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3.8 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课时提升作业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知识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高三历史知识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高三历史知识点:列强入侵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导语】高三的日子是苦的,有刚入高三时的迷茫和压抑,有成绩失意时的沉默不语,有晚上奋战到一两点的精神肉体双重压力,也有在清晨凛冽的寒风中上学的艰苦经历。

在奋笔疾书中得到知识的快乐,也是一种在庞大压力下显得茫然无助的痛楚。

作者高三频道为你整理《高三历史知识点:列强入侵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期望对你有帮助!考点: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割地、赔款、通商、协议关税)(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①根本原因是:夺取更多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打开中国的大门;②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③导火线:虎门销烟。

(2)禁烟运动的*是林则徐在广东的虎门销烟,以此为借口,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侵占了香港岛(3)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入侵精神,定海战争中,葛云飞牺牲(4)1842年,中英两国签订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同等条约《南京条约》规定: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5处为通商口岸;④关税中国须同英国约定。

(5)影响:①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肩负的任务是反入侵反封建。

③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了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1)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进程①1856年英国和法国发动对中国的入侵战争,1857年组成英法联军。

②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

③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洗劫并焚毁了皇家园林圆明园。

④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签订了《北京条约》。

(3)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了。

考点: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1)背景:①19世纪末,经过明治维新的日本制定了以入侵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②1894年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③清政府寄期望列强调停,消极备战。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史料二介绍了国际法及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根据史料 二说明近代条约制度下国际法的特点,并阐述其对中国近代的 影响。
提示:特点:成为执行和保障不平等条约的工具;具有浓厚的 强权主义色彩;体现了西方的法律和契约精神。 影响: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客观上推动了中国 外交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化。
[史料运用] 1.史料一概述了清朝朝贡体制的范围、礼仪及主要方式。根 据史料一概括清代朝贡制度的基本内容并加以评价。
提示:内容:主要涉及周边国家和部分西方国家;通过礼仪体 现中国“天朝上国”地位;“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是维护朝 贡制度的主要手段。 评价:体现了“天朝上国”的自满心态和小农经济的自我封闭 性,并逐渐脱离世界潮流。
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C目录 ONTENTS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一 “天朝上国”的暮年悲歌—— 两次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 1.原因 (1)根本原因:率先开始工业革命的英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 夺生产原料,把侵略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 (2)直接原因:英国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借 口虎门销烟发动侵略战争。
3.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
项目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时间
1858 年
1860 年பைடு நூலகம்
(1)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 (1)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京,增开十处通商口岸。 (2)增开天津为商埠。
(2)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
内容 (3)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 国。
游历、经商和传教。 (4)对英、法赔款各增至 800
6.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约谈判中,清政府对增开商埠、 割地、修改税则、赔款各项均比较容易的予以接受。但对外国 公使进驻北京,则以有违礼制为由多次拒绝,甚至打算以全免 关税来换取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这说明清政府( ) A.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 B.仍然抱有天朝上国观念 C.采取了灵活的外交策略 D.开始建立近代外交体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八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作业ppt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八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作业ppt课件新人教版

C.有利于缓解清廷的财政负担
D.妨碍了中外之间的正常交流
【解析】选D。根据材料可知,海关官吏违背正常关税税率,经常索取一倍到三 四倍钱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官员的腐败妨碍了中外的正常交流,D正确; 海关官员的勒索不能维护自然经济、与抵御外来侵略无关、也不会把勒索来的 钱财上交财政,A、B、C错误。
【解析】选B。材料中“中国外交也开始重新通过国际法上的谈判方式来解决 清政府和他国之间的争端”说明在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过程中,中国外交逐渐 通过国际法来解决国际争端,说明中国逐渐融入世界,B正确;近代中国虽然通过 国际法来解决国际争端,但并没有维护了国家主权,A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领 事裁判权,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在国际法著作的影响下,中国转变了外交观念, 排除D。
对鸦片战争的后果,他认为虽然丧失了部分主权,但五口开放之后,贸易机会之 大增,外商教士来华者日多,交通益变,而中国之闭关政策根本上不能生存矣! 从总体上看,他对鸦片战争的评价是正面的,从对整个事件的评价来说,他更多 地强调中国自身的责任和对中国的积极影响。
——摘编自龚云《反映学者立场的 中国近代史研究》
【解析】选C。根据材料“但随着‘帝国主义侵略’成为教科书的叙事主线”, 结合由于鸦片战争作为“帝国主义侵略”的开端而被赋予比第二次鸦片战争更 重要的地位,可以看出随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剧,历史叙事和评判也 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故选C;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史料的多少问题,排除A;材料中并 没有涉及主观情感问题,排除B;材料强调历史叙事和评判的变化与时代发展有 关,而并非与学术研究有必然联系,故排除D。
又由于新式交通工具的使用,英国得以广辟新市场和新殖民地。在印度,英国 侵略势力继续向广大腹地推进,获得剥削殖民地的无限利益。这个贪婪强暴而 又在印度积有经验的英国海盗,对清政府统治下的封建中国,抱着极大野心,一 刻也不肯放松侵略的机会,是势所必然的。

2017级一轮1894至1919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含辛亥革命)阶段7

2017级一轮1894至1919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含辛亥革命)阶段7
— 1919
一、列强侵略
(二)瓜分狂潮
1.三国干涉还辽 2.划分势力范围 3.门户开放
(三)八国联军侵华 (背景、结果、影响)
1.黄海海战
(一)维护主权的斗争 2.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3.义和团运动
二、中国人民
1.维新变法
的抗争与探索 (二)救亡图存的探索
2.辛亥革命
【知识结构梳理】示例1
近代列 强侵略 和中国 人民的 抗争与

侵 华 的 趋 势
八国 联军 侵华
1900条—约还清体败现,了签列订强侵 1901华年的什《么辛新丑特条点约?》
战争
以华治华
1、赔:4.5亿 2、划:东交民巷 3、禁:反帝 4、拆:炮台
中国完全沦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
【重难点突破2】讨论1894到1900列强侵华的特点和趋势?
特点:经济上资本输出为主,从瓜分狂潮到以华制华,列强间 相互争夺与勾结,主要控制清政府。
【时空坐标】
【宏观知识结构】阶段七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 1894——1919 )
近代 中国 的觉 醒与 探索
一、政治: 1894-1919年间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与探索
二、经济: 近代前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894 —— 1919
三、思想:
从维新思想到新文化运动 (维新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
高2017级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近代史》
阶段七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课时1 1894-1919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知识分布: 必修一 专题二 第一、二课 P24—34
《创新设计》
P92--84

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 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895年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马关条约》,在祖国遭受蹂躏、国土被 宰割的背景下,谭嗣同写下了这首诗: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有感》
资本输出是列强用过剩资本对其他 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在中国具体 表现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 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 人民,争做中国债主,抢夺修筑铁 路权,争夺路矿和办厂权。
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客观作用 (1)“不平等条约体系”客观上逼迫中国推进近代化。首先,不平等条约将 中国卷入了全球化进程,经济上开始与世界经济接轨;其次,使中国外交 从朝贡外交转向近代外交,互派外交使节、递交国书等方式符合了国际惯 例;再次,“不平等条约体系”使中国有了谈判意识和条约意识。 (2)不平等条约将中国推入近代化进程中,将先进的西方科学技术、政治理 念、经济习惯和文化思想带到了中国,也扩展了中国人的视野。
没。 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3.结果:签订《马关条约》。
条约内容
主要危害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 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
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遭受严重损失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 人民的负担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 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
商埠
内地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 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展开了多
种形式的救亡图存斗争。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义和团运动 (1)背景
①根本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华民族面临空前危机,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②直接原因:山东外国教会势力的猖狂。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综合检测(三)近代前期列强的侵华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含解析)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综合检测(三)近代前期列强的侵华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含解析)人民版

综合检测(三)近代前期列强的侵华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鸦片战争前,制约英军航行作战的关键是其对中国沿海缺乏地理认知和准确的海图。

为此,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在中国沿海展开大范围水文调查,这一行为并没有受到清军的干扰。

这说明( )A.清政府缺乏近代海权观念B.清朝海上军事实力不足C.英国的战争准备全面细致D.中英综合国力差距巨大解析:选A 清军未对英军在中国沿海调查行动进行阻挠,说明清军缺乏海权意识和观念,故A项正确;仅凭清军没有阻挠行为不能得出清军海上军事实力不足,故B项错误;英军的水文调查一项不能佐证英国的战争准备全面细致,故C项错误;综合国力包含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多方面,仅凭材料不能得出双方实力悬殊,故D项错误。

2.1840年12月,中英谈判在广州进行。

琦善照会:烟土系中国查禁品,故不能以“烟价”名目向英赔款。

考虑到中英通商两百余年,拟“酌酬洋银五百万元”。

不过,该银并非由中国皇帝“准给”,只是由琦善“筹办”。

琦善此举目的在于( )A.抵制英商的赔款勒索B.表明清朝软弱的立场C.维护满清王朝的体统D.尽快实现两国的通商解析:选C 据材料“酌酬洋银五百万元”可以得出抵制英商的赔款勒索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据材料“烟土系中国查禁品,故不能以‘烟价’名目向英赔款”可以得出表明清朝软弱的立场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据材料“考虑到中英通商两百余年,拟‘酌酬洋银五百万元’。

不过,该银并非由中国皇帝‘准给’,只是由琦善‘筹办’”得出维护满清王朝的体统,故C项正确;材料说的是赔款问题,故D项错误。

3.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认为,“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以显示中国的宽宏大量,并减轻管辖他们的任务。

”下列条款与此意思相符的是( )A.“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B.“允许英国人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永久性居住”C.“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D.“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解析:选C 材料反映了清政府无知地放弃了管理在华外国人的司法主权。

专题五西方列强的侵略和近代我国人民的抗争及探索..

专题五西方列强的侵略和近代我国人民的抗争及探索..

专题五西方列强的侵略与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一)近代前期列强侵华1.鸦片战争(1840~1842年):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趁火打劫,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英、法、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外国势力由沿海侵入内地,中国丧失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新疆危机(19世纪中后期):1865年阿古柏侵入新疆,擅自建立政权,对新疆各族人民实行严酷的宗教歧视和民族压迫;俄英承认阿古柏政权;沙俄直接出兵侵占伊犁。

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

4.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城。

1901年清政府与八国签订了《辛丑条约》。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二)近代后期帝国主义侵华1.1931~1937年日本局部侵华活动(1)1931年“九一八”事变,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日军占领东北三省,局部抗战开始。

(2)1932年扶植“伪满洲国”,对东北进行殖民统治。

“一二八”事变,日军进攻上海。

(3)1935年入侵华北,策划华北五省自治。

2.1937~1945年日本发动全国侵华战争(1)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挑起全面侵华战争。

不久攻陷平津。

(2)1937年“八一三”事变,日军进攻上海。

12月攻陷南京,进行为期6周的南京大屠杀。

(3)1938年10月攻占广州、武汉,控制大半个中国。

年底开始对解放区进行“扫荡”和“三光”政策。

(日军侵华罪行)二、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一)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关天培等爱国将领为国捐躯。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侵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教学案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侵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教学案

城东蜊市阳光实验学校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侵略及中国人民的对抗斗争教学案一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鸦片战争的背景①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开展,急需开拓更大的商品销售场和原料产地。

②中国正值封建社会末期,国力减衰,内部危机严重,处在发生巨变的前夜。

1.1840—1900年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三大条约的内容及影响〔阅读理解〕2.1931年至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①中国国门洞开,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②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

③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二中国军民对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一〕黄海海战1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遭遇战,爆发时间是是:1894年9月;北洋舰队“致远号〞管带邓世昌英勇抵抗,壮烈殉国。

2结果:北洋水师主力尚存,北洋大臣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卫军港,“避战保船〞,从而失去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最终在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二〕反割台斗争1.起因:1895年,马关条约割让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2.概况:邱逢甲、徐骧指导下组成义军,与刘永福指导的黑旗军并肩作战3.意义:军民的抗日沉重打击了日军,此后,人民争取回归的斗争从未停顿过。

表达了维护中国领土完好的坚强意志和爱国精神。

〔三〕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原因: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概况:起源于,1900年在京地区形成高潮。

陷落后,慈禧太后在逃亡途中,下令清军“铲除〞义和团。

在中外反动权利的结合剿杀下,轰轰烈烈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最终失败。

意义:义和团战士不畏强暴,英勇斗争,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四〕抗日战争1.日本侵华的原因:根本原因: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直接原因:1931年,受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希望通过战争转嫁危机。

有利条件:国民党忙于围剿红军,无心北顾,国际社会忙于应付经济危机,无暇东顾。

历史新高考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二课题五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历史新高考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二课题五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近代前期的历史告诉我们,闭关锁国只会导致落后和挨打 。而改革开放则是强国之路,只有开放才能带来进步和发 展。
当代青年责任担当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当代青年应该铭记近代前期的历史教训,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 境,努力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勇担责任,奋发有为
当代青年应该勇于承担历史责任,积极投身到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各 项事业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05 总结反思与启示
历史教训及现实意义
落后就要挨打
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落后,无法 抵御外来侵略。这告诉我们,一个国家或民族如果落后于 时代,就会受到其他强国的欺凌。
反抗斗争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中国人民在近代前期进行了英勇的反抗斗争,如三元里抗 英、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这些斗争体现了中华 民族的爱国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扩张
19世纪中叶,欧洲主要国家相继完成 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急需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和原料产地。
世界市场形成
中国社会状况
清朝晚期,中国社会腐败落后,政治 经济制度严重阻碍社会发展,对外实 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与世界潮流隔 绝。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世界 市场逐渐形成,中国等亚洲国家被卷 入其中。
反抗斗争是捍卫民族尊严的重要体现
中国人民通过反抗斗争,展示了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坚决维护了民族的尊严和 荣誉。
反抗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在列强的侵略下,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保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避免了国家 被分裂和瓜分的命运。
激发民族意识觉醒和团结精神
反抗斗争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中国人民在反抗斗争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民族身份和国家利益,民族意识得到空前的 觉醒。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标通史版课件第14讲18401894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标通史版课件第14讲18401894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考点1
栏目索引
典例2 (2015安徽文综,15,4分)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 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 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
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 B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解题关键 从材料中提炼出“公使进北京”,联系史实判断。 答案 B 《南京条约》签订后,外国人并不能“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 国内地”,故A项错误。拿破仑三世于1870年被俘并下台,据此可排 除C、D两项。《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而《天津条 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人可自由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 教,故B项正确。
考点1
栏目索引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1.继续 (1)从背景看,都是发生在工业革命后的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为发展资本 主义,列强竭力寻找海外市场。 (2)从目的看,都是要打开中国市场。 (3)从性质看,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 (4)从结果看,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攫取了大量侵略权益。 2.扩大 (1)从目的看,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A.推动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出现
B.推动传统礼仪制度的进步
C.传播资本主义的平等观念
提示 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倾销商品,从中国掠夺原料。
(2)根据史料2指出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提示 一方面使中国丧失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另一方
面也促使中国与世界接触,客观上开启了中国走向世界的进程。
(3)综合以上史料说明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提示 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被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单元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教案人民版必修1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单元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教案人民版必修1

第二单元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考点阐讲】1、《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主要是从《马关条约》同前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影响进行分析和比较:①《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而《马关条约》割走台湾、澎湖列岛这些具有目的的大片领土给日本,并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②《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银元,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总共赔款是1800万两白银,而《马关条约》赔款给日本达2亿两白银,加上赎辽费,这样的巨额赔款是空前的,清政府为偿付巨额赔款,大借外债,列强进一步控制清政府财政和经济。

③《马关条约》之前中国开放了十六个通商口岸,《马关条约》新辟的4个通商口岸和内河航线,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最远处达西南重庆。

④《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是前所未有的,帝国主义大肆向中国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⑤《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反映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瓜分世界新的侵略要求,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2、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分析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又一重大转折点,它表现在:(1)列强侵华的加剧战前,列强侵华以商品输出为主;战后,在经济上疯狂地资本输出的同时,政治上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狂朝。

(2)民族危机加剧战前,列强侵华,或亲邻国,或割边疆;战后,甲午战争中清廷的腐败暴露无遗,极大地刺激了列强的贪欲,他们蜂拥而来掀起瓜分狂朝,中华民族危机加剧。

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纷纷掀起爱国救亡运动。

(3)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他们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为亟待的救亡运动注入了新的内容,演出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戊戌变法运动。

(4)中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由战前的东亚强国沦落为人人宰割的弱国(5)列强侵华过程中的关系发生变化(6)战后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层面深入了。

由学习坚船利炮到学习先进的经济政治制度,走资本主义道路。

高考复习资料:专题2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高考复习资料:专题2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高考历史新专题教学设计02: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高考历史新专题教学设计——专题2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专题复习目标1.列举1840年至1949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列强对华侵略扩张的基本进程,分析不平等条约下的半殖民地秩序的形成。

2.理解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3.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专题线索梳理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掀起了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心的反侵略运动,奋勇抵抗外国侵略。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发动了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进行了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

辛亥革命将卖国的清政府推翻,也为推翻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1.19世纪中期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工业革命完成的英国,于1840~1842年为打开中国的市场,以禁烟运动侵害了英国人的生命财产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又于1856~1860年,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以及《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

战争中,林则徐、关天培等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三元里人民的自发斗争,太平天国与洋枪队的殊死搏斗,沉重地打击了列强的侵略活动。

太平天国运动属于亚洲革命风暴的部分,它与亚洲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一起,冲击了殖民主义侵略的罗网。

认识:这一阶段列强侵华的主要形式是商品输出,主要手段包括发动战争、开辟商埠、控制海关等。

侵华的主要目的是打开中国大门,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最新整理高三历史高考历史学业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专题复习教案.docx

最新整理高三历史高考历史学业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专题复习教案.docx

最新整理高三历史教案高考历史学业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专题复习教案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了解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史实2.了解《xxx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认识其影响一、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列强侵华的史实(1)鸦片战争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为了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概况:1840—1842年英国发动,强迫中国签订了《xxx条约》。

影响:打开了中国大门,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概况: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年,中英《xxx条约》,割“九龙司”给英国。

战争前后,俄国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概况:1894—1895年日本发动,强迫中国签订了《马关条约》。

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概况:1900—19 德、奥、美、法、英、意、日、俄等八国发动。

结果: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影响: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1)中英《xxx条约》签订时间、地位:1842年,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内容:①割地:割xxx岛给英国。

②赔款:赔款2100万银元。

③通商:开放xxx、xxx、xxx、xxx、xxx为通商口岸。

④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日《马关条约》时间:1895年内容:①割辽东半岛、xxx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军费xxx2亿两;③开放沙市、xxx、xxx、xxx四处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影响:①《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②列强在中国投资办厂,扩大对华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3 近代列强的侵华和中华民族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教案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3 近代列强的侵华和中华民族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教案

专题9 近代列强的侵华和中华民族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第一讲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一、第一次鸦片战争原因根本原因:英欲变华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直接原因:英国维护鸦片走私抗击三元里人民自发抗英,关天培在虎门壮烈牺牲结果中国战败,签定《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等,涉及割地、赔款、开埠、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等内容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中国腐朽和落后的封建制度根本不是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对手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英国为了扩大侵华权益, 提出修约要求, 遭到拒绝暴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结果中国战败,签定《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涉及割地、赔款、开埠、公使驻京、贩卖华工等影响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与鸦片战争比较,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有何表现?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割地香港岛九龙司地方一区、东北 100多万平方公里赔款 2100 万元(银元) 1600万两白银开埠5处:长江以南沿海地区11处:全沿海、两岛、深入长江中游传教沿海5处通商口岸深入内地通航外国舰船可到沿海各口岸外国舰船可到长江各口岸其它公使驻京、贩卖华工(二)、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甲午中日战争原因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发展困境,实行对外扩张政策,乘朝鲜东学党起义之机,挑起了战争暴行旅顺大屠杀抗击邓世昌与致远舰全体将士在黄海海战中壮烈殉国结果中国战败,签定《马关条约》,涉及割地、赔款、开埠、允许设厂、免收内地税等内容影响列强侵华开始以输出资本为主,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表现:①赔2亿, 超过两次鸦片战争②开4埠, 已深入长江上游③许设厂,严重危害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原因19C末中国兴起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列强在华势力,列强借口镇压义和团,发动侵华战争暴行列强劫走紫禁城、颐和园等皇家宫苑大量珍宝抗击 义和团 和清军爱国官兵英勇抗击八国联军的侵略结果 中国战败,签定《 辛丑条约 》,涉及赔款、拆毁炮台、驻军、设立“使馆界”、禁止 反帝 等 影响 清政府成为“ 洋人 的朝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已 完全 形成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第二讲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一)、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一辛亥革命1、准备: 思想武器:西方的 天赋人权 、 自由平等 等学说①思想准备:传播 民主革命 思想 重要阵地: 上海 和日本 东京著名的民主革命宣传家:章炳麟、邹容、陈天华②组织准备: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中国同盟会 )③军事准备:发动一系列 武装起义 (其中最为壮烈的是 黄花岗起义 )2、经过:①爆发:武昌起义( 1911 年10月10日)中华民国 成立(1912、1、1,南京)体现的政体: 三权分立 的共和政体直接目的:限制 袁世凯 的权力③结局: 袁世凯 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3、意义:①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 资产阶级 革命(性质)②推翻了清王朝,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 封建君主专制 制度③建立了 资产阶级 共和国, 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④推翻了“ 洋人 的朝廷”, 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⑤为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 的发展创造了一些条件4、不足:没有完成 反帝反封建 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性质二、五四运动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 失败2、阶段:前期(6月5日以前) 后期(6月5日以后) 运动中心北京 上海 斗争主力学生 工人 斗争形式 示威游行 罢工、罢课、罢市颁布《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 》 ②高潮 鸦片第甲午中八国联军列强侵华战争战争二次鸦片战争日战争侵华战争开始加深大大加深完全形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结果—取得初步胜利:释放了被捕的学生;罢免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4、历史意义:①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 反帝反封建 的革命运动(性质)△在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喊出了许多口号,其中能集中体现反帝反封建的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课题十一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课题十一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循框图——理清主要史实]1.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凉四部曲”2.中华民族的奋起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4.抗日战争5.解放战争[背术语——规范答题用语](1)英国通过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大门,中国逐渐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反映了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

(2)《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了资本输出的新阶段。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3)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政府腐败统治与列强侵华下的产物。

《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我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资政新篇》提倡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4)辛亥革命是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产物。

因而辛亥革命是一次更具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5)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6)五四运动是一次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7)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使无产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成立。

(8)国共合作促成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北伐战争的胜利,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9)中国共产党吸取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10)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危机严重。

日本侵华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11)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国军民共同抗战,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

经过14年艰苦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提升作业八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2016·深圳联考)陈旭麓:“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

”陈旭麓先生评价的这场战争( )A.改变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性质B.开始了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的历程C.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进程D.形成了列强公开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解析】选A。

根据题干中“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可知这场战争指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故A正确;开始了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的历程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B错误;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进程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故C错误;形成了列强公开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果,故D错误。

2.(2016·荆州模拟)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指《南京条约》内容)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

……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

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

”对《南京条约》内容中关于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的轻看说明清朝统治者( )A.重在防范西方对华经济侵略B.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C.对西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D.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淡薄【解析】选D。

材料信息说明当时的人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不能说明重在防范西方对华经济侵略,故A错误;材料涉及签订不平等条约,给予西方国家某些特权,并非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故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对西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且与史实不符,故C错误;据材料“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

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可知清朝统治者国家主权意识淡薄,故D正确。

3.1862年,清政府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管外交、通商等事务,衙门匾额上书写“中外褆福”四字。

(注:“褆,安也。

”)这表明晚清政府( )A.传统儒家思想影响近代外交B.由闭关锁国到融入世界潮流C.对外交往注重和平共处原则D.社会变迁中的外交政策调整【解析】选D。

传统儒家思想主要讲仁、义、忠等,与近代外交关系不大,故A错误;总理衙门的设立与闭关锁国联系不大,故B错误;材料信息未涉及对外交往注重和平共处原则,故C错误;据材料“衙门匾额上书写‘中外褆福’四字。

(注:‘褆,安也。

’)”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从“鄙夷”到“师夷”,即社会变迁中的外交政策调整,故D正确。

【加固训练】(2015·赣州模拟)关于《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条款的规定,英国人认为:“同英国臣民进行贸易的中国臣民将不因为他们那方面进行交易而承受特别的负担或特殊的苛捐杂税。

”清政府认为:这个税率(值百抽五)比现有的帝国税率(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还高,所以应允了英方的要求。

中英双方不同的认识说明( )A.英国通过该条款进一步控制中国B.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市场C.中国逐渐丧失对关税主权的保护D.清政府缺乏国家主权的概念【解析】选D。

清政府认识不到关税协定是丧失了关税主权,反而还为获得了比之前更高的税率而高兴,体现了其缺乏国家主权概念,故D正确。

4.(2015·汕头模拟)英国人赫德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期间(1863-1908),依照英国模式运作的海关高效廉洁,关税收入累翻。

同文馆、洋务派军工厂等资需均系关税。

恭亲王奕 对赫德说:“中国官员均不可信,幸海关有诚实之外国人。

”上述史料信息说明( )A.清政府外交政策委曲求全导致丧权辱国B.英国侵华严重阻碍中国民族经济发展C.西方经济进入注重资本输出的垄断阶段D.西方近代海关制度引入中国有一定进步意义【解析】选D。

题干材料反映了中国海关引入了英国模式取得了高效廉洁的成效,没有体现外交的委曲求全,故A错误;材料体现了海关收入的翻倍,没有反映阻碍民族经济的问题,故B错误;材料主要反映了西方近代海关制度的引入对中国的推动作用,没有体现西方经济进入注重资本输出的垄断阶段,故C错误,D正确。

【拓展延伸】从工业文明和农耕文明冲突和碰撞的视角看两次鸦片战争(1)在农耕文明高度发达的古代中国,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睦邻友好的形象矗立在世界舞台。

但从16世纪中期开始,随着西方殖民势力的东来,古老的东方大国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2)进入19世纪中期,伴随着工业革命的机器声和坚船利炮的轰鸣声,西方列强对中国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要求扩大市场的愿望。

(3)这两次战争以中国战败而告终。

这种结局反映出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落后的农耕文明受到先进的工业文明的严峻挑战。

5.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五口通商大臣办理对外交涉,起初由两广总督兼任,驻广州。

1859年,将五口通商大臣移驻上海。

1861年划归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管辖。

这种转变反映了( )A.中国中央机构的半殖民地化B.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开启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D.中国被迫全面对外开放【解析】选C。

材料显示的是外交机构的变化,不是中央机构半殖民地化,故A错误;中国政治现代化开启的标志是戊戌变法,故B错误;材料中“将五口通商大臣移驻上海”说明中国外事机构随着外国侵略而改变,体现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故C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部分对外开放,不是全部,故D错误。

6.(2016·安徽示范性高中模拟)恩格斯曾指出:“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从而把那种可以养活这亿万人口的旧体系完全摧毁。

”据此,恩格斯认为( )A.战争是打破清朝闭关锁国状态的唯一机会B.战败后的清政府将对欧洲国家全方位开放C.中国的自闭和崩溃状态必然导致战争失利D.战争必然使中国变革统治体系和对外开放【解析】选D。

材料中“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说明是甲午中日战争。

打破清朝闭关锁国状态的是鸦片战争,故A错误;甲午战争后中国仍然是部分开放,故B错误;材料中分析的是战争的影响,不是原因,故C错误;甲午战争后引起民族危机,中国开始寻求变革政治体系的运动,故D正确。

【加固训练】观察右侧漫画,它反映了发生在19世纪晚期的一场侵华战争:中年大汉被一小个子打得鼻青脸肿,而一帮西方人在一边袖手旁观。

判断通过这场侵华战争,列强获得的侵略权益是( )A.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等五处港口B.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C.今诸国驻防之处,系廊坊……山海关等D.遇有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处置,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领事官照办【解析】选B。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体现了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出现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故B正确。

7.美国报纸对甲午战争的报道:日本在朝鲜的作为将有利于整个世界,日本一旦失败,将令朝鲜重回中国野蛮的统治;美国公众毫无疑问地同情日本,认为日本代表着亚洲的光荣与进步。

这表明当时( )A.日本得到美国的舆论支持B.美国政府支持日本侵略朝鲜C.日本与美国在利益上是一致的D.中国在舆论上没有开展宣传【解析】选A。

材料反映美国报纸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看法,认为日本的作为代表亚洲的进步,说明日本得到美国的舆论支持,故A正确。

8.梁启超曾对甲午中日战争评论道:“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A.启迪了民众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B.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C.促进了挽救民族危亡运动的高涨D.导致了戊戌政变的发生【解析】选C。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故A错误;材料信息未涉及洋务运动的破产,故B错误;据材料“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可知促进了挽救民族危亡运动的高涨,故C正确;材料信息未涉及戊戌政变,故D错误。

【拓展延伸】《马关条约》对日本和中国的影响(1)对日本:①日本获得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

②刺激了日本的军国主义倾向。

(2)对中国:①中国损失惨重,对日本的掠夺不堪负担,更难发展。

②在远东的地位一落千丈,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④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

9.史学家徐中约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压根儿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同日本)在作战。

西方观察家就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的战争。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民众根本就不关心甲午中日战争B.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好大喜功C.清政府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战D.战争体现了当时中华民族国家观念的缺失【解析】选D。

材料说的是“普通民众”没受影响,不能扩大为“中国民众”,另外“没有影响到”不等于“根本就不关心”,故A错误;按材料意思,虽然几乎全是北洋水师和淮军在作战,但是不能就认定是好大喜功,故B错误;材料没有提及清政府,故C错误;材料表明了李鸿章主要依赖个人力量与列强斗争,忽略了中华民族整体的联合,故D正确。

10.义和团烧铁路火车时,“顺属州县中穷民,失车船店脚之利,而受铁路之害者,遂蜂起应之,约四万余人。

”这种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义和团的排外行为得到了广大农民的广泛支持B.铁路兴建冲击了传统运输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生活C.下层民众对新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抵抗与排斥D.西方工业经济的压迫是激起人民反抗的根本原因【解析】选C。

材料反映了铁路的修建影响从事运输的下层民众的生活,因此义和团烧铁路火车时得到下层民众的支持,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下层民众对新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抵抗与排斥,但是A和B反映的是表面现象,故A、B错误,C正确;激起人民反抗的根本原因是西方列强的侵略,工业经济的压迫只是经济方面侵略,故D错误。

11.(2016·潍坊模拟)1902年杨延栋指出:“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

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

”该观点的实质是( )A.领事裁判权撤废关系到中国主权的恢复B.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国家权益C.通过修订不平等条约以废除领事裁判权D.通过改正条约实现救亡图存【解析】选B。

该观点强调“编订完全之法律”是中国主权恢复的前提,故A错误;“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主张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国家权益,故B正确;材料强调通过“编订完全之法律”以恢复中国主权,故C错误;材料主张通过“编订完全之法律”实现救亡图存,故D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