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性障碍
应激性心理障碍测试题及答案
应激性心理障碍测试题及答案应激性心理障碍是指人们在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时产生的一系列心理及生理反应。
这种心理障碍可能造成个体的情绪波动、认知能力下降、行为异常等问题。
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应激性心理障碍状况,以下是一些测试题及其答案,希望能够提供一定的帮助。
题目一:你是否常常感到焦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A. 是的,经常如此B. 有时会有这种感觉C. 很少出现D. 从不答案:根据不同的选项可以给出相应的解读。
- 若选择A:你经常感到焦虑且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这可能是应激性心理障碍的表现,请及时寻求心理专业的帮助。
- 若选择B:你偶尔会感到焦虑且难以控制情绪,需要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考虑是否需要进行一些应对策略的调整。
- 若选择C:你很少有焦虑且能够较好地控制情绪,但也要注意自身的心理健康,适当调节压力和应对方式。
- 若选择D:你通常不会感到焦虑且能够有效地控制情绪,但仍需保持心理健康的关注和调节。
题目二:你是否常常感到疲倦、无精打采?A. 是的,经常如此B. 有时会有这种感觉C. 很少出现D. 从不答案:根据不同的选项可以给出相应的解读。
- 若选择A:你经常感到疲倦、无精打采,这可能是应激性心理障碍的表现,请及时寻求心理专业的帮助。
- 若选择B:你偶尔会感到疲倦、无精打采,需要关注自身的身心状况,考虑是否需要进行一些恢复休息的调整。
- 若选择C:你很少有疲倦、无精打采的感觉,但也要注意自身的身心健康,适当调节工作和休息的平衡。
- 若选择D:你通常不会感到疲倦、无精打采,但仍需保持身心健康的关注和调节。
题目三:你是否经常出现食欲改变(食欲减退或增加)的情况?A. 是的,经常如此B. 有时会有这种感觉C. 很少出现D. 从不答案:根据不同的选项可以给出相应的解读。
- 若选择A:你经常出现食欲改变的情况,这可能是应激性心理障碍的表现,请及时寻求心理专业的帮助。
- 若选择B:你偶尔会出现食欲改变的情况,需要关注自身的饮食习惯和营养摄入,适当进行调整。
应激性相关障碍及习题
应激相关障碍—概述
• 应激相关障碍(Stress-related Disorders):指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
(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导致 的精神障碍,也称反应性精神障碍。 • 不包括癔症、神经症、心理因素所致 生理障碍,及各种非心因性精神病性障 《CCMD-3》 41 应激相关障碍[F43] 41.1 急性应激障碍[F43.0急性应激反应]
又称急性反应性精神病(Acute Reactive Psychosis),是 急性应激障碍的一个亚型。由相当强烈并持续一定时 间的心理创伤性事件直接引起的精神病性障碍,以明 显的妄想或严重的情绪障碍为主,症状内容与应激源 密切相关,较易被人理解。 ➢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 经适当治疗,预后良好,一般在一个月内恢复正常, 一般无人格缺陷。
• 心理学研究还表明,过度的压力会影响智能, 使人思维狭窄、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压 力越大,认知效能越差。
• 个体在压力状态下的心理反应存在很大差异, 这取决于个体对压力的知觉和解释以及处理压 力的能力。
5
战斗或逃跑时,身体内到底发生 了什么变化
• 行为反应: • 直接反应:指直接面对引起紧张的刺激时,为
• 早在18世纪,人们就开始对它的研究。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Cannon提出,动物和 人类最主要的身体反应之一便是应激— —战斗或逃跑的反应。
• 一只小狗的领地如果遭遇大狗的进犯, 本能反应一定是逃之夭夭,而当它遇到 同样弱小的同类挑衅,就会选择战斗, 拼它个你死我活。
3
战斗或逃跑时,身体内到底发生 了什么变化?
41.11 急性应激性精神病[急性反应性精神病] 41.2 创伤后应激障碍 [F43.1] 41.3 适应障碍 [F43.2] 《ICD-10》F43 严重应激反应,适应障碍 43.0急性应激反应 43.1创伤后应激障碍 43.2适应障碍 43.8其它严重应激反应 43.9严重应激反应,未待定
应激与应激相关障碍(一)
应激与应激相关障碍(一)应激与应激相关障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这些情况会触发我们的应激反应。
应激是指在面对某些压力、威胁或挑战时,身体和心理所做出的适应反应。
应激反应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应对当前的情况,但是当应激反应持续时间过长或强度过大时,就可能导致应激相关障碍的发生。
应激相关障碍是一种心理障碍,它会导致抑郁、焦虑和失眠等症状。
常见的应激相关障碍包括创伤后应激障碍、急性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
接下来我们将逐一介绍这些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应激相关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
它是由于遭受到严重的创伤事件,比如战争、强奸、灾变等,而引起的一种精神障碍。
这种障碍会让患者时常回想起那些创伤事件,甚至在睡梦中都会受到影响。
患者也会感到神经质、易激动、注意力不集中以及睡眠困难等症状。
急性应激障碍通常是因为经历了一种极为恐怖、剧烈的应激刺激,例如经历严重车祸、袭击或者是遭受自然灾害等。
这种障碍的症状包括有助于难以起床、难以集中注意力,以及身体上的疼痛和刺痛感等。
适应障碍则是由于短期应激事件的反复激发而引起的一种心理障碍。
这种障碍的症状包括容易发怒、疲劳、头痛、肌肉疼痛、胃痛等生理症状。
同时,精神症状如抑郁、焦虑、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也是它的表现特征。
应激相关障碍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但是,这种障碍是可以被治疗和管理的。
治疗方法包括使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如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和眼动重定向疗法等。
此外,饮食平衡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也是治疗应激相关障碍的关键。
总的来说,应激是一种我们身体和心理所做出的适应反应。
然而,当应激反应变得过于强烈和持久,就可能引发应激相关障碍。
此时,我们需要积极寻求专业帮助来治疗和管理这些障碍。
应激性障碍
应激性障碍应激性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通常由个体经历或见证了一系列创伤性事件造成的。
这种心理障碍会给患者带来长期的身体和精神上的负担,严重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
本文将深入探讨应激性障碍的定义、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应激性障碍的定义。
应激性障碍是一种由于个体遭受了极度创伤性事件,例如战争、严重意外事故、性侵犯、自然灾害等,导致精神创伤的心理障碍。
这些创伤事件会引发个体的紧张、恐惧和无助感,进而导致一系列症状。
应激性障碍的症状通常分为三大类:反应性症状、避免行为和负性认知。
反应性症状包括闪回、噩梦、强迫性回忆和剧烈的焦虑。
避免行为常表现为回避与创伤事件相关的事物和场景,以避免再次触发痛苦的记忆。
负性认知则包括负罪感、自责、自卑、对未来缺乏信心等自我负面评价。
为了确诊应激性障碍,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进行评估。
诊断的主要依据是满足《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中关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
这些标准包括创伤性事件的经历、持续的重-experiencing症状、避免行为、负性认知和情绪调节的困难等。
对于应激性障碍的治疗,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方法。
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CBT)、眼动减少和重编程治疗(EMDR)以及支持性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负性思维和行为模式来减轻症状。
眼动减少和重编程治疗则通过在回忆创伤性事件时进行眼球运动来减轻情绪困扰。
支持性治疗则提供情感支持和应对策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
药物治疗通常可以辅助心理治疗的效果。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和辅助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并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应激事件。
除了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外,患者还可以尝试一些自我管理的方法来缓解症状。
例如,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进行身体活动、学习放松技巧和寻找支持团体等。
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身心的平衡。
总的来说,应激性障碍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心理障碍,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许多困扰。
应激反应障碍的症状和心理影响
应激反应障碍的症状和心理影响应激反应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它是由于遭遇创伤事件或极端压力引发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异常所引起的。
这种心理疾病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并严重干扰其日常生活。
本文将介绍应激反应障碍的症状及其心理影响。
一、症状描述应激反应障碍患者常常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和生理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在遭受创伤事件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时间长短因人而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症状描述:1. 回忆与闪回:患者会反复回忆起创伤事件,或在实际生活中出现闪回。
这可能包括记忆片段、噩梦或幻觉,导致他们无法摆脱创伤的影响。
2. 强烈的情感反应:患者可能感到情绪波动剧烈,情绪脆弱,并常常出现对潜在威胁不适宜的过度恐惧或愤怒。
3. 焦虑和恐惧:患者可能感到持续不安、担心和恐惧,对平常事物的看法变得极具负面。
他们可能经常遭受紧张和神经质的状态。
4. 睡眠障碍:患者可能遭受失眠、多梦或噩梦的困扰。
他们睡眠质量下降,或者无法保持正常的睡眠模式。
5. 注意力与记忆问题:患者可能难以集中注意力,记忆力下降。
这种注意力和记忆问题可能影响到他们正常的工作和学习能力。
6. 焦虑地避免触发因素:患者可能对引起创伤事件回忆的人、地点或活动产生过度焦虑,从而选择性地避免与这些因素有关的环境。
二、心理影响应激反应障碍的心理影响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理影响:1. 社交障碍:患者可能因为焦虑、抑郁和病态恐惧感而回避社交场合。
这种障碍可能导致他们与他人的关系疏远,使其感到孤独和孤立。
2. 工作和学习困难:应激反应障碍患者可能无法集中精力,并且记忆力下降,使得他们在工作和学习上遇到困难,丧失了原有的能力和效率。
3. 负面情感:患者可能陷入抑郁、愤怒和悲伤的情绪中,对生活失去乐趣和兴趣。
他们可能变得非常敏感,易怒和情绪不稳定。
4. 自我身份认同问题:由于创伤的影响,患者可能感到对自己的身份和人格有一种疏离感。
他们可能在重新建立对自身的认同方面遇到困难。
应激障碍名词解释
应激障碍名词解释应激障碍是指个体在经历重大心理或生理压力后,出现一系列心理、行为和生理反应,通常表现为情绪不稳、焦虑、恐惧、抑郁等负面情绪,以及行为异常、睡眠障碍、饮食障碍等。
应激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发生与个体的心理素质、生活经验、应对能力等因素有关。
应激障碍的症状表现多样,包括情绪反应、行为反应和生理反应。
情绪反应方面,患者常常感到焦虑、恐惧、抑郁等负面情绪,有时会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
行为反应方面,患者可能会出现逃避、酗酒、药物滥用等不良行为,以及攻击性行为或暴力行为。
生理反应方面,患者可能会出现睡眠障碍、饮食障碍、身体不适等症状。
应激障碍的病因主要包括外部环境因素和个体内部因素。
外部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灾害、人际关系问题、工作压力等。
个体内部因素包括个体的心理素质、生活经验、应对能力等。
在面对压力时,个体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越强,越能够有效地应对压力,避免应激障碍的发生。
应激障碍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心理评估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治疗应激障碍的方法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社会支持等。
心理治疗主要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等,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改变不良行为模式和增强应对能力。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可以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和身体症状。
社会支持包括家庭支持、朋友支持、社区支持等,可以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
应激障碍的预防措施包括提高个体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社会支持和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等。
对于经历过重大心理或生理压力的人,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避免应激障碍的发生。
同时,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心理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总之,应激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发生与个体的心理素质、生活经验、应对能力等因素有关。
症状表现多样,包括情绪反应、行为反应和生理反应。
病因主要包括外部环境因素和个体内部因素。
应激障碍工作总结
应激障碍工作总结
应激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它可能会对个体的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在工作中,应激障碍可能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决策能力下降等问题。
因此,对于有应激障碍问题的员工,我们需要给予关注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工作效率。
首先,了解员工的症状和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应激障碍可能表现为焦虑、恐惧、失眠、易怒等症状,因此,雇主和同事需要对这些症状有所了解,以便及时帮助和支持员工。
同时,员工也需要自我认识,及时寻求帮助和治疗。
其次,提供支持和理解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有应激障碍问题的员工,我们需要
给予理解和支持,不要过分要求他们,也不要忽视他们的困难。
可以通过提供心理咨询、调整工作环境、减轻工作压力等方式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最后,建立健康的工作环境也是关键。
一个健康的工作环境可以减轻员工的压力,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
因此,雇主需要关注员工的工作环境,确保工作氛围轻松和谐,减少工作压力。
总之,应激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它可能会对个体的工作产生负面
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给予关注和支持,帮助员工克服困难,提高工作效率。
只有通过关心和支持,我们才能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
应激障碍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压力和挑战,这些压力和挑战可能会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应激障碍这一心理健康问题。
以下是我对应激障碍的一些感悟心得体会。
一、认识应激障碍应激障碍是指在生活事件或心理创伤的刺激下,个体出现的一系列心理、生理和行为反应。
应激障碍主要包括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等类型。
应激障碍的产生与个体的心理素质、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等因素密切相关。
二、应激障碍的成因1. 生活事件:生活中的重大变故,如亲人离世、失业、婚姻破裂等,都可能成为应激障碍的诱因。
2. 心理素质:心理素质较差的人更容易受到应激事件的冲击,从而产生应激障碍。
3. 应对方式:面对压力和挑战,个体采取的应对方式不同,产生的心理反应也会有所不同。
消极的应对方式容易导致应激障碍。
4. 社会支持:缺乏社会支持的人更容易产生应激障碍。
家庭、朋友、同事等社会关系对个体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三、应对应激障碍的措施1. 提高心理素质: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学会面对压力和挑战。
可以通过阅读、锻炼、参加心理辅导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2. 改善应对方式: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例如,遇到困难时,可以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逃避。
3. 寻求社会支持:与家人、朋友、同事等保持良好的沟通,分享自己的心理压力。
同时,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拓展人际关系。
4. 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合理饮食,适量运动。
这些都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减轻心理压力。
四、我的感悟1. 应激障碍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应对。
面对压力和挑战,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2.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我们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学会关爱自己,关爱身边的人。
3. 社会支持对个体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
《应激相关障碍》课件
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成员应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 ,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减少家庭矛 盾和冲突,降低应激因素对患者的影响。
提供社会资源
提高公众意识
社会应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服务,如心理咨 询、就业援助等,以帮助患者康复和融入 社会。
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应激相关障 碍的认识和理解,减少歧视和排斥,促进 患者的社会融入。
诊断标准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或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等权威指 南,对应激相关障碍的诊断标准进行明确。
诊断流程
建立由初步评估、详细评估和确诊三个阶段组成的诊断流程,确保诊断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评估工具与方法
评估工具
开发和应用标准化评估工具,如症状自评量表、临床访谈等,以收集患者症状和 体征信息。
的症状之一。
行为症状
逃避行为、易怒、攻击 行为等行为改变也是应
激相关障碍的表现。
病因与诱因
病因
应激相关障碍的病因较为复杂,涉及 遗传、环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个体差异等多方面因素 。
诱因
长期或强烈的心理社会应激是导致应 激相关障碍的主要诱因,如战争、自 然灾害、暴力事件等。
02
应激相关障碍的诊断与评 估
诊断标准与流程
评估方法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包括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进行全 面评估。
诊断与评估的注意事项
跨文化考虑
鉴别诊断
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和地区差异可能 对应激相关障碍的认知和表现产生影 响,诊断和评估时应充分考虑文化因 素。
应激相关障碍需与其他精神障碍进行 鉴别诊断,如抑郁症、焦虑症等,以 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应激性精神障碍》课件
结论和展望
应激性精神障碍是一个严重的精神健康问题,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理解。希望通过本次课程,大家能 够对该疾病有更深入的认识,并学会应对和预防压力对精神健康的影响。
人际关系
亲密关系的问题、社交压力和 家庭纷争等。
经济压力
财务困境、债务累积和就业不 稳定等。
病因与发病机制
应激性精神障碍的病因复杂,包括遗传、环境和心理因素。发病机制涉及神经递质失衡、神经激素异常 和心理反应等。
临床表现和诊断
焦虑和紧张
持续的焦虑和紧张感,难以放松和入睡。
身体不适
头痛、胸闷、胃痛等身体不适症状。
情绪波动
情绪波动大,易怒、抑来进行诊断。
治疗方法和原则
1
心理治疗
包括认知行为疗法、解决问题疗法等。
2
药物治疗
使用抗焦虑药物和抗抑郁药物来缓解症状。
3
生活调整
改善生活习惯、增加运动和社交活动等。
预防与控制
预防应激性精神障碍的关键在于有效管理压力和提高心理韧性。建立健康的 生活方式、寻求支持和寻找自我放松的方法都是重要的控制措施。
《应激性精神障碍》PPT 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课程!在本次PPT课件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应激性精神 障碍,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压力对精神健康的影响。
病症定义和特点
应激性精神障碍是一种因长期或剧烈的心理压力而导致的精神疾病。其特点 包括情绪波动、焦虑、抑郁和身体不适等。
常见应激源
工作压力
高强度的工作、职业竞争和不 良的办公环境等。
应激性精神障碍的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应激性精神障碍是指个体在遭遇突发性、强烈性或持久性的应激事件后,出现的精神活动功能障碍。
为有效预防和应对应激性精神障碍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全社会对应激性精神障碍的认识,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2. 建立健全应激性精神障碍预防、预警、救治和康复体系。
3. 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三、组织机构成立应激性精神障碍应急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指挥调度、应急处置等工作。
1. 指挥长: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
2. 副指挥长:由市卫生健康、公安、民政、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负责人担任。
3. 成员:由市卫生健康、公安、民政、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宣传、交通运输、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及有关专家组成。
四、预防措施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心理健康素养。
2. 开展心理健康服务,为有需求的人群提供心理疏导和干预。
3. 建立心理健康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和预警应激性精神障碍。
4. 加强社会心理支持,为受应激性精神障碍影响的人群提供关爱和支持。
五、预警措施1. 建立信息收集和报告机制,及时发现和报告应激性精神障碍相关情况。
2. 加强监测,对重点人群、重点区域进行重点监控。
3. 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公众做好应对准备。
六、应急处置1. 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处置小组,迅速开展救援工作。
2. 采取紧急救治措施,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3. 加强心理干预,帮助患者度过危机。
4. 维护社会稳定,防止事态扩大。
七、康复措施1. 开展康复治疗,帮助患者恢复心理健康。
2. 加强家庭和社会支持,帮助患者融入社会。
3. 定期开展康复评估,及时调整康复措施。
八、责任追究1. 对未履行职责、延误救援工作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2. 对因工作失职、玩忽职守导致事故发生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九、预案修订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遇重大变化,由应急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应激性心理障碍PTSD
应激性心理障碍PTSD应激性心理障碍(PTSD)是一种由于遭受或目睹严重创伤事件而产生的心理障碍。
这种心理障碍可以在事发后立即出现,也可以在一段时间后才出现。
PTSD通常会影响个体的日常生活,包括工作、学习、感情和社交生活。
了解PTSD的症状、原因和治疗方法对于帮助患者实现康复至关重要。
PTSD的症状可以分为四个主要类别:复杂创伤后应激反应、创伤记忆与想法、创伤相关情感与理解的改变,以及身体反应与固守行为。
复杂创伤后应激反应包括回忆、幻觉、噩梦等正面症状,也包括诱发创伤回忆和绕过创伤的逃避行为。
创伤记忆与想法是患者对创伤事件的不愉快回忆的体验或重复性梦境。
创伤相关情感与理解的改变包括对创伤事件的负面评价和消极情绪反应。
身体反应与固守行为包括失眠、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身体症状,以及对潜在再次创伤的固执注意。
PTSD的原因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事件,包括战争、性侵犯、车祸、自然灾害以及持续的滥用或虐待。
这些事件可能导致患者对创伤事件的恐惧和痛苦的过度认知,从而触发PTSD的症状。
此外,个体的心理健康史、个人和社会支持系统的强度以及复原能力等因素也可能影响患上PTSD的风险。
治疗PTSD的方法可以从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来进行。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处理创伤事件,提高应对创伤的能力,减少对创伤的过度恐惧和回避行为。
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CBT)、眼动脱敏再处理(EMDR)以及主导-认识疗法(PCT)。
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睡眠问题,常用的药物包括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和安眠药。
因为每个患者的情况不同,治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个体情况定制。
除了心理和药物治疗外,生活方式的调整也对于PTSD的康复非常重要。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均衡的饮食、适度的运动以及良好的社交支持都对于改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此外,避免过度使用酒精和药物也很重要,因为这些物质可能会加重PTSD的症状。
总之,PTSD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可以极大地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应激障碍课件
病人自诉睡眠差,恶梦频频,有时常在噩梦 中惊醒,脑于里经常控制不住的浮现战友被 炸死时的那一幕幕惨景。病人不愿看有关战 争的电影或电视,甚至听到放鞭炮声都紧张 不安。曾多次就诊精神科,服用过阿米替林、 地西泮、阿普唑仑等多种药物,症状反复不 定,现仍未结婚,受单位照顾从事工厂绿化 工作。
–诊断:创伤后应激障碍
第二节 应激相关障碍
• 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组由心理社 会因素所致的精神疾病。一般认为,决 定本组精神障碍的发生、临床表现与病 程的因素有:
–生活事件和生活处境 –社会文化特点 –个体人格特点、教育程度、智力水平、生活
态度、信念及当时的躯体功能状况等。
• 国内12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学调查 (1982)
–精神运动性兴奋与抑制
• 表现为不协调的精神运动性兴奋 • 激越,喊叫,过度乱动或情感爆发 • 话多,内容常涉及心因与个人经历 • 部分病人表现为运动性抑制,情感迟钝、麻木,
行为退缩,少语少动,近亚木僵状态。
–创伤性经历常因想象、考虑、梦境、闪回 (flash-back)、触景生情等多种途径引发个 体反复重新体验,而个体则对能勾起痛苦回 忆的刺激尽量回避。
–慢性焦虑症对自身健康过于忧虑,躯体主诉 较多,甚至有疑病倾向,而常无严重精神创 伤史。
• 典型病例
–某男,41岁,机械厂工人。退伍军人,1979 年参加自卫反击战,当时作为先遣部队深入 敌占区。途中,有彝隹战友田踩地雷被炸死, 其中有两位是他的好朋友。亲眼目睹战友被 炸得血肉横飞,其中一战友的一条血淋淋的 大腿就落在他的眼前,惨不忍睹,他自己也 负轻伤。其后,敌军反击,经过浴血奋战, 我方部队死亡过半。后退守到一掩蔽区,
• 诊断
–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为诱因,尤其是生活环境 和社会地位(如移民、出国、退休、人伍等)
应激性心理障碍
1.遗传因素研究表明,PTSD患者家族史中精神疾病发病率是经历同样事件未发病或无此经历者的3倍,所患 精神疾病以焦虑症、抑郁症、重性精神病和反社会行为为主。
2.神经内分泌研究表明,PTSD患者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降低,且与患者父母患 PTSD间具有显著相关性。
3.神经生化对灾难性事件记忆的建立与氨基丁酸(GABA)系统的下调有关。
PTSD的心理治疗可分为三大类: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治疗各个时期PTSD最常见的选择。根据患者症状特点,选用的药物包括:抗抑郁剂、抗焦虑剂、 抗惊厥药物、锂盐等。除非患者有过度兴奋或暴力行为,一般不主张使用抗精神病药物。
PTSD的首选治疗尚无一致意见,比较肯定的是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的效果更佳。
适应障碍
其中,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应激相关障碍中临床症状最严重、预后最不好、可能有脑损害的一类应激障碍。
易感因素
应激相关障碍的易感因素可分为个体内在的 (如遗传特征、年龄、性别、HPA轴功能异常、前额叶和杏仁核 或海马的神经可塑性异常、精神障碍的家族史或既往史、躯体健康状况不良、不良的心理应对方式等)与个体外在 的因素(如社会支持系统不良、童年的精神创伤、创伤前后其他负性生活事件的叠加作用等)。
应激性心理障碍
功能性精神障碍
目录
01 易感因素
03 创伤后应激
02 急性应激障碍 04 适应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是指由于强烈或持久的心理社会因素直接作用而引起的一组功能性精神障碍。该组疾病的特点 是:心理社会因素是直接原因;临床表现与精神刺激因素密切相关;病因消除或改变环境后,大多数患者精神症 状应相继消失;预后良好,无人格方面的缺陷等。应激相关障碍分为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与适应障碍 三大类。
应激障碍概述
第一节应激相关障碍的临床类型应激相关障碍是指,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也称反应性精神障碍。
决定本组精神障碍的发生、生展、病程和临床表现的,往往有以下几个主要因素。
(1)生活事件和生活处境,如强烈的精神创伤,或持久的困难处境,可成为直接因素;(2)社会文化背景、教育程度和观念、意识形态等;(3)个性特点与智力水平;(4)干预和支持系统一、急性应激障碍急性应激障碍也称急性应激反应。
它在遭受强烈的、严重的精神打击之后,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突然起病,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精神运动性抑制,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
在应激源消除后,大多历时短暂,.可在几天至一周内恢复,预后良好。
1.急性应激障碍临床表现(1)反应性朦胧状态(2)反应性木僵状态(3)反应性兴奋状态(4)急性应激性精神病二、创伤后应激障碍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
此类精神障碍的应激源往往是异常惊恐或灾难性的事情,它们常引起患者极度恐惧、紧张、无助感等体验。
从遭受精神创伤到出现在精神症状,创伤后应激障碍有一个潜伏期,然后出现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潜伏期一般数月至半年;病程可长达数年,少数患者可持续多年不愈,成为持久的精神病态,可有人格改变。
三、适应障碍是在长期存在应激事件或困难处境,加上病人有一定的人格缺陷的条件下,由社会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或生理功能障碍导致的,以烦恼、情绪抑郁等情感障碍为主的一类社会功能受损的表现。
第二节应激相关障碍的治疗一、心理治疗。
如支持性心理治疗、危机干预、认知行为治疗、冲击疗法、应付技能训练等等。
二、药物治疗。
1.抗焦虑药物。
可解除患者焦虑、紧张不安、失眠等症状,可用地西泮、阿普唑仑、艾司唑仑。
2.抗抑郁药物。
有明显的抑郁、情绪低落者,可选用多塞平、阿米替林、氟西汀、帕罗西汀、氟伏沙明等药。
3.抗精神病药物。
对兴奋、冲动、行业紊乱或偏执的患者,选用氟哌啶醇、奋乃静、利培酮等抗精神病药物。
应激障碍
张理义,男,江苏涟水县人。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研究生学历。现任全军心理疾病防治中心主任,全军医 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常州市解放军第一○二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第二军医大学及江苏大学硕 士生导师。兼任国际华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IACMSP)专业委员、国家卫生部心理卫生咨询专家、中华临床医 学会理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担任《中华医学杂志》、《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等11个杂志的编委。从事医学心理学、精神医学37年,擅长心 理测量、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先后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心理测量技术7项。共获得科技进步奖31项、其中 省级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颂、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6项。主编或参与著书《临床 心理学》、《心理医生手册》等26音B,发表论文300余篇。先后被南京军区表彰为“科技干部”、“科技英才”、 “医学专家”等;1996年被国家表彰为“全国百名科技之星”,是我国心理学领域唯一的获得者;1997年获“比 利时保罗、吴阶平医学研究二等奖”,是部队中唯一的获得者;先后在部队荣立三等功3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个体易感性:上述应激源的存在无疑是发病的关键所在,但事实上,遭受应激的大多数人并不出现精神障 碍。这表明个体的易感性在发病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易感性包括:病前个性、躯体状况、年龄等。
研究历程
应激障碍又称应激反应综合症,是伴随着现代社会发展而出现的病,直到近些年才受到世界各国的注意。这种 病不仅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有关,更与长期反复出现的心理紧张有关,如因怕解聘、怕被淘汰、怕不受重视不得 不承受的工作、生活压力和心理负担等,再加上家庭纠葛和自我期望过高。至于失眠、疲劳、情绪激动、焦躁不 安、爱发脾气、多疑、孤独、对外界事物兴趣减退、对工作产生厌倦感等,则是应激反应综合症的先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激性障碍
应激性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通常在个体经历创伤性事件后出现。
这种心理障碍表现为对创伤性事件产生的强烈情绪反应,包括恐惧、焦虑和回忆。
本文将探讨应激性障碍的原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应激性障碍的原因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创伤性事件,如战争、自然灾害、暴力事件、性虐待等。
这些事件对个体的身心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刺激,导致情绪反应失控,进而发展为应激性障碍。
应激性障碍的主要症状包括回忆和梦魇,个体会不断经历创伤性事件的回忆和梦境。
这些回忆和梦境会让个体感觉恐惧和无法控制情绪。
此外,个体还可能出现避免刺激的行为,如避免与相关的人或地点接触,以避免刺激和情绪失控。
其他症状还包括持续的愤怒、易激惹、集中困难和睡眠问题等。
诊断应激性障碍通常需要专业心理学家或精神医生的帮助。
专业人员会对个体进行详细的询问和评估,以确定是否符合应激性障碍的诊断标准。
这些标准通常包括创伤性事件的存在、强烈的情绪反应、持续的回忆和避免行为等。
治疗应激性障碍通常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包括心理疗法和药物治疗。
心理疗法通常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和曝光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个体理解和调整对创伤性事件的思维和行为反应,以减轻焦虑和恐惧。
曝光疗法则是通过逐渐回忆和面对创伤性事件,帮助个体逐渐消除恐惧和回忆。
药物治疗通常包括抗抑郁药物和抗焦虑药物。
这些药物
可以帮助个体控制情绪,减轻焦虑和恐惧的症状。
然而,药物治疗通常需要有资质的医生进行监督和调整。
除了心理疗法和药物治疗,个体还可以尝试一些自我帮
助的方法来缓解应激性障碍的症状。
例如,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练习深呼吸和放松技巧,保持良好的睡眠和饮食习惯,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社交关系等。
总之,应激性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通常是由创
伤性事件引起的。
诊断和治疗应激性障碍需要专业人员的帮助,包括心理疗法和药物治疗。
此外,个体还可以尝试一些自我帮助的方法来减轻症状。
接受适当的治疗和支持可以帮助个体恢复并重建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