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植物与土壤(第3课时)
1.3《土壤与植物》(教案)
粤教粤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土壤与植物单元一学科科学年级三学习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疏松程度。
2.能准确说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保水性的大小。
3.能准确判断三种不同土壤适合生长的植物。
科学探究:1.能通过动手感受三种土壤的疏松程度,并能准确判断适合花生生长的土壤。
2.能正确的使用研究法研究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从而推测三种土壤的保水能力。
3.能根据土壤的特性,说出某种植物生长适合的土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到与其他同学合作学习的快乐。
2.能坚持实验,并能树立知识来源于生活,培养善于观察,动手、总结的科学态度。
重点 1.知道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疏松程度。
2.能准确说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保水性的大小。
难点能根据土壤的特性,说出某种植物生长适合的土壤。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图片中的花生生长的不同。
提出问题:这种想象和土壤有关系吗?花生适合什么样的土壤呢?提示:有的同学见过花生长在黄河边的沙土地里观察图片找不同,说出自己的发现。
(1)这一片花生长得真好,粒大又饱满(2)这块地里的花生长得又小又瘪和同桌探讨花生生长的不同结果与土壤有没有关系。
通过找不同、联系生活的环节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讲授新课活动1:哪种土壤更疏松1.科学介绍花生的生长习性:(1)花生是一种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
(2)花生开花后,根部长出的果针要深入土壤中才能形成果实1.读一读,记一记。
联系生活想一想自己是否见过花生的生长过程。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2.提出问题:花生的生长好坏和土壤的是否松软有关系花生生长的好坏到底与土壤的类型有没有关系呢?3.引导学生进行小实验:验证三种土壤的疏松度(1)认识实验的物品(2)知道学生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做一做,并及时进行纠正和辅导温馨提示:杯中盛有的不同土壤的量应该一样多。
小学科学土壤与植物(课件)
小学科学土壤与植物(课件)土壤与植物的关系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有趣且重要的课题。
通过学习土壤与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环保意识,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环境。
一、土壤的定义与组成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它是由岩石颗粒、有机物质、空气、水和微生物等组成的。
岩石颗粒是土壤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经过风化和侵蚀,形成不同颗粒大小的砂、粉状物质以及黏土。
这些岩石颗粒之间有空隙,形成了土壤含水层。
有机物质是土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死去的植物、动物的残骸和分解物质形成的。
有机物质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和水分,并且改善土壤的结构。
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分也是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
空气中的氧气可以被植物根系的细小毛细管吸收,供给根系呼吸所需。
而水分则是植物生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植物吸收养分,并通过根系输送到植物的各个部位。
微生物是土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分解有机物质、制造肥料,并且与植物根系互惠互利。
二、土壤的作用1. 提供营养:土壤是植物生长的主要提供营养的来源。
土壤中的养分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并运送到植物的各个部位。
植物需要氮、磷、钾等元素来保持正常的生长与发育。
2. 保持水分:土壤可以吸收并储存水分,使植物在干旱时仍能得到水分供给。
在雨水过多时,土壤可以帮助排水,防止植物的根部因积水而窒息。
3. 改善空气和水的质量: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污染物,净化水和空气。
优质土壤能够吸附有害物质,防止其进入水源或空气中。
4. 维持生物多样性:土壤是生物链的关键环节,其中居住着各种微生物、蠕虫、昆虫和其他生物。
这些生物相互作用,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
5. 保护根部:土壤为植物的根部提供固定和保护。
通过培养健康的土壤,可以保护植物的根系免受外部环境对其造成的伤害。
三、植物对土壤的影响植物的生长和根系对土壤有着重要的影响。
1. 改善土壤结构:植物的根系会在土壤中形成细小的通道,有助于水分和空气的渗透,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排水性。
土壤与植物-青岛五·四学制2017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土壤与植物-青岛五·四学制2017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土壤和植物的关系;2.学生能够理解植物需要土壤提供的营养和水分;3.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土壤中的组成成分。
教学重点1.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土壤中的组成成分;2.学生掌握土壤和植物的关系。
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植物需要土壤提供的营养和水分。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活动1:“猜一猜”板块,老师出示图片(中和道明渡两种土壤)请学生们猜测设计器中是哪种土壤。
展开环节•活动1:“实验探究土壤中的成分”板块,让学生们按照老师的指示实施实验,并进行实验记录。
注意事项:小组分工明确,安全意识强;物品分发要统一,请老师注意事前准备。
•活动2:“了解土壤中的组成成分”板块,通过课件以及辅助做法,让学生们深入了解实验结果。
注意事项:请在学生深入探究前先行介绍相应知识点,确保学生们处于相对较为理解的状态。
•活动3:“关注植物中的土壤以及土壤对植物的影响”板块,在校园内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指导学生了解植物对土壤中营养和水分的依赖。
注意事项:时间应安排在傍晚日落后,以避免过于骄阳的天气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归纳环节•“思考题库”板块,每个小组向全班同学展示前期实验的结果,并介绍植物的营养以及土壤中对植物的影响。
注意事项:学生在准备展示前,必须经过老师的指导,并耐心打磨习惯,确保展示的步骤荟萃、条理清晰。
作业1.改正以下文字错误。
每天给芝麻园施肥都会有很好的收成。
–答案:每天给芝麻园浇水都会有很好的收成。
2.思考:种植水稻为什么要在土中加入肥料,有什么好处?(150字)注意事项:请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完成作业,确保作业的质量和效率。
并每周一定要检查作业,加强家校互动以及习惯的培养。
评估•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完成一份简短的学习笔记。
评估学生掌握主要知识点和关键步骤的掌握程度以及能力提高情况。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植物对土壤中的营养和水分的依赖,并通过实验深入探究了土壤中的各种成分,进一步理解了土壤和植物之间的关系以及重要性。
小学科学土壤与植物(配套课件)学年三年级下册科学
小学科学土壤与植物(配套课件)学年三年级下册科学土壤与植物的关系是科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土壤作为植物的生长基质,为植物提供了养分和水分等必要的生长条件。
在小学科学中,学生需要了解土壤与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这个主题展开,介绍土壤与植物的关系、土壤的组成与特性以及如何保护土壤等内容。
土壤是由岩石经过风化、物理破碎、化学变质以及生物作用等多种因素形成的。
它不仅是植物生长的基质,还承担着水分储存和供应、养分提供、氧气传递等多种功能。
因此,了解土壤的组成和特性对于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至关重要。
首先,土壤由固体颗粒、液态水和气体组成。
固体颗粒主要由矿物质、有机质和水分组成。
矿物质是土壤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它们来源于岩石的风化和矿物的分解。
有机物质则是植物和动物的残体经过分解形成的,它们为土壤提供了养分和有助于提高土壤的保水性和通气性。
其次,土壤的特性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
土壤的质地、颜色、湿度和肥力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
质地指的是土壤中颗粒的大小和分布,它会影响土壤中的水分滞留和通气的能力。
一般来说,细颗粒的土壤更容易保水,而粗颗粒的土壤则容易排水。
土壤的颜色可以反映土壤中有机质和氧化还原状态,暗色的土壤一般富含有机质而且比较肥沃。
土壤的湿度也会影响根系的生长,过干或过湿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土壤的肥力则与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有关,养分丰富的土壤更适合植物的生长。
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提供养分和水分上,还体现在提供机械支撑和调节温度等方面。
土壤中的养分对植物来说至关重要,包括氮、磷、钾等元素。
这些养分通过水分的吸收和根系的吸收来提供给植物,从而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
土壤的水分对于植物的生长也非常重要,它通过根系的吸水和蒸腾作用来供应植物所需的水分。
而土壤的机械支撑性和温度调节能力则可以为植物的根系提供稳定的生长环境。
保护土壤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任务,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初中土壤与植物教案
初中土壤与植物教案课程目标:1. 了解土壤的基本组成和特性;2. 掌握植物生长所需的基本条件;3. 探讨土壤与植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1. 土壤的基本组成和特性;2. 植物生长所需的基本条件;3. 土壤与植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土壤的组成和特性;2. 植物生长条件的相关知识。
教学准备:1. 课件;2. 土壤样本;3. 植物样本;4. 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注意地面上的植物和土壤;2. 提问:你们对土壤有什么了解?土壤对植物有什么作用?二、课堂探究(20分钟)1. 讲解土壤的基本组成和特性:a. 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b. 土壤的特性:肥力、结构、湿度、酸碱度等。
2. 讲解植物生长所需的基本条件:a. 水分: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满足生长需求;b. 养分:土壤中的矿物质和有机质是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c. 空气:植物根系需要呼吸空气中的氧气,进行新陈代谢;d. 光照: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促进生长。
3. 探讨土壤与植物之间的关系:a. 土壤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养分、水分和空气;b. 植物通过根系固定土壤,保持土壤结构稳定;c. 植物生长过程中,会改变土壤的性质,如酸碱度、肥力等。
三、实验环节(15分钟)1. 实验一:观察土壤样本,分析土壤的组成和特性;2. 实验二:观察植物样本,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3. 实验三:模拟植物生长过程,探究土壤与植物之间的关系。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2. 提问:你们认为土壤和植物之间的关系重要吗?为什么?教学延伸:1. 开展课外调查,了解当地土壤类型及植物生长情况;2. 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如种植、养护植物,观察土壤变化。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土壤的基本组成和特性,掌握了植物生长所需的基本条件,探讨了土壤与植物之间的关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三黑和土地》课文原文写字词语预习和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
第20课《三黑和土地》知识点课文原文+写字表+词语表+知识点+课后习题答案+同步练习目录课文朗诵下载 (2)课文写字表 (2)课文词语表 (2)课文原文文字版 (2)课文原文电子版 (5)课文知识点梳理 (8)同步练习及答案 (17)课后习题答案 (21)课文朗诵下载https:///s/1Knh_l_p77KG8Jtul_lyT6Q 提取码: 74c2 课文写字表课文词语表课文原文文字版课本内容《三黑和土地》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活像旱天的鹅,一见看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恨不得把每一块土,都送到舌头上,是咸是甜,自己先来尝一尝。
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躺在土里试一试,看温暖不温暖,合适不合适。
三黑就是这样地翻着土地。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每一寸土都给翻起,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
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这么松散的地,简直是一张软床,叫人想在上面打滚,想在上面躺一躺。
三黑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今天准备好了,叫麦籽儿睡上。
这么好的床,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就想发芽,赶紧钻出来吸些雨露。
三黑耙过地,坐下来歇一歇。
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荞麦地里还有两个蝈蝈儿在叫唤,吱吱吱……叫得人心里痒抓抓的好喜欢。
小时候因为逮蝈蝈儿,常常挨骂,爹娘骂:不好好拾柴火。
地主骂:蹚坏了他的庄稼。
现在蝈蝈儿就在自已地里叫,他想招呼从地头路过的那个孩子:“快去逮吧,你听,叫得多好!”他又在打算:明年要跟人合伙,把地浇得肥肥的,让庄稼长得更好,收得更多。
再买头小毛驴,打完场赶着送公粮;驮着老伴儿看闺女,上东庄。
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他笑嘻嘻的,连嘴都合不上。
地里的蝈蝈儿也叫得更欢。
课文知识点梳理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阅读课文,抓住关键句,把握课文主要观点,了解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感受土地与生命的密切联系。
植物与土壤(第3课时)教案
《植物与土壤》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浙教版教材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是在前几节学习了土壤生物,土壤的结构、类型基础上来研究植物与土壤的关系。
植物根的结构、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知识在后几节的内容中都要涉及到,因此本节课在教学内容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生活中学生对植物的生长需要施肥有感性认识,也见到过因营养不良而造成植物生长不利的现象,我们生活环境中发生的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现象也比较普遍,所以从身边发生的一些事例来展开探索更有利于学生对本课时内容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植物需要无机盐以及缺乏氮、磷、钾的病症。
(2)知道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基本症状及防治措施。
2.能力目标:(1)初步学习“实验方案”的优劣性比较(2)进一步培养观察、实验以及表达、交流等能力(3)掌握水富营养化污染的原因并会进行现象解释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节课实验、问题的探索,激发学生的科学热情,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知道植物生长需无机盐及N、P、K缺少时的症状。
(2)水体富营养化产生的原因、现象、过程及防治措施。
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验探究时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比较的能力。
四、教法与学法(1)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料,图片,生动、直观的展现植物营养缺乏症状及水富营养化污染的情况;(2)案例探究式教学通过对家乡水系的富营养化污染的典型案例分析,培养观察、分析比较和推导的能力五、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收集各种植物营养缺乏症状和水富营养化污染的图片六、教学设计本课时通过植物的向性引入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又通过对植物营养缺乏症的分析认识不同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起不同的作用,从而对合理施肥有了正确认识,最后通过视频和大量图片分析水富营养化污染的形成原因及危害。
七、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引起学生思考思考:植物的根除了会向水生长之外,还具有向化性,这是为什么?回答: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类比、设疑、认识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思考: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无机盐?实验设计: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一组实验证明含氮、磷和钾的无机盐是植物生长所必须的。
第3课时 岩石的组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课件
的字,这说明该矿物的透明度是( A )。
A.透明
B.半透明
C.不透明
点拨:矿物的透明度分三种,能透过矿物碎片的边缘看到其他物体的为透明。
4.关于矿物的颜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矿物的外表颜色就是矿物的条痕颜色 B.矿物的条痕颜色是观察矿物的重要特征,是判断矿物种类的重要依 据之一 C.识别矿物时,矿物的外表颜色比矿物的条痕颜色更重要
透明。
4.如图所示的矿物中,( B )矿物的硬度为硬。
A.用指甲刻画
B.用小刀刻画
C.用小刀刻画
点拨:矿物的硬度分四种,A矿物能用指甲刻画出痕迹,说明其硬度为软;B矿物
用小刀不能刻画出痕迹,说明其硬度为硬;C矿物用小刀能刻画出痕迹,说明其
硬度为较硬。
5.【台州市期末】下列关于岩石和矿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岩石组成了自然界中各种矿物 B.岩石只由一种矿物组成 C.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矿物
点拨:矿物的条痕颜色比外表的颜色更可靠,是判断矿物种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四、材料阅读题 矿物
矿物是组成岩石的基础,它必须是均匀的固体,必须具有特定的化 学成分。一般而言,矿物必须具有特定的结晶构造(非晶质矿物除外), 必须是无机物,所以煤和石油不属于矿物。
自然界目前已知的矿物近 4000 种,常见的矿物仅200余种。其中以 硅酸盐矿物和石英居多,约占矿物总量的91%,这些矿物是组成岩石的 主要矿物,称为造岩矿物。
2.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由硬到软的顺序是( A )。
A.石英>长石>云母
B.云母>长石>石英
C.云母<长石=石英
3.【台州市期末】天天把一块矿物碎片的边缘放在科学书上,发现不能
透过矿物看到科学书上的文字,可以推测该矿物的透明度是( C )。
三年级下册第3课《土壤与植物》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第3课《土壤与植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土壤与植物》是《科学》三年级下册“土壤”单元的第三课。
本课以土壤疏松程度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探究土壤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为了贴近学生的生活,教科书选用花生作为研究对象,由于花生是一种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
花落后长出的果针要伸入土壤中才能形成果实。
所以花生适合种植在通透性好,比较疏松的土壤中。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不同土壤的疏松程度不同,找出适合花生生长的土壤类型。
有了活动1的感受,教科书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不同土壤在其他方面是否也有不同的特性,以及这些差异是否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限于条件,学生主要探究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的保水性差异。
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提供的条件不同,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
二、学情分析一般情况下,在学生原有的概念中,他们知道植物生长的好坏与肥料、水有关,很少会考虑土壤种类的差异。
在没有仪器的帮助下,学生通过活动1比较三种土壤的疏松程度不一定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但三种土壤的疏松程度的差异是可以感受到的,所以结合学生的直观感受与花生的结果实特点,是比较容易理解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会有影响。
为了进一步探究这一问题,通过接下来的土壤保水性对比实验,以及科学的实验结果会让学生对三种土壤的差异有更全面的认识,从而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1.知道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适宜不同植物的生长。
2.能通过实验探究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保水性的差异。
3.体验运用科学方法发现事物特征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适宜不同植物的生长。
教学难点:比通过实验观察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保水性差异。
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沙质土、黏质土、壤土、小棒、烧杯、塑料杯(有小孔)、水壶、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不同土壤适宜种植不同植物的资料、《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六、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设置情境:琪琪和妍妍在拔花生,琪琪发现结了好多的花生(花生长得好)。
3.3植物与土壤第2课时
根尖结构
根冠
细胞结构特点
细胞壁薄, 细胞壁薄,排列疏松 细胞排列紧密, 细胞排列紧密, 细胞壁薄, 细胞壁薄,细胞质 浓,没有液泡,细 没有液泡, 胞具分裂能力, 胞具分裂能力,细 胞呈小正方体 停止分裂, 停止分裂,体积增 大变长, 大变长,能较快生 长,细胞近似小正 方形。 方形。 细胞停止分裂生长至 成熟, 成熟,分化为各种 组织, 组织,有许多根毛
植物与 第三节 植物与土壤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实验
实验现象:被剪去根的前端的小麦先出现萎焉 实验现象:被剪去根的前端的小麦先出现萎焉 现象。 现象。
结论:植物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结论:植物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根尖
保护作用
植物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 植物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根毛区 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
外界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
外界溶液浓度小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
总结
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 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 植物根毛细胞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高 植物根毛细胞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高 土壤溶液(外界溶液) 于土壤溶液(外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 细胞吸水;反之,细胞失水。 数,细胞吸水;反之,细胞失水。 若细胞失水过多,则发生“烧苗”
5、根尖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在( (A)根冠 (C)分生组织 (B)根毛区 (D)侧根
)
6、根毛吸水时,其细胞液的浓度( A、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 B、小于土壤溶液的浓度 C、等于土壤溶液的浓度 D、与土壤溶液的浓度无关
)
主要作用
保护作用
分生区 (生长点 生长点) 生长点
分生作用, 分生作用,补充根冠 细胞和伸长区细胞
伸长区
使根伸长, 使根伸长, 伸象土壤深处
根毛区 (成熟区 成熟区) 成熟区
第三节 植物与土壤(3课时)
3、伸长区中细胞停止分裂,但显著伸长,细胞壁 薄、有较小液泡,能较快生长,因而能使根伸长, 使根不断伸向土壤深处。
根的长度能不断增加,就是因为:_分_生_区_的 细胞能分裂和_伸_长_区__的细胞能伸长的缘故。
4、根毛区:细胞细胞壁厚,有较大的液泡,内有 导管(把根吸收的水分运送到茎)。 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不同长度的根毛,根毛区 有大量的根毛。 根毛伸入土壤颗粒的空隙内,大大增加了它与土 壤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养分。
赤潮
水库边的法令
讨论:为防止水质严重恶化,我们能在日常 生产和生活中做些什么 ?
【阅读】植物营养的吸收
练习:
1、植物生长需从土壤中吸收 水分 和 无机盐 ,
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在根尖 的 根毛区 。
2、水体发生富营养化污染时,水体出现的基本 症状是:在淡水中出现 水华 现象,在海洋 里出现 赤潮 现象。
特点:主要由不定根组成
单子叶植物大多是须根系,如水稻、小麦等。
两类根系主要区别: 有没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
问题:你知道根有哪些主要功能吗?
根的功能:
1、固定植物体:植物的根十分发达,生长范 围比枝叶大,把植物牢牢固 定在地上。
2、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根吸 收进入植物体的。
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 一起,叫根系。
【观察】下面两种植物的根,有什么不同?
大豆的根
小麦的根
较少
较多
有
无
青菜、菠菜、水稻、葱、玉
菜豆等
米等
主根
侧根 不定根
直根系
须根系
1、直根系: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
特点:主根长而粗,侧根短而细
《土壤与植物》作业设计方案
《土壤与植物》作业设计方案一、课程背景《土壤与植物》是一门涉及土壤学和植物学知识的综合性课程。
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土壤形成与发育的过程,掌握土壤中各种成分及其相互作用的基本知识,了解植物生长的必备条件和植物对土壤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对土壤和植物的认识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土壤的概念和组成要素;2. 理解土壤形成和土壤质地的影响因素;3. 掌握土壤中养分的来源和作用;4. 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其与土壤的关系;5. 提高学生对土壤与植物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土壤的概念及其组成;2. 土壤的形成和发育;3. 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4. 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养分;5. 植物的生长与土壤的关系;6. 土壤保护与土地利用。
四、作业设计方案1. 课外调研: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与土壤或植物相关的主题进行调研,包括该主题的背景知识、相关数据统计和实地调查等,编写一份调研报告并进行汇报。
2. 实验报告撰写:安排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土壤和植物相关的实验,包括土壤质地测试、植物生长实验等,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步骤、数据统计和结果分析等内容。
3. 书面作业:设计一份综合性的书面作业,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解析题等,考察学生对土壤与植物知识的掌握程度。
4. 研究性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研究课题,撰写一篇关于该课题的研究性论文,包括综述文献、提出问题、设定实验方案、实验数据分析和结论总结等内容。
五、评价标准1. 课外调研报告的深度和广度;2. 实验报告的严谨性和科学性;3. 书面作业的准确性和完整性;4. 研究性论文的新颖性和创造性;5. 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教学反思通过以上的作业设计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土壤与植物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对土壤与植物学科的热情,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植物与土壤的教案
植物与土壤【课题】植物与土壤【教学目标】1. 知道植物的根根据形状可以分成两大类:直根和须根;2.通过根吸收无机盐的演示实验,使学生明白植物在生活过程中不仅需要水,而且还需要无机盐。
3。
了解氮、磷、钾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及其缺乏时的症状;懂得合理施肥的原理,了解无土栽培的原理和优点。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难点:1、区分直根系与须根系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教学过程预设】【导入】1.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2.教师出示连根拔起的菠菜和仙人掌。
3.分别请两个学生向大家介绍这两种植物。
1、区分直根系与须根系(1)根系的概念: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的总称。
观察带根的小麦和大豆根系①直根系:主根比较长而粗,侧根比较短而细,主根与侧根有明显的区别。
(2)的。
(3)根系与地下水位高低的关系:植物的根在土壤中分布与土壤的结构、肥力、通气状况和水分状况有关。
地下水位越高,植物的根系就越浅;地下水位越低,植物的根系就越深。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植物吸水的部位实验观察:①选取两株生长旺盛、带有绿叶和根系的小麦幼苗。
将一株小麦植株的所有根的前端都剪去3~5毫米,并在伤口涂上石蜡,另一株不做任何处理。
②将两株小麦幼苗分别放在土壤浸出液中培养,观察其生长情况,哪一株先出现萎蔫现象?③实验结论:根尖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2)根尖的结构和功能:根冠:根尖的最前端,对根尖起着保护作用。
细胞壁薄,外层细胞排列疏松不整齐。
分生区:具有很强的分生能力,能使根的细胞数目增加。
细胞内无液泡,细胞呈正方形,细胞壁薄,细胞质浓。
伸长区:细胞迅速生长,使根不断的伸长,促进根的生长,细胞停止分裂。
成熟区: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
细胞停止分裂。
根的长长:主要是分生区细胞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伸长的结果。
(3)植物的吸水和失水实验:1、选取两株生长旺盛的植物幼苗。
七年级生物上册3.3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 学生能够理解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认识到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从地面输送到大气中,促进水循环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掌握蒸腾作用的概念及其对水循环的影响,理解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以及其在水循环中的关键作用。
3. 学生能够理解水循环过程及其受绿色植物影响的情况,认识到绿色植物通过根系吸水、蒸腾失水等过程参与水循环,影响水循环的各个环节。
1.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思考如何在家中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2.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
核心素养目标
1. 形成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重要性的生命观念,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
2. 发展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和分析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推理水循环的过程和机制。
3. 掌握科学探究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和实例分析,探究绿色植物对水循环的影响。
- 突破方法:利用图表、实例分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解释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和转化过程。
- 认识到绿色植物对水资源的保护意义:学生可能对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行动上的自觉性。
- 突破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让学生认识到绿色植物在保护水资源、调节气候、减少水土流失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
-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探讨绿色植物的作用。
- 提问与讨论:对不懂的问题提出疑问,参与班级讨论。
-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
-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
3.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节约水资源的意识。
植物与土壤(第2课时)教案
《植物与土壤》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浙教版教材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是在前几节学习了土壤生物,土壤的结构、类型基础上来研究植物与土壤的关系。
植物根的结构、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知识在后几节的内容中都要涉及到,因此本节课在教学内容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生活中学生对植物和土壤有较多的感性认识,知道植物吸水的部位是根,但是学生对根尖结构并不了解,同时并不清楚植物吸水的原理,不了解在某种情况下植物还会失水。
因此本课时的重点是对植物根尖结构的介绍,让学生在理解了根尖的结构的情况下,依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自然也能轻松的理解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根尖的基本结构特点以及功能。
(2)知道根吸水的主要部位和吸水、失水的条件2.能力目标:(1)学会将根吸水、失水的原理应用于生产或现象解释(2)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仔细观察、大胆想象、积极思考;乐于进行科学探究并能从中获得成功体验的科学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根尖的基本结构特点以及功能(2)根吸水的主要部位和吸水、失水的条件难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和吸水、失水的条件四、教法与学法(1)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生动、直观的展现各种植物根尖纵切面的显微结构图,动画展示植物细胞失水的实验(2)实验探究式教学通过对植物吸水部位的探究实验和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条件的实验探究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等实验能力。
五、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探究活动所需的植物、清水、食盐水及器材(烧杯、显微镜、玉米根尖永久装片)六、教学设计本课时围绕两个学生实验展开,对植物吸水主要部位的提问引出根尖的结构,通过观察玉米根尖永久装片实验认识根尖各部分的显微结构,依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原理得出根尖的根毛区是植物吸水的主要部位。
而通过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认识植物的根必须在土壤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才能吸水,并学会运用该原理应用于生产或现象解释。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植物与土壤教学课件
04
实验与探究:植物与 土壤的互动关系
植物在不同土壤中的生长实验
总结词
通过对比实验,观察不同类型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详细描述
选取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壤(砂质土、壤土、黏质土),分别种植同一种植物(如豌豆苗),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培 养,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如株高、叶片数、根系发育等),分析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保护土地资源。
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概念
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指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 未来世代人对土壤资源的需求和利益,实现土壤资源的长期 稳定利用。
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加强土地管理、推 广生态农业等,以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地生产能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
土壤酸碱性与植物生长的探究实验
总结词
探究不同酸碱度的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详细描述
准备不同酸碱度的土壤(pH值分别为4、6、8、10),种植同一种植物(如向日葵),在相同条件下 进行培养,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如株高、叶片颜色、开花情况等),分析土壤酸碱度对植物 生长的影响。
土壤污染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
根系功能
阐述根系在植物生长过程 中的主要功能,如吸收水 分和养分、固定植物等。
根系生长与分布
讲解根系生长的过程和影 响因素,以及根系在土壤 中的分布情况。
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
土壤水分
介绍土壤水分的类型和作用,以 及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养分吸收
讲解植物如何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 的养分,以及养分的种类和作用。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四 章植物与土壤教学课件
汇报人: 202X-01-06
八年级科学下册: 3.3 植物与土壤课件 浙教版
8.根是陆生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它从土壤中吸收 大量的水,满足植物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如下图是 细胞吸水和失水模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 根吸收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根毛 区。 (2) 施肥过多植物会出现“烧苗”现象,其原因是 土壤溶液浓度 大于 根细胞细胞液浓度。 (3) 图中, B 图表示细胞处于失水状态。 (4) 在细胞中,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进出的结构 是 细胞膜 。
1.根尖可以分为哪几部分,说说每一部分细胞的结构特点及主要功 能? 2.根的长度不断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3.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在哪里?
二、植物根尖纵切面的显微结构图 液泡较大 导管 老根毛 新生根毛 伸长区 根毛区
细胞壁较厚
液泡较小 细胞壁较薄
分生区
分生组织 根冠 细胞壁较薄
没有液泡 细胞核大
三、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实验
1.人们在山坡、沙地上造林和种草,是利用根系分布 特点来( B ) A.美化环境 B.保持水土 C.利用土地 D.防止风暴 2.下列植物体的根系哪一个与小麦一样同为须根系 ( B ) A.樟树 B.狗尾巴草 C.桂花树 D.柳树 3.“无心插柳柳成荫”,是因为柳树枝条易生出( C ) A.主根 B.侧根 C.不定根 D.不能确定
思考: (1)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 探究根的吸水部位 ; (2)“剪去根的前端”基于的假设 是 根的吸水部位可能在根的前端(根尖) ; (3)“涂上石蜡”的目的是 防止根部吸水 。 实验现象:被剪去根的前端 的小麦先出现萎焉现象。
结论:植物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在 根尖 。
观察根尖结构
用放大镜观察培养皿中的根尖结构,并结合书 上根尖结构图完成导学案上的思考题。
9.在农业生产中,移栽作物幼苗时为什么要带 土移栽? 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在根尖,带土移栽 可以减少对根尖的损伤,有利于根吸收水分和 营养物质。
五年级科学土壤与植物的生长教案【三篇】
【导语】不同的⼟壤对植物⽣长有什么影响?整理了五年级科学⼟壤与植物的⽣长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壤与植物的⽣长教案⼀ 教学⽬标: 1.能应⽤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壤对植物⽣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
能提出进⾏探究活动的⼤致思路。
并作书⾯计划,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激发学⽣的探究欲望,培养学⽣进⾏实验预测并能设计实验⽅案进⾏验证,引导学⽣参与中长期的科学探究。
3.能设计研究不同⼟壤对植物⽣长影响的实验。
教习重点: 认识⼟壤对植物⽣长的影响 教学难点: 学⽣对⼟壤对植物⽣长的影响相关资料的归纳整理,形成⾃⼰的知识体系。
教学准备: 1.植物与⼟壤的图⽚和资料。
2.三株⽣长情况⼤致相同的同⼀中植物,三种不同类型的⼟壤。
教学过程: ⼀、复习导⼊: 师:通过七、⼋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壤⾥有什么? ⽣:⼟壤⾥有空⽓、⽔、盐类、腐殖质、砂和粘⼟。
(师相机板书) 师:通过研究⼟壤的不同特点,我们根据含沙量的多少,把⼟壤分为⼏类,分别是什么? ⽣:⼈们根据⼟壤含沙量的多少,把⼟壤分为三类:黏质⼟、砂质⼟和壤⼟。
(师相机板书) 师: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壤与植物的关系(板书课题:⼟壤与植物) ⼆、提出问题 活动⼀:⼟壤对植物的⽣长有什么作⽤? 师:同学们,⼟壤对植物的⽣长起了哪些作⽤呢?⼩组交流你们课前查找的资料,并总结发⾔。
学⽣⼩组⾃由交流⾃⼰所查阅的资料和⾃⼰在⽣活中的有关⽣活经验,并整理资料信息。
师:⼟壤对植物的⽣长有这么多的作⽤啊。
⼤家知道吗?现在⼈们研究出了⼀种⽆⼟载培的新技术呢。
教师出⽰资料卡,提供给学⽣最前沿的科技⽅⾯的信息即⽆⼟栽培。
师:看了这些资料,说说你有什么感想? 学⽣发⾔。
三、猜想假设并制订⽅案 活动⼆:不同的⼟壤对植物⽣长有什么影响?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壤对植物⽣长的作⽤,我们怎样研究不同的⼟壤对植物⽣长的影响? 1.⽣交流搜集的有关不同⼟壤对植物⽣长的影响的资料。
大概念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大概念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一、大概念。
植物具有多种适应环境的方式,这些适应方式反映了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二、单元主题。
“奇妙的植物世界”三、单元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生能够识别常见植物的形态结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并描述它们的功能。
2. 举例说明不同植物适应环境的特殊结构和生理特征,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储水结构、水中荷花的通气组织等。
3. 绘制简单的植物与环境关系的概念图,展示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地位,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过程与其他生物的联系。
#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观察、实验(如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对比分析(不同环境下植物形态对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小组合作进行植物标本制作或植物种植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激发学生对植物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植物的意识。
2. 让学生体会到植物的生存智慧,从而引导学生尊重生命、敬畏自然。
四、单元教学内容。
# (一)植物的结构与功能(3课时)1. 第一课时:植物的根和茎。
导入:给学生展示一棵大树的图片,问学生:“这么高大的树是怎么稳稳地站在地上的呢?它又是怎么把水分和养分运输到全身的呢?”引出植物的根和茎的学习。
讲解根的类型(直根系、须根系)、根的功能(固定、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可以拿一些植物的根系标本让学生观察。
讲解茎的结构(木质茎、草质茎)和功能(输导、支持),通过展示茎的横切面图,让学生直观了解茎的内部结构。
课堂小活动:让学生分组,每组发一根芹菜,把芹菜的茎放入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芹菜茎的变化,思考这说明了茎的什么功能。
2. 第二课时:植物的叶和花。
导入:展示一片秋天的枫叶,问学生:“叶子除了有好看的颜色,还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呢?”讲解叶的结构(叶片、叶柄、托叶),重点讲解叶片的结构(表皮、叶肉、叶脉)和功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 1、海洋的 、 赤潮” “赤潮”现 象
2、淡水湖中的 、 水华” “水华”现象
是当今一种世界性海洋灾害 波罗的海为俄罗斯、 海洋灾害。 赤潮是当今一种世界性海洋灾害。波罗的海为俄罗斯、 芬兰、瑞典、丹麦、德国等工业国所包围, 芬兰、瑞典、丹麦、德国等工业国所包围,这些国家向波 罗的海排放大量废水。仅俄罗斯,每天就有300多万吨工 300多万吨 罗的海排放大量废水 。 仅俄罗斯 , 每天就有 300多万吨工 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每年排入磷的 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波罗的海。 排入波罗的海 总量约为20000多吨,造成海水的富营养化, 20000多吨 总量约为20000多吨 , 造成海水的富营养化,致使浮游生 物大量繁殖,波罗的海沿岸赤潮经常发生。 物大量繁殖,波罗的海沿岸赤潮经常发生。据日本环境厅 调查,日本的濑户内海有2 调查 , 日本的濑户内海有 2/3的海底已经没有或几乎没有 大量氮、 进入濑户内海, 生物。由于大量氮 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濑户内海 生物。由于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濑户内海,水体浮 游生物大量繁殖,导致海域赤潮经常发生,次数逐年剧增。 游生物大量繁殖,导致海域赤潮经常发生,次数逐年剧增。 1970年有79次 1975年竟达300次之多 1994年 年有79 年竟达300次之多。 17日 1970年有79次,1975年竟达300次之多。1994年3月17日, 南非西海岸出现了50多年来罕见的赤潮, 50多年来罕见的赤潮 南非西海岸出现了50多年来罕见的赤潮,臭鱼烂虾堆满整 个海滩。在一些海滩上,死鱼堆得近1米厚。
植物生长除了要从 土壤中吸收水分外, 土壤中吸收水分外,还 需要吸收无机盐 无机盐。 需要吸收无机盐。
(三)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P89活动 P89活动5 活动5
配制四种营养液, 配制四种营养液,观察植 物在营养液中的生长。 物在营养液中的生长。 A 正常 B 缺氮 C 缺磷 D 缺钾
正常
植株暗绿带红 缺磷
富营养化污染
产生的原因:水体中有过多的氮 磷元素 产生的原因 水体中有过多的氮.磷元素 水体中有过多的氮 水体中氮.磷元素的来源 水体中氮 磷元素的来源:(1)工业上排放的含有 磷元素的来源 工业上排放的含有 氮.磷及有机物的废水 磷及有机物的废水 (2)农业上过多使用氮肥 磷肥 农业上过多使用氮肥.磷肥 农业上过多使用氮肥 (3)生活上排放的大量污水 生活上排放的大量污水 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的基本症状:淡水中出现水华现象 淡水中出现水华现象. 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的基本症状 淡水中出现水华现象 海水里出现赤朝 水体富营养化的过程: 藻类大 水体富营养化的过程 水中N.P元素过多 量繁殖 需氧微生物大量繁殖,分解死亡的藻类 殖 需氧微生物大量繁殖 分解死亡的藻类 水体中的溶解氧剧降 鱼类等需氧生物大量死亡 厌氧微生物大量繁殖.分解尸体 水体发黑发臭,水 厌氧微生物大量繁殖 分解尸体 水体发黑发臭 水 质恶化
3.水体发生富营养化时,一般会发生下列情况: .水体发生富营养化时,一般会发生下列情况: 溶解氧急剧降低; 藻类植物大量繁殖; ①溶解氧急剧降低;②藻类植物大量繁殖;③ 厌氧微生物大量繁殖; 水体中氮、磷过多; 厌氧微生物大量繁殖;④水体中氮、磷过多; 鱼类等水生动物大量死亡; ⑤鱼类等水生动物大量死亡;⑥需氧微生物大 量繁殖; 水体发黑发臭。 量繁殖;⑦水体发黑发臭。 你认为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整个过程顺序为: 你认为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整个过程顺序为 ④②⑥①⑤③⑦ __________。
当分别按标准添加含氮、磷和钾的化合物后, 当分别按标准添加含氮、磷和钾的化合物后,植物 的生长慢慢恢复正常。 的生长慢慢恢复正常。
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 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不同的无 机盐对植物生长起不同的作用
正常
缺氮
缺磷
缺钾
如果植株生长得特别矮小, 如果植株生长得特别矮小,而且 叶片呈暗绿色,甚至红色, 叶片呈暗绿色,甚至红色,则是 由于体内缺少哪种无机 ( ) A. 氮 B. 磷 C. 钾 D. 铁
4、家用洗涤剂中含有一种叫三聚磷酸钠的化 学物质, 学物质,因此工农业生产及城市生活污水中含 处理污水时,要不要除去磷, 磷,处理污水时,要不要除去磷,有以下几种 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磷是生物营养元素,不必除去 (A)磷是生物营养元素, 磷是生物营养元素 (B)含磷污水是很好的肥料 含磷污水是很好的肥料, (B)含磷污水是很好的肥料,不必除去 (C)含磷污水导致水和土壤污染 含磷污水导致水和土壤污染, (C)含磷污水导致水和土壤污染, 必须除去 (D)磷对人体无毒 磷对人体无毒, (D)磷对人体无毒,除去与否无关紧要
讨论: 讨论:
为防止水质资源恶化, 为防止水质资源恶化,我们能在日常生产 和生活中做些什么? 和生活中做些什么?
生活中使用不含N、 的洗涤剂及 生活中使用不含 、P的洗涤剂及 日常化学用品;可以多使用有机肥, 日常化学用品;可以多使用有机肥, 少用化肥。 少用化肥。生产中减少水污染
• • • • • • • • •
植株矮小,叶色发黄, 植株矮小,叶色发黄, 缺氮 植株矮小,叶面有褐斑, 植株矮小,叶面有褐斑, 缺钾
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在分别缺乏氮、 在分别缺乏氮、磷和钾元素 的培养液中, 的培养液中,植物的生长状况不 分别出现生长异常。 同,分别出现生长异常。 当分别按标准添加含氮、 当分别按标准添加含氮、磷 和钾的化合物后, 和钾的化合物后,植物的生长慢 慢恢复正常。 慢恢复正常。
水华 (water blooms),是淡水中的一种 water blooms) 自然生态现象, 只是仅由藻类引起的, 自然生态现象 , 只是仅由藻类引起的 , 如蓝藻 严格意义上应称为蓝细菌) 绿藻、硅藻等, (严格意义上应称为蓝细菌)、绿藻、硅藻等, 也就是水体中氮磷含量大量增加 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中氮磷含量大量增加, 也就是水体中氮磷含量大量增加,水体富营养化, 藻类大量繁殖。 藻类大量繁殖。 水华”发生时,水一股呈蓝色或绿色。 “ 水华 ”发生时,水一股呈蓝色或绿色。 这 种在自然界就有的“水华”现象, 种在自然界就有的“水华”现象,在我国古代历 史上就有记载。在自然界中它们很快消失, 史上就有记载。在自然界中它们很快消失,并没 有给水产动物和人类带来危害。 有给水产动物和人类带来危害。
淡水中富营养化后, 水华”频繁出现, 淡水中富营养化后,“水华”频繁出现,面 积逐年扩散,持续时间逐年延长。太湖、滇池、 积逐年扩散,持续时间逐年延长。太湖、滇池、 巢湖、洪泽湖都有“水华” 就连流动的河流, 巢湖、洪泽湖都有“水华”,就连流动的河流, 如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下游汉口江段中也出现 如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下游汉口江段中也出现 水华” “水华”。 淡水中“水华”造成的最大危害是 淡水中“水华”造成的最大危害是:饮用水 最大危害 源受到威胁,藻毒素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 源受到威胁,藻毒素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 蓝藻“水华”的次生代谢产物MCRST能损害肝脏, MCRST能损害肝脏 蓝藻“水华”的次生代谢产物MCRST能损害肝脏, 具有促癌效应,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具有促癌效应,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此 自来水厂的过滤装置被藻类“水华”填塞, 外,自来水厂的过滤装置被藻类“水华”填塞, 漂浮在水面上的“水华”影响景观, 漂浮在水面上的“水华”影响景观,并有难闻的 臭昧。 臭昧。
5、某池塘因污染而出现了 黄绿色的“水花”现象,这 属于水的_________污染,其 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大 量增多,导致____________ 大量繁殖。
本课小结
1、植物生长除了要从土壤中吸收水 植物生长除了要从土壤中吸收水 无机盐。 分外,还需要吸收无机盐 分外,还需要吸收无机盐。 2、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 要使植物生长良好, 要使植物生长良好,就要适时适量 地给土壤施用肥料。 地给土壤施用肥料。不同的无机盐对植 物生长会起不同的作用。 物生长会起不同的作用。 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 3、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
正常
缺氮
缺磷
缺钾
要使植物生长良好, 要使植物生长良好,就要适时 良好 肥料。 适量地给土壤施用肥料 适量地给土壤施用肥料。不同的无 机盐对植物生长会起不同的作用。 不同的作用 机盐对植物生长会起不同的作用。
不同植物 对各类无机盐的需要量不同
讨 论:植物和土壤的相互关系
(1)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和无机盐 (2)植物可以帮助土壤积累有机物 (3)农林业生产也会对土壤产生一 些负面影响。 些负面影响。 过多施肥会使土壤板结, 如 : ( A ) 过多施肥会使土壤板结 , 改变土壤的结构。 改变土壤的结构。 (B)水体富营养化污染
( 第三课时 )
资料链接:早在300年前, 资料链接:早在300年前,英国科学家伍 300年前 德华就做了这样的实验。他分别用雨水、 德华就做了这样的实验。他分别用雨水、河 水和浸泡过土壤的水来培养薄荷, 水和浸泡过土壤的水来培养薄荷,发现用浸 泡过土壤的水种植的薄荷生长得最好。 泡过土壤的水种植的薄荷生长得最好。由此 他推测,植物的生长是土壤中的某些物质 某些物质分 他推测,植物的生长是土壤中的某些物质分 不开的。后来科学家将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物 不开的。后来科学家将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物 无机盐配置成营养液 质—无机盐配置成营养液,用它来代替土壤 无机盐配置成营养液, 栽培植物这就是无土栽培 无土栽培。 栽培植物这就是无土栽培。
D
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 练
用甲、乙两个试管( 1、用甲、乙两个试管(甲管盛有肥沃土壤的 浸出液,乙管盛有蒸馏水), ),各培养一棵大小相 浸出液,乙管盛有蒸馏水),各培养一棵大小相 同的健壮幼苗。一段时间后, 同的健壮幼苗。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用肥沃土壤 浸出液培养的幼苗,生长健壮,颜色鲜绿; 浸出液培养的幼苗,生长健壮,颜色鲜绿;用蒸 馏水培养的幼苗,生长瘦弱,颜色发黄。 馏水培养的幼苗,生长瘦弱,颜色发黄。则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说法中,正确的是( ) 该实验表明: A、该实验表明: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 该实验表明: B、该实验表明:根吸收的是溶解在水中 的无机盐 生长在土壤中的植物, C、生长在土壤中的植物,所需要的无机 盐则是由根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来的 D、以上说法都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