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 1

合集下载

史上全面齐白石画欣赏(之山水一)

史上全面齐白石画欣赏(之山水一)

史上最全齐白石画欣赏(之山水一)2015-02-05 国历书画国历书画点上面蓝色小字加关注,宜分享,且看且收藏。

山水手卷设色布本 1897年作乘云注雨立轴设色纸本1922年作题识:乘云注雨。

祥止仁弟从游借山,已越二载暑寒,明日学成还蜀,予以此数十年不画之作,依依赠行,小兄齐璜制于京华。

钤印:木人、白石相赠、门人半知己、一息尚存书要读此《乘云注雨》图为齐白石鲜有的题材。

白石舍弃了传统的形象,以简朴的稚拙感把龙刻画出来,线条流畅,笔墨淋漓尽致。

画中的上款‘祥止’为齐白石门生,四川书画篆刻家罗祥止。

临沈周山水立轴己未(1919年)作雪溪高士图立轴1939年作龙山七子图立轴设色纸本 1874年作款识:龙山七子图。

七子者,真吾罗斌,醒吾罗羲,言川王训,子诠谭道,西木湖栗,茯根陈节暨馀也。

甲午季春过访时园,醒吾老兄出纸一幅,属余绘图以纪其事。

余亦局中人,不得置之度外。

遂于酒後驱使出山灵以为点缀焉。

滨生弟璜并识。

钤印:齐伯子、名璜别号濒生、求真《龙山七子图》是研究白石早期山水及诗友交游的重要画作。

1894年,齐白石与同乡借湘潭五龙山大杰寺为址成立龙山诗社,被推为首任社长,龙山七子为:齐白石、王仲言、罗真吾、罗醒吾、陈茯根、谭子荃、胡立三。

齐白石学诗的老师较多,有诗人胡沁园(27岁拜师)、王湘绮(37岁时拜师)、诗人文学家樊曾祥(40岁时认识),受他们的影响较多。

也曾向陈少蕃学《孟子》、《唐诗三百首》与唐宋八家古文。

1924年出版有《白石诗草八卷》、《老萍诗草》,逝后又出版《白石诗集》等。

他的诗都是白话诗,抒发感想。

《龙山七子图》是齐白石诗、画结合最为典范的代表作品。

齐白石21岁时得《芥子园画传》,在松油灯下勾影描摹,初悟画理画法,齐白石的山水画集中他的早期创作中,传世作品极为罕见。

最初他是根据勾摹的《芥子园画谱》认识传统山水的,后来,受到“清四王”及八大山人的影响,山水多作简笔,用墨水份不多,山石皴擦少,有深远的意境,但显得比较稚拙。

中国山水画鉴赏500字

中国山水画鉴赏500字

中国山水画鉴赏500字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形式之一。

它是通过笔墨和色彩表
现自然界山水景色的画作。

中国山水画的特点是它的神韵和意境,它
不是简单的描绘自然景观,而是通过抒发画家的心情和情感,表现出
至美至雅的自然景色。

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其创始人是王维。

王维的山
水画,具有极富诗意的绘画风格,被誉为“诗画两痴”。

宋代山水画
取得了更大的发展,以南宋“四家”为代表,即潘岳、马远、夏圭、
李唐,他们的山水画把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细腻
唯美的表现风格。

中国山水画的画家们在绘画时注重自然界景色的气氛和色彩的统一。

他们通过笔墨的运用,并掌握特定的绘画技巧,使画作具有独特
的韵味和气息,使人在观赏画作时产生一种无以言状的愉悦感。

例如,山水画中的“点染”技法,就是画家用点和染色的方式表现出自然界
的气息,使人感受到山川、林木、水流、云雾等自然景色的壮美和静谧。

总之,中国山水画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代表了中国优美而
充满想象力的文化传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值得我们
去欣赏和珍惜。

苏少版(初中二年级)八年级美术上册第 1 课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

苏少版(初中二年级)八年级美术上册第 1 课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

米点山水开始于北宋画家米芾,儿子米友仁 继承父法,画山水多用水墨点染,别具风致,有 “米氏云山米氏云山”“米派”之称。米芾的 “米氏云山”善于用“模糊”的笔墨表现云雾迷 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错落的浓墨、焦墨、横点、 点簇来再现层层山头,世称“米点”。
元代山水画更注重画家个人情感的抒 发和理想意境的创造。我们常说的“诗情 画意”“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正是古 代文人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小卡片
文人曲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流露着文人 思想的绘画,强调神韵,要求诗文、书法、 篆刻与画结合,讲究笔墨情趣。唐代大诗人 王维以诗入画,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
一卷《富春山居图》分成了前 后两段,前段在浙江省博物馆,后 段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件作品曾经由明代一个叫吴洪 裕的人收藏,吴临终前却嘱咐家人将 它烧掉作为殉葬,幸好他的侄子吴静 庵不忍名画成灰,把它从火中抢救出 来,但画的一部分已损毁。
我可没觉得《溪山行旅图》压抑, 恰恰相反,我更喜欢这种高山的大气!
工作坊
表现北方的山水画在构图 上有哪些特点,谈谈你的看法。
山下溪水潺潺,一队商旅车 马正缓行于道中,给这幽深的山 色增添了几许鲜活。
马远和夏圭是南宋著名的山水画家, 马、夏的山水画各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然而在构图上,都一改五代北宋以来上 留天、下留地、正面摹写的全景式构图, 而是留出大片的空阔天地,将景物集中 于一侧,表现浩淼的空间,后来称之为 “马一角、夏半边”。
1933年早春,已近古稀之年的黄宾虹前往 四川青城山,途中遇雨,全身湿透,索性坐于 雨中细赏山色变幻,“泼墨山前远近峰,米家 难点万千重。青城坐雨乾坤大,入蜀方知画意 浓”。他的山水画讲究用笔用墨,《青城山》 虽说笔墨攒簇,却是层次井然,浑厚华滋。

历代山水名画200幅技法解1

历代山水名画200幅技法解1

中国历代传统山水名画220幅技法解目录一、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与创新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中国山水画的创新中国山水画的鉴赏二、中国传统山水画技法解隋代展子虔《游春图》唐代李昭道《明皇幸蜀图》唐代王维《长江积雪图》五代荆浩《匡庐图》五代关仝《关山行旅图》五代关仝《秋山晚翠图》五代卫贤《高士图》五代董源《寒林重汀图》五代董源《山口待渡图》五代董源《龙宿郊民图》北宋巨然《秋山问道图》北宋巨然《雪图》北宋李成《寒林平野图》北宋李成《读碑窠石图》北宋李成《晴岚萧寺图》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北宋范宽《雪山萧寺图》北宋郭熙《早春图》北宋郭熙《窠石平远图》北宋王诜《渔村小雪图》北宋米芾《春山瑞松图》北宋屈鼎《夏山图》北宋许道宁《关山密雪图》北宋赵伯驹《江山秋色图》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北宋佚名《秋山萧寺图》南宋李唐《万壑松风图》南宋李唐《松湖钓影图》南宋刘松年《松窗读书图》南宋刘松年《西湖四景图》南宋马远《踏歌图》南宋马远《梅石溪凫图》南宋马远《山径春行图》南宋马远《举杯玩月图》南宋马远《月下赏梅图》南宋夏圭《溪山清远图》南宋夏圭《临流赋琴图》南宋夏圭《钱塘秋潮图》南宋李迪《风雨牧归图》南宋佚名《青山白云图》南宋佚名《松风楼观图》金代佚名《洞天山堂图》元代赵孟頫《鹊华秋色图》元代赵孟頫《双松平远图》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元代黄公望《丹崖云树图》元代吴镇《渔人图》元代吴镇《双松平远图》元代倪瓒《江亭山色图》元代倪瓒《渔庄秋霁图》元代倪瓒《六君子图》元代王蒙《夏山高隐图》元代王蒙《秋山草堂图》元代王蒙《溪山风雨图册》元代曹知白《松亭图》元代盛懋《溪山清夏图》元代唐棣《霜浦归渔图》元代佚名《山居图》明代沈周《庐山高图》明代沈周《两江名胜图》明代周臣《春山游骑图》明代周臣《山斋客至图》明代周臣《雪村访友图》明代唐寅《杏花茅屋图》明代唐寅《东篱赏菊图》明代唐寅《高山奇树图》明代唐寅《落霞孤鹜图》明代唐寅《茅屋风清图》明代唐寅《清溪松荫图》明代唐寅《山路松声图》明代文徵明《积雨连村图》明代仇英《桃源仙境图》明代仇英《玉洞仙源图》明代戴进《洞天问道图》明代戴进《踏雪寻梅图》明代戴进《雪景山水图》明代戴进《溪堂思诗图》明代王谔《雪岭风高图》明代王谔《月下吹箫图》明代王谔《江阁远眺图》明代蓝瑛《白云红树图》明代吴伟《渔乐图》明代张璐《溪山放艇图》明代陈裸《王维诗意图》明代刘珏《夏山欲雨图》明代朱端《仿郭熙山水》清代王时敏《仙山楼阁图》清代王时敏《丛林曲涧图》清代王鉴《仿三赵山水画》清代王鉴《仿大痴山水图》清代王鉴《梦境图》清代王翚《万壑千崖图》清代王翚《秋树昏鸦图》清代王翚《虞山枫林图》清代王翚《仿黄鹤山人山水图》清代王翚《水阁幽人图》清代王翚《夏五咏梅图》清代王翚《仙山浮岚图》清代王翚《仿王蒙秋山图》清代王原祁《《仿王蒙松溪山馆图》清代王原祁《山中早春图》清代石涛《设色云山图》清代石涛《四边水色图》清代髡残《苍翠凌天图》清代髡残《山水图》清代弘仁《黄海松石图》清代弘仁《林泉图》清代弘仁《西岩松雪图》清代朱耷《山水斗方图》清代吴历《夕阳秋影图》清代高岑《青绿山水图》清代高岑《松窗飞瀑图》清代谢荪《青绿山水图》清代龚贤《溪烟树图》清代张雨森《秋林曳杖图》清代吴历《江城秋访图》清代吴宏《柘溪草堂图》清代沈宗骞《竹林听泉图》清代唐岱《晴峦春霭图》清代黄鼎《山水图》清代任预《前程期远图》清代赵之谦《积书岭图》清代樊圻《江干风雨图》清代樊圻《秋山听瀑图》清代刘泳之《松风山馆图》清代袁江《观潮图》清代袁耀《阿房宫图》清代袁耀《蓬莱仙境图》清代袁耀《蓬莱仙境图》清代郎世宁嵩献英芝图》清代郎世宁《山水图》清代颜峰《秋林书啸图》清代陈漠《白云青嶂图》清代陈卓《云山青障图》清代陆远《仿古山水图》清代邹之麟《青绿山水图》近代黄宾虹《湖山晴霭图》近代金城《山水图》近代冯超然《夏山飞瀑》近代黃君壁《山水图》近代吴湖帆《潇湘雨过图》近代陶冷月《洞庭秋月图》近代溥心畲《白云满青山》近代刘海粟《黄山图》近代张大千《秋水清空图》近代傅抱石《待细把江水》近代李可染《江南春喜雨图》近代李可染《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代李可染《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近代陆俨少《山水图》近代陈少梅《长夏山居图》近代陈少梅《河阳神韵》近代陈少梅《回归山居图》近代陈少梅《轻舟寻友图》近代关山月《江山如此多娇》近代白雪石《桂林山水》现代何延喆《北宗山水》现代何延喆《北宗山水》现代何延喆《北宗山水》现代杨明义《水墨山水》现代李震《工笔界画》现代李震《工笔界画》现代贾国英《工笔山水》现代贾国英《工笔山水》现代陈国胜《工笔山水》现代陈国胜《工笔山水》现代刘有成《彩墨山水》现代刘有成《彩墨山水》现代张泉踪《彩墨山水》现代张泉踪《彩墨山水》现代曾刚《彩墨山水》现代宋滌《彩墨山水》现代祖立范《彩墨山水》现代祖立范《彩墨山水》现代祖立范《彩墨山水》现代刘安祥《壮志凌云》现代刘安祥《天地有大美》现代刘安祥《林泉高致图》现代刘安祥《自有风韵颂千秋》现代刘安祥《峭崖列翠》现代刘安祥《剪取青山入画屏》现代刘安祥《望穿秋水》现代刘安祥《无限风光在险峰》现代刘安祥《山随平野尽》现代刘安祥《万山浮动兩初来》现代刘安祥《擎天一柱》现代刘安祥《晚山晴更好》现代刘安祥《湖山春曉图》现代刘安祥《三峡放歌》现代刘安祥《近山识鸟音》现代刘安祥《晴峦青障图》现代刘安祥《数峰无语立斜阳》现代刘安祥《江山览胜图》现代刘安祥《一帆风顺》现代刘安祥《仙境胜览图》现代刘安祥《晚山无语对斜阳》现代刘安祥《鸟鸣山更幽》现代刘安祥《碧水苍山》现代刘安祥《鸳鸯瀑》现代刘安祥《雪霁图》现代刘安祥《漓江晨曦》现代刘安祥《望断南飞雁》现代刘安祥《旭日照春山》现代刘安祥《云深不知处》现代刘安祥《云开雾散见山青》现代刘安祥《水色山光画图中》一、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与创新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中国山水画萌于晋,成于唐,盛于宋元,自五代至清代的一千多年里,山水画都是笫一大科。

中国山水画发展历程

中国山水画发展历程

中国山水画发展历程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分支之一,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壁画和丝绸画。

山水画以描绘山川河流为主题,通过绘画表现山水与人文相融合的完美境界。

以下是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壁画和丝绸画。

在3000年前的商代,人们已经开始将山水的形象绘制在器物上;到秦汉时期,山水画开始在漆器和织物上出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山水画逐渐发展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并成为士人文化的一部分。

在北宋时期,中国山水画迎来了黄庭坚、米芾、李唐等巨匠的时代。

他们将山水描绘为壮丽的山峦和清澈的水流,既带有自然景观的美感,又充满了诗意和哲学意味。

北宋时期的山水画有“偷窥山川”的特点,追求着那种隐秘、神秘而精美的画面。

到了南宋时期,中国山水画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关山月、杨万里等画家开始注重用笔和色彩的运用,使得画面更加细腻入微。

他们对于自然山水的描绘更加准确和传神。

南宋山水画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体现了“与自然共存”的思想。

元代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元代画家赵孟頫提出了“以构思为本”的学说,提倡“意境”的表现。

他强调用笔墨表现作品的气氛和意境,使得山水画的绘画技巧和创作思路发生了重大转变。

在元代山水画中,画家更加注重山水之间的构图和空间感的表现。

明代是中国山水画的一个鼎盛时期,许多杰出的山水画家相继出现。

沈周、文徵明、唐寅等画家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在山水画界崭露头角。

明代山水画注重“墨”与“色”的结合,力求表现出山水的韵味和气势。

同时,明代山水画也更加注重山水的写实性,将自然界的景观准确地还原到纸上。

清代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一个复兴时期。

清代画家倪瓒、郎世宁等继承了明代山水画的传统,致力于将笔墨技法发扬光大。

他们将山水画的表达方式推向了高峰。

与此同时,西方绘画技法的引入也使中国山水画在此时获得了更多的表现手段。

近现代以来,中国山水画逐渐与西方艺术形式相互交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写意山水画风格。

简单介绍一下中国山水画的主要流派

简单介绍一下中国山水画的主要流派

中国山水画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流派众多。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山水画流派:
- 青绿山水:以石青、石绿等矿物质颜料为主,颜色鲜艳,富有装饰性。

- 金碧山水:以泥金、石青、石绿等矿物质颜料为主,颜色华丽,具有皇家气派。

- 水墨山水:以水墨为主,用笔简练,注重意境和笔墨趣味。

- 浅绛山水:在水墨山水的基础上,加入淡赭石和花青等颜色,色调温暖,富有诗意。

- 没骨山水:不用墨线勾勒,直接用颜色或墨色描绘山水,具有洒脱自然的风格。

- 小青绿山水:在青绿山水的基础上,减少颜色的使用,注重笔墨的表现。

- 大青绿山水:用色浓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装饰性。

- 泼墨山水:用笔泼墨,墨色淋漓,具有豪放洒脱的风格。

这些山水画流派各具特色,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和创新。

中国山水画的基本原则

中国山水画的基本原则

中国山水画的基本原则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最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

它以山水为主题,旨在表现自然风景和人文情感。

中国山水画的基本原则包括“情景并重”、“气韵生动”、“虚实结合”和“变化无穷”。

情景并重,是中国山水画的基本准则。

它要求艺术家在表现自然风景的同时,也应该注重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

这种情景的结合可以体现出艺术家的个性,也可以丰富作品的内涵。

气韵生动,是中国山水画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它要求艺术家在画山水时,应该注重表现自然界的生命力和灵气。

这种气韵的生动可以通过精妙的构图和抒发情感的笔墨来表现。

虚实结合,是中国山水画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

它要求艺术家在画山水时,要把握好虚实的比例关系。

既要注意画面的真实性,又要注重虚实相生的几何规律。

这种虚实结合的方式,可以表现出山水画的深邃和神秘。

变化无穷,是中国山水画的另一个基本原则。

它要求艺术家在表现山水时,要不断探索新的表现方式和技巧,以达到变化无穷的效果。

这种变化无穷的手法,可以让画面更具魅力和吸引力。

总之,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最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

它以山水为主题,旨在表现自然风景和人文情感。

中国山水画的基本原则包括“情景并重”、“气韵生动”、“虚实结合”和“变化无穷”。

这些原则不仅是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所在,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美术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第1课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

初中美术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第1课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
自然意趣
——中国山水画
阜宁县羊寨初级中学 程红亚
中国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国山水画
东晋 顾恺之 《洛神赋图》
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 “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中国山水画 《游春图》隋 展子虔 唐人摹本
中国山水画
立轴
江帆楼阁图 唐 李思训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绢本 青绿设色 101.9×54.7厘米
中国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

《鹊华秋色图》大面积留白表示什么意思?
中国山水画
山 水情
中国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摹,更是中国 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以山为德、以水为性的内在 修为意识,是画家人生态度的表达,是画家人生追求的 体现。
山水画情景交融的意境,是人与自然合一的写照, 使得山水有着人的表情,真可谓万水千山总是情。

避触 人袖 幽野 鸟花 不多 成自 啼 舞册 页
镜片
中国山水画

夏圭山水画笔简 意远,遗貌取神。构 图常取半边,近景突 出,远景清淡,空间 广阔,独具一格,人 称“夏半边” 。
临流赋琴 南宋 夏圭 故宫博物院藏 绢本,淡设色
纵25.5厘米、横26厘米
中国山水画
米点山水 米芾及其儿子米友仁用浓淡不同的墨,慢慢点染出山色的迷漫、渲染出云
中国山水画

此图描绘溪山行旅,气势雄伟,体 现出北方山水画派雄强的特点。画面由 上而下分三段布局,分别代表前、中、 后的距离,极富空间感。静止的画面有 一种动感,一幅空间艺术的绘画却有一 种时间艺术的感觉。
溪山行旅图 北宋 范宽 绢本 206.3×103.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流失海外的25幅国宝级国画,每一幅都“价值连城”

流失海外的25幅国宝级国画,每一幅都“价值连城”

流失海外的25幅国宝级国画,每一幅都“价值连城”1、《疏松幽岫亭》曹知白元代立轴纸本水墨纵48厘米横36.4厘米(法)吉美国立东方美术馆藏前景是挂满藤蔓的参天松柏,中景、远景的山峰层叠而巍峨。

山间有飞流的瀑布,瀑布下有平常的人家。

虽然仍能找到宋代山水画的遗风,但曹知白也将自己的个性色彩加了进去。

由于家中雄厚的财力,曹知白的日子过得舒心如意,与倪瓒等人同为太湖一带的著名文人。

传世之作有《疏松幽岫亭》《群山雪霁图》《溪山泛艇图》等。

2、《花卉图》陈遵明代立轴绢本设色纵136.8厘米横57.8厘米(日)泉屋博古馆藏。

溪流自左至右贯穿着画面,岸边繁花似锦,色彩缤纷。

花草以没骨法画成,色彩浓淡层次丰富。

轻柔的笔法,完美地表现出小溪边的清新景致。

陈遵,生平不详,明代画家。

字汝循,浙江嘉兴人。

擅长描绘花鸟,栩栩如生。

传世作品有《三友图》《枇杷图》《蓼花蛱蝶图》。

3、《陶渊明故事图》陈洪绶明末清初长卷绢本设色纵30.3厘米横308厘米(美)火奴鲁鲁艺术学院藏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诗人、名士,不阿权贵,嗜酒安贫,喜好在宁静中体会生活的乐趣。

这幅画抓取解印、种秫、归去、无酒等几个特写镜头来描绘陶渊明辞官归田后的清馨生活(此选两幅)。

作者陈洪绶(1598—1652)是明末清初的人物画家,少年时得到北宋李公麟所作《孔门七十二贤》的拓本,关门在家终日鉴习。

到晚年已突破前人陈规,自成一派。

4、《仙山图》陈汝言元代长卷绢本设色纵33厘米横102.9厘米(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山峦层叠起伏,错落有致。

山顶和山脚都配以墨色厚重的松树,它们压住了山峰鲜亮的绿色,使画面趋于沉稳。

山峦中安排了小桥、村落、浮云、人物,左下角两人正在看山羊戏耍,右边有高士与童子,一片世外仙境的境象。

陈汝言,元末画家,和元四家之一的王蒙是好友。

传世之作有《仙山图》《百丈泉图》《荆溪图》等。

5、《猿图》法常宋代立轴绢本水墨纵173.9厘米横98.8厘米(日)京都大德寺藏一棵枯松斜插天际,猿猴的重色稳定了画面的重心。

中国山水画朔源暨隋唐山水作品欣赏中国山水画发展脉络系列(1)

中国山水画朔源暨隋唐山水作品欣赏中国山水画发展脉络系列(1)

中国山水画朔源暨隋唐山水作品欣赏中国山水画发展脉络系列(1)展开全文【编者按】我1997年退休,次年到老年大学学习花鸟、山水,深感中国画,同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一样,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博大精深。

于是萌生了厘清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脉络,以便于系统地了解、学习中国画传统的念头。

2013年,依据多年来老年大学的课堂笔记和从网络及多种图书中搜集的资料,整理编撰了《中国山水画朔源暨隋唐山水作品欣赏》、《五代四大家及其山水作品》、《北宋三大家暨郭熙山水作品赏析》、《南宋四家山水作品赏析》、《元四家黄、王、倪、吴山水作品欣赏》、《明代“浙派”山水作品欣赏》、《明代“吴派”山水作品欣赏》、《清四王、清初六家山水作品欣赏》、《清“四僧”山水作品欣赏》《清代龚贤积墨山水作品欣赏》共10篇。

从这里,基本上可以看到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大概面貌。

试图把这10篇看做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简要历史,与老年朋友共享。

诚然,由于学养所限,必定谬误多多,诚请大家教正。

中国山水画朔源暨隋唐山水作品欣赏中国山水画发展脉络系列(1)中国山水画,是伴随着古老的中华文明和中国绘画的发展而产生并逐步发展成熟起来的。

距今七八千年之前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绘画遗存,主要有古代岩画和陶画。

岩画是原始人刻画或涂抹在岩壁或山崖上的图形。

中国的岩画遗址有上千处,最主要的有内蒙古阴山、新疆阿尔泰、云南沧源、江苏连云港等岩画遗址。

彩陶上的纹绘是最古老的绘画创造。

以绚丽为特色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马家窑文化的彩陶画,代表了陶画的最高成就。

马家窑文化(公元前3000-2000年),因1923年首次发现于甘肃临洮马家窑而得名,其彩陶上已见到有水波纹和漩涡的图案。

是迄今发现的年代最久的对水的描绘。

阴山岩画彩陶水波纹样彩陶漩涡纹样我国黄帝(约公元前26世纪初)时期已有绘画;殷商(约公元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时期出现“宫墙文画”;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时期壁画更加繁盛;战国(公元前475—前221)时期,诸侯并立,壁画尤胜,还有漆画、帛画、青铜器纹饰等等,常表现现实生活中的宴饮、会射、狩猎、歌舞、采桑、战争等活动。

象外之境《象外之境-一中国传统山水画》 说课稿

象外之境《象外之境-一中国传统山水画》 说课稿

《象外之境-一中国传统山水画》说课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美术鉴赏,第二单元中国美术鉴赏,第3课)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鞠躬) 我是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象外之境.一中国传统山水画》。

下面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完成我的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首先,说教材。

《象外之境一中国传统山水画》课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中第二单元,第3课,本课主要内容是感悟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山水情怀,了解妙夺造化、因心造境等特点,体会山水画独特魅力。

从而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提升学生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鉴赏能力,提升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说学情深入分析教材后,合理把握好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对美术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表达倾向。

他们对于中国画的基础鉴赏知识是基本了解的,但对于中国传统绘画内在人文内涵及山水画作品的内在意境的理解还存在一定欠缺。

我会采用作品示例、问题引导、合作讨论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学习,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艺术特色。

三、说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结合山水画著名作品,感悟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山水情怀,了解妙夺造化、因心造境等特点,体会山水画独特魅力,掌握鉴赏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方法。

2.通过观察《富春山居图》《六君子图》《踏歌图》等作品,运用小组讨论等方法从山水画的内容、构图、笔墨等方面体会山水画的情怀、造化、意境。

学习鉴赏方法,提高美术鉴赏能力。

3.感悟中国山水画的独特魅力,领悟人文精神,提升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养成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在明确了教学目标后,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重点:中国山水画山水情怀、妙夺造化、因心造境的特征。

难点:领会蕴含在山水画中独特的人文精神。

五、说教学方法国画的内涵较深,理解难度较大,不可只局限于课本的文字,应灵活运用教法,做到轻松、从容教学。

【国画教程】山水画入门(1)~山石结构基本原理

【国画教程】山水画入门(1)~山石结构基本原理

【国画教程】山水画入门(1)~山石结构基本原理石分三面是基本的山石结构法,我们用一个几何体来说明石分三面:1、2、3分别代表三个面,三个面形成体积感。

参照前面的几何体,我们来理解山石的三个面。

山石的三个面使我们可以表现出体积感,同时可以画出凹凸感。

同时山石还可以分出阴面和阳面,阴面是指不受光的这一面,阳面就是受光面。

画山石勾勒法,往上的用笔称为“勾”。

往下的用笔称为“勒”。

勾勒时要注意线条的额粗细、用笔的快慢。

墨色上要有变化。

山石有中间凸出的,犹如鼻隼。

勾勒外形之后就可用皴法,皴法是表现山石结构和地貌特点的方法。

山石下面这一笔不可画平。

否则这块山石就像个“饼”一样,是平的。

垒山石时,山石要有大小变化,山石的勾勒用笔要有提、按、转、折的变化。

这样的线条表现缺少提、按、转、折,线条不够丰富。

切忌两边的形状成对称。

注意石头的空间分割。

两块山石要分出一大一小。

垒石方法:小间大,大间小。

此为三块石头的表现方法。

四块山石的表现。

表现垒石时候切不可生搬硬套,要学会举一反三。

安排山石大小结构的同时,留意远近的表现。

1.勾勒好一块山石的外形。

2.在外轮廓的转折处添加皴法。

皴法也可理解为:把一块大的山石分成更多块小的山石,所以每加一笔皴法,山石就多了层结构。

3.继续添加皴法,理解皴法的意义。

山石的结构、大小、转承关系,均可由皴法来完成。

两块大的山石构成了画面的主要部分,下面的小石块起到了丰富画面的作用。

沿着山体画上一层松林,添以屋舍,再画远处的松林。

屋舍要藏,不可尽露,松林可不画松枝。

这幅作品运用对角关系来构图。

中国画山水(wodeshanshuihua 1

中国画山水(wodeshanshuihua 1

•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 川眉州(今眉山)人。他对文人画的发展影响很 大,不但身体力行借绘画渲泄胸臆、寓意抒情, 还提出了诸如“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等直 接促进文人画发展的理论。《枯木怪石图》以水 墨描绘郁勃盘曲的枯木竹石,借以象征人生和自 己,画出了画家胸中臆气,得“象外之致”。
• 该画卷的“虹桥”部分是画卷中段的核心,状似飞 虹的拱桥飞架两岸,桥下,一艘满载着货物过桥洞 的船眼看就要撞在桥上,船上的人有的在奋力降下 高耸的桅杆,有的伸出撑杆抵在桥上,阻止船撞向 桥拱,五个纤夫正奋力拉纤。桥上不少人紧张地看 着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有的还呼喊相助。
苏轼与文人画新潮
• 北宋中期,以苏轼、米芾、文同等为代 表的文人士大夫参与绘画活动,并提出 一些反映文人士大夫审美趣味的绘画理 论。他们反对严格的写实画风,不求形 似,惟取物之意气和神韵,融合文人灵 趣、学养、品质于笔端。
画艺术成熟的标志,它在山水画中体 现的最为典型。 2、山水画技法程式,是山川树木、水 流云气的组织结构规律性的呈现方式, 主要体现在皴法、树法、加叶法、云 水法等。
古代山水画技法的程式美
中国古代山水画在表现山石 的质感上创造了许多行之有 效的表现程式,叫做皴法。
古代山水画各种皴法
表演中国山水画李成,字咸熙,擅长描绘雪 景寒林一类的景色。画石用 云头皴法,嶙峋多洞,俗称 “窠石”;画树喜用重墨, 树干曲折多节,枝干皆枯瘦 尖利,坚硬虬屈,因而被称 为“蟹爪”。据《宣和画谱》 称,在北宋初年,李成声誉 极高,被推为“古今第一”。 由于李成过世后,其子孙大 力收购他的作品,使得他的 真迹在北宋末年就很少见了。 传为李成与王晓合作的《读 碑窠石图》,描绘了一位头 戴草笠的骑驴老翁正在竭力 地辨认老树下一块碑石上的 碑文,给人一种萧瑟荒寒、 睹物思古的感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宽(约950-1027)北 宋。他本名中正,字 仲立,华原(今陕西耀 县)人。北宋前期著名 画家,善画山水,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写生,因为他性情 宽厚,当时人们就叫 他“范宽 。
作品《平沙落雁》请同学们总结一下画面:溪流、荒滩(荒漠)、弹琴的老人、 大雁„„。在一望无际贫瘠的荒原上,没有树、没有草,没有野兔的奔跑、也没 有牛羊的欢叫;有的只是那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漠和那一阵阵卷带黄沙的寒风掠过 „„。 屈大夫(我们把画中人看作屈原)在那溪边独自抚奏着古琴,时而委婉忧伤, 时而悲怆激昂;陪伴他的只是那涓涓的溪流;荒漠俯首、溪流停吟,仿佛在听他 述说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与大丈夫的壮志未酬„„。一群大雁掠过头顶,“呀呀” 地自南飞去,屈大夫多么希望那高飞的大雁和潺潺的流水能带走自己满腹的哀愁 啊。
平地风起愁近秋,沙飞卷带百花休。落幸屈子《离骚》奏,雁去流水《九辩》忧。
《寒江独钓》 马远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马远, 1140-1225,中国 南宋画家。善于章法大胆取 舍剪裁,描绘山之一角水之 一涯的局部,画面上留出大 幅空白以突出景观。这种“ 边角之景”其特点正如前人 所指出的全境不多,予人以 玩味不尽的意趣,所以马远 又号“马一角”。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往往同诗意联系在一起,中国向来有诗画 同源之说。宋朝张舜民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无形诗”, 一幅好的山水画应该是有诗意的。诗意有两种表现形式,一 种是诗与画的表面结合,用画来表现诗意,或把诗的题目画 在画中,互相衬托以表达作者的感情与诗意。另一种表现形 式是把诗意融入画中,画本身成了诗的化身,画就不必依诗 而存在,成为“无声诗”。而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对意境 的创造是山水画家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意境是对美景的 “暇思无限”,而这种“暇思无限”是最好的表达方式,因 为诗(词)的文学语言内含很深、有寓意广的“功效”,能 使欣赏者浮想联翩。通过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 处理和诗意来实现对意境的营造。
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大 师,并师从齐白石、黄 宾虹学画,擅山水、重 写生,并将西画中的明 暗处理方法引入中国画, 将西画技法和谐地融化 在深厚的传统笔墨和造 型意象之中,取得了杰 出的成就。
(1)你能从这幅山水画中 感受到深秋迷人的景色吗? 讨论分析画面构图、墨色、 空白。 (2)这幅作品表现了怎样 的意境? (1)构图:全景构图,画 面给人饱满的感受。空白: 而本画面中空白很少,给 人感觉密不透风。墨色: 墨色很浓,用积墨表现出 山的浑厚,朱砂层层点满 画面,使画面呈现出深秋 迷人的景色。 (2)意境:本画面题目是 借用毛泽东诗词中的“万 山红遍,层林劲染”,歌 颂欣欣向荣的时代。呈现 出浓郁醇厚、宁静祥和的 气氛。
《踏歌图》是南宋马远的传世名 作,此图近处田垅溪桥,巨石踞 于左角,疏柳翠竹,有几个老农 边歌边舞于垅上。远处高峰削成, 宫阙隐现,朝霞一抹。整个气氛 欢快、清旷,形象地表达了“丰 年人乐业,垅上踏歌行”的诗意。
小结:中国山水画正是通过构图,空白, 墨色的运用寄托画家人生理想和风格追求, 讲究诗情画意,这就是山水画的灵魂,即画 中的意境。
中国山水画的起源是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在新石器时代
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的彩陶图案中,就能找到起伏的山川纹
、水波涟漪纹。远在西周,在帝王的的冕服上有山形的装饰 图案,在玉器上也刻有山川云气纹。中国山水画形成于魏晋 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到隋唐时始开始 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
黄山云 亚明
瀑 布 摄 影
观瀑布 傅抱石
桂林山水 摄影
江作青罗带 山如碧玉簪 白雪石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思 想、技法、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从透视是否真实再现当时自然 景色来考虑)
《干草车》康斯泰勃 尔 19世纪英国最伟 大的风景画家。开 始在皇家美术学院 学画,后认为临摹 古典风景画不如向 大自然学习,于是 长期在家乡研究农 村景色,画了许多 素描、油画习作, 然后进行创作。作 品真实生动地表现 瞬息万变的大自然 景色。
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擅长描写仕女人物、京 剧人物、渔村风情以及 各类静物画和有房子的 风景画。林风眠作品内 容上看有一种悲凉、孤 寂、空旷、抒情的风格; 从形式上看一是正方构 图,二是无标题 。
方形构图,创造令人神往的意境,清淡的笔墨,表现了风吹芦苇 和逆风中仓惶飞离苇塘的秋鹜,画面给人以广阔的遐想天地。
《江山如此多娇》 傅抱石
关山月
这是1959年傅抱石与关山月合作,为人民大会堂 绘制的巨幅山水画,这是根据毛主席的《沁园春.雪 》的词意创作,展示我们伟大祖国各地风光的作品, 这一作品完成后毛主席看了非常满意,亲笔题写 “江山如此多娇”的画名,使画面显得更加光彩夺 人 。
欣赏风景题材绘画作品
黄山云海(摄影)
《渔庄秋霁图》是1355年秋,作者 寄居在友人王云浦渔庄时的作品。 这幅画描绘风雨之后“秋山翠冉冉, 湖水玉汪汪”的湖边景色。倪瓒 (1301~1374)元代画家、诗人与黄 公望、王蒙、吴镇为元四家 。
对比西方油画《干草车》与中国画《渔庄秋霁图》 问:同样都是山水画,对比观察两幅画在思想、技巧和 表现形式上有何不同? (1)、西方绘画采用固定一点的焦点透视法; 中国画采用远近观察均可的散点透视法。 (2)、西方绘画遵循自然真实,讲究光色变化; 中国画投入自然追求笔墨情趣,画面中大面积空白,代 表水波,有含蓄的韵味,崇尚气韵生动。 (3)、西方绘画物我两分真实再现; 中国画投入自然,情感与自然融为一体。
总结:中国山水画把具象与抽象完美的集合在 一起,用有限的画幅来传达一种真实的空间境象 ,“言有境而意无穷”,总之山水画的意境在人们 的无尽想象之中。
谢谢 请多指教
探索发现
中国山水画是如何表现意境的。 (1)画家生活的背景与时代。 (2)画家的风格? (3)你在作品中看到了什么景物? (4)你能通过作品“读出”什么样的意境 ? (5)这幅作品给你什么感受?
①画家表现了什么地方的景色? 讨论分析画面的构图、空白、 墨色。 ②这幅作品表现了怎样的一种 意境? 构图(1)“三段式”平远构 图法。笔墨:浓、淡相间,剔 透松灵的笔墨。空白:国画中 有“密不透风,疏可走马”之 说。这幅画中中景空白较大, 是一片浩翰而平静的水面,给 人留下无限的遐想。 (2)意境:整幅画不见飞鸟,不 见帆影,也不见人迹,一片空 临孤寂之情。他的画面冷落荒 凉的情调,也表现了当时处在 外族统治下的一部分汉族知识 分子的内心苦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