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豆腐的制作技术创新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豆腐的制作技术创新与发展
豆腐,非常常见的一种食物,也是主要食物之一。很多人都喜欢吃豆腐,我国也有很多豆制品,深受国人喜好。
一、豆腐的历史由来
说起豆腐的起源,最常见也是最有可能的就是中国了。之后,传到了越南、日本和朝鲜半岛等国家。豆腐至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由我国西汉时期的炼丹专家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淮南厉王刘长的儿子淮南王刘安发明的。
刘安曾经招揽门客一同撰写了《鸿烈》(《淮南子》)。《汉书》记载,汉武帝时刘安因被告谋反而畏罪自杀。但民间认为刘安是炼了仙丹后“得道成仙”,而且他没服完的仙丹还被家里的鸡跟狗吃了,造成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受到民间信仰。至今豆腐店、道教人士还奉祀他。
据传,刘安是个大孝子,熟悉养生之道。他的母亲患病期间,他每日都用泡好的黄豆磨成豆浆给母亲饮用,刘母之病遂逐渐好转,豆浆也随之传入民间。公元前164年,刘安在安徽省寿县与淮南交界处的八公山上烧药炼丹的时候,偶然以石膏点豆汁,从而机缘巧合的发明了豆腐。对于刘安发明豆腐的这一说法,也有极少数专家们对此生疑。但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豆腐不是刘安发明的。
1960年的时候,河南密县打虎亭东汉墓发现了一些石刻壁画,专家们认为打虎亭东汉壁画描写的不是酿酒,而是描写制造豆腐的过程。
黄兴宗博士认为,汉代发明的豆腐未曾将豆浆加热,是原始豆腐,其凝固性和口感都不如当前的豆腐,因此未能进入烹调主流。但制作工艺流传下来,一直存在于民间。经过后人的一再研究和摸索,直到宋朝,豆腐才成为重要的食品。豆腐也是在宋朝时传入朝鲜的,19世纪初传入欧洲、非洲和北美。
二、豆腐的制备工艺
(一)原料处理
取黄豆5公斤,去壳筛净,洗净后放进水缸内浸泡,冬天浸泡4~5小时,夏天2.5~3小时。浸泡时间一定要掌握好,不能过长,否则失去浆头,做不成豆腐。将生红石膏250克每公斤黄豆用石膏20~30克放进火中焙烧,这是一个关键工序,石膏的焙烧程度一定要掌握好以用锤子轻轻敲碎石膏,看到其刚烧过心即可。石膏烧得太生,不好用;太熟了做不成豆腐。
(二)磨豆滤浆
黄豆浸好后,捞出,按每公斤黄豆6公斤水比例磨浆,用袋子豆腐布缝制成
将磨出的浆液装好,捏紧袋口,用力将豆浆挤压出来。豆浆榨完后,可能开袋口,再加水3公斤,拌匀,继续榨一次浆。一般10公斤黄豆出渣15公斤、豆浆60公斤左右。榨浆时,不要让豆腐渣混进豆浆内。
(三)煮浆点浆
把榨出的生浆倒入锅内煮沸,不必盖锅盖,边煮边撇去面上的泡沫。火要大,但不能太猛,防止豆浆沸后溢出。豆浆煮到温度达90~110℃时即可。温度不够或时间太长,都影响豆浆质量。把烧好的石膏碾成粉末,用清水一碗约0.5公斤调成石膏浆,冲入刚从锅内舀出的豆浆里、用勺子轻轻搅匀,数分钟后,豆浆凝结成豆腐花。
(四)制水豆腐
豆腐花凝结约15分钟内,用勺子轻轻舀进已铺好包布的木托盆或其它容器里,盛满后,用包布将豆腐花包起,盖上板,压10~20分钟,即成水豆腐。
(五)制豆腐干
将豆腐花舀进木托盆里,用布包好,盖上木板,堆上石头,压尽水分,即成豆腐干。一般10公斤黄豆可制25公斤豆腐干。
三、技术创新
(一)传统制作方法
1.泡豆
现将黄豆退壳,然后用水将退壳黄豆用水泡发,大约需要8-10小时。
2.磨豆
用石磨泡发好的黄豆磨浆,这不仅需要体力还需要确切的诀窍,浆的质量会影响豆腐的产量。
3.冲浆
用开水冲浆,并搅拌均匀。
4.压浆
用特制的布袋将磨出的浆液装好,收好袋口,用力挤压,将豆浆榨出布袋。
5.烧浆
把榨出的生浆倒入锅内煮沸,不必盖锅盖,边煮边撇去面上的泡沫。
6.舀浆
7.点卤
将生红石膏放进火中焙烧,这是一个关键工序,石膏烧得太生,不好用;太熟了不仅做不成豆腐,豆浆还有臭鸡屎味。烧好的石膏碾成粉末,用清水一碗调成石膏浆,冲入刚从锅内舀出的豆浆里、用勺子轻轻搅匀,数分钟后,豆浆凝结成豆腐花。
8.加压
将豆腐花舀进木托盆里,用布包好,盖上木板,堆上石头,压尽水分,即成嫩嫩的白豆腐。
(二)最新的制作方法
1.原料
大豆,凝固剂为葡萄糖酸内脂,保护剂为磷酸氢二钠。
2.大豆浸泡
按0.5公斤大豆加1.25公斤冷水的比例浸泡2.5~7小时。春季浸泡8~10小时,冬季浸泡10~14小时,浸泡到大豆捏着有弹性,无硬感,搓开豆瓣稍凸,皮瓣发脆不发糠为宜。
3.磨浆煞沫
将包好的大豆用石磨浆。为了使大豆充分释放蛋白质,要磨两遍。第一遍时,边磨边加凉水,大豆与水的比例为1 : 5 。磨后将豆浆用木桶装好。取约占大豆重量,1 % 的植物油放入容器中,加入50℃的热10公斤,搅拌后倒入豆浆中,即可消除豆浆中的泡沫。
4.豆浆过滤
将消泡后的豆浆过滤两次,边过滤边搅动。第二次过滤须加入适量凉水冲洗豆渣,使豆浆充分从豆渣中分离出来。
5.入锅煮浆
将过滤好的豆浆倒入锅内,盖好烧开后煮2~3 分钟,注意火不要烧得过猛。防止糊锅。把豆浆倒入木桶里冷却至30℃。
6.加入凝固剂蒸煮
0.5公斤大豆加葡萄糖酸内醋6~9克的剂量,将葡萄糖酸内醋(要随用随配,日常保管应防潮,否则会失效)先用少量温水溶解。0.5公斤大豆用磷酸氢二钠2~6克,用2 0℃以下的喂水溶解。将溶解好的葡萄糖酸内醋和磷酸氢二钠的混合液迅速加入降温至30℃的豆浆中,搅拌均匀。再将盛有豆浆的容器放在90℃恒温水中蒸煮,使豆浆温度达到9 0℃左右,保持1 5~2 0分钟。然后再次冷却,随着温度的降低,豆浆即形成细嫩、洁白的豆腐。
(三)新老方法对比
以前做豆腐的方法是用石磨磨浆,纱布袋滤浆,灶锅煮浆,缸装“豆腐脑”,用排成一字形的豆腐“压子”来压豆腐。这种“压子”是一个四方框架和一块略大于方框的底板、一块略小于方框的盖板三部分组合而成。且底板上有大小一样的十六个方格,作为豆腐分开时的划线标识。
那是在我们这一代人心中的传统方法,已渐渐过时了。现在可不同了,石磨逐渐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机器。同样对于豆腐生产,不同的制浆工艺产生的营养成分不一样。近年来,在豆腐加工中推出了以下四种新工艺:1.冷水冲浆法
先将烧开的豆浆倒入木桶,待豆浆冷却不烫手时,倒入冷水,每5公斤豆子磨的浆倒10公斤冷水,再搅拌均匀,5~10分钟,往豆浆里一次加入1勺石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