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的兼类问题
论现代汉语中动词名词的兼类问题
2018届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分类号:学校代码:10269密级:学号:51152901176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 DISSERTATION论文题目:论现代汉语中动词名词的兼类问题院系:中国语言文学系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学指导教师:左思民教授学位申请人:王舒祎2018年5月Master’s Dissertation(2018)Classification: School code:10269 Confidentiality Level: Student ID:51152901176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A Study on the Overlap of Verb and Noun in ModernChineseS chool: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Major: Linguistics and Applied LinguisticsDirection: Modern Chinese GrammarMentor: Professor Zuo SiminAuthor: Wang ShuyiMay, 2018王舒祎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内容摘要关于现代汉语动名兼类的研究非常多,但是对于动名兼类的判别依据相对来说比较薄弱。
因此本文以《词汇等级大纲》中的甲级词汇为主要研究对象,考察现代汉语中动词名词的兼类问题。
第一章,绪论。
从现代汉语动名兼类词、英语动名兼类词以及英汉动词名词之间的对比三方面,梳理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
明确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目的和意义以及数据来源。
第二章,对现汉动名兼类三种代表性处理策略的分析。
三种代表性的策略分别是人为限制兼类词数量、动词归入名词、不限制兼类词的数量。
分析中我们参照英语兼类词的处理方法,同时根据现代汉语和英语的语言事实,证明了现有的处理策略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需要我们重新探究。
浅谈词类的多功能性、词类活用和词的兼类之间的关系
浅谈词类的多功能性、词类活用和词的兼类之间的关系摘要:词类的多功能性、词类活用和词的兼类现象一直是现代汉语研究的重点和焦点,对于了解现代汉语的特点有很大的价值。
因此,本文将通过对现代汉语词类多功能性、词类活用、词的兼类的简单整理和论述,尝试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局部:一是现代汉语词类的多功能性概说;二是词类活用概说;三是词的兼类概说;四是词的兼类、词类活用、词的多功能性的关系。
关键词:词的兼类词类活用词类的多功能性一、现代汉语词类的多功能性概说汉语语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词类具有多功能性,词类与句子成分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一种复杂的一对多的关系,因此,在对一个词的類别判定时,往往需要依据该句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正如黎锦熙先生在?新著国语文法?所提出的:“凡词,依句辨品,离句无品。
〞另外,高名凯先生提出“汉语的实词不能再行分类〞,原因是汉语的实词“在不同场合具有不同的词类功能〞。
实词的多功能性也是现代汉语缺少形态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词汇可以充当多种句法成分而不用改变形态,这大大增加了汉语的表意能力和意合性。
实际上,这一特点与汉民族的思维和表达方式是密切相关的,它们都重视人内心的认知能力。
吕叔湘先生在?语文常谈?中提到汉语在表示动作与事物的关系时,更依靠“意会〞,而不是依靠语言。
二、词类活用概说陈承泽先生首次提出了“词类活用〞说之后,学术界关于词类活用的定义有了统一的认识,即指某类词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灵活运用,使某类词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
词类活用不仅在现代汉语中有重要的语法、语义的作用,同时,汉语也是一脉相承的,在古代汉语中,词的语法功能的临时改变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下面将常见的几类词活用进行举例说明。
〔一〕形容词活用为名词〔1〕老:小孩儿拿大铜子儿打老。
〔2〕小:这小子是个恶霸,非要娶那个姑娘作小。
在这里,〔1〕句中“老〞由形容词“年迈的、年长的、陈旧的〞活用为名词表示“父母〞或“长辈〞。
浅谈《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词性标注的几个问题
浅谈《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词性标注的几个问题摘要:本文主要从功能的角度对《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的词性标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主要涉及词性标注及其与释义和配例相一致、兼类词的释义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对《现汉》(五)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作了一定说明。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词性标注释义《现代汉语词典》是目前国内最有影响的语文辞书之一。
对现代汉语词典质量产生影响的根本性因素,是词典的释义问题。
一、《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词性标注现代汉语词典标注词性,给汉语教学、用户的学习和使用和中文信息处理等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标注词性必须要对词类系统和词与非词进行界定。
科学的给词归类,主要根据词的语法功能。
陆俭明提出的词类划分标准是:1、词充当句法成分的功能,2、词跟词结合的功能,3、词表示类别的功能,即语法意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依据的词类是中学语文课本的教学词类系统,是比较科学的。
如:集成:【动】同类著作汇集在一起(多用做书名):《丛书~》|《中国古典戏曲论著~》。
(《现汉》(五)p592)集锦:【名】编辑在一起的精彩的图画、诗文等(多用做标题):图片~|邮票~。
(《现汉》(五)p593)《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的“集成”与“集锦”根据配例来看,“丛书集成”、“图片集锦”、“邮票集锦”,二者看似相同,但是语法意义不同。
根据“语料库在线”的检索结果,“集成”66条例句中,17个做谓语例句,13个做定语例句,且能带宾语;“集锦”6条例句中5个做中心语。
前者语法意义表示事物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存在,后者的语法意义表示事物名称。
所以二者词性标注不同。
另外,在根据功能判断词性的基础上,也不能完全脱离意义。
“集成”与“集锦”词汇意义也不同,“集:1.集合;聚集”(《现汉》(五)p639),“成:3.【动】成为;变为”(《现汉》(五)p171),“集成”有“汇集成为”的意思,释义行文体现为动词性。
“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古汉语常用字字》p150),这里应为比喻义,指美好的东西,所以“集锦”释义行文应体现为名词性。
现代汉语中词的兼类
现代汉语中词的兼类作者:史海峰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7年第08期兼类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很特殊的问题,多年来许多人都曾论述过,但是至今也没得到很好解决。
现在,我们也想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此和大家一同探讨。
我们认为,如果一个词至少有两个义项分别具有不同词类的系列特征,那么这个词就兼属这些词类。
一、“一个词”的说明(一)明确研究的对象:“词”1.这个词是语言中的词语法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的对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词类。
但是,语言和言语是不可分割的,语言必须存在于言语中,而且语言的变化归根结底是言语的变化引起的,比如“活用”和“兼类”。
一般来讲,任何人都可能对某一个词进行活用,任何一个词也可能被某个人活用。
如果这种言语中的活用,只是某个普通人极偶然的现象,这是不可能引起社会注意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用法就有可能被一些人或某个言语社团所接受进而被社会上大多数人所使用,那么它就变为活用了。
这种“活用”随着其在语言中使用频率的提高,又极有可能转变为语言中的“兼类”,因为它在“活用”中临时获得的意义和功能已经被固定下来。
虽然,我们原则上研究词类要排除言语因素的干扰,但是实际执行起来是不可能的,因为某种现象从言语中上升到语言中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其间有个模糊状态。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尽量坚持我们的原则。
2.这个词应该是共时状态下的词就语言本身来讲,它既有历时的一面,也有共时的一面,任何阶段的语言都无法割断与过去状态的联系,语言中的词汇也是这样,现代汉语中的词汇就有古代的成分。
然而,应该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种词汇在语音、意义和用法等上面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或多或少出现这样那样的变化,那么我们在分析词的兼类问题时就不得不考虑这些问题。
从历时的观点看,某个词或者由于活用或者由于其他什么原因,有可能产生兼类,进而随着语言的发展,词类间经过一番消长,又有可能分化出或转向别的什么词类。
当然,每个阶段都会经过一定的时间,短则几十年,长则上千年。
浅谈现代汉语中词的兼类问题
J n 01 a .2 2
V0 . 5 N . 11 o 1
浅 谈现 代汉 语 中 词 的 兼 类 问 题
霍雅 洁
( 陕西师范大学 国际汉学院 , 陕西 西安 7 06 ) 10 2
摘
要: 词的兼类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多年来争论而没有得到解 决的问题 之一。本文试 图从兼 类词 的判 定来探
作者简 介: 霍雅洁( 9 7 )女 , 18 一 , 河北石家庄人 , 西师范大学 国际汉学 院语 言学及应用语 言学专业 2 1 陕 0 0级硕士研究 生。 研究方 向: 汉语 国际教育 。
・
l 2・ 1
的意义 联 系 。 “ 把 锁 ” 名 词 ) “ 门 ”( 词 ) 一 ( 和 锁 动
21 0 2年 2月
第l 5卷第 1 期
西 安文理 学 院学报 ( 社会 科学 版 ) Jun l f inU i r t o r n c n e( o i c n e d in o ra o , nv sy f t a dS i c S c Si cs io ) xa e i A s e l a e E t
、
什么是词的兼类
朱 德熙先生 《 在中 国语言 和方 言学术讨论会 上的 发言》 18 (96年 1 ) 月 中认 为 “ 划分 词类 的时候 , 我们 常常碰到兼 类的 问题 。假 定说 我们 根据标 准 A划 分 出 甲类词 , 根据标 准 B划分 出乙类 词 , 可能 有一 部 很
分词既符合标淮 A, 又符合标准 B 达就是通常说 的 , 兼类词 。 …( ” ” P 他还 提 出 了兼类 词 可 以有 四种 不 同 墙
的处理办 法 :. 属 甲 、 1兼 乙两 类 ,. 甲 、 2是 乙两类 以外 的另一 类词 ,. 甲类 词 内部 的一 个小 类 ,. 乙类 3是 4是
现代汉语兼类词举例
现代汉语兼类词举例【原创实用版】目录1.兼类词的定义与特点2.兼类词的分类3.兼类词的语法功能4.兼类词的举例与解析正文一、兼类词的定义与特点兼类词是现代汉语中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词性的词语。
它具有灵活的语法功能,可以根据语境的需要,在不同的句子中充当不同的词性。
兼类词的特点是形式多样,用法丰富,为汉语表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二、兼类词的分类根据兼类词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名词兼类词:既可以作名词,也可以作其他词性的词语,如“书”。
2.动词兼类词:既可以作动词,也可以作其他词性的词语,如“打”。
3.形容词兼类词:既可以作形容词,也可以作其他词性的词语,如“美丽”。
4.副词兼类词:既可以作副词,也可以作其他词性的词语,如“很”。
5.介词兼类词:既可以作介词,也可以作其他词性的词语,如“在”。
6.连词兼类词:既可以作连词,也可以作其他词性的词语,如“和”。
7.助词兼类词:既可以作助词,也可以作其他词性的词语,如“的”。
三、兼类词的语法功能兼类词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与其所处的语境密切相关。
在不同的语境中,兼类词可以充当不同的词性,发挥不同的语法作用。
如“书”这个词,在“这是一本好书”的句子中,它作名词;而在“他喜欢看书”的句子中,它作动词。
四、兼类词的举例与解析以下是一些兼类词的例子及其在句子中的用法:1.“好”:形容词兼类词。
如“这本小说写得好”(形容词),“他身体好”(形容词),“他们的关系好”(副词)。
2.“给”:动词兼类词。
如“请给我一支笔”(动词),“给我一杯水”(动词),“他给我打电话”(介词)。
3.“把”:介词兼类词。
如“他把窗户打开了”(介词),“请把那本书给我”(介词),“他把问题解决了”(动词)。
浅谈汉语中的兼类词
浅谈汉语中的兼类词作者:卫翔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2年第5期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分院卫翔摘要:对于汉语这种缺乏形态的语言来说,兼类词问题尤为突出。
本文明确界定了兼类词,分析兼类词产生的原因,列举了兼类词常见的几种类型及兼类词的正确判定方法,提出注意兼类词造成的病句或歧义,因此,为避免病句和歧义须考虑语境再来组织句子。
关键词:汉语;兼类词;词类我们在遣词用句中会发现汉语中一个词会兼具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词性。
对于汉语这种缺乏形态的语言来说,兼类词问题尤为突出。
分析兼类词产生的原因,概括其类型、特点,无论对汉语本体研究抑或汉语第二语言学习,都有着积极地作用和意义。
按照现代汉语语法传统,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那么兼类词是什么类别,它是不是属于这两类中的一种呢?词的兼类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什么样的词才属于词的兼类现象呢?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了解兼类词过程中要知道的。
关于兼类词的界定,是指在一定的词类体系中兼属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词类特点功能而意义上密切相关,这样的词就是兼类词。
黄伯荣、廖序东先生在其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版)下册上指出:“汉语里大部分的词都归属某一词类,只有少数词可以归两类或两类以上,其条件是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的主要特征而词汇意义密切相关。
”语言学家们在建立其词类体系时,主观上都期望划归同一类的词的语法功能要有足够多的共同点,不同的词类又要有足够多的不同点。
然而建立了A 类词与B 类词的鉴别准则之后,便从词的全集中划分出集合A 与集合B,很可能有或多或少的一部分词既符合A 类又符合B 类,这部分词构成了集合A与集合B的交集C。
集合AC,集合BC 仍然各是A 类词,B 类词。
这种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汉语词类体系中也承认这种现象。
例图1-1这时候我们要确定交集C 的归属,就需要重新调整词类体系了。
那我们假设新的词类集合用小写字母a,b,c表示。
(1) a=AC, b=BC, c=C(2) a=A, b=B(3) a=A, b=BC 或 a=AC,b=B这三种情况第一种交集C 就要另立一类,也要另取一个名字,但现在词类体系已经相对稳定了,这种做法很显然不可取。
摭谈现代汉语词的兼类与多功能性
摭谈现代汉语词的兼类与多功能性
现代汉语词的兼类与多功能性是指一个词能够兼具多种词性和承担多
种语法功能的特点。
在汉语中,许多词汇具有灵活多变的词性和用法,这
是由于汉语词汇的灵活性和语法的特点所决定的。
首先,现代汉语中的一些词可以兼具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多种词性。
例如,“夜色”一词既可以用作名词表示夜晚的颜色,也可以用作形容词
表示夜晚的颜色深或昏暗,还可以用作动词表示颜色变暗。
类似的例子还有:“长”、“暖”、“浅”等。
其次,现代汉语中的一些词可以同时具备多种语法功能,可以在句子
中担任主语、宾语、定语、状语等多种角色。
例如,“心情”一词可以作
为主语,“她的心情很好。
”也可以作为宾语,“我关心你的心情。
”还
可以作为定语,“我很喜欢这种心情。
”还可以作为状语,“他笑得心情
愉快”。
这种词的兼类与多功能性使得现代汉语的表达更加灵活多样。
它可以
使语言更加简洁、明确,并丰富了表达的内涵。
同时,这也为语言学习者
提出了挑战,因为词义转化和多功能性的存在,词语的用法相对灵活,需
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理解和运用。
因此,掌握兼类与多功能性的词汇使用,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小谈汉语兼类词的判定标准及类型
小谈汉语兼类词的判定标准及类型作者简介:仓怀珍:1988,女,汉,辽宁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崔龙昌:1988,男,汉,辽宁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辽宁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110036)摘要:一直以来关于汉语兼类词的探讨存在很多争议,有的承认兼类词的存在,有的不承认,承认兼类存在的也没有统一的判定标准。
本文主要就兼类词的判定标准和类型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以此和大家探讨。
关键词:现代汉语兼类词标准类型中图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 (2012)12-0000-01黄伯荣、廖旭东指出:“汉语里大部分的词都归属某一词类,只有少数词可以归属两类或两类以上,其条件就是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的主要特征而词汇意义密切相关”。
我们从关于兼类词的诸多定义中可以归纳出兼类词判定的几点标准。
一、兼类词的判定标准1.读音完全相同(包括声、韵、调)。
这是兼类词的基本前提,即兼类词是就一个词而言的,这一个词可以出现在句子的不同部位做不同的成分,但是他们在出现时必须是同音的,例如,“竹篮打水一场空”和”他空着双手回来了”中的“空”,读音相同,具备了兼类词的前提。
相反,例如,“他已经走了”和“老师对自己的学生了如指掌”中的“了”由于读音不同(韵母不同),不具备分析兼类词的前提,故肯定不是兼类词,而是两个不同的词。
当然,同形同音只是判断兼类词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同形同音的不一定是兼类词,但是不具备同形同音的,则一定不是兼类词。
2.兼类词必定具备两套或两套以上不同的功能系统。
例如,“他把一瓶子的水都喝了”、“我的瓶子里没有水了”中,第一个“瓶子”前有“一”修饰,并且后面有“人”做中心词,容易将其判定为量词,其实在这里“一”并非数词,而是表示“满”“整”意义的形容词,所以第一个“瓶子”可以受形容词修饰,是名词,第二个“瓶子”可以受数量词、形容词的修饰,是名词,因此,这两句话中的“瓶子”没有两种词类的语法特征即没有两套不同的语法功能系统,不符合兼类词的条件,不是兼类词。
现代汉语词类辨析
第三节词类的辨析首先区分清楚“词类“和“词性”两个术语。
我们已经知道“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那末,词性的确切含义是指什么?词性,指词的语法性质。
例如,“书”、“人”语法上归为名词,名词就是它们词性;再如,“走”“喝”在语法上是动词,动词就是它们词性。
一、词的跨类现象1、词的兼类事物是复杂的,语言中的词成千上万,各自的语法性质错综复杂,不能期望按某些标准可以把词分得清清楚楚。
事实告诉我们,语言里存在着词的兼类现象。
兼类词:指同字形、同音且意义上有极为密切关系而词性不同的词。
1例1、拿把锁.1把门锁.2上。
这里有两个“锁”,前面的“锁1”可以有“一把锁”“两把锁”的格式,后面的“锁2”可以有“锁门、锁了、锁起来”的格式。
所以,“锁1”是名词,“锁2”则是动词,两个“锁”的词义上有密切关系而词性不同,“锁”就是兼类词。
例2、意外:意外1的收获/免得发生意外2(意外1区别词;意外2名词)例3、共同:共同1的目标/共同2协商(共同1,区别词;共同2,副词)2、同形同音词指写法一样语音形式相同,但语义毫无联系语法功能也不相同的词。
例4、会.1唱歌。
(会:助动词)/开个会.2。
(会:名词)例5、白.1头发。
(白:形容词)/白.2跑了一趟(白:副词)例6、花.1了一大笔钱(花:动词)/一朵花.2(花:名词)这些词在意义上毫无关联,不是同一个词,它们只是同音词而不是兼类词。
3、词的活用指一个甲类词临时当乙类词用一下。
即只偶而一用并无经常化。
例7、我是喝黄酒的,可如果你一定要喝白干,我也可以白干..一下。
“白干”是临时借用为动词(前面有“可以”,后面有“一下”)例8、“老栓,就是运气..了你!”(鲁迅《药》)例9、“咱们朱家门里穷倒是真的,可也志气了几辈子。
”(梁斌《红旗谱》)上两例的“运气”和“志气”是名词临时借用为动词,因为它带宾语“你”“几.辈子”,后1关于词的兼类,语法学界有争议。
例如:关于“锁”(名词),“锁2”(动词)有的学者认为不是兼类,1而是两个不同的词,只是同音、同形而已。
现代汉语中动词做名词的兼类与活用
现代汉语中动词做名词的兼类与活用张颖1,2【摘要】[摘要]动词有时做名词使用,这种现象在古代汉语里就普遍存在,在现代汉语中这样的用法是动词的兼类还是动词的活用,二者的界限很容易混淆,文章试图对二者的区分问题进行探讨,找出它们的差异,并分析了动词转化为名词使用的原因和作用。
【期刊名称】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4【关键词】[关键词]动词;名词;兼类;词类活用;原因;作用一、名词与动词的分类现代汉语的词类划分问题一直是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老大难问题,现代汉语词类的划分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而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所以划分词类的依据主要是词的语法功能,正所谓“凡词,依句辨品”。
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第一次系统地研究了白话文语法,他把词分为九类,名词和动词是两个最基本的词类。
他认为名词是事物的名称,用来表示观念中的实体的,动词是用来叙述事物之动作或变化的。
黄伯荣和廖序东的《现代汉语》教材对名词下的定义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包括表示时间、处所、方位的词在内。
对动词下的定义是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
这两个定义都是从词的意义上来判定名词和动词的。
从名词和动词的概念上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个词类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类别,名词是静态的,动词是动态的,动词做名词使用有明显的跨度。
二、古代汉语里动词做名词的用法动词用作名词,是指动词失去了原有的表示动作变化等的语法特征,变得具有名词的性质。
动词用作名词的现象,在古汉语中就有,请看下面的例句:1.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捕蛇者说》)2.殚其地之出。
(《捕蛇者说》)3.诚宜开张圣听。
(《出师表》)4.必能裨补阙漏。
(《出师表》)5.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
(《六国论》) 6.其中往来耕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桃花园记》)上述例句中的“有、出、听、援”很明显是动词,它们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里相应的解释分别是“占有,出产,听这个动作和援助这个行为”,“阙漏”和“往来耕作”是动词性短语,但是在上面的例子中,结合上下文解释时,它们都充当名词了。
现代汉语中词的兼类问题探析
现代汉语中词的兼类问题探析作者:马琦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0年第01期摘要:本文试就汉语词类划分中的词的“兼类问题”进行探讨,追溯汉语兼类词产生的原因,并对汉语兼类词辨析中存在的争议提出异议。
关键词:汉语词兼类活用派生西化与西方形态特征丰富的语言不同,现代汉语是缺少形态变化的语言,划分汉语词类主要根据词的句法功能。
但汉语的句法功能有较大的灵活性,使得现代汉语的词类划分比较复杂,因此汉语词的兼类问题也就成了众多研究者公认的老大难问题。
所谓兼类,是指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中分别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词类的语法功能。
如“代表”一词,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是名词,在“我代表她感谢你。
”中是动词。
它在不同语境中的词类性质不同,因此可被看作一个兼类词。
要确定一个词的词性,必须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正如黎锦熙先生所说:“凡词,依句辩品,离句无品”。
“国语的词类在词的本身无从分别,必须看它在句中的位置、职务才能认定一个词属于何种词类。
”[1]兼类词在不同的句子中,位置、职务也有所不同,但意义上必须相近。
王力先生认为兼类词必须是意义相差很远的异词同形词,而不是意义相近的同形词。
他说过:“一个词可以归入两个以上的词,譬如说‘我写信’的‘信’是名词,‘我不信’的‘信’却是动词。
但必须是意义相差很远,才可以认为词类不同;如果像‘我在家’的‘在’字和‘我在家读书’的‘在’,它们的意义是一样的,就不该分属两类。
”[2]对词的兼类问题,吕叔湘先生也有自己的观点,他说:“一个词能不能属于两个类? 当然能。
假若咱们为甲、乙两类词分别找出一些语法上的特点,发现一个词在一种场合有甲类词的特点,在另一种场合有乙类词的特点,那它自然属于甲类,也属于乙类。
举个实例,‘拿把锁把门锁上’。
假如咱们采取这两套格式作为区别名词和动词的标准,那么前一个‘锁’字就是名词,后一个‘锁’字就是动词。
这是真正的一词多类,就是认为两个词也不过分。
”[3]吕叔湘先生认为,汉语词是有兼类的,我们只要总结建立一定的词类格式,再依据这些格式来区别词类,那符合几种词类的格式就兼几类词。
现代汉语中词的兼类问题探析
该分 属 两 类 。 ” _对 词 的兼 类 问题 , 吕叔 湘 先 生 也 有 自己 词 是 词 的 兼 类 或 兼 类 词 这 种 语 法 现 象 存 在 的 语 义 基 础 。 如 2 的 观 点 ,他 说 : “ 个 词 能不 能属 于 两 个 类 ? 当 然 能 。 假 “ ” ,本 义 是 “ 阳 、 火 等 放 射 出来 照 耀 在 物 体 上 ,使 一 光 太 若 咱 们 为 甲 、 乙两 类 词 分 别 找 出 一 些 语 法 上 的 特 点 ,发 现 眼 睛 能 看 见 物 体 的 那 种 物 质 ” ,是 名 词 ,在 这 个 意 义 基 础
可 以归 入 两 个 以上 的词 ,譬 如 说 我 写信 ’的 信 ’是 名 兼 类 之 间 的 关 系 , 虽 然 我 国语 法 界 经 过 长 期 争 论 达 成 了 一
词 , ‘ 不 信 ’ 的 ‘ ’却 是 动 词 。但 必 须 是 意 义 相 差 很 致 , 即 “ 认 句法 功 能 是 汉 语 词 类 最 主 要 的甚 至 是 惟 一 的 我 信 承 远 , 才 可 以认 为 词 类 不 同 ;如 果 像 我 在 家 ’ 的 ‘ ’ 字 分 类 标 准 。 ”但 我 们 不 能 因 坚 持 这 个 标 准 而 生 硬 地 切 断 词 在
一
、
每 一 时 期 常 用 的 汉 语 词 数 量 是 有 限 的 , 那 么 怎 么 能
是 动 词 。 它在 不 同语 境 中 的 词类 性质 不 同 , 因 此 可 被 看 作 够用 有 限 的 词 来 表 达 众 多 纷 杂 的 意思 呢 ? 词类 的 活用 和 派
现代汉语词的兼类
(三)普通话吸收词的方言用法导致词的兼类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即普通话)语汇以北 方方言语汇为基础和主要来源,同时还从其他方 言里吸收所需要的富有表现力的语汇,从而使共 同语语汇和方言语汇在语义和用法上出现了相对 复杂的关系。一方面是普通话从词形到词义、用 法整体吸收某些方言语汇。如单义词“光火”:< 方>发怒;恼怒”;多义词“搅合”:<方>①混 合;搀杂(惊奇和喜悦的心情搅和在一起)②扰 乱(事情让他搅和糟了)”。
从王力先生,吕叔湘先生到胡明扬再到 高玉,都认为现代汉语的形成与发展深受西 方印欧语言的影响。我们在中国现当代文学 作品中可以毫不费力地找到了“欧化”的 “烙印”:
沉重的身影,扎根在大街两旁, 一簇一簇,象秋郊的禾堆一样, 静静的,孤独的,支撑着一个大的凄凉。
——臧克家《难民》
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 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 草的茎叶的欢喜。
二、兼类词产生的原因
(一)词义派生导致一词多义从而产生兼类 问题
对现在汉语而言,词的多义现象或多义词正是 词的兼类或兼类词这种语法现象存在的语义基础。 一个单义词,通过派生的方式(包括引申和比喻 等多种具体方式)扩张为多义词,是语言的历史 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们运用有限的词语表达 丰富多彩的客观事物的途径。
这里需 要重点强调的是“规范”由单类词演变 为兼类词,既是词义丰富(由单义词演变为多义 词)的结果,同时又是词类活用的结果。因为从 名词“规范”派生出形容词“规范”和动词“规 范”实质上分两步,第一步是是“名词活用为形 容词”,第二步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两 种词类活用方式既是古代汉语常见的语法现象又 是现代汉语仍在使用的语用手段。
(2)困难 A.这道题真的很困难,我们花了一下午都没 搞定。 B.我们要努力克服生活中的种种困难。 这里,A句中为形容词,B句中为名词。
现代汉语词的兼类用法
词的兼类
语言里绝大多数词都可以按照语法功能的异同分别划入不同的类,但有少数词既具有这类词的语法功能,又具有那类词的语法功能,而意义上有联系,这样的词一般称为兼类词,这种现叫词的兼类现象。
例如: 代表(a) 我们选了三位代表. [名词]
(b) 他代表我们发言. [动
科学(a) 学习自然科学. [名词]
(b) 这个方法很科学. [形容词]
热(a) 今天很热. [形容词]
(b) 你热一下饭. [动词]
注意: “开会”的“会”(名词)和“会唱歌”的“会”(动词)不是兼类词,而是同音词,因为这两个“会”在意义上毫无联系,只是字音、字形相同而已。
临时活用也不看作词的兼类,
例如:(1)那家伙比秦桧还秦桧。
(2)他这个人是很唐·吉诃德的。
(3)你也太近视眼了!
例(1)-(3)都是名词活用为形容词的例子。
例(1)里的“秦桧”,例(2)里的“唐吉珂德”,例(3)里的“近视眼”都是名词,按说它们都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但这里分别受程度副词“还”、“很”、“太”的修饰,似乎变成形容词了,其实都只是临时活用为形容词,并不真成了形容词。
它们都不属于词的兼类。
现代汉语单音节副词的兼类考察及认知解释
现代汉语单音节副词的兼类考察及认知解释以《现代汉语单音节副词的兼类考察及认知解释》为标题,本文从历史上的发展和今天中文词汇中副词的兼类特性出发,通过考察和认知解释的方法,探讨和深入研究中文单音节副词的特点以及其语言学意义。
一、现代汉语副词及其历史发展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汉语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副词也成为口语和文字中不可或缺的常用词汇之一。
目前,在现代汉语中有许多单音节副词,这些单音节副词不仅可以作为状语用在句子中,而且充分发挥起形容词、动词、副词等多种功能。
若从历史上看,自古以来,副词的使用就非常普遍,近现代时期更是大量涌现出新的副词,比如“呢”、“啊”、“吧”等单音节副词,这些新的副词在汉语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现代汉语中很常见的一种词类。
二、兼类是汉语单音节副词的一大特色在汉语中,许多单音节副词都有一个兼类的特性,简单说就是可以具有形容词、动词、副词等多种功能。
比如“呢”,它既可以表达疑问句的语气,可以用来肯定或询问句子的结果,也可以用来作为一种感叹词,用以强调句子的内容;而“啊”则可以表达惊讶的语气,可以用来表达赞叹的意思;“吧”一般用来表达猜测、可能性,也可以用于语气助词。
从上可以看出,许多单音节副词都有着比较特殊的兼类特性,它们在汉语中具有多个功能,可以让句子更加准确、活泼,也是汉语口语和写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词汇之一。
三、单音节副词在中文语言中的认知解释认知语言学中对单音节副词的重要作用也得到了比较多的研究。
从认知角度来看,单音节副词的使用不仅能够让句子变得更加简洁,也能够让句子更加具有表达性和语气性,会给句子增添很多的语言美感。
因此,在现代汉语中,单音节副词在表达和语气上具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词汇,不仅能够起到表达和修饰作用,更能够让句子更加地表达出说话人的感情。
四、结论以上,本文从中文单音节副词的历史发展、兼类特性以及认知解释出发,通过考察和认知解释的方法,对现代汉语单音节副词的特点以及其语言学意义进行了探讨和深入研究。
现代汉语词的兼类、语气词
语气词的作用
消减口气 。主要有: +)“罢了、而已、就是了”具有消减庄重口气的作用。 例如: (1) 她并非天才,只是比别人勤奋罢了。 (2) 这仅仅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已。 (3) 我一定办到,你放心就是了。 这几个语气词不用的话,口气显得认真、重视;用了 就显得随便多了。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食”为动词, 使动用法,给……吃。
“食”兼有名词和动词两种词性,属于词兼类。
二、语气词
齐沪扬先生在«语气词与语气系统»(安徽教
育出版社)这样定义: 语气是通过语法形式表达的说话人针对句中 命题的主观意识。从语义上看,语气是对句 中命题的再表述,表述的内容或是说话人表 达命题的目的,或是说话人对命题的态度、 评价等,或是与命题有关的情感。
语气词的作用
.句末语气词 现代汉语中典型的六个语气词都能位于句末。处于 句号前面的主要是“的”和“了”,处于问号和感叹号 前面的主要是“吗、吧、啊”,而“呢”则是游移于句号 与非句号之间,但主要是用在非陈述句形式的句子 中。 例如: (1) 天生应吃的苦也要吃的。 (2) 天气越来越热了。
汉语的叹词数目很多,写法也不固定。例 如:表示醒悟的,写作“哦、噢、喔”。语流 中为了表达不同的情感,实际的语调也会不同。
谢谢观看!
贾娇燕士在«实用汉语语法»(安徽教育出 版社)这样定义:
语气词是放在句子里表示一定语气的虚词。常
用在句末或句中停顿处表示种种语气。
语气词的作用
表达语气口气
语气又不同于口气。语气只有陈述语气、疑问
语气、祁使语气、感叹语气四种;口气则是指 句子中思想感情色彩的种种表达法,如肯定、 否定、强调、委婉、活泼、迟疑等。所以说,语 气词一个很重要的作用便是在帮助表达语气 的同时表达口气。
现代汉语兼类词举例
现代汉语兼类词举例一、引言现代汉语中,兼类词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既能充当一种词性,又能充当另一种词性。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词,本文将详细介绍现代汉语兼类词的概念、特点、分类及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二、现代汉语兼类词的概念与特点1.概念阐述现代汉语兼类词,指的是在句子中既能作为一种词性,又能作为另一种词性的词语。
这类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两种或多种词性的功能。
2.特点介绍现代汉语兼类词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灵活性:兼类词在句子中的词性可以根据语境自由转换,使句子更加丰富多样。
(2)一词多义:兼类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增加了汉语的表达力。
(3)语境依赖:兼类词的使用需要考虑具体的语境,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发挥不同的作用。
三、兼类词的分类及举例1.名词兼动词这类词语在句子中,既可以作为名词,表示某种事物,又可以作为动词,表示某种动作。
举例:- 看书:在这里,“书”是名词,表示阅读的物体;“看”是动词,表示阅读的动作。
- 敲门:在这里,“门”是名词,表示敲击的物体;“敲”是动词,表示敲击的动作。
- 打电话:在这里,“电话”是名词,表示通讯工具;“打”是动词,表示拨打电话的动作。
2.动词兼名词这类词语在句子中,既可以作为动词,表示某种动作,又可以作为名词,表示某种事物。
举例:- 篮球:在这里,“打篮球”中的“篮球”是名词,表示一种运动项目;“篮球”也可以表示实际的篮球运动场地。
- 游泳:在这里,“游泳”是动词,表示在水中的运动;“游泳”也可以表示游泳这项运动。
- 钢琴:在这里,“弹钢琴”中的“钢琴”是名词,表示一种乐器;“钢琴”也可以表示实际的钢琴演奏。
3.形容词兼动词这类词语在句子中,既可以作为形容词,表示某种特征,又可以作为动词,表示某种动作。
举例:- 美丽:在这里,“美丽”是形容词,表示外貌好看;“美丽”也可以表示打扮得漂亮。
- 干净:在这里,“干净”是形容词,表示物品整洁;“干净”也可以表示打扫卫生。
现代汉语兼类词举例
现代汉语兼类词举例摘要:一、兼类词的概念与特点二、现代汉语兼类词的分类与举例1.名词兼动词2.动词兼名词3.形容词兼动词4.形容词兼名词三、兼类词的应用与识别四、提高兼类词运用能力的建议正文:一、兼类词的概念与特点兼类词,指的是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词性的词语。
这类词语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根据语境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含义。
兼类词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形态不变:兼类词在词形上与原词并无太大差别,往往只需通过上下文来判断其具体词性。
2.语义多样:兼类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的含义不同,有时甚至截然相反。
3.用法灵活:兼类词可以根据句子结构和语境的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
二、现代汉语兼类词的分类与举例1.名词兼动词名词兼动词的兼类词,在动词语境中,表示某种行为或动作;在名词语境中,则指代从事这种行为或动作的人。
如:“领跑”一词,在比赛中表示领先的意思,此时是动词;而在形容一个人在比赛中的位置时,则是名词。
2.动词兼名词动词兼名词的兼类词,在动词语境中,表示某种动作;在名词语境中,则指代这种动作的承受者。
如:“打工”一词,在表示工作时是动词,意为从事某种工作;而在描述一个人的职业时,则是名词。
3.形容词兼动词形容词兼动词的兼类词,在形容词语境中,表示某种特征;在动词语境中,则表示具有这种特征的动作。
如:“亮丽”一词,在描述景物时是形容词,表示美丽;而在描述景物熠熠生辉的动作时,则是动词。
4.形容词兼名词形容词兼名词的兼类词,在形容词语境中,表示某种特征;在名词语境中,则指代具有这种特征的人或物。
如:“高大”一词,在描述建筑物时是形容词,表示高大;而在形容一个人的个子高时,则是名词。
三、兼类词的应用与识别在实际应用中,正确识别兼类词并灵活运用,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关键。
为避免词义混淆,我们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来判断词语的词性。
此外,通过积累和学习,熟悉各类兼类词的特点和用法,也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增刊 ( 2009 年)
275 每一个 个 体词 必须 音 同、 形同、义 同, 而 # 词∃ 就是指具有同一性 的这些个体词的集合 , 也 就是 说必须是一个 # 概括词∃ 。如 : 理想 ( l x i ng ) % 当 一 名 医生 是 我 的 理 想。 ( 名词) & 这项技术革新还不够理性, 要进一步钻研。( 形容词) 因此, 根据 这个原则, 我们 必须排除把 以下 两种情形算作兼类 : ( 1) 多音多义现象。 现代汉语中 存在着大量的 多音词现象 , 一词 多音多 义, 虽表现出不同的语 法特征, 分属 不同 的词类, 但因违背了 # 同一∃ 原则 , 不能算 作兼 类。如: 好: % h o 庄稼长得很好。 ( 优点多的、使 人满意的, 形容词, 补语 ) &h o 语) ( 2) 同音不同义现象。 现代汉语从 古代汉语发展 而来, 在词汇 的不 断整合和发展中 , 数量精简语义丰富的特点 一直 没有改 变, 在造词时由于语音 巧合, 或者在 不断 的简化或演变的过 程中, 一个词虽同音同形 但积 累凝固 了很多意义。这种同音 不同义, 而分 隶不 同词类的情况 , 我们也不能把它算作兼类。如: 省 ( sh!ng ) : % 全国 30 多个 省、自治区、直 辖市都有人参赛。 ( 行政区划单 位 , 直属中央, 名词 ) & 你 不能省点儿心 吗? 节约, 动词 ) 这里还要特 别强调一点 , 我们这里所说 的同 义, 是指意义完全相同 , 单 凭语感不可能区 别出 个体词意义的不同 , 甚至在字典中义项的解 释也 不会有二。那种表现出来的个体词意义相近 或有 联系, 在字典里已经分列不同 义项的概括词 , 从 严格意义上说, 我们也不把它算所是兼类。比如: # 锁∃ 、# 死∃ 、# 报告∃ 、# 代表∃ 等。 2 少数性原则 朱德熙先生说 : # 兼类的词只能是少数, 如果 把 A 和 B 分为两类之后, 大部分 A 类词同时兼属 B 类, 或大部分 B 类词兼属 A 类 , 那 只能说明我 们当初 把 A 和 B 划 分为两 类词本 身没有 多大 意 义。 ∃ 吕叔湘先生也说 : # 凡是 在相同的条件 下, ( 俭 省、 他不好喝 酒。 ( 喜欢 , 动词 , 谓
教育教学研究 对于所有兼 类词来说 , 我们都可以把它 看作 是某一个词类这个大的原型范畴中的 非典型成员 或是 边缘 成 员, 它 突 破了 西 方语 法 词 类划 分 的 # 非此即彼∃ 的二分性, 体现了汉语特殊的词类关 系。 三、 词的兼类常见种类及示例 ( 一) 形容词兼属动词 如 # 丰富、巩固、委屈、端正、宽大、充 实、 统一、方便、繁荣∃ 等, 可 以受 # 很∃ 修饰 , 又 能带宾语 , 兼属形容词、动词两类。 1 所谓宽进 , 即不受统一的录取分数线限制。 ( 形容词) 2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 他们首先统一了大家 的认识。 ( 动词 ) 3 我们的市场不是在萎缩 , 而是越来越繁荣。 ( 形容词) 4 新华社今天全 文播发了 !中共 中央关于进 一步繁荣文艺单若干意见∀ 。 ( 动词 ) ( 二) 区别词兼属副词 如 # 共同、自动、长期、局部 ∃ 等 , 除了 能 修饰名词和组成 # 的∃ 字结构以外, 还能作状语。 我们说这些词兼属区别词和副词两类。 1 地下雷达的全部工作是在计算机控制下自 动完成的。( 副词) 2 国际自动电话的广泛使用 , 使中外通讯时 间缩短为 30 秒钟。 ( 区别词) ( 三) 名词兼属动词、形容词 如 # 规范、系统、投入∃ 等。 1 道德是一种行为规范 , 用来调整人们之间 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 名词 ) 2 不仅如此, 教育部目前也成立了专门委员 会规范 MBA 市场。 ( 动词) 3 鲁迅的语言也难说很规范。 ( 形容词) ( 四) 介词兼属动词 如 # 在、到、比、给、跟 ∃ 等 , 由 于 这些 介 词都是从动词演变 而来的, 所以现代汉语中 还保 留着动词的功能。作为动 词, 有的 可以重叠 , 可 以带 # 了、着、过∃ 等后缀 , 作为 介词在句 中出 现时不能重叠 , 也不能带 # 了、着、过∃ 。我们说 这些介词兼属动词。 1 我结婚到北京来就我一个人。( 介词) 2 最后到了北京, 最后就慢慢的 , 一直搞这 个行业。 ( 动词 )
274
教育教学研究
现代汉语词的兼类问题
谢晖, 贺祝琳
( 首都医科大学 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 , 北京 摘要 100069)
现代汉语词的兼类和活用是词类转变 表现出 的一对特 殊的语 法现象 , 从二者 的联系中 , 我们认 识到语 言的渐
变性原则 , 今天的兼类就是昨天的活用 ; 从二者的区别中 , 我们应该寻找更 科学的界 定原则 , 准确 划分其范围 。 本文在综 述现代汉语词的兼类问题从概念的产生到今颇有影响的学者观点的基础上 , 提 出界定词的 兼类应遵 循的基本原 则 , 划分其 种类 , 阐述其与词的活用之区别与联系 , 目的在于能正确理解并准确区 分 、 判断这两 种语言现象 , 在语言交际 中 , 保证现 代汉语的规范性 。 关键词 现代汉语 ; 词的兼类 ; 词的活用 ; 界定原则 H1 文献标示码 J 文章编号 09- 170 中图分类号
王力先生 在 !中国 现代语法 ∀ 里认 为 # 词可 以分类 , 一个词可以分隶于二两类或三类∃ , 凡属 兼类词必须具备两种以上的常见用法 , 但是 # 应 否分隶 , 不该看它是否有两种 地位或职务 , 而该 看它是否有两种相差颇远的意义∃ 。很显然, 这种 做法似乎不妥 , 它完全混淆了一词多义和兼 类的 概念。 吕叔湘先 生在 !关于汉 语词类的一些原 则性 问题∀ 中 也 明确 提 出 # 一 个词 能 够 属 于 两类 ∃ , # 拿把 锁把 门锁 上∃ 的 # 锁∃ 既是 名词 , 又是 动 词。同时他还强调对于词类转变的判断 , # 语义变 化可以作为参考, 不作为判断的标准 ∃, 要考虑主 要的原则是 : # 凡是在相同的条件下, 同类的词都 可以这 样用的, 不算词类转变 ; 凡是在相同 的条 件下, 同类的词不是都能这样 用, 而是决定 于习 惯的, 是词类转变∃ , # 这个变化是一般的还是特 殊的 : 是一般的 ( 比如形容词后面加了 ) , 这个词 所属的类没有变; 是特殊的 ( 比如形容词后 面加 宾语) , 那就可能属 于另外一类 ∃ 。在这里 , 体现 出了词类的共性和个性对判别兼类词 所产生的影 响, 只有具备两种对立的语法特征才能算作 兼类 ( 形容词 后面加 宾语, 产生了 动词的 语法特 征 ) , 一类词和另一类词有共同的语法性质 不能算作兼 类 ( 形 容词后面加了, 动词后 也可加了 , 语 法性 质相同 , 不能作为形容词兼属动词的依据 ) , 并明 确指出兼类的范围不宜过宽的原则。 朱德熙先生 !语法讲义∀ 中认为 : # 当我们把 A 、B 两类词分开的时候, 可以允许有一部分词兼
属 A 、B 两类。但是兼类的词只能是少数 , 如果把 A 和 B 分为两类之后, 大部分 A 类词同时兼属 B 类, 或大部分 B 类词兼属 A 类 , 那只能说明我们 当初把 A 和 B 划分为两类词本身没有多大意义。 ∃ 再次强调了兼类的数量和范围不宜过多过宽 的标 准。在 ! 关于动词形容 词 # 名物 化∃ 的 问题∀ 中 朱先生通过对动词、形容词的转类问题这个个 案 进行深入研究 , 有力地驳斥了以句子成分定类 论 为出发点的 名物化理论, 如果在 句子中, 同一 个 词因句法成分的不同 就归属不同的类别, 不同 类 词也属相同 的类别, 那么如此互 相兼属, 必然 失 去词类之间的差异 , 再次回到 # 汉语 无词类∃ 的 旧调中去 , 显然 , 这是不符合汉语的客观情况的。 朱先生通过严密的逻 辑分析, 使后学者清醒的 认 识到动词、形 容词在主宾语位置上类别的归属 问 题, 对于词的 兼类问题的界定标准具有很好的 指 导意义。 由此可见 , 对于词的兼类问 题的认识在不 断 的发展和完 善, 但是虽有这些理 论做指导, 因 汉 语本身的复杂性 , 词义的历时和与共时的不断 衍 变, 在处理实际语言材料中仍存 在大量分歧 , 一 词多义、兼类、活 用的差别 往往辨之 不明, 界 限 时常发生混淆。 ( 二) 兼类的概念 综合上述各家 观点和观察到 的语言实例 , 我 们看到词的转类现象 确实是一种客观存在, 我 们 给现代汉语词的兼类作如下定义。 所谓词的 兼 类就 是少 数具 有同 一性 ( 音同、 形同、义同 ) 的词兼有两种或以上的词类的语 法 特征。 ( 三) 界定兼类的原则 对于 判断 一个词 是否 是兼 类的 界定总 原则 , 我们在前面对于兼类观发展过程的回顾中实 际上 已经 明确 : 词类的 划定 只能依 据词 的语法 特征 , 而不能以个体词在不同的句子中表现出来的 语法 性质来判定, 否则必然导致 # 词无定类∃ 、 # 汉语 无词类∃ 的 后果。基于此 , 对于 兼类这种特殊 的 词的转类使用上我们还要考虑如下原则 : 1 同一性原则 这是判别词是 否为兼类的首 要前提条件。所 谓同一性 , 是指当我们说一个词 兼属某类、某 类 时, 我 们必 须 保证 在不 同 语言 环 境 中它 必 须 是 # 同一个词∃ 。 # 同∃ 是指出现在不同语言片断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