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
《诗经》两首
《诗经》六义:
风、雅、颂。 从表现内容而言。
赋、比、兴。 从表现手法而言。
小知识: 汉武帝将《诗》《书》《礼》《易》《春秋》 称为“五经” 宋代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 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 “四书”,从明代开始,规定为封建社会科 举取士的初级必读书。
关于 托班 2016年下 半年工 作计划 大全 【托 班下半 年工作 计划一 】 一、 班 级 情 况 分 析: 我 们 班 的 幼 儿,他 们都是 2岁左右 的孩子 ,他们都是第一次离 开 家 庭 , 开 始集体 生活。 他们在 家里养 成了自 由散漫 、任性 、霸道 的个性 和不良 的 生 活 习 惯 。对家 人有很 大的依 恋,上 幼儿园 难免有 不适应 。因此 ,我们 要给他 们 更 多 的 呵 护,足 够的爱 。从稳 定的情 绪,来 培养良 好的生 活卫生 习惯, 使他们 能 尽 快 地 适 应幼儿 园生活 ,为以 后的生 活、学 习打下 良好的 基础。 二 、 本 学 期 教 育 教 学 目标 本 学 期 , 我 们的工 作要体 现“养 教并重 ”的原 则,特 别是要 加 强保育 工作, 精心呵 护每位 幼儿, 从情感 教养入 手,给 予幼儿 以精神 上的安 慰, 把 保 育 作 为 重点工 作来抓 。日常 生活中 加强对 幼儿的 护理, 把保育 工作作 为重中 之 重 , 注 重 培养良 好的生 活卫生 习惯, 使幼儿 能左键 习惯集 体生活 。老师 要平等 对 待 每 位 幼 儿,引 起孩子 愉悦的 情绪反 应,尽 快使幼 儿把对 家长的 依恋转 移到老 师 身 上 。 1、 生 活 常 规 新 生 入 园 是跨入 集体生 活的一 个转折点,也是进行 常 规 教 育 的 关键期 。因此 ,我们 把常规 教育纳 入工作 重点我 们要诚 恳、和 蔼、有 耐 心 , 循 序 渐进, 持之以 恒地指 导每位 幼儿, 特别是 培养幼 儿的生 活自理 能力,
第12课《诗经两首》教案
-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古汉语的词汇和句式是学习的难点,如“关关雎鸠”、“蒹葭苍苍”等。
-比兴手法的应用:理解并掌握比兴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如《关雎》中的鸟鸣兴起男子求偶之情。
-诗歌意境的把握: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意境,如《蒹葭》中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来抒发作者的情感。
3.文化传承与理解:使学生了解《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4.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审美情趣,激发创作灵感,提高诗歌创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关雎》与《蒹葭》的诗意理解:把握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理解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真挚情感的表达。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诗经两首》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魅力,有一些收获,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诗经》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诗歌内涵丰富,表现手法独特。在讲授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比兴手法的理解有一定难度。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领会这一手法,我通过举例、对比等方式进行讲解,但感觉效果并不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寻找更生动、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比兴手法的美妙。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诗经两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用诗歌表达情感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诗经》中的情感表达。
-诗歌形式的识别:掌握《诗经》四言为主的诗歌形式,了解比兴手法在诗歌中的应用。
-文化背景的认识:了解《诗经》的成书背景,认识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诗经两首》注释
此后为《氓》①选自《诗经》(《十三经注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原本之称《诗》,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史称《诗经》。
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有15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乐歌。
这里第一首选自“风”,第二首选自“小雅”。
②【氓meng】民。
这里指诗中的男主人公。
③【蚩蚩】忠厚的样子。
一说,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
④【抱布货丝】拿布来换丝。
⑤【匪来货丝,来即我谋】并不是真的来换丝,到我这里来是商量婚事的。
匪通“非”,不是。
即,就。
⑥【送子涉淇,至于顿丘】送你渡过淇水,直送到顿丘。
子,你。
淇,淇水,在现在河南境内。
顿丘,在今河南浚(xun)县。
⑦【匪我愆(qian)期】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
愆,拖延。
⑧【将(qiang)】愿,请。
⑨【乘彼垝(gui)垣,以望复关】登上那倒塌的墙,遥望那复关。
垝,毁坏、倒塌。
复关,卫国一个地方。
⑩【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没有看见复关,眼泪簌簌地掉下来。
这里的“复关”指代住在复关的那个人。
涕,泪。
涟涟,泪流不断的样子。
①【载】动词词头,无义。
②【尔卜尔筮(shi),体无咎(jiu)言】你用龟板占卜,用蓍(shi)草占卦,没有不吉祥的预兆。
卜,,用火烧龟板,根据龟板上的裂痕来推断祸福。
筮,用蓍草的茎占卦。
体,卜筮的卦象。
咎,灾祸。
③【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你用车来接我,我带上财物嫁给你。
贿,财物。
④【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树还没落叶子的时候,它的叶子新鲜润泽。
沃若,润泽的样子。
⑤【于(xu)嗟鸠兮,无食桑葚】唉,斑鸠啊,不要贪吃桑葚!传说斑鸠吃多了桑葚会昏醉。
这句话比喻女子不要迷恋爱情。
于嗟,感叹词。
于,通“吁”。
鸠,斑鸠。
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
⑥【于嗟女兮。
无与士耽】唉,女子呀,不要同男子沉溺于爱情。
士,男子的通称。
耽,沉溺。
⑦【士之耽兮,犹可说(tuo)也】男子沉溺于爱情里,还可以脱身。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诗经两首《关雎》《蒹葭》
关雎 蒹葭
《诗经》是我国最早
的诗歌总集。本来称 《诗》,编成于公元前 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 305篇,所以也叫《诗 三百》。孔子将《诗三 百》做为道德教育的教 材,后来儒家学派把它 当成经典,奉为“六经” 之一,才称为《诗经》。 《诗经》广泛地反应了 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 实精神,是我国诗歌现 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一片芦花照眼明, 太阳不出露水新。 心上人儿她在哪, 隔河对岸看得清。 逆着曲水去找她, 曲曲弯弯道儿拧。 逆着直水去找她, 好像藏身小岛水中心。
(余冠英译)
而对 不意这 可中首 及人诗 的的描 惆急写 怅切了 失追一 望求个 之和热 情可恋 。望者
主要内容
大胆说出你的初读感受
作品文字简单,内容单纯,给人的美感 却非常丰富。能否用几个词概括它的美?
1、文字简约:没有直接抒写主人公对心上人的 思念之情,只写他左右求索、寻找恋人的行 动,但那痴心的迷恋、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 痛苦都含蓄地表现出来。
2、形象可感:虽未刻画双方形象,但主人公的 执着、“伊人”的高洁我们可以清楚感知。
3、余音饶梁:只写追求之难,伊人“宛在”,结 果如何,给读者留下想象余地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萋萋:茂盛的样子 •晞:干
在水之湄。
•湄:岸边,水草交
溯洄从之,
接的地方
道 阻 且 跻 。 jī •跻:登,上升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chí
•坻:水中小洲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涘 。 sÌ 溯 洄 从 之 , 道阻 且 右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沚 。 zhĬ
•采采:茂盛,众多 •未 已:还没有完 已:停止 •涘:水边 •右:曲折 •沚:水中沙滩
诗经两首——精选推荐
诗经两⾸
诗经两⾸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春秋中叶(前11世纪⾄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华》《华⿉》《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貌。
下⾯跟着⼩编来看看诗经俩⾸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蒹葭
蒹葭苍苍,⽩露为霜。
所谓伊⼈,在⽔⼀⽅,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中央。
蒹葭萋萋,⽩露未晞。
所谓伊⼈,在⽔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i]。
溯游从之,宛在⽔中坻[chi]。
蒹葭采采,⽩露未已。
所谓伊⼈,在⽔之涘[si]。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中沚[zhi]。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君⼦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钟⿎乐之。
经典《诗经两首:关雎 蒹葭》完整注解带拼音
《国风·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
原文:guān guān jū jiū,zài hé zhī zhōu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yǎo tiǎo shū nǚ,jūn zǐ hǎo qi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cēn cī xìng cài,zuǒ yoù líu zhī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yǎo tiǎo shū nǚ,wù mèi qiú zhī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qiú zhī bù dé,wù mèi sī fú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yōu zāi yōu zāi,zhǎn zhuǎn fǎn cè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cēn cī xìng cài,zuǒ yoù cǎi zhī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yǎo tiǎo shū nǚ,qín sè yǒu zhī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cēn cī xìng cài,zuǒ yoù mào zhī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yǎo tiǎo shū nǚ,zhōng gǔ yào zhī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捞取。
文静美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
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
文静美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国风·秦风·蒹葭》是《诗经》中的一篇。
全诗三章,每章八句。
语文《诗经》两首教案(5篇)
语文《诗经》两首教案(5篇)语文《诗经》两首教案1第一课时一、《诗经》两首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有关常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和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形式特点;3.领悟“我”的形象塑造,把握艺术技巧二、《诗经》两首教学重点1.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和比兴的艺术手法2.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三、《诗经》两首教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四、教学过程1.导入课堂(放ppt)爱情是文学中永恒的主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男子追求心爱的女子的不懈和幸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尹人,在水一方。
”,写出了爱情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迷惘;“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爱情中的男女相思之苦。
今天,让我们走进《诗经》,一起来感受一下古代青年男女的爱和恨吧。
2.关于《诗经》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上P90的注释。
2)教师提问: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_______,现存诗______首。
b)《诗经》最初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____时候被尊为儒家经典后,才有《诗经》之称。
c)《诗经》的六义是___________?从内容角度分析,《诗经》可分为___,__,___。
从表现手法角度,分为___,__,___。
3.放《静女》录音,字词梳理读音:姝(shū)俟(sì)见(xiàn)蜘蹰(chíchú)娈(luán)贻(yí)彤(tóng)管炜(wěi)怿(yì)归(kuì)荑(tí)洵(xún)积累词汇:其:副词,多么。
姝:美丽。
俟:等候。
于:在。
城隅:城角幽僻的地方。
蜘蹰:犹豫徘徊。
娈:美好。
贻:赠送。
彤,红色。
炜:鲜亮的光彩。
怿:喜爱。
牧:郊外田野。
荑:茅草芽。
古代有赠白茅表示爱恋,婚姻的习俗。
《诗经》两首
沉痛、怨恨 沉痛、
清醒、刚强 清醒、
分析解决 1、恋爱阶段,男女双方各有何举动? 、恋爱阶段,男女双方各有何举动? 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 反映出男 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 男:抱布贸丝 来、谋 泣涕、 女:乘、望、泣涕、笑、言
男:急躁、任性; 急躁、任性; 女:温柔体贴、纯真热情。 温柔体贴、纯真热情。
分析解决
4、诗中女子的形象。 、诗中女子的形象。
对爱情与幸福有诚 挚的追求、 挚的追求、勤劳 无辜被弃、无奈,不 无辜被弃、无奈, 能抗争命运 温柔、坚强 温柔、
归纳小结
本诗的主题 诗歌叙述了女子 从恋爱到被遗弃 的经过, 的经过,批判男 子的负心,揭示 子的负心, 当时不合理的婚 姻带给妇女深刻 的痛苦。 的痛苦。
D
7、下列红色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下列红色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爱而不见/ A、爱而不见/爱屋及乌 B、爱而不见/风吹草低见牛羊 爱而不见 风吹草低见 B、爱而不 C、说怿女美/及郡下,诣太守, C、说怿女美/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D、自牧归荑/归心似箭 自牧归 D、自牧 8、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俟我于城隅 A、陈涉者,阳城人也 B、皆以美于徐公 B、皆以美于徐公 A、陈涉者, 陈涉者 C、宋何罪之有 C、宋何罪之有 D、帝感其诚 D、帝感其诚
五、小结: 小结 1、细节描写和侧面描写的作用。 、细节描写和侧面描写的作用。 2、主题: 、主题:
反映古代广大人民对自 由婚姻和美好、 由婚姻和美好、幸福的 爱情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爱情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随国 的一部 ,现存 诗三百》《三百篇》 》《三百篇 《诗三百》《三百篇》 它最初称为《 篇;它最初称为《诗》、 、 ,西汉时 305 被尊为儒家经典之后,才称为《诗经》。 被尊为儒家经典之后,才称为《诗经》。 2、《诗经》是我国 、《诗经》 诗经
《诗经》两首
鉴赏要点
• 比、兴艺术手法的运用
第三章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兴、比 “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兴、比
第四章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兴、比 兴 “淇水汤汤, 渐车帷裳”
• 比、兴艺术手法的运用
第三章 1、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兴、比
提示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比:比喻
桑树没有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新鲜润泽。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蔼、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臵,足下的土地。
氓 古义:民,指老百姓。诗中指“女主人公的丈夫”。
今义:流氓。 之: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匪:通“非”,不是。 即:走近,靠近。 如:若即若离 不即不离 可望而不可即。 谋:商量,商议。诗中指“商量婚事”。 如:不谋而合。 至于 古义:到,到达。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愆(音qiān):本指过错,过失,诗中指延误。 将:请,愿。如李白以:介词,把。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 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靡:没有,不。 夙: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言:1.(言既遂矣) 语助词,无实义
2.(静言思之) 音节助词,无实义。 遂:顺心,满足。 躬:自身。 悼:伤心。
及尔 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 泮 。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经》两首
课堂练习:
解释下列词语。
1、窈窕:
2、淑女: 文静美好的样子。
美丽、贤惠的女子。
长短、高低、大小不齐。
3、参差:
连睡梦中也在追求,形容愿望十分迫切。 4、梦寐以求:
十分想要,但得不到。 5、求之不得: 形容心中有事,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 6、辗转反侧:
理解训练:
1、《关雎》中运用起兴,歌颂高尚、纯洁、美好爱 窈窕淑女 , 情的名句: 窈窕淑女 , 寤寐思服 。 君子好逑 。
• 二、韵律和谐:
1、 运用重言(关关) 2、运用双声(参差) 3、运用叠韵(窈窕) 4、运用重章复唱的手法。
音 乐 性 强
内容小结
这是一首爱情恋歌。 描写一位痴情小伙子对心上人朝思暮想 的执着追求。雎鸠的阵阵鸣叫诱动了小伙子 的痴情,使他独自陶醉在对姑娘的一往深情 之中。种种复杂的情感油然而生,渴望与失 望交错,幸福与煎熬并存。一位纯情少年热 恋中的心态在这里表露得淋漓尽致。
第三节翻译 关 雎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采荇人在船的两边左右挑选。
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我弹着琴瑟来亲近你。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采荇人在船的两边左右拔取。 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我敲着钟鼓使你快乐。
《关雎》全诗翻译
不停地鸣叫的雎鸠鸟,站在水中的沙洲上。美丽 善良的姑娘啊,正是小伙子喜爱的好配偶啊!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采荇人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取。 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我日日夜夜都在追求您啊! 追求的愿望难以实现,我日日夜夜都在思念你啊! 夜长长,相思不断,翻来覆去的我难以成眠啊!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采荇人在船的两边左右挑选。 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我弹着琴瑟来亲近你。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采荇人在船的两边左右拔取。 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我敲着钟鼓使你快乐。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翻译与赏析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翻译与赏析《氓》和《采薇》是诗经中的两首,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翻译与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氓》翻译与赏析【原文释义】氓之蚩蚩(氓,(méng):古义指男子;蚩蚩:老实的样子;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抱布(货币,一说布匹)贸(买)丝。
匪(通“非”,不是)来贸丝,来即我谋(来找我商量婚事。
即:靠近;我谋:宾语前置)。
送子(对男子的敬称)涉淇(渡过淇水。
淇:淇水,卫国的河流),至(到)于顿丘(地名)。
匪我愆期(推延日期。
愆(qiān):过,误),子无良媒。
将(音(qiāng),请,希望)子无怒,秋以为期(把秋天当作婚期)。
乘彼垝垣(登上那破旧的墙。
乘:登上;垝垣:垝(guǐ),垝垣:破颓的墙),以(目的连词,来)望复关(诗中男子的住地。
一说返回关来)。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泪流貌)。
既见复关,载(相当于连词“则”)笑载言。
尔卜尔筮(你用龟甲和蓍草占卦。
卜:用龟甲卜吉凶;筮(音诗):用蓍草占吉凶),体无咎言(卦象没有不好的话。
体:卦体,卦象;咎言:凶,不吉之言)。
以尔车来,以(介词,把)我贿(财物,嫁妆)迁。
桑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未落,其叶沃若(润泽貌)。
于嗟(相当于“吁嗟”,叹词)鸠(斑鸠。
传说斑鸠吃桑葚过多会醉)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指男子)耽(沉湎于爱情)!士之耽兮,犹可说(通“脱”)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坠落)。
自我徂尔(到你家,嫁与你),三岁食贫(多年过着贫苦的生活。
三岁:指多年)。
淇水汤汤(水盛流貌),渐(沾湿)车帷裳(女子车上的布幔)。
女也(语气词,表示停顿,下面同此)不爽(差错),士贰(差错)其行(德行)。
士也罔极(没有准则,行为不端),二三其德(三心二意)。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不以操持家务为劳苦。
靡:无,不;室劳:指家务活);夙兴夜寐(早起晚睡。
夙:早),靡有朝矣(不止一日)。
《诗经》两首
及尔 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 泮 。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白头偕老当年誓, 如今未老生怨愁。 淇水滔滔终有岸, 沼泽虽宽有尽头。 回想少时多欢聚, 说笑之间情悠悠。 当年山盟又海誓, 哪料反目竟成仇。 不要再想背盟事, 既已恩绝就算了!
氓
(情节) 恋爱 婚变 决绝
诗经 简介
(4)《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 “比”、“兴”三种。“赋”者,“铺陈 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铺叙陈述;“比” 者,“以彼物喻此物”,即比喻;“兴” 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赋、 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 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
(5)《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 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 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 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 现实主义的《诗经》和屈原浪漫主义的骚 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诗经》 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 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诗 经 两 首
邶风· 静女 卫风· 氓
诗经 简介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 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它 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 所以又称“诗三百”。先秦时代通称为 《诗》或举其整数称《诗三百》。汉代尊 崇儒家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并 沿用至今。
桑之未落,其叶 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 耽!士之耽兮,犹可 说 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树叶子未落时, 唉呀那些斑鸠呀, 唉呀年轻姑娘们, 男人要是迷恋你, 女子若是恋男子,
挂满枝头绿萋萋。 别把桑叶急着吃。 别对男人情太痴。 要说放弃也容易。 要想解脱不好离。
【古诗1】《诗经》两首
分析探究
女主人公是勤劳的中国传统女性,为什么
会惨遭抛弃?
诗歌悲剧意义分析
女主人公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 性,这是由社会特点决定的。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政治上都处 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都很狭小, 生活的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身上,,如 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 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小雅·采薇》
相关背景
本篇选自《诗经·小雅》, 当是西周后期作品。当时 诸侯相争,周室衰落,犬 戎、猃狁等外族也经常入 侵中原,周亦兴师反击, 造成连年战乱不止。人民 特别是出征将士对战争有 着复杂的多元感情。既有 爱国的战斗激情,又有久 戍边疆的忧怨。
全文朗读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 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 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室靡 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 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 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 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全诗概览
1全诗记叙了战士怎样的心情? 2描述作战能力的时候,战士表现出怎样的 情绪?
乡愁主题的诗句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乡书何达处?归雁洛阳边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何当共剪西窗烛,巴山夜雨涨秋池。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翻译、作者、主题思想
《诗经二首》背景、主题资料:【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12.《诗经》两首:关雎、蒹葭一、《关雎》【原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忽左忽右把它摘取。
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
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作者】《诗经》,原称《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所以又叫《诗三百》。
相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弟子,后来被尊为儒家的经典之一,称为《诗经》。
《诗经》的“六义”三大基本内容:“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三大表现手法:“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叙事抒情)“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引出)【主题思想】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二、《蒹葭》【原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诗经二首注释 诗经二首原文及翻译
诗经二首注释诗经二首原文及翻译《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列为《五经》之一。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宫廷乐歌,用于宴会典礼,分为“大雅”和“小雅”,共105篇;“颂”是统治阶级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的乐歌,共40篇《关雎》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雎》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忽左忽右把它摘取。
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
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注释: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
雎鸠(jūjiū):一种水鸟名。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yǎo tiǎo)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
窈窕,身材体态美好的样子。
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
淑,好,善良。
‘好逑(hǎo qiú):好的配偶。
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
荇(xìng)菜:水草类植物。
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
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
流,义同“求”,这里指摘取。
之:指荇菜。
寤寐(wùmèi):醒和睡。
指日夜。
寤,醒觉。
寐,入睡。
思服:思念。
服,想。
《毛传》:“服,思之也。
”悠哉(yōu zāi)悠哉:意为“悠悠”,就是长。
这句是说思念绵绵不断。
《诗经两首》原文及赏析
《诗经两首》原文及赏析《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下面为大家带来《诗经两首》原文及赏析,快来看看吧。
《诗经两首》原文及赏析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赏析】《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或者是作者的即目所见,或者解做以挚鸟为比,以挚鸟的求偶为兴,。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
第一句“关关雎鸠”,是写传来的鸟鸣,是听;第二句“在河之洲”,是寻声而望,是所见;第三句“窈窕淑女”,是对自己倾心人之所思,是想;末句“君子好逑”,是主人公强烈的向往,默默的自我祝愿。
虽短短四句,却极有层次,而语约义丰。
第二章,以缠绵悱恻之情,直率地写出自己的追慕之心和相思之苦。
这个青年男子所恋的乃是河边一位采荇菜的姑娘,“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左右流之”,即顺着水流忽而侧身向左,忽而侧身向右的去采摘。
正是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使他日夜相思,不能须臾忘怀。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思念)”极写他追求、想念的迫切心情;“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是写他相思之苦,已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
悠,长,形容其夜长不寐时绵绵不断的忧思。
这里把两“悠”字,双双以感叹语气出之,着意加重了感情色彩,把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都深深地表现了出来。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诗经》两首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玁狁之故”
难归的原因
“忧心烈烈” “忧心孔疚”
军旅的忧苦
“一月三捷” “玁狁孔棘”
作战的情况
“我心伤悲”
归来的悲伤
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首四句,以薇菜渐次生长和时间的推移来起兴,来表达士兵久役于外不得归家的怨恨、思家与盼归的心情。“靡室靡家”和“不遑启居”是这一心情产生的主要原因。本诗中的战士的服役看上去没有期限,士兵归家变得遥遥无期,这自然要引起征卒的不满和对家乡更强烈的思念。以下几章都是围绕着这个基调叙写的。
士之耽可说
女之耽不可说
女不爽
士贰其行
对比
对爱情与幸福有诚挚的追求、勤劳。
贰
诗中女子的形象。
壹
温柔、坚强。
肆
无辜被弃、无奈,不能抗争命运。
叁
分析解决
提示:恋爱、婚姻中女主人公有无不妥?
01
初恋时:过于主动、过于热情;
02
热恋时:过于投入、过于痴情,忘记自我、放弃自我;
03
情变后:走极端,迷信爱情→怀疑爱情、怀疑男性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1
依依:树枝柔弱随风飘拂的样子。
2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3
来思:指归来时。思,语末助词。雨雪:下雪。霏霏:雪下得很大的样子。
4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5
迟迟:缓慢的样子
6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7
第六章 现实的哀伤 今昔之对比
01
现实的困境
02
归途:痛定思痛
03
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
诗经两首《关雎》《蒹葭》优秀
雎鸠在传说中是一种情意十分专一的水鸟,其一或死,另一就忧思不食,憔悴而死。
常用复沓手法,体现民歌特色.
而对 不意这 可中首 及人诗 的的描 惆急写 怅切了 失追一 望求个 之和热 情可恋 。望者
主要内容
大胆说出你的读后感受
作品文字简单,内容单纯,给人的美感 却非常丰富。能否用几个词概括它的美?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萋萋:茂盛的样子 •晞:干
在水之湄。
•湄:岸边,水草交
溯洄从之,
接的地方
道 阻 且 跻 。 jī •跻:登,上升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chí
•坻:水中小洲
溯洄从之, 道阻 且 长 。
蒹
葭
采
采,
白
露
未
已
。
”其声、情、文、义俱佳。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涘 。 sÌ 这是一首青年男子的恋歌,描绘他对一位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和对美满婚姻的渴望,反映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动,但那痴心的迷恋、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 ”其声、情、文、义俱佳。
溯洄:逆流而上 洄:上水,逆流
4、“伊人”高洁而有魅力的气质被蒹葭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来。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采采:茂盛,众多 1、文字简约:没有直接抒写主人公对心上人的
湄:岸边,水草交接的地方
金秋之际,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蔼迷蒙,弯曲的河
•右:弯曲 3、主人公的执着追求和伊人宛在、觅之无踪的境界相互映衬。
这是一首青年男子的恋歌,描绘他对一位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和对美满婚姻的渴望,反映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诗经两首—氓》课件
②用女子很熟悉的桑树作比,与女主人公劳动女 性的身份非常吻合(从“抱布贸丝”一句来看,她养 蚕作丝),富于生活气息,同时还暗示了她的勤劳。
男主人公:“抱布贸丝”,假借拿布换丝来和女主人公谈婚事。 女主人公:深情远送“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婉言拒绝“匪我 愆期,子无良媒”。
2、结婚前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男主人公:对婚姻很郑重其事,很认真的样子。 女主人公:痴情。
3、婚后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男:不体谅人,暴躁,三心二意。 女:勤劳肯吃苦,任劳任怨,专情柔弱。
(1)氓之蚩.蚩(chī ) (3)汤.汤( shānɡ ) (5)乘彼垝.垣( ɡuǐ ) (7)渐.车(jiān) (9)徂.尔( cú )
(2)匪我愆.期( qiān) (4)隰.则有泮.(xí pàn) (6)尔筮.( shì ) (8)帷裳.(chánɡ ) (10)靡.室劳矣( mǐ )
难句疏通
1、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你占卜算卦,卦象没有不吉利的言辞。) 2、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男人沉溺于爱情,还可以脱身。) 3、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自从我嫁到你家,多年来忍受贫苦的生活。)
4、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女子没有过错,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了。男子爱
情没有准则,他的感情一变再变。) 5、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借一个事 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或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ū 关雎
——《诗经》
解文题
诗经· 周南
《关雎》是《诗经》开卷
的第一首诗,历来为人重视。 它描写了一个青年小伙子偷偷 地爱上了一位姑娘那种单相思 的动人情景。所以本诗可以理
解为一首爱情诗。“关雎”是以
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 其它篇章亦是如此。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一读,读准字音 yao tiao hao qiú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cēn cī xì ng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wù mèi 《关睢》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sè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mào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lè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小结
1、《诗经》六义: 风、雅、颂、 赋、比、兴 2、《诗经》三大内容: 风(民间歌谣) 雅(宫廷正乐) 颂(祭祀歌辞) 3、《诗经》表现手法: 赋(对事物直接陈述) 比(比喻) 兴(即起兴、联想。以其它东西引出所咏之物。)
填空
《 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
总集。西汉时被尊为 儒 家经典 著作。共( 305 )篇,分为 ( 风 )( 雅 )( 颂 )三大类, 运用( 赋 )( 比 )( 兴 )等手法。
在水一方 靠水而居
在水一方
在水一方
解题
《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的秦风,属 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 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 是一首优美的诗作。 蒹葭的意思是 “芦苇” ,皆生于水边。
正音
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sù huí )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xī) 。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秋 水 伊 人 ”
“ 蒹葭” 就是芦苇,在中国古典文
学当中有许多基本定型的意象,芦苇就 是其中之一。
“
本诗中 水 的意象有“阻隔”和无尽 “的含义。
蒹葭与秋水结合,营造出凄凉萧 瑟、迷离朦胧的意境。而这种凄凉迷
离的秋景与诗人追求伊人时的如痴如醉 以及追求不获的失望惆怅是和谐统一的。
“伊人”,多数人想象成一位女性,
渲染凄清气氛,烘托忧伤之情。
内容赏析
(3) 哪些诗句表现了诗人渴慕伊人、历经艰险、 执著追求,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
①执著追求: 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②历经艰险: 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
③求而不得: 在水一方(之湄、涘), 宛在水中央(坻、沚)
④渴慕伊人: 不畏艰险,上下求索,可见渴慕之致
2主人公追寻的伊人是什么样的人?是否有更深 一层的含义?
一种目标,一种尽善尽美的象征, 一种指向理想的超越!
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重章叠句 起兴手法
(1)重章叠句,一意化为三叠。 三章句式结构,诗意既相似,又有发
展,表达感情更深刻,一唱三叹,极 具感染力。 (2)每章用韵,具有音韵美。 第一章压ang韵,第二章压I韵,第三 章压I韵。……
二、再读诗歌,体会意境
景、人、物
氛围、境界
诗歌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 的意境?
蒹葭
苍苍 萋萋 采采
白露
为霜 未晞 未已
渲染了一 种清冷索 寞的气氛, 为主 人公的活 动和心情 奠定了基 础。
水之方 伊人 水之湄 水之涘 道阻长 不 道阻跻 溯洄从之 断 道阻右 主人公 追 水中央 求 溯游从之 水中坻 水中沚
三读,欣赏品味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它是描写男子追求 女子的一首古老的情歌, 感情质朴纯真,语言朴 素优美,韵律和谐,意 境优美。
首章(前4句):见物起兴,写自己的
爱情和愿望。
爱慕
次章(中间8句):写自己的寤寐不忘。 思恋 尾章(后8句):写自己愿望实现时的
欢乐之情,实际是向往之辞。
幻想
一、托物起兴: “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极大 的作用。开头以雎鸠和鸣的情景起兴,是为了渲染一 种情意绵绵、痴心相恋的情调。鸟儿的呼唤——“关 关”,从听觉上触动了诗人的情怀;随声望去——“在 河之洲”,又从视觉上引起诗人的遐思——那“窈窕 淑女”真是自己理想的伴侣呀! 后文又多次以所爱的人劳动时的优美身姿起兴。 二、韵律和谐: 1、 运用重言(关关) 2、运用双声(参差) 3、运用叠韵(窈窕) 4、运用重章复唱的手法。
反复咏叹,追求急切 三章 追求不到,无限怅惘
前两句 写景
八句
后六句 抒情
情 景 交 融
蒹 葭
作品虽未着意刻画双方的形象,但
却通过主人公追求行动所显示出来 的感情指向,十分含蓄地勾画了施 受双方的形象特征。 伊人----高洁、可敬、可亲、可爱。 主人公----不畏险阻,百折不挠, 执着追求,坚贞不渝。
背诵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的这种主题的多义性 恰恰又一次体现了诗歌含蓄朦胧 的特点,而这种含蓄朦胧正是全 诗着力营造的意境美。但有一点 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企慕思 见”之情、“执着追求”之意、 “坚贞不渝”之志是不变的。
因为诗的朦胧,丰富了诗的内容,想一想:
1从抒情主人公身上你领悟到了什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生活中不要忽视求索本身!!!
《诗经》两首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 必读之书。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诗》《书》《礼》《易》《春秋》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 《春秋》
《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集了收入 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诗歌(又 称诗三百),其中6篇为笙诗,只有标题,没有内容, 现存305篇(既有标题又有文辞的)。到了战国时期, 礼崩乐坏,大量乐谱失传,仅存的歌词则编入《诗 经》。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 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 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 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jì sì ] 宗庙的舞曲歌辞。《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 赋、 比、兴。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 引起所咏之物叫兴。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 “六义”。
时间推移:白露为霜--未晞--未已
凝望追寻时间之长 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 伊人缥缈难寻
地点转移:在水一方--之湄--之涘
过程艰难:道阻且长--且跻--且右
不管艰难险阻,矢志不移
反复咏唱,强烈地表达诗人殷切焦急惆 怅的心情 ,强化了诗歌的抒情性和音乐的美 感享受。
她长裙飘飘,款款出现于人们的视线之 中,她遥远而美丽,可望而不可即,构 成心中一个令人惆怅的情结。
所 谓 “伊 人 ”指的 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女 子吗?
“在水一方”揭示了人类现实与理想的距离。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是寻求理想的艰难长途。 “伊人” 让我们感到希望与理想乃是一个若有若无、 可望不可即的影子。 诗篇从哲学的高度反映了人类理想追求与个体生 命短促的矛盾引起的困惑,反映了人类对完美境界永 无止境的追求。
jū jiū
二读,注意停顿
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例如: 关关 雎鸠,在河 之洲。窈窕 淑女,君子 好逑。
参差 荇菜,左右 流之。窈窕 淑女,寤寐 求之。
求之 不得,寤寐 思服。悠哉 悠哉,辗转 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背诵: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寤寐求之。 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窈窕淑女,
辗转反侧。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
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歌词:邓丽君《在水一方》
绿草苍苍 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 绿草萋萋 白雾迷离 有位佳人 我愿逆流而上 依偎在她身旁 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方向 却见依稀彷佛 她在水的中央 绿草苍苍 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 我愿逆流而上 与她轻言细语 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曲折无已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踪迹 却见彷佛依稀 她在水中伫立 绿草苍苍 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
清代叶燮 [xiè] 在其《原诗》中 指出:“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 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 其旨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 此而意在彼,所以为至也。”
对《蒹葭》主题的理解
这首诗歌抒写了对意中人的倾慕 之情,以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 情。歌者思念的对象可能在遥远的 地方,只能怀想而无法见面,因而 心情惆怅,无法抑制。时间越久, 阻隔越远,感情越深。
1、“爱情说”:近代学者余冠英认为“这篇似是情诗,
男或女词。” 翻译家许渊冲就将这首诗译成a love song, 伊人是the lover。 2、“明志说”:“伊人”象征高洁品质,代表自己对 美好高洁品质的追求。 3、“讽刺说”:汉代《毛诗序》中说“《蒹葭》刺襄 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意思是说这首诗是 讽刺秦襄公的,因为他不遵守周礼,因此将招来亡国之祸。 (东汉郑玄《诗笺》:“秦处周之旧土,其人被周之德教 日久矣,今襄公新为诸侯,未习周之礼法,故国人未服 焉。”所谓“伊人”是“知周礼之贤人,乃在大水之一边, 假喻以言远”。) 4、“求贤说”:清代学者姚际恒认为 “伊人”是春秋 时代一位隐居水边的贤人,该诗表达了君主求贤招隐之意。 5、“人生哲理说”:涵盖了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 人生境遇:情人难得、知音难觅的怅惘,仕途坎坷、功业 未遂的忧思,理想幻灭、前途渺茫的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