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必修5高中语文《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6(精品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作为生物的社会》
教案设计:《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行为的特点和意义。
2. 掌握社会行为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 能够分析社会行为在人类进化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1. 社会行为的特点和功能。
2. 社会行为的结构和人类进化关系。
三、教学难点:1. 社会行为的功能和人类进化的关系。
2. 社会行为的结构和进化过程。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阅读材料。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卡片或海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对社会行为的概念产生兴趣,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主体教学:a. 介绍社会行为的特点: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在群体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行为。
它具有合作性、竞争性、合作竞争性和平衡性等特点。
b. 讲解社会行为的功能:社会行为有助于个体的生存和繁衍,能够提高个体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它具有交流信息、合作分工、资源共享和风险共担等功能。
c. 分析社会行为的结构:社会行为包括个体、群体、组织和制度等层次,它们相互作用和影响,形成复杂的社会结构。
d. 探讨社会行为与人类进化的关系:社会行为是人类进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它影响了人类的智力、情感和行为模式。
社会行为的出现和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和演进密切相关。
3.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实际案例或情景,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社会行为特点和功能,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5. 作业布置: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图片和视频等教学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对社会行为的特点、功能和结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反思和作业布置,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提问中的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社会行为案例的分析深度和理解程度。
3. 作业质量:评估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分析的准确性、论据的合理性和表达的清晰度。
高中语文必修五《作为生物的社会》优秀教学设计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弄清作者的写作目的。
2.训练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和品味语言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的热爱之情,培养一种人文关怀的精神。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R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
1、课中播放生物的社会性的视频,印证作者关于蚂蚁行为特点的描述和作者的观点。在观看视频中,加深对生物社会性的李解,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新授课《作为生物的社会》
一、教材分析
《作为生物的社会》是人教版必修⑤阅读鉴赏第四单元第二课。该文选自美国生物学家、医学家托马斯•刘
易斯的科学散文著作《细胞生命的礼赞》。《细胞生命的礼赞》是一部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的著作。它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题案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
1、课前让学生,收集关于生物的有关资料,训练学生收集材料的能力。
2、从文章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让学生阅读文章的重点内容,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
3、播放视频,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学习自然科学“小论文”,重在引导学生积累科学知识,引起对科学的关注,弘扬科学精神。了解人类唯有尊重生物,借鉴生物社会群体性生活的智慧才能最大程度地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让学生懂得“生物也和人一样是个社会”,人也应该像生物一样“分工明确,团结协作”。
高中语文《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作为生物的社会》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掌握其中的关键概念和观点。
(2)通过阅读和分析,提高学生对生物学和社会学交叉领域的认知。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文章中的论据和论证过程。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生物学和社会学交叉领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自然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作为生物的社会》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
(2)掌握文章中的关键概念和观点。
2. 教学难点:(1)分析文章中的论据和论证过程。
(2)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阅读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学和社会学交叉领域。
(2)简要介绍本文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内容分析:(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关键概念和观点。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批判性思维训练:(1)学生针对文章中的论据和论证过程,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质疑。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分析论据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5. 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进行合作,讨论如何将生物学与社会学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总结文章中的关键概念和观点,并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生物学与社会学交叉领域的认识。
2. 针对文章中的论据和论证过程,找一些相关资料进行深入研究,下节课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等方面,以便于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内容与活动设计(1)深入分析文章中的案例,了解生物学与社会学交叉领域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设计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设计教案设计:《作为生物的社会》一、学习目标:1.了解生物社会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生物在社会中的相互作用和合作的重要性;3.探讨不同生物社会的组织形式和特点;4.了解人类社会与其他生物社会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二、教学重点:1.生物社会的定义和特点;2.生物在社会中的相互作用和合作;3.不同生物社会的组织形式和特点;4.人类社会与其他生物社会的比较。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生物社会?生物在社会中有什么作用?为什么需要生物社会?2.学习与实践(40分钟)a.生物社会的定义和特点(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生物社会的含义和特点,包括:多个个体组成、相互作用和合作、共同生活和繁衍等。
学生通过图片和视频了解不同生物社会的组成和结构。
b.生物在社会中的相互作用和合作(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生物在社会中的相互作用和合作的重要性,以及这种合作是如何促进群体生存和繁衍的。
学生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加深对生物社会中合作的理解。
c.不同生物社会的组织形式和特点(15分钟)学生分组选择一个生物社会,例如蚁群、鸟群、狼群等,研究它们的组织形式和特点,并向全班汇报。
学生通过展示和介绍,了解不同生物社会的组织方式和各自的特点。
d.人类社会与其他生物社会的比较(5分钟)学生思考并讨论人类社会与其他生物社会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组织方式和与其他生物社会的关系。
3.总结与评价(20分钟)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加深对生物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对生物社会的重要性和多样性进行评价。
四、教学手段和评估方法:1.教学手段: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2.评估方法:课堂讨论、小组展示、作业等。
五、延伸拓展:1.学生可以选择一个生物社会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撰写一份关于该生物社会的研究报告;2.学生可以利用实地调研和野外观察,进一步了解不同生物社会的行为和生态环境。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设计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社会是由生物组成的,每个生物都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2. 帮助学生认识到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社会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社会是由生物组成的,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社会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社会是由生物组成,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生物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影响。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如何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作为生物的社会》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案例和进行小组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社会是由什么组成的,引出生物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社会是由生物组成的,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社会的影响。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生物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影响。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如何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作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作文的表达清晰度、逻辑性、创意性等。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根据反思的结果,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拓展活动:组织一次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生物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高中语文《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认识到人类社会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2. 掌握文章中的重要概念和术语,如“社会生物学”、“生物进化”等。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和讨论文章内容。
二、教学内容1. 文章内容概述:介绍文章的主旨、结构和主要论点。
2. 重要概念解析:解释社会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生物进化的理论。
3. 分析与讨论:分析文章中的论据和论证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问题或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论点。
3. 讲解与解析:教师对文章进行讲解,解析重要概念和论据。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观点。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并反思自己的看法。
四、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作为生物的社会》课文文本。
2. 多媒体教学材料:相关视频或图片,用于辅助教学和提供直观感受。
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学术资料或文章,供学生进一步阅读和参考。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互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阅读理解测试:设计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评估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3. 批判性思维能力:评估学生在分析和讨论中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
六、教学难点与解决策略1. 社会生物学复杂理论的理解:由于社会生物学涉及生物学和社会学的交叉领域,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中的复杂理论。
解决策略包括:使用生动的案例或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复杂理论。
提供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形象化理解。
分步骤讲解,确保学生逐步掌握关键概念。
2.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可能不习惯于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批判性思考。
解决策略包括: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精选5篇)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1课题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对__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__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教学难点通过观看生物资料片、观察一些昆虫的社会行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学关键了解__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课型将授课教学方法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教具电脑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研读课文,讨论问题。
(1)__采用丁哪些论证方法?【明确】这篇科普__具有散文化的倾向,可以看做是一篇科学随笔。
__虽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论文,没有罗列森严的论点论据,但还是具有独特的论证方法的。
首先,作者始终是在与人类行为的对比中谈论生物的社会行为,始终认为人类行为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着共同性;其次,作者在论述中,无论是对人还是对其他生物,多从个体与群体两个方面做比较分析,肯定群体的智慧,强调社会化的重要性;再次,对生物的社会行为的描述,有详有略,先详后略,以详带略(详昆虫类,略菌类、鱼类、鸟类),这样既抓住了典型事例细致剖析,又丰富了例证,也体现了由现象层面到理论探讨逐步深化的过程。
(2)怎样理解__关于生物社会行为的论述?【明确】作者论述昆虫、鱼类、鸟类等生物的社会行为,证明它们也有集体协作精神,而且随着群体数量的增加,智慧也随之增长,这些都来自他对自然界中社会性生物细心的观察和思考。
把这些生物的群体看成是一个庞大的生物体,更是作者的创见。
但是要看到,作者谈论生物的社会性,焦点还是在反思人类行为,意在批判传统生物学人类中心主义甚至人类沙文主义的观念,强调人类要有自我反省的意识,不然我们就会陷入因为盲目的自我崇拜而带来的种种困境之中。
无可否认,作者的论述有其幽默调侃的成分,观点有其牵强偏激之处,但他的视角是独特的,见解是独到的,议论是深刻的,读之给人以理性的启迪和美感的享受。
高中语文《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提高文本阅读和分析能力,能够提炼文章的要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2)学会运用文本信息,进行推理和论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人类社会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增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2)培养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文章的基本观点和论证方法。
2. 文本阅读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文章中一些专业术语的理解。
2. 如何运用文本信息进行推理和论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文章的作者和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激发学生对文章主题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学生提炼文章的要点,并与小组成员分享。
3. 合作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2)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
4. 文本阅读与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文本信息,进行推理和论证。
(2)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理解人类社会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2)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思考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尊重生命。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文章的内容,整理课堂笔记。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保护生态环境、尊重生命的作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的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质量。
2. 文本阅读与分析评估: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深度和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估:通过学生的作文,评估他们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策略1.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激发他们对文章主题的兴趣。
2. 利用问题驱动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3. 通过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设计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设计教案设计:《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社会行为及其意义;2. 了解不同生物群体的社会组织形式;3. 了解生物社会行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教学内容:1. 生物的社会行为及其意义;2. 不同生物群体的社会组织形式;3. 生物社会行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介绍社会行为的概念,引发学生对生物的社会行为的思考。
Step 2:讲解生物的社会行为及其意义(15分钟)1. 介绍生物的社会行为,包括动物的群体行为和人类社会行为。
2. 解释生物社会行为的意义,如提高生存能力、繁殖成功率、资源利用效率、避免敌害等。
Step 3:不同生物群体的社会组织形式(20分钟)1. 分别介绍不同生物群体的社会组织形式,如蜜蜂的社会性、狮群的社会组织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社会组织形式的优劣和适应性。
Step 4:生物社会行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15分钟)1. 介绍生物社会行为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如种群密度、食物供应等因素对社会行为的影响。
2. 分析生物社会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种群调控、资源分配等。
Step 5:概括总结(5分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概括总结生物的社会行为及其意义、不同生物群体的社会组织形式以及生物社会行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教学资源:1. 课件、教材或工具书:生物学教科书、生物学辞典等;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个生物社会行为的案例,分析其意义、组织形式以及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 习题练习:布置一些与生物社会行为相关的习题,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拓展延伸: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并分析一些生物的社会行为现象。
2. 研究报告: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生物群体的社会组织形式进行深入研究,撰写一份研究报告。
注意事项:1. 结合具体生物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和理论;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能力;3. 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教学调整。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不够迅速和有效。
分析自身优缺点及改进方向
1 2
优点
专业知识扎实,能够生动形象地讲解抽象概念; 注重与学生互动,课堂氛围较为活跃。
缺点
有时过于注重细节而忽略了整体性;在引导学生 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方面还需加强。
3
改进方向
加强课堂时间的规划和把握能力;提高引导学生 参与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注重学生反馈 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讨论时间:20分钟。
讨论主题:生物社会行为的意义,包括 生物之间的合作、竞争、寄生等行为对 生物个体和种群生存的影响。
讨论方式:学生自由发言,组长记录关 键观点和论据,鼓励不同意见的讨论和 辩论。
角色扮演:模拟生物社会行为,加深理解
0
95% 85% 75% 50% 45%
10 20 30
角色分配:学生自愿选择或由教师指定不同的生物角 色,如蚂蚁、蜜蜂、狮子等。
科技进步与影响
人类社会在科技进步的推 动下不断发展变革,科技 对社会生活、经济和文化 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03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引入主题
引入生物社会的概念
通过展示生物间相互合作、竞争等行 为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生物社 会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社会与人类社会的 相似之处和差异,为后续学习打下基 础。
80%
白蚁的巢穴建设
白蚁能够建造巨大的巢穴,内部 有复杂的通风和温度调节系统, 体现了高度的组织协作能力。
动物社会行为特征
社会等级制度
许多动物群体中存在着社会等级制度 ,如狼群中的头狼和狼群成员之间的 等级关系。
群体内互助合作
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
一些动物种类中,父母对子女的照顾 和教育是形成社会行为的重要环节, 如鸟类中的亲鸟对雏鸟的喂养和教导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作为生物的社会》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作为生物的社会》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生物社会的概念,理解生物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
2.引导学生掌握比较、分析、归纳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通过深入探讨生物社会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讲解:理解生物社会的概念及生物在其中的作用。
2.难点解析:如何运用科学方法分析生物社会问题,理解生物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介绍一些与生物社会相关的实例和概念,引导学生进入本课主题。
2.知识点讲解:讲解生物社会的概念、特点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介绍生物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
3.案例分析:选取几个典型的生物社会案例,例如蚂蚁、蜜蜂等,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社会的内涵和特点。
4.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选取一种或多种生物社会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和归纳,得出结论并分享。
5.课堂练习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和思考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加强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生物社会的实际情况。
2.结合教材进行讲解,突出重点和难点,适当进行拓展和延伸。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通过问答、判断正误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作业布置:布置课后练习题和思考题,要求学生认真思考和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3.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进行综合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反馈并纠正错误。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展示生物社会的多样性和奇妙。
2.提供一些相关文献资料和网络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视野。
3.准备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和教具,例如放大镜、显微镜等,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物社会的内涵。
七、结论本节课通过对生物社会的概念和特点的讲解,帮助学生了解了生物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了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设计四篇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设计四篇《作为生物的社会》选自科学散文著作《细胞生命的礼赞》,无论从生物学角度,还是文学角度看,本文都是一篇佳作,它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以下是职场和大家分享的《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设计四篇的参考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参阅。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设计1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刘易斯?托马斯的生平及《细胞生命礼赞》的资料。
2、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3、经过对课文中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以提高学生的探究本事。
4、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作家的文字魅力。
5、经过对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以及作者幽默的语言风格,激发学生了解生命、了解自然的兴趣与活力,培养一种人文关怀的精神。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经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本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1、导入:请问同学们,你们的生命是谁给予的?(父母。
)你们和父母以及其他亲人组成的一个基本的社会单位叫什么?(家。
)是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个家,在每一个家庭中呢,各个成员都会有不一样的分工,互相合作。
一般来说,父亲就负责工作赚钱,母亲就料理家务,孩子就学习。
这是我们人类社会进行小家庭生活是的一个惯有模式。
我们人类是这样貌的,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生物社会又会是什么样貌的呢,它们是不是也有自我的家庭,执行各自的分工的呢。
此刻就让我们一齐来学习《作为生物的社会》这篇课文,走进生物社会,了解一些小动物家庭的分工和社会行为。
2、作者刘易斯?托马斯是美国医学家、科普作家,同时又是美国科学院院士。
他的代表作品是《细胞生命的礼赞》,这部书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
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礼貌,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
,据说当时这本书出版后,立即就引起了美国读书界和评论界的强烈反响,十分的畅销。
那《作为生物的社会》这篇文章呢就是这部书中的一个章节。
高中语文《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作为生物的社会》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能够分析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章,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和社会学的兴趣,拓宽视野。
(2)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文章的主要内容及其观点。
(2)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用。
2. 教学难点:(1)文章中一些专业术语的理解。
(2)对文章深层含义的挖掘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本文的作者和背景。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与社会的关系。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大意。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老师点评并引导。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文章中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老师点评并引导。
4. 深入分析:(1)分析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探讨这些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5. 总结拓展:(1)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2)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启示,应用于实际生活。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文章的主要内容,整理学习笔记。
2. 选取文章中的一个段落,分析其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生物与社会关系的认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合作讨论的表现。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长期效果:关注学生在后续学习中对本文所学知识的应用和拓展,以及在学习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变化。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文章的深层含义。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案-《作为生物的社会》
《作為生物的社會》教案【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引導學生瞭解作者的主要觀點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通過對本文一些重點問題的討論提高探究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文的學習,激發學生對大自然、對生物學的熱愛之情【教學重點】1.引導學生瞭解作者的主要觀點;2.瞭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學知識。
【教學難點】1.引導學生通過對本文一些重點問題的討論提高探究能力;2.通過觀看生物資料片、觀察一些昆蟲的社會行為等活動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1—2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略)二、作家作品簡介:路易斯•湯瑪斯(1913---1994)美國醫學家、生物學家,生於美國紐約,就讀于普林斯頓大學和哈佛醫學院,美國科學院院士,1974年出版隨筆集《細胞生命的禮贊》,該書收文29篇,獲該年度美國圖書獎。
是一個醫學家、生命學家關於生命、人生、社會乃至整個宇宙的思考。
思想博大而深邃,資訊龐雜而新奇,批評文明,嘲弄愚見,開闊眼界、激發思索。
而其文筆又少見的優美、清新、幽默、含蓄,無愧當今科學散文中的大家手筆。
三、快速閱讀,篩選資訊,判斷下面句子的正誤1.如果說昆蟲的群居活動有點像人類事務,生物學家肯定是一片反對的聲音,則反過來說,昆蟲像人則完全不一樣。
()2.人類之所以不願意承認人類跟昆蟲的行為圖元數性就是因為自己是人類。
()3.一群螞蟻不是單個的螞蟻的簡單相加。
()4.白蟻群體變大時,其智慧也隨之增加。
()5.數隻白蟻著手集體建築的刺激物是它們的數目達到特定閾值時釋放的外激素。
()6 .只有離巢外出尋找花蜜的單個蜜蜂才不屬於蜂窠的一部分。
()7.黏菌、鯡魚、飛鳥等動物都不屬於昆蟲。
()8.每個黏菌細胞立即聚集起來的細胞是它們每個細胞放出的聚激素。
()9.鯡魚的群體緊緊擠在一起,功能上是一個多頭魚組成的巨大生物。
()四、整體感知,明確本文寫作思路:在剛才快速閱讀的基礎上說一說課文哪些段落重在寫人類社會,哪些段落重在寫其他生物的社會?3—10段重在寫其他生物。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设计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社会的基本概念,认识生物社会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生物社会问题的观察、思考和解决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生物伦理和生物安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生物社会的定义与特点2. 生物社会的重要性3. 生物伦理问题4. 生物安全问题5. 学生实践项目:调查身边的生物社会问题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物社会的基本概念、特点和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生物社会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生物伦理和生物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实践项目法:让学生调查身边的生物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2. 投影仪或白板3. 生物社会案例资料4. 调查问卷和相关工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社会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生物社会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生物社会的基本概念、特点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生物社会的内涵。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生物社会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生物伦理和生物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实践项目:布置调查任务,让学生调查身边的生物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生物社会问题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实践项目:评估学生调查报告的质量,包括问题发现、分析思考和解决方案的提出。
4.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在每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12《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2.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2.通过观看生物资料片、观察一些昆虫的社会行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略)二、作家作品简介:刘易斯•托马斯(1913---1994)美国医学家、生物学家,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美国科学院院士,1974年出版随笔集《细胞生命的礼赞》,该书收文29篇,获该年度美国图书奖。
是一个医学家、生命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整个宇宙的思考。
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
而其文笔又少见的优美、清新、幽默、含蓄,无愧当今科学散文中的大家手笔。
三、快速阅读,筛选信息,判断下面句子的正误1.如果说昆虫的群居活动有点像人类事务,生物学家肯定是一片反对的声音,则反过来说,昆虫像人则完全不一样。
()2.人类之所以不愿意承认人类跟昆虫的行为像素数性就是因为自己是人类。
()3.一群蚂蚁不是单个的蚂蚁的简单相加。
()4.白蚁群体变大时,其智慧也随之增加。
()5.数只白蚁着手集体建筑的刺激物是它们的数目达到特定阈值时释放的外激素。
()6 .只有离巢外出寻找花蜜的单个蜜蜂才不属于蜂窠的一部分。
()7.黏菌、鲱鱼、飞鸟等动物都不属于昆虫。
()8.每个黏菌细胞立即聚集起来的细胞是它们每个细胞放出的聚激素。
()9.鲱鱼的群体紧紧挤在一起,功能上是一个多头鱼组成的巨大生物。
()四、整体感知,明确本文写作思路:在刚才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说一说课文哪些段落重在写人类社会,哪些段落重在写其他生物的社会?3—10段重在写其他生物。
高中语文必修五《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一:教材依据本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⑤》(人教版)阅读鉴赏第四单元第二课。
这个单元是指导学生学习自然科学小论文。
二:设计思想学习自然科学“小论文”,重在引导学生积累科学知识,引起对科学的关注,弘扬科学精神。
本单元这些文章都出自科学大师之手,观点确实,论证严谨,文笔生动,兼有理趣和情趣,可读性极强。
本课选自美国生物学家、医学家托马斯·刘易斯的科学散文著作《细胞生命的礼赞》,无论从生物学角度,还是文学角度看,本文都是一篇佳作,它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阅读此文,既可得到科学知识的启迪,又可得到科学美感的陶冶。
学习此文的目的即在于通过把握生物与人类社会的联系,了解人类唯有尊重生物,借鉴生物社会群体性生活的智慧才能最大程度地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让学生懂得“生物也和人一样是个社会”,人也应该像生物一样“分工明确,团结协作”。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刘易斯.托马斯的生平,掌握人类社会和生物社会的区别和联系,从中归纳出主旨。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
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展跨学科交流活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重生物,热爱生物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筛选主要信息,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作品主题。
五.教学难点:训练和培养学生筛选有效信息解读科技文章的能力。
重点难点突破的策略:1、勾画圈点: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圈出核心词、核心句。
2、变化叙述角度进行概括:本文属自然科学小论文,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3、以题目为切入点进行思考。
六、教法选择学法指导1、自读法: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理清全文思路,勾画重点词、重点句。
2、小组合作探究法。
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蚂蚁组、蜜蜂组、鲱鱼组、黏菌细胞组。
要求各组用童话故事的形式概括自己的生活。
并派代表发言,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贯彻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生物的社会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把握作者观点。
2、能力目标:休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的热爱情。
二、教学重点:了解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把握作者观点。
三、教学难点:休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步骤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每天我们都行色匆匆,你是否低头注意过你脚下的蚂蚁窝?也许在你家的附近就有很多。
你有没有发现,蚂蚁经常成群结队地忙忙碌碌?若是你扔一粒饭到它们的洞口,只要有一只蚂蚁发现,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会聚集一大群,一下就能把饭粒搬回家。
哪怕是一块大面包,它们也能很快解决。
它们就像一个大家庭,团结一致,努力工作。
同学们,你觉得神奇吗?它们与我们多像,但它们能和我们一样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探讨的就是这个问题。
(二)作家作品简介
刘易斯•托马斯,1943年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和内科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癌症纪念中心斯隆一凯特林癌症研究所所长,并任美国科学院院士。
(三)整体感知,明确本文写作思路
明确:
第一部分(第1至3段):从一个事例切入,即医学家举行年会,把其与生物界联系起来,从而得出自己的论点,人类社会与生物社会有共通之处。
第二部分(第4至10段):指出动物过着两种生活,即是个体的存在,又是集体的存在,也就是说,动物过着个体的和社会的两种生活。
第三部分(第11至13段):指出人类与生物界的相通之处——人类也要有社会的生活。
(四)合作探究
1.第一段作者开篇是怎样描绘医学家举行年会的?为什么这样描绘呢?
明确:他们“急匆匆来回乱窜”,“碰碰触角,交换一点信息”,“像抛出钓鳟鱼的钓线一样,准确无误地向恰尔德饭店抛出一个长长的单列纵队”。
这不无讽刺与幽默的叙述,看似闲笔,却给全篇定下了一个基调。
2.第二段作者说到生物学界对“人与动物相似”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暗示说昆虫群居的活动跟人类事务总有点联系,那在生物学界将是相当糟糕的态度,关于昆虫行为的书籍作者,通常要在序言里苦口婆心地提醒人们,昆虫好像是来自外星的生物,它们的行为绝对是有异于人的,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几乎还是非生物的。
”也就是说,传统生物学界认为人类社会与生物是毫不相干、甚至是水火不相容的。
3.但是,作者摆了一个怎样的事实与观点?
作者提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说人类像蚂蚁可以,反过来说蚂蚁像人类,就会遭到非议,因为这是对人类至高无上的地位的挑战。
所以描述昆虫行为的人,唯恐被指斥为“违反科学”,都不遗余力地从“有异于人类的”方面来理解生物的社会行为,说它们“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几乎还是非生物的。
”而作者却不从众从俗,敢于向传统观念发起冲击,他指出“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
然后以幽默的语言,列举了一系列蚂蚁的社会行为,从“培养真菌,喂养蚜虫”,到“迷惑敌人,捕捉奴隶”,到“使用童工”“交换信息”,简直和人类毫无二致。
“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在这里,作者有意用描述人类社会行为的语言来描述蚂蚁,和文章开头的一段用描述昆虫的
语言来描绘人类恰成对比,表达了一个鲜明的观点,那就是:人类的社会行为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极大的共性,并非水火不容,而是可以互为比照的。
4.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二部分,找出作者举出了哪些动物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明确:蜜蜂、白蚁、群居性黄蜂、鲱鱼和成群的飞鸟。
作者论述昆虫、鱼类、鸟类等生物的社会行为,说明它们也有集体协作精神,而且随着群体数量的增加,智慧也随之增长,这些都来自他对自然界中社会性生物细心的观察和思考。
把这些生物的群全看成是一个庞大的生物体,更是作者的创见。
5.接下来我们再来具体地看第二部分的内容,第四段为什么作者一开始就来了这样两句“最让我们不安的是”“即使有这样的东西,它们也决不可能跟我们相关”?
明确:作者这样说,是模仿传统生物学家的语气,妆他们的逻辑来说的。
传统生物学家们不愿意承认人类的社会行为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极大的共性这一事实,作者这样的叙述充满了调侃与讽刺。
6.作者在谈到动物与人类的行为时,为什么多从个体与群体两个方面作比较分析?试结合作者的论述加以说明。
明确:作者在谈到动物与为类的行为时,多从个体与群体两个方面作比较分析,这是因为社会与个体是相辅相成的,社会不能没有个体的参与,而对于社会性生物而言,个体也难以离开社
会而生存。
所以,无论是谈论人的社会性,还是谈论动物的社会性,都离不开对个体与群体的分析。
没有形成群体的蚂蚁,就没有太多的社会性,因而所表现出来的智慧是有限的;对于人类,没有融入社会的科研成果,不能被公众利用,也就丧失了它存在的意义。
相比较而言,有着一定组织的社会性生物,如蚂蚁和蜜蜂,对社会组织的依赖性更强;人类的个体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以短时间关闭和组织联系的“电路”,但不能从根本上脱离社会而存在。
7、大家觉得课文所描述的一些生物的社会组织与人类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
明确:本文所描述的一些生物的社会组织与人类相比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步调一致的行动,集体协作式的劳动,有目的的行为,互相交换信息等。
8、第三部分第十一段作者指出了人类其实比动物更具有社会性,但是我们人类却出现什么样的状况?
明确:“虽然我们无论如何也是所有群居性动物中最具社会性的——比蜜蜂更互相依赖,联系更密切,行为上更不可分,我们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
”“电路好像还在,即使并不总是通着电。
”也就是说,我们人类虽然比动物更具社会性,但是我们并没有真正做到联合起来,充分发挥我们的智慧与才能。
9、最后,作者对科研提出了什么希望?
明确:“科学上的探索是一种孤独是、静思的事。
是的,在
最初几个阶段是这样。
但后来,或迟或早,在工作行将完成晨,我们总要一边探索,一边互相呼唤,交流信息,发表文章,给编缉写信,提交论文,一有发现就大叫起来。
”作者希望科学研究能够多一点交流,表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精神。
(五)能力提升
整篇课文作者探讨了生物的社会性,但是作者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呢?
明确:作者谈论生物的社会性,焦点还是在反思人类行为,意在批判传统生物学人类中心主义甚至人类沙文主义的观念,强调人类要有自我反省的意识,不然就会陷入因为盲目的自我崇拜而带来的种种困境之中。
无可否认,作者的论述有其幽默调侃的成分,观点有其牵强偏激之处,但他的视角是独特的,见解是独到的,议论是深刻的,读之给人以理性的启迪和美感的享受。
(六)规律总结
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明确:这篇科普文章具有散文化的倾向,可以看做是一篇科学随笔。
本文虽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论文,没有罗列森严的论点论据,但还是具有独特的论证方法的。
首先,作者始终是在与人类行为的对比中谈论生物的社会行为,始终认为人类行为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着共同性;其次,作者在论述中,无论是对人还是对欺也生物,多从个体与群体两个方面做比较分析,肯定群体的智慧,强调社会化的重要性;再次,对生物的社会行为的描述,
有详有略,先详后略,以详带略(详昆虫类,略菌类,鱼类、鸟类),这样既抓住了典型事例细致剖析,又丰富了例证,也体现了由现象层面到理论探讨逐步深化的过程。
(七)学与练:结合具体的语境,说说下列语句的幽默效果。
1、它们倒更像一些制作精巧、却魔魔道道的小机器。
明确:讽刺怕遭到非难的作者极端保守的心态,他们恨不得把昆虫看做是天外来客,完全有异于人类,甚至是“非生物的”,像“魔魔道道的小机器”一样。
2、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
明确:讽刺人类的自大心理,渺小的蚂蚁的很多行为与我们相似,我们却不愿意或不敢承认这一事实,真是有些为难。
3、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明确:用夸张的语言说明蚂蚁的社会行为太接近人类了——恐怕离看电视也不远了吧!
4、它不过是一段长着脚的神经节而已。
以“轻蔑”的口气评论一只“独行的蚂蚁”,强调它们个体智慧的微不足道。
5、我们总要一边探索,一边互相呼唤,交流信息,发表文章,给编缉写信,提交论文,一有发现就大叫起来。
明确:以夸张的笔法,将人类的行为“原始化”,暗中与动物行为混同,意在说明两者之间的某些相似性。
(八)课堂小结
同学们,原来生物界还有这么多我们不曾了解的内涵,人类千万不能盲目自大,要充分认识自身生存危机。
我们为在既要强调个体的智慧,也要重视群体的智慧,因为发明创造必须融入群体的智慧中才能发挥作用,才有意义。
所以,同学们学习也不能够闭门造车,一定要多多交流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九)板书设计
蚂蚁能思考科学发展
密蜂有智慧人类社会
生物社会黏菌靠集体探索新解
鲱鱼
生物的社会组织同人类的极为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