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与火的艺术》ppt课件
《土与火的艺术》教案
《土与火的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陶瓷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培养学生对陶瓷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技巧。
3.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陶瓷艺术的基本概念:陶瓷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2. 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从新石器时代至现代陶瓷艺术。
3. 陶瓷艺术的欣赏角度:造型、釉色、纹饰等。
4. 陶瓷创作的基本技巧:拉坯、捏塑、彩绘等。
5. 陶瓷艺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陶瓷艺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欣赏角度。
难点:陶瓷创作的技巧和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陶瓷艺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欣赏角度。
2. 示范法:展示陶瓷创作的技巧和过程。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创作陶瓷作品。
4.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陶瓷艺术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土与火的艺术——陶瓷艺术鉴赏与创作》2. 教具:陶瓷作品、制作工具、釉料等3. 设备:拉坯机、烤箱等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代陶瓷作品,引发学生对陶瓷艺术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陶瓷艺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欣赏角度。
3. 示范:展示陶瓷创作的技巧和过程,让学生了解制作方法。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陶瓷创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课堂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创作水平等方面,以便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八、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收集陶瓷作品图片,分析其艺术特点。
3. 鼓励学生进行家庭作业创作,尝试独立完成陶瓷作品。
九、评价方法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实践中的参与度、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陶瓷作品,从造型、釉色、纹饰等方面进行鉴赏。
3. 综合素质评价:考察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化素养和动手能力。
十、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陶瓷博物馆或艺术家工作室,加深对陶瓷艺术的认识。
初中美术《土与火的艺术》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1. 将个人参与或集体交流与合作的方式参与课程的学习,初步掌握 陶艺的基本知识,欣赏陶艺的独特之美。 2. 欣赏不同时代和类型的陶艺作品,学会鉴赏和评价陶艺作品,并 用专业语言去描述陶艺作品,形成积极的美术态度和正确的审美观 念。 3. 通过观摩、讨论和动手实践,了解陶艺的制作方法与特点,体会 制作陶艺的乐趣。 4. 培养对优秀美术传统的情感和提升民族自豪感,提高美术鉴赏能 力和创作能力素养。
主 题 单 元 1. 什么是陶艺? 问题设计 2. 怎么鉴赏陶艺作品?
3. 如何制作陶艺作品?
专题划分
专题一:走近陶艺 (2 课时) 专题二:鉴赏陶艺 (2 课时) 专题三:制作陶艺 (课内 1 小时,课外 1 小时)
专题一 走近陶艺
所需课时 2 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什么是陶艺呢?它有哪些分类?具有怎样的历史起源和发展呢?初 中学生对这一概念可能有所了解,但是更多的却是概念模糊不清,他 们不知道如何去欣赏陶艺,更不用说去制作陶艺作品。所以本专题活 动以师生、生生交流体验展开,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等形式展 开教学,让学生对陶艺有一个整体、全面的了解,旨在为整个专题的 学习做铺垫。本专题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陶艺的热情,提高学生的 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加深学生对本民族优秀美术的了解和热爱,提 升民族自豪感。
陶瓷艺术的美,体验陶瓷艺术创作为自己带来的美感与独特的表达方 式, 在本主题单元中共设计了三个专题:专题一走近陶艺,专题二鉴赏陶 艺,专题三制作陶艺。从了解、认知到学会鉴赏和掌握基本的陶艺制 作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和审美水平。这三个专题的确定源于教材,又超越了教材,适当进行 整合、拓展和延伸,为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土与火艺术》课件PPT课件
土与火艺术的历史背景
土与火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当时人们已经开始 利用泥土制作简单的工具和容器。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土 与火艺术逐渐演变为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工艺美术形式。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土与火艺术有着不同的传承和发展轨迹 。例如,中国的紫砂壶、日本的九谷烧和欧洲的陶瓷艺术等 ,都是土与火艺术的杰出代表。
烧制温度与时间
掌握烧制温度和时间的控制技巧, 以确保作品能够完全烧结并呈现
出理想的质地和色彩。
上色与装饰技巧
上色材料
了解可用于土与火艺术的上色材料,如天然颜料、 釉料等,以及它们的特性和使用方法。
装饰手法
掌握各种装饰手法,如刻划、彩绘、贴花等,以 便为作品增添更多的层次和美感。
表面处理
了解并掌握各种表面处理技巧,如打磨、抛光、 做旧等,以增强作品的质感和视觉效果。
《土与火艺术》课件 ppt课件
目录
• 土与火艺术的简介 • 土与火艺术的创作材料 • 土与火艺术的制作技巧 • 土与火艺术的应用与欣赏 • 土与火艺术的代表作品赏析
01
土与火艺术的简介
土与火艺术的概念
土与火艺术是一种以泥土和火为主要 创作元素的工艺美术形式。它利用泥 土的可塑性和火的高温烧制,创造出 各种形态和图案的艺术作品。
02
土与火艺术的创作材料
泥土的种类与特性
01
02
03
黏土
黏土是土与火艺术中最常 用的材料之一,具有较好 的塑形性和可燃性,适合 制作各种形状的作品。
陶土
陶土是一种经过高温烧制 而成的泥土,具有较好的 耐热性和稳定性,适合制 作各种器皿和雕塑。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美术第三单元土和火的艺术
可以通过控制火焰大小、颜色、温度 等因素,实现不同火焰效果。如轻柔 的蓝色火焰、炽热的橙色火焰等,为 作品带来丰富视觉表现力。
瓷器烧制
烧制过程
瓷器烧制需经过原料准备、成型、晾干、上釉、装窑、烧制等步骤。其中,烧 制环节是关键,需要运用火候技巧,确保瓷器在适宜温度和气氛下成型。
与火的关系
火在瓷器烧制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适宜的火力可以使瓷土质地变得更 加致密,提高瓷器的硬度、韧性和光泽度。同时,火候的掌握也直接影响瓷器 的色泽和纹理,决定作品的最终品质。
学习目标
了解土和火在美术 中的运用和表现, 包括陶艺、铸造等 艺术形式;
掌握土和火创作的 基本技能和方法, 能够完成简单的艺 术创作;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学生将掌握以下 内容
理解土和火的象征 意义和文化价值, 能够分析相关作品 ;
培养学生的创意和 表现能力,提高对 美术的鉴赏能力和 素养。
02
CATALOGUE
土的艺术
土壤类型与特性
01
02
03
粘土
粘土是一种塑性较强的土 壤,易于塑形,干燥后能 保持形状,适合制作雕塑 和陶器。
沙土
沙土颗粒较粗,质地松散 ,在艺术创作中可以用来 制作沙画、沙雕等。
壤土
壤土质地适中,含有一定 的矿物质和有机质,适合 种植植物,打造园林景观 。
土质雕塑
古代土质雕塑
古代人民利用泥土塑造出 各种神像、人像、动物等 ,表达对生活和自然的敬 畏之情。
现代土质雕塑
随着艺术观念的不断更新 ,现代土质雕塑在材料、 形式、主题等方面都有了 极大的拓展和创新。
经典作品欣赏
《女娲补天》、《大禹治 水》等古代经典土质雕塑 作品,以及现代土质雕塑 家的代表作品。
土与火打造的艺术——陶艺作品的创意
《土与火打造的艺术——陶艺作品的创意》一、教学设计思路陶文化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它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扬名寰宇,并且物以载道,蕴涵着深厚宏博的中华文化精神。
陶文化教育融合多种教育于一体,可以让学生生动直观地了解自己国家灿烂历史文化的渊源及发展,增强学生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尊心和自豪感,陶文化有其他美术的共性,更有着区别与其他美术的质的规定性:任何一件陶瓷艺术作品都是材料的质地、工艺手段、艺术表现形式三者的统一,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综合体现的统一,被称为"土与火"的艺术。
本教材我们主要研究的“陶艺”也叫“现代陶艺”,它抛弃固定造型风格的程设,不把实用当作主要功能,更多注重的是它的艺术性,追求不带任何功能要求的纯粹化的形式。
本单元分二课时,第一课时让学生通过上网进行浏览和自主学习、获取信息收集,了解我国陶艺起源、发展及陶艺的艺术形式和基本特点,培养学生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摄取信息,进行探索研究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
本课时就是在了解陶艺的起源、发展的基础上,重点了解陶艺造型的塑形和装饰,启发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通过尝试运用各种辅助材料如木棒、牙签、竹筷、铁丝等进行陶土的造型创作,把握雕塑造型的立体感,感受陶土潜在的美感特性,逐步养成收藏自己喜爱的作品并拍摄照片,作简单的介绍,养成乐于与人共赏的习惯。
让孩子们的想象和创造在手中凝结,自信和快乐在"土与火的洗礼"中铸造。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比较传统陶艺与现代陶艺特点。
了解陶艺造型的塑形和装饰手法,尝试并学习各种陶艺造型方法和陶艺的装饰方法来创作陶艺作品,体会制陶的无限乐趣。
过程与方法:收集一些陶艺的有关的资料,讨论分析现代陶艺造型的塑形和装饰手法,以自主的方式进行尝试和探索,运用多种塑形和装饰手法进行创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陶艺粗犷而质朴的艺术魅力,体会与泥、与传统中华古老文明的基础和交流的情感;能克服困难、完成陶艺作品创作。
九年级美术《土和火的艺术》教案
-----让我们陶醉其中
课 题
土和火的艺术
年级
九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时 间
姓名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熟悉泥性,学习泥条盘筑法及装饰方法。
2.过程与方法:掌握泥条盘筑法,用规范的“泥条盘筑法”按课堂作业要求创作出有主题的泥塑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贴近学生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体验陶艺创作带来的愉悦和自信。
学生说说体验感受
观察老师的搓条手法,注意泥条间的衔接及加固方法。
通过直观演示,学习泥条盘筑法。
欣赏“泥条盘筑法”制作的陶艺作品
欣赏图片,感受泥条魅力
学生观察图片,分析装饰方法
1、雕刻,2、镂空3、镶嵌,4、粘贴
小组确定主题,分体制作
作品完成
合作整理。
评委入座。代表介绍作品
评委按作业要求评价。
颁发证书,教师和获奖作品、作者、评委拍照留念。
2、教师引导:像这样把泥搓成泥条、盘起、然后向上叠加的手法,叫做“泥条盘筑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土和火的艺术·陶醉其中”
二、体验泥性
1、每位同学桌上都有一块陶泥,请你用1分钟时间,把陶泥搓成泥条,看谁的泥条粗细均匀、长而不断。
2、教师演示:请同学说说搓泥条的感受,搓断的是什么原因。
3、搓泥条前先要揉泥,注意泥的干湿度,如果泥较干,搓泥条时就容易断裂,需要揉泥时喷水;如果泥较湿,就继续揉泥,使水分吸收。搓泥条时要用手掌向两边用力,不要用手指。
欣赏微课,学习陶艺成形法作品
情感升华
收拾整理结束课程
创设“鉴宝”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陶艺作品导入课题,进入探索阶段。
美术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18课 土与火的艺术》苏少版
美术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18课土与火的艺术》苏少版一. 教材分析《第18课土与火的艺术》苏少版是一年级上册的美术课程,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欣赏陶瓷艺术,感受陶瓷的美,并尝试自己制作陶瓷作品。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观察、欣赏、实践等环节,使学生了解陶瓷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观察和模仿,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对于本课的内容,他们可能会感到陌生,但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他们能够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陶瓷的基本知识,学会欣赏陶瓷艺术,并能够制作简单的陶瓷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欣赏、实践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陶瓷艺术的热爱,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陶瓷的基本知识,学会欣赏陶瓷艺术。
2.难点:掌握陶瓷制作的基本技巧,制作出具有自己特色的陶瓷作品。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欣赏法、实践法、讨论法等,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陶瓷作品、制作陶瓷的工具和材料。
2.学生准备:带上一件自己喜欢的陶瓷作品,了解其特点和制作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内容,如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
然后提问:“你们听说过陶瓷吗?谁能告诉我陶瓷是什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陶瓷作品,如瓷器、陶器等,让学生欣赏并观察其特点。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陶瓷的基本知识,如陶瓷的定义、制作方法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制作陶瓷的基本步骤,如揉泥、搓泥条、塑造等。
在示范过程中,教师讲解每个步骤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然后,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分组进行实践,制作自己的陶瓷作品。
土与火的艺术
《土与火的艺术——中国古代陶瓷欣赏》观课报告2015年远程研修如期而至,我怀着积极认真的态度观看了六位教师执教的课例。
非常感谢这些老师辛勤的付出,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让我们在学习中不断成长。
六位老师的课非常精彩,各有所长。
下面对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土与火的艺术——中国古代陶瓷欣赏》一课谈一下我的几点感触。
1、教师对教材的认识准确教师对本课认识非常准确。
《土与火的艺术》是一节综合探索课型,通过对陶瓷艺术的欣赏、制作和相关的考察交流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与表现陶瓷艺术之美。
体验陶瓷纹样创作带来的美感和独特的表现方式,,加深对造型艺术的体会,认识造型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
2、导入环节新颖郑老师的导入环节非常新颖,打破常规。
通过泥土与黄金价格相比。
常理认为黄金价格高,泥土不值钱。
正是这种认识上的反差强烈的吸引了学生对观看紫砂壶拍卖价值百万的新闻非常感兴趣,从而也激发学生学习本课陶瓷艺术的兴趣。
3、各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
本节课整个课堂分为四大板块,运用不同的问题把每个环节衔接起来。
通过问题设置,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积极思考老师的问题,所以课堂每一个环节,每一部分的学生都能够积极的参与。
4、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教师从实际出发,选择了恰当的教学方法。
本节课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先抛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展示,在交流展示的同时学生得到了提升。
郑老师对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时机把握比较恰当,大部分问题通过学生先自主解决,遇到问题再合作解决的进程进行的。
教师抛出问题,引起学生认知冲突以后,自主思考,发现问题,合作学习,这样既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又防止了部分学生存在依赖心理,我认为是非常值得我去学习的。
5、学科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用线条装饰平面陶瓶,既面向全体学生,巩固学生对造型的实用性能够熟练的把握,同时也运用纹饰的装饰性来美化我们的生活,提升我们的生活。
土与火的艺术 美与心灵的触碰
土与火的艺术美与心灵的触碰作者:陈国辉马玲来源:《海峡科技与产业》2016年第04期钧瓷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被称为国宝、瑰宝,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
它是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独有的国宝瓷器,凭借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
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钧瓷的恢复烧制工作快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钧瓷生产工艺与水平得到划时代的提升,不断的作为国礼现身世界。
2008年,钧瓷烧制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钧瓷的釉色窑变艺术效果不是人为的,而是在窑内炉火的高温下自然形成的。
钧瓷入窑时没有任何色彩,一体素净。
那七彩辉映、让人心旌摇动的绚丽色彩和自然逼真的画面都是在烧制过程中形成的,这就是窑变。
窑变原理就是釉料矿物在炉火高温下转化呈色的物理化学现象。
好的窑变效果的形成需要的因素非常复杂,它需要性能良好的窑炉、器物在窑中的最佳位置及科学的烧成制度等因素巧妙组合,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
即使在对窑变现象有了相当认识和了解的今天,人们对窑变效果也不能完全掌握,往往是招之不来、不期而至,这也更增添了钧瓷艺术震撼人心的魅力。
在钧窑的故乡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有一位将生命融入到钧窑的传承和创新中,不断开拓进取,努力追逐完美窑变的钧瓷艺术大师,他就是被称为钧瓷三国政(邢国政的型,辛国政的釉,杨国政的火)中以火为标志的杨国政。
因为钧瓷的美贵在窑变,窑变又贵在烧制,“钧瓷的艺术就是火的艺术。
钧瓷以窑变为神,而窑变就在于一把火。
”天生的美来源于对渊远瓷脉的深刻领悟杨国政犹如一只鸿鹄,在神垕镇这个流光溢彩、琳琅满目的钧瓷艺术世界,演绎着土与火交融的美丽传奇。
出生于钧瓷世家的他,土和泥巴成为他幼小心灵的挚爱,在家人的耳濡目染下对钧瓷铭心趣然。
土与火的艺术荥经砂器工艺探究
【稽古】The Archaic to Now荥经砂器是随着祖先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发展和理解而逐渐进化的产物,它有着漫长的探索和实践发展过程。
从考古学家在严道古城中的发现,荥经砂器可追溯至岷山庄王的战国时期,然后在秦汉时期发展起来,两千余年长盛不衰。
直到现在,当地手工艺人仍然沿用着最原始的陶艺来制作古朴的荥经砂器。
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累积了深厚的工艺美学价值,并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产品特征。
这种传统工艺在经历了土与火的交融后,每一件诞生的作品都可称为孤品。
1 陶土之重生1.1 采料“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土壤,养一方陶”。
高质量的黑砂泥是先决条件之一。
在2010年,为了发展当地制陶工艺,荥经县国土资源局对全县多地进行了勘查,陶土的储量预计900万吨。
荥经县的陶土具有突出的优势,质地细腻,多为黄白色,少杂质,铁含量在2%~6%,通常被称为“白善泥”,是制作砂器的高质量原料。
同样,境内无烟煤储量预计2.2亿吨,是烧砂的重要燃料。
无烟煤在经过燃烧后留存了部分废料,由于部分黑色块状物未完全氧化且含有大量的活性炭,将其按比例加入白善泥,有利于砂器拥有良好的透气性。
1.2 制泥最初从陶土矿中开采出的陶土像石头一样坚硬,使用前,需用机器粉碎研磨以去除杂质。
无烟煤渣同样需被粉碎成煤灰,经过多次过筛。
原料分成不同等级,胚料的选择与调配需要根据制作器具的不同进行调整。
通常,较低等级的泥料易透水,呈颗粒状。
在制作过程中,由粗泥制成的坯体具有很强的承重性能,不易破裂和变形,并且可以很好地支撑其自重。
另外,颗粒的重量也使孔隙变大,这可以很好地抵抗烧制过程中的热变化。
用它制成的毛坯厚度可以达到25厘米,非常适合制作大型容器或雕塑。
较高等级的泥料具有一定的透水性,质地细腻,烧制后颜色会改变。
它的承重能力相对较弱,主要用于制造小型生活用具,如茶壶、茶杯、碗等。
1.3 拉胚现在的砂器制胚成型主要采用的是快轮制,所用转盘也为快捷方便的电动拉胚机,而所制出的多为锅、碗、碟等无特色、可批量化制作的器物。
陶瓷是“土与火”的艺术。
陶瓷是“土与火”的艺术。
摘要:陶与瓷其实是有区别的。
陶质材料:与瓷相比,陶的质地相对松散,颗粒也较粗,烧制温度一般在900℃—1500℃之间,温度较低,烧成后色泽自然成趣,古朴大方,成为许多艺术家所喜爱的造型表现材料之一。
陶瓷,就是土的艺术。
制作陶瓷的过程是将普通的粘土塑造成彩色的陶器和瓷器。
陶与瓷其实是有区别的。
陶质材料:与瓷相比,陶的质地相对松散,颗粒也较粗,烧制温度一般在900℃—1500℃之间,温度较低,烧成后色泽自然成趣,古朴大方,成为许多艺术家所喜爱的造型表现材料之一。
陶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黑陶、白陶、红陶、灰陶和黄陶等,红陶、灰陶和黑陶等采用含铁量较高的陶土为原料,铁质陶土在氧化气氛下呈红色,还原气氛下呈灰色或黑色。
瓷质材料:与陶相比,瓷的质地坚硬、细密、严禁、耐高温、釉色丰富等特点,烧制温度一般在1300℃左右,常有人形容瓷器“声如磬、明如镜、颜如玉、薄如纸”,瓷多给人感觉是高贵华丽,和陶的那种朴实正好相反。
所以在很多艺术家创作陶瓷艺术品时会着重突出陶或瓷的质感所带给欣赏者截然不同的感官享受。
在课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陶瓷的发展史。
不知道是谁,在无意之间,烧制出了陶器,从此,陶瓷便在这个世界上落地生根,蓬勃向上。
我国已发现距今约10000年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残陶片。
河北徐水县南庄头遗址发现的陶器碎片经鉴定为10800~9700年的遗物。
此外,在江西万年县、广西桂林甑皮岩、广东英德县青塘等地也发现了距今1000~7000年的陶器碎片。
河姆渡文化:1973年首次发掘于浙江余姚河姆渡而命名的河姆渡文化距今7000左右,在该文化遗址也出土了大量的陶器。
河姆渡文化的陶器为黑陶,造型简单,早期盛行刻画花纹。
陶瓷也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特征,文明。
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和陕西省西安市郊的半坡遗址都发现了大量做工精美,设计精巧的彩陶。
这两个新石器时代遗址都属于母系社会遗址,有6000年以上的历史。
土与火的艺术
土与火的艺术
《土与火的艺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土与火的艺术
课型:欣赏.
课标解读:
《新课标》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
”激发学生美术兴趣,是美术课堂教学不可小视的环节。
本节课,我结合美术学科特点,围绕欣赏陶瓷主线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学习中积累,让“情”、“趣”充分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听、多看、多想、多讨论、多创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在课堂上体验学习美术的快乐。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鲁教版课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土与火的艺术》。
《土与火的艺术》通过对陶瓷艺术的欣赏、设计和相关的考察交流活动,让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与表现陶瓷艺术的美,体验陶艺创作为自己带来的美感与独特的表达方式,加深对陶瓷艺术的体会,了解相关的陶艺知识,认识陶艺的不同表现语言和不同表现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自己对陶艺的了解,通过艺术手段恰如其分地将他们再现出来,从而将作品所蕴藏的情感意义和思想内涵深刻地传达给学生。
土与火的艺术(二)(说课稿)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下册
土与火的艺术(二)(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土和火的重要意义。
2.了解土和火在美术创作中的运用方式。
3.学习绘画技巧,创作一幅独具特色的土与火主题画作。
二、教学内容1. 土和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意义土和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个重要元素。
从古代神话传说到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习惯,都可以看出土和火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古代神话中,黄帝和蚩尤的对抗就表现出了火和土的巨大冲突。
在日常生活中,火的炊烟、土的种植、以及土壤、火炉等生活细节中都反映了土和火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2. 土和火在美术创作中的运用方式在美术创作中,土和火经常被用作画面的主题或元素。
通过对土和火的艺术表现,画家们可以传达出对自然和生命的探求和感悟。
在绘画中,土的表现常常是通过采用粗犷、厚重、灰黑色等特征,展现出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基础。
而火则经常通过色彩鲜艳、明亮、热烈等特征来表现,展现出生命的活力和热情。
此外,在构图中,土和火也经常被运用为画面的主要元素,例如将土、火与水、木等元素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更加完美的视觉效果。
3. 创作一幅独具特色的土和火主题画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土和火的含义,我们将组织一次创作活动,让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土和火的奇妙之处,并创作出一幅独具特色的土和火主题画作。
首先,我们将向学生们介绍绘画中常用的土和火画法,并给予基础绘画指导。
然后,学生们将在老师和同学的协助下,创作出一幅独具特色的土和火主题画作。
最后,在展示环节中,学生将介绍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的心得和感受。
三、教学方法1.讲解法:介绍土和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地位,以及在美术创作中的运用方式。
2.示范法:通过演示多种不同的土和火画法,帮助学生们理解如何创作一幅独具特色的画作。
3.独立创作法:让学生们在指导下进行独立创作,通过实践来掌握创作技巧。
4.展示交流法:在展示环节中,学生们将介绍自己创作的作品,并与同学一起分享心得和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汝窑刻花粉妆瓷盒
宋代陶瓷
磁 州 窑 白 釉 黑 花 梅 瓶
宋代陶瓷
元代制瓷艺在我国陶瓷历史上有极为 重要的地位。元代的钓窑、磁州窑、龙泉 窑等主要窑场,在前代的基础上仍继续生 产传统品种。这一时期最具历史意义的是 景德镇在制瓷工艺上有了新的突破,把陶 瓷装饰引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元代陶瓷
唐三彩
唐 长 沙 窑 山 峦 纹 三 彩 瓷 壶
唐三彩
唐 三 彩 骆 驼 载 乐 俑
唐三彩
唐陶俑
唐彩陶俑
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的重要时期。这 一时期,烧造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不仅 出现了举世闻名的五大名窑,即汝窑、官 窑、钧窑、哥窑和弟窑、定窑,还出现了 许多各具特点的民窑。
宋代陶瓷
钧窑天青釉瓷碗
第四单元 土与火的艺术
活动一 欣赏与体验
陶艺之美 中国陶艺 陶瓷辨别
在丰富多彩的艺术门类中,陶艺是 最独具魅力的,不仅是因为人类与水、 土、火等因素有着天然的亲切感,更主 要的是土和火这两种朴素的材质为艺术 家提供了极为宽广且变化莫测的想象空 间。
仰 韶 文 化
辛 店 文 化
古 希 腊 彩 陶
清代陶瓷
清代陶瓷
清代陶瓷
清代陶瓷
想一想 瓷器最早出现在哪一个朝代? 宋代有哪五大名窑?
想一想,陶与瓷一样吗? 你会辨别吗?
课后练习 做个陶瓷鉴宝小专家,请同学们
根据课前准备的图片试着鉴别一下作 品的朝代及艺术特色。
原始陶器
原始陶器
马家窑类型
马 厂 类 型 长 颈 壶
原始陶器
原始陶器
半山类型
从原始陶器到原始瓷器经历了千余年 漫长的发展,由于陶瓷原料的突破、陶釉 的发明以及烧造温度的提高为瓷器的发明 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因而商周到汉这一时 期的陶器称为原始瓷器。
原始瓷器
原 始 青 釉 瓷 尊 商
原始瓷器
西 周 原始瓷器
秦代的制陶技术在我国陶艺史上占有 重要地位,秦兵马俑的规模和尺寸充分展 示了秦朝时期精湛的制陶技艺。
秦兵马陶俑
秦兵马陶俑
汉代是我国陶器制造的发达时期,到 东汉晚期,浙江越窑首先烧出胎体致密、 釉层较厚、光润美观的青瓷。这是我国陶 瓷史上极其重要的转折时期,它将永远记 录着中国人民的这一伟大创举。
景 德 镇 窑 青 白 釉 瓷 高 足 杯 元代陶瓷
中国古代陶瓷发展至明代进入了一个 辉煌的历史时期,景德镇已成为全国制瓷 业的中心。当时代陶瓷
青明 花代 少万 年历 习 拳 图 瓷 六 棱 盖 罐 明代陶瓷
清代,我国制瓷业的发展已达到历史的高 峰,明代已有的工艺和品种大多有所提高或创 新。这一时期又创制了很多新的彩釉品种,例 如粉彩、珐琅彩、釉下三彩、黑彩和乌金釉、 天蓝釉、珊瑚红、松绿釉以及采用黄金为着色 剂的胭脂红等。陶瓷的器皿造型和装饰纹样也 比明代更丰富多样。
瓷器发明
越 窑 青 瓷 四 系 莲 花 罐
唐三彩 它是一种挂釉陶器。釉是铅和
一些着色金属,如铜、铁、钴等合成的低 温色釉,有蓝、黄、褐、绿等色。陶器以 氧化焰烧成,烧成温度在950℃左右。唐三 彩生活用品多采用轮制成型,陶俑等艺术 品则是以捏塑、雕刻或模制成型。唐三彩 加工工艺细致,釉色五彩缤纷,具有独特 的艺术效果,是我国陶瓷工艺史上的一项 创举。
汉 代 说 书 俑
想一想,陶艺与其它艺术门 类有何区别?
马 家 窑 类 型 瓶
陶艺与雕塑有什么不同吗? 你能试着分析一下它们各有何特点吗?
亨 利 摩 尔
中国享有盛誉的陶瓷艺术,在世界发 展史中,写下了许多光辉灿烂的篇章。英 文“中国”China,指的就是瓷器。它以我 国古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博大精深的民族 文化内涵影响着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 起了巨大的作用。
陶器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的标志,它 是随着农业的出现、定居生活的需要而产 生的。由于制陶材料和地域文化的不同, 陶器工艺的发展也有所不同,其中黄河上 中游地区的彩陶工艺是我国最早以彩绘纹 样与造型艺术相结合的艺术,反映了原始 陶器制造的辉煌成就。
原始陶器
仰韶文化 人面网纹陶钵 原始陶器
马 家 窑 类 型 尖 底 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