人口迁移和社会转型问题。

由于生态移民需要将大量人口从贫困地区迁移到其他地区,可能导致贫困地区的社会结构和人口分布发生变化,从而带来一系列社会转型问题,如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困扰。

生态移民涉及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生态移民需要在新的安置地提供足够的土地资源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以保证移民群体的生活和发展需求。

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和生态环境脆弱,很难保证移民地的土地和生态资源的充足,这可能导致新的生态问题的产生。

生态移民涉及社会治理和权益保障问题。

生态移民需要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进行协调和管理。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确保移民群体的权益得到保障,同时要加强社会组织的参与和监督,以确保生态移民工作的顺利进行。

宁夏生态移民情况调研报告

宁夏生态移民情况调研报告

青铜 峡市依托黄河金 岸建 设 、酿酒葡 萄种植和工 区工程建设 和配套设施满意度 较高 ,通过移 民后 一段
业 园区发展 , 大力发展 酿酒 葡萄产业 , 在 同兴村 及甘城 时期 的生活 , 切 身感 受到 了搬迁带来 的好处和利 益 , 移
子建设 葡萄种植基地安 排当地移 民打工就业 ;在三个 民的 1 3 常生活便利 , 每天可 以吃到新 鲜 肉菜 , 适 龄儿童 移 民安置 区分 别建设 了奶 牛养殖 园区 ,同兴村 养殖 园 上学距离远 、 行路难 的问题 得到彻底 改善 , 医疗卫生 等 区奶牛 已委托上 陵集 团托管 经营 。 公共设施 完善。移 民搬迁后 , 信息来源广 、 渠道宽 , 外出
( 二) 产业发展各具特 色
通过调研 了解到 , 目前生态 移民土地集 中安 置 , 原
亩设 施农 民政 策提供可靠 的依据 ,自治 区统计局 近期组织人员 则上人均安排一 亩水浇地 ,支 持户均发展 l 有条件 的县 ( 市、 区) 支持户 均发展 1 亩设施农 田或 对 同心县 、 红寺堡 区 、 灵武 市 、 金凤 区 、 兴庆 区 、 贺兰 县 、 业, 青铜 峡市等 7个县 ( 市、 区) 的8 个移 民村 进行 了调研 , 1 座高效养殖 圈棚 。青壮年劳动力有外 出务工的 , 也有
( 区) 9 1 个 乡镇 6 8 4 个行政村 1 6 5 5 个 自然村 , 其 中县 内
同心县 实行 人均 1 — 2亩水浇地政策 ,在移 民户 院
安置 3 5 %, 县外 安置 6 5 %; 规划建设 安置 区 2 7 4个 , 其 中建有养殖 圈棚 , 鼓励农 民养殖育肥牛 。
中: 生态移 民安置区 2 3 4 个 。截提供户均两亩温棚 , 完成二代 日光温棚 5 7 0

宁夏生态移民考察报告doc

宁夏生态移民考察报告doc

宁夏生态移民考察报告篇一:实施生态移民(调研报告)海原县生态移民调研文章实施生态移民推动海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海原县移民办二〇一二年实施生态移民推动海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海原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是集干旱山区、革命老区、回族聚居区为一体的农业人口大县、国家级贫困县。

全县土地总面积4989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3个管委会和1个自然保护区,168个行政村、1175个自然村、8个社区,总人口4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和回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分别占总人口的92%和69%。

目前,全县仍有近15.7万贫困人口生存在重点生态脆弱区、生态核心区、地质灾害区、地震断裂带和偏远山区,且干旱缺水,居住分散,生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

严重缺水是制约海原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瓶颈,年降水量不足300毫米,苦瘠甲于天下,在这块土地上却生息着46.5万人口,使本来就极度脆弱的生态环境难以承载,出现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尴尬局面。

尽管国家每年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当地经济发展,但是由于先天不足加之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樵采和祖辈粗放耕作的落后方式,成为发展中无法逾越的硬伤,面对这样一种现状,出路在哪里?一、艰难地探索改革开放二十年,历届县委、政府带领全县人民与天斗与地斗,艰苦创业,打机井、修水库、修梯田、修道路、架电网、建学校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使贫困人口不断减少,但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脱贫-反贫-再脱贫的怪圈没有彻底摆脱,治标不治本,是不是还有其他出路呢?县委政府的决策者在思考这个问题,区党委政府的高层决策者在思考,广大干部群众在思考,通过思考、探索、实践得出两个字那就是移民。

通过移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海原移民应该说是走过了投亲靠友搬迁到政府组织跨县移民再到县内移民这样一个历程,实践证明,只有通过实施生态移民才能实现海原经济社会跨跃式发展。

二、生态移民实施情况1989年以来,全县通过政府有计划有组织和群众自发移民的形式,累计完成移民搬迁8.8万人,其中依托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开发安臵移民5.5万人,县内安臵移民1.2万人,群众自发向区外和区内各市县移民2.1万人。

宁夏生态移民的可持续发展与精准扶贫问题的思考

宁夏生态移民的可持续发展与精准扶贫问题的思考

宁夏生态移民的可持续发展与精准扶贫问题的思考生态移民是宁夏实现可持续发展与解决贫困问题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宁夏通过各种形式的生态移民,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拓宽了移民致富的空间。

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宁夏生态移民的可持续发展与精准扶贫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可持续发展问题主要包括移民迁入地选址及产业发展问题、社区文化适应问题与生态环境问题,精准扶贫问题则主要表现为思想宣传不到位、扶贫项目效益低与帮扶效果不理想。

各相关部门应把可持续发展与精准扶贫作为生态移民的应有之义,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生态移民是从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出发,把原居住在生态脆弱地区分散的人口以移民的方式集中起来,形成新的村镇,进而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宁夏生态移民是破解区域生态和生存矛盾、实现双赢的战略性决策”,可持续发展与精准扶贫是其中的应有之义。

研究宁夏生态移民的可持续发展与精准扶贫问题,不仅可以为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提供理论参考,而且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与贫困问题的解决也具有一定意义。

一、宁夏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问题(一)移民迁入地选址及产业发展问题宁夏的生态移民工程历时久远,不少移民迁入地选择在了城郊或沙漠边缘地带,农业发展艰难、交通不便、基础设施投入成本大等问题使得移民在迁出后陷入了再次贫困的恶性循环中,造成了二次搬迁问题。

以泾灵新村为例,移民搬迁前政府规划让移民发展诸如圈棚养殖、大棚蔬菜、灵武长枣等特色产业种植,但移民搬迁后发现泾灵新村农业用水缺乏且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因而只能将土地流转出去,以务工收入维持生计。

许多移民对农业用水缺乏、无法进行正常农业生产怨声较大,出现了返迁的想法与行为。

生态移民工程将移民从贫困地区迁出固然重要,但是最终目的是使移民脱离贫困的状态,生活水平有质的提高,这就需要政府在搬迁前对移民后续的产业发展有详细的规划。

政府在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前,应当本着对移民负责的态度,对迁入地的生态环境、气候、地理位置、发展潜力等做详尽的考量,将每个工作环节做细、做精,保证移民在搬迁后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

宁夏生态移民研究

宁夏生态移民研究

宁夏生态移民研究宁夏生态移民研究近年来,随着人民对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生态移民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宁夏作为我国贫困和生态环境相对较差的地区,生态移民在宁夏的实践以及其对当地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备受瞩目和重视。

一、宁夏生态移民的背景和意义宁夏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气候干旱,土地资源贫瘠,生态环境脆弱。

这导致了宁夏长期面临着生存困境和发展难题。

为了改善贫困和不适宜居住的环境,宁夏政府决定采取生态移民的方式,将贫困地区的居民迁移至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

生态移民对于宁夏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生态移民可以解决贫困地区的生存问题,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其次,生态移民可以减轻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压力,降低生态破坏程度,为生态环境恢复提供机会。

最后,生态移民还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贫困地区的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

二、宁夏生态移民的实践宁夏生态移民的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政府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移民规划,确保了移民的顺利搬迁和居住条件的改善。

同时,政府还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移民参与当地的产业发展和社会建设。

在贫困地区的居民移民至新居住地后,政府积极组织他们进行技术培训和就业指导,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生活环境。

同时,政府还进行了土地整合和农业生产布局,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生态移民地区的环境保护力度,加强了对移民后居民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保障。

这些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居民的融入和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恢复和经济的发展。

三、宁夏生态移民的问题与挑战尽管宁夏生态移民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移民后居民在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经济模式上还存在困难。

他们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差距较大,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培训来提高他们的技能和能力。

其次,生态移民地区的生态环境修复和经济发展仍然需要更多的投入和支持。

扶贫攻坚背景下试析宁夏生态移民社会治理特征及问题

扶贫攻坚背景下试析宁夏生态移民社会治理特征及问题

扶贫攻坚背景下试析宁夏生态移民社会治理特征及问题中国扶贫攻坚工作迈出了新的步伐,宁夏作为国家扶贫攻坚的重点省份之一,实施了大规模的生态移民工程。

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但也带来了新的社会治理问题。

本文试析宁夏生态移民社会治理的特征及问题,并探讨可行的解决之道。

一、宁夏生态移民的特征宁夏生态移民是指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和减少贫困人口而将贫困地区的居民转移至生态优良地区的行为。

宁夏生态移民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规模巨大:宁夏生态移民规模庞大,涉及数十万贫困人口,将贫困地区的居民迁往新的生活地点。

2. 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移民项目的初衷是为了改善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减少荒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

3. 经济发展:生态移民地通常是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居民生活条件和就业机会较之原居地有所改善。

4. 社会管理压力:生态移民给接收地的社会管理带来较大压力,原居地和新居地的社会治理问题凸显。

随着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宁夏出现了一系列社会治理问题:1. 就业和产业困难:生态移民地的居民通常由于环境和产业条件的差异,难以适应新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找工作和创业困难。

2. 教育和医疗资源不足:生态移民地通常是相对偏远和贫困的地区,教育和医疗资源严重不足,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

3. 社会融合问题:原居地和生态移民地之间存在文化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居民之间的融合和交流存在困难。

4. 地方政府管理不到位:由于生态移民引起的社会治理问题复杂多样,地方政府往往管理不到位,社会组织和基层治理形势严峻。

三、宁夏生态移民社会治理的应对之策针对宁夏生态移民社会治理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解决之道:1. 加强政府管理:地方政府应当加大对生态移民地的管理力度,重视基层治理,建设更加完善的社会管理机构。

2. 完善公共服务:加大对生态移民地的教育、医疗和就业扶持力度,增加公共服务资源,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3. 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应当增加对生态移民地的资金投入,鼓励开展灵活多样的创业扶贫项目,帮助居民增加收入。

对宁夏生态移民地区后续发展情况调查分析

对宁夏生态移民地区后续发展情况调查分析

着 多年的种植 、 养殖经 验 , 在发展 种植业 、 养殖 业方 面 劳动力 ; 打造具有特 色的精 品农业 , 提高农产 品的附加
发展主导产业 。充分利用生态 有着较高 的需求 。 移 民地 区第三产业 的发展明显滞后 , 值。三要优 化产业结构 ,
产业结构还很不完善。 从调查情况来看 , 商业餐饮业和 移 民带来丰 富的劳 动力 ,支持鼓励 移民和社会各 阶层 交通运输业 的发展在原移民地发展极 为滞后 。 移 民后 , 力量进行投资生产 ;利用好基础设 施建设带来 的发展 交 通运输业开始有所发展 。
原来 的以外 出打工配合种植业 、养殖业为 主转 变为单 生产投入有所增加 的仅 占 1 0 . 7 %和 2 0 %。 纯地 以外 出打工为主 。 移 民后 , 原有 的产业结构遭到破 坏, 新 的产业 结构还 未建立 , 在这种情 况下 , 移 民基本 上依靠外 出打工维持生计 , 移民收人暂时出现 下降。
家庭外 出务 工 ,这 说明大多数移 民家庭拥有 双份或多 ( 一) 需要完善产业结构 。生态移 民使 移 民丧失 了
份 收入来 源 。移民后 , 搞种植 、 养殖 的家庭大 幅度减少 原有 的产业结 构 ,而新的产业结构的建立需 要一个过
( 两者 累计 为 1 4 . 3 %) ,外 出打 工的家庭增加到 7 3 . 2 %, 程。 现阶段移 民单 纯地依靠外 出打工谋 生 , 但是他们有
生态移 民的成败得失 , 自治 区各级党委 、 政府都 非常重 为主, 外 出打工为辅。 其中, 有5 5 . 4 %的家庭 以种植业为第
视 。经过几年的发展 , 生态移 民生活稳定 , 生产 水平有

大收入来源 , 有2 8 . 6 %的家庭 以养殖业为第一大收入来

扶贫攻坚背景下试析宁夏生态移民社会治理特征及问题

扶贫攻坚背景下试析宁夏生态移民社会治理特征及问题

扶贫攻坚背景下试析宁夏生态移民社会治理特征及问题扶贫攻坚是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也是中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解决的问题。

宁夏是中国国家级扶贫攻坚重点省份之一,其生态移民作为扶贫攻坚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推进宁夏生态移民社会治理中展现出了一些独特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

有必要对宁夏生态移民社会治理特征及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以期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宁夏生态移民的背景及特征宁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地处黄河上游,自然资源较为匮乏。

宁夏生态环境多年来严重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地下水位不断下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宁夏实施了生态移民项目,将一些生态环境恶劣、资源匮乏的区域的居民迁往宁夏中西部地区,希望以此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并提高居民的生活条件。

1. 生态移民的规模和范围宁夏生态移民项目覆盖面广,参与居民数量较多。

根据官方数据统计,从2007年至2018年底,宁夏共实施了生态移民项目29个,涉及到17个县(市、区),共有22.4万移民户,涉及63.5万人。

这样的规模是比较庞大的,也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

2. 生态移民的目的和功能宁夏生态移民项目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土地资源,促进绿色发展。

也是为了解决贫困地区的居民的就业和生活问题,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

生态移民项目既是一项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也是一项扶贫攻坚工程。

3. 生态移民的实施方式和措施宁夏生态移民项目的实施方式比较多样化,包括政府引导、土地流转、产业扶持、社会保障等多种措施手段。

政府引导主要是指政府在项目实施中进行引导和推动,组织相关部门、企业、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生态移民项目。

土地流转是指将原生态环境恶劣、资源匮乏的区域的土地流转给生态移民户,让他们进行生产经营。

产业扶持是指为了促进生态移民户的生产和经济发展,政府提供相关的资金、技术和市场支持。

社会保障是指为了保障生态移民户的基本生活,政府向他们提供相应的社会救助和保障。

宁夏生态移民考察报告

宁夏生态移民考察报告

宁夏生态移民考察报告篇一:实施生态移民(调研报告)海原县生态移民调研文章实施生态移民推动海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海原县移民办202年实施生态移民推动海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海原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是集干旱山区、革命老区、回族聚居区为一体的农业人口大县、国家级贫困县。

全县土地总面积4989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3个管委会和1个自然保护区,168个行政村、1175个自然村、8个社区,总人口4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和回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分别占总人口的92和69。

目前,全县仍有近15.7万贫困人口生存在重点生态脆弱区、生态核心区、地质灾害区、地震断裂带和偏远山区,且干旱缺水,居住分散,生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

严重缺水是制约海原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瓶颈,年降水量不足300毫米,苦瘠甲于天下,在这块土地上却生息着46.5万人口,使本来就极度脆弱的生态环境难以承载,出现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尴尬局面。

尽管国家每年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当地经济发展,但是由于先天不足加之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樵采和祖辈粗放耕作的落后方式,成为发展中无法逾越的硬伤,面对这样一种现状,出路在哪里?一、艰难地探索改革开放二十年,历届县委、政府带领全县人民与天斗与地斗,艰苦创业,打机井、修水库、修梯田、修道路、架电网、建学校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使贫困人口不断减少,但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脱贫-反贫-再脱贫的怪圈没有彻底摆脱,治标不治本,是不是还有其他出路呢?县委政府的决策者在思考这个问题,区党委政府的高层决策者在思考,广大干部群众在思考,通过思考、探索、实践得出两个字那就是移民。

通过移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海原移民应该说是走过了投亲靠友搬迁到政府组织跨县移民再到县内移民这样一个历程,实践证明,只有通过实施生态移民才能实现海原经济社会跨跃式发展。

二、生态移民实施情况1989年以来,全县通过政府有计划有组织和群众自发移民的形式,累计完成移民搬迁8.8万人,其中依托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开发安臵移民5.5万人,县内安臵移民1.2万人,群众自发向区外和区内各市县移民2.1万人。

宁夏红寺堡区生态移民经济社会效益评价研究

宁夏红寺堡区生态移民经济社会效益评价研究

宁夏红寺堡区生态移民经济社会效益评价研究上世纪80年代,我国有贫困人口近700多万,大部分生活在环境恶劣、靠天吃饭、土地贫瘠、资源匮乏地区。

为改善贫困农民的生存条件,解决这部分人口的温饱问题,同时缓解人口对环境资源的压力,尽快恢复已经严重恶化的生态环境,政府将这部分地区的人口进行转移。

政府主导型生态移民是指政府有组织地把生态恶化地区或自然保护区的人口迁移出来,已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同时兼顾扶贫和提高经济收入的的迁移活动以及迁移出来的人口。

考虑到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较弱,靠天吃饭,温而复寒、饱而复饥的状况还没有改变。

吊庄移民工程的启动就是在中央政府为从根本上改变宁夏南部山区的贫困状况。

预期目标是从干旱山区迁移部分人到水、土、光、热资源丰富地区开发荒地,以期移出的贫民户获得较好的生存条件、稳定解决温饱问题,环节地区贫困和保护地区生态环境的二重目标。

红寺堡区同样也是基于这样的现状而实施生态移民的一种。

属于吊庄移民工程的一部分,共搬迁移民近20万人,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政府集中安置的移民开发区。

目前,学术界对生态移民的研究越来越多,但目前国内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有研究移民方式、移民政策、移民后生态恢复状况等,对生态移民效益的研究较少,部分研究也只是做定性分析,没有定量的研究评价。

本课题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实地调查研究作为印证对红寺堡区2009年到2013年生态移民经济社会效益进行评价研究。

首先介绍了红寺堡区生态移民的总体状况,其次是通过查阅资料和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构建生态移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以问卷的形式搜集各类专家对指标权重所打的分数,收集红寺堡区2009年至2013年各指标的原始数据,再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无量纲处理,计算出2009-2013年红寺堡区生态移民经济社会效益评价指标值。

最后根据数据分析总结红寺堡区生态移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为以后相关的研究提供重要经验。

扶贫攻坚背景下试析宁夏生态移民社会治理特征及问题

扶贫攻坚背景下试析宁夏生态移民社会治理特征及问题

扶贫攻坚背景下试析宁夏生态移民社会治理特征及问题[摘要]自生态移民工程实施以来,移民安置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但诸多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实质上,这些问题的显现是由于移民安置地区的社会结构未能与经济结构实现同步转变而造成的。

本文从社会治理的角度出发,找到解决深层次社会问题有效途径与对策。

[关键词]生态移民结构社会治理一、宁夏生态移民区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分析按照库兹涅茨产业结构模式,产业结构模式转变为“二、三、一”的模式,并且第一产业比重小于20%,就表示该地区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

2017年,宁夏全区三次产业增加值调整为7.6:46.6:45.8,产业结构模式为“三、二、一”模式,表示已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但宁夏生态移民区的社会结构转变较慢,滞后于经济结构转变速度。

首先,从人口结构来看,宁夏生态移民区自然增长率为12.62%,远远高于工业化后期自然增长率1%的比例,也高于2007年我国工业化阶段社会结构指标中工业化中期阶段自然增长率5.71%的比例;从就业结构来看,根据钱纳里标准,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就业结构标准依次应为15.6:36.8:47.6,按照国内有关研究,中国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就业结构指标为50:22:28,宁夏生态移民区就业结构为58.88:11.36:29.76,不论以哪种指标为准,宁夏生态移民区都仍处在工业化初期阶段;从消费结构来看,进入工业化中期后恩格尔系数应该在30%以下,宁夏生态移民区农村地区恩格尔系数为12.66%,说明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从城乡結构看,工业化中期的城镇化率应该达到60%以上,宁夏生态移民区的城镇化率仅为26%,仍滞留在工业化初期阶段。

整体看来,宁夏生态移民区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转变速度偏差较大,以致于深层次社会问题的产生不可避免。

二、宁夏生态移民区社会治理的特征(一)移民自我管理能力弱化自我管理能力弱化是移民参与社会治理的一块短板,导致移民自我管理能力弱化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三个方面:1.移民过于关注经济建设,参与社会治理积极性不高贫困是生态移民的最大特征,“解决温饱、脱贫致富”成为移民搬迁后的最大心愿,这也是生态移民实施的最终目的之一。

2017年宁夏生态移民收入分析

2017年宁夏生态移民收入分析

增长 10.1%。一 是 宁 夏将 养 殖 业确 定 为 贫 困地 区 的 2017年的 1244元。7个市辖区最高与最低 收入差距 来自bb 诡 计 上 经 竹

憋 瑟翻
调查 天地
由 2014年 的 2243元 ,扩 大 到 2017年 的 2850元 。6 监督检查力 度 ,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落实 到位 ,各地
6858元 ,同 比增加 671元 ,增 长 10.8%。 宁夏 生态 移
(三 )财 产净 收入 是推 动 移 民增 收 的重要 补 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比同期全国农村居民平均水
移 民人 均财 产 净 收入 175元 ,同 比增加 9元 ,增
平 高 2.1个 百 分 点 ,比 同期 宁 夏农 村 居 民平均 水 平 长 5.4%。各地 充 分 挖 掘增 收潜 力 ,不 断 拓展 移 民收
个川区县最 高与最低收入差距 由 2014年 的 607元 , 促 进 移 民增 收 的项 目建 设 到 位 ,各 项 移 民 管 理 措
扩 大到 2017年 的 975元 。9个 山 区县最 高 与最低 收 施 到 位 。
入 差 距 由 2014年 的 1101元 , 扩 大 到 2017年 的
总 体平 稳 、稳 中提 质 的 良好 态 势 ,煤炭 、冶 金 、高耗 能 障标准 、档次提高 ;大病保 险、医疗救助 、大病补充保
等基础行业 回暖 ,总体用工需求增加 ;高速公路 、高 险 、残疾救助 、兜底救助等制度 的逐 步落实;各项精
铁 、整村 推进 以及 精准 扶 贫基 建 等 大 型工 程项 目的 准 扶贫 项 目的实施 ,各 项产 业 补 助和 奖 励 的及 时兑
动就业技能单一 ,大多数只能靠体力吃饭 ,临时I生季 务教育 链 条 。鼓励 企业 、个人 或公 益组 织参 与移 民教

扶贫攻坚背景下试析宁夏生态移民社会治理特征及问题

扶贫攻坚背景下试析宁夏生态移民社会治理特征及问题

扶贫攻坚背景下试析宁夏生态移民社会治理特征及问题宁夏是我国贫困地区之一,扶贫攻坚是宁夏省政府长期以来的重点工作。

为了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宁夏采取了生态移民的方式进行贫困人口的转移安置。

生态移民是指将贫困地区的人口、资源转移到相对富有的地区,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机会。

宁夏生态移民的社会治理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府主导。

生态移民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政府主导并负责安置、资金支持等工作。

宁夏省政府成立了专门的部门负责生态移民工作,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措施,并通过资金和项目支持推动生态移民的顺利进行。

第二,参与多方。

在宁夏生态移民过程中,不仅有政府的参与,还有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合力。

企业为生态移民提供就业机会,社会组织为生态移民提供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

注重环境保护。

宁夏生态移民的目的是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但同时也需要保护好接纳地的生态环境。

宁夏在生态移民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控制生态破坏,并积极推进生态恢复和改善工作。

宁夏生态移民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资金支持不足。

生态移民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包括购买土地、修建基础设施、提供就业机会等。

但目前宁夏的资金支持还不足以满足生态移民的需要,导致一些贫困地区的生态移民工作进展缓慢。

第二,接纳地社会融合难度大。

生态移民将大量贫困人口转移到相对富有的地区,这些人口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与接纳地的居民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和隔阂。

如何解决移民与接纳地居民之间的文化冲突、融合问题,是一个需要重视的社会治理问题。

生活保障不完善。

生态移民是为了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条件,但目前一些生态移民安置点的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还不完善,导致一些生态移民仍面临生活困难。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宁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生态移民的资金支持力度。

二是加强社会融合,通过教育、文化交流等方式促进移民与接纳地居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融合。

三是完善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提高生态移民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机会。

扶贫攻坚背景下试析宁夏生态移民社会治理特征及问题

扶贫攻坚背景下试析宁夏生态移民社会治理特征及问题

扶贫攻坚背景下试析宁夏生态移民社会治理特征及问题宁夏生态移民是指在治理贫困地区的通过搬迁贫困人口到生态良好的地区来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这一政策的优势在于既可以改善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又可以提供贫困人口一个更好的生活发展机会。

宁夏生态移民社会治理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宁夏生态移民社会治理的特征是“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群众主体”。

这一特征体现了政府在推动生态移民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市场在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中的参与,以及贫困人口的主体地位和社会参与。

宁夏生态移民社会治理的特征是“全员参与、全过程治理”。

宁夏生态移民工作实行了全员参与的方式,即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各方面都参与并共同参与生态移民工作的决策、规划和实施。

宁夏生态移民工作也是一个全过程治理的过程,从规划、实施到后期管理,都需要各方面的参与和合作。

宁夏生态移民社会治理的特征是“主动参与、多元合作”。

宁夏生态移民工作主动参与各方面的合作,比如政府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政府与贫困人口的合作等。

这种多元合作的方式既可以扩大资源和支持的来源,又可以提高生态移民工作的效果。

宁夏生态移民社会治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宁夏生态移民工作中存在一些政策和制度障碍。

一些贫困人口对生态移民政策的理解不深,缺乏对生态移民工作的参与和支持。

一些政府报告的落地需要进一步加强,生态移民工作在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和监督也存在一些问题。

宁夏生态移民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资源和资金短缺的问题。

虽然生态移民工作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但仍面临着资源和资金的不足。

这导致一些生态移民项目无法顺利进行,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宁夏生态移民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生态环境保护和关爱贫困人口的需求不平衡的问题。

有一些贫困人口在生态移民过程中仍面临着生活和就业的困难,如果不能得到妥善的安置和关爱,可能会再次陷入贫困。

宁夏生态移民社会治理具有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群众主体的特征,同时也面临着政策和制度障碍、资源和资金短缺、生态环境保护和关爱贫困人口的需求不平衡等问题。

宁夏自发移民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研究

宁夏自发移民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研究

宁夏自发移民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研究宁夏自发移民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研究近年来,宁夏地区出现了自发移民现象。

在中国西北地区,宁夏被认为是一个相对欠发达的省份。

然而,一些人选择离开他们熟悉的家乡,前往其他地区寻求更好的经济机会。

本文将对宁夏自发移民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价研究。

首先,我们来看看宁夏自发移民对经济带来的影响。

随着人口的流出,宁夏地区的劳动力供给相应减少。

这可能会导致宁夏劳动力短缺,对当地经济发展构成一定的压力。

然而,自发移民也给宁夏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影响。

首先,它缓解了宁夏地区的就业压力。

许多年轻人选择离开宁夏去其他地方工作,减少了当地的就业竞争。

其次,自发移民还带来了海外汇款。

许多宁夏的移民在外地工作并赚取收入,一部分收入会被汇回家乡,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来源。

这些汇款不仅支持了当地家庭的生活,还为宁夏带来了外汇收入,促进了经济发展。

其次,宁夏自发移民对当地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首先,它导致了家庭结构的变化。

很多年轻人离开家乡去其他地方工作,留下了父母和老年人。

这导致了许多宁夏的老人被迫独自生活,缺乏照顾和陪伴。

此外,一些年轻人移民后,也需要面对自己独立生活的困难。

其次,自发移民也会导致一些社会问题。

一些移民面临着文化冲击和适应困难。

他们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和工作,在面临困难时,他们可能会感到孤独和不适应。

此外,一些自发移民可能面临就业歧视和不公平待遇。

他们可能会被剥夺一些工作机会和社会福利。

这些问题需要得到关注和解决。

综上所述,宁夏自发移民在经济和社会方面带来了一些积极和负面的影响。

经济上,自发移民缓解了就业压力,并带来了海外汇款。

然而,它也对劳动力市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压力。

社会上,自发移民导致了家庭结构的变化和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

老年人可能缺乏照顾和陪伴,年轻人可能面临适应困难和就业歧视。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发移民的积极影响,应该采取措施提供更好的照顾和支持。

同时,相关政策也应该制定和实施,以保护移民的权益,防止就业歧视,促进一个公平和包容的社会总之,宁夏自发移民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西部 NEW WEST 2018年2-3月上旬刊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7月在宁夏视察时指出:“扶贫开发到了攻克最后堡垒的阶段,所面对的多数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需要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抓工作。

”宁夏是全国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重点省区之一,贫困人口集中、贫困程度深是个现实问题,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精准扶贫方略,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强化责任,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实现精准脱贫目标,推动宁夏贫困地区整体脱贫,推动宁夏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16年6月,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实施脱贫富民战略,打造全国脱贫攻坚示范区。

2017年11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发布《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脱贫富民战略的实施意见》,用36条力度大、针对性强、含金量高、普惠面广的政策措施,聚焦重点群体、核心任务、均衡充分发展,更精准、可持续地解决宁夏贫困地区发展难题,促进全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宁夏中南部地区9县(区),是国家确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也是宁夏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经过三十多年的扶贫开发,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90万人。

宁夏“十二五”规划对中南部地区7.88万户34.6万人实施生态移民搬迁,五年间已经搬迁安置移民32.96万人,完成生态移民搬迁规划的95.26%。

在“十二五”期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101.5万人下降到2015年底的58.12万人。

从2013年开始,自治区制定出台了对历次移民迁出区1272.1万亩土地进行生态修复和保护的意见,其中实施封禁保护自然修复879.7万亩,安排人工生态修复380.1万亩,宁夏生态移民工作实现了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和生态修复的双赢。

文丨李文庆2017宁夏西部扶贫攻坚报告——宁夏生态移民绩效研究为从根本上解决宁夏中南部地区的贫困问题,加快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打下具有决定意义的基础,本课题组在认真调研、专题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宁夏“十三五”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宁夏生态移民成效与经验生态移民是指为了保护或者修复某个地区特殊的生态环境而进行的人口迁移,如三江(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地区的大规模移民。

生态移民也指因自然环境恶劣,当地不具备就地扶贫的条件而将当地人民整体迁出,当地人民失去生存的基本条件,因而不得不迁往他乡,实施易地生态移民扶贫开发。

(一)宁夏贫困地区现状宁夏中南部地区9县区,是国家确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也是宁夏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经过三十多年的扶贫开发,历经“三西”农业建设(1983-1993年)、“双百”扶贫攻坚(1994-2000年)、千村扶贫整村推进(2001-2010年)、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2011-2015年)四个阶段的扶贫开发,宁夏中南部贫困地区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90万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101.5万人下降到2015年底的58.12万人,贫困发生率从74.8%下降到14.5%,实现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与生态建设的双赢。

1、宁夏贫困地区基本状况宁夏中部干旱区和南部山区合称为中南部地区,被国家确定为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包括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海原县、同心县、盐池县、红寺堡区等9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区),也是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

宁夏脱贫攻坚示范村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先后实施了五次大规模的移民搬迁,其中:吊庄移民19.8万人,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移民30.8万人、国家易地扶贫搬迁工程14.72万人、中部干旱带县内移民15.36万人、“十二五”生态移民32.96万人,累计搬迁移民113.64万人,截至2016年末,宁夏9个贫困县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还有41.8万人。

“十二五”期间生态移民实现了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的双赢,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贡献。

2、宁夏贫困人口状况宁夏中南部地区包括盐池县、同心县、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海原县及红寺堡区9个县区,其中红寺堡区为贫困人口移民区。

(1)贫困人口规模大2016年,宁夏中南部各县区对贫困人口作了一次彻底的摸底调查,按照国家的贫困标准,宁夏中南部9个县区贫困人口为41.8万人,贫困发生率为9.7%,宁夏中南部地区贫困人口规模大,贫困人口较为集中。

(2)贫困人口分布面广且呈大集中小零星式格局宁夏中南部9个县区全都有贫困人口的分布,除红寺堡区外,其他8个县区贫困人口主要分布于六盘山外缘核心区、地质灾害区、生态脆弱区、交通偏远、干旱缺水区。

从区域内部来看,贫困人口居住又十分分散,“一村一片区,一户一山头”现象十分普遍,从一个山头到另一个山头,看不到几户人家。

(3)贫困人口分布于自然条件恶劣区宁夏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中部风沙干旱区和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这里沙化土地广布、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容量有限,旱灾、沙尘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是全国最干旱缺水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自然条件极为严酷、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贫困地区之一。

虽然生态移民工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有41.8万贫困人口居住在地质灾害隐患严重、生态极端脆弱和生存发展环境恶劣的干旱山区和部分阴湿山区, 这里自然条件恶劣,经济社会发展缓慢,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水土流失最严重、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也是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4)贫困人口结构特征宁夏贫困人口呈极低收入、多回族、大家庭、高龄化、低文化程度、无技能、“等、靠、要”思想严重。

宁夏中南部地区的西吉、海原、泾源等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仅在1800元左右,其中包括了大约30%左右的外出务工收入。

从年龄结构看,41-60岁所占比例最多,占48%;60岁以上的占8%,这一年龄段的大多进入老龄化阶段,体力和能力等各方面大有下降趋势;18-40岁所占比例为28%,其中男性多在外务工。

从受教育水平来看,小学以下的约占60%,初中及以上的占30%-40%;年龄越大其文化程度越低,1975年左右的人基本为文盲或小学,1980年以后的为初中。

从家庭规模来看,最大者达八口之家,甚至是四代同堂;最小者为孤寡老人,他们以低保维持生计;以五口居多,一般为父母和三个孩子。

从掌握技能来看,仅有2.3%的贫困人口尚有泥砖、电焊、装潢等一技之能。

(二)宁夏生态移民开发情况2000年中央提出,在西部地区对一部分生活在自然条件严酷、资源贫乏、生态环境恶化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移民搬迁,易地安置,使扶贫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有效结合起来,宁夏是我国生态移民试点地区之一。

生态移民按移民搬迁形式划分为两种:一是整村搬迁移民。

宁夏易地扶贫移民的主要来源是水源涵养林区,当地交通闭塞,生产水平低,人口超过了土地承载能力。

采取整村搬迁的形式,将群众搬迁到条件较好的扬黄灌区,为这部分群众脱贫致富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时,对迁出区,除留一两间较好的房屋做护林点以外,对住宅区拆除平整,拆除电力线路,保留村庄道路,原村庄占地全部按退耕还林草工程的要求,退耕造林,真正达到了人退林进,恢复生态,造福子孙的目的。

二是自愿搬迁移民。

水源涵养林区边缘和风沙治理区,水土条件和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好,但人口、资源的矛盾仍十分突出,对这部分区域的群众,采取自愿搬迁的原则,迁移出部分人口,减轻人口压力,使当地人口、资源的矛盾得到缓解。

生态移民的特点:政府主导的生态移民,政府有组织地把生态恶化地区或自然保护区的人口迁移出来,以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同时兼顾扶贫和提高经济收入。

这种类型的移民,既体现了生态移民的原因,也体现了生态移民的目的。

(三)宁夏“十二五”生态移民实施效果“十二五”期间,宁夏生态移民搬迁工作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总体目标,稳步推进,健康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探索出了一条山川共济、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具有宁夏特色的生态移民成功之路。

1、“十二五”生态移民搬迁完成情况宁夏“十二五”期间规划对中南部地区7.88万户34.6万人实施生态移民搬迁,涉及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盐池县、同心县、海原县及红寺堡区9个县(区)91个乡镇684个行政村1655个自然村。

为加快脱贫攻坚进程,2011年宁夏启动了“十二五”中南部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五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各部门精心组织、奋力拼搏,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宁夏累计完成投资123亿元,通过土地权属处置批准安置区用地9万亩,批复建设移民安置区161个,建成移民住房7.75万套,搬迁安置移民7.65万户32.9万人,完成“十二五”生态移民规划任务的95.26%。

新西部 NEW WEST 2018年2-3月上旬刊新西部 NEW WEST 2018年2-3月上旬刊4、生态移民增收途径明显拓宽引导移民发展特色种养、交通运输、商贸服务等多种经营,拓宽增收渠道。

加强移民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培训,提高转移就业能力。

引进企业在移民安置区投资建厂或建设农业生产基地,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移民就近务工。

移民收入结构明显变化,务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67.8%,种养收入占23.5%,转移支付等其他收入占8.7%,形成特色种养收入为基础、劳务收入为主体的增收格局。

移民收入水平稳步增长,绝大部分移民已初步跨越贫困线。

移民村累计建设养殖圈棚3.19万座,大中型拱棚1.28万亩,日光温室0.35万亩;发展马铃薯、枸杞、葡萄、中药材等特色种植21.68万亩;开展移民培训12.55万人次,实现务工就业11.85万人。

5、区域收入不平衡性相对减弱“十二五”期间,尽管宁夏城乡居民收入、山区农民可支配收入差距继续呈现不平衡的态势,但区域不平衡性相对减弱。

2010-2015年,宁夏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从9967.9元扩大到16067.3元,沿黄灌区与中南部地区农民可图2:宁夏生态移民职业构成2、生态移民职业结构移民区通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特色种植业、高效养殖业,使移民群众彻底从过去低效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鼓励移民依托靠城、沿路居住的便利条件,从事加工、运输、建筑、餐饮、商贸以及旅游服务等二三产业;通过培育发展劳务产业,培育特色产业,完善商贸服务设施等致富产业,培育后续发展产业。

据调查统计,在生态移民中,大约有20%的搬迁户从事第三产业,45%的搬迁户从事劳务输出,35%的搬迁户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劳务输出成为生态移民增收的主要方式。

图3:宁夏“十二五”期间生态移民收入水平情况3、生态移民收入稳步增长为了保证农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在移民安置时把培育产业作为重中之重,因地制宜积极有效地促进移民产业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