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军新语文教育得失谈

合集下载

韩军“新语文教育”观对当代语文教师成长的启示

韩军“新语文教育”观对当代语文教师成长的启示

韩军“新语文教育”观对当代语文教师成长的启示作者:吴宇玲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20年第08期内容摘要:韩军作为当代著名中学特级语文教师,他一直对现代语文教育不断思考与探索,在20世纪末大力弘扬人文精神,提出了“新语文教育”思想,这对语文教育改革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他的“新语文教育”观在朗读教学观、阅读教学观、作文教学观、语文教育观等方面给予当代语文教师的成长以启发。

关键词:韩军新语文教育语文教师启示新语文教育观是特级教师韩军老师通过研究和思考我国语文学科的演变历程的结果。

1977年我国统一恢复高考以后,广大教师和学生们都在努力为升学考试做充足的准备,以各种答题技巧、答题模板应付考试,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为应付升学考试我国语文学科开始走向应试教育的深渊,大多教师与学生们纷纷走上了应付考试的不归路。

我国语文教育这座大厦开始摇摇欲坠,全国语文教师为改变急迫的教学状况便开始开展大规模的教学实验。

20世纪末语文教育界对于“语文要如何教学”这一问题进行了大讨论,韩军的“新语文教育”观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韩军老师说,新语文就是“秉承五四新文化精神的教育,是建筑在‘语言即人、即存在’的哲学观上的,以‘说真实的个性的话’为价值论,把‘用语言立人的精神’作为终极目标的本体论,把‘举一反三’作为终极的总体操作论的语文教育观。

”[1]韩军老师倡导人文精神,主张回归人文之本,提出“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主张回归积累之本,注重通过吟诵培养语感,主张回归诵读之本,反对违背人性的语文教学,拒绝伪圣化、技术化、萎靡化。

韩军老师的教育思想在当时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当然,对于当代语文教师的成长有重要的启示。

一.朗读教学观:注重语感教学早在1926年,夏丏尊先生就说过,教师应该养学生的语感。

吕叔湘先生也尤其重视语感的培养,这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步。

诵读是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融入情感的诵读可以让文章添加色彩。

韩军老师认为古人喜好用吟诵的方式品味文章,而汉语具有音韵美的特点,尤其是中国古典诗词,通过吟诵在音韵中感受诗歌的意境。

我推崇的语文大家

我推崇的语文大家

我所推崇的语文大家韩军李黎清【大家素描】韩军,男,1962年生。

北京市特级教师,现任清华大学附中语文教师,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曾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人民教师奖章、曾宪梓教育基金一等奖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持全国语文教育论坛“韩军在线”【大家思想】韩军的新语文教育观一、真实个性:回归语文教育“人文”之本韩军最朴素的愿望是,师生在语文课上,不撒谎:不故意撒谎,也不被迫撒谎。

这应是一个最起码的愿望,起码的常识。

然而,实现它却仍很难。

韩军说,中国中小学生在作文中“编造谎言”,成为一道举世罕见的风景。

他举了几个例子。

1998年高考作文题是《坚强:我追求的品格》,大量考生,一同编造自已父母死亡,以反衬自已如何“追求坚强”;某省一做了父亲的语文教师,在阅卷点恰好阅到了自己儿子的作文(他最熟悉儿子笔迹),作文编造父亲死亡,反衬自己坚强持家、诚敬孝母,父亲看后气得晕倒。

最离奇的,一作文写自己从小失去双臂,就学张海迪身残志坚,练习用脚丫写字,反衬自我坚强;查档案知,作者是一棒小伙,四肢健全且发达。

2002年高考作文话题《风雪中救人》,命题人提供的话题材料本身就漏洞百出,全国众多考生,“不约而同”编造“舍自身,救他人”,“弃小我,做大我”的美丽假话、套话……何为人文?当今中国基础教育里,对人文存在太多人为的歧解,把人文理解成思想政治教化,当今最迫切的是回归到人文的本义一一即让师生回归人性本真,即真实、自由、个性地做人,做真实、自由、个性之人,这正是“五四新文化”精神的实质。

可是却已经中断了很久。

时下中国,请暂不要给人文添加其他含义,师生真实、自由、个性地做人最迫切。

教师课堂上讲真话,学生口头“我口说我心”,笔头“我手写我心”,师生不虚伪、不矫揉、不造假,解放人性精神,灵魂自由舒展。

这,就是目前语文教育中最大、最迫切的人文,也是人文之本义,更是语文教育之本。

上语文课,师生均能身心自由,真诚、平等相待,与文本,与对方,真心沟通、真情交流,就是人文。

文勇:语文教育40年得失与反思

文勇:语文教育40年得失与反思

文勇:语文教育40年得失与反思文勇,华中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中央教科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课题组研究员。

先后在《语文学习》、《中学语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一、直面人性、尚德审美在文勇看来,语文是关乎人格、关乎人性、关乎信仰、关乎生命的文明符号,因而他带着对人格的追求、对人性的关怀、对生命的感召耕耘他的三尺讲台。

文勇的课堂艺术就在于他的情感艺术,他通过语言用自己的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心灵的交流,把真、善、美的种子播进学生心田。

作为中央教科所《语文与传统文化》课题组研究员,2007年7月,文勇曾受邀参加为全国千名中学教师上过高中语文示范课,教学的过程体现了“教育是文化传播的过程,教学应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这一深刻理念,让众多教师耳目一新。

正如文勇所提及的,在文化日益荒漠化的当下,语文教育不仅是语言文学教育,更承担着文化薪火相传的重担,而语文教师正是荒漠边缘生命力最旺盛的荆棘,以其弱小不失顽强的生命,奋力抵抗着沙漠的蔓延。

当多数语文教师把精力放在“如何教”的问题上时,文勇却痴迷于语文教学“教什么”——教的是文本内涵和意蕴。

他对经典文本进行深入研读,充分挖掘文本中的文化内涵、作者的情感因素、学生的精神诉求以及课堂的传感境界。

不惟教参是文勇的教学特点,每篇课文他都必然躬身潜读。

二、旁征博引,精思慎辨文勇的课堂特点首先是知识量大,具有相当的广度和深度;其次是事实材料运用的比例较大,与文本相关的能拓展学生思维的资源,都能为其所用。

文勇老师撰写的《存在的神话——听文勇老师讲语文》一书,终于在今年7月经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面世。

这是一本让我期待已久的著作。

之前就在相关的语文杂志上拜读过文勇老师的一些教学实录,受益匪浅。

读完这本书的第一印象就是文老师的语文课堂是“百家讲坛”式的、关乎文化和哲学的饕餮盛宴。

十三个课堂实录(阅读11篇,写作2篇),每一个标题都直指人性、文化,带有很强的哲思,诠释着语文的强大使命;每一堂课的内容充实而有力度,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心智的觉醒、理性的培养、情感的熏陶、对艺术的敏感与高贵气质的涵养——这也是文老师所言的“语文的根本任务”。

2020初中语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5篇汇总

2020初中语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5篇汇总

2020初中语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5篇汇总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骨干教师培训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也是不同的教师之间进行交流的机会。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初中语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5篇汇总,希望大家喜欢!2020初中语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汇总17月22日至7月24日,莫旗教研培训中心完成了新一轮第三期继续教育中学语文教师的培训。

本次培训在我中心和各位学员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培训任务,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本次培训应出勤139人,实出勤126人,参训人员在三天的培训中都表现了极大的热情,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在培训结束的时候都纷纷表示,本次培训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培训形式都很适合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收获颇丰。

培训之前我中心本着分科编班、按需设置课程的原则,在总结前两期继续教育培训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培训调研,广泛征求一线教师的意见,设计了本学期小学语文的课程菜单,依据教师的需要,确定了培训主题。

并通过“专家引领、课例观摩、交流研讨”的研训一体的培训形式,由南京和莫旗教研员一起引领学科教师进行深入的探讨交流。

本次培训内容为《课外阅读的探究》、《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关于课堂模式转型的尝试》。

学员们学习热情高涨,都说这样的课程设置为广大的一线教师解决了很多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既学习了专业知识,接受了新的理念和方法,同时通过课例观摩,可以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及时和教育同仁进行交流探讨。

南京专家的讲座、做课和点评,为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从本次的培训大家可以看出我中心对培训工作的力度之大,也使学员们通过本次培训充分地感觉到我中心在培训工作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这种为一线教师的服务意识。

为了更好地改进我们的培训工作,使继续教育培训更加符合广大一线教师的需求,在培训结束后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学员们的反馈信息可以看出,学员们对本次培训的课程设置及培训形式都非常满意,纷纷表示这种培训方式是最有效、收获最大的,希望在以后的培训中能看到更多的名师的课,解决了很多教师们在教学工作中感到困惑的问题,对提高教师们的课堂教学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都有实际意义。

有人文味的语文才是真语文——与李华平老师商榷兼为韩军老师《背

有人文味的语文才是真语文——与李华平老师商榷兼为韩军老师《背
些观 点 是 属 于 “ 起 因谬 见 ” 。 遗 憾 的是 , 李 老 师 只 在 下 文 中举 了 一 个 例 子 :
也 不 能 因为 朱 自清 的 某 一 个 文 本 曾 经 谈 到 “ 刹 那 主 义” ( 或 曰“ 颓废 的唯 美主 义” ) 的人 生哲 学 . 就 认 定
与 李华 平 老 师商 榷 兼 为韩 军 老 师
的概 念 : 读 者 的 自 我意 识 在 文 本 解 读 中恶 性 膨 胀 . 用自 己 的感 受 或 者 观 点 代 替对 文本 的细 读 。 抱 着 一 个 “ 成
见” ( 早就有的观点) 去读文本 。 用这 个 “ 成见 ” 去 解 释 文
者 以为文章后三部分 的内容大多 为学术界 的共识 . 并 没 有 批 评 的 必 要 。本 文 主 要就 李 文 第 一 部 分 内 容 提 出
“ 刹那主义” 的人生哲学。 很显然 , 李 老 师 这 个 唯 一 证 明
课、 美学课 、 生命 教育课 . 呼 唤 语 文 教 学 回 归 自 己 独 有
的使 命 。该 文在 学 界 产 生 重 大 影 响 。 2 0 1 5年 1月 份 、 2
自 己观 点 的 例 子 是对 韩 军原 文 的 曲解 韩军《 生之背 , 死 之影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洋 洋 洒 洒 一 万 多 字 。既然 李老 师认 为 其解 读 属 于 “ 起 因 谬
题: 一 是韩 老 师解 读 的求 新 是 哗 众 取 宠 . 二 是 韩 老 师 解
李 老师在批评韩 老师解读文本 “ 起 因谬误 ” 时. 指
出:
解读文本 . 必 须 原 汁 原味 地 直 面 文 本 。 不 带任 何 未 经验 证 的“ 先入 之 见 ” 。 老 老 实 实潜 进 文本 中. 潜入语 言 文字的深处. 去 触摸 每 个 文 字 的 温 度 . 咂摸每 个文字的

培训心得体会2500字(通用5篇)

培训心得体会2500字(通用5篇)

培训心得体会培训心得体会2500字(通用5篇)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

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培训心得体会2500字(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培训心得体会1通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作为酒店服务员,在酒店工作中热忱固然重要,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服务能力。

例如遇到突发事件,客人心肌梗塞突然昏厥,如果等医务人员到来,客人生命恐怕会有危险。

服务人员这时如果没有一点急救常识,纵有满腔热情也无济于事,因为其中涉及到“能与不能”的技术性问题。

因此,我认为作为酒店服务员至少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服务能力:一、语言能力语言是服务员与客人建立良好关系、留下深刻印象的重要工具和途径。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它体现服务员的精神涵养、气质底蕴、态度性格。

客人能够感受到的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服务员的言和行。

服务员在表达时,要注意语气的自然流畅、和蔼可亲,在语速上保持匀速,任何时候都要心平气和,礼貌有加。

那些表示尊重、谦虚的语言词汇常常可以缓和语气,如“您、请、抱歉、假如、可以”等等。

另外,服务员还要注意表达时机和表达对象,即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客人不同身份等具体情况进行适当得体的表达。

人们在谈论时,常常忽略了语言的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身体语言。

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身体语言在内容的表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服务员在运用语言表达时,应当恰当地使用身体语言,如运用恰当的手势、动作,与口头表达语言联袂,共同构造出让客人易于接受和满意的表达氛围。

二、交际能力酒店是一个人际交往大量集中发生的场所,每一个服务员每天都会与同事、上级、下属特别是大量的客人进行广泛的接触,并且会基于服务而与客人产生多样的互动关系,妥善地处理好这些关系,将会使客人感到被尊重、被看重、被优待。

客人这一感受的获得将会为经营的持续兴旺和企业品牌的宣传、传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迷失在学科丛林中的语文课——兼评特级教师韩军《背影》教学课例

迷失在学科丛林中的语文课——兼评特级教师韩军《背影》教学课例

迷失在学科丛林中的语文课——兼评特级教师韩军《背影》教学课例迷失在学科丛林中的语文课——兼评特级教师韩军《背影》教学课例我们的语文很值得一读的好文章!!!语文教师最应该思考的语文问题!!!我们是否也迷路了???反思,提醒,语文的背影不再模糊!迷失在学科丛林中的语文课——兼评特级教师韩军《背影》教学课例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李华平近年来,语文教学中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一部分学术视野较宽的语文名师(含网络上的名师)所上语文课迷失在了哲学、美学、生命教育等学科丛林中,偏离了语文教学的正道,失却了语文教学的味道。

其中以韩军《背影》教学为代表,还包括郭初阳《愚公移山》教学、干国祥《斑羚飞渡》教学、范美中《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学等等。

由于韩军们是语文教学界的名师,影响较大,故不得不予以指出,以免除更多一线教师的困惑。

一、脱轨:语文教学的迷失1.困惑:语文课是这样的吗?近年来,脱离语文教学正道的所谓的语文课,越来越多。

一些新生代名师所上的一堂堂脱轨的示范课所形成的“名师效应”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脱轨的语文课,表现形态很多。

一言以蔽之,上的不是语文课。

一些较有影响的个人素质较高的语文教师,四处执教公开课,借“语文课”之名,让一个个班级的学生陪着、配合着,向天下语文教师“示范”的已经不是语文课,而是哲学课,或者是美学课,或者是生命教育课。

而后,他们又在讲座中向语文教师表明,这样的课才是“深刻”的语文课。

此种现象,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不少语文教师在困惑之余,像《皇帝的新装》中的大臣、老百姓那样瞎起哄一阵,然后叹气地离开:“我怎么就没学这些哲学(或美学,或生命科学)?”其实,问题不在我们一般教师的无知,而在这些名师们的课堂本身出了问题。

且看韩军老师执教的《背影》(教学录像简述):(1)归纳文本内容,这是关于生命的故事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以此篇一共涉及“朱家几个人物?”入手,来得出这是一篇“四代同文”。

老师提示学生文章写了几个儿子?总结出:这是三个儿子的故事;这是两个父亲的故事;这是两个孙子的故事;这是朱自清一身三任的故事;这是朱家四条生命的故事。

韩李之争:在语文教育的歧路口

韩李之争:在语文教育的歧路口

韩李之争:在语文教育的歧路口陈浩;李清华【期刊名称】《中学语文(上旬·教学大参考)》【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4页(P64-67)【作者】陈浩;李清华【作者单位】安徽蒙城县第二中学;安徽蒙城县第二中学【正文语种】中文2015年发生的韩军老师与李华平老师的这场论争,对于认识语文教育教学,对于端正语文教育思想,无论是哪个角度来看,都是必要和及时的,也是意义深远的。

李华平教授在《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14年第10期上发表的《迷失在学科丛林里的语文课——兼评韩军〈背影〉课例》,对韩军《背影》课进行评析,认为韩军这节课把“生命和死亡意识”作为教学重点的课不是语文课,而是美学哲学课或者生命教育课;他教给学生关于生命与死亡的认识,不是《背影》这篇文章里的内容,而是韩老师五十年的人生感悟,是借《背影》的酒杯来浇自己心中的块垒,是用自己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是没有考虑学生年龄特征、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质言之,就是韩军老师解读《背影》没有考虑学生思维,也没有考虑作者思维,他是以他自己的人生理解,用他自己的人生感悟来阅读《背影》,这样他所选取的教学内容,就不是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而是他读出来的自己的独特教学感受。

然后韩军老师写了《〈背影〉课七说》的文章,对于李华平、刘永康和苏家伦教授进行反驳,说他们没有认真地研读《背影》,其实《背影》里充满了生命和死亡的意识,而且生命与死亡意识深化了对于亲情的理解,表面的父子亲情是根源于深层的生命情怀。

正是因为初中学生已经有了对于生命与死亡的认识,他才选取了这个符合学生特征的教学内容来进行教学。

用生命和死亡意识来进行教学恰恰是符合初中儿童心理的。

这场论争放在语文教育发展的历史上意义深远,让我们想到了新世纪初《教师之友》发起的关于“那一代”的论争。

这对于语文教育的发展具有深化与引导的作用。

我们知道韩军的“新语文教育”理念由来已久,而且多年来他一直在身体力行,他提出了语文教育的“人文精神”,他认为“母语教育,说到底,是一门植根于人的和民族的心性与精神的精神之学,是教育之学”“‘母语教育’就是精神教育”①。

走近名师—陈建先教师课堂实录精华

走近名师—陈建先教师课堂实录精华

走近名师—陈建先教师课堂实录精华“一个教师,四五十个学生,心恍如融化在一路,忘记了旁的东西,大伙儿来读,来讲,教师和学生一路来研究。

”这确实是陈建先教师执教的《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中,令我久久难以忘怀的场面。

纵观陈教师整节课的教学,于大气中隐含着深邃,在平和中张显着个性。

精心的设计,精妙的点拨,超卓的回应,牵引着学生的灵魂沉浮于字里行间,让心灵浸染着墨韵书香。

这充满着浓浓书香的课堂,怎不让人回味?香自何处来语文课需要聪慧的投入,更是闪现聪慧的课堂。

这种聪慧得益于教师深厚的文学功底,得益于教师巧妙的预设与生成,得益于课堂文化气氛的创设。

(一)阅读·文学·文化似乎这几个关键词所涉及的内容过于宽泛与精深,绝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赘述完的。

可是,细细地体味陈教师的课,再慢慢地咀嚼这几个词语,或许你会有所觉察:没有教师坚实的人文底蕴,哪来对文本深切细致地诠释;没有对文本深切细致地诠释,学生怎么会一步步与人物进行心灵的对话,并由此进入神圣的文学殿堂,使整个课堂弥漫着浓浓的文化气息。

咱们再来听一听陈教师在课堂上几回深情地描述:①说得多好啊!一颗爱心!一颗无怨无悔、甘于奉献的爱心!因为有了这颗火热的爱心,再大的工作量,他也不感觉累;再危险的工作环境,他也不动摇;再艰苦的生活条件,他却怡然自乐。

②作者把老人的热情比作了热茶。

茶热,情更热;茶浓,情更浓,茶香,情更真!“一杯热茶”把老人的热情写活了!③正因为老人这种豁达爽朗的心胸,他才会在这武夷山的第一险峰上风里来,雨里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勤劳作。

正是这种一般而又伟大的品质深深地感动了作者的心,也让咱们同意了一次难忘的心灵的洗礼。

我想到了如此几句话:知足者常乐!还有一句是一个工厂的宣传语:“今天工作不尽力,明天尽力找工作。

”“咱们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但咱们能够改变生命的宽度。

”阅读对一个人精神的滋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教学中,陈教师引导学生反复体味语言文字,在咬文嚼字的进程中,使扫路人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慢慢放大。

从容练达做韩军(韩军 新语文教育)

从容练达做韩军(韩军 新语文教育)

7月14日奥运圣火梦圆长春,祥云火炬激情传递。

也正是在这令人激动的日子里,清华大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韩军走进我的视野,最终走进我的内心。

上午聆听了韩军老师的新语文教育的报告,深刻地感受到名师“滴泪泣血说语文,从容练达做韩军”的人文教育的风采;下午,韩军老师又给我们带来一堂精彩纷呈的好课———《大堰河,我的保姆》。

对话中走进,入情入境。

上课伊始,韩军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认识我吗?”见学生摇头,韩军接着说:“我很有名的,我叫韩军。

”这时学生在笑。

“你们是不是认为我的脸皮很厚?”学生笑出声来。

“你们可以上网输入韩军,有2万多条关于韩军的内容呢。

”学生面有喜色,同时很惊讶。

“我的声音怎么样?”有一女生答曰:“很有磁性。

”学生轰然大笑。

在揭示课题前,韩军用第一人称口吻简介艾青与大堰河,同时交代写作背景,不要说学生,就是我当时都以为韩军是说自己的故事呢,直到韩军说“我曾做过牢,在牢房里回忆我的母亲大堰河”时,才幡然醒悟过来,如此方式简介作品背景,我还是第一次听到,心中不禁暗暗叫好。

美读吟诵《大堰河,我的保姆》。

浑厚的男中音、激情的诵读,在如歌如泣的背景音乐中,韩军的吟诵也随着诗歌内容的转换,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时而哽咽、时而辅之以肢体语言。

读到动情处,声音哽咽、泪眼迷离,以至于听课的师生都感动得热泪盈眶。

因为韩军老师已经完全走进艾青所营造的情景之中,正如韩军老师所说:“我在诵读时,我的心目中,的确历历在目地幻化出这些物是人非的叠影!所以,我的诵读才那样饱满、那样富于张力、那样撼人心魄!我是艾青,艾青是我,我在狱中,漫天飞雪,我思念大堰河,思念妈妈一样的大堰河。

”中午休息时,我在读《韩军与新语文教育》时,已经知道韩军上班伊始,父亲因病而离他远去,甚至没有看上最后一眼,因此韩军每每诵读《大堰河,我的保姆》时,都会联想到死去的父亲,从而情难自抑泪雨滂沱。

正如我在听读后在记录本上飞快地写道:声情并茂诵保姆,情真意切感人心。

培训个人感悟与心得体会精选7篇

培训个人感悟与心得体会精选7篇

培训个人感悟与心得体会精选7篇培训个人感悟与心得体会(篇1)很荣幸能参加由江苏省特教师资培训中心组织的省聋教育语文教师培训活动。

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有专家的精彩讲座,有学员的教学展示,有学员间的互动交流??回眸这一星期的培训,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

一、专家讲座,精彩纷呈我有幸聆听了盛永进、谈秀菁、赵庆等专家的讲座,得到了前卫的理论熏陶。

感受最深的是南京特教学院的盛永进教授的讲座——《融合背景下特殊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

盛教授幽默的语言深深吸引了我,讲座的内容更在我心中掀起了阵阵波澜,不仅让我了解到了世界前沿的教育教学改革动态,而且还学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在专家讲授的一些教育教学实例中产生了共鸣,从而让我能从理论的层次来解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碰到的一些现象。

赵庆校长先总结了聋校语文教学的现状:学校的语言教育是促进语言能力发展的最好形式。

但事实看来聋生语言的掌握效果并不好,这是因为学校相对忽视语言能力的培养,对聋生语言的培养目标要求过低,或陷入空谈;放松对高年级聋生的口语训练;书面语训练与生活脱节;教学方式更强调对语言知识的识记,不利于发展聋生独立迁移、类化所学语言知识的能力。

接下分析了聋校语文课堂的却失,一是要求模糊,缺失目标。

二是单调枯燥,缺失情感。

三是机械训练,缺失积累。

最后推荐了五个给我们语文教学有启示的例子。

第一位是韩军老师《新语文教育给聋校语文教学的启示》,举三反一,“语文的学习首先必须‘举三’才行,然后才能‘反一’”。

“举三”就是大量阅读、大量积累,这是学习语言的前提。

“反一”就是学生自己的读写能力。

没有举三,难有反一。

这是学习语言、形成言语能力的根本规律。

听障学生的语言学习,我们就更应该确立“举三反一”的理念:不仅在“举一”上指导到位,更应该在“反三”上大有作为:将语文教材当作例子精读精悟,并以教材为港湾,将学生引入到课外阅读的浩瀚大海中去,教给学生在那里搏击风浪的本领,见识知识天地的美丽开阔,领略精神天地的无限风光,以达到举三反一、自求博取的目的。

试论韩国朝鲜时代的汉语教学

试论韩国朝鲜时代的汉语教学

二、朝鲜时代汉语教学的方式与 特点
1、教学内容丰富
朝鲜时代的汉语教学主要围绕文学、历史、哲学、医学等领域展开,教学内容 比较丰富。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汉字书写、语法和口语表达能力,还要学习中 国的经典著作、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
2、教学方法独特
朝鲜时代的汉语教学采用了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即“读写结合”。教师不仅 教授学生如何读写汉字,还通过让学生阅读经典著作和文学作品来加深对汉语 的理解和掌握。此外,教师还重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采用对话和讨论的方 式进行教学。
3、师资力量不足。韩国汉语教师资源相对匮乏,且大多集中在高校,中小学 汉语教师缺口较大。
4、文化推广不足。尽管中韩两国文化有诸多相通之处,但韩国民众对中华文 化的了解仍相对有限。
三、分析论述
1、政府层面
(1)制定长期发展规划。我国政府应与韩国政府加强沟通,制定中韩汉语教 育合作的长远规划,明确阶段性目标与重点任务。
一、背景介绍
韩国政府一直积极推动汉语教育的发展,将其视为促进中韩经济合作和文化交 流的重要手段。韩国教育部设立了汉语教育推进委员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汉 语推广计划,如“10万人留学中国计划”等。这些政策和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 高了韩国民众对汉语的认知度和学习汉语的热情,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教 材单一、师资力量不足等。
展望未来,韩国朝鲜时代的汉语教学将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随 着中韩两国为韩国教育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将有更多的韩国人选择学习汉语。另一方 面,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的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学习需 求,网络教育和数字化教材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四、展望未来朝鲜时代汉语教学 的发展前景
当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中韩两国关系的不断深化,韩国朝鲜时代的汉语教 学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和发展。首先,越来越多的韩国人开始重视汉语学习, 认为学习汉语有助于提高就业竞争力、拓展国际视野和增强文化素养。其次, 韩国政府也在不断加强对汉语教学的支持和推广,包括增加中文课程、派遣教 师到中国学习交流、设立中文教育奖学金等措施。

国培心得体会合集15篇

国培心得体会合集15篇

国培心得体会合集15篇国培心得体会1我参加“国培计划初中语文”的培训,辛苦、兴奋而又期待。

指导老师班为我们介绍了一位位有着各种优秀头衔的专家时,我认识到自己有幸加入了一个专业、规范、有着先进理念的培训队伍。

这十天的的培训必将改变我语文教育的专业化成长之路!听了老师的专题讲座,使我认识到要让学生有创新精神,那么教师首先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怎样才能有做到这些呢?我想到的是:厚基础,广才学,薄名利,远物欲,乐在其中。

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观摩到刘老的示范课。

不止与我们分享了他的“快乐的十八种技巧”,“新课程作文教学的策略”,更为我们上了一堂幽默的、新颖的、发人深省的作文教学示范课“纸随心飞”,当学生的精彩__在课堂上呈现时,我的心被深深的震撼了:原来“头疼”的作文教学可以这样上!睿智的`老师,让我们见识到了来自中国顶级中学语文教师的风采:在质疑中辩词义,在思索中排语序,在快乐中练铺叙,在分析中写题记!在这堂示范课中,我们初步认识了韩军老师新语文教育的理念:真实、自由、个性;学习了韩军老师新语文教育的方法:举三反一、“咬文嚼字”,美读吟诵,化意为字,真实自由,重文写白。

极具亲和力,为我们上了的专题讲座,让我认识到:我们整天都抱着教参,瞄着中考去教学,毫无新意。

其实,语文教学可以是王君老师这样:细腻又深刻,美好又真实,新颖又严谨的青春语文。

我理想中的语文课是细腻又深刻,美好又真实,新颖又严谨的,是充满人文主义教育和审美教育的,是启迪学生智慧,引领学生理想的。

是啊,新的时代需要新的理念和精神,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实践和探索。

我们应抛开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诱惑,积极吸取先进的课改成果,投身新课改的浪潮,努力学习,让自己的语文教育思想在反思中建设,在实践中成长。

尽管前面的路是曲折的,甚至是泥泞的,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要从头做起,有自信,能坚持,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一定会焕发出生命活力,我们的语文教育一定会迎来一个崭新的明天!当然,还要感谢辅导老师:你真的辛苦了!国培心得体会2通过这次国培,使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学到了新的教学理念,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

初中语文学习心得体会通用15篇

初中语文学习心得体会通用15篇

初中语文学习心得体会通用15篇初中语文学习心得体会1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本人在新课改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在初中语文课文教学中运用自主学习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具体操作如下:一、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自主定向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导明确学习目标。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让学生自主定向,使学生学有目标,攻有方向。

在自主定向的过程中,学生初次与文本对话、与老师对话、与学生对话。

如《小石潭记》的教学可以从学生原有知识出发,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__整体情绪,抓住理解__主旨的关键所在,把握__情感基调。

在学生整体感知__,在教师指导和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明确学习目标:通晓__大意,了解一些文言实词与虚词的用法;写景及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理解__抒发的抑郁忧伤之情。

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了目标,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把握__。

二、激发疑问,让学生主动探究习得引导学生从教学目的出发,紧扣教材,提出问题。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无论会不会答,都应给予热情的表扬和鼓励,赞扬他们勤于思考的可贵精神,鼓励他们敢于在别人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大胆质疑,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学习个性,真正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例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较长,如果教师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学生肯定会无所适从。

在教这篇课文时从__题目入手,引导学生只提了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打镇关西?二是鲁提辖是怎样打死镇关西的?由这两个问题作为课堂讨论的向标,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自由发挥提出问题。

在发现问题、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放手于学生。

自主学习,提出问题的过程中目标的达成是通过小组内部交流答案,探讨最佳方案,教师巡查情况,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实现的。

这一环节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发现问题,质疑交流。

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勤学、善思成长的关键词

勤学、善思成长的关键词

勤学、善思成长的关键词作者:刘云佳来源:《教育教学论坛·上旬》2012年第06期摘要:扎实的专业基础,丰富的专业知识,是教师课堂上从容自如的保证。

作为青年教师,我们的专业知识水平确实有待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勤学;善思;成长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118-02魏书生,李镇西,窦桂梅,韩军……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他们都是当代语文教育的专家。

虽不能及,但我心向往之。

作为青年教师,我们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这是我从教两年多来一直思索的问题之一。

我也不断地在探寻着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

下面,我就简单地谈谈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巩固专业知识,提高课堂效率扎实的专业基础,丰富的专业知识,是教师课堂上从容自如的保证。

作为青年教师,我们的专业知识水平确实有待进一步提高。

文言文,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古今中外的作家作品都需要我们广泛的猎取,再读审视,深入品读。

既要了解名家大作,也要参考各家的评论,还要得出自己的理解,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课堂上胸有成竹。

当然,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而是有目的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即资源的整合。

如何有效地利用课外资源来丰富我们的课堂,吸引我们的学生,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的钻研教材,深挖文本,整合取舍。

不能老是依赖教参,照本宣科。

我们要勤于思考,寻求适于学生的教法,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强化备课过程,提高教学功底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教学也是如此,一两天的准备就是为了课堂的四十分钟。

认真准备,课堂自然行云流水般顺畅;随便应付了事,学生都能看出老师的草率。

作为青年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并形成“详案”,比如:如何导入课堂?如何分析文本?怎么来设计问题?如何设计板书?……有备而来,课堂自然多彩!同时,青年教师还应该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先生花了这么大气力,列了这么多数字,可惜,三笔账都丢三落四,并且,“忽略”的都是些至为关键的情理事实,“算”出的结果当然同样难以让人信服:
第一笔:“出生一言不会,两年(720天)便正常交流”是事实,但完全归功于“举三反一”,将“听话数十万,说话自然成”说成“自然”,便不免让人生疑——小孩子学说话有哪一个没有得到过前辈的指导?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听”了一辈子“话”还没有学会如何生动传神地“说话”(语文能力低)?如果真的“听话数十万,说话自然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的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听”去“读”不就得了,何必开设什么“语文”学科进行什么“语文教学”?
其三:3节读课本(举一),每节完成2000字,3节共完成6000字,速度是44字/分钟;2节读课外书,350字/分钟,1节就可读1.5万字,2节读3万字。则一周5节语文课,就可轻松完成3.6万字!执迷举一,拘囿课本课文,求“深、细、透”,一周5节课,最多只能完成区区1600字!多快好省与“少慢差费”,悬若霄壤!
“韩军新语文教育”得失大家谈
“语文”是一门学科,“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语文教学与研究都必须有一个严肃认真的态度,需要人类最可宝贵的理性的支撑。否则,今天盛行伪科学,明天伪科学还会继续盛行。
我们应当牢记,真理都是朴素的,是不需要任何包装的,需要包装的一定是伪科学。而伪科学的东西,包装越精美越容易迷惑人,危害自然就越大。对那些精心包装华而不实的东西,无论出自哪位伟人,我们都有责任拆除其包装,戳穿其画皮暴露出其本来的面目。否则,我们将永远“少慢差费”,直至“误尽苍生”!
可是,经过精心的包装,韩先生的想当然俨然成了事实,成了真理:“新语文教育”出笼了,轰动了,成为著名流派了,“人文”写进“新课标”介入举国上下轰轰烈烈的“新课程”了,人们可以放心大胆地借鉴引用进行“深入”研究指导自己和别人的语文教学了……
“画饼”可以“充饥”,“海市蜃楼”可以入住,呜呼哀哉,这就是我们的民族,这就是我们“典范”的语文教学研究!
韩先生所谓的“试验”,说到底,不过是理念先行,以已有的思想作先导,“试验”过程中致力于制造并收集于自己原有思想有利的事实与现象,另一方面的事实与现象则千方百计地予以回避甚至掩盖,实质上不过是一种打着“试验”旗号自我包装的行为!
韩先生没有马良的神笔,却也在画饼充饥,并且运用同样的方式手段,在想当然的空中建造并极力向语文界展示自己理想中的“新语文教育”大厦——
作为一线教师,探讨“语文教学”问题,我们可以有充分的自信,因为,我们离朴素的真理最近!
因为朴素,我们无需包装,因为没有包装,我们不必担心戳穿。
如果您认同我这朴素的文字,请不要吝惜您的喝彩;如果您发现其中仍然有包装的嫌疑,也请直言相告,没有必要顾忌情面。
学术是不讲情面的,有了不讲情面的学术,我们个人我们的事业也才能够有真正的进步。
其二:中学一学期95节语文课(共4275分钟),学一本语文课本3万字(30篇课文总字数),速度竟是每分钟7字(3万除以4275分钟)。中学6年12学期共1140节课(共51300分钟),学12册书,课文共区区36万字,学生竟跟老师艰难煎熬6年语文课共51300分钟,以7字/分钟的速度“字斟句酌”,剖来析去,焚琴煮鹤。中学6年到头,竟不如婴幼儿两年学口语所“听”字数73万字的一半!漫漫6年(加小学12年),学书面语(读写),竟不过关!又怎能过关!?
通过“试验”,韩先生想证明的是“孩子写作潜能”,进而证明其语文学习的“潜能”及其这一“潜能”于“语文教学”的价值意义。可是,要实事求是地考察“潜能”(能力),证明“孩子写作潜能巨大,超出多数人想象”,“试验”就应当充分考虑试验对象的基础问题、试验内容的难易问题以及问题完成的质量问题。韩先生拿《周末我最快乐的一件事》、《我登上了神舟号载人飞船》这样小儿科的文字让初中学生写,仅仅以“6分来钟”写出“300字”为标准,又“不考虑卷面,暂不进行修改,暂不查字典”,其实只考虑了数量,而没有丝毫关照质量的意识,考察的实际上主要是学生汉字的快速书写能力,谈不上什么“写作潜能”。其实也正因如此,韩先生才能够轻松地由“6分来钟,可写近300来字,13分钟可写580来字”推论出“多鼓励、多表扬,少挑刺、少‘规矩’,则任一普通学生,都能写出三本书,小学、初中、高中各一本,每本15万字,决不成问题”。可是,这样一来,内容与目的之间也便毫无内在关联,还能够名正言顺地称之为“试验”?有人可能会以“有待修改”为韩先生辩护,可“有待修改”意味着什么?没有完成任务的“试验”又能够说明什么?更何况,韩先生打着“潜能”的旗号,考察的却是学生的现实水平,即便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了任务,也不全甚至可以说并不主要是韩先生的功劳,不足以得出韩先生的高论——“试验”选的虽然是“任意初中班级”,但毕竟还是“初中学生”,已经受了多年教育的“初中学生”,如果让没有进过学校大门没有接受过任何写作教育的同龄人甚至成年人“试验”,将是怎样的局面?
画饼充饥,空中建楼阁——从韩军先生的“试验”谈起。
“新语文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人文”,大讲特讲“人文”,自然会强调潜移默化与“举一反三”式的“积累”“积淀”,强调潜移默化与“举一反三”式的“积累”“积淀”,自然必须以“潜能”作为基础。韩先生采用的正是这样一套思维逻辑,也只能采用这样一套逻辑,否则,逻辑出现漏洞,欺骗便会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潜能”当然是客观存在的,如果能够得到有效开发,其威力当然是非常巨大的,问题的关键在于,作为一种潜在的能力,“潜能”能否自然地抑或仅仅依靠“举一反三”式的“积累”“积淀”就能迅速形成,发挥出它的威力。这一点必须搞清楚,搞清楚这一点,“新语文教育”到底有没有坚实的理论的现实的依据也就一目了然了。韩先生当然也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为了证明“孩子写作潜能巨大,超出多数人想象”,作为自己推论“坚实”的逻辑起点,韩先生选择了“试验”,“在全国不同地方”选择“任意普通初中生”进行了“多次试验”。韩先生的逻辑似乎是,我通过“试验”得出的结论谁敢怀疑?可是,我们这里一定要睁大眼睛,千万不要忘记,严肃科学的“试验”得出的结论自然无可争辩,可这样的“试验”是有严格“标准”或者说“规矩”的,“试验”对象、手段的确定,信息的收集与选择,试验过程的控制,外围干扰的排除,都必须是慎之又慎的,更重要的,“试验”内容与目的之间必须有内在的逻辑关联,否则,就无法推导出一种令人信服的结论。可韩先生的所谓“试验”呢?
第二笔:“中学6年到头,竟不如婴幼儿两年学口语所‘听’字数73万字的一半”可能是事实,可是,在这“漫漫6年”里,我们的学生原有的“听”的能力难道都蜕化殆尽了,抑或都彻底弃置一点不用了?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话,他们的说话能力为什么没有得到持续有效的提高?这不正说明,过分强调自然的“听”是不够明智的吗?
第三笔:单从数量角度讲,其所谓的“多快好省与‘少慢差费’,悬若霄壤”当然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可是,就语文教学而言,数量不等于质量,更不等于效率,应当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啊——前面是“听”的多了自然会“说”,现在是数量多了自然就有质量,韩先生是否太有点想当然了?
更渴望各位高手文字方面的指点,如能承蒙指教,不胜荣幸感激!
这里先谢过了!^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撕开韩军“新语文教育”的画皮
山东省邹城市太平中学 冯贻联(263517)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原版应该是“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语出裴松之注引《魏略》,全面录入应为:“人有从学者,董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又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若渴无日。’董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董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由是诸生,少从遇学,无传其朱墨者。”也就是说,人家原来的意思并非倡导什么“读书百遍,而义自见”,恰恰相反,对董遇言行,人家持的是否定态度。
如果再考证一下人物生平,我们还会发现,韩先生师承的这位老师确实才华横溢,因此还成为了汉献帝的老师,可是,人品却极差,从其对待学生的矛盾行为中可以明显看出:先是“不肯教”“从学者”,反复声言什么“读书百遍,而义自见”,遇到皇帝却一反常态,“旦夕侍讲”。也就是说,对董遇而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并非什么“经验之谈”,而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托词,这位老先生其实是因人而异的。如此厚此薄彼,也难怪“从学者”越来越“少”,这位老夫子虽然名震一时,“朱墨”最终却“无传”,其实是自食其果。可是,就是因为董遇是名人,在我们这个一向严重缺乏理性的国度里,其荒唐的欺骗言辞也为人奉作圭臬,不少人寻章摘句,以讹传讹,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欺骗不断得到包装,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实在误人不浅。在生活节奏缓慢的古代,有着“头悬梁,锥刺股”精神的先人充分利用“三余”,笨鸟先飞,倒也没有让我们民族文化怎样落后,其危害并没有怎样显露,但在已经崇奉“时间就是生命”现当代,我们的落伍就成为一种必然了——西方(如美国)的中小学生就可以写出像模像样的论文,可我们呢,我们培养出的大学毕业生竟然连大都本专业学术性较强的论文都读不懂,如此大的差距是偶然的吗?谁能说这结局与我们崇奉的这种不讲效率的传统理念及其以此为依据的不负责任的语文(语言)教学没有关系?
张冠李戴,谈“教学”“教育”挂嘴边——从“书读百边,其义自见”典故的缘起谈起。
韩军先生这样强调潜移默化与“举一反三”式的“积累”“积淀”,似乎也有理论依据——我们的古人不就告诉我们“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吗,我韩军这里是在回归“传统”!那好,我们不妨就先来探讨探讨这个“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看看韩先生尊奉的到底是怎样一个老师。
谈起韩军,自然会联想到他的“新语文教育”,韩军之所以这样备受语文界关注,成为“人文”派的领军人物,可以说完全得益于其“新语文教育”。“新语文教育”则不仅成就了韩军一人的英名,甚至还极大地影响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制订,已为人列入中国建国以来“著名的教学流派”,对时下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学与研究的影响之大,是不言而喻的。可是,笔者却遗憾地发现,韩军先生自己引以为荣众多支持者不遗余力吹捧的“新语文教育”,通体遍布着人为包装的痕迹,精美却不科学,笔者认为,真理都是朴素的,是不需要任何包装的,而伪科学的东西,包装越精美越容易迷惑人,危害自然就越大。运用我们人类最可宝贵的理性,彻底拆除这些人为的包装,撕开其画皮,让其暴露出其本来的面目,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笔者这里不揣浅薄,意在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关注与思考。不当之处,敬请韩先生与各位方家批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