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总复习

合集下载

声现象总复习

声现象总复习
第三章
声现象
要点总结
声音的 产生
声音的 传播
传播介质 声速比较
固体 液体 气体 v固 > v液 > v气 音类
乐音 噪声 超声波 次声波
如何防治?
防止噪声产生; 阻断噪声传播; 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现代技术中 声的应用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的产生: 振动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振动 停止 停止,发声也就____。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以波的形式通过气体、液体、 固体等介质向四周传播。 真空 (2)____不能传声。 (3)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 _______.声音的传播速度:υ固>υ液>υ气。 340m/s
3.次声波: (1)定义:频率___________的 小于20赫兹 声波为次声波。 (2)主要声源:火山爆发、地震、 风暴、核爆炸等。 (3)特点:具有极大的破坏力, 危及人的生命。 (4)防止:在生产活动中尽量防 止次声波的产生,尽量远离次生波。
3.回声: (1)声波在传播途中遇到障碍物会 被反射回来,形成____。 回声 (2)人耳区分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 隔为____。 0.1s (3)回声测距:查出声音在介质中 的传 播速度,测出原声发出声音时间 v声t/2 和听到回声时间,则s=_______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人耳的构造: 2.途径: 鼓膜 A.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人耳____振 听觉神经 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________, 听觉 引起____; B.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 经,引起听觉(骨传导)。
3.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30dB-40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70dB:干扰谈话和工作; 90dB:长期忍受会严重影响听力; 150dB:鼓膜破裂,失去听力。

声现象复习知识点讲义

声现象复习知识点讲义

声现象复习知识点讲义一、声波的定义和特性声波是一种通过分子振动传播的机械波,是由震源振动引起的。

声波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通常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3米/秒,而在水中为约1500米/秒。

声波的频率和振动源的频率直接相关。

频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传播过程中波峰或波谷通过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

频率高的声波具有高音调,而频率低的声波则为低音调。

声波的振幅决定了声音的响度。

振幅是指波峰或波谷距离平衡位置的最大偏离距离。

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响亮。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振动源产生的机械波,在空气或其他介质中传播。

声波从声源处开始传播,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折射和衍射等现象。

1. 反射: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一部分能量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人们经常利用声音的反射来进行定位和导航。

2. 折射:当声波由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折射会使声音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其大小与两种介质的速度和密度有关。

3. 衍射:当声波通过一个小孔或绕过障碍物时,会发生衍射现象。

衍射使声音能够传播到原本无法到达的区域。

三、共鸣与声音的共振共鸣是指当声波的频率和其他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同时,会引起共振现象。

共振会增加声波的能量,使声音更为响亮。

共振不仅在声学中常见,也在许多其他领域中存在。

例如,音乐演奏中的共鸣会使乐器产生更加丰富的音色;建筑中的共振现象可以使声音在大厅内更好地传播。

四、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以下几个特性:1. 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 音量:音量是指声音的大小。

振幅越大,音量越大;振幅越小,音量越小。

3. 音色:音色是指不同乐器或声源发出的声音有所区别。

不同乐器的音色由它们所具有的谐波成分决定。

五、声音和人耳人耳是感受声音的重要器官。

人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

1. 外耳: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

它的主要作用是接收声音并将其导入到内耳。

2. 中耳: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三块听小骨(锤骨、砧骨和副耳骨)。

单元复习课(声现象)

单元复习课(声现象)

知识结构
传递信息
利用 传递能量
发声体 的振动
乐音
声音 分类
听的过程 在介质中以声 波形传播
噪声
三个 特征
音调 响度 音色
物理危害 生理危害 等级危害 控制途径
声速
回声
15 ℃ 空气 v固> v液> v气 t<0.1 s
t≥0.1 s
中 340 m/s
原声加强 听到回声
5. 老黄牛的叫声和蚊子的嗡嗡声从声音的三个特 性进行比较,老黄牛发出的声音_响__度___大,蚊子发出 的声音_音__调___高。
17.苍蝇飞行时每秒振翅 147~200 次,蝴蝶飞行时 每秒振翅 5~6 次,为什么你凭听觉就能发觉飞行中的 苍蝇,却不能发觉飞行中的蝴蝶?
答: 苍蝇发声的频率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蝴 蝶发出的是次声波,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
4. “威风锣鼓震天响,声音传远方” 这是由于鼓

D
振动的 ( )
A. 音调高
B. 频率高
C. 音色好
D. 振幅大
5. 在“闻其声而不见其人”时,我们能分辨出哪位
熟人在讲话,这是因为不同的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D( )
A. 振幅
B. 频率
C. 响度
D. 音色
6. 男低音歌手独唱时由女高音歌手轻声伴唱,下面 关于两人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9. 小芳在书房记单词,爸爸在客厅看新闻联播。 为了不受电视机声音的影响,小芳采用了以下的办法中, 较为合适的是( ) B
A. 把电视机关掉 B. 减小电视机的音量 C. 打开书房内的收音机 D. 打开书房和客厅的门窗, 加快空气流动
11. 医生用听诊器诊病是因为( C ) A. 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 B. 听诊器能提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C. 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 度更大些 D. 听诊器能缩短听者和发声体间的距离,使传 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声现象》总复习24页PPT

《声现象》总复习24页PPT
《声现象》总复习
11、不为五斗米折腰。 12、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 贞秀姿 ,卓为 霜下杰 。
13、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14、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15、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4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单元测试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单元测试

第二章声现象总复习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A.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B.声音的特征──响度、音调、音色C.噪声的危害、来源和防治D.人耳听不见的声音──超声波、次声波2.过程和方法:A.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传播介质、传播快慢)的活动B.对影响音调、响度的因素进行探究C.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D.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E.测量自己的听觉频率范围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各种声音带给你的不同感受(宁静?欢乐?振奋?烦躁?)体会声音世界的奇特和多彩复习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特征,各种声音的特征及应用。

复习难点:控制变量法的初步认识和应用,声知识的应用与拓展。

一、复习总结:(一)课本知识疏理:1、声音是由于产生的。

2、声音传播的条件:必须有。

、、均可传声,不能传声。

3、声音传播的形式:以的形式传播,叫做。

4、声音传播的速度:(1)在15℃空气中声速是;(2)一般情况下固体中声速液体中,液体中声速气体中,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还与有关。

5、乐音的三要素:(1)响度(指):决定于声源的和人耳距声源的有关。

人耳刚能听到的响度为 dB、理想声音环境的响度不高于 dB、影响人学习和工作的噪声超过 dB、损伤人听力的响度超过 dB。

(2)音调(指):决定于声源振动的。

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

(3)音色:决定于发声体的和。

买碗时轻碰听好坏,是根据不同。

(结构改变较大)。

6、噪声:物理学上说是的声音。

环境保护的角度上说是的声音。

减小噪声的方法主要是:在声源处(防止)——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在人耳处(防止)。

7、超声波(的声音)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易集中。

应用:测距、测速,清洗、焊接,成像、碎石。

8、次声波(的声音)特点:能绕过物体传播,传播距离远。

应用:预报地震、预报台风、监测核爆炸。

9、人听见声音的过程:(1)空气传声:声源→声波在介质传递→人耳(、等组织)→听觉神经→大脑;(2)骨传导:声源振动→、振动→听觉神经→大脑。

第一讲 声现象总复习

第一讲 声现象总复习

琴声的振动
牙齿
听觉神经
引起听觉
结论:贝多芬耳聋后是通过 骨传导 听到声音的。
例2:《千手观音》的演员绝大多数是聋哑 人,他们通过 骨传导 感受音乐的节拍。
练习
(1)一切发声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体都在 振动
(2)声音必须靠 介质

真空 不能传播
传播,它在
(3)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340米/秒
(4)铁路工人为了听见远处的火车,将耳朵贴 固体可以传声 在铁轨上,这是因为
(5)“隔墙有耳”,“悬丝诊脉”说明什么?
(3)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 : 声源处 传播处 人耳处
控制噪声举例: 1、防止噪声的产生 (在声源处减弱)
例:机动车辆装消声器、无声手枪装消声器、禁鸣喇叭等
2、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例:城市道路旁装隔音板、 植树种草、关窗关门等
3、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在人耳处减弱)
例:戴耳塞、戴耳罩、耳朵塞棉花等
5、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1)响雷预示着下雨; (3)声呐捕鱼; (2)回声定位; (4)听诊器探病;
(5)超声波(B超)查病。
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1)超声波清洗眼镜、钟表等 (2)利用超声波振动除结石;
例1:德国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利用牙齿 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进行音乐的 创作,你知道他是怎样感知声音的吗? 木棒
2、离发声体 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 的距离 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 的依据
音 声音的 发声体的 色 特色 材料、结 构
4、噪声:
(1)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 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 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声现象知识点复习

声现象知识点复习

声现象知识点复习第三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产生条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但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2、研究方法:(1)、转换法:将不易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其他物体以某种方式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两种现象存在内在的联系,是因果关系。

(2)、应用举例:在研究声音的产生时,把发声体的振动转换成碎纸屑、泡沫、乒乓球的跳动或溅起的水花。

例题: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声音消失了,原因是手()A、不能传播声音B、吸收了声波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二、声音的传播:1、形式: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2、条件: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例题:“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发射标志着我国的空间站扶植正式开始,航天员在空间站内可以直接对话,但在空间站外工作时,必需借助电子通信装备才能进行通话,其原因是()A、太空中噪声太大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C、用通信装备对话更方便D、声音只能在地面邻近流传3、声速:1、大小:与介质的品种和温度有关。

15℃时空气的声速为340m/s。

2、声速的比较:一般情况下,v气体< v液体< v固体四、回声:1、反响:声音在流传进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声音。

2、能够区分开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时,人们才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

若不到0.1s,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就使原声加强。

因此,在屋子里讲话听起来比较响亮。

根据s=vt知,人耳要区分自己的反响和原声,人与障碍物间距离最少是s=340m/s××0.1s=17m。

3、回声的应用:回声的重要应用是测距,可以测定海水的深度、冰山的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距离。

4、测量原理:s=5、121v声t,其中t为从发声到接收到回声的时间,v声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声音的粗细)音调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分歧的发声体可以通过调整发声频率来发出相同频率的声音频率高,则音调高频率低,则音调低响度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大小)响度由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决定音色声音的特色、品质决定音色的重要身分是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当发声体的材料和内部结构改变时,音色也会随之变化分歧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声音的三种特性的比较:物理意义决定身分相应关系相关联系振幅大,则响度大振幅小,则响度小音调与响度毫无干系,是基本分歧的两个特性。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现象》专项提升练习(带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现象》专项提升练习(带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现象》专项提升练习(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C.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D.声音的传播不必依赖于介质2.古时排萧又叫做“参差”,是由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所以人们都说“参差不齐”,如图所示。

其竹管参差不齐,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音色B.音调C.响度D.音量3.在学校的元旦文艺晚会上,初一(10)班的同学们用洪亮的歌声演唱歌曲《歌唱祖国》。

演唱中涉及下列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优美的歌声是通过大地传播的B.老师可以通过音色分辨出是哪位同学在唱歌C.“洪亮的歌声”指的是响度大D.唱歌时声带振动幅度越大,歌声传播的距离越远4.如图所示,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图通过观察纸屑是否跳动可以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B.乙图通过观察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C.丙图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D.丁图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锯条探究“音调与振幅的关系”5.人敲鼓时,鼓槌每秒敲击鼓面的次数不足20次,因此小明认为此时敲鼓发出的是次声波。

小张不赞同,提出了以下观点用于反驳小明的观点,其中不合理...的是()A.人耳是无法听到次声波的,所以鼓声不是次声波B.人敲鼓的频率不等于鼓面振动的频率C.次声波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而鼓声不会,所以鼓声不是次声波D.实际上,鼓面每秒振动的次数大于20次6.如图所示是我国古代一种乐器叫筚篥,亦称“芦管”、“茄管”,已有两千年左右的历史,后传入中原。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吹筚篥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B.吹筚篥时按住不同孔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C.吹筚篥发出的声音是由它内部空气柱振动产生的D.吹筚篥发出的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7.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下列各图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A.探测海深B.晃动火苗C.回声定位D.倒车雷达8.噪声已成为影响人们工作生活的一大公害。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现象》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现象》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A. 拨动橡皮筋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B. 手拨动越快,橡皮筋发出的声音传播越快
C. 拨动两条橡皮筋,发出声音的响度一定不同
D. 拨动不同橡皮筋,可探究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
14.如图所示,小王用捆有棉花的筷子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制成了哨子,用嘴吹管的上端,可发出悦耳的哨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12.2023年5月,中国—中亚峰会在古城西安圆满举办。如图,好客的陕西人民用热情的腰鼓、欢快的秧歌来欢迎国际友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力敲鼓是为了提高声音的音调
B. 人们主要根据声音的响度分辨出腰鼓的声音
C. 鼓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 腰鼓发出的声音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13.绷紧在纸盒上的两条橡皮筋,粗细不同(如图),用手拨动橡皮筋可发出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如图丙所示,噪声监测仪既可以监测噪声的强弱,又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D. 如图丁所示,渔民通过声呐捕鱼,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特性
17.下列关于声现象 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甲:人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 图乙:用相同的力敲击水瓶琴能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
C. 图丙:蝙蝠利用次声波传递能量确定目标的位置
4.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带来不利影响。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但有些情况下我们也可以利用噪声。下列现象属于利用噪声的是( )
A. 摩托车安装消声器B. 有的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 工厂工人戴着防噪声耳罩D. 飞行员根据发动机轰鸣声判断其运转情况
5.我们生活在声音的广袤空间里,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B. 响度变小
C. 音调变高
D. 音调变低

中考物理总复习 声现象

中考物理总复习   声现象
夯实基础 考点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 2.声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在空气中,声音以看 不见的 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 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声音不能在 真空中传播。
• 3.声速
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__种__类____及__温__度____有 关:①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一般情况下,__气_体_____传声最慢,__固__体____ 传声最快;②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为___3_4_0__m_/_s___
[点拨] (1)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的时间比原声 晚 0.1 s 以上。因此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超过 17 m 时,人才能听见回声,否 则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加强。
(2)回声测距:如测海深或障碍物距发声体的距离,测量原理:s=12s
声=v2声t。
考点二: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特性及影响因素: . ①音调:声音的 高低 ;
“降低”)的.向保温瓶注水时,听到的
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人耳的;随着注水
增多,听到声音的音调会 (选填“变
高”、“变低”或“不变”).
真题训练
• (2016•黄冈)为了保证城市正常供水、减 少水资源浪费,素有“城市血管医生”的 听漏工常常在凌晨一点左右.大街上车辆 稀少时,利用听音棒检查地下水管是否漏 水(如图),选择在凌晨且车辆稀少时段 检查是为了 避免噪声的干扰 .利用听音棒可以使 听到的声音更 大 (选填“高”或“大”) 些.
乙与甲:音调和响度相同,音色不同;
丙与甲:响度和音色相同, 音调丁与甲:音调和音色相同,响度不同。
超 定义 声 波
超声波:高于 20 000Hz的声叫作超声波. 次声波:低于 20 Hz 的声叫作次声波.

第2章《声现象》专题复习+音调+响度+音色辨析课件-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2章《声现象》专题复习+音调+响度+音色辨析课件-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6.相传“舜作箫,其形参差”说明那时的策是由许多长短不同的竹管排成,如图 所示,演奏时,美妙的声音是由 空气柱 振动产生的;竹管参差不齐,目的是为 了吹出不同 音调 的声音。
专题训练
7.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
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
考点训练
5.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或碎布,做一个活塞。用水或油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
开口的塑料管或竹管中。如图所示,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
哨音是 空气柱 振动产生的,上推“活塞”,音调就会变 高 或“低”)。
(选填“高”
考点训练
知识点二 超声波与次声波 6.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频率低于 20Hz)。在远离地震中心、人无震感的区域, 次声波会引起某些动物的听觉反应。由下表提供的数据可知,在远离地震中心的 区域,听觉上有较明显反应的动物是( D )
专题复习
类型二相关应用
方法技巧:音调是平常说的声音的粗细,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响度 是平常说的声音的大小,是耳朵的主观感受,由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 决定;音色则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可以辨别不同种类的乐器和 不同的人。
专题训练
3.二胡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一种,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
A.蝙蝠 C.猫
B.海豚 D.大象
考点训练
7.我们把高于 20000 Hz 的声音称为超声波。正常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
是 20Hz-20000Hz 。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 400次,其振动频率为 400Hz
8.声呐在海洋勘察和军事方面都是一种重要的仪器。从知识上看,它是一种能
定向发射和接受 超声波

声现象知识点复习

声现象知识点复习

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六、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dB。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现象》专项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现象》专项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现象》专项练习题-附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B.声音的高低称为响度,通常以分贝为单位C.声速超过340m/s的声音,称为超声波D.在校园周围植树能减弱校外传来的噪声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鼓发声时,鼓面并不振动B.施工现场的工人们戴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减弱噪声的D.共鸣现象可以在真空中出现3.长沙交响乐团演奏湖南民歌《浏阳河》,献礼建党100周年。

关于其中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吹笛子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笛孔是为了改变音色B.钢琴、竹笛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C.敲击鼓面的节奏越快,鼓声传播得就越快D.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4.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车内乘客会听到来自多方面的噪声,如发动机噪声、胎噪、风噪等等,高档汽车采取加装隔音棉、安装隔音玻璃的降噪措施,这是()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多种降噪法并举5.如图所示的是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哈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众多“鱼洗”发出的声音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

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发出嗡嗡声的声源是“鱼洗”B.“水花四溅”说明声音具有能量C.众多“鱼洗”发出的声音能吓退敌军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D.众多“鱼洗”发出的声音汇集是增大了声音的振动频率A.声音在铜中传播得最慢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C.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快D.声速大小与介质的温度、种类有关7.有一根长100米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A.一次敲击声B.两次敲击声C.三次敲击声D.四次敲击声8.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

分贝( ) 单位为 分贝(dB)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还跟人耳与发声体的距离有 关。
音调(高低 高低) 高低
赫兹( ) 频率的单位为 赫兹(Hz)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音色(音品) 音色(音品)
声音与众不同的原因
小结
音 调 响 度 小 音 色 结
来源:工业噪声,交通噪声,生活噪声 来源:工业噪声,交通噪声, 危害:噪声的生理效应、噪声的心理效、噪声的物理效应 噪声的生理效应、噪声的心理效、 噪声 改变、 从声源处 ——改变、减少或停止声源的振动 改变 控制 隔声、 从传播过程 中 ——隔声、吸声和消声 隔声 戴耳罩、 从人耳处 ——戴耳罩、耳塞、头盔等 戴耳罩 耳塞、 应用:噪声测温、除尘、除草、克敌、消声、 应用:噪声测温、除尘、除草、克敌、消声、探测病灶 定向性好——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等 用于测距、 定向性好 用于测距 测速、清洗、 超声波 的特点 穿透能力 穿透能力——无损探伤(超声波诊断仪) 无损探伤( 无损探伤 超声波诊断仪) 人耳听不 对人体造成危害——产生恐惧、恶心、神经错乱 产生恐惧、 对人体造成危害 产生恐惧 恶心、 到的声音 危害 对机器设备、 对机器设备、建筑物造成破坏 次声波 利用——监测次声波可用来预报地震、台风和监测核爆炸 利用 监测次声波可用来预报地震、 监测次声波可用来预报地震
令人厌烦的噪声 噪声的控制 减小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有: 减小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有: 在声源处减弱 ; (改变、减少或停止声源振动) 改变、减少或停止声源振动)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 隔声、吸声和消声) (隔声、吸声和消声) 在人耳处减弱 戴耳塞、头盔等) 。 (戴耳塞、头盔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 1 声现象
◎知识结构
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传播 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 音调 乐音:三要素响度 音色 声音 分类 来源 噪声等级和危害 减弱途径 传递信息 利用 传递能量
产生:物体的振动

考点二 声音的特征 6.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7.频率:发声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为赫兹,符号为 Hz.大多数人的听觉频 率范围是从 20_Hz 到 20_000_Hz.高于 20_000_Hz 的声音叫超声波, 20_Hz 的声音叫次声 低于 波. 8.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距发 声体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9.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也能分辨它们,这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 同.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
考点三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声的利用 10.噪声的定义 (1)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 (2)环保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 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11.人们以分贝(符号为 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_dB 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 的声音. 12.控制噪声的途径 (1)防止噪声产生;(2)阻断噪声的传播;(3)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13.声的利用 (1)可以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如回声定位; (2)可以利用声音传递能量,如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பைடு நூலகம்
考点一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作为传声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 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向周围传播. 3.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 传播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340_m/s. 4.回声是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较大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又传入人耳的声音.人耳 区分开回声和原声的最短时间间隔是 0.1_s.否则,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比 如:同学们听到自己在空教室讲话比在操场上讲话声音要洪亮,就是这个原因. 5.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通过听小骨及其 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