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棺椁不一般,它还有“神奇”功能,能复现汉代天气情况
马王堆出土文物的意义与价值
![马王堆出土文物的意义与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cbfb4646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51.png)
马王堆出土文物的意义与价值随着中国考古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文物得以浮出水面,这些珍贵的文物不仅记录着人类的历史,更体现了古代先民的厚重文化积淀。
马王堆出土文物正是这些珍贵文物之一,马王堆汉墓是中国出土的一座铺盖墓,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对于研究汉代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马王堆出土文物的历史意义马王堆出土文物是反映汉代文化历史的珍贵物品,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朝代,其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变化都非常显著。
马王堆出土的文物可以反映出汉朝时期的历史、文化和文艺,其中“马王堆帛书”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它包含了众多珍贵的文学、医学、科技等领域的信息,被誉为中国古代文明的一座“桥梁”。
这些帛书文献内容丰富,包括了历史、哲学、文学、医学、自然科学等领域,其中《太素》、《黄帝内经》等仍然在现代的医学、文化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此外,马王堆出土的文物还包括了汉代时期的服饰、生活用品、陶瓷、铜器、玉器等等,这些文物通过细节的展示,完整地再现了汉代社会的具体情况。
例如,马王堆出土的“七色鸟文谷仓”就是它所处时代农业技术和农民生活极其发达的有力证明。
因此,马王堆出土的文物不仅能够加深人们对于汉代文化历史的了解,还能对于今天的人们提供一种思考历史、认识世界的窗口。
2. 马王堆出土文物的文化意义马王堆出土文物对于中华民族和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不容小觑。
它的珍贵文物和历史价值一直备受世界学术界关注,让人们重新认识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马王堆出土的“五马图”、明器、瓷器等文物均集中了汉代文物的高度精华。
这些文物不仅体现了汉代的雕刻和绘画艺术丰富多彩,还展示了中华民族建筑、服饰、美术等重要的文化传承,从而有助于人们认识古代中国文化无比熠熠生辉的鲜明特点。
同时,马王堆出土的文物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也体现了其巨大的文化价值。
例如,马王堆出土的绘画和纹样不仅深受国内素有“东方艺术家”之称的顾联良、张大千之称道,还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青睐。
长沙马王堆汉墓景点介绍
![长沙马王堆汉墓景点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3ad2b959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1d.png)
长沙马王堆汉墓景点介绍
长沙马王堆汉墓是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街道办事处的一处重要文化遗址。
该墓葬为西汉时期的汉王朝贵族墓群,被誉为“东方的史前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972年,当时在马王堆地区修建大型隧道时发现了一座汉代墓葬。
经过多次考古发掘,陆续发现了三座墓葬,其中最为著名的是M1号墓,也被称为“马王堆女墓”。
这座墓葬属于西汉时期的贵族墓葬,墓主人是一位身份显赫的女性贵族,被认为是西汉正始元年(公元前147年)朝政权刚刚建立时的汉代公主。
马王堆女墓的发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为在墓葬中发现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陪葬品。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女墓主的“凤冠、皇叔冠”,以及一件罕见的“血翎”,这些都是具有高度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的国宝级文物。
除了女墓,马王堆汉墓还有其他两座墓葬,分别是M2号墓和M3号墓。
M2号墓是一座由男子墓主,陪葬品有银编镂鐘150个,瓦编钟24个,青铜酒器等;M3号墓是一座由男子、女子合葬,陪葬品有瓦编钟36个,銀器、玉石器等。
这些墓葬及其陪葬品都展示出了西汉时期高度发达的艺术和工艺水平,也为我们研究汉代社会生活提供了珍贵的文物资料。
目前,长沙马王堆汉墓已经建成了一个完整的文物陈列馆,游客可以在陈列馆内
欣赏到丰富多样的文物。
馆内展示了女墓主的冠饰、衣饰、饰品等,也展示了其他两座墓葬的陪葬品。
同时,陈列馆还有详细的文字和图片介绍,帮助游客了解这些文物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长沙马王堆汉墓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研究汉代社会、艺术和文化的重要宝藏。
游客来到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珍贵的文物,还可以了解到汉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长沙名胜古迹马王堆介绍
![长沙名胜古迹马王堆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7f931858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6e.png)
长沙名胜古迹马王堆位于长沙市芙蓉区马王堆乡,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
这座闻名中外的墓葬于1972年至1974年进行了考古发掘,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20世纪中国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数量之丰富、种类之繁多、制作之精美、图绘之绚烂,实属罕见。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彩绘漆棺和招魂铭旌。
在神秘缥缈的云气当中,日月辉映,天神和地祇各自掌控着他们的领地,其间神怪异兽出没,奇谲诡异。
这是长沙国民对于生活的想象力,是他们对于死后世界的描绘。
此外,马王堆汉墓还出土了大量薄如蝉翼的素纱单衣、完好无损的印花敷彩丝绵袍等精美的丝织品,光亮如新的彩绘漆器以及各种刺绣、兵器、乐器等。
这些文物充分展示了西汉初期长沙国的文明程度和精湛的工艺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在马王堆汉墓中还出土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女性尸体。
这具尸体被誉为“马王堆女尸”,对于研究西汉时期的人类遗骸、尸体保存技术以及医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马王堆汉墓的发掘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文化遗产,也成为了长沙市乃至湖南省的重要旅游景点和文化符号。
如今,这里已经建成了博物馆和遗址公园,供人们参观和学习。
总之,长沙名胜古迹马王堆是西汉时期长沙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见证,也是中国考古学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重要发现之一。
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介绍
![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e3700511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4c.png)
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介绍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是湖南省著名的古代墓葬文化遗址,位于湖南省汉寿县,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马王堆汉墓矗立在湖南省南方,是中国南方最大的古墓之一,也是湖南省文物遗存的重要的部分。
马王堆汉墓位置优越,平面呈矩形,南北长约115米,东西宽约96米,汉墓共有一百五十多处汉墓,其中最大的墓为大坑,尺寸为16.7米×16.7米×10.6米,最小的墓为50方米右。
汉墓出土大量宝贝,其中最重要的文物有马头剑、马头斧、马头铜盆、马头铜铃、铜镜、铜靴等。
马王堆汉墓的出土文物丰厚,以其规模和多样性而闻名,反映了汉代西汉晚期军事、军事礼仪、宗教信仰以及铸铁技术、石铸、陶瓷技术等方面的影响。
特别是马头剑,是用铸铁制成的,锻炼工艺很精湛,在石器时代却能够铸造这样一件完美可用的兵器,充分反映了汉代的铸铁技术高超,具有无可比拟的历史价值。
此外,汉墓出土的瓷器、玉器以及刀状玉类等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礼仪文化,而且出土的文物大都是品质优异的。
同时,出土瓷器更是可以体现汉代陶瓷制造技术水平之高。
马王堆汉墓因其出土文物丰厚、保存完整,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被公认为中国南方最重要的汉代文化遗存之一。
湖南省博物馆依据马王堆汉墓的实际情况,对其文物保护和研究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马王堆汉墓的发现,为中国研究汉代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材料。
同时,马王堆汉墓也成为湖南省文化旅游的热门景点,每年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参与文物保护工作。
马王堆汉墓是湖南省文物遗存的宝藏,在古墓葬文化研究、汉代社会文化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对于深入研究和保护考古发现的文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湖南省博物馆把马王堆汉墓正确的加以保护,让这一重要的文化遗存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逐渐得到更多古代文物的发现和研究,使其历史价值得以完整保存。
马王堆汉墓女尸,千年不腐震惊世界
![马王堆汉墓女尸,千年不腐震惊世界](https://img.taocdn.com/s3/m/a7c6b506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71.png)
马王堆汉墓⼥⼫,千年不腐震惊世界最近在考古界最为出名的⼀个事情想必⼤家都知道,那就是在南昌发现的海昏侯墓,虽然现马王堆在还处在挖掘阶段,但是根据多⽅⾯的推测来说,这个海昏侯墓的发现价值或许会超过马王堆汉墓⼥⼫,⽬前海昏侯的发掘⼯作已经处在了最后阶段,已经在多⽅⾯有了许多重⼤的发现,汉墓⼥⼫⽽马王堆汉墓中发现⼥⼫曾经震惊了全世界,或许这次也会引起世界的轩然⼤波,马王堆汉墓⼥⼫最为神奇的地⽅就是古⼫能够经历千年不腐烂,除此之外,在这个马王堆汉墓中还发现了很多其他的物件刷新了我国很多的第⼀,下⾯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下这个马王堆汉墓⼥⼫。
马王堆汉墓发现的过程在上个世纪七⼗年代,我国正在处于备战时期,实⾏的是深挖洞、⼴积粮、不称霸政策,⼀个部队医院决定在离马王堆不远的地⽅建⽴⼀个防空洞,于是就开始了前期的探测作业,当他们在马王堆勘探的时候,突然从打孔的地⽅冒出了绿⾊的⽓体,并且可以点燃,于是当局⽴刻报告了长沙的⽂物部门,不过由于当时的交通不便利,⽂物部门的⼈三天之后才抵达现场,那个在燃烧的绿⾊⽓体已经烧完了,当时参与勘探的考古⼈员觉得⾮常可惜,因为这或许是⼀种很重要的未解⽓体,经过勘探之后,考古⼈员⼀致认定这是⼀个很具有规模的墓葬,于是向上级申请对这个墓⽳进⾏挖掘,经过批准之后,马王堆汉墓的发掘⼯作由此展开了。
马王堆汉墓⼥⼫的真实⾝份是什么马王堆汉墓⼥⼫不可否认现在已经成为了我国当之⽆愧的国宝了,因为它不仅仅是⼀具古⼫,更是⼀具经历了两千多年⽽不腐烂的⼥⼫,这种情况真是实属罕见,⾄今对于她为何能够经历千年不腐的秘密还没有解开,有的⼈说,现在的⼈需要解开这个秘密的话,或许需要⼏辈⼦的时间,或许永远都⽆法解开这个秘密。
在马王堆这个汉墓发掘之前,在当地都有关于这个墓⽳的传说,⽽关于为何称为马王堆有这样的原因,因为在这个地⽅有两个⼤⼟堆,远远的看去就像是妈的鞍⼀样,不过之前被称为马鞍堆,后来因为这个外形的原因,渐渐的被称为了马王堆,当地的传说是,这⾥埋着的是长沙王刘发的母亲及其妻⼦,因此被称为双⼥冢,但是经过挖掘⼯作之后,证实了,这个墓中埋葬的并⾮长沙王的母亲及妻⼦,⽽是长沙丞相的家族墓地,当时总共发掘了三个墓⽳,其中⼀号墓就是马王堆汉墓⼥⼫,⼆号墓为长沙丞相利苍,三号墓为长沙丞相利苍的⼉⼦,并且在这三个墓⽳中发现了随葬的印章、封泥,还发现了很多的器⽫,上⾯发现很多的铭⽂,都证明了这三个墓⽳中墓主的⾝份。
辛追夫人千年不腐之谜
![辛追夫人千年不腐之谜](https://img.taocdn.com/s3/m/d2df08e2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47.png)
辛追夫人千年不腐之谜放眼神州大地,各个广场公园,甚至小区空地,到处都能看到跳广场舞的大妈。
这些大妈不但在祖国大地上攻城掠地,甚至还将这股风潮带到了海外,连外国的大妈都跟着跳起了广场舞,这让人不得不感叹中国大妈巨大的影响力。
在湖南古时也有位著名的大妈,她就是辛追夫人。
1972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附近挖出了一座大型的汉墓,墓中出土了大量的汉代文物。
更让世人惊奇的是,墓中还出土了一具女性尸体,也就是这座汉墓的主人辛追夫人。
神奇的辛追夫人为什么能经历两千年岁月而不腐,一直是世人热议的话题。
目前,世界上能够保存千年甚至数千年不腐的并不少见,仅在古埃及就有保存上千年的法老的木乃伊。
但这些木乃伊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通过干燥的环境来保存遗体,也就是所谓的干尸。
辛追夫人能在湖南这样湿润的环境下保存,就尸体保存的环境来说,要比埃及恶劣得多。
正因为如此,像辛追夫人这种湿尸的保存也就成了世人难以解释的谜题。
据参与挖掘的考古人员回忆,当棺椁打开的那一瞬间,在场的人都惊呆了,只见棺椁中的女尸栩栩如生,好像沉睡一般,身体组织还很有弹性。
据考古专家介绍,辛追夫人之所以能够保存得如此良好,2000年不腐,除了下葬前做了必要的防腐处理之外,还有很强的偶然性。
首先就是当时的环境一定非常干燥,有利于保存,而且棺木密封很好,和外界空气隔绝避免了细菌对尸体的侵蚀。
此外,马王堆墓一直没有被盗。
湖南当地的地质环境一直都比较稳定,没有出现强烈地震等地质运动,也确保这座墓的稳定。
在湖南,地下8米的就能达到恒温、恒压、恒湿,此外,尸体用四层棺材呈阶梯式摆放,并用白膏泥、木炭、夯土作为密封材料,很好的起到了密封效果。
除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之外,棺椁内的防腐处理也是辛追夫人能保存至今的重要原因。
尸体在出土的时候,考古人员发现棺材里注满了一种红色的液体,科学家们相信,这种液体是确保辛追夫人2000多年来不腐的“神液”。
经过化验可以证实,红色棺液成分复杂,之所以是红色,是因为掺加了朱砂。
马王堆汉墓介绍
![马王堆汉墓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81b7cd4ae45c3b3567ec8bdd.png)
马王堆汉墓介绍马王堆汉墓在长沙市区东郊四千米处的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汉墓陈列馆现设在湖南省博物馆院内。
1972年至1974年先后在长沙市区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挖掘出土。
一号汉墓出土的女尸,时逾2100多年,形体完整,全身润泽,部分关节可以活动,软结蒂组织尚有弹性,几乎与新鲜尸体相似。
它既不同于木乃伊,又不同于尸腊和泥炭鞣尸。
是一具特殊类型的尸体,是防腐学上的奇迹,震惊世界,吸引不少学者、游人观光。
女尸经解剖后,躯体和内脏器官均陈列在一间特殊设计的地下室内。
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对我国的历史和科学研究均有巨大价值,其出土文物异常珍贵。
从三号墓中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经考证,比《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可能还要早,书中记载了52种疾病,还提到了100多种疾病的名称,共载方280多个,所用药物计240多个。
这是我国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方剂。
《五十二病方》的发现,补充了《内经》以前的医学内容,是一份非常珍贵的医学遗产。
马王堆汉墓图片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绝大多数保存完好。
其中五百多件各种漆器,制作精致,纹饰华丽,光泽如新。
珍贵的是一号墓的大量丝织品,保护完好。
品种众多,有绢、绮、罗、纱、锦等。
有一件素纱襌衣,轻若烟雾,薄如蝉翼,该衣长1.28米,且有长袖,重量仅49克,织造技巧之高超,真是天工巧夺。
出土的帛画,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描写当时现实生活的大型作品。
还有彩俑、乐器、兵器、印章、帛书等珍品。
一号汉墓的彩绘漆棺,色泽如新,棺面漆绘的流云漫卷,形态诡谲的动物和神怪,体态生动,活灵活现,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三号墓出土的10多万字的大批帛书,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资料。
帛书的内容涉及古代哲学、历史、和科学技术许多方面。
经整理,共有28种书籍,12万多字。
另外还有几册图籍,大部分都是失传的佚书。
二号汉墓出土的地形图,其绘制技术及其所标示的位置与现代地图大体近似,先后在美国、日本、波兰等国展出,评价极高,誉为“惊人的发现”。
马王堆汉墓的发现与意义揭开历史的面纱
![马王堆汉墓的发现与意义揭开历史的面纱](https://img.taocdn.com/s3/m/43093790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4e.png)
马王堆汉墓的发现与意义揭开历史的面纱马王堆汉墓的发现是中国考古界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考古发现之一。
该墓葬位于湖北省襄阳市马山镇马王堆村,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这座汉墓的发现不仅对考古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也给我们揭开了古代历史的面纱,带来了许多有关古代社会、文化、宗教以及医学等方面的重要发现和认识。
马王堆汉墓的出土文物丰富多样,包括了瓷器、丝织品、金银饰品、青铜器、木器等。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一批保存完好的丝织品,这些织品不仅在数量上很罕见,而且纹饰精美、色彩鲜艳,被誉为中国古代丝织品的瑰宝。
此外,还有一套精美的银器,以及数十件金器和玉器。
这些文物的出土,对于了解汉代社会文化水平、生活习俗以及贵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马王堆汉墓的考古发现还揭示了古代人们对死后世界的信仰和追求。
墓地内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和陪葬品,其中最让人关注的是一套保存完好的丝织帛书,被称为《马王堆帛书》,内容涉及了方技、医药、仙术、卜筮等多个方面。
这些帛书的内容丰富独特,为研究古代医药学和道教信仰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除此之外,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还揭示了古代医药的发展和进步。
墓地内出土了大量的医疗器械和草药材料,还有附有治疗方法和处方的医书。
这些文物的出土让人们对古代医学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当代医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马王堆汉墓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代医学史和传统中医的渊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马王堆汉墓的发现不仅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而且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古代历史的思考。
墓地内的丰富陪葬品和文物,表明这是一座贵族墓葬,主人享有高尚的社会地位和巨大的财富。
对墓主人身份的猜测引发了人们对于当时社会结构和贵族阶层的探讨。
通过对马王堆汉墓的研究,可以了解汉代社会制度、阶层差异以及贵族文化的发展与变化。
总之,马王堆汉墓的发现与意义揭开了历史的面纱,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文化、医学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和历史见证。
马王堆汉墓古尸
![马王堆汉墓古尸](https://img.taocdn.com/s3/m/18a9dad6a58da0116c174997.png)
马王堆汉墓的墓主是谁呢?从墓中随葬的印章、封泥、器皿上的铭文证实,在2号墓发现“
出土的素纱禅衣
长沙丞相”、“轪侯之印”、“利苍”三颗印章,表明该墓的墓主为第一代轪侯利苍。据史料推算:长沙相利苍于应于高后三年(公元前186年)卒。1号墓内陪葬物有一枚“妾辛追□”的名章,墓主是利苍之妻;3号墓墓主遗骸为30多岁的男子,是利苍的儿子,出土的一件木牍有“十二年十二月乙已朔戊辰”等字样,标志着该墓下葬年代为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这三个墓其实是长沙丞相轪侯利苍家族墓地。随葬物品尽显奢华。
发掘背景
20世纪70年代初,是“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备战时期。这一年的7月30日,离马王堆不
辛追夫人蜡像复原图
远的一家部队医院选择了地势高的两座土冢开挖防空洞。医务人员在打孔探测作业时,突然从孔里冒出一股凉气,有人用水灌孔,结果灌入的水竟被反溅出来。于是,各种不同版本的猜疑评说在当地传开了。面对不可思议的奇怪现象,部队医院将此情况报告了湖南省博物馆,由此拉开了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的帷幕。揭开墓葬的神秘面纱,考古研究人员做了大量、复杂的前期准备工作。
基本信息编辑简介
马王堆汉墓古尸素有“东方睡美人”之称,她为世界医学提供无双范本,
马王堆汉墓出土睡美人(18张)文化贡献巨大,几辈子也研究不完。1972年长沙市东郊五里碑附近有一处土丘,相传为五代十国时楚王马殷的墓地,故称“马王堆”。此处有两座面积相当、顶部呈圆状的土冢,传说是长沙王刘发安葬母亲唐氏(生母)和程氏二姬之处,故称“双女冢”。
马王堆墓主人辛追夫人复原像
后严厉批示:“湖南军区挖出,不报告省委,更未报告国务院。出土尸身和衣着、帛文还有其他文物非变质不可……必须立即采取办法,将尸身转到冰窖,消毒、防腐,加以化工处理。这是可以向群众说得通的。非当机立断不可。”
马王堆汉墓的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
![马王堆汉墓的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6e04e771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08.png)
马王堆汉墓的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马王堆汉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湖北省襄阳市南城区境内的马王堆山顶,是西汉时期的两位贵妇的墓葬,被誉为中国考古学史上的一颗明珠。
该墓葬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和考古学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它不仅有着深刻的历史价值,而且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详细介绍马王堆汉墓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一、历史价值马王堆汉墓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保护最为完整的西汉墓葬之一,其历史价值至关重要。
首先,这座墓葬反映了汉代时期的文化风貌,它包含着在当时十分珍贵的文化遗存,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学术研究价值。
墓道、墓室、墓主人的服饰、陪葬品、织物等均为汉代时期的物证和样本,对我们了解汉代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依据。
其次,马王堆汉墓为福娃墓和妇好墓两个独立、完整的墓穴相连,同时具有地理、历史、社会、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在多学科的交叉研究中有很多发掘的余地。
福娃墓和妇好墓的墓主人之间的关系、二位贵妇的生平、死因、所处的历史背景、他们遭受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都将在这个墓葬中获得一定的反映和分析。
这也是为什么马王堆汉墓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研究的原因。
再次,马王堆汉墓还对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墓葬形制、制度及其演变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和资料,墓穴内的布局、结构、墓主人的等级、墓葬的规制、风格和风俗等方面都是我们从中汲取知识的要素。
这些都为研究中原古墓葬制度的演变和历史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的线索信息,具有重要且特殊的历史价值。
二、文化内涵马王堆汉墓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而且也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墓葬所品味出的宫廷文化及纤细的服饰装饰,反映了当时中国古代的文化格调和审美观念。
墓穴内的图案和装饰绝非普通的手工艺品,而是反映出当时宫廷文化的精髓,因此对古代服装纺织业和装饰艺术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其次,汉代文化中的医学、占卜、信仰等方面的文化内涵,都在这个墓葬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马王堆一号墓木棺椁
![马王堆一号墓木棺椁](https://img.taocdn.com/s3/m/23981949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f8.png)
马王堆一号墓木棺椁马王堆一号墓是中国湖北省襄阳市马山县马王堆墓地的主要墓葬之一。
这个古墓被誉为中国考古学的一座丰碑,因为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汉代墓葬之一,也是最早的木棺椁墓葬之一。
这个墓葬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完好的保存状态和精美的陪葬品。
马王堆一号墓位于马山县南郊的马王堆墓地内,墓葬呈东西向,长约20米,宽约7米。
墓穴中有一横穴和四个纵向穴室。
这个墓葬是层层叠加的,分为上下两层。
下层为竖穴,上层为横穴,形成了一种复合式墓室结构。
墓葬内的木棺椁是这个墓葬的一大亮点。
马王堆一号墓的木棺椁被视为中国木制棺椁艺术的代表之一。
这个木棺椁是由乌木制成的,整体结构精致而坚固。
它的设计独特,既体现了当时的匠师的巧思,又展示了汉代人对墓葬的富丽堂皇的追求。
据考古学家的推测,这个木棺椁的制作年代应该在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之间。
木棺椁的外观呈现出一种椭圆形的圆筒状,长约2.6米,直径约0.76米。
棺椁表面有许多精美的雕刻装饰,细致的纹饰和浮雕展示了汉代人对于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棺椁的顶部雕刻了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象征着吉祥和幸福。
棺椁的四周则雕刻了各种生动的花纹和人物形象,其中尤以士兵、神仙和女性形象最为常见。
这些图案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和文化,为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除了精美的雕刻装饰,马王堆一号墓的木棺椁内还埋葬着丰富的陪葬品。
考古学家在墓葬中发现了大量的玉器、翠玉石饰和金银器等贵重物品。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副上千枚玉制的死因推手,该推手是用细小玉块堆砌而成,极具观赏性和艺术性。
此外,墓葬中还出土了许多汉代妇女服饰,如丝绸裙子、云纹衣物和鞋履等。
马王堆一号墓的发现为世界提供了研究西汉时期墓葬文化和社会风貌的宝贵资料。
通过对这个古墓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汉代社会的经济状况、技术水平、文化习俗和社会结构等诸多方面的情况。
这个古墓的发现也证实了古代中国的丰富文化遗产以及古人对死亡和来世的思考和追求。
由中国西汉时期之社会形态看马王堆汉墓纹饰
![由中国西汉时期之社会形态看马王堆汉墓纹饰](https://img.taocdn.com/s3/m/e0883317ff00bed5b9f31d65.png)
1 9 7 8 年,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了一件距今已有 7 0 0 0 余
一 年历史的 木漆碗, 这是我同 发现的最早的漆器。 到了 商代, JL 随着青铜文明的高度发展, 漆物制作水平在此时 期也有了
显著 的发展 ,战国和秦代漆物制作 水平更进一步地发 展为其在汉 朝的鼎盛奠定 了坚实 的基础 ,并 在中国古代漆艺史上 始终 占据着 辉煌 的地位 。 在众多 的汉代漆物里要数湖南长沙 马王堆 二 三 座汉墓 出土 的漆 物 艺术水平 最高 ,这些漆物 在地 底埋藏 了千年却依 然闪耀着迷人 的光彩 , 其 数量繁多 ,品类 齐全 ,保存完好 ,堪称 漆 艺史上亮丽 的一篇 。马王堆汉墓漆物 是汉初漆物集大成者 ,近年来 ,马 王堆 汉墓漆 物的装饰艺术也受 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 汉 朝初 年 ,汉 高祖 刘邦 为巩 固封建 政权 的经 济基础 ,使 王 朝得 以巩 固,开始 实施 “ 休养生息 ”政 策 ,终于达到 了 “ 海 内殷 富 ,国力充足 ”的境 况。班固在 《 汉书 ・ 景帝纪 》里有说 : “ 汉 兴 ,扫除烦苛 ,与 民休息 ;至 于孝文 ,加之以恭俭 ;孝 景遵 业。 五六 十载之 间,至 于移风易俗 ,黎 民醇 厚。”该政策 的实施 使得 人 民能够安定地从 事生产和劳动 , 为汉 代漆物 的高度发展 提供了 坚实的政治经 济基 础 ,呈现 出空前繁荣 之势 ,并形成 了 自己独特 的风格特色 。 马王 堆一 号汉墓 共 有 四重 大小 依次 递减 的套棺 ,这是 西汉 长沙 围丞相 利仓的妻子——辛 追 的葬具 。墓 葬考古 资料显示 ,棺 椁制度 始于战国末期 ,到 了西 汉时期就逐步形 成墓葬制度 。和汉
的。
四 、素描的意义
近年来 ,数码 相机和电脑等科技产 品的出现给我们 的生活带 来 了极 大的生活方便 ,对 艺术创作也起到 了很 大的辅助作用 体 现 出了很大 的优越性 。然而电脑终须人去操 控 ,即使是用 电脑设 计 出来 的作品也 同样受着设计 者水平 的制约 , 并 且单纯 的照片也 并不 能和艺术绘画作 品相比较 。使用设计软 件去拼凑 ,涂抹 的设 计图, 虽 然很多达 到了美 观的效果 ,可并不 代表就是艺术作 品 , 其 也不具备艺术 品的特 质。 现在 的很 多学 生都接触 了 P H O T O S H O P 、3 D M A X等这些 计 算 机绘 图软件。 的确这 些软件是设 计师 的好 帮手 , 很多设计 师现 在呈 献给 客户 和观众 的设计 效果 图往 往是经 过 了这些 软件 的处 理 。但是一 些学生们往 往对 电脑产 生过度依赖 , 把纸笔丢在 了一 边, 绘 图能力越来 越差 , 没 有 电脑 就做不 了设计 的局面 。如果 不 改变这种 不正确 的倾 向 , 那么我们 培养 出的学 生只是一批 空有软 件操作技能 的人 ,根本无法设计 出优 秀的作 品。 事实 上 , 仅 凭一支笔 和一 张纸足 以使 一个人成 为优 秀的设计 师, 也 就是 说 , 不会软件 和电脑 的人照样可 以设 计最优秀 的作 品 ,
马王堆总结
![马王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8b647ce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f0.png)
马王堆总结1. 引言马王堆是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马王堆镇出土的古墓群,是我国秦汉时期三星堆文化的重要遗址,也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汉代墓葬。
马王堆出土的文物和墓葬结构等方面的研究对于了解汉代社会、文化以及葬俗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马王堆进行总结,并介绍其文物、墓葬结构及其研究成果。
2. 马王堆的发现和地理位置马王堆位于长沙市宁乡市马王堆镇,距离长沙市中心约50公里。
1952年冬,当地农民在耕地时意外发现了马王堆的古墓群。
随后,湖南省文化部门派遣考古队对这座古墓群进行了发掘和研究。
3. 马王堆的文物马王堆出土了丰富多样的文物,包括帛画、漆器、金银器、玉器、瓷器等,其中以帛画最为著名。
帛画是以丝绸为基质,在上面绘制图案的一种绘画形式。
马王堆出土的帛画数量众多,内容包括神话传说、动物图案、人物形象等,为研究汉代绘画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4. 马王堆的墓葬结构马王堆的墓葬结构主要分为地面墓和地下墓两种形式。
地面墓一般为砖结构,形似小型建筑物,墓间还设置着廊道。
地下墓则是将墓室挖掘在地下,一般较为简单。
马王堆的墓葬结构在形式上与汉代其他地区的墓葬相似,但在墓主人的身份、墓内的陪葬品等方面有所不同。
5. 马王堆的研究成果马王堆的发掘和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对于了解汉代社会、文化以及葬俗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研究人员通过对墓葬的发掘和文物的研究,揭示了马王堆墓葬的特点和墓主人的身份。
同时,对出土的文物进行考古学与艺术史的研究,为我们了解汉代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此外,研究人员还通过对地下室的发掘,对汉代墓葬结构和葬俗进行了进一步的了解。
6. 结论马王堆是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马王堆镇出土的古墓群。
其出土的文物丰富多样,其中以帛画最为著名。
马王堆的墓葬结构主要分为地面墓和地下墓。
通过对马王堆的研究,我们对汉代社会、文化以及葬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马王堆的出土文物和墓葬结构的研究成果为我们研究汉代艺术、历史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马王堆一号汉墓T形帛画[试题]
![马王堆一号汉墓T形帛画[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6900b114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f1.png)
马王堆一号汉墓T形帛画古代传说“天圆地方”,大地是由鲸鳌驮着巨人托住,浮在茫茫无际的大海之上。
水府也另称黄泉。
汉代湖南境地属于楚地,受楚文化影响,在帛画上的故事,多采用楚地的习俗传说。
贵妇人升天图——“马王堆”一号墓T形帛画汉代盛行厚葬之风,人们都以为人死后的灵魂是不灭的,可以升入天界,封建统治阶级更是希望死后能和生前一样享受权势和富贵,因此竟相攀比,营造墓穴,雕绘墓壁,把阴间布置得如人间一般。
他们在覆盖棺椁的帛画上,描绘出灵魂升天的情景和灵魂所生活的天界仙境,以寄托渴望成仙的遐想。
虽然这类引魂升天的内容在战国帛画中就已出现,但想象力最丰富、表现色彩最浪漫的当属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出土的一幅T形帛画。
1972年,在长沙市的东部地区发掘了三个西汉时期的墓葬,墓主人分别是:汉初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和他的夫人及其中的一个儿子。
一号墓和三号墓分别出土了一幅T形帛画,尤以一号墓的T形帛画最为引人注目,这幅帛画的外形犹如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T”字,遣策中称它为“非衣”,因为它的外形“似衣而非衣”而得名。
当时使用非衣,可能有两种意思:一是招魂。
早在战国时代的楚国,就流行着为死者招魂的习俗。
《招魂》中记载:“秦篝齐缕,郑绵络些”,指的就是用缕绵作成幡物,以招死者之魂。
具有浓重的迷信色彩,出葬时,由专人举着走在队伍的最前面,用以引魂升天。
另一种意思是祝愿死者的灵魂,穿了非衣,就将会像鸟一样飞升上天。
西汉初年,统治阶级崇信黄老之术,求神仙,求长生不老。
他们相信人死后可以成仙,象鸟一样飞升上天。
整幅帛画是绘制在一张褐色的丝绢上,它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最上端描绘的是天国的景象:正上方坐着一位人首蛇身的神,他就是传说中的烛龙神。
传说他的威力巨大,他的眼睛睁开就是白天,眼睛闭上便是黑夜,他还可以决定天气的阴晴,风雨的起伏,简直就是天国至高无上的主宰。
在烛龙神的左边有九个太阳栖息在一棵高大的扶桑树上。
在其中的一个又大又圆的太阳里边有一只黑色的鸟,有学者认为它是我们的祖先在观察太阳时所发现的日斑,也就是太阳黑子。
考古遗址保护展示十佳案例
![考古遗址保护展示十佳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5e471ea8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56.png)
考古遗址保护展示十佳案例
嘿,朋友们!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考古遗址保护展示十佳案例,这可真是超级精彩的哟,保证让你大开眼界!
先来说说秦始皇陵吧!你能想象那规模庞大得像一个地下王国吗?里面
的兵马俑方阵,乖乖,那简直就是震撼人心的奇迹!就好像是一支沉睡了千年的军团,随时都能醒来,重回战场,可叹吧!这不正是对历史最好的守护和展示吗?
还有湖南的马王堆汉墓,那棺椁中的精美文物,不就像是一个时间胶囊,把汉代的繁华和辉煌都封存了起来。
当你看到那些绚丽的丝绸、精致的漆器,难道不会为古人的智慧和技艺惊叹吗?
再看看四川的三星堆遗址,那造型奇特的青铜器,是不是让你感觉仿佛
进入了一个神秘的外星世界?这多像历史给我们开的一个超级大玩笑呀!多有意思。
江西的海昏侯墓也不能不提呀!里面出土的大量财宝,不就像是给我们
打开了一个汉代的宝藏盒子,金光闪闪的,让人忍不住想去一探究竟呢!
良渚遗址呢,那可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圣地呀!就像一座古老的文明灯塔,照亮了我们对过去的追寻。
这些案例不都是对考古遗址保护展示的绝佳典范吗?难道不是让我们对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受吗?它们不就像是一个个时光通道,让我们能穿越回过去,与古人对话,去感受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故事。
这些考古遗址不仅仅是一堆土石、一些文物,它们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呀!我们得好好保护它们,让它们能一直向后人诉说着那过去的辉煌与沧桑。
我们难道不应该为它们的存在而自豪,为保护它们而努力吗?这就是我的观点,保护好这些珍贵的考古遗址,就是守护我们的历史和未来!。
马王堆汉墓的文化遗产与价值
![马王堆汉墓的文化遗产与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0e61e69e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92.png)
马王堆汉墓的文化遗产与价值马王堆汉墓是中国考古史上的重要发现之一,位于湖北省荆州市境内,距离荆州市中心约15公里。
此墓系西汉太后李氏的又孙考叔华的墓葬,环境内现存3座墓室,共葬有考叔华、其妻、丈人吴叔、丈母娄夫人、侍婢等。
1968年,中国考古学家王巍领导的考古队在此发掘,揭示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和古代文化,代表着汉代文化的高峰。
马王堆汉墓的出土文物丰富多彩,包括146件金器、银器、铜器、玉器、漆器等,还有大量的书籍和墓志铭。
其中书籍之多和品种之广,更是汉代考古出土中的一个重要发现,被誉为中国考古史上“文化奇迹”。
所出土的1520余件书籍,分别为经、史、子、集、杂五大类,共纸质、竹简两种媒介。
书籍内容涉及历史、哲学、医学、军事、天文、地理等方面,是对汉代社会、文化、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科技、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的全面反映。
这些书籍由于保存较好,可以为今人提供丰富的信息和历史资料,充实了我们对汉代文化的认识。
书籍中的经部、史部内容,成为研究汉代文化的重要资料,其中以《太上老君、黄庭经、道经、朱子治家格言》等道家经典为主,记载中国古代富有哲理性和启示性的文化,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研究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历史记载类型图书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包括《公羊传》、《左传》、《吕氏春秋》等。
这些著作是研究我国历史文化发展、社会制度及其演变等方面内容最为准确的史料,从中我们能够了解到汉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此外,还出土多部医学和卜筮、算术类书籍如《岳阳医方》、《吉凶赋》、《越人歌》等,对于研究汉代社会的文化习俗和行业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马王堆汉墓出土物与其他墓葬的不同之处在于确立了我国古代文化中书法、音乐、风俗、服饰等细节方面的发展情况,极大地丰富了对汉代文化、文明、习惯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的认识。
其中,所出现的钟文编钟和石磬、琴瑟各一等,都为我国古乐发展史上打开了一扇大门,有着极重要的历史地位。
马王堆汉墓的医学考古发现
![马王堆汉墓的医学考古发现](https://img.taocdn.com/s3/m/1c96c2b6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09.png)
马王堆汉墓的医学考古发现1972年初到1974年初,考古⼯作者在长沙市东郊⼀个名为“马王堆”的⼩⼭上对三座汉墓展开发掘⼯作。
⾸先被打开的是⼀号墓,历经两千年不腐的西汉⼥⼫⾟追夫⼈吸引了全世界的⽬光,⽽就在⼈们把⽬光投向另两座古墓,期待着再现不腐奇迹的时候,另⼀项⾜以改写整个医学史的考古⼤发现,在⼈们毫⽆准备的情况下突现了。
《阴阳⼗⼀脉灸经》(甲本)(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阴阳⼗⼀脉灸经》(⼄本)(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在1973年底发掘的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了⼤量的帛书和⽵⽊简,都是汉⽂帝⼗⼆年(公元前168年)下葬的。
这批帛书共计有20多种,约12万字,其中有相当⼀部分是医药学⽅⾯的著作。
包括《⾜臂⼗⼀脉灸经》、《阴阳⼗⼀脉灸经》(甲本)、《脉法》、《阴阳脉死候》、《五⼗⼆病⽅》、《却⾕⾷⽓》、《阴阳⼗⼀脉灸经》(⼄本)、《导引图》、《养⽣⽅》、《杂疗⽅》和《胎产书》,以上共11种,由于《阴阳⼗⼀脉灸经》有甲、⼄两种版本,⽂字基本相同,可以算⼀种,即实际上是10种。
马王堆三号汉墓还出⼟⽵⽊简200⽀,包括《⼗问》、《合阴阳》、《杂禁⽅》、《天下⾄道谈》4种,全部为医书。
以上14种著作,都是后世早已失传的古代医书,《汉书·艺⽂志》也未见著录,它们的出⼟填补了我国医学史上的空⽩。
这批帛书与⽵⽊简虽然抄写于秦汉年间,但其成书年代却要早得多。
过去中医界公认的可能成书于西汉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但马王堆医书的出⼟,则让我们将⽬光提前到更早的春秋战国时代,这对研究西汉以前的医学发展情况,有着极⾼的学术价值。
《⾜臂⼗⼀脉灸经》和《阴阳⼗⼀脉灸经》甲、⼄本,全⾯地论述了⼈体⼗⼀条经脉的循⾏⾛向及所主治疾病,是我国迄今已知最早论述经脉的医学⽂献。
在公认的中医理论源头——《黄帝内经》中,⼗分重视脏腑经络学说。
在《灵枢·经脉》篇中,详尽论述了⼈体的⼗⼆条经脉。
马王堆楸木棺材证明
![马王堆楸木棺材证明](https://img.taocdn.com/s3/m/834af3af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8d.png)
马王堆楸木棺材证明马王堆楸木棺材是指出土于湖北省襄阳市马王堆汉墓的楸木棺材。
马王堆楸木棺材的发现为研究古代葬俗、文化传承和历史考古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
马王堆楸木棺材是中国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之一。
它们出土于1972年至1973年间,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汉代墓葬。
这些墓葬被认为是西汉时期襄阳地区贵族的墓地,墓主身份尊贵,葬俗豪华。
马王堆楸木棺材被称为“活化石”,对于研究汉代社会、文化乃至医药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马王堆楸木棺材的形制独特、工艺精湛。
楸木棺材由一整段的楸木制成,其制作工艺十分精细。
棺椁表面有精美的浮雕装饰,其中包括各种神、仙和动物形象。
这些浮雕形象的细节栩栩如生,树立了汉代木雕艺术的高度。
马王堆楸木棺材的内部陈设丰富多样,体现了古代汉族的丧葬风俗。
棺材内部陈设包括衣物、首饰、金银器皿、玉器、瓷器等丰富的文物。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套璀璨的玉石贴面,以及一套精美的丝织品。
这些珍贵的陈设品不仅显示了马王堆墓主的财富和地位,也为研究古代纺织、玉石雕刻等手工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马王堆楸木棺材还在医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在马王堆楸木棺材中,发现了一批保存完好的医书、药物和医疗工具,这些文物被称为“马王堆医经”。
这些医经包括《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灵枢》等,是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典籍。
此外,还有大量的草药、药物和医疗器具,为研究古代医学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马王堆楸木棺材的发现对于了解汉代社会、文化乃至医学史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们为研究古代葬俗、纺织、玉石雕刻、医学等领域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马王堆楸木棺材的出土,填补了中国考古史上的空白,为我们了解古代文明提供了新的视角。
它们的发现和研究不仅对于学术界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对于普通人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
马王堆楸木棺材的出土是中国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它们的发现和研究对于了解古代葬俗、文化传承和历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汉代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
![汉代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https://img.taocdn.com/s3/m/40787251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67.png)
汉代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汉代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有:1.辛追夫人古尸:辛追夫人古尸出土时,因皮肤润泽有弹性,脉络清晰可见而震惊世人。
2.素纱单衣:这件单衣衣长140厘米,通袖长190厘米,重量仅有49克,轻若烟雾,是历史年代最早最轻薄的一件单衣,代表西汉丝织品纺织织造的最高水平。
3.T型帛画:这幅T型帛画使用矿物颜料色彩鲜艳,线条清晰,通过天堂、人间、地狱三个部分描绘人神共乐的美好景象,体现古人追求永生的美好幻想。
4.博具:包括1个博局、六黑六白共12颗大棋子、20颗小棋子、42根算筹、削、刮刀以及骰子各一件,装在特制的漆盒里。
骰子共18面,分别为一至十六。
.5.车马仪仗图:全画为横式构图,依据内容不同分为四个阵列:左上方绘两排侍卫,簇拥着最上面头带长冠、腰佩长剑、身材高大的墓主缓缓前行;左下方绘方阵和击鼓鸣钟场面;右上方是整齐的车阵;右下方是14列骑兵。
帛画上所有人物、车骑都面向墓主,似在举行一次盛大仪式,应为军队祭祀或检阅之类的大型活动。
该帛画是目前所见中国最早的写实性绘画之一。
6.玉印:印面雕刻阴文篆体“利苍”二字,字体工整清秀。
7.帛书《五星占》: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由占文和行度表两部分组成:占文利用星象预测人间吉凶,行度表记载了秦始皇元年(前246年)至汉文帝三年(前177年)70年间金、木、土星运行的位置,测得的金星会合周期为584.4日,比今测值583.92 日只多0.48日;土星的会合周期为377日,比今测值只小1.09日;土星的恒星周期为30年,比今测值29.46年大0.54年。
这些资料反映了当时我国天文学已取得极高成就。
以上就是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一些文物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72年,马王堆汉墓在一次偶然中被发现,出土女尸与文物的同时,国家气象局接到消息后还特意赶来将椁板拍照,并将资料带走,准备进行仔细的研究。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椁板又和气象有着什么联系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
图片
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乡,曾经出土了一座震撼世界的汉代古墓,其中发现的三千多件文物华
丽无比,其中包括汉代顶级工艺的丝织品、漆器,兵器以及印章等等,无论是填补历史空白,还是对文化艺术的研究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当所有的文物都被统一运到博物馆后,专家们开始进行清理与研究。
可是调查报告草稿刚刚
公布,国家气象局随即便派专人来到博物馆,请求对辛追夫人棺木的椁板全部拍照,并将详
细资料带回去进行研究。
此时有读者就会好奇,椁板的价值无非就是判断古墓的等级、葬制,作为一件文物,它并不具备太多的研究价值。
为何气象局不申请研究其他的宝物,却偏偏对
椁板感兴趣呢?
如果您想要了解事情背后的秘密,我们还是得从一个故事说起。
唐代的时候,山西省有一座著名的寺院,叫作佛光寺,佛光寺的住持和尚法号“静音”,老和尚已经年逾古稀,平日里善待乡民,庙中的香火也是极盛。
寺中香火不断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老和尚会“卜算天气”,十里八乡的百姓都知道老和尚的神通。
老和尚预测到天气旱,他在开年的时候,便会告诉百姓种谷子;若是本年雨水丰沛,就告诉百姓多种水稻;如果风调雨顺,他就会告诉百姓们种植正常的庄稼。
当地的老百姓都知道,只要按照老和尚的吩咐去做,来年必定丰收,因而都把这位“静音”法师当作老神仙来供奉。
可老和尚毕竟是凡胎肉体,终究坐化而去,在整理遗物时,人们偶然间发现了老和尚的禅房内,有一个巨大的树墩,看上面的年轮,这棵树起码也得生长了几百年的时间。
据老和尚的
徒弟回忆,师傅经常会带着他看树墩上的年轮,告诉他查旱年和涝年(年轮宽者为涝,窄者
为旱)的方法,而华夏大地的天气变化规律为六十年为一个甲子轮回,故此只要根据年轮的
宽窄,就可以推断出60年前的天气状态,进而知道60年后的气象旱涝情况。
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棺椁,是用72块巨大的木料构成,其中最大的一块椁室侧板长4.88米,宽1.52米,厚度达到了0.26米,据估算,原木的体积大约在200立方米以上,其生长期绝对不低于二三百年,如此巨大的树木所留下来的年轮更是清晰无比,内涵丰富,极具研究价值。
气象局一直在致力于研究古代的历史和天气,这些二三百老树制成的椁板,可以清晰地提取到生长的年轮,只要将这些椁板的年轮数据一一记录,便可以推断出汉代以及先秦时期,某一个特定地区的天气变化情况。
研究古代天气变化究竟有什么作用呢?其实答案很简单,中国历来是农业大国,有着“靠天吃饭”的古老传统,因而研究古代天气变化情况,对于掌握地球气候变化规律,以及天气因素对
人类的影响,都有着极为非常重要的意义。
可以肯定地说,华夏五千年的天气史其实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