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功能区、公共服务均等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设计

合集下载

主体功能区建设与财政转移支付 申请书

主体功能区建设与财政转移支付  申请书

主体功能区建设与财政转移支付申请书生活条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主体功能区内涵主体功能区是基于不同区域的资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按照区域分工和协调发展的原则,将特定区域确定为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与规划区域。

2022年6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在国家层面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

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提出,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有利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各地区共容式发展,有利于加强国土空间管理,完善区域空间规划体系。

但同时应该看到,四类主体功能区的生态保护区,特别是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的生态保护区,其主要功能是推进生态建设,修复和保护生态。

在生态保护区内,经济发展受到限制,居民收入增加和生活水平提高受到制约,这就需要政府管理体制创新,解决生态保护区内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矛盾。

三、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弊端主体功能区建设要求政府体制创新一系列内容,其中非常关键的一项便是加大对限制、禁止开发地区的转移支付,这可以体现中央政府的宏观意图和偏好,平衡政府间的财力,保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见效快,阻力小。

然而,我国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在平衡各区域财力均等化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弊端:一是转移支付形式过多,相互之间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

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将转移支付分为均衡化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两种形式,且一般性转移支付占转移支付的绝大部分。

而我国转移支付形式过多,且各种形式的转移支付在均衡化的过程中有所交叉,管理混乱。

二是税收返还的制度设计不利于区域间财力均等化的进行。

按照制度要求,中央对地方上划的税收按基期年如数还,并逐年递增,税收额多的地区得到的返还额多,其财力充裕,反之亦然。

这种对所有地区无差别的基数税收返还,在新体制下进一步拉大了贫富地区差距,不利于缓解地方收入分配不合理、不公平的现象。

论完善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转移支付制度

论完善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转移支付制度

有 开发密 度 和 发展 潜 力 ,统筹 考 虑 未 来 我 国人 口
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 和城镇化格局 ,将 国 土空 间划 分 为 优 化 开发 、重点 开 发 、限 制 开发 和
禁止 开发 四类 主体 功 能 区 ,按 照 主 体 功 能定 位 调
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 ,

要 性分 析
展潜力大、基础设施和创业环境有待改善 的地 区, 未来经济规模将进一步壮大 ,而且是产业和人 口
转移 的重要 载 体 。 政策 导 向上 主 要 加 大基 础 设 施
( ) 主 体 功 能 区 规 划 。根 据 “ 一 十一 五 ” 规 划纲要 的论 述 ,必 须 以推 进 形 成 主体 功 能 区作 为
虑主体功 能区的特殊 因素 ,在四类主体功能区之 间建立起横 向的生态财富补偿机制 。 关键 词:主体功能 区建设 ;财政 转移 支付 制度 ;功 能;存在 问题 ;完善
中图分类号 :F 1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4 3 ( 07 4 o O 5 S 04 1 0 8 - 53 20 )0 —0 5 —0 -
或较 大 区域 范 围 生态 安 全 的 区域 。这 类 地 区包 括
森林 、草原 、荒漠 化 地 区 、水 土 流失 地 区 重 要 的
行转移支付 ,可以看成是对它们提供 的生态财富 的买单 ,是一种政府购买行 为,体现 了转移支付
的经济 。一个 国家 的所 有公 . 民都有 平等 的权 利 享 受 国家最 低 标 准 的基 本 公 共
于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补偿 的财政转移支付,逐 步使 当地居 民享 有 均 等化 的基 本 公 共 服务 。 _ 作 ”l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编制全区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编制全区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编制全区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10.08•【字号】宁政发[2007]135号•【施行日期】2007.10.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编制全区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宁政发[2007]135号2007年10月8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规范发展行为和开发秩序,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主体功能区的范围、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区域政策等,根据《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国发[2007]21号),现就做好全区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目的和意义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对自治区“十一五”规划及中长期发展战略的深化和细化。

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等类型区域,确定各主体功能区域的功能定位,明确发展方向,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完善开发政策,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

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有利于坚持以人为本,缩小地区间公共服务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引导经济布局、人口分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有利于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有利于打破行政区划,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和绩效考评体系,加强和改善区域调控。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战略性、基础性、约束性的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人口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生态建设规划、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粮食生产规划、交通规划、防灾减灾规划等在空间开发和布局的基本依据。

主体功能区建设与均等化财政转移支付——以广东为样本的研究

主体功能区建设与均等化财政转移支付——以广东为样本的研究
功 能 区经济 发 展 水平 会 存 在 差 距 。西 方 的财 政 联
《 国民经 济和 社 会 发 展第 十一 个 五年 规 划 》 正 式 提 出主体 功能 区的 概 念 , 的基 本 含 义 是 : 它 国家 根据 资源 环 境 承 载 能 力 和发 展 潜 力 , 照 优 化 开 按 发、 重点 开 发 、 限制 开 发和 禁止 开发 的要 求 , 明确 在 不 同 区域 的功能 定位 下 , 国土资 源划 分为 不 同类 将
既要 考虑 主体 功 能 区建设 , 也要 考 虑公 共服 务均 等化 的 目标 。 关键 词 主 体功 能 区 ; 共服 务 均等 化 ;转 移 支付 制度 ;财政 能 力 公
课题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引 言
不 同主体 功能 区的划 分 , 决定 了这 些 区域将 承 担 各不 相 同的经 济社 会发 展 职能 , 造成 了不 同主体
度 、 动 主体 功 能 区建设 , 以此 为 契 机逐 渐 改 变 推 并
当前经 济发 展模 式 , 已成 为 当前 理论 界亟 需解 决 的
收 稿 日期 2 1—22 0 01 6
的支 持
补偿 性 财政政 策 , 应着 眼 于建立 纵 向财政
基 金 项 目 广 东 省 “ 一 五 ” 科 规 划项 目“ 农 业 税 时 代 农 村 基 层 财 政 运 行 机 制 研 究 — — 以 广 东 为 例 ” 0 E 1 ;中 十 社 后 (7 1 ) 央 高 校 基 本 科 研 业 务 费 专项 资 金 项 目“ 实现 城 乡 基 本 公 共 品 均 衡 配 置 问题 研 究 ” 16 9 1 ) ( 20 34
邦 主义 认 为 , 方政府 在 自然 条件 、 地 生产 要 素 、 共 公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指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提供的资金转移形式,旨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调节地区间的财力差距、改善地方财政状况和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在中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对于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关系和财政分权问题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背景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地方财政收入过于依赖中央政府转移支付和明显的财力不足问题。

由于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税收能力等存在着较大差异,导致财政收入分配不均衡,地方政府往往面临着较大的财政压力。

因此,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引入旨在通过中央政府的财政支持,平衡地方财政,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二、财政转移支付的形式和目标财政转移支付可以采取一次性奖励、定期性补助和有条件的项目拨款等形式。

其主要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调节地区间的财力差距:通过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资源和资金,缩小地区间的收入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2. 改善地方财政状况:向财力紧张的地方政府提供财政支持,帮助其改善财政状况,满足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

3.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通过向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提供资金支持,推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促进地方就业和产业发展。

4. 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支持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养老等,使公共服务在不同地区具有基本均等化的水平。

三、中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中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指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提供的资金转移形式,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中央向地方、省级向地市和市级向县级。

各级政府在收到中央和上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后,需要按照规定用于特定的支出事项。

中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已经历了多次调整和完善。

从1994年开始,中国在财政体制改革中逐渐推行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已经成为支撑地方财政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机制。

四、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问题和展望虽然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基于主体功能区视域成都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财政政策论文

基于主体功能区视域成都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财政政策论文

基于主体功能区视域的成都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政策研究【摘要】本文在界定主体功能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内涵的基础上,从成都市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成都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提出了主体功能区建设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政策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主体功能区;成都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主要功能目标之一,它不仅是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区域政府的重要经济职能和基本政府支出责任,也是推进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功能建设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保障。

主体功能区建设则是有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要载体,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依据主体功能将国土空间加以适当划分,施以相应的体制与对策,才有助于各功能区财政保障能力的不断增强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逐渐提高。

因此,在当前成都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实现成都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必然要求以主体功能规划视角,对区域空间进行统筹布局与合理划分,构建市场主体行为符合各类区域功能定位的利益导向机制,建立健全分类施策、各有侧重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保障机制。

一、主体功能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基本公共服务业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选择,二者具有密切的关系。

王元京、刘立峰(2008)、邓玉春(2008)、张杏梅(2008)等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前提条件和重要手段,没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主体功能区将难以形成并转化为理性的行动。

蔡春红(2008)认为公共服务均等化与主体功能区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首先,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阶段性目标,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长久性目标;其次,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综合性目标,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单一目标;再次,从长期看,推进主体功能区是实现政策目标的方式和手段,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推进主体功能区的目标和归宿。

国务院关于规范财政转移支付情况的报告-

国务院关于规范财政转移支付情况的报告-

国务院关于规范财政转移支付情况的报告正文:---------------------------------------------------------------------------------------------------------------------------------------------------- 国务院关于规范财政转移支付情况的报告--2007年6月27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安排,受国务院委托,我着重就规范中央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情况向本次常委会会议报告,请予审议。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经济社会结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

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建立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非常重视,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方针,全国人大对此十分重视,积极给予指导并提出明确要求。

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转移支付体系不断完善,转移支付管理不断加强,转移支付的职能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但受一些因素制约,现行转移支付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并逐步加以规范。

一、财政转移支付基本情况(一)建立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促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994年实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后,实施税收返还,将中央通过调整收入分享办法集中的地方收入存量部分返还地方,保证地方既得利益。

目前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包括增值税、消费税两税返还和所得税基数返还。

其中,增值税、消费税两税返还按1:0.3增长比率计算,所得税基数返还为固定数额。

中央财政并不拥有税收返还的分配权、使用权,这部分收入实际上是地方财政可自主安排使用的收入,在预算执行中通过资金划解直接留给地方。

2006年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3930.22亿元。

这部分收入作为中央财政收入计算,2006年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为52.8%;如果将其视同地方财政收入,则2006年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为42.6%。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财政政策选择与完善——以福建省为例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财政政策选择与完善——以福建省为例

t e n, r t o a c h i e v e t h e e q u a l i z a t i o n o f b a s i c p u b l i c s e r v i c e s , a n d n e e d s t o c h o o s e a s u i t a b l e e c o l o ic g l a c o mp e n s a t i o n mo d e l , a n d t o p r o mo t e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
XI AO Bi — — yu n
( F u z h o u Co H e g e o f F o r e i g n S t u d i e s a n d T r a d e , F u z h o u F u j i a n , 3 5 0 0 0 2 )
第 3 O卷 第 6 期 2 0 1 3年 1 2 月
广 西 民 族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O URNAL OF G UANGXI NO RMAL UNI VERSI T Y F O R NATl ONAL I TI ES
VO1 . 3 0 NO. 6
Dec . 2 01 3
v e l o p me n t Ke y wo r ds : ma i n f u n c t i o n a l a r e a , i f s c a l p o l i c y , t r a n s f e r pa y me n t
主体 功能 区是 指 以资源环境 承载能力 、现有开 发密度 和发展潜 力为基本要 素 ,按 照公 共服务 均等化 ,增 强可持 续 发展能 力 、人 与 自然 和谐 、城乡统筹 发展等原 则确定 的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与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与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XI NNONGC UN
2 .1 Ol 1 2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与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武亚宇 ( 南财 经 大学 税收 学专业 ,四川成 都 6 1 3 ) 西 1 1 O
摘 要 :财政 转移 支付制度作 为 实现城 乡公共服务 均等化 的重要 手段 , 目前在其运作 与执 行 中还存在 着诸 多问题与缺 陷。 成都市作 为统筹城 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试点 ,在促进城 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有 了长足发展 ,在全 国范 围亦处于领先地位 ,其 中 对于财政 转移 支付制度的运 用有很 多可取之处 。如何将取得的经验运用于指导全 国范围内的财政转移 支付制度改革 ,还有待 于 进一步深入思考。 关键词 :财政 转移 支付 城 乡公共服 务均等化 城 乡统筹 改革
二 、 现行 转 移 支 付 制度 Nhomakorabea存 在 的 不足 与 缺 陷
财政 转 移支 付运 行 的 目标 应该 是兼 顾横 向平衡 和 纵 向 平衡 , 为全社 会提供 相对 均等化 的公共 产品和 服务 ,其理论 目标是 保 障政 府提供 基本 公共 服务 的财政 能 力 。然 而 , 实 从 际实 施过 程 来看 ,却是 以维护 地方 既 得利 益 为 目的 ,背 离 了预先 的 目标 ,最直接 的体现就 是税 收返还 制度 的实施 。 19 9 4年 的分税 制改 革主 要解 决 中央与 省级 的财政 关系 ,省 以 下的 财政 体制 包括 转 移支 付制 度 尚未作 统 一 规范 。近 年 来 ,各 省 、自治 区 、直 辖市 参照 中 央对 省级 的 转移 支付 办 法 建立 了省对 市县 的转 移 支付 办法 。但 是 ,由于缺 乏 法律 四 、城 乡公 共 服 务 均等 化 为 导 向 的财 政 转 移 支 基 础 ,从整 体 上看 ,制 度建 设 比较 滞后 ,省 以下纵 向 财力 差距 和 省 内横 向财 力差距不 断拉 大 ,基层 财政运 行 困难 。 付 制 度 的 改 革 1试行纵 向转 移与横 向转移 相结合 的模式 . 三 、成 都 市 城 乡统 筹 改 革 中 运 用 财 政 转 移 支 付 我 国东 部 与 中 西部 地 区 差 距过 大 ,中央财 力又 有 限 , 制 度 实现 城 乡公 共 服 务均 等 化 积 累 的经 验 城 乡统 筹发 展 ,就 是把 城 市和 农村 的 经济 社 会发 展作 单 靠 中央对 地方 的纵 向转移 ,实 现地 区 间公 共 服务 的 均等 为整 体统 一规 划 ,统 筹考 虑 ;把城 市 和农 村 存在 的 问题 及 化 ,将 会难 以实现 。利 用横 向转 移 支付 弥补 中央纵 向转移 减轻 中央财政 的压 力, 障各地 政府 的正常 保 相 互关 系综 合研 究 ,统筹 解决 ,促进 城 乡互 动发 展 、共 同 支付模式 的不 足, 运转 , 促进地 区之 间的 团结合作 。 繁荣 。其基 本 目标 之一是 推进城 乡基本 公共服 务 均等化 。 2完善 转移 支付形 式 . 1在 市域 内实施 财政转 移支 付 . 提 高财 力性 转 移支 付 比例 及 其均 等化 功效 。增 加对县 为 加 强资 金保 障 ,成 都 逐年 加 大财 政 对 “ 三农 ”的投 入 ,并 在市 域 内实 施财 政转 移支 付 ,解 决 了远郊 欠 发 达市 乡财 政 的一 般性 转移 支付 ,逐 步提 高 县级 财政 在 省 以下财 县在 强 化公 共服 务 和社 会管 理 上存在 的 困难 ,让公 共财 政 力分 配 中的比重 ,探 索建 立县乡 财政基 本财 力保障制 度 。 3完善省 以下转 移支付 制度 . 的 阳光 普及 到 了广 袤 的乡 村 。到 2 0 年 财 政投 入 “ 09 三农 ” 省 以下转 移支 付 制度 的 设计 ,应 尽 量 与 中央 对 地方 的 已达 1 23亿元 ,农 民人均 分享 的财政 支 出较 2 0 9. 0 2年 增 加 转 移支 付制 度 的设 计相 协调 。着 力加 大 省 以下 的转 移支 付 2 6倍 。 2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实现城乡一体 的基本公 力 度 。省级 财政 在分 配 转移 支付 资金 时 ,将 解决 县 级财 政 . 困难作 为稳 定 基层 政权 和 完善财 政 体制 的 战略 任 务 ,争取 共 服务 制度 在 较短 的 时 间内有 效缓 解部 分县 级 财政 困 境 ,逐步 缩 小城 近几 年 成都 建立 了城 乡一 体化 的社 会 救 助体 系 ,将 农 村 劳 动者 按常 住地 纳 入城 乡 一体 的就 业服 务体 系 ,并 建 立 乡间 因财 力差 距导致 的基本 公共服 务供给 的不公 平 。 4改 革县 乡财 政 管理 体 制 ,增 强基 层政 府 的公 共 服 务 . 覆 盖城 乡困难 群体 的就 业援助 体系 ; 新型 农村 合作 医疗 、 将 城 镇 居 民基本 医 疗保 险 、市 属高 校大 学生 基 本医 疗 保险 合 供给能 力 是积 极推 进 省管 县财 政 体制 改 革 。二是 积 极 推进 乡 为一体 ,做到 筹 资标 准城 乡 一致 、参 保补 助 城 乡统 一 、待 镇财 政管 理体 制 改革 试点 ,对 经济 欠 发达 、财 政 收入 规 模 遇 水平 城 乡均 等 ,实现 了城乡 居民医 疗保 险制度一 体化 。 小 的乡镇 ,试行 由县财政 统一管 理乡 镇财政 收支 的办法 。 3 大对农 村基 本公共 服务 的专项 转移 支付 . 加

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政府间转移支付

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政府间转移支付
于构建社 会 主义 和谐 社 会 若 干重 大 问 题 的决 定 》
泽 、 培勇、 高 丁元 竹 、 国 贤 、 尚希 、江 明 融 等人 马 刘
提出 了有代 表性 的观点 和思 路 。定 量研 究方 面 , 陈 昌盛 、 跃洲 和安 体 富 、 强 等 的研 究 具 有 代 表意 蔡 任 义 。但无 论定 性还 是 定 量 都 无法 回避 对 什 么是 公 共服 务 和基本 公 共 服 务 的 回答 。从 对 公 共 服务 的
20 0 9年 1月
Jn 0 9 a .2 0
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政府 问转移支付
张启 春
( 中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 , 北 武汉 407) 华 湖 3 0 9
摘要
如何 认识 和选择 政府 间转移 支付 的 目标 、 一 步 完善 政府 间转 移 支付 制度 以促 进 区 进
域基 本公 共服务 均等 化 , 直接 关 系到 。公共 服 务 的 内 涵与外延 的确定 , 理论 上应 该 以公 共 品概念 为准 , 市场失 灵和政 府 干预 为界 限。在 实 际操 作过 以
本文 强调作 为公共 决策 的 生产 者 所提 供 的行政 管理 服务 构成基 本公 共服 务 的一项 内容 。基 于政
府职 能与公共 财政 制度 及政府 间转移 支付 的 内在逻 辑 关联 , 区域 基 本公 共 服 务 均等 化 应该 成 为 我 国当前及今 后 一定 时期 内政 府 间转移 支付 的核 心任务 。
程 中, 公共服 务 的 范围应该 与公共 财政 支 出的 范 围吻合 。现 阶段 纳入 区域 基 本 公共 服 务 均等 化
内容 体 系的主要 包括行 政 管理服 务 、 基础 教 育服务 、 共卫 生与基 础 医疗服 务 、 共 文化 服务 、 公 公 基 础科研 服务 、 业与社会 保 障服务 、 益性基 础设施 服 务 、 就 公 生态环境 保 护服务 八 大类 的公 共服 务 。

中国的转移支付制度与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

中国的转移支付制度与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

中国的转移支付制度与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转移支付制度是指中央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将一部分财力资源从中央预算调拨给地方政府,用于地方财政收入不足、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减轻地方负担等目的。

而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通过政府主导的资源调配,力争使不同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达到相对均衡,提高偏远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中国的转移支付制度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的分配模式,当时中央政府通过对地区征收的资源税进行分配,以实现国家统一计划的需要,并对贫困地区进行直接援助。

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转移支付制度逐渐完善,并形成了以中央调控为主、地方有一定自主权的多层次的财力调配机制。

中国的转移支付主要包括一般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两个方面。

一般转移支付是指中央政府根据地方的经济和财政状况,按一定的比例从中央预算中划拨给地方的资金。

专项转移支付则是中央政府将特定用途的资金划拨给地方,以保障特定领域的公共服务。

通过转移支付,中央政府能够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提高贫困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区域发展的均衡。

同时,转移支付还能够减轻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促进地方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投入。

然而,中国的转移支付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转移支付资金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匹配程度不够,导致一些经济相对较好的地区也受到了过多的转移支付,而一些贫困地区的资金供给不足。

此外,转移支付制度也存在一定的不透明性,一些资金往往被滥用或浪费,没有真正用于改善公共服务水平。

为了实现地区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首先,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资金支持和项目投入,确保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得到改善和提升。

其次,推行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加快建设全覆盖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确保每个地区的居民能够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

再次,加强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引导,通过鼓励跨地区的产业布局和人才流动,实现资源优势的互补和合作共赢,促进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

审计署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审计的意见

审计署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审计的意见

审计署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审计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文件审财发〔2010〕143号审计署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审计的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审计厅(局),署机关各单位、各特派员办事处、各派出审计局: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的永恒主题,是宪法、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责。

近年来,各级审计机关认真履行职责,财政审计在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和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审计范围不够完整,审计覆盖面比较小,整合审计资源力度不够,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审计结果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以下简称“两个报告”)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宏观性和建设性作用发挥不够明显等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财政审计工作。

当前财政法制建设、财政改革和财政管理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变化,对财政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财政审计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明确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认真履行宪法和审计法赋予的职责,坚持“评价总体、揭露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提高绩效、维护安全”的总体思路,切实整合审计资源,加强预算执行审计,完整把握财政审计范围,扩大财政审计覆盖面,积极探索对政府决算草案等财政报表发表总体意见的方式方法,增强整体性、宏观性和建设性,充分发挥财政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二)主要目标。

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维护财政经济秩序;及时揭示财政运行中的不安全因素和潜在风险,维护财政安全;促进将所有政府收支纳入预算管理,推动建立完整协调的政府预算体系;推动预算公开和财政管理的规范化,促进提高预算执行效果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动财政体制改革,逐步实现财权与事权相匹配;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

二、着力拓展审计范围和审计内容(三)完整把握财政审计范围。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探析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探析

( ) 政 转 移 支 付 的总 量 问题 一 财 随 着 19 9 4年 国 家 分税 制 的 改革 . 中央 政 府 占财 政 收 入 的 比重 有 了 显 著 提 高 . 同时 中 央对 地 方 政府 的转 移支 付 额 度 也 随实 际 需 要 逐 年 上升 。然 而 财政 转 移 支付 用 于 实 现 基本 公 共 服务 均 等化 目标 规模 相 对来 说 还 是 过 小 . 财政 困难 地 区 财 对
响 最 为 直 接 的 政 策 工具 , 它的 实施 与 运 用 对 于 资 源在 区域 间 合 理 流动 以及 区域 经 济 协调 稳 定 发 展 . 产 生 及 其 重要 将 而 具 有 基 础 性 的 影 响作 用
关键 词 : 政 转 移 支付 : 财 主体 功 能 区 : 问题 : 策 对
步提高。 : 财政 转 移 支 付 政策 的实 施 有 利 于 主体 功 能 区 区域 公 ) 共 服 务 水 平 的提 高 公 共 服 务 均 等 化 旨在 强 调政 府 满 足 全 国 人 民最 为基 本 的 物 品 和 劳 务 需 求 . 涵 盖 了 教 育 科 研 、 会 安 全 、 生 及 交 通 它 社 卫 等方 面 。 由于 优 化 开 化 、 点 开发 区域 基 础 设 施建 设 、 重 资源 环
尊 重 和维 护 的法 制 理 念 。
二 、现 有 财 政 转 移 支付 制度 对 完 善 主体 功 能 区建 设 的 有 待 完 善 之 处
度 。 通 过 财政 转 移 支 付 的 支撑 . 而 不仅 解决 了此 区域 为 全 局所 作 出 的不 开 发 的牺 牲 补 偿 .同时 也 使 得全 国生 态 环 境 得 以进
域 、水 资源 源 头 的大 部 分 西部 地 区和部 分 中部地 区列 入 了限 制 开 发 和禁 止 开发 区域 。 虽 然这 部 分 区域 拥 有 丰 富 的矿 产 资 源 和 其 它 自然 资 源 , 而 政府 为 了保 护 生 态 环境 。 得不 限制 然 不 甚 至 禁 止对 本 区域 资 源 的 开采 利用 。 这 样带 来 的 后 果 不 仅加 大 了 当地 政 府 用 于 环 境 保 护 方 面 的支 出成 本 .同 时 自然 资 源 的 限制 开 采 影 响 到 了本 区域 财政 收入 、区域 经 济 增 长 以 及本 地 居 民社 会 就 业 率 。因 此, 了协 调这 部 分 区域 利益 群 体 的 利 为

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

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

2012年7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Jul.2012第29卷第7期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Vol.29No.7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张青(安徽行政学院《华东经济管理》杂志社,合肥230059)摘要:国务院2010年底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我国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

当前的财政转移支付目标与主体功能区的功能定位显得不匹配,建立适合我国区域政策目标实现的转移支付制度,对主体功能区建设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了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财政转移支付;主体功能区;财政供给能力收稿日期:2012-05-18中图分类号:F8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44X (2012)07-0082-04基金项目:合肥市2011—2012年度社科规划项目立项课题(hfsk11-12d55)作者简介:张青(1981-),女,安徽寿县人,编辑,硕士,研究方向为财政学。

国务院于2010年底印发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这是中国第一个国土空间开发规划,是战略性、基础性、约束性的规划。

主体功能区指基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将特定区域确定为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

随着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行,当前的财政转移支付目标与主体功能区的功能定位不一致,建立适合我国区域政策目标实现的转移支付制度,对主体功能区建设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结构及现状财政部2012年预算草案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央财政支出总量64120亿元,其中,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支出45101亿元,占支出总量的70.3%;地方财政收入合计102781亿元,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支出占地方预算收入的85%。

可以看出,转移支付在中国政府财政预算中居重要地位①。

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主体功能区规划

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主体功能区规划

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主体功能区规划作者:杨伟民来源:《财经界》2008年第03期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本原则,是要提高我们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要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有三处提到了主体功能区,首先是在2020年的小康目标中,提到了主体功能区的基本形成,在区域协调发展的论述中,也提出要按照主体功能区的要求来完善区域政策。

调整经济布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是什么?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财税体制。

所以在财税体制中,又专门提到了要在未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化的建设,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十七大报告多次提到了主体功能区,可见这一个事情意义重大,不仅关系到当前的每一个人,而且更加重要的是关系到我们的未来。

空间结构存在的不合理目前国务院已经成立了规划编制的领导小组,由国家发改委、建设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在抓这项工作。

涉及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国家国土空间开发的现状和问题。

和国际上一比较就会发现,虽然我们的国土面积广阔,每平方公里的平均人口是153人,比印度、日本要宽松不少。

但是,如果扣除掉不适宜大规模工业化、城镇化的地方,每平方公里的平均人口就是283人,大大地高于英国、法国。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得到几个基本结论。

一是我们不是所有国土空间都适宜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开发,不是说要把沙漠都改造成绿洲,这并不是现代化。

应该保持原来的自然本色,所以要尊重自然科学的开发。

二是虽然我国国土辽阔,但由于人口众多,不宜开发的面积很大,人均拥有的真正适宜工业化、城市化开发的面积很少,所以我们必须要节约空间,集约开发。

三是不同的国土空间不是都应该承担同样的功能,应该分别承担不同的功能。

所以应该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区分国土空间,分别承担不同的功能,再进行分类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大片的工业化、城市化,一片片城市,一座座高楼,有目共睹。

但同时也带来一些必须正视的问题。

第一个就是空间结构不合理。

大家都知道一二三产业结构不合理,但很少注重空间结构存在的不合理问题。

主体功能区规划下转移支付问题

主体功能区规划下转移支付问题

收稿日期:2012-10-29作者简介:陈海生(1977-),男,江苏扬州人,讲师,从事财政金融学研究。

主体功能区规划下转移支付问题探讨陈海生(中共扬州市委党校,江苏扬州225009)近30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主要得益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指导方针,但由于许多地区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其发展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破坏了人生存的自然空间,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同质”的政府对“异质”的区域实行“同质”的管理。

为践行科学发展的理念,国家提出了主体功能区规划,这是我国国土空间有序开发的重大战略创新。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并指出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实施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信息不对称是现实世界的常态,本文主要在此情况下探讨主体功能区划下转移支付的逆向选择和事后财政资金使用和产业发展的道德风险问题,从期刊网的文献资料来看,目前还并没有博弈论这个角度的探讨。

一、主体功能区的概念与划分主体功能区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是指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按区域分工和协调发展的原则划定的具有某种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的空间单元。

按照开发方式具体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四类。

优化开发区域是指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重点开发区域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限制开发区域是指资源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禁止开发区域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区域。

这种划分的实质是把国土划分为开发区域与保护区域。

按照开发内容分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

按照层级分为国家和省两级,国家级不覆盖全部国土,省级覆盖全部区域,同时省级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操作单元,主体功能区可以跨行政区。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对地方均衡性转移支付办法》的通知(2019)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对地方均衡性转移支付办法》的通知(2019)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对地方均衡性转移支付办法》的通知(2019)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公布日期】2019.05.31•【文号】财预〔2019〕108号•【施行日期】2019.05.3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预算、决算正文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对地方均衡性转移支付办法》的通知财预〔2019〕10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我们制定了《中央对地方均衡性转移支付办法》,现予印发。

附件:中央对地方均衡性转移支付办法财政部2019年5月31日附件中央对地方均衡性转移支付办法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制定《中央对地方均衡性转移支付办法》。

第二条中央财政建立均衡性转移支付规模稳定增长机制,确保均衡性转移支付增幅高于转移支付的总体增幅。

对于中央出台增支政策需要纳入均衡性转移支付测算的,中央财政相应增加均衡性转移支付规模。

本办法所指均衡性转移支付,不含均衡性转移支付项下编列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

第三条中央对地方均衡性转移支付不规定具体用途,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以下统称省)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统筹安排使用。

按照测算办法,标准财政收入大于或等于标准财政支出的地区,不纳入均衡性转移支付范围。

二、转移支付额度确定第四条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分配选取影响财政收支的客观因素,按照各地标准财政收入和标准财政支出差额及转移支付系数计算确定。

其中,标准财政收入根据工业增加值等客观因素及全国平均有效税率计算确定,用以反映地方收入能力;标准财政支出考虑人口规模、人口密度、海拔、温度、少数民族等成本差异计算确定,旨在衡量地方支出需求。

各地享受均衡性转移支付用公式表示为:某地区均衡性转移支付=(该地区标准财政支出-该地区标准财政收入)×该地区转移支付系数+增幅控制调整+省对下均等化努力程度奖励资金三、标准财政收入测算第五条标准财政收入分省计算,各省的标准财政收入由地方本级标准财政收入、中央对地方返还及补助(扣除地方上解)等构成。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对地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的通知-财预〔2017〕126号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对地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的通知-财预〔2017〕126号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对地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的通知正文:----------------------------------------------------------------------------------------------------------------------------------------------------关于印发《中央对地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的通知财预〔2017〕12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为规范转移支付分配、使用和管理,发挥财政资金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经国务院批准,我们制定了《中央对地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现予印发。

附件:中央对地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财政部2017年8月2日附件中央对地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第一条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要求,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引导地方政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等生态功能重要地区所在地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中央财政设立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以下简称转移支付)。

第二条转移支付支持范围包括:(一)限制开发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所属县(县级市、市辖区、旗)和国家级禁止开发区域,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两屏三带”、海南国际旅游岛等生态功能重要区域所属重点生态县域。

(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地区等试点示范和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地区。

(三)选聘建档立卡人员为生态护林员的地区。

中央财政根据绩效考核情况对转移支付范围进行动态调整。

第三条转移支付资金按以下原则进行分配:(一)公平公正,公开透明。

选取客观因素进行公式化分配,转移支付办法和分配结果公开。

(二)分类处理,突出重点。

根据生态类型、财力水平、贫困状况等因素对转移支付对象实施分档分类的补助,体现差异、突出重点。

(三)注重激励,强化约束。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政策建议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政策建议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政策建议十七大提出要“围绕推动大体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应当熟悉到,推动大体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是两个并非完全统一的政策目标。

我国财政政策的调整,要统筹把握这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既要立足当前,又要放眼久远,二者应当兼顾。

一、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现状及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从1998年开始提出建立公共财政制度以来,中央和地方财政在收入稳步增加的基础上,大力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多种渠道增加对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为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采取了许多积极措施。

财政转移支付的规模和力度在不断加大,2006年对地方转移支付(包括税收返还)亿元,比2005年增加亿元,增长%,这个增长力度是不小的。

从2006年起,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从制度上保证农村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全国财政支出中文教科卫比例不断增加,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就业和社会保障支出大幅增长,体现了财政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所作的努力。

但从总体上说,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形势并不乐观,均等化水平仍较低。

(一)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现状虽然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规模不断增大,但中国各地区间的财政差距和公共服务差距总体上说并未缩小。

2004年度,五个人均财政支出(含中央的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最高的省级辖区的人均支出相当于五个人均财政支出最低省级辖区的倍,其中,最高的上海(8008元)相当于最低的河南(908元)的倍。

地区间财政差距加大了公共服务差距,而巨大的公共服务不均等使贫困地区居民获得教育、卫生保健和社会保障的机会大大低于发达地区。

例如卫生保健,中国大约80%的卫生资源分布在占全国人口35%的城市,其余20%分布在占人口65%的农村。

据此粗略测算,城乡居民人均享受医疗卫生资源比例为:1。

教育资源的城乡不均衡分布也十分严重。

例如2005年,北京的普通小学生师比为,而贵州为;2004年普通小学财政性教育经费为亿元,其中城市小学经费为亿元,农村小学为亿元,而当年城市小学在校生人数为万人,县镇为万人,农村为万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加快形成
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

”因此,在我国现行分税制框架内,准确把握财政转移支付、公共服务均等
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关系,构建充分考虑我国政治文化特征的经济模型,对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贯彻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政策意义。

一、我国现行非对称型财税体制的特点
我国现行财税体制在区域之间具有高度的非对称性,表现为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居民向东部发达地区政府缴税,这部分税收却用于东部地区的公共支出。

举例来说,增值税收人在我国的各项税收收入中所占比重最高。

增值税收人中的25%要归地方,各地方政府还获得占中央转移支
付三分之一以上的增值税和消费税两税返还。

然而,增值
税是一种生产地课税的税种,生产者的纳税通过税负转嫁最终全部或部分转嫁给消费者,消费者成为最终的负税人。

我国的生产者主要集中在东部的发达地区,而消费者处于占人口大多数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他们购买的东部产品价格中包含着税收,这部分税收收入一部分归中央政府,剩下的部分归东部的地方政府。

现行财税体制在城乡之间表现出更加失衡的非对称性。

一方面,农业生产的投人品,如农药、化肥、农机等产品的价格中包含了增值税,农村居民要缴纳的这部分税收收入最终归这些产品的城市产地,被用于城市的公共支出。

另一方面,农村居民购买的工业品.如家电、摩托车、建筑材料等产品的价格中也包含了增值税,农村居民也会成为这部分增值税的负税人,这部分税收收入同样也会用于城市的公共支出。

所以,尽管农村居民现在享有农业补贴,但是这部分补贴同他们缴纳的这些包含在工业品价格中的税收相比是很少的。


二、我国目前主体功能区发展的差距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统筹考虑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是我国国土管理模式和区域经济发展理念上的伟大创新。

但是我国目前划定的四类主体功能区发展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这种差距不仅表现为人均收入的差距,而且表现为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

尤其是限制类、禁止类开发区域基础设施
建设比较落后,资源环境、人El承载能力较差,而且相当一部分居民在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方面与优化类、重点类开发区域居民相比差距较大。

如果上述几类区域之J’日】居民经济、社会差距得不到妥善处理,将威胁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甚至可能造成经济倒退和社会动荡。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是确保我国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国土资源有效配置的战略性举措。

但现行财政体制实际上存在促使地方各级政府不顾本地国土资源特点追求单一工业化的嫌疑。

三、国内外在转移支付方面的研究成果
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首先,转移支付的目的分类等基本理论问题。

理论界提出了转移支付的目的、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因素法的转移支付制度、转移支付的重新分类等问题,并提出中央对省、省对县乡的转移支付是地方政府有效运行的必要前提。

第二,转移支付的效率。

理论界认为我国转移支付的效率低下,尤其是专项转
移支付,相当一部分并没有用到指定项目,而是被转移到
其他用途,导致大量漏损发生。

第三,转移支付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作用。

有关专家利用大量省际面板数据得出了较为稳健的结论:中央的财政转移支付不但没有起到均等地方财力的作用,反而拉大了财力差异,特别是在分税制改革后,转移支付造成了很大比例的县级财力差异,专项补
CommercialAccounting
2009・2・3期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主体功能区、公共服务均等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设计
作者:韩俊霞
作者单位:天津市财经,税务,学校
刊名:
商业会计
英文刊名:COMMERCIAL ACCOUNTING
年,卷(期):2009,(3)
被引用次数:0次
本文链接:/Periodical_syhj200903033.aspx
授权使用:无锡市图书馆(wxstsg),授权号:b87bbcd9-31cd-4228-a231-9e6a00a29fa6
下载时间:2011年1月13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