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营区小学数学13年级集体备课材料(2011201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教案教案标题: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小学数学知识,解决基本数学问题。
2. 学生能够培养数学思维、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 学生能够展示合作学习和交流技巧。
教案内容:本教案适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上的集体备课活动,主要涉及小学1-6年级的数学教学内容。
步骤一:目标规划1. 整理教学大纲和教材,确保了解每个年级的数学教学目标和内容。
2. 设定本次备课的具体目标,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
步骤二:资源准备1. 集合教学课件、教学实例、学生练习册和学生教辅材料等教学资源。
2. 确保备课所需工具和材料齐全,如白板、彩色粉笔、计算器等。
步骤三:课程设计1. 分析每个年级所学的数学知识点,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进行教学设计。
2. 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和练习,确保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技巧。
步骤四:教学方法1. 结合不同年级的数学知识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如教师讲授、小组讨论、游戏练习等。
2.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步骤五:评估方式1. 设计合适的评估方式,如小组出题、作业批改、针对个体学生的口头测验等。
2.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步骤六:教学反思1. 在备课结束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备课和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2. 借助同事和专家的意见,进一步提高备课和教学质量。
教案扩展:1. 结合教学大纲和教材,逐步补充和完善备课内容,形成全年级的备课教案。
2. 鼓励教师们在备课过程中进行经验交流,分享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提高备课效率和质量。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单元备课(集体备课)I. 目标与要求本单元的数学教学目标是:- 帮助学生认识1-10之间的数字,并能正确书写和读出这些数字;- 培养学生的数数量感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游戏和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II. 教学内容本单元将重点教授以下内容:1. 数字认识:- 学生认识1-10的数字及其书写形式;- 学生能够准确快速地朗读1-10的数字。
2. 数字比较:- 学生能够正确比较1-10的数字的大小关系;- 学生能够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两个数字的关系。
3. 数字顺序:- 学生能够按正确的顺序排列1-10的数字;- 学生能够快速找到缺失的数字。
III.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1.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书写1-10的数字;- 培养学生较强的数字比较能力。
2. 教学难点:- 学生准确识别十位与个位数的数字;- 学生正确运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比较数字。
IV. 教学方法本单元的教学将采用以下方法:1. 游戏教学法:- 利用数学游戏和互动活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通过游戏,巩固和拓展学生对数字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2. 实物教具法:- 使用具体的实物教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字的大小关系;- 通过实物教具,帮助学生培养数字比较的能力。
3. 合作研究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促进彼此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通过合作研究,激发学生的研究动力和兴趣。
V. 教学步骤本单元的教学步骤如下:1. 导入新知:- 通过展示物品数量,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10,并帮助学生准确快速地朗读这些数字。
2. 数字识别:- 利用游戏和实物教具,帮助学生正确识别和书写1-10的数字。
3. 数字比较:- 利用游戏和实物教具,让学生比较数字的大小关系,并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这些关系。
4. 数字顺序:- 利用游戏和实物教具,让学生按正确的顺序排列1-10的数字,并找出其中缺失的数字。
第一二单元集体备课(课件)-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第七单元“总复习”
教学重点:小数乘除法和四则混合运算的法则和顺序;图形的 面积计算;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特点和方法;确定可能 性;倍数与因数概念。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积的小数点位置和除数是小数的商的小数 点位置的确定;质数与合数的辨析;图形的变换和运用多边 形求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转换。
教学关键:要以整数除法作认知基础,为小数除法的学习架 设桥梁;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紧密联系数的概念来帮助 学生理解;加强整数除法与小数除法、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 法与除数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方法; 正确地进行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养成验算的习惯。
教学难点:在特定的数字背景下产生运算顺序的错误。
教学关键:采用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已有知识建 构新知,注意组织及时的比较与辨析,学会排除数字干扰, 及时控制计算失误,养成检验的习惯。
第五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重点: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与运用面积公式 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正确运用 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 计算方法;强化估算意识,培养估算能力;会求积的 近似值,并能根据具体情况保留积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根据具体情况 保留积的近似值。
教学关键:思考如何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找到解决 新问题的办法和途径,从而主动地掌握新知识;其间, 突出对算理的探究,引导学生切实掌握小数乘法的计 算方法。
认识克与千克集体备课初稿
年级
二
单元
三
时间
2011.04,21
主备教师
许艳霞
课题
《认识克与千克》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知道克和千克是质量单位,并感受“1克”“1千克”有多重。
2、知道1千克=1000克
3、会称整千克物体的质量。
4、会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自主探索的精神。
教学
重难点
使学生感受1克、1千克的质量以及会称整千克物体的质量。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天平台称
教师活动
一:谈话导入
让学生体重引出教学新知
二:探究新知
1、认识1克。
2、感受几克、几十克、几百克
学生活动
对质量有了初步印象,为学习克和千克做准备。
通过掂一掂感知1克的质量。
列举生活中质量为1克的物品
看包装了解物体质量。感受质量累增。
设计意图
导入易于接受,激发学习兴趣。
个性化修改
3、认识1千克。
出示质量为1千克的洗衣粉。
4、教学克与千克的关系。
两袋糖和一千克洗衣粉比较,谁重?
盘秤的认识
三、
拓展延伸
1你能给老师说的物体添上合适的质量单位吗?
2判断对错
3如果称你的体重用哪个单位最合适?
4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称?你是在什么地方看见的?
1、通过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质量。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习兴趣。加深对克和千克的理解
启发、锻炼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
积极回答问题
认真听仔细体会
对所学知识再次加深巩固,同时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了解一些课外知识,进一步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
船营区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备课材料
船营区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备课材料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的备课,我将分两个环节进行:一是进行经验交流。
二是进行教材解读。
第一部分:经验交流现任一年级教师,大多数是刚刚结束毕业班教学后从事本项工作,还有部分教师是第一次接触本年段的教学。
基于这样的特殊情况,安排了本次“如何培养一年级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经验交流活动。
十一小学的颜毓含老师和宋威老师做了发言。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好习惯船营区第十一小学校颜毓含尊敬的各位校级领导,亲爱的各位同仁大家好:首先我要非常感谢朴老师能够给我这次机会在这里和各位同仁交流有关新生如何培养数学学习习惯这个话题。
其实在坐的每一位老师在教育教学中都比我更有经验,只是我刚刚从一年级的教学中走过来,可能比大家看到的更近一些,所以我只能说自己谈的只是自己或从别人身上总结出一点拙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启示和更多的灵感去开启孩子这扇学知的大门。
我想大家都知道,对于一个孩子来讲,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终身受益,而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应怎样培养呢?那对于在坐的每一位教师就责任重大了。
教育学家说过刚上学的一年级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
因此对于我们教师而言在教数学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容忽视。
习惯的内涵太丰富,涉及的面也很广,所以针对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角度出发,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我觉得培养学生如下几点数学学习习惯非常重要。
一.认真听讲的好习惯在一年级课堂上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小手林立,小学生们踊跃发言,气氛相当活跃。
但是,他们只顾着自己表达,而没有注意倾听别人的表达,以致于有的学生一再重复别人的答案,有的答案已有明确提示,可他还陷在自己的错误思维中的现象。
这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刚入学时只在意自己的想法,想及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和同学,而造成上课随意插话的习惯,这往往使他失去吸取别人经验的机会,甚至更严重的导致听课效果的负面影响对于我们一年级的教师就应该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的要求来纠正他们以前的坏习惯。
中心校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安排表
集体备课 负责学校 中心小学 实验小学 聂村小学 南韩小学 道口小学 千峪小学 九中小学 中心小学 集体备课内容 一二年级前三分之一部分教材分析 三、四、五年级前三分之一分教材分析 磨课 一二年级中间部分教材分析 三、四、五年中间部分教材分析 磨课 一二年级后三分之一部分教材分析 三、四、五年级后三分之一分教材分析
集体备课安排表
集体备课 周次 1 3 5 7 9 11 13 15 科目 音乐 音乐 音乐 音乐 音乐 音乐 音乐 音乐 负责学校 中心小学 实验小学 聂村小学 南韩小学 道口小学 千峪小学 九中小学 中心小学 集体备课内容 一二年级前三分之一部分教材分析 三、四、五年级前三分之一分教材分析 磨课 一二年级中间部分教材分析 三、四、五年中间部分教材分析 磨课 一二年级后三分之一部分教材分析 三、四、五年级后三分之一分教材分析 周次 1 3 5 7 9 11 13 15 科目 美术 美术 美术 美术 美术 美术 美术 美术
排表
集体备课 负责学校 中心小学 实验小学 聂村小学 南韩小学 道口小学 千峪小学 九中小学 中心小学 集体备课内容 一二年级前三分之一部分教材分析 三、四、五年级前三分之一分教材分析 磨课 一二年级中间部分教材分析 三、四、五年中间部分教材分析 磨课 一二年级后三分之一部分教材分析 三、四、五年级后三分之一分教材分析
语文、数学、英语学科集体备课参照以上 学科时间进行,集体备课内容由各教研组 长上传,其他任课教师进行评论,但是评 论内容不少于100字,不能从网上粘贴复 制,要与集体备课内容保持一致。其他学 科集体备课方法与主要学科方法一致。
集体备课 周次 1 3 5 7 9 11 13 15 科目 综合 综合 综合 综合 综合 综合 综合 综合 负责学校 中心小学 实验小学 聂村小学 南韩小学 道口小学 千峪小学 九中小学 中心小学 综合学科包括信息、品德、地方课程等学 科,各校自行安排材料,但是不能重复 集体备课内容
融汇小学备课模版一(2013——2014下期)
鱼洞四小〃融汇小学电子备课说明“磨刀不误砍材工”,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实效,规范教学管理,为了各位老师能顺利、规范、美观地完成教案书写工作,对格式与填写作如下要求:一、部分项目填写说明1.“合作备课分工记载”填写(1)复备人对其他教师备课的初备教案进行分析,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实际授课内容和掌握情况等认真修改后使用,不能盲目地全盘照搬。
(2)复习分工根据同年级同学科教师人数和复习实际需要进行统筹安排,整体划分和填写板块备课人,可以根据实际进行增减。
2.“单元教学目标及达成反思”中,“单元目标”由各单元备课人拟定;“教学反思”则由上课教师该单元教学结束后,根据目标达成情况分析教学得失,进行反思感悟。
3.“课题”语文等学科可写上篇目号,如“9. ”,其他学科可直接写内容名称。
4.“教学后记”可抓住重点细节,课后及时反思、总结和填写,不临时拼凑。
二、排版标准1.页边距设置:上、下1.5cm,左右各2cm(参照本材料)。
2.字体字号:仿宋、小四字,行距:固定值20磅(合作备课分工记载名单:四号字)教学过程中大题号前不空格,小题号及其他各段首行缩进2字符。
页码位置:页面底端、外侧。
3.“教学整体框架”为该课时主要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的框架及时间预设;“教学后记”应为上课后在纸质教案上手写,且每月至少有一次超过200字的反思。
4.除封面和;评价标准页(教案评价标准、合作分工记载)为固定格式,各占一页外,备课模板的其他表格大小不固定,视备课内容多少自动延伸篇幅。
5.请节约用纸,某课时教案内容不足一页的,空两行,继续备下一课内容。
课题为本页首行时不空行。
三、内容要求方法:三次备课第一次:独立或分工完成电子备课。
教学设计要能指导教学,注重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次:各自完善电子备课。
各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和学生实际的情况下,对共享教案进行个性化修改完善。
第三次:规范打印纸质教案。
规范排版后(不能随意改变字体和字号等)进行双面打印;课前根据情况灵活微调,在纸质教案上勾划、修改。
教学集体备课1
门村小学集体备课(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科:_数学教研组长:__高云霞__成员王文超、李春华、张云华、马绍文门村小学集体备课活动材料目录序号时间材料名称及内容备注1 2020 通知2 2020 主备课3 2020 交流研讨记录(3次)4 2020 形成共案5 2020 活动照片通知门村小学数学教研组决定于周二下午第二节在六年级组举行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请全体数学老师准时参加,莫误。
门村小学教科室门村小学集体备课交流研讨记录六年级组时间第15周第二节地点全体数学老师参加人员签到张云华活动主题百分数的意义及读写记录人摘要:刘校长:在课堂上,要多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当课堂的主人,注意本课学生易错点和重难点,多加强调。
郑主任: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李春华:教学中要有自己的风格,反思、总结,进一步提升授课水平。
张云华: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并确定好三维目标,以目标为导向进行教学。
马绍文;课堂上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老师评价要及时。
门村小学集体备课形成共案姓名张云华年级六年级科目数学课题百分数的意义及读写一、教材编排意图:百分数在生活中经常用到,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归纳能力。
让学生在操作和探索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二、学情分析(应侧重知识与能力的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整数、分数和小数,在此基础上学习百分数,百分数要跟分数区别开,体会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百分数。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归纳能力。
让学生在操作和探索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三、教学目标:1 .体会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百分数。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 .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归纳能力。
一至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
一至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数学教学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备课,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将以一至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为主题进行讨论。
一至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是数学教师们共同备课的过程,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们可以共同探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们可以相互交流经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教学计划,提出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准备教学资源,共同讨论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在一至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中,教师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数学学科的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
对于一年级学生,教师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和数学逻辑思维。
对于二至三年级学生,教师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数学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对于四至六年级学生,教师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在一至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中,教师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可以采取讲授、讨论、示范、练习、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同时,教师们可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一至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中,教师们可以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件、教学视频、教学实验器材、教学教具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同时,教师们可以准备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的练习题和试卷,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习效果。
在一至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中,教师们应该注重教学过程的评估和反思。
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学生测试等多种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同时,教师们应该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一至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是数学教师们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们可以共同探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船营区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材料
船营区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材料第一单元:小数乘法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选择“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习素材,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
对于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而言,“元、角、分”、“米、分米、厘米”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计量单位了。
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些知识基础,教材从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中,选择“买风筝”(与元、角有关)、“换玻璃”(与米、分米有关)的活动为背景,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
这样的生活背景,不但能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元、角之间、米、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系统中。
(2)淡化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突出计算方法的教学。
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要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应从分数乘法的意义入手。
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根据小数与整数的密切联系,教材先教学小数乘法,再教学分数乘法。
与原义务教材比,淡化了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把重点放在计算的算理和方法的总结上,引导学生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解释小数乘法的算理,并由此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
(3)应用转化和对比,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的书写方式,进位规则均与整数相同,所以,教材紧扣两者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①用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
②用对比的方法,处理积中小数点的位臵问题。
教材在例3、例4中,均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分别观察因数和积中小数的位数,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这一关系,准确找到积中小数点的位臵。
③帮助学生按一定顺序概括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在例4的教学中,应用合作研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地、有序地概括出计算小数乘法的一条清晰的思路: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教学建议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由于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时应紧紧抓住这种联系,帮助学生将未知转化为已知。
2013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请同学们帮忙算一算,说出数量关系并列出算式解答)
说说本题的数量关系?
苹果的总价+梨子的总价=总钱数
数量关系是:(苹果的单价+梨子的单价)×2 =总钱数,
二、积极探索,合作交流
1、理解图意,提取信息
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用意识与规范书写和自觉检验的习惯。
内容
分析
教学重点
掌握解形如ax±b=c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
正确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法
学法
教具学具
与教材内容同步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材处理
二次备课
年月日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让学生回忆购买水果的生活情境,
同学们有没有买过水果?在购买水果的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数学问题?
五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课时计划
攀枝花市第六小学主备教师:张恒
课型
第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生能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形如ax±b=c的方程,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灵活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3、小组交流,探索方法
A:交流想法,碰撞思维
请学生根据小研究,说说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和分析。要求说说:(1)你是怎样分析的?
(2)你找的等量关系式是怎样的?
(3)你是怎样找到等量关系式的?
B、小组汇报,落实方法
小组汇报要求:
(1)组长分好工:1人主讲、2人补充,1人评价。
船营区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备课材料
船营区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备课材料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的备课,我将分两个环节进行:一是简单交流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修订稿)》修改情况。
二是进行教材解读,在解读过程中,穿插案例分析与优秀课例。
第一部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修订稿)》修改说明一、修改工作的基本过程2005年5月,教育部成立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工作组,启动修改工作。
修订工作组首先到实验区进行实地调研,通过问卷、听课和访谈等方式,听取第一线教师的意见;之后,针对课程标准的框架、设计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部分,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与研究,完成修改初稿。
2006年6月至9月,向全国30多位专家、学者和第一线教师寄发修改稿的初稿和征求意见表,邀请几位中科院院士和数学家座谈,征求对修改稿的意见。
在听取意见的基础上,修订工作组对修改初稿又进行了认真修改,形成《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修订稿)》。
二、修改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修改组确定的《标准》修改的基本原则和思路是:修改的基础是课程改革4年的实践和调查研究的结果;修改应稳步进行,使得《标准》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全面;增强可操作性,更适合于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习评价。
明确修改过程中要进一步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关注过程和结果的关系;二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的关系;三是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关系;四是生活情境和知识系统性的关系。
三、修改的主要方面1.体例与结构的调整本次修改,在保持原课程标准基本结构不变的基础上,经充分讨论,在结构上有两处调整。
一是前言内容做了较大的调整。
在前言重点阐述了《标准》的指导思想、意义与功能。
明确了《标准》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依据。
明确了《标准》的意义和功能。
在前言中指出,“《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个学生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
船营区小学科学学科集体备课方案
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小学科学备课方案小学幼儿教研部张诗雨一、指导思想1、本次备课针对我区小学科学学科课堂教学实际和教师队伍现状,以教材分析、案例研讨、科学知识培训为主要内容,帮助、引领教师进一步理解、把握教材,提升课堂教学实施水平。
2、本着发挥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培训实效性的原则,采取教研员主讲、骨干教师交流、全体教师互动参与式的培训方式,进一步研究科学课教学中的重点问题,共同探讨提升课堂效率的方法,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备课主题以“有效的科学探究”为主题,进一步研究科学教案的设计与课堂教学实效性。
三、备课目的1、进一步解决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理解问题,有效引导教师创造性地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解答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疑点、难点问题。
2、充分发挥兼职教研员以及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为教师提供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使理论学习与实践有机结合,同时也将教研员的工作思路及时的与基层学校实现对接。
四、备课内容及形式:通过包片蹲校、开展深度教研,结合上级业务部门近期提出的研究方向和我区科学学科教学实际情况,本次备课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教材培训:针对学科教师更换频繁、把握教材不到位的情况,对3~6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内容进行解读。
(总体设计思路、课程体系安排以及各册教材单元的重点内容如何把握等)培训方式:教研员主讲。
2、案例分析:围绕“有效的科学探究”——科学教案的设计和课堂教学实效性这一主题,以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讲解、分析。
全体教师参与活动。
培训方式:教研员主讲3、骨干交流:充分发挥学科中心备课组和一线骨干教师的作用,让她们就各册教材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所教经验进行交流,彼此分享,在细节研究中,使教材分析、教法辅导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培训方式:学科骨干教师主讲。
4、互动研讨:全体科学教师就教材内容或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提出意见或建议,大家相互交流、共同研讨。
五、备课要求:1、希望教师在假期能浏览、熟悉所教年段的教材内容,初步感知、设计教学,收集问题、带着思考参加培训,能够积极参与互动交流,在研讨中明晰教学方向,以提高本次备课活动的有效性。
船营区小学数学13年级集体备课材料(2011201
船营区小学数学1—3年级集体备课材料(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根据几年来课程改革实验的经验和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在深入调查、认真研讨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的工作重点和工作思路进行本次集体备课。
本次集体备课主要有三项内容:1、对《上好课:问题与对策》教材的第一单元进行培训2、解读教材。
结合学科工作重点、工作思路,解读教材,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3、下发教学进度(教学进度表附后)《上好课:问题与对策》(小学数学)第二版第一节数学情境应该如何创设现象一:为情境而情境的教学行为;(认识物体和图形)现象二:情境之后,学生弄不清楚教师的设计意图;(表内乘法教学)现象三:一味地追求生活化,“情境”=生活;(角的教学)●情境创设的目的是什么?它仅仅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吗?则不然。
它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而服务的,教师应该用情境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素养提升提供场景。
●那么,它的教育功能有哪些?1、激发兴趣;2、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挑战性的”(要有丰富的现实背景,赋予思考的现实素材);3、激活学生已有经验;4、唤醒问题意识;5、启迪深刻思维;●教学策略与建议:1、注重问题性(例:认识物体和图形)2、注重挑战性(例:进位加法)3、突出现实性(例:测量)4、突出开放性(例:表内乘法二)第二节学生什么都能发现吗现象一:现在上数学课尤其是公开课时,教师都喜欢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经常失语,不知所云。
现象二:教学中简单的灌输替代了学生的尝试发现。
现象三:教师该讲的不敢说,该做的题不敢提示,该问的问题不敢呈现。
●会诊、分析:误区一、教师以为学生什么都能发现。
误区二、接受就是注入灌输。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凸显数学内容的生活化。
(教学时应加强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呈现的素材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2、凸显内容呈现的多样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船营区小学数学1—3年级集体备课材料(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根据几年来课程改革实验的经验和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在深入调查、认真研讨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的工作重点和工作思路进行本次集体备课。
本次集体备课主要有三项内容:1、对《上好课:问题与对策》教材的第一单元进行培训2、解读教材。
结合学科工作重点、工作思路,解读教材,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3、下发教学进度(教学进度表附后)《上好课:问题与对策》(小学数学)第二版第一节数学情境应该如何创设现象一:为情境而情境的教学行为;(认识物体和图形)现象二:情境之后,学生弄不清楚教师的设计意图;(表内乘法教学)现象三:一味地追求生活化,“情境”=生活;(角的教学)●情境创设的目的是什么?它仅仅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吗?则不然。
它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而服务的,教师应该用情境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素养提升提供场景。
●那么,它的教育功能有哪些?1、激发兴趣;2、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挑战性的”(要有丰富的现实背景,赋予思考的现实素材);3、激活学生已有经验;4、唤醒问题意识;5、启迪深刻思维;●教学策略与建议:1、注重问题性(例:认识物体和图形)2、注重挑战性(例:进位加法)3、突出现实性(例:测量)4、突出开放性(例:表内乘法二)第二节学生什么都能发现吗现象一:现在上数学课尤其是公开课时,教师都喜欢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经常失语,不知所云。
现象二:教学中简单的灌输替代了学生的尝试发现。
现象三:教师该讲的不敢说,该做的题不敢提示,该问的问题不敢呈现。
●会诊、分析:误区一、教师以为学生什么都能发现。
误区二、接受就是注入灌输。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凸显数学内容的生活化。
(教学时应加强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呈现的素材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2、凸显内容呈现的多样化。
(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3、凸显学习过程的探究性。
(激活探究欲望,提供探究材料,构建探究性活动活动过程,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体验,在探究中发现,合作探究,自主建构。
)4、凸显合作与交流,提倡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第三节数学课学生会交流吗现象一: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交流是单向的,当一个问题提出以后,教师只与一名学生在交流,其他学生没有主动介入交流与思考。
现象二:没有倾听别人的发言,只顾自己想出的办法。
现象三:教师的评价语单一●问题会诊: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中还存在着许多数学交流的问题:如学生数学交流意识不强,不会表述自己的观点,不会倾听别人发言,小组讨论交流机会不均等。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因素:(1)教师对课堂教学交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例:长度单位)(2)在新课程背景下有的教师重视数学交流,但形式化比较严重,缺乏正确的指导。
(角的初步认识)(3)学生课堂交流的意识淡薄。
(例:统计)(4)教材编写缺少课堂数学交流的题材。
(例:有余数的除法)●价值体现在:1、促进数学思考2、发展数学语言3、培养合作意识4、生成教学资源5、积累活动经验6、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教学策略与建议:1、优化数学语言2、培养倾听品质3、鼓励互动评价4、形成和谐氛围第六节怎样体现算法的多样性现象一:为了得出书上的算法,教师一味地让学生想“还有其他方法吗”现象二:“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算”全面代替多样-------算法越多越好吗?怎样理解“多”字?案例:《解决问题》全部代替个体-------多样化的算法必须人人都要掌握吗?统一代替优化-------优化就是用统一的方法算吗?(例《20以内的进位加法》)相互排斥-------------多样化就不能优化吗?第七节:怎样培养数感●正确理解培养数感的内涵1、联系生活实际,强化应用数感2、唤醒已有经验,思考拓展数感3、引导自主探索,主动构建数感4、丰富充分体验,积累形成数感5、重视估计猜测,有效发展数感6、优化活动过程,孕育培养数感7、注重学科融合,巩固丰富数感8、关注解决问题,训练强化数感第八节:怎样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估算的三个原则:估算一定要简单;估算要符合实际;估算没有固定的方法。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解读第一单元数一数一、教学内容数数、认数二、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三、教材说明1.主题图(1)入学教育。
了解数数情况,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为正式学习数学知识作好准备。
(2)与原通用教材的不同。
场面更开阔,内容更加丰富。
增加小小气象站、校园外的楼房、树木、参加各种活动的学生等,使数数的内容更加丰富。
2.1~10各数(第4~5页),了解学生的认数情况。
人和事物都是从主题图中抽取,使学生感受到数怎样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
四、教学建议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不要急于提数数要求,先让学生观察感兴趣的事物,再带着数数任务观察,从小到大数数,在数数的过程中抽象出数。
2.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
数主题图中的事物:充分地数同一数量的事物。
数周围的事物:有意识地把数学活动引向身边、校园、校园外。
让数数活动,从书本走向生活。
在数数活动中,初步体会数的含义,不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数就在我们身边。
由此,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产生学好数学的愿望。
同时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3.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4.这部分内容虽简单,但很重要,对以后的教学有帮助。
还需要注意:(1)要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数数的能力:是否会口头数数、是否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
(2)虽出现了1~10各数,但并不是正式教学。
所以,了解数数和认数的情况,不必要求过高。
学生没掌握数数的方法、没有全部认识1~10各数,都不要紧,将进一步学习。
第二单元比一比一、教学内容1.数量的比较:比多少(只比同样多,多些或少些,不比多多少。
)2.长度的比较:比长短、比高矮(都属比长度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材说明(一)比多少通过操作直观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学会最基本的比较方法——一一对应。
1.设臵引人入胜的故事情境,引出学习内容。
2.通过操作体会“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二)比长短通过操作直观比较,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掌握比长短的方法。
主题图:左边比纸条(一端对齐),右边比铅笔(竖直放在桌面上),是最基本的比较方法——“一端对齐”,与用尺量方法一致,为学测量作准备。
例题介绍直接比,练习渗透间接比。
通过比铅笔,引出“长”“短”概念。
直观感受,“长”“短”是比较得出的,是相对的,不单独说谁长谁短。
(三)比高矮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比较,直观体会“高”“矮”的含义,掌握比较方法。
主题图左边直接比(背靠背),右边间接比(在柱子上划横道)。
通过直接比,引出“高”“矮”概念。
直观感受“高”“矮”是比较得出的,是相对的。
四、教学建议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
本单元比较简单,内容又少。
在利用教材素材或自己设计活动时,要注意激趣,引发好奇心,激起他们的探究热情。
“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绘声绘色讲故事,引入故事情境,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活动。
多媒体动态展开故事情境,以生动有趣的情节,吸引学生。
“比长短”:把物品装在纸袋里,设制悬念,把注意力集中到纸袋,吸引参与学习活动。
比高矮”:在黑板上贴花,学生够不着,老师能够着,引入比高矮。
再请一高矮差不多但胖瘦不同的同学上来和摘花,这两个同学(先分开站)比高矮,由此探究比高矮的方法。
2.营造宽松自由的空间,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
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大量实际活动和操作来理解同样多、多、少、长、短、高、矮等的含义,掌握比较的方法。
但有的比较的内容比较单调,(如比长短),这样就应营造宽松环境,发挥主动性,自由比较。
想比什么就比什么。
除按教材给出的素材比较,学生还创造了许多老师意想不到的活动。
如:比身体某部位:手臂、脚长,一拃、一步、跳远;比跳绳;三人比伸直的手臂。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虽有点乱,但活动都围绕比长短进行,学生非常专注,在活动中体会长短的含义,活动内容非常充实。
在汇报时,学生可能用习惯的日常生活用语大、小来描述比较的结果,而不用长、短,说明一下就可以了。
3.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比较。
由于学生已经在生活中有了比较长短的经验,在课堂中学生出现了许多比较的方法,如:直观看出(绳子:左边短一点,右边短一点);中间对齐(鼻尖对鼻尖);小手直接放大手中,一下子就看出比较的结果,等等。
不必强求学生一定要使用教科书中给出的一般方法,对于不同的比较方法,只要有道理能够比较出正确的结果,就应该给予肯定。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教学内容1.1~5各数的认识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3.0的认识和加减法。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的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三、编排特点1.1~5的认识相对集中编排。
(1)“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太长,现拆分为两部分。
原通用教材是一个数一个数地从数概念的各方面认识;在教学加减法的含义后,每认识完一个数就练习相应的加减法。
这样小步子地进行教学,很扎实,符合当时的实际。
现在如再一个数一个数认识,学生会没兴趣。
所以,现在先集中认识1~5,再教学加、减法。
(2)继承了重视数概念教学的做法,从数概念的各个方面进行认识。
2.尊重学生个性,体现算法多样化。
四、具体编排(一)1~5的认识主要内容:1~5的基数含义、认读写、数的顺序、比大小、序数、组成。
1.1~5各数的基数含义及认、读。
数数(两种以上的事物)— 抽象出数— 摆相应数量的实物(从3开始摆几何图形,增加兴趣,为学习几何知识打基础。
)2.1~5的排列顺序。
两个层次:(1)计数器:从2开始,每个数都是在前一个数的基础上,再拔一颗出示的。
(感知相邻两个数的关系)(2)点子图:从整体上把握1~5各数的顺序。
3.1~5的写法。
(1)这部分教学可能存在的问题:集中教学写数,确实有困难。
造成困难的原因:①对数字的结构、笔顺掌握很难(3写成 m,0、6、8也很难,要花较长时间才能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