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
略论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重要性
采取迅速的有效行动,那么政策所确定的任务完成程度相对较高,政 策目 标实现程度提高。反之,如果执行不力或者故意曲 解政策,阳奉 ( 苏州大学保卫处 江苏苏州 250 ) 106 阴违,有意阻碍政策的贯彻,那么,不仅可能使政策预期 日 标难以达 到,而且可能使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加扩大化、恶化,给国家、社会带 【 摘 要 J 共 的 执 实 政策目 检 政策 果、 正 完 公 政策 有效 行对 现 标、 验 效 修 和 来巨大的损失。
K y w r s u b i l c ; V l d p r o a n e Ip r a c e o d :P l c p i y o ai e fra c ; m tne o
所谓公共政策执行是指国 家行政机关及其组织人员通过建立组织 依据 机构,充分利用各种公共政策资源,运用各种手段,将公共政策观念 项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或者执行结束后,都会暴露出政策本 形态的内容转变为现实,从而实现既定的公共政策 目 标的活动过程。 身的问题并且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问题和影响便是公共政策再决策 现实生活中,公共政策制定后执行不力或不当的事例时有发生, 的依据。因为完善政策和制定新的政策都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特别 这说明,政策的制定并不等于问 题的解决,政策执行的力度与问题的 是要依据旧政策实施后由各种渠道反馈回来的信息为依据。 解决息息相关。只有通过有效的执行,才能保证政策目 标的实现,才 6公共政策执行是判断执行单位是否正常 . 运行及效率 能使政策达到预期功效,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否则再好的政策也只是 高低的重要手段 纸空文。恩格斯说过,一个实际行动,胜过一打行动纲领,这句话 能否使公共政策得到有效执行,执行单位及其人员是关键,所以 揭示了有效执行的重要性。美国学者艾利森也曾正确地指出政策制定 应该加强对执行单位和人员的管理,保证其工作正常运转并且具有较 与政策执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比重:在达到政府目标的过程中, 方 高的工作效率。要判断一个政策执行机构是否圆满地完成工作,主要 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 ,而其余 99 0 % 0取决于有效的执行。 6 可见, 在整个 应看其政策执行的效果。政策执行不仅能验证政策本身是否正确,同 公共政策的生命周期之中,政策执行是一个关键的环节。政策执行不 时也可以检验执行的组织机构是否合理,领导者和一般工作人员的配 力或不当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说不定还会使原有问题更加恶化,并且 备是否恰当,具体工作制度是否健全,信息反馈系统是否灵通,检查 可能引发新的问题。 监督系统的工作是否得力, 等等。 如果一个执行机构的执行效果较好, 当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对 就说明这个机构的运行是正常的,效率足高的,反之则是不正常的, 实现政策目 标、检验政策效果、修正和完善政策以及制定后续政策具 效率是低的。 有重要作用。对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优化社会政治环 7公共政策执行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 . 境、文化环境,推动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环节之一
第六专题公共政策内容的执行
第六专题公共政策内容的执⾏第六专题公共政策的执⾏公共政策经合法化过程后,⼀经采纳即进⼊政策执⾏阶段。
政策执⾏是将政策理想转化为政策现实、政策⽬标转化为政策效益的唯⼀途径。
政策执⾏的有效性事关公共政策的成败。
因此,政策执⾏是政策⽣命周期中最重要的环节之⼀。
公共政策的执⾏活动也是⼀个完整的过程,下⾯的案例说明了这⼀问题。
案例9-1 营⼝市委贯彻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改⾰开放以来普遍实⾏和不断完善的⼀项最为重要的“三农”(农民、农村、农业)政策。
辽宁省营⼝市委按照“宣传—试点—推⼴”的程序开展⼯作,确保了该项政策的有效执⾏。
1980年11⽉初,中共营⼝市委召开五届四次全委(扩⼤)会议,系统学习和全⾯理解中共中央[1980]75号⽂件,认识到应当把推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改⾰的重要内容。
全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1981年10⽉开始酝酿、调查,12⽉上旬县、区召开三级⼲部会讨论贯彻和落实,各县、区层层训练⼲部,提⾼对该政策的认识程度,并在⼀些社队进⾏政策试验。
县乡(社)共抓了102个试点队,参加试点⼯作的县乡⼲部790多名。
1982年1⽉1⽇,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作会议纪要》。
营⼝市委认真贯彻《纪要》精神。
市委领导带领农⼯部⼲部到农村⽣产队搞调查研究,总结出⼀套包⼲到户的典型经验;并发动群众,指导落实联产承包到户责任制。
1984年1⽉1⽇,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农村⼯作的通知》即⼀号⽂件,作出关于延长⼟地承包期的规定,从根本上解除了⼈们长期存在的“三怕”顾虑,即农民怕政策变,冒尖户怕露富,基层⼲部怕犯新错误。
⼀号⽂件有⼒地促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落实,营⼝全市实⾏这项制度的农户由1982年的76.8%发展到99%。
1984年12⽉24⽇营⼝市委宣布,全市以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的农村第⼀步改⾰已基本完成。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极⼤地解放了⽣产⼒,推动了农业⽣产的发展。
论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国家开放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中文题目:论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及应对措施--以政府诚信建设为例分部:专业:年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论文完成日期: 年月摘要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中,诚信总是占有一席之地。
诚信是立业之本、立政之本、立国之本、立身之本、立德之本。
正所谓“人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政无信必颓。
”如果社会要进行良性运行,那么诚信就是基石。
不过在社会上所有的诚信中政府诚信一定处于最核心的地位,对于社会诚信的内在建设和发展与整体范围和深度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
本文就政府诚信建设的现状进行研究,就相关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地方政府、诚信建设、对策.目录论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1)--以政府诚信建设为例 (1)一、研究地方政府诚信的背景和现实意义 (1)(一)研究地方政府诚信的背景 (1)(二)研究地方政府诚信的现实意义 (1)二、地方政府诚信研究现状 (2)三、政府诚信缺失原因分析 (2)(一)传统行政文化的惯性作用 (2)(二)社会转型阶段的制度体制复杂性 (2)(三)政府公务员现代意识淡薄 (3)(四)政府行政诚信制度不健全 (3)四、地方政府诚信建设的对策 (4)(一)建设亲民政府 (4)(二)建设有限政府 (4)(三)建设透明政府 (4)(四)建设高效型政府 (5)(五)建设责任一服务政府 (5)结论 (5)参考文献 (6)论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及应对措施--以政府诚信建设为例一、研究地方政府诚信的背景和现实意义(一)研究地方政府诚信的背景许多因素会影响政府政策的执行效力,本文就以诚信为例,探究如何提高政府政策的执行力。
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一项基本准则。
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就逐渐认识到诚信是社会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诚信逐渐浸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成了人处世的一个重要基准。
回顾中国传统诚信思想,分析我国地方政府的诚信现状与失信原因,探讨在和谐社会视角下地方政府诚信建设的对策,对于发掘中国传统诚信思想的现代价值,建设符合社会主义时代特征的和谐社会,更好地服务于当前我国迫切需要重点加强建设的地方政府具有现实意义。
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主要因素 (2)
第五节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主要因素一、政策问题、政策质量与政策执行一项公共政策能否得到有效执行,除本章已经述及的那些因素之外,还取决于如下因素:①政策问题的性质;②政策的质量;③执行机关的效能;④政策对象的情况;⑤政策执行的外部环境,等等.这里着重分析一下前面两个因素对政策有效执行的影响。
公共政策执行的成功与否,与政策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本身密不可分,这是由社会问题本身的基本特性决定的。
政策问题的性质影响有效执行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问题本身所涉及的范围。
从现实情况来看,有的政策问题性质比较单一,所涉及的范围较小,那么针对此类问题所制定的政策,执行起来就比较容易,反之难度就会增加;②问题本身的复杂程度。
一般而论,政策问题的复杂程度取决于问题的成因、问题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与其他社会问题的关联性这三个方面。
由于政策问题本身的纷繁复杂,即使拿出了较好的政策方案,在执行之中仍然会遇到相当大的阻力和困难。
③随着问题的产生需要调节的行为量的大小。
不同的社会问题涉及的人口会有相当大的差别。
随着人员的增多,相互之间的沟通、协调的难度也就加大,所需政府调节的行为量显然也会增大,这就增加了政策执行的难度,必将消耗更多的政策资源。
政策本身的质量优劣是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可以说,质量好的政策是政策有效执行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政策质量的高低主要由以下三个要素来衡量:(1)政策的可行性程度。
政策的可行性,是指既定的政策具备了执行所需要的客观条件,经过政策执行者的主观努力,可以实现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的效力,圆满地实现政策目标。
因此,政策目标的明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政策执行的效果。
(2) 政策的合理性程度。
一般来说,一项合理的政策是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的。
这个理论基础为政策规定提供了令人信服的逻辑前提。
例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分别在不同的层面构成了我国许多公共政策的逻辑前提。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是政府重要的职责之一。
公共政策是指在政府制定的政策框架下,通过合法的程序、制定出来的起到具有指引和引导作用的政府规定的总称,公共政策对于一个国家而言非常重要。
在中国,制定和推行公共政策同时要考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充分考虑公众的需求和意见。
一、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公共政策的制定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多方面的考虑和协调。
一般而言,公共政策的制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议题确定: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首要任务是确定议题,也就是要解决的问题。
这个议题一般会由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专家学者或社会团体提出,政府要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选择最具备解决方案的议题。
2、研究分析:政府要在明确议题后,进行相关研究分析,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都非常重要,包括了经济、社会、法律等多个方面。
要充分了解政策的影响程度,分析出政策实施带来的利与弊,同时还要探究方案的可实行性,制定出细化到实施层面的具体运作方案。
3、制定方案:在分析议题后,政府要对研究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对比、筛选等多个方面考虑,最后选择最具可行性的方案。
同时,在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政府还必须把公众的意见和建议考虑进去,形成针对现实的公共政策方案。
4、讨论通过:制定出公共政策方案后,政府要将这些方案提交相应的立法机关讨论,通过立法程序来确立这项政策的法律地位。
5、公示宣传:公示宣传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部分。
政府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向大众普及政策,宣传政策的内容、目的、意义和实施方法,使公众广泛了解公共政策的内容。
二、公共政策执行的难点公共政策的制定需要丰富的经验和专业技能,然而公共政策执行同样也存在着问题。
政策的执行需要各方的通力合作,政府部门的协调配合、公众的支持参与等,才能确保公共政策的顺利实施。
以下列举了部分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难点。
1、法律框架问题。
某些公共政策存在法律框架不充分、不完善的问题,使得相关实施难以顺利进行。
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执行手段及效率
浅析公共政策的执行手段及其有效利用内容摘要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方案被采纳后把政策内容转变为现实的过程。
也就是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是政策过程的实践环节.是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
公共政策执行在整个行政管理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文就公共政策执行的手段及其手段的有效利用进行简单探究。
关键字:公共政策;执行手段;有效利用公共政策执行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组成人员通过运用各种手段, 将公共政策的内容转化为现实, 从而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行为。
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管理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实现政策目标, 解决政策问题以及实现社会公共资源权威性分配的主要途径。
“在达到政府目标的过程中, 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 % , 而其余90 %取决于有效的执行”①。
而政策执行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政策执行手段的多样性。
总的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法律手段,是指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法规、司法、仲裁工作,特别是通过行政立法和司法方式来调整政策执行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方法。
法律手段是政策执行活动得以进行的根本保障,只有运用法律手段,才能消除阻碍政策目标实现的各种干扰,保障政策执行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有利于政策的顺利实施。
主要有权威性、强制性、稳定性、规范性等特点。
(二)行政手段,是指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采用行政命令、指示、规定及规章制度①公共政策执行力度和效度的分析.中国卫生经济.2004年11期.第232页15行等行政方式,按照行政系统、行政层次和行政区划来实施政策的方法。
行政手段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带有强制性,行政手段容易做到协调统一,令行禁止,尤其是一些特殊的,紧迫的,爆发性的问题。
行政手段对上级机关的要求较高,上级如有失误将会导致连锁反应。
另外,执行过程中的无偿性和下级的被动地位都不利于充分发挥下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把行政手段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可滥用。
主要特点是:权威性、强制、对象的有限性和时效性。
论公共政策执行中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
论公共政策执行中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摘要】公共政策执行中经常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即制定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遭遇到不同程度的阻力和对抗。
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政策的有效性和效果,导致资源浪费和社会问题得不到解决。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制度性障碍、利益集团的干扰、执行主体的不力等。
案例分析显示,这一现象在教育、环保等领域普遍存在。
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更加严密的监督机制、强化政策宣传和培训、加强政策执行主体的能力建设。
最终目标是构建一个高效透明的政策执行机制,确保政策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
未来应该加强政策效果评估,及时调整政策内容和执行方式,以实现政策执行的高效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关键词:政策执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障碍、原因分析、案例分析、解决方法、建议、改善、未来展望1. 引言1.1 什么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指的是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上级部门发布政策指令,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基层部门或个体采取对立或绕过政策的行为。
这种现象是公共政策执行中常见的问题,也是政策执行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中,上级政府或部门发布的政策可能对于基层实际情况不够了解或考虑不周,导致政策执行难度大、效果不佳。
基层部门或个体可能存在对政策理解不到位、执行不力或抵触的态度,导致政策无法顺利实施,甚至出现滥用职权、变通执行等行为。
该现象的出现会对社会造成诸多负面影响,包括政策执行效果不佳、制度规范受损、社会秩序混乱等。
这种现象也会影响政府部门的形象和权威,降低政府的治理效能和公信力。
了解和解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深入分析政策执行中的障碍、原因和解决方法,可以提升政策执行的效率和效果,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1.2 现象的影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在公共政策执行中是一个十分常见的现象。
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政策制定者和政策执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与对立,导致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和阻碍,影响了政策的有效性和执行效果。
论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政策执行是政策方案被采纳之后,把政策所规定的内容转变为现实的过程。
在整个公共政策的生命周期之中,政策执行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它决定了公共政策产生的直接而又实际的效果。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制定的许多公共政策都比较符合现实情况,在得到较好执行的地方,政策的效果比较明显。
然而,在我国现实的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在相当程度上还存在着诸如“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从而使得政策在执行中产生偏差和变形,导致政策目标不能有效实现乃至与完全落空的情形,不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其主要表现如下:一是政策敷衍执行。
主要是指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执行主体故意只做表面文章,只搞宣传而不研究实际情况,不采取可操作性的执行措施,不落实执行政策的组织、人员、资金。
政策执行主体或者被动等待上级的新政策,或观察上级是否要严肃执行,或旁观其他部门是否认真执行。
在阳奉阴违敷衍塞责之后,政策执行容易错失最佳时机,从而直接影响政策问题的解决和政策目标的实现,是严肃的公共政策最终成为一纸空文。
例如现实生活中某些地方政府口头上支持中央政策,或以书面形式表态,但没有按照中央政府的期望做任何事情;有些部门、有些地区对上级政策虎头蛇尾、前松后紧,敷衍塞责、延宕推拖,消极执行,致使一些政策在执行中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甚至有时会出现负面效应,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二是政策选择性执行。
一项公共政策往往是由相互依存、有着共同目标的若干本分组成的,一些地方政府、单位根据自己的利益需求对上级政策指令或命令进行过滤,选择对自身“有利”的规定执行,不利的内容则有意弃之不用;更有甚者,当需要执行的政策与负责执行的机关、部门存在利益冲突时,执行机关就有可能制定与上级机关公共政策表面相一致,实际上相违背的执行措施,妨碍公共政策的全面实施。
“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变形”,严重影响了党和国家的形象,极大损害了我国社会主义政策的权威性、严肃性以及国家和人民利益。
论公共政策执行力
公共政策执行问题论文
浅析公共政策执行问题摘要:最近十来年来,我国政府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但有很多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政策效果,房地产市场依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公共政策执行层面上分析导致这些结果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公共政策政策执行房地产一、问题的提出房地产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物质资料之一,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它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人民的根本利益、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10多年来,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依然面临着较多的问题,主要有:房价的过快上涨,远远地超过了居民住房支付能力;投资投机性购房的大量存在,造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秩序的混乱;开发土地供应的失控等等。
公共政策作为政治系统权威性决定的输出,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的分配。
而政策执行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公共政策的成败,它是政策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正如美国著名行政学者g.艾利森指出:“在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到10%,而其余的90%取决于有效的执行。
”因此,本文认为房地产问题主要是因为公共政策在执行中出现了变异和扭曲。
二、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分析公共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只有找到并分析影响到公共政策执行的原因,才能促进政策的有效执行,达到既定的目标。
下面结合我国近年来的房地产政策来分析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
1.利益目标的不一致。
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正如著名学者张金马所说:“由于利益至上的思想起作用,上下级执行主体之间“就会出现一个利益‘过滤’机制。
得益越多,越乐于执行;受损越多,越不乐于执行,乃至抵制,变换”。
可见利益是影响政策执行的重要因素。
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所追求的利益不一致是影响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效果的首要原因。
政府作为社会多元利益的主体之一,也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中央政府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以追求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为根本目的。
浅谈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实现 公共 政策决 策过程 的 民主化 、科学 化、法 制化 是提升 公共 政 策 执 行 力 的根 本前 提 。 进 行 公 共 政 策 制 定 时 , 应合 理 分 析 新 旧政 策 之 间、宏观政 策和微 观政策之间 、政治经济和社 会各个领域和各部 门 的政策之 间的关系和 影响,用长远 的发展 的眼光看问题 ,要有全局意 识 ,甚至应 当提 前设想怎样的政策设计会 导致那 些问题 。公共政策 问 题 的 提 出 、 问题 的 分 析 、 公 共 政 策 议 程 、 公 共 政 策 制 定 的 各 个 环 节 中 ,要 注 重 听 取 吸 收 各 方 面 的 意 见 和 建 议 , 同 时 要将 第 三 方 研 究 机 构 和 公 众 的意 见 纳 入 考 量 范 围 。 另 外 ,政 策 的制 定 要 明 晰 , 要 便 于 执 行 主体的理解和 实施 。同时,必须建立和完善决策权依 法有据、决策行 为 依法 进 行 、决 策 违 法 依 法 追 究 责任 的机 制 。 2 . 建立健全配套 的法律制度。 首先 ,应 当建立和 完善公共政策制定过程 的相关法律制度 ,通过 明确 的法律法规 使政策的制定决策实现最大 限度 的科学化、合理化和 民主 化 。 强调 听 取 民 意 , 民众 参 与 在 公 共 政 策 的 制 定 中 的作 用 ,增 强 政策制定 的透 明度,这样在政策执行 的过程 中, 由于 民众对政策 的了 解 和 认 可 ,可 以 增 加 社 会 大 众 对 政 策 执 行 的支 持 度 ; 同时 , 民众 对 政 策 了解 也 可 以 使 其 成 为 监 督 政 策 执 行 主 体 的有 效 力 量 ,有 利 于 政 策 执
一
、
公共 政策 执行 中存在 的 问题
1 . 完 善 公共 政 策 制 定 机 制 。
第六章公共政策执行(理论)
三、政策执行的手段(续)
(3)经济手段:经济手段是指根据客观经济规律和物质 利益原则,利用各种经济杠杆,调节政策执行过程中各种 不同的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以促进政策顺利执行的方法。 (4)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是注重人 性,倡导人本管理,依靠宣传、说服、劝导、精神鼓励等 方式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各种政策内化为人们的信念, 引导政策对象自觉地、主动地去执行公共政策。 (5)技术手段:技术手段是指在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和科技产品,如办公自动化和电子政务等,来执行公共政 策。
(3)公共政策执行是制定后继政策的基本依据。执行过程 中反馈过来的实践经验与政策信息,是政策执行再决策和制定 后继政策的基本依据和重要参考(农村养老保险案例)
二、公共政策执行的原则 1.合法公正原则 2.民主法治原则 3.忠实目标原则 4.权变创新原则
5.效益时效原则
6.系统全面原则
三、政策执行研究的途径
四、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型(续)
1.政策执行理论
(4)管理理论:强调政策执行是一种管理过程 (5)系统理论:政策系统与环境进行物质、能 量和信息的交换过程 (6) 因果理论:将政策执行看作是引导人们到 达目的地的地图,关注政策过程中的因果关系
2. 政策执行模型
(1)过程模型 (2)系统模型 (3)互适模型
一、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和作用
5.公共政策执行的作用:公共政策执行是政府公共管理活 动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最直接、最重要、最关 键的决定因素 (1)公共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公共政策 的价值和意义只有通过政策执行才得以实现
(2)公共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质量与效果的唯一环节。公 共政策正确与否、质量优劣、时效有无都必须经过政策执行才 能得到检验
应急管理中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
应急管理中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政府的应急管理活动大多靠公共政策来推动, 政府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对于应急管理能力的提高、突发公共事件的解决、社会的安定和谐, 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应急管理中公共政策执行的特征公共突发事件一般都具有突发性和紧急性、高度不确定性、影响的社会性、决策的非程序化等特征,因而在应急管理过程中, 公共政策的执行往往陷于被动, 体现出不同于常态执行的特征。
1 执行时间紧迫。
充裕的时间是政策有效执行的前提, 然而公共突发事件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 决定了处理时间极其有限, 救治机会稍纵即逝。
这就对政策执行提出了新问题――如何在有效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完成政策执行的各种环节?时间的紧迫性是应急管理中政策执行的最大特征。
2 执行任务艰巨。
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 没有人能确切预测, 也难以确切预知它可能带来的后果,它可能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发生, 有时候一件小事也可能导致重大的突发性事件。
更为艰巨的是, 突发事件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以及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每一类都有它自身的特点。
同时, 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也是相对复杂的,既有天灾, 也有人祸,还有的是由人祸引起的天灾。
这种复杂性致使政策的执行不可能有一般原则作直接依据,只能以创新思维和行动应对突发事件, 因势利导,随机应变。
3 执行资源缺乏。
充足的资源是政策执行的基础和保障, 特别是面对公共突发事件, 更需及时向事故地提供充足的应急资源。
然而, 政策执行所需要的物力、财力在应急状态下往往难以及时到位, 特别是一些欠发达地区, 地方政府物资、人员和设备难以自给, 政策执行力不从心; 还有一些山区、贫困地区交通条件较为落后, 公路、铁路不通,一旦发生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 抢险队伍、医护人员、救助物资等难以输人该地, 这也间接导致了该地应急管理执行资源的缺乏。
这种资源的缺乏往往会加剧突发事件的危害性。
4 执行环境不利。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快速腾飞, 人均GDP不断攀升,但各种社会矛盾也日益突出,特别是贫富差距的拉大、政府信息不透明不真实等问题造成的公众心理落差诱发了诸多群体性冲突事件, 如瓮安事件, 石首事件等, 这些事件中, 目标群体的不服从甚至对立致使政策执行难以开展; 从自然环境分析我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且多难以预测, 应急防御功能较差; 还有一些地方官员和社会公众应急意识差, 往往是公共突发事件发生后才开始研究、探索应对之策, 政策执行陷于被动。
论公共政策执行中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
论公共政策执行中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是我国公共政策体系不完善的一种反映。
由于我国公共政策主体功能没有完全发挥功能,出现了政令不通、政策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表现形式也日趋多样化,通过对公共政策执行中“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深入分析,探究了这种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并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确保公共政策目标有效实现的具体措施。
标签:公共政策;行政决策;行政执行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执行者为实现公共目标而采取的实际行动。
公共目标的实现既依赖于上级公共部门制定出正确的政策,更有赖于政策执行者的有效执行。
然而,在公共政策执行中,普遍存在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
这严重损害了上级行政机关制定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也不利于下级机关有效实现行政职能。
因此,深入研究公共政策执行中“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根源、形成原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表现形式1.行政执行主体过分追求个人私利,无视上级政策。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是政策执行者主观反对政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一些腐败官员谋取私利的反映。
这不仅影响了上级政策的有效实施,也损害了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以煤矿生产管理为例,部分官员利用公权力为不合格的、内藏安全隐患的小煤矿提供庇护。
矿主通过利益回报的方式与政策执行官员结成利益共同体,双方虽说是各取所需,却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威胁,使得煤矿安全生产政策的执行大打折扣。
这种政策执行主体和目标主体相勾结导致的“对策”行为极大地影响了原政策的执行,甚至使原政策成为一纸空文。
2.政府部门为了追求部门利益最大化,消极执行上级政策。
在市场经济利益的推动下,有些部门人为地追求部门权力、利益最大化,通过起草“部门规章”将部门权力以及利益扩张法定化,甚至与市场主体如公营性公司、政策性公司形成力量强大的行政垄断。
还有一些部门为了部门利益公然违反上级政策,比如人为的制定倾向于本部门的政策、设定许可、提高审批门槛、扩大部门权限等。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公共政策执行效力初探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公共政策执行效力初探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阶段。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公共政策执行效力显得尤为重要。
公共政策的执行效力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的实现。
当前我国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政府职能转变、制度不完善、监督机制落实不力等问题,这些都给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带来了困难。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探究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公共政策执行效力的情况,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影响政策执行效力的因素、提升政策执行效力的路径以及新时代要求下的公共政策执行实践。
通过深入研究和案例分析,为改善我国公共政策执行效力提出具体建议和战略,以期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2 研究意义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公共政策执行效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公共政策执行效力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众对政府的期待也越来越高,要求政府能够更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和提供公共服务。
研究如何提升公共政策执行效力,实现政策目标的有效落实,对于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公共政策执行效力不仅关系到政府的治理能力,也影响到政府的形象和信誉。
在新时代,政府要建设服务型政府、法治化政府、廉洁政府,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而公共政策执行效力的提升,则是政府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途径。
研究公共政策执行效力,对于提高政府形象和信誉,增强政府的社会承诺和责任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公共政策执行效力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公共政策执行效力的影响因素、提升路径和实践经验,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政府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2. 正文2.1 新时代背景下公共政策执行的挑战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面临着公共政策执行的种种挑战。
浅议公共管理中的公共政策执行
浅议公共管理中的公共政策执行1. 引言1.1 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执行的关系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执行密切相关,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支持。
公共管理是指政府或其他公共机构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和协调的过程,而公共政策执行则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管理的目标是有效地管理社会资源,提供公共服务,解决社会问题,而公共政策执行则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之一。
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执行的关系可以理解为前者为后者提供了组织、资源、制度支持,后者则通过具体的行动来实现公共管理的目标和愿景。
在公共管理中,公共政策执行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政府或公共机构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来规划和引导社会发展,而政策执行则是将政策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过程。
只有政策得到有效执行,才能实现预期的效果,解决社会问题,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公共管理必须与公共政策执行紧密结合,相互协调配合,才能取得最佳的管理效果和社会效益。
【内容结束】.1.2 公共政策执行的重要性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公共政策执行是政府履行职能、解决社会问题的具体行动。
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来调控社会经济发展,而政策执行则是政策有效性的保证。
只有将政策有效地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真正实现政府的目标。
公共政策执行关乎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
政府的政策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如果政策不能得到有效执行,这些资源就会被浪费。
公共政策执行的重要性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共资源的效益。
公共政策执行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民生的关键。
通过有效执行政策,政府可以解决社会问题、改善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只有通过实际行动将政策付诸实施,才能实现社会发展的目标。
公共政策执行对于政府的治理能力、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公众的福祉具有重要意义,是公共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有效的公共政策执行不仅关乎政府的形象和能力,也直接影响着广大民众的生活和利益。
重视公共政策执行,提高执行效率和质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改善治理水平的关键一步。
第八章公共政策的执行
第八章公共政策的执行本章要点:1、公共政策执行是将一种政策付诸实施的所有行动的总和。
它是指政策执行者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构建政策执行机构、利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
政策执行具有目标导向性、动态性、能动性、效率性、强制性、影响的深远性。
2、对政策执行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至今经历了案例研究阶段、政策执行框架研究、框架的应用研究阶段、综合和修订等四个阶段,研究的内容日益丰富,成果越来越具有指导意义。
至今学者常用的研究途径有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政策/行动连续统、工具选择途径等几种,形成了一些比较有影响的研究模型如过程模式、互动理论模式、博弈模式、循环模式、系统模式、综合模式等,它们在解释政策执行问题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3、政策执行过程主要包括三个大的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
政策执行是社会资源的流动过程,其本身也就需要一部分公共资源的消耗,这些资源包括人、财、物、信息、权威和制度资源。
政策执行的主要手段有行政、法律、经济、思想政治教育、技术等。
在执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干扰和影响,这些因素有政策问题的性质、政策本身的因素也有政策之外的因素。
由于上述影响政策执行的各项因素作用于政策执行过程,可能会使政策执行的效果偏离预期的政策目标,从而形成执行偏差,必须采取必要的纠偏措施,同时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要坚持一些基本的执行原则。
第一节政策执行概述一、政策执行的涵义、特点1、政策执行的涵义政策执行是在政策制定完成之后,将政策所规定的内容变为现实的过程,是为实现政策目标而重新调整行为模式的动态过程。
对于政策执行的含义,不同的政策科学学者从不同角度来加以界定:美国学者普雷斯曼(Jeffrey L. Pressman)和韦达夫斯基(Aaron B. Widavsky)认为:可以将执行看作在目标的确立与适应于取得这些目标的行动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过程。
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主要因素
第五节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主要因素一、政策问题、政策质量与政策执行一项公共政策能否得到有效执行,除本章已经述及的那些因素之外,还取决于如下因素:①政策问题的性质;②政策的质量;③执行机关的效能;④政策对象的情况;⑤政策执行的外部环境,等等。
这里着重分析一下前面两个因素对政策有效执行的影响。
公共政策执行的成功与否,与政策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本身密不可分,这是由社会问题本身的基本特性决定的。
政策问题的性质影响有效执行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问题本身所涉及的范围。
从现实情况来看,有的政策问题性质比较单一,所涉及的范围较小,那么针对此类问题所制定的政策,执行起来就比较容易,反之难度就会增加;②问题本身的复杂程度。
一般而论,政策问题的复杂程度取决于问题的成因、问题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与其他社会问题的关联性这三个方面。
由于政策问题本身的纷繁复杂,即使拿出了较好的政策方案,在执行之中仍然会遇到相当大的阻力和困难。
③随着问题的产生需要调节的行为量的大小。
不同的社会问题涉及的人口会有相当大的差别。
随着人员的增多,相互之间的沟通、协调的难度也就加大,所需政府调节的行为量显然也会增大,这就增加了政策执行的难度,必将消耗更多的政策资源。
政策本身的质量优劣是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可以说,质量好的政策是政策有效执行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政策质量的高低主要由以下三个要素来衡量:(1) 政策的可行性程度。
政策的可行性,是指既定的政策具备了执行所需要的客观条件,经过政策执行者的主观努力,可以实现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的效力,圆满地实现政策目标。
因此,政策目标的明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政策执行的效果。
(2) 政策的合理性程度。
一般来说,一项合理的政策是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的。
这个理论基础为政策规定提供了令人信服的逻辑前提。
例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分别在不同的层面构成了我国许多公共政策的逻辑前提。
公共政策的执行-
公共政策的执行一、公共政策执行的一般过程(一)政策宣传政策宣传是政策执行过程的起始环节。
政策执行活动是由许多人员一起协作完成的。
要使政策得到有效执行,必须首先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
政策宣传就是统一人们思想认识的一个有效手段。
执行者只有在对政策意图和政策实施的具体措施有了明确认识和充分了解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职极主动地执行政策。
因此,各级政策执行机构要努力运用各种手段宣传政策的意义、目标,宣传实施政策的具体方案和步骤。
为正确有效地执行政策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政策分解政策分解是政策实施初期的另一项功能活动。
一般说来,一项政策只是指出实现政策目标的基本方向。
要使政策执行顺利进行,就必须在这些基本原则指导下,对总体目标进行分解,编制出政策执行活动的线路图,明确工作任务指向,使执行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政策分解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客观性原则。
编制计划要切实可行,积极可靠,排除主观臆断。
二是适应性原则。
编制的计划要有适应环境变化的弹性机制,特别是要有适应意外情况发生的防范机制。
三是全面性原则。
编制计划要统筹方方面面,理顺各种关系,切忌顾此失彼。
四是一致性原则。
要求政策执行机构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工作目标和政策目标保持一致、上下级的政策目标保持一致,以增强组织上的统一性和方向上的一致性。
(三)投入资源政策执行资源一方面指组织机构设置和机构运转的物质因素,另一方面指实现政策目标所需的方案预算和规划要求中的物质因素。
资源投入是政策执行的物质保障,主要包括资金、设备。
(四)设置组织机构与配备执行人员1.确定政策执行机构。
常规性、例行性政策的执行,如属原机构的任务,则应由原执行机构继续承担,不必另建机构,但有时也可用提高原机构地位或者改组机构的方式来保证政策顺利进行。
如果遇到非常规性或者牵涉面较广的政策,则可组建临时办公机构,以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
2.选人用人。
这是组织准备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人是组织中最能动、最活跃的因素,是组织行为的主体,德才兼备、四化标准是选人用人的基本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政 策 的制定 是 执 行 的前 提 , 学 合 理 的 政 策 科 制定 方案 是政 策有效 执行 的根本 依据 。首 先是 政 策 目标 的确 定 。不合 理 的 目标 很容 易使 政策方 案 的制定 产生 失 误 , 政 策 内容 难 以 正确 反 映 客 观 使
收 稿 日期 :06 l—l 20 一O 9
事 中监 督 。
关键词 : 共政 策 ; 策制 定 ; 策执 行 ; 价机 制 ; 策监督 公 政 政 评 政
中图分 类 号 : 0 3 D 3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 1 80 2 0 )2 0 6 4 17 —94 (06 0 —0 2 —0
现实 , 与社会 客观 发展规 律相 抵触 , 而得 不到 政 从
作者简 介: 贾春泽 (90一)女 , 18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经济学 院经济学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为社会 主义经济理论 。
2 6
维普资讯
不考 虑未来 的政策 执 行 情 况 , 视 方 案 制 定 和政 忽 策执行 的有 机 联 系 , 将使 政 策 在 执 行 中很 容 易 因
Ce e No.= , n d 2z
论 公 共 政 策 的 有 效 执 行
贾春 泽
( 首都经 济 贸易 大 学 , 京 10 2 ) 北 0 0 6 摘 要 : 共政 策的 有效执 行是政 策 目标 实现 的 关键 , 共 政 策的 四 大 主要 环 节 即政 策 制 定、 公 公
政 策执 行 、 策 评价机 制 以及政 策监督 都会 对 政 策 的 实现 产 生一 定 的影 响 。政 策 制 定 时要 考 政 虑 方案 的科 学合 理性 和连 续稳 定及 与其他 政 策 间的协 调 , 策执 行 过 程 中应 重 点 考虑 执 行 主 政 体、 目标群 体和政 策环 境 对政策执 行 的影 响 , 另外还 要 完善政 策执行 评 价机制 以及 加 强政 策的
异 向性 。
行 、 策 评价 和政 策 监督 是 相互 关 联 、 互依 存 、 政 相
相 互作 用 、 相互 影 响 的。方 案 的 制定 是 政 策 执 行
的基本前 提 , 策 评价 和政 策 监 督 是政 策 执 行 的 政 保 障 , 环节 的协 调统 一 是政 策 达 到最 佳 预 期 效 各
公 共政 策 的执行 是继 政策 问题界 定和 方案 制 定 选择 之后 向实现政 策 目标 迈进 的至 关重 要 的一
环 , 是将 政策 目标 转化 为政 策现实 的惟一 途径 。 更
策 执行者 和政 策 目标 群 体 的认 同 与 支 持 , 政策 给 的执行 带来 混乱 和阻力 。模棱 两 可 的政策 目标 不 仅使 政策 执行 主体 在 方 向判 断 上 不 好 把 握 , 而且 还 加大 了对政 策 实施 情 况 加 以控 制 的难 度 , 政 给 策 结果 的评 价 造成 一 定 的 障 碍 。因 此 , 目标 确 在
果 的根 本 。本 文将从 公共 政策 系统相 互联 探讨 如何 提 高 政策 执 行 的 有 效性。
一
其次 , 策方 案 的 选 择制 定 。制 定 政 策 方 案 政
政 策 制定
时需 对政 策执 行 中的相 关 问题 进 行 全 面 考 虑 , 并 对 政策效 果进 行 合 理预 期 , 以使 政 策 方 案 达 到 一 个 相对 完善 的状态 。在 方 案 的制 定 过 程 中 , 果 如 对 实施 的具 体情况 预期 不够 ,或 者对 方案 实施 产 生 的种种 后果 估 计 不 充 分 , 么 在执 行 过 程 中就 那 会 出现 这样 那样 的问题 ,最 终使 政策 陷入 僵 局 。
一
定 上 , 要 保证 政策 目标 的合理 、 学 、 一定 科 准确 , 这
是 保证 政策 顺 利 执行 的根 本 。另 外 , 项 政 策 的 一
目标往 往不 是单一 的 , 是有 主有 次 、 短 期与 长 而 有
个 系统 , 的四大 主要环节 即政策制 定 、 它 政策 执
期 之分 , 这些 目标有 的 是互补 关 系 , 的是 对立 关 有 系, 如果 不 能正确 梳理这 些关 系 , 目标 之 间的 冲突 将 会导致 政 策执行 中的混乱 和执 行主 体 的无 所适 从 , 而使政 策 效 果 大 打折 扣 。 因此 就 需 要 在 目 从 标确 定 中考 虑它 们 的协 调 性 , 各 目标 按 主 次 轻 将 重 缓急 排序 , 固它 们 的同 向性 , 巩 尽量减 少 它们 的
其执 行得 有 效 与否 , 直接 关 系 到该 项政 策 预 期 目 标 的实 现程 度 , 关系 到该项 政策 制定实 施 的成败 。 目前学 界对诸 多影响 政策有 效执行 因素 的分 析 大都 集 中在政 策本 身 、 策执 行主 体 、 政 政策 目标 群 以及 信息 资 源缺 失 和 政 策监 督 体 制 等方 面 , 缺 乏 对政 策整 体 系统 动态 的考虑 。而公 共政 策作 为
维普资讯
2O 06年 第 2期 ( 第2 总 2期 )
新 疆 财 经 学 院学 报
J u l f nin ia c o ma j gFn n e& E o o e ntue o Xi a c nmisIs tt i
N . 20 o 2. O 6
突发 事件 或预 料之外 情 况 的冲击 而 陷入举 步 维艰
高执 行 主体 的 自身 素质 。通过 定期 或 不定 期 的专 业培 训 , 高政 府工 作人 员 的专业 技术 水平 , 高 提 提
制定 、 执行 公共 政 策 的能力 ; 通过 加强 政治 思想 教
的境 地 。为 了保证在 执行 当中不 会 因政 策本 身 的 问题 而导致 执 行 失效 , 必须 坚持 科 学 方 法 拟 定 就 多 种可 能的备 选方 案 , 经过 反 复论证 , 并 全面 考虑 相关 各方 因 素 , 分别 对备 选方 案 进行 效益 分 析 、 条 件 分析 、 价 分析 和灵敏 性分 析 以获 得最 优方 案 , 代 为 日后政 策 的有效 执行 打下 坚实 的基 础 。 此外 , 要充 分 考 虑政 策 方 案 的连 续 性 与 稳 还 定 性 以及 和 与其他 政策 的协 调性 。稳 定 连续 的政 策 有助 于增 强执行 主体 和 目标 群 体对 政 策 的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