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二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案-第十七课学会观察|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案第十七课学会观察 | 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观察的重要性,知道观察是获取信息、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2.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细心观察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3.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观察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观察的基本概念:观察、观察力、观察方法等。
2. 观察的重要性:观察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应用。
3. 观察的方法与技巧:全面观察、重点观察、比较观察等。
4. 观察的训练:通过实例分析、观察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观察的基本概念、观察的重要性、观察的方法与技巧。
2. 教学难点:观察的训练,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观察事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观察游戏,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观察的基本概念:观察、观察力、观察方法等。
3. 讲解观察的重要性:观察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应用。
4. 讲解观察的方法与技巧:全面观察、重点观察、比较观察等。
5. 观察的训练:通过实例分析、观察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7. 作业布置:布置与观察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学会观察2. 板书内容:观察的基本概念、观察的重要性、观察的方法与技巧、观察的训练七、作业设计1. 观察身边的物品,用彩笔描绘出物品的细节,并写一段观察日记。
2. 观察家人或朋友,用剪刀剪出他们的轮廓,并描述他们的特点。
3. 观察教室的环境,用胶水贴出教室的布局,并写一段观察感受。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观察他们是否积极参与、是否掌握了观察的方法与技巧。
2.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3.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习惯和观察思维。
二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案-第十七课学会观察-小眼睛动起来|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案第十七课学会观察小眼睛动起来|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观察的重要性,学会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观察结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活动,培养学生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教学内容1. 观察的定义与重要性:介绍观察的概念,强调观察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 观察的方法与技巧:教授学生如何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进行观察,以及如何记录和表达观察结果。
3. 观察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室内外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观察的过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使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与技巧,能够独立进行观察活动。
2. 难点:培养学生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观察记录表、实物模型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放大镜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观察,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授:讲解观察的定义、重要性以及观察的方法与技巧。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室内外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观察的过程。
板书设计1. 学会观察小眼睛动起来2. 包括观察的定义、重要性、方法与技巧、实践活动等。
作业设计1. 观察日记:要求学生记录一次观察活动,包括观察的对象、方法、过程和结果。
2. 观察分享: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观察日记,促进交流与学习。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观察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观察习惯的养成情况。
2.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详细说明1. 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有趣的图片或实物,如动植物、自然景观等,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观察的意义,例如:“你们平时是怎样观察事物的?”“观察有什么好处?”这个阶段的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续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如何学会观察
如何学会观察
一、培养观察兴趣。
教师要有意识的指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
整个过程应带着问题,边观察边思考。
比如观察春风,夏雨,秋露,东雪自然景观的不同特点;鸡,鸭,狗。
兔不同的外形和生活习性;教材里,精致的手工制作,生动的画面;学校里,老师的微笑,同学们的闲谈等等。
这样长期地进行指导训练。
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兴趣,而且使他们更加热爱火热的生活。
二、教给观察方法。
1、定观察位置,观察点的选择应选择应视文章所需的材料而定,应选择最能表现景物特点的地方进行观察。
2、定观察重点。
应指导学生根据文章主题的需要,有选择地定重点,抓住其本质特征,做细致入微的观察。
3、定观察顺序。
通常观察有两种角度,即时间的角度和空间的角度。
相对而言,按时间变化的顺序所观察到的事物是动态的,如自然界里花草树木,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春蚕,蜜蜂这写昆虫一生要经历不同的变化过程。
按空间位置进行观察,所看到的都是静态的,其顺序包括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局部到整体等,反之也可。
当然动与静不是绝对的,也可以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三、纪录观察内容。
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观察日记,让他们学会以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提取典型的习作材料。
作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作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学会观察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一直是一个大难题,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教作文,这是因为学生的实际经验较少,老师凭空描述怎么能代替学生自己看到的呢?于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指导学生学会观察,通过留心观察帮助学生积累较多的作文素材。
然而,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看,怎么看、看什么,才是重点,因此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尤为重要。
一、指导学生看事物要全面观察事物要全面,就是要对事物的各个方面进行多角度的观察。
如观察人物时,不仅要从人物的外貌、衣着、举止、动作、语言、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等各个方面去观察、体验,还要从不同阶段、时期、环境去观察,这样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的观察才能对人物有全面的了解。
观察景物,既要从景物的形、声、色、味及结构等各个方面去观察,也要从不同方位、角度、顺序去观察,这样才能全面了解景物。
全面地、多角度地观察事物是认识、了解事物的基础。
苏教版第九册习作2是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上课前我给学生讲了《盲人摸象》的故事,听了这则小故事,同学们都忍不住哈哈大笑,我随即问道:“你们笑什么呢?”他们有的说:“大象怎么能像柱子呢?用脚指头想也不可能啊。
”有的说:“大象的尾巴才像一根香肠吗,怎么能说大象像一根香肠呢?”有的说:“他们说的都不对,还坚持认为自己是对的,真不可理喻。
”……我接着问:“这几个盲人心中的大象为什么不一样呢?”同学们都发现了问题的所在,我趁热打铁,出示了我准备的一些小动物的图片,请大家来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样子。
孩子们都知道要将动物的样子说全面,具体,而且还能有一定的顺序。
等大家说完动物的外形,我进行了小结,再问:“你们说清楚了吗?不会像盲人一样吧?”这时,再提出说说动物的生活习性,很多孩子便恍然大悟。
再结合平时与小动物的相处以及对小动物的了解,甚至举出一两个生活中的事例,将动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说清楚,说具体。
长此以往,孩子们指导观察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全面的,还要长时间的坚持,多方面深入地了解,并不断积累才行。
中班科学——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教案
中班科学——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让他们能够观察和发现事物的特点和规律。
2、通过实践活动和互动交流,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孩子通过观察、分类、比较、归纳等方式,理解和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二、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概述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要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就需要让他们多接触各种各样的事物和现象,通过观察来发现其中的规律。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观察物质的特征和性质,如颜色、形状、大小、质地、温度等。
(2)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和结果,如物体运动、物体的燃烧、蒸发等。
(3)观察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如溶解、反应等。
(4)观察自然界中的生物和非生物事物,如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天气变化等。
2、教学活动设计(1)探究颜色和形状活动目的:通过观察颜色和形状,让孩子体会和理解它们的影响和作用。
活动过程:①教师找来一些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球,展示给孩子看。
②教师让孩子估计或猜测这些球的重量、弹性等特性。
③让孩子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④让孩子自己设计一个游戏,用这些球来玩。
(2)观察物质的变化活动目的:通过观察物质的变化,让孩子感受物质的不同状态和性质。
活动过程:①教师准备一些物质,如水、盐、糖等,让孩子观察它们的状态和特征。
②教师让孩子进行一些实验,如溶解、沉淀等。
③让孩子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和结果,比较不同的实验结果。
④通过讨论和总结,让孩子理解和掌握物质的基本特性和变化规律。
(3)观察动植物活动目的: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让孩子增长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
活动过程:①教师带领孩子到室外进行野外考察,观察周围的草、花、树木等。
②让孩子记录所观察到的动植物的特征和规律,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③教师带领孩子对所观察到的生物进行分类,帮助他们了解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④让孩子画出所观察到的生物的图画,并介绍它们的特征和生长习性。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与记录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与记录科学观察与记录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与记录,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观察能力、培养科学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本文将从教师引导、学生角色、观察方法和记录方式四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与记录。
一、教师引导教师在科学观察与记录活动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首先,教师应该在开展活动前明确目标和要求,让学生知道他们需要观察和记录什么。
其次,教师要提供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有足够的观察和记录时间,不能过于匆忙。
同时,教师还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解答他们在观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准确的记录。
二、学生角色学生在科学观察与记录活动中是积极的主体,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他们需要具备好奇心、探索欲望和观察力。
在观察时,学生应用多种感官,如视觉、听觉、触觉等,全面地收集信息。
在记录时,学生应该尽量详细地描述他们的观察结果,可以用文字、图表、照片等形式进行记录。
此外,学生还应注意注意观察对象的特征和变化,进行比较和整理,进一步深化对科学现象的理解。
三、观察方法科学观察需要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
首先,学生要选择合适的观察对象,确保观察对象符合研究要求。
其次,学生要进行准确的观察,注意观察对象的各个方面,不偏废一面。
例如,在观察昆虫时,学生不仅要关注外形特征,还要注意其行为习性、食性等。
此外,学生要进行系统的观察,将观察对象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和整理,以便形成比较和归纳。
四、记录方式科学观察结果的记录需要学生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
学生可以使用文字进行记录,详细地描述观察对象的特征和变化,包括形状、大小、颜色、数量等。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拍照或绘制图表的方式进行记录,鲜活地展现观察结果。
图表可以是表格、线条图、柱状图等形式,能够提供更直观的信息展示。
在记录过程中,学生还应该记得标注观察时间、地点和环境条件等重要信息,以便分析和比较观察结果。
总结起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与记录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任务。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学会观察教案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学会观察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观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2.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观察的基本概念与方法2. 观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 观察在学科学习中的重要作用4. 观察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观察的基本方法,观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观察在学科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2. 教学难点:观察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观察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观察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讲解观察的基本概念与方法(1)观察的定义: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地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一种活动。
(2)观察的方法:包括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直接观察是通过感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间接观察是通过仪器或其他手段观察客观事物。
3. 讲解观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观察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观察天气变化、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观察交通状况等。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观察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4. 讲解观察在学科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观察在学科学习中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如观察实验现象、观察图片和图表、观察课文内容等。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观察在学科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5. 观察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1)实践活动一:观察天气变化活动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天气变化的能力,了解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活动内容: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记录不同天气下的气温、湿度、风力等数据,分析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2)实践活动二: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动植物生长发育的能力,了解生物多样性。
活动内容: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记录不同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分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6.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观察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从莫泊桑拜师想到的——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后拟写草稿 , 教 师巡视 , 及时发现优点和 问题 , 针 对 有代 表性 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 指导 的重点一是按
一
个观 察 内容 , 教 师 自己要 先进行 观察 , 确定观 察
定 的顺序 写, 二是写具体 。 只要 顺序合理 即可。 由
1 : 2
,
《 语文课程标准( 2 0 1 1 年版 ) 》 在第二学段指 出 :
“ 观察周围世界 , 能 不 拘 形 式 地 写 下 自己 的 见 闻 、 感
把每天看到马车经过的情况详详 细细地记 录下
来。 莫 泊桑连 续观察 了几 天马车 , 没看 出什 么特殊 的东西, 觉得 没有什 么好 写的。 于是再 去请教福楼
的事件 ……作 为观察 的重 要 内容 之一 。 如 观察 单
良性 循环 。
四、 习作 过 程 需 要 巧妙 引导 , 循 序 渐 进
习作过程需要讲究方法 , 这样才 能使 习作 走向 精致 。 遵照 学生从得 到蚕 以及 养蚕的过程 , 将这一 过 程逐 分 解成《 我有新 朋友啦 》 《 我会 照顾蚕宝
活是 创作 的源泉 , 生活是我们 的老师。 我们 要学会 要。 平时 的习作虽说也要 求学 生体 验 , 进行 生活的
积累 , 但 是 由于 环 境 、 人 物 等 诸 多 的 因 素 不一 致 , 指 导 学生 观 察 与写 作 难免 流 于表 面 , 难 以深 入 。 然 而 这 次 因为 观 察 的是 蚕 , 观 察 的 对象 一 致 , 观 察 的 内容 相
仿, 给指导观 察带来极 大的便利 , 学生 写 出的习作 更能互相 启发 , 互相 影响。 一个 共同的载体 可以使
学 生 获得 成 功 。
一年级语文课教案: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生活习惯?
一年级语文课教案: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生活习惯?一年级语文课是基础性课程,教师需要积极探索各种教学方式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生活习惯,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社会。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指人们通过感觉器官接受和理解周围事物的能力。
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注重观察,培养好奇心和理解力,同时让学生通过各种手段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1.注重观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启发式教学,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注意到周围事物的变化,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答案,不断提高观察力和理解力。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课堂内外的物品、画面、文字和声音,从中感受、理解和提炼信息。
同时,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各种互动环节,让学生通过游戏、问答等方式发现周围的变化和规律,从而培养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让学生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让学生通过观察物品、文字和声音等方式,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提高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窗外的树木、天空、人群等,来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和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从而掌握学习内容,并提高应对问题的能力。
3.注重多元素素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入多元化素材,让学生通过对不同素材的观察,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音频、视频、图片、PPT等方式,让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材料,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与理解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生活习惯生活习惯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一种习惯性行为,从小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对孩子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好习惯,从而影响他们的整个成长过程。
1.天天打卡教师可以设置班级生活习惯的打卡,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打卡上学迟到、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等。
通过打卡激励,学生会逐渐养成自律和自我控制的习惯,并且轻松实现班级生活习惯的规范化管理。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二: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是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重视的一个方面。
当今社会虽然信息发达,但孩子看到的、听到的不一定就是真实的或者完整的。
我们要教会孩子如何通过观察事物、细节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帮助孩子提高观察能力,本篇文章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营造良好的观察环境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为了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我们应该从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营造一个良好的观察环境。
在家庭中,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积木、拼图、画笔、颜料等玩具和材料来刺激他们的观察和创造力。
孩子可以通过观察不同的颜色及图案,学习形状和阴影,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美感。
同时,也可以给孩子看一些生动的图画书、故事书等文学作品,让孩子从中了解到新的事物和新的思想。
在学校中,教师可以安排学校周边游学等活动来扩大孩子的视野。
同时,也应该鼓励孩子多看周围的人和事物,观察周围的环境和生态,从而培养其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是相辅相成的。
动手能力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通过手工制作、绘画、雕塑等活动,孩子可以通过制作和观察物品的过程来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
孩子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思考和观察,从而发现,在观察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眼力和认知能力。
孩子的动手能力对于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极大的作用。
三、观察某种事物,发现其中的规律和本质孩子的观察能力还需要通过从一定范围内的信息中发现规律和本质的过程来提高。
我们应该努力引导孩子去体会事物本质、表面现象和规律之间的关系。
比如说,可以给孩子看一张世界地图,让他们自己从地图中去寻找各大州和城市的位置,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和观察精神。
孩子也可以通过读一些好书来学习新思想和新知识,从而在知识范围内寻找规律和本质。
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各种观察环境和材料,引导孩子去寻找规律和本质,同时鼓励孩子去接触和探索新事物。
教师则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生动的教学方式,多安排实物展示和参观活动,为孩子提供更多机会来学习观察。
小学作文指导的三个阶段
小学作文指导的三个阶段作文教学不同于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凭借教材让学生认字、学词,结合课文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意,再体会人物的情感或事物的美丑。
而作文教学则是让学生运用从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把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某人、某事、某个场景写出来,表达自己对人、事、物的情感。
因此,我认为“作文指导”这一环节应该贯穿整个作文教学的始终。
教师通过文前指导、文中指导和文后指导,教给学生留心观察、积累;帮助学生开拓思路,激发写作兴趣,解决作文的观点、材料和写作方法等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评,在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与进步的同时,帮助学生克服缺点,提高写作水平。
我的具体做法是:一、文前指导——学会观察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是写好文章的第一步。
结合单元的训练重点,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密切地结合起来,在阅读中指导作文,作文中巩固阅读。
引导学生从学过的阅读课文中,归纳、总结观察方法:观察人,要看外貌、看动作、听语言、想内心,体会人物的性格及品格;观察场景时要按顺序,或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或按方位变换等;观察物,有生命的,要从外形到性格,无生命的,要从样子到结构。
平时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并注意积累。
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再展开想象,思考事物特点和文章的中心有什么关系。
比如:在要写《我的××》时,先教给学生注意定好要描写的人物是谁,然后注重观察他,从他的外貌:什么样的眼睛,什么样的身材,什么样的脸型等等,接着也要让学生注意观察他的行为举止,最重要的是要抓住人物的性格特性进行观察和描写。
二、文中指导——画龙点睛文中指导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让学生汇报自己观察到的人、事、物以后,围绕本次习作的要求,组织讨论交流,了解习作的要点,明确写什么。
教师先要具体指导学生恰当地选材,抓住那些新鲜的、有代表性的材料来写;再让学生说说想怎样写?抓住哪些重点?突出什么中心等?大家各抒己见后,教师再给予指导,画龙点睛。
例如:课堂作文教学《师恩难忘》这一课时时,我带领学生共同讨论,让学生抓住平时点滴事件,如××同学生病了,老师是怎么对待他的?××同学课堂上违反纪律,老师是怎么处理的等等。
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写好作文
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写好作文小学生作文有两道难关:一道是素材关,一道是表达关。
也就是需要解决“写什么”,“怎样写”的问题。
“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可遗憾的是,大量的作文指导书,把方法放在第一位,而把内容置于无足轻重的地位。
有不少的教师往往也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怎样写,对写什么倒注意不够。
而小学生每逢作文,总是喊没有素材,觉得没话可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什么”就成了他们首遇的难关。
这些年,以电视、网络媒体等为主的音像媒介普及之后,小学生知道的事情越来越多,按理说,写作素材会源源不断,可他们仍说无材料可写。
问题是许多可供他们写作的素材,他们或不曾仔细观察而视而不见,或不曾真切感知体验而成为过眼云烟,或认为不合老师的要求而置之不用,不去拾取。
我们认识客观事物,第一步就是感知觉。
而作为感知觉的高级形式的观察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窗口。
因此,许多作家都把观察作为创作的第一需要,作为创作的基础和起点,这是我们必须遵循的规律。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前提,是获取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
为此,我们要突破作文第一难关——素材关,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积累习作素材。
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拙见,愿与同仁共探。
一、创设情境,指导观察成功的作文指导经验告诉我们:在小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要尽可能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指导学生观察,给学生学习语言提供良好的坏境。
情境主要指实物情境和模拟情境(如图片、录像、现场表演等)。
创设情境,指导观察,这是课堂观察,它集中了观察的对象,激发了感情,渲染了气氛,有观察者(学生)观察指导者(教师),这有利于教师指导学生观察。
如我校一位教师指导学生写《家乡的梨》,就将梨带进教室,让学生看看、摸摸、尝尝、闻闻,再说说写写,学生兴味盎然,观察细致,充满了说写的强烈愿望。
有的教师让学生现场表演洗红领巾,有的把一些花草或小动物带入课堂,让学生观察……如今,多媒体教学的介入,有声有色的画面更是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情感,教师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带着感情去观察,去深刻体验和感受所观察的事物,以言其心声,不为文造情。
学会观察生活指导学生写作文
学会观察生活指导学生写作文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一切外部信息要通过观察才能进入大脑。
只有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可写的素材,并产生强烈的写作愿望。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带着情境性的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为更有引发作用。
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感情。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奇异的自然现象和参与沸腾的生活。
此外还必须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一. 在作文中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培养观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观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做到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学生有了写作的积极性,搞好作文教学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1.从玩中观察从孩子喜欢的事物中观察,孩子往往会瞪大一双好奇的眼睛,效果容易事半功倍。
记得在指导写《记忆一次参观活动》的作文时,正赶上学校秋游香山植物园。
于是我给学生布置了观察作业:游览之中选三种你喜欢的植物,认真观察它的颜色,样子以及生长特点,回来后画下来在班里展览。
有了明确的目的,学生们在活动中看得可仔细了,摸一摸,闻一闻,有的还专著的拿笔记一记,生怕忘了似的。
回来之后,一幅幅逼真的作品诞生了:叶背是红红的'红背桂';叶子象七个手指的'七叶葵';叶子很小但很香的'九里香';长满小刺的'仙人鞭'等等,真让人目不暇接。
作文的第一步--'画'的工作完成了。
接下来进行作文的第二步--'说'。
在第一节作文课上,我组织孩子们畅所欲言地把自己画的植物介绍给大家。
让大家也了解这种植物,喜欢这种植物。
学生争先发言,讲起来滔滔不绝。
热烈的掌声,喝彩声,不时从教室里传出。
学会观察生活教案
学会观察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观察生活的重要性;2.学会运用观察的方法和技巧;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4.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观察生活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手段:讲授、讨论、实践、思维导图等。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通过问学生一些问题,引导他们思考。
例如:1.观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观察生活很重要?2.有没有什么场景或事物是你们特别感兴趣的?你们通常怎样观察这些事物?Step 2:学习观察的方法和技巧(30分钟)1.讲解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如收集资料、观察细节、记录观察结果等。
2.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
3.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更多的观察方法和技巧,并进行案例分享和讨论。
Step 3: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30分钟)1.给学生提供一些观察事物的图片或视频,让他们用观察方法和技巧进行观察和思考,然后记录下他们的观察结果和思考问题。
2.引导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思考问题,并进行讨论和探讨。
3.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观察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
Step 4:总结与延伸(10分钟)1.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观察生活的重要性和方法。
2.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观察,并用观察的力量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与他人的交流合作等。
2.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观察和思考能力的提升,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探索的兴趣。
七、教学资源:1.图片和视频资料;2.实践材料和案例分析;3.课堂讲义和练习册。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观察生活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并学会了一些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但是,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在教案中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
在教案中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教案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培养观察与分析能力的机会。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教案中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之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他们发展其他认知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在教案中,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观察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动且具体的观察任务。
例如,在生物课上,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两种不同的植物叶子,要求他们观察并比较两者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征,从而培养学生对植物的观察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观察。
学生的观察经验可能较为零散,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让学生将观察结果进行分类整理,形成系统的观察能力。
例如,在地理课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观察任务,要求学生观察自然界中的不同地形,并将其分类整理,如山地、平原、海洋等。
最后,教师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例如,使用显微镜可以让学生观察微小的细胞结构;利用实验仪器可以让学生观察化学反应过程。
这些先进的观察工具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深入理解所学知识。
二、分析能力的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是紧密相关的,观察为分析提供了基础材料。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需要教师巧妙地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考。
首先,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具体的分析案例。
将学生引导到实际问题中,让他们通过观察和数据分析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组数据,要求他们分析其中的规律,并给出相应的解释和推理。
其次,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维逻辑。
在教案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思维导图或逻辑图,引导学生学会将问题进行拆解和分类,从而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
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分析思维的全面性和灵活性。
例如,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给学生一篇文章,要求他们从作者的角度、读者的角度和自身经历的角度对文章进行分析。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核心考点——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核心考点——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一)概念和意义1.概念学习方法指导(简称学法指导。
,它是指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简言之,学法指导即教学生学会学习,或者说是教育者对学习者的学习方法的信息进行的一种反馈控制。
2.意义(1)学法指导是培养跨世纪的一代创造型人才的需要。
我们正处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
人们只有具备获取新知识和新能力的自学能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不至于落后,才能为社会的发展作一份贡献。
因此,世界各国为了培养开拓型、创造型的人才,都在进行教育改革,都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学法指导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就是教法改革与学法改革相结合,以研究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创建现代教学方法的前提,寓学法于教法之中,使教法学法化,把学法研究的着眼点放在纵向的教法改革与横向的学法改革的交融处,真正体现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有机统一(3)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核心因素。
学习方法的知识,是学生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能力结构的重要成分。
法国数学家笛卡儿说过:“具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所以,学法指导,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
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4)学法指导是促使学生发挥内因作用的有效措施。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接受信息,理解、消化知识,并不断发展能力。
主要是要靠学生自己这个内因的努力,而教师的学法指导正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充分发挥内因作用。
总之,教师采取各种形式,就是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积极地动El、动手、动脑,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讨。
小学语文写作的方法技巧有哪些
小学语文写作的方法技巧有哪些1小学语文写作的方法技巧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写作的方法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一、指导观察,开阔视野,真正做到“言之有物”作文训练首先要指导学生,让学生学会观察事物,学会积累材料,做到有话可说,言之有物。
过去,我上作文指导课的时候,总是按照老办法:帮助学生审题、立意,然后根据立意在解决写作材料时,便由老师提供或自写一篇供学生借鉴。
结果既束缚了学生的写作思路,养成依赖老师提供材料而后写作的坏习惯,也难造成大半文章内容雷同的弊病。
当老师一旦不提供材料或不给时,学生便难于下笔,写出的文章内容空泛,言而无物。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作文时做到言之有物呢?在小学生的生活中,他们所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如繁星闪烁、琳琅满目,这需要我们作指导,帮助他们去观察、去发现、去积累、去写作。
因此,我多想办法,尽力改变这种现状。
1.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变供材料为自找材料。
鲁迅先生曾说过:“要创作,第一要观察。
”首先我指导学生结合实际,掌握观察的方法:瞄准观察点,确定观察的顺序,并抓住重点、特点进行细致的观察。
2.为学生创设情境,积累写作素材。
我经常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生活,结合不同的活动特点开展习作。
二、鼓励学生阅读,积累材料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
多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式,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习,感悟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和技巧,并内化成学生自己的知识,从而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
阅读包括两方面:一是阅读好语文课本上的文章;二是阅读好课本以外的文章。
语文课本的文章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例子,要想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使其转化为能力,就必须加大阅读量。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习作三写观察日记
习作——写观察日记第一课时作文指导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并善于发现新事物。
2.让学生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写下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
3.让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写法,也试着写观察日记。
4.练习修改习作。
教学重点: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让孩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把自己平时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具体、生动地写下来。
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写具体。
教学难点:写出观察中的新发现。
教学准备:让学生带上自己最喜欢的事物,如水果、植物、玩具、动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说新发现学生谈谈今天的新发现并说说怎么发现的。
板书:看板书:听我发现……板书:仔细、认真小结:观察的“好帮手”:眼睛、鼻子、耳朵、舌头、双手、大脑2、师:本组课文我们学习了三篇文章,《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它们都写得具体、生动、有趣,同学们知道这些作者为什么会写得这么有趣吗?生:与作者的认真观察分不开。
生:与作者的长期、连续的观察分不开。
3、师小结后导入:对,同学们说得很好。
它们都与作者平时的认真、连续的观察密不可分。
正因为如此,这些文章才显得生动有趣,有吸引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者的这种写法,把它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让自己的习作也显得生动有趣。
二、引导学生观察1、让学生确定自己要观察的事物:让学生各自拿出自己准备观察的事物,水果、玩具……2、激发学生对事物观察的兴趣:过渡:同学们,你将怎样观察你手中的事物,能说说吗?让学生畅所欲言。
3、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老师相机引导学生把握观察的方法:师:请观察同类事物(如水果类、植物类、动物类)的小朋友自愿组成学习小组,大家一起讨论、探究观察这一类事物的方法。
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共同观察,讨论、探究观察方法并将自己小组探究到的该类事物的方法写在纸上。
师:让学生将自己小组学习的结果贴在黑板上或用投影仪把结果展示出来,与全班同学共同分享。
三年级美术教案:培养孩子主动观察的能力
三年级美术教案:培养孩子主动观察的能力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美术教育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美术教育,认为它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对于初学者来说,培养正确的观察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培养他们的主动观察能力,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
本文将针对此话题,为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从日常观察开始想要培养孩子的主动观察能力,要从日常生活中开始。
可以把孩子带到户外,发现周围的生活和风景,让孩子尝试用语言描述周围的景色、气味等特征。
回到教室后,再寻找教室里的事物或者学校里的景色,让孩子完成一些绘画或者简笔画的作品,加强对于形态、色彩、构图等绘画元素的认识。
二、引导孩子用眼去看为了培养孩子的用眼观察能力,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面的方法:1.瓶中“花”:在一个空瓶子里放上一些美丽的花,让孩子不知道里面有些什么花,只让他们用眼睛观察,观察之后让他们猜测有多少朵花、有哪些种类的花,再拿出来让他们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用眼观察和推理能力。
2.认识颜色:可以给孩子颜色卡片,让他们从中挑选相应的颜色,并说出颜色在平常生活中的应用场合。
3.抽象识别:给孩子一些抽象的图形,并引导孩子发现图形中的某些特点,例如圆形边缘是不是平滑的,或矩形的各个角度是不是90度。
三、激发孩子的想象力除了能够观察到生活中的事物,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可以给孩子一些画册或者绘画作品,让他们从中发现某个主题,例如飞行器、动物、植物等,要求他们描述画面中的特点和表达画面传达的主题。
四、提倡自由创作学习过程中,提倡自由创作也是培养孩子主动观察能力的一种途径。
可以鼓励孩子尝试新的创作,放手去尝试绘画,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度,并合理地引导他们的创造力,使他们习惯于自由、随意、活泼的创作方式。
培养孩子正确的观察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而在美术教育中,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是提高美术表现力和创造力的重要保证,它也是一个能够让孩子在探索美和表达自我的过程中得到快乐和满足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摘要]在作文教学中常会遇到学生因没有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而积累素材不足,造成写作的困难。
笔者认为,首先要教会学生观察生活,指导学生确立正确的观察角度和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是关键。
[关键词]指导;观察;观察角度;观察习惯
学生常会有这样的疑问:自己每天都会看到周围的景物,听到许多人和事,但是在写作文时往往感到无“米”下炊,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因为学生平时在生活中对周围景物和人与事常常是视而不见、过眼云烟,对周围的世界熟视无睹,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象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方法之前,首先得教会他们学会观察。
1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唯物论的反映论告诉我们:文章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东西,只能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产物,留心观察,捕捉事物特征;体会生活,写出独特感受。
也就是用眼睛观察为作文打好基础。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不能离开生活。
“处处留心皆学问”说的就是只要热爱生活,留意观察就会学到很多知识。
只要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当学生面对大自然造就的各色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观,会看到种种的美,听到天籁之音,嗅到纯净的空气。
这些使学生心灵震撼,在学生心中不断地演化、深化,产生了许多美来;学生用精妙语言表达出来,会达到“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的境界。
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认真观察生活,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身边的老师、同学、父母、兄妹,都是写作中鲜活的素材;街坊邻里。
平常小事。
也是作文的内容;悄然改变着的农村给我们展现了广阔的写作环境。
法国著名博物学家、文学家法布尔,在教书之余,二十年如一日,认真观察研究昆虫及植物,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和研究,写成了著名的《昆虫记》,得到达尔文的肯定和帝国教育部的奖励,现它已成为世界名著。
可见只要多留心、多观察,就一定会发现有意义的写作素材。
2确立正确的观察角度
要观察事物,必须站在一个特定的位置,这就是观察的角度,也叫观察点。
当然观察角度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移动和变化的。
但方位不同,观察的结果也就大不一样。
如苏轼诗作:“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就是作者站在不同的位置所得出的结论。
对一个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移动换位,变换观察点,会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认识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错误认识。
一眼能看清的景物可以采用定点的观察角度仔细观察;而对多数事物,要想全面、准确地把握它,就需要不断地变换角度,挑选最适合了解事物特点的最佳方位观察。
不仅对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的观察如此,对于社会人生的观察也有一个方位角度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根据人际之间的远近亲疏而确定相应的观察距离上面,也就是不能因亲近而失去是非的判断。
观察角度选择正确了,也就能分清是非曲直。
真正达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炼达即文章”的境界。
观察角度是否正确对于观察能否取得成效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然,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观察的角度。
或正面、侧面、反面;或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或前后左右;或东西南北;或先中心后四周,或先四周后中心……观察角度一乱,层次就不清了;注意了观察角度的变化,层次一定十分清楚。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俗话也说,“习惯成自然。
”观察习惯是在长期不断的观察练习中养成的。
为了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培养。
3.1培养主动性。
就是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时时处处主动地注意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留心各样的事情。
正如鲁迅所说:“留心各样的事物,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
”有人说,一个记者当他睁开眼睛的时候,就进入了采访。
所以要想多积累素材,消除写作中的无“米”之炊,就应养成主动观察的习惯。
观察人,要观察他的衣着、仪态、肖像、言行、气质。
如朱自清在《背影》一文中这样写父亲爬上月台:“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上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只有仔细观察了,才能用如此传神之笔写出父亲动作中传达出的爱子之情。
3.2培养勤记习惯。
老舍说:“如果不随时注意观察、随时记下来,哪怕你走遍天下,还是什么也记不真切,什么东西也写不出来。
”观察中做到手脑并用,一边要积极地开动脑筋思考、分析、综合所观察到的对象,一边要抓紧笔头,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下来,这就是写“观察日记”。
写观察日记的过程就是积累素材的过程,也是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的过程。
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①养成记录每天见闻及生活感受的良好习惯。
②分类作观察日记。
将所观察到的不同事物:自然景物、人物、事件等,分门别类地描写记述。
并养成用自己独到
的语言描写自己观察到对象的独到之处,表述自己的特别体会。
经过这样一番观察到动笔过程,日积月累,给学生足够的观察、发现、积累、选择和创造的时间,学生定能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古人云:“积学以储宝”,观察就是一个采集零琼碎玉,通过日积月累,逐渐形成自己聚宝盆的过程。
生活千姿百态,五彩缤纷,只要留心观察,细心理解,用心感悟,不断积累,相信学生在写作时会解决无“米”下炊的难题,一定会得心应手,写出内容充实、生动感人的文章来。
参考文献
[1]王少华,试说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途径和方法[J],教育科学论坛,2005,(6)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