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胃溃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
瘢痕组织层:成熟玻变
的结缔组织。
30
(2)深部瘢痕中病变:
①增殖性小动脉内膜炎:
血管壁增厚,血管腔狭窄,
血栓形成。 影响: 弊—局部血供不足,不利 修复愈合。 利—防止血管破裂出血。
31
②神经组织病变:
神经节细胞及神经纤
维变性、断裂。
创伤性神经瘤形成。 断裂的神经纤维走向紊 乱无序的小球状增生。
17
Ⅲ、临床病理联系:
有明显症状(消化不良、食欲不佳、上腹部 不适或疼痛)。 若不治疗,难以康复。 视为癌前病变,可发生恶变。
18
3.慢性肥厚性胃炎(巨大肥厚性胃炎) (chronic hypertrophic gastritis) 胃镜:胃底和胃体部,呈弥漫性分布,粘膜皱襞肥厚似脑回
28
2.镜下观: 非特异性慢性炎症
溃疡底部的病变
(图的上1/3区域) 深部瘢痕中的病变: 增殖性小动脉内膜炎
(图的中1/3区域)
神经组织病变 (图的下1/3区域)
29
(1)溃疡底部的病变:
炎性渗出层:炎性渗出 物(炎细胞及纤维素)。 坏死组织层:凝固性坏 死组织。
肉芽组织层:新生肉芽
24
三、病理变化(重点):
1.肉眼观: 为慢性良性溃疡。
(1)部位:
(一)胃溃疡的病变特点:
多发生在胃小弯侧,越靠近幽
门越多见,尤多见于胃窦部。
(2)数目:
多为单发性,2个以上,称为 多发性溃疡(4%)。
25
(3)溃疡的形态特点:
①形状:
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整齐。 ②大小: 直径多在2cm以内,超过4cm称巨大溃疡。
32
(二)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变特点:
1.部位:
球部前、后壁,后壁多见。
2.数目:
多发性溃疡占20%,前、 后壁对应部位溃疡称对吻溃 疡。
3.大小:
直径多在1cm内。
4.深度:
多较浅,较易愈合。
33
四、结局及并发症:
(一)愈合:
肌层等间叶组织:纤维性修复 黏膜组织: 完全性再生修复。
溃疡病变动态变化 活动期
9
2.长期慢性刺激:
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滥用水杨酸类药物。
3.十二指肠液返流:
幽门括约肌松弛,十二指肠液反流对胃粘膜屏障的破坏。
4.自身免疫性损伤:
自身抗体(抗壁细胞抗体、抗内因子抗体)。
10
(二)类型及病理变化
胃镜检查和胃黏膜活检 分为四种类型:
1.慢性浅表性胃炎: (CSG,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
③底部:
平坦而洁净,坏死组织很少。
26
④深度: 不同时期深浅不一:
慢性溃疡多已穿越黏膜下层,深达
肌层,严重者可穿破浆膜层。
贲门侧与幽门侧深度不一样: 贲门侧较深,边缘呈潜掘状。 幽门侧较浅,边缘呈阶梯状。
27
(4)周围关系:
周边胃黏膜水肿和炎性充血红晕。 外围胃黏膜皱襞呈放射状延伸。
溃疡活动期 炎性充血水肿+反射性痉挛
通道狭窄、阻塞。
(2)永久性(器质性)幽门梗阻: 病程经久者 大量瘢痕收缩 临床表现:
通道狭窄、阻塞。
胃潴留、胃扩张、呕吐隔夜陈食、水电解质失衡。
37
4.癌变:
十二指肠溃疡几乎不发生癌变,胃溃疡癌变率约1%。
38
小结:
1、慢性胃炎是发生在胃粘膜的慢性炎症,较多见的 类型是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后者突出的 病变是粘膜腺体萎缩减少,并常发生上皮化生,被视为
3

化 管 和 消 化 腺
4
5
Normal gastric mucosa
6
Normal gastric mucosa
7
第二节

炎(gastritis)
胃黏膜的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
一、急性胃炎(acute gastritis):
急性刺激性胃炎
急性出血性胃炎 自学
急性腐蚀性胃炎
急性感染性胃炎
二、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
概念:胃粘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8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受到普遍关注的四个因素
1、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
重要病因,非唯一病因。
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
发生密切相关。
非侵袭性病原体 致病作用: 细菌酶 代谢产物和毒素
炎性介质
黏膜上皮细胞损伤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愈合期
消化性溃疡有自然愈合倾
消退期
向,复发率也很高。
34
(二)并发症:(重点)
1.出血: 发生率10~35%。
(1)毛细血管破裂出血:缓慢、量少
大便潜血(隐血)试验阳性。
(2)较大血管破裂出血:急速、量多 呕血:暗红色,含食物残渣 黑便(柏油样大便):
35
2.穿孔:
发生率5% ,三种不同情况:
20
第三节
一、概述:
消化性溃疡病
(peptic ulcer disease)
以胃、十二指肠黏膜形成慢性良性溃疡为病理学特征
的常见病。
与胃液的自我消化作用有关,故又称为消化性溃疡。 周期性上腹部疼痛、反酸、嗳气,反复发作,慢性
经过。 70%在十二指肠(多为青壮年),25%在胃(多
中老年),5%为复合性溃疡。
21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具有重要作用 2、粘膜屏障功能削弱:
三道防线:
主要防线: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隔离与中和胃酸作用。 第二道防线:粘膜上皮屏障 粘膜上皮的完整性 。 第三道防线:粘膜充足的血供及强大的再生修复能力。
削弱粘膜屏障功能的因素:
刺激性食物、 水杨酸类药物、吸烟、胆汁返流、应激状态、 HP感染,可使粘膜抗消化能力降低。
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
炎(主要介绍慢性胃炎)
选择性介绍:
消化管疾病: 胃 消化性溃疡病 消化管肿瘤(食管癌、胃癌、大肠癌) 消化腺疾病:病毒性肝炎





1
一、消化系统 解剖组织结构复习
2
(一)消化系统包括: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 1、消化管:由口腔、食管、胃、肠及肛门 组成的连续的管道系统。 2、消化腺:消化腺包括涎腺、肝、胰及消 化管的粘膜腺等。 (二)消化管壁(除口腔、咽)的一般结构 特点: 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层 (三)胃固有腺——胃底腺、贲门腺、幽门 腺
15
② 黏膜或腺体的腺上皮化生:
两种类型: a. 肠上皮化生:
主要发生在胃窦黏膜
被肠型上皮替代 潘氏细胞 吸收细胞 杯状细胞 完全性肠化生 不完全性肠化生:
氧乙酰化唾液酸染色
阴性—小肠型化生
阳性—大肠型化生 化生上皮非典型增生(轻、中、重度)。
16
b.假幽门腺体化生:
主要发生在胃底、胃体黏膜 壁细胞和主细胞被幽门腺 样的黏液分泌细胞取代。 ③固有膜淋巴细胞、浆细胞浸 润 ④胃粘膜内可见纤维组织增生。
又称慢性单纯性胃炎。 检出率20~40% (1)胃镜观: 胃窦部黏膜多见 弥漫性或多灶性分布 粘膜充血、水肿、有时伴有点状 出血或糜烂。
11
(2)镜下观: 胃黏膜浅层(黏膜层上1/3) 特征性改变:
腺体无萎缩,固有层淋巴细胞、
浆细胞浸润。 按炎细胞浸润深度分为三级: 轻度—固有层上1/3 中度—>1/3,<2/3 重度—>2/3 (3)结局: 多数可痊愈 少数转变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13
Ⅱ、病变特点:
(1)胃镜观:
呈灰绿色或暗 灰色。 黏膜层变薄, 皱襞变浅,甚至 消失,可清晰透 见黏膜下血管。
14
(2)镜下观:
① 黏膜和腺体的萎缩: 黏膜变薄,腺体变小,
数量减少,胃小凹变浅,
腺体囊性扩张。 根据腺体萎缩程度分为三 级:
轻度—<1/3
中度— >1/3,<2/3 重度—>2/3。
状, 失去正常光泽,排列紊乱。
镜下:腺体极度增生肥大,粘液分泌细胞增多,分泌大量粘 液,大量蛋白丢失,引起胃酸低下和低蛋白血症。
19
4.疣状胃炎(痘疹性胃炎)(gastritis
与HP感染无关
verrucosa)
胃镜:胃粘膜表面有很多结节状、痘疹状突起 。 病变多见于胃窦部 。 镜下:隆起的中央因上皮变性、坏死和脱落而发生 糜烂、凹陷,并伴有急性炎性渗出物覆盖其表面。
12
2.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
(重点之一)
Ⅰ、概述:
(1)定义:本病以胃粘膜萎缩变薄,固有腺体减少 并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固有层内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 润为特征的慢性炎症。 (2)病因分型: A型:与自身免疫有关,多伴有恶性贫血,病变主要在 胃体和胃底; B型:与自身免疫无关(又称单纯性萎缩性胃炎),病变 主要在胃窦部,我国多见。
22
3、胃液的消化作用:
溃疡病的发病是胃或十二指肠粘膜组织被胃酸和胃蛋白
酶消化的结果。
胃酸是主要的攻击因子,没有酸,就没有溃疡。
胃粘膜防御屏障功能的破坏是胃或十二指肠粘膜组织被
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而形成溃疡的重要原因。 4、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 5、遗传因素:
23
病因、发病机制小结: 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水杨酸类药物是已 知的主要病因。 溃疡发生是粘膜侵蚀因素与防御因素 失衡的结果。 胃酸在溃疡形成中起关键作用。
癌前病变。
2、消化性溃疡主要病变是胃或/和十二指肠粘膜有慢
性良性溃疡形成,溃疡的发生与自身消化作用有关,其
危害主要来自出血、穿孔、幽门梗阻和癌变等并发症。
样发生的?病变有何特点?可发生 哪些并发症?
2、消化性溃疡与溃疡型胃癌的大体形态上有何区别?
40
穿孔到腹腔:前壁急性穿孔→急性弥漫性腹膜
炎(化学性→化脓性)。
穿孔到小网膜囊:后壁急性穿孔→局限性腹膜炎
穿孔到相邻器官:慢性穿孔→与相邻器官(肝、
脾、胰、结肠等)粘连和纤维性愈着。
十二指肠溃疡因肠壁较薄更易发生穿孔。
36
3.幽门梗阻:发生率3%
多见于幽门管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1)暂时性(功能性)幽门梗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