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学案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十三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十三课。
两宋时期是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事实上中国封建王朝的顶峰是宋朝而不是唐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艺术最高深、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的朝代。
也是当时世界上发明创造最多的国家。
宋朝也是中国为世界贡献最大的时期,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发明一半以上都出现在宋朝,那时中国四大发明中的三项被发明或是开始得到大规模实际的运用,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纸币、垂线纺织,瓷器工艺的重要改革等。
宋朝航海、造船、医药、工艺、农技等都达到了古代前所未有、后难比及的高度。
宋朝还发展起一门新科学,技术科学。
这些辉煌的成就与宋的综合文明有直接联系。
国家的综合实力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宋朝都是当时世界的第一大国。
宋朝已经达到了封建王朝的顶峰。
这种文明同时也反映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其特征就是无论农村还是城市社会生活都丰富多彩,宋代的习俗承前启后,在中国社会生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宋代城市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极其丰富,城市习俗多姿多彩,呈现了中国传统农业习俗在城市生活孕育之下的新发展,使中国的城市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
本课紧承上节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从社会各阶层的状况、乡村生活、城市风貌三个方面来介绍宋代的社会生活。
学情分析】学生到了七年级下学期这一阶段,已经从课堂、影视、书刊等各种渠道拓宽了自己的知知识面,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
这一时期,他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理解、分析能力也有所增强。
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跨入青春期,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表现欲,期望得到老师的认可、肯定和赞许。
所以他不喜欢课堂上结论式的教诲,希望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分析问题,由自己得出结论。
但由于本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知识素养参差不齐,再加上学生从影视、小说中获得的有一些知识是偏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授课人:正衡中学七年级历史组陈圆玉[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中的一课。
两宋时期是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这种文明也反映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其特征就是无论农村还是城市社会生活都丰富多彩。
宋代城市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极其丰富,城市习俗多姿多彩,呈现了中国传统农业习俗在城市生活孕育之下的新发展,使中国的城市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
本课紧承上课两宋经济,从社会各阶层的状况、乡村生活、城市风貌三个方面来介绍宋代的社会生活。
[学情分析]通过上学期和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浓厚(尤其是宋朝),有了一定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七年级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并且乐于分享。
因此,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本课以历史教材中的资源为依托,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老员外的幸福生活”这一情境,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使学生乐中学,激发他们对祖国传统节日的认同感和对发达古代文明的自豪感。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融入老员外的幸福生活,了解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城市风貌和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四个女婿的回答,了解宋代士农工商生活状况。
通过分析有关史料和图片,了解宋代的乡村生活和主要民间传统节日。
通过学生想象讨论、角色扮演,描绘宋代的城市风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祖国传统节日及风俗,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通过交流讨论,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城市风貌,体会宋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教学难点]培养分析史料(图文),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发挥想象感受宋人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了解宋代所创造的高度发达的文明。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情景创设法、问题探究法、资料研习法、图示法、小组讨论法、概括总结法番景象(出示《村童闹学图》)。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学案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学习目标】了解了解宋代士农工商的生活状况、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和城市风貌。
【自主学习】一. 宋代的社会阶层(看教材,读材料,答问题)1.宋代主要有哪些社会阶层?哪些属于统治阶级?宋代主要的社会阶层有市、农、工、商。
统治阶层中包括皇室、官僚、地主。
2.署名陆游的《避暑漫抄》记载,宋太祖称帝的第三年,于太庙寝殿的夹室中立了一块石碑,碑上的文字有三段——“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此为著名的太宗誓碑、誓约。
(但是史家对此有不同看法)(1)请说说石碑上誓约的大概意思(不理解的地方就问老师)。
以后柴氏(赵匡胤陈桥兵变,就是夺的后周柴氏的政权)的后代子孙如果犯了罪,不得对他们施加刑罚。
就是犯了谋逆(谋反)的大罪,也只能在监狱中赐他们自尽,不能在刑场上处决他们,也不能牵连他们的亲属。
不能杀害士大夫(知识分子)和上书言事的人;我的子孙后代如果有违背此誓言的,必遭天谴。
(2)誓约表明统治阶级是要宽待哪个阶层?说说这个阶层的情况。
士(知识分子)。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士人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
相当部分官员来自科举考试,各级官员俸禄丰厚,生活十分优裕。
3.南宋王炎在《双溪集》中说婺源地区的佃农“有牛具粮种者,主(地主)佃(佃户)四六分……无牛具粮种者,则又减一分矣”。
南宋初年,鄂州地方官庄绰上书朝廷,“请买卖土田不得载佃户于契书,听其自便”,得到朝廷允准。
官员胡宏也赞同“主户之与佃户皆齐民”。
于是有些佃户“稍能买田宅三五亩,出立户名,便欲脱离主户而去”(1)材料主要说的是哪两个阶层之间的关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个阶层之间关系怎样?地主和佃户。
佃农如果自己有耕牛、农具及种子等租种地主的土地,收获后于地主四六分成;佃农如果没有耕牛、农具及种子等(依靠地主提供)而租种地主的土地,收获后与地主三七分成。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案新部编本04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史料,了解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市民风貌和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
2、过程过方法:通过阅读课本,了解宋代土农工商生活状况。
通过分析有关史料,了解宋代的乡村生活和市民风貌。
通过学生间交流,介绍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的风俗,并与宋代主要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做比较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和家乡传统节日的风俗。
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同学间协作学习、交流学习心得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了解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市民风貌等,培养分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三、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通过宋代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与现代家乡传统节日风俗比较,学习比较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两宋时期是中国封建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也是中国城市发展的新阶段,城市文化达到了新的高峰。
宋代的习俗在中国社会生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一、士农工商宋代社会中,社会的主体为士农商阶层。
下面我来依次介绍一下这四个阶层:士是读书人,是国家官僚阶层在后备军;他们出身贫寒或出身中小地主家庭,有知识文化而政治地位。
他们若通过科举进入仁途,就是名正言顺的官僚阶层了。
当时很受尊重。
农是指种地为生的农户,有自耕农、半耕家和无地农民之分,自耕农有土地、农耕牛等,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半自耕农有土地但日子比较艰难;无地农民又称客户或佃户,承租地主的土地,基本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使学生对佃农和地主之间的关系稍做了解。
工是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人。
商是行商之人。
由于宋代重文轻武的国策,大兴科举制,重用文人。
各阶层的人都可以通过科举进入官僚阶层,就可以俸禄丰厚,生活优裕。
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商人的地位开始提高,他们对经济发展起了桥梁的纽带的作用。
提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宋代经历过陈桥兵变,有出现过“杯酒释兵权”,宋对武将是不信任的。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doc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屮学文科张晓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市民风貌河民间传统节FI。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述故事,以故事将三块内容紧密联系。
(2)通过文字材料、图片资料增加感想认识。
(3)通过学生表演小品剧“榜下捉婿”加深学生对社会阶层的了解。
(4)通过辩论“农村好,还是城市好?” 将后两块内容重点突出。
(5)通过学生介绍现在的节日、节日的活动与宋代的节日对比,使学生体会宋代生活的丰富多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祖国传统节H的风俗和家乡节日的习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2)通过学生表演、辩论,培养学生间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学习方式和品质。
教学盍难点重点;宋代多元文化的发展难点:古今传统节日的变化教学方法教法:讲解法、多媒体展示、比较法学法:角色扮演法、辩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我知道在座的各位同学都是多才多艺、能歌善舞的,课余文化生活中有喜欢体育运动的(哪些同学,请举手),有喜欢唱歌跳舞的(谙举手),有喜欢看电视、玩电脑的(请举手)。
看来我们的爱好还是很多种多样的,说明我们今天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那么我国古代的人民生活也这么丰富多彩吗?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宋代去了解那时的社会生活吧。
二、讲授新课首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想不想听啊?话说宋代有一个老财主,家财万贯。
年岁己高,却无儿养老,幸好有四个女儿。
俗话说“一个女婿半个儿”, 到女婿家养老也行啊。
这天,正好是老财主的六十大寿,四个女婿都來贺寿。
(找四个同学上來配合)酒席宴上,老财主说「'我老了,打算把家产卖了,你们哪个孝顺,愿意招我,我就去跟你们哪一个过「四个女婿听了,都争着要老财主去。
老财主说:“你们也别争了,咱们以桌上的酒菜为题,说儿句话,我听着哪个说的顺耳,我就跟哪个去。
”大女婿当仁不让、摇头晃脑地说:(幻灯片,分别找同学读)“壶Z中有酒泱泱,碟中有菜乎香香;老泰山者,东床再生父母也……”老财主一听,用了Z乎者也,读书人啊,乂把自己比作再生父母,很是高兴,二女婿不服,打断他的话说:“大壶里倒酒你喝酒,大碗里盛饭你吃饭,吃不饱你再吃我带来的大鸡蛋!”三女婿说「'白瓷碗里盛鱼虾,青瓷盘里装西瓜,装不下还有我烧的大青花。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案-北师大版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史料,了解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市民风貌和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
、能力目标通过阅读课本以及相关的材料,了解宋代士农工商生活状况。
通过分析有关史料,了解宋代的乡村生活和城市风貌。
通过学生交流,介绍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的风俗,并与宋代主要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作比较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进学生爱国的情感。
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同学间协作学习、交流学习心得的品质。
二、本课重点:了解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市民风貌等,培养分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三、本课难点:由于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积累程度的限制,对理性的知识较难领会,所以本课的难点是培养分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通过宋代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与现代家乡传统节日风俗比较,学习比较学习法。
四、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情景提问和探究式学习方法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导入:请大家欣赏一件国宝:播放《清明上河图》。
播放的过程挑选重点画面停顿,请学生看图说话。
生:略师:图中展示的是北宋张择端的名作《清明上河图》,现在藏于故宫博物院。
张择端用他如神的笔法仿佛将我们带入了北宋时期的东京,让我们置身于车水马龙之间,唯一缺少的是那扑面而来的尘土和喧嚣的叫卖声。
每一个欣赏过这幅画卷的人都会有自己的感受。
同学们,从刚才展示的画卷中你们看到景物繁杂、人物众多,它们共同展示了宋代社会生活的场景。
今天,让我们一同步入宋代人们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打出课题: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板书)宋代社会地位最高的是皇室官僚,士农工商阶层是社会的主体。
今天我们从一位员外的家庭生活来了解宋人的社会生活状况。
一、士农工商师:话说北宋东京有一个老员外,中年丧妻,膝下无子,却有四个女儿。
公元年,金人掳走徽钦二帝,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难”。
靖康之难后,老员外一家人被迫离开东京,举家南迁,并就此定居在南方。
【教学设计】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1、宋代士人为什么会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与哪个历史事件有关呢?
2、你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3、阅读两则材料,说说宋朝的城市风貌。
学生活动(四):快乐小结
1、教师总结全文;
2、学生进行朗读记忆。
学生活动(五):练习展示
1、《学考精练》第29页
2、课堂小测
板书设计:
1、宋代社会统治阶层:皇室、官僚、地主
2013学年七年级(பைடு நூலகம்)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伦教汇贤中学苏明月
课标要求
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宋代社会乡村生活、市民风貌。
难点: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步骤
设计意图
环节一:Show time 之情景剧
以情景剧的形式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一):小组合作
2、士人——“重文轻武”政策
3、乡村生活——节日丰富
4、城市娱乐——瓦舍
让学生表演,增加趣味性和调动学生的兴趣。
自主预习,熟悉教材,初步了解课文基本内容,并由小组集体展示,突出小组学习。
△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和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组合作,进行讨论;
△促使学生真正动手与动脑,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只起引导作用。
5、宋代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大幅度增加,南宋都城______都市人口超过百万。宋朝政府将居住在城镇的_________人户编定为____________,依据拥有房屋等______的多少分为十等,单独管理,他们成为城市的_______。市民中有_______、_______、雇工以及下层知识分子等职业和等级之分。
【七年级】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案
【七年级】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案【七年级】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案了解宋代衣食住行的变化以及东京、临安城市生活的基本情况,了解宋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
国民经济重心格局实现了经济重心南移。
过程和方法:通过对宋代衣、食、住、行变化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对东京、临安等城市物质、文化生活两大主流内容的概括,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学习从历史图片中提取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宋代衣、食、住、行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变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通过研究宋代丰富多彩的衣、食、住、行,以及东京、临安等城市丰富多彩的生活,我们可以了解中国文化丰富多彩的内涵,从而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重点:衣、食、住、行变化概述教学难点:衣、食、住、行教学方法变化的原因讲述法教学设备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1。
新河道介绍:展示宋代服饰、饮食、住房和交通的一系列图片,并在清明节期间的河流图片中介绍新河道。
2、宋代是商品经济极度发展的时代。
因此,商品经济发展后既有传统的生活习俗,也有新的社会习俗。
服装、食物、住房和交通方面的变化也是最典型的。
2.衣服。
根据职业需求、社会制度约束和性别差异,服装具有不同的特点。
(读一些小词来理解)。
从棉布到亚麻布有很大的变化。
读图:宋代官服、女装、染布图3、饮食。
从主食、肉类、食用油和烹饪燃料方面来看,北方和南方是不同的。
宋代饮食丰富多样。
4.留下来。
农民的房子大多是低矮的小屋,城市平民住在瓦房里,贵族官僚住在花园里。
家具种类很多,高脚椅很受欢迎。
5.好的。
宋代人使用的工具可分为轿车、汽车、马、骡、驴、牛和骆驼两大类。
这艘海船也有一个指南针。
(2)城市生活剪影1。
北宋时,东京是最繁华的城市,有“夜市”和“小食”,瓦济里有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
2.南宋时期的临安也是一座大都市。
有洗衣店和各种各样的团体。
3.喝茶、品茶和各种节日。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案完美版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史料学习,使学生了解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市民风貌和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和家乡传统节日的风俗。
(2)通过交流讨论,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宋代社会乡村生活、市民风貌等,培养分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难点:通过宋代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与现代家乡传统节日风俗比较,学习比较学习方法。
【教材分析】两宋时期是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这种文明也反映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其特征就是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社会生活都丰富多彩。
宋代作为我国社会生活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阶段,其丰富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多姿多彩的节日风俗,呈现了中国传统农业习俗在城市生活刺激之下的新发展,使中国的城市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
本课紧承两宋经济,从社会各阶层的状况、农村生活、城市风貌三个方面来介绍宋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板书设计】第十三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士:读书人农:农民社会阶层工:手工业者商:商人丰富乡村生活传统节日多姿多彩:元旦、寒食、冬至多彩文化生活形式多样的城市居民主体:坊郭户(非农村户口的城市居民)官僚、商人、雇工、下层知识分子社会文化生活瓦舍(娱乐场所)勾栏(演出场地)生活体育运动蹴鞠(足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的家乡敦煌的莫高窟之所以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是因为它是融建筑、彩塑和壁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宝库,谁为同学们介绍一下莫高窟的概况?(多媒体展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的建筑、彩塑和壁画的影像资料。
『教师讲述』莫高窟现存洞窟492个,其中宋代开凿的洞窟就有45个,在洞窟中数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部分是壁画,又反映当时社会生产劳动场面、社会生活场景、中外使者交流盛况以及音乐、舞蹈、杂技等的画面,是研究宋代历史的宝贵资料,在这座“墙壁上的图书馆”里我们可以领略到宋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掠影。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学案教案
第 13 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班级:姓名:学号:
主备人:刘蕾参加者:郑碧丽王柏英胡婉辉审查人:郑碧丽【学习目标】(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下边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认识宋朝士农工商的生活情况。
2.认识宋朝的农村生活和市风气采和民间传统节日。
【课前预习】
请你仔细阅读教材70-73 页“士农工商” 、“农村生活” 、“城市风采”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回答以下问题:
1、宋朝的社会阶层(请同学们经过预习课本,达成以下表格,并在书籍上圈划出有关内容)阶层基本情况
社会主士农工
体商
统治
阶层
2、农村生活(请同学们趁着清明节放假,对身旁的节日进行检查,联合书籍,达成以下问题)
(1)宋朝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此中最受重视的节日是哪些呢
(2)宋朝节日哪些保存到了今日你知道这些节日的来历吗今日我们又是如何过这些节日的呢,和宋朝有什么不一样赶忙检查一下吧。
3、城市风采:下边横轴里的资料分别表现的是宋朝城市生活的哪两个方面请你详尽说一说宋朝的城市风采。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案)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兰州52中学李世兵【导入新课】出示幻灯片:(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教师解说:宋朝,金戈铁马,王朝飘零;诗词歌赋,楼台扇底。
的确,作为一个国家,宋朝是软弱的,而作为一个文化年代,宋朝始终是中国的一个高峰。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历史,乘着“穿越时光旅行社”的“快乐大巴”,近距离感受宋朝生活。
出示幻灯片:(好消息)【讲授新课】在旅行正式开始之前,我们需要先对宋朝的基本社会情况做一了解。
出示幻灯片:旅游攻略一(小组讨论:完成学案)出示幻灯片:(两宋的社会阶级、乡村生活和城市风貌)教师总结:通过学案我们了解到,宋朝社会的统治阶级包括(学生回答:皇室、官僚、地主),社会主体是(学生回答:士、农、工、商),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农村,多数农民能够维持温饱生活。
农民的文化生活也在不断丰富和改善。
城市居民的主体称为(学生回答:城郭户),主要以(学生回答:官僚、商人、雇工及下层知识分子)为主。
宋朝市民喜爱的体育运动是(蹴鞠),娱乐的场所称为(瓦舍)。
出示幻灯片:旅游攻略二(角色扮演:加深了解《为老财主选女婿》)学生活动:找同学扮演老财主的四个女婿,并朗读四个女婿说的话。
让学生判断四个女婿的身份。
为老财主选出称心的女婿。
教师:分析“士”的社会地位。
提问:(出示幻灯片:宋代科举考试图、在宋代,士会被轻易处死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出示幻灯片教师过度:看来同学们对这次旅游充满信心,对宋朝的社会情况已做了基本了解,那我们就出发吧!出示幻灯片:(好消息)教师:欢迎大家参加“穿越时光旅行社”组织的这次“两宋之旅”活动。
这次旅行,将由小李老师为大家全程服务。
出示幻灯片:(第一天行程)教师:我们将乘坐“快乐大巴”去感受宋朝的乡村生活。
教师解说:初春的早晨,薄雾弥漫,枝叶萌动的小树林里,农田初绿。
数间农舍掩映,阡陌纵横,一片优雅。
此情此景,小李老师不禁想到了辛弃疾的一首词:《西江月》出示幻灯片:(辛弃疾《西江月》)教师解说:各位同学,我们的“快乐大巴”已经到赵家庄了。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案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教科书提供的史料,了解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市民风貌和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教科书,了解宋代士农工商的生活状况。
2、通过展示、朗读、分析有关史料,了解宋代的乡村生活和市民风貌。
3、通过小组交流,介绍自己家乡传统节日的风俗,并与宋代主要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做比较,找出异同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和家乡传统节日的风俗,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2、通过小组的交流讨论,培养同学协作学习、交流学习心得的学习品德。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教科书提供的史料,了解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市民风貌,培养分析史料、提供有效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宋代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与现代家乡传统节日风俗的比较,学习比较学习法。
【教学课时】1【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学生集体朗读。
一、士农工商阅读教科书后,请同学慨括宋代士农工商的生活状况,教师简要评价。
解释什么叫“士”?补充介绍:经历过陈桥兵变,到“杯酒释兵权”,宋朝统治者处处表现了对武将的不信任,这是宋朝开国后实行重文轻武国策的重要原因之一。
“士”是统治阶级的后备军。
所以“士”普遍受到尊敬,社会地位比较高。
强调宋代统治阶级包括皇族、官僚,士农工商是社会的主体。
二、乡村生活和城市风貌向学生展示《清明上河图》。
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幅宋代世俗生活画。
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
全图分为三个段落。
以该图为依据,要求学生以画中的内容介绍宋代的衣食住行、节日情况、瓦子等。
教师提问:大家根据教科书的内容想一想,宋代的节日习俗与我们家乡的节日习俗有什么不同?学生介绍后教师强调宋朝城市的特点:人口大大超过唐朝的都城长安;打破市坊制,改变了前代都城的城市格局;打破前代城市对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出现夜市和早市。
出示教科书中的《梦梁录》的选段和图片“宋男女伎乐图”史料,提问:说明了什么?学生得出:说明宋朝城市市民精神文化生活丰富。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学案
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导学案第 周 班级: 姓名: 主备人: 参与者: 授课时间:【学习目标】了解了解宋代士农工商的生活概况、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和城市风貌。
【预习检测】一、士农工商1、宋朝的统治阶层主要包括哪几个?2、社会主体有哪些阶层?3、为什么士的地位比较高二、乡村生活1、物质生活:2、文化生活:3、他们有哪些传统节日?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文化生活?举一举文化生活的例子。
三、城市风貌:1、宋代的城镇发展有了怎样的变化?2、政府对城镇居民的管理采用了什么方法?3、说一说城镇居民的文化体育活动的情况?【研讨探究】1、下面横轴里的材料分别体现的是宋朝城市生活的哪两个方面?请你详细说一说宋朝的城市风貌。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些脍炙人口的词句它们的作者分别是范仲淹、王安石和苏东坡。
他们都曾在宋朝身居要职,进行过或反对过改革?但是又都被贬官、被流放,却无人被杀?不但是他们,在宋朝很少有知识分子被处死。
这是为什么呢?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数里。
——吴自牧——《梦粱录》 一脚踢出天边月,两肩擎起海中星。
何叹国足英雄少,当知高手在圆情。
宋——无名氏2、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绘宋朝的生活画卷:“当时,欧洲国王的生活水准仅仅相当于洛阳的一位马夫。
”这话虽然夸张,但也由此可见,宋代人们的社会生活水准在世界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同学们想一想,宋代为什么能够有如此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反思拓展】四人一组,分别代表士、农、工、商,描述一下本人在宋朝的生活,看谁说得生动详细。
http://www.tsxian.c om/article.asp?id=1558/Html/Knowledge// babybooks/?gOo=Z29vZHNfZGV0YWlscy5kd3Q=&goodsid=3805/product/product_detail-id-52155-bs-msliu.html【拓展练习】1、对于宋士农工商四个阶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宋朝开国后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所以知识分子受到普遍的社会尊重B、在宋朝大部分农民还是吃不饱、穿不暖C、宋朝的手工业者基本上都能按契约领到工钱。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十三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十三课。
两宋时期是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事实上中国封建王朝的顶峰是宋朝而不是唐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艺术最高深、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的朝代。
也是当时世界上发明创造最多的国家。
宋朝也是中国为世界贡献最大的时期,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发明一半以上都出现在宋朝,那时中国四大发明中的三项被发明或是开始得到大规模实际的运用,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纸币、垂线纺织,瓷器工艺的重要改革等。
宋朝航海、造船、医药、工艺、农技等都达到了古代前所未有、后难比及的高度。
宋朝还发展起一门新科学,技术科学。
这些辉煌的成就与宋的综合文明有直接联系。
国家的综合实力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宋朝都是当时世界的第一大国。
宋朝已经达到了封建王朝的顶峰。
这种文明同时也反映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其特征就是无论农村还是城市社会生活都丰富多彩,宋代的习俗承前启后,在中国社会生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宋代城市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极其丰富,城市习俗多姿多彩,呈现了中国传统农业习俗在城市生活孕育之下的新发展,使中国的城市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
本课紧承上节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从社会各阶层的状况、乡村生活、城市风貌三个方面来介绍宋代的社会生活。
【学情分析】学生到了七年级下学期这一阶段,已经从课堂、影视、书刊等各种渠道拓宽了自己的知知识面,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
这一时期,他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理解、分析能力也有所增强。
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跨入青春期,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表现欲,期望得到老师的认可、肯定和赞许。
所以他不喜欢课堂上结论式的教诲,希望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分析问题,由自己得出结论。
但由于本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知识素养参差不齐,再加上学生从影视、小说中获得的有一些知识是偏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七年级历史下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案、教学设计
-论文结构清晰,观点明确,论述充分;
-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字数在500字左右,要求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作业提交时间:下周二上课前。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次关于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生活变化的访谈活动。访谈对象可以是家长、亲戚或其他长辈,了解他们亲身经历的社会生活变化。访谈结束后,每组整理访谈内容,形成一份访谈报告。要求如下:
3.强调社会变迁背后的历史原因,如国家政策、经济发展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讨论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总结共性问题。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答案分享,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待提高。在历史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学习过中国古代史,对历史发展的脉络有了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本章节将关注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生活变化,对学生而言,这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认识到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激发学生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案(通用2篇)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案(通用2篇)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案篇1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案教学目标通过教科书提供的史料,了解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市民风貌和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
通过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和家乡传统节日的风俗,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通过小组的交流讨论,培养同学协作学习、交流学习心得的学习品德。
本课重点教学过程1. 宋代的统治阶级是哪些?2. 宋代士、农、工、商的情况是怎样的?士:农:工:商:3. 宋代的乡村节日有哪些?每一种节日里人们会干什么?4. 宋代城市情况怎样?人们平时会干什么?巩固练习1. 瓦舍在宋代城市盛行,主要是因为 ( )a. 士大夫的提倡b. 市民阶层不断壮大c. 城市的繁荣d. 达官贵人的需要2. 宋代人最重视的节日是 ( )a. 元旦b. 元宵节c.端午节d.中秋节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案篇2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一、学习目标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二、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市民风貌等。
难点:比较宋代与现代传统节日的风俗。
三、课堂学习课前准备:1.宋朝开国后实行的国策,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
2.宋代的地主阶层占有大量田地,靠剥削为生。
大部分农民是拥有少量田产的农和农,另一部分是租种他人土地的。
3.宋代大部分官营、私营的手工业作坊都使用雇佣,作坊主按契约支付给一定数量的工钱。
4.宋代政府将居住在城镇的非农业人户编定为,他们成为城市的主体。
一. 学习过程1.士农工商阅读课文,概括宋代有哪些社会阶层?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如何?哪些是统治阶级?哪些是被统治阶级?2.乡村生活阅读课文,宋代民间有哪些传统节日?与今天的传统节日做个对比。
简单概况乡村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状况。
3.城市风貌阅读课文,概括宋代城市特点,对比唐长安图和北宋东京图,看看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点。
二.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a.宋代城市中的瓦舍是固定的娱乐场所b.宋代城市风行蹴鞠之戏c.宋朝多数农民不能够维持温饱生活d.宋代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2.北宋的都城是()。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案新部编本02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阅读教材、编演历史短剧了解宋代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创造表演机会,展示学生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通过搜集资料、小组交流与讨论,分组竞赛等形式,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并与宋代民间节日习俗进行比较,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和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
3、通过出示自制挂图,引导学生比较“北宋东京城”和“唐长安城”的异同,并以东京城为例,分析宋代城市的特点,提高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4、通过相声表演和展示学生仿制的古代足球,设计相关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感受宋代城市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
5、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比较学习法,通过知识的积累和情感体验,逐步形成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市民风貌;学会比较学习法。
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1)通过查找书籍、报刊等,以及社会调查,搜集家乡的节日习俗活动等资料。
(2)阅读教材,编练历史短剧“宋代的士、农、工、商”和相声“看戏趣事”。
(3)动手仿制古代足球-蹴鞠。
2、教师准备:(1)挂图《清明上河图》、自制挂图《北宋东京平面图》、《唐长安城平面图》。
(2)编导历史短剧“宋代的士、农、工、商”和相声“看戏趣事”。
教学方法:比较学习法、读书指导法、分组竞赛法、小组讨论法、表演法、动手制作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挂图《清明上河图》(局部)首先请学生注意观察图画,然后引导学生说出这幅画的名称,进而启发学生思考:“这幅画向我们展示了怎样的社会面貌?”“你想深入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和习俗吗?就让我们打开宋代的史册,去探寻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导学案
第 周 班级: 姓名: 主备人: 参与者: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了解了解宋代士农工商的生活概况、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民间传统节日
的风俗和城市风貌。
【预习检测】
一、士农工商
1、宋朝的统治阶层主要包括哪几个?
2、社会主体有哪些阶层?
3、为什么士的地位比较高
二、乡村生活
1、物质生活:
2、文化生活:
3、他们有哪些传统节日?
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文化生活?举一举文化生活的例子。
三、城市风貌:
1、宋代的城镇发展有了怎样的变化?
2、政府对城镇居民的管理采用了什么方法?
3、说一说城镇居民的文化体育活动的情况?
【研讨探究】
1、下面横轴里的材料分别体现的是宋朝城市生活的哪两个方面?请你详细说一说宋朝的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些脍炙人口的词句它们的作者分别是范仲淹、王安石和苏东坡。
他们都曾在宋朝身居要职,进行过或反对过改革?但是又都被贬官、被流放,却无人被杀?不但是他们,在宋朝很少有知识分子被处死。
这是为什么呢?
2、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绘宋朝的生活画卷:“当时,欧洲国王的生活水准仅仅相当于洛阳的一位马夫。
”这话虽然夸张,但也由此可见,宋代人们的社会生活水准在世界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同学们想一想,宋代为什么能够有如此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反思拓展】
四人一组,分别代表士、农、工、商,描述一下本人在宋朝的生活,看谁说得生动详细。
【拓展练习】
1、对于宋士农工商四个阶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宋朝开国后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所以知识分子受到普遍的社会尊重
B、在宋朝大部分农民还是吃不饱、穿不暖
C、宋朝的手工业者基本上都能按契约领到工钱。
身分也比较自由
D、商人按照规定向政府交税,自身的地位也得以提高
2、北宋东京城内“瓦舍”盛行的主要原因是( )
A、市民阶层的壮大
B、农民的需要
C、士大夫的提倡
D、达官贵人的需要
3、下列有关宋代社会风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饮茶之风开始盛行
B、各种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发展
C、有专门的娱乐场所称之为“瓦舍”
D、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敬
4、《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浪子”燕青逛东京大街,这条大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
请问他们走到了什么地方( )
A、瓦舍
B、早市
C、榷场
D、集贸市场
5、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们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们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①会子②蕃坊③瓦舍④岁币⑤互市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6、此图和下列哪一项有关?A、科举考试 B、清明踏青
C、瓦舍娱乐
D、蹴鞠游戏
7
1)第一则材料描写了宋代民间哪
一个传统节日?
(2)第二则材料描写了怎样一种情景?请你
发挥合理想象进行描述。
(
3)这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导学案
第周班级:姓名:主备人:参与者:授课时间:【学习目标】
1、知道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
2、了解忽必烈改制的内容和影响,提高归纳表达能力。
【预习检测】
1、统一蒙古的人是谁?他被尊称为什么?蒙古建立时间?都城?
2、元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史称)?元统一全国时间?
3、领导武装抗元的南宋大臣是谁?
政治上:建立行省制度
4、忽必烈改制
经济上:推行重农政策
影响:
5、元朝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有何目的?
6、形成了哪个新民族?是怎样形成的?
【研讨探究】
忽必烈为什么要仿效汉法改制?
【拓展创新】1、元朝与历史上曾经建立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相比,有哪些不同点?
2、元朝是怎样对辽阔的疆域实行有效统治的?
【归纳整理】一个民族:
两个都城: ,
三个人物: , ,
四个时间: , , ,
【拓展练习】
1、被称为“一代天骄”的蒙古族英雄是()
A、阿骨打
B、元昊
C、铁木真
D、忽必烈
2、元朝都城大都就是今天的( )
A、北京
B、沈阳
C、吉林
D、呼和浩特
3、“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说的是哪朝的疆域( )
A、西汉
B、东汉
C、唐朝
D、元朝
4、今天的山东省辖地在元朝时归哪一机构管辖( )
A、中书省
B、辽阳行省
C、陕西行省
D、河南江北行省
5、元朝时我国出现的一个新的民族是( )
A、蒙古
B、藏族
C、回族
D、满族
6、下列历史事件中,与成吉思汗无关的是( )
A、完成了蒙古的统一
B、建立了蒙古政权
C、在位期间创制了蒙古文字
D、灭亡了南宋
7、忽必烈仿效中原的政治体制,建立了( )
A、三省六部制
B、节度使制
C、内阁制
D、行省制度
8、西藏地区正式归中央政府管辖始于(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9、元朝时全国最高行政机构是( )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行中书省
10、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中,由蒙古族建立的是( )
A、辽
B、西夏
C、金
D、元
11、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1 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元世祖
材料2 (忽必烈劝课农桑)行之五六年,民间垦辟种艺之业,增前数倍。
——《农桑辑要》
(1)材料1反映了元世祖什么思想?为此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2)材料2反映了元世祖采取的这些措施取得了什么结果?
(3)元世祖采取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